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企业经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应对农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转型期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还是要集合广大科研专家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者的智慧,并在付诸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从而适应转型期新特点新变化,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篇2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村处于相对缓慢发展状态,我国逐渐重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速度正在加快,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都在不断完善,当地政府在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努力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各种优势资源正在逐渐向农村扩散,而且扩散范围已经到达了离城区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当地的各种资源也正在不断得到合理利用;二是农村地区为城市提供的各种农产品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2农业经济更加细分化
这是在新经济形势下产生的必然结果,农业经济唯有更加集约化、精细化,产业链条与产业网络也正在不断延长和构建,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且农业领域与工业、金融业的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此外,农业内部出现了多种新的发展模式。农产品的精细化也是人们对于农业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的表现,如农产品精加工的出现、绿色生态农业理念的提倡、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等。
2倡导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弊端十分明显,运用的是保守落后的耕种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合理的集约化的管理观念,不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需要政府大力倡导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更新农民的农业管理观念,促进农民积极探索适合其自身农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这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来说,能够带来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获得具有强大购买能力的消费者。这也有利于有效落实中央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利于突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束缚,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3创新策略分析
3.1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
欲改变农村较为落后的、分散的管理局面,首先需要从意识层面的角度着手,改变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帮助农民树立先进的、适应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的观念和意识。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加强宣传创新管理观念的力度,深入农村,进行走访调查,利用各种给渠道向村民宣传这样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变革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和建设性作用。可管理人员也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与政府工作人员—起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介绍给农民,并且教会农民使用现代化生产机械,让农民意识到利用现代农业管理观念进行管理的巨大作用,以及使用现代机械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捷有效性。这样才能引起农民发生较为深刻的观念转变,尽快确立起先进的管理观念。
3.2农业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
我國作为—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国家在但这些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在农业发展实际中,这些理论的价值似乎凸显的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研管理方法与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力度,创新地将将各项科研结果应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对于资金方面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这涉及到国家政府方面能否改变以往资金投放模式,根据科研机构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下拨相应的资金。最后政府将其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领域,既能为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又能将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科研结果变成资金,继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形成一条良性的、循环的产业链,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3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上文提到政府重视科研结果的实际运用,那么,科研结果的成功出炉同样需要政府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国家需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农村建立相关专门的科研机构,引入专业人才进行进一步培养,加强这批专业人才对该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该区域城市经济大发展状况,以形成该区域的相对完整的、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果。其次,科研人员需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
篇3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管理体制方面。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显然是无法与基本经济体制相和谐的。由于这种经济体制的存在,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管理机制方面有很多地方急待改进。
2.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素质和执行能力。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跟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制度、人、技术,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人是经济管理的直接实施和参与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扩大其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足。随着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而由于处于发展期,一些管理者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举措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对于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很多干部和管理者没有重视,把二者分割进行讨论,在思想上是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求的。
4.产品创新性和信息化方面的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农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些内容,也包括新型农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只有不断生产创新性强的产品,才能紧紧抓住市场的眼球,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往往不怎么讨论产品的创新内容,在营销的手段上,大部分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不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迅速的农业经济管理,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推动途径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步伐,加快其适应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文献查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进化。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管理思维上需要进行改变。在思维上,要坚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对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创新,以创新性产品带来经济效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必有的权益;按照环保的要求,保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广度进行培训,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储备足量的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广的人才;此外,要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政治素质进行考评,作为其福利待遇以及升迁情况的依据。对于农业人员,通过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力度,规范管理体制,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
篇4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篇5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总称,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还需要对人员进行协调与控制,是国家管理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各项制度建设与管理模式都已经落后于时代,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加强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1.1落实农村改革任务的关键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非常多,比如管理松散、层级划分不严谨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加大了相关的扶持力度。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依赖于农民本身的,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就必须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这样才能促使农村改革落实到位,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且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扶农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这项政策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社会长久治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想要使这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还需要依靠农业经济管理建设,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新兴技术的运用,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并为农村开展经济活动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1.3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借助现代工艺技术进行的农业生产,比如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等等,通过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但是,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需要依赖于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设,能够实现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建设,还能够有效优化农业结构,使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具有独特性,形成专属的农业产业链,有效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稳定的基础。而且,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上,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极大地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农业经济活动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1.4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水平与日俱增,农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三农”问题上,农民收入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何提升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仍是党在农村经济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农民合法权益与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息息相关,想要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需要重视农民民主权利,并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必须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规范基层管理人员职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对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跟上时展步伐。