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合同电子化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电子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合同电子化管理

篇1

(二)部门间流转的规范性控制不够

在纸质合同流转过程中,原先需要多部门审批的,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该审批未审批的情况,加大了合同支付风险。

(三)合同的分类、检索以及信息汇总功能较弱

由于医院合同数量多、类型杂以及执行周期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普遍存在文档管理较散乱、不统一,合同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特点是分期付款或后期质保金支付类的长周期合同,合同检索都会遇到困难。

二、电子化合同管理流程模型

(一)合同文本模版的规范性

根据合同的类型,由法务人员拟定不同的合同文本模版,[1]从条款应用的完备性、内容周严性、规定具体性进行把握,可以加快合同签订的效率,保证合同的严谨。

(二)各部门审核通过的强制性

作为一项突出优势,电子化合同从程序上对审核流程进行限定,即只有所有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入付款程序,这样有效避免了未规范化审核的合同直接进行了付款,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下图是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操作界面,只有完成所有审核的合同才能进入财务人员的操作界面。

(三)建立电子化合同台帐,合同流转清晰明了

合同电子化台帐是对合同基础信息的逐项录入,生成合同基本信息数据表。根据合同名称、编号,可以查询到所需的信息,这样合同的当前流转环节、合同进度以及付款期限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财务付款环节的准确性。

(四)建立起规范的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全过程封闭式电子化管理,对合同执行科室,合同主体资格相关内容,合同期限,合同金额,付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电子登记,存入合同电子稿,确保合同档案内容齐全,增强合同行为可追溯性,合同档案内容可以实时追踪,随着合同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电子化档案管理具有传统合同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势。

篇2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中,由于多种原因经常出现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通信设备故障,从而导致该设备通道退出,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调度控制功能受到影响。当主站维护人员确认某个自动化终端通道中断后,需填写自动化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单,派发给现场人员消缺,通信设备故障还应联系信通中心和移动公司消缺。这种消缺流程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环节:

(1)主站运维人员发现缺陷后,需对缺陷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排查确定故障类型,填写故障处理流程单,并报送相关部门安排消缺,整个流转过程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处理故障。

(2)终端维护人员接到消缺工作后,对需消缺设备的故障情况掌握不充分、不全面。

(3)终端维护人员对自动化设备地理位置不熟悉,导致人员到达现场耗时较长。

(4)消缺工作结束后,主站运维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现场消缺情况及结果。

1 建设目标和功能实现

本成果立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旨在建立一套完备、准确、实时的自动化设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配电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对故障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可为自动化终端维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设备运行和故障情况,可建立多部门多班组协作的设备缺陷处理闭环流程,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的系统性,实现自动化运维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具体实现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管理。

(2)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

(3)地理信息功能,标注地理位置,便于现场工作。

(4)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系统性、实现闭环管理、精细化管理。

2 关键技术

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服务器端需要支持php5.0以上版本、mysql数据库并搭建web访问环境,客户端推荐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并能够接入互联网。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可根据配电自动化实时数据更新云端服务器数据信息,现场运维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作为客户端,登录到本系统进行查询,录入,修改等操作,消缺完成后,将相关消缺信息录入系统,主站运维人员即可得到反馈,极大减少了沟通、查询、记录等人力成本,且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及配电自动化运行质量。

2.1 关键技术介绍

(1)主要采用html5,根据jqurey、javascript、ajax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服务器端主要采用PHP语言与mysql互动并生成操作日志。

(2) html5页面间的传值采用了个人编写的加密算法,传送页面会把明码用javascript变成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进行混合的暗码,接收页面会把暗码用javascript转换成明码赋值给需要的全局变量。

(3)数据库组建。服务器端通过PhpMyAdmin管理,建立dianli数据库:

包含category,linkage,location,member,solve,state 6个数据库表。

2.2 Web客户端设计

使用DIV+CSS(级联样式表及其定位技术)构建客户端Web界面。具有以下优点:

(1)精简代码、降低重构难度;

(2)网页访问速度快,网站用户体验度得以提升;

(3)浏览器兼容性好。

2.3 Baidu地图嵌入显示

使用Javascript API功能,引用百度地图显示于客户端页面中,系统维护员只需将自动化设备在百度地图中的经纬度显示值上传至数据库,即可显示出来,百度公司在国测局制定的GCJ-02地理位置加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BD-09二次加密措施,保护企业隐私。

3 效益分析

本系统使用前,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设备从通道中断到缺陷消除时间进行统计,2013年12月共消缺7次,平均用时33.8小时/次,使用本系统后,2014年9月共消缺6次,平均用时17.6小时。更短的消缺时间使得配网自动化系统终端月平均在线率得以有效提升,从2013年12月的91.4%提升到2014年9月的94.7%。

经济效益:终端在线率的提升使得配电自动化主站对终端设备的监视水平同时提高。保障了调度遥控开关的成功率,节省了现场操作开关的人工成本,保证了停电时间最短和售电量最大化。

社会效益:不仅保障了重要客户及广大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可靠、合理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大幅提高企业优质供电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维护电力企业的形象。

篇3

在当下的电力系统其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①表现在当在进行相关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办法准确掌握市场情况。电力系统其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容易出现大波动,而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负责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对于市场行情没有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也无法做到采购时候正确判断价格的差距,以致于出现了物资合同评审偏差的情况。②在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有关合同管理的认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不少管理部门都存在忽视合同在前期时候的管理工作,而当物资合同签订以后又可能并不重视后期管理,这就很容易影响到物资合同其整体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果。一般而言,物资合同其管理包含了至多内容,直到合同期限到了都应该做好管理工作的,而如果对于合同管理存在错误认知就很容易忽视管理工作,即使合同出现了变动也无法第一时间做到相应的变化。仓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也是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电力物资其造价并不低,且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对仓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当中,其物资管理可能是交给承包商进行代保管的,而这种做法就可能会受到承包商本身管理水平或者责任意识的影响,而导致物资出现损坏的情况。甚至在物资进行发放以及使用期间,还可能出现没有做到合理发送进而导致物资的管理出现混乱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当在对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进行管理时,合同内容若是本就不严谨,那么合同管理将会容易出现摩擦或者纠纷。

3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的加强办法

想要加强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第一需要对市场行情做到即时并且全面的掌握,为此,电力企业应该进行专员安排对市场情况做好调查,从而对物资价格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此外,关于供应商其相关的物资供应的能力、本身的信誉度以及市场相关信息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专员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还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并且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以及系统总部在相关的审核工作中拥有便利,对于相关物资的采购也可以带来方便。当出现了采购价格和市场实际价格之间差异很大的情况,应该做好追责工作,也要降低损失。第二,应该将电力企业其相应的合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通常情况下,电力行业相关企业都属于大型企业,那么为了使得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水平进行提示,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是完善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因为合同管理是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的,那么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就是对合同管理其水平的提升。为此,则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是进行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人员的招聘,再配合定期培训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术发展相符合。第三,应该对物资仓储相应管理水平也进行提升。物资仓储相关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得合同纠纷得到降低,也能够令物资出现损失的情况减少。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相应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也是物资其仓储管理水平提升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进行建设期间,相关的物资与材料在上报之后都应该将采购以及仓储之类的工作落实到位。与之相关的物资信息可以进行共享,让不同的管理人员都可以进行查看从而使得物资调用更加方便。提升物资仓储其管理水平,对于物资的质量以及物资的安全来说,都有好处。

4结束语

电力物资相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电力物资相应的合同管理,它甚至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管理发展。想要让电力系统其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需要根据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不断进行改善。

作者:赵武成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正义.浅谈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2):75~76.

