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体育课堂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课堂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课堂教案

篇1

一、有效资源生成教学及其意义

有效资源,应该是以课堂学习材料为载体,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体育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学。主要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二、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巧妙运用延时评价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动作与回答,延缓评判,积极关注,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巧妙引导。

例如,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水平四阶段学生必修内容,但在学练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是由上肢力量决定投掷成绩的。其实作为体育老师都知道投掷项目是自下而上依次协调发力的,可是学生在练习中一旦手持重物就会把动作要领都忘记了,无论教师怎样反复讲解、示范、提示都无济于事,并且有几个上肢力量特别出色的学生一下就达到优秀,这样使其他学生原来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小垫子上练习时生成了一个帮助,就是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学生托住练习者后背,使其充分后仰形成背拉弓,当练习者要做身体鞭打动作时帮助者在后面轻轻推一把,就这样通过生成帮助,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完善,再把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学生也完全理解了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

三、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运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纠正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合理地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教学价值,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铺设条件,为课堂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因此,机智地将课堂上的错误事实转化为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这也是新课程的崭新教育理念。

四、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合理使用空闲资源

篇2

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并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已经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重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伤害事故,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如何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伤害事故,构建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位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不仅可以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还有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后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各项运动的活动过程中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以集体为主,学生的体质有所差异,体育教学中稍有考虑不周,容易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是指在体育教学的有限时空内,出现的各类体育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发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比例最高。

2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但给体育教师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巨大压力,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重视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安全开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学生对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识,不重视体育教师强调的上课注意事项;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体育基础差,运动技能差,身体素质弱或对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有的学生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缺乏经验、麻痹大意、急躁、忽视运动技能“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或在体育练习中因畏惧、害羞而产生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有的学生上课组织纪律混乱或违反体育活动的规定,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隐瞒自身存在的特殊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学校和体育教师不知学生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安排相同的体育运动量,这类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2体育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学生的练习的动作要领指导不够细心,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部分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体育教学的设计环节方面,考虑不周,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容易造成体育安全事故;教师所选教学内容任意超出教学大纲要求,运动技能难度加大,容易引发体育伤害事故。

2.3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或不重视体育等原因,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差,体育器材设施缺乏,或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维修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少对安全教育的宣传,生命安全意识不强。

3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课堂管理

3.1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性别和技能水平选择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所选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范围内,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不能以“学生喜欢”为由任意选择教学内容,应精心策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的练习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制,例如,当学生不适应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练习内容做必要的调整,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学生身体对抗,避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2认真布置运动场地,检查器材设备的安全情况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前,为了确保学生的上课安全,体育教师布置、检查场地器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准备环节。体育上课前,体育教师需要检查上课活动的场地,包括检查运动场或场馆内的地面是否平坦、有无障碍,确保学生不要在凹凸不平或湿滑的地面上进行运动练习。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上课使用的器材,例如,体操、攀爬类器械安装后,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使用前做好最后的检查,确保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场地器械,做到及时更换故障器械。体育教师要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运动场地的安全守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违反场地器材使用守则的行为。

3.3体育教师合理的课堂控制

合理的体育课堂控制是与体育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控制是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喧闹的体育课堂不仅妨碍学生体育机能的学习,并且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始终监管体育课堂的秩序及安全问题,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体育教师的站位要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体育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学生个性,健全体育的课堂管理制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旦发现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如喧闹、吵架等其他不恰当的行为),体育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行为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

体育教师应贯彻“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安全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体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加学校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救护知识、基本的体育安全技能、学生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损伤、救护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和帮助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救自护技能。

3.5体育教师熟悉学生的健康档案,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教师备课前,需要查阅学校建立的学生健康档案,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需要关注班级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的学生,要如实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这类学生要区别对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可采取减少体育课的密度和减轻负荷量的锻炼手段或将这类学生安排到体育保健班,把由于身体原因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3.6教师及时地现场救护

课堂现场救护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的课堂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要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需要定期接受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体育教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要及时对体育伤害事故发生过程进行书面记录。

4结语

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及课堂管理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去思考和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防范意识”和“严格课堂安全要求”放在首位,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体育课,教学管理上要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把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损害程度,确保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顾健.高职院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89-91.

