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篇1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预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预习学习中,要做到仔细认真,做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记工作,对于易懂的可以轻松放过,对于难懂的,甚至是不太懂的内容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到课堂讲解时要认真领会,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维,做到有分别的对待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专心细读。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学生跟随教师的教育教学节奏进行眼、耳、手、脑同时进行的学习,并且结合自身预习时对新知识的认知,有侧重的学习,其接受知识的速度就会更好更快。所谓“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做到高效学习,就必须及时复习。在课后复习时可以采取“放电影法”,就是先不翻书和笔记本,独立地把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

二、认真独立的完成练习和作业

化学课堂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化学知识,解读新的内容,而对于化学练习则是进一步的在消化和吸收化学知识,并且可以查缺补漏,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加清晰的学会并且学懂化学知识,做好必要的练习和作业是十分重必要的,这些联系和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对自身学习的有效检测,可以促进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我们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我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我们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总结经验并且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能够有效完成作业,认真加强练习,高中生的化学课学习一定会轻松的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并且可以提高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运用化学的学习规律

对于化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征,自然对其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学好化学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再者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化学专业术语。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其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学好化学,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术语,所谓“化学术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四、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

对于化学来说,很多知识需要理解,需要做化学实验,但其前提都是要牢记一定的化学知识,这就是说,必须要记忆很多化学常识。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例如天平的使用:一放平,二调零,三加砝码四进行,砝码要用镊子取,左物右码别搞错。另外还有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

参考文献:

篇2

4、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方法。理化生这三个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各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和定律,更要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不仅要掌握理论依据,更要注重对各种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5、地理、历史、政治的学习。史地政是人文学科,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精神升华,多了解人文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为社会的进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要想学好这几个学科,就要多读书,多了解我们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只有知识面开阔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6、英语学科的学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家之间也需要交流互通,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他们的语言,我想英语学习的最大魅力还是在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互通。要学好英语,除了在课堂上要听老师讲解最基本的单词语法之外,还要多读外文资料,一门语言的用法,是非常庞杂的,远非在课堂上接触的那点儿东西可比,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到它的魅力,它的美丽。

7、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具体体现在八个“多”字上面,多听、多看、多写、多练、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多反思。提前做好预习对即将要开展的新课程做一个简单的预习,能理解的尽量去理解,理解不了的记下来,老师讲课的时候认真去听,顺着老师的思路走,集中注意力,利用之前预习的知识点,来与老师讲的知识点相对应,找出自己不足,认真做笔记,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做习题巩固,多背诵,多练习要点,记住一定要及时复习。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中专教育也随之逐步的发展起来。而职业中专教育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和竞争能力。计算机,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已经无时不刻不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可以说人类已经跨进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学习、工作和生活手段的信息时代。对于计算机的的使用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以及工作岗位,我国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也相继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那么他们该如何针对自身一些“特殊性”来摸索出一套计算机的高效学习方法。

1、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分析

从学习方面来看,职业中专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文化课基础,因此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是不喜欢学习文化课的,抱有抵触的心理。但是按照职业中专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主要开设文化课,比如数学、英语、计算机,并且课程的难度又高于初中阶段,很多中专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本身就没有打好,那么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听天书”。再加上多数的学生选择职业中专的目的就是为了逃脱文化课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上不去,那么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了,将来还会影响对专业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看,由于初中阶段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高中,最终选择职业中专,这其实是很多职业中专学生“无奈”的选择,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对于职业中专还有很多偏见,不免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自信心很难树立起来。还有一部分的中专生,在初中阶段就很调皮,就是所谓的“混”过来的,来到中专以后,他们也事没有抱着来学习的态度来的,只想混日子。以上两点是目前职业中专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2、新时期职业中专学生计算机课程的高效学习方法

