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小学篮球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准确的把握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篮球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小学篮球教学现状概述
小学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国民教育的开始。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起体育素质和精神的重要教育。由于小学篮球的教学的特殊性,与中学等教学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根据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制定合理的篮球教学训练目标和运用兴趣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篮球体育意识,是当前小学篮球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篮球的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身体素质和教学条件等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在当前形势下对小学篮球的训练目标制定和兴趣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篮球教学训练目标制定
(一) 教学目标设计要结合小学生实际
小学篮球教学注重对小学生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和社会交往等多项目标的实现,以体育作为突破口全面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全部实现这些目标,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细化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体育老师忽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过度追求技能、情感和生理目标的全部实现,最终导致学生难以承担,教学效果较差。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如对对篮球运动兴趣不大的学生进行篮球健身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对于具有一定的篮球兴趣和基础的学生注重对篮球技能方面的传授,做好有效的结合。
(二) 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参与热情等因素的不同,在篮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且这种差异在当前的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重视小学生篮球学习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质和心理需求,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小学篮球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等条件的全面了解下,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如在进行原地运球课程的教学时,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的原地运球要领,能够对球的弹跳方向进行基本的控制;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基本的原地运球要领之外,基本掌握几种不同的运球方法;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前两个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原地运球基本动作要领之外,还要求能体会按、吸等较高的运球感觉,能够进行熟练的原地不同方式的运球,完成运球动作学习的提升。在进行行进间运球的教学时,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依次掌握慢跑运球、人球速度一致;直线和曲线运球,多种速度运球和多种角度和速度运球以及急停、变速、转向和左右手变换运球等。
三、小学篮球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 教学设计科学化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篮球体育运动中获得娱乐和师生之间的交流等需求是其参加篮球运动积极性的有效保证。在实际的小学篮球教学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表现出篮球运动的好奇和好动型,一些学生却感到乏味和枯燥,小学篮球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落后,是导致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发挥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将篮球教学的过程设计为以学生的娱乐和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的环境中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为更高的篮球技能等的联系奠定基本的兴趣基础。
(二)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营造,包括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参加到篮球运动中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容易对不太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造成忽视,从而导致其对篮球运动的厌恶。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容易感到自卑,不愿意参与班级集体的运动,学习效果较低。这些都需要老师加强对篮球教学环境的营造,加强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对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 加强游戏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较大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小学篮球教学要加强游戏化教学在篮球教学课堂的运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安排一对一对打、二对二对打、小组篮球竞赛、运球比赛和投篮比赛等游戏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
小学篮球是小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其健身意识和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本文对小学篮球教学目标和兴趣培养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小学篮球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篇2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
基于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对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将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界定的太死板,那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化差异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所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篮球教学需要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化、统一化的篮球教学形式,制定富有层次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适应性,让篮球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同一堂篮球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篮球兴趣、身体素质、篮球基础等多个层面,高职体育教师只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点,不至于游离在篮球教学体系之外,进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情感
高职篮球教学的目标,一方面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树立起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还在于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价值与魅力,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实需要,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以便在实施篮球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在高职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高职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内容体系的限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如花式篮球、街球等内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保持篮球课程的学习热情。其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灵活性、自主性的篮球教学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避免篮球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标准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再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善于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理,尽量让教学内容趣味化、娱乐化,增强高职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快乐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的热身环节,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的做热身操,必要时也可以对热身操进行适当转化,开发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热身的篮球小游戏,让学生在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下开展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又可以缓解单一教学与训练模式下的枯燥与乏味,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篮球运动。
三、提高篮球教学开放性、参与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体育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对篮球运动和体育健身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制定篮球教学方案时,要敢于打破教材和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保证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运动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例如,封闭式、灌输式的篮球教学形式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与动力,所以高职篮球教师可以适时导入一些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篮球游戏,或者组织“三对三”、“打擂台”等对抗教学项目,在“以赛代练”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往往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贴近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求,要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篮球教学的重点,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对篮球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4.