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缺乏严谨性,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难以将其真正地落实到位,在约束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方面,由于部分制度没有明确的层级划分,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对应其相关职责,从而达不到有效规范行为的作用,无法真正的提升农村经济以及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2经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未跟上时展步伐,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经济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传统的手动记录工作内容,没有紧跟时展方向,这无疑是会给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难以达到实际效果。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先进技术都在不同领域中大展风采,且推动了各行业的显著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必然也需要走信息化管理模式。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仍有大部分农村经济建设中没有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无法充分发挥出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2.3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但是,从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没有全面铺开,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已经加强了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仍有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对于一些先进设备的应用也缺乏技术人才,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难以发挥出真正作用。
3提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前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支持,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要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掌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管理进展情况,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其次需要将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严格要求基层干部按照制度进行相关操作,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增强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需要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融合,使其更好地发挥真正作用,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拉近农民与时代的距离,促使教育带动经济发展;其次,需要重视农村医疗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以便更好地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最后,要加大监管力度,构建专门的监管机构,打击市场上投机倒把的行为,促使农村经济市场更加规范。
3.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如前文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基于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将农业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其中,比如设置一些农业栽培、土壤改善、水质优化等内容,使农民能够更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处,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还可以让管理人员更清晰了解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高质高效。
3.4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篇6
一、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
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让人侧目,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的经验,现将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特点总结如下:
1.计划型转变成需求导向型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农业生产都要按照计划进行,生产规模、生产格局、生产产品的价格,都要按照计划确定。计划型农业经济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由于资源短缺,产品价格固定,所以生产者注重的是高产量, 而忽略了经营和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已经不再是落后传统的了,而是象征着“农村社会的进步、农民素质的提高”。计划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型,也需要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和现代农业知识,这是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确定“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路线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只有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保证国家粮食供给的及时性,才是证明农业经济转型成功的有力证据。所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的首要特点。
3.把城乡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管理发展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农村面貌的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农村依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城乡之间依旧千差万别。这不利于新时期农业经济的管理发展。所以,要把城乡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管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如此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平稳建立康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4.农业生产科技化进程加快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很多学校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了、农业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类似的专业。让学生们掌握农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机技术,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趋势,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为了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与农业经济对应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扩展
(1)农业经济管理开始关注食品科学。原来的农业发展是为了完成计划产量,而如今的农业发展是为了促进。我国三大产业分工明确,所以农业涉及到的范围就变大了,从生产前,生产中到生产后的各个环节都要多加注意。而食品质量安全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关注范围扩大,也加重了自身的任务,但是更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几进步;(2)农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环境经济的时代。农业的生产依靠自然,与大自然的“心情”休戚相关。所以,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两大产业无法取代的。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填补了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许多空白,也将促进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3)农业经济管理趋于国际化。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动荡,由此可见,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而农业经济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面临这种一体化的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出口和进口不少农产品,所以在农业经济一体化方面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用的研究
我国的农业经济应用有着巨大开发潜力,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深入研究,要做到以下两点:(1)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研究。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农业经营制度的深入研究的突破,仍然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2)“三农”问题的克服。农民、农村、农业依旧是我国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课题,不容忽视。
3.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育发展
21世纪的时候,世界许多高等院校与农业经理管理相关的专业纷纷更名,寻求更多的生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主要有三类:农业与资源经济、应用经济学、食品经济学。这足以表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体系将得到不断完善。
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
篇7
2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较少,林地草地相对较多,部分地区存在大片的荒漠,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促使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我国是市场经济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不仅可以满足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需求,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但以市场为导向最容易出现市场紊乱,往往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农民。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耕种合适的农作物,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价值,才能实现高产量低投入,使农业发展收益,市场处于平稳。
3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新时代下,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融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耕种技术,都是世代相传的粗犷式小农经济,农民大多不会获取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信息的流通也相对闭塞。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农业信息的发展以及农业科研的发展和改革,也能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科技化的发展。
4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农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科学的发展,也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正如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才能满足我们人口大国的粮食需求。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要想与时代接轨,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耕种技术的传播。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从他们的成功中总结出科学的农业发展的经验,再与我国的农业发展实情相结合,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同时,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培养,全面系统的了解农业发展,并针对各自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加强他们耐心、责任心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与农民的相处以及推进农业的发展中顺利进行。
