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家庭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2、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不知情,了解甚少,未能形成合力

案例:本校要求在上课途中学生因病家长接其离校,家长在门卫处必须出具班主任填写的统一印制的《证明条》。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生病心急,不按规定交验,与门卫发生争执,给孩子也带来负面影响。分析:多数家长对学生入校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重视不足;对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关注的多,对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规章制度不知情、了解少。

3、家长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欠缺

案例: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时前拥后挤,抢占座位。更有甚者家长自己带头做违法的事,如酒后驾车、横穿马路、闯红灯、翻越栅栏等。分析:老师应该直指家长在家庭安全教育上的误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从安全教育的源头上进行防范。

二、学习知识,教会方法

由于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社会环境、职业背景等诸多原因,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涉及内容不能系统全面的熟悉了解。因此,本校汇总6-12岁小学生在校外所有需要家长教育的知识,运用PPT课件讲解,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文字,通俗易懂的“转达”给家长。

1、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教育

包括交通安全常识、游泳安全常识、用电用气安全常识、预防火灾常识、上网安全知识、日常起居的自我防护及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一是向孩子传授烧伤、烫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二是被昆虫或者其它如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应急处理,三是其他情况下紧急处理和自我保护。

2、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

一是火灾中的逃生常识:主要向火灾传授火灾中的呼救技巧、逃离火灾现场的常识、遇到室外火灾时的应对措施。二是地震中的求生技巧:如将书包放在头上、靠墙根蹲下、迅速到平地上等。三是遇到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的时候的自救方法:室内的人立即关门窗、野外的要在高处的被风处趴下等。

3、珍惜生命,自护自卫

一要了解自己身体出现的特殊情况,不逞能,不做超越自己体能范围之外的事情;二要有防人之心,三要刚柔并济,机智应对,四要救人而不舍己,五要适当收敛光彩,不要炫耀自己。

篇2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家庭要有教育意识,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幼儿安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与家庭保护的角色相悖,也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位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而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饮食安全问题、交往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游玩安全问题〔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缺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安全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尤其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而且在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危险,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更不知道当危险来临时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家长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书本,缺乏操作技能

部分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一些安全知识,尤其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家长会告诉其行为的危险性。如,当幼儿要将手放在插线板的孔中并去抠时,家长会立即制止并告知幼儿不能这样做。但仅仅禁止幼儿做这些行为还不行,应该进一步告诉幼儿,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不然有些幼儿会在家长不注意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去一探究竟。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仅限于绘本或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缺乏成体系内容的教育,更缺乏一些必备技能的训练,如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和交通事故占比较大〔3〕。倘若在幼儿时期就加大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其游泳技能的训练、交通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应急技能的训练,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三)家长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

家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如,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发生意外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有的意外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具有随意性,家长随意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幼儿产生不用重视安全问题的错觉,这也违背了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些教育方式反映了家庭中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具有偶发性,不用采取正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随着幼儿的成长,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家长忽视了经验的增加有时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家长在这之前就对幼儿进行系统、正式的教育,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面对危险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家长安全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其对安全问题的讲述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式,是命令式的,如“不可以动”“不可以摸”“停下”等,这样的方式一时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有时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关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态度方面,同时也包括其知识层面及技能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家长忽视安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也是造成现今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家庭中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也愈发隐蔽,也就逐渐弱化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如,现今很多家庭住在高层小区中,一些家长认为高层建筑更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密,从而放松了对幼儿安全的警惕,从而造成幼儿从高层坠落事件频发,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家长不在场的几分钟之内发生。还有很多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幼儿,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这些意外的发生都表明家长不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安全都有所忽视。

(二)家长安全技能缺乏

目前,不少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些安全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即安全教育“既需要理性传达,还需要动作传达”。〔5〕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乏相关技能训练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的家长自身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就有所欠缺。如面对幼儿不慎跌伤或是骨折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移动幼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对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家长都是有所欠缺的,如面对异物卡住幼儿的喉咙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面对幼儿溺水时不知道怎样处置等。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以防万一。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操作经验更有价值。

(三)家长对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

面对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和社区都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如有的幼儿园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对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措施予以展示或讲解;社区相关部门面对社区家长举行一些讲座或实践活动,向家长宣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比如防火防盗、如何预防幼儿疾病等方面内容。大多数家长都会参加相关活动,但部分家长在讲座或培训现场做其他事情,没有学到相关知识,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及社区培训工作的不重视;还有的幼儿的父母不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的祖辈去参加,如果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弄错了一些急救措施,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要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是家长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安全对幼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其次,家长要优化安全意识,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上,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都要予以关注。不论是家长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还是优化安全意识,都是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够在脑中有安全这根弦,从而会有意识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家长要增加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教育技能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家长提升其安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首先,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对相关急救技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自己的操作练习;其次,家庭重视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家长要重视园所及社区安排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并有所反馈,切实提升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建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安全教育。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简易的急救方法教给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要重视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

目前,我国的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应建立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家庭到教育机构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同时将国外好的安全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使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完整而有效。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其次,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平时教学中,如高校应该将急救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再次,卫生防疫部门可以连同医院为准父母提供相关培训,或是倡导产前培训机构增加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系统,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家长对于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配合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工作,重视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认真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安全教育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家庭教育,安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这些都与家长自身安全素质有关。家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张荻金.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涵,郭琳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溺水、交通事故与被〔EB/OL〕.(2015-07-01)〔2017-03-16〕.