篇3
一、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技术难度较大是篮球选项课学习过程中的客观因素。篮球运动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复杂的集体运动项目。篮球攻防技术共有十多项,几十个技术动作。技术复杂,是指攻防这两部分技术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换句话说,篮球运动技术难点表现在如何合理地运用篮球攻防技术上。由于比赛中进攻和防守随时相互转化,因此必须掌握全面的攻、守技术,做到能攻善守。高职院校学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多而难的技术,是不容易的。
2.选修课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来看,总体表现为:(1)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2)篮球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3)已有基础的学生中习惯性的错误动作较为普遍;(4)练习中的技术与实际对抗或比赛中的技术相脱节;(5)身体素质水平差别较大;(6)大部分学生中学阶段上体育课较少。
3.以前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太多太杂,过于专业;(2)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古板,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较少有创造力,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教学中突出技术动作的单一性练习,较少进行有效的串联;(4)教学中忽视专项身体素质教学,身体练习与技战术练习相脱节。由此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针对性不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5)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难以真正实现。只注重身体和技战术目标的培养,轻视学生人品和情感的培养。
4.实际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1)课程教学计划中内容虽然多,而实际教学时数相对较少;(2)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实训较多,很难保证教学的系统性;(3)学生人数多,场地空间大,难以把握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这些必然影响教学效果;(4)由于天气、场地、器材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实际的教学时数进一步缩减。
二、教学改革与尝试
1.确立重点走捷径。尽管篮球运动技术种类繁多,学习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潜心研究,找出各项技术之间规律性的东西,确定其重点技术,从重点技术学起,就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尽快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如技术教学中的进攻技术,“运、传、投”是重点。在教学中若围绕这一重点,就可以大大简化篮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解决主要问题,促进篮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运、传、投”的技术中,尤以“运”为基础。运球是建立在控制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运球的关键是控球。只要球运好了,提高了控球能力,就给“传、投”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球技术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多接触球,提高球感来实现的。球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专门化感知觉,在任何运动中,培养和训练这种专门化的感知觉都是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球感的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熟悉球性的练习来进行。如两手抛接球、胯下绕“8”字、交换手运球等等。这样经常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球感,从而增强对球的控制能力。在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时,应以运球、控球为主,适当地穿插其他内容,以此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增强技术的实用性、趣味性。
2.对技术动作进行组合教学。篮球技术的分类多,内容丰富,仅传球就有数十种。如双手传、单手传、勾手传、胸前传和背后传等。传出的球又有弧线球、直线球、反弹球等等。如分开教学,既费时费力,又不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有时还易混淆,对此,教学中可对传球技术进行重组。如半场四角传球或全场绕“8”字传球,把传球的手法和形式编排好进行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习效率。技术的组合要注意合理,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要注意基础水平的高低,区别对待。这样的教学,既节约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其突出的优势在智力,技术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首先,以体育理论作为基础,既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结合他们学过的其他知识,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果。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利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投篮用力方向、球的旋转以及球的飞行弧度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这样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带班引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班组长式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具体到了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群,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实践能力,而体育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是我们篮球课教学的新课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一部分骨干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试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骨干学生学会组织自行上课,教师在此期间经常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和纠正,并不断地鼓励和表扬这些“班组长们”,遇到难题可以大家讨论解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在学生自发组合成小组后,先由教师指定的技术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来参与组织教学,带动与提高本组学生的技战术能力。第二阶段即一段时间后,小组内再产生另外一个小组长,同样负责本组的组织教学与管理,依此类推,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篮球课堂“班组长”的培养途径和组织形式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在一个小组、一个班级进行,也可以在一届学生中开展,还可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可以一个班级单独自发进行,也可以不同的小组互相观摩交流。
5.兼顾战术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术,目的是使他们有能力参加这项运动。篮球是集体运动项目,在练习和比赛中不仅需要个人的技术,还需要队员的相互配合,因而战术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篮球战术主要有战术基础配合、全队进攻和防守战术。
三、结论与建议
1.篮球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改变大而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寻找篮球技术教学的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环节,使学生学到实用有效的篮球技术,应是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向。在教学中,熟悉球性的练习,应贯穿始终,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并以此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综合性技术的提高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利用教学对象的智力优势,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当增加战术的教学与训练,内容应以战术基础配合为主。
2.篮球课堂“班组长”的培养模式,对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的篮球理念新技术组合规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3.篮球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教学中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实践的机会,学生就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逐步改革教学和组织方法,更好地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冯守东.篮球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实验研究
篇4
二、课程体系的比较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科课程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删除了无实际意义的学校体育卫生学。
(二)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的最大特色是在学科课程部分,该部分缩短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课程的学时数。虽然这些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并没降低,相反在专业课中强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专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方案的培养目标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以后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便于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新方案在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开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课程,学生在掌握其他技能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充分体现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二)建议
虽然新课程设置与我校以往课程设置比较有较大的改进,但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篇5
一、改革:环境变化的驱动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办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共有一套师资,其生源主要以运动员为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羽毛球、武术等各个中心,而每年专业人数极不稳定,一般维持一个行政建制班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分度不大。