[2]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3

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如编写安全教育口诀:“安全记心间,帮护少不了,严格听指挥、嬉戏不安全”。通过口诀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安全教育是学校发展必要

教学安全是创设和谐校园的最根本要求,频发的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繁琐的法律纠纷,既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又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学校要深刻认识安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善于维护教学安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安全教育是学科生存必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我们再好的体育教学,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都是失败的。体育教师应注意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搞好体育教学安全,上好体育课,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体育教学的长治久安的必然规律。

4、安全教育是教师道德成熟必修

教学安全要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既应对特殊体质学生作好详细的病史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时时、处处、事事以安全为标尺,对教学安全进行精细地预设、周全地考量、精巧地生成,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教育案例的典型性

强化课堂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看,准备一个安全手册,随时收集素材,精心筛选、分类整理,为安全教育提供生动、典型的安全案例,提高安全教育的说服性、针对性。

案例1:某中学初一男生张某学习跨越式跳高,不按教师要求认真做准备活动、不按轮换顺序,抢先进场地练习,结果造成踝关节骨裂,休学半年;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教师组织学习接力跑时,私自进行单杠练习,从单杠跌落下来,造成左手腕脱臼、右手桡骨轻微骨裂,既造成身体伤害,又影响学习。

案例2:某中学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投向他们一起追逐的伙伴,正中其伙伴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给同学的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学生没有按教师要求,私自携带物品进行活动;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耐久跑练习中,从前面同学左侧身体超越,同学被绊倒,造成手掌、膝盖不同程度擦伤。

案例4: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2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顺利被该中学录取,家长、学生故意隐瞒了病情,结果给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三、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化,必然导致学生对安全学习兴趣的不浓,安全教育应注意形式新颖,主线清晰,围绕安全操作中心,多渠道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安全教育内容的专题化

安全教育中应根据模块教学、运动竞赛等需要进行专题化(如跑、跳、、投、跨、球类、游戏教学、武术、器械体操、运动创伤急救等)安全教育。辅导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阅览室、校园网、校内小报、体育运动图片展等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应注意进行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教育。如通过法律专家讲座让家长明确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鼓励家长给学生购买保险;请保健医生为家长进行系列化的安全保健讲座;发放告家长安全倡议书,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

3、安全教育过程的生成化

安全教育既要高度重视预设化教育与指导,更要注重实践中的生成化管理与应急。教师既要高度关注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要对正在进行的跨栏、投掷、器械体操、跳跃活动,支撑跳跃、滚翻等有一定危险性练习,学生不按要求练习等可能出现损伤时,教师应果断地进行“爆炸式”处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学生之间的冲突应“热处理与冷处理”相结合,以免引起连锁反应或诱发新的安全事件;教师要善于把违纪处理作为安全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

4、安全教育手段的趣味化

全校性、趣味性的体育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紧急救护(如运动中暑、脱臼、急性挫伤、扭伤、骨折)等应急活动,比空洞的说教宣传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满足了个人表现欲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更使学生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创设“平安校园”。

四、安全教育考核的灵活性

为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要创设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形式上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要坚持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要注意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典型性、实效性,要把对学生考核或考查的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并作为体育操作技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1、不定期验收

每节体育课前或课中上用几分钟进行安全演讲、课堂提问或以默写等方式进行。

2、定期验收

体育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后,对所学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验收考核,还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期末考试范围或进行材料分析说明等。

3、专题验收

围绕安全专题活动进行拓宽或延深,以加深对某个安全主题或中心的认识理解。如对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教学的技术考核、安全要求及帮助与保护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考核。

五、安全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体育安全教育中应坚持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集中性的安全教育统一起来,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育、防范经常化、制度化,精心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抓切入点

教师应结合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项目特点抓准安全教育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严肃对待、严格遵守相关教学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控制,为教学安全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2、严格要求

安全教育应注意加强针对性,加强纪律教育,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安份守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要注重把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规定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一严到底,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确保教学进程的安全。

3、强化管理

分组练习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多了解、多检查、多观察、多督促、多保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既要关注新授内容、难度较大内容的小组,还要兼顾其他小组。要发动小组长协助教师作好分组教学的组织、指挥,维护好学练秩序及纪律,师生共同建构学练的安全屏障。如在双杠、跳马、山羊练习中当出现危险时,师生应共同行动把其抱住、抱稳,避免其受伤。

