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档案的相关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知识管理是管理科学更深一个层次的理念及思想的延伸,知识管理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们的知识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一般情况下大众把知识管理范围划分为两种:第一是隐性知识,第二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交流、书籍、期刊杂志、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能表明其含义的。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应用活动进行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其实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必须与实际的企业管理相结合才用其生命力。笔者认为,相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各类智力资本,使之与企业其他资本相结合,为企业各项业务发展服务,推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档案记录着人类在历史社会活动中的全过程的事实、数据、知识、经验、教训等,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存储信息的知识功能。档案管理是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留存历史,服务当下的价值。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传递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阶段,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开发利用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方向,是组织档案开发利用的一次升华。对于档案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两次革命,第一次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标志着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素有“档案人权宣言”之称;档案的第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档案管理手段的进步,解放了档案工作人员,有计算机和软件代替了原来繁杂的人工操作。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的第三次革命,将是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的档案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唤醒沉睡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将带来社会、组织对档案的极大重视。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是工作的手段,档案管理是工作的内容,而档案是企业的资本、资源,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档案资源并配置优化。
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开展需要哪些基础工作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还是一个概念化的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更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因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对旧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结构的否定。知识管理之于旧的管理体系,是推到重建,还是逐步优化,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企业档案管理要发展成知识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档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可以说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可获取、可挖掘、可传播、可理解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知识管理,效率低、质量差。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开发档案系统与其他各业务系统接口,收集电子文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语义处理与可视化数据挖掘问题,研究深层次知识挖掘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型的人与档案之间的关系上。要建立档案知识管理,需要档案充分的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随地的能查阅到档案,并能确保在工作中形成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能通过档案的形式进行保管和分享。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运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之前,档案管理位于整个企业线性管理的未端,与其他企业运营模块之间是一种单程的点对点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中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档案作为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资本。这种变化不但给档案利用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在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中,由企业的的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全企业的档案,需要同时负责收、管、存、用等各个业务环节,而企业的档案负责人人数基本都是很少,在应付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开展档案知识管理。要企业通过增加档案工作人员来满足档案知识管理,估计也很少有企业有如此的先进之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开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打破以往专职档案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企业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知识开发中。甚至是开展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外包,由专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公司负责企业档案知识开发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四,应作好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知识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实事求是的分析企业实际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梳理各业务在档案利用中的具体需求,结合企业业务和原有档案管理模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牵引,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任越,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M],档案学通讯,2012(05).
[2]张晓娟,我国档案馆运用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例[M],档案学研究,2010(04).
[3]贾玲,知识管理不能取代档案管理――再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M],档案学研究,2015(04).
篇2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一时代具有数据数量多、数据类型丰富、数据生成速度快,以及数据价值大,但是数据密度低的实际特点。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档案馆中的电子数据,主要包括两种数据,一是非结构数据,二是半结构化数据。档案,是对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信息进行记载的记录,具有保存价值。而在智慧城市当中,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随时都会受到电子信息化的影响,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有些数据具有保存价值,可以收录到档案之中,成为档案信息。大数据与信息化两者的相继到来,对档案馆而言是有些突兀的,当前的档案馆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设施设备,都无法满足大数据和信息化的要求,目前,档案馆在对电子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经常发生信息过多,无法及时对其机械能处理的情况,导致大量信息堆积。
1.2增加了信息技术处理的难度
