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畜牧经济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经济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1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多养什么、少养什么”上所进行的一般意义调整,而是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和“龙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

1.2畜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澜沧县138万亩有限的耕地上,种植蔬菜每年只有两茬,大田和经济作物只有一茬,产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而发展畜牧产业可以变有限的土地为无限的产出,如种草养畜,利用农闲田地种植牧草,1亩的皇竹草刈割地可饲养1.2头黄牛,饲养育肥出栏1头杂交牛,纯收入可达1000元,相当于10亩土地的收入。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始终保持30%的贡献份额,而且呈现增长趋势。

1.3畜牧业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定位选择中,大庆市将“农转牧”战略列为全市重大战略进行推进,从而确定了畜牧业在大庆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农转牧”战略引领下,这个市集聚生产要素,全力向畜牧业倾斜,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伊利集团、草原兴发集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企业,构建起特色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2创新思路,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2.1以绿色为根本抓畜牧。“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畜牧产品出口的瓶颈。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先实现绿色生产。作为政府要强化绿色理念,以绿色为根本,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进程。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尽快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畜产品加工项目,抓紧调研论证、包装,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在资金、土地、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地提升畜产品内在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饲养、绿色生产。

2.2以基地化为方向抓畜牧。基地养殖是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绿色畜产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大大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素质,提高了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这些基地化发展成功例子为我们进行基地化建设提供了最好佐证。为此,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各类工商企业、财团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园区。

2.3顺应产业化规律抓畜牧。产业化规律的实质是产业各链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基地的“龙头”企业是无米之炊,没有龙头企业的基地是舞不起来的“龙身”,这种意识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都至关重要。

2.4立足服务体系建设抓畜牧。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尽快在全县建成比较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饲养、加工、运销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从全面采用科学的标准做起,严格控制饲养加工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规程和加工工艺,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和质检体系。二是人才服务。要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利用它们的优势,培养一批畜牧人才。三是科技服务。要抓住科技进步畜牧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牧品种和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要通過科技服务实现畜禽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加工储运现代化,建立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3狠抓落实,促进畜牧经济健康发展

3.1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不容虚假,规律不可违背。我们搞畜牧业一定要有一种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2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既要有一种推动畜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更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更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既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追求高不可及的目标,搞不切实际的规划,做违反规律的事情。

3.3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是生产的主体,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喧宾夺主”,违背群众意愿,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要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交给农民和职工群众,集中精力把政府该做的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做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犹疑和顾虑消除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3.4要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实现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要营造强大的舆论支持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畜牧业大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调动各种宣传媒体,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及时跟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目标、政策及典型经验,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篇2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推动课程改革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核心。在连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连锁专业如何适应连锁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专业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

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方向在学院2013级人才培养意见的指导下,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毕业生访问和专家、教师的多次组织讨论,完成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关注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一)连锁行业发展的趋势

1.连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稳步成长期。根据中国连锁协会数据统计,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87万亿,同比增长10.8%,增长速度比前几年稍有降低。连锁行业度过了快速的成长期,开始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2.电商与传统模式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商品或服务销售的数量和速度,很多连锁企业在保证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自身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同步运营。据统计,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已经有将近70%拥有自身电商业务,并且为适应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方式而继续创新着。

3.供应链优化速度加快。供应链管理是连锁经营的重点管理对象,建立高效、合理的供应链体系成为连锁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的建立以及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物流配送更加有效率,更加科学合理化。

4.信息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连锁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提高了连锁管理的水平。连锁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获取市场优势,必须建设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掌握更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对各个职能部门和经营环节做好严格把控,确保整个企业有序发展,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基于连锁行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所需人才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商业管理技术和服务管理技术;拥有更专业和更综合的管理能力以及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做出切合实际的思考。

(二)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连锁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门店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数量达到17.6万,比上年增长了8%,与此同时,扩张的加剧导致门店管理人员的缺口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更是成为抢手的“香饽饽”。通过调查,75%的连锁企业认为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的管理人员或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根据以上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全球连锁经济高速发展需求,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圈,掌握现代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与连锁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人才。具体的定位为连锁门店的基层和中层管理者。根据连锁企业基层和中层管理者的职业能力要求,需要连锁人才掌握几大核心技术,包括门店开发及设计技术、商品管理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根据这些技术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分解和技术活动执行过程两个维度来确定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几种核心技术涉及到门店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技术细化结合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连锁人才应该具备复合型的特征。再加上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连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清晰,即在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训、实习经验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出符合连锁企业要求的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人才。