4、关注细节

单、双杠活动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没帮护不练习”、“杠上意外不撒手”的习惯。参加篮球、足球等摔倒时应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缓冲,但要避免后脑碰地损伤。跑动中学生要超越前面的学生,一定要从前面学生身体的右侧超越,同时还要严密注意是否有同学还想超越自己,成功超越后要与被超越的同学保持相应的距离后才能插入内道,避免相互碰撞。终点冲刺时千万不能跳过终点或跨一大步跨过终点,否则最容易造成摔伤或扭伤。集体性跑时速度不能太快,学生前后之间的间隔应相隔4-5米左右,几路纵队跑进,纵队学生之间应相隔1米左右,否则发生挤撞而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4

篇4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参加体育锻炼。然而体育锻炼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体育课堂教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之重。

一、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课堂渗透教学法。课堂教学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加强离不开老师课堂的引导、释疑。(1)在很多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加改进,即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将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改编到游戏中,设计成负重等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游戏在现实中的意义。(2)在上安全隐患较大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器材、场地的布置,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器材、合理利用自身体能技能以避免受伤的方法,如学习支撑跳跃。(3)利用课堂遇到的实例来教育学生,例如有学生受伤时,教师冷静地处理学生受伤的方法、手段,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要时教师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是如何处理和预防受伤。

二是自我体验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如足球教学,让学生体验准备活动以及运用合理动作的好处,课后加以讨论;又如耐力素质的练习中,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耐力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师还可以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安全运动的注意事项,如让学生在假期与父母去登山、游泳、跑步,让学生在结束后记录活动感受,然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

二、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学生,要在课前有所了解,在课中给予适当的照顾。

三、课前要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检查

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并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对一些破旧的器材要及时淘汰。课前设定好安全的活动区,除应考虑本班学生上课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其它班级的上课情况,要事先和其他教师打好招呼,场地大小要留有余地,要有明显的界线,最好能安排小助手或见习生在场地周围做好警戒工作并仔细检查器材,及时排除隐患。

四、充分备课,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避免学生做动作时发生意外。同时,在每节体育课之前,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比如:小强度的游戏,1000米左右的自由慢跑等。每节课要根据上课内容编几节徒手操,让学生充分活动。对于特殊内容的课,比如:跨栏课,要做一些专门性准备活动,局部关节充分拉伸,避免受伤。教师要特别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准备活动,不能让准备活动流于形式。

五、组织管理要严密

安排教学步骤时,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到先易后难,组织练习时,选择安全的练习队形,课中教师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做到全神贯注,熟知在什么时候易发生事故,清楚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针对地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防范,从而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六、加强锻炼,多做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

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肌肉力量小,特别是上肢、踝关节力量薄弱,容易受伤。因此应多做一些增强上肢、踝关节力量的练习,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等。在安排课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所以每节课都要有“课课练”内容,配合课堂教学。比如:本次课内容下肢活动多,这样在安排素质练习时,尽量安排上肢的内容,使学生身体均衡发展。这样坚持锻炼,逐步增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力量,可以减少扭伤、拉伤等事故。

七、课堂上合理选择运动、游戏项目

在体育课上尽量避免做冲撞激烈的运动游戏,在有障碍物的游戏中,要选择标志明显的障碍物。充分强调规则,加强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充分发挥课堂小组长的作用。游戏时,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比较强,有时为了胜利,大脑一热,把安全放在脑后,采取一些极端办法,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这时教师要掌控游戏节奏,降低难度,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篇5

1. 利用理论课讲授安全知识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我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及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及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更详细更系统的安全知识。目前我做了一些安全教育课件,主要有:“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食物中毒急救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防身抗暴自卫方法”、“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等。其中“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一个课件也包含了诸如:火灾自救须知、防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家庭失火自救法、高楼失火自救法、烟雾中的逃生法等内容。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一个课件就包含了水灾、地震、雷电等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救人方法等内容,通过实践,学生对我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安全教育的做法很感兴趣,而且教学成效也不错。他们表示通过我的课件演示他们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

