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

篇1

二、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从现在开始至2014年6月,全面完成长河、桥南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民进入城镇集中居住,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14年9月)。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在镇相关单位共同商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工作计划、全面进行部署、排定工作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有力、有效开展。长河、桥南要实事求是地摸清项目区范围内涉及拆迁农户、拆迁面积以及被拆迁农户安置意向,为镇政府拟定安置方式、安置房屋数量提供依据。

(二)拆迁协议签订及清障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地上附着物全部拆除清理,根据有关政策测算安置费用,制定安置方式,做到拆迁和补偿安置透明、公开和人性化。对于进县城集中安置农户,由农户填写进城购房信息表,经镇、村两级签字盖章后报县城市资产经营公司集中做好安置工作。对于进镇安置农户,一律在镇长河集中安置小区集中安置。

(三)土地平整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6月)。通过平整土地、疏沟填塘、铺设道路、修闸放涵、架设桥梁、建设防护林、整理弯沟曲河等,达到田成方、林成网,田、林、路配套,沟、渠、田衔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排、降、蓄”功能,使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四)项目验收阶段(2014年6月)。项目土地整治工程结束后,镇各相关单位要对照省国土部门验收标准,抓紧完善资料,确保通过验收。项目通过验收后。认真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流转承包土地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四、工作要求

篇2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大提升,五年见成效”的目标步骤,到2018年我镇规模以上“全托管”(单个主体经营面积不少于200亩)经营面积达到35000亩,占全镇纯粮生产面积的60%以上。2014年,每个村(社区)新培育200亩以上“全托管”经营主体1个以上,全镇服务面积5000亩以上。

三、推进举措

1、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张勇任组长,副镇长毛玉才任副组长的粮食生产“全托管”工作领导组,负责“全托管”工作的任务分解落实,协调推进、督查考核等。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全托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主任或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村要积极引导农机手、农资经营人员、村组干部、农民经纪人等各类服务主体从事“全托管”经营,将任务具体到经营主体和培育对象,确保“全托管”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服务指导。在技术服务上,农业服务中心要落实专人指导服务到每个村(社区)、每个“全托管”经营主体;在发展方向上,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全托管”与稻麦高产增效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结合,走现代农业之路;在生产经营上,鼓励支持“全托管”经营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学种田,挣科技的钱;在合同管理上,指导“全托管”经营主体与农户全面签订条款详实、权利义务设定合理的格式化合同。

篇3

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里面,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但现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差不多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等重要程度。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稳量、提质、增效 ”,除了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外,将更加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耕地保护,从以数量管护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相统一,更突出土地生态景观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

土地整治规划将分类型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组织实施重大工程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开展土地整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村庄拆迁、整合的力度,改变村庄体系内村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重塑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可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三、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研究,将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农村城镇化进程,调控土地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缩减农村建设用地,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就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公元前1066 年的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后来的秦汉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直到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都未间断过。建国初期,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进行土地权属变更;20世纪50 年代的化将土地收归集体 ;70 年代,以全国农业学大寨为目标;80 年代土地整理以推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及兴办乡镇企业为主线,土地利用方式和用地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年代开始以编制土地利用具体规划来大力发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方向进行了土地调整。

2000 年 10 月 1 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程和验收标准颁布实施;2003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国土部编制实施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5年该标准的研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已展开了试点,随着工程建设标准研究的全面推行,将更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项目区服务。 2006 年 11 月 7 日颁发的《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成的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开支。资金收缴使用方面,坚持“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在我国土地整理尚未产业化,融资渠道较窄的情况下,为土地整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村庄规划和整治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在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例如 上海郊区对“迁村并点”的相关研究

迁村并点是将郊区县中现有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迁入择点而建的中心村或集镇, 并将原居住宅基地还耕。通过迁村并点,可以解决现有自然村过多过小的问题,提高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解决耕地严重浪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可以精简农村的管理机构,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篇4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要求,“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 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管理原则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 以预防、预控为管理措施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3、 以质量标准为管理尺度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 以科学、公正、守法为职业规范

