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规划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营业性歌厅(含有乐队伴奏歌手演唱的酒吧、茶座、咖啡厅)、舞厅、夜总会、练歌房及设有歌舞音乐娱乐设施的餐厅;
(二)营业性电子游艺室、游乐场、激光打靶场;
(三)营业性演出,包括:团体和个人文艺演出(含节目主持)、组台文艺演出、模特表演和比赛、礼仪表演比赛及礼仪庆典服务;
(四)文化娱乐经纪活动,艺术品拍卖;
(五)营业性电影发行、放映;
(六)艺术品经营,包括:艺术品的收集、展销,商业性艺术品比赛、展览,书画裱褙等;
(七)其他营业性文化娱乐项目。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文化娱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青岛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文化娱乐市场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区(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辖区的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好做好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文化娱乐经营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娱乐经营活动。
第二章审批管理
第六条文化娱乐经营实行统一审批、分级管理和许可证制度。
第七条电子游艺项目以及下列从事文化娱乐经营的,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审批:
(一)涉外星级宾馆、饭店;
(二)外商投资企业;
(三)注册资金超过一百万元的。
前款规定以外的文化娱乐经营,经区(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八条从事文化娱乐经营,应当具体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配套设施;
(二)有必要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三)有具备相应资格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营业性演出和艺术品拍卖、展销、比赛、展览的,不受前款关于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固定资产规定的限制。
第九条申请从事本条例第二条(一)、(二)、(六)项所列文化娱乐经营,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立项申请及有关证明资料;
(二)持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证明文件,到公安、卫生、环保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三)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开业申请报告,经实地勘验核准后,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无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举办临时性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必须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申领临时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十一条设立营业性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从事营业性演出的,须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艺术表演团体从事异地营业性演出,必须持有注册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并报演出所在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在职演员或者艺术院校师生参加本单位以外营业性演出活动,须经本单位同意并按规定申领演员个人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第十二条非营业性演出单位进行临时性营业演出活动,须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领取临时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第十三条从事文化娱乐经纪活动,须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
第十四条从事营业性电影发行、放映的,应当取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或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
第十五条对申请人提出的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申请,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做出决定。
第十六条从事文化娱乐经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向工商、税务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审批手续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文化娱乐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须向原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一)合并、分立;
(二)歇业、停业;
(三)变更登记事项。
第十八条从事营业性演出、艺术品拍卖的单位或个人,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从事经营活动的;从事其他文化娱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自批准之日起六个月内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文化娱乐经营实行年度审验制度。经营者须按规定向发证机关申报、办理年审手续。
第二十条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申请、审批,参照本条例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文化娱乐经营应当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式进行。
第二十二条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接纳消费者不得超过额定人数;
(三)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音响、灯光;
(四)噪声的排放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五)消防设施齐全有效,疏散通道畅通;
(六)游乐设施的运行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七)使用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须经审验;
(八)文化娱乐经营收费项目应当明码标价;
(九)营业性歌舞厅及其他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接待未成年人;电子游艺活动,非节假日不得向中小学生开放;
(十)不得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电子游戏经营活动;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从事营业性演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举办临时性演出活动,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节目安排表和演员资料;
(二)不得聘用、接纳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演员、表演团体;
(三)演出广告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准;
(四)演出活动接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营业性电影发行、放映的影片应具有公映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艺术品经营及拍卖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艺术品的来源合法;
(二)名家作品须有国家或省级书画鉴定委员会的证明;
(三)不得经营假冒艺术品,经营复制品、仿制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有明确标识;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对文化娱乐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查处文化娱乐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应当公开办事程序、依法履行管理职能。
第二十八条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和稽查人员应当参加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九条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和稽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二)实行回避制度;
(三)不参与、干涉文化娱乐经营单位的内部事务;
(四)不得私自处理查扣、收缴的物品;
(五)不得泄露案情,向当事人通风报信。
第三十条文化娱乐经营者应当接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文化娱乐经营者有权拒绝无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拒绝非发证机关扣缴经营证照;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检举、揭发的权利。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遵守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繁荣文化娱乐市场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举报、揭发文化娱乐市场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突出成绩的。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或未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从事文化娱乐经营的;
(二)转包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年审中年审不合格仍从事经营的。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业,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一)、(三)、(七)、(九)、(十)项规定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一)、(二)、(三)项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违反有关电影发行、放映和营业性演出有关规定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电影管理和营业性演出管理的规定处罚。
篇2
一、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大阪世博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举办至今已经三十余年,当时的盛况仍令人难忘:参观者高达6421.8 万人次,至今仍是世界之最;赢利170亿日元,创下综合类世博会盈利的世界记录;一条新干线连起了关西经济带,带来了全国经济十年的飞速增长。这些成就,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仍是如此的辉煌。这些辉煌,与当时组织者的科学决策、果断措施是分不开的。
大阪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也作为一个失败的模板,给各国以警示。根据筹建规划,大阪世博会后建一个郊外的新城,世博园则作为“住宅用地和公园”。但是园区内所有的设施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与今后的市政规划协调,因此世博会一结束,350公顷的土地全部归还市民,重新规划和建设,包括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115个展馆逐步丧失效用和效益,不得不全部以高昂费用拆除或更高昂的代价移往他处。如斯堪的纳维亚馆,展后迁至北海道,迁移费用加上为了使建筑能够抵挡北海道严寒的气候而增设的抗寒措施以及建筑内暖气管道铺设的费用,高达二亿七千万日元,而该展馆最初的建造费用也只不过四千万日元。而由澳大利亚政府馈赠给三重县的澳大利亚馆,最终因为三重县无法负担预计超过四亿日元的巨额迁移费用而作罢。至此,在为善后处理耗费了巨大国民财富之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旧址上最后留下的痕迹也消失殆尽。连当时的总规划师丹下健三先生也承认,没有经典建筑被保留是他毕生的遗憾。当今日本建筑学会会长仙田满教授则直言大阪世博会后,原先规划变得毫无利用价值。
由此可见,在规划中不考虑后续利用,给国民经济财富造成的巨大损耗足以延迟甚至阻碍城市发展建设的步伐。只有有目标地进行世博会规划,才能在展览结束之后有条不紊的实施再利用方案,对世博园进行有序而有效的后续利用,充分发挥世博会的长期效益,使世博会真正为加快城市和国家发展提供机会。后续利用不仅是衡量世博会成败的评价指标,而且是世博会规划的灵魂,渗透在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二、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建设及后续利用原则
3R原则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将以简化、再利用、再资源化为原则和目标。即简化后续利用转化的过程,实现建筑、基础设施和空间的再利用,使资源的消耗再资源化以重复使用。
零影响
上海世博会将是第一届真正完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会,我们对它的展望是:零影响。即最大程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传统电力能源的使用量降为最低;利用可再生能源:地热、太阳能、风能、光电能及生化燃气。
最终目标:上海在世博会及之后,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区域及城市设计的典范。都市形态及环境质量体现最高效最佳利用率,包括对文化及历史元素的保护,使建筑形态、都市空间及绿色景园最佳的融合。
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复兴
会后的世博园将成为上海城市的一部分,这里不仅将体现上海作为世界城最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更应该展示独特的上海城市文化。作为海派文化折射出的光华,近代上海发展的百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城市意象,这是上海逐鹿世界的重要资源。但是,这些珍贵的财富在急速的城市建设中正逐渐的消逝与瓦解#。在世博园区中,海纳百川的包容与开放、高密度的城市肌理、里弄空间中的风花雪月,这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特征将得以延续和复兴。
三、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对策研究
根据历届世博会后续利用的成功经验,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可分为三类,其规划也体现各自的特点
1)以保留标志性建筑为目标,作为时代印记纪录历史的辉煌时刻,并演变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标志性建筑的代表性,园区规划布局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
2)以保留大部分建筑为目标,作为今后某种功能性园区的建筑主体,发展为某种产业基地或研究中心。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大部分建筑功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今后运营的基础设施和交通需要。
3)以改造或扩展城市区域为目标,选址于需要改造的区域,使世博园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目标,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对园区周边和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的改造或建设,作为新兴城区的基本框架来进行规划和建设,以便于将来综合性发展的需要。
对此笔者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的具体方案
1)重点建设新的城市中心
世博园区在改造前可以说是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重工业产业区,改造调整后就为上海完善、提升和再造城市中心功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空间资源。
2)培育新的城市功能
博览会展和文化艺术功能既是世博会的核心功能特征,也是建设国际性城市先锋地区的重要内容,而恰恰又是上海城市功能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当着重培育国际交流中心和国际高端会展中心功能。
世博会本身是世界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高端会展业的一份子。从汉诺威经验可以看到,举办世博会对当地会展产业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中生日常规划安排不合理的表现
