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需求分析示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工程管理招收学生多数是到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做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和施工预算;还有去咨询公司做造价和工程招标;少数到开发公司项目部做房地产策划、工程管理或造价管理,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都有可能成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无论是哪个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有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等,还要有较强能力。用人单位的招聘目标正趋于理性化,且日益转移到对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视上。因为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大学里老师没有教过的、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一个人善于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2]。
三、工程管理本科毕业生存在的不足
建筑市场的火爆与管理人才的缺口形势并未带来应有的就业效应,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姻缘难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技术轻管理、重专业轻人文
工程管理专业包涵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专业平台。在这四个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中,存在重技术课学习轻管理课学习的问题。工程项目管理是技术背景下的管理,技术课学习与管理课学习应该不分轻重,甚至更要侧重管理。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管理知识不能突出的话,就会导致有的施工企业不认可工程管理专业,更愿意接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施工管理。在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弊端。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中人文类课程内容较少,而且很多是选修课,过多地强调人才的专业性和专业对口,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纯”技术专业性人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与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极不相适应,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
2.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现代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上的滞后,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知识单一,而且能力培养不足。其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有相当一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事情的观察、分析、决策及问题的处理不尽人意,特别是对市场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分析、判别并决策方案时,往往缺乏多方案决策思路和多方案优化抉择的能力,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有机地整合。生硬的书本知识、过窄的专业面,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3.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动手能力差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师与社会、学校与市场脱节的倾向。工程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各自独立,很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大多安排在假期,而且基本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校的出发点是提前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但是这种开放式教学实践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在这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是走过场,学生难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团队式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训练,难以积累专业实践经验,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4.协调沟通能力差
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协调,协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办法,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它是一门社会学问,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这在课堂上是很难学到的。大学期间有的学生还没有走出高中时代的青涩和内向,很少和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独来独往,这样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致不能胜任工程管理的工作任务。
四、工程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对策建议
工程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是一个兼备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一个横跨管理和工程两大行业的学科。面对市场需求,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要在学好经济管理知识的同时,心里充满着强烈的建筑行业意识,同时在学工程技术知识的时候又要联系管理学理论,学习目标就是把自己培养成站在技术、管理、法律、经济等四大平台上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理论知识能力
坚持培养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学习和积累;也绝非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劳动。只要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并且不断努力、辛苦耕耘,才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顺利就业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利用充足的大学时间,把课堂的知识学好,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要多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学术讲座,要把它作为及时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途径,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利用好学校搭设的平台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实践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合理与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键。学校的相关部门会为学生搭建社团活动平台,举办:“模拟市场”、“讨论会”、“模拟谈判”、“方案评比”“、社会案件”等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工程与环境、项目目标因素之间、各管理职能之间、各参与单位之间的高效协调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这类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防止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3.把工学交替及各类课程设计落到实处
篇2
1.2方法与内容
1.2.1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
调查前,向学生和带教教师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以无记名形式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100.0%。调查内容如下。实习生质量调查:分别由实习科室主任、带教教师和实习生本人填写调查问卷。内容为:实习生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实习生工作能力(出科考试成绩、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操作、适应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实习生继续学习能力(学习激情与进取精神、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共包括3方面11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优秀(85~100分)、良好(70~84分)、较差(70分以下)3个等级。最后,请实习科室主任对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实习生对本专业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1.2.2召开座谈会
带教教师和实习生参加座谈会,反馈实习情况,指出学生的特点及不足,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结果
2.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质量
2.1.1实习生基本素质评价
调查显示,我院实习生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3项指标优秀率均超过91.0%。说明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工作积极,专业思想稳定,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表明我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方面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2.1.2实习生工作能力评价
调查显示,我院实习生适应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优秀率超过90%,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优秀率为80.0%,出科考试成绩优秀率为85.6%,但专业理论知识优秀率仅为73.3%。说明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多数实习生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而理论应用能力、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座谈会上,实习医院检验科主任和带教教师对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术操作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大多数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
2.1.3实习生继续学习能力评价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校学习只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和开始,要适应社会就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但我校学生该能力优秀率较低,其中外语应用能力优秀率最低,仅为38.9%;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优秀率达97.8%。多数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非常希望今后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2.2实习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2.2.1对任课教师授课能力的评价实习生对任课教师授课能力的评价中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率最高,为96.6%;与学生互动能力优秀率最低,为72.4%;专业知识熟练程度及重难点把握度方面优秀率分别为87.9%和91.4%。说明大多数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较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重难点把握恰当,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待改进。
2.2.2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93.1%的实习生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合理,但50%左右的实习生觉得学校实验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验内容不丰富,建议多开展实践教学和专业见习。
3对策
