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孩子的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自卑型。单亲家庭孩子往往没有优越感,常常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自卑的心理影响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也影响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2.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住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产生孤独感,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3.渺茫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的孩子本有美好的理想,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4.独尊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单亲孩子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5.逆反型。有的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受到同学的歧视,逐渐对父母、对家庭产生厌恶感。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发展成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单亲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三个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消极暗示。当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时,家长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其实,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负面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2.排斥对方。夫妻离异后,一般都是一方带着孩子。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带孩子的一方有的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这就导致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
篇2
再次,家庭中如果父母双方长期不和,动不动相互喊叫、殴打或经常用粗鲁的语言对待对方,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生活在父母经常打架的家庭中的孩子,也非常好斗,性格暴躁,爱冲动。同时,孩子也会因父母的不和而怨恨自己的家庭,对家庭、生活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缺乏感情。如果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或者一方死亡,特别是母亲的离去,对孩子更是严重的精神创伤。如果一方再婚,又有适应新的家庭环境的问题,对孩子影响更大。
另外,尤其原来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条件优越、突然家遭不幸的孩子,最易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对人持冷酷的态度。
总之,一个幼小的孩子,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矛盾的心情之中,每天输入大脑中的是这些有害的不良信息,对性格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能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教师,当孩子处于矛盾家庭中时又该如何去做呢?以下是我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家长工作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作为教师,当遇到孩子处于家庭问题的水深火热中时,为了孩子还是有必要参与进去的。在参与时必须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1、针对已离异家庭,帮助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1)对于父母离婚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的家庭。做到让父母明白: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走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致爱的权利,而且在孩子心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埋下仇恨的种子。让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尽可能让孩子在充分的中健康成长。让父母想办法使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永远爱他。
(2)对于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欢心的;或者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的。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作为教师要引导孩子的父母在离婚后,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请孩子的父母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3)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对于这样的父母,提醒他们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的替代角色,不要因此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建议他们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2、针对处于矛盾纠纷中的家庭,帮助家长减少父母不和对孩子的伤害
每个家庭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夫妻感情不和极易引起争吵,但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传给善于模仿的孩子,给孩子造成很深的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如果接受了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将搅乱他们幼嫩的心智,孩子的人格容易变的畸形。对于这样的家庭,教师必须让父母明白因为夫妻间的一些琐事,夫妻双方纵容孩子不尊重对方,那是大错特错。让父母认真思考怎样面对矛盾并正确处理矛盾,并给予合理的建议。要求父母在发生争吵纠纷时注意下面几点:
(1)、如果一时不能平息,最好能避开孩子。
(2)、冷处理虽说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作为平息争论的手段,不妨一试。
(3)、双方要极力控制情绪,不说过头话,更忌打骂,使争论升级。
(4)、家庭角色不同,多站对方角度考虑,必要时可置换分工,体会一下对方的难处。
(5)、不要把孩子拉入家庭争端,长此以往,不利孩子健康人格的平稳发展。
(6)、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纽带,把主要精力多投入到孩子成长学习上,形成家庭凝聚力。
最为重要的是让他们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放弃一些利益的追逐,多用心经营一下自己的家庭。并从现在开始多关心一下孩子,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3、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让家长意识到并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注重让家长明白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2)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4)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4、帮助家长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关心“离异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在心理上最缺乏的是爱与关怀。因此,教师首先应以母亲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与关怀。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当他们身体健康出现异常时,要主动问清原因,或通知其家长,或及时送医院诊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
