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信息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
四、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
五、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
篇2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于会计工作组织或业务实施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合理、不合法等一系列方面的控制问题。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可靠,保证国家及企业所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以及查错防弊加强管理等为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针措施和管理程序,均属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范畴。
任何一家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和业务性质,也不论其采取何种会计工作组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式,在其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中,总是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地存在着一定的系统内部控制问题。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探讨和研究这些特点的演变,有助于我们建立科学严密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二、手工环境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任何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其系统的问题风险主要产生于会计业务的执行主体上,因而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也应该围绕这一主体。手工条件下,人是所有会计业务组织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以人为控制实施主体,是分析理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关键。
1、从会计工作的组织机制上来认识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组。内部控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职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企业建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订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不同的人员严格限制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内,各级主管依制度实施严密监督。通过核对记录可以追溯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未经授权,任何人员都将难以浏览全部的会计资料。由此形成了手工条件下会计系统组织制度上的内部牵制网。
2、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上来认识
手工业务处理系统,账、证、表的处理工作分属于不同的会计人员完成。为了正确处理每笔会计业务,人们在手工业务处理程序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查制度,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以及各级主管审查、签字、盖章等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也保证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在手工条件下业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主体都是围绕着人的因素展开的。
三、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演变
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手工条件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如记账、算账、过账、对账、计算产品成本、编制报表等,均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中由会计软件来完成。原来手工条件下的会计部门工作基本上演变为只负责对原始数据的收集、生成、审批、编码和信息处理结果的分析和保管方面。
依上图可以看出,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变化:
1、会计业务执行主体的变化导致了内部控制实施主体的变化
在电算化条件下,尽管计算机不能取代全部人工条件下的所有会计工作,但是,关键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业务核算工作已由会计电算化软件集中代替。于是,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演变为人与电算化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是主要的执行因素。这种变化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也演变为人与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导致的系统问题风险将成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2、数据输入操作不当问题是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内部控制问题
在电算化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库,当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错误。因而,数据输入操作不当的问题控制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
3、电算化条件下数据与责任的高度集中衍生出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手工条件下,会计的多项业务资料,如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均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未经授权,任何人都难以浏览到全部的会计资料。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信息均全部集中于计算机中,且由同一套电算化软件执行多项业务处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所导致的计算机数据资料高度共享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这种系统问题所导致的可怕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另外,不同于手工条件下由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所形成的明确责任分工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全部责任高度集中于同一电脑系统(或网络系统),高度集中于同一电算化软件系统。这种特点使系统数据和信息处理资料面临被不留痕迹非法浏览、修改、拷贝乃至毁损的巨大系统问题风险。因而数据与责任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是电算化后会计系统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4、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变化导致了会计资料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内部控制问题
篇3
1 对于会计信息化特点进行分析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发展进行有效融合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着重于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源,采用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搜集、传输、储存以及加工应用等较为具体化的实用行功能,并且逐渐为我国企业良好的运行、合理化经济管理、科学化控制决策等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信息资源。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中具有如下的特点:
1.1 会计技术与会计理念相互渗透
采用对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思想以及会计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逐渐对会计信息实现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应用等,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型的会计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
1.2 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模型重新构造
按照现代化信息环境,对会计模型进行重新构造。这种方式主要将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组织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模式逐渐对会计管理程序以及会计组织进行重新的组建。
2 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
2.1 财务软件多样化功能
财务软件在管理功能方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新增了更多的适应于管理的财务模块,例如对会计进行分析的财务软件。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处理中,会计工作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不但通过计算程序的有效方式对财务进行精准核算,并且进一步强化会计的控制、强化会计监督、强化会计辅助决策等多方面的会计功能,在财务管理中新增了多种会计功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内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类型的会计服务。在实际的会计应用过程中,对会计各个功能的掌握能够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质量。
2.2 财务软件具有辅助
在进行财务软件的管理中,一部分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专家系统以及会计决策系统等,以此来实现会计的管理功能。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采用充足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决策。在信息化的财务软件环境中,为了能够实现财务软件的辅助,则应该设置一定的决策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辅管理,例如:财务软件中的查询模块等。对决策支持系统来说,主要是采用运筹学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管理科学等对会计信息决策问题加以解决,并逐渐为会计决策问题提出相应的帮助。
2.3 财务软件具有信息化处理功能
财务软件在采用会计信息处理功能时具有较强的功能效果,在有效的运用以往的时间年限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以较快的方式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生成,例如:可以尽快的对某一种产品进行成本比较、采用系统化的应用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同一会计现象,可以有效的生成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使其对会计管理进行更好的服务,又如按照相同的会计材料,采用不同成本进行核算,使得对同样的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逐渐推动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展望
3.1 财务软件朝着财税业一体化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的重要来源于税务征收,税务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使得税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现阶段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目前中国税制改革不断发展的阶段,一旦企业不能更好的对营业税、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行管理以及统筹,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大,并且逐渐增强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因此,现阶段一些企业在进行采取软件的选取过程中,开始注重软件财税一体化的功能。一些高级财务软件中包含了财务会计功能、所得税会计功能、税收功能、出口税分析功能以及税务报表功能等,进而根据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各种税额,逐渐强化纳税报表、所得税等涉税业务的有效处理,减小企业的税收风险。
3.2 财务软件朝着会计管理决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有别于传统型的会计管理,开始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进行,其中包括了会计业务的预测功能与会计控制功能。金融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正确引领加速了会计决策的有效变革,使得国内企业开始着重于会计管理以及会计资金监控等,并且逐渐强化了对资本流动的有效控制,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功能,是根据会计核算的本质与会计的地位进行决定的职能,会计监督是会计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对企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掌控,从而不断的提供信息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财务软件的创设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以及功能,逐渐为会计财务软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会计行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会计工作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进行实践会计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强化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进行充分的认识信息化管理下财会软件的基本内涵,使得财务软件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金花.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03):61-62.
