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农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生源多为初中起点,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多安排在综合医院,分为内、外、妇、儿、传等科室进行实习,这与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在农村社区医学一线工作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设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改变该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决定在临床实践阶段过程中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内容,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社区医院定位更贴合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社区医院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与农村医学专业毕业定位农村,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在社区医院实践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参与到就诊的患者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家庭健康访查、义诊及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生理保健,将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在的发展趋势
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医学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 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现场指导, 用真实病例进行教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 运用循证医学( 实验证据) 的原理, 让学生从问诊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 做出最终的诊断, 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体察社区民情,了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认识到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职业意识和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
三、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社区医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开展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临床实践基地的院校还较少。当前, 发展合作医疗和基层卫生事业, 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只有将建设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基地与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学校和社区共办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医学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并进而形成医学高等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加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们能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到鉴别病情,及时准确给予恰当诊疗, 并做好必要的转诊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目前, 社区医疗机构的在岗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将社区医院设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医院师资培训,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5号文件.
[2]刘 伟 孙 乾 孙晓琪.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0-131.
[3]赵锡荣; 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3-35.
篇2
2应对措施
2.1树立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根本的意识
质量是检验医学技术的生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质量保证,纵有再好的仪器和技术人员,得到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误导临床。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绝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都已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CLSIGP26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质量控制[1]。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监督临床医师规范开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与接收等,带教老师应在工作中根据本科室所制定的关于各项标本采集、接收和拒收的规范化制度随时对实习生进行强化,解释不合格的标本造成检验结果错误的原理和原因,引导同学加以理解吸收,在潜移默化中让实习生加深拒绝不合格标本的思想意识。分析中质量控制:要从标本的准备、取样、加样、混匀、进样各环节均做到规范化操作。掌握建立可靠的分析测定系统的方法,让实习生参与实验室质控靶值的制作,做好质控资料记录和失控分析并及时纠正。分析后质量控制:要对结果审查并及时发出报告。正确合理地解释检验结果[2]。作为本科层次的实习生,必需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到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也是检验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2.2注重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过程[3]。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而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是本科层次实习生的重点。因此,在带教时,不管是血液检验还是体液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检测,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勤动手、勤观察、勤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思考。比如在血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带教时,除了教会他们正确认识细胞形态外,还告诉他们有时候骨髓象相同,但病因却不同,比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细胞型的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时一定要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来出具骨髓诊断报告,否则会造成误诊。学生通过这样的带教,体会到临床实习的真实意义,从中明白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重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3重点加强实习生血液细胞学知识的学习
中专和大专层次的医学检验生,一般来说血液细胞学的实习并不是重点,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也只有可怜的2周,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韶关大学医学院对这批本科生在血液细胞学方面的实习非常重视,安排了8周的时间在血液室实习。血液形态学教学最基础的技能非细胞辨认莫属,作为入门技巧,细胞基本形态能打下厚实基础,就如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4]。因此,在带教时除了教会他们外周血细胞形态外,还对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了重点带教,让实习生对贫血、白血病、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浆细胞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的骨髓象加强学习,多看片,能熟练掌握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和细胞形态学特点。
2.4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09-02
1 前言
临床医学院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务界的发展前景。因此,以人为本,提高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创新医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医学教学规律,是临床医学院教育改革永恒的追求。所以,临床医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临床资源的优势,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机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师总体素质
临床医学院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临床医学院教师教学任务重,临床与教学双肩挑的特点,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课堂教学主讲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主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1]。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形式,每年组织一次遴选,报名参加竞选的教师每个人都有试讲的机会,通过教研室初筛,优胜者接受学院统一组织的试讲,然后进行一次评估选拔,最终选的教师进入主讲教师行列。这种遴选程序,任职条件明确,管理办法规范,既增强了主讲教师的荣誉感,又保证了主讲教师的质量。同时,通过遴选措施,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工作积极性获得很大提升[2]。
