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汇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存在问题
系统问题:
1、血透风险评估表,风险因素评估选项“压疮”为错别字“压痔”。
2、维生素B1,医生开医嘱时有皮试选项,过敏药品管理里面所开维生素B1都有皮试结果,皮试结果由医生自行标注阴性结果。
3、儿科护理记录单,翻页后无日期及时间。
待规范问题:
1、切口引流量(医生未开记量要求),24小时切口引流量是否需要记录在体温单上。
2、记24小时尿量,每班只记录一次,是否需要按时记录。
3、过敏药品管理,备注栏信息是否需要标识部位+姓名(病区不统一),皮试部位是标识“R、L”,还是“左、右”或“左手、右手”。
4、患者入院时无记录,入院一周后皮肤出现异常,护理记录单只书写皮肤情况,是否还需要观察记录患者基本病情。
个性问题:
(一)首次护理评估单:
1、 患者意识模糊,护工陪护,5.28号入院,住院须知和首次护理评估单患者未签字(医生需签字处均完善签字)(针灸推拿科)。
2、 入院须知护士未签名及时间(骨伤科)。
3、 评估漏项(血液科)。
4、 评估欠准确(外一科、脑病科)。
(二)体温单:
1、漏绘制、错绘制生命体征(感染科、脾胃科、骨伤科、心内科、肺糖科、口腔耳鼻喉科、产科)。
2、漏绘制、错绘制疼痛评分(感染科、外一科、烧伤科、重症医学科)。
3、漏填尿量(妇科)。
4、漏填舌苔脉象(妇科)。
5、漏填体重(感染科)。
6、漏填大便(感染科、肺糖科、外三科)。
(三)医嘱单:
1、皮试未标识部位(感染科、外一科、血液科、儿科、新生儿病房)。
2、皮试未标识结果(外三科)。
(四)护理记录单:
1、胃管拔出后,仍反馈胃管情况(感染科)。
2、漏血糖记录(感染科、外二科)。
3、病情观察记录欠准确(针灸推拿科、妇科)。
4、记录错别字(脑病科、儿科)。
5、特殊用药后,观察记录欠规范(外一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
6、记录与医嘱不一致(心内科、儿科)。
7、行中医适宜技术后无记录、无疗效观察记录(针灸推拿科、外三科、口腔耳鼻喉科、产科)。
8、危急值处理后无观察记录(血液科)。
9、病重患者病情观察频次欠缺(肺糖科)。
(五)护理计划单:
1、无动态调整(感染科、外一科、外三科)。
2、护理措施未纳入计划(外二科)。
3、漏填诊断(脾胃科)。
(六)特殊区域:
1、血透室:风险评估表、医嘱单、血液净化记录单均按要求书写。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2-0045-02
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1],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2]。护理工作是医院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为提高护理质量,常抓不懈,我院实行院科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层层检查,进行质量控制,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共有护理人员220名,其中本科15名,占6.8%,专科155名,占70.5%,中专33名,占15%,无学历17人,占7.7%。职称:护士24名,占10.9%,护师87名,占39.5%,主管护师104名,占47.3%,副主任护师5名,占2.3%。共16个护理单元,护理管理者22
名,占10%,质检员52名,占23.6%。
2 方法
2.1 院科护理质量检查 即护理部随时下疗区查,护士长值夜班每晚查,6个质量小组成员由疗区护士长担任,每月对疗区进行一次护理工作大检查,疗区护士长和二名护士每周一次自检,工作目标明确,分工到位,做到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实现了齐抓齐管,全员参与,使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形成常规化和制度化。
2.2 落实护理管理体系职责 规范护理行为,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绳,是保证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3]。
2.2.1 提高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护理部每季度,科室每月一次安全教育和检查、摆问题、查隐患、有记录,做到安全护理,警钟长鸣。
2.2.2 认真落实《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2.3 严格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基础理论,2次/月,专科护理查房1次/月,疗区护理业务学习1次/月,护理查房2次/月,医生学习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专科诊疗指南护士参加学习。
护理部每半年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前10名奖励,加分,后10名质量否决,扣分,罚款。
2.3 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 院依据护理部检查结果行质量否决,作为年末疗区评先依据。护理部将每月检查结果汇总、打分,作为考核护士长依据。疗区护士长将检查结果汇总打分,作为年末考核护士的依据。
2.3.1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1次/季对护理质量、护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1次总结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
2.3.2 疗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一次会议,总结质量工作,找出不足和薄弱环节,护士长每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工作要求,布置工作。
2.3.3 每月将质量检查结果向医院考核小组汇报,与当月奖金挂钩。
2.3.4 院每年举行二次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比赛,对推动护理工作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获奖者给疗区加分,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
2.4 实行全程监控 从患者入院开始到病情治愈出院的整个过程,把涉及护理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控视野,实施全程、动态质量监控,从入院宣传到出院指导,从表格书写、护理记录到巡视病房、基础护理、院内感染控制、调查患者满意率来获得信息,看护理工作是否到位。
院1次/季召开患者座谈会,科室1次/月患者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使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2.5 充分发挥考评功效 做到随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护理部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护士长检查与科室质检员检查相结合,考评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点控制。
3 结果
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差错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4 结论
通过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常规工作程序化,日常管理制度化,各项要求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化,监督检查经常化,我们做到目标、要求、责任、奖罚明确,对护理工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发展,患者满意率大幅度上升,为医院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瑞兰,董玲玲,薛阳,等.由国内外护理工作的不同点引发的思想[J].当代护士,2007(1):108.