篇3

1.情绪渲染法

安全教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邻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的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又如,孩子跑得太快或者在路上不小心摔倒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会摔跤,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从生活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或者从自己亲历的小事中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有效地掌握安全知识。

2.故事引导法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命令式的教育上,这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行不通。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读书、儿歌、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不然会有危险性。

3.游戏法

家长可将安全知识融入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每晚睡前给孩子唱一遍“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将孩子带到马路上,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要等一等,不断地重复提醒,刺激他的记忆。通过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

4.对话引导法

篇4

篇5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篇6

2创新载体,追求发展实效

为使家教工作更富有活力,我们积极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家教工作内容,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2.1创建“特色家庭”。由于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双方都从事文艺工作,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对文艺也有较高的天分;有的家长双方酷爱读书,孩子从小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针对于此,我们注重特色培育。围绕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的主线,广泛开展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具体开展了环保型、节约型、学习型、才艺型、廉洁型、美德型、优教型、和谐型八种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

2.2促进“素质家庭”。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在家庭双休教育活动中得到落实。我们本着轻松自由,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双休日教育活动。由学校对双休日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突出趣味性;既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我们还号召家长把子女放在集体环境中去锻炼,热情支持子女把同伴群体请到家里活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获取知识。

2.3深化“开放家庭”。为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入了解,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我们与学校家长委员会相互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教师的说课、备课、上课、评课、教育论坛等。定期组织家长分批进入课堂听课,每次听课,都指导家长做好听课记录,课后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把家长的建议即使反馈给教师本人。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家长的广泛关注,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也增进了家校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5共享“信息家庭”。针对电脑己进入部分学生家庭这一情况,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运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远程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开设校长论坛,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每学期定期组织一两次的网上家长会,邀请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在线问答交流。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了一个省时、便利的网络空间。现在网上家长学校已日益引起家长的关注,浏览网站的人数逐步增多,开始有家长就孩子教育管理方法在网上咨询。

3校区联动,拓宽发展空间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区。为此,我校组建了社区家教网络。通过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我们对学校周边的街道、办事处进行走访,密切联系,达成共识,向他们宣传社区指导家教的特殊作用,从而使街道办事处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选派有较强工作能力教师到街道帮助开展家教工作,建立起社区家教咨询服务站,解答家长提出的家教问题,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三是积极走访特殊家庭(特困、单亲、外来户等),掌握这些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四是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家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座谈会,家庭劳动竞赛,家庭音乐会等活动。如东积善街道举办的家庭音乐会,不少家庭全家出动,父母与孩子在台上演出,爷爷奶奶或老爷姥姥在台下兴致勃勃的观看,全家其乐融融。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解决了学校教育难于解决的问题;二是社区开展的家教活动更贴近家庭生活,家长参与面更广;三是有助于特殊家庭教育的提高。

4家校共赢、共求发展愿景

篇7

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识到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和内容;要把“三生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学生活动、课堂教学等密切结合起来。学校应做到“三生教育”有专人任教,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2“.三生教育”要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班队会上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三生教育”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班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种展室、红领巾广播站“、两免一补”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队会、红领巾文明监督岗等的宣传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做好名人名言宣传专栏、专刊的建设,开展唱红歌、诵祖国,编演课本剧,看影视作品等多项文艺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三生教育”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的课外活动,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开展如何自我保护、与人交往、讲文明礼貌、关爱他人的“三生教育”活动。也可以开展以安全教育、自救互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禁毒防艾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专题教育方式。积极、认真地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渗透“三生教育”。

二“、三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措施

1.加强家校间联系,促进“三生教育”的开展

学校要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召开家长会、健全家长联系电话册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会、个案分析会,介绍家教知识和家庭教育影视片,开展家访和家长谈心等方式,更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2.正确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教育。因此,学校要引导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才能对孩子更好地进行“三生教育”,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学校还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特别是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使家长积极、自觉地参与到“三生教育”的活动之中。

三、利用社会资源实施“三生教育”

篇8

为人父母,是本能,更是学问。老鹰将小鹰踹下悬崖,陪它飞翔,大狮子带领小狮子奔跑觅食,逐渐成长。求生的教育似乎是一种天性,但成才的教育却离不开父母科学、理性的指引。正如这部规划中所提倡的,只有坚持科学引导、规范管理、依法推进,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了解家庭教育的奥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为人父母的这门大学问。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近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部署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健全实施机制、落实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工作示范引导等方面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