3.1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以及融合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对人才多样性、适应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现有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学科为中心,基础、临床、实习3个教学阶段截然分开,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单纯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增加见习和实习机会,将实验课从实验室搬到医院,使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学习,促进教学与临床一体化。这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岗位适应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以适应新世纪对检验人才的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2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技术,正确、迅速地将检测结果提供给临床是检验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强化操作技能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临床检验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够获得扎实的操作技能。可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逐步添加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操作校准和检定、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
篇3
一、四川省农村电力现状简介
1998年以来,四川农村电力通过一系列农网改造和地震灾后重建、常规基建(农网)项目的实施,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增强和提高,供电设备设施拥有量大幅增加,技术含量明显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电压水平有所提高,综合线损率有所下降,供电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适应程度大为提高,农村电力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因其“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农村电力建设历程中遗留的顽疾问题较多,加之前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重点是进行农村低压电网的改造,兴建高压骨干电力工程投资较少,农村电力发展总体增速明显,但区域不平衡现象依存,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二、新时期四川农村电力需求分析
针对小康社会建设特征,结合全省小康社会发展实践,四川省“十三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电力新的需求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电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供电难度明显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改变,既是“转型调结构”,调整的重心是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四川1998年第三产业GDP占总量的31%、2013年为35%,预期2020年可达到45%[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居民生活用电和以楼宇、交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用电量会逐步上升。因这类负荷相较工业负荷而言,白昼差异大,量小而分散,具有不稳定、欠平衡特征。这种用电结构的较大改变,一是将增加调度难度,二是会引发基荷减少,三是会增加计费工作量,无疑增加了供电的难度。
(二)城市农村分界不再明显,供电质量要求提高。城镇化建设是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方兴未艾。四川1998年城镇化率为18.81%, 2013年已达到44.9%[2],预期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60%。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城市农村分界不再明显,城市延伸到农村,农村渗透进城市,一般中小城市也出现多环交通,阶梯式发展格局。建设基地设在农村的厂商也相继兴起,继而带动其周边农村地区供电质量要求普遍提高。单就这些区域供电而言,再以“农网”、“城网”的概念述之已不确切,且以此评价供电质量更是不妥。当下“城乡一体”、“同网同价”与“同网同质”供电已成农村电力发展的大趋势,是伴随小康社会建设促就的新的供电理念。
(三)区域产业链发展迅速,互联互助依赖性增强。四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跨县经济、区域产业,已初步形成跨区域跨、跨行业、跨部门的链锁产业模式,这些区域产业链发展迅速,区域间经济“互联互动”依赖性增强。随之也对建设跨区域间的农村区域电网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区域电网”支撑“区域经济”的认知日渐成为农村电网发展的导向,“强强联合”、“强弱互助”联网模式强势兴起,县域电网与国家电网联网由110kV为主向220kV为主发展趋势的必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电力发展“上台阶、升技术、强支撑”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十三五”农村电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农业生产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时效概念增强。农村电网建设是新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灌溉、农产品加工、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农业人口向流向城镇造就了农村人均资源量的增加,催生了农业由个体独立性生产方式向“集约化、集体化、联产化”生产模式转变,特别是农产品后期加工周期延长,公司性质加工集团也应运而生。如此,农业生产用电也呈现出由常规“季节性用电”向“规律性用电”的转变,一是供电质量要求普遍提高,二是用电时间与周期延长,三是供电连续性要求提高。
(五)工业园区规模集中成片,站点负荷明显增大。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县域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园区、农品加工区、物流区、商贸区”等,是解决迁居人口就业的重要领域,由此而带动用电负荷由“面”向“点”的汇集,“点”负荷明显增大。过去农村供电“低荷载、小容量”的理念已不适应此区域的发展模式,继而是35kV变电站单台容量普遍由过去的3~5MVA向6~8MVA转变,甚至向10MVA极限容量逼近,10kV配变单台容量也随之增大,这与农村变电站常规设计理念有较大的不同,也引发普及110kV变电站直配10kV模式的思考。
(六)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崛起,上网技术要求提高。国家能源局2013年7月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后,四川也随之启动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并就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给予财政补贴,大力推动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但是,从国内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看,大多依赖单一能源(多会选择天然气、太阳能、风能中的一种),从而使得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同时由于分布式能源发电上网、并网、配电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得分布式供能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难以弥补分布式能源不稳定的缺点。农村电网如何满足分布式能源安全、可靠接入系统,具备足够的吸收消纳能力和智能化运行水平,是“十三五”急迫要解决的问题。
(七)城镇规划布局调整频繁,电力建设周期缩短。
在“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和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电力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电力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这无可厚非,也是合理的要求。但近年来“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引资、引企”的影响而变化较大,“两多”现象较为普遍(即:计划外引进项目增多,计划内放弃项目增多),三是用电规模很难一锤定音,四是投产时间难以确定。这无疑增加了电力建设的难度,致使电力建设方案变更增加,同时也使电力建设周期大为缩短。设计规范要求适应5~10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适应期缩短约1/3。另外,在农村电力与之相适应的问题上,很有必要区分“适应”与“迁就”的问题。
三、结语
从总体情况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对农村电力的需求具有新的、不同于常观的特殊要求,将给农村电力建设从“认知、理念、规范”上均带来变化,农村电力发展与之如何适应,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另外,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是对我国当前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的一种有益补充。农村电力如何迎接分布式能源将随之而来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篇4
0引言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技术中心承担一汽集团商用车产品、乘用车产品及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汽车电子等重要总成的自主研发任务,在国内最早将CAE技术用于汽车产品自主研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CAE技术已经在一汽技术中心的产品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基础部、车身部和发动机部等多支数百人、实践经验丰富的CAE仿真分析团队,涉及的领域涵盖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整车等,囊括整车多体动力学分析(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仿真、悬架性能、中低频振动、动力性和经济性等)、车身安全和结构分析(碰撞和安全性、车身模态、强度和刚度分析等)、整车及发动机CFD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机舱流动分析、气缸内流动燃烧分析、整车空气动力学分析、空调系统分析和气动噪声分析等)和结构分析(缸体、缸盖有限元分析,发动机悬置托架拓扑优化和疲劳耐久性分析等)以及涉及单学科和多学科的优化分析等.
经过多年投入,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完善,与产品设计体系、试验验证体系一道,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支撑.CAE的重要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同,形成较为完整并经实践验证可行的一套分析流程和规范.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技术中心CAE专家和部门也在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和修订,保证CAE技术对设计的指导作用.在长期的分析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CAE分析模型、数据、结果、报告及与相关的试验数据.
技术中心十分强调CAE工程师与设计师、试验工程师的协作,CAE工程师隶属于各个专业科室,除结构分析外,没有专门的计算分析科室.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CAE工程师与设计师的交流,有利于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定义,也有利于向设计师准确地解释分析结果.
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技术中心CAE应用也体现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和数据管理.大量的仿真分析数据存储于个人计算机上,没有统一存储和按项目及数据属性分类归档,难以检索,难以共享和重复利用;仿真分析数据目前的存储和管理方式造成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沟通效率低;虽积累了大量的各学科分析流程经验,但没有系统地总结和梳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文档化,难以有效推广利用,仿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向新员工传授已有仿真分析经验的过程较慢,不利于新员工的快速成长.
(2)项目支撑.对于大的车型或总成研发项目,多个部门人员参与并产生众多分析任务,缺乏对分析任务进展和结果进行监控的方便方式;缺少支持项目经理充分利用CAE工具的环境和平台.
(3)效率和资源.重复工作占用大量人力资源,骨干人员深陷常规分析任务,影响其在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方面投入精力,不利于专业长远发展;CAE相关软、硬件资源的应用效率得不到统计评估.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建立支撑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的IT系统.
1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1.1总体目标
若想改变技术中心CAE工作的现状,需建立企业级的CAE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从技术中心的研发特点和现状出发,充分体现和溶入技术中心在长期的CAE实践中取得的成果、经验和规范,形成一个基于成熟CAE系统架构的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该平台将仿真知识(数据)管理、仿真流程管理及权限和分析任务管理等功能融于一体,建立并不断积累技术中心仿真分析知识库,实现CAE项目质量监控,促进技术中心的CAE应用,从而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工作.同时,借鉴国外同行的CAE分析发展成熟的实践经验,快速提高和完善CAE能力以协助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
系统目标:
(1)CAE数据及知识的管理、积累和重用.
(2)项目质量保障,规范CAE活动、有效支持产品开发项目、实现CAE分析的工程价值.