2、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3、我们教师还应关心他们的学习,注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仔细观察细心分析,处处体现他们与其他孩子的平等。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耐心辅导,要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当他们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要问清事情的原因,不能盲目做出裁决,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正确处理。
篇3
二、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讲到日本,活动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找到日本,然后分析日本位于那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容易碰撞、挤压,所以多火山、地震。然后教师展示全球六大板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六大板块的边界,看世界的火上、地震多分布在那里,找出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析地震的成因及分布。教师展示5.12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自己体验地震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三、利用新闻联播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危害
近两天,电视台播出台风彩虹最新消息:4日,台风“彩虹”外围环流触发了小尺度龙卷风,截至今天上午十点,共造成6人死亡,215人受伤。龙卷风还导致佛山大面积停电,其中海珠番禺大片街道社区停水停电、交通灯失灵、停车场拥堵。学生通过收听新闻,了解台风,分析台风如何形成,并说出台风的概念,并结合图说出台风的移动路径并分析其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减灾措施。主要危害:掀翻船只,拔树倒房,江河决堤,水库溃坝,形成洪灾,破坏海堤、港口,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害地区: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南部。
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暴雨、冰雹等自然现象,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
每到夏季,商洛就会出现暴雨及冰雹,学生习以为常,并不奇怪,他们并不知道暴雨及冰雹对人类的危害。如果突降暴雨或冰雹后,教师要抓住这以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知道冰雹是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摹S绕涫潜狈降纳角?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篇4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它的珍贵不言而喻。老舍曾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人成长的起点,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子女甄别安全与危险的方法,教育子女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但是,寄养的生活、隔代的教育缺乏深刻而系统的生命教育。
曾某,单亲家庭,父早逝、母外出打工,3岁始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2011年以均衡生身份进入宁都中学学习。初始,表现尚好。第10周起,似乎变了个人。上课做小动作、睡觉、作业不完成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因,“不想读、想退学”。他体恤年迈爷爷的艰难而想退学的想法与爷爷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的愿望相矛盾。为此,他只有借助“外力”把他送回家。鉴于近年来我校曾多次出现学生翻墙外出上网而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学生晚上外出上网。曾某2次翻墙外出上网,给学校逮了个正着,结局也如他所愿。曾某利用制度达到自己目的无可厚非。问题是他对近2米高围墙的“藐视”恰恰体现了他对安全意识的极度缺乏。血淋淋的教训,他置若罔闻,说明了他未受到系统而深刻的家庭生命教育。没有受过生命教育,他就不懂得敬畏生命,也不理解只有健全、健康、安全地生活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3]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其成长将产生极其不利影响。亡羊补牢,补比不补好。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既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导师也是留守学生的生活导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担当。
二、整合各方力量,防治自虐行为
润物无声,激发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自虐行为是青少年对自身生命漠视的通常的外在表征。自残甚至自杀是漠视生命的最严重表征,往往是自虐行为未得到及时防治而继续恶化的结果。防治自虐行为需要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有效预防是治标,进行生命教育,激发起对自身生命的敬畏才是治本之策。
李某(女),离异家庭,从小寄养于亲戚家。敏感、好强、孤傲、脆弱是其性格特征。2012年6月的一课堂,老师正在板书,李某突然吼了一声。唐某(女)马上回骂一句。一男生班干为制止事态大声呵斥了一句。三句话虽简短但火药味十足。同学面面相觑,老师也一头雾水。老师刚提醒同学间应友好,不应把情绪带入课堂,更不应扰乱课堂纪律。李某突然嚎啕大哭冲出教室,摇晃着走向寝室。李某只字不说原因,仅是嚎啕大哭,两只眼睛也哭肿了,尔后手猛敲铁床架并头撞橱柜,说什么“还是死了好”。在房管员的协同下,费了好大功夫才使其慢慢平息下来。委托房管员看好她的同时,自己向教学区走去,调查清楚事情原委。一小时后,突然接到房管员急促电话。方知,李某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可能骨头出了问题,一直在哭。见其痛苦状又未能确定是否骨折的情况下,毅然打120求救。妥善安排住院及陪护人员后,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并详细询问其以往有否类似情形发生。然后迅速确定处理思路:不深究谁是谁非,借助此事给李某挫折教育并修复其和唐某等人裂痕;尔后夸大李某伤着但一点也不责怪同学的泰然,感化并诱使部分有前嫌同学去看望、陪护李某;最后在李某出院后进行一次班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李某因生气过度脚下无力导致踩空跌倒,幸运的是没有骨折。几天的医院生活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唐某、李某等一大批人通过此事前嫌尽释,多了份感恩之心。肉体自虐是看得见的,较易防范。精神自虐行为令人焦头烂额。
张某,离异家庭女孩,内向且逆反心理强。一日,突然递来请假条说要去校外舅舅家住且征得其母亲同意。我以请假须走一定程序为由,争取了7天核实时间。致电其母亲时,其母亲说知晓此事。但问及是否和亲戚住时,她母亲含糊其辞,似有难言之隐。她母亲迫于某原因在不情愿而又不得不迁就她女儿。我就把社会的复杂和女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当儿戏的大道理跟她说了一遍。不是去舅舅家而是去上月刚认识并认的干爹家住。她母亲说他家有一女儿在读大学和她女儿很玩得来。不解的是现在大学开学了,她不可能在家。张某母亲也感觉不是很踏实,但迫于化解女儿对自己积怨的渴望还是违心同意。这简直是精神上的自虐行为。通过谈心得知,张某并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之所以结识陌生人并相处下去不排除是对母亲多年来冷落自己的报复。
三、强化和谐教育,杜绝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指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4]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5]学生能够不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总之,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关键。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给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宗旨的生命教育需要靠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力量长期进行。但作为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在家庭、社会方面的生命教育较为薄弱。高中生又是身体成长、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学校,尤其是高中班主任适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注释:
[1]宁都县人民政府政务网“投资环境”统计数据.
