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在课前做足准备:1.确定目标。教师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把握住整本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各章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整本书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布局;2.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前策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3.辅助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学所必须的教具、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实施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提问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提高提问的技能。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提问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变换教学媒体,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对知识的感知度,也可以变换教学活动方式,强化学生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只有选择最适合该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四)采用小组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了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课程理念,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倡导寓教于乐。重视以情施教,注重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我们引导教师要容忍课堂上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

(六)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在反馈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自评、互评、师评这种评价方式,准确的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善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接纳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改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三、结语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小组化教学,恰当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2

(一)增加实践教学

以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把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话阅读模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三大部分,其中把实践重点放在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为了达到训练学生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目的,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有个内容是讲故事,为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下载一些儿童故事演讲比赛的视频,引出课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别人是怎样做的,让学生讨论讲故事的要领,然后在班里开展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兴趣。

(二)选择使用的教材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口语课缺少兴趣。例如他们在公共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地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味重、普通话水平较低。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若只是简单地介绍课本内容,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各种训练。笔者在关于教材的使用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但使用的方式和角度则按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资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自己编写一部分教材。例如,对于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在课堂上笔者除了给学生训练课本所给的内容以外,还从网上寻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故事,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上台进行表演。

(三)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幼儿师范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进行操作实践。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5人,每组选择一则幼儿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要求每组要有必要的教具(如,图片、视频、头饰等),这就给了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组织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改变传统教师传递知识的单一模式,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想象空间,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使自己的口语水平尽量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给幼儿提供更标准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一名准幼儿园教师应尽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使言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圆润清晰,自然流畅,语速适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要让学生善于运用停顿、快慢、高低、重音、必要的重复等增强言语的表达效果。另外,学生平时训练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符合逻辑,注意表达的形象生动。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65-01

在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学很少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人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实际的用处,这样的认知实际上是错误的。美术能够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更高效,教学效果更显著。

一、实行分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实行分层教学。初中生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习,因此,美术功底基本为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考察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只作适当指导,然后让他们自由拓展和发挥;对于表现中、下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详细地进行指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美术学习中的优缺点,优点让他们继续发扬,缺点让他们及时改正。这样的分层教学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让学生对“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美术基础比较好的第一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解读,并且要联系画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作这幅画的原因;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下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将作品和画家对应就可以了。分层教学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而言,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时时刻刻掌握课堂中的情况,并且能根据这些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只是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传授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生进行人物的素描时,教师可尝试把人物的脸遮起来,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以往的美术学习之中,有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能够让学生的绘画技术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也符合美术教学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使美术教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三、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点的讲述时很少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导致学生不在学习状态,脱离于教师的讲解,慢慢地会感觉到美术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最终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竞赛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石膏像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哪个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画得最好,对画得最好的学生可以奖励一些小礼品。这样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绘画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最后所有学生的石膏像都达到了标准。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高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美术教师的重视。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细腻。美术教学方法的改进符合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中珊.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 .

篇4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的效率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的现象、相关概念、自然规律、实验过程、实验方法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课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要依据物理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原则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实施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拓展学生视野、把握和启迪学生思维性逻辑的开发等教学策略,从而高效地开展物理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原则

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制定物理课堂策略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其制定物理教学策略的原则主要有:

1.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主要依据。物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制定策略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为依据 。在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培养的目的,充分思考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目的。要依据教学的知识、过程、价值观等物理教学目标和课本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3.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制定依据。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效率,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特点,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制定依据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4.要依据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师相应的教学的风格也不相同,教师的教育素质水平与教学策略必须相互对应,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是在教师掌握的水平范围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依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

三、物理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措施

1.设立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的策略设立教学情景,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善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依据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

首先,以问题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逻辑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在设立的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形式,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增强学生对于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的探索精神,有效的推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另外,学生在探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推理方法和假设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逻辑能力。其次,以实验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科学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设立“疑、趣、难”等特征的物理课堂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使得学生通过实验的实践过程,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掌握物理规律。最后,以多媒体的形式设立物理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将难以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内容演示出来。如物理教学中的天体的运动轨迹等教学内容。

总之,在设立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设立时要明确教学的主旨内容;要将教学过程连贯起来;要广泛运用多媒体知识和网络的相关资源;要以培养学生为最终目的。充分把握设立教学情景的基本策略,有效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创设教学问题:把握和开拓学生思维的策略。创设教学问题,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分解物理教学的问题和重新整合物理教学的问题。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首先,利用物理教学实验创设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验产生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策划其子问题。其次,结合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在探讨研究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后,运用学习活动创设教学问题。如在长度测量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测量高大建筑物高度的问题,提出在没有足够长的皮尺情况下该怎么进行测量,不管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是运用秒表测自由落体时间,还是标杆的影子来进行测量,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学习教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创设教学问题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把握教学问题的层次性,研究教学整体结构的系统性;在学生对问题情景产生一定的联想后再提出问题;针对性对不同学生创设问题。

