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药市场趋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药市场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药市场趋势

篇1

2014年农药产品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国家政策将向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倾斜。农业部今年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政策主要考虑到农药毒性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杀虫剂中的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吡蚜酮,杀菌剂中的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除草剂中的草甘膦、百草枯、乙草胺、莠去津、双草醚、2,4-滴、苯磺隆、2甲4氯、丁草胺等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需求量会上升。生物杀虫剂中的多杀霉素、除虫菊素、苦参碱、鱼藤酮、乙蒜素、诱虫烯今年有望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怪圈。2014年将是全面贯彻党的“十”的第二年,转方式、调结构仍为重点,绿色生态农药将走俏市场,农产品安全将引导农药品种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发展。

二、 今年水稻、玉米用药将是个大市场

据预测,2014年全国各水稻种植区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水稻杀虫剂、杀菌剂价格或将上涨。估计发生严重的虫害中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在10.2亿亩次。水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病毒病为主,发生面积4.2亿亩次。

近年来,水稻虫害、病害防治有以下特点:一是杀虫剂品种多。国内外一些企业加大水稻杀虫剂的开发力度,一批新产品如康宽等双酰胺类杀虫剂和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品种较多,而后吡蚜酮等相继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药剂作用机理新颖,防效高,持效期长。同时,由于含量高,应用药量大大减少,有的品种每亩有效成分使用量仅5~10克。二是复配制剂多,如甲维盐、阿维菌素与氟铃脲的复配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吡蚜酮与噻嗪酮、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速灭威复配的产品也是企业登记较多的复配制剂。今年水稻市场防治稻褐飞虱的吡蚜酮、噻嗪酮、烯啶虫胺以及毒死蜱、异丙威等高效、低种需求量会增加,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呋喃虫酰肼、氟啶脲、丙溴磷等品种将受稻农青睐。杀菌剂中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主要品种三环唑、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稻瘟灵、春雷霉素、爱苗的使用量将上升。

专家预测,2014年我国玉米草害是防治的重点。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生物乙醇受到青睐,其上游产品玉米需求量增加,玉米除草剂近年来受到重视。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年均增加2%,如何用新的高效环保农药控制玉米田草害,是当前植保界面临的一大挑战。乙草胺、莠去津、2,4-滴丁酯、异丙甲草胺仍然是玉米田除草剂的当家品种,使用量约占玉米田除草剂的50%。日本石原开发的烟嘧磺隆(玉农乐),因除草效果优异,已成为市场的热销品种。该品种专利到期后国内企业掀起登记生产的热潮,目前国内近50家企业取得原药登记证,100多家企业取得制剂登记证,原药总产能约4000吨/年,很快成为我国主流的玉米田除草剂。近年来烟嘧磺隆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如受到市场推崇的先正达的高效、低毒、对作物安全的硝磺草酮以及耕杰(硝磺草酮与莠去津的混剂)和巴斯夫具有杀草谱广、适用期长、安全性好的苞卫。在今年中国玉米田除草剂市场的主流品种中,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苞卫将三足鼎立,角逐市场份额。

三、今年农药出口态势仍将良好

今年农药出口态势仍将良好的因素有5点。一是需求旺盛。首先,世界人口剧增,食品结构改善等使得全球对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农药需求刚性增长趋势明显。其次,全球植物病虫草害抗性增强,病虫草害发生趋于严重和复杂,市场对新型农药品种需求迫切。再次,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二是政策助推农药出口。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毒农药品种基本淘汰完毕,乳油制剂得到大幅削减,环境友好型制剂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为我国农药出口铺平了道路。三是环保造成出口品种紧张。今年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开工率将下滑,导致不少产能无法有效释放,产量下降,造成出口产品供应紧张。四是今年出口贸易活跃,增长强劲。五是有的出口企业已经有了专销国外的自主品牌,不但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稳定国外市场份额。

今年,全球对农药的需求仍将持续旺盛,我国农药出口面临契机。有专家称,2014年我国农药出口将有望稳步向上,预计增速将达到16%。部分发达、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对农药产品的需求加大,中国出口东盟各国的农药量每年都以10%以上速度增长。在出口产品中,草甘膦、百草枯、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乙草胺、莠去津、多菌灵、百菌清、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菊酯等产品会出现出口增长的喜人势头,小包装制剂出口形势也被看好,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性变化加剧,制剂出口从2011年开始已进入高速增长期,2012年农药制剂出口数量86.09万吨,同比增长14.22%,2013年农药制剂出口近88万吨,预计2014年制剂出口同比将有10%的增幅。除草剂出口还将遥遥领先,出口量、出口金额都将增长。当前,国内外草甘膦市场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国内市场,因农业基础地位始终牢固,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连续多年保持丰收,预计今年草甘膦行业仍将保持5%~8%的需求增速;国外市场随着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加大,特别是美国和南美等地区的生物能源生产的再度启动,将通过种植业把有效需求传导给农药行业,这也是草甘膦出口的潜在市场。