《规划》提出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课题研究、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90%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农村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规划》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每年至少开展2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规划》提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推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规划》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借势借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规划》提出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依托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指导服务平台等,为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8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妇学校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50%的婚姻登记处建立新婚夫妇学校或提供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宣传服务。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注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台账,及时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状况等,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化的家庭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转介服务。

《规划》提出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确立“十三五”家庭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孩子成长中存在“影子爸爸”:父亲角色缺失

一个男士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回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那里叫寡妇。”这个最近在网上流行的段子,虽然很刻薄,却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真实情况。

如今,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由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影子爸爸”不仅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

“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妈了,三是她孩子上学了。”自从有了孩子,35岁的外企女白领王女士对这个戏谑的说法有了越来越深刻的领悟。

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晚上多次醒来给孩子喂奶把尿,先生在一旁呼呼大睡。现在孩子3岁多了,王女士感觉基本还是自己一人带娃――几乎没有自由时间,逛街、美容,闺蜜聚会,通通取消,除了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围着孩子转。而先生,还时不时地和朋友小聚一下,每周六上午的踢足球,更是雷打不动。像王女士先生这样没有存在感的爸爸,正成为很多家庭中一种典型的存在。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身边有“影子爸爸”,其中45.1%的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影子爸爸”很多。只有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身边没有“影子爸爸”。

为何“影子爸爸”如此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被认为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52.9%的受访者认为是受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观念的影响,23.7%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当下的母亲太强大,父亲才会乐得清闲。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影子爸爸”的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是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二是现代女性全面崛起,从收入到学历,完全不亚于男性,甚至比男性还要强大,再加上怀胎十月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使得母亲在孩子的养育上会显现出天然的优势。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游戏,很多东西都要不断地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不少爸爸本能地选择了回避、撤退、转移,放弃了责任。同样,很多父亲缺乏远见,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教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意识,以为自己只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了,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教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父爱的缺失,孩子会最敏锐地感受到。如何才能让缺失的父教重新回归家庭?除了从家庭内部着手,全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做好家庭教育立法的基础。立法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家庭教育的立法也必须回应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贵在让家长学会自我改变

“教要教人求真,学要学做真人”。而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显然不可能只依赖学校教育,担负言传身教责任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各种调查早已被教育工作者确认,缺乏家庭教育已产生了严重的子女性格障碍、家庭暴力和人格扭曲等问题。

“教孩子之前先教大人”甚至一度也成了共识。在中国一些城市,有关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实验也如火如茶,家庭教育的全面普及上升为国家意志。

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试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放置在法律框架之下,成为强制性的教育模式。明确了相当精确的目标,着力规范了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和亲子活动的次数等,更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到达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就目前看来实际非常之高,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遭遇非常多的难题。

应该说,即使在一线城市,家庭教育的普及都还有很多课题需要面对。首先,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相对孩子更为固执,更难调整。即使在家庭教育执行较良好的深圳等地,很多家长凭借一年四次的课堂依旧难以改变什么。家长即使听课时吸收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教育子女这一关。

其次,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标准,家长的反馈流于书面,缺乏具体实践和个性指导。有关家长的教育仍需深入,并琢磨出沟通方法。

而这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大都会,九部门关于家庭教育的规划还要深入广大农村。很多农村地区连相对不错的学校教育都缺乏保障,更不要说针对家长开展教育工作。部分地区的家长基本在外打工,要完成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可谓十分困难。

在中国最缺失家长教育的家庭有两大类,一是家长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的贫困家庭;二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成功有内心焦虑的家庭,可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信任度最低。

所以我们不单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实施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更要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际作用。针对家长教育效果不彰的现实,理应改革家长教育指导方法,增加实践性和家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让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规则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教育好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接下来,我们要沿着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落实落细,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城市与农村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引领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俗话说,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自古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纵观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被视为垂训子孙及家庭教育典范的《颜氏家训》,近代有“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当代则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可以说,家庭的一点一滴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国家就魂强根正。

篇9

这主要体现在:(1)父母都在外工。我做个统计,农村学校每班几乎30%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根本无暇监督与辅导孩子学习,而且孩子脾气倔强,也根本管不住。这种隔代人教育(祖父母)与父母的教育往往形成对立面。隔代人教育在溺爱的区域徘徊不前,包括无原则的满足、过分的代替包办、盲目干涉袒护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2)父母责任心不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一些喜爱赌博、玩耍或只顾念“生意经”的家长,根本没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是任其放任自流,却不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其子女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子女的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二、“依赖型”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理所当然是孩子在学校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有很多家长常在我面前诉苦:“我们管不住孩子,他只听老师的话,只有靠老师多费心了。”当然,老师肯定该尽力教育,但家长就一句“管不住孩子”将其责任推托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家庭中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们不仅仅是孩子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三、“文盲型”家庭教育