另外,在教学管理上,为了保持主讲教师的工作质量,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医学院还需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评估,淘汰不合格的主讲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这方面,医学院可以建立有效的评估管理体系,对任职的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通过教案讲稿抽查评估、学生总体评估以及医学院专家组随机评估,考察主讲教师在任期内的表现,成绩优秀者可以连任,良好者接受新一年的随机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取消主讲教师资格一年,下一年度需按程序重新参加遴选。这种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模式,既有利于有效落实奖惩措施,体现优教优酬,根据评估成绩、评估结果评职称,还可以不断优化主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先进的、精密的、智能化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不断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对于临床医学院的教学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引进先进医学设备,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已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临床医学院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中开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3]。然而,在教学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实验教学越来越多,超负荷使用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设备损耗比较严重。教学设备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医学院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还要积极与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协调,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医学院校实验课多,教学设备使用比较频繁,因此,设备出问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设备管理,争取设备管理人员随喊随到,在设备出了问题时能够及时修理,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难快速修好,要向教师和学生做好解释工作[4]。
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新的实践教学设备,教师对于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比较模糊,或者是不懂或不太熟悉的设备,设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帮助教师解除困惑,同时为学生做现场示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设备使用流程。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许多医学院都超负荷运转实验室设备,这就导致教学设备耗损比较严重。同时,随着高精尖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不断应用,许多科技含量高的实验设备不断更新,设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一种标志。智能化的、精密的实验仪器设备已经逐步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不可缺少教学工具,如何管理好实验设备,使这些新设备能够发挥出最高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医学院教学管理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医学院不仅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还要着眼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室设备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使设备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5]。
4 健全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教学管理,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抓好学生授课的管理。一是要抓好学生听课的时间,二是要定期聘请专家、教授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操作,为学生讲解最新的理论,让学生在巩固已学医学理论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
其次,健全教学管理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组织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设立教学督导组,聘请资深教授、专家督导,不断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监控。督导工作形式多样,既可以听课、参加教学活动,也可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既可以担任学生知识竞赛评委,也可以参加教学检查等。督导组通过深入课堂,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分析、评估,将信息再反馈给各教研室,进而督促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6]。
再次,健全教学管理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课件的开发,不断完善选修课程体系。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新时期信息资源优势,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范围和内容。在教学效果评估上,可以建立微机自动化考试系统,通过微机自动化考试系统,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知识摄取能力,增加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院教学管理是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促进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5 结论
创新医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医学教学规律,是临床医学院教育改革永恒的追求。在教学管理上,临床医学院不仅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师总体素质,还要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洪欣.浅析新模式下临床医学院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教学与临床,2004(4):9-11.
[2]向国春,何梅,刘刚.集中规范化教学答理模式在临床医学院的运行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0):13-15.
[3]向国春,刘刚,郭海涛,等.过程管理对提高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88-90.
篇4
一、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承担着对社会变化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势在必行,民族高校医学人才培养也不能例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医学类院校招生规模过大,在校人数超过了办学条件的承载,各种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给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因此,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目前面临着如下许多困境。
(一)严重匮乏的病人资源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病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可以选择医院、医生,尤其是日益强烈的维权意识,他们有权拒绝实习和见习医生。病人的“不配合”与“拒绝”增加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难度并制约着临床实践技能教学。
(二)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对学生实习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国家各种相关法规不断出台。如《执业医师法》《规培政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些相关法规的落实对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不仅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使得医疗机构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制定了相关限制临床实习生的一些规定。加之,近年来的医疗环境差,医患纠风多,使得临床带教老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
我院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民族高校。为了保障此计划在民族地区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拟进行“民族院校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找出规律,为民族地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探求一种能适应于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构建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非直属的附属医院,拓展社区医院实习点
现阶段临床教学和实习是我校医学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承担着我校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任务的仅有一所二级附属医院。虽然学院和附属医院正在努力进行医教协同,但短期内仍无法解决这个十分突出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已将我市一些实力强、条件好的三级以上医院,如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纳入为非直属性附属医院,弥补我们医学生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足。借鉴民族兄弟院校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大力推进医教协同,保证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卓越医生肩负着社区医疗服务的使命,为此,我校在全市范围内联系了4个社区医疗站为我们卓越医生见习和实习基地。