二、结合“双需求”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连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依托于“双需求”的分析,即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为主线,来解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素养。根据分解的要素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既要强化技能训练,又要强化技术训练;既要教授实务知识或技能,又要鼓励学生能够有创意、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协调发展。据此,连锁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组成部分:(1)博雅教育课程。主要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掌握最基本的工作应用技能。(2)专业教育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3)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训实现能力的提升,实现和社会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并帮助学生提升后续职业发展能力。

以核心的专业教育课程板块分析为例,从连锁门店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四大核心技术为分析要点,从岗位工作需求和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分解出若干具体的技术技能,以技术技能训练板块分析为例,为实现学生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设置了基本技术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术技能训练模块和创新的技术技能训练模块。模块按照循序渐进提升应用能力的原则设计,体现由点到面的过程。同时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门开设了跨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包括电工实训、现代物流技术实训),使学生多掌握一到两门技术,增强竞争力。

综合几大板块而成的课程体系,注重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出与以往人才培养方案相比的不同之处:比如在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设计中,注意连锁企业商品管理、配送管理和门店开发等工作的层次性、渐进性和关联性;结合连锁行业新趋势对以往课程进行了重构,增加了《连锁物流管理实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技术》等课程;在总学时中适当减少理论课程比例,加大了实训课程比例,实训课时达到了55%等;课程以理论为基础,更加突出实务性等。

三、深化校企合作,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篇3

1畜牧市场的环境分析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畜牧经济效益也应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畜牧业市场结构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西方畜牧产业较为发展的国家为首,大幅占领国外以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量却不明显。在畜牧产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仅仅保证出口稳定,相对来讲就是经济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调控机制,国内的畜牧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基于当前的畜牧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从当前的畜牧产业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内的畜牧市场当中也要积极提升占有率。在消费者的眼中,产品质量就是竞争当中无形的优势,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关企业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内部工作秩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优良。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产品品质放在发展的首位,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旧能抵抗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对于保持销售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2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进入新态势,尤其在农副产品市场,要打破传统的需求界限,为市场竞争和发展带来新内容。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与国际市场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在改进方向上没有制定良好的对策,对于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畜牧产品的生产值仅够维持国内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潜力也较为有限,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肉制品的价格在稳步上涨,我国的肉制品出口量处于发展相对平缓的状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较低。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例如畜牧饲料、养殖投入等。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下,我国的畜产品还要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在畜牧出口上的潜力极为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是畜牧产品,其他的生活资源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饲料的用量以及粮食的紧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业发展的波动,从短期眼光来看,这一问题会降低国内畜牧产品的供给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饲料的价格对于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速度都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从而对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的很多养殖场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重视污染处理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以及畜牧养殖都带来潜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养殖场的污染处理系统和技术上不完善,而且无法满足当前的养殖需求,给自然资源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的污染管理条例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使得一些“钻空子”的管理人员有机可乘,加重了养殖场周围的污染情况,对于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设备。由于受到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运转等诸多问题,畜牧企业很难做到及时引进吸纳新机器,这也促使畜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无法高质量的开展畜牧养殖工作。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也不利于当前畜牧行业的管理。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经济发展当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从根本良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畜牧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3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对策

3.1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基于当前国内畜牧经济的发展情况,应该全面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促使国内农业资源扩大出口规模。利用这种进口替代的形式,逐步向出口促进方向进行转移。这样的资源配置需要畜牧行业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猪肉的检疫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港口,完善运输设施,为农产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改革。畜牧业的管理也要基于经济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当前的畜牧养殖理念,并且完善畜牧产品的管理和检测体系,完善畜牧发展的信息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具有示范性质的农场,加强带动领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带动畜牧行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农副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国家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畜牧业的发展地位以及重视程度都有所提升,畜牧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缺少的必需品,因此,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应该积极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不断拓展农业资源,并且对当前的畜牧技术进行及时更新,解决饲料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

3.2更新畜牧管理观念

在过去的畜牧业发展当中,人民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这也导致人们的思想水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与经济间的发展关系,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公众进行及时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畜牧经济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将畜牧经济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进而促使畜牧行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地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人才的引进也是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行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培训,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机制。现代的畜牧行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畜牧经济管理队伍当中,这样才能从根本入手,解决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降低现代畜牧行业饲料成本以及养殖成本,全面提升畜牧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相关发展。

3.3创新规模化的经营

篇4

1 畜牧养殖中风险的类型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畜牧业能够使得我国的现有经济水平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但是在现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风险因素限制了畜牧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对畜牧养殖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使得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有效的治理。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畜牧风险的存在会使得畜牧行业的经济状况受到一定的损失,而且不同的风险对畜牧行业造成的损失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就需要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一个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风险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