[2]郭三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关于会计电算化到网络化飞跃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8):18-19.
[3]吴乐.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科目简化设置策略--基于神州浩天高校财务软件[J].会计之友,2014(31):111-114.
篇4
会计信息系统(AIS,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认为是通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把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搜集、储存、分析和传输并且能够进行必要的管控、分析和辅助决策从而帮助人们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联系愈发紧密,数据共享也更多。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有着专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并未完全融入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因此,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场景下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跟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2.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2.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录入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相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对财务数据的记录更加详细,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指需要记录财务数据的时间、科目、金额,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还需要记录财务的产生地点、使用人等业务信息涵盖了企业活动的几乎全部重要数据。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里面提取有用的财务信息,忽略非必要信息。此外,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具有自然活动的连贯性和各个部门的区分性,而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则是具有自然周期的连贯性和整个单位的整体性。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实时性更高、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获取财务数据时,要对其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2.2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通过各种纸质的票据体现的,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票据,而企业外部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则既有纸质票据又有电子票据。这样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就要做好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处理工作,在系统设计上和制度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不同介质票据的处理,避免数据的遗漏和重复。
2.3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出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不仅仅要给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财务数据,同时也要从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来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进行支持。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具有多个口径,而每个口径由于审计标准和实效性的不同,对财务输出数据的计算方法、时效性、准确性要求不同。这样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的输出要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并不是财务数据的捏造,而是根据不同的审计标准和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处理。例如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应对不同的财务法规,会计信息系统要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财务数据。
3.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3.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
现实情况下,很多公司是一个部门用一套信息系统,一个流程用一个信息系统,会计财务也是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这样就人为地把很多数据割裂开了,造成了需要共享的数据没有共享,需要处理的数据重复处理,而且由于对数据的统计口径和处理方法不同,造成了不同部门上报的同一个项目的最终数据值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也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有效的融合可以简化流程提高整体的效率保证数据一致性,有效避免了数据在采集、处理和输出各个阶段的重复性工作,也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3.2 使用开放结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
比尔·盖茨曾断言: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潜在发展是何等重要。电子商务对企业对信息和数搜集、加工和分析的要求更高,对信息的时效性和正确性要求也更高,对企业财务的周转、稳健也很高。而企业的众多数据信息归根结底还要反映到财务会计信息上面。
3.3 满足国际化的挑战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立足国内满足本国财务审计的标准,还必须具备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扩张,进行平滑升级,满足国际化会计审核标准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成为企业国际化的绊脚石,而是要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排头兵。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业务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
4.总结
基于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体,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及创造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将是未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篇5
我国是建筑陶瓷生产大国,陶瓷墙地砖生产量由1991年的2.72亿m2猛增至2012年约90亿m2,占世界陶瓷墙地砖总产量的60%以上,与此同时也拉动了中国建筑陶瓷装备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居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劣,“节能减排”一直是行业中的焦点话题,陶瓷行业又一直被认为是“三高”行业,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要求陶瓷行业进行整改,实现转型升级,并在此过程中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企业。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且措施越来越严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将节能减排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研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要求。陶瓷行业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和生存考验,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倒闭,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关键。产业升级,装备先行。国家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陶瓷装备和技术,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引领产业迈向节能、减排、少耗的环保新趋势。陶瓷装备业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及装备,不断满足国内建筑陶瓷业对节能增效的需求,进一步向国际先进技术靠近,推动陶瓷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对提升我国建筑陶瓷生产设备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陶瓷装备市场的影响,实现由陶瓷装备设计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整个陶瓷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价格、运费、机物件费不断上涨,电力供应不足,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电费成了各陶瓷厂的最大负担。现今,传统立磨的成品料是通过热风悬选,具体为采用热风机将立磨后的成品料往上吹送,能耗耗费较大,不符合国家推广的节能减排政策。随着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瓷砖产品的推陈出新之余,陶瓷机械设备企业、原料化工企业倒逼升级进步的迫切感愈发强烈。因为只有原料、设备的不断技术革新,才推动陶瓷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靠近。“神工快磨”系统正是针对陶瓷生产与应用的现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陶瓷原料专用的立磨破碎装备,用以解决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中球磨环节中能耗巨大、成本高等缺点。
