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要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案设计要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案设计要点

篇1

一、道路反光设施与发光设施的设计注意事项

(一)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中反光设施的设计

在道路交通中反光设备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设备。反光设备在设计时应遵循反光强度衰减率低、广角性及其抗雨天等恶劣天气的能力较强等特点,确保其在道路交通使用过程中反光作用不会大幅度衰减。反光交通标志的使用主要是在雨雪、清晨以及黄昏等光线不足的条件下,使用这些设施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质量,确保通行安全。在使用过程中,荧光材料和反光膜一般都是搭配应用的, 它们能够使道路设施的识认效果更为显著。高强度发光膜的广角性使其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的使用频率较高,有效的保证了道路的安全性。在反光膜使用的时候,应注意合理搭配使用各种反光膜,依据不同的路段及其不同的实际需要对反光膜进行选择。

(二)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中发光设施的设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发光材料制作的发光标志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材料制作的发光设施具有更加环保、更加有效并且对人眼的刺激较小的特点,值得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发光标志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影响交通标志的反光,不得由于光线过强而过度吸引道路通行者的注意力。同时,还应该对其环保性、经济性进行考虑。另外,发光标识到交通工程中使用时应该考虑其维护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标线、标志以及轮廓标等设施的设计(一)标志设置交通工程中标志的时候应该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准确适时地信息,通常标志的支撑方式有悬臂式、路侧柱式、门架式以及附着式。悬臂式在道路宽且交通量大的道路适用;单柱式在中小型尺寸的指示标志较适用;门架式在立交枢纽附近较适用;附着式在线性诱导标志及其车道指示标志用的比较多。要是路线经过村庄,应设置村名标志,在中心路段设置村名标志,目标志版制作成双面版,著名的大桥或隧道还应设置地名标志,而较小的隧道或桥可不设。(二)标线标线不仅能够引导交通,规范行为与秩序,还具备视线诱导效果。道路平面交叉口往往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所以需要设计区化交通标线。使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行车道分界线主要是将同向行驶的交通流分隔开,路面中心线是分割相向而行的交通流,从某种程度而言,行车道分界线和路面中心线都存在驾驶员在不超车或不转弯的条件下,极易跨线行驶,从而对车道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设计成突起型的标线,使车辆不可以跨越此标线,从而保证车辆各行其道,安全行驶。(三)轮廓标轮廓标是视线诱导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指示道路线形方向及其危险路段的位置。车辆如果在夜间行驶,要有一定的通视距离,对道路前方的道路线形及方向进行了解,因为车辆灯光照明范围受限制,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通视距离,诱导其视线,轮廓标的设置显得很重要。在实际交通工程中,对轮廓标的意义常会忽略,其中在比较普通等级公路都没有轮廓标设置方面的标准。因此在交通工程设计中,要把轮廓标当做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二级公路应根据道路线形及曲线半径等对轮廓标进行设置。轮廓标的间隔不要超过五十米,并根据道路段落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密。轮廓标在布设时,要对从道路曲线段过渡到直线段的布设处理进行考虑,从而使视线诱导具备良好的连续性,保证平滑过渡。

三、防护装置和限速标志设计

波形梁和缆索都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的重要设施。通常情况下,应该采用半刚性波形梁护栏和柔性缆索护栏。波形梁护栏以及柔性缆索护栏的总长度和材料应该合理确定。护栏是交通工程中常见的防护装置。众所周知,这一设施极好地确保了人车安全,降低了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防护装置的存在较好地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范围,减小了车辆冲出道路的几率,合理地划分了行人和车辆的行驶范围,减小了冲撞机会,从很多方面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常情况下,常用护栏的施工材料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坚实度很高。护栏类型主要包括混凝土、波形梁以及缆索等护栏。但是,在交通工程中具体应该使用何种护栏, 应该综合考虑地形、地段、道路宽度、道路交通量等各种因素, 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山崖及大桥等危险地段应当使用混凝土墙式护栏,这是因为混凝土护栏质量坚固,防护性较强,可以经受得住较大冲击力,可以充分确保车辆不至于因失控冲出路外。在交通工程护栏的设计中应该合理考虑,确保护栏的长度与高度及防撞等级符合相关道路的要求。

目前在实际交通工程建设中,某些建设段落未能提供相应等级道路的服务标准,导致车辆出现超速行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超速行驶不仅导致车辆本身的稳定性下降,还会对周围车辆造成威胁。尤其是在遭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造成连环交通事故。因此,动态的限速标志应该作为静态限速标志的重要补充, 成为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安全设施与前后段相连接道路的衔接以及与周围路网的协调

我国现有公路是依据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大多数项目里程短,分布零散,区域路网不太稳定,同一条路不同路段甚至同一个路段的连接线、辅道与主线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完成的。所以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常会存在很多问题:服务区停车区距离预告、地点距离等标志信息突然中断同一条道路指路标志上控制性地名选择不统一;同一条道路安全设施设置标准有明显的区别。指路标志中里程标、出口编号不明显。跨路段出口和服务区欠缺预告标志;连接线、辅道标志与主线标志设计重复、漏计或不能有效衔接。多路相交平交口因为分期实施,相交各条道路甚至同一个平交口各个方向安全设施不成系统。所以安全设施设计人员应加强学习路网,提升宏观考虑、整体把握能力及协调能力,从而使安全设施设计可以符合和完善路网功能的需要。特别是设计标志时,指路信息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将路网当作设计对象,对项目对区域路网的影响进行考虑,统筹规划交通标志,重复提示重要信息,并依据本路段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连续、均衡布设,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1、路网较复杂的路段,选取出口地名时要先对路网分析,不可以只对本段道路进行考虑,要对整个路网的交通流系统化考虑,防止因为出口地名选择混乱使得车辆提前下高速、绕远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等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2、设计安全设施时要系统设计路网变化路段出口预告标志、地点距离标志、服务区停车区预告标志。互通式立交、平面交叉之间的公路、主线路段与互通、平交口附近的交通标志所用的地名协调一致,以免有信息突然中断情况发生。

3、分段分期设计的项目,要注重本路段与前后段道路段协调,对相关资料要积极收集,与已建成公路有效地进行街接,并对项目交通流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考虑,对未建设路段进行预留设计。

4、同一条公路使用交通设施设置原则和设计方案尽可能一样。

结语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和减轻交通事故危害,保障交通流畅、行车高速、舒适行车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对标线、标志、轮廓标以及护栏进行全面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状况及周围的环境,真正体现“和谐交通”的理念。

篇2

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应在确保工程内质量的同时,还要重视外观质量。努力给行车人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带来舒适的感觉。因此,要注重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防眩设施和隔离设施等等。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不仅仅直接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还影响到公路投入运营后安全、快速、舒适、高效运行以及所以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加强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

二、简述几种主要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

2.1护栏。一般来说护栏可以划分为两种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除去这两种还有桥梁上的护栏。设置护栏最主要的作用是预防车辆失控的时候驶出公路的外面,进而碰撞路边的建筑物或者行人,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风险。同时也预防车辆失控冲向中央分隔带驶入闯对向的车道,并且还可以保护中央分隔带里面的景观建筑。护栏从结构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混凝土护栏、缆索护栏以及波形梁护栏。

2.2交通标志。在公路交通上设置交通标志,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公路的结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必不可少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标志。交通标志对于公路使用者,是有着指路、传达指示以及警告等等功能的。公路交通标志按照功能来划分,我们可以划分为指示标志与警告标志、指路标志与禁止标志四种。

