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智慧档案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慧档案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慧档案管理

篇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透明程度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智慧技术和智慧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发展与数字档案馆的局限性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解决了传统档案存储的很多问题,比如存储的数量限度,传播的途径及安全性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给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但是数字档案馆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理念上,数字图书馆只是改变了外在的条件,但没有在管理方面实现真正的革命,只是依托信息化实现了档案本身的改革,并没有在管理档案实体上有革命性的进展。在技术上,数字档案馆相比传统档案馆,建立了多元化的享用中心,达到了信息镜像化,使大众利用起来更便捷,但是不能帮助管理人员对档案开展业务工作和信息筛选,无法按照档案信息用户的思维进行档案的管理。在资源上,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受到传统档案馆档案信息基础的限制。它的核心资源是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有原生态的电子档案。难以突破传统档案馆既有的局限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新思路,还需要研发新技术。档案部门在巩固数字档案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它的建设成果。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智慧档案馆,并探讨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智慧档案的服务方向

智慧档案馆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智能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实现管理的多元化,丰富档案资源,还具有自动感知和处置档案信息能力的功能,是一个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虚拟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能够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各种高科技,如采集终端和各类有线、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把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都联通起来,并时时采集档案的环境信息、档案变化的动态信息。使智慧档案馆在信息提取方面拥有绝对的智能化,并能随时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反馈,对客户实现智能服务。

这里能最大化地发掘数字档案的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数字档案馆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更发达的通信技术和科技手段,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并感知动态的档案信息。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的时候,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能支持。为档案馆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便捷和人性化的基础条件。

三、智慧档案管理的特点

智慧档案馆的智能化,不仅要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还要在管理方面树立智能管理的理念,建立更方便的管理模式,让档案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建立资源多元化,感知更全面,综合处置能力更强的档案室,建立更先进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的处理工作在一个综合处理平台就能完成。

(一)资源多元化,档案资源作为智慧档案馆的基础。决定着智慧档案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资源越多,涉及的信息越广,各个媒体和网站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智能档案馆的信息构成。智慧档案馆的资源多元化,还体现在它的管理模式上,由于资源面广,不同的档案有时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资源多元化又造成了管理多元化。

(二)感知更全面,感知是一种预测能力,是智慧管理第一要求。在智慧档案管理方面,既需要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自动化管理,也需要管理人员拥有高端的管理策略。在将互联网和档案实体联系起来的同时,也需要对档案内容和档案管理信息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RFID 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感知、档案内容信息的感知、档案管理信息的感知。对档案内容的感知,通过识别数据,整合档案资源信息来抽取和挖掘档案的内容信息。对档案管理状况的感知,这主要是人为因素,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技巧来智能化检测和评价档案的管理状态。

(三)综合处置能力更强。智慧档案的管理先进之处在于它具有完善的处理应对和反馈机制。将档案信息的需求特征通过解析和识别,对应相应的管理策略,利用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感知到的档案信息进行评价,进一步获得对档案信息的处置能力。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保障机制和查全率。对档案管理业务工作需求的应对与处置,在档案实体和管理信息上得到了综合的分析。

建设智慧档案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的软件方面都会遇到诸多问题。技术的发展和推进,让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很多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持,法律规范也不是很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德斌. 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 山西档案,2014(05):72-74.

篇2

一是数字化档案实现资源共享,消除“数据鸿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前些年,很多城市规划管理的各类材料均以纸质文件为主,即使各经办人有电子文件,也无统一标准,且零星分散存放于各自电脑中,而且资料版本混乱、共享程度低,形成了严重的信息孤岛和数据鸿沟。为了不断推进规划管理向便捷化、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确保实现城市规划系统业务档案和图形数据的资源共享。在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之后,首先,项目从报建开始到审批结束,通过“边办理、边归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业务档案的累积,使这些数字化档案成为运用高科技手段服务智慧城市的点睛之笔。用户在系统中可方便的查询各类档案,档案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通过对整个系统内总规、控规、专项规划、规划审批红线等空间数据进行梳理,制定各类标准,建立更新机制,实现统一建库、管理与一张图应用,解决了数据版本混乱、信息孤岛问题,为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图形支撑。信息技术普遍在规划部门的应用,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

篇3

1.公司在筹备、成立、经营、管理及产权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列入归档范围。

2.公司各部门负责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定期交档案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拒绝归档。

3归档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签署完备。

4.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科研、基建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面貌。

5.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层次分明,符合其形成规律,保持同一案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

6.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纸质、光盘、磁带、照片及底片、胶片、实物等各种载体形式。

7.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为正本,本企业编制的文件应附发文底稿。

8.归档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应有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保存。

9.非纸质文件材料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

10.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材料若有汉译文的应与汉译文一并归档,无译文的要译出标题后归档。