2 “神工快磨”设备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神工快磨”设备的生产原理
“神工快磨”设备主要由喂料机、立磨设备、筛选设备、称重机构、球磨设备和输送带等几个部分构成。全套生产线设备主要包括有砂石喂料机l、提升机2、立磨机3、滚动圆筛4、泥粉料喂料机5、球磨机6,其中,所述的砂石喂料机l经第一输送线7与位于立磨机3一侧的提升机2相衔接,通过该提升机2的上下升降来实现对立磨机3进行喂砂石料。同时,滚动圆筛4对应设在立磨机3的一侧,并且通过第二输送线8与立磨机3的旋转出料仓口相配合,用于刷选立磨机3破碎后的物料。而且该滚动圆筛4通过位于其下方的第三输送线9与提升机2相衔接,经该第三输送线9的运输来实现刷选后的不合格物料的循环破碎。同时,该滚动圆筛4通过位于其下方的第四输送线10和泥粉料喂料机5出料口处的第五输送线11相衔接,实现与泥粉料喂料机5的相配合,并且上述的第五输送线11又与球磨机6相衔接,这样通过该第五输送线实现将破碎后的物料和已化浆去砂的泥粉料一起送进球磨机内进行研磨。另外,立磨机3包括用于物料破碎的主机12、对应设在主机12一侧,且用于驱动该主机12的磨盘旋转的电机13、装配在该主机12上且用于出料的旋转出料仓14。详情如图1所示。
2.2 立磨设备主体结构
“神工快磨”立磨设备主体结构是由基础部、架体、磨辊组、磨盘、排料装置、慢传装置、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几部分构成。与普通的立磨设备结构相比,“神工快磨”所设计的陶瓷原料专用立磨设备去除了热风炉、粉料分离器以及上部风机抽取装置。陶瓷原材料经破碎后无需烘干,直接经排料装置排出。“神工快磨”立磨设备的外观图如图2所示。“神工快磨”立磨设备的主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
“神工快磨”的具体工艺原理是:首先主电动机带动主减速机旋转;然后磨盘与减速机一体旋转;其次液压站施加拉紧压力至磨辊;同时,物料在磨盘与磨辊之间被挤压、碾磨;通过排料槽装置及时排除碾磨物料;碾磨物料送至筛选系统筛选10目以上成品;最后筛选分级后10目以下回料送回“神工快磨”设备中继续碾磨。
2.3 “神工快磨”的主要技术参数
2.3.1陶瓷原料研磨成套装备的整体技术参数
(1) 整套装备的产能达到70 T/h;
(2) 整套装备的单位能耗为9 kWh/T;
(3) 入磨物料水份 ≤8%;
(4) 入磨物料尺寸< 60 mm。
2.3.2专用立磨设备技术参数
(1) 磨盘的转速为39.8 r/min;
(2) 装备的功率为750 kW;
(3) 磨辊的直径1700 mm;
(4) 主机(磨盘)转速39.8 r/min;
(5) 成品的处理能力(小于10 目) ≥50 T。
2.3.3原料筛选设备技术指标
(1) 主轴(圆筛)转速15 r/min;
(2) 圆筛直径1350 mm;
(3) 易损件寿命≥1 个月;
(4) 更换易损件工时≤2 h。
2.3.4工艺整体技术指标
(1) 产能增加40%;
(2) 同样的产能下用电量减少25%;
(3) 同样的产能下耗材量减少45%。
3 技术创新性
3.1 陶瓷原料“神工快磨”立磨工艺创新
陶瓷原料主要为砂石料及泥料,传统的研磨工艺是用铲车在喂料机的料斗里先配好料再送入球磨机;然后由球磨机内的4-5 种不同尺寸的球石进行球磨,经过14 h左右的球磨,最后得到泥浆状的陶瓷物料。在传统工艺过程下,进入球磨机的物料颗粒大、粗细不均,甚至还存在大量大块的砂石料,致使球磨机的负载很大,尤其是在初研磨阶段,球磨机的负载非常大,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初研磨才能进入研磨阶段,在这种工艺下,原材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磨才能达到最终的生产要求。“神工快磨”则针对这单一的球磨工艺进行了工艺创新,开创了对粗沙石类进行粗磨和间隙球磨机进行细磨的新工艺,其原理大致为:将陶瓷原料中的砂石料和泥料分别进行粗破碎和化浆除砂处理后;然后再分别送入球磨机进行研磨,使物料直接进入球磨机的研磨阶段,避开了球磨机在初研磨阶段的重负荷,极大地缩短了物料的球磨时间,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粉磨能耗。传统球磨与神工快磨工艺流程对比如图4所示。
3.2 “神工快磨”立磨结构的设计创新
在“神工快磨”立磨破碎设备中磨辊、磨盘部件的耐磨性是其技术攻关难点之一,因陶瓷生产原料的含铁量对陶瓷产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常规耐磨层材料作为立磨破碎装备磨辊、磨盘部件的耐磨层,经球磨机研磨后所排出的原料含铁量将远远高于陶瓷生产工艺的要求,必须保证加工后原料的含铁量
同时,“神工快磨”立磨破碎装备中磨辊与磨盘功能机构设计磨辊、磨盘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装备运行的产能,磨辊与磨盘直径的大小、磨辊的工作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磨破碎装备的产能,而磨盘衬板的弧形结构、坡度与磨辊的安装间隙等则决定了研磨后产出料的破碎度及排料量。因此,需要根据陶瓷加工工艺的特殊要求对磨辊、磨盘结构进行创新的设计,来保障立磨破碎装备的产能。
3.3 立磨与混合研磨智能控制系统的运用
针对陶瓷原料研磨配置全流程,结合陶瓷原料分步研磨的工艺特点和设备运行参数,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实现由点到面的全流程控制。在主要设备上采用集中式工业控制器,对陶瓷原料的加工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既提高原料供给质量,又实现节能增效。主要控制技术包括:陶瓷原料进料输送控制、磨辊与磨盘压力控制、立磨时间控制、自动称重控制、陶瓷原料定量供给控制、全流程优化调度控制。
4 结论
“神工快磨”对行业现有的球磨工艺进行了工艺创新,实施对粗沙石类进行粗磨和间隙球磨机进行细磨的新工艺。新工艺把球磨的原料入球方式从粗犷的混合进料改成先细化再进球,以缩短球磨时间,仅球磨时间就缩短了25%~40%。在此新工艺基础上,研制出的立磨设备以及配套的筛分系统和新型排料系统,可调节磨辊压力及角度,配以主要工艺流程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粉磨效率,解决了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中球磨环节能耗巨大、成本高等缺点,提高了陶瓷生产原材料的利用率,大幅度地提高了陶瓷生产效率及产能,极大地降低了原料生产的能耗,成功地推动了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梁海果,严文记,罗应细,等. 一种新型陶瓷原料加工节能系统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4,2.
[2] 梁海果,严苏景,梁志江,陈伟强,等. 一种陶瓷原料粉磨生产线上用的立磨装置[P]. 中国专利,专利号:CN 201210364984.2.
[3] 梁海果,严苏景,梁志江,等. 一种陶瓷原料的粉磨工艺及陶瓷原料粉磨生产线[P]. 专利号:CN 201210364889.2.
[4] 梁海果,严苏景,梁志江,等. 一种陶瓷原料粉磨生产线上用的立磨机[P].专利号:CN 201220497944.0.
篇6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分析
中小企业的特点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中诸多的不足,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将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信息的掌握。通过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使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进而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财务信息。针对中小企业基层人员流动性大、总体素质难以提高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相对较低等问题的发生;针对中小企业灵活性高、决策性质单一、制度连贯性不高以及会计方法运用单一等问题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中小企业应加快信息管理的强化。因此,现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针对会计信息管理现状进行改革与强化,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科学性的提高、促进企业 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探讨
(一)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会计信息管理模式
