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文学研究综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国外网络在线教学的发展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提供慕课平台的“三巨头”。截至2013年7月,全球190个国家超过154,763人注册学习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最后有7,157人完成了整个课程学习,并获取了该课程的认证。英国开放大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网络化,25万名学生使其成为英国当前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两倍于伦敦大学。美国现有300万名完全在线学习的学生,这相当于法国大学学生的总人数。
2.国内网络在线教学的发展
2013年6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正式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并将面向全球网络初步开放4门课程,北京大学则宣布其首批开放课程将于2013年9月上线。北京大学计划于未来5年内建设网络开放课程共计100门。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课程联盟与全球知名院校共建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推出首批7门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10月,清华大学陆续推出系列“慕课”。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风潮在我国高校掀起。
网络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
1.纽约州立大学“特殊教育”网络教学模式
纽约州立大学创建了全美最大的远程教育项目,其下设的64个校区分布于纽约州的各地,且每个校区都开设远程教育,目前共有7万名学生正在接受学校的高等网络教育。
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质量标准与在校传统教学质量标准相同,并受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的监督。网络教学统一使用交互平台(Blackborad Learning System,简称BLS)。“特殊教育”网络教学交互方式以师生异步交互为主,具体有三种:第一,各学习小组成员在BTS讨论区中针对课程学习内容发起并主持讨论,同时每位成员也要参与他人主持的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对讨论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第二,当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在BTS公共问题区上发帖询问,主讲教师给予及时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给予回答。第三,学生学习主讲教师录制的视频或音频,通过BTS的E-mail系统向教师提交作业,一周之内得到教师对作业的评价。
2.台北市仁爱中学的E化教学之路
仁爱中学创新教学团队秉持“发掘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精神,成立了建设E化教学环境的组织机构,建立适性、多元、强调主动学习的数字学习环境,推进E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环境包括了数字信息行动讲台、行动信息教室、无线广播系统、投票系统、行动E化专科教室;同时还加大对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借助行动信息设备的实际操作及小组激烈讨论的方式,学生自主练习,合力在校园无线网络的便利环境里尝试找寻解答,这使学生的学习步调能跟上社会生活环境的遽变,并从中觉察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借助广播系统的数字平台,轻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进度。这样,不仅教师能在成果中看到学生推理、批判、合作思考等能力的跃进,而且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也体现了师生间教学相长的良好成效。
3.中国政法大学的“虚拟第三学期”课程
中国政法大学每学年有了4个学期,原有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以及“一虚一实”两个“第三学期”,即虚拟第三学期和暑假小学期。虚拟第三学期是一种网络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学分课程,采取“循环开课、自主修读、统一考核”的修读模式。课程平台于2013年7月24日上线运行。
该网络课程属于学校培养方案中的内容,学生完成课程网络学习,参加网络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每门课程总课时在36学时以下。目前,中国政法大学要求学生累计修读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学分在总学分的5%以内。在学习空间里,任课教师可以发起组织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也可以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给任课教师留言提问。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多种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与评价。例如,平台中的“公正法学”课程,主讲袁刚教授每4学时之后设置一次课程作业,整个学期9次作业的成绩在期末考试的分数中占很大比重。副教授雷磊主讲的“法学方法论”则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期末考试时,充分参考学生对必读文献的阅读和掌握情况给出成绩。
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素
分析以上三个网络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从教学论的角度对实施要素进行梳理,网络教学模式有明确的实施要素和实施要求。
一是教学目标。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习得所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