篇2

3我区农药使用情况

新蕊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棉花生产的良好条件。国家已把新疆列为全国特大商品棉花生产基地.从自治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新疆棉花基地建设已开始全面启动。力争实现今年生产棉花115万t,本世纪末实现生产棉花150万t的目标。为确保生产棉花115万t,主要是在棉花“二虫一病”的治理。1996年我区棉花病虫害趋势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病虫草属发生面积4200万亩次(不含兵团)。其中棉花作物病虫害1510万亩次。农田杂草970万亩次。农田鼠害98万亩次。棉铃虫540万亩次。棉铃虫严重120万亩次。防治面积3970万亩次。1997年上半年棉铃虫发生面积400多万亩次。由于全区农药部门及植保部门的有力措施,直接挽回经济损失9850万元,保证了全区棉花增产丰收。总体看到1997年新疆农药市场供大于求,个别品种在不同地区也会呈现不同的供求形势。有机磷杀虫剂受棉花面积增加的影响,需求将上升,供求形式较好,但相对来讲,40%氧化乐果、50%乙基,1605、40写久效磷等名牌产品形势乐观。近年来,由于劳动价格一致上扬,农民对劳动力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除草剂使用日益普及,销售量逐年上升,全区除草剂以10%的速度上升,特别象75%巨星、6.9%镖马、10.8%盖草能、5%精禾草克、4%玉农乐、41%农达、10%喳禾灵、40%乙芳水悬浮剂等早地除草剂具有很大的潜力。杀菌剂市场稳中有升,新老品种更替速度加快,老品种用量相对稳定,新品种用量上升较快,特别是新型、高效、低毒、防治兼备的杀菌剂,如72%克露、40%福星、72.2%普力克等销量明显增加。

4我区农药市场特点、问题及建议

4.1货源充足,价格回落,从1996年下半年起出现产大于销,价格从1995年来、1996年初的顶峰的一路下滑,今年三月份后旺季出厂价甚至低于年初淡季出厂价,因此市场除个别品种外,大多数农药产品供过于求。

篇3

安徽中农纵横农化部研究员张波认为:过往两年全球农药行业销售额萎靡不振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全球油价长期徘徊于40-60美元/桶的中低区间,对南美、北美的燃料用途作物种植面积造成了较大压力,而这类作物种植成本对应的国际油价区间预计为70美元/桶左右;另一方面,农药施用量与农作物种植面积高相关,而种植面积又与农产品价格紧密相关,然而过去两年间,全球农产品库存高企,价格处于底部徘徊,种植面积增速放缓。他还观察到,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小麦、玉米、棉花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国际粮农组织统计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出现明显回升,显示农产品价格回升向下游传导的渠道通畅。

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将增厚农药企业利润。2016年以来,由于油价逐步回升,主要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加之国内环保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导致大部分化工品环保成本增高,使得下游精细化工品成本端压力E增。随着国际油价短期内回调在50美元的下方,将缓和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势头,有利于农药企业的盈利改善。

行业发展新趋势将凸显

农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格局强者恒强。根据Phillips McDougall 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05年平均2.56亿美元的研发成本,2015年的平均成本增长了11.7%,达到2.86亿美元,增量主要来自于研究成本和登记成本的增加。由于新活性成分研发的巨大投入,仿制型农药企业难以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而随着几大农化巨头之间的并购落地,国际农化市场上强者恒强的高集中度竞争格局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跨国巨头转向技术密集领域纵深发展。由于仿制农药竞争者的大量加入,传统产品盈利逐渐下滑,农药巨头公司在1990年之前上市的产品中,除了草甘膦、麦草畏等受转基因种植影响仍维持较好的销售额之外,其他大部分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严重挤压,因此,六大农化巨头专注于创制农药和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年度研发费用的金额和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远远高于其他农药企业。新药的上市必然带来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和淘汰,而这些仍有市场机会的传统产品对于农药研发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仍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从而驱动农药产能的结构性转移。

国际农化巨头逐步向种子业务战略转移。从六大农化公司的销售额和研发支出可以看出,对种子业务的投入在2010年前后已超过农药。从转基因作物种植促进草甘膦大爆发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种子业务一方面能够保持高盈利,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其相应的农药品种保持增长。孟山都在转基因种子上的成功布局,使得各大巨头意识到通过控制种子的生物学性状,可以加大对下游农药品种需求的掌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农化市场上,把种子、种植、产品、服务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主流盈利模式。

产品更新换代是创新型农药企业外包部分业务的核心动力。据统计,2015年一个农药新活性成分从研制到商业化平均需要11.3年,成本约2.86亿美元。为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型农药企业常采用合理外包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利用第三方的成本优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品牌和渠道上;而在专利保护到期之后,由于面临仿制型农药企业的激烈竞争,成本优势将是决定企业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筹码。 专利产品外包利好定制生产企业。通过外包部分业务,既可以为创新型企业缩短研发周期,也可以让承接外包的农药企业充分享受全球行业分工带来的好处。在定制期内,由于定制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且与客户协商定价,避免产品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定制生产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而在定制期满后,定制生产企业可以凭借积累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继续获得显著市场份额,充分享受下游市场的高速成长。

篇4

战略迭代成为常态

在Volatile(不稳定)、 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与Ambiguous(模糊)相互交织的市场,企业很难找到支撑持续发展可遵循的战略,不断试错、小步快跑应该成为大部分农药企业战略规划的方法论。随着战略迭代的加快,企业只有回归原点,炼就战略上的“百变”功夫,才能在“不确定时代”见招拆招,领先一步,避免因循守旧而带来的巨大风险。依笔者之见,中小企业在细分的领域(作物/品类)做聚焦、大企业做平台(平台型公司)是比较稳健的战略选择。当然,无论选择何种战略路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必须踩准时间节点,顺势而为,围绕战略定位做出取舍,有效进行战略运作,保持各运营活动的简单一致性,确保企业所有活动没有多余动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对战略进行体检与修正,切忌战略上的盲从与盲动。要知道,“凑热闹的公司都会烟消云散”(陈年)。