“智慧城市”的提出与建设,为云计算技术、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在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感知与职能的方式,切实实现物理、信息、社会三种技术设施的有机结合,进而转化为新型的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完善、更加现代的基础设施。这表明在未来智慧城市发展中,各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生成大量的档案,但因为领域之间、系统之间存在两极或是多极交叉,又因为不同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不同,则必然会增加档案馆的工作难度。因此,智慧城市中的档案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1]。
1.3服务方式转变
推动智慧城市形成的内在动力包括两部分,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二是逐渐开放的城市创新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种类众多,如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归属于技术层面,而开放的城市创新环境,归属于社会经济层面。智慧城市对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档案馆从传统的保存实体档案,向保存电子档案转变,从传统的提供纸质档案,转变为提供电子档案转变,这两种转变加大了工作难度,电子档案的保存要求更高。与此同时,也促进档案馆工作效率的提高,迫使档案部门不得不加快对信息的采集,加速信息处理速度,保证档案信息质量,密切档案服务与档案信息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关注用户对电子档案的需求,构建智慧化档案信息化的服务体系。
2智慧城市中的?n案馆创新措施
2.1增强档案信息协同性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数字档案,数字档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智慧城市中的档案馆与现行的数字档案馆相比,创造性的增加了两种功能,一是档案信息感知,二是协同处置。智慧档案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档案馆创设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动搜索,并且能够自动接收档案信息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智能化的感知系统,与此同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提高了各环节工作之间的协同性,以此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并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方便用户的使用[2]。
2.2提高服务水平
受移动服务技术的影响,智慧城市中的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比较而言,其服务范围更大。智慧城市背景下,人们在城市当中,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登录互联网,并能够随时运用4G通信提供的服务,这使得智慧城市档案馆,在保有数字档案馆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满足用户实时收集动态信息的需求。相对于数字档案馆,无论是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还是信息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档案馆其优势更为突出,智慧城市档案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对用户针对档案的需求提供智能反应与支持。
篇3
1.1 知识管理下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档案的工具价值。第一,技术发展拓展了档案的处理空间。档案电子化之前,对档案的处理主要是对实物档案的存储,由于实物档案本身重量大,搬运、移挪都很不方便,因此,一些重要的档案都是重保存轻利用。而且即使被利用,开发程度也很低,仅限于复印和翻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知识存储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处理设备的普及极大地释放了档案管理的空间,档案的生命周期得到大幅度延伸。电子化的存储方式重新赋予了档案管理新的职能,正如在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达成的共识一样:档案机构应该在管理和知识中定位,在观念更新和技术革新中起到有意义的带头作用。第二,知识管理理念有助于实现档案知识的共享。知识管理强调学习、共享和组织文化,是通过吸纳组织有效信息和对信息的再开发来实现组织的知识塑造,以达成组织运转更有效的目的。档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自有的公共性决定了档案知识的共享性,特别是档案电子化的普及为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加速了档案知识共享的进程。
1.2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价值被更加充分认可。第一,档案知识属性发生改变:由文献走向答案。知识经济时代以前,档案学界普遍认为档案是“知识存贮的一种载体”,并且也已认识到“贮存和传播知识的档案财富,无愧为人类社会进行精神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一种智力资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有意义的资源”。档案知识管理不但要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要为用户千方百计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知识)。正如丽贝卡?巴克利所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文献,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答案。 毫无疑问,关注知识服务,是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应该探讨的问题,它将是档案专业职能定位的新起点。”第二,电子文档的普及扩大了档案的内涵。电子文档的出现使文件与档案之间的区别极大缩小,客观上使得档案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大,由此也促发了档案界和社会对档案知识属性和知识价值的新思考。英国知识管理大师安妮?布鲁金在《企业记忆――知识管理战略》一书中指出,档案资源在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知识管理为档案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能否从档案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源已经成为是否具备较高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标志,档案不再是堆积在一起的泛黄的故纸,而是闪耀着智慧的资源库。
可以说,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的使用日益便利和充分,技术发展拓宽了档案的使用空间,而知识管理理论的不断推进使档案知识共享深入人心。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档案价值,更多人想从档案中找到想要的问题答案,档案管理者才需要不断供给更加优质的档案知识资源。一旦这种供给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将会陷入一种竞争性索取的状态,这种状态又将放大档案知识的价值,引发更加严重的索取。
2 竞争的本质
从档案“双元价值”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时代下的档案价值,档案的工具价值也即档案的社会属性属于档案利用的向度,反映了人们对档案开发利用的程度;而档案的自然属性却反映了知识的本初价值。档案在起源上来说是人类对凭证信息的合目的的控制,这里的“控制”,强调了档案从根本上是一种功能,人们可以借以维护凭证信息的证据力,其表现为有利于显示其凭证价值的资源组织、价值鉴定、保管和利用;“合目的”强调了人类借助档案功能的心理需求以及管理技术上的主观能动性,其表现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凭证信息”则是对通常定义中“原始记录”或“原生性”的拓展。
所以,档案的工具价值是档案属性的根本,而在知识管理时代下,我们需要更加放大档案的工具价值,更加充分地开发档案使用价值,这样才会符合档案的时代定位,才能在基于知识竞争的语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依据对目前存在的档案竞争性问题的分析,显然,我们对档案知识的开发还未到位,档案知识供给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故此,我们可以说,对档案知识的竞争性索取,其实质是: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开发并没有跟得上社会需求,档案知识供给短缺,导致无法实现档案知识共享。
3 缓解竞争,实现档案知识共享的建议
供给和需求是资源的必然逻辑,尤其是当知识成为资本后,对知识的追逐更加强劲。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使用者或大众需要更多的档案知识,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处理技术也便利了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的开发,可以说,扩大档案知识供给顺应时势,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顺势而为。
对于档案知识开发而言,在知识管理时代下,档案管理者们更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紧跟时代要求,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开发本领,拓宽视野,最大限度开发档案价值,更充足供给档案信息价值,以进一步实现档案知识的共享。
篇4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对档案管理情况的不同认识,可将档案分为工人档案与干部档案两类,在职工的工作晋升与调动等都需要用到人事档案,还有对员工的工龄等计算也是需要以人事档案为基础,因此人事档案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关系到员工的整个家庭利益;另外,在企业招聘时,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以往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父母的人事档案会直接到子女的工作调动。
