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首先就是良好的交流,交流才能互通,才能加深了解,才能有共同完成班级事务的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比如课后问问任课教师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听课效果,互相提出提出意见,以使班级更好发展。
其次要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要采纳,不能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班主任还要教会学生尊重、感激任课教师,不能因为某门课程的不重要就忽视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也不能因为不是班主任就觉得任课教师没权利管理班级,教导学生。(班主任 banzhuren.cn)这样,任课教师在班上和课堂上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便于更好的沟通,任课教师就能够积极主动的管理好班级。
篇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在这个大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研究证明,家校合作较多的教育项目能使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而同样的几乎没有家校合作的项目中,学生的表现则一般;与家庭社区保持经常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它学校;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得父母,其孩子的成绩一般高于那些具有相似家庭背景但缺乏家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当父母对其孩子的教育显示出兴趣,并能对他们的表现保持高期望时,他们在激发孩子的成绩感;在学校表现欠佳的孩子,一旦其父母参与转化工作,往往进步显著。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样能密切师生和亲子关系,从而强化他们的权威形象和影响力。
2、教育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
3、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
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家长教师共同承担着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相反必然会减弱教育的合力,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三、怎样进行家校合作
良好的师长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父母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1、与老师沟通的基本要求
我总去找老师,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打扰了她?
①态度要主动
②时机要适合
③频率要适度
经常主动适时适度
经常: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不能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能等到问题成堆再去和老师联系。经常有助于事半功倍,简短有效,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主动;有的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扰老师工作,担心老师工作繁忙不欢迎父母主动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动来交流情况,商讨如何配合教育,怎么会不欢迎呢?首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重,有时想找一个家长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工作一冲突,往往就把联系放下了,如果父母主动,许多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信息就能及时交流,立即展开有效配合。其次,也是一种态度,表明自己是个负责任的父母,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老师交流,老师有时也同样担心父母的态度,父母的主动使老师感到心灵相通。第三,父母的主动介绍孩子的变化有助于老师改变心理定势,甚至成见,帮助老师更全面了解理解孩子。适时适度,频率因孩子情况和老师意见而定,一般一至两周一次,过密没必要,还会增加双方的负担,间隔太长则失去了经常的优势。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当然希望在父母的配合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积极和老师取得联系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2、沟通方式①记事本②面谈③电话④书信⑤E-mail关键是要有与老师勤于沟通的准备和意识,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一般电话较好,何时打电话要观察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先问:我现在和您交谈方便吗?或提前确定时间面谈。不要在课间,匆忙交谈效果不好。
3、如果孩子在学校没发生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沟通吗?
①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事情
②沟通不仅是解决问题,还包含对孩子的了解,父母和老师之间的了解
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较满意,功课不错,也不惹祸,没什么需要父母出面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认为没什么找老师的必要,顶多再家长会上问问孩子的情况。不可取,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父母不能了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沟通是必要的。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群体正是学习还不错,又不犯错的学生,如果家长也忽视,不加强沟通,无疑是加重真空状态。
4、什么情况下要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
①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
②孩子在学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5、父母如何为老师提供自己孩子的信息全面准确,实事求是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对老师隐瞒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应当的。
6、家长会重要吗?
了解班集体的情况,了解学校的要求,自己孩子在班的情况。找人替开家长会但要和老师沟通,会后及时补上
7、父母和老师在某个问题上态度不统一各抒己见,寻求最佳办法
由于角度角色和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市长难免会产生分歧,正常,但关键是要明确分歧寻找恰当的方式消除分歧,而不是我行我素,让分歧一直存在下去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8、老师“请家长”时,父母的态度应是:
①冷静不要与老师正面冲突,听老师把话说完。委屈自己当一会学生,要知道让老师不痛快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应有的和蔼对待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不分时间场合对孩子大声训斥。棍棒相加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可能怨恨老师,学校,同学。
②仔细分析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询问细节,也可与其他老师和同学沟通
③充分肯定和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④如果确认老师错了,应巧妙的告诉老师
态度要真诚,姿态要低一些,给老师足够的尊重,不然就没有沟通的基础
⑤用积极的语态和表情反馈老师的负面信息给孩子
9、您的孩子对老师信任吗
利用孩子对老师的信赖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老师和父母的口径要尽量一致。老师帮助克服在家里很难克服的缺点
千万不能当着孩子批评老师,埋怨老师,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树立老师的威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10、师生出现矛盾时,父母站在哪一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的错,对孩子的缺点批评;老师的过失,应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学会化解矛盾
11、孩子的话怎么听
孩子有时会避重就轻,有时为逃避惩罚而传达错误信息
孩子谎报军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家校沟通不到位
12、有问题要先找校长吗
篇3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都有小汪这种心理。《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的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三分之二的被访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这表明现在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存在误区,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习,常常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老师。“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知心姐姐》此次调查的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中,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
天天和老师在一起,除了听老师讲课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内容需要与老师交流吗?显然不是。在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的被访学生中,32%的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其余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之所以“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68%的人认为自己胆小,61%的人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30%的人认为老师太严肃,24%的人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14%的人怕同学说自己拍马屁。可见,各种原因产生的害怕心理,是阻碍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关键因素。有个被访学生说:“虽然我未做任何亏心事,但在老师的注视下,还是心里发毛,不停地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说,《知心姐姐》的这一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主要是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雨青博士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日常观察,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
卢勤说,从她这么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来看,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存在5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过高的期望和孩子的无望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无能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多关心和孩子的无情之间的矛盾,成人频繁的干涉和孩子的无奈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人过多的指责和孩子无措之间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
卢勤说,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卢勤认为,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张雨青也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针对调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卢勤建议广大老师和中小学生家长注意培养孩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这对于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对于“因为胆小而不敢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家长要把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不管是学习上有疑问,还是老师误解自己,或者是想请老师帮忙,以及想和老师拉近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都需要孩子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孩子如果不主动,那么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会成为自己的困扰。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养成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平等的身份去和老师交流。对老师需要尊敬,但不必对老师恐惧和害怕。