1.2系统设计思路
技术中心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基于SimManager R3.1 产品框架实现,该产品框架包括仿真数据和流程管理的基本功能.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在该产品框架基础上通过配置和开发实现.这种方式有助于缩短开发时间、降低项目风险,并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在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方面,构建中心级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框架+各科室专业仿真流程的设计方式.中心级的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框架涵盖系统及各专业通用的功能,如公共数据维护、外部系统接口、数据版本控制及变更、报告自动生成、知识重用和仿真业务流程等,该框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各个专业的分析流程随着CAE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完善逐步扩展和丰富.成熟和规范的专业流程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在系统中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相对不成熟的分析流程可以通过数据的版本控制功能按照存储数据规范将仿真数据保存到平台数据库,不影响数据和知识的积累.中心框架和专业学科见图1.
整体功能架构包括中心级CAE管理模块、各专业学科功能模块和外部系统集成接口模块3个部分.
中心级CAE管理模块包括在SimManager 产品基础上建立CAE数据及知识管理模块、项目质量监控模块和业务流程管理模块等.SimManager 产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基础流程管理模块、基础权限管理模块、集成客户端模块和数据库接口模块等.在基础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和配置建立中心级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该架构保持稳定性,满足技术中心目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各专业学科,包括安全学科、多体动力学学科、CFD学科、NVH学科、结构与耐久性学科和工艺仿真学科等都需要使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并且将来可以向其他学科扩展.其中安全学科、多体动力学学科和CFD学科等有超出中心级模块的需求,需要针对本学科进行功能开发.其他学科的需求由中心级的模块功能涵盖.
外部系统集成接口模块提供外部系统集成接口,包括从信息网提取人员信息(通过中间格式文件),并预留高性能计算系统接口.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各种角色从客户端(B/S架构客户端)以自己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工作,系统支持技术中心用户异地访问和使用.
1.4CAE知识管理和重用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实现CAE知识的管理和重用,CAE知识表现在:(1)评价参数;(2)分析报告;(3)分析过程数据,设计模型,网格模型,设计输入条件,分析模型,求解文件,原始结果和关键结果等;(4)分析规范,包括分析流程规范、分析相关材料数据、标准模型和二次开发工具等.
这些CAE知识通过CAE任务模板、自动化流程和分类保存的CAE数据模型等方式实现管理并重用.
1.5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决定系统存储数据的规范,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在SimManager产品已经构建的数据库设计基础之上,通过配置和开发以满足CAE集成平台的业务需要.
面向CAE分析业务的相关数据类型,涉及前处理、求解、后处理和其他分析业务等.在此基础上,CAE集成平台根据平台业务需要增加平台自有的数据类型,其关系见图3,图中箭头表示“继承自”的关系.
1.6流程和权限管理
基于SimManager的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步骤:(1)详细分析和梳理用户流程及调研结果;(2)定义、规划数据模型,定义流程中的数据模型;(3)定义、规划流程动作,定义流程动作的输入、输出;(4)配置数据模型;(5)流程动作相关配置或开发;(6)如果有队列系统,考虑队列系统的集成.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是通过基础运行框架SimManager的权限访问系统中角色(Role)、域/项目(Domain/Project)和数据级别(Release Level)等来综合实现的.具体为:(1)对数据的权限,包括对数据的读、写、删除、流程执行、数据等级提升、数据等级降低、流程的终止和更改数据所有者等;(2)流程权限,系统根据角色的不同,对流程功能进行分配,包括普通用户流程、审计管理流程、系统管理功能和安全管理功能等.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通过角色和数据级别等方式,实现对用户的权限控制.例如,项目中包括哪些人员,哪些人员为管理者、哪些为分析项目负责人,一旦具有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即可以访问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2系统实施
2.1系统架构定义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部署结构见图4.包括:(1)客户端/本地机,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访问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网络平台;(2)SimManager网络应用服务器为一立的服务器;(3)数据库采用用户目前使用的Oracle数据库系统;(4)文件存储服务器直接mount到SimManager服务器端;(5)SimManager和应用软件的License通过Flexm等方式安装在License服务器上.专业科室的专业工具软件的License平台不做通用管理,但是需要保证在需要软件许可时能够访问对应的License服务器.
访问与集成方式有两种:(1)客户端/本地机以http方式访问SimManager网络应用服务器,在本地机上应安装有JRE环境;(2)SimManager平台以JDBC方式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开箱即用功能,只需在数据库中创建数据库实例即可,部署完成即可使用.
2.2系统数据模型构建
充分利用SimManager产品自带的数据模型,结合技术中心的实际仿真业务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构建.基于简洁实用的原则,构建以下数据模型:
(1)CAE任务模板.一个CAE任务模板代表一个标准的分析类型,在CAE任务模板上附属相关分类属性、仿真数据归档规范、评价参数、应用工具和报告模板等文档.CAE任务模板作为仿真分析工作实施、仿真数据入库保存和创建CAE任务的依据.各专业必须对CAE相关的分析类型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标准的CAE任务模板.
(2)项目.与技术中心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相一致,对应实际的研发项目.可以在系统中创建或者从项目管理系统中导入.
(3)任务.CAE任务作为在项目中实例化的CAE任务模板,可以作为分配给CAE工程师的最小的工作单元.
(4)方案.即附属于一个任务的分析方案,在一个任务下,设计师可以提交多个轮次多个设计方案作为输入供CAE工程师进行分析,CAE工程师也可以自己创建方案并进行分析.一个方案包括一系列的分析数据,如评价参数、设计模型、网格模型、设计输入条件、分析模型、原始结果、关键结果和分析报告等,这些分析数据依据相应的CAE任务模板的规范保存.
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充分考虑仿真数据分类和查看,用户可以从项目、学科和产品节点等视角查看相关仿真数据.
2.3CAE知识管理和项目质量保障
在CAE知识管理和项目质量保障方面,系统借助以下技术措施和应用来实现需求:(1)CAE仿真数据的分类;(2)项目、学科和产品视角的数据查看;(3)对标历史数据,用于对比当前方案与同类历史方案的同类参数,协助分析任务判断当前方案的优劣,同时帮助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各个参数的变化趋势;(4)评价参数跟踪,用于在一个任务进行过程中,方案的评价参数随着迭代逐步变化的情况;(5)评价参数分类满足情况统计,将所有模板的设计相关的评价参数按照标准分类,评估在一个项目、任务或某产品节点的相关设计和相关评价参数对各个分类的满足情况.
2.4与其他系统集成
与CAE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相关联的系统包括中心信息网、各专业室求解服务器队列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等.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人员信息来自于技术中心OA网,CAE管理系统集成队列系统MSC.Analysis Manager/PBS,实现求解任务的远程提交和监控.系统的项目信息和项目管理系统保持一致,可以导入也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创建.
3仿真分析自动化
在系统中集成仿真软件,尤其是CFD模块和安全模块,相关流程紧密结合在系统中,实现仿真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
SimManager提供服务器端(SSAE)和客户端(CSAE)两种运行方式封装应用软件.服务器端运行方式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端,用户无交互运行;客户端运行方式应用软件安装在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登陆到SimManager服务器,执行相应的流程,SimManager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用户以交互式或自动方式来执行应用程序.