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提高施工设计质量管理水平

(1) 施工方案的编制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在施工之前确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和施工部署,选用基础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前准备工作计划,以及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等需要量计划;在工程开工之后,分阶段编制施工方案,譬如在主体结构阶段、装饰阶段等,重点是对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项需要量的调整为主;施工方案的编制应该有技术负责人主编,并由各相关部门参与,使其发挥真正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方案的编制,还要做到动态管理,使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 因地制宜完成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批复“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的,施工图要按照以下标准设计:首先,选择较优的技术经济指标,使得工程能够满足排灌功能,还可以尽量少占农田;其次是在在施工图上标识灌溉片区沟、渠、路等的平面位置,为避免部分沟渠及建筑物留下质量隐患,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地裁弯取直,与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符合;最后是计算确定根据沟渠灌溉面积、排水面积、地下水埋深,根据地质条件优化其纵横断面。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强原材料进场控制

建筑材料进场后,施工方要会同发包方、监理人员对进场材料的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特殊材料还要有实验报告和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主要材料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检验不合格时,要加倍取样或全数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原材料不得使用。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进场后,有关单位应按合同进行交货检查和验收。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检查产品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对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受潮、损坏等问题应做好记录,进行妥善处理。无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工程中。

(2)确保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

施工中如果有一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将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每道工序完工后,由专项质检员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监理人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水利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发现质量问题,则要求施工方进行修理或返工,处理完毕后,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必须保证每道工序质量过关,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3)加强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力度

监理单位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为发包方和工程项目服务的态度,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投资、进度等目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不能为施工方的投机取巧做掩盖,也不能迫于发包方的压力做有损于工程质量和人民利益的事。对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每道工序、隐蔽工程等的检验与确认,都应该实事求是,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坚决不能改为合格。

3、质量验收

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是鉴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提交工程实体、提交技术资料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和进一步改进提高的过程。当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施工完毕后, 要及时按相应的质量评定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程序及方法,并依据合同授权范围,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和评定。对存在的质量缺陷要全面登记并及时加以分析, 一方面要明确提出处理方案,改进工程质量; 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后续工程施工质量。

(1) 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是指被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 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由于检查对象会被其他工程覆盖, 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障碍, 故尤为重要, 它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过程, 经验收后必须出具隐蔽工程验收结果报告。

(2) 单元( 分项、分部) 工程的验收单元工程应按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单元( 分项、分部) 工程完成后,承包单位应首先自行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设计文件,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后, 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申请,由监理工程师予以检查、确认。如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则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待质量合乎要求后再予以检查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承包单位应先进行竣工自检,自检合格后,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竣工初验,包括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所需的文件资料:材料供应商发票、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以及各种相关的技术性文件等。施工承包单位必须提交竣工图, 并与已完成工程、有关的技术文件进行对照核查。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拟验收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对拟验收项目初验合格后, 总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的验收申请报告予以签认, 并上报建设单位,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正式竣工验收。

总之,在农田水利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操作实行,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处理。在施工时要采取一套合理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实现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树林. 在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4)

篇5

国土整治是一项事关长远、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确保了局部区域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起到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的重要作用,国土综合整治的实施只有在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但是,一些国土整治项目在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整治项目所在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这对国土整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国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国土整治工作已经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变自然物为社会财富,同时又把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如果人们进行国土开发利用时不顾及物质交换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就会引起环境恶化,甚至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1 各部门专项规划间缺乏统筹

从整治内容上看,国土整治涵盖了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多个方面;从整治方式上看,国土综合整治又存在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林业、草原的保护工程建设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形式;从管理实施部门上看国土整治又分别由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以及国土资源等部门分别承担各自专业范围内的项目实施。这些部门之间,各自拥有并遵循各自的存在各自的规划体系,这些已有的部门规划相互间统筹衔接不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所以其操作性不强、前瞻性不高,是制约当前国土综合整治开展的重要因素。