[2]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刘先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N].云南师范大学,2007.
篇5
各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按期归还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是化解证券市场风险、重塑证券公司形象的一件大事。从目前各证券公司上报的方案来看,存在着报送不及时,计划草率、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说明部分证券公司对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行为的严重性和按期归还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为此,中国证监会要求各证券公司认真落实《建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及清理整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若干意见》(证监机构字〔1999〕133号),并就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一、各证券公司应在两至三年内全部归还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对于两年内不能完全归还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公司,可转让部分证券营业部,用于归还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篇6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篇7
二、不要只重智育,要更重能力
近几年,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初中生参加辅导班蔚然成风,特别是城区家长,一到假期或周末,就给孩子报一两个甚至几个辅导班,孩子疲于奔命。家长对发展孩子智力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全力,而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忽视,以致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都出现了下降趋势,以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而孩子的能力培养及德育更不能忽视,对此我认为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2)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竞争与协作意识。(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社会。
三、不要放任,要关注
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保证穿衣吃饭,其余都是让孩子自生自长,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态、个性品格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帮助孩子矫正;要正视孩子生理发育现实,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简单、随意地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密切时要耐心说服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不成熟,心服口服地纠正自己的过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四、不要管制,要情制
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恶语中伤,不用自暴自弃的心态疏远、冷落孩子,而是亲近他、安抚他、鼓励支持他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同时要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不逼孩子挤独木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要支持孩子与同学交往,一旦孩子跟孩子交了朋友,不要简单地横加干涉,而要耐心指点,让孩子学会共处,这也是生存能力之一。
五、不要托管,要亲管
篇8
许多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发生转变,因抵挡不住外面的诱惑而贪图享乐,或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道路的选择都是不利的,无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改善目前的状况,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扫清障碍。
二、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因素
1.父母教育水平较低
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直接归咎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一味地赚取生活资本,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价值观念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对他们的性格、人生观念、价值观等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会使他们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留守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些学生家长为了生计要外出打工,孩子的抚养就推给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首先,老人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合时宜,使得问题学生的学习没人监管,学生自制力差,无法管住自己,进而放纵自己,从而产生一些问题。其次,老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容易使他们养成一些坏毛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最后,留守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父母在一起,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自己会产生落差,进而产生怀疑,导致自卑孤僻心理的产生,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3.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篇9
一.培养孩子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下,相关的义务教育也有很多的改革,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看的十分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相关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就有着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的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有关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不让孩子们在这科目学习的时候被动的接受,而一定要让孩子们对于初中物理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在学习当中找寻自学的方法,建立相关同学之间的友谊,这对于初中这样需要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教学了,相关学校在教育的问题上只能改革,物理学就是一科跟实验息息相关的科目,所以相关的学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运用到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发现和探索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实验当中自助的去学习。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1.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关的老师如果能够在教学当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孩子们在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回获得相关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这对于相关的教育来说是相当好的,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学习的能力。
2.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整体孩子的素质提高
总所周知,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素质教育,初中的学生是能够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时期,所以相关教学当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素质,让孩子们建立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处理事情的问题上,能够更加的理性,但是不缺乏创造性。