11.为便于保管和利用,归档的文件材料用的纸张必须优良,纸面清洁,书写文件材料应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禁用圆珠笔、铅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及复写纸等不牢固的书写材料。书写工整、图像、字迹清晰。

二、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参照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三、归档时间:

1.管理性文件材料一般应在办理完毕后的第二年第1季度连同收发簿一同移交档案室归档。

2.凡专项工程、专题项目、科研课题等由发生部门将文件材料整理后经部门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审定后向档案室移交归档。周期长的可分阶段、单项归档。

3.外购设备仪器或引进项目的文件材料在开箱验收或接收后即时登记,安装调试后归档。

4.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接收归档。

5.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由财务部及有关部门保存一年,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度内向档案室移交归档。

6.电子文件逻辑归档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与纸质文件归档时间一致。

7.荣誉档案由行政部收集整理后于次年统一归档。

8.声像档案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整理归档。

9.相关会议(技术会议、专题会议、年度工作会议),在会议结束后归档。

10.外出、出差考察材料由当事人在回来后一个月内整理归档。

11.变更、修改、补充的文件材料随进归档。

12.公司内部机构变动和职工调动、离岗时留在部门或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随时归档。

13公司产权变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随时归档。

二、档案查(借)阅制度

档案借阅是档案室的日常业务工作,是档案更好地为生产提供利用服务的基本形式,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特制订如下制度:

1.凡本公司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者,一般只允许在档案室阅档室查阅。查阅内容根据档案密级程度,取得相关领导签字,同时做登记。

2.本公司有关人员如有实际情况必须借出者,须办理相关手续,超过两天以上归还者,须经领导批准签字。但要如期归还。

3.借阅档案者应爱护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或损毁。借阅档案交还时,须当面查看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反映给主管领导。

4.外单位借阅档案者,须持单位介绍信,且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只限在本室查阅,一律不外借,且抄摘内容也须经总理同意审核后方能带出。

5.凡属不成熟的现行技术资料及保密文件一律不外借。

三、档案的保密制度

1.凡属密级档案,必须正确地标明密级,并妥善存放。

2.非综合档案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档案库房,库房门窗及箱柜应随关锁。

3.全体职工对密级档案、文件、资料均须严格执行企业保密规定,不失密。否则应追究责任。

4.凡查阅密级档案,均须办理审批和借阅手续,一般只允许在阅档室查阅,不得带出或复制,确属需要者须办理相关手续。

5.查阅人员对档案内容承担保密义务,违反规定造成后果者必须追究责任。

6.档案人员要忠于职守,认真执行各项保密制度。

7.定期对保密档案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四、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一、档案入库检查:

1档案出入库房要清点、登记。定期对库藏档案进行清理、核对,做到账、物相符。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2.入库底图应批边分类装袋,照片、磁带等声像档案应存放入专用档案盒(袋)内。

3.定期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档案的安全。

二、档案库房管理:

1.档案库房未经许可,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2.档案柜、卷排列科学、合理、整齐、美观,便于调卷。

3.库房门窗须安装窗帘,库房内采用白炽灯且照度不超过100勒克期。

4.避免光线直射档案,更不能在烈日下曝晒档案。防止有害生物对档案的危害。

5.库房内应有空气调节和温湿度计等设施,及时做好温湿度记录,温度应控制在14度——24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6.库内及库外应科学地安设温湿度记录仪表,库房应专门安装空调设备。

7.库房必须配备适合档案用的消防器材并禁止吸烟,定期检查,杜绝一切发生火灾的可能。

8.档案库房要做到八防:防火、防盗、防光、防有害气体、防潮、防湿、防虫、防尘。

9.对库藏档案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10.每年9月定期对库藏档案进行一次抽样检查,掌握档案管理情况,为科学管理积累资料。

五、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根据《档案法》及《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编制本企业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其中会计档案见会计档案保存期限表。

2.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保管期限从长。

3.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度、名称等方面监别档案的价值。

4.档案通过鉴定,要求保管期准确,案卷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如果鉴定中发现档案不准确,不完整,应及时责成有关部门修改、补充。

5.销毁档案必须严格掌握,慎重从事。销毁前要造具清册、提出销毁报告、会同总工办核查、总经理审批。销毁档时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由鉴定小组指定人员会同保密、保卫人员销毁或监销,防止失密。

档案销毁时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六、档案保管统计制度

一、档案库房须与办公室、阅档室分开,并有防火、防光、防潮、防虫防尘、防霉、防盗和防高温等“八防”设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二、档案库房严禁堆放食品和易燃易爆物,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三、建立健全档案的接收、移交、库藏、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统计台帐。

四、做好档案接收、移交、保管、鉴定、利用各档案构成情况的准确、及时、科学的统计工作。

七、综合档案室主任职责

一、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刻领会上级档案部门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努力学习业务,钻研各类档案理论基础知识,充分掌握综合档案室库存档案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自如。