篇4

引言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各种高科技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不仅为配电系统带来了高精度的电能计量,安全可靠的电能保障,而且改变了原有的耗电方式,在节能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的成本。将计算机技术与各种高科技设备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已成为提高电能质量,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的潮流与趋势。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不但能够让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而且还能在低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的效果。根据我国配电网的现状,力争探寻出一条科学有效的配电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配电的工作效率,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电能。

1、电力自动化系统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提高前辈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丈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督、丈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督和控制任务。电力自动化利用了从前已经论证可行并经过长期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投入新的方法方式以及资源设备等产生了系统功能进一步的整合发展,实现了从前设备不可能实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使其发展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前进,强调资源间的配合使用。通过这一系统的实现增强信息设备效用的进一步实现。能够将信息的稳定性准确性提升,并完成自动检测自动停止和开始的任务。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与配电管理

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而言,在功能层面,有如下五个要求,分别是:管理故障和负荷,进行SCADA配电,管理设备,做好自动绘图,实现对地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以及高级应用配电网。和输电网里面的调动自动化系统相同,SCADA配电对于实现自动化的配电而言,也是基础,不过采集的具体数据不同,希望实现的具体目的也有差异,其针对的主要对象为变电站下级的配电网以及具体的用电用户,期望能够做到的是将基础性的数据提供给DA/DMS。不过如果只是三遥功能的话,还不能被叫做配电自动化,一定是在SCADA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的添加,也就是馈线自动化,英文缩写为FA。对于FA来讲,其对应的最基本的功能为自动的将馈线故障予以识别、做出隔离、进行恢复。

对故障和表征予以具体的分析和考量,可以知晓判断故障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对这些方法如果逐一的进行测试的话,那么工作量就会特别的大。诊断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如下情况单相接地、相- 相以及相-相接地,还有三相这些不同类别的故障。使用在如下的具体范围中:中性点和地面不衔接的系统或者说是小电流的和地面相衔接的系统。DA功能的完成和实现,要求配电SCADA不但要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对馈线状态量于以采集,还要求能够在故障状态下,对馈线状态作出准确而且灵敏的捕捉。不但要能够实现人工远程进行控制,还要能够做到借助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动化。

3、GIS以及负荷控制与负荷管理

1) GIS实时平台和面向电力系统

在配电网中,供电设备不仅面广,而且点多,分布多按照具体地理位置进行,所以要想管好配电网里面的供电设备,那么必须要借助于地理信息。对于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讲,在组成方面包括了数据库、软件包和硬件。对于通常的制图、一般的编辑,还有简单的管理,这个系统都是能够做到的,在分析空间数据和其关联性的时候,也能够实现。如果设备系统是建立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就被叫做AM/FM/GIS 系统。对于这种系统来讲,因为含括了很多地质地貌的相关信息,这些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并不具备,所以在资源方面就造成了浪费。此外,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性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具备实时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平台在特征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实时;其次,能够很好地描述具体的模型;最后和别的系统之间具有开放性的接口。

2) 负荷控制和管理

为了让电网运行的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就需要做好负荷的管理和控制,借助于负荷管控能够对电流予以对应的调控。不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一要求已经不能够予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故而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在获得高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输电要求的高效化。这个标准的达成,要求无论是在管理层的权力,还是管理层的义务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改善,这样才能够明白自己当前面临的人物,承担的责任。对于大部分的电力局来讲,它们都有自己的流量调控机构,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在对现有系统予以有效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满足新的标准达到新的要求,实现服务的升级,获得用户的肯定。

4、通信方式的选择

首先,有线方式有电话线和专线两种。电话线方式设备投资较低,可靠性和实时性也较低,由于电话线架设非常方便,广泛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配电终端。专线方式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很好,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终端设备,缺点是需要架设专用通信线。

1)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两种。普通电台已广泛应用于负荷控制系统中,这种设备花费较少,很便宜,但是同时也无法有较强的可靠性。频点申请无委会控制较严。高速智能数传电台通信速率高,频点可复用,支持 X.25 协议,有路由选择功能和主动上报功能,但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2)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两种。光纤的特点是能够容纳较大的内容,并且对于干扰信号有阻碍作用,耗费量小,因此,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光端机方式适合容量大的站点,成本也较高。光接口板的方式将光电转换器直接置入配电终端内,并可以利用编码复用方式多个配电终端设备公用一对光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外,如果多膜光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距离要求,多膜光缆在价格上也更为能为大众所接受。因此,所以,参考以上有利点能够肯定光纤通信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应当大力推广并使用。

篇5

【Key words】Design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Electronic documents;Management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工设计院作为企业产品设计与研发的重要平台,设计院每天都会生成许多的档案信息以及设计文本,面对每天庞大的档案信息,化工设计院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 CAD电子图档管理系统能够对自动的对每天的文件进行搜集并管理,实现电子图档的信息化管理。

1.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安全方面的保护工作,档案需要能够被有效地利用。化工设计院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档案文件,这些文件会因为各种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电子图档管理系统在文件查找方面比较困难。化工设计院所设计的新产品是需要在老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所以经常要查阅以前的档案[1],当时由于传统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一些缺陷,使得文件查找方面非常的困难;其次,在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需要对文件进行修改,但是文档版本的管理不善会给所修改内容与原来的内容不一致,所以档案版本的一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三,产品设计的数据放在计算机中这些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这些数据很容易被复制或者更改,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的重要问题。档案的安全管理上需要根据人员不同的职位给予不同的权力。第四,现在的数据几乎所有的交流过程全部都在网络上,信息的共享非常的重要,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信息共享上面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第五,电子图档设计好之后,往往还需要打印出底图,晒蓝图,所以保证电子图档、底图、蓝图的一致性非常的的关键。

2.CAD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2.1图档建库

电子图档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化工设计院的具体情况来对库进行设置。图档管理员可以在基本字段的基础上对图库进行排序,设置图库的访问权限,根据化工设计人员的职位级别来设置他所能够访问的范围。对于设计院具体的人员访问权限可以进行如下设置:可访问图库、不可访问图库、可直接下载文档、需审批下载文档。

2.2文件管理

设计人员在设计新图的时候,只需要根据管理员已经设计好的模板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就可以了,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图标文字的排版,非常的方便。另外,在设计人员出图时,系统可以自动收集DWG和它引用的文件,这种方法有效的保证了文件的完整性,而且系统可以将DWG文件转化成其他各种格式的文件,使用很方便。在出图的过程中[2],系统可以将包含图形较多的文档拆成多个文档,使每一个仅仅包含一幅图,同时也可以将引用文件拆分出来,方便文件的归档管理。

2.3文件的查询

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非常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查询,所以新的CAD电子图档管理系统在资料的查询方面做了一些改进,非常方便设计人员DWG文件的搜索。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所搜查内容的图号、名称、设计人员等一些信息进行文件的查询,快速的帮助设计人员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标。

2.4日志生成

电子图档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计算机的运行状态,详细的记录设计人员的操作情况,包括:人员名称、时间、事件、结果等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方便了系统的维护,能够很好的保障系统的安全,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功能。

2.5版本控制

考虑到设计人员会需要不定时的对文档设计图进行修改、变更等一些情况,电子图档管理系统在每次设计人员对设计图进行修改之后[3],都会重新生成一个新的版本,并且快速的清理旧的版本,非常好的解决了版本控制的问题。 电子图档的功能图如下所示:

3.应用效果

新的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系统保证了文件的搜集归档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地解决了资源流失的状况;设计人员也可以在网上很方便的查询所需要的文件,提高了文件共享率;系统在出土的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的生成清单,不需要设计人员再手工进行填写,非常的方便。而且,电子图档管理系统还有非常开放的报表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各类项的总和计算,按照设计人员的意愿进行分类排序,快速将报表输出。总之,电子图档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4.总结

CAD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大大减轻了化工设计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满足了设计人员的需求。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化工设计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科]

【参考文献】

篇6

厂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实现电站集中控制的核心系统,也是厂站与上一级调度通信之间的必要设备,如果自动化监控系统电源设备出现故障,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无法进行设备的集中控制,与上一级调度的通信也将中断,直接影响到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目前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电源多采用2套并联冗余的不间断电源UPS进行供电,其被冠以“免维护电源”,由于其供电范围仅为自动化监控系统,时常被忽视,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能根据现场情况,定期对监控电源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供电回路中的异常情况,确保供电得安全可靠性。

