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

篇1

1.中国2012年前5名油墨制造企业在行业中的规模(见表1)

表1中得出了2012年中国前5名油墨制造企业的销售额和产量完成数据,不难看出,5名企业均比2011年完成的数据有增长;另外从表中完成的主要油墨产品均以环保油墨为主,前5名公司为满足快速发展绿色印刷市场的需求,加大了开发、创新和生产的力度,致使其在2012年完成的销售额和产量的综合分别占中国2012年总数的31%和33%,充分体现油墨企业环保油墨的发展已呈现出当今的绿色趋势不断加强。

2.国家加强并实施了中国有关环保油墨标准和法规

随着油墨业的绿色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国家相关部委在多方面给予油墨制造业的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①标准化和环保化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和认证中心共同组织制定并实施了《HJ/T 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HJ/T 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

2008年《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9年6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予以实施;

201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环保部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

②国家给以了政策法规方面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油墨业的绿色创新,特别制定了新的相关法规:2010年5月,国家卫生部又提出了《关于开展食品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全国标委会及时地在油墨领域宣贯并规范了《禁止使用并可能危及食品安全卫生的物质》,从而对油墨制造业在开发和生产环保油墨中起到了积极可行的指导作用,从此严格规范了绿色数据的实施。

③国家部委鼓励并支持中国绿色油墨业的科技创新,奖励成果突出的企业

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改委为扶植印刷业和油墨业的绿色环保创新,鼓励环保油墨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绿色油墨产品开发有突出成效、投产供市场需求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油墨企业进行评选,被评出者给以资金的奖励,如浙江新东方油墨公司和广东天龙油墨公司的新技术环保油墨产品均获得了国家技术奖金。

目前,为适应当今油墨业的绿色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油墨企业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互结合,将“绿色”作为油墨发展趋势的主旋律,并深深体会到:环境保护比经济增长更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发展趋向。为此,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我国在绿色油墨的研发过程中有了以下新的发展:

1.中国相关部委仍在不断制定环境标准和相关法规,并予以出台和实施。

2.加强了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相关领域的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如儿童玩具、读物和中小学生的教材等。

3.我国在开发环保油墨中启用了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的SGS标准,SGS在环保油墨的检测、测试和认证领域中具有定的知名度,是全球性的检测机构,其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共有330多个分支实验室,其检测和认证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在我国环保油墨的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ITS(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天祥检验集团,是全球规模较大的工业及消耗品检验机构之一,在全球94个国家共有243个分实验室,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其在我国环保油墨研发使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检测作用。

5.国内在研发、创新环保油墨过程中,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绿色油墨相关分析检测机构,如:各地的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成立了省级、国家级的化学研究所测试中心等。另外,CTI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在深圳,设有30多个分支检测机构,涉及到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PONY普尼检测的总部在北京,下设3个分公司和12个办事处,以上机构在环保油墨的检测中均具有权威性。

6.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又并实施了两项环保油墨标准:GB/T 26394-2011水性薄膜凹印油墨和GB/T 26395-2011水性烟包凹印油墨,这两项标准为水性凹印油墨提供了严格的规范的环保数据指标。

7.油墨业的绿色化提高了对油墨原材料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对源头材料环保性的检测程序,这是保证油墨环保性的关键。

8.在环保油墨研发中,采用了欧洲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LAC/ISO 16759标准,其标准可提供完整的碳测量方案:以确定碳排放量对于印刷和油墨行业的影响。

建议

尽管中国绿色油墨的发展卓有成效,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建议如下:

1.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进一步关注油墨业和印刷业的绿色发展。虽然已出台并实施了油墨环保标准及政策法规,但是对于油墨中的污染源,如有机化合物的挥发、重金属含量等的严格控制法规的制定应加大力度,特别是对于油墨选用环保材料中,建议制定给以“环保强制性的法规”为好。

2.面对当今严峻的环保形势,建议所有的油墨企业尽早行动起来,加入绿色油墨的研发行列中来,以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尽到油墨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消除油墨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我国尽早开发并生产出绿色油墨产品,真正投身于环保建设的发展进程中。

篇2

过去的环保工作会给人一种“强调事后监管”的印象,在企业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发生后对其从严处罚。“这样做固然没有错,但却不是环保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水区环境保护局局长伍聪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水招商引资的重点已越来越倾向高技术、低污染的产业,与此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治理标准也越来越严,但目前环保技术人才的数量却未必能满足区内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三水区环保部门借助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平台优势,在广东省内率先推出 “环保医生”,由环保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检查小组,不定期地对区内的企业开展检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环保方面的隐患,在其真正造成环境影响或构成违法行为之前就把隐患消除,“让企业在绿色、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从而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多作贡献。”伍聪颖说。

当前,三水正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在今年2月15日召开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三水区区委书记黄福洪也提出了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二十条”意见。“实施‘环保医生’问诊,正是我们积极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三水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伍聪颖表示,一直以来不少人抱持着“环保阻碍经济发展”的片面看法,而“环保医生”的推出,却恰恰是为了助推优质企业以健康、绿色的发展方式提升总体竞争力,其实与三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目前,三水区环境保护局正在对“环保医生”的工作实施细则进行完善,将结合今年的各项环保重点工作,让“环保医生”的服务惠及区内更多企业和项目,为三水的绿色发展“加一把力,添一把柴”。

现场检查,为企业全面“体检”

偌大的车间内,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环保治理设施正在进行安装,2名“环保医生”忙进忙出,对企业进行着全面的检查。

“有机废气集气罩设置的位置偏高,如果按照这样的设置,这个新建车间投入生产后有机废气的收集将不够完善,有可能造成车间内的有机废气浓度超标,在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可能导致企业因废气超标而受到环保处罚。”经过一番仔细地检查,“环保医生”向企业负责人提出建议,在后续的设备安装中,要降低有机废气集气罩的高度,使其更加接近有机废气产生的机器位置,从而提升废气收集的效果。