二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具备三大特性:共享性、实时性、易获得性。首先是共享性,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通过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只要注册所在学校的教育平台,就可以轻松享受学习资源;其次是实时性,教学资源根据需求实时更新,学生可以掌握当今最前沿的知识技能;最后是易获得性,只要身边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三是教学师资。首先,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其次,网络教学灵活性强,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四是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了配角,不再是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的重点从知识的讲授转移到了引导学生的讨论上去,多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教师、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对于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五是教学环境。在硬件上,网络教学需要学校提供充足方便的上网环境,有较先进的网络设备,能够随时满足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要求。在软件上,不同院校的教学模式虽有所区别,对网络教学平台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还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六是教学考核。通过网络课程可获得相关学分,一些取证课程也可获得相应证书。网络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学习效果、教师评价是采取网络教学模式的课程进行考核的重点。
七是教学管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整个校园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需要学校统一规划和建设,建立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网络平台上的数据。
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
1.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是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好友交互的多维交互,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三是突破了课堂的“围墙”和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教”与“学”更加灵活。
2.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减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自主性与自制性。
篇2
日前的综合方法较多,但在综合过程中权重的确定及价值的量化在方法上不甚完善,往往缺乏可比性,这对正确揭示评价对象系统的本质尚欠不足。为此,我们运用美国学者T.L.Saaty(萨迪)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属性评价对象系统的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成为较为完整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评价对象,具有多属性、多层次的特点,且在其诸多的属性中既有客观的定量指标,如作品点击量、下载量、销售量、获得道具数量等,也有主观的定性指标,如用户阅读评价、编辑推荐分数等。因此,使用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
1.确定评价目标,建立评价因素集
本文的评价目标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因素是对评价目标产生影响力、决定评价结果的因素。因素集是评价对象各个因素组成的集合。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出版工作的属性、网络文学作品的特性及网络文学作品出版的商业模式,从人气、获得道具、用户主管评价、作品出版销售情况等十一个方面设计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2.确定各指标权重
权重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综合评估的结果,权重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估对象排列顺序的改变。所以,合理地确定综合评估各主要因素指标的权重,是进行综合评估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体系采取常用的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文学评价指标
三、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计算与结果确定
其测评方法主要借鉴了我国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的测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评价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来计算单个指标指数(即无量纲化),指数一般分布在0和100之间,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最终合成总体综合评价指数。此种方法测算的指数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纵向可比。
(一)指标上、下限阈值的确定
在计算单个指标指数时,首先必须对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关键是确定各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指标的上、下限阈值主要是参考各项指标实际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某作品点击量在所有作品中排名第一,那么就将其数值定为点击量上限阀值),以及指标的理论最大值和最小值(如编辑推荐指标,理论最大值既满分为10分,那么上限阀值就是10)。将 个指标记为 ,权重为 ,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 和 ,无量纲化后的值为 。
(二)指标无量纲化
无量纲化,也叫数据的标准化,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
正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逆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三)分类指数和总指数的合成
1.分类指标的合成方法
本体系由人气、获得道具、用户主管评价、作品出版销售情况等十一个分类组成。将某一类的所有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其权重按公式(3)计算就得到类指数。
2.网络文学作品综合评价分数的合成方法
将网络文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27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其权重按公式(4)计算就得到网络文学作品的综合评价分数。
四、不足与展望
多属性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中层次多、指标复杂等问题,可以将繁杂、主观的评价转化为客观、统一的评价,该模型的建立符合用户实际需求,在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和片面性,本文研究的方法也是如此,其中凸显的问题有:
不足一:对于权重的确定,目前大多由专家凭经验主观给出,人为因素占主导,评判结果可能有出入。在实践中,可同时请几组专家对作品内容进行打分,尽可能覆盖各个用户群体进行专家选取,将各组专家的评判结果计算得出综合分值,得出对作品的最终评价。