日常规划安排,是指学生结合个人自身实际情况和课程学习安排,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确定每日生活学习的计划和打算;它既是当前一段时间内的短期规划,也是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
(一)缺乏日常规划安排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加之社会的转型变革、教育理念的发展转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等因素,导致一部分高中学生认为是否能够升学对自己的未来及人生并没有多大影响,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努力拼搏的精神,生活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无短期日常规划安排,又无长远计划打算;既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又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更甚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个人规划不合理
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通过日常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生活各个单项上的分配,有助于合理利用时间、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安排时,或脱离实际,或缺乏自我认知,导致制定的规划安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例如,有些学生制定日常规划中,大多是预习新知识、新内容,但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是否能够完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没有将复习当天所学知识这一日程纳入到规划安排之中;有的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出于自己喜好方面的考虑,安排更多时间用于自己的优势科目;有的学生没有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没有合理分配二者所应占有的时间;有的学生缺乏对日常规划的正确认识,所制定出来的规划安排缺乏可行性,等等。
二、高中学生个人管理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已经进入到青春期。这是一个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和智力迅猛发展,自我意识和个人管理意识逐渐发展。个人管理意识作为个人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按照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规划、管理、调节和转控。正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认识自己,通过自我、他我的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进行合理调整。
三、以个人管理意识实现对日常规划安排的调控和管理
(一)以自我认知为基础进行日常规划
高中生要借助个人管理意识实现对日常规划安排的有效调节和管理,首先必须认知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评估自己。
我们从小开始,老师或家长都教导我们,要向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学习,要多去思考他们成功的行为和动机,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就。但是很少有人鼓励我们去思考,自己身上有哪些能力和优势,有什么弱点,我们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等。这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我们都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够根据自己的事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短期目标,才能够知道自己比较欠缺的是什么,知道采取哪些方法能够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明确日常规划中各项安排的主次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我提升。
(二)对照目标实现自我完善
高中学生在进行日常规划安排后,还需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来自外界的力量。
虽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短期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日常规划安排。但高中学生在人生历练和规划思维方面尚有所欠缺,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中难免出现不甚合理的安排。我们需要对照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对日常规划安排进行完善;此外,还需借助老师、家长等外界力量的帮助,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明确规划安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挑战,因此,拥有包容平和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自我管理实现日常规划安排
有了规划和目标,还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有效完成规划安排中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进行日常规划安排的目的和初衷。
个人管理不仅需要健康的心态、成熟的心理,还需要熟练的技巧和正确的认知。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想要有成熟的心理和熟练的技巧,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不骄不躁、慢慢积累。而拥有健康的心态、熟练的技巧、正确的认知,却不付诸行动,终归徒然,所有的计划和安排都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个人管理需要勇气和意志。只有拥有拼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够贯彻执行个人的规划和安排。增强勇气和意志,如同增强肌肉一样,越是经常锻炼、经常使用,其强度就越大。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当经常去做某一件只有发挥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件事情就成为生活中很容易就可完成的事情。高中学生日常规划安排的践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学生在最开始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思想、心态方面的阻碍,这就需要借助意志力,以自我管理意识的强大助力推动并督促各项规划安排的完成。
四、结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思想上也存在一些困惑与苦恼,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中学生要学会认知自我,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建立明确的中、短期目标,合理利用时间、规划安排,借助个人管理意识督促各项日常规划安排的具体落实,同时不断检查自己离目标的距离,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在具体的学习中,就是要处理课内和课外、学习和活动的矛盾,合理安排课后时间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成绩,并在高考中有所斩获。
篇4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机制运行的高校,教学质量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独立学院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常规教学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教学管理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课堂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
因此,独立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树立管理意识,以高质量的管理求生存,走管理立校、质量兴校、教学强校之路。因此,充分尊重高校教学规律和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尽快探索构建高效率、适用性强的常规教学管理规范化运行体制已是独立学院整体教学改革的燃眉之急。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简要就独立院校应如何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 独立学院常规教学管理现状
目前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与实际不相悖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在现行教学管理实践中,不少教学管理人员把管理与服务分开,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
(2)教学管理制度倒置,亟待改进。独立学院大多是延承传统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建制,教务处对教学过程管理的过多过细,院系(部)及专业(教研室)总是围绕教务处的管理方法转,疲于应付教师,被局限于各种条条框框之中,教师参与教学管理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相反,各专业系(室)教学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缺乏。
(3)教学管理效率不高表现有:①教学管理思想不统一;②教学管理权限分散;③管理不到位。
2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独立学院应注意的问题
2.1 强化院级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
独立学院大都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但从笔者的调研来看,系级管理相对薄弱,强化院级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为此,学术委员会或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最高学术权威机构,重点负责学院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宏观管理;督导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设机构,重点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学工部及其所属的学生辅导员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力军,重点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务部及其所属的教务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监控所有的教学活动,全面监控教学质量。[2]
2.2 建章立制,科学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管理制度既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又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章立制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学院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印成《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让每位教师都能自觉遵守管理规定,养成遵守教学秩序的良好习惯。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因此,建章立制的同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关键。独立学院可在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学院发展的实际,在课程建设上、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通过强调 “教学相长”,拓宽教师的学术空间等举措来推动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更好注重这些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指导文件的实效性和规范性,以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激发教师们的工作潜能,鞭策和规范教学行为。
2.3 “把好三关”精细教学过程
一是把好新教师上岗关。
选择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工作能力强以及学历、职称符合要求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求新教师制订学习计划,指导教师制订带教计划,使新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岗位。要进行课前试讲。同时,把握教师带第二门新课的试讲,试讲合格者允许上讲台。
二是把好教学过程关。
教学流程一般为: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下发教学任务通知书一安排任课教师一制订学期授课计划一教师提前备好2周课一教务科组织专家检查教学文件一教师课堂教学一教师批改作业及课后辅导一教学督导组课堂听课、检查评价一学生反馈意见一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一课程结束考试一学生成绩分析及评价。
三是把好考试监察关。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既是考学生、也是考教师。只有保障考试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才能正确评估考试质量、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2.4 加强对学生教学检查的力度与宽度
对于学生的教学检查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除了承担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要随堂听课。2、改革成绩构成,强化学习过程监控。3、实行学业预警制度。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律性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有可能导致少数学生期期不及格,无法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为此,实行必要的学分预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5
Fuzzy Scenario Evolution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A Proposed Framework
FU Qiong1,ZHAO Yu2
(1.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Party School of CPC,Chongqing 400041;
2.Office of CPC,Chongqing N0.3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0014)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uzzy scenario evolution analysis to resolve the evolution of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in the guidance of complexity sciences.That is to describe the macro disorder phenomena of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by building the ordering rules under the micro-level in the logic on the basis of relations among the system,rules and status.On this basis,it consider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cess is a process to identify and adjust the risk of social systems.The imple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by the five stages of risk warning,building the emergences scenarios,emergency decision-making,emergency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normal emergency management.That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d framework to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 management.