1.1 市场风险

畜牧行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其他行业存在的意义相似,都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收益,使得自身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涉及相应的市场,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期,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在的畜牧也发展也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的经营,这种大规模的经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需要涉及相应的市场经济,因此,社会市场的变化就会导致畜牧行业市场风险的出现。

1.2 技术风险

总的来说进行畜牧养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相关的技术进行配合的一项过程。在很多时候,养殖人员对在养殖过沉重出现的技术手段都表现出非常依赖,这种依赖就使得风险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很多时候为了防治相应畜牧疾病的发生都会对畜牧进行疫苗的处理,从而完成相应预防的工作,但是这种疫苗的处理对畜牧行业来说并不能完全保证畜牧能够对疾病起到全面的预防,在很多时候还会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

对畜牧的品种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取,这是因为选取品质优良的畜牧会对养殖专业的经济状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选择优良的畜牧进行养殖也是畜牧养殖工程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

对畜牧养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畜牧所食用的饲料进行一个良好的管理,而且近几年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饲料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种提升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畜牧的养殖得到更好的发展。尽管如此,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劣质的饲料,这些劣质的饲料的存在使得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的频率变的更高。

2 畜牧养殖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树立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作为畜牧养殖专业户,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应急准备。可以说风险和经济效益是相互影响的,养殖专业户不能为了个人的效益而忽略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而没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而,就需要对畜牧养殖风险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且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清晰地了解现阶段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措施。

2.2 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做好预防风险工作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管理和风险的预防,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而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的类型和影响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养殖专业户对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思路,要及时发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化,从多种渠道来了解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为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畜牧养殖的经验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共同的经济效益,养殖专业户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共同来应对各种风险,从而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损失。

2.3 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

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也相应的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政府需要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当前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个体农户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而相关政策对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政府所出台的政策的合理性对养殖户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发挥政策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对畜牧养殖业市场的情况进行合理性研究,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政策。应该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能够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从而尽早调整自己的风险应急措施。

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畜牧行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对畜牧行业的发展在养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使得畜牧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合理的解决这些风险的出现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畜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15).

[2]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

篇5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担负有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疾病,确保动物及产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推广科技成果的培训和实施的职责。畜牧兽医站所从事的事业活动是以畜禽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检疫、防疫、诊治、配种、保健、消毒等服务项目,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是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当地的农村为市场,主要有饲料经营和其他非相关的活动, 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作用是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职能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体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国家、其他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第二,有利于完成事业任务,认真履行执法、监督以及服务职能,确保我市动物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提高畜禽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第三,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有利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稳定,杜绝出现“站垮、网断、人散”的局面。

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利润的最大化或本单位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事业计划的完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特殊条件和因素,决定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不能象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那样开展财务管理。它的财务活动受到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品的制约,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资金条件下妥善筹集,合理安排,及时供应,节约使用各种资金。乡镇畜牧兽医站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合理安排,保证资金供应,促进事业计划的完成。积极组织收入,大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分析、检查和监督。

1、强化管理意识

畜牧经济的发展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意识,畜牧财务管理做得好与否、做得是否到位,关系到能否调动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增收增效的大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衡量基层兽医站工作业绩的标准。藁城市畜牧水产局结合本市畜牧系统财务管理的现状,根据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拟定了切实可行的适合本行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选拔了一批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会计,集中培训,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把乡镇兽医站财务管理纳入为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轨道,为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制度管理

为确保各项制度能够长期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藁城市畜牧水产局还先后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财务管理,包括年初各站必须做出全年的收、支预算。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收取符合规定的事业性费用,以弥补经费不足。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扼制了以往不尽合理财务事项的发生,提高了各兽医站的财务管理水平。

3、强化内控机制

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努力提高单位各种效益和资产的运营质量,努力降低消耗,减少开支,减少各种存货积压,提高经济效益。

几年来,藁城市畜牧水产局制定了一系列内审计划,使内审不断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局审计机构每半年对各镇站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就地审计,年终则对全年的收、支情况对照年初的计划及各种规制度视其完成落实的情况,各项收入视有无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各种支出检查有无违规现象。根据各站收支情况,对照年初制订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奖罚分配方案。近几年全市14个镇站的收入逐年增长,实力不断壮大,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各镇站均在市畜牧水产局的资金支持与自身投资相结合下建设了达标的化验室。尤其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中,在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投资购置疫苗、消毒剂等药品和器械,保证免疫、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 100%,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畜牧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杠杆,乡镇兽医站就是这个杠杆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结实了、壮大了,畜牧经济就发展,社会经济就进步,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有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现状;改革创新;对策