科学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有助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助于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特点,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以此为基础促进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市场经营需求确定精益生产型、敏捷型或供应链管理等会计信息的管理模式。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需求及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等确定适宜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会计基础,促进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提高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对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需求,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中应加强会计基础的强化。通过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为会计信息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使企业会计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准确,进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
现代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根据数字化进程进行会计信息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针对会计信息管理需求、会计电算化及网络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特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还应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方法进行会计信息的管理。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特点进行会计信息管理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中,信息管理工作还应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活动带来了会计信息特点开展管理工作。根据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经营方式特点、经营信息特点以及会计工作现状带来的信息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分析与管理,以此为基础促进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利用。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特点的了解、会计信息特点的掌握,实现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特点的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以会计人员素质培养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管理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结构造成了人员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为了实现科学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中小企业人员结构特点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针对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多为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必要时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人员的培训及培养,以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中小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工作。通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针对中小企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7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贯彻落实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内部控制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把握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新的、不同于以往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信息提供的效率与传统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相比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便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更加注重于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IT环境下,当会计人员完成相关原始数据的输入后之后,相关凭证、明细账、总账随即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生成,同时自动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并根据需要随时输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在原始数据输入过程中一个轻微的差错,都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错误,因此,加强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控制,对于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至关重要。
2.在形式上不同于以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内部控制
在传统手工条件下,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会计信息的提供具有滞后性。在IT环境下,传统手工条件下的诸如手工编制科目汇总表、核对检查试算平衡表、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繁重的内控措施已经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相关科目的发生额通过科目编码被分别予以记录,由于整个数据处理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避免了手工操作的错误出现,因此没有必要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同时,手工条件下诸如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已由计算机根据事先编写好的软件自动完成,内控实施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3.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传统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内控的对象主要针对于人员,而IT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扩展到了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等会计信息系统组成要素的控制,此外,内控的对象还包括网络安全、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开发等,内部控制的内容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格局。
4.内部控制监控的载体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被记载存储于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纸质介质中,而在IT环境下,存储介质由纸质变为磁盘或光盘,这种介质容易遭到攻击,在数据没有备份的情况下,一旦遭遇病毒袭击、盗取,将导致大量的信息丢失。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信息的安全,是IT环境下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完善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核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T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传统手工条件下所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内部控制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应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1.注重会计人员内控能力的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人机系统,会计人员内部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是提高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首先,会计人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职业道德,这一点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娴熟掌握的基础之上,不断充实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技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真正把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再次,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保持谨慎和细心,真正把内控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对于有可能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环节坚决予以指出并纠正。
