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学生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学生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学生的方法

篇1

对学生的要求,命令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本能的反感,用暗示法可使学生有回味余地,自然达到教育目的。

本班有十来个双差生,针对他们,自己并没有召集起来训斥一番,更不曾破罐破摔,不管不问,而是综合教育学上的一些例子,先打印十来份简短的书信,每人发给一封,然后让大家照此复制一份带给家长,信上这样写着:我比以前大有进步,我变得遵守纪律了,学习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我一定珍惜这个小小的开端,继续努力,争取新的进步。按照这个要求,大家都把信带回去了。随后在班会上对大家郑重表态:虽然这封短信不是我写的,但我坚信这一定会成为现实!从此以后,每过两周,都要起草一封类似的短信,让学生们带给家长,由家长签字,星期日带回上交班主任,家长有的是鼓励的话,有的是感谢老师和要求教育学生的话,这样就形成由学校、家长共同督促这些差生进步的互通网,同学们个个开始变好了。就连那些捣蛋生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这就是教师巧妙地使用了暗示激励的方法,使双差生不知不觉中按照信上的暗示约束自己,收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三、宽容教育法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使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起码条件。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教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多想想自己读书时也曾做过的蠢事、说过错话,将心比心来提醒自己。也可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同样使你的怒气烟消云散。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思想还未成熟、存在着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差异的学生,其错误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而应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不损害班主任的身心;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树立师德形象,这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情感教育法

教育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须动之以情,这是教师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某次友谊篮球赛中,我班同学偷改比分,使我班以1分之差險胜四班,赛后四班颇有议论,我班同学则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放学前,我面对兴高采烈的学生,表情严肃,一言不发,待大家情绪平静之后,低沉地说:这场球赛我们赢了,但我很难受。因为在精神上、道义上我们输了。这样的荣誉我想大家也不愿要。这不公平、不光彩,得了名次晚上也睡不着觉。过去我们曾辛辛苦苦挣来的卫生红旗,好不容易得了运动会团体名次,这是光明正大得来的,我们为此付出过辛勤的劳动,可是今天这场球赛的胜利出自我们作弊,表面上赢了,实际上输了,大家会咋样看我们,会怎样看我们过去获得的荣誉?难道我们也能心安理得吗?不知这1分造成的影响我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挽回?我们不应该高兴,应该伤心,应该反思,应该想办法补救过失。老师客观、公正地分析,于情于理打动学生的心,对学生成功地进行了要用诚实努力获得荣誉的品德教育。

五、参与教育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让学生作为旁观者,他们往往缺乏兴趣和热情,而一旦让他们投入其中,他们自然会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切和热爱。

在上学期新年联欢晚会快开始的时候,突然来了三个打扮怪头怪脑的男同学,只见他们衣服敞开,帽子歪戴,脸上露出得意神情,我一看,就知道三个小调皮是来捣乱的,让他们进来,势必引起一场混乱,但板起脸批评一顿,又会破坏晚会的欢乐气氛,怎么办呢?想了想,便把他们招呼到外面,满脸笑容地对他们说:你们来的好,今天晚上正差几个客人,我看你们就做客人吧!不过,客人是有礼貌的。说着,让他们把衣服整理好,帽子戴正,然后带他们走进教室向大家宣布: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晚会很荣幸地请到了三位客人,大家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在一阵掌声中,三个小调皮彬彬有礼地在前排就座,晚会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这种做法,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得不接受。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信任教育法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尊和能量。

这学期开学的第二周,班长找到我,反映本班最近几天丢了几本配套练习,据他了解可能是由本班的同学私下拿去卖给其他学校缺配套的同学。得知此事,我来到教室,同学们气极了,有的提议要立即搜查。面对同学们的要求,我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安慰丢书的同学说:别急,书肯定会回来的。随后,我又恳切地对同学们说:教室丢了书,这说明我的工作没有做好。但我郑重告诉大家,书是有价的,一个人的人格是无价的,不能因为一时的糊涂,让有价的的十几元金钱吞没了无价的人格!我相信,拿书的同学肯定会很后悔,一定会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第二周某天的下午,丢书的同学惊喜的发现,书又回到书箱里。听到这个消息,我到教室非常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尽管我不知道是哪位同学把书送回来的,但我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送回的不只是几本配套,你送回的是你的尊严和人格!