“家长一落后,教育就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在农村,文盲率极高,很多家长连字都不会认或写,他们又如何对学生进行辅导呢?他们对教育的意识又如何呢?有些家庭的家长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做事从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不让小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容易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四、“特殊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双亲之爱”变成了“单亲之爱”;有的家长则是对孩子进行“恨铁不成钢”的专制式的教育;还有更为特殊的“母亲不管,父亲也不管”的放任型家庭教育……这些原因使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还有一部分再婚的家庭中,因后爹、后妈受传统的观念的束缚,在教育非亲生的子女时产生心理障碍,使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失去了良机。另外,家庭的贫穷使得全家人为生计而奔波,无暇也没有能力在意对孩子的培养上了。

小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很差,再加上这样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如何达到健全?这种现状令人担优,而且无法去改变。但我们除了担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想办法“因材施教”进行弥补了。

1、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处理上

(1)作业布置多了,反而“事倍功半”——完成率不高,质量也不高。所以,家庭作业要布置很少而精,而且布置一些难度不高易完成的家庭作业。(2)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作业放在家庭中去完成,比如一些小制作。(3)实行“奖励”制度对家庭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一般一周一次较好。

2、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与学校双向联系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除了与父母对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作相互了解外,还应注意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就算不能辅导,但总可以督促。例如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近期在校成绩:一次优异的作业、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次爱心奉献。班级也可以设立各种单项奖,让家长发现子女的闪光点,有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思想、情感,为孩子健康发展健全性格,营造一份宽容的育人氛围。

3、对学生课外读物的处理上

凡涉及了解课外的知识,学生轻常叫苦,就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一问三不知。主要是因为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承受,就连凑一点学费都来之不易,再加上农村学生见识面窄,耳闻目睹的东西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种建议:(1)每个学生买不同的课外读物,全班交换着读。(2)老师多收集信息经常向学生介绍。(3)建议学生多看新闻类电视节目,但强调注意把握时间。

篇10

Abstract Children left behind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family education under the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lack of physiological needs, security needs deletions, belonging and love needs missing, missing esteem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to analyze deletion, etc., by the parents to change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adhere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benefit maximization principle"; emphasis on security issues,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ublic opinion, for the children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in a bi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needs hierarchy theory; family education

1 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1954 年的 《动机与人格》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行动都有由需要引起的,个体的动力都来自个体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五种,其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①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五种需要进行分析来关注其家庭教育的问题。

1.1 生理需要的缺失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是指机体为维持生命、生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优先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一般都不大,这一阶段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需要有相应的营养保证。但是,在偏远的农村中,儿童吃不饱穿不暖、儿童上学路程远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将会影响儿童的发展。此外,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有些年幼懂事的儿童都会替代父母来照顾年迈的爷爷跟奶奶,稍有点力气,也会加入到家庭劳动的队伍中,承担各种家务劳动。

1.2 安全需要的缺失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是指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心理、情感等方面伤害的需要。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受到建全家庭的保护,由于监护人繁忙家庭事务,无法做到对儿童全面的监管,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的留守儿童,他们对外部许多事物的认知都是模糊的,对外界的危险的防范意识还未形成。留守儿童被拐卖、被侵害的事件时常发生,他们的个人人身安全不断地被忽视。同时由于隔代监护不到位,很多儿童从小就染上了抽烟、喝酒、赌博的恶习。儿童正是处于身体生长的迅猛时期,身体很多机能都不成熟,这样的恶习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②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交往长时间属于隔空状态,父母与孩子相隔甚远,长期不能在同一空间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孩子不能快速地从父母那里获得稳健的感情体验与心理支持,久而久之,儿童内心里面的安全感程度会降低。

1.3 归属与爱需要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归属感,总是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使他们在外人的监护下不能很坦然地去接受他们的照顾。他们的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无奈之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从而在性格上会变得自卑、孤辟、胆怯、自我封闭。这样明显缺陷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隔代亲属代为照顾会出现两种比较畸形的爱。一种是隔代亲有时总会对孙子(女)照顾有加,娇惯、放纵、偏护及溺爱他们,使儿童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不尊重他人的个性与习惯。另一种是粗放型看管,只要儿童的行为不犯大错,通常都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解决,最终使这些儿童越来越叛逆,在家不服从管教,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有的儿童还会受到社会青年的不良影响,无心读书。而父母忙于在外地的生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身照顾孩子。虽然偶尔用通信联系,但也只会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情况;总是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从而使儿童无法感受父母真正的爱与慰藉。

1.4 尊重需要的缺失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是指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或为他人所尊重。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接受的是隔代亲属监护,监护人年龄偏大且本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观念比较陈旧,往往只追求对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通常在思想交流和人格培养方面存在沟通障碍。在隔代亲属监护下,长幼尊卑的观念会时刻浸入他们的心里,很多长辈认为儿童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不了解儿童的感受,只要听长辈的话,按照长辈的意思做事,这种孩子就是好孩子。他们把孩子当作一种附属品,从来没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从而不信任、不尊重孩子想法、行为。