篇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文学领域,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片空前的繁荣景象。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从时间上来看,其所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在其实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随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中国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学术前沿问题,因此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当代文学较之传统所产生的变化
自从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与以往相比较而言,我国文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学已经成为文学市场或格局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所产生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中:首先是文学的基本观念。自一批又一批的“80后”作家出现,中国文学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五四”至1980年的时期当中,对于文学的基本观念还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精神和艺术上的事业;在出现“青春文艺”之后,则对于文学的娱乐和消遣的作用更加强调。其次是文学的基本运行机制。在“五四”到1980年代之间,其中出现了很多的论争,其主要围绕的是建国以后的各种批判运动,新文学的主要运作机制之一就是通过论争来介入到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当中;然而,在1990年代之后,这种文艺思潮的论争机制已经基本消失。再次是文学的媒体。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已经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等媒体形式的变化,对于我国文学的整体运行也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报刊是新文学最早的一种运载方式,当下网络已经成为整体文学的重要载体。
二、中国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分析
(一)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与研讨
当代文学进入到21世纪的发展阶段,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命名、认识和评估是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的关键内容,是研究人员必须认真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宏观的审视之后,发现当代文学的走向和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首先,人们对于社会和文学的认识呈现出越来越切实的特点。随着市场化秩序的逐步建立和文学领域资深的调整,人们对于社会现实和与之相连结的文学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从另一方面来看,文学创作更加个性化,而理论批评则更加宽容。其次,市场化的“双刃剑”特点越来越明显。文学和文化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市场化,因此其会对文学创造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最后,新媒体和旧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变得日渐频繁,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得纸质媒介刊发作品的情况得以改变,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活动平台。在对当代文学进行研讨的过程当中,由于媒介的多样性,人们可以从多侧面和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探究,例如,对于姜戎在2004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是否是具有新世纪文学特性的探究,李建军的《是珍珠,还是豌豆———评<狼图腾>》和王学谦的《<狼图腾>与新世纪文学的生命叙事》就是在新文化语境下对新世纪文学进行迥然不同的两种评价。
(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与评估
受到文学自身和文化市场规模扩张的影响,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一直都呈现出经久不衰的趋势,一些名家的新作在文坛内外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反响,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和评估因而也成为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之一,主要针对的是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变”及其成因和走势的阐释与解读。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和评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对于贾平凹的《秦腔》而言,其被称之为是书写当代中国农村的具有史诗性意义的作品,是对近年来许多不无夸饰的宏大叙事的一种“拨乱反正”;有的学者认为《秦腔》一方面敏锐的捕捉到了转型期农村巨变过程中的某一种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千年农村的一首挽歌;另一方面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应用了瓷实精致的手法对鲜活真实的世界进行了重塑,在阅读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余华的《兄弟》而言,其中将历史、暴力、罪恶等人性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实现了紧密的结合,从中体现出爱的伟大、宽广和无畏,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性。有学者认为,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瓶颈体现在对人理解的狭窄、陈旧和单一的层面之上,在文学领域实现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人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凸显,将人放在三维复合的时空当中对其进行观照,这是当下长篇小说实现自我超越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长篇小说创作和运作中的商业元素也是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的另一热点内容。
