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篇1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尽管很勤奋,但地理成绩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没能养成很好的学习综合能力。因为误解,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其实考试成绩已证明此法不行;因为误解,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要想学好地理,具备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何为地理综合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地理综合能力就是对地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智能和技能综合的结果。其中智能方面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能力等要素;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图像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和实习技能要素。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依据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扎实地理双基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相结合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扎实的地理基础是培养地理综合能力的前提。如何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呢?如果采用与地理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则可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之效果。

二、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先天条件。比如,目前人地关系整体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开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激增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去深入分析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

地理学的地域性决定了“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地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培养学生必须建立正确的区域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既能运用全球性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具体地区的空间位置,认识和分析该地区地理特征的能力,又能将同类地区的共同特点归纳、概括成一般规律的地理综合能力。这是在中学区域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的教学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学科的能力因素比较丰富而全面的学科天然优势进行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必然要求,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地理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

三、以地理图表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图文结合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在掌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如复习“美国”这一章节时,我充分利用美国地图,引导同学们运用初高中知识,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河湖、城市、资源、工业中心的分布和特点,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区扩散、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农业带分布其粮食生产区位因素评价,环境问题等知识内容。并要求同学们进行知识迁移,利用“日本图”、“德国图”、“俄罗斯图”等进行单图概括、双图比较。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篇2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进行

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例题展示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右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①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②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③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②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环境破坏大。

③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疟疾、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二、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

1.基础不牢固,准确作答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不能提炼准确简洁的语言作答,主要是用词不严谨,不能用专业术语描述;面面俱到,主次不清;思路清楚,但表述不清;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如:题③出现“热带雨林风光,价值高”,“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等空泛答案;题①出现“布朗库河流经地区坡度斗(陡),河流流速快,含沙量大”这样答非所问、不严谨的语言。本题是考查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出现乱答现象。

2.审题不够仔细,理解设问不准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问一般会有明确指向,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审清题目,抓不住关键词,会出现跑题、偏题、多答、少答、乱答现象。如题②出现“河流流量大,可运输大型轮船”,“居住着印第安人,对运输需求量不大”等答案。应该主要抓住“河上很少有桥”,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修建桥梁造成环境问题等方面作答。

3.地理区域图判读有误,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

地理试题是以材料图表呈现,基本是有题就有图。要在考试中取胜,就必须准确判读地理图表。很多学生不注重从地图情境中提取信息,或读图用图能力较差,就造成答题混乱。如题①可抓住“两岸植被繁茂”,图中的纬度、等高线、沼泽信息,从流域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4.逻辑思维混乱,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

试题第三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业给该区域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等方面回答。但有些学生不表明观点,把发展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笼统罗列作答,抓不住区域特点,丢失分数多。

三、备考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知识需要高中三年的积累。相对初中地理,高中地理信息量大,难度大,很多学生初中地理成绩不错,但上了高中以后成绩就下降,其中原因很多。有些学生沿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思想观念对待高中地理学习,也没有调整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做得不好,这样是学不好高中地理的。高中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空间思维能力和各类图表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这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2.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审清题目。审清题目才能明确解答方向。针对审题不清的问题,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即认真阅读地图、表格、文字材料,标注重要的字、词、句、符号等信息,特别是地理图表中的图名、图例、坐标、刻度及单位等容易被忽视的信息,同时解读要回答的问题,标注其中的关键词,找出限制性条件,明确问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

3.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强化学生课堂专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听取课堂上教师的试卷评讲,积极参加讨论。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解题的误区,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重视对试题中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训练全面、快速、准确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理解所获地理信息的能力。要通过有限试题的训练,培养解答无限试题的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必须提炼解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后,要学会反思,归纳已做过的类似题目,并归纳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灵活运用,从模仿到创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篇4

地理学是“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的中间学科,兼具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与特征,从本质上来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始终关注地理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地理教学师资力量,提升学校与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意识与能力,实现高中地理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一 思维的概念与内涵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况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完整的思维过程应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必须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相关概念的理解,判断力与推理能力的增强,实现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对地理综合学科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包含概念议论与逻辑分析,体现着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重性质,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才能确保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与建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地理被归类于文科教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基本理论与课本内容的机械介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地理知识,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逻辑分析与规律研究,无法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与思维创新的机会与平台,因而与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强