企业分化日趋明显

在“新常态”语境下,农药行业已经走过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红利时代,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过去所有的增长都是量的积累,而非质的递进。行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未来的农药市场必然进入专业化红利时代。随着“大农户”的崛起,谁距离种植者最近,谁最了解其本质需求,谁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引起共鸣,谁拥有转化解决方案价值的专业团队,谁就是最终赢家。世科姆的持续增长、北京明德立达的强势崛起、陕西农心在小麦田除草剂上的巨大突破、浙江台农在作物上的步步为营、福建坤晟在区域市场的高效覆盖都是最好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能力建设是决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分水岭,只有通过组织能力成长带来的增长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增长。2016年,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青睐于组织能力突出的企业,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老大不大”会演变为“老大更大”!因此农药企业要度过这个市场“严冬”,组织能力建设是最暖和的“棉袄”,有了“棉袄”,想要的都会水到渠成,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从“博弈”走向“共生”,行业融合进程加快

2016年,企业组织的边界将更加模糊,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找组织”将成为行业热词。一方面是基于供应链重组的“横向一体化”,国内农药企业之间的联盟、外企与国内企业的联盟、农药企业与种肥械企业的“同心异业”联盟、跨界联盟将成为新的风景线;另一方面是基于终端价值实现的后向一体化的农药企业与渠道的战略结盟,名企选名商、名品进名店,边缘化的企业与经销商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另外,一批领先企业将以区域关键作物为维度,凭借其先进的理念、本土化的方案、专业化服务团队、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农户的组织化管理,以此实现在终端的“攻城略地”。可以想象,2016年随着融合进程的加快,众筹、共建、分享、多赢将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核心策略。

品质、技术、作物解决方案的本土化是实现市场突破的利器

从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国内企业在产品资源上的“存量”很大,但没有得到市场份额的“增量”,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品质、技术、方案的本土化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短板”,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的“短板”成就了外企的傲慢与偏见!2016年,谁能够在补齐“短板”上下足功夫,谁就能够在业绩上实现大的突破。一是在品质上着力解决稳定性问题;二是在剂型技术与应用技术的研发上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完善产品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上的技术参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围绕产品的本土化、应用技术的本土化、价值体验载体与服务的本土化不断升级作物解决方案,使方案更接地气,更能让种植者产生共鸣。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像海利尔、明德立达、农心这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一批企业已经成为在这方面的引领者,如果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进入这个阵营,中国农药市场的版图一定会实现颠覆性的改变。

篇5

农产品加工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向规模企业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区域化、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园区集聚蔚然成风,打造了一批优势园区和区域性品牌。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专家对10个省(区、市)调研分析测算,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作用明显:

一是数量规模扩大。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园区约1600个,入园企业约3.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1.5万家,龙头企业约5000家。

二是区域特色明显。发挥资源、区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形成了河北小麦加工、内蒙古乳制品、山东肉制品、安徽炒货、福建膨化品、河南方便食品、湖南辣味、四川豆制品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聚集效应显著。大量企业入园,形成了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分工效应。据对10省(区、市)的调查统计,入园企业固定资产达430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60亿元,营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四是带动能力增强。园区往往是本行业和当地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本地优秀农产品加工业流通龙头企业的集聚地,是当地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有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并通过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各地实践和经验表明,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园区建设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发展园区有利于发挥协作配套效应,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依靠关联网络,促进区域优势与外力融合,引导加工产能向主产区转移,打造产地优势主导产业;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集约投入要素、集中治理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节能减排和副产物综合利用。

加强园区建设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园区有利于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培育新型业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企业分工协作、共享资源和服务;有利于将农户、企业和客商在园区空间聚集,促进企业向农户注资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推进原料基地、加工物流和营销流通紧密衔接、协调发展。

加强园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园区有利于将种养业、加工业、信息业、物流业、流通业等同步链接,促进农村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利于承接城市和工业的辐射带动,推动城乡要素合理交换,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打开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布局不尽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园区与原料基地和物流营销衔接不够,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发展。

当前,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任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挑战,都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集约共享、要素规模集聚、企业分工协作、利益紧密连接的集群发展理念,着眼于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重大提升,构建一批竞争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明确、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加工体系和产业集群。

第一,科学编制规划。规划是龙头。要编制科学、合理、完整且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园区建设要安排在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区域,特别是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并有充足发展空间的区域。

第二,争取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和制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资、科技、人才、用地、用电、营销、外经等政策措施,同时着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支持园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势差,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

第三,完善配套设施。切实遵循环保优先和集群、集聚、集约、配套的原则,有关规范规划建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电力、交通、通讯、污水处理及给排水系统等设施。坚持生产、物流、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科学安排。

第四,加强公共服务。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窗口”,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为投资兴业者营造优质、便捷、高效的投资环境,建立融资担保、检验检测、仓储物流以及劳动用工、出口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建设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检测机构。

篇6

1.农药行业整合的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确。

根据《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目标包括6个方面:(1)总量目标;(2)行业结构发展目标;(3)产品发展目标;(4)创新发展目标;(5)技术发展目标;(6)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其中行业结构发展目标要求,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农药行业百亿级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无疑吹响了农药行业资源整合、产业整合的号角。