第二天,我在作业本中发现一张纸条:老师谢谢你,相信我,不会有下次了。细想,如果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个个搜查,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七、幽默教育法

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用幽默的语言来说服学生,比刻薄的说教、严厉的斥责、尖刻的嘲讽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老师走进教室,看见地面很脏,说:我们班真是一个垃圾生产厂,五彩斑斓的纸屑撒满地面,还有瓜子壳点缀其间。我们大家生产了这么多垃圾,总得想办法出厂吧!听了这话,同学们很不好意思,马上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故意把批评的话用赞美描写的口吻说,寓日常教育于幽默之中,使同学们乐意接受了批评。这样用幽默的话语正话反说比直接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八、沉默教育法

篇2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3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篇4

镜头二:课间休息时,几个低年级学生一边吃零食一边玩,不一会儿干净的地面上出现了一片瓜子皮和包装袋。

镜头三:一个学生明明没写作业,却告诉教师她忘在家了,并一口咬定自己绝对写完了。

镜头四:放学后,几个高年级男生把一个低年级男生围住,强迫他下午带钱为他们买玩具,并威胁他不准告诉教师,否则要他好看。

……

除了我们亲眼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还有许多耳闻和已被媒体报道过的,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德育状况堪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信息技术的高速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不良社会风气让学生不能明辨是非。

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建议。

一、从爱出发,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爱是连接心灵的纽带,只有像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能接近和信任教师,才会和教师说自己的心里话,化解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从而自觉积极地按照教师指引的正确方向向前迈进。如果用粗暴的方法去管理班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班主任心存敌意,师生关系僵化,教育产生负效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以身作则,注重榜样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教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在他们眼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话就是真理,还常常模仿教师的举动,所以很多家长见面说孩子在家说什么也不听,而教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

教师好的品质、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教师不好的品德,不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所效仿。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王企贤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件事,过去,他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板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演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板上,他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学生从他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王老师这才恍然大悟,以后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纪守时,我就一直严于律己,早出晚归,从不懈怠;要求学生奉献爱心,我就带头捐款捐物;要求学生开展“弯弯腰”活动,我往往抢在学生前面捡起地上的垃圾……示范、感染、教育学生,人格的无声教育往往比言语教育更有效。

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功能,它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授,又重视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藏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在课外拓展的空间里,我不希望学生的感悟随着文本教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寻找隐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学做这样的人。

四、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形成家校合力

俗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一个学生的成长,大多来自家庭及父母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成长轻成人的现象,导致学校的教育负担过重,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现象。因此,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篇5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在现如今的小学品德教师中,多数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理解的阶段,而并没有将此付诸于实际,显然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生活化例题较少”是小学品德教师普遍认为不能实施生活化教学困难的所在,由此,也反映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不足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导致了生活化教学并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多数品德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习。这种方式无可厚非,组织学生讨论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并不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更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是相比于生活化教学所不能实现的。

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没有落实的原因

由于生活化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解释生硬的课本知识,所以,生活化教学是当下很多学科的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这种十分可取的教学方法却没有明显的体现,这其中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家长与学校不够重视

品德与生活在小学课程中属于科任课,只是进行知识积累的课程,并不作为期末考试课,即便设置科目考试,所得成绩也不会计入最终总成绩。如此,学生对此科的认真程度就会明显不足。而家长和学校的态度也与学生基本相似,家长大多对思想品德这类课程没有多加重视,学校对科任课的教学要求也不高,因此,直接导致了生活化教学没有完全落实到实际课堂中。