5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归根结底是农产品利用率低下,生产的粮食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农副产品的加工,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更由于我国是小农经济,各家各户的生产和销售,加工,都是单独的封闭的,很多农民也不懂得如何去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造成农副产品原料的浪费,更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因此,在新时期下,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就要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展开指导和宣传,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打开渠道,使农民了解到更多的方式,去增加农产品的价值,不仅能够是农副产品的生产不用担心滞销,也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从而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农业的发展依旧停留在原始的耕种方式上,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成本,也使农作物的产值不高。除此之外,我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集体化农场,机械化程度高,我国属于个体独立的小农经济,农民单独拥有的土地不多,对于农作物的耕种更倾向于人工劳作以节约成本。这些都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低下。因此,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更要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首先在农作物的种植中,我国农业经济基本属于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收成颇丰,干旱洪涝收成欠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完整的防灾害体系,在平时注意蓄水和灌溉排水系统的处理。其次在农作物生长中,科学的应用农作物生长技术,促进农作物更好的生长,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农药化肥,使无公害农产品减少。最后在农作物的耕种中,合理利用机械生产,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的节约劳动力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
结语: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出口,国家就没有发展的根基。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这不仅是国民的生存问题也是国家的发展问题。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不仅从技术层面上,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帮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解决农民靠天吃饭的困扰,培养技术型人才,运用机械代替劳力的耕种,更要在金融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惠民政策。同时,技术人员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在总结先进水平的基础之上,牢牢把握我国的农业发展实情,才能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道理。最后,农民也应该对农业的发展前景保持积极性,认真学习先进的耕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发展多种商品经济,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繁荣,也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我相信通过这些环节的相辅相成,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我国农业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8
2、产业链延展性加强,农业经济更加细分化。产业链延展性主要是通过农业上下游的整合实现的。一方面,农业领域开始与工业甚至金融业融合,逐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链的衔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出想了很多新的发展模式,如上为笔者提到的近郊模式等。农业经济的细分化,也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对于农业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逐步细分,细分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现实情况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既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提供指导思想方面的理论支持。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学科研究重点过分强调前者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对于后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空洞性论述上,对于现实作用有限。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是技术管理形式粗放和发展理论粗放的双重问题。农业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课题,换言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指导理论缺一不可。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加之笔者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城市化契机中弯道超车,这些也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第一,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认识到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第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工具的补贴力度,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第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的理论研究;第四,把握时代机遇,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弯道超车;第五,加快农业与工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和互助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1、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国家和有关方面要认识到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要性,为了推动原有纯靠体力和资源投放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换言之人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次,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体而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设置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状况,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
2、学科发展差异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同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是有区别的,如果理论研究没有认清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本质,很容易变成一个四不像学科。那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换言之,它是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以经济管理为背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它是一个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综合学科。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
3、强调学科间的互补性。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本身特点,但是也要注重通过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寻找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理论研究中也自然要反映这一现实情况,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加强同数学、金融学、环境学、工业工程学等学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属性,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篇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并且投入也逐年加大。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进步。诸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了许多制约。特别是经济管理活动中执行力差,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等现象。这些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体概念上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全面进步[1]。
2.2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人才,而在现代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业经济管理者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高且缺乏培训,导致他们在观念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到农业经济对于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执行能力较差,缺乏相关经济管理经验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2]。
3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管理理念日趋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保守落后的管理模式。当前,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将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2管理模式日趋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3]。
4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于实现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真正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农民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期待值较高,但由于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制约经济进步的现象。所以,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就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农业资源。其次,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实现民主管理的自律机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对于一些普通事务,可以由集体讨论决定,而较重要的事务,由重要决策部门如监事会来决定,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项资源[4]。
4.2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但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首先,这符合我国对于保证土地归属问题的政策规定,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再次,这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从而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4.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引进或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更新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并根据每个人的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其成为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高水平的人才,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经济产业过程中,重视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等进行指导。不但可以有效实行对于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收益[5]。
4.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要寻找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顺民意,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从而更好的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重视人才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并且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新时期整体经济引导下,重点关注现代化的农村农业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2]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卢金玲.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4(17).