3.解析教学问题:感悟和深化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策略。解析教学问题,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对教学问题由内向外展开研究解析。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析问题: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来制定解析教学问题的出发点。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制定解析教学问题的出方向。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形成的方法的决定解析教学问题的目标。

总之,解析教学问题时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策略:充分让学生体验问题和经历问题,促使学生在时间问题的过程不断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充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分析环节和分析思路转换成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开拓性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物理教育教学要以科学素质教育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开拓性思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3-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53-03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更加青睐于复合型创新人才,这为高校教育指引了新的改革方向。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得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探索一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接受式学习习惯,在丰富和扩展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直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多遵循着“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即以“教”为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等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相对薄弱,在创新性思维上相对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在合作和沟通等能力上表现不足,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2.研究性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研究性教学模式遵循“项目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检查评价―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教师课内外引导,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锻炼团体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实现知识传授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系统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2]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在课堂上引进研究性教学策略。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

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

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四、总结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多种教学思想和手段相融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了解学生对于讲授内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为度,通过有效地调整课堂内容和频率,有针对性地分析疑点问题,精讲技术难点,点拨疑难问题,解决技术疑问。通过互问互答,共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质,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沟通及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等能力,有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二、初中化学教学要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化学这块,适用性更强,因为实际教学中会受到实验器材,或者是试验场地约束,但是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后,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绝对是一个相互补充弥补的过程,传统教学对抽象知识不能转换,只能靠思维去想象,而多媒体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容易的解决,它能通过动态的视频或者幻灯片把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优化了传统和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不仅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还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对以后创新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模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共通,可以先通过模拟来实验一下,然后和实际操作进行对比,看区别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优势劣势各是什么,绝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应科学做习题

强化教学效果自然需要练习题做保证,但是一定要注意适度,而且也要讲究方法。学生做习题是必须的,教师也应该留各种不同类型的习题,以体现出多样性,把知识面拓宽,便于让学生能够相互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一,切忌习题量大还类型相同。另外,教师留习题的时候,也应该教会学生整理各种习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能够把知识体系建立健全,从而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做了多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失去了做练习题的意义。

篇7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第四,竞赛。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并从一个小组中抽调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对地图进行拼图比赛。通过这样进行设计,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区域变得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加深了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信息的传送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位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人类最常使用的就是视觉,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使信息传递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也给我们提供条件。多媒体把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这样就把教学方式拓展开来,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方式。因此,地理在教学中可以广泛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给学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会对课堂产生兴趣,更好的参与课堂。比如在对长江进行讲授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长江气势磅礴的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进到课堂中来,使他们对长江产生好奇心,想知道长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再加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对长江流连忘返,更加引发了对长江的学习,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还有,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时候,在讲到日本的时候,可以把日本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呈现,并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对日本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学生的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它,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能够迎刃而解。

总之,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非常的丰富。学好地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地理老师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还真正“爱”上了地理课。

【参考文献】

[1]曹阳,张勇,张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35-36

[2]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第1期(1):81-82

篇8

中职政治教学贯穿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四个学期,受中职学生进职高门槛低、分数低、厌学情况严重、问题学生多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政治的课程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有人把中职政治定义为“豆芽学科”,严重打消了政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借着课改的东风,积极进行中职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积极发挥政治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的作用,协调和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对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感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功能,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知识或技能的方法。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因此,在中职政治课堂中,我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和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才会乐学、善学。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政治教师应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库,大胆对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水平。面对不同的班级或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知识点,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组合,杜绝简单的借鉴,根据教学设计,以活动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时事热点,教师要把热点时政融入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不良现象,以及经过整治后出现了哪些好的现象等,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能有创造。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敢探究,这样灵活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生动的教育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团队力量和诚信等素质能力对自己后期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达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

中职政治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健康、快乐向上的教学氛围,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把德育、职业教育和价值教育等融入自己的政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熏陶、提高、升华,培养杰出的中职毕业生。

篇9

一、 转变美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过去的“填鸭”教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理念。那么,美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在转变美育观念的同时,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课落实得比较快,但作为“副课中的副课”――美术课,落实起来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大家把课改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对美术课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缺少新课改的紧迫感。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补充新知识,从而使美术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美术课时常游离在课改的大门之外。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改前沿的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应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过程。学校的决策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美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美术课也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根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课程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解放了美术教师,灵活、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吸纳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竹艺、剪纸、草编等一些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只要学生喜欢,完全可以引入美术课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内容则可以灵活删减。

三、赏识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评促教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促进者”。只有我们赏识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以有效地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赏识每一个孩子,他们在美术课上才敢说、敢想、敢画、敢试。只有在他们敢说、敢想、敢画、敢试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获得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者。在很多学校,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要求是一样的,要有批阅,美术教师只能简单地打个成绩,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不区分学科的差异性,不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特点,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激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目的。新课改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寻找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多样教学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美术教育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有“活水”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的活水。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其次,教师平时要收集各种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策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篇10