除了废气治理设施的设置以外,“环保医生”还对企业的环保治理工程操作规程、监测口设置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ISO办经理罗庆敏表示,公司将认真按照“环保医生”的建议做好设备的调整,并表示在目前企业相对缺乏环保技术人才的情况下,“环保医生”所提供的服务“拉近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距离,我们非常支持。”

这是今年2月22日,三水推出“环保医生”制度以来,第一次正式“开诊”的实况。

在强执法、重处罚的大背景下,三水环保积极作为,变环境执法“事后查处”为“事先服务”的做法,一经开展便深受企业的真诚欢迎。“环保医生提前介入,从政策和技术上及时给企业进行指导,确实让企业少花时间少走弯路。”佛山市顺科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科彩印”)总经理李柏炼表示:“圈内的异地朋友对我们能享受到‘环保医生’服务都表示羡慕、称好。”

顺科彩印是一家从事食品包装纸的生产与销售企业。三水区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黄品超告诉记者,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一般情况下,印刷厂都是通过安装集气罩,对印刷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进行收集,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达标排放。

“但事实上,要确定集气罩的合理安装位置并不容易,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集气罩位置如果安装过高会导致VOCs收集不完全,而如果安装过低则会影响工人的正常工作,而且单纯安装集气罩也难以实现100%收集VOCs。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将印刷生产设备置于密闭空间进行生产。”黄品超说。

对于“环保医生”提出的建议,李柏炼表示全然接受。事实上,废气收集率达到90%以上即符合环保要求。“但公司的目标是高端发展,从事的又是食品包装印刷,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为严格。在听取‘环保医生’的专业意见后,我们主动提标,就是没有任何废气排放的设备,也将进行封闭式生产。”李柏炼指向厂房另一侧尚未安装的多功能复合机说。“环保要求只会越来越严,公司按照更高的要求做好相关治理,为的是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如果因为环保验收不通过影响投产进度或投产后需要停产整改,损失更大,得不偿失。”

为企业服务并不等于跟企业拉关系

“环保医生”的服务是否能惠及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呢?三水区环境保护局法制监督科副科长赵小彬表示,按照既定工作方案,三水“环保医生”检查小组共有9个人,服务要全部覆盖三水登记在案的近2万家企业确实是有心无力。

目前,三水“环保医生”的服务对象以大型、优质企业为主。“这是我们从合理分配行政资源的角度出发所作的考虑。”伍聪颖表示,一方面,对于优质企业现有的“小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以提醒整改为主,将“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夯成违法违规的“大毛病”,在减少企业环境隐患的同时也减轻了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实现双赢,这是“软”性措施;另一方面,对于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甚至积重难返的企业,环保部门依然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违法行为予以坚决处罚乃至关停,这是“硬”性手段。通过软硬兼施,合理分配行政资源,使得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实现更为高效的运作。

篇3

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一切工作的基础,油田发展必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要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抓细、抓实,集中精力做好油田安全管理的贯彻落实,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持久不懈地抓下去,切实落实安全重点环节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切实落实环保敏感区域的保护措施切实强化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做到本质安全,营造适应油田大发展需要的稳定和谐环境油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部门非常重视的事,近几年来,公司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当前急需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针对生产现场和各类施工现场的现实情况,建立合理的安全监管模式势在必行,就是:引入石油行业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建立一体化的监督和管理分离运行体制。《安全环保监督部》部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资金、专业人员、设备等),并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其做出的安全环保监督行为和结果负责,它可进驻到油田公司各个生产部门、单位,可以对油田公司各类生产现场和各种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和人员安全行为情况进行适时监督评价。因此油田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完善《安全环保监督部》的体制建设,强化《安全环保监督部》部门的监督责任,强化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可进一步规范对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制度,用制度来要求其对所监督的安全生产负责同时也要用制度来考核其业绩。当然也要考虑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规范监督工作 实施标准化管理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要制定一个规范标准的组织机构模式,比如说单位性质、经营运作问题;负责制及责任制问题;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问题;检查检测设备以及方方面面的配套等等。都要有一整套规范标准,首先应该使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强充实人员

安全监督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建议尽快实施技能培训考核制度,要走专业化执业资格路子,保证监督检查质量。同时,目前反映出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监督方面的报表资料台帐不规范,过于繁杂 ,一线的监督人员既要现场监督又要做繁杂的资料台帐,精力不足,从而就涉及到了监督质量和资料质量的双重问题。因此建议两策:一策补充资料人员,二策合理规范精简资料台帐。

(三)加强安全监督报表制度的管理

要统一表格、统一要求,合理精简细化。解决劳神劳力的问题,要追求监督质量和资料台帐质量同时提高。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而且能够为安全生产动态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规范完善监督行业标准和依据工作

根据目前工作运行情况来看,现场监督所用的依据和标准还不全面,还存在与一些其他的制度、标准冲突的现象。要求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对每个重点监控部位都要有监督人员采集照片、录像资料,做好文字性的记录,体现痕迹管理,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纪录来加强监督检查效果。

二、改进监督管理措施

(一)对目前的监督模式和体制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

其根本核心在安全监督人员的作用地位和业务技能问题。现在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在基层的监督人员过多,而进行基础资料数据收集的人员过少,多数监督人员为原生产单位直接过度的管理人员、安全员等,只有一些现场的工作经验,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专业性差,因此从自身和单位两方面削弱了安全监管员的地位和权威。我认为应该在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能够负责的氛围。建议上级部门可考虑如下措施:

(二)完全实行监管分离制度

实行安全监督部门与生产单位彻底分离,安全监督人员与生产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彻底分离。这样安全监督部门和现场监督人员才能充分执行其权利,行使其职责。

(三)提高安全监督人员标准。

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当调控人数,物以稀为贵,只有少才珍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树立安全监督人员的权威和地位,进而通过加大对安全监督人员的管理和责任追究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资料的管理

现场管理的监控点很多,我认为日常的监督资料是关键点,通过采取有力措施(配备专职资料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文本)根除资料中的假、编、造现象,有些资料的错误显而易见。凡进行监督检查均应把检查核对资料与现场检查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对生产现场作业、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监督资料的管理可保证执行标准、强化责任制管理,对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