Key words: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the fuzzy scenario evolution analysis;emergency management process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双重转型,我国进入到社会矛盾复杂和新型突发事件频发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应急管理研究逐渐向公共安全研究拓展,从应急管理研究走向了常态管理研究,从策略性研究走向了应用性研究,从实践研究走向了基础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作为新型应急事件的典型代表,集不确定性、突显性、跨界性和耦合性等特征于一体,与传统的突发事件相比,人们对这类突发事件的特征、演化规律和破坏性等方面尚未有科学的认知,实践中也缺少紧急应对的有效手段,对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挑战。因此,通过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就成为当前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现实课题。
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研究
1.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
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定义,当前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非常规危机”、“非常状态(公共紧急状态)”、“极端事件”。虽然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见解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学者在这个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见表1):
欧洲学者从法律角度将非常规突发事件解释为一种“公共紧急状态”[2,3]: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正常法律制度无法有效运行的特殊社会安全状态,是一种影响全体公民基本权利、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极大损害的危险局势。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专项研究则从事件的性质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了定义,认为非常规突发事件需具备以下特点[4]:非线性响应、很突然很严重、来自于社会和自然环境、是地区系统变化的推进器、存在交互影响和具有潜在威胁性,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第一次进行了系统概述。我国学者韩智勇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非常规突发事件是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损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5]。而姜卉和黄钧则认为大多数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定义过于狭义,将非常规突发事件定义为一种危机情景,拓宽了其外延,认为非常规突发事件是应急主体所正在面对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6],不仅包括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和现有状态的描述,还包括对突发事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导致系统从现状向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动力、事件、结果的描述和分析。在价值观层面,蔡志强认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是由于缺少更多的认知和合理的治理价值观[7],对社会核心利益、社会财产、群众心理等造成极大威胁的、需要根据合适的价值判断去解释和应对的社会治理紧急状态。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不同界定可见,虽然非常规突发事件在法律、危机管理和价值的不同层面使用,但是对其本质的描述基本一致: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应急管理主体在面临社会秩序、社会财产、受众心理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价值观等受到突发性巨大威胁的高度复杂危机情景时,原有常规管理下无法认知或缺少有效治理方式,需要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态势进行及时处置,以重塑社会系统平衡的社会治理紧急状态。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定义至少具有四层意思:其一,非常规突发事件是一种危机情景或状态。这种情景不仅包括对突发事件当前所处的状态的描述,还包括对突发事件整体态势的未来假设情景动力、路径、演化和结果的分析与描述。其二,非常规突发事件是主体感受与客体存在的统一体。在主观上,非常规突发事件由于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已超出应急管理主体对于常规突发事件的认知;在客观上,非常规突发事件已经对社会公共秩序、受众心理和公民基本权利等构成了极大威胁,需要应急管理主体的及时处置。第三,非常规突发事件是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非常规突发事件源于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因此最好处置方式在于重塑社会系统平衡,即打破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塑造社会系统适应动态环境能力的过程。第四,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新的突发事件管理模式。无论是综合性应急管理模式还是专业应急管理模式,常规突发事件管理模式在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时都显得束手无策,亟需建立新的突发事件管理模式加以应对。
1.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
作为现代复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突发事件为我们重新认识风险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常规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比如突发性,即爆发时间的急促性导致事件发生的起因、时间、范围、方式和程度等要素在短时间内难以预料;损害快速蔓延性,即突发事件常常以极其迅速的方式蔓延,容易引发次生损害,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害;受众的社群性,即突发事件会在社会层面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并波及到公共利益;处置的紧迫性与临界性,即事件的处置不仅要求及时、准确,根据突发事件发展趋势做出关键干预,等等。但是对于非常规突发事件而言,更需要把握其专属特征,即与常规突发事件的不同之处。如在物理特征上,空间和领域特征的跨界性、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的罕见性以及资源流量与流向的突变性;在逻辑特征上,应急情景的高约束性和压力性、呈现状态上的多变性与复杂性的交织、应急过程中的非可控性与不确定性以及治理效果上的创造性与破坏性的统一。非常规突发事件虽然演化迅速,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结果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其发展演变仍然表现出一定规律[8]。
2 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分析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科学方法从复杂多变的偶然性中发现潜在的必然性,即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规律。在当前应急管理理论中,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尚属于复杂系统的研究范畴。由于复杂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认知的模糊性,为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规律造成了困难。本文试图从模糊情景方法来模拟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为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规律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1 模糊情景演化分析模型的构建
模糊性是复杂系统重要的内在属性,一般用来描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的事物或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突发事件,非常规突发事件既具有常规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专属特征,在人类认知方面属于典型的模糊性问题,因此将模糊技术引入到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演化中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模糊情景分析方法主要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构建模型,试图以微观层面有序构建来描述宏观上的无序现象。其基本思想为:在假定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微观动力机制原则下,通过分层次和分类地模拟单一演化行为,对单一演化行为进行网络式加总可以预见事件未来所呈现的情景。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模糊情景预测方法并不刻意追求事件演化的存量和路径,而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描述微观事件演化行为间的相互关系和宏观事件演化过程,是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进行模拟仿真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描述,模糊情景演化模型有以下基本假设:假设1: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复杂性是由简单系统行为在少数规则作用下形成的。即非常规突发事件看似复杂,但是其复杂形态的背后隐藏着重要的系统行为规则和关键变量,复杂演化形态是由简单的常规系统行为和异常的系统行为加成集合而形成。假设2: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具有层次性和涌现性。即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并不会破坏风险社会系统的整体结构,但会呈现出演化的层次性和涌现性等分形结构特征。假设3:单个系统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微观机制,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隐喻的相似性或因果性等路径进行的,也约束了模糊情景的状态集。
面对各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对事件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对事件演化状态、涉及范围、演化规律、损害程度以及利益分析等要素进行认知和梳理,制定可行、合理、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在面对复杂事件时,管理者由于高压力和高约束的事件情景,通常会采取“系统-规则-状态”的逻辑加以解析。按照模糊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以将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模型的函数公式归纳为:M = f (A,L,R,S,N)。其中:
第一,主体(A),又称为微观事件演化行为。即有构成演化系统的最小单位,常常与关键性变量有关。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微观主体常常以一个行为或事件的方式呈现,可以通过信息、物质等的交换与其他微观主体发生联系,所形成微观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构成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网络的基本单位。
第二,模糊域(L)。即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空间,同时也是微观主体的活动空间。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模糊域是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和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的交集处,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平衡性和变化性的统一。
第三,规则(R)。即主体行为演化路径选择上所要受到的规范性约束。在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的基本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分形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动态性原则等。
第四,状态(S)。即主体行为在规则约束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尤为复杂,主体行为并不会遵循所有规则,可能只遵从一种或两种规则,因此在规则约束下主体行为会呈现多种而非一种状态,而这些状态的集合决定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方向。
第五,网络(N)。即主体行为间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状形态。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是主体行为相关关系的集合,复杂的演化过程通过网状形态进行描述。
2.2 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机理分析
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模型的建构原理,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情景依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6个演化情景(见图1),分别是初始情景、生成情景、扩散情景、过渡情景、损害情景和终结情景,其中初始情景和生成情景属于微观风险社会系统,其余演化情景属于宏观演化系统。同时,非常规突发事件在演化过程中要突破5大阻力:生成阻力(微观事件燃点阻力),微观阻力(微观事件间吸引力阻力),扩散阻力(从微观到宏观的阻力),系统调适阻力(系统内部平衡阻力)和应急管理阻力(应急平衡阻力)。
在初始情景阶段,从风险社会系统视角来看,任何系统失败或系统崩溃源于系统内部微观主体所引发的系统不平衡现象。非常规突发事件生成并非简单线性生成的,其生成所面临的诸多阻力来自于其自身特殊的属性,其中最重要的阻力在于事件爆发的燃点。只有当风险社会系统内部微观层次的不平衡现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达到事件爆发的“燃点”,突破生成阻力,非常规突发事件才随之生成。
在生成情景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生成后,并不会立刻进行演化,会受到生成环境中其他事件的影响。在微观系统内部,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可以是吸引、排斥和叠加,它们所构成的正负反馈环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构成微观层面的阻力。因此,非常规突发事件突破微观层面的阻力就需要与其他事件发生交互关系,在不同的吸引子间转换。在微观层面上,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内含事件数量和稳定性,可以将其分为连续性一元事件、突变性一元事件、连续性多元事件和突变性多元事件。
