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篇1

微课有许多类型,比如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练习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目前大多的微课还是以讲授类为主,其次是实验类。

2 微课的特征

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3 微课建设的“四术”与“三合”

微课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做一个好微课首先要做好“四术”:

1)学术。学术指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因此微课中的任何一点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

2)心术。心术指的是微课需要有强大的教学设计和心理学设计。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传播给学习者,而且要能吸引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有教与学的心理学作指导。

3)技术。微课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传播的,因此技术对于微课来说非常重要,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成功微课的重要基础。

4)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体现知识的魅力,如何展示教师的风采,如何传播知识背后的文化,都需要有较好的教学艺术。

另外,微课在实践中,还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1)要与常规课程相结合。微课是对重点难点或某个知识的解释,是常规课程的有益的补充,使用时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2)要与课程特色相结合。微课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课程的特色,用微课作为课程的名片。

3)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将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知识内容用微课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4 微课摄制的“五个环节”

从技术的角度看,微课制作时要注意:

1)拍摄。拍摄场地需要有较好的吸声效果,不能混响太大,如果是在一般的教室中拍摄,可以在四周装上绒布窗帘。拍摄场地的光线应保证充足,布光均匀。为了保证统一的光线效果,最好关闭现场的窗帘,用现场灯光。拍摄时要注意摄像设备的位置、景别、构图和镜头运动等。不论是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都要将主体安排在视觉中心位置。

2)录音。尽量用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它的频段几乎不受外部噪音和其它无线系统的干扰,拾音质量高,能保证声音的高保真。后期还要进行降噪、声道处理等。

3)编辑。镜头内容要符合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镜头类型要符合视频主题和内容需要、视频技术要符合规范要求和表现清楚。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组接原则,要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要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等。

4)PPT。微课视频中的PPT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用摄像机拍摄投影屏。这样可以看到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演示过程,但拍摄的 PPT 画面可能闪烁,屏幕可能拍得不清晰。(2)将投影的 VGA 信号单独录制。这种方式能实时录制课件的动态影像,清晰度高。但是不能展示老师用教鞭或激光笔指点的授课情况,后期修改不太方便。(3)后期制作时在视频中插入全屏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清晰度高,制作精良,修改方便,但制作周期较长。(4)在后期利用编辑软件制作。这样效果最好,但制作最为复杂,需要较长的编辑制作时间,只适用于简单字幕和图片的PPT,不适合动态的多媒体课件。

5)字幕。屏幕文字主要包括片头字幕、片尾字幕、唱词和字幕条。片头字幕主要是给出视频课程的标题、主讲人等信息。片头字幕一般用静态的文字,也可适当加入动画。片头字幕呈现时间要足够长使观众能看清楚,一般需要6~10秒,文字的大小要合适。片尾字幕是给出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唱词指教师讲课与学生说话的内容。唱词要注意规范性,字体和字型的选择要稳重,可以选择黑体等常规字体。文字的颜色要与视频的主色调和谐并且能够看得清楚、明显。唱词出现的时间要略早于说话时间,消失时间略晚于说话结束时间。字幕条主要起到说明的作用,包括学校名称、教师信息、图表标注等。可以竖排或横排,在字体、字型的设计上可以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和表现力。

5 管理者的“五个对策”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推进微课建设时应该注重五个方面:

1)研究制定政策机制。要在学校中建立一些相关的鼓励、奖励措施,要将微课的建设纳入到课程建设体系中去,要在教师的各类评聘中建立关联机制。

2)认真选拔培育课程。不要忽视一般课程和年轻教师,他们往往会出彩。要大力挖掘和培育微课程,并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3)大力开展微课培训。许多教师对何为微课、如何制作微课还是非常陌生。学校要大力开展相关的培训,让教师们迅速掌握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术。

4)组建技术支持队伍。可以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等技术部门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持团队,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制作。

篇2

[4] 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篇3

基金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新疆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GJWHKJTSXM20143179)

作者简介:刘蓓,女,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56-03

在信息网络时代,数字化、智能化高职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常态,各种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成果都是通过校园网平台服务于师生和服务于区域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呈现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希望,腾讯—麦可思2014年底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大学生(65%)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其中,他们希望手机在课堂中实现的功能主要为“分享教材、课程”等资料(“211”本科:64%,非“211”本科:71%,高职高专:61%)。在现代技术渗入教学的今天,微课将逐渐成为课程教学不可缺的一部分。笔者自2013年开始结合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实施,开始进行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尝试,现已完成“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中“民族舞蹈”微课作品15部,通过两年教学实践及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微课设计方案模式。

一、问题聚焦、目标明确的微课选题

制作微课首要的关键问题就是选题,选题则意味着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1]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这个中心,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合与设计。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要对学生的学情充分的了解,遵循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对课程内容按其内在关系进行完美切割,建立起以“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导向”、“技术作品导向”、“专题讲座导向”等微课系列,服务于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目前,由于微课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平台、交互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和微课制件等原因,并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做微课,像逻辑推理性强的课程内容、知识量大知识复杂的课程内容、技术步骤复杂时间长的课程内容都不适合制作微课。在确定微课选题时,知识类的微课要注意逻辑关系,最好用知识导图来展现知识的逻辑结构;技能类的微课更要注重直观的视觉表现及动作分解,最好用简图和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技术操作的要领;兴趣类鉴赏类的微课要注意趣味性、生动性,要将真实画面引入微课课程。微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情感,使学生愿意在课外自主学习本课程。