篇3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
1.2.1.1 一级质控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2]。每组护士2-3名,在质控组长的分管下负责科室的某一项护理质量的管理。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周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当事人进行整改,评价整改效果,并做好记录。护士的分配是采取“补弱”的原则,如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较差的护士分配在护理文书小组,这样分配的好处,一是护士可以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随时请教小组长,二是利用检查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
1.2.1.2 二级质控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3]。质控组长的选拔原则是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心护理管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个人自荐、业务考核、民主评议三个步骤完成,护士长根据个人业务特长、工作能力等分配所负责的质控小组,如文字水平高的护士负责护理文书小组,专科护理技能好的负责病房管理小组。我们成立了病房管理;护理制度、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护士培训;急诊急救、消毒隔离4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科室其余的11名护士平均分配到各质控小组;病房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急诊急救、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急救药品、物品、毒麻药品、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等的检查;护理文书小组负责护理文书书写、护士培训的实施情况;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小组负责制度职责落实、护理服务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检查督导。各小组组长年初制定小组计划,每周质量检查和分析,半年小结,一年总结。
1.2.1.3 三级质控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2]。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专科特点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每周一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上周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
1.2.2 制定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价细则 庄文平[4] 在对12所二级医院的检查中发现,二级医院质量检查体系不完善,无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造成护士长质量检查扣分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织护士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及质控小组职责,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有据可依。
2 质控小组成员的培训 培训质控小组成员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制定的。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的内容逐一解读,当场解答疑问;质控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掌握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正确把握,能不断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实施
3.1 检查 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有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两种形式。质控小组长完成本职工作外,带领小组成员实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对所负责工作的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关注护理质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的好处是,定期检查全面、系统,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了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随机检查的方法,可以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一是减轻了“负责检查”带来的工作量和压力;二是能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出现偏差的护士,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时修正错误,保证了即使工作出现偏差,也能及时发现,随时整改。
3.2 记录 各质控小组检查存在的问题,采取“不记名”的方法记录在“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上,只记录发生的问题,不记录发生问题的责任人,一是可以减轻护士的思想压力,二是可以让记录更真实、完整,三是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让护士感觉到护士长管理公平公正,并且做到了经验共享。
3.3 质量反馈 科室规定每周一晨会是反馈本周护理质量检查的时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全科护理人员、值班医生,并邀请科主任参加。首先是小组长汇总检查情况,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对因制度、流程等不完善发生的不良事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对科室质量管理的看法,或是提出疑问;最后护士长总结上周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重点,其中上周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是本周护理质量检点,护士长还要对上周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科主任从医疗角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指导。每周反馈一次检查情况,不但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高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还能集思广益,更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医生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护士长在月底汇总一个月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整地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 体会
4.1 人人参与,科室工作齐抓共管 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护士长一个人的事,护士也不再对质量检查有敌视情绪,而认为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护士在检查他人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认真,做到了互相监督,加强了护士之间的协作精神;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护士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护士长的管理,而是也参与到管理当中去,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成就感;使管理透明度化,尤其“不记名”记录问题的方法,使护士将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的原因和杜绝措施上,做到了经验分享。
4.2 责任到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个质控小组责任明确,医院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查到哪个小组存在问题,由哪个小组负责,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而且4个小组长责任在肩,必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发现问题,解答疑问,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以前,我们发现低年资护士是护理工作出现偏差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给她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工作中发现错误带来的经验,比单纯说教更能让她们吸取教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护士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整改措施,是护理实践得出来的经验,贴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使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每周一次反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本周检查存在问题,就是下周护理质量检点,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2008、2009年与2007年医院对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对比发现,基础护理质量由2007年的93.05分分别上升到96.88 、98.15分,病房管理工作由2007年的92.17分分别上升到97.40 、98.19分,消毒隔离工作由2007年的92.33分分别上升到97.90 、99.08分,护理文书成绩由2007年的92.79分分别上升到96.80 、98.51分。
4.3 及时纠错,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人人掌握护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评价细则,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参与意识,能更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控制,减少了工作的失误;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及运作方式,形成了科室质量控制体系,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各项工作更有预见性;随机检查的方法,重在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是事后监督,发现的工作偏差及时修正,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2008、2009年,科室无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发生,病人满意度也由2007年的92.12%分别上升到2008、2009年的96.30%、 98.47%。