SimManager将工具软件封装在流程中,有两种运行方式:(1)交互式,SimManager将应用软件启动,用户在软件中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2)自动式,SimManager将应用软件启动,根据提供的脚本模板自动完成相应的工作.
3.1气道CFD分析自动化
为方便在气道设计过程中及时根据气道稳态CFD模拟分析结果指导气道3D模型的设计,同时对气道模拟分析过程规范化,开发嵌入到CAE平台中的气道自动分析流程模块,自动分析过程见图5.
篇5
在这里,人力资源市场有两个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青岛人力资源市场,青岛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完善,规模大,信息化程度也非常高,在整个山东省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交流场所,每年为青岛各个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青岛人力资源市场每年可以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解决30万人的求职问题,是一个非常综合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而且功能化模块非常清晰,集合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分支功能。而广义的人力资源市场就是指青岛整个区域范围内的能够供给市场的人力配置,本文主要是指广义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需求的关系以及发展分析。
一、人力资源及其市场的重要性分析
人力资源的定义是:根据企业长期经营的战略目标,分析与评价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而人力资源市场也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用人需求而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正因为这样的重要性,才决定了青岛人力资源市场还有可待发展的空间,首先本文就是来介绍一下青岛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人力资源市场的素质很高、人力资源市场的储备力量较大,加上青岛在山东属于经济好、环境优越的城市之一,从好的高校流入青岛的人才还是很多的。
但是也有其缺陷存在的,青岛大企业太多,所以用人的需求不太平衡,对于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一直不旺或是不对路,找不到各种类型企业平衡的方式。所以真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将市场与人力需求充分对接,才能够实现平衡的市场结构。
二、人力资源市场与人力需求之间的研究分析
2010年青岛人力资源中心了《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上半年企业提供各类岗位有28万个,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与别的城市对于高尖端的人才的需求量过多相比,青岛缺乏的是操作工。由于受工资低环境较差等因素影响,青岛企业急缺技工人才。上半年青岛共有8855家(次)单位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提供招聘岗位287249个(次),同比下降13.04%。求职者248744人次,同比下降19.93%,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15,同比上升0.09,市场持续去年二季度以来供给少于需求的局面。在求职者中,共有116917人次成交,同比增长0.86%,求职成功率为47.01%,同比增长9.69个百分点。这就足以看出青岛人力资源市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发展明显不平衡。原因有迹可循,就是目前由于青岛制造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技工岗位需求持续增长,上半年,市场技工需求岗位达到58423万个,同比增长12.8%,占到岗位总量的20.34%,像机械制造加工类、剪裁缝纫类工种等传统技工需求量都非常大。然而求职者却只有48217人次,供给缺口达到10206个,电焊工、车工、木工、钳工、磨工、剪裁工等工种缺口最大。而且在求职人员中,持有各级技术等级证书的技工求职不足2000人次,仅占技工求职的4%,多数求职者没有技术技能证书或仅具备单项技能,整体素质偏低。技工缺乏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青岛技工待遇较低,根据《报告》的数据统计,上半年技工岗位平均工资1524元,较管理类工种、专业技术类工种低200~400元,近1/3的工种接近或低于服务类、普工类工种,再加上劳动强度较大、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了技校招生不足、技工流动性大,从而加剧了技能人才的短缺。
也就是说,其实劳动力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选择性失业现象比较多。
青岛地区往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新增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近年来就业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但是问题在于这并非是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是很多职业和人力的不相匹配。由此产生的选择性失业人数,令青岛地区制造产业及一些工业企业的招聘经理非常头疼。下表为青岛地区2010年一季度劳动力市场统计的需求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从表的需求大于求职的前十个职业看,操作工和服务员的缺口居前两位,说明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问题所在。
三、解决这种问题的对策
篇6
1、数据来源
《北京市统计年鉴2012》
2、利用就业弹性法预测劳动力需求
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即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可以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来计算。计算公示如下:
当就业弹性>0时,弹性越高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也越大;当就业弹性
根据就业弹性计算公示,我们逐年的计算2001年至2011年每年的年平均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以及就业弹性系数。
计算过程:
以此类推计算得,如下图所示:
图1北京市2001—2011年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
(注: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2》整理所得)
从我市各产业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各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们对三次产业的GDP增长进行假设,在2012~203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增长率分别为5.5%、12.6%、17.8%;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平均保持在-0.50、0.15、0.46。基于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维持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了就业增长率不变,以此预测2012~2013年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分配。
计算过程:
就业需求人数=E2010*(1+各产业的就业增长率)t-2010
计算得如下图所示结果:
2012~2030年北京市基于平均弹性的三次产业
劳动力需求趋势预测 单位:万人
二、结果分析
1、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的GDP增长率在2001~2011年间总体的趋势:其中第一、二产业的增长趋势比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比较小。但就业增长率并不是严格按照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第一产业的就业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就业增长率趋势较为平稳,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在增加。我们可以分析出:经济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就业率的上升,劳动力需求还受到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2、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2001和2012两年中,第二三产业趋势相同,从2003年开始,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要大于第二产业;然而第一产业的弹性在2001~2004年之间始终为负值,此时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较大。从2008年起,三个产业的就业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增量变小了,这也表明经济增长中劳动含量逐渐下降,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比重不断加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经济的资本密集程度逐渐加大,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
3、我们可以看到,与2010年相比较,2012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很多,第二三产业的需求均有所增加,期中第三产业的需求量较大。
三、基本结论
通过本文对北京市劳动力需求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三次产业结构对北京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对第一产业的需求量减少,对第二产业的需求量稳步增加,对第三产业的需求量呈现较快的增长。
2.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使得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都有相当大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岗位,从而促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加大。
3.第三产业需求量的增多,大部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也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根据预测出来的北京未来20年的三次产业劳动力的需求,我们给出了就业者一些指导建议:
(1)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消费的增加,使得对第二、三产业的需求量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这样能够帮助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劳动者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在工作技能方面有自己的专长。大学生所受的高等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与用的灵活运用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会脱离实际,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适应第三产业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增长率。良好的工作氛围、工资制度能够吸引大量的员工,第一、二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因此只有较高的工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
(4)发展科学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化。
参考文献:
[1]边文霞.对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分析.北京市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3).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所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疾病,且均为初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中75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年龄20岁~79岁,平均年龄为(63.54±5.65)岁,男性43例,女性32例,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有42例,初中及高中学历的有16例,高中以上学历有17例;试验组中75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年龄22岁~78岁,平均年龄为(64.34±5.45)岁,男性41例,女性34例,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有40例,初中及高中学历的有17例,高中以上学历有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的出院护理及健康教育,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患者出院前1d发放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根据调查表结果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关方面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调查表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为完全不需要、不太需要、不确定、比较需要、非常需要,分值以表达患者的需求程度,分值越高则表示越需要。定期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了解其对于院后护理的满意情况,满意情况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三个等级。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95%为可信区间,P
2结果
2.1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 试验组中脑卒中患者具体需求评分数据:脑卒中知识(4.68±0.78)分,安全用药(4.63±0.79)分,康复锻炼方式(4.54±0.87)分,饮食指导(4.42±1.02)分,血压控制及自我检测(4.49±0.96)分,情绪控制(4.32±0.92)分,家庭护理技巧(4.36±1.01)分。
2.2护理满意情况 通过随访了解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对于相应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情况,其中对照组中对于相应的康复指导满意19例,比较满意36例,不满意20例,满意度为73.33%;而试验组中对于延续性护理干预满意29例,比较满意42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67%,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相关研究表明,初发疾病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主要原因为对于脑卒中疾病的宣传教育较为欠缺,人们对于脑卒中疾病的认知以及防范水平较低;且脑卒中疾病发病较急,多发病于中老年人,其高级神经功能减退,学习能力降低,致使其对于疾病的理解较差[2]。
临床上进行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时,①应建立完善的延续性护理队伍,以康复师、专科医生、营养师以及心理治疗师等为后盾,与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计划[3]。②在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后,提供其能够理解的材料、知识手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制作联系卡,留有专科护理人员的电话等联系方式,并且提供患者相关专科教授的日常出诊表,便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询问和沟通。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讲座,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4]。③扩大健康教育途径。可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途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满足,从而及时有效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5]。④根据患者的具体延续性护理需求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坚持康复功能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积极进行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及康复训练[6]。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主要包括脑卒中相关知识、安全用药、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方式等,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94.67%明显高于常规术后康复指导的满意度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应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荣艳,李玉玲,朱玉霞,等.延续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8):767-768.
