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绿色建筑的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绿色建筑的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绿色建筑的设计

篇1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不等同于室内花园、立体绿化,“绿色”是一种概念,是指不会危害环境且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成: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四节一环保(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以人为本;与周围环境协调;节约并再利用资源。

2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以人为本

确保住户的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设计中应采用无毒或低毒材料,如选用Voc含量最少或无甲醛的建材,吊顶和墙尽量采用低毒性或无毒涂料,地面装修应选用硬木或陶瓷;在选择材料、机械系统和建筑系统时尽量减少密封膏、木制品、织物等潜在污染物的使用。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引风入室,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水质,若有条件应选用直饮水。防止电磁场辐射、噪音等对人造成不良影响。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在人们需求与节能之间达到最佳平衡。通过改进建造方法和细部设计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降低能耗

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建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考虑生产该建材所消耗的能源。在保证结构安全和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选用回收利用率高或者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为减少运输途中的能耗,应尽可能地选用当地生产或出产的原料。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很大,因此节能设计应以建筑本身为重心,通过改善建筑体形,如长宽比、平面布局、体形系数等,可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另外,改善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合理设计建筑的门窗、墙体、热缓冲区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3)合理利用资源

风能是开发方便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系统就可以将风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太阳能则是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可以建造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或者太阳能光电屋顶,将太阳能转化成建筑所需的能源。降低废弃物的产出和能源的投入是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废弃建材,如木制品、钢材、铁器、混凝土构件等,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用到新建筑中去。

4)降低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注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建筑垃圾、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的负荷降到最低。建筑生产中消耗的大量能源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设计人员应具备环保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较小负荷的材料,如绿化混凝土、生态水泥、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以及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产生的能耗并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5)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

选用耐久性好的建材可以减少材料的维护、更换,节约费用,并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设计人员应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充分估计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比如,材料和施工工艺都相同,自适应性差的户型可能在若干年后不再满足使用功能,难以改造只能拆除重建,而可以灵活变换的户型使用时间则较长,相同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的能耗明显低于前者。

6)满足经济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境性选择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投资成本常被误认为比普通建筑高得多,实际上,如果采取综合性的设计并加强管理,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费用可大幅度降低,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举例来说,绿色建筑由于节约了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造成本,而自适应性的设计理念会显著地降低其后期费用,因此,绿色建筑的整体效益十分可观。

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建筑内部结构要素的实现

①能源利用的实现

实现绿色建筑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应将建筑节能置于首位,不仅需要优化常规能源系统的设计,而且要注重利用绿色能源。作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人员,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二、探索新能源的优化解决方案;三、在能源方案与建筑艺术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例如,对建筑的制冷、供热系统及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电能消耗;优化建筑物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选择合适的建筑布局,例如,错开布置高、低建筑有利于建筑通风,另外,建筑单体应保证有足够的迎风面;合理进行平面设计,例如,减小护结构面积,合理组织穿堂风,营造宜人的室内环境。

②声光环境的实现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平面设计时,为降低噪音,应在在背向噪声源的位置设置卧室;设置隔音或者在住区沿路栽植绿色植物可降低噪音。在绿色建筑的光环境设计方面,室内照明应尽量利用自然光,提倡使用节能灯具,鼓励使用如太阳能等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另外,还要注意防止周围建筑玻璃的产生光线折射及其它光污染。

③水热环境的实现

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之一,应同时考虑水量及水质。绿色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及雨水收集系统;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景观用水须进行专门设计。热环境的实现也十分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除应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住户,的供热舒适度。一般地,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宜为24℃~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另外,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采用制冷、采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

2)建筑外部要素的实现

建筑外部要素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绿化上。首先,建筑外部设计时,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扩大草坪面积、减少硬质铺地,由于乔木绿化效果明显优于草坪,应尽可能多地种植高大乔木。为营造宜人的小区环境,应尽量采用具备渗透性能的如格状铺地砖等生态铺地。其次,绿化应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攀升,能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设计人员应结合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运用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及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不断改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

参考文献

篇2

现阶段,绿色节能建筑俨然已成为全世界建筑行业中的潮流及发展趋势,是建筑领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极其普遍的重视。通常所说的绿色建筑,是指对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并且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保证基本的生态环境条件顺利实现的建筑形式。在对绿色建筑展开设计时,通常会将建筑、环境和人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天然环境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人为地营造和谐、适宜、环保的居住条件与环境,尽可能地将对于环境及生态造成的破坏或污染降到最低。

节能建筑是遵循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展开设计,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并保证在建设及使用中具有较低建筑能耗的建筑。绿色节能建筑不止是节能指标或者绿化指标的实现,还需要在展开设计时对绿色和节能加以兼顾,对土地、材料和能源等加以高效利用,满足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1.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基本的内容就是在保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态原理及相关方法加以合理利用,将建筑、自然和人三者间的关系统一协调,以此为基础展开生态建筑环境实现的设计途径及方法,实现自然与人工之间美的结合。绿色建筑设计作为生态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绿色节能建筑来说既是基础环节也是关键内容。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前提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为设计建筑形象的简洁性、开放性、动态性、流畅性、亲切性及端庄朴实等。