4.4 参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质控小组由科室一线护士参加,改变了医院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护士长检查,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服从管理的现状,使护士对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应付护理质量检查,而是把质量检查看作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之一,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让护士有积极的心态接受检查督导;每周反馈质量检查结果,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无形中护士学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拓展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内涵;护士在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提供了对护理工作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
4.5 互相体谅,医护关系空前协调 科主任和值班医生参与护理质量反馈,让医生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体谅护理工作的难处,增加了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度;医生从医疗角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满足临床需要;医护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科室的发展,促使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实施护理质控三级体系,基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转变了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使护士从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强化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操作过程的控制上,而不是事后监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篇4
采用PDCA的管理思路,以标准数据集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需要,系统预先将检查点分类贮存,建立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质量检查模板,根据每次检查的重点从检查模板库中生成不同项目、不同分类、不同权重的质量检查评价表。检查时,质控组、护理部、夜查房护士长等多种角色人员,通过护理质控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形成质量登记的数据来源。检查完毕,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并输出各个护理单元和各种项目质量的分数和达标率。然后,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依次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自动反馈给对应科室进行整改,整改结果再汇集到检查组进行确认,最后生成问题汇总的列表。同时,系统可按需要生成各种监控分析图表,反馈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到对护理质量的监控作用。
3、系统功能设计
从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和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化特点,系统将涵盖标准元数据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移动平板客户端、检查结果汇总、质量改进反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为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提供了评价标准。(1)质量标准元数据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指标去衡量、预测、评价、评估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管理者根据指标的数量变化来指导决策。因此,在设计时,理解各个指标的内涵和属性,即指标的元数据定义。通过元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指标元数据进行增、删、改。(2)质控检查模板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包括:①检查标准定义;②检查项目设定。其中,检查标准定义,即把质量标准元数据生成符合本院特点的检查模板,模板包括检查项目名称、所占的权重、对应的元数据指标、所占的分数等。同时,还可以定义检查过程中常用到的属性,如考核类型,考核类型包括总体查、抽查、混合查等。在检查项目设定包括该周期内要检查科室、检查组成员名单、检查结果的默认达标线、特殊科室的特定达标率、检查结果的默认合格率等。(3)移动质控检查终端本系统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护理检查移动终端,实现护理质量指标的实时采集和各项检查结果的实时上传。该模块包括:①获取数据,将护理质量检查模板下载到平板电脑上,在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选择检查项目、年月将数据下载。②数据录入,检查人员将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到检查病区,选择要检查的指标、科室,选择床位、护理级别。以三级菜单联动方式显示所有的需要检查数据,包括扣分原因、扣分值等,对于常用的扣分原因,系统还定义了扣分模板实现快速选择。③同步结果,如果病区没有无线网络,检查结果则定时以脱机的方式保存在本移动终端上,在连接到网络后,可自动同步检查结果。(4)检查结果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护理质控月、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表和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功能包括:①已查数据列表,包括病区、得分、合格率、是否合格、检查时间等,并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显示。②扣分明细列表,实现数据的二次钻取功能,将已查的数据分析,得出扣分明细,包括检查时间、病区、标准、扣分原因、扣分值等。③未查项目列表,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得出漏查的科室及项目,以消息方式进行提醒检查人有未完成的检查任务。(5)质量改进反馈管理该模块是将PDCA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护理质量反馈,该模块包括:①检查反馈表生成,将检查结果中有扣分的指标项,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生成包括科室、扣分项、扣分原因的反馈表单,管理人员可以在自动生成的反馈单修改,通过预定义的反馈流程发到对应的科室。②流程跟踪,系统引入流程引擎技术,实现从质控小组成员到护士长整改,最后到护理部评价的全电子流程化管理,实现每个流程节点的办理人、接收时间、办理时间的实时跟踪,形成持续续改进的闭环管理。③消息提醒,以消息方式将整改问题下发到科室,对于未反馈、未整改的记录进行系统预定义的公式进行扣分。(6)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运用了质量改进工具中的柏拉图管理法、水平比较法、要因分析法的理论,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对各种总分排名、科室排名、扣分排名等进行统计;同时对多种指标如科室、得分、合格率进行多维度分析。
4、应用效果
在该标准基础上,系统立足医院的管理实践,以实现护理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实践表明,本系统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效果:(1)检查标准的量化和推广通过统一的标准收集医院护理质量数据,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和服务效果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督导,并评价医院开展的总体情况,为全省护理质控的推广提供参考,形成全省性的统一化标准和信息化规范。(2)检查速度和质量保证克服已有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手工申报难、报表人工统计分析慢、信息反馈周期长的不足。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施后,改变传统手工方式把检查结果录入到PC终端的检查方式,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每月护理质控所需时间缩短,护理质控抽查及追踪检查时准确性、针对性、实时性提高。(3)质控流程优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访问病人,实时录入内容,系统将自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将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同时,本系统对重点环节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4)决策作用质控管理自动化,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护理质控月报表、护理质控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质量评价表的电子申报及智能化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关联具体事件明细,方便了护理质控管理。同时,将质量改进工具的理论置入系统,使系统的分析功能科学化,通过系统加强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篇5
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依据,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护理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一切护理工作要求从标准做起,并按标准进行质控。护理部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部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①标准要体现病人的需要,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②标准要符合我国国情及本医院的实际情况;③标准要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便于操作和考核;④标准要随着医院工作的深入发展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
质量标准确定后,护理部首先组织全院护士长学习,并把制定的标准下发到各疗区,让标准成为全院护士的行为准则。其次是依照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护理部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以数据说话,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质量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
建立护理质控程序
护理部应紧紧围绕护理正规化建设,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落实。从内容上注重抓好各项卫生政策法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落实。从方法上要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和护理管理上的难点、弱点,及时做好相关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及时弥补管理制度上的空白点,加强缺陷管理。护理质量检查控制的重点是:执行医嘱质量、治疗护理时间的准确性、技术操作质量、观察病情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教学质量、经济效益质量等。护理部制定出详尽具体的护理工作、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标准,如:①定期组织全院护士长组成护理质量小组,进行内外科护检,可以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可了解全院护理工作情况,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②护士长每日全面检查护理工作1次;③通过护士长夜班总值监督检查夜班、节假日护理工作质量;④定期到病案室检查出院病例质量等。