面对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结合专业队教练员、队员学生、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于2015年成立运动系,将原属于体育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归属运动系,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与探索。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为运动训练领域培训运用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开设了篮球、足球与网球三个项目。从调整的实效看,按篮球、足球、网球三个项目,开设了4个行政班级,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课程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多个运动项目学生混班上课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与训练、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分方向核心课程分别有技能课程、裁判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三)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总学时2992,其中实践教学66.92%,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外,包括教练员岗位能力、模拟教学指导、比赛指导、见习、仿真实习、赛事组织与策划、毕业技能指导、运动防护、临场裁判、临场裁判实习等实训环节。此外,还开设了第二、第三课程,主要包括各种讲座,篮球社团活动、学生早训,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教练员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定位清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清晰,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的40余人,增长为130余人,并且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课程统一,有利于专业方向调整。
(二)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专业采用“学、产、研、训、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以使得其对专业产生持续的兴趣爱好。招生优选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内外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生在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2016年湖南省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其它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第一是就业率高,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学生就业待遇好,其就业单位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部分优秀学生被电信、移动等单位聘用,大部分毕业生月薪超过3500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聘用。
四、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队结合,强化学生技能。
专业队顶级的教练员团队,为专业办学提供“德技双馨”的师资,湖南省网球队与女子足球队等位于院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教练员队伍,具有卓越的实训条件,湖南省羽毛球中心与网球中心等场地硬件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得到锤炼,裁判与执教水平可以直观感受与体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二)专业运动员学生与其它渠道生源培养手段的选择
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进入该专业,具有多年的运动训练经历,运动技能特别突出,应强化理论学习与执教、裁判等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与课时可缩减;其它渠道生源运动技能不是特别突出,文化基础较好,加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执教与裁判水平。因此,对两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细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3);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篇6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重视,甘孜州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四川民族学院作为甘孜州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承担着甘孜州人才培养重任。四川民族学院自开设体育系以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不少体育人才。然而,对篮球裁判员的培养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未独立开设篮球裁判培养课程。因此对四川民族学院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至关重要,为今后针对性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甘孜州篮球运动的发展。
1 四川民族学院篮球裁判员培养现状
四川民族学院篮球裁判员培养依托《篮球专选》及《篮球运动》课程进行培养,裁判培训课时量不到百分之十。虽然安排课时量很少,但教师重视程度对裁判员的培养影响很大。总体来看,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时间,从属训练课进行附带教学。在这种培养形式下,裁判员的具体情况如下:
1.1 篮球裁判员的执法基本情况
执裁能力是裁判员最基本的能力,是裁判员根据临场情况运用裁判规则的一种行为表现。它能很直观的反应裁判员的水平。
经调查四川民族学院学生裁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裁判员都来自于体育系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四川民族学院位于多山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改进阶段),学生裁判员的执裁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在临场执裁时概念不清晰、规则理解不准却、职责分工模糊、在场上移动位置不明确。在高度激烈的比赛中,由于缺乏执裁自信心,学生裁判员不能灵活掌控比赛。例如,在比赛中很难听到他们的哨音,对于为例性质的法规判罚少之又少;对于侵人性质的犯规判罚把握不好尺度,不清楚什么情况是合理对抗、什么情况是犯规,影响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总体上来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实现眼、口、心一致配合。这也对学生自身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他们对学习篮球裁判的积极性。
1.2 篮球裁判员的裁判规则掌握情况
《篮球竞赛规则》、《篮球竞赛裁判法》是保障篮球运动得以发展的唯一准则。没有它们,篮球比赛将无法进行下去。而裁判员是篮球规则的执法者,规则能否严格执行完全取决于裁判员。因此裁判员只有在熟知篮球规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准确执法,它是裁判员做好裁判工作的前提条件。
从思想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从事篮球裁判工作,原因有两点:第一,篮球裁判执法工作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实现个人价值;第二,篮球裁判作为一项技能,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日后自己工作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篮球裁判规则的掌握态度却不容乐观。一部分学生只是从表面上知道部分规则,而对于规则的深层含义却接触甚少,不能灵活掌握规则。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篮球规则的学习可以从实践中慢慢摸索,从实践中了解规则,本末倒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规则的学习完全来自于应付考试,只要考试能过关,规则就抛之脑后。总的来说,在思想上学生对于裁判执法比较重视,对于裁判规则的学习处于被动阶段,不能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
1.3 裁判员临场执法心理情况
裁判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执法有着重要影响。一场比赛过程中,球员、教练员、观众以及其它因素都会对裁判员的心理产生影响。首先是球员,他们是比赛主体,球员对于裁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裁判员的各种错判和漏判方面,希望裁判员能够尽可能的做到不偏不倚,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然而现实总是与球员的期望有差异的,裁判员如何处理这种差异就完全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了。其次是教练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比赛场上的情况十分清晰,更能判断出裁判员的好与坏。因此,裁判员能否顶住教练员的压力也至关重要。最后是观众,他们是比赛场之外最为众多的人群,时时刻刻监督着比赛。而裁判员的行为极容易影响到观众的情绪,保证观众的情绪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也是考验裁判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四川民族学院的特殊性,有大部分的学生运动员来自少数民族,他们天性好动的性格在篮球比赛中异常活跃。因此,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考验裁判员的心理素质。通过平时的教学调查发现,学生裁判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仅有将近10%的裁判员具有极强的自信心,能够在比赛中灵活掌控比赛;另外50%的学生裁判员能够基本稳住自身心理状态,在比赛中能够基本掌控;最后40%多的学生裁判员在比赛中缺乏自信心,面对场上的突况手忙脚乱。
2 提高我校篮球裁判员水平的对策
2.1 制定合理的篮球裁判培养计划
篮球运动是一项开放式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变化万千,运动形式多样,而且伴随着各种激烈的对抗。因此,面对这么复杂多变的运动,必须有系统的规划教学才能掌握好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根据四川民族学院现有教学大纲上看,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对于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因此,篮球裁判员的培养,首先得从教学大纲入手,制定出一套适合民族地区特色的培养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规范教学内容,从时间上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从而提高裁判员的总体水平。
2.2 提高篮球裁判培训教师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是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源头。教师的篮球裁判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首先,教师对于裁判员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篮球专业知识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了如指掌,能够根据实际的篮球专业教学让学生理解篮球规则和学习裁判执法,并深入探索和研究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应对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实时了解和学习篮球规则的变化,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发展动向。其次,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本身的裁判工作水平,为学生提高生动形象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3 重点选择培养对象