篇10
通常将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工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第二点是二元结构产生变化。我国农村经济中,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结构都在产生变化,从而致使农村经济发生转型,进入转型期,人们也逐渐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我国的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存在的,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当农业的发展速度变快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拉动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时,也会反过来帮助农业经济的发展。截止到现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中工业经济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正好满足后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业经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致使众多的城市发展起来,成为大都市,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加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农村的经济收入远远比不上城镇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农村的医疗、交通以及公共建设等方面也都远远比不上城镇的发展,这种极端分化的发展促使我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经济发展上来,应该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和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对此是非常支持的,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缩减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
2经济转型对于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与学科发展趋势
2.1完善相近学科专业
伴随着新形势的背景下,各个高校都逐渐地开设了和农业经济相关的专业以及学科,这样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以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比如高校创建的农产品贸易学科以及农产品经济学科等,都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行的课程设计,把农业经济的特点加入到学科之中,让学生们去学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别院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它是在经济管理学院中开设了关于小型乡镇企业的会计学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等,高校中关于农业经济专业和学科的开创,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依照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教育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一些客观的信息以及数据传输到生产中去,计算机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生产的数据实行科学的整理,从而促进生产的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其正向增长。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对于经济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同样在对农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时,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掌控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将决定着农产品的经营状况以及销售状况。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中也开设了农村经济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以期望能够培育出更具信息化技术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开展农村经济活动时,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使生产者更好地经营农产品,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的价值。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院校之中开设和信息化相关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
2.3应用数理知识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在高校中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其中数理经济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的课程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中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等,大部分课程都是全面落实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等,没有对其实行专门的分析,也没有开设和农业经济相关的类似分析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依然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市场也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定量的分析以及数理经济的分析,要对其足够重视,应该开设一些和定量以及数理分析相类似的课程。高校农业经济学科也应该依照相关的问题需求对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加设课程,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2.4强化实践性教育,推动软科学硬化发展,展现良好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会认为对于农业经济的学习应该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而且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比较偏向于对农业管理学科中的理论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性以及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致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到就业,都很难适应工作中的问题,严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经济实行管理的能力。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致使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也对相关的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农业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3.1满足农业经济转型的需求,明确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却十分稀少,而且农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分散式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的生产效率非常低。其次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是相对冲突的,现代化的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高产量、高品质以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仍然还是处在效率低下的模式。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冲突,可以从科技、信息以及管理方面着手,应当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对农产品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减少农作物的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培育出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这将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终目标,可以加强相关农业学科的建设,科学地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增加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这也是农村经济转型时发展的重点。
3.2以科学研究为支持,构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科学进步都是要通过多次地科学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地实行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发展不断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技术的成熟。实行科学研究的主体应该就是培养农村经济的专业型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也是要利用专业方面的学科来教育和培育的。因此应该构建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农业管理学科,帮助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这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3.3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培养人才,组建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强大的人才团队发展,将是农村经济学科建设的关键手段以及必要措施。在我国的教学团队中也存在着三种教学理念,第一种是处在计划经济思想的年长学者,第二种是计划经济过渡后的改革学者,第三种是具有前卫思想的年轻学者。这样的学术梯队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在对农村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展时,应当强化学科的领头人作用,让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以及具有优秀国际管理思想的海归加入到学科的建设之中,从而培育出这个学科的骨干人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帮助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更加科学化以及多元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国家的支持,对于农业发展的重点国家也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培育出更多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发展,从而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进行平衡发展。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农业学科的建设进行论述,分别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各个院校更好地发展农业管理学科以及对课程进行设计,帮助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18):80-81.