对于“害怕自己说的话让老师不高兴”的孩子,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在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
对于“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先去主动接近老师,表达自己想和老师交流的愿望和交流的内容。这样的交流多了,才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情况很可能是学生越主动,越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越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
篇4
从目前小学教育来看,小学教育是学生性格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学生的性格培养,才能为日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小学教师除了要重点提高教学成绩之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心与心的碰撞,使老师能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进而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供有力帮助。所以,小学阶段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广西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尤为必要。
2 小学教育中,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考虑到广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封闭,要想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老师就要拥有一颗童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时代,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很珍贵的财富。小学的思维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
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想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考虑到小学学生年级较小的特点,老师只有用童心与学生交流,才能做到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提高与学生心理沟通能力的目的。
2.2 老师应与学生换位思考
为了做到正确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应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
2.3 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特征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达到提升师生沟通质量的目的。
3 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
考虑到广西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轻易不要否认孩子的想法。一旦学生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结合小学教育特点,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做到加深彼此的了解,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老师应在学生面前深度剖析自己,增加与学生的沟通
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应在学生面前深度剖析自己,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此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心。
3.2 老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和心理思考都与学生分享,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保证师生间的沟通取得积极效果。
3.3 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真诚交流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之前,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4 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沟通时机
通过对广西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发掘后发现,广西小学生对情感体验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良好的情感体验会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此,在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老师要认识到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要善于把握沟通时机。
儿童的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感情沟通的最佳时机。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师生间的沟通质量:
4.1老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只有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做到有针对性的交流,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的整体效果,满足师生沟通需要。
4.2老师应把握沟通时机
在沟通时机的把握上,老师应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利用沟通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证师生间的沟通取得积极效果。
4.3老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考虑到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老师应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只有加强师生沟通,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目的。为此,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并应善于捕捉沟通时机,从根本上提高师生沟通效果,满足小学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丹丹;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先惠;小学三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篇5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能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3.知识目标:知道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了解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情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2.难度:能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冲突。
三、学教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播放歌曲《光阴的岁月》以及师生学习、生活、游戏中的照片。
【导人新课】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光阴的岁月里,在年年成长的回忆中,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总有些表情、有些眼神值得我们去回味。你有被老师批评过吗?你有被老师误解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的大手牵起你们的小手,共同筑起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黑板上画师生沟通桥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与你们一起分享,想听吗?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本节课上我以学生的生活情境、教师自身的故事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设计情景、讲授新课
第一幕 温暖的对话
出示PPT:开学第三天的一个午自修,我刚走进教室,就一眼看见叶贝在一个本子上涂了又画,画了又涂。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当时的叶贝,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学生1:觉得自己做错了,自修课不应该乱涂乱画,马上停下来。
学生2:下课后主动跟老师沟通,向老师解释。
【教师引导】是呀,当时叶贝也是这么做的,下课后她找到了我,把一个本子放在了我的讲台上说:“老师,您看我们这一期的黑板报这样设计,怎么样?”当时,我就惊呆了,那不是中午的那个本子吗?如果叶贝没有主动来找我,我们的误会会消除吗?我们的关系还会这么融洽吗?
【教师总结】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引导学生反思被老师误解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觉得老师处理不公平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当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进入课堂,并通过案例分析,水到渠成得出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第二幕意外的冲突
出示PPT:思品课上,叶贝一圈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我再次警告后,要求叶贝站到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置上去,并不停地催促叶贝。叶贝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火山”就要爆发了……
【教师过渡】师生的相处也会有误会也会有冲突,也有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出示第二幕,你们觉得事情会怎样发展呢?
【学生回答】学生1:老师气得跑出了教室,全班同学上自修课。
学生2:老师和叶贝吵了起来……
【教师过渡】:是呀!当时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叶贝又在想些什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空椅子艺术。
【活动规则】1.从自己的角度看冲突,你是怎么想的?把你想对他说的话都说出来。
2.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那个与你发生冲突的人,替对方说话,为对方辩解,体验对方的情感。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台表演空椅子游戏。
【教师引导】1.请学生坐在叶贝的位置上,并提醒:你是当时的叶贝,上课了你周围的同学嘀嘀咕咕,你怎么想?当老师让你站到教室后面的空位置上,你又是怎么想?
2.(学生回答后坐在老师的位置上,教师继续引导)你不是你,也不是叶贝,而是当时的我。上课了,教室一角有学生嘀嘀咕咕,你心情怎么样?当你要求叶贝坐到教室后面的空位置上,叶贝气呼呼的一动也不动,你又怎么想?
3.(学生坐回到叶贝位置上,教师再次引导)体会到老师气愤、无奈后,叶贝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学生1:要与人为善,宽容他人。
学生2:要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
【教师总结】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感悟到: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在活动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
第三幕批评后的颓废
出示PPT:当时我们闹得很僵。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她。后来,她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在我的课上头也不抬,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她只考了55分。
【教师提问】叶贝变了,她为什么变了呢?