[2]曹俊杰,冯军,王静,等.脑卒中抑郁患者连续性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65-2166.
[3]赵红,邹明菊,胡代英,等.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7):882-883.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1 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表
明,风力发电开发商仅2013年一年就在全球范围内新增装机容量35 000MW,中国的风力发电容量在2010年超过美国以后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3 351MW,同比增长45%,位居全球之首。2015年,随着中国风电发展战略地位的显著提升,风电设备行业盈利向好的趋势得到延续,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32 970MW。
随着风电产业关键技术日益成熟,单机容量5MW陆上风电机组、半直驱式风电机组开始使用,直驱式风电机组已经广泛应用。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5~3MW,采用的是变桨变速的主流技术,欧洲已批量安装3.6MW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MW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欧洲规模化海上风电及相关电网布局开始建设,并在知识型产品如风况分析工具、机组设计工具和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纵观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现状,风力发电技术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①开发更先进的风况分析系统;②研制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成本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轻量型、高可靠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③风力发电方式将以陆上风力发电为主,并积极拓展海上风力发电。
2 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1 人才需求数量
风力发电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与众多学科有交叉,涵盖气象、材料、空气动力学、控制与自动化、电气、机械、电力电子及检测认证等多个专业领域。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涨,风电行业对风电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笔者通过对国内部分大型风电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有100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风电产业,风电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是风能,仅长株潭地区风电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就达2000多人,湘电风能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四五百人,并逐年增加。
2.2 人才需求类型
风电企业主要缺乏两大类人才:高层次设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这一领域需要大量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有三大类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
(1)风电设备生产厂家的人才需求。风电设备的生产需要大量具备风电基础知识,懂技术、会操作,并具有熟练装配、调试技能的受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
(2)风电企业对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都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3)技术服务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离不开技术服务型公司。
2.3 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1)较强的学习能力。风力发电行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并且发展迅猛,风电行业人才不仅需要胜任工作而且要具备能够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风力发电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层次、各学科的人员相互配合来完成。为了保证风电工程的高效率运转,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3)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一位电力工程科技人员来说,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风电企业在招聘时非常注重这一点。
3 高职风电类专业的开设
目前,我国从事风力发电行业的技术人员一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 缺少风电行业的专门培训和技术学习,而且风电专业人才缺口大,人才培养任务艰巨。目前,国内开设风电类专业的大学较少,每年培养的风电人才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的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因此,高职院校开办风电类专业能为新型风力发电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及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为风力发电产业是集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建立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要系统掌握风力发电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适应风电产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高校还要和风力发电企业中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研讨,明确构建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4 结 语
风力发电行业人才需求量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紧缺,因此,培养风力发电类专业方面的人才是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责。但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学院应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合理设置专业,为风力发电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篇9
随着我国软件开发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更,软件交付周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让我国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开发成本不断的提升,之前传统的软件开发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软件开发的总体需求。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UP(Rational UnifiedProcess)四类,它们注重文档的完整,程序的易读性,结构的完整性,属于重型软件开发方法,被广泛的用在公司的软件开发中[1]。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以及客户的需求,解决以上描述中软件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国软件开发业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方法,这种软件开发方法具有快捷、轻便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快速的解决传统软件开发企业中地下的生产效率,而这一软件开发方法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推广,我们称这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方法为敏捷软件开发(Agile Development)方法。
所谓的敏捷软件开发(Agile Development)方法其实就是以人为核心、重复、循序渐进的新型开发方法。当我们在敏捷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敏捷软件项目的构成进行分割,将项目构成分割成多个子项目,接下来,需要对每一个子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别的测试,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软件项目构成的每一个子项目都具备集成和可运行这一特征。换一种说法就是讲一个大项目分成为很多个相互连接,同时,他们还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在这整个过程中,敏捷软件开发项目的状态是可使用状态。我国业界专家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提出了一些可以让软件开发团队具备快速工作、相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和原则,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敏捷联盟,是在2001年的刚开始的时候。
1 敏捷开发流程介绍
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在敏捷软件整个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ThoughtWorks中,不管是哪一个功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测试。第一,我们需要对业务的需求进行简要分析与概括,然后对业务需求进行分解,之后就会得到了很多Story,然后将所有数据都记录在StoryCard中。之后,两个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一个从业务需求的角度编写测试代码,而另一个人看着他进行操作,并在那个人进行编写测试代码的时候进行思索,假设,那个人才编写测试代码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人就提出来,两个人进行商讨,当商讨的意见相同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编写出来的测试代码才可以准确无误的反映出业务功能需求。接下来就由另一个人对电脑进行控制,编写测试代码的实现。假设,我们没有测试代码,那么,编写功能实现代码就形同虚设。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测试代码的编写,让敏捷开发人员有一个前进的目标,通过测试。
还没有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之前,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都会存在集成这一个程序,而这个程序是非常领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软件集成的时间比较长,而在集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影响因素,例如build未通过或者单元测试失败。当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踢出来后,敏捷软件开发中提倡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可以在一天当中集成很多次,这种频繁的集成方式可以降低冲突,因为集成的频率比较高,每一次集成所改变的也比较少,所以,集成失败也就是定位失败。进行集成需要做到所有的源代码、运行的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和编译源代码;当确认编译和测试没有通过后,就会将报告发送出去。我们在进行集成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其他工作,即代码分析以及测试覆盖率等。
重构(Refactoring)是在对软件系统内部结构进行整理和优化,不会改变系统外部的构成,让代码可以简单化。在传统的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有需求才来,可是,现在的系统架构不会那么容易实现,因此,我们就需要对原有的软件系统内部结构进行重构;再者就是还有剩余时间的时候,对代码进行重构。但是,重构在敏捷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重点:进行重构中,每一次的改变不应太大,用单元测试保证重构不会引起不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代码重构,还会对测试代码的重复进行重构。