2.1 摆脱心理阴影,树立自信心

很多职业中专学生由于缺乏足够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感觉计算机很难学,不知道从哪下手。因此,在学习计算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摆脱对计算机的恐惧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第一堂课中先不忙于马上进入教学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该课程的历史背景、相关的著名人物、当前的实际应用、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适时地将专业文化教育渗透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可以结合学生今后的发展,介绍学好课程与社会就业岗位、行业职业技能需求的关系。让学生可以对学习充满期待,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要给自己定目标,争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对计算机的各方面都作重点学习。而且,在深入学习计算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作全面的了解,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网络基础知识。

2.2 加强理论实践联系,强化实践环节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发展性与前沿性的特点的新兴学科,在拓展素质教育,提升高中学生整体能力方面有显著意义。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学好计算机的关键就是多上机操作。学习理论三个小时也不如上机一个小时掌握的知识多。多动手,多上机操作,每堂课学过的知识都要尽早的在计算机上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巩固。这方面,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同时也要为学生实习实践的进行提供平台和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深入网络公司、平面设计公司等单位,直接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在实习中让学生找到知识上的欠缺,教师再有的放矢的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只有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中才能印象深刻。

2.3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篇4

一、小组建设机制

(一)小组建设的关键――小组长

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组之魂。

小组长的标准: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负责任;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

(二)小组的组建

(1)小组人员4―8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考虑到我们教室的局限性,暂不采取全体相对而坐的形式。但为了便于开展讨论和方便管理,建议每组成员还是集中而坐,形成一个团队。班主任在每次排座位时,只需交换小组之间的位置,而小组成员的座位可采用小组内部协商、班主任协调的办法。(好班建议成绩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分上、中、下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2)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性别特点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3)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4)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三)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内的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整理记录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小组的考核机制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常规考核、课堂表现、考试、荣誉、生活德育课程修炼等主要内容。在考核时我们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

四、小团队的奖惩

时间上分“四每”:每天、每周、每月、每期。

每天,由值周班委在晨训时小结,最差的一组小小惩罚,派出一名值日生,每天评出今日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

每周,把本周的全部加减分相加,评出每周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最差小组惩罚做一天清洁。

每月,评出月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用班费进行重奖。

篇5

2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古人有“温故而知新。”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3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自主多做题是难免的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这就是不死则不活的道理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5 注意数学中的几大思想的运

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化归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6 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6.1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6.2 善于总结和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3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

篇6

1.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根据考纲对复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考纲规定的内容将化学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将每本书和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分成一个大的框架,这样不仅方便学生记忆,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

2.因为化学的学习,审题是很重要的,往往学生会因为对化学的理解不够,给学生的审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少量、稀、适量、过量等,往往因为一个词的差别,对整个题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在复习中要重点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

3.教师要考虑到一些分数比重比较大、学生掌握相对比较薄弱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实验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考核的方面也比较多,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能力方面,教师在复习时也要重点对实验题进行训练。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对学生的化学进行复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知识的整合

高中化学主要分为三大块:有机、无机、实验。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是一些规律性很强的化学理论,对于这些理论,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整合,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方便记忆。教师要让学生对有机物的化学反应有一个很好的记忆,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例如甲酸有一元醛等,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重点进行记忆。尤其是比较典型的反应类型,必须让学生重点记忆。有机化学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做题或者是复习中就会有一个好的把握。无机化学的学习相对是比较难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的零散,有些知识教师在平时课堂上也会提起,这也需要学生在平时要记笔记。无机物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先将常见的无机物进行分类复习,进行专题复习,将各种化学反应重点复习。将知识整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三、让学生学会审题

化学考试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审题的方向就决定了学生解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因为审题出现问题,使答案错误是非常可惜的。审题能力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高考对学生检验不仅仅是化学知识,还涉及其他方面,这也是高考出题的方向。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短时间的审题,抓住题目的主要内容这方面要重点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对这一情况教师也要注意进行专门的训练,情境题是比较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环境保护、能源方面还有工业生产和材料等这些因素,题型也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单题和计算题等。因为高考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对于情境题,学生要学会分析,将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得以应用,情境题是考查知识的运用及理解。对于这些知识要让学生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这样才能以更好的能力去面对高考的考题变化。