在扩散情景阶段,非常规突发事件要想影响整个风险社会系统,必须突破微观阻力,产生扩散效应,使整个系统从简单变得复杂,从有序走向混沌。一般来说,非常规突发事件在风险社会系统在扩散情景下的状态变化主要有7种(见图2):转化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在一定环境下会从现有类型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现象;耦合是指在扩散过程中非常规突发事件会引起其他系统行为随着事件扩散方向共同涨或落的共振现象;涌现是指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在从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过渡的过程中,通过新特征和新现象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从而引起宏观系统在结构、呈现状态和整体等方面变化的现象;反馈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其他系统行为间相互吸引或互为阻力的自动调节现象;分形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在扩散过程中会分化出很多相似的微观事件,这些微观事件与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很多方面会呈现出相似性的现象;非周期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变化速度会倍周期分化的现象,即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会出现突然的变化,呈现双周期或者多周期的现象;自组织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扩散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内在随机性改变。根据图2所示,在T时刻,非常规突发事件有7种扩散途径,非常规突发事件会随机选择其中一种扩散情景进入下一T+1时刻;在T+1时刻,非常规突发事件同样面临着7种扩散路径,非常规突发事件会随机选择其中一种扩散情景进入下一时刻T+2时刻……这个情景一直进行,直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影响扩散到整个风险社会系统。因此,非常规突发事件在从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演化过程呈现网状拓扑结构。 在过渡情景阶段,由于风险社会系统具有一定自调适能力,因此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呈现还需要克服来自系统的调适阻力。面对来自系统的内部阻力,非常规突发事件会有3种情景:第一种是部分突破情景。非常规突发事件会像小球从斜坡滚动的轨迹一样,沿着最小作用力的方向(脆弱性)进行选择性突破,有选择地呈现部分损害。第二种情景是有效突破情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扩散是通过自身状态的涨或落来实现,通过发挥共振效应来拓展自身的影响范围,一旦涨或落的运动方向聚合了足够的力量,突破了系统平衡的临界点,便会通过脆弱性路径来传递力量,最终导致系统失序,呈现出所有损害。第三种情形是无法突破的情景。在此情景下,非常规突发事件损害处于系统调适能力的控制范围之内,事件不会呈现出任何损害。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终结,其会返回到扩散情景,继续积攒能量,等待下一次突破系统平衡状态。
在损害情景与终结情景阶段,当非常规突发事件呈现以后,其损害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生命安全等方面,需要应急管理行为加以应对。在损害情景下,非常规突发事件将面临着2种情景:其一是应急管理者在有效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应对,也意味着事件终结,进入到终结情景。其二是应急管理者无法有效认知和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造成应急管理失败,重新导入损害情景进行识别和认知。
3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
非常规突发事件作为一种新型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从整体来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本质上是识别和调节风险社会系统的过程,其基本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预警、事件情景构建、应急决策、应急管理与评估与应急管理常态化管理5个阶段(见图3)。
3.1 风险预警阶段
当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会显现出一些征兆。当应急管理者发现事件征兆时,应急管理者会及时应急预警并对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准备工作。当非常规突发事件爆发时,应急管理者会惯性式地启动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去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但很快应急管理者会发现应急管理效果不佳,此时非常规突发事件生成,应急管理者在跟进事件态势的同时,会积极展开实时预警工作。
3.2 事件情景构建阶段
应急管理者面对海量异构或者信息匮乏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时,会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可能前兆和事件演化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收集获取、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等处理,然后通过非常规突发事件模拟仿真系统和应急决策演练综合平台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进行情景构建和规律认知。与此同时,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一些损害,如人员伤亡、群体性骚乱、谣言散播等事件进行及时地预处理,建立官方传播和引导渠道掌握应急管理的话语权。
3.3 应急决策阶段
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构建,应急管理者采用问题/创新应急决策模型制定应急管理方案:首先进行情景所呈现的新型问题进行创新型求解,然后根据应急仿真模拟系统进行根本问题求解,之后对一些常规突发事件问题进行常规问题求解,最后将以上3种决策模式所产生的备选方案进行支持程度、适用性、可行性和合理性验证,最终生成应急管理方案。
3.4 应急管理及评估阶段
实施上个阶段产生的应急方案,主要包括应急目标与处置、应急动员及资源调配、应急权责分配、应急规则制度、受灾群众引导、应急信息宣传和应急培训学习等内容。在实施应急管理方案的同时,要同时追踪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态势,通过评估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效果来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如果方案难以奏效,就重新返回应急方案制定过程重新制定应急方案;如果方案十分奏效,就加强对方案执行情况的监控,将非常规突发事件置于应急管理者的可控范围之内。
3.5 应急管理常态化阶段
当非常规突发事件置于应急管理者的可控范围之内,应急管理者不能放松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态势继续进行追踪预警、追踪评估、追踪情景模拟和识别以及追踪应急决策与处置,积极干预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路径,恢复风险社会的总体平衡状态。同时,要将非常规事件的应对纳入到常规突发事件应对范畴,一方面要加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灾后恢复,保证受灾群众和受灾地区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基本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将事件纳入到案例库,供应急管理者分析、学习和演习,形成完备的应急方案,为以后类似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4 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的路演——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为例
也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像校园安全事件一样引发社会的持续关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根据每年媒体披露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以及食品卫生监测报告,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这表明校园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9]。尤其是2011年9月,全国连续发生9起疑似食物中毒重大事故,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积聚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波及人数往往达到数十人,给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带来巨大压力;由于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潜伏性和迅速蔓延性,增加了其认知和控制的难度,如不及时处置,极易引发次生损害,带来更大范围上生命和财产的损害;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尚属于我国现代化发展时间段中的一类新型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而且风险源和诱发因素各异,使事件在呈现状态上呈现多变性,在突发事件领域上呈现出跨界性;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在造成巨大损害的同时,也促进我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行业进一步规范,在治理效果上实现了创造性与破坏性的统一。依据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分析模型,可以从“风险演化-生成阻力”逻辑对某县中学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如下路演:
事件整体情景:2012年湖南隆回县中学学生因为食用校外食物中毒,共116人出现不适、恶心、呕吐等现象,其中5人病情较重[10]。随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干预,查明了中毒原因、抢救了重症病人、处置了相关责任人。
初始情景:该中学曾发生过个别学生在校内外食物中毒事件,这些征兆已经引起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未及时向学生做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也未发出食品安全预警。此时,该食品安全事件已经突破生成阻力,生成常规突发事件。
生成情景:在过往的校园食源性中毒事件中,学校所提供的食物往往是风险源和主要诱因。但是在该事件中,食源风险则来自校外流动摊点,属于外来食源风险入侵。事件的产生过程极为迅速。周末返校的学生食用校外食物,食物中毒在潜伏数小时后迅速蔓延,116名学生产生不适状况,其中5人情况紧急,给学生家庭、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外来风险的侵入,促使该事件由常规突发事件短时间内向突变单一事件演化,诱发大规模学生食物中毒,突破了事件微观阻力,非常规突发性事件生成。
扩散情景:该事件由于受众社群性和利益公共性的特点,引发国内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成为2012年校园食品安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相继引发同年5月份发生在其他8个省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持续报道,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在风险社会系统中产生了耦合和反馈效应,成为全国同时期的热点民生事件,突破了风险社会系统的扩散阻力。
过渡情景:该事件扩散后,同类事件的演化将校园食品安全的脆弱性曝光于公众:学校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对校园内食品经营者缺少必要的约束和监管;校园自营食堂及承包食堂存在员工个人不卫生、无食用安全标准、采购不规范;校园周边被劣质食品经营者充斥、相关部门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平常时期潜伏的食品安全隐患被本次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触及,为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演化路径,远远超过了一个学校和一个食品行业的系统调适和处置能力。
损害情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接到来自学校的情况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和公安队伍介入,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但因为涉及食物中毒的学生众多、致病食源难以确定、极易引起次生冲突事件、学生家庭和媒体压力持续增大等因素,原有应急预案未能奏效。
终结情景:应急指挥小组马上调整应急管理思路,在及时救助患病学生的同时,一方面建立应急临时规则,对学校、医院、学生家长和媒体进行有秩序的疏导和冲突化解,及时妥善回应其诉求;另一方面应急管理队伍进行权责分配,重点在于积极寻找食物中毒的致病食源,为学生们的救治提供依据。事件被控制之后,当地政府着力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消除消极影响,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建设项目;将本次事件纳入应急管理案例库供应急管理者分析、学习和演习,为以后类似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和参考。2012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重点指出,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尤其是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将食品安全考核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食品安全常态管理。
5 小结
现实中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不仅具有特殊的边界条件,如极端环境、资源紧张、信息匮乏或过剩、心理压力、利益冲突、系统结构复杂等,还具有着复杂的演化路径和过程,给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无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产生和演化有多么复杂,其演化都会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就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从复杂多变的偶然性中发现潜在的必然性,即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规律。因此,本文在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情景分析法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对事件管理与处置提出了一些应急管理过程与方法。同时,本文的研究仅仅是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提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模糊情景演化分析与管理方法,在模糊情景假设的实践验证、宏观演化计算模型以及模糊情景演化分析的适应情景等诸多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World Global Risks Report 2011[EB\\OL].http:///docs/WEF_GlobalRisks_Report_2010_CN.
[2]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R].Strasbourg: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9.23.
[3]Joan Fitzpatrick.Human Rights in Crisis: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Protecting Rights during States of Emergency [M].Bloomsburg: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4:35-38.
[4]Sarewitz D,Pielke R.Extreme Events:A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Integrating and Ensuring the Public Value of Research[R].Report of a Workshop Held in Boulder,Colorado,2000,7-9.
[5]韩智勇,翁文国,张维等.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科学背景目标与组织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学科进展与展望,2009 (4):215.
[6]姜卉,黄钧.罕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23):49.
[7]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9.