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即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兽医技术的提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尤其畜牧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视,推动与其密切相关的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优化改革,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因素。文章就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推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良好,但是细化到细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1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忽视

虽然政府已经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方面已经有较多的资源投入,但是基层在畜牧业在落实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资源的时候,并没有将资源真正用于兽医技术的管理,经常将其挪为他用。其次,基层部门对兽医技术管理松懈,对兽医技术的认识不到位,严重阻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其次,基层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兽医技术领域没有较强的连接和沟通能力,导致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最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管理职责不明确

虽然兽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但是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形式来看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体现在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兽医技术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分散性,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管理形式不一,导致难以形成统一化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使得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1.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兽医是畜牧产业的一线岗位,对控制、防治畜牧疫情意义重大,需要有良好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但是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畜牧疫情没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没有能力组织协调兽医技术,导致最终疫情扩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对策

2.1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单一独立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所以在落实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时候经常出现落实不到位或者重复落实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设立专职管理部门,简化传统行政机构管理程序的复杂性,尽量缩减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分区域进行各自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调动,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检测基层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2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

从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从业人员较少,在职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年龄偏大,管理理念和措施较为落后,虽然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但是对新型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较少,整体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所以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招纳新生代技术人才,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当中,同时推进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切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危害的学习

现在社会管理中对发展较为缓慢的行业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各个区域将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的发展任务,所以在畜牧疫情发生的时候,没有有效的防控办法,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推高对疫情危害的学习和关注,提升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意识,促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2.4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完善的善兽医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同时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做出适应性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范,协调多种管理方式,实现部门之间职能的相互制约以及功能的相互贯通,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能够得到细致的划分,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基层的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兽医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制定奖罚制度,激发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充实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综上所述,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提高兽医技术,加强兽医技术管理,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要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积极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的危害的学习;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田.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J].农业与技术,2015(18).

[2]马海波.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20).

篇7

2.1技术风险

畜牧养殖业的技术风险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疫病防治以及饲料的科学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畜牧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禽类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有了相应途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疫病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降低或其他结果的出现。由于禽类和畜类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力在不断下降,导致自然环境的大程度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十分密切。

2.3市场风险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展惠民工程。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都得到巨大的进步,网络营销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平台。努力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深市场各畜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市场作为风险影响畜牧养殖业专业户的经营和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策略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畜牧养殖专业户应当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别,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3.2加强风险分析

对风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评估,由于风险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和持续性等特质,所以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规避、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多方求证通盘考虑,为做好风险规避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极力减少风险给畜牧养殖专业户带来的利润损失。

3.3政府积极引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大,政府的调控措施和经济形势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畜牧养殖业的风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利用对于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调控给予畜牧养殖业养殖专业户一定扶持,这样有利国家对于减小贫富差距计划的实现。

篇8

1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一,缓解环境污染程度。因畜牧养殖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方式难以有效地结合,致使原有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被破坏。另外,部分动物排泄物会对土地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土地与水源被严重污染与破坏。基于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程度。第二,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保障。现阶段,国内仍然存在部分生产力落后的区域,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1]。其中,畜牧行业的发展始终沿用传统畜牧模式,将消耗作为主要特点,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也始终处于转变的状态,科学技术逐渐成为重点,所以,科学技术也同样需要融入到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国内畜牧行业发展的情况予以有效地转变,进一步推动畜牧行业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畜牧行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畜牧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2推进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2.1增强认知水平并关注畜牧养殖行业的循环经济

为了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思想层面加大重视程度,始终坚持以思想带动行动的基本原则,进而对畜牧养殖行业的循环经济进行更为科学的认识。现阶段,畜牧行业的发展主要选择在农村地区,所以,必须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的思想予以大力宣传,以保证农民能够正确地认知循环经济的发展重要作用[2]。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全面宣传并学习科学技术,进一步促进畜牧行业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建设相关试点,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养殖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思想层面正确认知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重要性,才能够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2.2畜牧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合理编制

积极构建与畜牧行业发展相关的机制,同时需充分考虑实际发展状况并完善机制。另外,还应当对相关性政策进行推广,有效融合畜牧行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要关注畜牧行业经济发展核心,确定具体的发展模式并予以推广,才可以实现循环经济。而在构建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重视减量化与资源化产业,以推进工业与畜牧养殖行业的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循环经济发展的方案和工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以保证循环经济和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2.3畜牧行业循环经济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有效完善

现阶段,畜牧行业的发展始终不具备健全管理体系,因而,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相关体制予以全面完善,进而推进畜牧行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畜牧行业发展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中,运行机制的内容要包含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等,以实现畜牧养殖行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3]。在此基础上,保证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够使得循环经济发展向更多领域辐射。

2.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构建

既有评价体系多种多样,但是与畜牧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无法展开客观性的评估。只有有效评估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才能够了解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而在此评价体系当中,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增强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性,始终坚持高效利用再生资源与自然资源,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综上所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过度地索取自然资源,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所以,要想更好地落实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要以人为本,强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水平。其中,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新型畜牧行业的循环经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文啓.畜牧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1):126-127.