(二)强化临床实践技能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临床技能操作不断更新。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我们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重新修订了卓越医生临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制定了配套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临床实习手册、临床技能操作大纲。同时,制作完成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示范光盘,以规范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三)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执行分专业多站测试,由学院的专家组成巡考小组,对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教师进行考前培训和监督指导,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统一考核操作打分尺度,提高考核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此外,加大其在毕业考试中分值比例,即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占50%,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考试占50% ,并规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有一票否决权,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考核合格后方能毕业。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把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关;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规陪进行预适应。
(四)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不惜高薪引进15名全市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以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对在职的临床课教师加大学习进修力度,一个是送出去,在现有临床医生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派出多名临床课教师赴国内一流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带教水平;另一个是请进来,把相关专家请来定期举办院内临床教师培训。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把临床带教工作与个人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组织临床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开展院校两级临床教师教学竞赛。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热情和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为了加强医学生的“三基”培养,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全国范围开展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已举办了六届。我们从第二届开始参加,我们将抓住这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向兄弟院校学习,总结我们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和培训中的经验教训,程序化、细化我们的培训流程,不断提高我院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六)学习借鉴在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学校的先进经验
篇5
1.2 联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传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生管理部门对新入院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导师和带教老师对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指导;临床科室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小讲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医疗管理系统、医学学习软件逐渐渗透在研究生的学习中。美国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采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学生自主支配、动手的时间多。如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发明了计算机模拟病人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临床问题,然后进行干预治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辅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非常逼真地再现严重病情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医学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的培训。由中华医学会与BMJ集团合作推出的BMJ Best Practice 中文版BMJ最佳临床实践网页版正在我院试运行,该学习平台板块包括在线自学课程、网络视频课程和面授课,涉及评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课程以数字化线上课程为主,专家面授线下课程为辅,参照国家《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挑选核心学习模块,配合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系统化测评,以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完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院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导师和带教老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式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进行规培的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国内外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平台上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新思路。
1.3 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做好合一的解释工作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有规培人员共133人,其中社会学员68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5人,导师共有43人,随着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在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5年,我院开始进行合一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研究生管理部门及时召集医院导师,将学校传达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讨论稿)》分发给导师进行阅读,并由规培办工作人员将规培实施细则向导师进行解释说明。规培轮转细则与以往研究生轮转要求大致相同,但在三级学科轮转方面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安排,有了前期的铺垫,提高了导师们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接受度。
2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资源不足,轮转科室安排困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且轮转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我院因处于发展阶段,南湖院区临床科室分配较紧凑,如某些楼层包含三个专业,加之医生办公室面积较小,目前轮转的研究生较多,很容易出现轮转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2 导师更注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忽略了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有了明确的要求,在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将进行阶段性考核,如出科考核、年底考核、结业考核,只有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和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若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这使得导师担心研究生技能操作不过关继而影响硕士学位的申请,所以更加注重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技能操作辅导上,而忽略了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3 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 随着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教育部和卫计委,具体实施涉及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学院、附属医院及其他培训医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医务部、规培办、各临床科室等多部门。若未及时沟通协作,就会出现研究生轮转安排与社会人员规培轮转安排发生冲突,出现有些科室轮转人员较多,而有些科室则无人轮转的现象。
2.4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社会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省级卫生厅会有相应的拨款,给予医院、带教医生和培训生相对充足的经费,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而并轨的研究生参加规培时无此项经费的支持,他们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仅有学校和培训单位发放补助,同时,研究生家庭还承担着学费的压力,因此研究生与培训生在待遇问题上有明显的差距,导致研究生心理存在落差并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同时,带教研究生的老师因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助,也影响其带教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1 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轮转 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多年来为各卫生医疗单位输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接轨过程中,建议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轮转时间。目前,我院七道湾院区的综合病房楼已投入使用,住院率稳步提升,且病房环境良好,每层楼临床科室分配专一,可将本院研究生按照南湖院区、七道湾院区的临床科室收住病人情况分配在两个院区进行轮转,来避免南湖院区轮转扎堆的现象。