篇7

下面是一些对计划内容的建议:饭后半个小时内尽量不要用来学习,尤其不要去学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等;午饭后最好睡半个小时,晚饭后最好散散步;课间的休息时间一定要用来休息,到走廊上走走也是值得推荐的;每周安排两次一小时左右的强度稍大的体育活动;等等。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高中的学习那么紧张,安排的休息时间似乎太多了点。其实不然,我们最终要看的并不是谁学习的时间最长,谁最“用功”,而是看谁学到的知识最多,学习的效果最好。我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时间,还取决于学习效率。充分的休息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如果再加上一些好的学习技巧,将会使你事半功倍,请记住:Work smart, then work hard。当制订好了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学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学,这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然而一旦你做到了,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那么该如何学习呢?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甚至不同的人也是如此,这里只能大概地讲一些通用的方法。

首先是预习。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把将要讲的内容看一两遍,边看边把重要的内容和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还可以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通过预习就已经把课文看懂了,那么可以尝试着去做课后的习题,这实际上就是在逐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如果没有完全看懂,也不要紧,至少你已经熟悉了这些内容,这将有助于课堂听讲。

其次是听讲。听讲时一方面要注意听预习时没有看懂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注意听课本上没有但老师讲到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做笔记,做笔记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记录,并在课后及时对笔记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是做习题。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利于巩固知识。做题时一方面要做需要交的作业题,另一方面要做课外习题。对于课外习题,只需选择一本经典的习题册并把上面的题目都做完即可。做题时肯定会碰到一些一时做不出来的题,一定要珍惜这些题,因为它们对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裨益。对于这些题,首先要从课本上寻找答案,看是不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导致做不出来。其次要多花点时间耐心思考,从多个角度尝试切入,如果还是想不出来,不妨暂时放下,过两三天再尝试一下,说不定有新的思路。如果最后仍然不能独立解决,那么就让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给一点提示。按这样的方式去做题,将有利于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信心。对于那些自己花了较长时间才做出来的题或者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标记,一段时间之后将它们再做一遍。

篇8

上课效率的提高需要老师采取合适的方式,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就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带动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老师教学角色的改变,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进而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在做地理题目时不进需要日常积累的地理知识,同时更需要答题的技巧,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做题技巧,会使学生大大的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所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做题技巧,能够为学生做题和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有一些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学过一些浅层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基础差、一知半解,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厌恶的情绪,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想学习地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多加鼓励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定期给他们补课,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时刻关心他们,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老师时刻的关注,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表扬和鼓励,慢慢的学生就会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或者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小组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有的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秀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这样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所有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比如说,天体有哪些?恒星的特点有哪些?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恒星的特点时,有些小组可能回答的不够全面,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做相应的补充。比如说不仅应该考虑到恒星是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和质量巨大的星体,而且还需要考虑到距离遥远这一特点,距离遥远又包括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通过恒星的知识引出行星的知识,这样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过渡。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了解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有意识的重视高中地理的学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新课标也对学习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堂的学习中,还有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新课的任务,每个学生把自己不太懂的内容通过纸条的方式交给班长,班长通过把每个学生提交的问题综合起来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教学,PPT课件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所学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总结出昼夜产生的原因,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如果由夜进入昼就是晨线,由昼进入夜就是昏线,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晨昏圈以及晨昏圈相应的特点。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有些学生认为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要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就可以考得高分,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地理不仅仅是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理科性质,所以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自然地理比较难,因为难点和重点的知识比较繁琐,老师要仔细全面讲解;而人文地理的文科性质比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多,针对这个特点老师要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记忆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其次,转变教学方式还体现在老师的角色转变,老师要成为学生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积极耐心的进行讲解。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篇9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时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时期,即将面对高考,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迫。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但一些师生还存在为升学而学习的意识,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一)学生课堂表现不同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只是听同学的见解,而积极的学生往往多次发言。在小组研究分析时,有的学生默不作声,有的学生讨论其他无关的东西,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认真研究分析化学现象,化学课堂的参与程度不同。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一般采用一对一问答的模式,表面上学生在思考,然后准确回答问题,但答案几乎都是固定的。学生只会围绕问题寻找答案,缺少创新性。