(二)授课教师观念老旧

一些年轻的品德教师还是非常支持这种生活化教学的,但一些小学为了节约资源,提倡教师“一专多能”,导致一些品德教师在主讲其它学科的同时,再教思想生活课;还有一些品德教师是退休返聘的老教师,他们年龄偏大,教学观念上保守老旧,认为品德生活这种严肃的课程就应该用最正规、传统的直接讲授式进行教学,而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他们并不很认同。

四.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策

通过上述一系列小学品德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和家长对思想品德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品德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利用频率不高,使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生活课程中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据这种现状,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授了理论知识之后,一方面,教师应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知识后,能否将理论带入实际生活当中,要考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密切关注学生情况之后,应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应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由此,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性,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达到小学生提高自我修养能力的目的。案例:在包头市文学道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教师在讲《助人为乐》一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情,然后用记日记的形式将事情的经过记录下来。在第二次的品德课时,学生们对自己的助人成果进行了汇报,有的学生帮助盲人过马路,有的学生帮助同学捡起滚落的铅笔,有的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等等。学生在进行生活实践的同时,也将助人为乐的美德常记于心,同时,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助人成果,也学习了他人的优良品质,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6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始,让爱的种子撒入学生心田,@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其一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尤其是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变化最快、最难于把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既渐趋稳定又灵活多变,为此,品德教育更要做到“润物无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品德教育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这个时期,学生自主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但他们坚持己见的倾向很明显,自我估计过高而在行动中又往往容易招致失败,他们的为人处世在成人眼里是并不认可的“叛逆”,对师长的教导往往有不服管的倾向。为此,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若教师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仍抱残守缺,以老的想法去给学生划定一个“框框”,让学生墨守成规,必然导致相反的结果。

二、品德教育要正视学生身上的问题和不足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真实表现与非真实表现,并正确加以辨别。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天真,他们内心的想法比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想法不轻易向别人透露;也有些时候,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可能会言不由衷,为此,教师要特别留意这种情况,并在课后与学生单独谈话,以了解实情,对学生施以个别教育。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学生身上也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人无完人,教师只有承认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客观对待其表现。

三、品德教育要以适当的方式处理“学生问题”

德育过程中,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应尽量多接触他们,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既要注意价值导向,更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并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追求学生的进步,逐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切不可急功近利。事实往往是这样: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为此而大伤脑筋,而学生一旦得知了这一信息,更加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竟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笔者遇到一位高明的教师在处理同样的问题时是这样做的:面对几位学生在课堂上的故意捣乱,他没有发火,反而刻意选择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这让几位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学生大惑不解,而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师又把他们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真诚地问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并同他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从这以后,他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几个学生也有了惊人的进步。我想,这位老师的做法,正是我们平日所欠缺的。

四、品德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中学生往往被教师视为“不听话”、“不服管”,因此,好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便没什么好心情,要么是简单敷衍几句,草草了事,打发走人;要么是严加训斥、指责,勒令以后不准这样那样。凡此种种,要么无效,要么收到一时之效,难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受到教育。为此,教师要对思想认识水平已有相当发展的中学生施以教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与学生谈话时做到有理有据,使学生“心服口服”,切忌简单粗暴。应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而不能直接去压制学生的主张,待到时机成熟,学生自然能分辨出谁是谁非。

篇7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基石,教师则担负着铺设这块伟大基石的光荣任务。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师范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师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人力资源。为此,师范学校教育管理,务必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任务治学施教,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把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一、深入学生,捕获学生信息是高效管理的良好开端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学生进步思想、塑造学生完美灵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和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铸就人才的综合机构,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主要是教育被教育和管理被管理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好学生,最基本的途径是全面了解学生,积极分析影响教育管理成效的各种因素。做到“知彼知已,教管合一”。