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便利生产生活服务的,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用于实践生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学方式与教学用例的选用,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树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把地理学习看成是高考考核与义务教育的“必需品”,忽视了学生构架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 培养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方式

1.科学选择教学实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调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逻辑辨析与联系实际等能力,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实例,以引导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与合理想象,全面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在辅助与推动学生地理学习的比重。如在讲到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问题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地理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在脑海中将所学知识简单梳理并将相关知识一一调出,通过提出假设,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收获地理学习的乐趣。

2.增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归纳推理就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是以某个地理因素出发探究其对地理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如大气的热力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形式: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一天中温度的不同变化,正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与太阳和地球距离的变化影响了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程度而产生的结果。学生在综合分析地理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简化为逻辑因果形式,以减少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与失误。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增强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与目标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越发关注现代科技在推动教学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科技,让地理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并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增强地理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总结地理特征,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增强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与课堂教学的重点来选择教学媒介,设计教学环节。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试听技术,调动学生逻辑思维与辨析能力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运用地理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向更现代化、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篇5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1.注重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地图与理论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将教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一张张生动形象、巧妙合理的地图(包含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颜色、符号、数字等),通过分析立体地图,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自然现象的联想;而且一张巧妙合理的地图,能够真实反映出地域风貌(海拔高度分布情况、地形特征、植被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自然资源的流动变化情况等),还可以有效折射出地域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状态;通过地图综合地理知识的系统分析,学生能够理清各个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加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之一为:教师在地图的运用上,要注重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2.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对于地图承载的地理信息,地理教师要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使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具象化,使学生充分理解每个符号、数字、图形等的实质含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固定记忆”。另一方面,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听觉需求。如在讲解地球内部构造时,教师可以将地球层次按照它们的特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并且采用绘声绘色、言简意赅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概括。如气温的变化,可以通过描述季节特定事物的变化进行阐述,使得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的来看,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的另一大点在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讲解知识,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使得地图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立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分析地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地理课堂教学气氛。长期以来,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乏新意,且部分地理教师比较古板,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致使地理课堂氛围不好。然而,利用地图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生动形象、立体感强的地图,往往比呆板的理论说教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地图对于地理教学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的地图已经有了电子版,更加具有真实性,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如学生将自己生活、旅游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教师,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地理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总的来看,电子地图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总之,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应用方法及技巧,需要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来实现,将地图巧妙地转化为立体、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各大优势的组合,全面提升地理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具体的应用方法及技巧,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刘西冲 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篇6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片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在地理中,图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载体,可以说,学习地理必须要学习识图,会看地理图示并不是一项拓展能力,而是必备能力,地理图示往往包含着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地形分析等工作的开展。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供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一、地理教学者要具备绘图能力与表达能力

要教会学生识图,地理教师必须会画图。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地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块,其基本知识更是包括了民俗、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学问功底。为了向学生尽可能详尽地进行知识阐述,很多时候要求地理教师进行绘图说明,较之于文字,图片更具有直观性与简洁性。要画出让学生看得懂的图,能清楚准确表达知识内容的图,地理教学者还需要对其他知识有所涉猎,例如地理美学、地理心理学等,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识图指导。

与此同时,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教学者的教学水平,要让学生会看图、看得懂图,能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地理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图片分析,这是最能考验教学者表达能力的环节,绘图水平再高,不会表达,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表述亦是枉然。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不仅要会画图,还要会“讲图”,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分析地理图形的能力,参与到分析的过程中来,从而学会识图,提高自身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充分利用地图的直观性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很多,与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涵盖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关于地球,高中地理教材一开始的内容就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还包括了地球自转与公转之间的关系,根据其运动特征判断地方时和区时、进行光照图的判读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完全通过语言文字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有一个具体准确的印象,此时,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便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只有看过很多图,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迅速地将文字转化为空间上的影像,从而准确理解文字描述的含义。

在进行图文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图上的内容,不能光顾自己说,而忽视了带学生一起参与,更不能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自己研究图,无法将图中的信息与知识准确、详略、得当地告诉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图时,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得出结论。