篇11
农业景观 都市农业 屋顶农业 景观 城市化
1.基本概念辨析
借鉴CAST(The Council on Agri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组织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在这里将屋顶农业景观定义为:“基于传统的屋顶农业概念,屋顶农业景观是结合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技术、先进设计理念而形成的新型城市屋顶绿化。是一个与城市规划、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循环经济以及社区邻里等多方面密切联系的复合体。
2.国外研究综述
屋顶农业景观是现代城市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屋顶绿化模式,同时也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农业景观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曾出现,但多数为偶然或自发行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都市农业及屋顶绿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从4世纪以前的古埃及陵墓壁画开始到18世纪后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在整个西方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兼而有之,在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态度中致使其功能和形式上的变化。18世纪中叶以后,园林逐渐体现出民主的思想内涵,与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及普通大众的生活发生更为联系紧密。随着城市化问题不断加剧,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受到农业景观影响,逐渐出现相关理论的探索: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对城市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和模式,主张城市与乡村融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认为应该将田园引入城市;“斯德哥尔摩学派”(stockholm School)主张在城市中创造田园风光;米歇尔・高啥汝(Michel Corajoud)提出应该唤起人们对农业景观的关注;施罗墨・阿龙森(shIomo Aronson)则主张传承本土的农业文化等。如果说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是最早都市农业的萌芽,那么1919年德国建立的“市民农园”则是其最早的雏形,在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直到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首次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随后,一些学者及国家机构相继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屋顶农业景观便是在都市农业的概念下提出来的,但它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出现,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用拱券支撑的高台建筑,屋顶形成庭院,种植果树、蔬菜、花卉及其他观赏作物,形成一个非常宜人的居住环境。它是园林、建筑和植物结合非常早的案例。随后的古希腊阿多尼斯花园(Adonis Garden)、法国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新建筑五要素》提出的“屋顶花园”概念以及1959年由塞・奥斯蒙得松(T.Osmundson)设计建成,被认为是现代屋顶花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奥克兰港市凯泽(Kaiser)中心屋顶花园”,它将现代技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绿色屋顶技术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到20世纪末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产业,随着技术和观念的更新,关于屋顶农业景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一些发达国家之间逐渐展开。美国是屋顶农业景观实践的领导者,在西雅图、纽约、芝加哥等地有着很多优秀的创新实践。2007年启动的“PlaNYC 2030”――“规划纽约”项目,将减免建造绿色屋顶者的税收,这将为屋顶农场的建立带来更大的动力。德国在屋顶绿化技术上属于领先的国家,1982年,德国政府开始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200]年开始实施的2000年东京规划(Tokyo Plan 2000)以及2002年开始实行的屋顶农场计划,种植果树和蔬菜,为人们提供所需食物的同时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加拿大蒙特利尔1995年成立的santropol Roulant厨房使用社区屋顶花园的产品为超过90人提供外送食品,这是一个慈善性质的义工计划,食品都供应给社区的老年人和穷人。由于各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发达国家在政府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常以商业贸易形式发展,与经济利益挂钩,同时伴随着一些非营利社区服务计划,在保障城市食物安全和体验自我种植乐趣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在特殊时期下政府的一种缓解手段或一些市民自发的种植行为,它是一种提供食物保障、解决温饱和城市减贫的重要力量,这些地区的实践活动多采用简易种植方式。古巴在上世纪90年代的“特殊时期”为应付食物危机进行非传统的食物供应计划,旨在提高地方食物自给自足的能力,减少交通运输、冷藏、储存和其他资源消耗活动。可以说,无论从市民的个人参与还是政府的战略支持,古巴都可以作为都市农业解决解决食物危机的最成功案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政府于1998年3月9号颁布了题为“将大雅加达特区私有的闲置土地用于都市农业发展”的“第184号政府法令”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短期策略。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地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屋顶农业景观项目带有各地特色和明确的发展导向性。
3.案例解析及小结
3.1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Japan Shibuya Omotesando roof farm)
位于日本东京银座商圈的屋顶农场――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成立了银座农园株式会社进行统一管理,进行本地生产和本地消费。它是住宅公共屋顶农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大家共同经营的种植场所。管理者在屋顶上开辟一块集中的地块,分成若干小地块,每个小地块租给社区周围的居民进行种植,这些小地块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由租用者自行管理,居民可以在公共屋顶上按其爱好种植喜欢的蔬菜瓜果、香料及药材等。住宅公共屋顶农场不仅具有生产及绿化功能,让周围居民能够体验自给自足传统农耕文明的乐趣,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促进邻里交流的绝佳场所。
3.2布鲁克林农场(Brooklyn Grange)
纽约皇后区的布鲁克林农场由Ben Flanner创办,是美国纽约目前最大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场,农场面积40000平方英尺,它利用仓库的屋面,铺设7.5英寸厚的多空隙的富含有机质的轻质土壤Rooflite soil,种植了100多种蔬菜。农场中采用不施农药化肥的有机种植方式,一年种植期为9个月,冬季采用传统农业中作物覆盖的方式,保证土壤肥力。生态、有机的种植模式受到周围社区居民和附近的各大餐厅的青睐。布鲁克林农场的农夫们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使市民们在吃上健康优质食物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其中,体验最原始的劳作,参与定期举办讲解农业知识的免费课堂,为城市人提供放松心情、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建立城市与农业、社区居民与农夫的桥梁。此外,他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来证实都市农业是可以在城市生存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业保障了其正常有序的运营,同时增强了社区邻里的凝聚力,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课外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经济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the Gary Comer Youth Center Roof Garden)