三、检查督促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收集管理的文件材料和立卷归档的诸多环节应严格把关。

四、组织档案网络成员进行业务学习,交流档案管理经验与体会,开展档案工作的检查评比,不断促进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做好档案工作计划的制订和落实。

六、组织制定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

七、负责综合档案与各部门分公司的工作协调。

八、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档案法》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以法治档,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本部门各项工作做好服务。

二、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档案,做好各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接收、收集、登记、整理、编目、保管、借阅。

三、积极做好档案的服务利用工作,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

篇4

业务指导人员要适应,学用结合,并注意以下几点:——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时效性,即掌握档案形成的

最佳指导时间;

——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即去指导什么,要精于什么;

——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连续性,即不人为中断对某一档案形成的系统指导;

——城建档案业务指导与法规相并使用的必要性,即指导效果是柔性的,执行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

一、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最佳时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从源头抓起,就能事半功倍,抓工程档案的质量也是这样,档案工作的环节,

收集摆在首位,没有收集,就没有档案,收集的多少、好坏就直接影响档案的馆藏与质量,要规范、高效的展

开收集工作,必须认真地对待收集的前端工作,即指导

要准确、及时、到位。

建设单位与城建档案部门签订承诺书后,即指导工作就开始了,首先告之建设单位下面实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及步骤,提示工程开工时及时与城建档案馆业务指导人员联系。开工时进行业务交底时应向建设单位了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姓名、电话,然后再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可知道工程的进度,指导抽查产生与工程同步形成准确的资料。指导人员只有精通业务,工作踏实,才能主动去做,做到指导在先、管理在先、服务在先。事实证明,把好指导关的各个环节,提交的三方资料的质量就要好得多,只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未能及时指导的资料就易残缺不全,指导环节把关十分重要。

二、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内容

精确的指导方法,是建设工程档案正确形成的关键。建设工程档案涉及单位很多,一个工程会产生多家的建设工程档案,只有准确地指导,才会形成正确的档案。

以一个工程的全套档案为例,至少要有三个部门形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向这三个部门提

供归档资料的内容与要求,指导他们正确地形成档案。

(一)工程开工时业务交底内容

1、宣传《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规章,落实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和要求。要明确三方职责,提示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工程文件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2、建设单位应交的资料是由多个部门形成的,稍不注意,便可能无法完整移交。交给建设单位应交资料目录,讲解具体内容与要求,了解已经办了哪些手续,产生了哪些资料,告之保存方法等等。

3、告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收集资料中应注意的事

项,首先要符合“三性”要求,其次要注意收集的连惯性。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在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会产生新的资料。告诉他们除完善质监要求外,城建档案部门也有特定的要求,只有把质监要求与城建档案要求融为一体,才是合格的城建档案。

(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业务指导

由于业务指导人员人手和业务量的问题,我们一般根据工程量的大小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业务指导,是否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料员保持联系,一般市重点工程、住宅小区或单体工程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指导主要是督促检查为主,内容如下:①检查质评资料中施工管理人员名单是否与施工资料中签章一致。②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是否齐全。③施工验评资料监理签章手续是否完备。④设计变更要注意收集及时标注。⑤监理月报的内容填写要真实齐全,是否与形成资料一致,监理指令通知单有无及时回复到位。⑥工程资料是否与工程实体同步进行等等。

(三)工程完工后的专项验收时的业务指导

我市实行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制度,由业务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前的业务指导,档案验收申请通过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这其实是为了避免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工程档案验收走过场的现象。

对工程档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最明确的要求是,它既要满足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又要符合城建档案部门的要求。本着为建设方、施工、监理方着想,提高效率,允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向城建档案馆提交审核他们自己形成的工程资料,出于不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同资料员之手的资料,由于认识与操作的差异,所产生的资料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难免有需要补办的,需要更改的,这就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建设方的资料涉及很多部门,有些资料往往不能及时移交,不完整的现象也时时发生,这就需要督促其去补齐。

在档案专项验收工作中,建设单位形成 的资料主要是看各项手续的办理是否齐备,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施工文件我们采取“三性”的要求,对其进行验收。主要针对施工文件内容的“三性”要求即“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来审核。如:进行签字人员的笔迹核对,抽检竣工图上的设计变更标注是否到位、抽检施工资料土建资料核查表的资料份数填写是否与安装分部资料核查表一致、原材料检测复试报告是否齐全等等;监理文件我们着重抽查监理文件形成是否与工程量一致,监理通知单是否回复到位,监理月报内容填写是否齐全完整与形成资料是否对应等等。