去年的今天,我们召开了20__年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会上,谢总代表建设公司向全公司吹响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号角,指明了做好安全工作的方向,制定了做好安全工作的措施。20__年全公司上下狠抓落实,务实创新,实现了全年安全环保“五为零”的目标,受到了集团公司的表彰。

三年以来,建设公司在安全环保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管理体系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网络;在管理制度上,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活动方式上,先后开展了安全演讲、安全教育、漫画、征文、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员工素质提高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开展了分对象、分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在工程施工安全文明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推行工程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工程节点危险源预知预控管理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总结的宝贵经验。刚才,有三个单位交流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其他的单位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总结。20__年、20__年我们的安全环保工作做得较好,20__年还要继续做好,要承前启后,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要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要有工作经验的提升。通过总结,把有一些好的制度、好的做法,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下去,同时又要针对于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去补充和完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不断进步。刚才,孙李涛所做的报告非常全面,分析透彻,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按照这些措施,加上经验的提升,20__年安全环保工作就能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二、研究工作

对于建设公司三大产业来讲,质量是根本,速度是关键,安全是保障,效益是目的。就建筑业特点来讲,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它的形成是由散到聚,由运动到静止,由动能到势能转变的过程,过程非常复杂,不安全因素多;

第二,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地点;

第三,施工过程或者开发过程在不断变化,生产具有多样性,产品固定,作业场所不固定,有地面作业也有高空作业,风险很大;

第四,工程有多个建设责任主体和多个施工单位共同参与,有总包,有分包;有专业分包,有劳务分包,还有一些打零工的。多个队伍共同施工,增加了安全上的管理难度;

第五,露天作业多,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艰苦,为安全生产增添了不利因素;

第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分包队伍中素质低、意识差,是事故易发群体。

我们不仅要研究本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特点,还要认清当前宏观形势,即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情况下,对建筑业的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部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力度越来越大;二是培训先行,持证上岗,创标准化工地;三是政府直接干预,对达不到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的企业,轻的驱逐出区域市场,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安全生产的六个特点,在认真贯彻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同时,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在生产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事故和受到伤害的地方也在班组。要抓好安全工作就必须首先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重视班组建设,要配备好班组长,班组建制要健全,班组基础管理活动要规范,活动要扎实,如班组安全活动日、岗位危险源预知预控、班前五分钟、互保联保、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及刚才孙李涛在报告里强调的“两个基础”,都要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

(六)抓好贯标工作。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贯标认证是今年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适应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改制后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几年来,我们虽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贯标认证,但我们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一直是在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和运行的,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无论从经营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管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加强安全管理这个角度出发,都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建 设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实用、更全面。

篇5

二、主要风险

生产保障大队排查了污水储水池、食堂、厂房、车库、库房、厂房、宿舍、电影院、体育馆等。

通过对各班组属地单位排查情况的汇总分析,生产保障大队现在存在的主要隐患有以下两点:

1、污水储水池

污水储水池池壁脱落,池外四周出现渗水现象,存放污水有外泄污染土壤的隐患。

2、污水储水池

池坝体水泥护坡下沉,坝体内部沙土流失,存在溃坝污染土壤隐患。

3、车队罐车

车队5台罐车存在罐体漏水情况,未修理。存在外泄污染环境的风险隐患。

三、整改计划

1、对污水蓄水池周边使用防雨布进行围挡,并对池内水进行转移,防止池内压力过高,进行维修。

2、针对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隔声屏障、上报上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解决处理量不足问题。

3、上报上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对5台罐车进行维修。

四、防范措施

1、减少源头

根据新环保法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结合生产保障大队环保实际,及时发现加以整改。

2、控制过程

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理顺处理流程,采取高压态势,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壤污染隐患。

3、加强监控

加强对厂房、仓库等周围的环境监控,及时有效的掌握周围环境状态,为合理制定环保规划,及时规避环保风险,迅速应对环保突况提供准确信息。

4、完善应急

篇6

1化工企业环保现状研究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现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来自化工行业领域的废水将保持10%以上,尽管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化工企业整体面临的污染减排形势仍较为严峻。从当前国内化工企业环保现状看,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技术支撑体系角度看。当前环保工作开展中已逐渐引入“三废”利用、清洁生产以及能源节约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多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构建,不具备共性特征,较多关键技术并未真正投入使用,如:氨氮废水削减、有机废水治理等技术,难以为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第二,从环保理念角度看。我国当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已逐渐成为化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然而较多化工企业即使在环保硬件设施上进行完善,但环保工作仍未被置于企业发展中的重点,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这样在开展环保工作中表现极为被动。第三,从环保监管角度看。当前基层环保部门整体表现为“双重领导”现象,尤其区域中的环保部门需由区域政府进行管辖,这样在实际执法时,因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存在,难以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同时,现行关于化工企业环保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无法为环境执法提供保障,由此为企业漏排、偷排等行为创造条件。尽管化工企业开展环保工作中,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但其取得的成果也不可否认,如当前国内较多地区化工园区的建设,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1]。

2化工企业环保发展趋势

在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在环保工作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工行业中不断深入。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将引入清洁生产理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要求引入相关技术,确保“三废”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得以落实,使生产中污染局面得以改善,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示范园区与企业将发展起来。在国家倡导节能环保理念背景下,较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等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起来,较多地区也会在化工园区建设方面进行强化,如“绿色园区”的建设等。第三,环保理念转变。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化工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将认识到经济效益的获取并不能使自身取得长足发展,要求创造更多绿色产品,才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时,企业在环保理念方面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更乐于主动探索环保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企业自身全面发展。第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下,化工企业若仍沿用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无论在效益获取还是风险防控等各方面,都不具备较强的优势,特别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若企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将面临被淘汰或加快改造两个趋势,这样产业升级步伐势必会加快[2]。