【学生回答】由于老师的批评。
【教师过渡】是呀,老师的批评使叶贝变了。那么你们平时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正确对待。
【设计意图】学生不断发展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与我们分享。并在分享心情故事中明白:老师的批评更多是爱和期待。
第四幕毕业后的来信
【教师过渡】看着叶贝日益消沉,我心里十分着急,我也在不断反思,是不是我真的错怪她了呢?叶贝的一次周记证实了我的想法。“冤枉”、“委屈”就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地刺痛了我,没想到我的一次不理智的举动深深伤害了她。于是我在日记上大大的写了一个“优”,并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孩子,你能原谅我吗?”虽然一切恢复了正常,但这成为了我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欣慰的是后来我接到了叶贝的一封来信。
出示PPT:展示叶贝的日记,播放毕业后的来信。
【教师总结】看了叶贝的来信,我禁不住掉下了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是呀,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会不可避免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谅解,就像你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原谅一样。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倾心聆听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情感的升华
【教师渲染】同学们,你们的健康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希望,能与你们积极沟通也是我们最大的期待。我相信,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肯定有过感动,有过遗憾,有过想说而未说,想表达而未曾表达的情感,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次机会。(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学生活动】学生写信,进入“老师——我想对你说……”环节。
【设计意图】富有感染力的歌曲,特别能活化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大胆向老师表白,做到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达到情感的再度升华。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构思巧妙。老师以自身的故事为线索,围绕“温暖的对话、意外的冲突、批评后的颓废、毕业后的来信”层层深入。将抽象的理论教学融汇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处于思想共鸣的“相融”情境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篇6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句话很生动地阐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两点一线,家和学校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空间。因此成功的教育必是家长和老师协同进行的。
有的家长说:老师上班忙,下班也需要自己的空间,经常和老师联系该招人烦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一跟老师了解情况就臊得慌,还是躲着点儿吧;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挺听话,从不惹事生非,学习也过得去。还用得着和老师交流吗?还有的家长说:老师水平有限,好多事说也白说,解决不了问题,干嘛浪费时间?
这些想法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都是片面的。
首先,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进行工作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是他们所乐见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乐于与家长沟通,这样能对孩子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时,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及形成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校给予配合。从帮助孩子的角度来说,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
其次,老师的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对孩子、对教育有着比家长更客观、更准确的判断,对于孩子在各年级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个性差异有很深的了解,他们不光会将孩子放在全班、全年级来横向比较,同时也会放在历届学生中进行纵向比较,因此对孩子做出的判断通常是冷静客观的。因此。家长想要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及各方面的客观评价,一定要听得进老师的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每天在校的有效时间比在家里还多,如果与老师相处融洽,孩子会身心愉悦,会增强自信心。相反,很少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可能会较少地获得教育机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抒解。可能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家校沟通固然重要,了解和善用交流渠道也非常关键。
用好家校联系本
不少学校都有家校联系本,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业备忘录”,孩子用它记录作业和老师的其它要求,家长对照它可以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是,家校联系本的作用远非如此,家长平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可在本子上与老师主动交流,例如介绍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个性特点等,增强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也可以将近期孩子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家长的应对之策告之老师;或者是谈谈有什么需要老师配合去做的事情。这样的交流让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开家长会的学问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但是,如何开好家长会也有学问呢!
一、父母尽量提前安排时间,亲自、准时出席家长会。在不少老师看来,这是衡量家长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二、不要迟到,到场后把手机调成无声状态,这是家长尊敬老师的最基本的表现。
三、提前十分钟到会场,看看教室里的布置、孩子的座位、后面的板报、班级评比栏,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准备一个专用记录本,将家长会上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当老师讲话时应该认真倾听,与之进行目光的交流与沟通。
五、会后视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如果老师应接不暇,可以向老师表达感谢之后先行告别,会后与老师再行沟通也不迟。
电话、短信、电邮的沟通
由于老师工作的特殊性,电话交流不好掌握时间,家长可以运用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这种联系方式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更有针对性。
专家深层解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什么难协作
殷飞
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子系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备自身发展的界限,有效地协作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基础之上的。然而目前家校间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了家校协作教育。
家校教育的界限不明
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此有了着落和责任主体。这是一种推卸教育责任的错误想法。主要还是因为家长不明了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和使命。作为集体教育的学校不可能将培养孩子的工作全部包揽下来。特别是在孩子幼年和童年阶段,培养孩子的中心仍然是孩子的身心发源地――父母和家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的界限不明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教育优势、教育功能以及教育内容。致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在面对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个体(孩子)的时候,采取了各自为政的做法,无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应有的整合力量。