2.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从建筑的选址到格局布置,从建筑的朝向到风向的确定,从平面布置到立面设计,从间距确定到界面选取,从单体建筑到群体建筑,都要对天然能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要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阳光感、体量感及流动感加以重视,注意将生态环保建筑中的相关技术准确地在其中加以应用。

3.在展开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对自然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尽可能地将给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原则。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即是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利用资源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对建筑中的各项资源加以充分而高效的利用,同时要对能源尽可能地节约使用。其中,资源是指土地、水、能源及其他建筑资源。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在建筑中杜绝空气、土壤及水污染的发生。

4.在建筑材料选取上,要尽量选本地建材,保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也可降低运输过程给环境造成的负担。同时,可循环使用的建材是最优选择,在使用完毕后拆除的建筑材料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以人为本,对其他物种加以兼顾,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合理利用能源

要充分利用好太阳能,这是最环保的能源。采用节能结构设计采暖和空调,尽量减少对采暖及空调的使用。为了使建筑物能有效地利用夏季风的导向,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设计整体布局。

2.资源的有效节约

不管是在建造或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均应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而节约水、电等。

3.自然的回归

绿色建筑理念首先要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相和谐。做到融洽一致,还要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内部设计方面,不能采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设计的繁杂不合理不行。要使住户感到舒适温馨、采光透亮,空气清新。

绿色建筑应该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一般采用的木材、竹材、石灰、油漆等要做到无公害、无污染,有相关部分的检测报告。

绿色建筑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太阳能采暖、发电等装置,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四、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系统一致性原则

绿色建筑与外界环境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它可以实现高效、最大合理化的实施。绿色建筑也是与其他科学交叉结合,跨多领域多范围,涉及众多科目的系统工程。

2.地区性原则

绿色建筑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人为地理、居民经济状况等条件。全面分析、考察这些指标,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出与绿色建筑相匹配的对策和方法。

3.利用率原则

应充分利用好资源与能源,尽量减小对土地、水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垃圾及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可采用高利用率、绿色环保的材料与装备。

4.自然保护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外部环境的保护,尽可能降低其破坏性。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友好相处。

5.经济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要有舒适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在设计方案的成本等问题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五、绿色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

1.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对绿色建筑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节能建筑是顺应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建筑趋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在目前的绿色节能建筑中,节能主要体现在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室内的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最为核心的内容,随着绿色节能建筑自身的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对绿色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导向及市场导向下,绿色建筑设计必定会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与更新,极大地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是保证绿色节能建筑对于资源高效利用的强力措施

现阶段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设已经成为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主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极为有利。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的使用可以使节能建筑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中对于环境的设计、水资源、生态规划和绿色植物等可以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使建筑中对空间进行净化、增强空气流通的建设大幅减少,从而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另外,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加可以降低节能建筑中建材的消耗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协同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在建筑的整体设计、配套工程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实现环保理念上的发展目标相同。在相同的发展理念中,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需要进行协同合作,使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融合,设计出更加环保、更为新型、更适应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建筑物。二者可以协同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融合共生的。

六、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是互相融合,彼此促进的。在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为了保证设计的全面性与质量,应该使二者协同发展,为生态建筑设计的拓展及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矛盾日益显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七大”也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而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两大误区:第一,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第二,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注重节约水资源。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竹材、石材、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及其特征

1、绿色建筑的涵义。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指的是一种概念和象征,而不是通常意义的绿化,是指在建筑可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而且对人体健康无害。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绿色建筑对环境没有破坏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2、绿色建筑特征。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之中要时刻注重环保。同时绿色建筑应遵循当地的自然、人文和气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所以在建筑时没有明确的规则、模式。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阳光、空气、绿地,有效地联通内部和外部,布局十分开放,这跟传统封建式建筑布局是有很大差别的。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本身的耗能大大减少了。(1)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就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过程里,爱护、亲近所处的自然环境,使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共存。只有如此才可以兼顾协调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2)节约环保。节约环保指的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时候,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利用,保护周围环境,呵护生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由于人类对建筑建造与使用活动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负荷与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和生态再创造能力的范围内。

二、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这点对绿色建筑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建筑以前,设计人士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勘查,然后整理出详尽的信息,再制定环保方案,由材料、结构和外观等大方面分析整体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以免有害建筑的出现。

2、低消耗原则。影响建筑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就是热能损耗,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传统工业设计之中,找不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处理。绿色建筑遵循低耗能原则,良好地控制建筑内外的热能,维护工业生产的良好环境。

3、节约能源原则。目前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建造建筑的时候,需要十分重视能源使用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更严格要求,既会运用新型材料,还会建立新节能体系,增强建筑的综合性能,防止能源的浪费。

4、消除污染原则。对污染进行消除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里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方面,在建筑中,提出与应用消除污染的观点意义十分重大。在建筑的内部装设除污系统,除去烟尘污染,保证空气能够正常流通,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噪音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三、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物地点的选择,应在遵循一定设计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主导风向等各种问题和地理环境因素。在设计时,应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周围自然能源,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物地址选好后,设计人员还应到现场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分析,并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现场热岛效应的出现。