2.2 粗制滥造、设计不合理

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在投资范围、种类等方面的不同,国土整治在单一部门实施中严重存在配套设施缺乏、整体建设水平偏低,这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不能让项目区内的农民充分满意;更有部分国土整治项目规划与现状脱节、粗制滥造,项目规划内容和布局对耕作半径、灌排渠系配套、畜禽养殖等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缺少统筹安排,造成项目区土地耕作层破坏严重,进水、排水错位,甚至不利于农民耕作生产。

2.3 资源和资金有效整合难度大

国土整治项目实施主要靠财政专项投入,项目前期需要地方政府垫付,实施后再由垫资的地方政府以置换方式进行周转,垫付资金不能及时回笼的现象普遍存在。如遇建设项目规模较大、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项目将使地方政府的筹措资金压力增大。同时,国土整治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由于立项要求、各部门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不同,在建设内容上各自产生独立性,项目验收标准也具有差异性,难以进行有效整合,不能满足统一开展工作的需要。

2.4 权属调整工作量大、农民补偿安置不到位

国土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动辄涉及几十个权属单位的上百户农户,统一实施整治后,涉及土地权属调整量大,涉及农户占地数量不同,且该类项目没有征拨用地那种专项补偿安置资金,很难完全保证各个利益群体满意。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并没有分享到通过国土整治项目带来的实惠和收益,被占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背离了国土整治项目实施的初衷。

2.5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因管护资金短缺,国土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责任并不能严格落实, 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土整治后的惠民工程只用不管护,后续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惠民工程的长效功用。

3、加强国土整治的对策措施

3.1 要尊重民意、维护法定权益

国土整治工作与项目区所在地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发(2010)47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实施。充分保障国土整治项目所涉及的当地农民的权益,认真做到使当地群众知情、讲出他们的真心实话、调动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接受他们的监督,要在充分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保证各方利益最大化后才能实施。要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对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的调整、农田整理等,要做出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供论证选择,项目的实施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绝不能够搞强拆强建。

3.2 要加强领导、落实共同责任

国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涵盖从农业生产到农民生活的诸多领域,受众和影响面广,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施体系,形成由国土部门搭建平台、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项目在申报实施验收管护等方面均为阳光操作,还要建立监督部门、职能部门、监理单位、基层群众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做到“资金投入封闭运行、技术指导准确、监督管理有效、项目收益凸显”的四到位。

3.3 要多元筹资、整合各种项目

要提高国土整治的建设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地力和产出能力,是我们实施国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但依靠目前这种单一财政专项资金多部门多行业的投资方式只是杯水车薪,极易就造成了不得不使部分项目压缩成本的现象,从而使项目建而不全、建而不精,严重影响了惠民工程的效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项目,集聚有限的资金办大事,办精品工程。我们还要出台一些支持国土整治项目实施的若干奖补政策。一方面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自筹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金融、工商民营资金投入国土整治的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实施国土整治项目建设,为国土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宽泛而稳定的资金保障。

3.4 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实施

开展国土整治工作,必须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范围内科学编制专项规划,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使其与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林业、畜牧和交通等规划相衔接,项目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紧贴“三农”的现实情况,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先易后难的逐步开展整治工作。

3.5 要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要实行“一张图”管理,加快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完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实现国土整治信息的统一管理,加大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的社会公示力度,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区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要制定权属管理制度。要明确受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得到保障,切实维护好农民权益;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区的设立、批复、实施、验收等规范有序;要落实管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和设施维护。

3.6 要做好权属调整和安置工作

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必须要按照权属的实际情况,单独成立一个由地籍管理和乡镇主要领导及农业农村工作的专家们组成的权属调整小组,有针对性的对整治项目中涉及的权属进行专项调整,从而实现安置政策的透明,减少工程实施中的阻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作落实情况

2018年初,根据关于切实做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通知要求,全乡按照县脱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制订巩固提高计划304份,制订精准脱贫计划24份。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我乡成立了6个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切实做到脱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

(一)产业脱贫方面。2018年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进展和资金落实等情况是:

1、制定了全乡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制定并落实了“2511”工作推进计划,近期,大力支持扶贫户发展葡萄产业,累计为精准扶贫户投入葡萄苗木、水泥高低杆,共发展葡萄面积526亩。因户施策,鼓励有条件农户发展设施养殖产业,落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94万元,为全乡328户精准扶贫户发放良种带羔母羊444只、种猪2头,饲料302袋、饲草18吨,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2、是“三变”+扶贫开发。积极引导精准扶贫户以葡萄经营权、技能技艺入股经营主体,精准扶贫户从中获得相应利益分红。目前,全乡已有52户精准扶贫户参与了葡萄产业、乡村旅游入股。在此基础上,积极吸纳富余劳动力和具有劳务技能的农户和精准扶贫户入股弘扬劳务服务公司。至目前,已有83人入股劳务服务公司,入股农户人均增收近3000元。通过“三变”与葡萄产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预计精准扶贫户年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将有效助力精准扶贫户增收脱贫。

3、紧盯省市县“1+17”精准扶贫政策,持续加大项目争引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光伏扶贫等扶贫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目前已签订合同328份,完成光电板架设,在7月底实现并网供电。金新村、羊井子湾村、大泉湾村、榆树井村共衬砌斗农渠86.05公里,加快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4、脱贫目标按照“思想认识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帮扶方式统一、工作规程统一、驻村考核统一、验收标准统一”的总体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逐村逐户扎实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各帮扶领导干部紧盯脱贫时限要求,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采取政策上帮、思想上引、资金上扶、技能上教等措施,紧紧扭住发展特色葡萄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逐步落实制定的帮扶计划和方案,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

(二)社会保障兜底方面。资金落实等情况是:民政、计生对我乡16户40人一二类低保户和1户五保贫困户,每月走访一次,按时将资金发放到位,保障了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

(三)危房改造方面。今年共需解决4户18人,2018年主要措施和进展情况是:前期请住建局第三方人员对我乡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评估验收,乡村两级、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针对危房农户,进行了深入走访和政策讲解,4户危房已经修建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每户4万元补助已经发放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针对对贫困老人、重病病人或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强化救急纾困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吃饭、取暖、就医等保障工作无法正常生活等问题。

    2.全乡328户精准扶贫户光伏电站由于原变压器容量普遍过小,超出了现有变压器的正常负荷。目前我乡80%的精准扶贫户暂时只有3千瓦并网发电,其余3千瓦处于停运状态,需要更换变压器才能实现全面并网发电,群众反响较大。

   3.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观念仍待转变,通过近期帮扶物资的投放,部分群众看到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后产生了攀比嫉妒情绪。

篇7

1.夏粮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09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亩穗数、千粒重比去年增加,穗粒数比去年略减,单产比去年的791.6斤略有增加,达到799.8斤;总产在去年637亿斤的基础上增产9.8亿斤,达647亿斤。自去年麦播以来,河南接连遇到冬春连旱、晚霜冻害、灌浆期降雨等大范围自然灾害,但豫北新乡、安阳等地和豫南南阳、信阳等地仍然实现了增产,豫东驻马店、周口等地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豫西洛阳、三门峡等地有所减产。多灾之年实现丰收,主要在于河南历来将粮食生产作为核心任务、政治任务,全省上下的工作力度都很大。近三年全省累计投入353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45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9亿斤;加快主导品种推广,五大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近660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80%;加强病虫害防控,今年全省病虫害防控面积达1.89亿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033万亩次,同比增加250万亩次。

2.粮食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2元/斤,比去年提高0.1元/斤,对市场价格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据省农调队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小麦的均价为1.21元/斤,同比提高16%。目前滑县、鹿邑小麦市场价在1.2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0.1元/斤,新乡市大型面粉厂新麦收购价为1.25元/斤左右。由于市场价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近日中储粮已停止在河南进行托市收购。玉米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均价为1.11元/斤,同比提高2.3%;大豆价格明显上升,上半年均价为2.41元/斤,同比提高11.2%。农资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上半年尿素、碳酸二铵、复合肥的价格分别为2234元/吨、3578元/吨、2940元/吨,分别同比下降4%、4.7%、6.2%。