2.农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让整合成为了必然趋势。

经济学上的市场规律和无数行业的现实已经证实了行业集中化程度提高是市场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药前二十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还不到40%,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不到4%,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中国所有农药企业的总量还难以与国际上大公司一家的销量相比。根据国际市场农药行业的发展经验和发展趋势,我国农药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实现行业集中化,大量的农药企业将会被行业所淘汰,行业整合已经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道路。

我们相信,中国农药市场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也同其他行业曾经发生过的整合一样,将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企业若想在长期、复杂的行业整合态势下冲破风浪,必须依靠管理的智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根据农药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未来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在行业整合趋势的压力下,企业应该采取三大应对措施,才有可能乘风破浪,见图1。

措施一:整合渠道资源,强化终端销售市场

在中国的农资市场中,长期以来农药、化肥和种子的经销商一直是分开的,但到了终端销售,又混合到一起。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在渠道资源整合中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现在部分地方的经销商已经出现了混业经营的现象,整合渠道资源的方式和机会已经摆在了眼前。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行业渠道扁平化,企业完成从市级经销商,到县级经销商,延伸到乡镇或村的转变,完成企业经销网络的全面布局。

另外,农药产品的销售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销售终端的好坏,零售终端具有销售和展示两个重要的作用,终端不形成销售,再多努力也没用。随着批发市场的快速萎缩,以及农民用药水平的急剧提高,以品牌农药为核心的产品销售终端将变得日益重要。市场上已经有农药企业开始试验直销、联营等终端销售模式,强化终端管理已经变得日益重要。

可以预见,在农药行业的整合过程中,渠道和终端的争夺将会成为竞争最惨烈的领域。农药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必须重视渠道和终端的建设,毕竟卖出去的才是收入,卖不出去的仅仅是产品。

措施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根据媒体的报道,在国际市场上,2007年我国农药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到今天我们依然很难举出一个可以叫得响的国际品牌。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药出口达到79.6万吨,占我国农药总量的30.1%,出口创汇24.2亿美元。但是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农药的平均出口单价仅有3040.2美元/吨,远低于同期的平均进口单价9245.3美元/吨,作为低端品牌出口的农药,难以获得高附加值的利润,这对于企业效益来说是不小的损失。我国作为农药出口大国,如果能够通过农药品牌的建设,抢夺价值更高的市场,提升出口农药的收入,对于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

在国内市场上,近年来农民的用药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越来越偏爱品牌更好、市场口碑更好的跨国公司品牌,使得跨国公司品牌的农药在国内农药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导向,面对农民用药趋势的改变,企业要想巩固市场地位,必须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品牌建设的重视。

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既有利于企业提升出口农药的价值,扩大国际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巩固企业在国内的市场,让企业能够在整合浪潮中可以稳定,甚至提升市场份额。所以,实施品牌战略将随着整合进程的深入,凸显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措施三: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面对未来市场的激烈竞争,谁掌握技术优势,谁能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谁就有最强的生命力——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的定律,农药行业自然也不例外。我国在各行业都存在的高附加值产品少、专利性产品少等问题,这在农药行业依然存在。制剂类产品、专利性产品、绿色农药产品、环境友好的产品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加强。

篇7

从表1看出,我国农药产量一路飙升,2004年农药生产总量87万吨,2014年就达到374.4万吨,10年增长4.3倍。十年来农药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2004年前后杀虫剂生产占比很大(1983年确切的数据是82.47%),至2014年下降至15%左右;除草剂的比例更是从1983年的0.34% 上升至2014年的48.2%。 2014年累计生产折百原药374.4万吨中,除草剂产量为180.3万吨,同比增长了2.8%;杀虫剂产量56.1万吨,同比下降4.8%;杀菌剂产量23.0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2%。除草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48.2%,杀菌剂产量占比6.1%,杀虫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15.0%。近年全球农药销售额中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大概分别为50%、25%、25%左右。说明2014年我国农药结构基本上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只是杀菌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国农药产量的持续上升和农药结构的不断改善,是我国成为农药出口大国的基本前提。

(二)我国已成为农药出口大国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量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农药产量已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量首次超过农药进口量,2004年我国农药出口就达到39.1万吨,出口值1.5亿美元;至2014年出口达116.1万吨,出口值41.47亿美元,2014年出口总量已占我国农药生产总量的近31%(按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有的统计口径这一数据已近50%。我国的农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农药已经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出口创汇顺差最大的品种,也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制造业不断扩大的一个表征。

(三)农药出口附加值有限

我国农药出口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处于同一个波段,原药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的主力军。除草剂和杀虫剂原药是拉动农药原药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当然除草剂和杀虫剂制剂的出口同样也是拉动农药制剂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除草剂出口量80.6万吨,出口金额25.67亿美元,分别增长6.5%和8.1%;杀虫剂出口量为23.9万吨,金额达到10.66亿美元,分别增长6.2%和17.4%;杀菌剂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增长10.5%。原药出口和制造业出口原材料半成品如出一辙,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量大而效益有限,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同时,我国农药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和南美部分国家,2013年这三个区域的出口量总计超过了72.39%。我国农药生产和贸易企业要快速改变生产和出口结构,实现由原药出口向制剂出口的转变、由低端制剂出口向高端制剂出口的转变,改变用低端低价覆盖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现状,用高端产品竞争西方发达国家的农药市场。