(四)建设工程档案接收时的审核

由指导产生,收集形成了好的工程资料,不一定是好的工程档案,就象有好的钢筋、水泥,没有好的施工水平一样造不出好房子。从工程资料转化为工程档案的过程中,一是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员规范操作,二是要及时指导、检查与监督。只有严格地按国标《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执行,对其整理上审核是否达到“两化”即规范化、标准化。如:案卷封面内容填写是否规范,卷内目录的各项内容填写是否与后面的文件页次一致,卷内备考表的内容是否完整、齐全等。

三、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性质

执法主体合法、适用法律内容合法、处理程序合法是构成合法执法的三大要件。具体行使城建档案管理执法的单位是事业性质,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由政府法制管理部门办理执法证。这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才具备了合格的管理执法资格。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具有这样的性质:城建档案的业务指导既是一种档案行政管理、执法监督的职能活动,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活动,属档案工作的专业业务指导的范畴。

四、城建档案业务指导的必要性

工程档案是城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建档案馆进馆最多的档案,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反映了

我们城建档案工作的好坏,从永久保存和利用这个角度出发,其意义重大且深远。为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

业务指导中一定要按法规办事,才具备了条件,把好建设工程档案的质量关。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在竣工验收

篇5

关键词 : 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建设法制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318-02

作者简介:张蓟红(1976-),女,河北承德人,研究方向为人事档案信息化。

0 引言

社会保障是一种对民生加以改善的比较基本的制度。党在十的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社会的建设,将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进行民生改建事业构建过程中,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相互的协作,在这一构建过程中,社会保障的档案记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进行现状分析,从而对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进行法制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加以探讨。

1 社会保障建立法治档案管理的基础探析

对社会保障管理档案进行立法的建立基础主要是社会档案保障管理相应的法律依据。因为对社会档案保障管理在立法方面的建设,主要还是在社会立法保障以及对档案进行管理立法的交叉范围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在社会保障这一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同时对地方性的立法以及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相关文件。通过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我国进行社会档案保障管理方面的立法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1 国务院中各部委相关方面档案制定以及社会保障局方面的规章 社会档案在保障管理方面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及国家档案局还有社会保障局和民政部几个部门,一些相关的规定也是围绕着这几个部门展开的。部门中相关的规章比较多,本文重点就两方面展开探析,一是由国家档案局加以实施,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档案法实施办法》,这一法规对社会档案在保障管理方面进行立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项法规就是由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部还有国家的档案管理局一同制定并实施公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这是目前在我国唯一的一部有关于社会档案保障管理方面的部门规章,是各个地方在进行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方面法制性建设的依据。

1.2 省以及自治区和直辖市有关社会保障法制性建设地方性的法规 在进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方面相关建设的时候,在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都是有着明确的档案调理的;在对社会进行救助方面,每一个省以及自治区和直辖市都专项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办法”以及“社会救助办法”这些规章制度。对社会保险进行制定的管理方面,各个省份以及自治区还有直辖市也相应的制定了“失业保险加以实施方法”,在进行各个地方的社会档案保障管理立法建设方面这些地方性立法也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依据。

2 社会保障在立法管理建设方面现状分析

在党以及政府方面的文件中对于社会保障的表述有着并不统一的特性,但是通常会将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救助还有社会福利作为比较基础的相关制度。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制度进行讨论,对社会保障在进行法制性建设管理方面的现状加以分析。

对社会保障档案进行管理的工作是在社会保障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对其制度化方面的建设相对是比较晚的。浙江省是对社会档案保障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的,也是比较早在这方面加强建设的省份,其早在十五计划开始之前,就有了“关于加强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意见”这样的制定内容。十七大将对民生加快改进步伐作为社会建设的工作重心之后,国家级档案局就了关于加强民生的档案管理方面工作意见,在全国范围进行对社会保障在档案管理方面法制性的建设,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也都相应的有这一方面立法活动,在民政局以及办公厅都有相关的一些法规建设。地方性的各级政府相继了关于本地区对最低的生活保障方面档案管理的建设办法。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在国家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实施之后,地方性各级政府分别推出有关对社会保险业务方面进行规范的档案管理的建设文件。

社会保障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具有比较广阔包含内容的体制,并对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这几大领域进行体系构建。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五险以及新农合还有新农保这些方面的内容。社会救助是对低保以及五保还有灾害救助方面的内容进行构建。社会福利主要是对老人以及妇女儿童还有残疾人提供一定的福利。不过,就目前的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联合性社会档案在保障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文件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内容的构建,首先就是对最低保障方面档案管理进行构建。我国的国家性档案局在相关最低保障生活方面的通知中,就曾明确的对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加以分级进行管理,采用主要将基层作为主导,分级的进行负责,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细则以及实施办法。目前浙江以及上海还有甘肃多地都已经推出了这一方面的相关文件。其次就是要将社会保险在业务领域方面的档案加以管理。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局推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以后,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各个地方政府对相关方面立法加以推行的积极性。比如北京还有河北和青海很多省份都就社会保险方面的业务档案提出了实施办法,以及管理方案。