二、阶段清晰、素材详实的微课方案

微课的教学方案要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始,首先是确定学生学习行为应达到的目标,其次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微课专题内容设计。一般情况下微课专题内容设计有:导文引入、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思考感悟、点评及总结等环节。导文引入要像讲故事那样简要介绍微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知识点、掌握的技能动作;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本节微课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上能够达到的、可以测量的学习行为目标。学习过程要求阶段清晰,每个学习阶段目标明确,内容和素材要详实,要有要点及注意事项。思考与感悟是记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要把学生瞬间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微课过程中能够深入的思考及质疑,也为课程的现场教学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载体。点评及总结是教师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思考的一个过程,最好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展示。最后就是根据微课内容,确定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编制可以进行“实施”与“摄制”的微课脚本。

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微课的内容要精炼、紧凑、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要避免不相关的内容;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内容分析得足够清晰,设计的足够合理,微课呈现的学习情景才会逻辑清晰,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才能真正发挥微课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师生互动的微课实施

接下来是进行微课教学的现场录制和实施。一个好的微课“脚本”应该确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借助什么样的器械,教师有什么样的行为,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嵌入的学习素材和资料是什么,等等。只有规范可操作的微课“脚本”,才能进行微课的实施。微课实施的第一步是微课教学环境的设计,这个环境设计要符合微课的学习目标和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感观的美感,要有职业的氛围,要有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场地。第二步是微课教学现场录制,要求教师情感饱满,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语言要清晰,逻辑性强,要具有吸引力,学生要积极投入并不间断的进行思考及质疑。好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使微课充满着情景交融和思想的交会,这就是一节好的微课实施。微课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教师要根据微课“脚本”,不断完善微课的实施过程,使摄制好的微课达到教师理想的目标。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学习资源的再建设、素材库的建设、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对于技能技术性微课,还有企业操作规程库的建设、企业产品库和企业案例库的建设。微课就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一个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2]使学生好学和乐学。

四、画面优美、动感适当的微课制作

一个优秀的微课实际上是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3]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要和摄制人员广泛的进行沟通,讲清教师的意图和微课中的关键点。微课摄制人员要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素材中的场景再现可以通过演员扮演和音像资料真实再现等方式实现,场景再现要真实客观,要符合企业技术生产的原貌,尽可能的恢复真实的环境,能够顺利地把学习者带入所需要的职业环境中。展现微课图像效果最重要的步骤是微课的后期制作,要求微课的片头充满现代感和职业特色,符合高职学生审美需求。微课实施过程画面要优美丰满,不能单调。对于关键性环节要有字幕,要进行慢动作分解,对于极为重要的核心技术环节,还需要用FLASH等软件进行简约式和动画式展现,提高微课教学指导的效果。

五、课前学习、课中思考的微课使用

微课在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取代教师的现场教学,只是教师现场教学的一个补充。微课使用一般是在学习某一涉及微课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校园网或课程学习微信群,给课程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就进入到课程学习阶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在课程现场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自我练习。微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满足更加细化的学习者需求,让每一名学生的所学更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4]使高职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知识深度探究、辨析、互动与实践的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六、注重情感、重在行为的微课评价

微课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微课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微课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增进的程度和学生对微课内容设计、微课展现形式有何更好的建议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确立“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微课选题,组建学生建设团队,由学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微课,使微课的建设与开发过程成为师生合作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真正成为建设微课、使用微课的主人,这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资源,它打破了章节系统化的学习内容,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品为导向、以案例分析为导向、以专题为导向的学习体系,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教学没有身临其境的缺陷,使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微课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凝练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己的教育教学价值,形成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要的载体。两年的微课教学实践使笔者逐步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基于更多更系统化的课程微课资源,建立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慕课”,使课程资源真正能够开放,服务于社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6-7.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77-79.

篇4

[4]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45-48.

[5]袁晓梅,张晴,唐卫红.物理教学改革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校讲坛,2010(12).

[6]孙建敏.现代物理前沿课题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略论[J].河南农业,2011(12):18-19.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深入推广,微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为推动高职院校微课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和关注重点。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微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淞⒂行性的微课意识

实现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正确认知有效性教学的本质。有效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效率、效果实现最优化,真正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要树立有效性的微课意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一是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微课能营造趣味性、情景化、可视化的学习环境;三是微课便捷、高效、实用。教师在微课选材上,应遵循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并获得学习成就感。最后,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定位。微课是高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制作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学生是微课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微课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需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明确运用微课资源获取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高职学生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利用微课进行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让学生体验并分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而实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真正了解并认同进行微课学习的价值所在,使他们乐于使用微课。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他们了解未来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由此进入契合实际的学习领域。

第四,教师应引领学生依托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兴趣点与需求点进行选择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职业人才。

3 优化微课教学设计,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微课的教学内容应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并在讲解中适当穿插二至三个开放性问题,供学习者讨论探究,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微课教学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与学科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研究结果汇报讲解、教学研讨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课程内容,如利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出图文共享、声情并茂的视听氛围,在刺激学习者感官体验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使用恰当的媒体形式配合微课教学,能有效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升微课教学效果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源的应用是为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服务的,教师要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切忌“喧宾夺主”。

4 加强教师素养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加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力度。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直接决定微课的质量,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要真正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打造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专业师资团队,培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势在必行。