2、建筑物的单体设计。(1)建筑物外形设计。建筑物体型系统越大,其能耗量就越高。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形面积,控制其层高,并采用规则的外形,这样也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2)外墙材料及门窗的选择。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以优先满足自然通光和通风要求为宜,这样可以降低能耗,提升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在外墙材料选择上,应以节能效果好的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等。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考虑到其气密性,选择那些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这样可以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3)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对建筑结构及设备要采用弹性方案,即采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方案。比如说,在设计管道时,应留有一定的管道空间。

3、室外环境的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室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环境绿化是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设计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美化、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建筑整体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4、节能环保设计。(1)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到建筑材料自身的能源消耗问题,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消耗,合理的外形设计也能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这是因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形状、体形系数等这些因素也能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对建筑物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的选材和进行节能设计,都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效果。此外,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这样不仅能降低运费,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绿色建筑设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合理选材,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如优先选择绿色混凝土、低耗能建材,选用预制模数构件减少建筑垃圾。(2)确定人的主要地位。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材上应选择那些无毒、低污染的材料。在结构上应尽量采取自然通风,保证室内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气流等,以达到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提升节能效果。(3)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结束语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过程中,必须遵循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从而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

参考文献: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扩张。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巅峰时刻,资源浪费、缺乏、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资源短缺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人与建筑以及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统一状态[1]。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节建筑节能设计,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1 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及其涵盖的内容

1.1 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且不破坏建筑周遭环境的情况下建筑的表现形式,绿色节能建筑就是绿色建筑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将自然、建筑、人群三者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还能够降低在建筑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体现

绿色建筑就是指,人与自然以及建筑之间的和谐发展,合理恰当的使用生态原理和方法,让人与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协调。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设计出有利于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案,更好的体现出人与建筑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美学感。能源的节约、建筑的功能、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就是指,建筑在特定的年限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管理和拆除。建筑的运营管理,最终到拆除建筑,都是建筑的寿命周期。对建筑生命周期进行观察,是很重要的,要从整体出发,在对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周围的环境,还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运营管理阶段,一定要保证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进行拆除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在对绿色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对自然环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估算,在估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其资源可以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等。资源的节能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还响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节约能源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有效的减少环境的污染,才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保证居住者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要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满足住户的要求,而将资源白白的浪费,要保持生态的平衡。因此,在进行建筑的时候,要权衡利弊,既要保证居住者舒适安逸的环境,还要将资源的利用率提到最高[2]。从而来实现,自然与人以及建筑的和谐共存。例如:南昌沃尔玛连锁超市,其能源利用主要是使用回收烹饪油的生物燃料热水器,回收电冰箱产生的废弃热量,在建筑的屋顶安装多晶感应片,然后吸收太能阳和光能,再利用薄面层,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在节约水资源上,沃尔玛采取的是太阳能红外线控制洗手池,尽量减少不稳定的有机复合材料。

2 绿色节能设计的含义及其设计准则

2.1 绿色节能的含义

节能建筑的标准就是参考节能设计的标准来实行,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有效的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在降低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的使用能源。在建筑过程中,土地跟建筑材料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由此可见,绿色节能建筑不仅仅只是一个指标,也是需要实践运用的。

2.2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准则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主要是将污染降低到最小、资源使用率达到最高、保护生态环境等原则进行设计。所以,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建筑材料、水以及土地,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使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高。在建筑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尽量的选择当地所有的材料,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减少运输污染。选择材料的时候要选择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尽量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进行建筑,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寿命,还能够对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就是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以及环境三者相结合,建造出既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能够使得其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进一步落实课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3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存在的联系

3.1 绿色节能建筑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应用前景广阔,而且建筑技术要求也高。随着时代的变化,绿色节能建筑将会成为日后建筑设计中的主流设计。当前绿色节能建筑主要就是节约水、节约电、节约材料等。绿色节能建筑的中心思想就是节能,随着当前绿色建筑的自身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绿色建筑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市场的需求和向导,绿色节能建筑将会不断的更新和自我升级,由此可见,市场将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3]。

3.2 绿色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绿色节能建筑融入绿色建筑设计中,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有效的规划环境设计、水资源设计、以及生态规划和绿色植被的规划设计;在建筑的空间上,对建筑内空气进行净化并且增大空气的流通;从而有效的降低资源的使用量。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避免在建筑过程中,建筑材料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3.3 将两者相结合共同发展

在环保理念和整体设计以及工程设计中,绿色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其二者的本质也是相同的。因此,只有将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够设计出环保、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新型的建筑。所以,要将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相结合,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日益短缺的现在,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将会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设计。但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主流,就必须将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当中来,将二者相结合,彼此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为生态建筑设计提供发展和落实的保障以及依据。

参考文献

篇6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是系统地考虑环境影响并集成到产品初始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一种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 绿色设计国内外发展