认识了解学生的平台和方式虽然很多,但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间接了解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调查表或查阅录取档案资料,收集学生民族、习惯、特长、理想等信息,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直接了解法,管理者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寝室、食堂、操场,与生为伍,与生为伴,择机交流谈心,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过去(成长经历)、现在(对学校的感受和意见)和未来(理想和打算);三是活动分类法,就是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设计布置学习园地(黑板报)、才艺展示、体育运动、野外考察等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归纳学生行为特征,竭力搜集学生的个性信息。如果教育管理的对象是老生,一定要仔细比较学生一惯的行为表现,翔实记录学生文明行为和行为不端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然后分析比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动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对学生管理以引导教育为主,多用鼓励少用限制性语言。对后进生的教育采用“先扬后抑法”收效较好,但要把握好“扬”和“抑”的尺度,即“扬”得及时恰当,“抑”得准确适当;如果再加上教育管理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雨润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再“锋”的学生也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管中有爱,爱中寓严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健全制度,依法管理是规范学生积极行为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懂得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教育认知规律和行为思想互动规律,懂得依法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有充分利用鲁迅的《藤野先生》和魏巍的《我的老师》等经典范文,教育感化学生的人格魅力。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特长、个性、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教育管理才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严肃的人文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教育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上级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吃透有关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精神,特别是与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行为、表彰处分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款,务必熟记,灵活运用;同时要牢记教育管理过程以人为本、以情化人、悔人不倦。管理者不只是为了管而管,更多的是教育和服务;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子女、亲人,管理手段自然是感化心灵的教育行为。

三、理想教育,耕植学生教育抱负的种子

师范院校的学生已经拥有当教师思想的种子,但这颗种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学校进一步的细心耕植和浇灌,耕植和浇灌的内容与方法犹如种子成长的土壤,决定种子萌芽生根、开花结果。科任教师、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是刺激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春风细雨。

要使学生自律自奋,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设计人生规划。最有效的方法是狠抓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理想教育、职业教育和信念教育,最关键的是在“早”字上下功夫,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尤其对刚进入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第二次发育期或刚达成熟期,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情绪极不稳定;好高鹜远、理想漂浮、信念游离;凭兴趣办事,是一个危险期,亟需加强青春期理想教育。在这个非常时期,学校务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历史经典教育范例,唤醒学生立志成才意识,播下学生担负起振兴教育的种子;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进步、专业知识宽泛、教育技能娴熟、社会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篇8

1 学生学习德语二外困难的成因

研究对象为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研究结果与分析。从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造成对德语二外课程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式,德语语法的复杂性,布置作业任务难度的问题。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习方法不科学是主要成因,这说明学生的主体评估意识很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布置作业任务难度成为其中两项因素,这说明加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作用。德语与英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德语的语法相对于英语来说更复杂,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成为了困难之一。

2 对德语二外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方法的探索

第一,对于德语二外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要直面这种现象,不能因为大家都认为德语二外课程难学,就有放弃或混的思想。要有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配合多方多层次的引导,一定可以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第二,心理辅导是作为学习困难大学生转化的关键。除了学习的主要因素外,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不能有害怕困难的情绪,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跨越难关。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找到适当的点,积极引导,善于鼓励,让困难较大的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增强意志力。

第三,要实施科学的教学方式。一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创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具体的情景加以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适当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三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对学习困难学生及时的定性矫正,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方法。

3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学方法的实施手段

第一,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其次,强化学习的目的,要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培养学习德语的兴趣。首先,教师通过介绍德国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方面的介绍。同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一步介绍其中的内容。除了教师对这些主题的讲解外,还可将全体学生分为几组,并让其对于某一主题做相关报告,以此通过学生自主地寻找资料来加强其对德国的了解,进而增强对德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学习动力与学习水平。

第三,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水平。德语的语法相对英语更复杂。如德语的形容词的变格及德语名词有相应的阴,阳,中性,同时德语名词的复数形式绝大部分是无规律可循等德语的复杂性都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的话,更加加重了教学难度,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结果,一旦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实际的生活例子相结合后,逐步引入部分情感教学的小话题可以将这种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用教师的感情和个人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时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多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困难的原因。同时,在作业布置上,不能将题目难度一味地加大,而应考虑到学习困难学生的水平,将各种难度的题目作为布置的作业。