其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更好地提升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紧跟信息化教学进程,加大力度推行微课资源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微课教学。而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强化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切实改善教学效果。

5 高职院校要激励教师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应为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应用研究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激励机制,将微课应用研究纳入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之一,激发教师建设微课资源的热情。首先,通过微课研究,提升教师微课理论素养,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制作微课;其次,通过微课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微课教学行为,使其发现微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微课教学行为,实现微课教学目标;最后,通微课研究,能够打造一批高质量、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辅助资源作用。

6 加大微课资源合作开发力度,打造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

优质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有效开展高职微课教学的前提,高质量的微课开发、制作是有效实施微课教学的必要保障,微课资源建设也是高职微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者合作,进行校本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于微课要求其制作者具备较高的相关专业技术,但对多数高职教师而言,要熟练掌握微课制作的相关专业技术有一定难度,这就影响了微课制作的效果。较理想的校本微课开发团队可以由学科专业教师、微课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习者共同组成。学科专业教师担任主角,进行微课开发、教学设计,撰写微课脚本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辑与相关技术处理;学习者对微课的设计、制作等提出意见,对微课进行效果评价。

二是各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进行校际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可以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以借助各校集体的智慧,整合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合力开发微课资源,提升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吸纳企业的有效资源,并使企业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来,协助高职院校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微课开发,补充更新相关学科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篇6

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今天热议的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1],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pgn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概念。他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012年10月,胡铁生又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面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013年2月,胡铁生又提出微课概念3.0版本: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脂、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从以上微课概念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出:我们把微课定位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一个简短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微型网络课程),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2012年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3年8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各省职业教育微课比赛,微课迅速地融入了小学、中学、高校、职业教育,直至社会大众的教育。

二、微课在中职教学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微课作为5~10分钟的教学资源有着天然的制作整合优势,并且5~10分钟的教学长度适合中职学生在线学习。因此,微课是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微课资源相对缺乏,中职教育的微课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操作技能更适合制作成微课。职业教育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中职教师下企业吸收新知识再编辑成教时间长,速度慢,如果中职教师可以把下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制作成微课,及时更新,那么职业教育的特色方能明显,这样教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用工要求。

(二)挑战

1.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没有培养成上网学习的习惯。学生上网大多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聊天和逛淘宝,很少有学习的。要制作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吸引中职学生上网学习呢?这是所有中职老师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我认为,中职的微课内容既要有原创性又要新颖,还要体现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

2.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微课学习?利用在线激励制度和考勤行不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中职老师共同思考,特别是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认真考虑。

3.教育工作者们能否正确的协调利用微课资源于课堂教学。毕竟很多一线的老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按照每节课45分钟备课、上课、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的模式,现在让老师们引导学生去进行微课学习,上课就是做课堂练习和指导学习进行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短时间很难适应,从而直接影响微课资源应用的课堂效果。

4.微课是近两三年才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中职老师对微课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而且非信息技术专业的中职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多媒体特别是音频、视频软件的操作水平都很有限,因此,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微课,对中职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三、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中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的越来越多,这些产品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课前或课后能够利用电子产品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起到预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必将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必将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大多数职校的网络教学环境都已具备,网络上的教学视频也很多,老师也试着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很少在课后看视频学习或复习。经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弱,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学生对课堂教学都没有多在兴趣,课后就更不会主动下载网络视频学习,因此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很低。

2.网络视频内容多而全、容量大。视频资源的容量很大,知识点也很多,时间一般都在45分钟左右,而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8―10分钟,因此学生对学习这些容量又大时间又长的视频资料的兴趣不高。

3.教师设计的项目或任务不能体现职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和特色,加上中职老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不足,使得学生学完教材知识后,操作技能仍然很差,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决。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就业。

主题明确、内容单一、时间很短的微课正好解决了以上问题。教学中,我把EXCEL图表的创建制作成一个微课,图表的修改制作成2个微课,将EXCEL中常用的10个函数制作成10个微课。我把这些微课作为新课的导入和课后学生的复习巩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把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学习资料放到计算机室的教师机上,供学生下载使用。这些微课程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研水平。

四、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思考

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确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微课的选题要突出、要“微小”。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典型例题等等,避免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如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等)创作微课。例如,有的微课以图文并茂的海报的制作为选题,这根本不是一个微课所能解决的问题。选题要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这样的微课才能适应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微课件制作时要简洁流畅,图文并茂、层次分明,使用的文字尽量少,字体要大些、颜色搭配合理,背景要干净,不要出现过多无关的图片和文字。

3.有的老师认为微课就是课堂实录,教师出镜、出声过多,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说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视老师的微视频技术的培训和提升。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及合成方式制作微视频。

4.一部分老师制作的微课,过度追求动态化和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表现形式上,这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很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只是满足于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根本学不到实在的知识。

5.采用团队模式开发系列微课程。老师个人制作微课的能力和水平都有限,应注重发挥团队协作开发微课,特别是系列化专题化微课程,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开发效率。

6.加强微课智能化、一站式平台的建设。单个微课起不了多大作用,整合和汇聚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才能发挥微课的综合效能。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发了很多微课资源,但是有的微课只停留在比赛层面,还有的微课在网上只能点播观看,学习利用率不高。因此,要尽快建设一个集微课制作、应用、管理、评价、交流、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在网上网下移动式、碎片化学习。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中职教师而言,微课有效改进了中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锻炼了中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微课创新了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对中职学生而言,微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能力,满足了学生的移动式个性化学习方式。我们相信,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必将推动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