2.3 交通标线和隔离栅。交通标线主要作用是为公路的使用者出行引导提供公路信息服务,交通标线是不能够单独使用的,主要是作为交通信号与交通标志的补充作用。隔离栅的主要作用阻止人们或者动物等进入公路或者,还可以预防有人非法侵占公路的用地。我们按照结构型式来进行划分,隔离栅可以划分为两种:刺铁丝的隔离栅和焊接网的隔离栅,隔离栅的立柱我们也可以划分为混凝土立柱和钢立柱。

2.4活动护栏。活动护栏一般是设置在中央分隔区域开口的地方,主要的作用是方便特种车辆在紧急的情况下通行,或者旁边的道路进行封闭施工的时候,可以临时的开启放行这样的活动设施。通常情况下,活动护栏隔离性能比较强、在临时开放的时候能够快速灵活的进行移动。在我国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活动护栏,主要类型有三种伸缩式,插拔式和填充式。

三、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要点分析。

3.1交通标志的施工要点

交通标志施工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复杂、布点分散,、类型众多等。在交通标志施工之前我们一定要到施工现场再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实地踏勘,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在进行实地勘察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关注标志的桩号,版面的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标志的设置前后有没有视线干扰,标准设置的位置有没有高压线,交通标志预留预埋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我们应该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问题,争取在施工前解决问题,实地放样对以后施工工程可以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3.2交通标线的施工要点

温度与速度对于交通标线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求交通标线的施工人员一定要有标线涂料和交通标线施工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据涂料性能不同来调整设备,达到施工温度与施工速度的标准, 来保证理想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说施工最佳环境温度在5 ~32℃之间,温度过高或者车流量大的地方我们要适当的进行车辆禁行。交通施工的设备一定要经常的进行维护保养,不然的话一定会影响到图形成型后的美观。

3.3护栏施工的施工要点

护栏立柱的放样应该严格的按照设计图来进行放样,我们要依据路桥工程所提供的路基中心和基准标高,而且要以桥梁、涵洞、通道和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处作为控制点,然后利用水准仪和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距的定位以及逐点测量的标高。在立柱放样之后,我们应该调查每个立柱桩位地基的情况,如果遇到横向的排水管和通信管道这些预埋管线和立柱的时候,则需要调整这些立柱的位置,立柱应该避开人井的设置。在一般路段进行施工的时候,立柱应该采用打桩机打入法进行施工。立柱打入的时候位置一定要精确,如果打入过深的时候应该将立柱全部拔出,把基础压实之后再重新把立柱打入。在立柱安装之后,我们要对线形进行调整,等到线形和道路的平纵线形相互协调后,我们在安装波形梁板。波形梁板拼接的方向和行车道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依次的进行叠加安装。波形梁板的拼接螺栓以及连接螺栓不要过早的拧紧,在安装的过程中,我们要用长圆孔进行调整,当形成平顺的线形以后,再把螺栓拧紧。

3.4隔离栅的施工要点

隔离栅一般设置在公路的地界处,在进行隔离栅施工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一些矛盾。我们为了放样的准确性,减少那些不必要冲突,应该由土建单位事先用全站仪划出公路用地的地界后再对隔离栅进行定位。隔离栅不仅仅是公路和外界的分界线,还是公路和外界的相互连接的线,,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公路与外界的环境相关协调。所以我们在进行隔离栏设计施工的时候,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隔离栅的美观。隔离栅进行施工安装前,我们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处理,要把隔离栅附近的地面整平,把杂物和杂草等处理干净,还要进行整平与夯实。如果施工现场的地形起伏较大的话,我们要将地面修整成有着坡度的斜面,把隔离栅顺坡进行设置。

四、交通安全设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

4.1防撞护栏。在我国公路的防撞护栏一般选用的是半刚性与刚性护栏,目前最常用的是半刚性的波形梁护栏,主要的作用是利用立柱、土基、横梁变形来吸取能量,使得失控车辆的方向发生改变,进而恢复到正常行驶的状态,预防车辆冲出路面,来保护车辆以及乘客的安全,进而降低事故损失。设置防撞护栏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保护作用,来降低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且还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所以我们要在防撞护栏的安全性与视线诱导性加强控制。

4.3隔离栅 。在公路上我们为了阻止和公路无关的人与动物的进入,保障车辆可以高速安全的行驶,防止有人非法的占用公用土地等,应该设置隔离栅。隔离栅主要问题是有时候会被盗,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施工的安装质量。

4.3交通标志。在整个的交通安全设施中,交通标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标志主要作用就是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行状况与公路使用者对公路的认识理解。

4.4交通标线。公路的交通标线不仅仅对行车渠化、指示告知与分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道路的美化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标线涂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线形流畅,要保障昼夜视线的诱导作用。交通标线控制的关键主要是几何尺寸哦规范与附着力以及反光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基础设施中交通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在进行设置规划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设施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并且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来选择适合的位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有利于车辆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识别,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快速的运行,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3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是为了驾驶人员对道路前方的情况有一个预知的过程,对于道路的路况信息、交通警示、天气情况等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提供参考,提前做出判断,同时在必要时候还可以起到引导车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管理是保证安全设施发挥其效能的前提条件。下面是本人在担任G215线察尔汗盐湖至格尔木高速公路和S11线阿岱至李家峡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项目经理期间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安全设施的施工主要特点就是分布面比较分散,贯穿高速公路的全线,而且还不能集中分段施工,因此决定了安全设施施工要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

首先,加强设计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设计人员拥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设计理论和经验,但是对于现场的熟悉程度,不如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既能作为对设计的反馈和完善,也能避免等到设计出现疑问时再采取繁琐而且相对浪费时间的实地调查方法。

其次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作用是完善质量管理的保证,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既掌握完善的监管程序也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

最后,运营人员的早期参与,对于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工程的完善,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运营人员能从使用的角度对安全设施工程的实施提供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对工序流程和施工工艺的控制

加强对工序流程和施工工艺的控制,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

1、防撞护栏的施工

国内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是波形梁护栏,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恢复到正常的行驶,防止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立柱放样安装立柱安装波形梁板调整线形。

(1)立柱放样。按现场实际情况重新绘制护栏布设图,并以桥梁、通道、涵洞、中央分隔带开口、立交、平交等为控制点,进行测距定位。放样时可利用调整段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放样后,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基状态。如果遇地下通讯管线、泄水管或涵洞顶部埋土深度不足时,调整某些立柱的位置,改变立柱固定方式。

(2)立柱安装。可采用开挖法埋设立柱。混凝土浇筑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形成平顺的线形,施工时利用定位标尺进行双向定位,以控制立柱间距及与路缘石的距离。

(3)波形梁板安装。波形梁板通过拼接螺栓相互拼接,并由连接螺栓通过防阻块或托架固定于立柱上,波形梁板的拼接方向符合技术标准。

(4)线形调校。波形梁板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过早拧紧,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板的长圆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平顺的线形,避免局部凹凸。波形梁板顶面与道路竖曲线相协调。当护栏的线形认为比较满意时,最后拧紧螺栓。

2、提高对标志牌的质量控制

交通标志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就象一座无声的广播电台,24h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引导和组织交通流,交通标志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行状况和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标志基础的放样,保证标志的里程位置和净高符合设计要求;标志基础的几何尺寸及埋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标志基础的稳定,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标志的安装。同时为了确保标志板面的平整度,监理必须严格控制标志背面的加固,增强标志结构的整体性;在标志的安装过程中,要精确控制标志安装基准面的平行度与垂直度,这样才能为标志安装后的合格提供必需的技术保证。