篇9

关键词 :五十三团;畜牧业发展;对策

根据师市《关于加快推进2013年师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的要求,2014年五十三团党委严格按照师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中提出的要以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基础,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的路子,通过托管、寄养等方式的转变和安排部署,团领导班子对畜牧业发展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1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三师五十三团是第三师主要的肉羊生产区,2013年末羊存栏数达到5.7万只,是第三师养羊规模最大的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也是第三师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团,团场职工本就有畜牧养殖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十三团辖区,职工庭院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0%。羊在全团牲畜存栏中占91.93%,对提高职工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兵团和第三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和要求,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扶持政策和对口援疆工作的逐步开展,五十三团畜牧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五十三团把畜牧业发展重点放在推广引进肉羊优良品种,按照“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条件进行生产,通过增加能繁母畜存栏数量,提高出栏率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是发展经济、调整五十三团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巩固了畜牧业在五十三团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为此,五十三团确立了“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把畜牧业从农业中凸显出来”的发展目标,把畜牧业纳入加快推进五十三团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当中,按照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的经营要求,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畜牧业养殖规模和效益。通过畜牧养殖2013—2015年产值分别达到1.05亿元、1.8亿元和2.25亿元,实现纯利润4 200万元、7 200万元和9 000万元的总体思路。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师市党委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五十三团作为兵团贫困团场,兵团将在政策、科技、产业化和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扶持。(2)畜牧主导产业日渐突出。2012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0.23、6.58、0.18万头(只);肉、蛋、奶分别达到1 300、133、800 t;全团畜牧业产值达到4 89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8%。通过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达到7.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4%。(3)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五十三团争取畜牧项目资金400万元,完成了3个规模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建设;二是养殖小区设施不断完善。全团共建成养殖示范户400个,每个养殖示范户能够养殖羊100 ~ 200只;三是采取生态放养与集中育肥相结合、特色养殖与风情旅游相结合,到2015年肉羊养殖规模达到年存栏20万只,为实现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五十三团畜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五十三团仍存在一些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五十三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兵、师、团大力推行产业优化调整和连队转型的大环境中,探讨畜牧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发展现代畜牧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如下弊端:(1)主体不明确,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削弱了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的比重。(2)农牧合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实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多年来,畜牧兽医站都是在团农业科的管理下发展。这种将畜牧业并入大农口的做法,反映了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处于附属(副业)地位的传统农业观念,忽略了农业与畜牧业互补可循环发展的特点,结果必然制约生产力发展,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2 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一是五十三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懂管理、会饲养、专业技能强的带头人,制约了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农牧职工还是沿用传统粗放饲养的养殖习惯,饲养各阶段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 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企业和农牧工利益联接机制不紧密,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了市场竞争乏力,产、供、加、销衔接不畅,影响了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严重制约了五十三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4 养殖小区建设管理有待加强

当前作为实现人畜分离、规模发展的主要途径,五十三团养殖小区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较快,促进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但在养殖小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生产和建设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疫病防治措施不严格、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环保投入少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出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5 科技水平有待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畜牧生产小农经济意识以及政策性科技投入少等因素,致使难以开展具有商品生产价值的科技工作,畜禽良种繁育、健康养殖和科学防疫等方面存在与良种、良方不配套等现象。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科技贡献率不足20%,畜牧业发展提高空间还很大。

3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 抓好组织结构建设

畜牧业是团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团党委的充分重视,团党委应该对畜牧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心;要抓住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解决好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机构完善、人员配置、福利待遇等问题。为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保障,通过与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或以新办教育基金为本团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畜牧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2 抓好标准化场区建设

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加快建设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畜禽生产基地。用活用好兵团、师市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引导养殖场户和社会资本依托龙头建设基地、围绕市场建设基地,新建场区一律按照标准化生产设计,同时引导中小饲养场户向标准化场区集中。引导龙头企业与场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3 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原则,加快发展合作社等各类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为养殖场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撑和销售服务,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经济在畜产品市场营销和开拓中的中介作用,积极做好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销地市场签定购销合同的工作,组织联络开展畜产品的远距离运销,稳定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空间。