第四,对于德语二外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在总结出德语二外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后,将所有的因素加以归类与分析。这种归类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困难的情况下扫除障碍的一种干预方法和计划。最后找到自身的原因而让学生重新充满动力,进而进入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美)瓦恩布雷纳.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瑜.青少年学习心理与调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篇9

1 引言

国内有统计显示,大学生自杀死亡人数约为6万,自杀成为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外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意念率在11.1%-70%之间[2]。大学生作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他们亦是家庭多年来的中心和希望,承载着家庭甚至家族的愿望。所以,这个群体的自杀现象引起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杀的研究较多。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证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大学生自杀,中医讲“治未病”。大学生自杀问题也应当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危机时候的干预就已经难度很大。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讲,应当把重点放在自杀意念的预防上面。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教育,首先应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方法。

2 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1 熏陶感染法

熏陶感染法是人无意识、不自觉的状况下,接受到感染体、者环境的或多或少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熏陶感染法的教育非常适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该方法的运用是重点在情,用教育者的情感去温暖和感化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在一种陶醉、愉悦、激动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境地,无意识地受到熏陶,进而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和性格气质[3]。熏陶感染法主要有形象感染、艺术感染和群体感染三种。形象感染我们很清楚,用一个正向的、积极的形象人物来感染受教育的群体,那么这个受教育群体的每个个体都会受到这正面人物形象的影响,每个受教育的个体会都会变得积极向上,比如我们上小学是老师总是用雷锋这个人物来教育大家。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使大学生感悟生活来之不易。群体感染,指在一个群体中每一个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比如一个班级班干部是积极向上、热爱学习,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多数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大家都会说这个班班风很好;相反如果一个班班干部整天死气沉沉那么这个班给大家的感觉也是死气沉沉的感觉。艺术感染,则可以多种多样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情感融入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之中,大学生喜欢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如歌曲、舞蹈、舞台剧、话剧、心理剧等等,我们可以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到感化和教育。

2.2 情理相融法

情感是心理体验,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是否能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需要。理即道理, 这里指教育者用以说服教育被教育者的某种思想理论。“情”与“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情”是血肉,“理”是灵魂;“理”统帅“情”,“情”在“理”中发展;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把理论知识和情感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弄得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睡倒一大遍,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学习兴趣,老师虽然很累,但是结果收效甚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只一味讲大道理,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重视情感的教育,结果只见学生低头听,听完后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东西,回去后还是该干嘛干嘛。

所以,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要情理相容,用情感感化学生,同时结合道理教育学生,让学生做到口服心服,及时纠正错误。教育学生要做到平等交流和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与你进行心对心的交流。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空讲道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满腔热情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情感染学生,以理说服说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到他处在一个温暖的集体。

2.3 自我激励教育法

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的范畴。所谓自我激励, 主要是指个体主动地的了解、认识自身,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和鼓励自己。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采用自我激励教育法。应用该方法首先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要找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和鼓励自己。通过坚持不懈自我激励教育,大学生便可以逐渐内化我们的积极教育思想和力量,化外在力量为自己的力量。在没有外力和老师的监督和鼓舞下,也可以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独立的、积极的、有力量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上播放励志片,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将积极健康的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4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网络体系

与其他国家高校相比,我国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学工系统,包括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者等等。所以要大力发挥这一系统在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中的功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具体来讲,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个层面着手,自上而下地构建自杀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四级网络体系。第一级是学校,学校可以在负责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由学工部门、团委、后勤宿舍管理部门、保卫部等多个部门成立危机预防与干预小组,多方联合开展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学校层面的日常工作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包括全校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信息的汇总等工作。心理健康中心一旦从不同的途径,发现危机情况则立刻上报至学工部门,由学工部门上报至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书记可以立刻启动联动机制,全面保障学生安全。二级预防单位是院系,各院系成立以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负责人,各院设立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负责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和自杀危机预防办法,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信息。三级预防单位是班级,每个班级在入学一段时间,可以由辅导员根据同学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选取责任心强、有耐心、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可以选取男、女两名,分别重点关注不同的性别群体。班级心理委员也可以创造性的开展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比如每个月可以填一份“班级心理健康晴雨表”,收集全班学生一个月内的心理动态,重点关注那些感到比较特殊的同学。第四级,预防单位是学生宿舍,每个宿舍可以选一个“心护员”,可以由宿舍长担任,也可以另选,心护员负责关注和关心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定期向班级心理委员或辅导员汇报情况。