标志牌厂内生产的主要质量控制环节有:材料的检验;标志底板的完工检验;反光膜的制作、印刷和粘贴的工序检查;成品检验、包装和运输。标志的制作质量,关键在于贴模工序及板面的平整度。如果标志板面局部产生坑凹、凸起或扭曲不平都会造成标志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不规则反光,影响标志的视觉及使用效果。而影响标志板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在于标志结构的设计刚度及制作中的铆接质量。由于目前标志生产单位尚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因此,在一些关键工序上屡屡发生因操作不当或忽视必要的技术措施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技术管理人员应详细交待质量要求,严格检查各道工序的生产情况,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提出改进意见,协助生产单位克服技术难题,直至产品达到要求。

3、加强对标线的质量管理

对于标线,交通标线对车流的渠化、分道行驶及导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美化道路的效果,因此标线涂划工程必须确保线形流畅,并与道路线形相一致,保证良好的昼夜视线诱导作用,同时还需做到标线几何尺寸规范,与路面有足够的附着力。

标线对材料的检验主要包括涂料和玻璃珠两部分。1、涂料主要的试验项目包括:密度(用来计算涂料使用量和换算涂膜厚度)、软化点(判断其温度稳定性和施工性)、涂膜外观(判断色差和粘附性)、不粘贴干燥时间(判断干燥速度)、适度性能、耐水性、耐磨损性、抗压强度、耐碱性、加热剩余物、玻璃珠含量、耐候性、逆反射性、流动性等。2、玻璃珠主要的试验项目包括:密度、粒径、外观形状、折射率、耐水性等。

4、加强对隔离栅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高等级公路上,为了防止与公路无关的人和动物进入,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防止非法占用土地等,隔离栅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隔离栅强度较差而时有被盗,不仅给管理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及开发研究防盗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先从路两侧的边沟向外定出中心线,保证公路用地范围的准确性,然后再在中心线上定出立柱位置,并在每个桩位作出标志。在放样和定位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开始挖坑,平面尺寸和深度不能小于设计要求,坑底要清理干净。连接网片,先在地面上将网片用立柱连接起来(连接螺栓不能拧紧)。连接完后按照每个基坑的位置竖立起来,并用临时支架进行支撑,根据设计图和现场地形进行调整,确保线形的平顺美观。

三、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总体水平较好,各安全设施系统从设置水平和发挥的作用来看,基本满足了相关标准的要求。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将对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安全、环保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密切关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情况,更新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管理及工艺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做大做强交通安全设施产业。

参考文献:

[1]尹晶,蒋洪涛,刘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J]科技信息,2010.35

篇4

宁波市鄞州区科技信息园(以下简称本工程)地处位于鄞州高教园区(图书馆西侧靠北),本工程为框剪结构,由A楼、B楼、C楼、D楼、E楼及大型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4562.5 ,地下建筑面积约21991。悬挑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0.8m。悬挑架钢梁采用16#工字钢, ?16圆钢压环;拉绳采用16#钢丝绳,吊环采用?20圆钢。悬挑钢梁分别布置在A#、C#楼9层顶板面;E#楼8层、13层顶板面。钢丝绳吊环相应预埋在A#、C#楼10层梁;E#楼9层、14层梁。

2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要点

2.1悬挑脚手架施工流程

放置悬挑钢梁,焊立杆底座,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势地杆扣件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并与纵向平杆扣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5-55Nm力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部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造质量,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设置端墙件,按第一部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造质量,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件质量,设置端墙件,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搭设过程及时装设连墙件和剪刀撑,装设作业层间横杆、铺设脚手架板和装设作业层栏杆、挡脚板及密目网全封闭。

2.2悬挑架钢梁施工方法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悬挑架工字钢梁、脚手架立杆布置详平面布置图,工字钢梁、吊环制作方法详大样图。

悬挑钢梁布置楼层浇注砼前,在对应位置楼板或梁上预埋3Φ16钢筋环,砼浇注后,将槽钢锚固端穿入钢筋环中,采用双头螺栓和压梁固定工字钢,工字钢梁悬挑端搁置于临时支架上(由下部架体临时接高);在上一楼层对应位置预埋钢丝绳吊环,吊环采用Φ20圆钢制作。当上层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开始穿斜拉钢丝绳,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收紧钢丝绳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绳卡(轧头),然后取消临时支架。

在钢梁挑出端上立杆对应位置焊100高Φ25短钢筋,用于固定立杆。每段悬挑架底部均采用九夹板进行全封闭(水平封闭防护)。

2.2悬挑架钢丝绳施工方法:

当挑梁上一层外梁模板拆除后,可设置钢丝绳和花篮螺杆(钢丝绳松紧调节器),并调整长度至合适值。当上二层结构完毕时,应做好钢丝绳的一次收紧。收紧钢丝绳使钢梁有向上翘起的趋势,再用φ25短钢筋敲击钢丝缆视其回弹情况判别钢丝缆是否收紧,并使相邻挑梁高差维持在搭设前的水平。第一次收紧后应在挑架上周边的立杆上作好水平标记,并作好记录,以后外架上升后要加强对水平标记的沉降观测,尤其是四个角部及中部,如发现不均匀沉降则应对钢丝绳松紧进行调节,使架体保持原姿态,避免因架体变形不协调而产生水平钢筋扣件的破坏。钢丝绳每二层结构应合理收紧一次,方法一样,每次上部搭架时,应做一次检查,因二根钢丝绳通过套环,则一个花篮螺杆收紧即可。

3整体验算

3.1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的水平钢梁按照带悬臂的连续梁计算。悬臂部分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本方案中,脚手架排距为800.0mm,内排脚手架距离墙体350.0mm,支拉斜杆的支点距离墙体为1200.0mm,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1130.00 cm4,截面抵抗矩W = 141.00 cm3,截面积A = 26.10 cm2。

受脚手架集中荷载 N=1.2×5.769 +1.4×2.400 = 10.283 kN;

水平钢梁自重荷载 q=1.2×26.10×0.0001×78.500 = 0.246 kN/m;

3.2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φb = 570 ×9.9×88.0× 235 /(1200.0×160.0×235.0) = 2.586

由于φb大于0.6,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 φb值为0.961。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应力 σ = 1.972×106 /(0.961×141.00×103)= 14.557 N/mm2;

水平钢梁的稳定性计算 σ = 14.557 小于 [f] = 215 N/mm2 ,满足要求!

3.3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lw + N0

风荷载标准值 Wk = 0.150 kN/m2;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10.800 m2;按《规范》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kN;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Nlw = 1.4×Wk×Aw = 2.273 kN;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7.273 kN;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 350.000/15.800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1,l0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又: A = 4.890 cm2;[f]=205.00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1×4.890×10-4×205.000×103 = 94.331 kN;Nl = 7.273 < Nf = 94.331,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 7.273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 12.80 kN,满足要求!