2.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我国真正的绿色建筑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逐步推广的。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奠定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基础。通过住建部‘三百’绿色示范工程,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示范超过了300平方米。有一批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国家倡导提高设计、施工节能的达标率,提高建筑的能效;通过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来进行建筑能耗的节约。我国将从建筑本体节能向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发展,从单体建筑向区域(小区)发展,从城镇的建筑节能向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以及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奥戈亚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麦克哈格发表《设计结合自然》强调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麦克哈格是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城市设计上的园林设计师。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体现过程控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其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

3.1 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

3.2 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

3.3 提出多种能源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味,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

3.4 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3.5 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和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调用水安全性。

3.6 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

3.7 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

完善绿色评价的标准体系,将突出六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节能,就强调更加高的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就强调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优先应用,主动节能技术在被动基础上的一些优化;在节水方面,更加强调了可再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强调雨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在节地方面,强调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强调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过程当中,要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节材方面,强调使用节能材料,以及全装修的使用;在运营上,强调了智能化的管理等。

4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在能源上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设计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5 结语

中国的建筑还处于一个绝对“高碳建筑”的发展阶段。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 12.48%。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拓宽了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是实施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而设计环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相信通过共同的探索和努力,定能促进我国的建设事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7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一个重大变革,推进绿色建筑对于中国建筑设计业是一个新的挑战,绿色建筑在21世纪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1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2.1节能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2.5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2.6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首先要关注的还是以人为本,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要求。但有别于传统的建筑体系,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体现“绿色”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才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绿色建筑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功能的设定、材料和技术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到建筑建成后的营运、维护,绿色建筑的思想都以人为中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从根本上来说,它是重视人、自然、建筑三者互动关系的产物,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

3.1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3.2整体及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3.3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4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4.1.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篇8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一、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功能的设定、材料和技术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到建筑建成后的营运、维护,绿色建筑的思想都以人为中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从根本上来说,它是重视人、自然、建筑三者互动关系的产物,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

1、整体及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 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

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

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4、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

1、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对建筑护结构的传热性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天气越寒冷,建筑护结构就需要越小的传热系数材料,就需要用传热系数较小的隔热材料来改善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依据主体结构与复合材料的相对位置不同,保温节能技术可以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其中目前较为简单、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是外墙外保温。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进行选择。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总能耗中,屋面的能耗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重视其隔热保温的效果。一般情况,屋面的传热系数要比外墙的好,而且可以根据屋面的形式来选择不同的保温材料。

2、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

在我国许多的传统建筑中都用到了自然通风,例如传统建筑中的穿堂风等。与其他相对复杂、昂贵的生态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一种即廉价又成熟的技术措施。只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又能带走潮湿的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这样降低了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在建筑内部引入日光,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与分配自然光,提供一种优于人工光源质量的照明。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一般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建筑房间内和中庭顶部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这样即满足了自然采光的要求,又可以通过室内外的热压与风压差,形成自然通风。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自然通风进行室内热环境的调节。

3、 采用高效节能的外窗与幕墙系统

一般情况下,维护结构中的窗与玻璃幕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研发出了许多新产品,使得窗与玻璃幕墙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研究出的新型高性能玻璃(如真空玻璃,LOW-E 镀膜玻璃等) 大大提高了窗与玻璃幕墙的防辐射与保温性能。其次,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断桥技术和新型型材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窗与幕墙的气密性和整体热工性能。根据绿色建筑的原则,作为建筑护体系的幕墙,不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外壳,应该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而且幕墙的设计要是多功能的,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要充分调节室内环境的品质,努力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率。在建筑设计中,双层玻璃幕墙又可以称为双层呼吸式幕墙,与传统的单层幕墙有很多不同之处。它的围护结构是由内外二层或三层玻璃组成,在玻璃之间设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具有可以调节的遮阳。在冬季,建筑中的双层玻璃之间就像一个阳光温室,提高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减少了建筑取暖能耗,有利于生态节能。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物中的合理使用既可以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又可以减少因其他形式的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能技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就是在房屋的使用中在采暖、通风、采光等各个方面充分的运用太阳能这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总之,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国情,而要真正实现绿色设计则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和手段,同时需要有关部门推出更好的支持节能设计的相关政策,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卢大鹏. 论建筑师的环保与生态意识[J]. 华章. 2010(20)

篇9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华东夏热冬冷地区,由5幢23-29层高层组成,基地总用地面积30323m2,总建筑面积98095m2,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83822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4273m2。该项目参照当地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进行设计,可容纳居住户数804户(图1)

图1北立面效果图

二、创新实践

1、 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

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体现的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筑节能技术的推进是一个由政府引导、在市场环境中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其中政府建设管理应实现由主导到引导的角色转型,实现建筑节能机制培育与政策落实,实现建筑节能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

该市建设管理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努力倡导建设绿色地区,并力图通过绿色保障房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该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当地建设管理部门还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为绿色建筑的推行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2、宜居概念的提升

环保节能是该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宜居概念有了新的内涵。

(1)项目选址的优越性

项目坐落于该市新城。该新城是该市东南部具有唯一性的城市大型山水公园式新城,山环水抱,自然山水优势极为显著。

新城在区位上是老城区和东部三镇的衔接点,属于新划入中心城区的城市新区。一方面新城纳入中心城区,其自身的山水环境优势决定新城将作为城市的大型城郊旅游目的地,服务于该市域甚至更广泛的地区。