自杀意念预防的四级网络一旦构建起来,就要使其运转起来,这样才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万不可空有纸文,形同虚设,一旦发生危机才恍然大悟。实际上,很多学生的自杀之前都有很多征兆,只是大家出于侥幸心理,根本没有往严重的方面想。所以,这四级网络之中,重点在于学院和学生群体,因为学生是最为了解学生的人,一定要让学生有危机预防的概念和防范意识。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定要定期为班级心理委员和心护员开展危机识别的培训

总之,大学自杀意念预防是一项需要深入调查、细致分析、全面部署、多方合作、长期开展、重点突出的工作。深入调查就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量化的问卷和质性访谈相结合,深入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分析其特点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对教育领域主体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进行分析,并观察教育主体心理活拥谋浠和发展,形成一定的规律,归属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该学科主要应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教育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来提升整个教学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因此,在中职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模式,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积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之间互动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由于传统教学中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重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职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传统教学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教育领域前进的步伐,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在中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学内容要主动贴近学生和生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现实需求,并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另一方面,确立积极的教师期待的教学环境。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学生会以老师的期待作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因此,中职教师要对学生予以积极地期待,以此来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逐步深入,部分学生被老师过度关注并形成积极的期待,长期内化为一种内生动力,推动着学生向更好的一面发展,在多个领域都会有较优秀的表现、课堂参与度方面积极性也高于普通学生。相反,部分被老师抱有较低期待的学生,由于关注度较低,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和潜能。在中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予以高期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按照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从而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互动。

二、借助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采用教学指导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需要教师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控,并做好课堂内容的设计,再指导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作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这种较为死板的教学方法,并未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新时期下,中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在潜能,从根本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利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此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课堂内容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引入新的教学机制,融入一些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巧妙利用心理暗示

在引导学生更好发展的方法中,除了利用鼓励性语言以外,还可以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由于心理暗示的表现较小,但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同时,该方法的应用对老师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有些则较差,心理暗示的方法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均十分有效,特别是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中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予以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来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对学生予以警告,让学生自觉改正不良习惯;对于部分课堂表现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以此来鼓励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学心理学中的重要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作为中职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爱意,以此来减少学生对教师、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中职教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关爱他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举例来说,可以让学生为父母做出爱的表达,以此来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结语

随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顺应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让教育心理学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中职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和完善师生互动平台,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排解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彭松林.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4(09).

篇11

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他人行为的模仿能力较强,这样的模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观点与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这样的特点进行因势利导。

1.教师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的模范,语言、举止、衣着等各个方面,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教师在这些方面要格外注重细节,要求学生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着装,教师就不能违反规定;要求学生不怕困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都应当陪着学生一起经受困难的磨炼。

2.要在学生的身边树好典型

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身边的典型进行一些发掘,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看得到、听得到典型,才能在思想上产生较强的动力。另外,教师还要立足于整个体育事业,选出一些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我国的体育界,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健儿,在千辛万苦之后获得了成功,在一过程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世界冠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二、让教学模式创新作用更加明显

创新历来都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竞争力,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发挥音乐的作用

音乐具有舒缓身心、陶冶心情的作用。我在体育锻炼这一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之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学生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也有利于恢复体力。

2.在教学中发挥比赛的作用

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我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式,特别是将一些原来学生兴趣较低的机械、枯燥锻炼活动设计成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开展比赛,学生在竞争意识的支撑下,迸发出浑身的活力与精力,这样的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发挥游戏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部分教学内容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加入了辅助游戏,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专门制订了名为“冲锋向前”的辅助游戏,开展50米障碍接力,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几道障碍,让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训练弹跳能力,效果也比较理想。

三、让教学内容优化作用更加明显

虽然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比较科学,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尤其是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和特点,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1.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增加部分内容