4悬挑架搭设、拆除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向下抛扔杂物,不得酒后作业,严禁嬉闹。

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和搭设质量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施工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超过2KN/m2,且同时施工不超过2层,严禁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砼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当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雨、雪天气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大风过后要对架上的脚手板、安全网等认真检查,并进行维护。

按规范要求进行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或拆除。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连墙件。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外架上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工程分别在各单体建筑四角采用Φ12圆钢焊接在钢管上,并与房屋的防雷接地极连接上。

5结束语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使用普通钢管脚手架的杆配件直接悬挑搭设,不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投人,尤其适合于广大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该工程采取了适当的构造措施,保证脚手架各部分之间以及脚手架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可靠,在使用期间经受过了多次台风的考验,性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篇5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23-03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本文选取德国职业教育教案范本与我国教案样本进行比较,尝试分析中德教案设计的异同,比较优缺点,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院校的教案撰写提出有益的参考建议。

一、中德两国教案设计概况

中德两国教案设计概况具体可见表1。

(一)中国教案设计的概况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出台统一的教案模板,但整体认识比较一致主要包括要素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一般教案都包含有开课单位、授课教研室、课程名称、授课课题、授课形式、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教材、授课时间及时数等。此部分信息以表格式撰写为主要,层次清楚。

2.教学目标。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以陈述语句表达,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ss & step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俗称三维目标。

3.教学重难点。通常是教师根据本节课(本单元、本主题)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重点,即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即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4.教学方法、手段及媒介。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可以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中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教鞭、翻页笔,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等。

5.教学过程。本部分是教案的主体,教师需要详细描述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具体包括课程复习引入、课程新授、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本部分内容有些教案以文本式的结构表达,也有用表格式的结构表达。

6.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的延续,为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设计,巩固加强的内容,作业布置分为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

7.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方面帮助教师把握教学主体内容,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提供必须要参考。

8.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后,对教学的具体过程,教学内容及自身的教学直接感受与学习的反馈进行反思,挖掘优点,指出缺点,以便进一点的改进。

9.参考资料。本节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所用的文字性材料。

总之,我国教案的撰写主要以教师个人编写为主,有部分属于集体备课,教研组或课题组共同撰写。

(二)德国教案设计的概况

据了解,德的教案有国家的法律进行相关的规定,提升到国家法律的层面,内容要求比较规范,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框架。本文德国职业教育教案范本来自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学教授授课提供的翻译稿,笔者进行了相关整理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信息。以表格的形式,要求撰写授课教师的相关信息,主要有:教师姓名、学校名称、专业、本课时的主题、时间、年级与班级、教室、地点与日期等。

2.阐述本课时的主题意义。要求从教学大纲相关规定,与职业实践的相互联系两方面出发,阐述本课时选取的主题的当前意义,即为什么教学内容对“今天”而言是重要的;未来意义,即这节课对学生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典型性意义,即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本部分填写课时安排,安排中要求突出本节课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必须列出具体的上课时间,主题及内容要点。

3.学情分析。对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的人数与性别、学习兴趣状态、家庭背景、居住环境、社会背景、年龄结构、学历背景等基本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对专业能力从四个纬度出发,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描述学生目前的能力状况。

4.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5.教学设计分析与说明。要求教师从教育学角度对教学设计内容进行深层次、剖析式的分析,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说明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重要性。二是说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教学流程。三是为什么使用主要阶段中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与方法。四是主要的阶段有哪些,做出过程特征描述,设计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

6.教案设计表格。本表格细化落实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有基本信息,学习目标与前面的内容要对应,保持一致性。强调了上节课结束前布置的作业或上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描述中,从时间,行动阶段、教师活动、参与者活动、学习方法、学习媒体(材料、媒介)等方面着手,特别强调每个阶段之间的过渡语言行为。本部分是描述得最细致的部分,将直接做好课堂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还要进行总结,板书结构布局及家庭作业。

7.参考文献。列出本节课参考或者引用的文献。

8.附录。把本节课用到的材料都需要附上。

9.备注。

二、中德两国教案设计的异同

中德两国教案的异同可见图1。

(一)相同点

中德两国的教案从整体的结构上来说,结构清楚,层次清楚,有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描述、参考文献等相同的结构点。透过整体的结构深入到具体的内容里分析,两国的教案课时安排包含的要素基本相同。

(二)不同点

通过深入内容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德两国教案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具体有以下方面的差异:

1.整体感受。比较中德两国教案的整体感受是中国教案比较概括精练,采用表格或者文本等表达方式呈现,内容比较偏理论、学科化比较严重。而德国教案倾向具体而有可操作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关系,采用表格方式呈现,内容要求细致,而且表述要求有理有据,必要时需指明出处。教学过程中从第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都必须要设计相应的过渡语言。

2.设计理念。从教案设计理念分析,中国教案侧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体现比较明显;而德国教案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不论是学情分析还是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较多的细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可以学到的内容,而不是突出教要教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师必须要说明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社会意义,情感意义等。

3.学情分析。中国教案的学情分析,在教案撰写的内容中涉及了一部分,更多是出现在说课稿,内容比较空泛,不够具体细致,这个方面与德国教案的差异比较大。德国教案对学情分析是细致入微,一是特别强调了数据统计重要性,对学生的基本信息都要求进行数据统计,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一目了然,有助授课教师特别是代替教师迅速了解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二是学情分析深入学生的经验背景,这对于教师准备课程的针对性与适切性方面大有裨益。三是突出能力分析,将能力细分为四种进行详细阐释,突出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四是分析的内容突显动态性,与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一致。

4.学习目标。关于学习目标,德国分成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我国教案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其中最大区别在于,德国教案特别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说明,不仅要撰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分析说明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重要性,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其理论的依据,不是教师想当然的确定目标,而是基于一定教育学理论才可以确定。在能力目标方面,中国教案内容更关注学生的学业能力,特别知识能力而非实践能力;但德国教案除了关注学业能力之外,更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与个人能力的发展。

5.教案设计。在教案中的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中国教案一般都是比较精练写出教师的活动,对于学生活动强调不如德国教案的细致。其区别在于,一是时间安排上,德国教案要求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必须明确标注。二是设置了行动阶段,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特色之处;三是强调每个阶段的学生方法与学习媒体(材料、媒介)。四是注重每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行动,每个环节的细致点都考虑到,教案相当的具体且有可操作性。

6.评价方式。关于评价方式,其实是中国教育的弱点,因此在教案里也体现比较明显,几乎没有涉及,如果有也是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化。而德国教案特别强调评价,对于教学目的是否实现,都有一定的评价,把评价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需要一一对应。

7.板书设计。中国教案的板书设计放在教学过程之后,而德国教案的板书设计置于教学设计表格之中完成。

8.附录与备注。中国的教案没有这两个部分,而德国教案有附录与备注,主要原因是与督导评估有关系,尽可能为督导提供更丰富的材料,以便于进行合理、恰切的评估。

三、启示与思考

经过两国教案的对比,发现了中德两国教案之间的差距,比较在于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更好的改造、完善自身。因引,我们从德国职业教育教案比较入手,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

(一)教师能力培养从细节入手

撰写教案是我们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案撰写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它是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比较发现我国教案存在的弱点,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的优秀经验。

在撰写教案上,我们必须学习德国人对待教案的严谨、细致、务实等优秀品质。特别是对准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培养,必须从细节入手,加强教师教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性,每节课都要撰写详细的教案,对知识内容选择依据、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等,都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单纯在教案出现相关的文本而已,从理念入手改变对教案的表层,粗浅的认识。

在专业化日趋细致的时代,专业性的体现更注重于细节,教书育人不仅需要宏观理念的指导,更需要从细节中着手,能力培养才可以落实。

(二)教案设计凸显“以生为本”理念

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我国教案对“以生为本”理念体现不够,内容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出现在教案中基本上是被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而且答案都是单一的,学生的多元性、个别化完全被忽视,教师关注的是统一的进度,而不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德国教案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本节课选题意义中从三个方面强调了选题对学生的价值与帮助。学情分析更是服务学生的又一例证。教学设计从教育学角度阐释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教学设计表格别增加了参与者活动的描述。这些都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设计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对于我国教案的改进,可以借鉴德国的教学设计表格,不是学形式,关键是学生内在的实质。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来设计教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做好细节学情分析,需要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教案设计提供统计数据支撑。二是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问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生学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什么社会性意义与价值?”“学生如果不愿意学,我应该怎么办?”如果能给这三个问题以肯定的、满意的回答,教案的设计往往能体现“以生为本”。三是教学活动设计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听,关键在于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考虑学生的参与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强调有理有据