(二)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有力工具
传统的人事档案一般是由单位进行管理的,记录着某个人的全部经历。由此,单位就具备人才的调配权,档案本人与其他的单位都没有档案的管理权。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人档合一、人走档随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对档案本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对职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档案个人必须要随从单位的想法,一旦离开单位,就会由限制人员流动变成其他状态,对整体人员的流动具有相当的限制作用。
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人事档案信息量小,反映不够全面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通常比较重视记载个体政治行为作风,详细的记录个体政治历史,还有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个人的现实能力以及业务成绩等方面很少记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信息记录,致使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全面反馈个人信息,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进而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偏低。
(二)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在现有的人事档杆管理制度上,有一项内容要求任何人不能查阅自身或其直系亲属的资料。该项档案规定制度事实上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目前我国针对该项规范。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手段,往往相悖于现代化民主制度。所以说,我国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三)服务意识及进取精神不足
据调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程量较大,档案管理条件存在缺陷。部分实际档案管理细节工作亟待完善,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应对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目的,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统一化信息管理的目标,诸多信息资源难以进行共享。此外,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大部分管理人员仅是注重对档案进行保存好,而针对要求查阅的用户人置之门外,缺乏服务及奋进的精神,无法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三、关于人事档案管理革新措施
针对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始终都在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要想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创新,首要接触人事档案给公民带来的限制。其次,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档案进行平等化管理,不断逐步健全人事档案信息,推动人事档案信息的整体升级。再次,从国家及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发,设立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保证公民的档案得到严格有效的管理。
(一)减弱对员工的约束力
当前,我国的人事制度主要通过合同形式来进行,以往的人事制度以及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优化分配人力资源,革新以往聘请人才的机制,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发挥职员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主选择就业企业,进而有助于構建高效灵活性的用人系统。例如,2003年我国颁发的有关用人企业聘请机制通告中,有效削弱了用人企业和职员之间的束缚,从而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二)在人事档案建立的时候要消除身份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面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关于人事档案的公开性。这时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努力的收集和整个各种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每个的人事信息都要做到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入档。从而便利于用人单位从中获得相关的认识信息,在用人的时候更加看重个人的实力,而不是身份关系,使人们在竞争和工作中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三)人事档案管理应成立专门机构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7年年初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明确规定了需要重点公开的八个方面的政府信息。
已经于2004年施行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升规定》也规定了档案部门为政府公开信息受理点,同时要求“有条件的政府机关应当设置公共查阅室或者公共查阅点,配备相应的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复制”。
综上所述,档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的乡镇政府档案工作职责归纳起来有四大任务: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并提供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
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档案政府监管和档案公共服务两种职能的属性小同。上述乡镇档案工作四大职责任务中,管理和监督指导职责归类为政府的监管职能;档案利用服务(应包括档案实体的接收、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内容)和政府信息公开及提供信息的利川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性质。以上两种不同属性的职能分类,在我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中,县(区)级以上的机构由于档案局和档案馆两个机构的同时设置已经做了明确分工。然而在乡镇一级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成为长期以来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最大难点。
乡镇行政区域的成倍扩大和新农村建没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拓展乡镇档案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经过乡镇区划调整,行政区域成倍扩大,使乡镇档案工作的对象和工作范围成倍增加。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从2002年以来进行了两次大的区划调整,由原来的22个乡镇最后撤并为7个镇,管辖范围和对象是原来的3倍。如区政府所在地的南桥镇,辖区内需要对档案工作直接进行监管指导的行政村、居委会、直属企事业单位就达70多家。同时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使档案服务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政府在建设亲民政府,打造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中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形成大量的涉民档案,这些档案材料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在保护群众利益、调解群众纠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等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努力做好这些涉民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等服务工作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困难的事情。
现行的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十分薄弱。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越发展,对档案公共服务的需求越广泛,档案工作的任务越繁重。当前,阻碍乡镇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制、机构和人员状况与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镇机关明确的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无法承担起乡镇档案工作的各项法定职能,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十分薄弱。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机关编制的压缩更严重影响了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并制约了乡镇档案事业的发展。