当前,学生安全工作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的重要话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讲述一些急救知识、自我保护方法等,让学生能够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2.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内容除了教材安排的章节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补充部分内容。

3.教师要立足于本地的体育特色,增加教学素材

本地区在乒乓球运动方面源远流长,涌现出了许多知名运动员,广大小学生在乒乓球运动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与爱好,笔者因势利导,专门开设了乒乓球兴趣小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点拨指导,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特长。

四、让教学评价改革作用更加明显

教学的评价改革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同时也能够发挥出鼓励、激励的作用。笔者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首先,跳出单纯的项目考核,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评价学生,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学习态度以及体育项目的达标程度,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其次,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评价,以积极评价为主,注重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学生的体育技巧能力与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刀切”评价是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差异的,笔者在教学评价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制订标准进行分层评价,确保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基础相适应。

五、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篇12

对于聋校学生而言,由于听觉的缺失,学习汉语已经很为难了,何况是英语呢?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谈谈我对聋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浅见。

一、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是一门语言,就当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从学习汉语发现,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语言的输入、加工储存、识别(再认)和运用(重现)这样几个过程。

同理,聋生学习英语也当如此。教学中应侧重于英语的理解性输入,在大脑中储存,在课堂和生活情境中再现,最后在教学语言、课堂沟通以及生活中的反复出现已达到完全掌握和运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突出“学中用”、“学后用”,不能拔苗助长,盲目追求即学即用。

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1.视觉刺激

英语教学的开始,聋生会有为难情绪。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要抓住聋生的特点来寻找合适的方法。聋生通常对视觉的事物比较敏感,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视觉。那么激发好奇心就要靠视觉刺激了。在教学中,可常做小游戏——用身边的事物,让聋生猜事物的英文名称,把黑板上的英文名称和事物对应起来,猜对了有小奖品,通过看和猜来接触英语单词,在玩中理解单词的意思。再请聋生给教室中的实物“起名字”,制作精美的英文卡片贴在相应的实物上。这样把被动的学习渐渐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聋生自然愿意学习。

2.文化差异

英语有其特定的风土人情和人文艺术。给学生讲解这些,他们对于英语的用法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会想知道更多有关的知识。例如,“Autumnfestival”这一单元中,涉及到中国的“Mid-autumnDay”和美国“Thanksgiving”共同点和差异及包含的文化、风俗等知识,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对于中外姓名的写法差异,给聋生带来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三、手语带动英语学习

聋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初学英语时,他们的思维受到手语(聋人的母语)的制约,所以学习中必须借助于手语来带动英语的学习。在教学单词时,可以用手指语打出每一个字母,然后借助指语来帮助学生发出声音。理解词义也是在手语和书面语的辅助之下完成的。在句子的学习中,聋生一般会嘴里发模糊的英语声,而手上打的是手语,同学间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也是在手语的辅助下完成的。反过来,老师打手语,同学们通过看手势、看口型来判断相应的英文句子。在聋生掌握手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减少了英语和汉语互译的麻烦,聋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借助手语来学习英语。

四、从聋生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要求聋生在听、说、读、写上完成普通小学、初中英语大纲的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现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是改革过去“哑巴英语”现状,基本思路掌握有声英语。显然,从聋生存在听力、语言障碍的实际来说,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从聋生特点和补偿缺陷出发,制定适合聋生的教学目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聋生是能发出一些声音的,就用这些声音教聋生大胆的去读去背去说英语单词、句子、短文,不求发音多么准确,只要能起到理解,记忆以及掌握的目标即可。不回避说,而是鼓励说,指导说,丰富说,围绕“说”做文章,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1.注重单词的读和写