我国的教案撰写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对于教学设计从来没有在教案体现出设计的合理性,没有强调设计的依据理论。在德国教案中,从目标的确定,选题意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成果的检验方式、教学过程方式与方法等都有明确的阐述,强调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符合职业实践的要求。这可能与德国的教育相关文件都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有关系,但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有益于我们在撰写教案去掉主观性,能从更客观地角度审阅教案的合理性。

将“以教师为中心”现状改变,突出“以生为本”理念,需要我在撰写教案时,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不是教师的主观臆造,“这个学生可能喜欢?这个学生可能需要?”一切都要有事实依据,追究其合理性,撰写、设计教案时,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要有问题意识,让追求真理变成一个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当前的现状。

(四)教案设计注重集体智慧,强调团体协作

德国教案是按照行动领域、学习领域来撰写的,一个领域通常由3-5名教师来承担,教案设计都是小组合作完成,更加注重集体智慧,强调了团体协作,让每个人的特长尽可能发挥在他擅长的领域,进行优化组合,将团队建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的教案受到学科式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借鉴德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不对称逐步被消除,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越来越难。我们更需要团队的力量,一起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借助互联网形成教研团队,参加教师实践社区,向他人学习,注重教育智慧的分享。同时,在学校里要学会依靠教研组,向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学习,一起共同备课,共同协作,共享集体智慧,享受教学的乐趣。

(五)教案设计突出能力导向

我国的教案撰写也有能力目标,但不够细致,在德国教案中不仅对能力进行了细分,并且要求能力目标在教学设计哪些环节进行体现,强调对应的一致性,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突出能力培养的经验,给予我们诸多好的建议。

要做好突出能力导向,需要教师改变理念,不仅关注知识成长,还需要关注能力发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学校的实际与学情分析,有步骤地改革,突显能力导向在教学应用。

教案的设计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明白一个道理容易,重要的是坚持不忘初心,关键在于落实到行动。只要我们坚持学习他人优秀经验,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自身,改进教学,促进自身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佘雅斌.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活动指导课程教与学的方法[J].广西教育,2014(15)

篇7

所谓“多媒体”,就是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各类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图形等,在屏幕上随机编辑,控制各类信息,完成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索和求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讲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品德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1)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教师应该在里面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关于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所产生的想法,多角度地去想问题,提出问题。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往往来自逆向思维。例如,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明理部分时,先放一段录像《母亲大河正在被污染》,让学生意识到在往河里排放污水是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再请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学生从中不仅受到了道德教育,而且获得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2.创造性想象的训练

创造活动主要是智力活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想象。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加想象。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它是创造发明的第一步。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课堂上要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教学中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最后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联动性

①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多媒体的图片,影像等,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②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3.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就是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在批判、审查的过程中,认识真理及真理的相对性,以便建立一个自身要求发展的完善的开放型认知结构。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的反省思维。如果学生习惯于批判性,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感悟出来的。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创造实践

例如,在“我也会当家”这课中,播放一位小朋友当家的过程:做家务、买菜等等。同学们都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看,当看完了这个片子以后,许多同学都纷纷举手要说说自己的当家历程。于是小组里就热闹起来,讨论交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当家人。

2.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创造实践

例如,在“热闹非凡的市场”这节课的第二教时,把农贸市场的几个镜头拍摄了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于是开展一个小小的农贸市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造出了一个较为完整、有趣的集体游戏。课后,他们又根据指导方法,自己对创造出的另几个游戏进行了改编……

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品德课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当学生理解教材有困难时,涉及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关情境将有关内容化难为易。

2.当学生要清晰、完整、准确地感知有关教训内容存在一定困难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内容化静为动,演示事物的动态变化――连续的动作,化微为显,将隐蔽的、细微的对象凸现出来。

(二)教案的设计

1.与传统教案相比,多媒体教案设计更加重视创设情境。教案中应对情境有较详细的描述。

2.多媒体教案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电脑的强大功能,在突破重点、难点内容时,对有关知识点要作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要点描述,以便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比如,可以将一些细微的,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采用特写镜头将其放大。

3.与传统教案相比,多媒体教案设计较大幅度减少了教师解释性的语言表述。教师的课堂用语更加简洁、精练。学生听起来,接受起来都比较方便、愉悦,无须采用繁琐的语言,只要用一个小影片,这样教学节奏加快了,效率提高了。

4.多媒体教学的教案设计要比以往的各种备课都更加细致周密。这是由于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中处于相当核心的地位,而软件的制作又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去更多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件制作的技术。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的课堂,学生的求知欲会逐渐地激发起来,看着形形的图片,看着吸引人的动画,听着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会去思考、讨论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一堂看似平凡的《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在学生的引导下变得生动,变得富有激情,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澎湃进行,在新的教育机遇面前,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努力创新、不断实践、与时俱进,让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新课程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篇8

篇9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步入web2.0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背景下,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生行为[1]。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短小精悍、时间短、播放内容精确,传统教学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

二、商务礼仪微课程设计原则

《商务礼仪》是我院经济管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会计与审计等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商务活动各环节和场合所需遵循的礼仪规范。该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在紧跟商务领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选取企业最为常见和实用的商务活动类型作为教学情境(项目),以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为单元来安排教学任务,以支撑这个商务活动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整个课程内容应自成体系1]。我们将《商务礼仪》课程内容分为礼仪认知、商务人员形象塑造、商务交往礼仪规范、商务职场礼仪、商务函电礼仪、商务位次礼仪、商务会议及仪式礼仪、商务餐饮礼仪、职场面试礼仪9大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都是典型的企业商务活动场合,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适度分解原则。微课程是由若干个“微课”组成,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时间长度控制在5到10分钟之内。微课程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及学习方式,将每个项目内容适度分解为若干个任务,任务再分解成小的知识点、技能点,并渗透到这些任务项目中去。

3.学生主体原则。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通过技能点的完成来达到教学要求,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答疑解惑、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1]。以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为前提进行微课程设计。

4.信息适中原则。微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信息承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超载,从而阻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在进行微课程内容信息设计时,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商务礼仪微课程的设计

本文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情境四――商务社交礼仪为案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PPT设计、教学教案设计4个方面,介绍商务礼仪微课程的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根据商务人士的社会交往常见的行为方式,我们把社交礼仪的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商务交往礼仪是我们选取的一个典型商务情境,认知社交礼仪、会面礼仪和交谈礼仪是我们提出的三个任务,每个任务下又设计了相应的技能点。如会面礼仪包含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选取学生能够在5到10分钟内掌握的重要知识或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握手礼仪为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教学重点为握手的正确姿势,教学难点为握手的伸手次序。