(四)行业出口集中度、集约化比较高

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集约化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型企业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优势很突出。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的农药百强榜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其销售总额占百强企业的51.3%。近几年大型农药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明显,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不断提高,2013年达979.2亿元。2013年主要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前三甲新安化工、金帆达、颖泰都达到35.3亿元。同时,2013年我国农药出口总量的80%由4%的生产企业完成。

二、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危机分析

(一)无力抗衡国外巨无霸农化企业的优势

虽然我国农药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型企业在国内的兼并、重组成为趋势,但和国外著名的农药企业相比较,作为出口导向为主的我国农药企业却占不到丝毫优势。首先,我们农药企业的规模无法和国外同类公司相比,根据中国农药协会提供的综合数据,2014年我国农药企业前6强与全球领先公司前6强销售收入对比,全球排名第一的先正达是我国最大企业的几十倍。全球农药市场的集中度也是不断提高,以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孟山都和杜邦为代表的国际性第一梯队农化巨头的农药总销售额占全球约80%的市场份额。其次,我国农药企业职能单一、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和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国外领先企业集生产、研发、推广于一身,业务扩展到种子、新产品开发、技术集成、方案解决等纵深领域,技术革新能力十分强大,形成了推动农药行业良性发展的系统环境。而我国农药企业仅仅集中在低端生产环节,创新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深入“高精尖”的世界农药市场领域,也无力抗衡国外巨无霸农药企业的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

国际农药市场的高端部分几乎都被全球领先农化企业垄断,我国农药出口不论品牌还是技术含量都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竞争。以2012-2014年三年间的进出口单价相比较,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中国累计进口农药6.89万吨,同比增长30.3%,进口金额5.92亿美元,增长21.2%,平均进口单价8592.2美元/吨。进口农药相当于国产农药产量的1.9%。当年出口农药109.5万吨,出口金额28.59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美元2610.9/吨,进口农药单价是出口农药的3.29倍。2013年平均出口单价3408美元/吨,同比上涨32.1%,但和进口农药单价还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我国进口农药单价8369.5美元/吨,出口农药单价3571.9美元/吨,进口农药单价是出口农药的2.34倍。我国出口农药价格的低廉,给国外贸易壁垒落下口实和把柄。

1994年之前, 我国进口农药和出口农药之间的比例几乎一比一,以后逐年下降,至2014年,进口农药和出口农药数量之比例为7.92:100,金额之比例为18.56:100,两者相差10.64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正好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农药产业的竞争力差距。2014年跨国公司优质高效的农药品种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在法律规制上对农药生产和出口设置了严格的检验制度和标准,出口到我国的农药产品以环保和低毒为主,在乳化、雾化效果和使用剂量、药残指标上占有优势,因此吨价位也远高于国产农药。

(三)出口贸易摩擦频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延续几十年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有点反转,美国等国家的海外制造业开始向国内收缩,亚洲实行几十年的“雁行模式”产业转移受到空前的困难。发达国家一面开始“再工业化”,一面对中国等后起工业化国家进行贸易壁垒和出口阻击。我国农药出口和别的制造业产品一样,受到价格调查和绿色环保方面的壁垒,发达国家如此,新兴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也跟风引起摩擦,使我国本来就效益不佳的出口农药企业雪上加霜。出口贸易摩擦频现,一方面导致我国农药很难进入欧美高端农药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丧失业已取得的新兴国家和东盟、非洲等区域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三、破解我国农药出口危机的制药因素

我国农药出口贸易既有繁荣的一面,也有危机重重的另一面。如何破解我国农药出口危机的制药因素,关键在于我国农药行业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抛弃以前拼成本、价格和占领大面积低端市场的产品战略,使我国农化产品真正成为“中国制造品牌”而角逐于世界农药领域高端市场。当然,客观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既有制造危机的一面,也有提供机遇的一面。

(一)国际市场:以实力去巩固、开拓

针对国际市场,我国农药行业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新领域。首先,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市场,其中欧美占近70%,拉美占近五分之一,俄罗斯及非洲不到5%。2014年中国出口41.47亿美元,且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南美和非洲,对欧洲和北美出口甚少,非洲和俄罗斯对农药需要量不高,市场影响度也不大。北美和欧洲对中国农药进口的门槛很高,美国主要进口原药作为原料用,欧洲进口环保条件好、附加值比较高的制剂农药。因此,中国农药行业在巩固现在市场的基础上,开拓和占据欧洲、北美和俄罗斯市场成为今后战略转移的重点。其次,开拓新市场必须依靠开发新产品。2000-2011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总值增长达399.5%,是传统化学农药总值增长的5.32倍,而生物农药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的需求量也在节节攀升,这一块正是我国出口农药的短板、薄弱领域,当然也是我国农药企业的希望所在。因此,出口产品的重点也要向生物农药方面转移,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国内因素:以国际标准去调整、创新

阻挠我国农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内部因素很多,包括: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技术装备较差,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升级换代动能不足;产品结构不太合理,原药产量偏高,部分除草剂产能严重过剩,农药制剂开发能力弱,剂型结构不合理,高毒农药品种还需削减和替代,特殊用途杀菌剂产量偏小;农药市场还不太规范,无形中影响和干扰了对外贸易,如农药违规使用难以禁止,假冒伪劣横行市场。

首先,针对我国遍地开花的几千家农药企业而言,调整、兼并、组合、集中势在必行,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有和国外农化领先企业竞争的资本。以草甘膦为例,我国年需求量为5 万吨左右,但总产能高达每年85 万吨左右。应该限制高污染、高成本的农药企业进一步漫延,而是提高其发展门槛,引导其逐渐加盟大型优质企业或者退出行业。