2.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
为了避免舞弊的发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设法建立一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会计人员只负责自己的模块,避免不同模块负责人相互勾结以达到篡改、粉饰会计信息的目的,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同时,要建立授权、审批制度,相关会计人员在录入会计数据和作出相关决策前,一定要获得主管领导的审批。
3.加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硬件和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为了使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硬件和软件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硬件,要对其工作环境做好防潮、防盗、防火、防尘、防电磁干扰等工作;在软件维护中,要注重不断对软件代码的优化,在其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加强软件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系统。此外,要及时对会计数据的备份,加强对病毒的查杀,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检验,实施经济监督,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系统风险。内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生产的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等都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具有与其他行业会计不同的特点。施工企业会计的特征:
1.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的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机具、材料物资等生产要素,以及施工管理、后勤服务等组织机构,都要随工程地点的转移而流动。因此,施工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要适应施工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级施工单位搞好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更加重视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材料物资等的管理和核算,及时反映它们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2.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单件性等特点,这就决定施工企业不能根据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施工生产费用和完成的工程数量来计算各项工程的单位成本,而必须按照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归集施工生产费用,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
3.工程价款结算方法独特。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造价高、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垫支大量的资金。除工期较短、造价较低的工程采用竣工后一次结算价款外,大多采用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等方法。
4.成本开支受自然力影响。旋工企业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决定了施工企业一般只能露天施工,有些施工机械和材料也只能露天堆放,受自然力侵蚀的影响很大。
三、如何实现施工企业会计的信息化
1.建立会计信息系统。(1)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2)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3)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2.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3.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
4.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项目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结论: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信息社会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9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而且也使得基本理论、会计实务等基本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的会计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目前会计事务的具体操作方式、会计目标和会计手段等,更好认识会计理论体系的转变过程,更好的掌握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1.会计目标发生深化。在会计信息化之前,会计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将会计信息提供给领导及决策者进行使用,从而为开展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使其能够通过会计数据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这些传统的会计信息有着普遍性的特点,通常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定期发出,具有通用性。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为计算机,同时借助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会计信息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传播、共享等,使得会计信息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借用网络链接信息用户可以实行在线信息访问,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打破原有的定期性、固定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会计信息的接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的目标也产生巨大改变。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会计信息的容量得到扩大,传播速度更快,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所要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更加需求多样化。
2.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理论假设内容增加。在传统会计中会计假设是基本的前提,主要有会计主体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期间的假设和货币计量的假设,这四种假设的存在推动了传统会计的信息核算功能的开展。在信息化条件下同样存在会计假设,但是上述四种假设的基础产生了编号。首先,会计主体开始多重化,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个企业或集体,同时还包括了网络空间扩展下的其他多重主体。再次,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的^喜歡网上购物,比如目前流行的各大购物网站淘宝、京东、苏宁等交易平台,通过支付宝、网银等就可以实行在线交易,因此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异地交易,产生了临时组合的经营主体。这种特殊的经营方式具有网络型,没有固定地点,无法进行业务跟踪和调查,同时这些交易可以随时产生,也可以随时解散,不具有持续经营的特点。因此,在假设内容方面,发传统的假设内容有着巨大改变,会计主体多样化、持续经营特点不足、会计期间无法正常开展,货币计量发生巨大改变。
3.会计的报告形式及内容多样化。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条件下,会计报告不再受到时间、内容及格式的限制。因为在信息化条件下,依托信息数据库,用户可以随时生成所需时期的会计报告,很容易的查阅月报、季报和年报报表。而且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内容的特点整理和扩展,可以编制不同结构的报告,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新的内容,为各种判断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体现出了报告形式、内容等的多样化服务特点,更加具有人性化服务的特点。
篇10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承载各类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及事业单位经营全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其中,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