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是由美国芝加哥Hoerr Schaudt Landscape Architects设计的一个都市农业项目。这个总面积为8160平方英尺的绿色屋顶,利用了传统上我们容易忽视的建筑空间,营造出一个屋顶农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休闲场所,为周边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户外学习与实践的公共场所。2010年ASLA专业奖评委会对它的评价是“这个项目是如此简单、直接,显然是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之间良好合作的成果,成效显著”。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农场概念,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是一个集生产、艺术、生态及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屋顶绿化形式。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就生产了近1000磅的有机食品供学校学生、本地餐厅和咖啡厅食用。屋顶土壤层为18-24英寸,可以满足多种农业作物的生产要求。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传统的农业形式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花园中线性的小路是由可回收材料铺设而成,同时,建筑屋顶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有很大差异的微气候环境,减少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成本控制。穿插在花园里的环形设施,为楼下健身房和咖啡厅带来自然照明的同时也给整个线性、规则的布局带来不一样的节奏感。在设计之初,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制订了一个屋顶花园的生产、管理和维护计划,保证其正常有序的运营。
3.4小结与思考
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是住宅公共屋顶农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农业,由社区统一管理再出租给个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管理模式;布鲁克林农场是在公共建筑上建造的大型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场,它是一种集中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则是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密切合作,给人们提供户外学习与实践的一个公共场所,是一个集生产、艺术、生态及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屋顶绿化形式。以上三个案例从设计理念到技术措施有其相似与不同的地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屋顶农业景观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可行性,引发了我们对新型城市绿化从形式到功能的反思:在设计中除了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景观,赋予更多的综合功能,包括用来加强城市与社区内部间的联系,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等。在城市居民对可持续生活的诉求下,实现对未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规划与设计,从设计以人为本的视角,回归设计的本源。
4.对我国发展屋顶农业景观的借鉴意义
据估计,世界城市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55亿,其中80%将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随着土地稀缺、能源匮乏、粮食危机、食品安全等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此外,我国近年来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失业和过早退休常常意味着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屋顶农业景观的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地域性特征,屋顶农业景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缓解当前社会问题的手段。相较于传统的农业景观,节约城市用地,发挥景观生态性的同时,它能有效地发挥城市失落人群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热情,让他们帮助建设与管理城市中的灰空间,美化城市的同时他们也将从对社会的贡献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提供给小孩们一个体验自然的课外学习场所;促进了城市社区邻里间的交往,缓解城市生活压力,也给一部分失业人群带来就业机会等有效补偿;此外,当国家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时,它能起到重要作用。
篇12
一、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现状和意义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国家在发展当中一直倍受重视的话题。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国家在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投入更多的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来帮扶农村的发展建设。这些积极的举措在当下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之下,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趋于科学化发展。农田耕作和农业产业也在向更加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农业生产和发展在一条平缓的道路发展,但是距离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在这样的作用之下,如何将当下中国农业科研成果快速的应用到农业实践当中,将生产技术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究其根本发展,还是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上下足功夫,因为他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拥有农业专业技术和成果的研究认识,同时同基层的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意义深远。
二、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途径