(二)化学课堂缺乏趣味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单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一般了解但是不全懂,似懂非懂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喜欢研究化学中的一些现象。但是,现在使用的苏教版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把实验的详细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的结果详细标注出来,有些化学实验是老师先演示,学生再照做,验证性试验多,真正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探究的偏少,而且有时老师过分强调仪器的珍贵,化学实验材料的有害性等,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实验中学生畏首畏尾,很多实验都是老师直接帮助实验,这样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化学实验,却没有自己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三)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差

学完高中化学理论课,要配合相应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变化的整体现象。可是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一些学生不会选取和使用化学仪器。实验过程也是验证性实验,得到自己已经知道的结论,缺少探究性,没有情感体验。在一些小组实验中,一些学生根本不参与实验,只是看同组积极的学生操作,或者干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高中化学小组化教学的实践

将小组化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化学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

(一)小组分组的要素

高中化学课程中,建立小组学习时要依据合理要素,首先控制好小组的人数,一般3到6人为一个小组,并且设置一名组长,课上辅助老师,组员能够服从和协助组长,共同完成化学课堂学习任务。其次,小组要做到男女性别平衡,这样能够保证小组人员性格互补,男生一般动手能力比较强,而女生一般比较细致,这样可以使小组更加协调。再次,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学习成绩、习惯和能力没有太大差距,小组内的成员要按照成绩搭配好,尽量满足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小组间产生竞争,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分小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要强制执行,学生有特殊要求时,适当满足。最后,要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和表扬,小组学习时,学生间一定会展开竞争,这样能够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老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表扬,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这些要素作为分组的依据,笔者将所任教的班级作为试验班,把全班40个人分成7组,每组5到6人,在化学教学中,这7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和效果都非常好。

(二)小组学习的要求

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合理建立小组为前提,还要以学习中的要求为基础,否则不但不会强化学习效果,反而会影响化学课堂的正常进行。在小组学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听取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理解他人的意思,考虑道理,有不同意见时,不能随意打断,要他人阐述完再礼貌提出,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在谈自己的看法时,要做好准备,围绕中心说清讲明,针对别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答,尽量让对方满意。在学习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要礼貌地向别人请教,并表示感谢。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别人的正确看法,改善自己不正确的地方。对学困生,不能挖苦讽刺,伤害自尊,应该主动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对别人的正确意见要给予赞赏,对别人的错误意见要结合依据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攻击他人,要态度诚恳。

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提出合理的话题让学生讨论研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配任务,关注每个小组和每个组员的状态,针对细节给予鼓励和表扬,引导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表意见。当有人违反纪律时,要及时阻止,讨论偏差时,要及时指正。对学生的见解能够合理点评,做出总结。

(三)小组学习的作用

小组学习,学生一直在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形成了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状态,每个组员都学会才是小组的成功,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在化学实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在阐述小组观点时,能够尊重同学,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能够帮助改正错误的观点,建立和谐关系。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难题,加强信任。通过小组学习,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效强化了化学教学效果。

小组学习的框架结构

三、高中化学小组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小组化教学在学生整体发展上有很大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一)讨论问题要合理

在小组化学习时,讨论的问题或者学习的任务要合理,最好选择具有挑战性,但是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太简单,那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不经过讨论就得出结论。如果问题太难,那么通过讨论也无法得出想要的结果,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设计出合理的讨论话题是小组教学的关键。比如,讲授金属钠时,很多问题都可以探究。钠(Na)和水(H2O)反应现象、钠(Na)和氢氧化铜溶液、钠(Na)和酸溶液的反应,探究不同的反应速率、反应现象和结果。在选择探讨的问题时,笔者选择了Na和水的反应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且实验,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充分了解了Na和水反应的过程、现象和结果,分析了实验原理,拓展了Na与其他东西反应现象的可能性。设计合理的问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习技巧