结对编程(Pair-Programming)。在敏捷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是结对的。结对做事存在很大的好处,两个人在一块讨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会走弯路。
站立会议(Stand up)。在每天上班后项目小组的所有成员先进行站立会议,因为站立会议是成员站立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我建议,站立会议的时间不应太长,尽量控制在15-20之内。站立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依次是:第一个问题是:你昨天都做了些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今天需要做什么?第三个问题是:在工作中你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成员进行交流,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
较少的文档(Minimal Documentation)。在敏捷软件开发中有大量的测试文档。测试代码贴切的反映了客户的需求和系统API的用法,如果项目小组来了位新成员,让其了解快捷项目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新成员看测试代码。如果用书面文档的形式,万一代码发生改变,那么文档就必须要更新,如果及时更新,就会出现差错,让人费解。在敏捷中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因为测试改变,代码也会随着改变,测试可以反映代码的真实情况。
2 日常项目管理
目标:形成团队成员自发地回顾、总结、重计划,发现问题及时主动闭环改进,真正形成自组织的团队。
动作:
(1)计划会议
输入:已经讨论、评审通过的MSL(MASTER STORY LIBRARY)。
划分迭代:根据业界标准敏捷对迭代的划分方式,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决定采用两周一个迭代。
将MSL中的每一个STORY通过价值、风险进行优先级划分,高价值及高风险>高价值及低风险>低价值低风险>低价值高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种优先级,然后再把划分好优先级的STORY大概划分到每一迭代中,生成整个计划,其中,仔细考虑划分在第一迭代的STORY,后续迭代的STORY可以在迭代计划会议时调整。
对MSL中的每一个STORY都进行工作量/规模估计,估计方法采用STORY POINT的DELPHI相对估计法;(相对估计法详细介绍请看南京敏捷顾问项目第二周回顾)。
(2)迭代计划会议
重新估计STORY的优先级,确认、调整在该迭代中实现的STORY,细化讨论每一个在该迭代中实现STORY的实现方案、重新估计工作量;
(3)迭代回顾会议
回顾会议一般是在迭代结束时召开,主要是总结本次迭代有哪些好的实践可以在后续迭代中继续传承下去,总结本次迭代有哪些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供后续迭代吸取教训,要求所有成员全部参加;最后发现的问题要给出解决措施并让大家认领,当场确定出跟踪机制,认领后责任人定期汇报解决进度,最后要形成解决闭环。
在回顾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分析过程更有效,要注意聚焦问题根因,先使用20%的解决措施解决80%的问题,其它问题后续再重新分析解决。
实际上在类似迭代回顾会议等总结、分析行动中,头脑风暴、5WHY法、因果图法、柏拉图等质量方法就展示出威力,为项目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0
Analysis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Knowledge of the Nurses about Disaster Nursing and its Current Demanding Situation
Zhang Hongyun1 Liu Xiaoyun2
(1The Medical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2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Chengdu,610106)
[Abstract] Objective Assess the knowledge of the nurse for disaster nursing and current demanding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draw up a countermeasure. Methods Use"th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200 nurses from the hospital. Results About 40% nurses are lack of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nursing, lack of the correct way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aster rescue,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only 27.0% can gain the knowledge of disaster nursing,while 64.5% nurses think that nursing is related to disaster rescue.90.0% of the nurses think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esent level of disaster rescue.77.0% of nurses are willing to learn disaster nursing in active way. Conclusion Help the nurses to acquire the ideal of the modem rescue medicine, focus on the education of disaster nursing for nursing-students, enhanc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nurses, popularize the rescu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sudden disaster, and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nursing for our society and human being in a real way.
[Key words] Disaster nursing; Knowledge; Demanding; Analysis
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自然生态日趋恶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灾难性事件发生频繁,对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威胁,灾难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应运而生。本研究通过分析医院护士对灾难护理的认知、需求现状,旨在探讨发展和完善我国灾难护理的有效措施。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绵阳市中心医院不同科室护士共200名。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统一发放并回收问卷。发放问卷205份,收回203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2 结果 护士对灾难护理的认知状况、获取救援知识的主要来源、灾难救援与护理工作相关性、学习灾难护理的主观需求、对提高灾难救援水平重要性的理解及获取救援知识所选择的学习途径,请见表1-6。
表1 护士对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表2 护士获取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
表3 护士对灾难救援工作与护理工作相关性的认识
表4 护士对灾难医学知识的学习需求
表5 护士对提高现有的灾难救援水平的认识
表6 护士对掌握灾难救援知识学习途径的选择
3 讨论 表1显示,虽然81.5%的护士了解灾难护理的含义,但对灾难护理的内容和特点仍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这说明我国护理人员尚缺乏对灾难护理的科学认知,缺少正确获取灾难护理知识的途径。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灾难救护的专业素质,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灾难救援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灾难救援机制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譬如:工作模式落后、监控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薄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以及救援理念落后。均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项工作论证其可行性,分步实施,使灾难医学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尽快得以建立和运行。同时,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沟通和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救援体系。
3.2 树立灾难救援的护理理念 表3显示,200名护士中有83.0%认为灾难救援工作与护理工作相关联,表明医院中大多数护士能够认识到二者间的紧密联系。但另一方面,中专层次护士能有此认识的却不足40%,这也表明一部分学历层次较低的护士对护士角色的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场所及工作方式存在认识上的局限,因此需要转变护理观念,拓宽护理视野,领悟护理思想,树立灾难救援意识,充分发挥护士在灾难救援中的护理职能,体现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
3.3 构建完善的灾难护理教育体系 表2显示,护士在获取灾难护理知识的途径中,通过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分别仅有28人(14%)和26人(13%),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灾难护理教育体系。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护理教育系统,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应教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灾难护理教育向科学化轨道发展。
3.4 重视在校护生的灾难护理教学 各大医护院校应将灾难护理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对护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关课程,使灾难护理学与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学、社会学、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等学科的教学交叉融合,使护生了解灾难护理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及灾难救援工作的任务和方式,掌握不同灾难发生的救援任务、护理职责和护理措施。培养学生全科护士的救护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
3.5 加强在职护士的灾难护理培训 表4显示,77.0%的护士表现出对学习灾难护理知识的较强动机和需求,但仍有23.0%的护士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这可能与多年来护士工作场所局限在医院,较少参与灾难救援工作有一定关系。表5显示,91.0%的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的灾难救援水平有待提高,说明救援水平与救援期望差距较大。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中,护士很少有机会接受到正规而系统的灾难护理培训。因此,重视对医院护士的学习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护士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伤员的检伤分类转运、灾难性心理障碍的分型护理、灾后疾病的预防等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形的专业能力。
3.6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途径 表6显示,半数以上护士选择了接受继续教育和听取专家的学术专题讲座,另有1/3-1/2的护士选择了模拟演练、大众媒体和知识竞赛的形式,反映了护士对接受灾难救援知识多途径学习的意愿。通过开设灾难护理救援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定期组织灾难救援模拟演练,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信息传媒手段,宣传灾难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灾后卫生及疾病防疫技术,提高人们对灾难事件的防范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将灾难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开展生态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灾难的发生减少到最小程度。