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短和完整,快速引入课题,并能够吸引学生,内容讲授线索清晰,突出重点,总结收尾要快捷。以握手礼仪为例,第一阶段为课程导入阶段,通过观看商务情境模拟视频,导入会面礼包括的具体内容,强调本节课程握手礼的重点和难点,使用时间约2分钟。第二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方式,先描述握手礼的起源,再进行现场示范正确握手姿势,通过教学练结合法使学生掌握正确握手姿势,时约3分钟。第三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禁忌,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商务活动中不正确的握手姿势并进行模拟以加深其印象,归纳总结握手禁忌要点,时约2分钟。第四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时伸手次序,采用启发引导法,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自己对握手伸手次序的理解,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由学生扮演企业角色模拟主人迎送客人时的握手场景,时约3分钟。最后总结本次微课内容要点,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3.教学PPT设计。PPT以浅色背景为主,画面应淡雅清新,与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不应出现,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背景画面所分散,影响学习效果。PPT内的文字应简练精确、一目了然,避免学生阅读冗长的文字浪费时间,从而忽视了教师的精讲内容。PPT上应搭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一张PPT上出现的文字、图表或动画视频顺序应能够体现教师授课的思维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教学教案设计。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方式进行呈现,但不应因此放弃对教案的要求。微课程教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能帮助教师总结授课要点、梳理授课逻辑、甄选授课方法、诊断授课效果。同时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书,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网站,下载相应的电子教案,帮助学生对微课程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2]。

四、商务礼仪微课程制作

1.制作技术标准。①视频结构完整,具备片头、片尾(各不超过10秒);②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③视频画质清晰,镜头稳定;④讲解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声音洪亮、抑扬顿挫;⑤视频格式及技术参数:画幅宽高比为4:3时建议分辨率为640*480;画幅宽高比为16:9时建议分辨率为1280*720,帧速率为25帧/秒,逐行扫描,采用H.264标准压缩编码,输出格式为MP4或者FLV;⑥音频格式及技术参数:采样率48khz,比特率128kbps(恒定),双声道,采用H.264压缩编码,输出格式为AAC。

2.微课程制作方法。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很多,灵活多样。一是“可汗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WACOM Bamboo手写板;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程制作软件。比如应用在Ipad上的制作微课软件ShowMe、EduCrertions、Explain Everything和Ask3等[3]。三是“录课式”:使用使用智能手机拍摄(需要手机支架)和数码摄像机拍摄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融合电子白板、PPT、Flash、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可以同时使用录屏软件、摄录教室、摄录机等,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一些表演、游戏活动、实景拍摄[3]。根据商务礼仪课程性质,我们建议是“混合式”方法,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必拘泥于形式。

3.微课程视频拍摄技巧。①拍摄前的沟通。微课程视频拍摄前,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因为技术人员不清楚课程具体内容,授课教师也不清楚自己在镜头中的位置。所以在拍摄前,授课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讲述给技术人员,并根据授课内容要求技术人员给特写、中景或远景镜头。例如教学过程有动作示范,需要给特写镜头;有学生讨论演练,需要分镜头切换;需要学生观看案例视频,可要求技术人员将案例视频穿插到微课程视频中;同时还需要中景和远景的切换,以增加微课程视频的感观度。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拍摄前提前沟通,保证拍摄工作一次成功。②拍摄地点选择。拍摄地点首先要光线充足,照明充分,尽量避免在阴天或下雨天拍摄。其次,根据课程内容决定是否需要学生出现在视频中进行配合,再根据学生人数决定场地面积大小,保证画面饱满。再次,拍摄场所应干净整洁,室内设备崭新,装饰简单而有品质,做到视频背景画面干净而不乱。最后,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受到建筑噪音的干扰。③技术准备。拍摄前的一定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避免重拍,浪费时间和精力。摄像机可以是一台或者多台,一台摄像机需要分镜头拍摄,多台摄像机可同时拍摄教师、学生、黑板、PPT,并进行镜头切换。对于声音的采集,教师最好佩戴衣领夹麦,学生互动的声音采集可以选用SONY的电容麦,保证现场声音的高质量同步录制[4]。摄像机光圈可采用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相结合的拍摄方式,近景拍摄采用手动光圈,全景拍摄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时间根据授课内容和镜头远近来确定,一般全景、近景镜头拍摄画面时间稍长,而特写镜头短一些,突出重点的、动态的镜头长一些,静态的、单调的镜头则短一些[4]。实际拍摄中,要多应用镜头变焦推、拉、摇、跟几种方式,增加视频画面的动态性和变动性,增强视觉的感观。④编写视频教材稿本。视频教材稿本相当于电视剧的剧本,是一种用文字及图示符号阐述视频教学资源编制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讲授型视频教学资源多采用讲稿式与教案式文字稿本,通常由教师完成[4]。分镜头稿本是根据文字稿本划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将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一般由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完成。⑤后期处理。拍摄完成的编辑文件需要进行后期的处理,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和会声会影;音频编辑工具有Adobe Audition和GoldWave;字幕制作工具有Sayatoo卡拉字幕精灵、Kbuilder小灰熊;格式转换工具有格式工厂和MediaCoder。编辑文件按要求制作好后可根据视频格式要求输出不同的文件格式,如MKV、AVI、RMVB、MPEG、DAT、MOV、MP4、3GP、TS、mp4等格式。还要根据要求设定视频文件视频与音频的比特率,比特率越大,视频越清晰,音质越好。

五、结束语

微课程是基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只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制作,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余露.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篇10

“两课”评比由教案、现场说课和答辩三部分构成,采取单项评分、总分排序的办法确定奖项,不超过参评教师总数20%的比例确定为示范课,不超过60%的比例确定为研究课。答辩和教案、现场说课相比难度最大,也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教案 

《通知》要求所有参评课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正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什么、如何学。专业技能课程,重在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评比设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六个评价点。也就是说,“两课”评比无论是教材的约定、内容的规定、程序的确定、标准的核定都是非常具体的。参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案”进行打磨和润色,因此教案的质量差距是不显著的。 

(二)说课 

“两课”评比中的“说课”是课后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把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得失等问题说给专家听,以汇报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同时求教于专家以获得引领和指导。说课应涵盖哪些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有的选手加入了教学资源、板书设计等。其中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属于“为什么这样教”的范畴。[1]评比设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教学反思、教师素养八个评价点。说课课件要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或一个完整项目,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内容多,跨度大,对专业技能课程来说有时还涉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课件有一定的概括性、典型性和表现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课件制作时间充裕,有时甚至可以吸纳学科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对参赛教师的语言、服饰、动作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演练,因此课件和教案一样,质量差距也是不显著的。 

(三)答辩 

《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答辩评级表》仅仅在“说明”中约定了专家提问的四个方面:第一,从材料阅审及说课中提出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功能、教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第二,从相关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提出有关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教材体例与特色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从说课中的教学设计提出有关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第四,从说课中的教学实施提出有关目标达成、师生互动、学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等方面的问题。以上4个方面的问题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既有过程的也有方法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有实然的也有应然的,既有课内的也有跨界的,其广度、角度和深度近乎开放。答辩的问题通常不会超过4个,但是专家可以根据选手答题情况进行追问。答辩不仅检测参赛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还是对教师心理、学养等深层次问题的考验,答辩对“两课”评比的影响显然远远超过教案和现场说课。 

二、对答辩问题的概括和答辩建议 

(一)对答辩问题的概括 

答辩由于受时间、场所、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客观地再现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情境,因此评委只能根据选手回答问题的逻辑性、科学性、准确性、简捷性,以及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敏锐和机智,作为综合判断教师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标尺。同时,选手对评委可能提出的具体问题也难以预估,因此,要赢得评委的认可并获得高分,必须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尽管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但是在某一历史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具体的问题是变幻的,但是问题的类型却是相对稳固的。选手可以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结合执教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面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二)答辩建议 