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要指导学习技巧,使小组能够合理分工与配合。如在教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设计影响反应因素速率的小组实验中,5人小组,1个人画装置图,2个人设计实验的方案,1个人陈述实验的经过和结果,1个人控制实验时间并且与其他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实验中,通过小组的各种分工,顺利完成了实验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还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三)老师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小组学习有时候需要老师提供支持,从老师那里得到反馈,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老师的参与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进程和结果。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全班7个组,笔者争取能够与每个组都交流,不断揣摩时间,交流实验问题,可是时间还是不够,所以在最后的交流评价时,只能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发表见解,然后总结。与笔者交流时间多的小组最后的结论更全面,时间少的就缺少某些发现。因此,在小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计算好时间,争取能够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中。

高中化学小组化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

        (3)作业的方法。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

        (4)复习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

        a.及时复习。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篇11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

(3)作业的方法。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

(4)复习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

a.及时复习。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篇12

跑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良好的跑动能力取决于跑动过程中的步长和步频,其中步长的大小取决于下肢长度、关节的灵活度和蹬地力量,步频则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但是不同方向的变向能力则受下肢的缓冲与制动能力、身体姿态、肌肉的伸缩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方向移动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跑类练习和多方向移动动作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多方向移动生理学理论与分类

1.多方向移动生理学基础和原理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往往采用分解的方式去认识运动的各个要素,例如,将速度与灵敏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速度仅是指获得高速度奔跑的能力,而灵敏则是完成急停、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事实上,速度和灵敏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这也是为什么Michael P.Reiman在其《功能性测试》一书中将速度和灵敏划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观点和Reiman不谋而合,该训练体系中的多方向移动板块(Multi-direction Skill)将速度、灵敏等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该板块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并快速正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其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尤其是中枢延搁最为重要,动作越复杂,兴奋经历的突触越多,反射活动则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多方向移动的效益就是通过训练刺激的痕迹效应,增强感受器的敏感度和效应器的兴奋性,较少中枢延搁实践,从而达到更快的反应时。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多方向移动能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理想的兴奋状态能够加速机体对动作刺激的反应,使肌组织(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所以,如果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理想的机能状态时,其相应的反应时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则反应时将明显延长,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技能动作。

(3)快肌纤维、肌肉力量及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

快肌纤维所占比例越高越粗大,那么肌肉收缩速度就越快;肌肉力量越大,越能客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从而完成更多和更高强度的动作;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越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技能动作的日益娴熟,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那么其动作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本身也相应的加快。因此,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从而完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

2.多方向移动分类

(1)纵向-向前

1)加速(Acceleration):以躯干前倾、摆臂幅度大、摆动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脚积极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迅速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

2)绝对速度(Absolute peed):以高步频、大步幅和重心稳定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发挥和保持人体在跑动过程中的最高速度。

3)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控制身体重心并向身体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2)纵向-向后

1)后退步(Backpedal):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一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向后方加速摆动、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后方移动。

2)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依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减慢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人体向后纵向移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3)横向-左右

1)滑步(Shuffle):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右脚向右“贴地”跨出时,左脚向侧蹬地用力及时向右跟进,右脚落地时,左脚自然地向右靠近,但需要避免两脚间距离过大或过小。

2)切步(Cutting):以人体向右侧移动为例,需要制动时,右腿膝关节微屈,右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和运动方向垂直),其任务是左右方向上的制动。

(4)多方向-旋转

1)交叉步(Crossover):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侧转向过程中,以左侧腿从体前方向右侧方向跨出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侧快速移动。

2)后撤步(Dropstep):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后方转向过程中,右腿向右后方摆出后迅速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后方快速移动。

二、提高跑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跑类项目的练习都是多方向移动分类动作中的随机组合,如,T形跑是加速跑,滑步跑,切步和后退跑的动作组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跑动能力,首先应教会学生多方向移动中的各种动作分类;其次进行综合性的跑动练习。