1.5 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是成长和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在隔代亲属的眼里,这个儿童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总是早早地对孩子贴上标签。总会说:XX,你不是读书的料,别浪费父母辛苦赚来的钱。这种观点,严重践踏了学生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许多家长在外面赚了钱,认为“读书不如打工挣钱”,“XX读完大学,现在还不是一样打工”,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负面观念也时时刻刻浸染着孩子。使孩子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无法感知自身所蕴含的潜力,遏制了儿童的发展。

2 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2.1 转变父母家庭教育的观念,满足留守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家庭教育对儿童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儿童重要他人的父母,应该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要转变思想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父母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如果条件允许,不要选择过早地把孩子寄托给他人照顾,儿童自主性与安全感还未能充分形成,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同时,父母要选择合适的监护人来照顾孩子。合适的监护人一定是爱孩子的、负责任的人,他们会努力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存在从而使留守儿童不感到孤独。同时,父母与临时监护人之间要经常交流,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虽说不能面对面地站在儿童身边与儿童交流,但作为儿童的直接与法定监护人,不能逃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要真正肩负起家庭教育的使命。其次,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让爱在沟通中永驻。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依赖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这显然是任何监护人或老师们所无法企及的天然情感。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由于条件有限不能陪伴在孩子的周围,经常沟通可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亲的牵挂,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再次,尽量就近就业,对孩子的照顾更具体,更全面。就近就业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顾孩子,从而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③

2.2 重视安全问题,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需要

安全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许多看似安全的地方,它也会隐藏着危险。监护人及监护人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防范意识,增强儿童保护自己的能力,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的迫害。同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要多花时间跟精力在留守儿童身上,及早地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防止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3 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维护留守儿童的尊重需要

对留守子女现象的描述多、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子女的宣传报道也多,有些媒体不断大肆渲染,使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孩子。也许,这种宣传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的关注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他们的不公平。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美好的品质。首先,有些孩子在父母外出时,他们独立完成生活上的事情,不仅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候还照顾年迈的长辈。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在磨砺中得到锻炼。其次,留守儿童看到父母亲辛苦地在外面工作,他们会更加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也懂得父母的不易。他们会更加地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再次,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进取心会比较强。表现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刻苦学习,生活上不怕困难,永往直前。我们要认识到他们的这些优点,他们有时候的生活并不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们也在成长,不要一味地只看消极方面。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2.4 发掘孩子的潜力,满足留守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些监护人不注重孩子的个体性,在当孩子犯错误时,仅凭自己的个人喜好、情绪来对孩子作出不合理的反应,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监护人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孩子,明确孩子的优点与缺点,给留守儿童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同时,也要对留守儿童要充满期望,并以长远、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成长。

3 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其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何客观、全面、深层次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从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以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相互协调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释

篇11

您好!我们的孩子__,出生于____年_月_日,____年_月我的孩子就满三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向贵园申请能让孩子于____年_月份以插班的形式入园,现将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一、贵园的教育特色

现代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贵园采用教师赛教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铁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创新的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孩子通过您们的良好的教育一定会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的开发和提高,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观念,更早的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孩子对贵园的喜爱

我们身边有在贵园上学的小朋友,孩子与这些哥哥姐姐一起玩耍时,经常能见识到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少知识,就主动要求“我也要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也认为贵园的老师素质高、有耐心、对孩子和蔼可亲。此外,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我的丈夫在沿线_小站工作,一个月只能集中休在家待6天,而我在_室工作,经常要值夜班,有时还要下站处理故障,节假日有时也得不到休息。一方面孩子的姥爷姥姥住在_,姥爷还未退休,姥姥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太姥姥无暇帮忙照看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爷爷患有心脏病,特别是奶奶近来颈椎和腰腿的旧疾越发严重,老两口无论从体力和精力来讲照顾孩子都比较吃力,孩子奶奶的父母均还健在,老人时不时要分心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希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考虑为盼。

特此

敬礼!

申请人:___

___年_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2尊敬的幼儿园园长及相关负责人:

您好!我们的孩子___,男孩,20__年__月__日生于郑大二附院,户口所在地为________。此刻孩子已到入园年龄,基于以下原因,我们全家期望能让孩子在你们那里上幼儿园。

一、教育理念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带给给孩子健康活泼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探究学习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并协助孩子实现理想。我们认为在贵园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是一致的,孩子在那里必须能健康成长。

二、贵园对于我们的便利条件

1、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幼儿园离家近,每一天早上就能够让他多睡一会儿,这对孩子十分重要。

2、贵园有过硬的办园质量,我们把孩子送进来很放心,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一方面孩子奶奶身体不好,而且我弟弟也即将要小孩,到时就无暇帮忙照看。另外我上班离家十分远,平时上班走的早,回去的晚。如果能上贵园,孩子妈妈接送会比较方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期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潜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给孩子报名了金宝贝早教,在那里培养他的群众意识,协作观念。目前孩子已经在金宝贝学习了一年,此刻能够独立和小朋友一齐听老师讲故事,和小朋友一块做游戏,回答问题十分用心,深受老师的喜爱。另外我们平时十分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用心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期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思考为盼。