其次,农药行业应该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端制造业,而不是简单的化工领域的低端制造业,所以企业在市场开拓中要把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放在首位。中国农药企业大多数只有从事被动生产的能力,而没有主动开发产品、主导市场和引领市场的能力,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完成整个产业的转型。

再次,调整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剂型结构,逐步缩减原药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加大制剂等深加工产品,研制和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低毒、环保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友好型环境的建立,一方面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初级产品的原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作为深加工产品农药制剂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污染较少。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有几千种,我国只能生产800多种,一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我国只能拓展出区区几种。在剂型结构上,国外主打无溶剂、水基、固体化,我国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以溶剂方式存在的甲苯、二甲苯、纯苯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我国农药企业在国际产业链的“原药代工者”角色,决定其处于在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环节,说明我国农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素质的路途依然漫长而艰巨。

另外,增加生物农药的产量是改变“原药代工者”角色的又一条不二途径,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992年制定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全世界生物农药用量达到60%,但这个目标远未实现。美国市场调查公司BCC Research(2010)估计,2009年世界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仅16亿美元,占总量的3.7%。另一家调查公司MarketsMarkets的《2012-2017 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农药市场欧美占60%的份额。生物农药不但是我国调整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剂型结构希望所在,也是我国出口农药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关键所在。2005年3月13日,大连绿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韩国相关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出口订单,向韩国出口获得国际标准论证的有机植物农药“绿科植物保护液”,这是我国有机植物农药走向国际流通市场的第一单合同。

(三)贸易壁垒:内外兼修攻而克之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可谓荆棘丛生,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政府补贴”、“绿色壁垒”的名义阻击我国农药出口。产生贸易壁垒固然有贸易保护、产品歧视等偏向性原因,但也有国际规则(如PIC、POPs等国际公约)和我国产品本身的客观原因。

篇8

1.瞻前反思,生产正宗红富士苹果

苹果套袋是在无化学农药的年代,为了防止卷叶虫、食心虫蛀果,防治烂果病。20世纪60年代,化学农药开始大量使用后,套袋果起到减少果实农药残留的作用,70-80年代,只有环渤海湾周边苹果主产区的部分苹果园套报纸袋。直至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日本“小林”纸袋进入烟台,为生产出口苹果,才开始由点到面,有选择的给部分果套纸袋。

1988、1991年笔者赴日、美、朝、俄等国考察苹果生产,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果业)最大问题是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就禁止使用六六六、DDT等剧毒、高残毒农药,比我国早了13年。20世纪末,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无公害水果(苹果)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当时红富士苹果价高,好销,人们对生产、食用无公害果品的理念淡薄,生产者、消费者根本不考虑残毒问题。生产上广泛使用1605、福美砷、有机磷类等高残毒农药。

1992年起,山东省烟台果科所承担了山东省农业厅下达的“五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开发”课题。1994年烟台市科委立项,进行“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并与农业部质量标准司、中国农科院生防所、质检中心联手,在烟台市、高密市、日照市、辽宁金州区和河南省济源市设点,综合进行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在全国进行无公害农药筛选。1995-2000年,课题组每年都拟定《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在“烟台果树”杂志和报刊上刊发,让无公害农药生产厂家扩大印发。以上课题成果分获省、市科技成果奖。为“无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5012-2001)和《苹果外观等级标准》(NY/T439/2001)制定,打下了基础。

1997年,笔者退职退休后,为生产无公害苹果,与4家果袋厂携手,在山西省运城、陕西省渭南、河南省济源、河南省三门峡、河北省唐山等地苹果新区,与当地市、县、乡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进行苹果套塑膜袋示范推广,进而塑膜袋和纸袋相结合,发展为全套袋栽培示范推广。历经5年,使全套袋技术成为必要的生产措施,成为新果区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的有效途径,至今已广泛应用了10多年。总结的首部专著《苹果全套袋栽培》,于2002年出版。2010年,笔者针对全套袋栽培近10年的生产情况,写出《苹果套袋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一文,分别在《西北园艺》等10多家报刊发表和转载。可是,有的报刊不采纳、不发表“早采套袋果糖度低、风味差”的观点。至今全国出口的红富士苹果,大多数是早采的粉红色果。早采的红富士苹果,成了合乎市场规律的“绝活”。

1994年,笔者和杨聚德都在招远市工作,是农业部举办名优苹果大评比的参评者。总评结果,前20名特优果中,红富士占15个,其中招远占10个。而且招远的红星、乔纳金、皇家嘎啦等品种,都在全国和全省的评比中夺冠。正宗果的要求是:个大、形正、全红、好看、肉黄、脆甜、爽口和耐藏。真正优质红富士苹果很少有人看过、吃过。在胶东地区,栽培红富士苹果的果农,只有少数户留下几棵树的果,晚采1个月,自家人吃。所以今后生产的方向应该是真正合格的优质红富士苹果。

2.外观靓丽固然好,内在质量更重要,早采套袋果不科学

苹果套袋的目的是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两个品质,生产好看、好吃、高价值的苹果。三方面要求缺一不可。不应跟着局部消费地区的需求走。