二、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无纸化的特点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会计信息处理的无纸化。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都要进行一样的会计数据输入、记录、整理和分析工作,但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各类标准的电子符号来代替以往的数字形式数据的输入,而且在输入数据后,计算机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数据筛选规则自动对各类符号进行分类和归纳,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极大的降低了因手动记录和人工计算而造成的数据失误的概率;会计电子数据的流转和传输也不再需要以厚厚的纸质文档的形式,而开始采用磁盘或U盘的形式进行,对会计信息的查看也采用了网页,比传统的纸质媒介更加的方便,而且还有节约空间和纸类资源的特点。
(二)电子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事业之间的货物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订单的方式进行货物的订单下达、订单接收、网络物流订单跟踪、货物验收等,订单的形成不再需要双方负责人面对面的签订纸质合同,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通过传真输送、电子打印等方法获取,而且货款的支付也主要采用电子支付,尤其是随着网银、支付宝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电子化特点越加明显,同时电子化资金往来的流程透明,进度详细,对于企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的调查与核实更加方便[2-3]。
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优点
(一)会计信息准确度更高的优点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直接原始数据采集,避免了传统数据获取过程中的数据传输错误问题,同时,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传统输入方式的局限,全程智能化的输入和操作流程指导很好地避免了数据录入人员因业务不熟练而产生差错的情况出现,而且对不同部门的数据输入有相互对应的独立系统,比如,采购部分负责采购相关数据的输入,销售部门负责销售量、销售额等数据的输入,人事部负责职工工资、奖金发放数据的输入,各部门的工作分工明确,以上几点共同推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准确度的提高。
(二)数据处理与财务处理高效集中化的优点
通过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事业的各个部门可以在坚守岗位职责的同时,与其他部门间进行相互协调与合作,使各级职工都能够通过网络化系统随时学习与了解自己工作相关的财务数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目标,使各级管理、决策人员能够及时高效的做出相关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时间的争取为企业获得更有利的竞争条件,并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4]。
(三)企业经营状况透明化的优点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公示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网络信息的实时化来获取其他企业最新的会计信息,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有利于督促企业经济往来透明化、经营合规化的发展,还有利于企业公信力和良好形象的树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企事业单位突破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瓶颈、推动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高效化的同时,也给企业会计信息带来了许多的威胁。导致企事业单位重要会计信息的泄露,舞弊,失真等问题的发生。
(一)会计信息的泄露问题
网络化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使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不法利益而通过违规手段窃取或篡改其他企事业的重要会计信息,使企业的重要会计信息丢失,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若某一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的重要会计信息被窃取,则可能会导致该企业的经营在一定的时间内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若某一经营不善或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会计信息泄露,则可能会导致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趁虚而入,使企业面临被吞并甚至破产的风险。
(二)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除了外界对企事业重要会计信息的窃取和泄露之外,部分企业利用互联网监管的弊端来修改自身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所得利润数据等会计信息,虚化企业的经营状态,对自身及其他企业的经营战略确定,乃至求职者的工作选择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导,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由于互联网平台或体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质,一些舞弊者只要掌握了一定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和技术性较强的信息舞弊手段,只要通过娴熟的网络操作,对企业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编程稍作修改就可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舞弊,而这种舞弊通常不留痕迹而不易被发现[5]。
五、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解决
(一)会计信息泄露问题的解决
这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企事业单位对这一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对企业自身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在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时就为这一方面问题的发生做好准备,聘请具备超高水平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来做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通过一定难度的防窃密码编程、防火墙技术等信息加密实现网上访问的安全性,为企业的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设好第一把锁;其次,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隐患并进行及时的修复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数据处理效率;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的公示一定要有所回避,选择正规的网站,对企业内部浏览或拷贝会计数据的IP地址进行规范,以备出现突发问题时责任主体的落实;同时,企业要同负责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人员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内部人员对重要会计信息的泄露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细化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惩治规则,通过强制性的措施来降低企业因内部会计信息舞弊而导致信息失真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关会计信息监察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对重要会计信息异常变动企业的监督和审查,对于运用不法手段舞弊企业实际会计信息的个人或关联人员进行严查严打。
其次,企业要聘请专门的会计信息调查与监控工作组,对企业网络会计信息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清查,通过内部与外部监督的结合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
六、结论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是我国企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信息管理紧跟互联网技术时代脚步的重要体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对降低企业会计、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度、带动会计信息工作集中化、高效化上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网络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若干问题也不容小觑,运用新时代思想,创新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不断解决现有问题,找出适合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对策,是我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必不可少的成长阶段。
参考文献:
[1]高建英.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31-31,32.
[2]张旖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20):105-107.
[3]周成林.网络化会计的信息安全研究[J].中国商论,2016(1):53-55..