2. 利用实践课,让学生掌握逃生技能

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因为面对灾难时,能够化险为夷的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又掌握了必需的逃生自救技巧的人,例如(1):在水灾中,不会游泳者往往只能望水兴叹。所以我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利用体育实践课特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有意识的将一些安全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那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例如(2):在教学生练习引体向上的同时,我们有意识将爬竿、爬绳、爬树等内容一并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锻炼上肢力量的同时来提高他们的攀爬能力,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多种攀爬逃生自救技巧;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我们选择了具有防暴和抗暴作用防身格斗术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不但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了许多防身格斗技巧,增强了他们在单独对敌时与敌搏斗的信心和勇气,切实为他们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以及逃生自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 利用实践课,使学生掌握救人方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人有难,谁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应急救人不但是道义之举更是英雄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而去盲目救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例如(1):不会游泳者奋不顾身跳进深水中去救人,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自救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那些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例如(2):面对灾难和事故中的脱臼和骨折现象,我教育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迅速检查伤者情况,如果休克,应先做抗休克抢救(掐人中穴、胸外压放心脏法或人工呼吸),没有休克,要安慰患者不要乱动伤肢以免扩大伤情;二、根据现场条件和情况选择应急处理方法,如果现场已经没有危险,应该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万一危险仍然存在,则选择先简单处理(止血、固定和包扎),再快速逃离危险区;三、应急处理后要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方式有多种,我首先支持学生能使用现有的通讯工具联系120或110来运送伤员,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做担架运送伤员(门板、椅子、毛毯和强韧的衣类等)。

4. 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安全竞赛活动

运动竞赛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运动竞赛在体育课上随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教育,我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安全竞赛活动,例如:我们将短跑和灭火结合在一起开展了消防竞赛,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胜,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快速奔跑能力,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我们还将负重跑和抢救伤员结合在一起开展快速抢救大行动,学生要想在抢救行动中有最佳表现,就必须要在成功抢救伤员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负重奔跑能力;通过教学,学生们在竞赛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体会到运动竞赛的乐趣,总之,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安全竞赛活动,可真正做到了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双丰收。

安全就是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学校安全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安全教育同样也必不可少,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中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安全知识,同时能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技巧以及各种应急救人方法。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

[2] 安全防范常识(便民手册)

[3] 少儿消防常识

篇6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孩子是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所以,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便成了家长和学校最重视的问题。现今,社会发展的节奏在日益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健康的心理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由于孩子正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人生阶段,意识力还比较薄弱,他们不能做好甚至是做不到这一切,遇到冲突、矛盾,遭遇压力时很难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学校有必要把生命安全教育深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也应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工作置于首位,让学生学会勇敢的面对现实,增强抗挫的承受力,能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自我控制,不做出危害社会、他人及自己的行为。

二、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知识结构较为简单,生理、心理和身体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成为危险分子的目标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最无力的群体。不管学生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或是其他的地方,都会直接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这不仅仅是给受害者以及家庭带来不幸,也会给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带来管理上的压力。为了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应该时刻都有着安全意识,通过了解相关的常识,掌握安全行为的知识以及自救、互救的方法,能够对自身和周边的隐患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形成负责任的态度,这样就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学生所造成的伤害,从而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过调查研究,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设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并选择通过体育课这个平台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可以说采用体育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不仅能渗透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篇7

二、教学活动趣味性增强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缺少趣味性,体育教师只是单方面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更多地备教材,不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发展,却忽视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以往的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主要是一些跑跳的项目,用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弹跳等素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奋进精神。再加上反复循环,不推陈出新,没有新鲜感和可塑性,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练习中疲于应付,既失去了锻炼的意义,也失去了玩乐的情绪。还有就是教师为了避免教学事故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往往挑选那些没有危险的项目进行教学,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激起学生勇于挑战自己的信念。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和危险系数高的项目,能避就避,要不就是降低难度,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使体育教学失去了挑战难度的魅力。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大胆尝试、标新立异,使体育教师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者、建设者和实施者,而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运动技能。