3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化工企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实际解决中首先应注重在环保意识方面不断增强。企业应改变漏排、偷排等错误意识,认识到环保工作开展可能带来的效益,不断引入相应的污染防治技术,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其次,需做好环保工作机构的构建。该机构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测试、监察与管理等方面,针对区域企业环保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并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上级环保部门。同时该机构也可承担起培训与宣传工作,使环保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环保工作水平。最后,政府部门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化工企业在开展环保工作中涉及较多技术改造等内容,一旦无法承担这些技术资金,便会影响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专项资金的设立等,为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开展提供保障[3]。

4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促进化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借助政府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进行产业升级,将自身打造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共同提高。

作者:田淑英 单位:山东省蓬莱市登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7

第一,保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四个环节,建立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五个体系。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中,要保证最佳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达到安全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产品的加工、储存、包装达到安全标准四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监督检测、质量安全执法、质量安全认证、质量安全市场五个体系。

第二,提高资源特别是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三,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做到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平衡开发,采取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生产方式。

第四,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开发能源农业和化工农业。

吴晓青委员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为题,从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的现状,总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验教训,就我国新世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阐述了意见和看法。

他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几点启示:第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多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需要。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放弃部门利益,顺应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第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要平衡发展。第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第四, 自然保护区由政府单一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需要。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全民的参与,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五,环境保护部门要发挥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履行“统一规划、统一法规、统一监管”的职能,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参与生态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服务。

他认为,为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态环境面貌,必须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进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管理机制。

第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

第三,生态建设要与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相结合。

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和依靠非政府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第五,引进和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吴晓青委员还介绍了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形势,以及相关的对策。

蔡建成委员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为题发言。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针对目前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

他认为,目前三峡库区仍然面临严峻的污染问题,表现为:一,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二,库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岸边随意堆放,处理率低;三,三峡库区由于各个支流沿江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未处理,沿岸堆放垃圾现象普遍,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生态环境恶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高;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普遍。

为此,他提出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并提出实施建议的具体措施。

第一,必须统筹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三峡库区应在大规模削减现有污染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影响区应以水质改善为重点,加大污染防治和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上游区在控制水体污染的同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泥沙人河量。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控制三峡库区上游的水土流失,减少入库的泥沙量。优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水土保持等工程,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重点资源开发监管区,采用适当措施,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得到强制性保护,尽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钱弘道委员引用“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

空气、河流、海洋和森林都是生态环境财富,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福利的公共财产。这些公共的财富被少数人的生产行为所侵害,使得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外部不经济性是由厂商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损害和资源的破坏。厂商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收益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不经济性未计人企业的生产成本,而被转移给了社会,即全体受害的社会成员承担了少数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结果。

他认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源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没有人拥有产权或没有人强迫他们处于被污染的生态环境中;二是正在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具有集体消费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负外部性正逐渐发展为巨大的威胁,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进行积极的干预,控制外部性。现实生活中,解决外部性问题主要采取政府管制、惩罚性税收或补助、颁发经营许可证等办法。

他认为,没有法律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无从谈起。从经济分析角度讲,法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应当起一个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

他介绍了利用税收控制污染的优点,一是可以给污染者提供激励,促使其寻求改进的方法和手段来避免或清除其排放物。二是防止污染者把其生产成本(污染成本)转嫁给其他人。他认为利用税收控制污染与其他管制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不要求管理机构衡量包含在税金中的遵守污染控制标准的成本,而只是估计减除污染的收益,这使税收不像排污标准那样容易出现错误。

苟少华委员分析了当前在食品、住房装修等生活中使用的化学产品的污染问题,阐述了化学工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20世纪是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的世纪,上个世纪中叶,由于化学品产量的剧增,化工产品种类的增多,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也逐渐暴露出来。

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占有量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国民经济每年以高增长率速度持续发展,但经济格局仍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不仅造成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度巨大,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经济规模扩大,其带来的危害如环境污染和危害健康实例不断出现。他结合国外环保治理经验和教训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对协调好化学工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建议:

一是要合理立法和严格执法,使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二是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以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监督市场产品,已是我国环保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三是大力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建议将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纳入全民义务教育体系中;四是增加科研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技术对于治理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张季纶委员介绍了国外的“环保警示教育”,提出环保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意识问题,强制性的环保措施是针对当前环境恶化的形势的,而环保教育才是永恒的、持续的。应着眼于提高全民的环保素质和意识,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全民教育人手,将环保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学科当中,环保教育的立法需要加以重视。

倪晋仁委员提交了题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的书面报告。介绍了用生态系统原理来合理调配水资源的水资源系统概念。他认为,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多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标,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则是水资源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为自然一社会一经济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提供最优的生态服务;传统水资源利用以“供给管理”作为核心,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则强调“需求管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配置与调控模式关注水资源从输入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到输出该系统的全过程。

面对我国恶劣的自然环境,必须寻找用较少的水资源满足发展需求的新途径。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体现。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治愈水资源浪费的良方。面向生态可以使水消耗和水污染更少,并使人们生活得更好。越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越需要面向生态;越是需要调水的地方,越需要面向生态。面向生态,应该变水资源供需导向为水资源生产率提高导向,变单纯的分配定额制度为水资源的有偿转让制度,按照面向生态的市场机制利用水资源、出租水资源、回收水资源,转让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使节水者获益。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不同地区的生态需求定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

他认为,面向生态是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面向生态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方向,它的目的是让社会受益,而且是更多地受益和更持久地受益。面向生态追求物耗最小,即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满足同样服务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物耗、限制污染物排放和减少生态系统的影响。面向生态与一般的“考虑生态”有本质不同,面向生态不是暂时的,而是需要持续的。

他说,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调控是一个新的探索,它将使得水资源配置研究的视角更加广阔。