1.自动化监控系统UPS简介

UPS是不间断电源是能给重要设备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电源;从而实现交流、直流两路电源之间不间断地相互切换的电气装置,保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和供电的质量;UPS电源主要由主机及蓄电池组、配电柜等组成,当有外界市电工作时,主机就将市电交流电整流,并储存在自己的电源中,一旦停止供电,蓄电池组就能为主机提供电源,使用电设备维持一段工作时间,UPS的保持时间由蓄电池组的整体容量决定。

由于供电的可靠性存在不确定因素,存在市电中断、电压浪涌、电压波形下陷、高压尖脉冲、瞬态高压、谐波干扰、频率漂移、持续高低压等现象,特变是在电站的供电环境下,而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由属于电站的核心设备,需要和其它系统分开使用电源装置,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故厂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一般配备2个UPS电源,采用的是并联冗余工作方式,两个UPS正常工作情况下各承担50%的负载,当其中任何一台 UPS故障不能正常工作下,另一台UPS将自动承担所有负载。当UPS供电回路出现短路故障时或负载出现过载现象时,UPS 将自动切换到旁路,是由市电直接供给负载的,以保护UPS 的逆变器不会因过载而损坏,此时电源的质量不佳。

2.UPS电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UPS属于电能转换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市电停止或不稳定的时候利用自身所带的电池储能继续输出交流电能,用以保障后面重要设备能够不间断工作。因此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用电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2.1UPS 主机设备维护和管理

UPS电源设备应放置于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在设备上,环境温度最好保持在18℃至25℃之间,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少尘,灰尘加上潮湿会引起主机工作紊乱,

本站的UPS电源放置在机房,工作环境较好,故每年应对主机进行一次停电除尘工作。由于整流器工作时象一个电容器,虽然停电除尘工作已将主机所有输入、输出开关均拉开,但为防止工作人员工作中误碰整流器而发生触电事故,在除尘前先对整流器进行放电,在除尘时,需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

2.2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维护和管理

密封铅酸蓄电池也被称为“免维护”蓄电池,在最初的维护工作上,认为“免维护”蓄电池只要注意做好蓄电池表面无灰尘就可以了,在技术监督检查工作中了解到蓄电池长期工作在浮充条件下,常常会出现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干涸、极板变形、栅极腐蚀及硫化等现象,导致容量减低甚至实效,所以必须加强管理,精心维护才可以延长其使用年限,确保在异常情况下保证自动化监控系统得安全运行。

2.2.1 蓄电池工作环境检查

环境温度对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存在影响,环境温度过低会降低蓄电池的容量,当环境温度过高时,蓄电池由于增加了内部的水分损耗,使极板的腐蚀加剧,缩短了蓄电池寿命,故蓄电池室的室温最好保持在22℃~25℃以内。特别在冬季和夏季要特别注意检查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2.2.2蓄电池容量测试

电池容量是电池储存电量多少的标志,电池组容量是由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电池的持续放电时间决定,因此,需要找到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的电池。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容量试验,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放电过程中,随时监视每只电池端电压,单体电压不得低于10.8V(监控用UPS的蓄电池为12V),出现1只电池端电压达到终止电压值时,应立即停止放电。

2.2.3蓄电池内阻及端电压检查

电池的内阻与容量也有关系,蓄电池在充足电时内阻最小,且随着电池容量的减小而变大。同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硫酸盐化、干枯等故障也可以引起电池内阻的增大,故每月进行蓄电池端电压和内阻测试,掌握蓄电池的内阻变化情况。

2.3蓄电池外观检查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硫酸电解液、隔板、槽、盖、安全阀、汇流条和极柱端子等组成,应定时地对蓄电池的外观进行巡视、检查,看其连接连接线是否有松动和腐蚀的现象,壳体是否出现渗漏和变形的情况,极柱端子与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溢出,蓄电池本体温度是否过高等。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配网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中,配网自动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探讨。

1 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概述

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配电网作为基础,相比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国内配电网无疑是落后的,原因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时间因素,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二是经济因素,国家投入很多,但投资更多落到各级电网的主网上。就配网自动化而言,我国起步晚,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发达国家不但起步早,且电网的发展围绕配网自动化这一重心展开。如欧洲电网,目前围绕分布式电源―微网―主动配网展开,其中配网自动化就是基础和前提,而这也是智能电网的又一个基本要素。

1.1 配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电力设备有机结合,实现配电网正常运行及故障情况下的检查、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其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改善服务水平。

1.2 配网管理系统

配网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MS),是指通过把从变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C合自动化系统,其目标在于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管理。其架构如图1所示,整套系统涵盖生产管理、用电管理、配电网管理、调度管理、WEB查询五个子系统。

配电网SCADA系统,由RTU服务器(前置机服务器)、SCADA服务器、MMI(调度工作站)、报表工作站、DA服务器、GIS服务器等组成,基于NAP(因特网路由选择层次体系中的通信交换点)。RTU服务器的其中一台主前置服务器出现故障,另外一台服务器将自动成为主前置服务器。SCADA服务器的运行原理同RTU服务器一致,可以说配电网SCADA系统是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数据中心。

2 DMS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DA+SCADA的局限

从图2可知,DA+SCADA是DMS功能当中的一部分,DA主要实现配电网故障自动化处理,也就是自动隔离配电线路当中的故障段,同时使非故障段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时间。作为DMS系统当中的一个基本功能,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DA的覆盖面比较窄。事实上,也DA的功能大部分只涵盖日常调度工作当中的部分内容,投入产出比不够明显。

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等相对发达的地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相对较短,基本能够达到美国、德国这样的程度,但同日本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但从全国来看,差距明显。从这里就可看出,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在DA方面的覆盖面狭窄,互供能力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停电时间长。

2.2 GIS瓶颈

我国幅员辽阔,相应的配电网规模大而分散、复杂,运行方式变化大,这种情形下,单纯依靠工程师的经验来进行管理,显然是不科学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配电网的管理提供具备地理信息的模型,进而有效管理配电网的相关资产、设计、规划、施工及检修等。在这方面,国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就性能来说,不是很理想,且发展不平衡,可供参考的实用案例较少,且更多以图纸资料管理为主,这是GIS与SCADA之间信息交互不畅而产生的瓶颈。

2.3 信息孤岛

从图1中可知,DMS涵盖了配电网生产、调度、运行、及服务的全过程,也就是说,DMS系统涵盖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就目前的实际来看,基本由不同部门的子系统保存。比如说用电侧的实时信息由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收集并储存,设备信息由GIS系统收集并储存,用户信息则由CIS(客户信息系统)收集储存,而这三个子系统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信息孤岛。这也是顶层系统不完善的必然结果,就目前来看,配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国网系的主站供应商(开发商)占据着比较明显的垄断优势,但事实上供应商较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导致了实现各种功能的子站产品陆续推出,却没有一家的产品能够集成GIS、SCADA、CIS、MIS(信息管理系统),其根源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家的产品兼容性不足,无法顺利实现信息的交互共享,可以说打破信息孤岛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3 DMS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对上述问题、配电网自动化及DMS系统的分析,新一代DMS系统的设计应以覆盖全网设备为基础,以利用信息资源为手段,以生产指挥及调度为主体,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作为设计原则。

3.1 DMS系统结构设计

从上文对DMS系统的分析来看,这一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安全可靠,能够实现应用并执行各种高级服务的开放式平台,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封装底层通信及数据库访问控制权限等功能,这样才能在平台上应用满足各种需求的应用程序。

3.2 DMS的实现

3.2.1 网络管理子系统。CORBA技术能够兼容各种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子系统工作时,先与每台设备上构筑信息通道,保证数据的传输,上层软件通过该系统实现信息的交互,并通过该系统实现NAP功能。同时在该系统配置标准应用程序接口,实现用户自定义程序与上层软件的信息交互。这就使网络管理子系统成为数据中转站,承担网络通信任务,可方便实现模块化组件的接入。