篇6
对照《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实施意见,我园在实施《常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保育员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日活动组织存在重集中教学活动,重游戏、轻日常生活管理,轻基本生活常规训练;教师执行一日活动作息较为随意,随意减少幼儿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对幼儿常规养成教育缺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意识。
2.管理层对教师、保育员施实一日活动常规教育的过程监管不到位,督查力度不强,督查工作没有做到持久性和常态化;教师、保育员没有把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作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出现教师、保育员对待常规教育工作消极倦怠,班级幼儿常规管理滑坡等不良现象。
3.保教人员之间缺乏有机整合。保育与教育之间的界线划得过清,同一班级中的保教人员各司其职,缺乏协调统一。保育人员缺乏参教意识,教师缺乏与保育员的有效沟通。种种行为割断了教师与保育员缺乏有机的联系,影响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4.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保育员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教育的内容把握不准,无合理安排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内容和活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过渡衒接缺乏科学性,造成时间浪费,幼儿消极等待等现象。教师、保育员在观念和行为上还存在一定的落差,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园存在的以上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措施不到位,实施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管理不够细化,教师、保育员执行保育教育活动行为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影响了保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质量。
二、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管理入手,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引,把握管理的要点,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规范操作为重点,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做到:
1.精心组织学习,强化思想认识
为提高教师对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福建省幼儿园管理规范(试行)》和《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帮助教师分析目前幼儿园在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使教师明确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教育,对于建立班级正常的保育教育秩序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2.制定实施计划,有效落实《常规》
《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各环节的特点,对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工作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它为我园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常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常规管理中各类人员在保育教育活动中的职责和工作方向。如何调整规范保育教育工作行为,有效落实《常规》,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1)分层培训,解读《常规》。为了让保教人员深入理解《常规》,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分批学习和培训,从《常规》的细则和具体的行为要求,逐一从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离园活动分七个部分来解读学习,使教师熟悉《常规》文本,理解内涵,并将《常规》所要求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树立起保育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此外,根据《常规》对保育员工作的要求,我们还专门对保育员作细致的《常规》解读,使保育员明确工作内容,并且做到规范操作,体现保育工作的教育价值。
(2)落实《常规》,有效跟进。为有效推进行《常规》的落实,管理上我们制定出一套管理办法,形成行政——班级(教师、保育员)——幼儿三级管理网络。首先,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挂钩到具体的班级负责督查指导保教人员落实《常规》工作,设置了相关的检查常规工作量化表:有《作息时间执行检查表》、《户外活动锻炼记录表》、《晨间活动情况记录表》、《区角游戏检查表》等等,各类表格都有相关的细则与要求,要求行政每周要把各项工作检查到位,记录在案,并在每周的教职工例会上进行小结反馈,表扬鼓励好的做法和行为,对存在的问题和行为提出整改措施。其次,我们把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目标具体到了幼儿的保育教育生活之中,要求每个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集中教育活动、游戏、进餐、睡觉、盥洗等各个环节中定出可行的规则要求,制订出一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计划,一步一步地对照执行,有效地推进《常规》的落实。
3.关注过程落实,细化各项工作
注重过程管理,落实每一细节,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我们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落实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工作力争做精做细,调整规范保育教育工作行为,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用精细化管理促提高,并通过以下举措使保育教育活动常规工作形成了常态化的管理。
(1)行政人员检查细化。为了帮助行政人员了解教师、保育员工作的规范性,让行政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有章可循,进行有目的检查,我们要求行政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活动环节实施到位。如我们针对每月的工作重点,制定了行政人员检查要点和细化的要点检查表,并实行如下方式对全园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检查:
浸入式检查:由园长和副园长组成质量检查组,主要检查的对象是骨干教师和年段长所任教的班级,我们采用事先不打招呼的形式深入班级对一日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照《常规》要点和园部作息要求,了解年段长和骨干层面在组织一日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既从幼儿的表现到保教人员组织实施活动的策略等多角度审视一日活动中教师、保育员的优势和不足。检查后,我们采用和教师、保育员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她们了解存在的不足,提供检查组指导的要点等形式,指导她们调整规范保育教育行为。
跟踪式检查:由分管教学和后勤的副园长负责并担任组长,在对教师、保育员全面培训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一日活动作息检查各班教师保育员具体落实的情况。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研究思考解决的办法与对策为主,对各班教师保育员一日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式的检查。对实施情况较好的班级采用实地指导的方法,就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实施中问题较大的班级,采用现场示范、活动后分析指导、阶段性再跟踪的方式,帮助教师、保育员转变观念,学会方法,获得(提升)经验。
(2)保教人员工作细化。为了确保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精细化、明确化、规范化,我园按《常规》中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保育员严格按照《常规》细则中的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准确把握一日活动的操作要点,确保一日活动规范、科学。
调整工作时间,确保教师、保育员之间的配合。首先,我们要求班级的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保证班级保教质量,共同完成保教任务。其次,要求保育员要提高保教配合的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保育和教育配合的内涵,在操作上要明确保教配合的环节与内容。如调整保育员工作时间,制定保育员跟进配合的版块和内容(点心、午餐、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需要跟进;关注特殊儿童的生活护理)等,明确操作要求,使保教配合形成合力。
关注操作细节,实现一日活动常规的有效落实。为了规范我园教师、保育员的保育教育行为,让教师、保育员明确、预设好一日活动教育每个环节的内容,关注各环节中操作细则,同时也让幼儿明确在每个环节中做什么?怎么做?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根据《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的内容要求,结合本园的实际,相继出台了《实幼教师操作手册》及《实幼保育员操作手册》,要求教师、保育员在实施一日活动教育中要依照《手册》中的细则和程序来规范行为,关注操作细则,确保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的有效落实。
融合过渡环节,实现一日活动环节的有机衔接。为了改变过渡环节幼儿行为整齐划一,教师、保育员消极控制,单一的紧凑化的处理方式,我们努力做到弱化过渡的痕迹,融合教育与保育的功能,达到即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又满足幼儿身心的需求。如我们利用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作为环节的转换信号,使版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弱化,边缘互相融合,减少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同时,我们还把握好过渡环节中幼儿的生活护理,如晨间来园活动、如厕后的仪表、户外活动后的整理、离园前的准备,让幼儿形成宽松、自主、有序的生活习惯,实现幼儿自我管理和一日活动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幼儿在园的生活品质。
篇7
对于规划管理部门来说,自上世纪80年代洛阳、常州、沙市等城市试点建设第一批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后,各地纷纷起而效之,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实现规划管理的信息整合与服务的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相应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
一、规划管理信息整合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规划管理的数据来源极其广泛,具有性质差别大、彼此相关性强等特点[3]。南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现状地形信息、规划信息、项目办理存档信息等,它们主要以文件形式存储于服务器硬盘上;另外,在项目审批以及违法违章建设办理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属性信息,主要以数据表形式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上。
1.
现状地形图信息整合
从目前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形图资料来看,城市规划管理所涉及的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主要有两种,即地理坐标系和地方坐标系。为了建立两者之间的准确关系,更好的为规划管理服务,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4]。在南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地形图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Mapinfo实现这两中坐标系间的转换。
目前,南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所使用的现状地形信息主要是1:10000及1:500两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包括了居民点、水域信息以及地形图注记信息等(图1)。
2. 规划图信息整合
规划图信息根据其层次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几部分(图2)。
4. 业务办理流程信息整合
业务办理流程信息主要是业务办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流程信息,主要为办公自动化服务,存储于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办公人员必须通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与其发生关系。按相关处室及用途来组织(图4),分为“系统管理相关信息”、“选址意见书相关信息”、“用地
规划许可证相关信息”、“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信息”、“市政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信息”、“规划方案审批相关信息”以及“建筑方案审批相关信息”等九个方面。
1.
其它文档信息整合
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规范、地方法规、内部规章制度等法规文件信息以及其它单位的来文信息和本单位发文存档信息等。
二、规划信息服务
规划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日常办公服务,管理决策服务以及公众参与服务等。南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构建,以日常办公和管理决策服务为主。
1.