篮球裁判工作并非所有人都能胜任,特别是在高水平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的各方面条件都必须出类拔萃。当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对于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是走大众化路线,培养大多数人都具备一定的篮球裁判能力。因此,篮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培养,应从基础层面把好关。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后的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选拔具有裁判工作兴趣的学生,这样能够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基础训练中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为实现更高的目标提供条件。其次,选择具有一定篮球运动水平的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复杂多变,要在瞬间对于各种犯规和违例做出判罚,必须具备一定的篮球功底,熟悉各个动作的形式,对场上的境况做出预判,在第一时间响哨。再次,选择形象气质尚佳、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尖的裁判员,选择个体条件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明确更高的培养目标,让他们带动多数学生,帮助和提高他们的裁判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4 加强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
篮球规则和裁判法是篮球比赛的法规。篮球规则规定了场地、器材、球队、违例和犯规、裁判员的职责等细节,它是比赛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裁判法规定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在熟悉规则的前提下,学习裁判法,掌握比赛执法流程,才能在比赛中成为一个合格的裁判员。对于四川民族学院现有的篮球裁判员中,大部分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比较模糊,学生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主要根据平时比赛经验和主观态度进行执法。因此,迫切改变这一现状成为当下重要任务之一。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统一组织学生学习篮球规则和裁判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开展研讨活动,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5 增加比赛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裁判员的水平是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如何将理论灵活应用到比赛中去,必须加强比赛实践活动。首先,积极开展校内比赛,让学生裁判员在比赛中增加临场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强化理解,提高执法水平。其次,为学生提高校外实践机会,推荐基础好的学生裁判员到社会中实践,丰富个人经验,锻炼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再次,以学校为主体,推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各高校裁判员之间的比较,寻找自身优缺点,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
2.6 制定合理的篮球裁判考核制度
考核是检验学生裁判员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也是督促学生掌握裁判知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制定合理的篮球裁判考核制度是裁判员培养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与当地体育裁判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为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授予等级证书,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差异性优势,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整体裁判水平。
参考文献
[1] 闫育东等.篮球裁判晋级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合作精神与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我认知感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也增强了自信心,因此探究学习在当前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正尝试着引入课堂。
二、在大学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可能性
据了解目前探究学习仅在一些中、小学教学中研究应用,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笔者从大学女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因素出发分析其可行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女生篮球选项课的性质和培养目标。
普通高校女生篮球专项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围绕篮球基础技战术教学内容进行的。在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基础技战术的同时,也要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做到能自觉地去锻炼,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篮球选项课的学习,重在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2、女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女生在选项课的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选项课主动积极选报篮球的却微乎其微,所以开学之初一般按照自然班分班。这就使许多对篮球运动无兴趣或兴趣一般的学生进入了篮球班。篮球课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多,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练习为辅,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通过降低篮球技术难度,但是在进行教学时,还是有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动作技能,而且部分同学还有畏难心理,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和吸引力。
3、课程资源条件。
大学生自主能力已经足够用来进行简单内容的提前模仿和练习,对于不接触专业篮球人士的她们就会通过不同路径寻找答案解法。如电视、电脑、多媒体、书籍、篮球专辑视频等各种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学习资源。观看各种技术视频,分析各种技术要领都是课前必做的,而这种过程都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探究商讨才能顺利完成,这样大家才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互相纠正。
4、女大学生自我完善意识需提高。
女大学生心中充满渴望展现自己的愿望。但在体育课中,有部分女生女生静多动少,羞怯敏感,自尊心较强而自信心不足,对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特别是异性的评价)十分敏感。也有部分女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害怕自己对某个篮球技术动作完成不了或完成得不好会带来不利于自己形象的评价以至于不积极对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她们参加篮球课的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观摩指导的重要性。
给足学生信心,也就是给自己足够威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仍在进行,因为她们不确信自己篮球动作是否到位,语言的讲解是否精准,比如篮球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她们下达口令时不自信尤其不准确都是在教师跟前进行的,教师的提示和及时纠正便是对她们最大的鼓舞。
三、面临几个主要问题及结论。
1、探究问题的选择。
课堂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较大,科学合理才能避免浪费课时。探究问题的选择也正是教授内容的选择,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的安排与进程,考量学生的自主能力后进行内容的选择。我们将探究学习要花费的时间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下,一个是课上。我们没有时间顾忌课下,重点是检查课上的教学过程。
2、教师在探究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首先作为主导者要始终把学生本人作为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通过对篮球选项课基本内容的教学,让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其次教师也要调整和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少“指”多“导”,学生讲解时,提示学生为主,帮助学生总结为辅,让这种探究突出重要的点,给学生适时地提供有关教学信息,启发其思路,补充不足的知识,介绍示范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和创新。
3、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活动中,某一个问题的探究学习活动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篮球课程教学计划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篮球系统活动是需要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的,探究学习亦是如此,它应该是有课堂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并且是可控的。
4、学生的探究体验带来的益处
这种活动是以小组的名义进行的,它不仅要求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更要求大家要集思广益才能为组员争光,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其次,篮球技术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女生们体会到期间过程的乐趣和篮球带给她们独具的魅力,她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开动脑筋解决怎么才能更加“好看”的掌握某项技术。最重要的是,当她们掌握了自己教自己、同伴交自己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后,过程乐在其中不说,篮球课的枯燥感顿时荡然无存。
参考文献:
[1]激趣教学法_在普通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2]普通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的现状及教学探讨_陈晓静
[3]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朱云
[4]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篇8
2篮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之问题