座谈会上,烟台市原果品总公司市场部经理齐丽疆说:10多年来,从南方和东南亚市场看,红富士套袋果在新加坡、越南取代了美国的苹果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日本小林袋,每只0.20元以上,光想生产出口果,由于市场不好,3年时间赔了2000多万元。后来发现脱袋后1周的果实呈粉红的胭脂色,特别靓丽,外商试销一炮打响。价格与美国的新红星差不多,很快占领了东南亚市场。现在美元贬值了,我们仍然有钱赚。菲律宾经济水平差,需要三等便宜货;越南、新加坡喜欢个大的,对苹果的内在品质好坏根本不讲究,他们不知道正宗红富士苹果什么味道。相反,对晚采全红的红富士果,嫌色“老”,不靓、不嫩。所以10多年时间只喜欢皮嫩、靓丽、粉红色的,果农也就习惯于生产这种果。

红富士苹果连续3年下树收购价涨,出库销售价降,果农自储果赔。反思问题的根源在哪?先从果实的内在品质谈谈早采苹果贮藏期的生理变化。齐经理介绍了不同采收期果实糖度的变化:10月1-10日、10-20日、20-30日、11月5-10日,采收果不同入库时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0.0%-11.0%,12.5%-13.0%,14.0%,15.0%-17.0%。11月采收果的蜜心果占50.0%-80.0%。据调查,套袋苹果采收时间早晚,与贮藏期苦痘病发生轻重的程度不同有关。10月10日前,10月10-20日,10月20-30日采收入库果60d后,果实发病率分别为3.0%-7.0%,4.0%,1.0%-2.0%。而且早采果,病果上的病斑显著多。

关于最佳摘袋时间,大家一致认为10月10日好。摘袋过晚,因气温低,不上条纹红色,也不上片红色,而是花花红。采收时间应在10月底-11月初。果实可以在树上经过20多d时间,在阳光下完成淀粉一糖的再积累和转化,果皮长出蜡层,全果通红,光亮,这才叫成熟果。

招远市果树总站推广研究员杨聚德说:在烟台地区,富士苹果的采收期应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10月上旬采收的富士苹果,只能说是商品成熟果或者说是市场成熟果,不是生理成熟的富士苹果。在有机肥较为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果实除袋后5-7d,果实着色鲜艳,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拥有一定的市场,这是造成套袋果早采的主要原因。早采的套袋果由于果实生长期短,果实的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芳香物质等相应减少,缺乏原有品种的风味特性。目前,在招远晚采的红富士苹果已成为高级苹果的代名词,市场趋势初露端倪。

原蓬莱市果业总站高级农艺师黄安典说:“我和别人一起承包了250亩结果期苹果园,2011年划出11亩专门按生产有机精品果的要求管理,进行严格疏果后,全套好袋,精心管理。10月10日摘袋,11月15日采收。果实含糖量平均17.0%以上,最低15.0%,最高18.0%以上。进行精包装,单个计价,直径80mm每个8元,够90mm的每个10元。送大超市专卖。外地客户只讲漂亮好看,当地消费者也没吃过正宗红富士,果农又嫌成本高,赔钱不敢生产。我们还要继续干!生产正品红富士苹果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具有近40年苹果栽培经验的农民技师刘康说:“现在苹果用的双层纸袋,从5年前的每只7分钱,降到不足5分钱,但套袋用工从每天套3000个,工资60.00元,涨到210.00元,中午还得管饭。摘袋用工和套袋用工差不多,再加上饭钱,每一个袋的费用在0.15元,工本费涨了3倍。以后用工肯定会越来越贵。若不套袋,用好药能行,是个大好事。我算过,若能用波尔多粉(硫酸铜钙)代替波尔多液,药水的成本差不多,还不污染果面,太好了。”

3.农药更新换代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水平、社会需求、劳动力价值、农资供应水平的提高,果树的生产体制模式等因素的改变,从全套袋一部分精品果套袋一因地制宜套不同类型的袋一基本不套袋。这是世界的大趋势。

加拿大龙灯集团化工公司中国区域总经理刘学军先生说:农药更新换代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果业生产已进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个体管理模式,向生产基地化、管理企业化、技术标准化、市场多元化,真正的农业经济实体发展阶段。对农药市场来说,最迫切需要的是加速农药的更新换代。一是拥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农药少。在近30多年中,中国未推出几个被世界公认的、自己创制的化学药剂。这主要是因为研制一种新的化合物,研制历程长,科研投资大。一般需10多年时间,投资3亿多美元;二是广大农村、农民,对使用名牌农药认识不足;三是农药经营、推广、应用体制不全、脱节。主要表现为市场上供销渠道混乱,进口药、国产药鱼龙混杂,无序竞争;个体农户贪图便宜,购买廉价药;黑心的代销点蒙骗农民;个别的农业技术人员,做伪劣农药的推销人;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用药不泛人情网络关系;真正高科技的品牌农药,推广使用步履维艰,体现不出无公害产品离不开高科技农药的必要性。农药问题成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的“拦路虎”。现在全国的良种苹果、名牌大梨、葡萄等,不套袋的果实很难迈出国门。大棚蔬菜,离开农药、激素难以为继。面对禁用农药屡禁不止,个别农户狭隘保守观念难以改变,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生产可靠的绿色农产品将是一句空话。