(2)文脉传承与发展

与其他在建重点地区比较,新城的特点重点在山水,称为“城市的后花园”。作为城市新区的项目建设,需要传承传统山水要素影响下的建筑风貌形式,创造有地域特征的新建筑,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新区,需要延续当代的创新精神,保持建筑风貌的多样性。

该市住宅立面造型为“现代风格,中式气质”,线条明快的粉墙,图案分明的门窗,质感深切的栏杆台基,中式建筑的淡雅素净与现代住宅的简洁明快相互交融,实现将传统的中国式建筑风格纳入现代住宅中。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集约型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功能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将平面布局做到紧凑,提高建筑面积有效使用率,控制住宅套型面积标准。其项目根据基地规模特征,五栋高层东西成横条状布置,以节约用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1.78m2。项目充分利用地块北侧道路以及绿化带,布置高层住宅,从东到西,由低到高,形成良好的天际线。

走向自然的设计理念: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就提出“对自然的模仿和研究应为建筑师最重要的追求,自然法则可导致建筑专业基本的美感。”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资源进行设计。该项目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并在设计阶段,结合CFD技术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及室内空气龄的计算,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合理的户型调整,以保证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和室内的空气质量。

适宜技术应用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不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投入的高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而是要提倡采用基于传统建造技术和适宜性技术相结合的最基本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我国幅员辽阔, 从南到北经历多个气候带, 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太阳照射角度等诸多条件不尽相同, 采用能源的构成状况也不相同,能源耗费情况互有差别。 因此, 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地域的建筑项目, 因地制宜,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 并严格按照节能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技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绿色低碳技术措施

1、场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设计

(1)场地选择与规划:该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交通便捷,生态、人文和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块宜居、宜商、宜游的风水宝地,具有完善的规划储备及用地条件。该地区也是该市打造生态休闲与高档居住相结合,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的重点地区。

(2)地下空间利用:基地总建筑面积98095m2,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4273m2,占总建筑面积的15%,主要使用功能为停车场、配电间、进排风机房等,地下空间利用合理。地下空间结合绿地设计采光井,充分利用自然光采光。

(3)景观绿化:小区有较高的绿地率,景观结合小区组团结构设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采用70多种植物,形成了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地面停车位和非机动车道均为透水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58%,利于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室外活动空间的热环境和热舒适状况。

(4)公共服务与交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口规模约5.5万人,规划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服务、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综合区。实现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出入口500米可达公交站点的住区比例为100%,实现住区出入口可达公共绿地、教育设施的住区比例为100%。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结合主导风采用有利于自然通风的方案设计。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等居住空间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厨房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

(2)建筑按节能65%的标准设计。本工程的墙体材料(除剪力墙外)外墙分户墙及楼梯间采用190厚三排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余内墙选用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东、西、南向窗采用中置遮阳断桥铝合金节能窗(5+19A+5);北向窗采用铝型材单框断热桥中空玻(5+16A+5)。

(3)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63.2%住户安装太阳能热水,结合建筑设计实现阳台壁挂式安装。

(4)建筑采用高效用能设备和系统,地下汽车库所选风机均为双速风机,平时作排风用时,其全压均小于600Pa,单位风量耗功率均不大于0.32。

(5)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照明功率密度不仅满足国标现行值要求而且满足国标目标值要求。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推行模拟和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模式,对项目水系统进行综合规划,使之建成后的水体环境具有较强的本土适应性,并对城市水系统具有“低冲击”特征。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装修住宅均采用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均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

(2)收集地面径流、屋面等混合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进入雨水收集池,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用水,多余的雨水经小区内雨水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绿化灌溉主要采用微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3)给排水系统管道均采用优质管材和高性能防泄漏阀门避免管网漏损。在需要计量的场合均安装了计量水表,实行水表的分户计量。所有计量水表均选用了高灵敏度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项目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或就近预制加工。

(2)住区全装修比例100%,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减少了建材的浪费。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见图2)。

图2建筑内部装修效果图

(3)在建筑用钢方面,用HRB400替代HRB335钢材。

5、室内环境质量

(1)在设计阶段,结合CFD技术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及室内空气龄的计算,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合理的户型调整,以保证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和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每一房间的窗地比计算,以保证每一房间的采光和日照环境,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

(2)本项目采用中置遮阳卷帘作为外遮阳措施。建筑东、西、南向窗全部采用中置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6、运营管理

(1)在平时的运营管理中,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进行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

(2)小区采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与设备监控系统。

四、增量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在提升建筑品质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建筑造价成本的增加,但是在保证一定环境舒适度的条件下却可以较大地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绿色建筑建设不仅要研究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要考虑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与收益,不同的节能技术由于不同的技术复杂程度及产业化水平,其造价与节能效率差异巨大。