申请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3尊敬的__幼儿园老师:

本人系___的奶奶,因为__幼儿园的办学效益不高和老师对我孙子___的照顾不够现申请转学,非常感谢一起相处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孙子___关心和帮助,但本人确实对__幼儿园的老师和服务态度有失所望,恳请__幼儿园老师的批准。关于在__幼儿园购买的学生保险,自今日起以后安全事故我自己与保险公司挂钩。自今日起我孙子与__幼儿园脱离师生关系。

特此申请。

真诚感谢您们,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4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我是__的母亲___,在过去的半年里,__一直在贵幼儿园就读,贵幼儿园也给了__莫大的关怀。贵幼儿园是个很好的幼儿园,但因家远以及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原因,现向贵幼儿园提出转学的申请,希望贵幼儿园能体谅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_年_月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5尊敬的__幼儿园的老师们:

您们好!

由于各种因素,今年九月份,我家想给熙熙转到离家近些幼儿园去,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本人工作的调动需要让熙熙换个位置更佳的幼儿园以方便上下学的接送,希望贵幼儿园能批准!

篇12

终于有一天,妈妈沉不住气了,课后拉着孩子来找我:“老师,您看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干什么都这么磨叽,拿不出拼劲儿,学什么都不主动,不知道精益求精。”

我安排他们去我的办公室等我,那里更安静些。

几个小时的谈话我不再细说,仅说我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每当我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先偷偷看妈妈一眼,然后再支支吾吾地回答,并且边回答边看妈妈。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孩子始终如此。

从孩子的表现中,我看出了问题。

于是,我单刀直入地问孩子:“妈妈平时打你吗?”

孩子一愣,看了妈妈一眼,说:“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

“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我接着问。

“急了就打,不急就不打。”孩子说。

“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不急呢?”我又问。

孩子答不上来了,他摸不准妈妈喜怒无常的脾气。

我又问:“爸爸平时打你吗?”

孩子说:“我爸老出差,一回来就给我买一大堆东西,不怎么打我。”

“爸爸经常出差见不到你,回来见到你,应该非常喜欢才对啊,怎么还‘不怎么打’你?”我问。

“我爸的脾气不好,有时候急了也吼我、打我。”

我又改口问:“你妈妈什么时候对你好?”

孩子瞥了妈妈一眼,回答:“什么时候对我都好。”

“我是问,什么时候对你最好?”我温和地强调了一遍问话。

孩子犹豫片刻,想了想,说:“每次打我之后对我最好。”

听到这里,我也看了孩子的妈妈一眼。她很不好意思,像做了什么错事被人看见了,又好像因为打了孩子而内疚。

如果家庭教育无“法”,父母的心情就成了“法”

其实,打孩子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关于能不能打孩子,我至少被问过一万次。而在中国家长的脑子里,这个问题至少也被想了一万次。那么,孩子不听话时,该不该打他呢?

我的回答是:打不打,都是您的家务事,我不发表意见。但教育孩子应当有原则,如果孩子违反原则,那么家长该狠则狠,这一点是必须的。

有些家长听后立刻反驳道:老师,外国家长从来不打孩子。在国外打孩子是犯法的,是要报警的!而不挨打的外国孩子比挨打的中国孩子成才的还多呢!

我也立刻反问:你光看到人家不打孩子,怎么没看到人家还不溺爱孩子呢?如果你也能做到不溺爱孩子,不把孩子惯得随意违反原则,我就同意你不打;如果你做不到,你的溺爱泛滥成灾,把孩子惯出了问题,就算打,恐怕都来不及了!

你看,自行车都有闸,用于刹车,没有闸的自行车没人敢骑。但一个人骑车老捏闸就不好,一是对车的损害太大,二是他骑车肯定有问题,他为什么不能先把路况看好,非等出了状况才频频赶紧捏闸呢?也就是说:家长最好平时就把孩子教育好,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想到用“打”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是:让孩子知道家长有武力,但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武力。当然,要做到这点,是需要智慧的。

其实,中国父母是最爱孩子的,真的痛下狠手打孩子也是被逼无奈,恨铁不成钢啊!而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说话做事没规矩;二是孩子没有进取心。

先说第一个原因:孩子的品行不好。

孩子的品行不好,一般不怪孩子,而怪身边的大人。特别是15岁以前的小孩,他身上的一切毛病都来自身边的大人,因为大人没有让他明白清晰的“成长是非界限”。

当今,很多孩子是在是非界限模糊的环境中长大的,除了知道不能杀人放火、偷东西和要有礼貌外,其他的事情几乎没有清晰的是非观,完全凭感觉。这一方面使孩子看上去很不懂事,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事情时,自己也感到困惑。