日常办公服务
日常办公服务通过图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采用“Visual Basic 6 +MapX 4.5”技术开发,按处室组织功能。南昌市规划局下设用地处、建规处、技术处、督察办以及办公室等处室,每个处室均有相应的子系统(图5)。其中系统权限子系统仅供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子
系统提供了系统重新登录、修改口令、录入人员、部门,以及对部门权限进行设置等功能;办公室子系统主要由办公室使用,该子系统主要具有一些收发件登记、修改,以及信息查询等功能;用地处子系统功能实现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报建单位信息录入,其次是选址意见书审批,最后是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技术处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规划方案与建筑方案进行审批,系统在提供收件、新增方案、查询等基本办公功能基础上还提供了查看地形图、方案图等功能;建规处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该子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查询查看信息、方案核实等功能;督查办子系统主要为督查办使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工程查验和执法督查两个方面的内容;管线处子系统为管线处设计,其详细结构又分为管线工程、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管线详规以及资质年检等五个部分;法规查询子系统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城市规划法》、《报建指南》等法规文件,方便他们查阅。
如图6、图7所示,正是技术室进行规划方案审批的界面。
2. 管理决策服务
管理决策服务通过“Mapbasic”开发的相应子系统(图8)来实现,主要用于旧区改造。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新旧区之间差距也不断扩大,为使城市协调发展,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5]。南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旧区改造分析子系统正是为南昌市的旧城改造而设计。
该子系统运用GIS的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以及SQL选择等功能为旧区改造设计了 "道路分析"、"任意多边形分析"和"现有道路线分析"等三种分析模式,实现了较复杂的道路选线、建筑物提取和待拆迁建筑分级统计等自动分析过程。
决策者在使用该系统时,一般通过圈定需改造区域的用地边界,再从地形图中派生出建筑多边形,然后统计需拆迁的建筑量,从而为旧区改造的规划多方案比较、建设投资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如图9、图10所示,图9为圈定旧区的改造范围示意,图10显示了结果。
三、结束语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极大的提高了规划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由于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C/S模式构建,主要面向管理服务,在公众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今后的系统建设中,应该向着B/S模式发展,争取在公众参与服务方面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心铁 等:对地观测技术与数字城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陈述彭主编: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篇8
1.建筑市场不景气,合同风险逐步加大
兰州分公司擅长施工的传统工业项目由于普遍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竞争加剧。加之,业主资金不好,合理低价中标方式的广泛采用,我们的开发难度和合同风险都显著加大。
政府现在虽然支持房地产发展,但是房地产市场任然不景气,而且房地产项目不仅价格低,付款普遍不好,还要求垫资施工。于当前兰州分公司的资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言,还承担不起。出于保险起见,我们迄今为止,只是尝试性地承建了由政府支持的陇南武都区江南限价商品房及我们自己集团兰州房地产的项目,还没有实质性地打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但是这一步我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迈出去,否则路会越来越窄。
2.合理低价中标方式的广泛采用,成本风险逐步加大
合理低价中标其实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最低价中标,只要不低于报价单位的企业成本,均为合理。以前广泛采用综合评分办法确定中标人,我们凭借XX的品牌和XX丰富的业绩及良好的形象,加之兰州分公司地处兰州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近年来,在通过中高层领导积极努力沟通,招标人甚至对XX十分满意且主观意愿是想要XX承建的项目,我们仍然投失了,最直接原因就是价格不具竞争优势。即便最后给我们了,前提也是要将报价降至最低,这无疑直接加大了我们的成本风险。而且合理低价中标我认为是以后评标的大势所趋,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虽然兰州分公司在开发定位上决策得当,在积极争取与政府合作规避资金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要拓宽自身开发市场,谋求持续快速发展,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基础性管理工作,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经营开发管理
1.培养全员开发意识,工程开发人人有责
在当前兰州分公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该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在集团公司开发奖励的基础上,工程实际允许的条件下,扩宽奖励的思路,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开发。把项目经理纳入开发团队,下达开发任务,项目重点跟踪,针对性开发,从“等活干”变为“找活干”。项目经理不仅要抓好项目管理,还要能搞好工程开发,这方面项目经理既有足够的资源优势,也有足够的身份优势,最主要是具不具备积极的开发意识。
2.进一步加强经营开发部内部基础性管理
(1)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合同评审,兰州分公司应该形成一个三级评审制度,也就是在集团公司评审,分公司各部室评审的基础之上,还应该让拟承建该工程的项目部全部管理人员参与评审。为节省时间,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评审可以同时进行,以众人的智慧来最大限度地寻求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参与合同评审,也变向地更深入地进行了合同交底,让项目所有参与者都熟悉合同、懂合同并具有相应的法律常识。
(2)投标管理。兰州分公司的投标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一批具有优良基础素质的从业人员,其中包括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较强的法律意识、较强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既需要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又要懂经营、懂法律、懂管理,在投标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为领导建言献策,规避投标风险。
(3)投标预算编制管理。投标预算的编制兰州分公司在人力资源上具有较强的优势,我们这几年不仅培养出一大批预算人员,而且冯寒冬、叶胜玉、杨廷炯等三位分公司领导本身在预算经营方面非常专业且经验丰富。
(4)项目结算管理。项目结算是一个项目盈亏,在后期极其重要的一环。在结算工作方面,我们兰州分公司还应该大力培养并提高预算人员的过程控制意识。结算工作应该把重心放在过程之中,平时把工作做细致、做严谨,有理有据,而不是最后临时突击。还需要培养预算人员沟通交际能力、争辩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三、提高项目管理整体水平、降低成本是最有力的开发
篇9
Key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market; agricultural wholesale markets; farmers markets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鲜活农产品市场,是指从事蔬菜、水果、食用油、禽蛋、肉类、水产等农副产品批发或零售的固定场所。鲜活农产品市场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商业设施,但长期以来不被重视,自发形成的市场缺乏规划指导,出现了诸多问题。随着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了关于鲜活农产品市场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制定并完善本地区的鲜活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来满足市场需求。
1鲜活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1.1农产品批发市场变化趋势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在中国大中城市中,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约占80%。据农业部2009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600多个,年交易总额14488.9亿元。这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综合类为主,占批发市场总数的35%。
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生产规模小,经营散乱,且缺乏统一组织的行业协会,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规划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大型化和集中化的发展趋势。
1.2农产品零售市场形态演变
中国农产品零售市场最初以“街市”形式出现,都是位于街道上的露天市场,这种形式至今在乡镇和部分小城市依然定期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中国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发生了3次深刻的变化,分别经过了国营菜市场时期(1980~1984年)、农贸市场时期(1985~1995年)和超市时期(1996年至今)[[1]董晓霞,毕翔,胡定寰.中国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变迁及其对农户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2):87-90.][1]。新世纪随着电子商务及其相应设备的完善,出现了网络菜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2]罗艳,王青.基于供应链的网络菜市场形成机理研究[J].广州农业科学,2011,(18):165-167.][2]。
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是超市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2000年开始,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福州、杭州等大城市先后制定政策,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革的进程。然而这些改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福州和深圳,大部分城市的“农改超”陷入了倒闭或者亏损的状况中[[3]何瑞彪.长沙市农贸市场规划布局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3]。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4]新华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EB/OL]. .cn/g/20111008/185810584330.shtml,2011-11-08.][4]。农贸市场回归鲜活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总结发达国家农产品零售市场发展的经验发现,在超市业态已存在近百年,成为生鲜农产品零售主导业态的情况下,农贸市场依然存在并占有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贸市场都将是鲜活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体形式。
2现状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现状城市鲜活农产品市场整体较弱。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从珠海、长沙、保定、余姚、晋城等不同规模城市的情况来看,现状城市鲜活农产品市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5]冉磊,张旭.浅谈农贸市场规划的原则——以保定市农贸市场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8):37-40.