三、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简化处理

简化地图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合理简化原本复杂的图形,让关键信息能更清楚、更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简化地图,学生对图形所传递的信息有更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在解题过程中,简化图也是常用的解题方法。例如在201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B.15°S,135°W;C.23°26’N,0°;D.23°26’S,180°。(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可能会对给出的图形有些迷惑,此时只需要将原图中的经纬线去掉,将图形进行简化,对北京的位置,E、P、F三点的经纬度和赤道的位置在图形上进行简单标注就能顺利解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习简化地理图形,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其进行读图。高中地理教学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识图氛围,让学生始终有图可读,能在生活中主动识图,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形的敏锐观察力与分析能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产生想要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从而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能自如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03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积极的探究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高效进行。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内容充满了探究欲望,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主动对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高效地掌握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好习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使学习在有依据、有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温室效应”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并针对不同的见解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了“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使其思维不断深入,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室中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地理风貌,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知识。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不能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要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地理创新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为地理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多媒体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结合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他们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教材内容的阅读,使他们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知识。在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提取的地理信息构建联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进行地理教材的内容探究时,能通过阅读最大化地提取有用的信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不同,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的指导策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得较大的收获,通过总结和思考来强化阅读效果。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区别,在地理教材中不仅包括大量的知识点,还包括很多地图。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地理教学中的文字,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形象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就需要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地图从中得到地理信息,通过分析获得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8

一、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构成

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及理论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站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一般科学而且完整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教学思想,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总指导,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于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色,构建出符合教师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效果,是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流程,教学程序既是教学模式的体现,也是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程序是以教学模式作为指导的,只有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模式的建立才是成功的。

4.师生互动

地理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地理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地理课程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需要学生勤动手动脑,在脑海里构建地理模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

二、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

1.“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

随着目前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教学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先自学教材,对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启发解决,最后进行知识的练习和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应较高的要求,老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授课,学生也不仅仅听课。例如,对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书本和生活经验进行自学讨论,然后对于该文的疑难问题“冥王星是否属于太阳系?”“太阳系的行星运动有什么特点?”展开讲解,解决学生的难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重心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一般的掌握知识为目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独立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教学策略要相当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习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虽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看课本,找出问题,如“洋流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后,学生做出假设,假设洋流是海洋运动造成的,然后收集资料。如果洋流是海洋运动造成的,势必会受到海洋运动的影响。为什么有的时候海洋运动又没有引起洋流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3.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模式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现在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得到了更新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实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七种活动构成,其教学模式图如下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求老师将作业程序编制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业的完成情况是主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讨论的环节,训练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完善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的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容量和进度。例如,对于北极圈环流形成的方式这课的学习中,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画出地图上两个点的热力环流简图,画完后,思考如果甲地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为赤道,那么北半球的环流形成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递进式的问题可以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把握,然后针对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内容。

4.传统的讲解――接受型的地理教学模式

老师的讲解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特定的时间里,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对于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在课后稍加复习,就能充分掌握地理知识。“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较简约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强,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一般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一般如下图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几乎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所有课程,只是教学的效果各异,应该结合具体的课程合理采用。

高中的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高的教学工程,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实现和人们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当今的地理教学模式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篇9

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图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解图的能力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图时,开始阶段呈现给学生的图,应比较简单明了,读图要求应比较单一,逐渐的,开始叠加图的练习,如:通过地图分析某个区域的地理特点时,先展示出位置轮廓图,让学生观察其所在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叠加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及农业分布图,再矿产资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农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然后,继续叠加人口城市分布图、交通分布图,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能够显示这一地区所有特点的综合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分析,综合图时,学生也会把一个复杂的图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一一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篇10

一、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大部分是以讲述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但从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性格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拉大学生的差异。在学生整体素质不一的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培养创新能力。(2)教学缺乏互动,内容更新慢。更新教学内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做好更新工作,补充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会约束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挖掘创造力与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互动,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思想与见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授课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和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难题的策略