要是倒退几十年,那个时代的父母多数也不太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但那个时候有个好处,就是独生子女少,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子女,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几个伙伴,伙伴之间公平而坚定的游戏规则清晰地暗示出是非原则。如果你不遵守原则,就没人跟你玩了,这可以让绝大多数的孩子马上规矩起来。

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集体游戏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小到大几乎只和自己的父母密切相处,行为准则自然也只能从父母那里学到。

可当今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工作的劳累、情感的安慰、希望的寄托、独苗的珍惜使他们难以和孩子公平相处。他们往往不是清晰规则的制定者或暗示者,多是喜怒无常的溺爱者或虐待者。父母溺爱泛滥时,孩子做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父母心情不爽时,会因一点小事怒吼和责骂孩子。父母说不清一件事的对错,孩子所有的事情(大到写作业,小到吃冰棍)都要征询父母的意见或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渐渐地,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里没有了“法”,只有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心情就是孩子的“法”。

在这种无“法”家庭里,孩子看似幸福,其实安全感严重不足。因为他不知道何时父母心情好,会对自己宠爱有加;何时父母心情糟,会让自己遭殃。为了趋利避害,孩子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而不是按规则行事。

再说第二个原因:孩子没有进取心。

在无“法”家庭里,父母以心情指导教育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希望活得自由、成功、荣耀、幸福?这种天然的进取心完全不需要培养,生下来骨子里就有。

然而,无“法”家庭里的孩子与父母相处,常有“伴君如伴虎”之感,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担心被情绪时好时坏的父母伤害。一个没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怎么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去读书学习呢?孩子没有坚定的发力方向,没有持久的爆发动力,自然也就丧失了强烈的进取心。

健全的法制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些抱怨孩子品行不好、不知努力的家长们,不妨停止抱怨,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那么,怎样改变孩子的不良品质,并使他重新拥有进取心呢?依据我多年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召开家庭“立法”会议,用“立法”取代“无法”,用清晰可见的、有章可循的条文规定取代父母情绪的阴晴不定、忽冷忽热。

就拿刚来向我咨询的那对母子来说。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平时不在家,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结果造成妈妈对孩子的溺爱,家庭教育失去法则。而失去法则的男孩表现时常出格,结果就会遭到妈妈情绪不佳时的打击。而妈妈在打击男孩后又异常后悔,用加倍的溺爱来补偿孩子,这种举动更加践踏了法则。没有清晰法则的家庭,使孩子的行动没有安全的依附感,孩子在各方面都完全依照妈妈的脸色行事,包括学习都是为妈妈学的,自然激发不出内在的学习动力。妈妈用鞭子抽一抽,他就走一走;妈妈不用鞭子抽,他就不走。

时间一长,孩子逐渐养成了干什么都不积极主动的习惯,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或者妈妈让干什么再干。这个家庭中的爸爸,没有起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作用,反而是偶尔回家用更多的溺爱冲淡家庭教育的主题。

依我看,要解决这个家庭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法”,用立法的方式来限制大人溺爱泛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保护孩子的安全独立,激发孩子的进取之心。

用制度管理孩子,别用情绪管理孩子

我立刻给这个家庭开了“药方”: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参加,大家平等地讨论问题。

一、列出孩子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事情可列得详细些,包括早晨起来洗脸、叠被都可算一件事。这些事必须用合理的理由说服孩子接受,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提议列举。

二、列出大人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同样,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来提议列举,并说明家长为什么要做到这些事(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驱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十分重要),以及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事。

三、如有违反,怎样惩罚;如表现良好,怎样奖励。对此,要请一个可信赖的人作为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借助外力监督执法,防止家庭内部人员感情用事,践踏立法。

四、立法内容可更改,但更改时必须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且一旦通过,立法内容就需要贴在家中公示执行。

五、定期和立法监督员见面,接受立法监督员的监督和咨询,以保证立法的顺利执行。

这位母亲在听了我的建议后,不久就在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会议持续开了几天,因为只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召开。会议期间,这位母亲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我一些具体的条款如何制订,我在场外给予了支持和指导。后来,这个家庭决定,聘请我担任他们家的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我欣然接受。

“立法”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个男孩的安全感大大加强,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改从前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帮妈妈分担起家务来。学习上,他也改变了过去需要大人陪伴还半死不活的拖沓状态,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篇13

一、犯罪人格的内涵

在探讨犯罪人格的内涵之前,有必要探讨一下人格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人格的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也就是说人格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伯格认为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也就是说人格不同于个体的其它个性特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强调外界环境因素对人格生成的影响,更强调个人对外界各种环境因素能动的反应。人格是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内部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健全的人格能够指导个体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相反不健全的人格就会影响个人正常社会行为的发生。