英语掌握好坏,60%靠单词。学生害怕记单词。我从思想上引导聋生,告诉他们单词就像砌房子的砖,没有砖怎样砌房子呢?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健听人可以把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做为一个整体来掌握,见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其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够根据读音正确地拼写出这个单词来。对绝大多数重度听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听不到语音,无法充分利用语音和单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帮助记忆,所学单词对他们来说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的字母组合,而且,他们的阅读视野又很窄,学习的单词得不到再现,使得记忆单词的难度要比正常人要大得多,完全是靠机械记忆法死记硬背。聋生要突破单词学习难关,也要遵循英语的语言特点,充分应用到“读音”和“拼写”“一一对应”规律。在单词教学中,教师不要因为聋生发音不准,而忽视单词发音教学,同样必须引导学生在单词的拼写形式和读音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借助唇形来辅助听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听力差的学生,尽管发音不准,但是,基本上是可以根据语音判断出一个单词的第一个辅音和基本的元音。比如,desk这个单词,聋生都能发出[de]音,至少能够在写“桌子”单词时,嘴里边发出[de]音,边可提示聋生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d”,而不是徒劳地搜寻大脑中的单词库.

2.在“说”和“写”中强化英语词汇量、短语和基本句型的积累。

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学习英语无从谈起。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也有一定的技巧,除了在课堂不断传授这些技巧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要“说”或者写。学生有了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再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句型以后,才有“说”和写的材料。反过来,又可以通过“说”和写,把所学的知识再现出来,巩固知识。凡是上完一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语法,我经常布置的一个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单词或者句型写句子,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句子来达到再现。

聋校英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爱心坚持去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教师共同来开发和实践,相信聋生也能和健听人一样融入主流社会。

参考资料:

篇13

一、生理因素

青春期的到来使认知能力还很薄弱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无法坦然面对生理的变化,太多的激情不知如何释放才好,心理更是变得浮躁起来。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有了吸引异性注意的朦胧意识;有极强的自尊心,唯恐在大庭广众之下得到哪怕是极小的批评,同时又极其敏锐,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

二、社会因素

1.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若掌上明珠,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这些学生任性、孤僻,不受约束。

2.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这些早早走上社会的失学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盲目追随社会潮流,着奇装异服,留怪模怪样的发型,一副典型的社会小混混的样子,而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好模仿,所以也有留怪发、着异服的现象。

3.受家长教育方法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人生观,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根本把学习不当回事。

三、教师教育方法和学校管理因素

个别教师对学生关爱不够,由于教育方法的简单,不能和学生达成有效沟通,师生产生对立情绪,老师不仅劳神而且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学校在管理上不细致,缺乏有效指导和正面引导,很少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及时发现,及时鼓励等等。

四、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施以爱心,谨慎管理

1.真心关爱学生。课上、课下教师对“问题”学生要多关注,多了解,使学生真正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护。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谈心,争取有效的心理沟通,让学生信任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当众指责训斥,师生之间尽量不撕破脸皮,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有什么问题和心理话都能向老师倾诉,学生能与老师真正交朋友。

2.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策略,注重正面、积极的引导。教师要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威风八面,要了解班级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千万不要冷落他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不能简单粗暴,动辄批评,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对学生进行客观、正确、全面地评价,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你的学生,使学生都能找到自我,树立信心,鼓足勇气,预备远航。我校学生张凯同学,上五年级时他父母离异,在爷爷奶奶家里生活,这时的他情绪低落,学校活动不愿意参加,还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苗头后经常找他谈心,学校也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教师充分信任该同学,让他帮助老师做一些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及班级的集体活动也让他参与策划和组织,该同学逐渐树立了自信心,并且刻苦学习,整个班级在他的带动下,学习风气逐渐浓厚,并被同学选为中队长,六年级下学期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二)家校配合,分层管理

1.毕业班级的管理,要以班主任为核心,其它学科老师配合、班级干部为小助手的分层管理。班主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智能差异)发展方向、成绩优劣,分为若干层次,组成学习小组,着力抓“两头”,带“中间”,形成良好班风。

2.家校积极配合管理。一要多进行家访。教师最好能对每个学生普访一次,重点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更是定计划、定时间、定策略地进行重点家访,如果不能到家里家访就要用电话与家长沟通,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收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突出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增加家长和教师互通信息的机会,建立密切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