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效的策略
1.设置有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在初中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在相关初中物理的教学上,相关的老师和学校在课堂的设计上,要不断的建立相关的物理情境,帮助孩子们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时候,相关的老师只是对于孩子们有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有兴趣,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通过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孩子体会到知识,让孩子们掌握知识。
2.课堂上老师与孩子的互动要多一些
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的时候,相关的教学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们有一定的互动,如果一位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课,而不跟孩子们有所互动时,孩子们在课堂上会觉得很无聊,从而减少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丧失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老师可以通^建立小组来讨论的方式来增多与孩子们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互帮互助,让孩子们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
现在的初中教育,书籍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播方式,学生们对于初中物理课本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了孩子们有关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所以相关的出书单位在设计初中物理课本时候一定要在课本当中设计吸引孩子们的内容,孩子们对于课本有了兴趣,那么对于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肯定也会感兴趣的。
有关于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而且涉及十分广泛的工作,相关的教学人员一定要在工作当中多发现问题,多改善问题,让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成为能够让越来越多学生接受的教育,让相关的物理教学能够让现在的孩子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篇10
取款机肮脏程度如公厕
人们往往认为公共厕所是最肮脏的地方,也是公共卫生最大威胁。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最新调查发现,自动取款机(ATM)的肮脏程度堪比公厕。因此,下一次从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最好戴上手套。
英国某公司的专家用棉签在英国城市中心每天被无数人使用过的ATM取款机的数字键上提取标本,与从公共厕所马桶上提取的标本一起,在实验室里进行培养和观察。检验发现,ATM机键盘和公厕马桶标本都含有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导致疾病和细菌性腹泻的病菌)。
明亮的灯光可缓解老年人抑郁症状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使用特殊设计的灯箱进行三周的光照疗法,可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54%。除了可提高病患的情绪外,光照疗法也可改善睡眠,并使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水平最佳化。血清素水平过低被证实与抑郁有关,且通常是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标的。此外,研究还发现,接受明亮灯光治疗的患者,压力型荷尔蒙皮质固醇浓度有所下降,其睡眠质量同样也得到了改善。明亮的灯光疗法为那些不愿意、拒绝或无法耐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替代的方法。
散装土鸡产蛋更具营养
在超市里,标明“有机”、“绿色”、“散养”等概念的高价柴鸡蛋为数不少,那么,它们与普通散装鸡蛋相比,到底有何不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刘华贵给出了答案:“产蛋鸡分为高产蛋鸡和地方土鸡。高产蛋鸡多为国外进口品种,目前许多品牌鸡蛋其实是高产蛋鸡所产,并不是柴鸡蛋。真正的柴鸡蛋应该是散养土鸡所产。土鸡属中国本地品种,其蛋孕育时间长,产量低,因此营养价值会更高些。因此选鸡蛋,首先要看鸡的品种。”
他说,在北方地区,被《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北京油鸡属中国优良地方鸡种,已有300多年历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品种。其适合山地散养,但平均产蛋率只有笼养的40%左右,年产蛋量不超过120枚,饲养成本比普通鸡蛋高一倍多,因此市场价也比普通鸡蛋贵一倍。
刘华贵称,真正的柴鸡蛋与普通鸡蛋的区别有三:一是外形颜色不同,柴鸡蛋较小,一般在42至52克之间,大小、颜色深浅不一致;二是柴鸡蛋比等重的普通鸡蛋的卵磷脂营养含量高;三是柴鸡蛋口感比较香嫩,没有蛋腥味。
他提供的区别柴鸡蛋与普通鸡蛋的区别方法是:煮熟后不立即浸冷水蛋壳很难剥离,且易剥下蛋白的是普通鸡蛋;煮熟后不用浸冷水也很容易剥离,且蛋白更加透明的则是柴鸡蛋。
个别日用陶瓷铅镉超标严重
广东省工商局近日公布了2010年广东省流通领域日用陶瓷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在抽查的120款日用陶瓷餐茶具中,23款商品质量问题较严重,不合格率为19.2%。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抽查的120款产品中,竟有72款是无厂名厂址商标的“三无”产品,占抽查总数的60%。其中检测出铅镉溶出量超标的商品8款,7款为“三无”产品。
专家提醒消费者,慎购无厂名厂址的餐茶具,陶瓷中的铅镉遇热、遇酸更易溶出,长期使用会引起慢性中毒。购买餐具时,纯白、无装饰的更安全。
母乳喂养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好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为“母乳喂养有益孩子智力发育”提供了新证据。研究显示,婴儿期接受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孩子在10岁时的学习成绩要明显好于母乳喂养少于6个月的孩子。这一点在男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科研人员分析了1 038名澳大利亚儿童的学习成绩,并与他们的母乳喂养记录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排除可能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其他因素,比如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家庭早教状况等,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会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益处。这一点在女孩身上表现得不如男孩明显。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母乳喂养对男孩的大脑发育影响会更大一些。但他们指出,这并非说明母乳喂养对女孩不重要。
研究人员介绍说,母乳对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十分有益,母乳中许多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是配方奶所不能提供的。他们之前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母乳喂养达到6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儿童期不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鉴于母乳喂养的种种益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大力提倡接受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老人上网更长寿
老人的长寿法则,不仅仅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和早睡早起。美国护理服务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网、写博客、玩电子游戏等时髦行为,一样能成为长寿秘诀。
以前不少老人都有“恐脑症”,觉得高科技产品太难学。其实,越是年龄大,越应该接受一些新事物。首先,老人每天上网浏览新闻,或是关注自己曾经从事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防止自己的知识落伍,有助于增强自信。其次,聊天工具和社交网络有助于让老人和子女、朋友保持联系。再次,老人可以利用电脑写博客,或把家人的照片做成PPT等,这样可以把美好的回忆永久保存下来。最后,在搜索、打字、写博客等过程中,脑细胞活性能被充分调动,延缓脑力衰退,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
不过,老年人上网跟应该注意有度,如果染上“网瘾”,一样会危害健康。
篇11