3.2.2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根据上文的分析,SCADA主站集成RTU服务器、SCADA服务、MMI、DA服务器、报表工作站、GIS服务器等。可以说SCADA是一个数据收集处理中心,而DMS系统对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专业化程度高,DRTIDBS(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可满足DMS的实时性要求。同时DMS系统还需要储存一些历史数据,那么可以采用商业数据库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保存。通过在网络管理子系统与各应用子系统之间建立RTDB,并由分布式实时数据管理系统形成DMS的一个数据处理子系统,这就是顶层设计当中的数据中心。

3.2.3 C++Wrapper。C++Wrapper可使DMS系统具备移植性,便于移植到计算机平台或网络平台上,在DMS及OS间添加C++Wrapper,使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被隐藏。C++Wrapper具备进程管理、线程调度、网络通信、内存管理等逻辑结构,与java虚拟机不同,C++Wrapper可嵌入在DMS

平台中,可有效提高DMS的运行效率,不过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在移植到新系统时,需要重新编译整个系统。

3.2.4 应用系统。新一代DMS的特色就在于高级应用子系统的实现,比如图形子系统、Web子系统、报表子系统、负荷预测、配电潮流等,此处就前三者进行阐述。

首先,图形子系统,该系统是SCADA的关键部分,以直观方式呈现当地网运行状况,同时也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交互的主要应用界面,该系统应实时显示电力元器件的运行状况、以曲线的形式呈现电力系统当中的参数变化。采用Document/View设计概念,分离应用数据及图形显示,此时只需实现不同数据类的处理,就可生成各种需求的图形子系统。并将应用数据当作服务器,以Java Applet改造图形显示,通过CORBA远程调用或直接通信,就能实现Web的图形子系统,实现远程管理。

其次,报表子系统,DMS提供一套与Excel相似的制表工具,根据DMS的特点,将表格与图形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并能够通过人工置数,在数据库永久保存,报表格式一致,提高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

最后,Web子系统,这是新一代DMS系统的标志,因此需要实现具备强大Web浏览功能的浏览器,用户可使用该Web浏览器,实现本地或异地的数据修改与查阅,可查阅内容包括遥测值、计算值、计划值、变损、线损、日志、不平衡率、表计参数等,显示方式包括表格或曲线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状态。Web服务以组件技术形式建立EIB组件模型,包括数据修改、数据查询、数据库连接等组件,这种方式能使配电管理系统具备较好的兼容性。

3.3 无缝集成DMS与GIS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实现GIS与SCADA系统的互联,使实时数据在地理信息图当中现实,并且为GIS的分析提供数据,某供电局配网GIS与SCADA实时数据同步,这种配网GIS本身可支持SCADA的实时数据显示。但是配网GIS在该供电局自动化办公网段上运行,而SCADA在另一网段上运行,要实现在GIS系统上显示SCADA的数据,可利用WebSRV也就是双网卡设置两个网段的IP地址。用这种设备当作SCADA拘束的转发服务器,利用GISSRV作为接受服务器,通过转发程序实现两个网段的实时数据同步。

4 结语

对于配电网自动化来说,DMS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使电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靠运行,改善配电质量,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新一代DMS系统应从标准、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考虑,以SCADA为基础,建立分布式实时数据库,通过合适手段实现GIS与DMS的无缝集成,并以通畅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宏.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6).

[2] 陈青岳.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开发设计研究

[J].信息化建设,2016,(4).

篇8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整合处理技术将变电站的控制、测量、自动保护装置、远程运行及信号接受和数据测量等二次设备进行功能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最佳系统重构,在实时系统处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上,对保证变电站高效运行的设备进行监控和协调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功能考虑具体可以分为监督控制系统、运行保护系统和断路器闭锁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和功能整体化应用,变电站内的常规二次设备直接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具有测量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在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及控制输出真正保证了信息数据共享、有限资源整合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对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处理的一种时代性发展要求,将监督、控制、保护、测量装置运行完全数字化,通过信息网络功能性连接和传播,有利于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分层、分流和交换,便于接口功能模块信息的扩充,减少了调度执行操作程序,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使设备发生故障也能及时有效准确的提供相关数据,为事故的处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2 现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应用对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保证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实现了电力的经济效益性运营。但是,我国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应用及相关理论还不是很成熟,科学性、体系性的运行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相关性设备、技术、管理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

系统的相关性设备、技术及管理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基础,科学统一标准下的自动化系统才能完全发挥出其理论上的全部功能作用。首先,在设备的具体生产方面,生产厂家投机变电站过度追求强调系统高技术性的要求,单纯以不成体系的高端技术组合应用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中,忽略对产品实际性能和应用的质量保证,仅以技术含量鉴定评价设备好坏。其次,在系统相关设备的接口标准方面,不同厂家的不同设备由于缺乏绝对权威性政策要求,受到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产品的数据接口标准缺乏沟,对应设备之间关联性连接困难,各种屏体及设备的组织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了设备运行效率的底下和发展升级空间的狭隘。最后,在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的选择方面,调度端和站端之间的信息传输应当遵循DL/T634-1997标准,实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应当遵循DL/T719 -2000标准,继电保护和间隔层设备与变电站层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传输应当遵循DL/T667-1999标准。

2.2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大部分变电站没有专业化、专门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保养、维修人员队伍,相关设备的保养和出现故障的装置的维修主要依靠产品生产厂家进行,对数据信息监控具有真实性、实时性高要求的自动化系统来说,单纯依靠外来力量的保护其安全是不可靠的,应该培养和引进一部分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保证相关问题的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其次,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系统保护概念,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存在大量的监控期间利用监控计算机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的现象,甚至一些私用C盘和光盘传输或读取数据引起计算机的病毒感染,造成监控事故。

2.3 后台监控机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后台监控机的运行管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应用中存在着大量实际问题。首先,抗干扰能力较差。现有的大部分变电站没有使用专业性的高性能工控机,传统的商业机、家用机等难以保证在强电磁环境中对大量数据的高强度处理,干扰信号产生的错误数据直接影响到监控人员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安全运行风险,埋下了事故隐患。其次,信息传递不畅,告警信息不直观。现有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通道还不太完善,对现场实际的监控不能完全反馈会后台监控机界面,事故或故障表现为大量的信息数据,对数据的监控和处理人员有极高的专业化要求,人为性失误容易延误事故原因的认定和故障的处理。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对综合自动化系统标准性、制度性建设

首先,要对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关联的设备生产标准,特别是数据接口的标准进行权威性的统一认定,减少在设备升级和设备匹配性投资的成本,拓宽计算机升级空间。其次,加强制度性的安全运行保护,对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定期进行正确性调整和数据核对,必要的自动化系统信息调度和遥控传动试验必须遵循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得到相关确认和允许,专门性的画面、数据等内容的变更应该有书面申请和通知,监督控制中心的环境应该严格要求,五防解锁钥匙应在站长授权下管理和使用。

3.2 加强对日常操作、事故处理异常的监控力度

首先,要加强对系统运行保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日常信息如日报表中各整点时段的参数、电气运行参数等进行合理的监督、处理和控制,对变电站主设备和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及站用电直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其次,要对变电站中的具体操作如倒闸操作、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投退操作等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以降低设备操作带来的风险,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最后,要重视事故处理异常的监控,对主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继电保护动作跳闸、主变压器过负荷或冷却器故障等相关事故内容的前后特定时间段进行专门分析,保证正确处理各类问题,最终确保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3.3 加强对信息验收和事故异常的管理

在信息验收方面,主要是针对的是遥测量、遥信量、遥控量、遥调量)四个内容,这些内容分别反映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各种运行参数、电力系统结构状态的各种信息、改变设备运行状况的控制命令、连续或断续改变设备运行参数的有关信息,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保障管理最直接、最基础依据。在事故异常管理方面,要重视变电站现场事故处理预案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设备操作的安全运行的事故要及时有效的按照应急处理预案处理,同时进行一、二次设备的必要性检查,严格制定监控机发出异常报警后的处理程序,相关的运行交接和二次回路上的工作根据实际状况延迟或停止。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理论发展的客观性产物,以计算机网络处理技术为系统核心,进一步发展空间较大,延长了相关设备的使用周期,与计算机相关性设备升级和维护,相对减少了二次建设投产成本,是现代化电网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有利于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运营和经济效益性发展,加强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实践性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祥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篇9