3 对社会管理档案进行完善立法管理的途径分析

社会保障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法制化的建设是可以通过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作,从而完成推进作用的,下面本文就具体对社会管理档案进行完善立法管理途径进行分析。

3.1 认识内涵,构建基础 认识内涵主要是对社会保障档案方面内涵要认清。我国的中央政府对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命名并没有比较明确的法规,以及比较规范的文件。在地方的一些政府,也只有浙江省的劳动保障厅以及档案局联合制订了浙江省方面的社会保障管理办法,对有关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还有失业保险方面业务的办理,通过文字以及影像多种形式进行管理记录。在这样的对保障档案方面的建设,是混淆了保险同保障的概念,这样档案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将进行社会保障的管理范围缩小了,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方面的内涵认识,是对档案管理进行立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法制化基础建设的前提。

3.2 规划统筹,避免分割 对统筹的规划主要就是中央对国家档案局进行统筹的规划,相应的出台一些法规条例对一些救助方面的档案加以管理规范,在进行社会救助方面管理档案建设时应该避免出现分割立法的现象。现在很多立法在低保档案进行管理方面都是有着比较灵活的方法的,但是大部分档案并不包含其他社会救助方面的内容,也就使得出现了分割立法的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统筹的规划,尽量避免分割的出现。

3.3 三步战略,循序推进 第一步就是对平行的单项部门法规进行制定,也就是社会保险相关的业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社会在业务救助相关的档案规定,社会福利方面档案滚利规定,通过各地方政府统一构建。第二步就是要把相关内容记录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中,在实施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中就有明确规定,对社会人员进行缴费档案的管理要有明确的登记记录以及支付结算方面的凭证。在社会保险的档案建立方面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依据。第三步主要就是要在前两步构建基础之上,当时机成熟时,由国务院对社会保障进行统一的在社会保障档案立法方面管理的建设工作。

4 结语

基于对社会保障多方面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本文就这一方面建设提出相应的民生改善方法,对社会保障管理档案的法制性作用加以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办法,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社会对档案进行法制性建设的立法实施。

参考文献:

篇6

为有效打造好决策的智库功能,档案管理机构在认真履行档案管理职能的同时,还需树立智库意识,相应进行属于智库机构的如下必要素质准备:

(一)依据档案管理机构的业务特点,进行智库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一个地区而言,可以说档案管理资料内容浩瀚,内存具有一定时空跨度的大量信息,对实施科学决策弥足珍贵,所以从广义上讲,档案管理机构可在所有领域发挥决策的智库作用。但是考虑档案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划分,档案管理机构的智库作用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一是在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决策方面;二是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定位的决策方面;三是在特别重大的发展项目决策方面。在这三个方面,档案管理机构应为决策机关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各类条件是否成熟性、环境限制性等方面,提出可能性与可行性方面的依据。至于诸如人事任免,一般性项目的决策,有关具体项目引进或限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更为专业,这类决策参谋就交由他们发挥。而档案管理机构在这方面智库作用的发挥,也不应是全程包揽所有智库功能,而是从档案管理的特殊功能出发,为决策层提供一方面的决策依据。

(二)安排热心智库的工作人员,进行决策科学的定向培训。

通过培训,让他们逐步具备决策人员应有的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决策参谋作用发挥方面,具备“四能”业务技能,达到“四严”素质水平和“四求”工作质量标准。“四能”就是要具备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编研整理和计算机操作四种能力。“四严”就是具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格的自我约束。工作质量的“四求”标准。一是求准:就是围绕决策议题,准确把握领导思路,站在全局高度,挖掘与提供紧贴课题要求、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能引起决策成员的深度思考。二是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地提供能够反映矛盾和问题的资讯材料,不掩盖矛盾,客观地反映事物的面貌,真正做到喜忧兼报。三是求深:就是能深入发掘档案资料中与决策课题密切相关的资讯材料,进行深度分析与加工,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提供相关依据,让领导能够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第一手历史性材料。四是求新:就是克服僵化思想,不满足于现状,不固守传统观念,对现存档案资料,用新的思维去分析,用新的眼光去判断,用新的认识去思考,用新的观念去研究,最终做出新的推论,提供给决策层参考。

篇7

对于教学行为来说,教育教学档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关部门对于教学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教学的档案管理可以成为教育部门在处理各种问题的参照表。此外,当很多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教学措施、制度、政策时,需要全面纵观整个教育事业在制度上的改革路程,达到全局的观念,这样能够让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没有漏洞,同时有了之前制度的基础和落实,新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将会更加轻松和简单。