二、初中问题学生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根据对我校100名问题学生的调查分析,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约占问题学生的50%;不健康的心理、有缺陷性格。约占问题学生的20%;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约占问题学生的10%;不会抵制各种社会不良诱惑。约占问题学生的20%;初中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缺失的关系。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形成初中问题学生的主要根源。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极少甚至是不存在的。由于孩子从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能与他们交流的人非常少,他们没有培养起和他人打交道的自信心、能力,一般问题学生都普遍不善言谈,具有孤僻的性格,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心声。
三、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个别家长对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辛苦,时间紧、任务重,因而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缺乏继续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时间均很少,形成家庭教育缺失。笔者在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误与家长沟通时,约有20%的家长认识有问题。
(二)家庭存在着现实的教育障碍。1.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2.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有些学生的家庭贫困,父母没有固定收入。为了生活父母东奔西走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这种情况是虽然父母在家,但没有履行教育义务,在农村家庭中比较普遍。3.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重组家庭。4.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如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的家庭教育。5.家长外出打工,形成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由于身居两地,接触时间少而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孩子对家长印象模糊,感情淡漠。家长对孩子只能满足物质要求,利用通讯工具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教育效能如隔靴搔痒,没有实效。
四、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要善于向孩子表达你对他(她)的爱。这个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只会做不会说。爱不光需要你去做,更需要你去表达。不可否认全天下的家长没有一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论那一个家长的所作所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的更好,都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的家长不光做了,还让孩子体会到了,也就是说向孩子表达得很到位,而有的家长累没有少受,苦没有少吃,反而搞的父子或母子亲情紧张,越是这样父母越感到委屈,感到失望,就更少的与孩子交流,随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父母一定要将你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的目的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她)的爱。
(二)挤出尽量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善于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孩子最有价值的想法。可想而知,如果一周只有一两天能见到你的孩子那怎么谈沟通?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总认为孩子还小,有些问题没有必要,也不值的与他们交流。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对于社会和人生思考的还是比较深刻的,虽然有些事情思考的还不是很全面,这正是作为家长所应该了解和知道的,也是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重点。所以还是要多与孩子交流,不要见到孩子就问现在学习怎么样啊,成绩考的怎么样啊,或者是在学校吃的好吗?累不累啊等等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篇12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分析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初中生的暴力倾向是受到了社会暴力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在当今的商品社会中,暴力文化越来越冲刺着当下人们的浮躁的心,尤其以初中生为主要群体的青少年更是暴力文化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影视、音像制品、电子游戏里暴力情节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来说,暴力文化很有可能一步一步地扭曲了初中生的价值观,因此,可以说暴力文化是校园暴力的催化剂。
缺失和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暴力性格的形成。家庭治疗师海灵格说过:“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父母”。 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可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固执暴躁的性格无形中滋生了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性格倾向;有的家长经常忙于事业,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出现不良思想不能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直接根源,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最易产生攻击行为。家长管教方法过于严厉或家庭气氛紧张等家庭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消极影响,如此一来,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暴力行为来寻求自己的存在感。
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到位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根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校园暴力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面镜子。然而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老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面前,道德教育只能为升学、分数让路,无形中就被被冷落或忽略掉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暴力倾向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甚至会愈演愈烈,由此校园暴力事件就很难避免了。另外,学校对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往往采用不当的处理方式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如打骂、惩罚、特别是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都会滋生初中生的暴力倾向。
学生自我辨别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也是导致初中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之一。一些初中生分不清善恶丑、黑与白,他们中有的认为同学友谊就是哥儿们义气;有的认为学雷锋、助人为乐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认为勇敢就是斗殴、干危险的事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常会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面对频发的初中生校园暴力事件,社会各界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学校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学校有必要设立心理咨询与辅导室,聘请心理专业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制定校园暴力发生的应急预案;设立正规严格的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安装摄像头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以身作则。作为一个教师,言行举止是最容易被学生效仿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学法懂法守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真正做到进德修业,为人师表。