目前,自动化机房普遍未装设防误用程序锁,尤其是在UPS系统上,未见相关防误锁具产品,普遍采用人为挂锁,可靠性不高,防误功能基本不存在。但是UPS系统作为自动化机房的后备电源,保证着自动化设备的持续性供电,任何突发性的UPS故障或是误操作,对于自动化设备是极其危险的,进而威胁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UPS系统在起机、停机和检修时的不同状态,UPS系统的旁路开关、市电开关、馈出开关、电池开和检修开关等的闭合或断开的顺序是不同的,要求也是及其严格的。根据上述现状,UPS系统需要一套有效的防误装置及管理系统,既能够实现微机程序管理,而且要求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根据UPS系统的操作要求,加装在不同位置的程序锁根据程序钥匙设定的顺序,开启相应位置的程序锁。

1.自动化机房防误锁群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自动化机房防误暨锁群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安装有管理软件的程序主控机机、指令传输装置、程序钥匙,以及用于防止误操作UPS系统的UPS防误锁具和安装在机房门、机柜门和服务器前后盖子上的一匙通锁具,所述程序主控机和程序钥匙通过所述指令传输装置相互连接,实现数据指令的传输,所述程序钥匙与所述UPS锁具和一匙通锁具匹配使用,所述程序钥匙设置有与所述UPS防误锁具中的程序锁匹配的接触电极及可开启对应所述UPS防误锁具和一匙通锁具中的机械锁具的解锁头,以及完成锁具开启的状态判断电路,实现对电力自动化机房防误暨锁群管理。进一步地,所述UPS防误锁具中的机械锁具采用防拨级锁扭式锁芯,所述一匙通锁具采用轴向偏置磁控钢柱的锁芯;或者,所述UPS防误锁具中的机械锁具和一匙通锁具均采用轴向偏置磁控钢柱的锁芯。

2.一种基于防误锁群综合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一步:所述程序主控机根据需要进行巡视、操作的区域或设备,通过其安装的管理软件将涉及到的UPS锁具和/或一匙通锁具进行相关的模拟授权,并形成的操作序列号;第二步:所述指令传输装置接收到所述程序主控机传输过来的授权信息和操作序列号信息后,输出给所述程序钥匙,当所述指令传输装置与所述程序主控机和/或程序钥匙之间采用无线方式连接时,所述指令传输装置对授权信息和操作序列号信息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程序钥匙;第三步:所述程序钥匙接收并存储用于开启所述UPS防误锁具和一匙通锁具的授权信息和操作序列号信息;第四步:操作人员即可持所述程序钥匙前往操作作业现场,所述程序钥匙按照存储在其内的授权信息和操作序列号信息,依UPS系统各位置开关安全逻辑的先后次序对UPS防误锁具进行开启操作,和/或对一匙通锁具进行无逻辑次序的开启操作,直至到达现场并对设备进行巡视、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程序钥匙在开启每一所述UPS防误锁具或一匙通锁具的同时,自动进行记录开启每一锁具的操作信息。进一步地,在完成对设备进行巡视、操作后,所述程序钥匙通过所述指令传输装置将记录的操作信息反馈至所述程序主控机进行保存,以便进行考勤和追朔管理。进一步地,所述程序钥匙在开启每一所述UPS防误锁具或一匙通锁具的同时,通过无线连接在线的所述指令传输装置实时反馈相应的操作信息至所述程序主控机中,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保存,以便进行考勤和追朔管理。进一步地,在所述程序主控机根据需要进行巡视、操作的区域或设备,通过其安装的管理软件将涉及到的UPS防误锁具和/或一匙通锁具进行相关的模拟授权,并形成的操作序列号之前,所述程序主控机采集所述管理系统中的所述UPS防误锁具和一匙通锁具的程序,并与所述程序锁具对应关系的设备名称或房间门名称或锁具位置名称和锁具类型回传给所述管理软件。进一步地,所述程序钥匙在开启每一所述UPS防误锁具后,均对开启下一所述UPS防误锁具进行约束和提示。

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文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设计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文所述电力自动化机房防误暨锁群综合管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 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电力自动化机房防误暨锁群综合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 流程示意图

4.结语

本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实现使用一把程序钥匙对自动化机房UPS防误锁具和一匙通锁具的开启,完成对电力设备的巡视和操作,操作、携带方便,而且只需安装一套管理系统即可实现传统两套管理系统(UPS系统和一匙通系统),管理系统结构更简化,维护更方便,同时可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应用起来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KUNDER P.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张信权,梁德胜,赵希才.时钟同步技术及其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8,36(9):69-72.

[3]陈为化,江全元,曹一家等.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的风险评估[J].电网技术,2005,29(19):6-11.

篇10

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是作者根据公司会计核算中心所提需求而开发的一套用于员工工资管理的WEB方式查询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职工随时随地查询和统计个人收入;系统使用简单、高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和管理;而且系统代码开源,便于推广到各单位,并能再次开发成适用于各种查询需求的功能。

一、系统应用背景

随着公司网络的深入发展,机关所有员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日常工作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然而,在职员工资发放领域,2008年以前公司都是采用签领纸质工资条的方式。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正是针对工资发放电子化的需求,在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大幅简化了职员工资发放过程,实现电子化的个人工资项目快速导入与自助查询。

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以现代的工资项目电子化快速展示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工资条签领模式。职员工资实时发放、实时查询,就像上网查询银行账单一样查询个人工资发放情况,快捷、方便,同时又极大地简化了财务与行政工作。它将传统的工资发放与查询方式由纸质工资条签领时代带进了信息化网络自助查询时代,解决了跨地区单位和人员的工资发放与查询的时间效率问题,使得工资从发放到查询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办公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二、系统功能简介

1.职工管理子系统。职工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给职工进行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修改、工资信息查询的功能。职工用户通过登陆后方可使用此系统功能,在设计系统界面时要求界面友好、方便操作,易学易用。

2.公告信息管理。在前台系统的公告信息管理实现了公告信息的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标题、公告内容、日期和者,并按公告日期进行降序排列。

3.用户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实现了个人信息的管理,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的修改、个人登陆密码的修改、个人信息的查看三个子功能。

4.信息查询。按月份查询工资信息:此功能完成按月份查询员工的工资信息,输出的结果包括职工编号、年月、标准工资、补贴、房贴、电话补贴、医保金、公基金、临扣1、临扣2、状态、备注、职称、职务、工龄工资等信息,在查询成功后可以利用此页面的打印功能打印自己的工资数据。

5.工资管理。显示所有工资信息,此功能完成了显示员工所有工资信息,并按年度和月份按降序排列。输出的结果包括职工编号、年月、标准工资、补贴、房贴、电话补贴、医保金、公基金、临扣1、临扣2、状态、备注、职称、职务、工龄工资等信息,管理员可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管理,在得出正确结果后可以利用此页面打印所有工资信息。

三、公司应用效果

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工资类型与工资表格导入,适应不同用户类型(在职、离退休),支持批量导入,每月不限发放次数等,具有安全保密,方便实用的特点。系统采用ASP语言、双重Md5加密密码、IP访问限制等多重措施来保障工资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职员用户采用用户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验证的方式登录,可按年、月查看、汇总,并可打印、导出个人全部工资信息为EXCLE表,查询页面为纯网页窗口,傻瓜化界面,功能项目清晰、简单,查询速度快;管理员可在线上传Excel表格导入工资项目与用户信息;管理员还具备后台查询功能、前台通知管理、便签与信息维护权限等。