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单一。多年以来篮球课程教学受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其教学培养模式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忽视了如何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篮球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与此相适应的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不利。
方法单调、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是实现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过去篮球教学培养模式老化、单一,缺乏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这模式下教师只传授知识、技术为中心,以固化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学生花较多时间掌握系统规范动作技术和发展竞技水平,缺乏教学技能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学生处被动状态无创造性活动,在这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又采用这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由此及彼,学生能力和素质完全固化,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枯燥无味。
成绩评定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方法就是考试。迄今,篮球教学考核所采用的“理论+技术+技评+平时成绩=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内容与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评价标准。同时这也是导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多数学生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学习,不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地钻研和学习,更谈不上深刻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尽管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影响着篮球的教学培养模式,甚至影响到各个层次的教育。这种考核内容和方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考核造成大高分低能。
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的实施步骤与条件
转变观念。求新求变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没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固化。篮球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上,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并重;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把“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交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的研究气氛。 新教学理念下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研究型教学之关键。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过程, 需教学空间之开放性和灵活性及自主性。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主张互动、合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究, 相互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改变单向填压式、很少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 学生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理论+技术+ 技评= 总成绩”,缺乏一套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篮球课程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中篮球的知识、技术、技能则是教学的中介,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因此,篮球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将过去陈旧的、单纯的技术教学与评价转变为“知识、技术、技能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与评价,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学校素质教育。
篮球教学评价,就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整改。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篮球教学的形成期侧重知识、技术、技能的评价,而终结期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技术达标和技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内容,促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与篮球教学、训练、裁判、竞赛、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结论
篇9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标准》还改革了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不同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贯彻《标准》的精神,南昌市实验中学引入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现代运动项目“三人篮球”。 旨在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毫无疑问,体育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怎样才能更深入、贴切、符合新课改要求呢,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应灵活应变、逐步深入、区别对待、理性分析、更真更实的去体现新课改要求。这也对推动我校高中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我校的体育教育资源效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三人篮球”, 参与南昌市实验中学高中年级 “三人篮球”教学课的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测量法。调查法是对30名学生进行动机调查和通过上课后的体会调查,探讨开设“三人篮球”课选修的认识及实际意义。测量法是对学生的脉搏、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进行测定。学生在调查期间利用每周的教学课作为研究基础。研究时间2010.9——2011.7通过为期二学期的调查、测量及将其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下列结果。
三、结果分析
1.动机调查情况
通过动机调查表得知,学生对学习“三人篮球”在认识上有一个过程,在上这门课之前有不少学生对这个项目虽然了解不够,但感兴趣 ,通过上课,增加了学生对“三人篮球”的喜爱和对“三人篮球”的认识也在逐渐上升。初期的动机调查表显示有80%的学生喜爱“三人篮球”课,10%的学生感觉一般,10%的学生不喜欢。通过一学期“三人篮球”课,再进行动机调查,100%的学生喜爱“三人篮球”,并且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在课余之时同学自己还三、五成群的进行“三人篮球”的比赛。不但增添了学习乐趣,更为终生体育打下了基础。
2.目的效果体会测试情况
通过“三人篮球”课的学习,学生对“三人篮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很好。普遍认为在普通高中如能利用年级课及业余时间开展“三人篮球”是很必要的,其实施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致认为通过“三人篮球”的锻炼,能更好的增进健康,形成健康的体魄,还能陶冶性情,培养了表现力、创造力及积极向上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30名学生运动心率的变化
从所测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运动心率的变化达到了20倍甚至更高,人体呼吸机能增强符合身体的生理状态,50米速度素质、立卧撑体现的灵敏素质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可知,“三人篮球”对增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健身运动。有益于终身体育观的养成。
四、结论
1.教师是课改实施的基点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要在坚持实践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总结。注重进行教师培训,主要的内容包括: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辅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师深入了解本学科改革的突破方向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教师培训主要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以问题为核心,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加强交流,对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
2.加强教学研究是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动力
体育教学科研在课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研究前的先期准备。体育组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研究各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改的认识与要求。二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及时解决教师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研气氛非常浓厚,体育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把握教学进程,从标准的把握、实施的经验,到教学案例的设计、难点的排找,都一一通过研究来解决,三是及时总结交流每阶段的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教研组每周的活动,确保了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寻找立足点。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抓住“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这个基点展开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2)选准目标——“三人篮球”运动项目:室内外结合的新课形(立体式体育课)引入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以及公正的裁判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青少年时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三人篮球”的竞赛特点诱导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
(3)制定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的内容。学校体育评价的内容;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