二、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

提高单位档案管理成效,首先就是要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内容都在一定的工作秩序和流程上得以有效的开展,这是单位管理的前提和出发点、立足点。所以,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好每一个档案管理的步骤,并且在制度的创新上做好相关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以严谨的工作内容和规范来约束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杜绝出现各类档案信息外流、泄密的情况。此外,单位还应该切实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的硬件投入,以现代化、科技化的档案管理设施保障档案管理成效的长足提高。比如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站、合理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区。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单位的档案管理能力离不开相关配套设施的配合,所以基础的工作设施和现代化的控制方式,需要给予后续的帮助和支持。

三、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篇8

(二)形式主义

在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综合国力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的形式主义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大众也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所能带来的社会危害。文字性文件和领导会议讲话是管理的根本。但现实的管理过程中,常常被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所掌控:不少文件和领导讲话缺乏创新性与现实性,大假空是其基本特点。

(三)记录失误

对于使命和责任的把握程度上的不足与失误常常出现在现代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管理态度是造成这一现象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社会存在的管理不足、记录失误以及模糊概括等情况,这与现在有些人私利心态严重,被金钱和权力蒙蔽了正义的双眼现象有关。

二、社会管理不规范对管理档案价值的影响

(一)造假对管理档案价值的影响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的真实性,一份档案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则该档案也就失去了它所具有的价值。管理档案价值中,档案的真实记录性质被造假管理严重削弱,对于需要通过档案来评估的人和事造假档案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所在

(二)形式主义对管理档案价值的影响

形式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档案管理者往往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档案记录,使得档案与真实情况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际管理中的指导思想、战略以及统筹规划等不能通过档案管理真实有效的体现出来。档案的形式主义管理不但使档案丧失真实性还会导致管理的抽象化。档案的形式主义管理造成许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利用失去动力,管理者往往抛弃现有档案,以一种主观的态度思想去指导工作,造成有档不用,档案摆设现象的出现。然而,管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使后来者能够很好的依据利用它,被充分利用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三)记录失误对管理档案价值的影响

现在社会管理存在管理要求低、规范力弱的普遍现象,相关管理领导任由隐瞒真实情况或避重就轻记录的现象出现在管理档案过程中,这样的行为会严重导致档案社会记录不足,档案工作在实际社会中的作用也得不到体现。

三、针对社会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一)管理规范化

对档案的社会管理进行规范化,从源头上杜绝档案造假现象的发生。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成立档案管理监督部门,对档案的社会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另外,各地的档案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当地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听取专家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提出创新性意见或者建议,引起领导以及政府的重视。

(二)立卷归档审查

建立完善的立卷归档审查系统,及时补充管理档案的不足,以免因档案的缺漏造成重大失误。严格的立卷归档审查工作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管理档案发现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查出的档案造假、真空记录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及时修改补救。

篇9

一、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与建立“两个体系”的关系

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内容。就“两个体系”建设而言,又具有特殊的意义:(1)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是建立“两个体系”的关键环节,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重点是档案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档案公共服务产品的再分配,关键就在于实现政府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的调整与完善。(2)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两个体系”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建立“两个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重视档案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服务理念在档案领域的具体体现。(3)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是建立“两个体系”的根本办法。建立“两个体系”需要档案法制体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管理的社会化不仅为推进建立“两个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以其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成为实现“两个体系”建设目标的根本方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不到位,“两个体系”就无从谈起,“两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必然伴随着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的不断强化。

二、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档案中介机构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现阶段,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档案中介机构。档案中介机构,是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名称来看,有“档案事务所”、“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事务服务中心”、“档案技术服务中心”、“档案托管中心”、“档案寄存中心”等。我国目前的档案中介机构按生成途径和运作方式,可以分为由档案馆或档案主管部门设立的、面向社会的公共性档案中介机构和以法人资格存在的、以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性档案中介机构。我国首家档案寄存中心,1998年8月9日成立的深圳市档案寄存中心属于前者,其服务职能主要是将不具备充分保管条件及配备档案保管主体成本过高的国有与非国有及破产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工作、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寄存在市档案馆中。相对于传统的档案机构来说,总体呈现弱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档案中介机构需具备以下条件:(1)政企分开、权责明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首先政企分开、权责明晰要求档案中介机构必须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员、财务、职能等方面完全脱钩,以独立经济法人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不得再承担原有的行政职能,即真正实现组织中介性。其次要做到独经营、自负盈亏,必须保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独立性可以使档案中介机构不受行政部门影响,在档案服务中保持独立,不损害客户的利益。(2)遵纪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从某义上讲,规范化程度不够是影响档案中介机构职能发挥的最大障碍。档案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实质上涉及的是其与服务对象的信用关系问题,档案中介机构如果不规范,其信用度将大打折扣。从外部来说,档案中介机构应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前者是依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依法登记注册、年检审计;后者是依照《档案法》等法规对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管,以实现外部规范化管理。从自身来说。档案中介机构应体现社会服务性、技术知识性和商业经营性。社会服务性指档案中介机构能为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包括档案咨询、档案达标升级整理、档案保管、档案设备引进等。技术知识性指档案中介机构进行的各项档案业务如技术咨询服务、传授档案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档案价值鉴定等是建立在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利用或提供档案信息技术服务之上的。商业经营性指档案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经工商注册的企业,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和经营范围,有企业行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档案有偿服务,获得收益,求得生存和发展。