(一)为职员带来的效益

1.个人工资项目电子化展示与自助查询,快速实时了解收入构成。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弥补了传统工资条签领模式发放缓慢的弊端,可以让单位职员通过电脑实时登录个人账户,当天发放工资,当天即可查询工资项目情况,就像上网查询银行账单一样快捷、方便,迅速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同时,电子化的工资项目展示,相比小型工资条而言,可以更明晰、条理清楚地向职员展现收入情况。

2.历史工资记录一目了然,是职员的“内部工资银行”。传统纸质工资条当月发放,当月即被丢弃,职员如果要查看以往工资发放情况,只能去银行或会计核算中心查询工资卡的简单的工资收支情况。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可保留职员以往的所有工资项目的记录,单位职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登录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个人账户,查看历史工资记录(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各种奖金等各工资项目),完全可以当作是职员的“内部工资银行”系统。

(二)为管理带来的效益

1.一键导入,快速处理大批量职员工资信息,实现人性化工资管理。在传统的纸质工资条签领模式下,财务人员每个月都会有数百页的个人工资列表需要处理、打印,繁多的数字让人眼花缭乱,影响工作效率与情绪。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可让管理员一键导入所有职员工资列表,直接上传含工资信息的标准Excel表格即可完成所有职员工资项目的处理与排列。

2.职员自助查询工资,大幅简化工资发放,彻底摒弃纸质工资条的签领与咨询。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管理员一键上传含工资信息的标准Excel表格后,管理员接下来能做的就只是通知各职员自行查询工资,完全代替了传统的针对每一职员进行的排队式工资条签领模式。自助查询的功能让财务人员从繁多的工资条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资发放效率,减少了大量纸张的浪费,缩短了工资发放、记录的时间。而且,黄冈供电公司薪金管理系统管理员还可详细及时的了解所有职员工资的发放与历史记录情况,便于工资项目的统一管理和分类。

篇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传统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必须持政府批准的加工贸易合同到主管海关备案,申请保税并领取加工贸易纸质手册,之后才能进行料件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但是企业申领纸质手册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首先,要到商务主管部门取得其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证明》,然后到相应的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凭税务登记证明以及加工贸易批准证等文件向主管海关申请备案。需办理开设台账手续的,企业还需向银行(一般是中行、工行)办理台账保证金专用账户设立手续。已设立台账保证金专用账户的,凭“海关注册登记证明”向银行进行一次性备案。可见,企业在办理纸制手册的过程中,需往返商务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主管海关、银行4个部门奔波并涉及行政审批、税务登记、海关备案、银行设立保证金台账等20多道环节。据调查,一本纸质加工贸易手册要申领下来一般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显然,对追求效益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的。其次,纸质加工贸易手册是以合同为单元进行监管的管理模式。一个合同对应一本纸质加工贸易手册,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必须同时向主管海关进行一次性备案,而且合同项下备案的进口料件的品种、数量以及规格等必须与加工出口成品的品种、数量以及规格完全对应。对于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纸质手册的一次性备案显得呆板不灵活,不符合企业高效运作的需求,因为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料件的进口、储存、运输、加工装配、销售等都与海关数据系统联网,进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分段备案,先备案进口料件,在生产成品出口前(包括深加工结转)再备案成品及申报准确、实际的单损耗情况。

由此可见,传统的纸质加工贸易手册存在以下缺点:首先,一个合同只有一本纸质手册,手册难以周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进口一个合同项下的料件时,要分批和在不同口岸进境,这样,企业不得不将一本手册在不同货代、不同口岸之间接力,在接力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货物进出口的延误。其次,由于纸质手册实行进口料件、出口成品及单损耗关系同时一次备案,进口料件备案表的数量、品种与出口成品清单备案表的品种、数量需完全一致,而企业在进行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受到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损耗的情况不可能控制得与备案的数据完全一致,这样就会造成纸质手册进出口数量、金额倒挂问题,而企业为了解决单本手册进出口难以平衡等问题,不得不在海关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的精力。在这种背景下,电子联网监管模式应运而生。电子联网监管模式包括电子账册模式和电子化手册模式。电子账册模式的适用对象是加工贸易进出口较为频繁、规模较大、原料和产品较为复杂、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较完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而电子化手册适用对象正是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

(二)电子化手册

电子化手册管理仍然以企业的单个加工贸易合同为单元实施对保税加工货物的监管,但不再使用纸质手册。海关为联网企业建立电子底账。一个加工贸易合同建立一个电子化手册,对企业实行电子化手册管理,电子化手册有以下特点

1.以合同(订单)为单元进行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每份加工贸易合同(订单),海关根据合同(订单)建立电子底账,企业根据合同(订单)的数量建立多本电子化手册。

2.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申请办理合同审批和合同备案、变更等手续。

3.纳入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管理。

4.纳入电子化手册的加工贸易货物进口时全额保税。

5.无需调度手册,凭身份认证卡实现全国口岸的报关。

(三)两种手册管理模式比较

自从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急剧变化,电子商务的应用,迫使江门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改变了传统加工贸易观念,普遍采用了电子化手册管理模式。电子化手册和纸质加工贸易手册在监管的特点上存在以下显著区别,具体如下表:可见,电子化手册以网络技术取代人工作业,避免了纸质贸易加工手册中每个合同都要到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税务登记、海关备案、银行设立台帐等繁琐手续,电子化手册由于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整个审批备案过程只需半个工作日,企业不用派人往返各部门奔波,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审批备案。同时,由于实行联网管理,企业可以在全天24小时内随时在网上进行进出口申报,向海关发送电子报关数据,海关计算机进行电脑自动审核,符合要求的就发送通过的电子回执,企业收到电子回执后,再进行现场交单审核,这样企业报关时就不受报关现场上下班时间的限制。

三、电子化手册管理模式的功能

自从2004年6月11日江门海关关区第一家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试点企业——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加工贸易电子账册监管模式以来,江门关区加工贸易开始向网络化、无纸化方向发展。在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生产周期将进口料件、出口成品通过与海关联网的计算机完成审批、备案,建立电子账册,从而免除了以往为申办一本加工贸易手册而往返奔波的麻烦,也降低了经营成本。与电子账册不同的是,电子化手册管理是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另一个监管方式。它是电子账册和纸质手册的结合体。由于江门市加工贸易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电子化手册的建立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具体分析电子化手册具有哪些功能。

(一)备案环节

1.分段式备案。分段式备案指将电子化手册的相关内容分为合同备案和通关备案两部分分别备案,通关备案的数据建立在合同备案数据的基础上。合同备案环节的备案内容包括表头数据、料件表和成品表三部分。电子化手册备案时,海关审核要求与对纸质手册的审核要求完全一致:审核企业的备案申请内容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是否相符,备案申请数量是否超出了商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加工生产能力,企业的相关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电子化手册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手册编号。

2.备案变更。企业办理合同备案变更手续应当通过电子口岸向主管海关发送合同备案变更数据,并提供企业的变更申请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业务批准证变更证明”,以及相关单证材料。如果通关备案已通过,则合同备案变更通过后,系统将对通关备案的数据自动进行变更。

(二)进出口报关环节

实行电子化手册联网监管的企业在货物进出口时,有进出境货物报关、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和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三种情形。

1.进出境货物报关。企业在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境报关前,应从企业管理系统导出料号级数据生成归并前的报关清单,或通过电子口岸电子化系统按规定格式录入当次进出境的料号级清单数据,并向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报送。数据中心按归并关系和其他合并条件,将企业申报的清单生成报关单。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电子化手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一样,分为备案、收发货和结转报关三个环节。

3.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电子化手册管理下的联网企业以内销、结转、退运、放弃、销毁等方式处理保税进口料件、成品、副产品、残次品、边角料和受灾货物的报关手续,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一样。

篇12

民法的原则规定和基础,是以平等自愿性和互换性为基础的传统法律,由于业务的电子化发展,已明显地越来越不适应以集中交易、不特定主体为基础的金融发展的需要,传统民法中的主体平等,契约自由原则正受到限制。在金融法规领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主体之间实力的巨大差异上,而且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拥有法律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即行业垄断,以致于客户不得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打交道。同时,在经济民法中,交易和交易主体都是特定的,因而民法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并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承诺为核心的合同法规。而电子化银行业务金融监管机构为防范风险,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权力干预,从而产生了新的调控领域的规章制度,而正是这种监管和权力干预,都对私法自治和契约自由进行了限制。