(三)80后青春写作的文化解读
“80后”青春写作在文坛中出现最早是上个世纪末期,指的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从事写作的学生群体,其代表人物为韩寒(《三重门》)、许佳(《我爱阳光》),之后涌现的郭敬明和张悦然,其在网络文坛中占据的读者数量和市场份额甚至和一些著名作家平分秋色,对80后青春写作的文化解读实际上是为了消除中年作家和青年作家的文学差异观念,实现彼此的相互吸取和补充。“80后”作品的主要改变之一是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对于国内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而言,其所描述的大多是农民形象、阿Q形象、朱老忠形象和陈奂生形象等,但是“80后”作家中具有乡土经验的年轻作家较少,因此描绘乡村故事的越来越少,转而对中国城市进行描写,使得“乡土中国”逐渐转变成为“城市中国”。另一方面,其在创作中对于传统文学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也实现了借用,特别是对于底层文学而言,如曹征路的《那儿》、《问苍茫》,胡学文的《向阳坡》、《命案高悬》等,就是站在从底层文学的视角上来看待整个世界的变化;再如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石一枫的《世上已无陈金芳》、文珍的《录音笔记》等,对于“失败的青年”予以了高度的关注,这也是当代文学中具有症候性的现象之一。另外,科幻小说的兴起是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代表。实际上,科幻小说真正兴起并引起关注是在最近几年,刘慈欣的《三体》的发表把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提高到了可以和世界科幻文学相媲美的高度,韩松、王晋康等作家也在其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科幻小说也成为当代文学在市场经济下的重点研究内容。
(四)网络新媒体文学批评
伴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新的艺术形态也随之产生,且逐渐抢占了前沿艺术的重要位置,网络文学、电脑绘画、数字影视、3D动漫、E媒广告以及博客等,一方面使得当代文艺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从生产体制的层面上改写了艺术的惯例,促使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功能范式得以出现,因此要对网络新媒体艺术保持客观的认知,在这种文学语境和学术背景当中,对于网络新媒体艺术更是要予以正确的认知和解读。有学者提出,当代人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使得自身处于一个影像大众化生产和消费的“艺术视觉革命”的时代当中,新媒介的出现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要对“荧屏生活与视觉轰炸”、“视觉中心和读图时代”以及“图腾文化和图像霸权”等之间的关系予以理性的区分和把握,并对其现象出现的原因予以客观的辨析,商业化和娱乐性对于文学艺术本性的遮蔽问题还应该引起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当体量巨大且传播广泛的网络创作涌现的时候,对于网络文学的批评也成为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之一。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在大众化和传媒化凸显的批评语境当中,其批评标准与商业和技术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应具有审美、商业和技术这三个基本维度,因此网络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的建设是当代网络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热点,由此而形成的学术生态对于网络文学批评史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1979年以来发生在特定社会主义历史语境当中的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至今,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初期文学、新时期文学、中国先锋文学、中国自由文学以及通俗流行文学等类别。本文对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共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与传统文学相比较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基本观念、运行机制和媒体这三个方面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对于文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对于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而言,其主要还是集中在“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与研讨”、“长篇小说的创作与评估”、“80后青春写作的文化解读”以及“新媒体文学批评”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学术前沿问题,在今后还需要对其实现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文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兰.前沿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魅力所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9-20.
[2]李怡.“问题”与“前沿”———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21-22.
[3]刁生虎,张津津,王晓祎.“当下性”、“本土化”与“走出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0,05:1-9.
[4]孙佳山,李云雷.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A].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研究所.青年文艺论坛(第四十五期)[C].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研究所,2015:34.
[5]古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系列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4,02:154-157.
篇4
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
作为文学批评期刊主编,并且多半身兼文学批评从业者,到会专家首先关注的是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困境。冯希哲分析了当前批评的基本趋势:一、更为理性和自觉;二、整个批评界开始由外向内转型,自省、自察成为主题。但总体来说,80年代的自由活跃的批评氛围变了,现在是让人郁闷的环境,大家不愿意说,或者不知道说什么。他还把当代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四个问题:一、理论困境;二、评价尺度统一与多元矛盾突出,三、批评人格、伪批评和人情批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四,批评队伍分化。