新出台的乡镇机构编制设置方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不管是现行的乡镇档案行政管理体制还是部分地区新出台的乡镇机构编制设置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比如在新批准的上海市奉贤区各镇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镇党政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关档案工作方面明确了“档案管理和检查、指导本镇各类单位的档案工作”两大职能,这样的原则规定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体现了政府机关的职能转变。然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性质的“档案利用服务、政府信息公开和提供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在机关和同时出台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中,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会造成在乡镇这一层面上档案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
强化乡镇档案政府监管和拓展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
提高对乡镇档案工作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对拓展和落实乡镇档案公共服务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势必让那些政府机关无力承担的公共事务性工作从政府机关中分离出去,确保政府部门把有限的人员编制,集中精力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乡镇档案监管和服务职能分离是发展档案服务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公共服务事业机构,才能有效地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对档案公共服务的各项需求。
推广试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据了解,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改革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取得新成果。该镇建立的档案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其职能集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查阅、现行已公开文件利用、镇政务信息公开、镇情村情教育、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150平方米的库房集中保管镇党委、政府和27个镇直部门的档案。4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围绕中心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湖南省双峰县在1989年作为全省农村机构改革试点县,由原来的64个区、乡、镇合并成16个乡镇。他们抓住机遇,经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由县编委认可全部建立了乡镇档案馆,为股级单位,管理人员列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档案馆的工作经费列入了乡级财政预算。
篇6
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事制度还没有进行改革,还是沿用以前的传统管理方式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个人走到哪里,自身的人事档案就要跟着带到哪里。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人事档案管理也开始逐渐放宽了对人事制度的依赖,显得越来越灵活。
(一)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事档案的作用日益弱化
随着我国政府各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变革,导致人事档案的地位日益受到动摇,人事档案的作用日益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实施改革以后,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铁饭碗”的概念,下岗职工可以没有档案,也可以不再依附单位对职工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没有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下岗职工依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对自身的生存依然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正规公司的正式工作,对员工个人的人事档案都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要求。不管员工是否可以提供自己在之前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人事档案,公司都可以予以办理员工的正式入职,因此极大地削弱了原有人事档案对各人的束缚和影响。
(二)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形式更加灵活
随着非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蓬勃发展,无形当中给社会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就业机会。由于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事的招聘也要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给企业创造了全新的用人机制,致使企业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不再像以往一样去关注以前其人事档案上记录的信息,包括员工身份、地位、学历、家庭背景、任职企业的名称等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转而重视更加实在的员工本身的个人能力。而且对于员工的人事档案的建立可以从员工入职的时候重新管理,双方签订用人协议和合同等,员工只要能履行合同或者协议上的相应条款,认真努力地开展工作,那么自身的人事档案甚至可以有没有都没有关系,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样是会受到相应的保护。因此,人事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形式上的创新和灵活。
(三)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往的公职部门和用人单位,都过分关注人事档案里面记录的信息,而忽略了对员工自身能力的重视,导致人才选拔过程中的有失公平的现象的发生。例如很多人事档案都可以通过一定人为的手段来弄虚作假,更可能导致假的学历证明、错的年龄、一些作假的优秀材料、一些对当事人进行褒奖的空洞溢美之词等,由于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因此在实际的人才选拔过程中常常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人事制度的改革,不再看重人事档案信息,而是给每个人平等、公平的竞争机会,即便是以前没有人事档案的无业游民或者农民,只要能满足人才选拔的要求,顺利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都可以顺利上岗。这一巨大的改变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篇7
一、高校教师聘用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采用聘用制的方式来聘请教师,这就聘用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师的价值,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进取,这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聘用制方式对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需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其对人事档案管控产生的具体影响如下:
1.档案工作程序的影响
高校教师采取聘用制度之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步骤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情况,比如收集、整理、保管等都有所差异,因此在这种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编制表现出更多新的特点。因为我国整体的人事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高校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能够选择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高校人才流动十分常见,人才的流动就带动着人事档案的流动。这对需要人才与高校档案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联系,以确保自身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不被丢失。从此,高校人事档案整理不仅仅是重视保管,更加重视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更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会选择使用更多的整理以及保存方法,以便更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2.档案内容的影响