3.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促进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体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从所使用的新教材来看,新课程的课程功能由过去的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技术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新教材把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注重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2)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性与个性化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逐渐在发生变化。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出现了许多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几位老师教同一内容的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各不相同的现象。
(3)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新的学习方式。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中,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张扬得到赏识和鼓励,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锻炼了从不同途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兴趣高涨、思路活跃,恢复了活泼好动的天性,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推进了新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我校体育教研组将评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二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四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是阶段性的进步与不足;六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非数量方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对学生评价的转变也带来了对教师乃至对学校评价的转变。因此,新课程也推动了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建议
我国根据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变,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把我国高中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高中生的社会化包括社会生活知识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理想目标的社会化。高中生培养目标素质化强调人的发展、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能力的培育。高中生的个性化是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的精神。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是我校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不仅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在于它是一种娱乐、健身、观赏、提高篮球技术、社交等积于一身的运动项目。新高中体育课程把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把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所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更为注重根据学生的需求、丰富学习内容、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的幅度。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他们终身的体育观。“三人篮球”运动一定能为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增添活力,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著.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自2005年以来,公共体育教学部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我院师生及场地设施现状,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本文试图分析“新大纲”实施四年来,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体育课程模式。
2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
2.1培养目标
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加强了课程改革及学科建设,确立了我院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项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魄,为今后扎根西部、服务山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工作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我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制定了如下工作思路:抓好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帮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抓好学生竞技体育活动,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理解。
2.3体育课程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开设体育选项课,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课程结构方面:努力打造以体育健康理论教学为基础,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锻炼与校外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为辅助,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康复与保健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开设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
2.4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1)从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认识基础。(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显示:“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魅力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体育锻炼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和同学一起锻炼占52%,排第一位,老师指导下进行占36%,排第二位。调查发现大学生喜欢自由、排斥束缚。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没有紧张压迫的感觉,同时排除独自一人锻炼的孤独感,培养了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4)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显示: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占69%,3—4次的为28%,5次以上的仅为3%,与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5)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显示:认为场地设备差的学生占45%,排第一位,我院地处山区城市,运动场地的面积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之运动设备有待更新,场地设施有待完善,是阻碍我院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大学生喜爱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显示:喜欢篮球运动的占52%,排第一位,其次为羽毛球占35%。篮球是我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场地设备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课余运动需要,加之山区省份篮球运动开展得较为普及,所以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排在第二为的是羽毛球,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是因为这项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这里的羽毛球运动是大众体育概念的运动,可以不需要正规球场和球网)运动量也不大,适合普及开展。
2.5我院学生体质状况
对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显示:(1)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高,但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我院学生身体匀称度不理想,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好,且分布不平衡,身体形态评价指标中正常体重率只有45.46%,其中男生仅为43%。(3)我院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好,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20.22%,同时性别、年级差异显著,男生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尤其突出。(4)我院学生心血管机能较好,台阶试验测试优秀率为43.67%,良好率为43.29%,及格率达99.75%。(5)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中,我院学生立定跳远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下肢爆发力不好,立定跳远优秀和良好率不高、多数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测试结果显示我院男生学生肌肉力量良好;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显示我院女生柔韧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分布不平衡,好的多数集中于开设有舞蹈课程的系,如音乐系、初教系。
3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实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初步建立起“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3.1修订了《公共体育教学大纲》