制定绩效考核计划书
为提高控制效果,必须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强化责任制管理,重点解决有章不循等问题,使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我院自2003年实施绩效考核以来,护理部以年为周期,实行月考核、月汇总、月奖罚,每月上旬拟定下个月考核内容,并对上个月考核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奖罚分数,将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部,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如此反复循环,使各项检查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下,保持最优状态运行。
经常深入科室,现场服务、指导、控制
现场控制是提高管理效能,及时解决工作偏差的有效方法。护理部质控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每一个护理单元,了解和掌握真实可靠的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督促、协调和控制,帮助科室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调护患关系,保证技术效果和护理安全。寻找原因,提出质量改进的可行性措施。护理部主任在护士长会议上对全院护理质量监控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馈,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病区,要求护士长限期改进,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下月护理质量监测的重点内容。
护理质量实施逐级控制
篇6
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共计16名,以护理部牵头,人员分布于大科、内、外、急诊、医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临床科室,既有科室护士长,也有临床护理骨干。全院编制护理人员285人,病床499张,涉及临床20个科室。
检查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1],每月1次小检查,每季度1次大检查。对每次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统一规定,体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理念。
不定性检查法:不定期,不定人员,不定内容,交叉检查。为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部不定期抽取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人员临时分组,到不同科室进行质量检查。例如;上旬由门诊部和外科成员检查内科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书写等。下旬由护理部和内科人员检查外科的急救管理,术前访视,术后健康指导等。
定期小检查:护理部定期每月针对某一项目(如急救管理、病人满意度抽查消毒隔离等)或者某一临床科室进行业务查房、考核1次,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八知道等方面由护士全面叙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切实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
定期大检查[2]:质量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时参与,由护理部主任临时分组,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交叉检查。
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等。重点细查危重患者、卧床病人皮肤完整情况、导管是否通畅,留置是否在有效期内等情况;基础护理病人清洁卫生、头发凌乱和指甲长短情况;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和真实情况;护理书写规范化、及时性、准确性情况;治疗室、手术室、检查室、储物间消毒情况,废弃物处置情况;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等。
护士长工作手册完善情况:要求工作计划合理、明确,具体、数据真实,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有原始依据,病人满意度保留调查表。要求对各种突况有详细的应急预案(如患者跌倒、导管脱落、药物过敏、停电等),保障每位护士知晓。落实护士长岗位职责,对护士长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上报护理部,做为年度考核依据。
教学情况:对每位实习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情况都要有记录,包括业务学习,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等必须建立档案,保留原始依据供学校被查[2]。
业务考核形式采取了多样化:提问、问卷、笔试、竞赛、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对各科护士的考试方法和内容不一,如120中心重点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注射室重点考核药物过敏试验掌握情况等,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整体水平。
交叉检查的重要性
对考核人员的要求:考核者要熟悉各专业特点和掌握各项质量标准的考核内容,对所有考核个人和科室都必须一视同仁,以防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力求达到公正、客观、准确。
考核人员在检查其他科室和系统的同时,吸取了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把好的工作作风、优秀的服务理念、完善的管理方法带回自己所属部门进行交流、学习,这对整个护理质量起到了推进作用。
检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扣分细化,公平合理,相互督促,做到严中有细,有据可循。
杜绝了检查中有私心、偏心现象:有效的预防了在检查中有偏向于自己部门或自己科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扣分,名次过低被领导批评等因素。从而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到了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总之,采用交叉检查法有效的避免了在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使护理质量检查手段不断完善,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院护理质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真正做到了让患者、社会和政府满意。
篇7
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强化学习意识
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进行排名次,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相互竞争,直至达标。
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好聘用护士的轮转工作。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三、转变护理观念。
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观念。
1.护理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创造感动”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4深化亲情服务。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护理各项指标完成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
5.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明年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相信只要我齐心协力努力执行以上工作!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20xx年护理部工作计划将围绕医院工作目标,在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计划如下。
工作重点:
1、内科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2、迎接“二甲”检查
一、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丰富护理服务内涵,。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工程”活动的积极开展,我们仙居县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该项工作。
1.拟定内科病区首先开展优质护理
2.成立医院创建“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3.试点病房对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
4.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示范工程”活动中全程进行督导检查;广泛收集全院职工、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引入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5.未开展“优质护理”病区根据科室特色开展一项优质护理服务项目。
二、根据卫生部十大安全目标,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一)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1、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重点加强护理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管理及网上申报工作,为此制定了新的护理入院评估单并投入使用,每季进行护理过失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预防跌倒图文宣教基础上,要求科室进行针对化宣教,并用视频引起重视。
2、防止错误的手术部位、手术病人、手术操作。
3、监督各项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如药品管理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4、加强执行医嘱的环节管理:要求每日医嘱大查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静脉输液要求按规范核对,医嘱执行有严格核对程序,控制静脉输注流速等,进行各项操作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
5、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各科室每月上报风险事件,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并改进。
6、加强危重及手术病人转运安全管理。医技科室备用抢救物品,院内统一要求填写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
7、护士长分两人一组每周夜查房两次,对存在问题汇总并反馈。
8、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提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每季度汇总反馈。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检查护理质控小组人员变动情况,包括压疮质控小组等。
2、由医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督促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按护理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反馈、整改和评价并由护士长做好上报工作。