高校聘用程序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员聘用需要通过各个阶段的选拔,同时经过不同的环节,以此才能选择出更为出色的人才,而上述聘用的过程都需要记录在人事档案中。以便通过人事档案就能够看出该名教职员工的聘用以及在高校的发展历程。因为聘用制下的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因此高校的人事档案内容,不仅仅注重聘用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工作经历以及成就等等,更重要的是注重其社会信誉问题,一旦该名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记录其信誉不佳,高校不会聘用。现阶段我国正在开展个人信用档案工作,为高校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校教师聘用制度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措施
在聘用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对档案工作程序以及档案内容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为此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管理工作。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因为高校的选拔教师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固守传统,需要做出改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此有所意识,做好心理准备,以此满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由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
2.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标准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石,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的技术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前提之一就是人事档案材料实体的标准化。使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每份正式材料都做到所有要素具备,真实可靠,外形完整,符合内容精确的要求。同时,要做到格式的规范化,档案材料表格设计要合理,印刷和书写材料如纸,笔,墨水的质量要保证,以及材料尺寸大小的规范化。再次,要实现档案信息的现代化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等工作的标准化,尽快出台网络环境下人事档案信息的等级划分和权限的规范标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输入规定,软件使用标准及数据编排细则等事关基础性工作的国家标准。
3.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水平
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这是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起初的收发,整理,剪裁等最基本的文秘工作的阶段,认为只要工作态度端正即可,根本不需要一些高学历,高文化背景的人去做,所以导致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但是,这种情形在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情况下。直接违背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我们应该对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激励,考核机制。竞争上岗;要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还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有效性;也可以聘请专家作专场的报告或现场的技术指导,扩大我们的眼界。总之要真正选出那些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热情,能够胜任工作并且有活力,有热情,有条不紊的人员充实队伍,并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教师聘用制环境背景下,对高校管理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有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固守传统,适当的调整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并且适当的添加档案内容,尤其是聘用人员的信誉,当然这还需要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同时做出改革,建立个人信誉档案记录,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虹。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6(21)
篇8
一、建设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必然要求对一些影响、限制因素进行必要变革,也必然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方法、模式、理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档案馆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的调研工作;并力争结合档案馆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解决关系到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发展方向的建立档案信息产业的模式、赢得社会资助的途径以及档案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方式等实际问题。以政策规定作为开展“双向互动”机制建设的导向,确保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的长效性,力求使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持久地发挥作用。
(二)注意总结经验、培育人才队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是一种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的档案馆工作方式。在开展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实施,总结先进典型,推广成型经验。扎实稳步地推进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的建设步伐。同时还要注意到:“双向互动”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其本义指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教育活动中形成“沟通”与“共鸣”氛围,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方式。档案馆引入“双向互动”机制,势必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档案馆工作理论方法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问题已影响到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实效。要努力使档案馆与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群体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使档案信息服务具有突出个体性、兼顾趣味性、体现时代性特点,满足社会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的系统需求确非易事:必须具备在浩如烟海、良莠混杂的档案史料中采撷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表达、信息加工的技能;具备“窥视”、判断利用者心理,合理开展“公关”活动的水平以及求实创新、默默奉献的精神等。这些综合素质决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实践中逐渐获得、逐步加强。要变一般性号召为强制性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素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切实保障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拥有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努力提高认识、更新管理理念
在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迫使档案馆必须从转变工作观念和服务理念入手,注重“公共服务型”档案馆的理念创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应对。而不能简单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方式进行消极的应付。必须根据档案馆性质、作用及功能定位,结合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竞争理念、市场营销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以理念创新带动档案馆强化自身管理与拓展档案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推进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建设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的现实着力点
“双向互动”机制建设既是档案馆迫切的现实任务,也是长期的奋斗目标,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地一蹴而就,更不能遥遥无期地拖逶延宕。必须经过不懈努力、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目前,建设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的现实着力点为:
(一)强化完善职能、拓宽服务领域