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确定,首先需要得到该项目在达到目前相关设计标准要求的条件下的建造成本,然后再确定该项目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情况下的建造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并针对每一项因为采用了新措施或者新技术而引起造价变化的内容进行统计。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规定标准较高,建筑按节能50%的标准设计为强制性标准。表1为此项目绿色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表,其增量成本是在节能50%设计标准之上的增加值。

表1项目绿色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表

五、总结与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了适用的绿色生态技术,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节能、环保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在高层住宅上的综合利用,并结合建筑设计实现阳台壁挂式安装,提高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日利用率高;中置活动遮阳百叶窗解决高层遮阳的同时提高了高层建筑遮阳安全性问题;利用被动式节能(利用对围护结构、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进行模拟优化)等手段实现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运用,对今后绿色住宅建筑技术的大量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以此项目为典范,为保障房项目的绿色、低碳之路明确了方向,必将开启保障房建筑全面走向绿色的序幕。

篇10

1绿色建筑的特点

1.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2.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场地选址:2)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原有规划建设条件要求容积率2.5的基础上升为3.0:同时将建筑覆盏率从规划要求的25.71%下降为18.4%:3)合理组织场地交通:室外场地的交通组织中,应对各种流线的通行需要,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交通体系。场地人行出入口的设置位置与最近的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2.2.节能设计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往往较重视一次性投入,而忽视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持续消费。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已经普遍推广,目前深圳实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这就要求设计院必须按照相关要求、采取相应节能措施进行设计,以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1)围护结构。建筑物的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建筑立面设计中不采用玻璃幕墙,在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实墙面积、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量,以获得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构件,人为控制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全年建筑物能耗。2)屋面、外墙防水保温工程的生产、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生产、施工,从而避免质量问题。否则就会造成系列问题:比如,屋面漏水、外墙保温材料空鼓甚至剥落:外墙保温接缝处理处出现热桥: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等。3)外窗。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框和低辐射中空玻璃,东、南、西三个朝向结合可调节外遮阳构件。空气渗透性能等级不低于国标《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的3级。

2.3节材与材料利用

建筑设计阶段决定了几乎所有材料的选型,所选材料的适应性、耐久性,生产使用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负荷,是否属于可重复利用、可回收使用或者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等问题均在设计阶段确定。1)废弃混凝土再利用。废弃混凝土产生于建筑物拆毁和维修过程中,经破碎后可作为天然粗骨料的代用材料制作混凝土,也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等,若进一步粉碎后可作为细骨科,用于拌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2)废弃沥青混凝土再利用。废弃沥青混凝土可作为铺筑新沥青混凝士先对路面的建筑材料加以回收利用,回收方法主要有冷溶回收和热熔回收。

2.4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城镇、乡村建设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护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生共融,增加绿化面积;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

2.5室内环境

建筑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熟湿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几个部分。比如声环境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动静分区、吸声材料及低噪声设备的使用,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热环境设计主要应控制温湿度调控和建筑的内表面温度,合理设计气流组织方式,条件适宜时可采用辐射吊顶、辐射地板、或地板送风的空调方式:充分考虑朝向差别,对大进深、大空间建筑进行空调内、外区的划分,在不同区域内,分别配置空调系统。

室内光环境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使用者的视野、功能房间自然采光效率及照明器具的节能设计。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

2.6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或基于现状建筑CO,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7水资源的利用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性或生态在这里并不只是时髦的词语和概念,它们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走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

3结语

绿色建筑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能源,从建筑现场设计、建筑布局设计、建筑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使建筑既舒适、健康、高效,以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篇11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凸现,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水荒、电荒、污染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国家也在从各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建筑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同时也消耗着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据统计,建筑活动消耗了能源总量的近40%,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全球建筑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温室气体总量的50%。现阶段,以住宅建设为主导的中国建筑业仍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负有很大责任。

针对以上问题,在建筑界,对生态住居建筑的探讨和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参与其中。力图做到在当前及将来,以技术手段缓解环境与住居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反过来塑造了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生态住宅的建设,对于改变我们的生活观、自然观和价值观,自觉关爱自然生态,具有长远的文化和思想意义。从实际的物质意义来讲,可为我们创造自然健康的住居环境。地球不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它同样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赖以栖身之所,我们有义务与责任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下面将结合一个生态建筑案例,从各方面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技术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绿色生态建筑项目占地1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公建3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三面环山,一面望海,北高南低,是少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俱佳的风水宝地。该项目的开发理念是:不向城市中心集聚,而向城市郊区离散;不开发反自然、反生态、反生命的灰色中心城市居住区,而创建修复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与此同时形成“三节一治、四个文化”的绿色生态建筑建设体系(简称绿色生态建筑的“要素”)。通过修复自然并向自然注入山、水、林、园四个文化达到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人对自身行为、欲望的节制(节能、节水、节地、治污)达到人与自然互动中输入输出的平衡。该项目正是通过这绿色生态建筑的要素使人类居住建设不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回归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展示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人相和谐、人之身心相和谐的生活方式。

2该项目的生态设计

该项目所采用的成套技术体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最重要的是实施系统配套集成。正是这些技术的系统集成支撑了“节能省地型”居住建筑的成功建设。