张燕玲对这种沉闷的批评环境作了更具体的揭示:“现今,文学创作出现生活贫乏和思想匮乏的状态,尤其是学问家凸现,思想家淡出,在这种情况下,文艺界要立在时代的潮流,对社会包括对现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评立场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相当有难度的。”
对于如何走出这种困境,代表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几种解决途径。阎晶明首先指出,在文学建设方面,批评家要积极发挥批评的作用,要加强自身的发言权。谭桂林说:“当代文学学科是个不断成熟的学科。文学批评要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它对文学创作仍然有一种积极的鼓动作用。现在的文学批评期刊要发扬过去的传统。”吴子林认为,批评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不能跟着西方的文学思潮亦步亦趋,而要用切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研究中国问题,借用甘阳的话说就是“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其次是返回中国文化本原,将中国传统的感悟思维发扬光大。再者,将学问和生命融为一体,把感悟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做纵贯古今、会通中西的“生命的学问”。
批评有无力量,说到底取决于批评者所持的批评观。朱小如提出,批评其实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如果是深刻的就很有价值。但是,批评如果过于学术化反而会失去批评的力度。他认为在一片假话声中出现的几句真话才真正有价值。单正平指出:对一流作家,人们对他的批评还是很严肃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商业化批评,比如一些老板花钱请业内人士帮忙出书,另一个现象是人道主义批评,有人为了精神的寄托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整理出来并自费出书。对第一种人,大家应该抵制,对第二种人可以适当鼓励一下。
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困境与建设方向
当代批评期刊是反映当下文学状况的重要平台,张学昕更强调批评的支点就是当代文学期刊,没有期刊作者就无法找到支点,得到认可。因此,批评期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当代批评期刊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现状和困境。就像韦健玮所说的:在办刊中越来越感觉困惑,很怀念80年代的批评环境。因为,在B0年代,批评期刊是非常活跃的,有一段很辉煌的历史,那时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有高涨的热情。但是现在很多编辑已经改行,一些期刊也消失了,其他的期刊能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坚持下来的刊物也面临一些生存问题,因为资金短缺,一些办刊人越来越觉得迷茫。转贴于
阎晶明指出当代批评期刊的生存比建设问题更加紧迫,文学体制也发生了十几年前难以预料的变化,而且文学内部分化很严重,很多东西的消极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建设力量。在这种条件下,文学批评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
除了生存问题以外,还有环境问题。目前,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危机,学术刊物正在失去读者。单正平认为原因在于:首先是经济因素,将学术刊物推向市场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二是空间的大幅度压缩问题,作者想说的批判现实的篇幅被压缩了或者删减了,第三是新媒体和体制化的影响,有许多作者写文章的出发点是有疑问的。
张耀馅在主题发言中提出批评期刊要突出问题意识。他认为,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理论创新,思想性、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的标志;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善于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真问题,揭示时展中的瓶颈因素,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成果,必须肩负学术研究导向的使命,必须推出新人、扶持新人,为他们提供平台,必须关注学术的大众化,让一流的学术走进百姓的视野,成为经世致用的显学。学术期刊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张燕玲重述了首届研讨会提到的“艰守”与“坚守”问题,并针对批评期刊如何回到文学前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个是生存建设,一个是思想建设,一个是学术建设。在生存建设方面:要重树自身建设的自信心,要重视网络文学的影响。一个杂志首先要生存下来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自己的个性。罗勇肯定张燕玲的“艰守”与“坚守”观点。他指出这两个方面是有矛盾的,艰守,再困难你也要把刊物办下去,不能把它丢失。坚守,要坚持文学品位、文学情怀。他的最深刻感悟就是:不管是作品杂志还是理论杂志只要是把自己的文学情怀融入进去,哪怕再困难我们也可以迎来自己一个办刊物的硕果。周泉根也非常赞同张燕玲关于重视网络文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要正视信息时代的写作是我们当前理论反思的重要任务,也是反思创作评论类期刊困境的重要角度。争取把网络上的东西跟学院派东西结合起来,甚至跟大牌网站合作,让网络的不羁的创造力和浪涌不竭的激情来重建我们的话语空间。只有有了话语权,知识分子才能在平权的时代重新找到自己位置,才能重新介入历史。
关于期刊杂志栏目设置方面,陈子善根据自己的办刊经验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介绍,他在办刊物时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每期都会做一个学术访谈,采访一些知名学者;其次,不限制富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篇幅;再次,每一期出一两篇着名的外文翻译文章;最后,每一期都有史料考证文章,发表一些比较重要的对现代文学研究有价值的史料。
其他方面的建议有:王涘海认为文学期刊建设应有的态度是——自信,要坚守下去,以自信的态度来看待今天的社会和文艺事业,李云雷也说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刊体验,就是从具体的鲜活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人手,站在时代的前沿,重新去看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李国平指出批评刊物应该回应文学现实和中国社会现实,刊物需要名人的作品,也需要年轻一代的吸引人眼球的、有锐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