篇7

涉外会计;微课;建设

一、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建设的意义

1.满足涉外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随着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涉及涉外业务的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对掌握涉外会计技能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传统教学按照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与岗位需求并不契合,导致学生走上岗位后茫然无措,用人单位苦于无人可用。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以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营造真实的凸显涉外企业情景的“微课”教学资源环境,有助于强化会计专业学生涉外会计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未入职场即已对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工作角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促进涉外会计的队伍建设。

2.化解难度,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前期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构建不全,知识迁移能力不足,教师教学中讲多了,学生消化不了。《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繁多、核算枯燥,有些内容学生因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畏难情绪严重,导致课程学习出现障碍,因此,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化解难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微课是围绕《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并将重点和难点化整为零,可按个人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避免了学生“前面听不懂,后面跟不上”的情况。微课设计将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知识点等通过提问的方式凸显出来,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就会边学习、边思考,在微课的有效引导下,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模型建构。

二、微课资源建设设计

1.理论指导。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重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主张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认为只有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的设计遵循了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首先唤醒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接着创设情境,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学习;然后呈现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一些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2.设计原则。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涉外会计考证要求和我院学生的特点开发《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资源,符合启发性、应用性和行业性的原则。

2.1启发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微课的前、中、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围绕“小问题”来讲解知识点,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小策略”,有利于学生聚焦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提醒、强调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能在一种情境中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便于日后的跨情境运用。三个环节的问题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层层递进。

2.2应用性。微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问题。同时,微课要符合当下学生时间碎片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做到短小精悍。

2.3行业性。微课是针对工作中的某个实际问题或技能点专门制作的视频,目的是在真实自然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准确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微课中的案例选取涉外企业业务活动案例,具有较强的学习指导性和行业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内容选择。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微课开发的主要工作,它决定着微课开发的成败。微课作为一种媒体教学资源,一般时长在5—10分钟,因此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细要微,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动画、视频、影像。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微课的内容选择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4.设计过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流程如下:选题—创编脚本—配图—设置动画—插入音乐—生成视频。微课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新知识?如何帮助学生预习导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如何指导学生处理典型问题、难点,及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先导知识点,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巩固拓展?具体内容设计举例见表1。

三、结语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的核心本质是面向学习者,因此要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基于“学”的视角增强微课的交互性设计。微课的设计和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主动迎接微课带来的教学变革,提升会计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水平,认真分析微课的优势和不足,在微课的主题选择、内容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与会计职场充分融合,提高微课资源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宁.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微课资源建设探讨[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2):61-62.

[2]张姝梅.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78-279.

篇8

微课与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于是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微课制作热的背后,我们基层一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该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作品,并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综观上述一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二是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和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三是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四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如我所在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电教中心负责全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各优质资源学校的微课作品,电教中心的网站全天候开放,供全区中小学校的师生使用,这样做的效果是既互通了资源,也放大了优质微课资源的效应,同时也更能促进广大老师制作精品微课。三是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可以鼓励广大的一线教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学科教材为蓝本,将教材内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作品。四是要注重团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每年暑假期间,我所在区域的教研部门就组织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牵头组成五到八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题式的微课程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性的微课制作,又发挥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作用。

篇9

0引言

近年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人文基础薄弱,在思想深度和广度、思辨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戴炜栋,2007;宋林珊,2012)。近年来,国内英语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着眼于英语专业如何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培养“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胡文仲、孙有中,2006)。因此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了研究型“语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笔者以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130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研究型“语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同时,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资源,探究基于微课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手段

“工作坊(workshop)”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英文简称为“workshop”,主要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个概念源于教育心理学,是将由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对话、沟通、共同探讨、共同调查、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规划或行动方案等)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过程。这种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集研究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参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语言工作坊”是一种参与体验互动式的语言学习模式,它将主题学习与互动相结合,教学互长,鼓励参与和思辨、创新以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团体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使成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共同研究思考,提出方案,促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开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深入应用,微课成为现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学习形式。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acgrew教授(1993)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1995)所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David Penrose(2008)提出的。

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国内外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三大类。第一,微课基本理论。很多涉及微课的文章只是介绍了微课的概念产生,含义、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胡铁生,2011&2014;金陵,2013);第二,微课相关技术和设计。技术研究主要是微课资源的平台建设,或者是基于微课的课程建设和设计(梁乐明,2013;余胜泉,2014);第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颖,2013;卢海燕,2014;刘红霞等,2014;刘锐,2014),这些探索涉及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和课上课下的使用方式,教师角色等。总的来说,微课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对微课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做了研究,但深度不够,同时对技术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还有待加深。

国外微课平台建设已较为成熟,也已经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可汗学院,它是由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旨在向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而国内微课资源在教学上的实践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微课资源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微课引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基于微课资源进行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2基于“微课”资源的课堂设计

“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不同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讲练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内容主题与互动相结合,教学互长,鼓励参与、创新以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库,丰富课上课下资源,从而调动学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面互动,积极学习。

第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待。要建设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实际需求。笔者在问卷和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着就业焦虑心理,他们急于了解未来职场对于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期待学习到更加实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主题设计时除了关注人性剖析的主题,例如爱、自由、勇气、理想、责任等,也需要考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事件及经济发展态势,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入职场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了解企业文化,进行职业设计与规划或开展对于创业的思考。