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开展工作当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同农村基层群众接触实践较长,因此,工作人员要想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必须要具备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其次,他们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实际的指导工作当中,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员和技术推广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个性品质等培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保证他们在实践工作当中,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等方面的问题。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重心除了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之外,还要跟广大的农村基层群众一起进行沟通,来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当下难题,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他们自觉地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控制和调节心理波动与情绪变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保持一种稳定、冷静、清醒的精神状态,进而恰当地分析、稳妥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正确地分析推广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为农村建设发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领域当中,除了强调与农村基层群众的沟通之外,更加考验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为农村农田农业都属于一线的实践阶段,要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需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因为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周期长、见效慢,若业务水平不过关或存在指导失误,就会造成损失。而且,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周期较长的大范围损失,因此,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农田治理当中,基层的农民群众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其中农田漫灌、盲目使用除草除虫的化学药剂等都是较为显著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应当在这方面进行重点的技术推广和知识解说,因为化学防止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还会大面积的污染农田、水源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在这方面就需要扩展知识面,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
3.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是实践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家各级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都具有双重任务,一是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推广任务,二是要为农民服务。因此,就要求负责管理和技术推广的人员能够在实践指导当中,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推广人员切忌在生产中和指导过程中流露出高姿态,应注意与农民相融合,以提高沟通的效果。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应当立足于实践,同基层的农民群众保持平等的沟通,密切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可以保证对于农民自身受到的困扰问题有切实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于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农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对于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的信任,以便农业技术人员在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时更能切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这样,在两者相互协作,融洽的环境下,保证工作科学有效的完成。在技术推广和管理当中,只有与农民进行有效地沟通,才能获取农民在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服务等信息,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推广服务,共同促进农业、农业技术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确定发展方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农业人口多、经营方式落后、机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良好农业形态的形成。同时,农业经济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间的距离。这些内容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可靠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调整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及先进技术支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作用下,可以为农业经济活动开展给予专业指导,丰富其理论依据,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农民间的相互依存,将农业推向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推荐阅读:如何把控好公共管理学博士论文
三、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保持良好的农业技术水平
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应确保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良好性,在加强他们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通过他们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业技术水平良好性,为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可知其学术队伍组成包括这些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接受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二是改革开放后接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教育理论的学者;三是当前形势下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不同的学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向他们阐述实际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市场需求变化,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性,增强农业供给质量可靠性;对农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进行必要的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需要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更多的绿色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提升这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影响范围。
五、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高该学科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达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实施中,应提高对其管理学科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