目前,很多家庭和学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协作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制度安排上没有能够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家校合作体系,现有的合作只是有意识和能力的学校与家长的自发行为。
家校教育协作关系模糊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消解学校作为集体教育的弊端,便千方百计地把家长纳入学校知识教育的轨道中来,试图让家长成为学校教学的帮手。因此,家庭教育放弃了本来的职能而成为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儿童因而被剥夺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在家庭开始逐步演变成准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侵占了应由家庭来完成的某些职责,承担起照管等其他私德培育的职能。
家校教育协作内容片面
家校协作内容的片面性,表现在学校要求家庭所配合的内容,偏向于应试教育和容易考量的内容上,而那些不容易考量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为家校合作的盲区。家校教育协作形式单向化
家庭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只是单向性地接受来自学校的指令、要求和任务,而学校很少有机会能够倾听来自家庭的声音。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面对铺天盖地的学校任务和要求,家长苦于没有一个健康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要么简单地接受学校指令被动地配合学校,要么采取极端的方式表示不
满,有的甚至出现替孩子写作业、向老师谎报孩子健康状况为孩子争取休息时间等现象。
目前很多学校会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的方式和家庭交流,但这成了向家长布置任务的一个新增通道。不少家长发出了“手机一响心中发慌”、“手机成了孩子家庭作业的接收器”的抱怨。原有的互动式家访由于面广量大等原因被家长会、电话访问以及“请家长”等经济有效的形式所取代。
在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当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和无奈之选的时候,受伤害最深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了。
当家校沟通遭遇危机
韩似萍
案例1:孩子不被老师重视
期终考试女儿得了第7名,已经有两年了,她一直是这个成绩,中上而已,没什么悬念。评选三好生的那天,女儿一回家就嘟着小嘴说老师不公平。原因是老师在班里指定了8个三好生,其中有三四个期终考试成绩在她后面。我解释说那应该是老师看重一学期的综合表现,可她说期中时也有两三个在她后面。她说老师经常表扬班上几个特定的班干部,而她已经努力上课不说话、为班级做事,可她的努力老师都看不见。说着说着女儿委曲地哭了。看着孩子的泪眼我很难过,因为女儿纪律上的确有些散漫,成绩也一直只是中上而已。但她的努力我也确实看在眼里,只是老师一直不太重视她,似乎也有一点儿成见,让孩子很没有信心。怎么才能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呢?
――北京11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虽然孩子认为老师“不公平”,觉得很委屈,可是家长听了孩子叙述后,不能一味地心疼孩子、抱怨老师,而应该主动去做两件事:
1 消除孩子“老师不在意她”的认知,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与老师。现实中,我们不能保证老师会绝对公平,但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家长必须告诉或暗示孩子:老师很在意你!哪怕说几句“善意的谎言”。有些事孩子还不能理解,家长不要让这些事成为他们的压力。
2 成绩名次在她之后的同学被老师“指定”为三好学生而她没当上,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说明孩子身上一定存在学习成绩以外的问题,家长应该好好去和老师沟通,了解清楚问题原因,商量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老师太厉害
儿子刚上二年级。上学期一次调研考试,只考了72分。接他时班主任老师特别严肃地跟我说孩子成绩太差了。我赶紧陪笑,说:“才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吧?我……”其实我是想说,我会问问原因,回家帮孩子补补。话还没说完,就见老师脸色一沉,声音也提高了8度:“二年级70多分您都不着急,您真是好家长!”说完居然扬长而去。一句话让我怔在当场。第二天,听说她在班上当着孩子讥讽了我的态度。之后我找她,想说明情况,可即使解释了,她也一直是不冷不热,我该怎么办呢?
――山东7岁男孩的爸爸
点评:
这是一位缺少同理心、又不善于表达的“问题老师”。家长不必在意。教师并不个个都是圣人,有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人。另外,不必太关注她的态度,如果她有对孩子“心罚”行为,可以去投诉她,因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至于她在班上还当着孩子讥讽了你的态度,就这件事你可以再找这位老师私下进行深入的沟通,把你的想法告诉她。
案例8:孩子打架被欺负
我家小孩是个女生,那天去接她,看见胳膊上、腿上有青肿,女儿说是又和某某男生打架了。我家小孩爱憎分明,因为一些小事,老和那个男生吵嘴。现在他俩好像结了仇,谁都容不下谁,糟糕的是,女生力量不及男生,我女儿脾气虽犟体格却弱,老是吃亏的那一个。我问,老师知道打架的事吗?女儿说,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小孩间打架在所难免,肯定各有各的错误,我本不想小题大作,但和那个男生的家长沟通也不奏效,女儿老是受伤,让我很烦恼。怎么才能取得老师的帮助呢?
――湖北10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这位家长的烦恼其实是来自于并没有和老师联系过,只是听了孩子观点: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与表述清楚老师的处理方法,或者老师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家长应该主动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一下,商讨解决办法。
家校沟通技巧
孙琪
家长与老师是一种双向沟通,沟通得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对解决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由于不懂得沟通技巧,结果造成了一些误会。那么常用的沟通技巧有哪些呢?
肯定老师的工作
家长和老师沟通时,首先要信任老师,肯定老师的工作。有一些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付了学费,老师就应该把孩子管教好。所以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将老师放在眼里,理所当然地提各种要求。
我遇到过一个很厉害的家长。她的孩子被隔壁班的学生打了,家长赶过来了,二话不说地冲到校长室理论。这种越过班主任直接找校长,以强硬的姿态给学校施加压力的情况很常见,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它不但破坏沟通氛围,影响双方的沟通情绪,重要的是让双方的沟通没办法进行下去。
所以,明智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将老师当作朋友看待,把沟通当作一种会心的交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带孩子的经历,彼此的心情双方都能理解。只要家长以真诚的态度和老师交流孩子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解决孩子的问题的。
别错过恰当的沟通时间
和老师沟通,这样几个时机比较重要:
一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机会相对多一点,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好机会。二是孩子透露在学校受了委屈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老师沟通。三是老师打电话找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捣乱、欺负同学、作业不认真等问题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老师谈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四是开学时,家长可以把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把问题反映给老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老师提一些要求。五是利用节假日长时间沟通。这时往往是因为孩子所出现的问题相当复杂和严重。如孩子在学校犯错屡教不改,或是出现大的情绪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家长自己又无法处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时间沟通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六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早晚接送时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当天感冒了,需要老师关注一下;孩子身体受伤了,需要老师帮忙……让老师心里有数。
选择好沟通时机,目的是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别给孩子护短
现在的家庭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一块宝看待。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向家长反映,有些家长会为孩子的缺点找理由开脱,甚至把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有些家长则会为孩子撑腰,说:“我的孩子在家很乖,怎么可能发生这样
的事情呢?”