篇10

2 “财务集中制”形式

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3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

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

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3 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3.4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4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医院财务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4.2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

篇11

关键词 社会管理;档案价值;影响

社会失范主要指不规范的社会行为,而人们对行为规范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社会失范管理状况对档案价值影响颇深。档案是企业运行轨迹的真实反映,也是了解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必须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管理工作。

1 社会管理失范概述

从字面意义上讲,社会失范就是没有或缺少社会规范。从社会学方面讲,就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平衡引起的社会现象,即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速度较快,而精神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总之,社会失范是对人们价值观的反映,社会失范是任何社会时期都会存在的一种现象。当社会分工发展水平和道德发展程度不相匹配,某些方面受到不到有效控制,从而产生了失范现象。在被动遵守行为向主动拥护转化的过程中,人们处于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赖于生存的准则与规范失去了意义,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价值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现行文化和道德中没有明确规定达成目标所应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当人们不能用符合规定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时,就会通过虚构、机械服从、形式主义、逃避以及反抗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社会失范因此产生。

2 社会管理失范对档案价值管理产生的影响

2.1 档案记录形式呆板,缺少创新性

管理形式雷同性强是社会失范的突出症结之一,也称作“形式主义”。社会管理失范促生了呆板的档案管理形式,严重降低了档案的内在价值。现阶段,信息互动频率逐渐增加,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因此,档案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范本就会流行于各个单位之间。会议和文件是管理的主要方式,无论是领导的言论,还是文件的内容都要求具有真实朴质的特点,严禁出现“套话”和“管腔”等形式主义的语言模式,然而受社会中形式主义的影响,领导演讲和文件中大多出现了缺乏实用性、创造性的观点,从而导致档案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比如在不同级别的文件中屡次出现“科学发展”、“人本主义精神”和“和谐团队”等方面的内容,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管理方式也是提升档案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多是沿用社会上通用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增强单位竞争力无益,不利于企业的个性化发展。

2.2 档案信息失真,可靠性降低

真实性体现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但由于受各种社会失范形式的影响,档案管理中出现明显的信息失真和浮夸现象。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单位为了逃避税收,篡改经济数据;有些行政领导为了减少自身责任,少报或者隐报管辖内的安全责任事故或者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致使档案记录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国家及时做出指导政策。为了局部利益而背离客观事实的做法较为常见,是形成管理失范现象的根源之一,客观的社会实践记录才是确保档案生命力的源泉。档案失真包括两个方面,即记录内容失真和管理过程失真,后者是前者的保障。内容失真主要是指档案记录没有真实反映社会实践过程和实践情况,以造假和虚构出的文字或者数字记录活动情形,无实质性的档案价值。管理过程失真,是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将真实的记录进行销毁或者更改,弱化档案的原有属性,不能真实地反映不规范的实践过程。

2.3 档案内容缺失,完整性差

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管理理性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内容的完整性。社会失范易导致人们做出一系列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在会议上,某些单位领导为了推脱自身责任,而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为处理意见,或者谈话时避重就轻,甚至要求相关记录人员对自己的发言不予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内容缺失较大,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决策和方案没有得到及时、完整的记录,或者方式较为含糊,不能为日后提供的参考依据。在社会管理缺失的环境下,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因此,不利于日后成绩的发展。

受管理缺失的影响,由于各种背景因素的影响,档案记录长期处于一种片面的记录状态,若不加以制止,不但降低了档案价值,而且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短板,人们对档案完整性的追求也会逐渐消退,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及其不利。

3 提升档案价值的方法

3.1 优化管理内容,改变虚假的记录习惯

在不同的社会中,档案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档案是密闭的、独有的,档案中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成为企业对外竞争的优势,也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孤独的境况。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公开程度逐渐加深,档案内容日益透明化,单位之间的信息互动越来越多,并在相互借鉴中取得共同进步。如何使公共的档案管理经验成为单位特有的竞争性力,必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革新。比如,对于单位内外部的技术文件、重大过失的处理方法进行收录,并进行长期保存,然而,档案的保存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对于价值较为一般的档案通过鉴定文献类型,设定保存期限,同时按照国家相关档案保存管理条例,定期评定档案的价值,及时更新和消除“过期”文件。