三、从重技能轻情感到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各种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生搬硬套地根据教材来进行教学,创新的地方几乎不存在。由于国家的体育教学体制尚未完善,体育教师缺乏自主性,本着完成大纲的要求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课的内容,对所教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不同班级的学生讲授重复的内容,很少考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创新,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学会运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发展的、变化的,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得当处理预设情景之外的问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举止,巧妙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评价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最主要的是期末的技能考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条件,在学习各项体育运动中会有不同的结果,体育教师忽略这一主要因素,疏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划分不同的学习水平,甚至是教授不同的内容,从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这种评价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育尖子生会因为自己的成绩而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而那些资质较差或者运动能力欠缺的学生虽然很认真地上课,很努力练习,但是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感,最终构成恶性循环。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更加注重多方面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

五、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去不复返

篇8

三、发现问题:

在本人所听的几次课堂教学评比中发现,有一位A老师,他的课对于本人所谈的枯燥及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上,很有代表性。A老师在初备试上课时,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准备部分开始到课的结束部分,始终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障碍以及负重搬运练习来获得身体、心理上的锻炼,完成学习的目标,争做时代优胜者。

但是,依据上述思路试课效果还不明显。于是该老师在同仁的帮助、探讨下发现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没有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习时感到上课过于枯燥,再练习一次之后,就不想再练习第二次了;第二,上课过程中,体育器材应用过于繁杂,给课堂带来了零乱的感觉,同时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而且这样复杂的器材应用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及城镇地区体育课堂的教学实际;第三,授课内容基本是以游戏为主线,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在练习时思考时间不够,最终很难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经过反复推敲,做了如下改进:

(一)教学内容社会化。现代社会的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灾难面前,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何选择自救与救人(见义勇为)。教学中将障碍设为突发事故现场,学生设为灾民或救护队员。这样,教学内容社会化,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练热情。

(二)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课的基本部分作了如下调整:师:火灾发生了,危险就在身边,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思考后回答)求救、自救逃生。师:危险区与安全区之间只有一个安全通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把所有灾民安全脱离危险区?生:(自主学练)体操凳(断壁残垣)-体操垫(烈火浓烟下唯一通道)-II栏架(很窄的通道)。

组织要求:(1)教师根据“异质”分组,把学生分成4组;(2)学生走过体操凳,钻过栏架,爬过垫子;(3)比赛结束后学生相互评价讨论成败关键;(4)学生练习3-4次。

师生:小结,有序组织、发挥凝聚力、尽其所能。师:(导)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当我们的亲人、朋友身处危险不能自救时,我们应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努力去救人,争做时代的英雄。师生:(讨论)面对四肢、躯干、头等不同部位受伤的灾民,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救人方法?生:(自主学练)安全区-危险区-救人。

组织要求:(1)一组为救护人员、一组为受伤灾民;(2)通过比赛的形式,把灾民由灾区救回安全区;(3)练习3-4次。

师生:(讨论)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救出灾民结论:相互协作、齐心合力。

(三)构建自救与救人的情境。课的基本部分中“自救”过程,通过播放救护车的警声,学生听到声音如临其境;在“救人”的过程中播放《真心英雄》的曲目,让学生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争当时代英雄。在自救和救人的方法上,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比较如何去做效果更好。

四、教学反思:

A老师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根据教案内容结合课堂45分钟录制了相关音乐,由于反复推敲各个环节,A老师在教学过程也显得更有信心,教学效果得到评委及参加观摩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超越教材。新课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只要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有较强的实效性,就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如本课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出现危险时自救与救人,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超越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育课堂不光是传授体育技能技术,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包括协调性、平衡能力、自我保护和躲闪能力。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以“自救与救人”为主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面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学会锻炼、学会互助合作。为了培养学生勤动脑的习惯,在练习过程中通过竞赛来评出“谁是真正的英雄”,教师设计了两个锦囊,让学生根据锦囊里提供内容去思考、去练习。

参考文献

[1]李强、赵猛,创设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2]黄胤黉,情境教学设计在中职体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2/28

篇9

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踏进校园,行为规范还没有达到要求,因为他们会在课堂中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讲话,搞小动作等等的行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伊始,插播了一首《上学歌》。《上学歌》不仅可以吸引到学生,并且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情景中:准备书包上学--家长接载上学--过马路--到学校。从歌曲中,学生会把上学的情景导入到脑海中,从而顺利地把学生引进了课堂教学的特定情景中--马路。学生的兴趣也因为歌曲而雀跃起来,都想看看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环节。