家长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孩子护短呢?一是对孩子的了解不全面,有些缺点尚未发现。更主要的是怕丢面子,影响别人对自己和孩子的看法。有的是怕孩子吃亏,受委屈。
其实,护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短”是护不住的,越护“短”就会越有短,只有正视,才利于帮助孩子改正。孩子由于知识贫乏、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在与同学相处时,不能掌握行为准则,对于该做和不该做之间的界限,难以分辨清楚,犯错是正常的。
如果家长为孩子护短,不正视孩子的错误表现和缺点,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质变,形成不良的行为倾向,长大就不易纠正了。社会上出现的“小霸王”就是家长护短的结果。因此。家长决不能因护短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不做没主见的家长
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同样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老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惧怕”心理,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对孩子不利。他们遇到老师,总是非常肯定地说:“孩子全交给你了,该骂该打,一切由老师定。”家长貌似充分信任老师,但实际上放弃了做家长的权利。
当家长跟老师说“一切听老师的”时,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走入沟通的死胡同。作为老师会担心学生真的出了事情,要由老师单方面承担责任;作为家长则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给以后的家庭教育带来危害。
切入主题,别跑题
人与人之间沟通,特别是生意场上的沟通,最重要是双方摆出话题,直接切入沟通主题。这样的沟通会干脆利落,不会浪费时间,而且效果明显。家校沟通也应该如此。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家长,一会儿说:“孩子成绩不好,真是急死人了,这孩子在家就是贪玩,不肯学习。”一会儿又说:“这孩子其它方面还好,懂事有礼貌,总能帮我们做些家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长又开始说孩子小时候如何如何听话。不知道家长到底想要谈孩子的哪方面问题。
有些家长还会跟老师谈生活上的事情,看似在拉近彼此的沟通距离,但实际上在偏离沟通主题,原本是带着问题想和老师谈谈的,最后却无功而返。
语言幽默,缓解沟通气氛
有些霸道的家长,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们就非常气愤地跑去找老师理论;有些不善于表达的家长,问一句答一句,使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沟通很累人。所以家长和老师沟通时,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轻松幽默一些,可以让沟通气氛更好。
经常性和老师沟通
篇7
中学的德育大纲也指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学生德育和政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可见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培养大家能力的知识课,也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的德育课。思想品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可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课程是目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进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中德育渗透
1.1 深入研究教材
初中的思想品的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其中含很容易的让人理解的德育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和思想。如课本中提到的认识自我,做自尊自信的人等很多主题内容,这些道理虽简单但也是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的,对以后接触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要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前要有很充分的准备,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信息积极整合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观看相应的新闻,收集信息,或是图片资料,精心教学,最好开办一些培养学生道德或是爱国的情操的课程,这样让大家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案例】某校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将5.12地震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引入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白衣天使、战士、志愿者们的在拯救生命时的那份执着,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样的内容若是仅是靠单纯的教学将不会起到这样的效果。此外老师根据当时课堂上的内容适当地引入相应的故事,这样既起到了很好的教学作用,也很好地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2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以一种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教学,一般老师在讲课学生不停地抄笔记或是对课上讲的内容在课本上圈点,在课后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背诵记忆,这样其实把对思想政治的教学带入了一个误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的讨论分析,这样才能对所讲的观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对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政治思想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位置,针对教学重点多启发学生,引入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培养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某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中“诚信做人到永远”时,老师通过商鞅变法的故事的引入来进行这个课题的讲解,并让学生对此故事进行了表演,这中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其中诚信的重要作用,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诚信的课本知识,而且这种方式也是学生对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了解。这种通过简短的情景表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1.3 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老师授课学生接受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老师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很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因此充分运用情感教学是在进行政治思想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要做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做到: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探究的动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理解这门课程的真谛;其次,需要老师与学生多沟通,关心学生,促使老师学生之间建立真正的朋友一样的友谊,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课堂,这样才会有高效率的课堂;再次,适当地在课堂上加入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动力。积极发挥好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若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因素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将不利于教学很好地进行,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带到教学中,这种靠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思想政治中进行学习的效果将更好,因此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某校老师在进行第二时,老师通过和学生们共同观看《》这部电影,开始学生无不为圆明园原有的豪华所震撼,为八国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愤恨,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观看完电影后老师和同学对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共同感受由激动到愤恨再到反思的心情起落,这样很好地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1.4 加强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指引学生很好地进行学习的作用,只有老师的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项调查表示老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最有说服力,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很好的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很好地尊重老师,学生才会积极地学习课堂上的内容。
1.5 应该尊重学生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内心里发出的心声,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学家的一句话。这句话真正表示了真诚的沟通才能实现好的教育,这就要请求老师对学生尊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也是实现进行良好教育的前提。老师应该以诚相待,真正地去关心去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重视学生的实践方面和他们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
2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德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时,注意传授学生这方面知识时的方式,并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 李一文.论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1(19).