3.2 建立档案管理体制,灵活创建管理机构

开展档案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也是提高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组织形式分为以下两种,即集中式和分散式,档案管理形式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对应。目前,管理体制均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单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朝着团队化组织方向发展,企业档案的管理权逐渐公开化,单位领导需要进行统一设定设置专业的管辖部门,强调档案管理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单位采取单位总部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单位内部设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机构体系,任命总部的管理人员为档案部门主管,各项目的档案管理员为部门成员,进行综合管理。

3.3 创新档案管理方法,吸收时代元素

档案管理方法关系到信息的有效收集量和保存价值的大小,单位应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及时吸纳优秀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成形若干个范式,并在相应的时期促进了单位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信息化逐渐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又创造出更多的档案实体形式,为了更好地开展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工作,人们进行了多次尝试,但管理效果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向同时做好不同类型的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档案种类,确定相应的档案管理方法。比如,对于数量较大的、使用频率高的档案,使用胶片或者磁盘的形式进行存储,对于数据原始档案,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对于机密性较强的档案则可利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储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主要通过“档案记录形式呆板,缺少创新性”、“档案信息失真,可靠性降低”、“档案内容缺失,完整性差”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管理失范对档案价值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旭.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湘潭大学,2011.

[2]李洁怡.浅析管理档案价值中社会管理失范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文史月刊,2012,(S3):76-77C.

篇12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人事档案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来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不理想,档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从当前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档案意识不强,认为档案对自己工作的开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将档案视为资料的汇总、整理,因此,在档案信息的填写过程中存在敷衍甚至信息错误的情况。一些人员为了能够获得好的评价,在档案信息的报备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信息失真,影响相关的决策。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档案丢失、重要信息泄露、资料归档错位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充分说明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思想意识上的疏忽。

(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我国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经历了长期的纸质媒介时期,虽然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单位采用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习惯的束缚以及一些单位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导致档案信息的调阅、整理以及保存等存在诸多的不便,影响了档案价值的发挥。

(三)人事档案利用程度低。人事档案作为一种资源,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虽然能将职工的常规档案进行正常的归档整理,但是对这些信息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价值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人事档案在辅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提供人员晋升信息、掌握人员考核绩效的功能。一些单位虽然拥有海量的人事档案,但是真正来调阅的人少之又少,导致档案成了一种长期的摆设甚至累赘。

三、发挥人事档案价值的路径

(一)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充分发挥人事档案辅助决策的价值,就要从档案管理的思想层面下手。首先,事业单位要对职工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将档案信息和管理的重要性深化到其内心深处。其次,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对职工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核实纠正,防止不良影响的扩散。

(二)丰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当前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功能日趋完善,并且促使互联网安全性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人事档案的管理成为一种可能和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对档案安全性、机密性的等级划分来灵活使用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档案,则主要采用纸质管理方式,而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一般,并且常规性使用的档案信息,则宜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应用效果。

篇13

1、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强化了职业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增进高校教育的职业化特质则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且受到不同体制环境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形式建构领域,而在深度互动和互利双赢上却做得不够。为此,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来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便能在双赢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如,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阵的发展态势,而未能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获得范围经济效应。为此,通过利用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专家档案资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帮助地方产业经济走上一条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3、培养共生环境生态

尽管高校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类别,但其在具体的区域内办学,必然会受到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的潜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层也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接触。可见,培养环境共生的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通过突出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便能为实现环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分析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助推社会主体的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其根本仍在于转换高校档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积极建立与社会各类主体的联系。本文以科研档案管理为视角,那么社会主体也主要指向了企业。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将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则能为企业带来知识红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高校档案管理若要切实助力社会主体的发展,其本身也需要进行信息重构。

2、实现社会化办学目标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将实现双赢的目标。那么双赢在高校这一侧便体现在,促进高校借助社会办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归因于:首先,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助力社会主体发展,进而社会主体将愿意与高校建立在教学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主体间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员往来,便能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再次,通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深度互动,来倒逼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职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理解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而且,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职能,构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实践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以科研档案管理为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其本质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档案内容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申报的专利,以及课题结题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且所基于的问题导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与企业的需求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团队,应与企业接触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然后再针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重构。

2、具体掌握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短板

在与企业进行接触时,还需要掌握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或者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重构,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供给侧优势。为此,这里就需要夯实企业一线调研的绩效。所以建议,高校应组建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分别设置在高校专业所在院系和企业方。通过这种长效机制做保障,不仅能优化科研档案供给质量,还能引导教师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门协同对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将专业所在院系、科研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纳入其中,在职能定位上则需要重点发挥院系、科研处的职能。图书馆依托自身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为科研档案电子资源重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之后所开展的档案信息线上交互活动,也需要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学报编辑部借助自身的职能优势,可以为具体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献梳理工作。

4、开展线上信息交互线下人员往来活动

为了实现档案社会化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这里还需要开展线上信息交互和线下人员往来的活动。不难知晓,在本文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实现其它类别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应深刻理解档案信息背后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且正是依靠了这种主体作用才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双赢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