3.4 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新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新科技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农牧职工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管、防、检、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牧工的典型,使五十三团畜牧业呈现“管理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五十三团畜牧产品走出本团、走出三师建立绿色通道。

3.5 积极培养自有专业技术人员

篇10

1.2林下畜牧经济产业链延伸情况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多数还是传统养殖,而诸如胶河源、青岛锦绣等少数养殖企业通过创品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如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在开展林下养殖的同时,还积极申报了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通过打造“胶河源”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极大的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目前,该企业在青岛及周边区市开设了多家专卖店,仅专卖店的年收益就达到了近200万元。1.3林下畜牧经济效益状况分析由统计数据看出,胶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开展林下养殖的养殖企业年均林下经济效益并不均衡,年均亩效益在200~25000元之间。林下养禽模式效益较小,年均仅200元/亩,主要是由于饲养家禽数量较少,而林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且管理难度较大;而林下养猪、林下综合养殖模式,林地面积较小,便于管理,林下空间利用率较高,其中,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多元化养殖,产销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林下综合养殖模式的效益达到年均16667元/亩;林下养猪模式在养猪的同时,兼顾林木的销售,收益更是达到了年均25000元/亩。虽然总体上胶州市林下养殖的规模较小,效益也不均衡,品牌不多,但是林下养殖为开展生态环保健康循环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林牧结合,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亩产效益,又能节约畜禽养殖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发展林下养殖,可使畜禽养殖搬出庭院、搬离村庄,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改善新农村环境,长远来看,会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胶州市发展林下畜牧经济采取的一些做法

胶州市近几年高度重视林下畜牧经济的培育,自2012以来,该市选取胶河源、青岛里岔黑猪、新雅农业等20多家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争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促其提档升级。其中,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林下养殖,开发出了旅游观光项目,“林下养殖+旅游观光”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日前,该公司还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极大提升了人们投身林下畜牧经济的热情。此外,胶州市结合“百场千户科技行,兴牧富业惠民生”、“三联三包”、“畜牧科技促进年”等科普活动,加强技术服务,加大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迅速,真正实现了林牧双赢,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

3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户思想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农户对林下畜牧经济认识程度不高,不够重视,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的回收期长。

3.2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

发展林下养殖,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户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难度大等问题让资金成了林下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胶州市土地资源紧缺,林地面积较少也大大制约了林下养殖的发展。此外,从事养殖业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也限制了林下养殖业的发展。

3.3林下畜牧经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

目前畜牧人才短缺,专业的林下养殖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林下养殖进行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林下畜禽养殖品种、密度、布局,防寒、防暑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3.4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有待于加强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产出小、知名度有待提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都有待于加强。

3.5林下畜牧经济的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林下畜牧经济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不够健全,适应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畜牧技术推广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有待完善和创新。

4完善胶州市林下畜牧业发展机制的几点想法

林下畜牧经济能有效解决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胶州市将依靠科技支撑,采取政策倾斜等方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

4.1宣、学并举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组织群众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让群众“走出去”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林下投资氛围,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畜牧经济。

4.2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是关键

发展林下畜牧养殖,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投入是关键。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扶持,为发展林下养殖简化贷款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创新管理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做好林下养殖的防疫和技术指导,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3做好“三个结合”

在开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同时要做好“三个结合”,即与龙头企业、养殖基地紧密结合,与无公害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供给和无公害蔬菜作物种植的结合,与生态环保健康畜牧业的宗旨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切实发挥好林下养殖在现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延伸产业链条,产、加、销相结合

把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此外,还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让林下畜牧经营业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4.5着力提升林下畜牧品牌知名度

有效地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相关重要集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可利用展销会参展的机会,树立林下畜牧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申报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林下畜产品的绿色指数;支持林下畜牧经营业户通过开设专卖店,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4.6大力发展林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

由于林下养殖属于分散型经营,管理难度大,饲料转化率低,日常损失较大。而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业,就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出路和突破口。通过采取猪-沼-林、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力打造林下生态养殖品牌,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林下养殖的新突破。

篇11

一、生态畜牧业的现状

1.生态畜牧业的定位

我国生态畜牧业包括生态型畜禽饲养、畜牧类产品精细加工以及排泄物环保处理等几个部分,是以建立低消耗环保型畜禽饲养为核心,结合各地区实际地理因素,以保证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2.生态畜牧业的意义

当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点,而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一直是农业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过渡型的产业,畜牧业上承传统种植业下衔接现代工业,在整个发展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所以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收入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传统畜牧业的必然转变方向。同时,针对我国地少人稠的基本国情,大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良好性畜牧模式,也能有效的解决如水域污染、耕地退化、牧场承载过量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切实的将传统的畜牧业转变为低碳节能的绿色健康产业。