篇8
2、详细地将学生的近期情况向家长加以了解。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以及,开学后作业情况的检查,使家长对学生的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孩子在书写方面,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3、提出一些建议:如应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能力、意志力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通过这些建议,尽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利生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次家长会增进了学校、班级、家庭之间的了解,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相信家长会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家校沟通会更加和谐。
二、会议具体内容:
1、通过学习,使家长学会多角度审视孩子,进一步明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让家长帮助学生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向家长公布了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希望家长支持支持老师工作,主动与老师沟通。
篇9
如有一次我们发了成长档案请家长配合完成,雯雯爸爸妈妈都是开出租车的,平常很少关心雯雯,拿到就说:“这个我们不会做的呀,你们老师随便帮我们做做么好了。”
措施:相信很多教师都碰到过类似的家长,这类型的家长常常会因为自己忙,或者对教育缺乏经验、认知,而把一切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老师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比如说上例,我们很仔细地给家长讲述了应该怎么来做成长档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诚意,在与家长讲述的过程中,我们也顺便讲述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好的地方说了,不足的地方也会提出,让家长也能开始有一些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发一些教育方面的短信,让家长对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当孩子有进步时候,我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配合,在一次制作亲子房子的时候,虽然雯雯妈妈做得很粗糙,但是却是用心了,这也表示了她开始对教育重视,让我也感到无比欣慰。面对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主动地多和他们沟通,同时还利用孩子的积极性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相信这类型的家长一定会更好地配合。
二、相互配合型,即认为教育好幼儿是家园共同的责任
这类型的家长是很重视幼儿教育的,常常会主动来询问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学校方面的都会很关心。在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事情上面,家长们更是非常积极,会很快并不错地完成一些小制作等。这类型的家长对于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发现问题也会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讨论,一起寻找办法。在他们心中,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相信,孩子的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的。面对着这样的家长,我们也会觉得很有干劲。
如:有一次由于主题的开展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制作亲子房子小制作,因而很多家长都把我们制作的范例用手机很仔细地拍下了,以便回家后参考。昀昀妈妈还很仔细地向我们询问了做法,这让我们很感动。
措施: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的时候,教师往往会觉得很轻松,因为这类型的家长很配合,也能理解教师工作的需要。当然在遇到这类型的家长时,教师更不能以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而应该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向他们探讨他们的育儿经验,然后与其他的家长进行分享,在班级网页上进行交流。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爸爸妈妈为此很苦恼,于是我们主动和他爸爸妈妈进行交流,沟通一些可以改变他的办法,并在生活中对他进行更多的观察。观察后,我们发现该幼儿平时在画画的时候还是比较安静的,于是,我们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并且鼓励家长多让其参与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画画、下棋等,慢慢地培养他的耐心。一些在班中比较出色的孩子的家长,我们也鼓励他们将育儿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除了能增加这些家长的积极性以外,还能很好地调动另一部分家长的积极性。相信,在这样的相互配合下,幼儿一定能更健康地成长。
三、内向型,即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
篇10
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在于沟通的环节,沟通环节做得好,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沟通做得不好,做起事来就会事倍功半。沟通不仅在商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也起到主要的作用,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对此,本文提出了在“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分析了该模式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搭建沟通平台的一些建议。
一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特色
1.一课两案
所谓一课两案,是指导学案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的,老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把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想法应用到教学方案中,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与老师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学习。
2.一课两评
所谓一课两评,是指师生共同对彼此做出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做出评价。老师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做课外题时就会联想到老师的教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一课两本
所谓一课两本,是指学生和老师手中各有一本对知识的评价记录,老师每天思考自己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学生记录自己所学的知识,受到了哪些启发,遇到了什么难题都能反映在自己的本子中。
二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优势
1.“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转变
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学生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自己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付诸行动,把学习落到实处。
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评”教学模式的实施,促使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也更加愿意回答问题,生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氛围更加浓烈,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都在逐步地加强。
第三,学习观念的转变。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第四,学习行为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愿意与人沟通,更愿意向老师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更愿意与同学共同研究问题,学习氛围非常融洽,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不爱学习、不爱与同学沟通的问题。
2.“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转变
“导・学・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也让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讲课中,工作热情都很高,课上愿意与学生充分交流,愿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起课来,劲头十足,学生也爱听。
3.“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转变
“导・学・评”教学模式大大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师生关系一直处于尊重与被尊重的模式,学生充分地尊重老师,但不敢与老师更好地交流,而“导・学・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更好地相处。
三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不足
1.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导・学・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顾及每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之前所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同学基础知识非常牢固,而有的同学基础知识就相对匮乏。实施“导・学・评”教学模式是从整个班级入手,所讲的课程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匮乏的学生自然不能与基础知识丰富的学生相比,课堂中常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的情形。
2.从导学案设计角度看
从导学案设计的角度来看,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不能很好地增长学生的见识,因为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一些不了解,不知道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3.从教师角度看