篇11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一词,起源于1981年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在此谈论会上首次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改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议、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养和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有:
1.会计电算化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或非自动地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反馈会计信息。
2.会计电算化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全面、及时、安全和可靠。
3.数据处理方式具有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主要是指实现计算机处理后,原由各个业务分别进行的核算工作都统一由计算机处理,人工干预明显减少,将由系统统一调度管理。
4.会计信息载体无纸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信息的存储介质采用看不见且摸不着的光、电、磁等介质。
二、会计信息化的概述及其特点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电子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一个重新定位,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顺应现在电子信息化浪潮的必要措施。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取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决策力均有增强和提高。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经济业务核算、企业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信息化随着更深一层次的深化,还延伸到到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全面性的财务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财务信息与决策更加紧密,企业在做财务管理预测时,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的情况。会计信息只能反映出部分财务状况,虽然财务信息在决策中占首要地位,但并非是惟一指标。企业不仅仅需要了解其经济实力,也需要诸如软硬件实力、职工素质、科研实力等表现企业竞争力等指标来代表一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加入效用价值、无形资产评估、时间价值等形式,衡量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将财务信息向多元化信息转变,以全面反映整个企业的状况。
2.创新性的财务机制
目前,传统的手工会计已经可以被会计信息化所取代,会计信息化的建立与发展已经可以达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但是若想到达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还需要创新性的财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会计信息系独立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情形产生。会计信息化中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是企业财务机制的创新性之一,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不仅减少了数据的输入量和输入差错,而且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共享。
3.职能型的财务系统
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和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才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因此,会计信息化在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中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会计核算,而是一个智能型的财务系统。
4.复合型的财务人才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实践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活动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避免发生因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出现的数据丢失等现象。企业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分析评价方法,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网络技术审计,为高层管理人员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评价,使企业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会计信息化会替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即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会计信息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各种记录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财务管理更加高效 ,成本也会降低,资源会得到更大的利用。因此,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会计信息化在网络环境下,使会计数据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的特点。这样,会计信息化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将会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同时,会计数据可以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瞬间可以完成原始单据到会计信息的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对会计信息进行浏览、查询或者是再次加工,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
会计信息系统要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机的结合。企业信息化包含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获取全面的会计信息和相关信息,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充分保持一致,实现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方面信息能够融为一体,无缝连接,构成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
如果中小企业无视现有的进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进展,而被市场所淘汰。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进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所以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必然会朝着会计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必要手段。
(三)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让传统会计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高要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信息高度透明,而且要求会计信息高度共享。而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而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算、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信息及时呈现出来,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蒲璐.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J].商场现代化.2011(09)
篇12
会计信息环境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我国的会计信息环境运行流程看成是,会计信息在监管的作用下进行披露传输的过程。会计信息环境的研究可以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真实的参考依据。
二、会计信息环境的组成要素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会计信息环境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会计信息监管要素
在会计信息环境中,监管要素是保障会计信息顺利流通的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在会计信息环境中扮演监管角色的监管对象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政府审计部门等。
(二)会计信息供给要素
在会计信息环境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对象主要包括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上市企业等多种类型。[1]
(三)会计信息需求要素
在会计信息环境中,不同需求对象的目的各不相同。例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判断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进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作出合理调整和变更;股票市场需要通过上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为股民的股票购买决策提供依据。
(四)会计信息资源要素
在会计信息环境的运行流程中,企业等信息供给对象需要借助会计人员、自身的信息技术等媒介,为相关信息需求对象提供自身会计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经营现状与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2]
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我国会计信息环境进行研究:
(一)会计信息披露方面
就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而言,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不规范特点。当前,我国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应用的形式分别包括独立报告形式、董事会报告形式、会计报表附注形式等。事实上,某些不同的会计信息形式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所以这种现象直接干扰了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2.低披露比例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针对我国上市企业而言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大多数非重污染企业不会主动向外界披露自身的会计信息。[3]从经济市场这一宏观层面来看,较低的会计信息披露比例会造成财务环境的封闭,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会计信息需求对象方面
会计信息的需求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银行机构。银行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贷款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风险的发生会为银行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银行需要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针对申请贷款业务的企业,银行开展的监督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容:第一,申请对象企业的经营情况,如在一段固定时间内的净利润率、存货周转情况等。第二,申请对象企业的经济水平,如固定资产净值、净资产等。在批准企业的贷款申请之前,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对申请对象企业上市会计信息的收集与评价,判断出该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而作出最终决策。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从会计部门获得相应的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在这个会计信息传输过程中,会计信息需要为高层管理人员的以下几种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第一,决策行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利润、面临的经营风险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对此,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作出契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决策,进而保障企业在变动市场环境中的良性发展。第二,审核监督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下层员工而言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出下层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而对下层员工给予晋升、发放奖金等适宜的奖励方法。
(三)会计信息监管方面
在我国的会计信息环境中,承担监管制度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会计师事务所要素。在会计信息环境运行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自身审计职能的发挥,保证企业按照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开展各项会计工作。结合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情况可知,这一监督机构的审计独立性常常会受到一定干扰。例如,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合作对象企业的不合理会计行为识别出来时,企业可能会将解聘作为威胁,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功能的独立性。因此,为了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良性发展,应该从政策角度,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功能的发挥提供更多保障,进而促M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良性发展。
2.法律要素。就会计信息监管方面而言,我国先后出台了《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以及《会计法》等多项法律条例。[4]在这种约束作用的影响下,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得到了较好的规范。虽然会计信息环境的监督因素种类较多,但仍然存在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多经济利润而钻法律的漏洞向外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针对这种不良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信誉不佳企业的监督,根据监督结果提出合理的法律完善、修订建议,将干扰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稳定性的因素扼杀在源头中。
四、结语
我国的会计信息环境主要是由会计信息资源、会计信息需求对象、会计信息提供对象、会计信息监管对象这几种要素组成的。其中,当信息提供对象并未向需求对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或存在提供不及时问题时,监管机构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督功能,要求会计信息提供对象作出相应调整。
(作者单位为德州学院)
[作者简介:梁晨(1995―),女,山东济南人,德州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参考文献
[1] 吴新琴.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57
-259.