第二,语言学习主题系统的分解和版块设计。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定语言学习的目标和版块,将教学目标、学习项目、学习要求和学习过程都目标化、具体化和层次化,并提供相应的网站及微课资源。在设计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收集各方资料,开展访谈、问卷等形式的社会调查,组织影像录制、英文报刊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商务谈判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

第三,指导教师仍然是该模式实施的核心,在教学模式中主要起主题设计者、项目组织者、微课资源设计开发者、教学导向者,学习研究推动者、学习效果评价者作用。

第四,学习小组是该教学模式的中心主体,每4-6个学生组织自己学习研讨的小组,便于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协调,也可以在小组中充当“教”的角色。各个小工作坊积极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等方式鼓励学习者共同参与,促进教学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成果的汇报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例如各工作坊之间展开辩论,进行英文话剧表演、职场模拟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3翻转型教学方式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认为: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课堂时间更多地放到第二步吸收内化之上。

笔者的研究团队所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课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微课资源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智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学习范式。全面颠覆传统“手工”作坊,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面互动,将传统课堂元素移至课外,将口头讲授变为视频媒介,将“一个单元”变为“多个微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设微课视频资源库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但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选择能让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的,不需要在课堂听老师讲授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内容,采取学生课下自学的方式,了解基本知识点。腾出实体课堂输入时间,解放师生围绕课本和知识点“传输接受”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和话题开展讨论和分享,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可以组织同头课的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制作课堂教学视频,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学习“小环境”。通过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英语优势资源在校内和校际教师间的共享。既有利于教师自身思路和视野的开阔,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资源。

此外,网络上的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速度。此外,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每年会邀请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种类繁多,看法新颖,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思维启发也非常有帮助。

5评价体系创新

在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模式下,通过集体分享、团体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习者共同参与和积极参与,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和即时的评价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基于“微课”资源的论坛或平台也可以使教师突破课堂限制,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模式下应该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要进行反映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估

(summative assessment),也要进行反映自主学习过程

篇10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性分析

微课(Micro-lecture),是目前国内较为新颖的教育技术研究热点,是以“微”为标志的现代传媒技术下的重要概念之一。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微课进行理解和阐释,因此学术界对微课的定义描述不一。对微课的描述,主要存在以下观点[1]:

黎加厚:“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郑小军: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张一春: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胡铁生: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和“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生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中国微课大赛: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虽然在微课定义的描述上有差异,但可以看出在内涵上有许多共同点,表现在“以视频为载体,集中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技能点,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短小,教学用时短,教学活动完整”六个方面,其特性集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短小而具体、用视频媒体呈现、结构良好”三个方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有力实践。因此,微课可以这样描述:微课是就单一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视频媒体直观呈现,以使学习者在教学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快速掌握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目的。

二、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思想

传统教材的建设往往以学科为本位,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关注度较低,教育以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为主。以微课作为方式方法建设教材,关注的是岗位知识点或者技能点,其教材建设追求的是理论的应用性和岗位实践的操作性,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关注度较高,教育以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符合岗位培训目的。而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往往由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和呈现,因此,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应变学科体系的建设为行动体系的建设。由于行动体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构成,培训教材是以微课作为方式方法,因此,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可用微课呈现,若干具体行动构成的一个完整行动可看作由多个微课组成的一个教学微单元,若干教学微单元组成基于微课的培训教材,如表1。

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思想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一个教学微单元而言,内容单一具体,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编制起来较为快速,若增加了新设备,增添了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进入教材和课堂,满足培训教学中应急响应的需要。二是以微课作为教学形式和资源呈现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性更加明确,其时间短的特点,使得媒体较为容易编辑制作。三是以微课作为媒体资源的教学,时间较短,能够有效保持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四是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教学内容突出。

每一个教学微单元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次微课也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美国著名的首创“一分钟的微视频”课程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认为,在微课中,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另外,要对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微课类型、微课脚本设计、微课制作准备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前期设计,以保证教材建设的有序进行。

三、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方法

按照教材建设思想和结构设计,教材由若干教学微单元构成,教学微单元由若干微课构成,因此教材建设需要关注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和基于微课的教材内容呈现方法。

1.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

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可依据表2模式实施。

根据表2,教材建设可按照以下十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了解岗位工作对应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将必需具备的岗位操作技能进行细致地设计、划分和规整梳理,形成若干个教学微单元。按照从急需到一般、从重要到一般的原则,将若干教学微单元进行顺序排列。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微单元知识和技能,编制出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将每个教学微单元的编号、名称和教学目标添加至“教学微单元”栏目中。

第二步,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微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按照知识点和能力点,对教学微单元进行细致划分,划分成多个微课。按照从急需到一般、从重要到一般的原则,对微课进行顺序排列,连同编号和教学标题依次添加至表格相应栏目中。

第三步,认真分析每一次微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编制出具体明确且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编制的教学目标添加至微课的“教学目标”栏目中。

第四步,依据微课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每一次微课的岗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岗位理论知识合理贯穿或者融汇到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编制中,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将编制的教学内容添加至“教学内容”栏目中。

第五步,为突出岗位培训的实战性,对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尽量使教学环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将设计的教学环境添加至“教学环境”栏目中。

第六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确定微课类型。将确定的微课类型添加至“微课类型”栏目中。