许多电子化银行业务交易都是采用金融电子化数据交换,也就是无纸化的电子合同的方式进行,即在电脑网络上按事先约定的编码进行,这与传统的法律中的书面和口头合同有着显著的不同。合同形式往往是作为民事法律行为能否产生预期法律后果的形式条件,但传统合同法中并未对这种电子化的合同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基于因特网上金融业务没有地域限制,在因特网上达成的金融电子化合同通常难以确定合同的签订地和发行地,从而很难确定电子化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而且即使确定了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而在选择依据时也会发生强烈的法律冲突,这就向因特网上交易适用一国国内法律提出挑战,从而迫切需要立法明确。

银行业务电子化对法律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法律只有改变自身才能适应银行业务的新形势,只有通过法律的规则,才能严格把好基于银行电子化产生的新金融产品的市场准入关,才能确保不致于产生法律真空,才能有效地保障银行电子业务的正常发展,才能严厉打击破坏电子化业务的犯罪分子,从而确保银行电子化业务的安全,保证银行电子化业务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我国尚没有专门调整银行电子化业务的法律,仅有的相关金融行政规章也局限于对银行的约束和管理,而对电子化银行业务中银行和客户的权利义务关系则基本未涉及。在实践中,电子化银行业务一般都是依据银行的一些内部规章,银行制定的格式合同进行的,但银行内部的规章和一些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电子银行业务涉及内容较全,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当事人众多,包括客户参与电子资金划拨的金融机构,通讯线路提供者,计算机软件、硬件供应商,电力公司等。一旦发生纠纷,如何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责任是比较棘手的。目前在电子银行业务实践中已发生了不少的纠纷,其中较多的是银行卡纠纷和电子汇兑纠纷,如同是银行卡存款在银行被冒领或在特约商户被冒用而产生的纠纷案件,有的法院判决银行承担全部责任,客户不承担责任,还有少数的法院判决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责任,立法的滞后,法院判决的不统一给银行电子化业务带来了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银行电子化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

由于我国银行电子化业务立法比较滞后,银行电子化业务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银行应加强电子化业务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信息技术大大拓宽了银行服务的范围,使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从而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客户的资金收益,增强了交易的灵活性。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电子化银行业务的开放性,无边界性也削弱了交易的可控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高度重视完善业务章程及业务协议

电子化银行业务改变了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改变了银行交易的过程和方式,客观上就要求有新的立法点来规范新的业务行为,没有相应的立法,行为各方当事人权责不清或权利义务不清等,不仅业务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容易造成大量纠纷,并且在纠纷处理中司法裁判容易产生随意性,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调整电子化银行业务的有关法律,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电子化业务一般都是依据银行的一些内部规章,格式合同等一系列契约性文件进行,对客户和银行权利义务进行事先约定和明确,这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重要权责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在当前所面临的风险,银行可通过与各当事人之间一系列的契约性文件将其分摊出去:

1、银行与用户之间的协议,尽可能详尽地规定双方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应重视银行与客户之间有关责任分担的规定。

2、银行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协议,应明确约定对于由网络服务系统的故障引发的有关损失应如何处理。

3、银行与硬件、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协议。对因硬件、软件原因引发的事故,对客户或银行造成损失的责任问题进行约定,必须注意的是:《合同法》为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交易优势订立不公平的格式合同,规定了若干限制性条款,所以银行在拟定合同文本时,一方面要分摊分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条款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三)向客户公开交易规则

银行电子化业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用户对一些交易环节及应注意事项并不十分明确,银行作为交易主体负有告知义务。

(四)适当进行客户准入控制

客户资格的准入是银行电子化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银行对电子化业务的客户应予一定限制。如在客户的信用、收入、经济活动等方面加以合理的条件限制。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客户资料,培养优质客户群,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客户欺诈。

银行电子化业务的纠纷实践表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的发生常常与犯罪行为有关,而犯罪分子在实践犯罪行为过程中常常利用伪造的客户资料开立账户转移资金,为从源头上防范电子化银行业务的欺诈风险,银行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应注意对客户身份的认证,在实名制下,银行如果末识别出犯罪分子伪造的身份证件,受到法院加重银行识别客户身份证件责任的趋势影响,银行极有可能被法院认定有过错而被判承担法律责任。

(五)增强证据意识,注意保全证据资料

在诉讼中,一般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银行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电子交易纠纷,法院可能会将主要举证责任加在银行一方面,这是因为在结算银行业务模式中,交易双方通过打印的存折,客户填制的纸制单据等证明交易的内容,这些证据除银行留存外,大部分都有交客户收存的正本,但在电子化银行业务的交易中,交易数据只储存在银行,交易过程的记录完全由银行制作掌握,银行在交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举证责任往往要由银行承担。这种以交易行为的特殊性为由,改变举证责任的做法,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中已被承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件对于金融电子化服务中发生的案件规定今年发生诈骗案件,银行如不能证明存款人或持卡人有过错,且不能证明无纸化制度不存在缺陷,就很有可能被判承担责任,这就对银行数据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电子化业务中,银行的电子化记录属于数据电文,在《民事诉讼法》及到目前为止的司法解释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中尚无数据电文这一种。但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在《合同法》第11条中有所规定,该条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合同法》主要在两方面明确了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此外,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38条规定:“发卡银行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为持卡人办理的存、取款,转账结算等各类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发卡银行可凭交易明细记录或清单作为凭证记账。”据上所述,银行的电子数据记录在银行电子化业务纠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银行应该高度重视计算机及其他机器设备的运用,维护及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明确保存和管理电子数据的有关措施,采取适当方式,妥善保存各类电子数据信息,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避免操作失误,防止因数据丢失致使银行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的规定》第21条规定,对于证据,仅有本人陈述的其主张不予支持。另一方面,在证据的外在形式上,根据民事诉讼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非原件的书证、物证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由于电子银行交易数据记录完全由银行自行制作,在严格意义上,这些记录应被归入本人陈述一类,这对电子银行纠纷中证据的证明力有很大影响。因此银行在保存好电子数据记录外,还要注意保存其他证据。如电子化银行业务中,除保存好电子记录外,还要注意保存录音资料,每日电脑打印的日结单,以及银行定期向客户发出的信函,传真等书面材料。这些资料是日益趋向无纸化的电子化银行中仅存的书面材料,在处理电子化银行业务中,除电子数据证据,客户签名的申请书外,其他证据十分有限。为避免银行在日后的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最好在电子设备上加装摄像设备。某银行与客户的几起纠纷,就是因为银行的录像资料证明客户在取款过程中疏忽大意被他人偷看密码而使银行得以免责。

考虑到诉讼时效问题,银行在保全证据中,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资料至少保存两年以上。

(六)支付密码的风险防范

化银行业务中,对客户身份的确认,在现阶段私人密码是银行识别客户身份的唯一方式。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39条规定:“发卡银行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为持卡人办理的存取款、转帐结算等各类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证。发卡银行可凭交易明细记录或清单作为记账凭证。”上述规定基本确定了本人行为原则。如某银行信用卡业务章程规定:凡使用信用卡密码进行交易,发卡银行均视为用户本人所为,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记录办理的各类结算交易所产生的电子记录均为该交易的有效凭证。

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客户只要提供正确的密码,银行就视为该账户的合法客户,由此引发的后果应由客户自己承担。因此,密码的正确使用与否是银行与客户划分责任的界线,但在实践中,客户密码被冒用时,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如何确定过错方并进而确定责任承担主体十分困难。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银行应加大对银行电子化业务中密码重要性的宣扬,使客户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应告知客户密码设置尽量避免简单化,并尽量不委托他人办理。在银行的营业场所、业务章程、ATM机等处提醒客户设备密码时应注意防止密码被破译,在使用密码、保存密码时注意防止密码被泄露。同时,银行员工要树立密码的防范意识,并在业务操作中注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客户密码被泄露。