从教师的角度看,每个老师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教学的年龄、教学的经验也有很大的不同,教龄较长的老师教学经验非常充足,但是对于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往往找不到门路。教龄较短的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虽然接受新教学方法的速度较快,但缺乏很好的授课方式,运用“导・学・评”教学模式来讲课往往力不从心。
4.从课堂评价角度看
从课堂评价上看,有的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非常感兴趣,而且愿意去学习新知识,这使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评价相对较高。而有些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就会相对较低。这样的课堂评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 “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搭建
1.多样化的沟通,取得学生信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搭建,首要的就是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对于一些接受“导・学・评”教学模式较好的学生,可以与他们多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沟通,而对于一些不能很好地接受和学习“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所讲知识的学生,就应该注重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强硬地把“导・学・评”教学模式输入到他们的思想当中,而是应该循循善诱,以其他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加以引导,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2.寻找与学生沟通的对话窗口
教师要想更好地在“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就一定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窗口,与热爱学习的孩子聊学习,与热爱运动的学生聊体育。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的看法,积极地搜集学生的意见。老师可以与学生多讨论一些新鲜事物,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与学生分享。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伸出援助之手。
3.因人而异,改变沟通策略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也不同,会导致每个学生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师要想更好地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就应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适当地改变沟通策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有的学生性格较外向;有的学生喜静,有的学生喜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沟通方案,更好地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
4.用心关爱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只要用心地去沟通,就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教师要想更好地搭建“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的平台,就要用心地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及时地去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老师关系友好,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话,老师在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5.与学生平等交流
与学生平等交流也是搭建“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重要方面,老师应该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讲课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课下与学生如朋友般相处,用心地去与学生进行沟通。
五 总结
“导・学・评”教学模式是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合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评”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要想更好地把“导・学・评”教学模式落实到学生中,首要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去探讨,共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代晶晶.当代高校师生沟通平台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233
[2]徐玲玲.平等沟通,搭建师生对话平台[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9):61~62
篇11
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就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能预知的事情的发生,但主体教学目的是明确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遇到上述问题时,角色转换教学模式的融入就是改善上述问题的好办法之一,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年长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促使双方明白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保障学生的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促使双方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可以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的重要性等方面依然是教学上的重点,不容忽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促使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切身处地的思考,并针对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的相应改革,保证学生能够快速、正确的成长,同时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降低对老师存在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亦师亦友,实现双赢的现象。
篇12
职校师生关系会因为彼此沟通的不顺畅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成功的教育是以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为基础的。教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感、信息的过程。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学者对沟通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为有关沟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如安景文、苗建国主编的《组织行为学》,郭文臣的《管理沟通》,朱志忠、唐和平的《组织行为学》都对沟通的含义、沟通的过程以及沟通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应的总结与概括。孙健敏、徐世勇编著的《管理沟通》,郭文臣编著的《管理沟通》对沟通的本质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其本质就是达成共识、换位思考、坦诚和信任。屠荣生、唐思群编著的《师生沟通的艺术》中系统阐述了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老师应灵活运用的一些沟通艺术。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的师生新媒体交流方式,如QQ、微信沟通方式及其效用进行了探索。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份,并结合运用抽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参考相关文献,对调查结果予以整理、汇总。
一 大学师生新媒体沟通方式及其效用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在大学师生新媒体沟通方式及其效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41.1%的学生认为师生良好的沟通在日常教学中起主导作用,54.4%的学生认为师生良好的沟通在日常教学中有点作用但影响不大,还有4.5%的学生认为其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影响。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良好的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师生之间的沟通并没有很好地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要求教师要树立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识。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只有16.7%的学生有并且随时可以有与老师课余交流的时间,44.4%的学生有时间与老师进行课余交流但是很少,38.9%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时间与老师进行课余交流,这一数据表明:学生与老师除了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之外,其余的接触时间少之又少,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时间,一方面老师应该多留点时间与学生沟通,而不是除了上课就忙着搞科研、抓项目,让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找到老师;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提高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意识,拓宽交流范围,不要将沟通内容局限于学习方面,寻求老师在生活上、工作上的指导更容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伙伴关系。下面依次对QQ、微信、视频等沟通方式及其效用进行分析。
1.QQ