1.多方向移动基本动作类型练习方法

(1)纵向-加速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直立站立,面向墙壁。

动作步骤:双手撑墙,身体向前方倾斜,保持头、肩、髋、膝、踝呈一条直线;左腿抬离地面,脚尖方向指向墙壁;左腿下落之起始位置后,右腿抬离地面;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脚在膝关节正下方,勾脚尖(图2)。

(2)纵向-向后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双眼目视前方。

动作步骤:身体重心后移,双替向后移动;动作过程中,腰背平直,两手臂在后腿过程中有节奏的摆动;移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不能后移过快以免摔倒(图3)。

(3)横向-滑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于身体左侧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腿向对侧标志物方向有力地蹬伸,右腿抬离地面向对侧标志物方向移动,同时两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右脚率先着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并重复规定次数(图4)。

(4)横向-切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间距3米;采用滑步的方式向身体右侧方向移动。

动作步骤:当滑至右侧标志物时,右侧腿伸直(膝关节微屈),脚尖指向正前方,进行一步制动(图5)。

(5)多方向-交叉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抬起右腿向身体左侧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触碰左手;回到起始姿势,重复规定次数,对侧亦然(图6)。

(6)多方向-后撤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地面放置若干小栏架或上图所示标志物;练习者以高抬腿的方式向身体左侧移动。

动作步骤:移动至左侧最后一个栏架时呈左腿支撑;右腿提起,转髋,向后侧方向移动(图7)。

2.多方向移动综合练习方法

(1)跨步跑-阻力带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站立,髋关节位置系上腰带,阻力带在身体的正后方。

动作步骤:左腿抬离地面的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左腿快速向后下方蹬地,右腿抬离地面,同时左臂向前方上摆;两腿快速的交替向前移动,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8)。

(2)高位姿俯卧手撑起跑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臂伸直。

动作步骤:左腿向前伸,贴近身体后,快速的抬起右腿前摆,左腿向后下方蹬伸,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向前加速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9)。

(3)向后之字形交叉步

起始姿势:放若干个标志物在场地,每两个标志物呈45°摆放,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立于身体右侧起始位置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脚和髋部向左后方45°打开,抬起右脚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右脚率先落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后,右脚和髋部迅速向右后方45°打开,抬起左腿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图10)。

(4)背向转身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转身时,后脚为轴用前脚掌在原地旋碾地,承接转头、转肩、转髋带动前脚迈向欲变的方向,然后加速前进。转身时要保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体前倾、转动时身体平稳且迅速(图11)。

(5)“J”字形钝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身体呈直立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直线加速,踏上交叉点后,身体随之向转动方向内倾。后腿迅速蹬地,在体前交叉踏向跑进方向(图12)。

(6)“M”字形锐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起动直线加速,踏上拐点处做锐角转弯,最后一步脚尖要内扣并用脚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转腰、配合转移重心。大腿前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的幅度比左膝大,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整个练习过程先做直线加速跑,再变向跑,变向时要稍减速(图13)。

(7)“米”字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场地以“米”字形摆放标志物,练习者站在标志物的中间,做好启动的准备,口令开始后,练习者交叉上步,触摸右上角标志物,然后退回起点,交叉上步,触摸左上角标志物,退回起点后,再次交叉上步,触摸右中标志物,以此类推,直到触摸完所有标志物结束。在练习中可以加上运球动作,以提高难度(图14)。

(8)放射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在面前摆有五个标志物,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和标志物与起点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调整摆放,听到口令后运动员从起点跑到五个点两头任何一侧的标志物,触碰到标志物后,立即退回起点,再从起点跑到第二个标志物,再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5)。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13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认为生物“易学难记;知识点好掌握,题目不好做;知道的多,成绩并不高。”等已成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点的识记不够全面、准确;为识记而识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使活知识僵化,以致应用能力较差。为了准确识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