(1)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地理与综合地理教学,不能刻意分割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而是要结合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合人文主线进行处理。比如,在自然地理的基础章节中,先删除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内容,重点理解自然要素和人类的交互功能。在人文地理为主的章节中,删除和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重点展现地理的综合特征,最大程度地展现地理综合本质,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为了体现其实践性、地域性与综合性,必须将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例如,计算“二分二至”日在北京、学校与南北回归线间某所著名城市的太阳高度角时,先引导学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和欲求点之间的距离,确立某城市经纬度,并指定4或5位学生上台计算。然后再评价结果,对同一天的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总结,最后再举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这样学生在计算中就能准确把握地平面与太阳光线、楼间距之间的夹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整合教学部署,正确处理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间的关系,避免将所有功课都放在课内教学中。具体做法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及时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对于地质地貌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分析不同地貌、地质的特征与形成规律。对于工业区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分组分析对工业区构成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3)落实三维发展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渗透,三维目标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地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推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发问时间,并结合实情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讲解国内资源情况时,可对辽中南区域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分析,还可以分析国内西部地区畜牧业等。(4)优化评价机制。传统的卷面评价并不符合当下人才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各种片面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做好语言、智力、情感、品德与动机等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典型问题是在高考重压下地理教学更注重知识培养,过分注重应试,忽略了素质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地理教师必须重点思索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主动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整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朱赛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篇1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促进他们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时,要始终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始终坚持积极的探究,教师需要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地理知识,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薄弱环节进行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能力。随着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提高了自学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用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他们产生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时,在让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地球反向进行自转和公转,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和正向旋转一样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课堂教学氛围在讨论中活跃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具有创意、与定式思维不同的问题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把学生的目光引到生活中,使他们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起来,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积极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模式上,教师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作为教和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双方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完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改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法、归纳法、图标法等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对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使课堂教学环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新知识的探究中,促进他们地理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经过初中地理学习,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启发,使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时,要对他们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使他们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让学生探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时,要对他们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分析教材内容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知识内部,加深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篇12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植入不同辅助教学栏目中,展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好体现新课改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材中辅助教学栏目的作用,实现“改变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本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笔者统计出必修教材中辅助教学栏目多达17种类型,具体数量统计如表1。辅助教学栏目基本特征如下所示。

1.类型多样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主要包括“探索”、“学习指南”、“阅读”、“思考”、“读图”、“案例研究”等栏目。对这些栏目进行分析,又可以把某些栏目划分出不同类型,如“阅读”栏目,虽然都以阅读材料形式呈现,但其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际又把其划分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知识扩展类、专业理论类、联系实际类、问题探究类、方法应用类、前沿科技类、实践研究类、乡土地理类。而其它辅助教学栏目的内容也呈现出类型多样性的特点。

2.数量丰富

通过对辅助教学栏目进行统计,不难发现栏目数量十分丰富。高中地理必修3本教材中,必修1为120项,必修2为107项,必修3为108项,总数达到了335项,如果再加上选修教材部分,数量更加惊人,如此多的栏目设置,足以说明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作用较大

不同辅助教学栏目的设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探索”栏目以图文材料形式呈现,并设置与之相关的思考题,在教学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学习指南”栏目以问题探究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同时,为体现知识生成的过程,又以“提示”的形式指导学生运用合理高效的方法解决相应问题,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阅读”栏目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方方面面,有知识扩展类、专业理论类、联系实际类、问题探究类、方法应用类、前沿科技类、实践研究类、乡土地理类,这些阅读内容帮助教师们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作用巨大。其它辅助教学栏目也是一样。

4.扩展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与其它门类学科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地理学科知识又具有广泛性特征,大到宇宙空间,小到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与地理知识有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从不同领域、不同形式、不同深度进行相应知识的补充和扩展,这些内容既满足教学需求,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开拓视野,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注重能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思考”栏目,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读图”栏目,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作用巨大,也为未来应对高考打下坚实基础,契合现代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13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学习活动作为特殊的认知过程,需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很多地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没能在课堂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以自我为教学中心,大多数教学时间都是“师讲生听”,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亟须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本质上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同时,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有无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有尊敬学生、热爱岗位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追求名利的不良风气,坚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地理知识,要知道时代在进步,地理知识也是日新月异的,不能总是执著于课本,应该跳出课本来看问题。最后,教师要不断探索地理教学技巧,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使之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宽松的情境教学,它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自由驰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是特别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课堂上设置与地理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和一些生动形象的地理小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长江的开发”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长江之歌》歌曲,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再玩个小游戏: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只画有一条长江主干线及标注几个重要的城市符号。开始时教师先填出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名称,然后请学生在课本“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宜昌和湖口,并做记号。

三、加强学生操作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倡导“手脑并用”,是对学生内在活动和外在活动同样重视的体现。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过程,地理教学重在过程,“过程重于结论”,而这个过程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动觉与体觉等参与的或偏于思辨性或偏于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因此,采用“动手做”的教学模式,能让学习效率提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在学习“等高线”这一课程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教师首先根据成绩好坏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和画一张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在活动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指导,活动结束后展示成功的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橡皮泥做模型和图形的绘制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总之,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灵活地开展活动教学,不仅可以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潘洪建.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