篇8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检验建设项目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过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1],是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投产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规定对项目的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2],县级环保局主要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而县级监测站主要受委托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相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县级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污染程度相对较小,验收监测内容也较少,只需编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表[3]。但县级监测站作为基层监测站,在人员素质、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较省辖市站及省中心站有较大的差距,验收监测工作也略显薄弱。笔者通过多年的验收监测实践,就县级监测站在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1 县级站在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验收监测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县级站在接受验收监测任务后,一般能做到现场踏勘并收集项目相关资料,编制监测方案。但通常资料收集仅局限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忽略了对建设项目相关技术文件的收集,现场踏勘时也往往只关注污染治理设施,对整个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编制的监测方案往往较为简单,仅罗列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内容,无法对整个验收监测工作起到完全的指导作用。

1.2 验收监测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

目前,国家环保部每年都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但由于资金、名额等原因限制,县级站很难保证验收监测人员接受环保部的正规培训。因此,县级站从事验收监测的人员往往仅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监测人员对验收监测的认识不到位,加上本身业务技术限制,导致验收监测质量难以保证。

1.3 生产负荷检查力度不够

县级监测站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时普遍存在重形式、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情况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对项目生产负荷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了解的不够细致或仅是应付了事,验收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若验收时建设项目生产负荷达不到验收要求,使污染物产生量高于正常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不能反映其真实处理能力。在验收后,一旦建设项目生产负荷高于验收监测时的生产负荷,造成污染事故的几率较大。

1.4 环境管理检视不够

县级监测站在验收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测试、轻检查的现象。项目的验收监测局限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对环境管理方面的检视不够,往往以口头询问为主。目前,在环境管理检查中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一是验收监测报告只对环境管理检查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未作透彻分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对验收监测报告中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审查不够,应急措施落实、应急预案演练及职工环境安全教育等检查流于形式,应急环境事件处理在验收监测报告中的体现力度小。三是由于认识不够、资金缺乏等原因,企业日常环境监测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

1.5 非常规性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调查分析

县级监测站验收侧重于污染型项目的环保设施,对项目的生态保护、防护距离、景观影响方面等重视不够。受监测技术手段、人力、物力、资金等的制约,县级站在验收中无法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破坏视察视觉景观等非常规性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

1.6 验收监测报告表编制质量不高

验收监测报告表的编写一般使用统一的表式,由于是表类的格式,在编写时容易将内容写得过于简略,不能详尽地说明项目的具体情况。而且在编写过程中容易将内容写得过于程式化,编制的验收监测报告表大同小异。

2 加强县级站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建议

2.1 提高对环保验收监测的认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包括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项重要制度,而环保验收工作是对以上2项制度的验证和总结,在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实现环保目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工作的认识。监测机构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步骤之一是验收监测,要着力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认识,使监测人员多方面主动收集资料信息,做好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生产各时期的情况充分了解,把验收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部分给予重视。

2.2 加强县级站验收监测人员培训机制

由于验收监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基本的环境监测知识不能完全满足验收监测的需要,所以对验(下转第277页)

(上接第272页)

收监测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正规培训。基于县级监测站人员和资金因素的限制无法参加国家级的培训,建议由省级监测部门分期分批组织验收监测培训,普及验收监测知识,使所有县级站的监测人员都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2.3 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可操作性强的验收监测规范

验收监测技术规范设计不完善是影响验收监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4]。一是验收监测局限于技术性测试内容,环境管理检查缺乏明确细则和评价标准。二是不能明确把握生产工况,验收工况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才能达到验收规范要求,但缺乏明确的判断方法。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适应形势发展的验收监测规范并配套实施细则,尤其注意要制定关于生产工况的把握方法以及环境管理检查方面的细则和评定标准。同时还要制定验收监测结果的评定标准,使得验收监测规范化、程序化和易操作。

2.4 切实加强环境管理检查

要加强非测试性项目的环境管理检查,认真对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关注好监测制度、防护距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在环境管理检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验收监测报告的内容。用照片和图表客观地反映检查结果,再辅以文字说明,企业日常监测委托协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协议等作为附件以支持环境管理检查结果。二是落实日常监测计划。企业监测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计划、监测设备的配置、监测机构的设置等的落实应作为环境管理检查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对应急预案、应急措施的管理检查。严密分析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逐项检查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落实情况、应急设施的状态、职工环境安全教育等情况。

2.5 主动开展公众调查

县级监测站接受的验收监测项目一般评价等级较低,没有明确要求进行公众调查,县级站在验收监测时一般也不进行公众调查。事实上,项目周边群众最能反映建设项目在不同时期对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同时有助于明确和分析运营期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改进已有的环保措施提供基础。因此,在验收监测时,应通过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等形式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监测报告总结归纳,反馈给项目单位和负责验收的环保部门。

3 参考文献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篇9

1基础资料的检验

室内装饰工程设计质量检验是对整套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文件进行检验,检验其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而基础资料的检验包括对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甲乙双方所签合同等方面的审查。通过对设计文件基础资料的审查,能保证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资格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保证其设计主体的合法性和专业性,同时审查其是否符合甲方的设计意图和使用要求,以便于及时的调整修改,从而最终保证室内装饰设计图的整体质量及可追溯性。

2整体效果方面

可以通过室内装饰效果图和平面布置图的检验,对该装饰工程的总体布局和色调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使其更加的美观、协调,尤其当不是本地企业或对本地民族特色不太了解而又要求其加入一些当地的民族元素时,就更能体现到它的作用,使其当地的民族元素能更好地融入其中,能极大地满足要求,符合当地民族特色;还可以根据合同和实用性等方面,对其功能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使其室内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和实用。

3材料、环保方面

对室内装饰工程中所用装修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和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等进行检验;对那些国家明令淘汰的和不符合消防要求的材料,严格要求其不能使用,避免对该室内装饰工程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对一些在设计中没有明确的材料,要求其注明名称和规格尺寸等,尤其是主要材料,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室内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应选用绿色环保型建筑装修材料,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与装饰装修有很大的关系,而工程中所用的装修材料是否环保和使用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只有选用绿色环保型建筑装修材料和控制其使用量,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装修材料种类繁多,有很大一部分都含有有害物质,在选用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通过控制哪些含有有害物质装修材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室内空间的污染,提高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从源头进行把关。比如:合格的单张人造板所释放的有害气体不会使其一个自然间的空气质量超标,如用得太多使其超过该自然间的承载量,必然就会导致其空气质量超标,如投入使用会导致长期在该自然间工作或生活中的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通过对室内装饰工程图纸标注材料及说明的查看、建设方的要求和对市场上材料的了解,建议用一些有相同质感但其价格又相对较低的材料来替代设计中价格较高的材料,也可以在室内装饰中用一般材料去衬托高档材料,反而会形成不一样的装饰效果,从而降低装饰工程的整体造价,最终在不影响其整体设计效果及装饰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该工程的投资。