2.1节能成套技术

2.1.1住宅单户保温体系

建筑构造保温隔热是节能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小区除了对单户空间的外墙面、屋面、外窗和入户门采用保温隔热措施外,还对地面、楼梯间墙和分户隔墙进行保温处理,创造了住宅“单户封闭保温体系”。

2.1.2低温辐射地板采暖体系

低温辐射地板具有采暖蓄能效率高和散热均匀的特点,因此,采暖供水温度一般为40~45℃,回水温度为30~35℃,就可以达到室内正常的采暖温度要求。而传统的暖气片采暖方式,要求供水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70℃,可直接节能20%。

2.1.3三位一体的供暖节能体系

热源系统(锅炉热效率为83.23%)、传输系统(综合热效率为92.65%)、受热本体(实现住宅采暖低耗能量12.7W/m2),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1.4太阳能热水体系

该小区设计时重视洁净能源的利用,给每户居民配有140升的光电两用的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电热水系统比较,节电达95%,整个示范小区每年节电至少200万度,效果可观。

2.1.5墙改节能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采用异型框架体系,围护结构和内隔断结构没有采用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全部应用新型墙体。这些新型墙体不仅加强了保温隔热性能,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荷载,减少了钢筋的用量,达到了节材的目的。

2.2节地成套技术

该项目选址在山坡之上,没有占用耕地。设计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省地的具体问题:① 利用山地地形错台做半地下车库,在保持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车库的数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0.8%。② 利用地下挖深超过4米的部分做车库,向地下空间要效益,增大地下面积15160m2。③ 重视土地资源的存留和使用,即收集表土和重置表土。山地表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大有恬园”的建设者现已收集地表土4万m2,重置用于绿化的2.5万m2,至少可节约资金104万元。

2.3节水成套技术

该项目除了在建筑中采用节水器具外,节水体系还包括其他三个系统,即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地表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水环境。

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该项目的污水再生处理站已建成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污水为1000吨(目前处理量为每日600吨)。污水经过处理后先进入天然水库处理,再经二次处理,达到中水使用标准,供居民冲厕和小区绿化用。多余的中水进入地表循环系统。通过中水回用,该小区可节约自来水40%,其中居民冲厕用水占30%,绿化景观用水占10%。

2.4节材成套技术

该项目的节材成套技术,突出地反映在产业化装修上。该小区有800套住房是一次性装修到位的商品房,是采用产业化生产方式,即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来完成的。这种装修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零散装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配套,并且避免了常见的“二次装修”带来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和住宅设施设备的严重浪费,住宅成本由此也有所降低。

2.5环境保护成套技术

该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几点做法:① 小区污水达到零排放,污水处理满足Ⅳ水体标准(污水处理量600-1000吨/日)。② 利用处理后的达标中水做景观水和绿化用水。完成地表水收集,地下水涵养,形成生态式水循环,调节小区的自然温度和湿度。③ 采取垃圾分类收集、生物处理技术,做到就地减量处理,每年减少外运垃圾约250吨,预计垃圾减量达到85%。④ 三年半以前建设苗圃,种植种苗10万株。现已将成活的树苗移栽到小区,保证了小区绿化覆盖率50%。其中树木覆盖率占绿化面积的50%。

3结束语

全球范围内,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正在逐渐消退,注重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各国政府所接受,在我国未来的30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还需建造480-6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均为世界发展史上所罕见。在如此大规模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促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大力推动和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务之急。

篇12

在建筑工程的进行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这对于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念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我国开始引入绿色思维的设计观念,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铺垫。在现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步伐进行中,带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完善,在绿色思维的影响下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是重中之重。

1绿色方案构思

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处于快速稳步发展阶段,但随着建筑面积的逐渐增加,能源的损耗和污染状况逐渐凸显出来。对于建筑工程中利用绿色思维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观念,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原则的发展,节省资源,对当前科学合理的建筑观念设计来讲十分重要。绿色思维就是指在建筑工程初期,进行建筑设计时,考虑到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理念应该始终围绕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在建筑工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实现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绿色建筑方案构思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1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够有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过度损耗,甚至能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实现对能源结构的转型。绿色思维就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中利用的调整,主要方向在于促进建筑工程工作效率的提升,给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提供必要保证。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1.2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

建筑设计主要是在当地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气候环境的变化,体现出当地精神风貌的建筑风格。而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理念中,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通过对能源结构的有效利用,实现对建筑结构的调节。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建筑结构体系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同时也得到良好的成效。

2绿色形体、空间设计

2.1体形系数

在建筑体形结构的设计中,有关于建设风格的改变,应该从绿色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对建筑体形结构的科学合理设计是实现建筑能源节省的有效方式。体形在建筑设计中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用户对建筑最直观的印象,所承载的建筑空间是建筑结构最基本的体现。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建筑美学设计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受到建筑设计师的热烈欢迎。但是建筑体形系数背后的节能设计却没有受到建筑设计师的广泛重视。就目前而言,体形设计是当前体形设计控制的方向之一,主要是指对单位建筑面积中不同建筑物体积的建筑维护面积。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以最少的建筑面积来进行建筑外表中单位面积结构的维护。体形系数的数值越小,就代表节能建筑设计更加有效,节能效果更为明显。