二、倒叙插播,设疑思考。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的设置中,我利用了倒叙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把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视频放到前面来教育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让他们在脑海中设疑--为什么出现悲剧?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怎么样防范该悲剧的发生?通过交通事故的视频,能让学生意识到"马路如虎口"的具体意义,之后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脑筋思考,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先教会学生交通规则让他们懂得交通规则,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再告诉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这样的教学顺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段太小,如果没有意识到交通安全后果的严重性,他们对于课堂的教学就觉得枯燥,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现在把交通事故,也就是没有遵守交通安全的后果提前来让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的脑海得到冲击,激起他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来教学交通安全的准则,那么学生就更乐于学习,并会防范事故的发生。

通过交通事故视频学生思考并提出了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个措施也就是思品教学的目标,通过措施的提出,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入下一个环节:知识的传授。

三、知识竞赛,寓乐于教。

交通规则的传授,我利用了视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片》。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最好是运动多多媒体:音乐、视频、动画,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够更形象地进行教学,使课堂不枯燥,有生气。观看《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片》后,通过知识竞赛,通关比赛的教学手段了进行交通安全规则的反馈。

学生知识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反馈,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到知识,相得益彰。

四、真实场景,知识内化。

我们提倡把真实的体验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第三个环境就是:《红灯停,绿灯走》的情景设置。该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马路的儿歌,然后在课堂中设置的斑马线情景中演示。

《过马路儿歌》

小宝宝,去学校,经过大路一条条。

十字路口很关键,一定要走人行道。

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你才行。

要过马路前后左右都要看。

交通规则要记牢,安全健康最重要。

在邀请学生演示之前,教师通过儿歌教育学生注意过马路的几点要求:1、红灯停,绿灯走;2、过马路时要左右都要看;3、确定没有车辆才过马路。之后让几位学生扮演马路上的车辆,一个学生拿着交通灯转换红黄绿灯。然后邀请学生上来表演过马路,并让没有参与的学生做小裁判,判断过马路的同学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

通过把真实的生活场景放进课堂,学生都乐于学习乐于去表演,而且能正确判断出过马路的同学是否做到过马路的三点标准,通过真实场景的迁移,学生更能把课堂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中,进行课堂与生活的融合。

篇10

一、加强备课训练,挖掘学生主体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进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要积极贯彻课前准备环节理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资源吸收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利用自身固有英语语言学习优势。在初中英语教学新形势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主体,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既定教学准备环节中发现更多的课堂问题,并能够做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备课内容来烘托课堂互动环节,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汲取英语知识点,获得充分锻炼。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七年级上册Unit 2《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内容准备。首先,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来看,主要以“介绍他人,确认任务”为主,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我从本单元的单词内容出发,进行了“介绍他人,确认任务”内容主体的搭建,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把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有限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内汲取更多的课堂知识点。通过课堂准备环节,我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take turns to talk about your family;(2)cover the name and answer the “name”。让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逐步进入英语高效课堂主线,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并且能够通过这些问题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渲染生动的英语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充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下手,著重渲染高效、生动和趣味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获得汲取知识点的途径。对于英语这一语言学科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开拓语言情境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从语言情境中体验出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也在学习国外文化。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性格特征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秉持“因材施教、灵活应变”的原则。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师生对话、电影听说训练等项目,让学生们始终处于与教师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在电影听说项目的训练下,学生们能够有效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与限制,实现英语能力的综合性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八年级下册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ome?》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贯彻课堂教学氛围趣味化渲染理念,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出探究英语知识的欲望。我以“rainstorm”为主题设置了一场主题交流探讨会,让学生们运用自身掌握的英语单词、语法知识进行互动与交流,探讨倘若在学校中遇到“rainstorm”,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怎样寻求帮助等等,使得学生们置身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语言交流元素的滋生与锻炼。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情感体验,我从各种电影素材中筛选出了与“rainstorm”相关的桥段,让学生们观看这些英文电影片段,获得感性元素的提炼与内化。