河北农业大学原植保系教授王江柱说:中国2800家农药厂太多、太乱,生产的90.0%以上农药是后专利产品;国外的专利高科技农药,在中国市场上无序竞争,各自为战,售价较高,个体农户很难接受;苹果、梨、葡萄普遍套袋栽培,成了保护落后农药的“保险袋”。生产优质果品的大道越走越窄。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持续发展,必须有可靠的与世界接轨的高效、长效,并能使作物健康、增产的高科技农药。2005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倡导植物健康新概念。即把作物当做一个生命体来看待,改善作物的健康状态,使作物最大限度的发挥多种潜力,再通过用药把质量、产量提高上来。

谈到北方落叶果树已经换代的农药剂型,植保专家徐建波说:从波尔多液,到硫酸铜钙(多宁)-波尔・果双灵(ECHO)。由于新剂型的颗粒微细,成绒毛状态结构,直径3-5μm,仅是普通杀菌剂的1/13-1/15。喷施后能均匀分布,并紧密黏附在作物叶、果表面上,耐雨水冲刷。杀菌效果稳定,持效期长,对病害无抗药性。安全、环保,使用方便,又不会诱发螨类猖獗。而且叶、果上不留污渍。用于套袋后的苹果、梨,或葡萄全生长季使用,都非常好。

再说从代森锰锌-大生M、喷克-百泰,到福连(戊唑・多菌灵)。新型复合药的有效成分,在特殊中间剂的调节下,一药多治,杀菌谱广而彻底,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苹果树的大多数病害都有防、治双重作用。可广泛用于防治苹果、梨、葡萄、日韩梨、中国梨、大枣、香蕉和柑橘类果树病害。对套袋苹果,套袋前、摘袋后使用;对不套袋苹果,生长季多次使用,都很理想,已成为取代代森锰锌类杀菌剂的良好选择。

对病菌不产生抗性的50.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美派安),可在果树、蔬菜及中药等经济作物上应用,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良好防病作用,对苹果、梨、葡萄、草莓和果菜类蔬菜具有美容、祛斑、促进果面光洁的作用。对煤污病防效卓越。该药不含金属离子,对水果表面没有刺激,使用安全。欧美等国家已广泛使用30多年没有抗药性报道。若用于苹果无袋栽培,幼果期和成熟期使用非常理想。

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已经被氯虫苯甲酰胺(美杜邦产),氟虫双酰胺(垄歌)取代。用于防治果、菜、大田作物、公园树木、城市行道树的鳞翅目害虫,可谓最佳选择。

植物激素芸薹素内酯,原系20世纪80年代初,从油菜花中提炼精制出来的甾醇类植物激素。它与通常说的5大类植物源激素不同,对植物的生殖生理能起到特异作用。后来又生产出24表-芸薹内酯化学复制品,对作物有增产作用,但一直未大区域推广。现在的丙酰芸薹素内酯(龙灯爱增美),药效期延长到14d。可充分发挥各种激素在适当生育期的生理功能。提高坐果率、成果率,减少葡萄的弱小粒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改进品质。套袋苹果摘袋后使用,还可使果面靓丽增美。

以上几种代表性农药的新特点、新效能,是国内制药厂难以仿制生产的。经验早已证明,新的产品,总是给最先经营、使用者带来最大的利益。这是市场规律。

4.苹果无袋栽培可先在示范园区推行

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经济作物示范园区的要求条件是: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大、多功能,有辐射作用。是真正的农业经济实体。这是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业科技发展没有载体,科技与生产“两层皮”,农资与生产矛盾大等问题的基础。

从当前消费者的认识,供销商的市场理念,生产上已形成的“不套袋不行”的信念,出口苹果必须套袋的事实。由于个体小生产体制束缚,技术主管部门必须依法推广、顺序渐进,无袋栽培尚需经过一个较长的阶段。但无袋栽培是果树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的果农对套袋技术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世界发达国家无袋栽培已有了成熟经验。像加拿大国际龙灯集团龙灯化学公司(中国),已具有把世界的好农药,应用于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条件。而且出台了为国家级,省、市、县各级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合作社团组织,提供优惠、直供全年所需农药的方案。即:农资生产企业与良种苹果示范园区千亩以上生产基地,签订长期协议,企业以优惠价格直供全年所需的农药,与基地、农业主管部门三方共同承诺,通过法律保证,落实药肥等生产资料纯正无假,优惠农药不得高价转卖,领导技术员责任到人,保证按技术规程实施。集生产、科技、生资、产品销售成一体,使无袋栽培示范园区成功示范推广。

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苹果园来说,应根据园区的技术条件,让果农自愿地进行全套袋栽培或无袋栽培。但一定要积极推广应用高科技含量的好农药,生产正宗的红富士苹果。

篇9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种,总蕴藏量为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处,保护面积万亩。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万元以上的就达种,产值超亿元的有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

××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科、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公里。滨绥、图佳铁路、⒈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条,地下水储量约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家,总投资近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生产药品剂型种,药品品种个。全市已有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⒈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⒉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⒊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⒋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⒈总的目标

到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亿元,税收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户。

()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年-年。以、、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个品种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户,产值亿元,税收万元。

第二阶段:年-年。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亿元,税收亿元以上。

三、重点规划任务

⒈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年,在横道镇建立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镇建立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镇和柴河镇建立个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个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镇建立个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年,北药协会发展到个分会,覆盖面达到。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⒉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⒊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⒋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⒉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

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篇10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XX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XX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XX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

到2010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

(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XX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XX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以GAP、GMP、GSP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跨越式地提高XX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XX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版权所有

三、重点规划任务

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2010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XX镇建立2000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XX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XX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SP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XX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XX、XX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XX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XX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XX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XX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版权所有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