3、每月由护理部质控组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护理部每月行政查房2次,护理部负责每月每季度检查结果汇总并及时反馈。
4、坚持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对全院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如1压疮、跌倒、坠床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5、护理病历:进一步规范护理病历书写,按浙江省中医护理病历质量检查标准,体现专科水平及动态变化,在护理病历书写中,要求“写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写的”,病历书写与临床不可脱节,以更好地进行循证护理。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进行检查并反馈。
6、规范出院随访工作,提高病人满意度。
7、实施目标管理,要求全院护理质量达到以下指标:
1)、住院病人满意率≥90%
2)、基础护理落实率100%
3)、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100%
4)、病历书写符合率≥95%
5)、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6)、护理事故数为0
7)、护士基本理论平均成绩≥85分
8)、护士基本技能平均成绩≥90分
三)做好紧急人力资源调整预案及相关人员培训
1、成立项目小组,制定名单
2、相关培训
四)、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临床护理效应
1、采取中医护理措施,体现辨证施护,并能正确应用中医术语,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
2、积极开展中医操作,加强宣教。
3、科室每季度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护理部针对全院中医护理操作情况每季度予以评估。
4、中药帖敷治疗压疮自制1号方,2号方,效果明显病人反映良好,积极在全院推广。
5、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操作及理论水平,邀请院内专家理论培训,理论考核1次,要求全院护士考核通过。
五)加强在职教育,重视内涵素质:
1、加强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
(1)护理管理人员培养:选派护士长及骨干外出学习,回来后制作PPT汇报;
(2)年轻护士培养:选派手术室,骨科、外科骨干护士台州医院进修
(3)完成20xx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2、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
(1)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每季护理部组织疾病查房一次(中医疾病查房2次),不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对全院中级职称人员进行护理体检考核。
(3)全年三基理论考试两次,中医理论考核一次,操作技能考核一次。
(4)护士长每季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专科知识考试一次,护理部定期抽考。
(5)毕业分配人员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对工作三年内护士每月安排一次理论或操作培训考核。
六)、实习生带教工作:
1、20xx毕业生于3月份正式结束。
2、妥善安排20xx年实习生各项工作:包括接待实习同学、制定临床实习带教计划、安排实习科室轮转等。
3、每月理论培训一次,
篇8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当前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特殊时期尤为如此[1],如何做好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成为医院管理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的深入推进,妇幼保健院自身医疗业务量不断增大,快速发展的业务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医疗质量作保障。然而,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对薄弱,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努力缩短与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差距,切实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增强基层妇幼保健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四个机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1建立约束机制,强安全意识
1.1制定质量标准
每年初制定《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方案》,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量化评分标准,引导医务人员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1.2编印管理手册
编印《医患沟通实施指南》《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全员岗位责任制》《科主任工作手册》《护士长工作手册》《职能科室科长手册》《质控员工作手册》等,将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操作规定,从而规范医疗行为[3]。
1.3建立质控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方式[4-5],我院建立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病案五大质量监控体系,实行院部、科室负责人、科内质控员三级质量控制,设置住院总医师、实习护士长、班组长岗位,协助科室负责人参与质量管理。
1.4落实每日无差错签名制
每天科室交班会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全科职工在无差错警示本上签名,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确定每月第四周为“安全警示教育周”,科室及每名职工小结当月医疗安全质量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科室负责人随时完善整改措施,健全医务人员自控和互控机制,教育引导职工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职业安全操守。
1.5坚持医疗安全例会制度
医院每季度一次安全例会,医务科、护理部通报季度全院医疗安全情况,各科室负责人汇报季度科室医疗安全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环节安全隐患,针对问题,汇报整改措施,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2 建立考核机制,强环节落实
2.1 强化检查力度
①强化医疗质量检查:医务科每天下科室,针对临床医技科室重点督查,对特殊限用药品进行清查,统一规范使用程序,制定各级医生使用权限。定期对医务人员急救水平进行普查,要求临床科室对所有新患者、疑难、危重患者一律要求床头交班,医疗、护理二线值班随叫随到;各手术科室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辅助检查科室所有阳性结果及时通知责任医生;二线医师每日巡查病房2次,一线医师每日查房至少3次,危重患者随时查看。②强化护理质量检查:护理部每天下科室重点查看护理人员操作规范,“三查七对”执行情况,急救药品、器材和高危药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库房管理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要求二级质控组做到“走动式管理”,每周对基础特1级专科护理、科室管理、整体护理与优质服务、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病历书写等开展专项检查,每周进行案例剖析、安全讲评。要求一级质控组成员熟悉质量控制内容的细则,掌握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职责[6],对照考核标准及《患者安全目标》自查科内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与科内护理绩效考核挂钩。通过三级质控体系,形成了时时监控,层层把关,及时落实的良性循环机制[7]。③强化院感质量检查: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控,针对手足口、麻疹等传染病多况,督导应急预案演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留观室的启用、就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院感办每日到科室指导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检查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情况,普查归档病历,动态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开展生物监测,监督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督促病区开窗通风,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降低院感率。
2.2 强化环节监控
篇9
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针对病历公开对护理学科带来的挑战,减少病历缺陷引起的纠纷,我院护理部根据2001年河南省卫生厅印发的《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及2006年
1 资料与方法
从病案室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出院病例840份,对照《护理文书书写文件评分标准》,对体温单、一般病人护理单、特别护理单、临时医嘱单、长期医嘱单等进行检查,对护理记录缺陷进行统计。
2 结果
840份病例中,176份病例存在记录缺陷, 占21%。记录缺陷252处,其中漏项48处,签名潦草78处:漏签名8处,医护间及护士间记录不符25处,皮试执行后未标示9处,皮试阳性结果未在体温单底栏标示7处,一般护理记录单第二页遗失2处,体温表单第二页遗失l处,记录不准确66处,涂改及修改方法错误22处。
3 缺陷分析及对策
3.1 缺陷分析
3.1.1 护理记录真实性缺陷 ①涂改。发生笔误、错字,未按规范要求的修改方法修正(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字上),而采用刀片刮、胶布粘或84液涂擦等方法去除或掩盖原字迹,影响了病历的真实性,尤其是一些关键字或数据的涂改,如吸氧流量、血压等。②重抄。发生错写、漏写、为保持页面整洁或为应付突击检查,将病历重抄,检查中发现2份用1个人的笔迹完成不同班次护理记录,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可信度。
3.1.2 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缺陷 ①漏记。资料收集不全,导致护理记录单漏项,如缺住院号、性别、诊断、日期;护理措施实施后未记录,如给氧(3 L/min)、病人大动脉处冰敷,皮试结果未标示,烦躁病人使用保护具无记录等。②病情观察后无动态记录。如病人寒战,高热,行物理降温后无降温记录,病人疼痛用药后是否缓解,病人睡眠差,肌肉注射安定10mg后是否入眠无记录等。③护理记录不及时,应根据护理级别,按规定时间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一级护理患者1-2天记录一次,二级护理患者3-4天记录一次,三级护理患者5-6天记录一次。④相关护理记录如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等缺如。
3.1.3 护理记录的规范性缺陷 ①应用主观判断语言。如病人一般情况可,未诉不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变化,病情稳定等。②不按常规填写。如病情记录后不签名,换页不写日期、时间,无出入手术室时间、书写颜色不一致等。③医护间或护士间记录不符。如姓名、药物过敏史、主诉、年龄、产后出血量等前后不一。④记录内容不准确。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字迹潦草、签名不清以致无法辨认等。
3.2 对策