三、以评价促提升,采取多元评价措施

在教学新时期中,教师们要想充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能够灵活结合评价体系,通过有效践行评价措施来帮助学生们获得英语学习自信心和更多的学习动力。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当前教学阶段中切合初中生英语学习思维的有效评价方案,它不再采用传统的单一化评价元素,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特性以及动态发展的过程,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一点一滴进步,并且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八年级上册Unit 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结合了多元评价体系进行课堂改革,评价体系元素主要设置为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情况;(2)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二元发展变化情况;(3)学生学习兴趣变化,通过这三项元素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让他们在知晓自身英语能力发展的同时明确目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大环境下逐渐提升自身竞争力。

篇11

“教学案”在我校推行已很久了,可能还早于我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笔者认为:“教学案”就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教学案”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文本运用方式。我们英语教研组经集体讨论研究,把“教学案”分为三块内容,即:提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优势显而易见。而在“教学案”中,“课堂学习”这一块包含“学习过程”、“精讲精练”。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学案”的使用就格外方便。例如:9A Unit5 Films Period 2 Reading (一)的“教学案”的“课堂学习”这一块,就包含:

一、Fill in information about Audrey Hepburn(P82)

二、阅读课文,并根据文中的信息完成以下短文填空

Audrey Hepburn is famous in the USA,

i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n she d in 1993, the world m the l of a great b , a great a and a great h . Audrey Hepburn was b in in Belgium.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she started to t ballet lessons and her dream was t b a ballet d . Before she e the film i , she had p most of her e into ballet t . She had also been a before she became a Hollywood s . In 1951, Hepburn met a famous writer Colltte. Her b and charm a the writer’s a . Collette’s n called Gigi was made into a play and she i that Hepburn was the p girl to play the l role in the play . That event m the b of Hepburn’s successful c . S after, Hepburn was c to play the lead role in Roman Holiday and the film was a s . Hepburn became famous i and w an Oscar f Best Actress. Later, she acted in the play Ondine and won a Tony Award for it.

三、精讲精练

1.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1)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ir English teacher

(enjoy) this film.

(2)我不仅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

I can speak .

2. put one’s effort into sth. / doing sth.投入精力做某事

(1)When the exams come, we put our effort into (review) lessons.

(2)As a studemnt, we should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3. insist “坚持,坚持认为”

(1)insist on sth 坚持某事

If someone (坚持) something, he or she says firmly that something is true.

(2)insist+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I insisted that he should come with me.

4. 过去完成时(had done)

(1) I (reach) the railway station before 10 o’clock.

(2)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Mr. Li (be) a teacher for 30 years.

(3)When I got to the classroom this morning, the door

(open).

(4)Simon (turn) off the computer before his father entered the room.

(5)My sister said she (read) her English book many times.

从以上“教学案”可以看出,每进行一个活动或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学案”上可以直接附加一些专项训练,进行练习,简化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的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推出都有其两面性,需要我们做出理性分析,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第一,“教学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抽取课堂关键环节制成“教学案”,“教学案”只是一个需(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8页)补充式的提纲,因此精心编制“教学案”非常重要。教师要钻研教材、明确重难点和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好“教学案”是一个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各环节安排上适时适度,既能引导学生得出必要的结论,还应能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案”提示分解难点、突破难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完全依照“教学案”来教学,照着“教学案”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做练习题,不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思维拓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教师就不能展现个人教学特点,学生只能在“教学案”的限制下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低。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努力成为教学能力强、教育思想新、教学态度端正、擅于钻研教学的教师。

第二,“教学案”模式的应用,并不是全盘托出,而应是有选择地使用。这种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适合不适合使用“教学案”,能收到好的效果才用。就英语学科来说,语法课和阅读课使用“教学案”就非常方便,高效、省时,课堂容量大,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点通过做巩固练习进行操练。但是上“Welcome to the Unit” 、“Integrated skills”时,需要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多,就不太适宜用“教学案”。

第三,与多媒体相结合,使用“教学案”。在英语课上,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Power Point,通过展示图片、设置情境等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学案”在英语学科的使用过程中,要分教学内容、分时机、有选择地使用,不能盲目地统一。教师要展现个人的教学特点,提倡有个性的教学,在运用“教学案”时就更要慎重,一切应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努力做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智丹.低效或无效教学现象评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