3.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明显。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也是养殖大省,肉、蛋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位。河南生猪价格自3月以来持续下跌,上半年均价为14.2元/公斤,同比下跌10.4%,猪粮比平均为5.99:1,其中4月猪价最低时达11.8元/公斤,养一头猪亏损200元左右。生猪价格在5月下旬才止跌回升,目前为14.4元/公斤。据省农调队调查,84.6%的生猪养殖户不看好今年的盈利前景。家禽养殖业亏损更为严重,自3月底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后,肉鸡价格和销量大幅下跌。4月14日肉鸡价格跌至7.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39%,而当地肉鸡保本价约为8.3元/公斤。鸡蛋价格从2月份9.6元/公斤的高点持续下跌,4月底最低达7.6元/公斤,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6月下旬为7.8元/公斤。为弥补家禽养殖业损失,省财政已筹措7067万元资金,对种禽场、规模较大的家禽养殖场给予补贴,并支持龙头企业收储禽类产品。

4.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基本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同比小幅回落。但从3月开始,工业经济运行效益逐步好转。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42亿元,同比增长12.7%,较1-4月回升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目前河南省内务工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外出农民工大规模返乡情况。加上近年来河南积极发展县域产业聚集区,本地用工需求不断增长,劳动力供求形势比较紧张,有100多万人口的鹿邑县也出现招不到工的现象,需要到邻近的安徽亳州招工。滑县阳虹家庭农场耿爱丽反映,农场给长期雇工李双标的工资是每天70元,如果不是他爱人有残疾、家里有小孩,恐怕他还会嫌工资低,要出去打工。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上半年夏粮产量和价格小幅上升、省内务工保持基本稳定,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给农民增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表现在数据上,一季度河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1.3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3.7%下降近3个百分点。省统计局预计上半年河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低于去年。总体来看,宏观经济形势对农业的影响小于对二三产业的影响,对省内务工的影响小于对省外务工的影响。

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是粮食主产区的永恒主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粮食主产区平衡增粮与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增收需要高效农业,二者始终存在冲突和矛盾,这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这个问题越来越紧迫。一方面,保粮食抓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滑县是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近些年抓粮食生产不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错过了许多上工业项目的机会,陷入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发展怪圈。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高达137.75万吨,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产粮大县,而县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还不够全县教师一年的工资。滑县为保住小麦第一大县的荣誉,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且纳入乡镇年度考核,效果比较明显,但行政推动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县里同志讲,目前国家对各地粮食生产没有硬性约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配套扶持,政策跟上,抓粮食生产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增收入调结构的压力越来越大。十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目标后,各地纷纷出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主要内容都涉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滑县八里营乡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全乡耕地12.8万亩,其中高标准粮田10万亩。2009年全乡开始洋香瓜大棚种植,实行“两瓜一菜”生产模式,平均每亩净收益1.2万元,是种粮收益的10倍多,全乡开始时只有300亩,2011年发展到1.4万亩,去年发展到了2.5万亩。刘苑村360户,户户种香瓜,30多户在县城买了商品房,60多户买了小汽车。在比较效益的推动下,附近村庄群众种植香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调整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乡里同志讲全乡10万亩粮田能否保住将是个问号。此外,工商资本等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新乡市延生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之前从事房地产开发,2009年开始投资3000多万元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配送,当年在延津县流转土地500亩,计划到2015年达到5000亩。目前,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越来越普遍,在逐利冲动下大多从事高效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是必然的。目前粮食播种面积能够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还有大量普通农户在务农。一些地方农业部门的同志讲,结构越调整、新型主体越多、非粮效益越高,种粮的就会越来越少。地方农业部门甚至有同志担忧,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再过10年,河南粮食核心区的地位恐将不保。