我院以往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是从专科体育教学大纲经初步修订而成,因以往的修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且均是由一人独立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我院教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现在公体课教学的需要。我院通过改革制订了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为实现公共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新修订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在总体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以及师范生技能目标五个方面进行较为科学的定位。(2)新大纲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注重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加强了体育和保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尽可能体现高师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3)新大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满足学生爱好及兴趣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课程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变了我院旧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新课程主要体现在一个“转变”即体育普修课向体育选项课转变;一个“延伸”即体育必修课向体育选修课延伸;两个“为主”即以身体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程评价方面: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该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专家、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几个途径实施;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等实施。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有序
成立学校体育指导中心,负责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迎新杯篮球赛、欢送杯足球赛、体育活动节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类协会等体育社团,并对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引导各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4体育竞技活动有所提高
组队参加省大学生飞利浦足球比赛、贵州省三人制篮球比赛、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参加遵义市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等,在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中,我院学生敢打敢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院获非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有效地带动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4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4.1挖掘民间传统体育,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但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或者没有太大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
遵义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体育课教学中,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自然资源来扩充体育课程资源,把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创编,制定规则,让学生自编游戏或舞蹈动作,并进行自我练习,教师注意鼓励并帮助参与编导和练习,帮助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探究、主动、合作的能力和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4.2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我院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教法、组织、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力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够,或不能做到区别对待。还没有真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体质状况、教学内容、学生人数等,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技术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技术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对差的学生进行技术练习。这样可以树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从专科层次转变过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层次水平,教师的实际能力还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跟不上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给了教师新的机会,为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派教师外出进修,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教研室建设,明确教师学科方向,正确处理好体育专业课与公共体育课的关系,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树立起两方面都要抓、都重要的观念,不能顾此失彼。
4.4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篇11
2、重深度、轻广度
虽然高校体育专业的现行课程设置趋加合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学习上,以篮球专业学生为例,篮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与篮球知识相关的课程,而与篮球知识无关的课程很少在常规教学中体现。同时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也比较强调从生物角度考虑运动技巧原理的高难度技术,而忽视了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效果只能造成学生就业面会越来越狭窄。
3、重必修、轻选修
基于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导致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种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协调,设置很多时候选修课的课时被必修课所占用。由此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必修课是主要的学习任务,而选修课是附属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在具体的学习中不必认真对待选修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进入单一化学习模式,不利于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目标。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
1、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学术知识的观念,用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专业学科课程与学术课程的结合:首先高校要增强课程理论方面的教学,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体育课程教材,让学生明白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安排教学活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课程设置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由于我国课程设置周期比较长,一旦确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进行实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会滞后与社会的发展,为缩短这种滞后性,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利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将最新的体育动态知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以此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强调各门课程间的内容整合,提高教学实效
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编制教学课本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科学编制体育教材结构成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手段。我们知道如果学科的随意增加或者并存不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增加他们学习负担,造成重复学习,因此高校要对现有课程编制结构进行分析,剔除多学科并存的现象:一是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将体育课程中重复的知识剔除出去,并且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时刻保持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学生所接受;二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性。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
3、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比例,加强课程管理
基于高校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高校在不压缩课时总学时的情况下,要逐渐降低必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重,降低必修课在教学考核中的作用。其次加强课程管理,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新课改制度的要求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课程设置。比如高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篇12
尽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传统的以基本战术传授和练习运用为主的篮球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对身心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并极大地阻碍了篮球教学发展的进度。基于此,新形势下,高校相关篮球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篮球教学活动中,顺应教学改革理念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让篮球教学成为既能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一门专项活动,从而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
一、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立足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实际,学生虽然喜爱篮球运动,但是对篮球教学课程却缺乏足够的热情。归其根底,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只注重篮球技战术及规则的讲授,而忽略了篮球自身所具备的娱乐性,从而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练习中产生厌烦情绪,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也逐步下降。除外,高校的篮球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讲解――示范――练习的三部曲上,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程较为单调,教学气氛也过于沉闷和压抑,这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部分热爱篮球的学生也逐渐放弃,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此影响下,篮球教学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