3.2 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意识 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倾向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毕业论文更偏向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学术型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在今后可能更多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新一代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加强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议,邀请学校研究生学院领导、医院援疆专家、各附属医院教授就临床医学的科研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讲座,提高导师的科研意识,教导研究生能结合平日的临床工作建立一个清晰的科研思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密切联系。
3.3 建立导师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所以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由于很多高水平导师普遍兼任行政职务,每日要花费大量时间忙于行政事务,诸多因素均造成导师对学生投入学术指导实践的数量和频度非常有限,建议国内可采取国外导师团队制度,暨在同一专业中可由两到三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分为主导师和辅导师,主导师为研究生入学时报考的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毕业论文,副导师主要是辅助主导师的工作,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导师们根据自身科研能力、临床水平对研究生进行侧重不同的培养,通过整个团队的能力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的培养。
篇6
1统一思想,强化教学意识
1.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遵循“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原则,坚持以医疗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支持各项日常教学及教研教改工作,不断强化全院职工的教学意识。教学工作实行院-处-科三级教学负责制,设立的内、外、妇、儿、医技、护理6大教研室及88个教研组在科教处、教学科统一安排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1.2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要求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组组长、教学秘书、教学督导组专家,医院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系统总结教学工作完成情况,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医院教学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对树立和落实教学理念,理顺教学关系,加强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3建立教学工作激励机制:(1)增加了临床教学工作考核机制,在院对科责任目标考核中,教学部分占到了全部内容的10%;(2)量化教学任务,并使之与职称(务)晋升和聘任挂钩;(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充分调动教管人员积极性。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组教学秘书每月享有教学津贴,教研室秘书享受副科级待遇。(4)通过评优表扬先进,促进教学工作。教学先进与其他先进享有同等待遇。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投入
2.1医院现有教学用房面积共计2038.71m2,完成改扩建工程后将达120000余m2。多媒体教室4间,容纳300人多功能报告厅1个,容纳46人计算机教室1个,临床科室示教室52个,临床技能培训室2个,模拟人教具10具。远程会诊及远程医学教育中心运行了6年,与北京及省内129个县市实现可视医疗服务及远程教学服务。视频示教系统覆盖手术示教室、多功能厅、远程医学教育中心。图书馆面积600m2,馆藏种类650种,藏书量8万册。建立完善数据库,开展重点学科专题检索数据。2.2医院每年下拨专项经费至各教研室,并为其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008年投资近20万元更新购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格检查标准化病人、多功能穿刺、消毒换药及妇科检查等一系列临床技能培训模型。
3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3.1先后修订完善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教学工作手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教学文件汇编》、《实习生须知手册》、《实习责任告知书》、《学生考勤管理》、《体格检查》、《病史采集》、《临床医学基本知识问答》、《临床基本操作SOP》等29个规章制度,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3.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按照“五个一”(每周1次教学查房,每周1次全身体格检查,每周1次书写全病历,每周1次专题讲座、每周1次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培训)要求,统一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开展互动体检、模拟换药、人工皮缝合、“三穿”等实践技能培训。3.3坚持教学查房及专题讲座制度化、规范化,各教研室按要求提前制定下一季度教学查房和专题讲座计划,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4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学院相关档案管理文件要求,逐级对教学档案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并多次派出管理人员到其它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互通有无,使医院的档案管理有了明显改进。
4加强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4.1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临床第一线,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及教师座谈会,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4.2每一批次实习生轮科前均进行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各教研室定期召开实习学生入科、出科座谈会,收集意见。4.3成立专家教学督导组,形成教学督导组与教学科并行的双重教学监控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对带教教师、学生培训进行考核和督导,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过程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4.4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例会,加强督导工作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督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把各类教学评价意见收集整理后反馈到教研室、教研组及教师本人,以利及时整改,建立教学质量督查长效机制。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1医院在职医护人员均全面参与教学工作:对新分配到院的年轻教师进行5年的系统规范化培训,加强基础医疗管理,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实行医院统一组织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科室日常考核与医院集中考核相结合;“三基”培训与医师定期考核相结合。实行院内学分制,2008年以来组织全院理论讲课近100次,为各科室配发操作手册、体格检查光碟、无菌操作光碟、现场心肺复苏光碟等“三基三严”培训资料。组织全院45岁以下443名医师参加理论考试。采取每月一课四讲的形式,举行护理系列专题讲座,每月组织一项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考核。5.2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示范教学和师资培训,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学院“多媒体”课件大赛、“双语”及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教学活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近3年来,医院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共有18人次获奖。5.3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医学院校进修深造:近5年来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派出87人次出国进修学习。规定学科带头人每年必须到国内外本学科领域进修学习1个月。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拥有博士及硕士学位以上人员210人。5.4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首次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通过教研室组织的试讲和培养性讲课,以保证教学质量。
篇7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篇8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文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南通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于2012年开始对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推行自主管理方式,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者以“参与者”或“协助者”身份引导实习生,使实习生从“被动”完成实习任务,变成学会“自主管理”实习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激发了实习生自立、自创精神,达到了提高医学教育培养质量和提升医院临床教学管理水平的良好效果。
1 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1.1 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式管理的弊端。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既是教学工作,更是管理工作。在医院传统教学模式下,医院的教学管理是采取行政式或称单向性的管理模式,即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实习生,实习生担任“被管”角色,被动地完成实习工作和学习任务。在过了实习“新鲜”期之后,实习生翘班、逃课、被临床老师投诉等情况时有发生,外加就业、考研、医患沟通困难等社会环境压力,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越来越难管”。(2)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高。近十年来,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从单技能到复合型、从专业人才到德才兼备,这对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下滑。实习生工作和学习的消极被动状态直接影响到临床老师实习带教工作,临床老师自身有繁重的业务工作,还要疲于兼顾临床教学工作,临床老师经常反映在病区里“根本看不到实习生”,久而久之,临床教学质量下滑也是必然趋势。