2.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希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出土地资源,加上农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户种粮、家庭农场种粮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我们调研的滑县、鹿邑、延津三县的土地流转面积均超过20%,新乡市家庭农场发展到697家,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283个。但由于土地流转费用越来越高,种粮大户面临成本不断增加的现实。受工业租赁农村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租地农户的影响,近年来河南的耕地租赁价格明显抬高,每亩达到1000元以上,甚至超过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价格。从调查的3个县的情况看,目前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还比较有限,比如滑县仅对种粮大户给予每亩100斤小麦的土地流转补助,鹿邑仅对种粮大户给予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和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器械,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均享受不到,种粮大户的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随着租地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收益的空间受到挤压,种粮大户也出现非粮化倾向。鹿邑县贾滩乡种粮大户卢满意,今年31岁,2008年外出务工返乡后开始从事粮食规模种植,目前流转土地800亩,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除去850元农资、人工成本和1000元租地成本,没有大的灾害的话每亩地每年可以净赚200-300元。卢满意告诉我们,现在种粮食也只能靠规模赚点钱了,如果租金再提高粮食就没法种了。为了提高收益,他已经把100亩玉米改种棉了,每亩多收入1000多元。卢满意现在就盼着国家给种粮大户增加一些补贴,他说那样还可以再多种200亩。在探讨如何扶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时,一些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认为,靠提高粮食价格空间有限,如果粮价过高,许多农户可能收回流转的土地自己种,多数倾向把补贴增量补到种粮大户土地流转环节。

3.加强核心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高度相关,加强核心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这次调研接触的许多同志普遍反映,目前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五龙治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合力。发改部门有千亿斤粮食工程,财政部门有农业综合开发,国土部门有土地整理,水利部门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部门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说是在县里可以整合使用,实际上很难做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鹿邑县常务副县长陈涛讲,由于每一个项目实施规格不一样,验收标准不一样,县里很难整合。全县各项资金加起来也不少,每年不下几千万,但由于撒胡椒面,效果很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总体规划,项目区内的普通农户把农业生产视为副业,很少对财政投资的基础设施进行管护,造成资源浪费。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亟需配套的基础设施,但流转的土地未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内,享受不到项目的好处,自身又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就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强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核心产区,发挥最大效益。

4.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金融保险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型经营主体由于其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对资金和农业保险需求比普通农户更加强烈。鹿邑的种粮大户卢满意反映,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每年光土地租金就要八十万,还要在麦收之前先把钱给农民。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先付一半租金,等麦收之后再付另外一半。农信社可以几户联保,但最多只能贷十万,解决不了问题。谈到农业保险,普遍反映目前农业保险保额太低,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要。以小麦为例,保额为311元/亩,即在绝收的情况下,一亩地才能获得311元补偿,还不抵化肥农药的投入。而且河南几乎不会发生绝收现象,这样一亩地只能获得一百多甚至几十元的补偿,农民认为很不值。鹿邑农业局马守勤局长反映,每到小麦、玉米播种季节,保险公司都在县里宣传农业保险,但农民都不愿意参加。滑县、鹿邑作为河南的粮食生产大县,小麦、玉米保险至今都没有大面积开展起来,关键就在于供求没有契合点。保险公司管理农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农业风险水平缺乏清晰认识,对灾后查勘定损缺乏技术力量,对农业大灾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因此不敢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唯恐一旦遇到大灾出现超赔。虽然财政部2012年发文支持保险公司提高保额,农民也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保费,但各地保险公司仍普遍将小麦玉米保额设定在300元/亩左右,而且对于大棚保险、农作物制种保险等投保物价值更高的保险,开办积极性不高。

相关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种粮积极性。调动产粮大县政府抓粮积极性。实施用“财政转移支付换取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改革产粮大县政绩考核指标,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产粮大县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加快建立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主销区粮源有保障。调动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逐渐成为提供商品粮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当实施差异化政策,将新增补贴向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补贴力度,探索向种粮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免费供应良种、优惠价格直供农资,并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充分发挥补贴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运行的功能作用,调动规模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保护普通种粮农户利益。农业“四补贴”具有较强的普惠性,应保持稳定和完善,持续释放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信号,保护和提高普通农户种粮积极性。

2.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严格界定生产方向和土地用途。在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规划平台上,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农业、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政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功能区倾斜,明确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向核心功能区集中,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向核心功能区聚集,把核心功能区建成粮食稳产高产高效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作为重点区域,把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受益对象,着力加强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机耕道、电力配套等工程建设,尽快出台解决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晒粮场、机库棚建设用地的办法,创造规模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