篇13
一、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会计信息化内涵
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相应充实和更新了会计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使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旧有的会计模式进行重建,之后在重建现代会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会计和技术两者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结合了信息技术和会计技术两项内容。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以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且完美结合了会计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技术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与会计教育等理论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完善,进而建立起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新阶段,因此会计信息化也就具有了新特征。
通过信息化技术和会计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实务、理论等进行全面完善进而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可以说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特点。而作为会计的崭新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第一,从覆盖广度来讲,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包含会计教育、政府对会计的管理、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及会计实务等在内的会计系统,几乎覆盖了所有会计领域,是对传统会计系统的整体的完善。第二,从会计功能层面来讲,除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之外,会计信息化还具有会计监督、预测与决策的功能,同时它还可以借助于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对会计流程进行重新整理。第三,从技术实现手段来讲,会计信息化在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之外,更融合了包括网络技术、生物工程和通讯技术等在内的现代技术。
2.智能化
会计信息系统既具有核算功能,又能够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该系统进行工作也离不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的操控,尤其是系统内的预测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只有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确切地说是一个需要人和机器进行相互作用的智能操作体系,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操作系统,具有智能化及人性化的特点。
3.实时性
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具备了很大的优势,能够帮助工作人员简便、快捷、高速地获得所需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人员既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在相关系统中直接采集所需会计数据,也可以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趋于开放状态。经济业务在账务处理后,相关的信息在会计系统可以直接生成,具有时间上的实时性,各种内外部信息可通过会计系统瞬时完成,提高了工作效果。
4.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采集多元化。经济社会一体化及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内外部各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转换变得十分简捷,会计信息化系统广泛接受各类信息的功能使信息渠道变得更宽广、信息量更大。二是信息供给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提供既可按照月、季、年的顺序提供,也可以根据需要只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并且能够完成对会计系统的实时控制,保证会计期间无法再对会计信息提供构成限制。三是信息空间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货币形态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非货币形态信息,既有现在信息与未来信息,也有历史信息,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提取相应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征表明该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必然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十分显著的影响。
(一)对权限控制与身份识别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与应用赋予了会计工作新特点,同时改变了会计传统手工操作的工作习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流程的改变。由于会计信息化摆脱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所以工作人员只要把凭证输入计算机并对其进行审核之后,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结账和报表编制等种种工作,比传统会计系统使用的种种账务处理程序更加直接、更加简单也更加迅速。二是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工作重点将会改变。信息化会计系统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会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也渐渐由核算型朝管理型发展。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三是加强了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性。会计信息化系统采用的会计软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可以各自进行一定的信息处理工作,与此同时各模块之间也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工作。由于工资核算、账务处理及固定资产核算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强,操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会计人员甚至是业务人员出现小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创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是企业内部其他控制因素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员工能力匹配、道德价值、企业治理机制等。以上诸种因素人为方面制约较大,对会计内部控制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控制制度与程序更加规范有序。传统会计系统中中层财务经理所承担的一部分管理决策职能将逐步淡化。经济信息的高度共享减少了业务完成时间,使会计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变得十分具有实时性,有利于企业高层实时查看基层的业务执行情况,使组织的形态趋于扁平化。
(三)对内部监督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监督的效率大为提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监督难度。这是因为会计信息化虽然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部分监督过程自动完成并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的效率及效果,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区分权责利从而给监督带来困难。因为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交易授权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而无需再进行签字、盖章等程序,这就使得授权过程变得模糊,企业往往在遭受损失后才能意识到控制的失效,从而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四)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会计信息化系统由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营销部、仓储部、人力资源部及财务部等企业运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构成。如果对每个流程和控制点都进行评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系统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风险评估找到在业务运作中影响较大的领域并对其进行评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成会计人员及包括业务人员在内的系统操作人员两个分支部分。会计信息化数据处理方式的多样化不仅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也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苗壮.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要求[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6(03).
[2]赵青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