据调查分析,40%的学生认为QQ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般性接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信息,26.7%的学生认为QQ使得信息传递通畅、师生之间彼此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双方加强沟通,彼此可以深入了解。QQ相比较短信而言,费用更低、速度更快、频率更高、沟通起来更随意,除了可以聊天之外,还可以到对方的网络空间了解对方在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基本信息,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动态信息、抓住对方的心理,更好地交流彼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方便老师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也有21.2%的
学生认为利用QQ沟通使得师生之间接触有限,不利于获得一些基本信息,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师生之间并没有通过QQ进行交流,老师很少将自己的QQ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大多数是将公共的邮箱公布,其目的主要是便于教学作业方面的审查,并非出于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尊师敬师观念仍很浓厚,不敢放开包袱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则不会主动找老师聊天,即使加对方为好友也会将其另设在一个分组列表里面,甚至还会起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以提醒自己不要擅自“搭讪”,彼此之间这种观念意识的落后是阻碍QQ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主要原因。
2.微信
微信是师生沟通效用比较好的一种方式,8.9%的学生认为微信可以促使师生双方加强沟通,彼此深入了解,32.2%的学生认为其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传递顺畅、彼此关系密切,36.7%的学生认为微信有利于师生一般性的接触,可以获知一些基本信息,16.6%的学生认为其使得师生之间接触有限,不能获知一些信息,5.6%的学生认为其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师生彼此关系疏远。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沟通软件,除了具有QQ的一般之外,还可以起到打电话的作用,双方可以通过使用流量来进行语音交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与一些陌生人进行交流,这样就会使学生不会因为对方是老师而放弃与其进行交流,老师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忠实的聆听为主旨,以同龄人的身份进行生活、学习、工作上的经验交流与共享。
在运用社交软件交流时,师生之间也经常运用视频进行交流。视频是师生沟通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沟通效果显而易见,值得师生运用与完善。12.2%的学生认为通过视频可以使师生加强沟通,彼此深入了解,具有面对面沟通的效果,可以就某一问题深入、全面地沟通,通过眼神、表情、语气等非语言进行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另外,37.8%的学生认为视频可以促进信息传递通畅、师生之间关系密切,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指导,尤其涉及手工操作方面的内容,不至于在沟通时产生误解或者歧义,这一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QQ等沟通方式所不能比拟的。28.9%的学生认为视频沟通方式方便了师生之间对于基本信息的获取,由于视频沟通方式速度快、成本低、便于操作与实施,广泛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但仍有超过20%的学生认为视频沟通也会阻碍良好沟通效用的实现。视频沟通要求双方要在某一固定的位置进行,受到空间限制,视频沟通对网络稳定性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信号较弱,一句话不能通顺表达,就会产生误解,还会影响沟通双方的心情,尤其是在双方好不容易才协调出来的彼此都空闲的时刻。
二 改进大学师生沟通方式及其效用的建议
微信、QQ等联系方式不但能方便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它们能很好地避免面对面交流中的尴尬等问题,又能保证沟通及时性。
1.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
首先,有效沟通基于双方的共同点,共同点意味着双方在沟通的目标、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相互认同,缺乏这一前提,沟通只会徒劳无功。其次,在沟通过程中,要注重换位思考,如果师生都能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老师会感觉到被学生支持和爱戴,学生会感觉到被老师尊重和理解。最后,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流,目的是信息共享或解决问题,最终结果是。
2.要创设沟通的情感氛围
以心换心是良策,教师言语要亲切、和蔼,感情要真挚、投入,使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才会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与在乎,像与亲人接触一样轻松、真实,减少戒备感,真情流露是实现师生沟通、彼此深入了解的前提。
3.建设稳定的校园网络
QQ、微信、语音、视频等沟通方式的畅通无阻,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部门能够与移动、电信公司进行协商,在降低通信成本的同时可以享受到较高质量的网络信号。使校园内部的公共信息能够得到共享,老师、学生的相关动态信息能够及时得到更新与传递,使校园到处都洋溢着浓厚的师生情谊,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4.要注意语言技巧
心灵沟通是双向交流,要善于启发,学生才会袒露心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委婉、含蓄、幽默等技巧要融会贯通,须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参考文献
[1]屠荣生、唐思群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朱志忠、唐和平.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13
第二,不做“唠叨”家长,不做家长,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意识。这一点上,____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点我是比较开心的,不足就是现在还需要提醒而不是主动自发的。
第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当一个好家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家庭里到处都是一个学习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也会学得很开心,很轻松。多陪陪孩子,陪他看书,陪他学习,多与他沟通也教他与别人沟通,这样就可以在生活、在学习中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习得更好,学习得更棒!在这一方面,需要自我检讨,往往是要求孩子应该干嘛干嘛了,自己却没有做到,非常汗颜。
第四,健康的身体素质,现在学校比我们小的时候注重小孩子身体素质,不会占用孩子的运动时间。往往是家长反而因为各种理由借口,阻止小孩子去锻炼。在这点上我家尤其需要自我检讨,因为家庭及工作的原因,可能留给孩子锻炼的时间真的是不太够,有的时候正常会因为自己的惰性,放任孩子玩一会算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
第五,也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会徒增许多弯路和挫折。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也就不会产生依赖思想。现状有点不容乐观,和别的家长聊天时,都是羡慕的口气啊,说是____这么乖,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啊,殊不知,我们最烦恼的就是没有给她养成很好的习惯,现在为止都有一个我们认为(当然小孩子自己都意识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干什么,速度都非常的磨蹭,尤其是过程,比如说开始做作业了,可能做作业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她的准备时间是非常长的,哪怕只是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和笔,在这一点上,作为家长真的是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以说是软硬兼施,效果不佳。当然我有时也在检讨,是不是方式方法不当,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因为其实小孩子自己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也是想改正的。在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自身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起努力吧!
非常开心孩子们有一个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的老师,我们争取下一次任何一个任课老师和您说起咱们班的学生的时候,可以让您自豪的微笑!
____
【二】
通过这次家长会,对教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受益匪浅,感受频多,深深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与他们鼓励和支持。也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与老师共同努力来教育孩子。
在家我们应该做好督促工作,及时检查,认真辅导,及时和老师沟通,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提高成绩。
听到两位老师分析的问题,她们是那么的专业,那么的细心。感觉我们的孩子真幸运,遇上这么好的老师。太给力了。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配合各项老师。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与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文字:____爸爸
【三】
做为一名家长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感受很多,通过此次家长会。对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有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习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家长在家应该督促孩子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检查,认真辅导. 通过开会老师的讲解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有效的教育方式。
总之,我们非常感谢老师辛勤劳动对孩子们耐心教育. 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加鼓励,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潜力和奋斗精神. 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最后想对老师 :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文字:____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