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的核心是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拓展档案信息服务领域范围。因而,将其作为建设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的现实着力点极具现实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打造“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必须首先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可以起到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眼球”、激发其参与“双向互动”的“欲望”、搭建互动“对话”平台的实际成效: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献计献策、资助支持,使档案馆能够及时了解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特点、重点与领域,及时调整业务工作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档案馆本着兼顾强化自身管理与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双重社会需要的原则,苦练内功、强化能力,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支持与帮助。形成一种内外联动、左右衔接、上下兼顾的工作格局,将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真正地建立完善起来。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作方式
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作为基本保障。为此,应当从完善“双向互动”机制运作方法需要出发,重视相关制度的制订工作,形成制度体系,在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确定、对象选择、手段更新以及利用效果反馈渠道建立、获取经费投入方式采用、赢得社会支持方法举措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体系的完善达到保障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建设能够始终沿着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完善管理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篇9
2 在数字化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将纸质气象档案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出来的内容,形成相对应的数据库内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任务。因为在其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包含了多个环节,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去进行解决。问题的类型表现为以下几种:1.由于个别档案年代较为久远,所使用的纸张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变脆、发黄、虫蛀和鼠咬等状况,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难度。2.现存的纸质气象档案种类繁多、各自的保管期限不尽相同、使用的规格没有得到统一,以上情况为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增添了一定的工作量。3.一些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人员缺乏气象档案管理的基本常识和经验,这样一来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会导致纸质气象档案的安全性有所下降,同时也拖慢了数字化处理的效率。
3 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明确数字化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在进行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档案的多方面的因素,如气象档案的保管期限、档案所处的时代和档案的利用情况等,结合以上内容和特点明白哪些气象档案需要实施数字化处理,而哪些则没有这种必要。一些年代久远、保管时间较长、存在较大价值和有着较高利用率的纸质气象档案资料,会存在着字迹无法辨认、纸张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需要优先将它们进行处理。而对于出现时间较晚、有着较长保存时间、无较高使用价值的档案,可以延迟其数字化处理的时间。工作人员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认真仔细地确定好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降低对纸质气象档案的使用次数,有利于其磨损程度的降低,间接地提高了它们的安全性。
3.2 在数字化过程中确定文件的存储格式
各类纸质气象档案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会形成不同的格式,而在进行存储的时候,选取的存储格式则决定着存储的空间和检索的精准和快慢。国家档案局推荐的格式有TIFF、JPG、PDF等。其中,TIFF这种图像文件格式支持多页存储,也支持多种类的压缩算法,但是它本身不是一种压缩算法。它的主要特点便是支持多页存储和多种类的压缩,同时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因此,在应用气象档案扫描文档的存储模式中,通过OCR来识别的档案类型多为多页的TIFF文件类型。
随着气象档案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相关部门开始注重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格式的选择情况,对其的存档格式的选取,需要根据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安全性和容量方面考虑,又要合乎国家气象档案管理系统所给出的标准格式,选择JPG、TIFF和PDF等存储格式,可以实现长时间存储,也能在对数字化档案检索的时候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档案的纸质版的阅览效果。
3.3 加强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各个馆区的馆藏数量不断上升,加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快而使数字化业务的需求增加,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数字化处理人员,但是由于档案馆原有的人手数量上的限制,使得这些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需要依靠外界的技术和人员的帮助,需要通过外包解决一些问题。
将气象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外包,可以让工作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业务的完成和更高的任务目标的设定上。
在进行纸质气象档案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适合的合作对象―具有数字化经验和资格的外包公司,而该类公司需要对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人员进行安全保密工作的训练,不得在进行纸质资料数据化的过程中使原始资料有丢失和破损的情况,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资料受到污染和破碎等,不能擅自将该类资料带离工作场所等,让他们懂得保护客户资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数字化的开端和全部过程中,去建立并且完善合理的业务规范和科学的流程,例如制定出档案数字化业务流程、档案数字化服务保密要求等,让档案数字化服务更加有条理、有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可以让外包公司在档案馆的相关区域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及其它工作,在这些地方安装好一定数量的摄像头,完整地录制数字化加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外包公司的工作情况得到必要的监督,做好监管工作,以保证气象资料不向外泄露。
3.4 做好纸质气象档案的实体保护工作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该将保护档案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做好纸质气象档案的实体保护工作比提高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更加重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中一项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档案原件,对一些濒临消失、损坏的档案进行必要的抢救工作。所以,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倘若发现有的纸质气象档案已经被损坏,则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抢救,做好这类工作后再进行扫描和加工。值得注意的是,在?M行扫描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好扫描的次数,最好不超过两次,这样可以降低纸质气象档案在扫描过程中的损毁情况。针对有些多次进行扫描的文件资料,需要做好及时的检查和修复工作。完成档案数字化的任务后,需对档案原件进行杀菌消毒,在此之后再让它们入库,该流程可以避免档案在扫描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安全性。
3.5 选取专用场所
对纸质气象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时,由于纸质气象数据资料容易受到火灾、水泡的侵害,同时为了避免人为的泄露资料所形成的安全隐患,需要从根本上去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在气象档案馆安排的场所中进行数字化工作,可提供较大的安全保障。安排的场所内需要设置对应的消防设备、防盗设备和全方位的视频监控设备。除此之外,气象档案馆还需再这类场所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允许工作人员在该类地方使用和工作无关的电器通讯设备,严禁吸烟,不许在纸质数据资料附近饮水和饮食;杜绝和数字化处理无关的人员进入该类场所,制定出进出工作场所的制度;制定在工作场所中出现各类突况的准备方案,做到全方位地保护好气象档案的安全工作。