3.2.1 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自觉地坚持法律、法规的学习,主动参加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等。认识到如果护理记录在反映病人实际情况方面的质量差,就缺乏应有的法律敏感性,那么作为承担倒置的举证责任方就没有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因此,护理人员要从法律的角度审识护理记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2.2 加强医护交流,避免记录不符 医疗护理记录不符主要是因为医护双方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1],护士在发现医生的记录与自己不一致时'主动找医生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条例》实施以来’我院对护理记录质量进行了整体、细致地综合管理,使护理记录在规范性和反映病人实际情况方面均明显改善。
3.2.3 加强督促检查,规范病历书写 转变过去在病历检查中重视终末质量检查,忽视环节质量检查的做法,对护理病历实行四级管理,即护士一护士长一病案质检员一护理部四级把关制。护士把好自我书写关,自查自评,自我完善;护士长把好出科病历质量关,病案质检员对每周归档病历认真检查,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标准》对每份病历打分,将相关缺陷及时反馈科室,并将上月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不定期组织病历质量检查,对反馈的共性问题在质控会上进行讨论、规范,对各科存在的个性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指出,提出整改措施,并与科室奖金挂钩。
篇10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病区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机率最高,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使消毒隔离制度落不到实处,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病人造成伤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院感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护理活动中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比较消极、被动。
1.2有些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对消毒隔离措施不了解,未落实。
1.3个别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增加了科室材料消耗,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配制输液用的注射器 ,就未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4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慎独精神,将消毒措施简化,省略等等。
2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病区护士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下述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熟悉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2)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核心制度培训,使护士人人能够熟悉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3)组织病区护士参加院感科举办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知识培训,培训后并组织考试,使病区护士掌握手卫生规范和自身防护知识,掌握病区及治疗室院感管理规范。(4)各病区组织科室内护士业务学习,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等知识,培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意识。
2.2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和病区护理质量自查小组(1)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内科、外科、肿瘤科护士长组成,每月检查一次病区消毒隔离质量,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检查结果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自查小组,负责本病区消毒隔离检查工作,以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常白班护士及病区主管护师为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毒隔离考核表中,在次日晨会上作不提名的点评,让病区护士逐渐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对在考核中多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护士,由护士长找其谈话,了解其原因,并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2.3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组织护士学习,然后开始实施:我们从以下7个方面分18个考核点进行检查考核:(1)执行手卫生规范情况。(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情况。(3)无菌物品使用、保存和更换。(4)晨间护理方法及用品消毒。(5)治疗物品清洗消毒处置。(6)抢救器械清洁消毒。(7)病员安置、隔离标志。
篇11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响、切片的资料的总和(简称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的记录。病历档案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教学科研、医保支付、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运行病历是患者在诊疗期间未整理归档的法律文件,是病历档案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某市医院运行住院病历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评价,探讨改进的对策。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市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随机抽取的运行住院病历2 721份。
1.2 方法
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以及该院《关于住院病历书写的规定》等有关医疗、病历质量管理规定及考核评价标准,由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设计统一检查评价表格,组织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定期轮回深入住院临床科室,随机抽取各科运行住院病历的5%~10%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登记、分类汇总,及时告知责任医师、护士及时纠正,并以简报方式向全院通报,对存在质量缺陷较多的科室进行复查,监督整改情况。
2 结果
2.1 总体质量
2007年运行病历合格率为94.75%、运行病历甲级率为90.38%、运行病历缺陷率为16.33%,其中32份乙级病历。2008年运行病历总合格率为96.34%、运行病历甲级率93.99%、运行病历缺陷率为10.70%,其中20份乙级病历,见表1。
表 1 2007~2008年总体质量(份)
2.2 病历缺陷
本文根据病历档案形成过程的特性,将在运行病历缺陷分为:时效性缺陷、完整性缺陷、记录内容缺陷、诊断缺陷、医嘱缺陷、书写资格缺陷、知情同意缺陷、其他缺陷等类型,各类缺陷占总缺陷的比例和排名,见表2。
表 2 病历缺陷情况(例)
3 分析
3.1 时效性缺陷
由表2可知,本类缺陷占总缺陷的35.57%,居缺陷第1位。其中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日常病程记录、手术记录、阶段性小结、转科记录等66例,未在规定时间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23例,在规定时间内无上级医师查房记录11例,入院、病程、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未在规定时间内审核签名39例。该院开放1 300多病床,设有30多个住院科室,年住院患者3万多人次,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但大多数科室医务人员能按时书写病历,这类缺陷发生在:儿A科、放疗科、内E科、综合A科、综合B科、外C科等小数科室的个别医师,主要原因是个别医师时责任心不强,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病历书写时效性意识淡薄有关,如三级医师查房基本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但有的住院医师不及时书写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
3.2 医嘱缺陷
本类缺陷占总缺陷15.72%,居缺陷第2位。医嘱无有处方权医师签名20例,涂改医嘱内容、重整不规范15例,已执行的医嘱无护士签名14例,医嘱开具与停止时间前后矛盾12例。该院是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对各级医护人员都有系统的培训制度和规范的诊疗制度,这类缺陷发生在产A科、外D科、综合A科等室科室的某几个医疗小组和护理单元医护人员,主要是因为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工作缺乏认真和严谨态度,法律意识不强,未执行医嘱制度。
3.3 记录内容和诊断缺陷
主要为现病史和既往史描述不详、主诉书写不规范、现病史内容与体格检查的体征矛盾、手术记录与麻醉记录记载的手术者不相同、抢救级别与抢救记录中描述达到的级别标准不符且未列出抢救人员名单、术前小结缺少拟实施手术的名称和方式,缺少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内容或鉴别诊断内容过于简单、诊断名称不规范、漏诊等。这两类缺陷主要发生在一些低年资医师,一方面是业务水平相对较低,需努力提高;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如手术记录与麻醉记录记载的手术者不相同显然是不认真所致。
3.4 完整性缺陷
主要为患者的一般情况缺项、内容填写不详细,入院和病程记录缺少页码,病历中缺少入院的常规检查,缺输血、月经婚育史,体格检查缺T、R、P、BP等。这类缺陷均是医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法律意识薄弱,认为这些是“小问题”不给予重视。
3.5 书写资格缺陷
主要为入院记录、首次病情记录等由无处方权医师书写且无经治。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名,手术记录由非手术者书写且无手术者签名。《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规定入院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首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手术记录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术者签名。这类缺陷有些是由非日常时间入院的患者较多、做连台手术,工作繁忙,让试用期医师、非手术者书写而经治医师和值班医师、手术医师未及时审阅修改签名;一些是个别医师依法执业意识差,未按照《执业医师法》规范医疗行为。
3.6知情同意缺陷
住院须知、手术、输血、透析、化疗等同意书缺项、无患者或家属人签名,由非患者签名的知情同意书未说明签名者与患者的关系。这类缺陷主要是个别医师法律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规定的诊疗程序有关。《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这类缺陷在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非同小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往往医疗单位处于被动局面。
3.7 其他缺陷
由本科室检查的心电图无医师签名,存入病历中的外院检查报告单未有患者或其家属签名证明情况属实,医嘱单上患者姓名错误等。