篇12

现今的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老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做题技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些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做着不懈努力。以助学案为载体,问题导向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助学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导学为方法,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助学案不同于“导学案”、“讲学稿”等以教为主的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基础知识,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实现师生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讨甚至多次实验尝试,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它旨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从而不断构建他们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鉴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为促使农村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将以“助学案”为载体,“问题导向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到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是当务之急。

作为教师,我们要首先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法,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最终融入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语法学习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从机械的语法讲解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将语法教学更好地渗透于听、说、读、写每一个环节中,勇于创新,使语法教学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

一、以助学案为载体,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语法教学要利用助学案设置模拟情境,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演练。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运用外语的实际语言环境,设计形象化、真实化的情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将学生置身于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可以进行图片、实物、动画的展示并通过讲解、手势、图解等方式教学生体验,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

例如,在现在完成时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如开关门窗、实物模拟、黑板上写字等动作来创造简单的情景。然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出规则:have(has)+P.P。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例如学习现在进行时可以把主语及主语的动作写在纸条上,如Jack,playfootball.然后把这张纸条给一个学生,并要求这个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提问WhatisJackdoing?Guess!其他学生举手提问:IsheWatchingTV/…?如果学生答错,说:No,heisn’t.答对则说:Yes,heis.接下来教师可以给猜对的学生另一张纸条继续游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做一些类似的游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研究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二、以助学案为载体,优化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学生模拟备课

目前中国大部分学生学英语依赖于教师,教师通常会在课前归纳好教学内容,学生在课上边听边记。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课前不进行预习导致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影响课堂效率。组织学生模拟备课便是针对学生这一弊病提出的解决方法。

所谓模拟备课,是指在教学开始阶段让学生自己去熟悉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并了解课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乃至每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教师应首先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明白学案要以“学”为中心进行预设,让学生明白自己要解决学什么以及怎样学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的思维反应有别于以往学生,认识能力也有所变化发展。教师应事先深入学生,接触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备课,能使学生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讲课时才能思路清晰,印象深刻。

首先是参考资料的准备。教师在计划本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感知教材,用初中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思维问题。除了必备的英语教材,学生还必须参阅一些课外资料和工具书。学生手头的参考书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所以组织学生模拟备课之前,教师应事先为学生挑选出可供参考的书籍。只有配以一定量的资料,学生才能互相借阅,并像老师一样在备课中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互相商讨高效学习的方法。

其次要优化分组,便于学生分散讨论。在我国,英语教学是在非外语环境中进行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班为单位,每班学生人数至少在四十人以上。基于这种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到四人一组,由其中一人负责本组活动,要求各小组同步活动,互相合作。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自行拟设相关的语法情境。在课堂开始时,由每一小组先发表一下本组同学对该语法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并举出相关的实例等。

模拟备课方式中,教师可以事先提出预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课堂反馈中生成的问题给出指导,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改正并进行总结。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自觉搜索出语法规律,加深其对该语法点的理解和掌握。

篇13

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分析

体育课程改革涉及到体育、教育和社会情境。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一过程是复杂的、系统的和整体的,整个体育实施过程有着许多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这与影响体育课程实施因素的复杂程度是明显相关的。体育课程改革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其策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转变。

1.改变光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改变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

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体育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新探

体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开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应当加强对体育改革进行力度,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改变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最大改变,将是更加注重情景创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育课过程中,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都有自己对体育的感受,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旧的体育课程模式却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和竞技化的方式强加给学生,造成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本来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大部份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也不喜欢体育活动了。正如卢梭所批评的:“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强加给他们。”新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2.增强体育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应该同等对待。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则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要加强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培训工作,把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引入到校长年终考核的业绩上来。体育课的课程改改应当和其他科目(如语文、数学等)的改革一样,受到同样的重视。不仅需要思想上重视,而且还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推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加强教师间交流,同时应当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监督。

3.提高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是关键的因素。在体育课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无论学生有何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其实也将教师摆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体育课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摆正位置,调整和学生的关系。应当调整教学语言,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师不应该总是以命令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适当采用亲切、自然、通俗的口语来与之交流,这样容易和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实施者,是课改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师在认真落实课改文件的基础上,要把体育课程从提高运动技能和增进身体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课程目标的认知。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编一定的适宜的体育项目或者游戏,如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等,制定出具体的、适宜的教学目标与计划,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及健康体魄的形成。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不能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要局限在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还要重视教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