第七步,根据微课类型特点,对微课进行精心的脚本设计。脚本如同电影中的剧本,需要精心构思和设计,一般需要单独编制,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编制完成的脚本设计文件添加至“微课脚本设计”栏目中。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第八步,根据微课脚本设计,对微课的制作进行前期准备。将要做的准备工作添加至“制作准备”栏目中。

第九步,结合前期准备,对微课进行制作。包括素材的搜集、处理与制作,多媒体信息的合成等。由于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制作完成的微课文件添加至“微课制作”栏目中。微课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第十步,针对微课内容,编制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考题与操作题。将编制出的思考题与操作题添加到“思考题与操作题”栏目中。

第十一步,根据通用教材的格式设置,以及艺术字、插图等媒体信息的优势,制定出详细而又明确的教材编制格式要求。

第十二步,根据表2中构建好的教学微单元、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与操作题等内容,按照教材编制的格式要求,利用Word软件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文字教材。

第十三步,按照文字教材结构,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Flash等多媒体合成软件,将表2“微课制作”栏目中的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形成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电教教材。

2.基于微课的教材内容呈现方法

教学微单元包括名称和教学目标两个要素,微课主要包括教学标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微课类型、微课脚本设计、制作准备、微课制作八个要素。根据教材构建思想,教材内容由行动体系构成,而行动体系由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构成。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需要关注以下九个方面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一是微单元名称的编制要求。一个微单元通常包含多个微课,因此,微单元名称应该是该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向学生指明学习的内容或者范围。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微单元要表现的特定内容,力求简洁、高度浓缩。比如焊接冷裂纹试验方法。

二是教学标题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精炼、最简洁的词语经逻辑组合表达教学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可将教学要进行的行为或途径契入标题,关注行为方式的表达:采用动宾式结构描述,强调做什么,比如,话说网络安全。采用提问式结构描述,强调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采用主谓宾式结构描述,强调具体某一件事,比如,焊接钢管的螺纹连接方法。采用问答式结构,强调某事及解决该事情的方法,比如,什么仪表既能测电压又能测电流和电阻?万用表。

三是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后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者效果的描述。对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描述,通常采用可观察、可检验、可操作的句子,使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来陈述或描述。可从三个要素考虑进行编制:一是行为。指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够做什么,能够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比如:柱型散热器组对。二是条件。指明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环境或条件因素。比如:两人一组,在20分钟之内完成10片柱型散热器组对。三是标准。指明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比如: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合格。这样,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目标举例就是:两人一组,在20分钟之内完成10片柱型散热器组对,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合格。

四是教学内容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内容的编制要突出岗位操作技能,用于指导操作的岗位理论知识是合理贯穿或者融汇到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中的,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聚集岗位操作技能,以岗位操作技能的操作方法为主线进行内容描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二,关注岗位理论知识,将岗位理论知识点恰当地贯穿到操作技能的内容之中,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第三,强调岗位操作注意事项,将完成操作特别注意的或者需要说明的事项,恰当融入到操作过程当中,或者作为强调内容附于操作过程之后,解决“不应或不该发生”的问题。微课“结构良好”的特性集中体现在课程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编制,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快速引题。快速引入微课题目,使学生知道马上要学习什么,并能够迅速产生兴趣。该部分描述上要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简洁明了。若朗读这段内容,时间可控制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第二,清晰而简练地表达教学内容。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阐述。阐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内容的层次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主线要明确,内容要简洁且客观准确,能使用句子的不使用段落,能使用词语的不使用句子,能使用一个字表达的就不使用词语。语言上也力求通俗易懂,语句最好朗朗上口。若朗读这段内容,最长时间应控制在八分钟以内。第三,干练收尾。教学内容表述完要迅速进行总结,总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要到位,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若朗读这段内容,时间可控制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总之,按照黎加厚教授观点,教学内容的用时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五是教学环境的编制要求。要明确地列出传统教室、真实场地、模拟真实场地三种教学环境中的某一种环境,列出教室应具有的条件,场地的位置和应具有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列出教学中所需教具准备等。

六是微课类型的编制要求。微课根据展示形式划分,分为录制屏幕式、实景拍摄式、动画虚拟式三种类型。微课类型的编制要求,就是要列出每一次微课的具体类型。微课类型可从以上三种类型中进行选择。一次微课一般只对应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给教学的创新性赋予开拓的空间。比如“管道工识图基本知识”微课,微课类型可设置为:录制屏幕式。

七是微课脚本设计的编制方法和要求。微课脚本是制作微课的基础和前提。一部完整的微课脚本,可以使教师(制作人)有步骤地、较为轻松顺利地制作出一节微课。微课脚本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微课类型,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构思、设计和编制。微课脚本设计可参考表3和表4的微课脚本设计模板进行编制。

模板中的“微课名称”,是指表2中微课对应的教学标题,“内容”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划分而得到的多个小片段内容,“画面”是指小片段内容的媒体表现,“景别”是指画面主体占画面空间大小的描述,“教学反思”是指教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设计的表格文件要进行单独保存,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可采用“微单元X_微课X_文件名.文件扩展名”的形式呈现,比如“微单元1_微课1_神奇的蒙版脚本设计.doc”,便于对微课的教学支持资源进行有序整合。

八是制作准备的编制要求。制作准备是根据微课脚本设计对微课制作进行的前期准备。对于录制屏幕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和恰当的媒体素材,制作出精美的PPT课件;对于实景拍摄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进行视频画面的拍摄,收集有价值的视频素材;对于动画虚拟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能够反映真实情境的虚拟动画素材。由于媒体素材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已准备好的媒体素材文件添加至栏目中。素材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篇11