2.2空间形态的绿色综合分析

空间形态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平面结构的设计进行最基本的构造。在建筑空间结构体系设计中,空间形态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功能要求、技术条件、城市景观、设计灵感等。建筑空间形态的改变主要是建筑师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的研究,在建筑节能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热量传导形式的改变。因为在建筑热量传导更快的状况下,圆形空间的建筑不能真正发挥出建筑节能的作用。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不能够实现多种因素的协调作用。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应该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建筑空间形状节能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例如在英国特福德大学机械馆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分块设计,在不同建筑尺度的作用下,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独有的建筑美感。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中,小的空间结构有可能造成室内通风的不顺畅,或者说在室内办公室中的通风环境较差。整体建筑结构在风压的作用下,通过自然通风就能够达到建筑功能的设计需求。

3绿色技术策略

绿色建筑的设计主要涵盖冬季绿色采暖和夏季绿色致凉两个方面。以下结合这两种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3.1绿色采暖技术

在绿色建筑采暖技术的利用中,其主要是通过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作用下进行能量的收集工作,并形成有效的能源结构循环,来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实现。绿色采暖主要从能量的采集、贮存和释放等多个环节进行。其中能量的采集工作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在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中,能量采集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建筑设计本身相互结合,充分调动建筑风格设计的特点,进行建筑节能的有效设计。例如在太阳能的采集中,阳光通过门窗透进室内,室内环境中能够通过阳光反射来进行收集利用。在能量的贮存中,主要是将白天丰富的太阳能贮存起来,在晚上进行充足的利用。室内环境通过对阳光的有效利用实现对能源的节约。能量的释放是室内环境中对阳光进行充足利用的方式,通过白天太阳能的补充,晚上进行利用,保持建筑室温的稳定。

3.2绿色致凉技术

在绿色建筑的致凉技术利用中,主要是通过被动致凉的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改造,合理的建筑设计方式和致凉技术之间相互结合,给用户良好的夏季生活体验,增强建筑舒适度。通风致凉正是致凉技术发展的一种,也是最为简便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对室内门窗结构的改变,来进行通风方向的控制,调节门窗大小,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门窗对应通风位置的影响,室外风能够充分在室内中流动,形成过堂风。建筑室内环境也容易受到夜间辐射的影响,夜间辐射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是进行夏季降温的重要手段。要求在建筑结构中保持通畅,尽量减少和天空的遮挡,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夏季降温效果。遮阳在夏季白天降温中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太阳辐射容易增加室内温度,对建筑门窗进行遮挡能够有效降低辐射面积,并进行太阳辐射的吸收,达到降温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

4结束语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不光要在节能和低能耗上进行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能源结构的有效利用,加强用户体验的舒适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入手,而不是采用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设计进行二次改造,因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脱离社会发展的本质。绿色思维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利用绿色思维,进行建筑设计的改造,提升人们日常生活舒适度。绿色思维也应该在建筑工程整体的设计中不断贯彻和发展,带给建筑设计全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紫,张明辉.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202.

[2]马雪飞.“绿色”建筑空间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239.

[3]李温喜.资源合理利用下的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J].艺术教育,2015,(01):231.

篇13

1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技术,指的是在绿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加大力度降低对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让人类能够拥有舒适、美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要根据建筑类型、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综合进行考虑,虽然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但是追求的建筑效果都是一样,这不仅符合现代建筑行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国情。

2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只有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以此推动整个建筑领域的向前发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室内与室外两方面,而绿色建筑技术,是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深层,注重的是后期的可持续效果,与建筑设计相互结合,相互优化。

2.1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的规划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勘察与调研,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首先,对施工中的噪音、光、通风等基础性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的利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材料的耗损,要注重对室内环境的通风设计与室外环境的生态环境设计。建筑的布局形式,应该遵循冬暖夏凉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日照情况良好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的目的。同时,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应该采用屋顶绿化、生态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达到隔热、防尘、降低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尽可能选用性能高、耗损低、耐久性好的新型低碳环保型建筑材料,结合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可循环、可再生的利用;其次,由于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比较多,且在不同施工阶段也会有不同情况出现,为此,对于施工的总平面应该进行多次的、深度的优化,以确保后期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不要因为任何不利因素而对施工造成影响;最后,在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大对新型装饰材料、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以及新型施工工艺的利用。运用新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2.2建筑工程项目气候适应性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中,气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污染,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气候条件都表现出了极为恶劣的情况,通过简单的环保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为此,在施工中,应该对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进行优化。首先,施工中应该选用低污染、低成本、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整体施工,以此来降低天气因素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的思想理念,使得建筑能够对周围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同时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建设保护性的建筑。

2.3建筑工程项目形态与节能设计优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形态的设计与节能的设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在进行形态设计时,不仅要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充分体现。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对于建筑的需求和要求也相应更加强烈。因此,如果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相信这能够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从而确保后续施工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优化与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朝着低成本、低消耗、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道路发展。将绿色技术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