回答问题通常包括三个环节,即听清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听清问题是回答问题的前提,因此评委提问时选手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而且要仔细观察评委的神态和肢体语言,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听清问题之后,除非特别简单、特别熟悉的问题,一般不要立即回答。通常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梳理,理出回答问题的思路,突出回答问题的重点。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整个答辩进程,容易引起评委的反感和疑虑。思路理清后开始作答,通常在作答前要设置一个答题开关,即询问或告知评委开始答题。答题时要针对评委的意图系统回答。涉及问题的逻辑顺序时,除非特别复杂的问题一般不要跨层回答,否则容易导致逻辑混乱。对于同一层次的问题,并列的知识点一般不要超过4个,否则容易导致前后矛盾,如开头说“我想从以下4个方面回答”,结果只回答3个方面。回答问题结束后,应该给评委一个答题完毕的信号,便于评委质疑、追问、继续提问或给予指导。

    三、答辩的礼仪和技巧 

(一)答辩的礼仪 

首先要关注评委。关注评委体现选手敢于和评委交流的胆识和自信。其次要注重聆听评委的提问。第三回答问题时既不要抢,也不要等,更不能对评委的反应漠然置之。对评委的质疑、追问要及时回应、积极回答。最后对评委的点评、指导要真诚感谢,答辩结束后要有礼貌退场。 

(二)答辩的技巧 

1.答的技巧。首先要沉稳不慌张,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其次要巧借过渡快速思考。第三,答题思路要清晰。最好在同一逻辑层面回答问题,而且答题的要点不能太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因为一是答题时间有限,二是要点多了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当然答题要点数目的确定最终要看题目的含量和自己掌握的程度。第四,答题之后要及时给评委传递“回答完毕”的信号,以便评委作出评判或进一步提问。 

2.辩的技巧。答辩之“辩”不是辩驳之“辩”,而是辩解之“辩”,答辩的目的不是把评委辩倒,而是要让评委认同,至少不能让评委反感。针对选手的答题情况,评委通常会问三类问题:一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质疑,要求选手给予明确的答复;二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追问,要求选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三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引领,要求选手作为同行进行探讨。选手根据自己对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分三种情形予以回答:一是对确认的问题要斩钉截铁地回答,在呈现完美答案的同时传递自信的姿态;二是对犹豫的问题给出几种可能,把评委的提问转化成向专家讨教的机会;三是对不会的问题不能抱侥幸心理瞎懵,而是要表明将来一定系统深入学习争取在专家的引领帮助下解决问题,其实表明态度也是一种回答。 

“答”和“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通常先答后辩,答中有辩。“答”要重突出点,“辩”要有的放矢。 

四、答辩外的功夫 

(一)答辩可以准备 

答辩的问题看似漫无边际,其实答辩是教案设计和说课的后续赛项,它的价值在于为教案设计和说课作必要的支撑,可以是理论的进一步澄清,也可以是经验的进一步解说,可以使疑难问题得以化解,也可以让优点、特点、亮点得以突出,还可以为说课疏忽和缺陷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参评教师可以从一般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专业教学内容,教案和说课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作精心准备。要使教案和说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概念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答辩底蕴在教研 

《通知》要求,“五课”教研的目的是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而“两课”评比是在普遍开展“五课”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评比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仅仅停留在教书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诚然是重要的,它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游刃有余的纯熟之境,但若缺少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武装,缺少了教学研究基本能力的扎实功底,教师的教学活动就难免要陷入盲目和停滞,教师本身点滴的感性经验上升不到理性高度,很难达到对教学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教学实践只能在低水平上低效重复和循环。所以教师不能囿于狭隘的教学经验,而要通过教研寻求突破和超越。[2]参赛教师只要平时注重学习和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答辩时就能答得准确辩得精彩。 

篇11

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间缺乏交流,教案也流于形式,既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影响新课程的实施1。在摸索新课程教与学的最佳形式的过程中,集体备课这种新型的备课方式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对教学工作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而如何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课堂传授效果,是在教学实践当中必须高度重视、时时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进行系统梳理与思考。

2、自我准备是基础

集体备课与传统备课方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增加了教师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因此,集体备课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团队内的交流效果,所以,自我钻研、自我准备是发挥集体备课的根本前提。教师个体对课程各章节内容的独到见解是保证团队协作的关键,尽管通常情况下集体备课以备课组的形式,在组内确定某一内容的‘主备’人,但是,对于该内容的非主备人而言,仍然需要对该部分内容的课程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集体备课并非互通有无,内部分工,而是通力合作,集体共谋。所以,集体备课的智慧不在分工,而在共谋,为了能够实质性提高课程设计水平,发挥集体的作用,必须有了个体的‘独谋’,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共谋’。所以,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教师个体的自我准备不可或缺。

3、集体研讨是核心

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的核心, 由于每个教师的备课风格、思路和想法都不一样, 所以在教师个体备好课的基础上, 备课组内每个老师需要就课程的理论框架、整体构思、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 以及在备课中碰到的问题、自己解决的方法和一些尚未解决的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讲解2,然后组内进行集中讨论。这种研讨形式能很好地让组内的老师理解教案和课件中的内容, 以便教学。在主讲人讲解完以后, 教师团队针对讲解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各抒己见, 围绕着“如何处理效果更好”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取长补短, 进一步补充完善备课, 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这个过程是发挥集体备课智慧的核心,只有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从而使一个人的教案吸取一个团队的智慧。

4、个性化修改是助力

集体备课需要坚持的原则,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集体备课同样需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3,让教师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取舍。这种个性化的修改与反思,应该包括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情境的再创设,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教学方法的更换等。在个性化修改中倡导注重创新、注重实用、注重个性,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通过提倡个性化修改,才能尊重教师个体的独立风格与特点,在既提升教案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又不失个人特色,这是集体备课能够得到教师支持、长期坚持下去的助推力。

5、集体总结是保障

集体备课并非止于教案的设计,在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成功的经验和学生的创新点、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记下来,在教与学中总结得失,在得与失处总结经验。每一次的总结都是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打基础、提水准。因此,集体总结是对集体智慧的反思与升华,集体总结中的困惑、心得正是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也是集体备课这一新课程形式发挥最大作用的保障。

6、结语

集体备课不仅能提高教案设计水平,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5。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反思明辨,能够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同中求异,能使教师个性锦上添花。集体备课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产物,集体备课活动方兴未艾,有待于今后继续完善和发展6、7,如何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渐进式过程,只有把握住集体备课各个环节的要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至辉,王龙.集体备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革新,2009,(01).

2.高岩.集体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储昭柏.集体备课,出彩于“五步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07).

4.刘秀来.刍议开展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J].河北交通科技,2009,(01).