3.6 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
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数字化处理的安全保密工作制度,需要完善工作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度,将安全保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员工的身上,令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指责,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来进行数字化处理中的各个工作的交接过程,从纸质气象档案离开档案库、前期准备、数字化处理,到其的数量核对、整理、重新入库和数字化档案文件的分类归档等,各个工序之间都需要由专人做好把关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纸质气象档案和数字化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3.7 加强数字化后数据的安全保障
篇10
新时期高校快速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遵循发展规律: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必须遵循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提升的一般规律。具体而言主要有:
1.环境、教育、主体三因素综合互动规律。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条件。当前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由于受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造成认识的“社会性偏差”,致使工作中出现功利化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体制落后、领导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造成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受重视、工作不被认可,严重削弱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教育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主体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从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起定向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能动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环境、教育、主体三因素综合互动主要体现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1)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一方面,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状态,并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对环境具有反作用,教育者不仅可以改造环境,而且可以有意识地促进环境中积极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避免消极因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时候,既要认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要善于改善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教育引导作用。(2)环境与主体的互动。一方面,环境因素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状况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对环境施加影响,可以选择和改造环境因素。(3)教育与主体的互动。一方面,教育对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的影响作用,引导和促进新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另一方面,主体的能动作用对教育因素又有反作用。受教育主体可以影响教育者,还可以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之适应思想道德素质的普遍要求。因此,应充分尊重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环境、教育、主体因素综合互动,为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建构了动力机制。
2.主体性、能动性、超越性相互作用的生成规律。首先,主体性是影响能动性发挥的决定因素,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要求。主体性分为角色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认知主体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主体的道德觉悟程度、道德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能力。没有主体性,就没有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动性。其次,能动性是主体性发挥状况的真实反映,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水平。“道德由己”,当道德成为主体一种自觉自愿的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质的提升才是可能实现的。最后,超越性是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理想目标,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内在追求。超越性是道德自我的一种高追求,实现善和美的协调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价值、在无私的奉献中赢得尊重、在真诚的服务中享受乐趣,这就是道德超越性的体现。
3.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人的身心发展、社会实践相适应规律。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作为成年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已具备一定基础,其发展主要就是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完善、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的完善。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实践相适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更新、方式不断变换,影响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也发生改变,使得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无时无刻不受着影响,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与其社会实践活动相适应,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制度建设: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篇11
(一)学习宪法相关知识;
(二)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关知识;
(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关知识;
(四)学习党的十有关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知识以及中央、省、市、县有关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相关知识;
(五)学习农业、农机、林业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学法方式
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一)集中培训
以局为单位,邀请法律专业人员、法律顾问、上级法制执法部门领导授课,对全局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培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依法行政基础知识,宪法、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公共法律及行政执法规定等。
(二)集中学习
以股(站、室)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集中学习。主要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三)个人自学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各股(站、室)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落实好职工学法工作。
(二)各股(站、室)每年组织职工集中学法次数不得少于7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5学时。
(三)各股(站、室)要作好职工集中学法的学习记录,并于每年12月底前将集中学法学习记录交政策法规股考核、备查。
(四)职工个人要作好个人学法学习记录,个人学法学习记录作为法治档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考核与结果运用
(一)建立职工个人法治档案,职工的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纳入个人法治档案考核内容,个人法治档案与个人年度考核一并存入职工个人档案。