段晶晶,硕士,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王悦,高级工程师,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齐小峰,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5]:
(1)市场布局不合理
由于缺乏规划指导,现状市场自发性特征明显。许多市场选址没有考虑周边交通、用地等实际情况,影响市场长期效益。如晋城市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和肉类批发市场集中分布在市区北部的书院街上,周边人流集中,影响城市交通,也限制市场自身的长远发展。
市场布局不合理还表现在新城区和老城区市场分布不均,新区市场建设未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市场普遍缺乏。
(2)市场建设标准低
多数市场内部设施简陋,排水、卫生、冷藏等设施条件不足,尤其是水产类产品,在简单分区条件下,市场内脏乱现象严重。露天市场则给环卫工作增加了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3)马路市场大量存在
在市场摊位费较高及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马路市场大量存在,与农贸市场形成不良竞争,导致市场空置率高,甚至倒闭。以晋城市凤台小区为例,小区农贸市场周边200米范围内,多个路边固定摊位形成马路市场,经营成本远远低于农贸市场,使农贸市场内多半摊位闲置,浪费资源。
马路市场一般在居住人口密集又缺乏正规市场的地段自发形成,其规模虽然不大,但由于缺乏监督管理,对道路交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3市场规划布局原则
(1)协调性原则
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鲜活农产品市场布局应与人口分布相适应,规划应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根据居住区的分布合理布局。
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原则。随着现代城市建筑、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鲜活农产品市场作为城市构成元素之一,在建筑形式及建筑色彩等方面应该充分与城市建设状况、市场周边环境相协调。
(2)科学性原则
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两级市场的特点不同,对市场位置的要求也截然不同。批发市场对交通便捷度要求较高,农贸市场被称为“街市”,“街”一字充分体现出农贸市场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就是最大的可达性和便民性。根据市场所处的位置及区域未来的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其建设模式、市场类别、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指标。
(3)可行性原则
农贸市场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选址时需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在兼顾其他条件的同时,应选择投资相对较低的地块,以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提高可实施性。
(4)弹性原则
鲜活农产品市场的布局规划应该具备一定弹性。在保证用地的条件下,对不同地段、不同服务人口的市场建设形式可依据规划标准作出相应调整。
4鲜活农产品市场规划布局标准与要求
4.1批发市场规划布局
(1)市场规划标准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范围一般指城市,并辐射周边区域。根据《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末批发市场服务人口约105万。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没有严格和统一的标准,但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集中化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和年交易量发现,占地面积与年交易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部分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
按照每人每天1斤蔬菜的消费标准计算,105万人每年的蔬菜消费量约20万吨。计入水果、肉类等其他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规划批发市场的年交易总量在60万吨以内。按照市区每个批发市场占地10公顷的建设标准,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满足晋城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期末人口的消费需求,但为了避免垄断,形成市场竞争,可以规划两个批发市场。
(2)市场选址
农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周边的交通条件要求比较高。首先农产品批发市场应靠近中心城区,因为中心城内超市、菜场等商业网点集中,是配送中心的主要供、配货对象,靠近中心城能缩短运距、降低运费、迅速供货。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目前公路仍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配货的主要货运方式,尽可能临近高等级公路出入口,满足快速物流的需要。
4.2农贸市场规划布局
(1)市场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
目前有关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主要是地方规范,《晋城市人民政府鲜活农产品批发及零售菜市场管理办法》中要求新建市场的建筑面积要在600㎡以上,服务人口1万人。一万服务人口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小区规模相对应,结合晋城市已经编制的相关规划,可以确定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考虑到不同居住小区的容积率有差异,服务人口约为1~2万人。
(2)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的确实需要具体的指标。根据以上要求,确定晋城市中心城区新建农贸市场的规模按照建筑面积60㎡/千人,占地面积100㎡/千人的指标进行确定。
(3)市场建设形式
农贸市场一般独立占地,但在已建成住宅区内,用地往往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可采用独立式室内市场(在独立用地内建设的室内市场)和连体式室内市场(与其他建筑结合而建的室内市场)两种类型。
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地块及周边的具体情况确定市场的建设形式,但在层数、高度、造型、色彩以及与其他用地、建筑的关系上,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5农产品市场建设引导与政策建议
农贸市场属于微利行业,既需要保证业主一定的收益,又不能因为租金等成本过高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还面临超市和马路市场的竞争。缺乏相关政策保障条件下,农贸市场难以生存。因此,重视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是解决目前农贸市场存在问题的首要条件。
(1)强化批发市场监督管理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中保持稳定是农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通过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水平,针对各种突发危机,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严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从源头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规范市场收费行为,非常时期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有效调控,稳定市场运行。
(2)保证农贸市场用地
农贸市场属于商业用地,不具备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商业形态所替代。需要明确规定,新建及改建居民区必须配建农贸市场,规划部门在项目审批时明确市场位置和面积。
(3)保障市场功能不变
目前政府财政不能作为市场建设主体的全额负担,但可以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规划建设,以确保市场功能不变。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经营管理,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
(4)制定市场建设规范
现状市场建设标准低,需要制定详细规范,对环境卫生以及各种设施条件提出要求,也便于统一管理。
每个农贸市场按照经营摊位一定的比例,提供给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的经营者。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对本地蔬菜情有独钟,即使价格略高于市场同样产品。提供本地蔬菜销售的平台,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地蔬菜的市场比重,对晋城市这样以外调蔬菜为主的销售市场尤为重要。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相对于其他项目,这项规划的编制还不成熟,项目组在规划过程中遇到过多次难题,比如市场布局标准的制定,看似简单的结果经历了反复的讨论与沟通。本文结合晋城市的规划,对城市鲜活农产品市场的规划方法进行梳理,希望能够为此类规划提供借鉴。
[1]董晓霞,毕翔,胡定寰.中国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变迁及其对农户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2):87-90.
[2]罗艳,王青.基于供应链的网络菜市场形成机理研究[J].广州农业科学,2011,(18):165-167.
[3]何瑞彪.长沙市农贸市场规划布局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4]新华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EB/OL]. .cn/g/20111008/185810584330.shtml,2011-11-08.
[5]冉磊,张旭.浅谈农贸市场规划的原则——以保定市农贸市场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8):37-40.
篇10
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及劳务用工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及时查处工程建设实施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全区建筑市场秩序根本性好转。
(二)具体目标。全区新开工工程应招标率、实际招标率达到100%;杜绝因工死亡事故,负伤率控制在2‰以下;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备案合格率达到100%;建筑工程合同履约率达到100%,杜绝因拖欠务工人员工资导致越级上访现象。
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1月1日—3月1日)
认真分析我区建筑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2012年度“建筑市场规范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2013年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13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和《2013年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区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备案、转报事项手续办理流程汇编》,将住建局各项行政许可、备案等行政权力透明公开,与区内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劳务用工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宣传培训阶段(3月2日—3月20日)
各镇(街道)要做好各自辖区内项目建设单位的宣传工作,动员并协助建设单位尽快完善开工手续,督促其按时足额拨付工程款。各镇(街道)和住建、人社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农民工依法维权宣传工作。要组织全区建设、施工、监理、勘察及设计企业,通过专题培训、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学法、守法,规范市场行为学习宣传活动。在威海日报、住建局网站开设“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建筑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刊发先进做法、经验。
(三)自查自纠阶段(3月21日—4月30日)
各建设、施工、监理、勘察及设计单位要根据《目标责任书》及《方案》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要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形成自查自纠报告报住建局。对逾期不报送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列为复查、抽点对象;对在复查、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住建局要依法从重处理。
(四)全面整治阶段(5月1日—12月15日)
由住建局牵头,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结合各施工阶段特点,组织开展手续办理、质量安全、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每季度末要分别组织“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集中大检查,重点检查市场行为不规范、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不达标、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不到位、诚信度差的企业。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5月份对保障性住房和回迁房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彻底解决影响使用功能的问题及缺陷。6月份结合“安全生产月”,在建筑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样板工地,组织全区各参建单位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7月份结合“创城”工作,积极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指导各工地做好防汛及防台风准备。8月份开展钢筋、商砼、砂及防水卷材等建筑材料专项检查。9月份开展秋收前务工人员工资拖欠隐患排查。10月份组织在建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安全检查、质量通病大检查和“优质结构工程”专项检查。11、12月份组织在建工程冬季施工大检查及春节前务工人员工资拖欠隐患排查。
(五)总结提高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
各参建单位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整治成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自控管理体系。住建局要对全区各参建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管理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细组织。成立“区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镇(街道)镇长(主任)和人社、监察、、财政、审计、安监、国土、规划、市政、园林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具体负责全区“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由镇长(主任)任组长的相应工作机构,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住建局要强化措施,周密安排,跟踪督导,确保将“建筑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入到各参建企业,做到措施制定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检查监督到位;住建、人社、安监等部门要共同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劳务用工管理等工作;国土、规划部门要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关;市政、园林部门要严把市政及园林绿化审批关口;住建、部门要妥善处置农民工上访事件;审计、财政、监察部门要把好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关和工程款拨付关。
篇11
1.批发市场布局的基本模式
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市场功能和空间形式上已经区别有一二三四五代专业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功能组成包括经营设施、辅助设施、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后勤设施、公共设施六部分[2]。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整理出了我国专业市场的几种基本布局模式(见表1.1).