篇12

一、引言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化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编写教案就成了上好课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传统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注重教材内容而忽视学生实际情况的缺点。为了弥补其不足,近些年提出了“双案”教学。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进入了课堂教学,但是关于虚拟实验的教案设计凤毛麟角,其“双案”教学设计更是空白。在虚拟实验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该如何利用虚拟实验进行教学,使虚拟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呢?笔者认为虚拟实验“双案”教学势在必行。

二、传统教案现状分析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也称课时计划,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教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的教案教学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出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1.教案的设计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很少考虑学生个体学习情况

传统教案是教师在精心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顺序及其教学过程制定的一个实施方案。教案注重教师对知识内容的梳理和组织,但忽视了教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考虑。教案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满堂灌”,只注重“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效果及接受消化知识能力的差异。“满堂灌”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优劣差距,优等生紧随其后,差生滥竽充数,使差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2.教案的设计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教案的设计只是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就是教师最大的荣誉和收获。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考虑的只是自身“教”的活动,很少设计到学生“学”的活动。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会”而忽视了“会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教师的“教”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只有学生充分地发挥能动性,才能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学生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而不是一个模式的固定教学。

3.教案设计忽视了教学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

在不少教案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交互都较少设计到。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交互的设计。应试教育要的是学生的成绩,教师的评估看的也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其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中小学教师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在自己有限的备课时间里很难去考虑较多的交互设计,只是为了明天的教学做点准备。再次,教师教案形式固定,很少变更,抄教案现象明显,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种种情况导致了教师的教案缺乏对交互的关注,但是交互的作用又是教学不能忽视的,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让教师反思与变化教学,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生生之间的交互能够体现学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互帮互助,使教学成效整体上升。

三、“双案”的提出

面对传统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双案”教学模式浮出水面。教案和学案合在一起简称“双案”,其中“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双案”教学体现了双主教学的思想,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等作用。“双案”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双案”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教并重”、“教学相长”的思想,并且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教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近些年出现了“双案”教学的研究,其中“单元‘双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试用”、“高中地理‘两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等文献对“双案”教学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上述文献对“双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实施做了较好的设计,图1、图2是其设计的模式结构图: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两种模式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这是二者共同的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图1将教师的作用减轻了,重头戏放在了学生的自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体现在师生共探环节。图2中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较图1紧密,但是学生的自学发生在课前,形成教案和学案的脱节,也就是没有将教案和学案统一地应用在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够。但是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学习定向还很不明确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只会走弯路、走远路,还有可能形成事倍功半的反效应。要想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必须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整合。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双案”教学的基础之上,对虚拟实验环境下的“双案”教学提出了图3所示的教学模式。

这里对虚拟实验环境下的“双案”教学模式的意义进行简要说明。首先,它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体现了出来,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进行的,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性。其次,教学中对实验的观察、训练和对问题的探索、分析和总结都是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课堂中发生并完成的,教师能够随时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这样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还加入了小组学习的形

式,可以对差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

四、氢气还原氧化铜虚拟实验“双案”设计案倒

“氢气还原氧化铜”虚拟实验的设计是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吸取了以往虚拟实验设计的优点,并且弥补了其缺点。实验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三大模块。教师模块是针对教师的教进行设计的。学生模块是针对学生的学进行设计的,其中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批改查询、实验作业、实验拓展等内容。管理者模块主要负责虚拟实验平台的后台管理。我们的虚拟实验不是一个简单的演示模块,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实验平台,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会动态地记录学生实验仪器和药品选择的结果、实验装置组装的结果、实验参数调整的结果、实验现象观察的结果、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结果等内容。实验完成后增加了实验报告填写,其报告是半自动生成的(由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完成且计算机自动获取并填写的客观部分和实验报告中需要手工填写的主观部分组成)。虚拟实验是在全面的教学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虚拟实验设计架构如图4所示,虚拟实验截图如图5所示。

下面是“氢气还原氧化铜”虚拟实验“双案”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氢气具有可燃性,那么氢气还有没有别的化学性质呢?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性质都不是单一的,就像是同学们一样,每个人的优点或特长都不是唯一的,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氢气的另一种化学性质,它的另一种化学性质究竟是什么呢?

2.学习新课

(1)情境创设,学生探索学习

教师展示虚拟实验平台中教师讲解模块中的实验演示部分(包括真实实验的视频录像和以往的Flas实验),教师在展示实验、学生观看实验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以下导向问题:

1)实验开始前,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2)实验中做了哪些工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

3)实验完成后又做了哪些工作?

4)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演示观察完成以后,请同学们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学生答:实验开始前仪器的安装、药品的取装……实验过程中有水珠生成……实验完成先撤酒精灯……等等)

(2)教师梳理知识并引导(教师主导)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并将知识梳理如下:

1)实验中仪器的组装顺序及正确的位置

实验仪器组装的时候要依据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试管要略向下倾斜,导管要通入试管底部并且要在药品的上方。(展示实验演示部分内容)

2)实验中药品的取装方法

实验中药品取出后先平放入试管口,然后倾斜试管使其慢慢滑入试管底部,并盖上药品盖。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真实录像和Flash演示都会有所提示)

先通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尽试管里面的空气,防止生成的铜继续被残余的空气氧化。加热之前要给试管进行预热,以防局部受热引起试管底部炸裂。实验完成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氢气,以防铜被氧化。

4)实验现象

按照同学们的回答将实验现象总结如下:实验过程中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什么颜色的金属铜?并且观察试管壁前后反应的变化。

5)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展示,同学们会发现氢气具有还原性。下面请同学们自行操作。

(3)教师提供虚拟实验学习环境,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学生主体)

同学们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入虚拟实验学习环境后选择操作模块进行虚拟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实验要点。并且实验过程会将同学们的主要实验操作内容动态地记录下来,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部分画面截图如图6所示。

(4)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主体)

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进入实验报告填写部分,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将你在做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验注意点认真规范地填写在实验报告中。部分实验报告填写内容已经在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中动态生成,无需填写。填写完成后请同学们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填写部分如图7所示。

(5)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主体)

教师在确定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都提交完毕以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协作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的疑难点按照下面表1形式做总结。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进行实验报告的批改,将实验报告中呈现的问题与同学们小组上交的学习问题归纳总结后一一做详细的讲解,以达到使每个同学都能领会和理解。

(6)教师组织学生温故知新(实验操作不做记录,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达到同学们对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全面掌握,请同学们再次进入虚拟实验学习环境进行学习。这次同学们从实验准备进入,依次进行学习,在15分钟学习时间内完成“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的二次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7)完成实验作业

同学们认真学习之后请完成实验作业并且提交,一天后查阅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

(8)实验拓展,形成知识迁移

同学们在学习完了本节课的内容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入实验拓展部分进行兴趣学习,让同学们看到生活中的化学,看到化学给大家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大家一起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争取让科学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生活。

(9)教师总结反思,修改教学

教师根据同学们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和效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评估,并且写出自己的教学心得。每个教师面临的不是一个班,面对不同的班级,教师要从一个班代课的经验中总结后续教学的经验,也就是要具备“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能力。教师课后反思按照下面表2形式做总结。

虚拟实验的“双案”设计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训练为主线,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双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对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篇13

一、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改变应试教育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观念:即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认识,轻情感。

1.现在不少老师把“知识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定缺一点就不扎实、不严密,因而不遗余力地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去研究,又怎样去做人。总之,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这句口号中所说的本领,主要是指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2.教与学,一直被认为是认知领域的活动。这不错,但并不全面,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而人有情感,重情感。试想如果老师讲课时无精打采,学生就不可能兴致勃勃,学生如果满肚子不高兴,听课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因此,教师除了以渊博的知识解疑释惑,还应该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并且善于发现和调整学生情感变化,使其智商与情商统一,达到良好的认知状态。

3.学生减负就意味着给老师加压。老师只有对学生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动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课前充分备课,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研究生物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把握新课标的程度呈正比例关系。认真把握新课标,明确目标,明确标准内容,使其内化成教学目标。在日常备课中力争做到:根据标准分析学生情况;根据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标准进行测试与评价。只有学生把学习要求内化成动力,才能转化成能力。

2.吃透教材,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案设计得好坏与否关系到整节课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结合学校已有的实际条件,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所需的教具、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过程设计是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除了写自己的教学思路外,还应把在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预测,并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考虑进去。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方法是极不可取的。

三、课堂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化结合。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恰当的设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批判意识。

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

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安排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同时,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在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节奏,并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