4 对策
4.1 健全和完善医疗和病历档案质量管理体系
①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制订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评价标准、病案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度。②由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负责检查监督科室各项医疗制度的落实情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深入病房对运行病历进行质量监控,组织专家对医疗、病历质量进行考评,总结反馈,督促整改,实施奖惩措施。③各临床科室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和护士组成,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科室的医疗、病历质量全面管理,组织质控小组人员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自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对缺陷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2 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监督整改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根据医疗、病历质量管理的规定和办法,定期组织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定期轮回深入和住院临床科室,随机抽取运行病历的5%~10%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登记、汇总,及时通告责任医师、护士进行纠正,并以简报方式向全院通报,存在质量缺陷较多的科室进行复查,监督整改。
4.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由科教部和护理组织对全院各级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医师大会、学术周、专家论坛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级医护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水平,增强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病历书写规范》的执行力。
4.4 制订相应的奖惩规定,促进医疗制度的落实
在病历质量管理中,除了总结反馈、监督整改外,病历质量与科室和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 该院的《关于住院病历书写的规定》,按单项标准判定乙级病历者,扣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100元、科室当月绩效工资200元;按单项标准判定丙级病历者,扣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500元、科室当月绩效工资1 000元;病历整体评分
4.5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提示病历书写时限
通过医院的信息化的推进,电子病历的建立,应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病历书写过程的实时信息,辅助解决了病历书写时限质量监控问题,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规定时限完成病历书写。
5 体会
5.1及时发现问题把缺陷弥补在档案形成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病历档案质量
加强对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监管,能及时发现病历缺陷,把缺陷弥补在病历档案形成过程中,真正达到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目的;同时可防止因终末质控患者出院后,修改的病历与患者病情和医疗实际不相符,导致病历失真的违法行为,从而造成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处于被动局面。
5.2提高医护人员病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同时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通过对病历形成过程的环节质量的监管,一方面可以使病历书写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加强了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初、中级医护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防范在病历书写中因遗漏病史或检查项目及重要的阳性体征,而造成的诊疗差错,这样既能提高病历档案书写的内涵质量,也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5.3 有利于提高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
加强对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监管,可使病历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得到很好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S].2003:33-37.
[2]林秋玉.加强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病案,2007,8(l0):25-26.
[3]王世彤,楚恒群.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体会[J].中国病案,2008,9(5):16-17.
[4]陈敏,刘芳,杨天桂,等.运行病历监控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88-889.
[5]续红梅,常春林,冯增利,等.病历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33-334.
[6]高岩.运行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74-1375.
篇12
1 分层次在职护士培训机制的建立
1.1 进行严谨扎实的岗前培训,促进新护士角色转换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格扎实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增加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护理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训练4项内容,融汇职业道德教育、优质服务教育和计算机护士工作站学习等。培训时间3周,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的实施和岗前训练管理,培训结束前进行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管理制度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召开“迎新大会”,并举行授帽仪式。
1.2 进行严格规范的见习期培训,培养临床合格护士
1.2.1 选用优秀教员临床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护理部规定,新护士分配到科室后,护士长应安排服务优良、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护师以上人员进行3个月临床带教,便于新护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学习和掌握专科技能、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见习期由教师跟班带教并安排专题讲课,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指导,3个月到期时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和技术考核,护理部进行护理基础理论和规章制度考核,两轮考核合格者可作为见习期护士进行辅助临床工作,不合格者则继续带教1个月,再经考核后视成绩确认其资格。
1.2.2 建立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度,促进护理技能熟练规范:从1998年开始建立“见习期护士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规定新护士在到院后的第1年见习期内,必须通过无菌技术、输液法等15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考核。专门安排一位护士长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对近100名见习期护士进行逐项训练与考核。年底汇总个人15项基本技术的操作考核成绩,各项操作成绩均在90分以上者为合格,由护理部颁发合格证书。当年未合格的项目,第2年安排1次补考机会,护士必须在第2年内争取通过所有操作项目的考核,否则,合同护士失去聘用机会。为促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护理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器材新产品的应用,编写出版《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2].该书以图为主,辅以文字,介绍26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重点测试题及护理操作质量评分标准,使学习者和主考者均有可靠的参考依据。
1.3 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方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能
1.3.1 严格“三基”培训,巩固专业基础:①坚持常规基础理论培训制度,促进学习培训经常化。每年对全院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进行不同专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护理基础理论和外语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作为任期考核与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②建立基础理论计算机考试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网络化。为进一步满足护士“三基”训练和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便于随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的目的,从1998年开始历时4年研究开发出“护士在职在线基础理论培训系统”[3].组织护理人员编写涵盖《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全部112章内容的试题库和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背景,使护士在考试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查看知识背景,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更新。我院于2002年3月正式应用本系统进行在职护士基础理论培训和考试,分别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2 000 余人次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试。命题30余套,在近100台计算机上考试和学习,共计2 000多小时,运行状况良好。考试情况从各部门、各职称等多维度约20项指标进行汇总,实现了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③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促进技术操作规范化。多年来,一直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考试当月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15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试时以随机抽签方式确定考试的项目与参加人员,统一分组进行,由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院护士长2人1组组成监考小组,考试结束后,组织监考护士长汇总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组织讲评并将考试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评予以适当奖惩。④建立护士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制度,促进管理者更新和规范护理技术。2003年开始组织全院护士长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考核,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每月第1周为护士长培训时间,第2~4周为考试时间,每月完成1项护理技术操作循环,每年进行6项操作的培训与考核。