篇11

一、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未充分重视英语口语学习。由于应试教学影响,很多教师对学生英语应试能力训练比较重视,在英语口语方面并未对学生过多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词记忆、语法学习以及句型学习方面,对于英语口语训练往往忽略,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并且做好相关笔记,然后变开始进行习题训练,每天基本上都是相同过程,即记忆单词、做笔记,然后做题、讲题,这样一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习题练习方面,根本没有充分时间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因此当前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较差。

2.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缺乏兴趣。任何语言的学习均需要以良好语言环境为基础,随着时间不断增长才能够将语言掌握,小学生学习英语同样如此。但从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教师均未能够营造零号环境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单纯、枯燥地进行教学,对单词、语法及相关句型进行学习,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兴趣对英语口语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就很难得以提高。

二、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1.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加强重视。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当将侧重点转变,为能够符合当前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当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培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应当积极转变以往教学重点及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加英语口语课程设置,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使其能够进行口语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不可单纯运用题海战术,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英语学习视野得以进一步扩展,使其眼界更加开阔,使学生 能够接触更多英语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感受英语学习魅力,使其能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

2.积极提升学生兴趣。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多创设真实语言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进行活动,通过可选择小组讨论方式使英语口语水平不同学生组成小组,依据教师给出主题展开辩论,进而对英语口语能力进行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良好情境,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快融入,可使其将心理障碍克服,使其心理素质得以提升,使其信心得以增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然后教师可给出学生比较感兴趣话题,使学生能够运用口语表达自身想法,使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共鸣,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英语口语能力逐渐得以提高。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当对多媒体家属进行充分应用。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十分明显优势,具体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以及图像与动画融合为一体,可为学生创设较形象视听效果,可为学生展示出生动形象画面,从而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画面中英语口语对话,可使学生在形象语境中认真倾听正确发音,然后可对语境中内容进行重复,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其英语听力得到锻炼,并且能够对其英语口语能力进行训练;第二,运用多媒体能够对英语口语方面知识随时进行更新,可将更多课堂之外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英语学生过程中英语更加开阔,使其积极性得以提高,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可对学生多种感官造成刺激,并且使各种感官均参与到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使其能够以最佳状态进行英语口语学习,从而使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必要任务,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积极通过有效策略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加强训练,教师应当对口语教学加强重视,积极提升学生兴趣,同时应当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运用,从而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以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篇12

二、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角色的转换,揭开了合作学习的帷幕。建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采用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极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如:学习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时,我特意设置成四个问题,下达给8个合作小组,先进行小组内部的合作讨论,再让题目相同的两组展开竞争辩论。在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教学进入到师生互动的程序。此时展示案例:原来成绩优异的小华因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母无力看管,沉迷网络的他很快辍学,在社会上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在朋友的教唆下去偷去抢,最后进了少管所。同学们议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留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学校保护的不到位、家庭保护的不到位、社会保护的不到位。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一组的刘畅说:小华因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走了犯罪的道路。二组的张玲说:到底学校、社会、家庭、司法部门应该对我们负哪些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总结出相关内容,这样形成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三、推崇发散思维,释放学生思想

美国著名科学家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人所未有的东西。”同样道理,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做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发散型思维方式。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狂想、奇谈怪论、背经判道”,这样教师不至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如讲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课后作业: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果会怎样?请大家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结局……我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发散型创新思维,提高其不拘一格,创新求异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思维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中,不应以教材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要粗暴地干预,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质疑,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绝不能训斥挖苦学生,否则就窒息了课堂气氛,妨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谈到“神州七号”、“常娥一号”、鸟巢、水立方、三峡电站等科技成就时,有同学说:“我国的综合国力强,科技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甚至还有学生说: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根本不相信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针对同学们的说法,我没有及时告诉答案。带着这些疑问,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激发了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五、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心声

篇13

一、课堂准备策略

古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认真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准备以下几方面。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吃透新课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2.认真研究学校规定的选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所蕴含的体育内涵,以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材所隐含的体育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育内涵,唤起学生的主动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理解、探究、重组,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3.认真研究教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这决定了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主体参与式、合作探究式、主体活动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在参与实践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4.认真研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要看教学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备学生。

(1)学生在所选择教材内容上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

(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差异、同一项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主动求知内驱动力的强弱;运动技能迁移、重组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3)最近发展区域不同。探究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尊心的支撑点、持续增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形成其运动爱好和特长项目,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运动天才。

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爱好、特长的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按上述方法组建的教学班,学生在运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尊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教学主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针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或个别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要求、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维持不同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的内驱动力。

2.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主体的体验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维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动力,引导、促进、激励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和亲历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学案例:在双杠单元教学后,我设计了以“双杠、跳绳、爬竿与软梯、肋木”为练习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主题的身体活动课(只规定活动路线,活动练习图略),教学目标: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合作与共享。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每个练习点的方式不断创新、超越,如通过双杠练习点的方法有:跳上支撑摆动+分腿骑坐前进、双臂撑“走”双杠、走双杠、走单杠,助跑滑杠,金猴倒挂式、二人携手走单杠,同伴推运式等,可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引导、促进、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亲历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展个性,这种教学理念,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2)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分层教学―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设置问题―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2.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3.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

4.突出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原则。

总之,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