1.2 推行实习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1)自主管理是管理的终极追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自主管理是管理的终级目标追求[1]。自主管理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以人的自身为主导的自我设计、自预、自我调整的自我实现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重视人性,保护人权,展现自我,发掘个人潜能,尊重和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2)自主管理是实习期青年成长的内在需求,适应了青年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整个成长锻炼过程都需要有效的自主管理。医学生的实习期是从学生身份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医生,实习期结束即意味着毕业参加工作,这关键的一年要完成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2],要求临床实习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从生理上来看,身体已经趋于成熟,精力充沛,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对未来的工作有设想和憧憬,自我意识强烈,渴望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3)自主管理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在世界医学领域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只有动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当前我国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生除了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更需具备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医院临床教学实施实习生自主管理,是对实习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综合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2 管理目标
自主管理目标是要把实习生工作、学习及生活的自真正回归学生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习中去。而与此同时,医院教学管理者也要转换角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由“台前”变为“幕后”,以引导或协助的方式帮助并融入实习生自主管理过程。
3 实习生自主管理的实施
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已经历过十多年的被动“填入式”学习,若要引导他们接受并适应自主管理,临床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实习生沟通交流,通过科学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宿舍主题活动等,搭建学生自我激发潜力、创造力、自主发挥平台,充分给予实习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3.1 科学划分实习生小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保证实习生自主管理得以实施的前提。由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生们的学习和交流往往以学校为界限,不同院校的学生之间很少交往,有的甚至相互产生冲突。因此,打破原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建立新团体是实习生来医院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更有利于实习同学实习期间的成长。实习生分组既然保留各学校指定的实组长,但在按排轮转表时,将各院校的同学打散平均分配到各轮转大组中,大组还分成几个中组,中组中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人数一般在8~12人,各大组、中组、小组自行推选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负责本组的管理和联络工作。
3.2 沟通方式-主题会议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工作、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有些困难需要医院管理部门来解决,有些困惑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还有很多问题可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得获得答案。自2012年6月份以来,临床教学管理科开始实行实习生主题例会制度。每两周1次组长主题例会、每月1次学生主题座谈会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每次组长例会都将会有一个主题,如进入临床时的主题为“我如何与实习同学相处”、“我的实习计划是什么”,实习中期的主题为“实习周记应该怎么记”、“我想学习哪些技能”,考研复习时主题为“我怎么协调考研与实习矛盾”,主题一般由临床教学管理科老师确定,除了院部有特殊事项需要布置传达之外,老师负责倾听和记录,大部分的会议时间留给学生,各组长(包括大组长、中组长、小组长)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组长还要在会后向本组组员传达例会内容,组员之间的交流及反馈记录须交到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科备案。每月座谈会的参加对像是组长会以外的学生,这样能确保每个实习生都能得到相互交流的机会。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了充分发掘实习生的自我潜力,搭建学生自主发挥的平台,展示实习同学的个人风采,同时培养团队荣誉感,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科、医务处、门诊部、党办、团委等职能部门共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内容有院外的义务献血及宣传、义诊和院内的导诊、健康咨询等。技能操作比武和PBL教学活动是所有临床专业实习同学以小组团队形式参加的一项活动,活动现场会有专家进行当面点评,点评的同时可以向专家提问与互动。病历书写比赛是抽取活动当月实习同学书写病历由病案专家进行打分评比。文明宿舍互评活动每月开展1次,是由实习同学组成的“宿管委”(宿舍管理委员会)自行组织的互评活动,老师全程参与记录,这项活动每月中旬互评1次,每次评分同学由各宿舍派代表参加,互评结果按高分到低分排序,连续3次排名靠后的宿舍将会被“红牌”警告并进行限期整改。
4 实习生自主管理的实施体会
4.1 实习生自律、自立能力增强
自主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实习生的自律、自立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临床老师过去和现在的对实习生评价变化很大,详见表1。实习生良好的学习风貌也同时感染了临床老师的教学热情,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比以往更多了,临床老师经常为学生开展小讲座。由于主题会议沟通让实习同学之间有了更多了解机会,因此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往年新实习生来院报到后,会发生的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因为洗澡排队等问题而引发的打架斗殴等冲突现象,近两年来没有一例发生,而出现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互助、尊重和理解。
4.2 老师投诉学生情况明显好转
2011-2012年度实习生人数为272人,投诉人数为79人,投诉比率29%;2012-2013年度实习生人数为273人,投诉人数为33人,投诉比率为12%。老师投诉实习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工作态度等,投诉比率的变化说明2012-2013年度实习生的出勤率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明显好于2011-2012年度。
4.3 实习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实习生“技能操作比武”、“PBL教学”、“宿舍文明互评”等活动,需要实习生既要展示自已,超越自我,又要学会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了实习生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2012年操作比武和PBL教学活动点评的专家认为,实习同学在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临床思维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尤其在一些案例分析上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实习生宿舍也一改过去“脏、乱、臭”的现状,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参加过他们互评活动的年级老师感叹“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走进他们的宿舍,能感觉到他们活泼而温馨的生活气息,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每月一次的宿舍文明互评活动给了实习同学既展示自我风采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的机会。
推行实习生自主管理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工作、学习和生活,这种管理方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自律、自立、自创的能力,培养了医院毕生综合素质,而且促使临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也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
参考文献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远郊定向)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74份,收回74份,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测评工具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为测评工具。该量表由27个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最近12个月内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为0、1、2、3、4分。
1.3调查方法 问卷统一编号,均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问卷不记姓名,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应激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 研究对象最近12个月内遭遇的生活事件中,发生频率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学习负担重(89.5%)、考试失败(83.6%)、被人误会(80.1%)、好友纠纷(79.2%)、生活习惯变化 (78.3%)。