篇12
1 基于微信的公共档案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 “十堰档案”建设概况
“十堰档案”于2013年9月5日开通,账号主体是十堰市档案局,主要功能是分享档案相关知识和提供档案查询,进入公众号后,首先可以看到兰台经纬、趣味互动和服务大厅这三个一级栏目。其中,兰台经纬下设四个子栏目:信息快递、档案联播、历史钩沉和出彩十堰,趣味互动下设三个子栏目:答题闯关、档案鉴赏和珍档上传,服务大厅下设四个子栏目:档案查询、服务指南、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
1.2 档案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十堰档案”由专门的档案信息服务人员运作,实行制度化管理,市档案局成立了信息联络小组[2],各科室选取一名工作人员组成,由他们负责采集相关信息,确保长期的信息来源;再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专门微信信息者,通过与各科室相关人员沟通联系来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在重要时间节点,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持续性和实用性。
1.3 档案宣传平台互联互通
“十堰档案”的服务大厅栏目下设了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这可以直接连接到十堰档案信息网和官方微博,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档案宣传平台的互联互通,拓展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用户能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从而促进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
2 基于微信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内容
2.1 分享档案知识
“十堰档案”兰台经纬下设的四个栏目都是在分享与档案相关知识,如信息快递主要是关于十堰市档案局的工作动态,用户可以了解近期市档案局都开展了哪些工作;档案联播主要是以新闻视频形式分享档案信息;历史钩沉是体现城市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与十堰相关事件;出彩十堰主要是十堰的现代化情况,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用户通过兰台经纬里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到十堰档案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十堰的建设情况。
2.2 开展在线互动
“十堰档案”开设了趣味互动栏目,可以与用户很好的进行在线互动,让用户参与档案工作,了解档案动态,提高档案意识。如答题闯关,市民可参加市档案局答题闯关活动,每答对十题,可集卡一张,集齐十张卡,可到市档案局领取珍贵档案一份;档案鉴赏是公布一些保存价值高的档案,用户可以了解档案相关的历史知识;珍档上传是鼓励用户保护十堰的珍贵档案,若拥有值得珍藏的档案,可直接上传到官方微信,这就拓宽了档案征集渠道。
2.3 提供查询利用
“十堰档案”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各界利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在开展来馆查询和网上查询的基础上,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查询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3],如同在网上查询一样,更方便、快捷、准确和广泛地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馆也能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3 “十堰档案”对公共档案馆应用微信信息服务的启示
3.1 建立用户沟通与反馈机制
目前,很多微信公众号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向用户做推送,档案部门也不例外,这就导致档案部门和用户之间没有实现很好的信息对接,档案部门推送的信息用户不喜欢,用户想了解的信息档案部门却没有及时的展现出来,因此,要建立用户沟通与反馈机制,且最重要的是,档案馆要做用户调研,可以基于微信平台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心理和需求,进而推送用户需要的信息;其次,档案馆要与用户多开展在线互动,如“十堰档案”开设的答题闯关和珍档上传活动,这就调动了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
3.2 消息推送形式多样化
档案给公众留下的多是沉闷的印象,而网络平台具有自由和包容的特性,那么档案部门就可以利用微信来改变公众对档案的传统印象,赋予档案新的意义。目前,档案馆多是以文字推送为主,少数是图文推送,以后可以多利用视频和音频,向用户展现一些与档案相关内容,给予用户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而且可以结合影视剧,如之前热播的《琅琊榜》,剧中情节就展示了档案归档的过程,档案部门就可以将其截取再整合推送给用户,这就拉近了公众与档案的距离,增加了档案信息服务内容的趣味性。
3.3 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
个人和组织在设立微信公众号时要明确设立的目的,以及要发挥何种功效,由于公共档案馆的主要业务工作是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那么在设立微信公众号时也要体现档案工作的性质,发挥档案的价值。“十堰档案”的功能是分享档案相关知识和提供档案查询,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公众的查询利用,目前多数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都能分享档案相关知识,但对于档案查询还较少涉及,这还有待开发挖掘,公共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要明确功能定位,让用户接收有效的档案信息,同时让档案在行政、业务、文化、法律和教育等方面发挥其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以此来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影响力。
篇13
2.1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领导和管理者们转变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保守的管理观念,还需要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从高校领导抓起,通过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强化他们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同时各个部门的领导应积极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加强高校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作为人事档案管理者,长期专注于埋头工作,容易造成闭塞的观念意识。所以,为了顺应现代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改变旧观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向先进的信息化社会迈进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这也利于建立与时展相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为高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提高管理人员总体技能水平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取决于高素质管理者。作为用户与人事档案信息之间的媒介,人事档案管理者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档案以及信息学相关知识与能力储备。人事档案信息化及网络化建设离不开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对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熟练应用,使得管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所以在引用人才时,应注重考察其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当今社会是一个追求知识的时代,工作人员只有接受终身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人事档案管理者也是如此,不断完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进行培训教育,开阔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视野,也有利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2.3加大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
目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不仅在管理意识、人才培养上缺乏经验,而且资金支持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做好经费的预算,形成目标明确、合理支出的规范化资金管理制度。为了实现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取代人工操作为主的工作方式,高校可采取阶段性购置必备的基础设备方法,这不仅有利于逐渐解决设施老化和更新缓慢的问题,而且可以缓解高校的资金紧张。作为高投入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要进行基本软硬件等基础设备的完善工作,还需要在其他先进的设施上投入大量经费,如电脑、扫描设备、电子产品等。此外,在网络资源的标准化和人事档案资源的网络化共享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从而促进人事挡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