篇10

Ann Hansford、John Hasseldine和Thérèse Woodward在他们的文章《企业遵守雇佣和环境法规的负担》中提出,这些法规并没有为英国商业部门带来信心,相反它们成本高昂、难以理解、缺乏统一的适用标准,而且过于复杂。

问卷,它们大部分是小型企业,涵盖了各个行业。一份调查是关于人们对雇佣法规价值的认识;另一份调查则询问了环境法规的意义。人们普遍认为,由这两个领域的立法所带来的负担最为繁重。两项问卷分别收到了124份和100份回执,近90%的受访者认为现行的环境和雇佣法规并没有达到它们的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的反馈样本和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做的类似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到一个更为宏观的国际化视角。在12个国家中,英国的企业对国内雇佣法和环境法的不满意程度高居第四位(见表1)。

着手找出引起这些不满的原因并非易事。受访者认为法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类:成本高昂、内容复杂、缺乏弹性、相关性不足、含糊不清等。研究者向750家公司发送了两套调查让我们从长期以来最关注的方面――成本问题开始。根据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的一项调查,2003年每家企业在遵守新法规方面花费的成本平均为11000英镑。当涉及到诸如雇佣和解雇,对税收、养老金、疾病、生育和其他福利的管理,医疗和安全管理这些常规事项时,仅仅是遵守雇佣法规,企业的财务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会大大增加。

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虽然雇佣法规存在诸多不足,而且并没有完全被理解和实施,但相比环境立法而言却更为完善,因而会更容易被接受。他们认为以下环境法规问题带来的负担尤为突出:

执照、许可、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

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污染控制

产品法规

环境报告和检验

记录存档和行政管理要求。例如,环境税和生态标志等

他们同样抱怨环境法规常常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几乎无路可走。不得不把资金转移到其他领域,放弃原本可以获取丰厚利润的项目,从而也无法获得环境问题方面的法律建议;而另一种选择就只能铤而走险,违反法律,并且接受由此带来的惩罚。

当谈到可否从法规制定者那里获得帮助时,英国企业更加愤怒和迷惑――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国际竞争者。大量的受访者表示,确定立法者资格的问题广泛存在,应该是英国政府还是欧盟?虽然他们认为环境法规由于更加具体因而比雇佣法更易于监管,但是环保决策和(或)环保许可实施方面所面临的障碍,则是更多的不满和竞争劣势的来源(见表2)。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即使从立法者那里获

得了建议(例如环保许可方面的建议),他们也认为这种方式前后矛盾、让人费解且成本高昂。一方面,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立法负担愈来愈重;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法律规制有时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例如,有些人回答说在利用环保专家帮助他们达到法规要求的同时,常常能够抵消掉他们在某些领域相关的成本,例如废物处理。对于完善雇佣和环境的法律框架,该调查报告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出台明确、客观的法规指南以减少对法规内容的迷 惑不解和主观揣测

篇11

中航证券认为,弱势震荡格局中,资金会围绕主要热点持续进行炒作,而投资者想要获取较高利润,也同样需要顺势而为,在具体操作上面,由于近期市场热点交替上涨的特点,追涨操作显得不合时宜,逢低吸纳更显智慧。

对于5月A股市场走向及投资机会,机构纷纷发表各自看法。

海通证券表示,近期市场回调是春天的“倒春寒”而不是冬天来临,从监管窗口期及成交量、换手率等情绪指标上看,仍需时间消化。短期保持耐心,中期仍是中枢抬升的震荡市。下半年看好金融,建议继续持有绩优龙头股。

兴业证券表示,未来主题投资方面,国企改革进程出现加速,第二三批混改试点有望于近期公布,建议关注国企混改相关机会。5月峰会进入最后倒计时,“一带一路”催化事件不断,板块近期出现调整后,后续看点仍值得期待。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短期情绪冲击趋于缓解,周期动能恢复强于消费板块。随着后续催化不断出现,把握政策事件催化引导的“一带一路”、国企混改、环保主题。

券商看盘

兴业证券:“混改”催化唱响五月最强音

兴业证券表示,未来主题投资方面,混改催化剂密集,各大集团整装待发。在目前时间点上,混改将迎来新一轮行情继南航混改推进、中核与中核建战略重组以及中轻集团整体产权划转保利集团、联通因混改停牌等案例后,国企改革进程出现加速,第二三批混改试点有望于近期公布,建议关注混改相关机会。地方国改首推预期差较大的山西、云南以及天津地区。

5月峰会进入最后倒计时,“一带一路”催化事件不断,板块近期出现调整后,后续看点仍值得期待。新能源汽车板块产业界利好频出,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的电动汽车板块。

国泰君安证券:区间震荡布局龙马行情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短期情绪冲击趋于缓解,周期动能恢复强于消费板块。整体来看,金融监管造成的情绪冲击趋于缓解,周期板块动能恢复要强于消费板块。

投资策略方面,行业配置,弱化轮动、精耕细作。1. 经济仍稳、工业生产仍强、题材催化轮动,周期类建筑、建材仍是相对收益的首选;2. 消费类价值龙头抱团延续,建议继续以中性仓位博弈趋势,推荐家电、食品饮料;3. 监管冲击带来金融板块超调,估值性价比进一步提升,银行、券商、保险PB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安全垫增厚提升板块配置价值。