2.2各因子平均应激量,见表1。
2.3各因子异常分值所占比例,见表2。
从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来看,本次研究发现学习负担重、考试失败、被人误会等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可见这些问题是临床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可能由于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许多同学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无法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因此上述事件的发生较为频繁。
从表1所示各因子的平均应激量来看,人际关系因子的应激量最高,其次是受惩罚和学习压力因子,与国内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表2显示一旦发生负性事件,异常分值所占比例靠前的主要体现在丧失和健康适应方面,并列第三的是学习压力和受惩罚因子。可见,对于来自郊区和农村的学生而言,容易对他们产生异常影响的是亲人的离去或健康问题。
3讨论
3.1关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社会角色和地位以及社会认知和评价方式有别于成人,成人生活事件的评定量表并不适用于青少年,因而本研究采用的是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该量表具有以下特点:①简单易行,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均可填写,既可自评又可通过访谈评定;②评定时间可依研究目的而确定,可以是3个月、6个月、也可以是9个月或l年;③刺激量根据事件发生后的个人心理感受而定,因而考虑了应对方式的个体差异;④该量表仅包括青少年期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因绝大多数与心身健康相关的事件主要限于负性事件;⑤统计指标包括刺激量等指标。
ASLEC包括的具体条目包括:①被人误会或错怪;②受人歧视冷遇;③考试失败或不理想;④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⑤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⑥不喜欢上学;⑦恋爱不顺利或失恋;⑧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⑨学习负担重;⑩与老师关系紧张;11本人患急重病;12亲友患急重病;13亲友死亡;14被盗或丢失东西;15当众丢面子;16家庭经济困难;17家庭内部有矛盾;18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19受批评或处分;20转学或休学;21被罚款;22升学压力;23与人打架;24遭父母打骂;25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26意外惊吓、事故;27其他事件。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包括条目1、2、4、15、25;学习压力因子包括条目3、9、16、18、22;受惩罚因子包括条目17、18、19、20、21、23、24;丧失因子包括条目12、13、14;健康适应因子包括条目5、8、11、27;其他包括条目6、7、23、24。以往的研究表明,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2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 应激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一个人在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自己有威胁或挑战时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遭受急剧的、 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极易形成负性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对身体和心理、及社会适应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学业压力。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强,目的不明确,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弱,则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严重时还会影响自信心,最终导致学业失败。②人际关系。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深入和广泛,多元化的角色扮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与学业期待迈入校园,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③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会对进入集体生活的个体产生影响,需要重新调试。否则影响在所难免。④心理冲突。升学与就业、学业与情感等的方面的冲突,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问题。
本次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定向培养的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学习压力方面。但以上负性事件容易导致异常影响的却是丧失和健康适应两方面。由于没有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生活条件普遍低于城镇,经济弱势会给他们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还要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来调整原有生活习惯,且离家人距离比较远,不能随时回家团聚,因此要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 既要担心学业、生活适应问题,又要担心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而亲人的离去或失去健康,势必会对经济来源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是雪上加霜。家庭经济困难也让他们对某些事情更加敏感,带来一系列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特点,采取多元化的助学模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部分后顾之忧。可以大力开拓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真正为贫困的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发动教职员工开展对贫困生的帮扶活动。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消除顾虑,使其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4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生活事件负荷的增加,青少年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增加,负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因此学校及教师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应激因素,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
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应该减少某些应激性事件的发生,还应该要根据其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降低其造成的影响。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进行如下尝试: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②建立和完善网络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为那些不愿公开身份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③定期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篇10
1.1 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改革及调整,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医疗模式由“供给式”向“需求式”服务进行转变。医院的竞争手段也开始逐渐商业化,患者的身份由病人逐渐向顾客转化,这就导致了医患关系开始向消费关系定位。患者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医院或者医生进行挑选,从而使患者对于医疗手段及人员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对于临床实践教学中实习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实习生的资历以及阅历都非常的有限,而患者对于医疗的要求又在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不断出现患者不配合实习生实习工作的现象,患者与实习生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患者对于实习生的不满意会给医生带来声誉以及对医生治疗结果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医院不愿让实习学生多动手实践医疗技术的核心循环。实习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遇,这无疑会增加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1]。
1.2 全国就业形势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学生找工作自由化,竞争机制的整合给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进行临床实践教学的实习生大部分为临近毕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忙于职业选择阶段。他们的主要心思都用在了准备简历等推荐材料及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交流会以及面试等工作问题上,精力难以集中在学习医疗技术的实践上。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有所分心,甚至会出现迟到、早退、脱岗等不良现象。因为比起这段短时间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还有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或者其他就业出路,考研等相关考试严重影响了实习生在医院的表现。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实习生不愿为自己增添劳动负担,不愿意接诊或者收治患者,临床操作时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在招聘、面试时,临床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无法在推荐材料中真实体现,就业单位也普遍存在着只关注学校和专业而忽略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失去价值和意义,无法使医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中走出来。因此,全国的就业形势对于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日益严重[2]。