篇11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急需建立起一大批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说,信息管理人才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这是指在某一应用领域中引进信息技术建成特定的应用系统。(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需要进行认真的管理,不断的更新,精心的维护,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是与日俱增的。(3)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联机分析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4)信息系统集成人员:指进行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分布式处理服务的有关人员。(5)有关上述各项的教学与研究人员。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我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基数,可构建如下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总量预测模型:
其中:q---- 目标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
a----- 基年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
e——自然对数的底数;
t——目标年度与基年相隔年限;
b——专业技术人员年增长率。
在上述模型中,按信息管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2%的比例,可以计算出今后某个特定目标年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按我国传统观念,科技人员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包括社会科学和管理人员。但调查统计表明,在现代社会,不仅自然科学技术人员需要信息服务,社会科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服务。为避免以偏概全,我们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基数来计算信息管理人才的总需求量。
2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调查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500余家单位进行了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地区分布来看,杭州占78%,宁波占2d33%,温州占19.51%,台州占1220%,绍兴占813%,其它各地区加起来约占18从单位的性质看,企业占87.80%,政府部门占650%,事业单位占5.69%。从企业的类型看,民营企业占59.26%,国有企业占13.89%,集体企业占11.11%,其它占1574%。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57.41%,中型企业占35.19%,2000人以上大型企业占7.41%。
2.1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
现代信息管理正沿着经济管理、技术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三维方向发展。信息管理人才是指在社会各行业信息组织中专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信息专业人才,其中既包括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如图书情报人才),也包括信息技术管理型人才、经济信息管理人才和政府信息管理人才等。
按上述模型Q(()=ae、以1995年底专业技术人员2785万人为基数,可计算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4182万人。按信息管理人员占其中2%,可计算出2010年我国信息管理人员需求数为84万人。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的活跃省份,信息管理人员的比例按占全国的12%测算并不算高,由此可预测2010年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需求量为10.08万人,考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对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的需求剧增,估计到2010年要达到14万人左右。据调查,浙江省对信息管理人员需求以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见表1),在年龄上,25~35岁年龄段的信息管理人才最受单位欢迎,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已不多。调查统计发现,近年来浙江省有65.04%的单位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
表1各类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比例(%)
1. 2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浙江省的信息管理部门也迅速走向电子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信息技术管理型人才形成巨大的需求。调查显示:浙江省对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以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为主占3659%、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占33.33%、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分别占13.1 %、17.07%。(见表2)
表2各类信息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比例(%)
调查资料显示,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不论在数量、学历和知识构成上,都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有一半以上单位要求本科学历的信息管理人才(见图1),大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要求信息管理人才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大部分企业招聘信息管理人才的主要依据是能力,有24.39%的企业看重的是经验,几乎所有政府部门以学历的高低为进入门楹,也有极少数单位靠的是关系。由此可得出,与前些年相比,学历要求有明显提高,但中小型企业仍以本专科生为主;企业看重的是能力和经验,而政府、事业单位更看重学历。(资料来源:作者统计和计算)
图1信息管理人才学历要求调查资料还显示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最主要的就业地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城市,其主要从业于电脑及配件、零部件制造业、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从部门看,对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来说信息管理人员主要服务于行政管理部门,而对企业来说,主要服务于营销部门。(见图2)
图2信息管理人员主要服务部门从信息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来看,在网络方画73.98%的单位急需掌握网络编程语言的信息技术人才,36%单位急需网络安全人才,有少部分中小型企业需要网络设置布线人才,极少数单位需要掌握黑客技术的人才。对于掌握网络编程语言的信息人才来说,掌握C#的人才最受单位欢迎,其次有5447%的单位需要掌握JAVA的人才,3252%要求熟悉ASP,25.2%需要JSP的人才。在数据库方画6285%的单位要求具有掌握SYBASE的人才,5610%单位要求信息人才具有SQL数据库知识,也有约20%的单位需要具有ORACLE和DB2数据库知识。调查中还发现,拥有项目经理认证资格证书的信息人才最受单位的欢迎(见表3)。
表3拥有证书的信息人才受欢迎程度的比例(%)
3结论
本调查表还就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限于高等学校)及对策作了一定的设计和分析,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涉及,作者将在今后加以讨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3.1到2010年,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需求量约为14万人。特别急需25~35岁年龄段的经济信息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其中对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又以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才为主。
3.2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城市是信息管理人才的主要就业地。
3.3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才主要服务于行政管理部门;而在企业,主要服务于营销
篇12
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互联网+”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网络化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快速收集和统计,且方便查阅和管理;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需要印制大量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填写、人工处理庞杂的数据信息。因此,建立“互联网+”的心理健康管理平台能帮助高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管理。
二、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技术基础
1.SQL数据库技术
SQL技术是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SQL是专为数据库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据库语言。在使用它时,只需要发出“做什么”的命令,“怎么做”不需要使用者考虑。在平台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心理适应、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大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查询、修改、更新、共享,是数据库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JSP技术
JSP技术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XML的tags和scriptlets,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本系统基于JAVA平台,集成当代较先进的测试方法,通过一系列手段,将顶岗实习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通过软件自动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心理差异。基于该技术提出一种心理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通过注册登录界面完成用户到系统的连接,用户可通过注册账号登录系统,选择测试内容、答题和交卷,从而完成一系列的内容。
3.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由系统应用效率和开发需求决定。操作系统可以考虑WindowsServer2003,该操作系统易掌握、可操作性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程序界面相对容易实现。开发平台选用MicrosoftVisualStudio,是Windows应用开发的主流平台,它的可视化功能把应用程序、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WindowsOS+MicrosoftVisualStu-dio开发平台,对于实现心理健康管理平台中的心理适应模块、心理测试模块、心理辅导模块等具有很好的界面友好性和易操作性。
三、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一)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1.设计原则
由于该心理管理平台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制定,使用者主要包括顶岗实习生、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高校辅导员、企业管理者等,在平台设计时应考虑操作界面简单易操作、模块功能清晰明了、色调明朗、愿意进行沟通和交流。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系统运行应稳定可靠,在心理健康辅导内容不断变化和扩充的情况下,系统应方便无限升级。