1.3.2 组织严格的专科培训,提高护士专科技能:①实施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制度,强化专科培训。由临床部总护士长负责、各病室护士长组成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小组,每年完成1次专科考核,考核内容和考核成绩报护理部备案,并计入学分。为实施体现专科特色的护理技术和理论培训,护理部拟定“全院护士专科护理技术考核参考项目”,规划专科的必须考核项目。同时,编写并出版《专科护理技术培训教材》[4],下发各科室,录制发行《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录像片,以临床实地操作的方式演示心肺复苏、直接动脉压监测等26项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术后护理等,规范了专科技术培训与考核。②坚持护理查房制度,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从1992年试行开展整体护理之初,即制订每周1次护理查房制度,由护士长制订具体的护理查房计划,并组织查房。护理部专门制作下发护理查房记录本,要求科室对查房情况进行记录,护理部在每月质量检查中对此进行检查,对护理病历的选择、护理诊断的应用、护理措施的制订进行指导。③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培养专科护理骨干。从2001年开始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规定护师在晋升主管护师之前必须经过4个月以上的监护室轮转学习,掌握重症监护基本技能。护师如未参加监护室轮转,任职期间学分考核视为不达标,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评审。
1.3.3 规范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护士掌握“四新”:为促使临床护士知识、技术、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保证其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继续护理教育,护理部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由护理中心专门承担继续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制订有针对性的年度继续教育计划,固定每月安排2次讲课,并特别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授。多年来,连续举行护理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统计应用等系列讲座,举办护理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护理记录书写、临床路径、循证护理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老年病护理进展和趋势讲座。
1.3.4 重视临床应用,提高实践能力:护理人员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护士培训别重视临床应用培训。首先,坚持病区业务学习制度,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训练,内容主要是围绕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组织练兵活动,围绕新理论、新知识进行讲座,围绕疑难护理问题举行读书报告会。要求业务学习每月进行2次,记录在护理部统一制作下发的业务学习训练记录本上,护理部每月检查。2000年开始,在“三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考核,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同时,护理部专人负责检查各级护士在临床中的护理技术操作情况,检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
1.4 积极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提高护士解决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改变传统的方式,采用新的培养思路和培训程序。对学科特色突出、发展较快、护理技能和经验有特殊要求的专科,制订专科护士(CNS)培养计划,对专科护士选拔条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考核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专科护士的培养形成制度。
2 效果评价
2.1 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3周的岗前培训,使新护士进一步明确护士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熟悉沟通交流技巧,了解我院的护理文书书写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由于加强了基本理论教育,使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护士在进入医院时从理论到技术都得到了训练,为新护士了解医院文化,熟悉医院环境,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转变做好了准备。每年新护士均在100名左右,在结束培训时的技术操作考核中,80%以上人员成绩在90分以上;基础理论考试合格者超过90%.
篇13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护士60例,对现行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30例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护士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护士平均年龄32.1±3.4岁,平均工作年龄7.6±4.2年,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30.7±3.9岁,平均工作年龄7.4±4.5年。两组护士在年龄、工作经验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现行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 缺乏管理素质 目前临床护理管理队伍的建立,多是从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护士中选拔,这些护理虽然业务能力突出,但是缺乏管理相关经验,可能导致在日常管理过程出现工作的误差;② 质量评价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部分质量管理制度仅考虑便于日常管理、监督的需求,而忽视了患者的需求和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③ 质量检查“形式化” 目前临床护理质量检查多采用“事后查”的方式,且检查结果多以护士的记录作为评价依据,造成护士为了应付检查,编写护理记录和护理计划,造成日常护理工作缺乏务实性,影响了日常护理质量。
1.2.2 持续质量改进 ①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 对护理管理队伍成员定期进行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设立专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下一定的培训计划;② 规范护理质量工作评价指标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护理工作特点,在原有质量工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简便、可行的规范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③ 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采用集中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连续性监测,其中集中检查指每季度对全院护士所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的系统评价,专项检查指针对护士所在科室的特点,针对某一特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突击检查即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检查并打分[2]; ④过程监控 将监控程序渗透到护士日常工作中,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住院环境,并将患者的安全、舒适需求作为护理质量的最终评价指标,护士应注重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细节,从各角度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高的护理服务质量;⑤ 反馈和改进 质控人员每季度对护士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记分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记录,在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护士长的参与下,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讨论,并反馈到各个科室,派遣专门人员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继续讨论、分析,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再次执行;⑥ 安全保证 将护理安全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每季度定期对科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对科室内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室内的讨论、分析,以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护理质量评分主要考察基础护理质量、一级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质量、病房管理质量。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护士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
随机选择观察组护士和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
Z=-2.339,P=0.019,P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服务质量,优质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医患、护患的紧张关系,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护理质量管理应重视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进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反馈,从而为制定护理质量改进计划提供依据。持续护理改进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其通过采取针对具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质量评估[3],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持续性的提高日常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P
总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