1.3 卫生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医院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均有所加强,很多先进诊疗技术的操作限定了使用者范围,实习生被划为范围之外,而且要求实习生不可以分管病床,这就导致了实习生临床实际的操作机会明显减少,有些医院甚至还规定了实习生不可以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书,这都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因此,卫生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模式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很多教学医院并没有客观的实习考核制度以及完成实践学习考核的标准,这使得实习生的成绩以及出科成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带教老师也常常凭印象为实习生打分,甚至有些带教老师不管实习生的表现好坏而给出不符合实际的分数,从而打击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学医院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不符合实习的基本条件,硬件设备配套不满足实习生的基本要求,缺乏专门的示教室、科室,实习生人数过多而没有办法却必须安排实习,这对于实习生的实践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 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
2.1 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任务和目标 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任务就是要立足于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其目标是将实习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认可的专业性医学人才,这样才能够使临床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医学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
2.2 临床实践教学要适应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 临床实践教学要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适应现行的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转变旧的医患模式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实习生的实习方式由学习型转变为服务型,以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要求。
2.3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要从根本上实现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使临床实践教学条件符合实习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从硬件设备和学术教育两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并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条件。让实习生真正的学习到专业医疗技能[4]。
2.4 临床实践教学的展望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将医学人才从学校推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它是学生向医疗工作者转型的最关键环节,关系着未来医疗人才的基础建设和未来发展。而现代临床实践教学虽然已经能够基本完成对实习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果临床实践教学在国家政策的变化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方向,把培养合格型医疗人才作为首要任务的基本性质不改变,临床实践教学一定会朝着长远、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未来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指出了一些方向。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对未来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最近以来,很多现象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临床实践和高等护理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一直都被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所重视,并且这也成了护理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为了研究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特选取我市的21(8所)家不同等级的医院护理部门、高等护理教育院校和10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单位分为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两类。其中高等院校8(2)家,医院13(6)家,护理人员 106名,包括男性护理人员13名,女性护理人员93名。
1.2 方法
采取调查的方法对我市的21(8)家各级医院护理单位及高等护理院校以及10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本调查面向106名护理人员发问,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发问,内容包括高等护理院校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标准、所选医院今年录用的护理本、护士的毕业情况等。最后对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衔接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秩和检验对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做出分析。
2 结果
4家医院、高等护理院校以及23名护士认为当前环境下存在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完全存在或存在部分衔接脱节情况。
3 讨论
3.1 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通过本次调查,医院和临床护士都将这项原因列为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而高等院校也同意这种观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起:首先,在我国高等护理院校的教学实践都普遍偏向于临床实习和临床见习两种[1]。最近几年,因为各个院校的普遍扩招使得护理学专业的人数开始增多,但是符合见习和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却没有响应地增加,这就使得见习和实习的模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学校移至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大多在偏远的地方,与市区相去较远,不利于学生的实习和见习;最后,绝大多数病人都不愿意自己被当成“实验对象”,这位见习或实习的带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带教老师为了减少麻烦就往往降低了带教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2]。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以及课程比例安排的不合理性也对高等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因为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没有办法赶上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化,而且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使学生在课本上几乎学不到什么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东西[3];其次,课程的设置存在极大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院校的办学经验并不充足,在对学生的授课中,理论课明显多于临床实践课,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是教学器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器材都很陈旧和落后,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都相继问世,而学校的临床器材却还停留在很古老的层面上,使学生没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新兴操作技术。
3.3 护理师资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脱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高等护理学校的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经验,而且相对而言,临床实践的教师更少一些。很久以来,护理教育界都在一直呼吁着,要求高等护理学院的教师要多多到临床上去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因为局限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难题。也有很多学校对于培养、选拔临床实践教师的体制缺乏必要重视,这样就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相脱节,不能更好地和临床实践衔接起来[4]。
3.4 强化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对策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造成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因素是多样的,所以,高等护理教育应该着眼于当前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这样才能够寻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
①对临床护理的实时动态进行把握,对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要根据临床需要来修订适用的教材,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临床护理的新突破,调整课程的实用性。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避免压缩和取消实践的情况出现;
②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这样可以增多学生的学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对符合条件医院的选择;
③壮大师资队伍。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将临床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教师需要先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如果长期的脱离实践,那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将有效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08):2354-2355.