2.设计目标
设计心理健康平台的主要目标是方便在外企顶岗实习的学生学习系统的、结构化的心理适应相关知识,通过各种类型的心理测评,收集、管理顶岗实习生的心理资料,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为他们打造一个提供心理辅导和交流的平台。所以,系统应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流程清晰的特性,具有可靠性和实用行,便于数据查询和统计,可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为学生、高校、企业搭建一个可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健康管理平台主要通过JAVA的JSP技术手段,实现技术的可行性。
1.决定主题
首先,明确该平台展示的内容,体现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关怀、心理帮扶和心理干预的主题。其次,考虑用什么样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并与浏览者进行沟通。
2.准备相关材料
在开发心理健康管理平台之前,都会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些自己企业或学校的资料。但有时提供的资料都是一些杂乱的片段,在设计开发之前,要和学生、高校、企业三方进行沟通,讨论各心理模块涉及的内容及功能需求,引导对方准备更贴台主题的资料,包括心理学方面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3.整理规划材料
结构清晰的系统平台首先是进入主界面,然后从主界面上的目录导航链接到各项分界面,所以必须把提供来的资料按照主次关系进行分类规整。本心理管理平台在设计主界面时,力求风格上温馨亲切、内容上条理丰满,在主界面的目录导航处设置几个链接,将心理适应、心理测评、视频心理辅导、聊天室等主要功能模块链接到各分界面。
(三)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1.心理管理平台风格
独特的系统风格设计能增强系统的趣味性,也能增加心理管理平台的访问量,现在几乎所有国内设计公司在设计完整的系统之前,都必须提供整体的风格设计效果。心理健康管理平台旨在加强高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在外实习学生的心理状况。每个系统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主题风格,各个子页面在保持共性元素的前提下,放置功能模块,这样整套界面才会看起来丰富而不失联系,界面与界面之间看起来既有统一元素又有变化。
2.主界面设计
主界面设计有要点型、广告型、综合型,各有特点。心理健康管理平台的主界面为心理适应、心理评测、心理辅导等子内容,可采用要点型和广告型相结合的设计。要点型虽然没有很大信息量,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囊括了心理管理平台的各子功能。广告型设计的主界面利用大幅交替的广告图片展示主题,可放置一些学校的宣传图片或关于心理的趣味图片。
3.子模块设计
心理健康管理平台主要设计三个功能子模块:(1)心理适应的结构化知识展示子模块,主要用于展示心理学的相关系统知识,侧重结合实际应用,增添趣味性内容。(2)心理测评的扩展性资源子模块,主要用于收集、管理学生的心理资料,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3)心理辅导空间子模块,主要包括视频心理辅导功能、聊天室功能和论坛交流讨论功能等。
(四)安全性需求
由于心理管理平台可能涉及到顶岗实习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为使不该泄露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在心理管理平台安全性方面,应设置对异常操作的执行警告提示,可以自动取消该异常处理操作请求。对整个心理管理平台实现权限验证,不同登录权限,可在用户权限方面划分为管理员和一般用户。学生可填写或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进行心理问卷测试,浏览文章,进入留言板互动,可以发邮件给心理咨询教师,或直接面对面和心理教师通过视频聊天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赵丹宇.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1,(8):82-83.
[2]李科生,肖林根.应用型本科顶岗实习“教-考-评”教务管理平台构建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7-109
篇13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对于不同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根据企业的组织规模、经营性质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的提出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就是弗罗曼(1984)和克拉克森(1994)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弗罗曼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这一界定表明,利益相关者就是与企业实现其目标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它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而且还包括社会公众、媒体、政府,甚至是企业所处的周围环境。
克拉克森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在企业中投入一些实物资本、劳务资本、财务资本并由此而承担一定风险的组织和个人”。这一界定表明,利益相关者就是因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投入一定的资本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组织和个人,与弗罗曼相比较这一定义的范围相对缩小,他不再包含那些对企业有着间接联系的个人或组织。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还是存在共性的,即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员工。
(二)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根据企业资本的来源来划分,则为股东和债权人。股东是企业资本的投入者,而债权人是企业资本的借入者,他们都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投资者,但是其投入的方式不同,获取利益的方式也不同。
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划分,首先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看,则上至企业的高管人员下至企业的基层员工,他们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大影响,他们通过为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从企业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再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则主要包括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影响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有着间接影响的政府部门。供应商和客户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会计信息的概述
会计信息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来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我国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以下几种: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有助于企业的投资者作出合理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并加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其获取利益的渠道和方式不同,从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股东是通过投入资本而获得资本增值,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继续进行投资;债权人是通过借入资本而获取借款利息,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为企业继续提供贷款;供应商主要是为企业提品,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信誉能力及偿债信誉,以决定是否要对企业继续进行赊销;客户主要是通过购买企业的产品来为企业带来经营利益,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了解产品的性价比,以决定是否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所以,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运用博弈的方式使各方利益达到均衡,在一定利益程度上来维持这种均衡关系,最终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四、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一)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股东作为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资本增值来获利,但是由于在现行的企业经营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管理层作为企业的主要信息提供者,需要向股东提供公司有关的信息,以让股东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情况,这使得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然而,作为企业的主要投资者,股东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是否对企业继续进行投资,则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股东而言,会计信息不但要真实可靠,而且要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借入者,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利息收入来获取收益,因此,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无论是长期的债权人还是短期的债权人,他们最关心的都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信用等级,因此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从而决定是否还要为企业继续提供贷款和提前收回企业的贷款。因此,对于债权人而言,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
(三)供应商、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供应商作为企业上游主要原料的供应者,其需要通过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信誉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如果企业的信誉太差或者是资金周转困难,那么供应商就会考虑是否要为企业继续进行供货或进行赊销货物。客户作为企业下游的主要购货方,其需要通过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的服务等,通过权衡企业产品的性价比等来决定是否要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因此,对于供应商和客户而言,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其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员工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其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而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因此,员工是否尽职尽责,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支付薪酬的能力以及各种职工福利的发放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为企业工作,由此可见,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员工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代经济的发展下,会计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更加重要,因此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2:16-21.
[2]徐飞.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