随着后续催化不断出现,把握政策事件催化引导的“一带一路”、国企混改、环保主题。“一带一路”峰会临近,市场关注热度趋升;国企混改,第二批试点近期将批复实施,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环保PPP;雄安新区,未来催化仍可期待,后续主线将向新发展模式靠拢;新能源汽车。

海通证券:继续持有绩优龙头股

海通证券表示,近期市场回调是春天的“倒春寒”而不是冬天来临,从监管窗口期及成交量、换手率等情绪指标上看,仍需时间消化。休整阶段前期强势板块会分化,其中龙头公司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更好。借鉴历史,这个时期往往孕育未来领涨行业。短期保持耐心,中期仍是中枢抬升的震荡市。

下半年看好金融,建议继续持有绩优龙头股。维持一直强调的配置逻辑,A股进入二维投资时代,消费升级+主题周期+价值成长,休整期行业和个股分化可能加大,筛选确定业绩增长的一线龙头。根据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以及重点的一些二级行业为标准,筛选净利稳定增长且与估值匹配的行业,主要包括石油石化、基础化工、建材、电子、汽车、环保、白酒、小家电、其他医药医疗。放长点看下半年,重视金融股。目前金融股是最低估值、低配的板块,容易出F预期差。金融股低估低配本质上原因是对宏观经济企稳没信心,下半年只要经济增长平稳,就会修复对金融股的预期,而且金融监管加强最终利于大银行。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日益增多, 人们在住房的装修、安全和协调性等方面都只分注重,而对于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等建筑设计,不仅关注其实用性,更关注其安全性。本文主要以人们常见的居住式楼房和医院为例,分析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常见的建筑设计的难点

1、应对紧急险情时的安全疏散问题

居民区的楼层一般是比较高的,甚至还有超高层的情况,在这种建筑里,一般都配有相应的电梯结构和步行的楼梯结构,然而,一旦发生险情,特别是火灾等灾害,高楼层人员需要快速疏散,而由于险情的存在,是不可能乘用电梯的,爬楼梯极有可能产生拥挤事件、人员踩踏事件,而楼梯的攀爬需要消耗体力,特别是在险情发生的紧张时刻,体力的消耗和心理压力、心理恐惧的提升,都成为险情发生的潜在因素。同样的,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类似于学校也是如此,特别是医院,住着各式各样的病人,遇到险情很难疏散,因此,在单元式小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特别是那些具有超高层的建筑里,楼梯的设计关系着安全疏散的成效,建筑设计在安全疏散这一方面是一个难点。

2、建筑设计中排烟系统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在一个建筑体系中,需要完整的防排系统来保障建筑物中的内部安全。一般来说,排烟系统主要是通过调节气压和气流发挥作用的。每一座建筑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而空气流动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防排系统的设计也是十分复杂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常不能形成有效的封闭,使加压的风量泄漏,因此是需要常开式防火门来调节。然而,部分业主为了自己进出的方便, 常常不计后果,随意将常闭式防火门破坏,一旦火情发生,便无法形成维护人们生命安全所必需的正压, 火灾烟气不断侵入到楼梯间, 并通过楼梯间肆意蔓延,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3、在节能、环保设计的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关键词,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城市的空气污染高于周边的乡村,光污染严重,同时还存在着热岛效应。因此,在建筑设计方面,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节能环保是主要目的,却也成为了主要问题。

按照建筑的会计核算,楼层越高,那么,相应的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也就越大。因为楼层越高,那么在修建的过程中,就需要相对来说比较多的电梯设施、照明系统包括供暖系统,然而,这些设施的排放的气体的量却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因为毕竟这些设施都不是节能环保型的,因此,对居民的身体是不利的,特别是住在高层的居民,他们距离大气层近,因此很容易接触这些排出的有害气体。另外,居民室内环境也并不是很好,由于高层过道间是封闭的,不能天然通风,为保障通风,就不得不使用机械通风,因此,不能保障居民的室内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就是玻璃墙,问题,一般来说,在城市建筑,无论是居住小区还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都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因此,该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对来说会大一点,特别是人口密集,垃圾污染就会相对较多,而此时,建筑的玻璃墙就会反射太阳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十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

二、解决常见建筑难点问题的对策

1、应对紧急事件,设置专门的快捷通道。

为节约土地,往往建筑是垂直分布的,高层建筑对于应对紧急情况有着致命的硬伤,因此,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扩大住房的体积,以此来减少楼层高度,避免应急事件中出现安全问题。在居民小区和公共建筑中,设置可以快速的通向顶楼的安全通道,可以考虑采用全自动的安全管理,要尽量避免防盗门、铁栅栏以及安全网等不利于应对紧急情况的安全措施。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考虑好这些因素。另一方面,街道派出所以及社区委员会需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在宣传应对紧急险情时,不仅要教给居民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还要建议居民注意采购防护性强的日用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

2、防烟送风系统规范化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者有必要将这一项归纳到设计中,然而,因为防排系统主要是应对险情等突发事件,尤其是在建筑实施的初期,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规范防排系统的设计施工,适当的在送风防烟系统的楼梯间采用常开式的防火门,对于防烟系统采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对于小区居民加强教育,严厉禁止私自拆毁防火门等行为,保障安全设施正常应用,特别是要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这样才能在险情发生时派上用场。

3、节能环保的有效性

建筑设计在节能环保方面出现硬伤,那就需要进行弥补,可以在建筑物周围设计绿化带、防护带,建设可观赏的雨水节约装置,严格管理小区的垃圾处理,居委会要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小区文化适应可持续发展。

结语

无论是大城小市,人口密集的地方都具有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有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弥补,笔者通过分析潜在的危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利于城市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宇,李倩倩,王影,浅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2)

[2]章利红,探究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篇13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也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1]。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的十号召,正在开启建设美丽中国的序幕。南京市也正着力建设“美丽南京”,争取2014年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市”的副省级城市。经过3~5a努力,逐步建成江宁、高淳、浦口、六合、溧水美丽乡村示范区,使五大都市美丽乡村示范区成为展示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的样板区、示范区[2]。