篇13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Steinberg(1993)曾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国内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性格入手,探寻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1]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扩大
国内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对象从最初的学龄前儿童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各类群体成员,填补了我国某一年龄段或特殊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空白。张春兴指出教养是指后天环境中学到的经验。儿童从家庭步入学校,到小学、中学、大学中去学习和生活,其周围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在影响他们的发展。
2.关注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家庭的气氛、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都成为研究者对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重点。
彭文涛(2007)《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来说,父亲的教养方式对男生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等消极维度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3.多学科参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
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事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影响进行了纵深的研究。如曹蓉(2009)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研究表明,正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负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有显著负相关。林春湖、刘满芬等人(2010)从医学角度对服用盐酸曲马多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盐酸曲马多滥用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父母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就高,总体幸福感就强;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的幸福感则弱。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家庭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初中生面对精彩的世界,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多了,自尊心及竞争意识更强了,但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了,可能出现无法正视和同学的矛盾,甚至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面对以升学为目的的考试,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国内学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程度都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较高的期望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分苛求,就会导致初中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自责、焦虑、逆反和担心,这就直接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初中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至少为8小时,以中考为指挥棒,主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成为现在初中生在学校的目标。只有孩子上了重点高中,才能上大学,这样孩子才叫人才。在21世纪的今天,初中生似乎又回到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时代,在升学率的要求下,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校模拟、月考、期中、摸底、期末等高频的考试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紧跟考试后的是排名、按名次编排班级,在一些学校出现的“火箭班”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3.自身影响因素
初中生的性别等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原因。女孩在10.5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到12岁时达到高峰,13~13.5岁回落到较慢水平;男孩13岁时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14岁达到高峰,16岁回落到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与青春发育加速期同时开始的是生殖系统的发育,我国的初中生多处在这一年龄阶段,身体发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让女生产生比较消极的身体意象,男生在外形上接近成人,但心理发展上却未表现出成熟。心理的幼稚与生理的成熟相矛盾,追求自我的独立与对父母、他人的依赖的矛盾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及解决途径的探索
谢蓓芳等人(2008)研究表明,因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别人处,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又严重病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未能享受安全、温暖、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涂敏霞(2006)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53,朋辈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94,学校支持(教师情绪支持)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是0.256,相对来说,家庭支持的影响水平较高。
众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1.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言行是对父母言行的投射,父母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使正处在身心发展关健时期的初中生能把父母作为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遇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体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时有情感上的依赖感,他们可以和父母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指导。而不是背离父母,害怕父母是知道他们“秘密”的人。在父母与初中生平等交流的同时,更应该尊重自我意识渐渐增强的初中生。父母在和孩子民主交流的过程中,把中国传统父母命令式的语气换成讨论、交流式的语气以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这会对孩子性格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父母应该和初中生一起成长
很多初中生的父母觉得孩子在小时候吃饱、穿暖的满足感没有了,他们对父母的要求更多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势必要求父母能跟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样父母才是真正从“身”、“心”上对子女关心、照顾。如果学校能为初一、初二、初三年段学生家长分别设立父母的成长课堂,针对每一年段、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指导,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有指导教师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父母才能真正随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中国目前关注教育中忽视的一个方面。
3.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