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由于所立足的学科特点不同,当前对犯罪人格内涵没有形成一致。学术界对犯罪人格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牧瑾教授基于犯罪人格本质属性的研究。他认为犯罪人格是指与犯罪个体行为发生直接相关的人格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与犯罪行为方式相关的人格问题都是犯罪人格,只有那些直接与犯罪行为发生相关的人格问题才是犯罪人格。这种犯罪人格内涵的界定更加明确了犯罪人格的基本特征,它把犯罪人格的范围限制在直接与犯罪行为发生相关的个体人格方面,笔者认为这样更加精确,它排除了其它间接因素的干扰。众所周知,犯罪人格一般是隐藏于犯罪个体人格之中的,平时是不易被察觉和发现的,只有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诱导下才会真正表现出来,进而促使犯罪行为主体方式犯罪行为。

在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隐藏于犯罪行为主体人格之中的,能够在外界特定环境因素的刺激和诱导下促使行为主体发生犯罪行为的直接相关的个人人格的总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首先,犯罪人格具有隐蔽性。也就是说行为主体所具有的犯罪人格平时是不外显的,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是不易被察觉的;其次,犯罪人格是在外界特定的环境因素的刺激和诱导之下才能够发挥作用。由于外界特定环境的刺激促使犯罪人格显现出现,并作用于行为主体,致使其发生犯罪行为;最后,犯罪人格是直接与犯罪行为发生相关的人格。也就说并不是行为主体所有的人格都是犯罪人格,只有与犯罪行为发生直接相关的人格才被认为是犯罪人格。

二、家庭环境因素对犯罪人格生成的影响

人类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以一定的人格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不相同,所以说所表现出来的个体行为也是存在差异的。人类犯罪行为的发生深受个人人格特质的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受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影响不同,一旦在特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的某种不良人格特征就会爆发出来,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家庭作为行为人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在人格的生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结构模式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社会学家潘允康教授认为家庭结构是指由“由家庭中全体分子和各种角色所形成的综合关系”。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组成,家庭规模大小;另一方面是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人格的生成具有不同的影响。根据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完整的正常家庭和结构不完整的特殊家庭。根据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与子女的关系密切程度,特殊家庭又可以分为单亲家庭和留守寄养家庭。不良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人格的生成危害极大,家庭环境因素是子女人格生成最重要的场域,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子女生成犯罪的人格。因此,一些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等生活的子女更容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与正常家庭中的子女相比,普遍缺乏完整家庭的关爱和安全感,容易生成极端的人格。对于那些溺爱型的家庭来说,如果过分溺爱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不合理的,容易使子女生成畸形的人格,进而为犯罪埋下隐患。

(二)家庭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人格的生成危害极大,家庭环境因素是子女人格生成最重要的场域,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子女生成犯罪的人格。在犯罪人的人格生成过程中,家庭结构的稳定程度也起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家庭结构稳定性比较差的环境中的子女,比如说经历父母离婚、遗产继承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变数深刻影响着子女人格的生成。一旦家庭结构的变数不能够迎合子女的意愿时,对他们身心造成的创伤是非常大的,难以在短期内愈合。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不稳定家庭结构中的父母给子女带来的不良印象会使他们盲目效仿,他们不去辨别这些印象的好坏。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会使子女失去方向感,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失去安全感,降低了与社会其他环境因素的互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走向极端,这就证明了那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以及寄养家庭等中的子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归因。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家庭功能部分缺失,对子女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见,生活在不稳定家庭中的子女容易生成人格障碍或者走向犯罪是有根据的。

(三)家庭不当教育的影响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作为子女教育最重要的场地,父母是他们模仿的最重要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子女人格的生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生成,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最终可能出现反叛心理。家庭教育对子女人格生成的影响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能够像家庭教育这样对青少年影响直接并且影响时间长久。可以说父母的人格特点、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会深刻影响子女人格的生成与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子女养成扭曲的人格和人格缺陷以及人格障碍,进而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刺激他们犯罪人格的爆发。

三、犯罪人格的防范策略

人类犯罪行为的发生深受个人人格特质的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受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影响不同,一旦在特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的某种不良人格特征就会爆发出来,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家庭作为行为人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在人格的生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家庭环境因素对犯罪人格生成的影响,笔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一)完善家庭结构模式

不良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人格的生成危害极大,家庭环境因素是子女人格生成最重要的场域,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子女生成犯罪的人格。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家庭结构模式。现代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逐渐占绝大多数,并且基本已经成为了主流家庭结构模式,可以说建立健全家庭结构模式就是构建双亲和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结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来说,父母更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子女。在那些重组家庭中生活的子女,亲生父母应该给及子女更多的呵护和关怀,这是有效防止子女生成不健全人格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稳定的家庭结构

在犯罪人的人格生成过程中,家庭结构的稳定程度也起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家庭结构稳定性比较差的环境中的子女更容易生成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稳定的家庭结构能够促进子女生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稳定的家庭结构是确保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稳定的家庭结构最重要的在于夫妻的和睦关系,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项抉择要多考虑到子女的健康成长。稳定的家庭结构不单纯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健康的相处方式。一方面是夫妻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相处的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构建起稳定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当前社会中很多子女不健康人格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有关。不和谐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子女健全人格的生成。因此,需要构建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三)完善家庭教育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