在生态与发展的大前提下,生态畜牧业更加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标准。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着眼于现在,有利于未来的国家支柱型新兴产业之一。而事实也证明,发展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合于我国山区土地资源情况,是为我国进行山区扶贫、维护生态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属于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

1.资源需求低

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加注重整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使整个系统进行链式循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形成一条可持续的“食物链”,极大的降低了额外在畜牧饲养中的资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刀耕火种式的粗狂经营模式,很明显这种低消耗的生态畜牧业更适合在贫困山区资源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大力推动发展。

2.经济收益高

开发生态畜牧业,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将贫困山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充分的整合运用起来,最大化的将其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收益不仅仅是拉动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刺激了整个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其健康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其价格是传统畜牧业产品的数倍,极大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使城乡两地的居民互利共赢,同时也为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掘出新的途径。

3.环境破坏少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使整个畜牧产业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也关系着畜牧业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是将畜牧业还原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运用现代的生态系统原理,将畜牧产业创新整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在促进农牧业增收的同时,将整个山区的生态系统带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去,从根源上消除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三、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

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的畜牧业的是一种单一化的产业模式。从牧民养殖禽畜,继而进行原材料的直接销售。这种粗狂的经营模式不仅极大的降低畜牧业收入,更在繁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加了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损耗。而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将引进更为先进的产业管理理念,将畜牧的饲养与粗加工、精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在贫困山区进行生态畜牧的产业化与基地化的发展趋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道路上,一定要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的合理的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应当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畜牧业技术,优化产业模式,使贫困山区的自然资源最大化的转变成经济效益。同时,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理念,利用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畜牧经营模式。

3.提高科技含量

要将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进行转变,其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必须在传统的饲养技术及生产加工技术上进行科技创新。一方面提高经营及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更充分合理的运用贫困山区有限资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要融入生态环保的观念,^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同时,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减少生态污染所产生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制定,都会对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与畜牧业相关的政府机关也要将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执行体制和服务机制,各部门紧密配合、统一规划、提高效率,紧抓政府措施的基层落实程度。同时增加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完善生态牧场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畜牧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畜牧业是现阶段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性产业,是刺激畜牧业经济增长,实现牧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贫困山区完成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大势所趋。

篇12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扩大,养殖密度与流通半径增加,部分重大动物疫病呈现出大范围的流行趋势,而现行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足,与新形势下的兽医防疫管理已经不适应。为了建立起适应当前畜牧兽医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服务,应该对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完善与改革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提供依据,促进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

一、兽医防疫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基层兽医防疫管理工作中,畜牧兽医工作是保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之一,与其它行业共同组成了公共卫生工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现行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已经显现出不适应的一面,在国家畜牧业保护体系中,基层兽医防疫管理是畜牧业的前沿阵地,也是东一防疫体制的主要组成,但目前,还存在机构不完善、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动物产品安全与质量的提高。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占据重要地位,在保证人类身体健康、动物安全、食品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兽医站的服务职能,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根本。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中动物疫病的扩大态势成为重大问题,也广受各国的关注,其影响非常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畜牧兽医防疫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职能分工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对正常的畜牧防检工作也产生了影响,进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为了促进兽医防疫管理的发展,需要寻找改革的思路,完善畜牧业服务水平,保证畜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也发生一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体系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畜牧兽医推广、检疫、防疫、监督等体制。全国兽医管理最高行政机关由农业部下设的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自2004年国内爆发SARS疫情后,畜牧兽医局体制进行了转变,分为畜牧业司与兽医局,兽医局下设五个处,包含综合、检疫监督、防疫、医政及药政,对全国的兽医行政进行管理,对全国畜牧兽医站、农业检疫所及兽医药品检查所等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三、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机构混乱,职责不清

在机构设置上,我国兽医管理机构存在混乱的问题,行政机构在编制性质上和事业单位的名称及职权都比较混乱,职权及管辖范围繁杂。兽医行政职能没有统一,由多个机构分散进行,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职责不清,影响行政能力的发挥。

2. 执法主体地位难以保证

动物检疫、防疫、监督、兽医医政等管理行为,是政府行政行为,带有公益特点。但在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部分基层兽医站导游盈利性质,主体地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一方面,执法单位要执法,另一方面,还要维持队伍的稳定收入及经营活动,在一些地区,政府要求基层兽医站进行创收,导致执法监督工作带有了经营性质。