(一)知识精炼化原则

根据生理学研究,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知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视频时间越短,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也越高。因此,胡铁生主任在《对当前各类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质疑:评审标准规定时长必须在6~8分钟内,有些内容能够4分钟就讲清讲透,为何还要往6分钟靠?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精练化,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二)抽象可视化原则

可视化一词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其实质是将人们的个体认识以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双重编码理论指出: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与识别。因此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致力于将隐形(tacit)的、内隐(implicit)的知识外显化(explicit),降低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思维的发生。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高波老师在其微课作品《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中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演示了抛物线定义及标准方程等内容,并且利用录屏软件配上语言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同时从视觉和语言双通道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简而言之,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微课“微、短、小”的优势,借助知识可视化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二、加强对学生尤其是自控力不强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的监控

“翻转课堂”采取建构式教学方式,微课视频牢牢抓住视觉反射与思维关联的特性,以点、线移动配合声音引导思维,先观察后发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渗透着趣味、学科思维方法和哲学思考。课前让学生在网上观看视频,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暂停、重复和快进,有利于填平“瑞士式奶酪”鸿沟,夯实知识基础。然后到课堂上做实验、做作业、相互交流,还有教师在一旁适时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是一种“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该种学习方式中,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能有效开展的“前置环节”和必要条件,否则后面的翻转很可能成为“空翻”或走回传统教学的老路子。那么,对于那些自主性、自控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如何监控其在课堂外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呢?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可汗学院展示的案例中,一名男子就在可汗学院的帮助下获得了电子工程的学位,他坦言反复看了视频二三十遍才能理解高等数学概念。从“二三十”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他是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意愿去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并提供多种相对成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如微课交互学习、练习进阶、学习记录与反思问题等),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但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二)运用技术手段,掌握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可汗的教学系统里有一套评估检测系统,学生登录网站看视频,做题,作为“教练”的老师,可以在后台评估检测系统里,准确全面地察看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透过数据、曲线、表格与电脑统计图,可以知道学生在看什么内容、看了几遍、看了多长时间、哪里暂停、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掌握他们的实际状况,使因材施教有了实现可能性。

自主学习评测监控体系我国的微课资源现在大部分正处于微课作品的收集阶段,和可汗学院相比,中国微课网站的技术监控机制尚未成熟。在此阶段,我们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达到“技术”监控的效果。(1)使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这一过渡性的产物。此任务单布置后可以通过以电子文档提交或由班级学科科代表收集后交老师汇总统计,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后续的自主学习策略改变提供依据。(2)可利用Articulate Studio、Camtasia Studio等微课制作软件直接在微课作品中插入学习评测,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能实时进行同步评测,其评测的结果能够通过邮件方式直接发送到指定的邮箱,再利用QQ、微信等搭建异步在线交互平台,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三、注意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完整化的微课程建设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是否与我们一向倡导的“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等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呢?

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副教授杨俊锋在《国外微课的新发展》专题报告中指出,微课(micor-lecture)际应为micor-course,它不仅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视频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国外的可汗学院公开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2012),每个科目均由几门课程组成,而每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又是围绕一系列核心知识点来创作的。其中数学科目由微分方程、三角形、几何学-角、线性代数、概率等课程组成,而三角形课程的教学视频又围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角的例题”“另一个找三角形中角的例题”“多种解法求三角形内角”等核心内容创作而成。

我国在大规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技术,但是存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极少有教师愿意把微课程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仅把微课程当成一次任务或比赛。在微课专题网站上展示了精彩的微课,但是不成体系,没有去思考学科中知识点之间更深层次联系,不成体系的微课不足以支持学生可持续性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微课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篇12

(二)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微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2.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3.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二、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一)使用微课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技能训练中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的成绩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技能大赛的参与以及获得的成绩已经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我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成绩,笔者申报并主持了市级课题《技能大赛背景下动画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在课题小组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技能培训的成绩。例如,在三维动画制作培训中,对于角色建模,还要求对人体骨骼、肌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明暗、物体机理的理解表现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虚实、强弱、色彩有很好的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节奏、镜头运用、速度把控的能力,对于角色动画,还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节奏、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场等物理模拟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等等。技能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培训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

篇13

1、微课程开发的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校期间的学生除了课程学习,还要进行各种知识的增补,当学生走向社会后更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新科技让新人们的生活多样化,影响了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灵活性的追求,学习正在离开座位、走出教室、化进网络,满足“移动”是未来人们随时随地能进行学习的发展方向。

网络让“微课程”的教学理念迅速传递,“微课程”被证明是精简灵活、内容丰富的新教学模式;为了发展中职教育的技能特色,有必要结合应用型课程进行研究与实践。

通过微课程与技能教学的联系研究与实践,实现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校园资源库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教学效果等需求。

通过《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开发“最需要的技术、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和最重要的强化技能”,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同步建设校园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对强化专业特色、建设优质课程、培养名师、名生、提升教学水平有明显作用。

近几年,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发展迅速,收集了大量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学材、课改论文、特色课堂、优秀课件等资源,所以对音视频、图文交互模式的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学校在网络时展的必然趋势。