1.1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
商业聚
合形态
“街”
“市”
“城”
“组团”
布局模式
多点
多线
多面
点线面结合
表现形式
露天
半露天
室内
市场群
优点
一次性投入少,临街铺面商业利润高;多为自然形成,客户有一定基础的认同心理;市场容易启动。
具有集中成片,容易形成集聚效应;
资金投入少,铺面数量增加快。
集中在一大型多层建筑内,易形成规模效应,具一定广告优势;组织、管理和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人车流线明确;购物环境较好,不受天气影响。
一般为多个大型建筑,形成规模效应;多配套建设办公楼、酒店等项目;多建有配套仓储和物流中心;购物环境好,产品种类多;多配建有电子交易平台及电子交易服务中心;可分期建设,规模效益明显。
缺点
配套服务设施缺乏;规模不易扩大,档次不易提升;商业活动给沿路的交通压力较大,影响通行能力;市场发展的后续力不足。
交通混杂,环境质量差,空间单调乏味、缺乏可识别性;市场启动较慢;进深太大,靠里的商铺生意较淡;多为一、两层临时建筑,室外空间没有盖顶,受天气影响大。[3]
项目一次性投入大,不利于分期建设,市场启动缓慢;经营效益随楼层的可达性差而递减。
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市场培育期长,启动缓慢;
形成方式
自发形成
有简单规划,
规划设计水平较高,配套较齐全
统一规划,政策引导,综合交通设施完善,配套齐全。
建筑形象
较乱,没有统一规划
平淡,多为兵营式建筑
特色较强,一般为标志性建筑
特色鲜明,建筑组合感更强
适宜地区
销地型,小城镇
集散地型,县级城市,中小城市
集散地型,产地型,大中城市
产地型,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代表
中山大涌红木家具街、早期的乐从、大石家具城
西樵轻纺城、番禺“易发”电器城
石湾国际陶瓷博览中心、郑州银基商贸城
义乌国际商贸城、浙江杭州四季青服装一条街
2.批发市场设计的设计趋势
虽然批发市场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但是每一种布局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又有着特殊国情:(1)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2)城乡发展不均衡;(3)交通通讯不均衡,部分地区相对落后;(4)信息渠道相对不畅。这些都决定了批发市场业态还会在继续存在下去,并且各种布局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空间。
2.1“街”
这种商业形式多为自然形成,有一定市场基础,可对其引导和规范,统一进行改造升级,并引导向特色的商业街区转变。比如杭州的丝绸街。
2.2“市”
该形式的市场在很多中小城市、县级城市都存在,比较适合建材类、汽配汽车类等分销型市场。
该类布局在未来的规划设计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注重交通和人流的连续性,合理设计内街间距;(2)通过连廊和大量楼梯、电梯、扶梯、货梯的设计,引导人群向二层延伸;(3)连廊加顶棚,弱化恶劣天气的影响;(4)科学规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位,人车分流。2.3“城”
目前该种形态是较为广泛的存在形式,建筑的形态也颇为雷同,在土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且易形成规模效应。设计时需:(1)明确功能和差别定位;(2)中庭的设计需更具个性化;(3)建议批发与零售分区建设、分区管理;(4)增加垂直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2.4“组团”
该形式的市场一般多集中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心或者重要的商品生产地附近,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分布较多。
该类布局在未来的规划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各单体之间通过连廊、过街桥等形式无缝连接;(2)电子交易占更大比重,加强信息流的建设;(3)功能更倾向于展示、展览、展销,仓储和物流的配套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3.批发市场设计的基本步骤
在做专业市场规划设计时,设计的基本步骤有一下几点:(1)充分调研项目本地商贸历史和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地域有清晰的感性和理性认识。(2)与委托方充分沟通,准确做好市场的功能定位。(3)明确市场的类型、商品属性和市场业态。(4)确定市场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附属配套设施。(5)确定市场的规划形态,选择布局方式。(6)梳理市场内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走向,合理布置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交通。(7)细化建筑内部空间,包括铺面的大小、走廊的宽度、客货梯的位置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等。(8)在过程中与委托方反复沟通,保证信息的畅通,避免设计的反复和设计周期的延误。
4.市场规划的几点建议
(1)任何规划都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在做批发市场设计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高端、时尚、超前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区域的发展战略,来选址最适合当地的市场建设模式。
(2)在做批发市场规划和建设的时候不能一拥而上,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建设的过分雷同和重复,减少资源的浪费。
(3)市场发展需要借助现代商务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无论哪种形式的布局,未来的市场都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电子交易能大大提高流通效率。在未来的专业市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子交易方式的功能和场所,逐步推进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从实体市场向虚拟市场的转变。
(4)建议国家和各省应该从宏观战略方面对所有的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和区域均衡,从政策上引导,以法制建设做保障,以配套建设为扶手,结合物流港、经济区的建设,促使批发市场的规划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5)一个好的市场一定要重视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建市容易旺市难”。真正的市场建设好,不仅仅是建筑和布局合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繁荣经济,长期发展。所以要以项目管理的推进方式,策划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专业市场项目,组织商务、招商等部门对重点产业的专业市场进行重点推介[4]。
参考文献
[1] 谢涤湘,魏清泉;广州大都市批发市场空间分布研究[J].热带地理,2008,28(1):47-51.
篇12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快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监管,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诚信守法意识,确保工程建设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建筑市场秩序实现根本好转。
(二)具体目标。全区新开工工程报建率达到100%;应招标率、实际招标率达到100%;建筑工程合同履约率达95%以上;杜绝因工死亡事故,负伤率控制在2‰以下;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项目达100%;工程安全、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备案合格率达到100%;杜绝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的上访。
三、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认真分析近年来我区建筑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区建筑施工企业百分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年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年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和《年区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工作要点》。同时,与区属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劳务用工管理目标责任书。
(二)宣传培训阶段
各镇(街)要做好辖区内项目建设单位的宣传工作,动员并协助建设单位尽快完善开工手续,督促其按时足额拨付工程款。各镇(街)和区住建、人社等部门要协同做好农民工依法维权宣传工作。区住建局要通过专题培训、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全区建设、施工、监理、勘察及设计单位,开展学法、守法和规范市场行为的宣传活动,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意见》内容;要在有线电视台、行业网站开设“建筑市场规范管理年”活动专栏,征求社会各界对建筑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自查自纠阶段
各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要根据《目标责任书》及《意见》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要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形成自查自纠报告报区住建局。对逾期不报送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列为复查、抽点;对在复查、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理。
(四)全面整治阶段
由区住建局牵头,各镇(街)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结合各施工阶段特点,组织开展手续办理、质量安全、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份和份要分别组织“建筑市场规范管理年”活动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市场行为不规范、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不达标、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不到位、诚信度差的企业。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份要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区建筑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样板工地,组织全区各参建单位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提高阶段
各参建单位要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整治成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自控管理体系。区住建局要对全区各参建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建筑市场规范管理年”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管理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四、活动要求
篇13
二、现阶段重庆夜市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重庆夜市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目前来说,重庆夜市市场不够规范,夜市市场人员鱼龙混杂,市场整体给人的感觉脏乱差。尽管目前重庆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尤其是鼓励重庆特色型夜市和创业型夜市经济的发展,然而,重庆市夜市市场仍然秩序混乱,缺乏相应的管理,使市场难以满足不同人的多层次需求。
(二)重庆夜市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现阶段,在大力发展重庆夜市经济的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因而容易造成秩序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没有根据重庆夜市的实际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管理体制。现阶段,重庆市关于规范夜市市场的法律仍然不够健全,部分条例内容不够详细,因而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效率低下。
(三)重庆市夜市市场规模难以达到预期尽管重庆市积极鼓励夜市经济的发展,力求实现夜市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但是现阶段重庆夜市市场规模没有达到预期,在夜市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重点突出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因而难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重庆夜市还没有充分得到当地的广泛认可,部分人仍然对夜市存有偏见,夜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没有真正形成餐饮、文化、娱乐一条龙。
(四)重庆市夜市准入制度缺失为切实保障重庆市夜市的规范化,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夜市注入制度,力求使夜市经营更加合法化。然而,现阶段重庆市夜市没有科学的夜市准入制度,对于夜市经营者的管理较为欠缺,很多夜市摊主不具备基本的营业执照,大家也普遍缺乏对夜市合法经营的认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夜市经营者也应具备一定的营业执照,而从事食品类的夜市摊主还应具备健康证,其所售卖的商品也应经过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目前重庆市关于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很多人无照经营的现象,不利于重庆夜市经济的发展。
三、重庆夜市经济发展的出路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夜市市场的管理,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通过市场管理机制,对夜市市场加以规范,减少乱占摊位、无照经营等现象,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发展夜市经济的重视,并结合本地夜市市场的实际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夜市市场的监督管理,并对管理方法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为切实保障夜市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切实注重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鼓励当地大力发展夜市文化,鼓励低收入群体大胆创业,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还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力求以资金带动夜市街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夜市经济实现更快发展,还应切实加强市场运作,积极进行筹集资金,拓宽筹资渠道,从而促进夜市的不断发展。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在 2014年斥资 500万元,在该区7个镇街重点发展8条服务街区,并对下岗职工、较为困难市民进行重点照顾,力求实现规范化、多元化示范夜市街区。
(三)积极鼓励引导夜市消费为促进夜市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积极鼓励提倡进行夜市消费,对夜市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积极引导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从而促进夜市市场的不断完善。应积极鼓励餐饮、购物、休闲等行业进行营业,塑造良好的夜市氛围。应大力开展夜市文化活动,如举办夜市狂欢节、夜市美食节等,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夜市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此外,应积极鼓励进行打折让利等政策,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还应大力开展夜间文化活动,为夜市增添消费活力,从而促进夜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例如,重庆市江北区着力打造特色型街区,力争拉大消费,使老字号、小吃、名店为一体。江北区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交通,广阔的场地,力争打造长度大约为 1.5公里,集娱乐、餐饮、休闲等项目为一体的台北夜市。
(四)科学规划夜市文化街区应切实加强重庆市夜市文化街区的规划,对夜市的选取地点、布局建设等都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对重庆街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力求实现街区设置促进人气的聚集,而且方便治安管理。在进行夜市文化街区规划时,应减少夜市与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的冲突,使其相互不受影响。在夜市街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重庆夜市文化街区。在对街区规划过程中,应力求旧城区与新城区有机结合,积极鼓励当地民众在小区周边进行夜市的规划。此外,还应重点打造具有一定特色、具有一定条件的文化街区,使其起到一定带头作用,从而促进重庆整个夜市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