3. 技术支持体系能力不足

尽管疫情监测体系在我国已经初具雏形,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实际的疫情监测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虚报疫情、有疫不报等现象。除此以外,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对紧急疫情进行上报及汇总,使得决策滞后或决策失误。在常规疫情监测方面,也缺乏持续性,无法真实的了解疫情的发展。

4. 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兽医防疫经费是影响防疫工作的重点。因为政府资金投入少,整个畜牧业中动物防疫经费占据的比例非常少,部分当地财政甚至将兽医防疫经费截留,导致基层兽医站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等逐年降低,防疫手段落后,功能下降。一旦出现疫情,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设的对策

1. 坚持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与时俱进。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兽医防疫管理体制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适时的改革,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着眼全局,在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寻找我国兽医防疫管理及畜牧产品的安全途径。其次,因地制宜。由于兽医防疫管理涉及的面非常广,这是在改革中遇到的难点,不但要保证基层防疫体系的稳定,还要体现出精简的原则,因此,必须要注重以往兽医防疫管理建设中积累的技术、资源、物质的应用,在统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存在政事不分的问题,要科学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科学配备人员和设置机构。

2. 基层防疫体制建设

因为我国的畜牧业饲养存在分散比例大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层防疫机构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对于基层防疫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按照工作要求,将乡镇兽医站内公益性质的防疫工作上升到县级兽医站防疫点,由县级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直接管理。

3.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对兽医防疫试验室的职能进行明确,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根据兽医诊断实验室、疫苗生产实验室、兽医诊断试剂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等不同性质对国内实验室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分配人员及资金,确保各实验室都能得到满足。初次以外,在实验室建设上,还要按照需求进行建设,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经济等因素不同,养殖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地方的兽医实验室建设,也应该有差异的进行建设。

4. 保证兽医防疫管理的基本资金

由于基层兽医员的工资比较低,待遇较差,对这项公益事业的开展起到阻碍作用,特别是对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后,兽医防疫管理的资金投入非常少。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确保基层兽医机构的经费落实和稳定。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经费及工资,都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中,并且兽医人员也要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范畴,享受工资以外的其它福利待遇。

参考文献

篇13

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来看,还缺少整体上的管理,管理系统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更加快速的发展现代化畜牧业,需要推进新的发展模式,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做出新的发展计划。全面促进畜牧业科技化的实施,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1我国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我国畜牧业多数缺少生产技术标准化的硬性条件及基础的生产技术,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结合科学的技术进行管理,容易造成效率低下,管理出现问题等现象。所以,在目前发展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较慢,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

1.2缺乏污染治理

我国的畜牧业还处在生产方式转化的阶段,在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大,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现在我国对于畜牧业的管理上,还缺少相应的制度管理,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上,处理这些问题的政策方法还不全面,这些问题关系到环境的发展问题,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另外,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给附近的空气、水源造成污染,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防护。

1.3缺乏有效管理

虽然我国在畜牧业的发展问题上,做过一些必要的改进措施,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改进畜牧的生产方式和环境。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水平的限制和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改革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例如,畜牧业发展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畜牧的饲养人员缺乏相应的科学经验,在饲养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畜牧业的发展还不稳定。所以,对于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的探索,并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

1.4养殖户的观念落后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年轻劳动力的支持。进行工作的主要是老年人,思想陈旧,坚持自己总结的经验是最好的,不了解科技化发展,怀疑新技术运行的风险,接受新事物的热情差,且身体状况不佳,对畜牧业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2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1改善畜禽养殖条件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畜禽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畜禽的圈舍要保持通风,有新鲜的空气流通。保证太阳的充足照射,让畜禽在生活上有基本的舒适环境。对于畜禽的圈舍要进行温度上的调整,在冬天的时候,尽量保证圈舍能达到一定的温度,不要使畜禽受寒,造成伤害;在夏季时,注意圈舍的降温,对畜禽进行一定的保护。改善畜禽的生活条件,促进畜禽的健康成长。

2.2改革机制,扩大专业职能

全面保证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畜牧的管理进行改善。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和养殖的问题,畜牧业的管理同样重要。目前,应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突破传统观念,促进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2.3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在畜牧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对生产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技术上要保证做到生产的正规化,保证生产的品质与质量。实现统一化的管理,进行统一的消毒与防疫工作,保证生产的高质量。

2.4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

为了能使畜牧业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和发展,需要对畜禽的品种进行统一的选择。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优良的品种,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能减少管理的复杂程序,促进一体化的管理。在畜禽的养殖过程中,保证养殖的质量,减少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其高效率的成长。

3结语

通过对畜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培养高质量的养殖人员,重视养殖的过程,及时地对管理的机制进行调整,以适应工作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改革,使畜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畜牧业健康长期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