《服装成衣制作》课程属于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占全部专业课程的约1/4课时;从推广一体化教学以来,《服装成衣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备、校本教材编订一直在做探索和更新;因此对《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有较深厚的底蕴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2008年,“微课程”(Micro lecture)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而国内“微课”首位研究者是胡铁生,他在2010年表示,“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 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内开展微课程研究,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团队。他们从“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三小研究”开始,提出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化传播”的研究思路和“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的“三微研究”方式。

近年,课程信息化、微课程的研究和建设也在国内高院校里积极推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开始,有20多家国内院校和科研机构、鉴定所投入资金建设网络教学和知识传播平台,在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网络教学和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3年11月,国家级教师技能竞赛首次拉开了“微课堂”说课比赛的序幕。在国家教行指委办函[2014]6号)和广东省粤教职办{2014}10号文件精神中,都提出了关于资源库课题项目的建设指南。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应当加强网络课程与中职技能特色结合起来的资源开发与建设。

“微课程”课程引入国内初期,部分实践研究是与“项目式教学”、“一体化教学”、“有效教学”等理论结合。而近年,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传递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广告、微生活等微型文化形式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为社会接受和认可。所以现在,关于微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建设是水到渠成。

3、学术思想,立论根据,研究的创新点

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同时,还认为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和平台,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如在理解复杂概念方面的课程并不能取得较好效果。尽管如此,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重新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

事实上,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概念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存在,已经成为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微课程也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在本微课程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基于中职技能教学特点,提出关于“最需要的技术、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和最重要的强化技能”的“三最”思考,是本人对中职技能教育的要求和特点的理解,并且利用《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实践为依托,论证以上思考是否适用于具体教学中、能否具有推广性。

此外,基于微课程的技能教学研究与实践也为专业教研群体建立研发平台,让青年老师在微课堂教学模式中展现个人风采。微课程本身就具有“草根研究、趣味创作”的特性,微课程的使用对象也是教师和学生,微课程研发的目的是提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这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可预见,微课程让教师展现个人风采,网络课程平台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培养名师的又一摇篮。

二、以《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谈中职微课程的技能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

1、 研究内容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中职技能教学特点,展开技能教学的改革研究,以《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完成技能教学微课程模式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研究。

(1) 研究“微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研究中职技能的教学特点,展开技能教学的改革研究,探讨网络课程与技能教学的结合与发展。

(2) 尝试把技能教学与微课程模式结合,利用《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践,解决技能教学的知识构成、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等问题;解决《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结构设计问题;解决《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管理策略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问题。

(3) 完善微课程的结构设计与网络课程平台的辅助设计。

(4) 完成《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

(5) 完成微课程的管理制度的教研制度的研究。

2、 预测研究结果

预期《服装成衣制作》网络微课程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成果有直观、简约、传播、变化、发展等突出特点。探讨技能教学的改革研究与网络课程的结合与发展,其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入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专业教学特色、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对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合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提供有效案例;其发展思路有助职业教学的技能型专业借鉴、延伸和推广使用。

形成隐潜的应用成果,如研发和实践为教师创作提供一个现实平台,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了教师成长。可以预见,大量的专业信息和学习资源将促进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形成实用的应用成果,《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建成,其中网络平台和资源可以给所有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使用,只要带有联网的任何媒介都可以直接选取需要的资源。其图片、视频、知识链接具有直观性和简约性,学生使用简单、理解容易;而具有明显变化性和发展性的服装专业教学特点,再结合网络课程的传播性,促进课程老师定期更新资源包、丰富资源库。

三、以《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设计中职微课程的技能教学研究与实践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工作基本思路

第一步,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中职技能教学特点,展开技能教学的改革研究。现代网络课程、微课程、MOOCs课程等教学模式都是现在国内外比较先进、比较受到欢迎和推崇的,要分析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并结合我国中职技能教育的要求和特点,根据我省、市和专业发展特色,思考技能教学发展和改革方式。

第二步,以《服装成衣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完成技能教学微课程模式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研究。研究过程透彻贯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实践过程遵从选择“最需要的技术、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和最重要的强化技能”的“三最”思路。

首先要求调研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在专业核心课程《服装成衣制作》里寻找“最需要的技术”。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企业调查研究、毕业生回访统计等方法寻求最佳答案。明确具体的一个内容就是一次课。

然后要求重点关注“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围绕与这个技术相关的知识包括概念、来源知识都设计资源链接,针对其中“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则进行深度研究;学生通过“微视频”、“课件”、“教学文件”、“作品赏析”和“解答疑难”等视窗开展学习;网络平台设计小组学习的课程模块,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并且拓展思维、引领学生涉猎相关的知识点,广泛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要求从传统《服装成衣制作》课程教学经验中获取学生通常遇到的疑难点,设置习题、答疑等互动环节,针对难以突破的知识运用和技术技巧则安排借助在校场地、设备资源、老师分组辅导,并设计测试环节,对“最重要的强化技能”进行反复操练和巩固。

同步解决“微课程”与技能教学结合的技术问题,完善网络课程的管理制度的教研制度。这项工作需要课程老师、网络中心、软件设计师、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参与、多方沟通,研究设计合适本专业的特点和方便美观的课程操作界面,组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设计课程软件。

第三步,总结分析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实践论证技能教学的改革研究与网络课程的结合情况与发展思考。

2、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和进度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特点是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选择在传统课程中“最需要的技术、最相关的应用知识点和最重要的强化技能”进行微课程开发和建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并且微课程建设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具有提升前景、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