(七)强化内部管理

电子银行业务能否健康,能否减少业务纠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业务的安全保密工作是否到位。为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银行应注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传输过程中的加密、解密,设置严密的安全防火墙,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对业务管理人员应进行保密工作训练,并设计合理的数据管理岗位,专人、专岗、做到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三、银行电子化业务法律风险的化解

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出现了一些纠纷,出现了法律风险。

(一)高度重视已发生的案件,包括未遂案件。

从银行电子化纠纷的实际来看,相对于银行其他类型的案件而言,电子化银行业务纠纷的涉案金额比较小,多在百万以内,尤以几万几十万居多。但银行电子化业务是建立在一定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而犯罪实践表明,犯罪手段的发展几乎是和的发展同步发展的,高科技早已被运用到犯罪行为中去。因此银行对电子化业务中发生的案件均要重视。而不论案件是否给银行造成损失及造成损失大小。银行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不应该仅仅立足于个案,而应着眼于整个电子化银行业务。因为个案的发生极有可能是犯罪分子运用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造成的,及时查清案情并弄清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有利于银行及时采取技术补救措施,反之,如果没有对发生的案件采取有效措施,将助长犯罪分子的犯罪气焰,造成纠纷的蔓延,给电子化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冲击。

(二)尽量与客户协商解决纠纷

鉴于我国电子化银行业务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空白,现行法律对电子化银行业务中的多数纠纷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况下,协商解决纠纷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一旦发生纠纷,银行应首先查明事实,判别各自过错,在分清责任后主动与客户协商按事前协议的约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三)积极利用司法机关破案并协助银行解决纠纷。

在较多的电子化银行业务中,密码是银行识别客户身份的唯一方式,密码的正确使用与否是银行与客户划分责任的界线。对于因客户自己保管或使用不慎等原因泄露密码或被欺骗等原因将密码告诉他人而导致客户资金损失的,理应由客户负责。但客户却常常隐瞒自己的过失,要求银行承担责任,欲将损失转嫁银行,而银行又缺乏足够的证据予以反驳。在此情况下,银行要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协助,促使客户承认自己的过失,化解银行的风险。

(四)加强银行系统内对案件的协助

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内部机构的电子化银行业务多已实行了电脑联网,而不同商业银行间的电子化银行尚未跨行联网(银联的业务除外),因此犯罪分子针对电子化银行业务的犯罪行为多数是在同一商业银行系统内进行的。但常常涉及该商业银行系统的不同地方分支机构,往往是民事诉讼纠纷中必定是一家分支机构是在异地诉讼,一家在本地诉讼。基于上述原因,对因犯罪行为引起的电子化银行业务诉讼纠纷,银行不同地方的分支机构应从统一法人整体利益出发,充分利用当地分支机构在当地的便利条件,加强对案件处理的协助,对异地分支机构发生的案件充分配合、协助。

(五)诉讼中加强与法院的沟通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事实的认定主要靠证据,但在电子银行业务纠纷中,证据的数量极其有限的,同时证据的证明力亦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我国与电子化银行业务纠纷的有关法律又几乎是空白的。因此,在审理电子化银行业务纠纷过程中,法律的自由数量相当大。此外电子化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所使用的流通工具有所不同,传统银行所使用的是纸质的流通工具,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系列调整纸质流通工具的法律,而电子化银行业务使用的是以电磁信息为载体的流通工具,传统的法律原则,规则并不一定必然适用,因此在电子化银行业务纠纷解决过程中,银行与法院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刘颖 《电子资金汇拨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唐应茂 《电子货币与法律》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3、刘军 《银行法律事务》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篇13

以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SAP系统、共享报账服务平台、银企直联系统、资金稽核平台等的报账流程报账和影像信息、自动收集各种信息,保留调阅其它业务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能力,全方位提供会计档案电子信息。

2.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全生命周期纸质会计档案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影像子系统管理纸质档案制作、接收、流转、出入库、调阅等工作,借此将会计档案电子信息和纸质会计档案对应,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成为管理全部周期会计档案的信息平台。

3.形成统一的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形成1个门户、2个子系统、3个应用层面构成的统一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像子系统统一按门户、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安全规则,影像子系统数据在纸质档案归档完成后转移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二、形成基础会计档案影像化整体方案

1.借助报账流程直接解决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通过扫描前置到报账发起环节直接对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为后续管理和业务审批、会计处理全流程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支撑,通过提升流程效率补偿扫描环节发生的劳动耗费。

2.利用信息自动收集手段解决非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直接获取非报账类原始凭证所涉及转固和预转固、资产、省代、税费、收入等业务及相应业务管理平台生成的会计档案电子信息,方便会计电子化处理及非报账类原始凭证电子数据的直接生成。

3.通过现有业务管理流程改造引入影像化

对基于纸质档案流转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在业务管理流程初期引入影像化操作,使业务管理模式由基于纸质流转的处理模式转变为基于纸质档案的电子处理模式,如采购类物料模块凭证影像化管理试点问题。

三、寻求银行电子回单解决方案

1.寻求对直联银行回单进行电子化对接

取得工行、招行、农行、建行等主要直联银行配合,推进银行回单电子化对接,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取得经过稽核确认的完整银行电子回单支付数据,同时完成电子回单与电子记账凭证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关联,支持后续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利用。

2.建立资金业务稽核机制,保证资金支付安全性

考虑到银行业目前尚未形成可认证的银行电子对账单,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无法直接核对确认,需依靠保证电子支付业务安全的及时稽核机制确认资金支付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

3.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实现非直联银行回单电子化

除主要直联银行外,剩余非直联银行全部采用直联方式进行银行回单电子化成本过高,且费时费力。通过将剩余银行账户交易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最终结果直接进入主要直联银行的方式可快速、高效地完成剩余银行的回单电子化工作。

四、会计档案“去纸质”整理方案

1.形成记账凭证电子化应用模式

提出基于纸质原始凭证的整理、制档和检索模式,通过原始凭证条码信息解决原始凭证的成档、检索以及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取消打印保管纸质记账凭证,仅保管纸质原始凭证的做法,同时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保管记账凭证完整的电子信息。

实际操作中,原始凭证成档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依旧以记账凭证为基本单位,同时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及纸质档案卷首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勾稽关系表管理卷内纸质原始凭证。

2.推动账簿及银行回单电子化应用工作

在各类账簿、银行回单初步电子化基础上取消纸质的打印、处理和保管工作,仅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保管对应电子信息;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合成相关档案信息满足各项调阅需求。

五、开展业务协作,简化会计档案相关操作流程

1.完善流程

通过与法律、档案管理部门协作,将现有合同管理流程进一步延伸到合同接收保管环节,形成合同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报账过程直接应用电子合同,节省合同报账过程中反复提供、扫描、传递、稽核、保管纸质合同的劳动,堵塞报账过程中利用未签字、未审批合同报账、利用不同合同版本取得报账利益的漏洞。

2.引入影像化模式

与采购、工程等部门合作,在业务管理流程中引入影像化模式,通过业务环节扫描提升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效率,通过自动获取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生成影像化原始凭证,减少基于纸质收集和流转的物料模块凭证整理劳动及传递浪费,为将来压缩不必要的纸质原始凭证流转和保管打好基础。

六、精心打造立体式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管控模式

对电子会计档案信息产生和处理过程的责任,以及档案信息在处理、交换、全方位收集与跟踪方面的信息质量予以控制,并通过相关制度体系予以落实。

1.依托报账流程建立多元化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明确报账流程中报账单位、报账人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之间的责任关系,落实报账人在信息申报、报账单位和FSSC在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流转与审核、FSSC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管控职责,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2.以事前稽核体系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建立省市一体的两级事前稽核体系,在防范报账风险、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保证纵向流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真实性和一致性,健全保障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品质的长效机制。

3.形成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校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