篇12
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其护理理论和实践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以短期进修、见习带教等方式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防止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国内也有关于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报道[,但多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等一般性报道和临床实践现状的量性研究为主;在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上也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临床等客观因素出发,没有从教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曾参与临床实践的高校护理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有目的地选取12名从事护理教学的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进行质性访谈。年龄28~37岁中位年龄29 5岁;男1人,女11人;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者6人,硕士在读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有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者(不包括实习经历)人。
1.2 方法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深入访谈法,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及体验。访谈以“请您谈谈您对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看法及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主题展开。访谈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具体时间不限,以受访者认为已经较准确全面地说出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止。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及时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记录。将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形成相关主题,并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尽量以受访者原话呈现,对部分表述不明确的内容经核实后予以修正。
2 结果
2.1 主题一: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态度
2.1.1 认识到重要性 在访谈中,12名护理专职教师均表示出临床实践是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有帮助。“每次学生听我讲在临床碰到的实际例子的时候学习兴趣会更浓一些,对书本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如果我给学生举的例子是我在临床实际碰到的,会讲得比较生动,会有自己的体会,不会干巴巴的,而且举例的时候更自信一点,如果是虚构的病例总是怕与实际不符,说的时候感觉底气不足。”
2.1.2 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访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的意愿及态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并喜欢参与临床实践。“我很喜欢下临床,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长时间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跟不上了”“;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她们正好要体格检查考核,很多护士不会,我在学校正好教这部分内容,我就示教了一次正确的检查方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挺好的。”8名教师存在愿意但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的矛盾心理。“我心里是很想去临床的,但在医院又觉得呆着不舒服”“;我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每次去的时间太短了,匆匆忙忙的。”2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现出不愿意或不喜欢的态度。“如果可以不去临床那我就不想去了”“;我不愿意去,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浪费时间”“;目前这种临床实践的方式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2.2 主题二: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
2.2.1 对效果的不确定
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室带教老师比较认真,我觉得学得挺多的,那我还是很愿意去的”“;除了附属医院外,最好还能去一些其他的大医院,这样能学得更多”“;带教老师既带实习生又带我们的话,一般我们就没什么操作机会了”;“我以前在临床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护理操作也很熟练,但是临床实践还是跟着护理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这样基本学不到什么,我希望能让我自己去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同年资教师应有不同的临床实践方式及目标。”
2.2.2 角色冲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在那里实习,总觉得挺尴尬的,所以有时候尽量避开,不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跟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学生说有个患者的静脉不好打,让我去打,当时我觉得心理压力挺大的,如果我没打进,那觉得太没面子了”;“带教老师一般也不教我们,她们觉得我们也是老师,可能比她们懂得更多,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不会和我们主动说一些相关知识”“;我怕万一做错了会被护士笑话”“;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做得不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做老师了,总觉得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嘲笑。”
2.2.3 缺乏归属感
是否有归属感也是影响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我比较喜欢去我熟悉的科室,那里的护士、医生都认识了,感觉好一点”“;跟在医生后面查房时,医生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如果护士长能先介绍一下我可能会好些”“;刚去科室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挺难受的。”
2.2.4 潜在的职业危害
部分教师表示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安全问题及职业危害存在顾虑。“万一因为我的操作不当,发生医疗事故该怎么办?”;“我们不是经常在医院,所以很多操作都生疏了,带教老师有时候也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说实话她如果真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敢”;“真不想去下临床,医院病毒、细菌这么多”“;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伤,万一这是个艾滋病患者怎么办?”
2.2.5 经济顾虑
“临床实践与其他工作任务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平衡,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又没有补贴,还不如多上几节课”“;我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如果不上课去下临床或者外出进修,其实经济压力挺大的。”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职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例及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但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人在表示愿意参与临床实践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因此目前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并不理想。根据访谈的结果,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不主动进行临床实践的现象可能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尚未满足所致。
3.1 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与受访的12名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方式学不到知识,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及效果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教授护理操作相关知识,还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这就要求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还应重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新技术新进展等。目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以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式为主,难以学习到护理工作以外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医院缺乏相应的带教制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带教老师对带教方法和内容也存在困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枯燥乏味、学不到知识的感觉,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
3.2 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仍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觉得教师应懂得更多,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曾经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往往不被患者、护士及医生所理解和认同,他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在学校上课,来医院能做什么?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3 爱与归属的需要
护理专职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对临床工作环境及医护人员不熟悉。陌生的工作环境、缺乏共同的话题导致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及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较短,医院也缺乏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没有提供工作服、储物柜等,而这些更加重了教师的无归属感。归属感缺乏会导致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影响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4 安全的需要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护理工作的潜在职业危害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对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加,也导致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存在顾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保障教师的临床实践工作。
3.5 生理的需要
对于少部分青年教师,刚刚成家立业,积蓄较少,有的还需承担房贷等压力,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4 对策
可见,要提高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应从满足教师各层次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提高临床实践效果。
4.1 建立个体化的临床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主要有短期进修、参与临床见习带教、不定期下临床了解新技术新进展等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及个体化需求,建立相应的临床实践目标、方式及内容。
4.2 完善相关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制度
篇13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00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