由于南京市农村区域面积5 798km2(江宁、高淳、浦口、六合、溧水),占南京市市域总面积(6 587km2)近90%,因此可以说,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南京”。为此南京市政府提出积极建设南京“都市美丽乡村”的口号,并且要求在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生态优先,强力推进污染整治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改善农村环境[2]。

然而,长期以来,与全国各大城市相似,南京市农村地区承担着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压力,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使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危及农村饮水和农产品安全。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便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南京市“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南京市环保主管部门于2013年初组织力量对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1 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得不到体制、机制方面的保证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依靠项目推动,缺乏“顶层设计”,没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没有像工业项目那样,有“环评”、“三同时”制度,只要农民愿意,可以随意喷施农药和化肥,只要有水面出租,可以任意养殖水产品;农村污水处理费用还无法像城市污水处理那样,从自来水价格中提取,村庄污水处理费用由村集体和地方政府支付,没有形成“谁污染、谁治理”的费用承担机制;农村垃圾管理没有像城区那样,建立有效的环卫保障体系。农村污染面广量大,区级以下的政府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大片空白,执法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秩序相当混乱。目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管理费用基本上依靠项目经费,管理机构也基本上是由“工程指挥部”代替。

1.2 农村环保投入明显不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 长期以来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廉价农产品、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初级产品,但“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始终没有突破,农村地区缺少污染治理的监管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投融资、收费体制,环境治理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农村镇街的污水设施没有落实收费渠道,镇街污水处理厂“有钱建设、无钱营运”。全市农村除江宁部分镇街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外,多数镇级、村级污水处理设置不能正常运行,“晒太阳”污水厂并不鲜见。

据初步测算,全市农村区域仅垃圾和污水处理两项约需10亿的运行费用。而目前市环保主管部门每年支持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厂建设经费仅约2 000万,主要用于农村区域污水管网建设补贴。南京市对农村环保的财政支持力度与“多予、少取、放活”中央三农政策要求,相差极大。

1.3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观念有待破除,农村环保立法、环境管理规范和环保考核制度滞后 我国初步形成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规制重点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农村成为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并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体系框架,但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要的生产环节还缺乏明确的规定,甚至存在一定的空白。例如,在环境污染补偿方面,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补偿措施不到位,无法阻止城市工业污染大规模向农村转移,既损害了农民的合法环境利益,也不能有效激励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同时,由于现行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使法律所赋予的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责难以在管辖区域内真正得到履行和不打折扣地实施。

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环保重视不足,如:市政府组织的全市镇街分类考核办法,将全市镇街分三类进行100分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基层镇街主要领导工作业绩评价的依据。农村环保仅有一项考核指标,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占2.5分,太低。环保部门本身也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工业污染治理和城市环保方面。农村环保法制建设、技术规范、治理技术等方面严重落后于现实要求。

1.4 农村执法力量薄弱,与管理任务不匹配 区级环保机构人员偏少,许多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疲于应付。监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环保投诉案件。监测能力十分有限,环保投入太低,急需加强。据本次调查,全市农村地区(原三区两县)区级环保机构共有310个在岗人员,监测人员89人,监理执法人员81个,每个镇街只有1位兼职环保员。而2011年原三区两县共有3 491件环保投诉,且2012年原三区两县环保投诉案件均有上升趋势。区级环保机构强烈要求政府在镇街设置环保办公室。

2 对策建议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远景,南京作为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会城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的体制条件和发展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重点出台以下相关政策:

2.1 在农村地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集中” 农民向集中居住点聚集,推进城镇化;土地向大户集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农村工业园区化。从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及日本的“并村运动”经验看,农村人口的相对集中和居住乡村的适当合并,有利于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这样,农村工业发展的治污设施才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提升。

2.2 在政府层面上,把镇街环境整治纳入镇街政绩考核范围 要加大农村地区环保工作分值的比重,镇街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环境改善纳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评比,奖优罚劣。

2.3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区、市两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从城乡一体、环境基础设施均等化的高度,加大生态补偿的总额,将现行按稻田和林地面积大小的生态补偿机制改为按生态功能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大小进行补偿。并且建议在全市原有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划定不少于国土面积20%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并严格执法保护,守住生态红线。

2.4 组织开展南京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地方法规调研工作 目前,国家的环境保护法涉及农村环境的内容极少,因此南京市应着手研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制,把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如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农业法》,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农村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者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的规定;研究制定《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办法》,具体规定农业废物的处置方法、利用途径和管理措施等。制定相应的生产责任制度,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定期教育宣传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市场准入、运行管理制度等[3]。

2.5 南京市政府应大力增加农村环保的财力和人力投入 希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能够从政府层面上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出台排污权交易的操作办法,使农村的环保资金在投入机制上得到保证。按中央的“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宏观政策,从环保系统内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办法,允许地方环保部门从工业排污收费中提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保工作。增加农村地区环保机构工作人员,在镇街设置环保办公室(人员3~5人)。

2.6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环保主管部门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建全农业污染源监控体系,提高监测能力。选定常年环境监测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量化测定,建立农田氮、磷、农药流失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管理系统。建立种植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排污系数测算示范点,掌握污染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2013〕7号)“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在南京市农村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工作,排查出需要进行功能调整和需要进行污染修复的重点区域,以利于尽快开展土壤功能区调整和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工作。

(2)控制和划定畜禽集中养殖区域,落实养殖项目“环评”和“三同时”要求。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划定畜禽禁养区,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郊结合部的畜禽养殖场。禁止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500m以内建设养殖基地。建议对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都有明确划定,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相关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已有规模化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工作;在农村地区重点针对集中养殖开展因地制宜的生态型养殖引导和管理。

(3)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持续强化农村地区“三高两低”企业整治,杜绝工业“三废”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江南地区禁止发展化工项目的政策,强化农村地区“十五小”行业的治理,将各个镇级工业集中区撤并到市区级工业区,解决农村突出的工业污染问题,消除环境污染的“问题村”。

(4)研究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和适合农村地区采用的污染防治及污水处理技术,为农村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损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