二、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的特点
高校篮球教学的创新应突出以下特点:创新性。推行高校篮球教学的创新,应先有创新之义,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在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的实质,从而深入学生心理深层,理解学生学习篮球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篮球知识和掌握篮球技术。理论性。篮球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最初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的,并以此为基础,显示出相关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最佳融合。
三、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高校实现篮球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为此,高校可以针对篮球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重分数、轻能力”、“重技能、轻表现”等“三重三轻”现象,采用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让学生不仅接受在篮球层面的运动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相关一线篮球教学的体育老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让各人员以相应的规范为标准,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保证理论知识基本够用的基础上,增添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版块,以综合发展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技能。
(二)明确教学目标,强调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学生自身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性格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同时也导致他们在篮球学习方面的技能和水平的不同。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以及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改变教学目标要求统一规划的现状,针对不同层次基础、不能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层次水平发展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特长,进行培养和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技术和战术。同时,教师在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还应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切身地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融为一体,然后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习惯。
(三)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对于地方高校的篮球教学来说,是难以像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著名专业体育高校一样,采取师生“1对1”课堂教学模式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普通高校和这些专业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是截然不同的。为此,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在课堂教学形式的沿用方面力求多样化,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如: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观看NBA篮球赛等;而在提高学生篮球技能方面,则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篮球接力、运球互抢、运球穿越障碍等。通过这些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把篮球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扩展他们对篮球的知识面。
四、结语
篇13
[Abstract]the campus sports cultur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is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sports, fitnes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the form. Campus culture is a multi-level, three-dimensional; a full, healthy campus culture should not only have high academic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for support,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basketball exercise on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basketball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fluence
校园文化对生活、工作、学习在校园的全体师生而言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校园相伴而生,如影随形,呈现出千姿百态。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它是校园内的微观文化,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形态。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体育活动方式以及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体现身体教育智慧和身体练习实践能力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
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是为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要实现学校体育的工作目标,必然要充分调动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依靠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基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必须反映出学校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科学设计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群体活动,否则,就小能形成具有学校特征的体育文化[1]。
(三)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为了实现校园的体育工作目标,学校必须建立分工明确、制度到位的体育工作组织。这一组织除了有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及必要的规章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群体意识及行为准则,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的组织气氛。
二、CUBA的文化亮点
篮球运动始创于校园,是校园内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最早在美国诞生,NCAA在美国校园中得到很快发展,成为美国NBA发展的摇篮。篮球运动传人中国,首先在教会学校、沿海及交通发达城市的学校开展并传播开来。目前,四年一届的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和每年举行的大学生超级联赛,CUBA篮球联赛已是中国高校篮球联赛的重要赛事。除此之外,还有三人制篮球赛等赛事。这些举措不仅使高校篮球运动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开展,而且还使篮球运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欣赏水平、组织竞赛能力的提高,从一个方面推进了高校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2]。
为体现校园篮球文化,CUBA提出了营造“中国篮球新感觉”的口号。联赛拥有自己的会歌、会标、会徽、会旗、吉祥物;反映各院校不同的文化特点的队标和队旗,突显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赛场上悬挂着富有哲理的横幅“领悟篮球。领悟体育,领悟文化”、“一个人可以不打篮球,但不可以不接受教育”、“打篮球是我的梦想,上大学也是我的梦想,CUBA是我圆梦的地方”、“我要打篮球,我更要受教育”、“让篮球插上知识的翅膀腾飞”、“今天是大学的篮球,明天是篮球的大学”,使广大大学生一走进赛场就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教育,使每一个身临其中的人都能深刻地领略到篮球文化的内涵。
CUBA提出,篮球运动是智者的运动,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首先要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有足够的球场经验积累,就能演绎出“智慧篮球”的魅力。同时,篮球运动本质上又是一种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的特殊文化。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领导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纪律观念、竞争意识、自信心等。“文化篮球”和“篮球文化”,构成了CUBA的文化内核。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所营造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将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体育对人心灵的启迪和熏陶,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进而与校风、学风相结合,融入到学校独特的氛围之中[3]。
三、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篮球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4]。
文化校园建设是将课堂教学和其他方面融合起来,构成全方位育人和文化启蒙,而篮球运动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体育及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总之,体育对振奋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篮球运动给文化启蒙带来很多东西,篮球比赛中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挑战生理极限的挑战精神、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都是现代人最重要的文化素质。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从事体育运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会对人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晶. 我国高校篮球文化建设浅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4,0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