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础性技术创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01- 03
进入21世纪,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都充分认识到,面向企业需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和特点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科技基础条件与科研转化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科技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科技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共享力度不大,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共享机制,相应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为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应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都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1.1 国家层面
一是加强平台规划与制度建设。2004年国务院正式转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四部委《“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2011年《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指标”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启动了平台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工作。
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2008年底,科技部和财政部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分别选取了集成电路、纺织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家平台建设工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政策。
1.1.2 区域层面
“十一五”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地方科技平台建设。一方面,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要求,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六大方面,加强同领域、同类型科技资源的整合,建设了一批地方科技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创新,以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多种类型创新资源的综合集成,在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批地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的网络化体系。通过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地方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上海建设了数十个面向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广东建设了20个行业共性创新平台和数百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等等。
1.2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政出多门和分散管理导致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
目前,创新服务平台是根据隶属关系和计划管理部门分类管理,而不是根据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性质来管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政府各类计划管理部门规定创新服务机构性质和业务范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业务和市场分割,限制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规模化发展。
1.2.2 功能不全,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实验和生产场所,以及简单的一站式服务;许多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投资业务为主,市场开拓和技术咨询等专业能力薄弱;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报价和集中交易的场所等,缺乏技术评估、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
1.2.3 地方平台间的联合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优质资源基本在本地或本区域发挥作用,跨地域的资源开放和共享服务程度低。比如,浙江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在创意设计服务方面特色明显,但其服务企业中的85%集中在浙江,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企业尚不能获得有效服务。其次,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各地方平台以省市为界独立申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既不利于集中攻关力量,也常常导致类似项目在一个地区处于立项阶段而在另一地区早已实现产业化。
2 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2.1 深化对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建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平台属于公共产品,集中体现了区域发展战略和社会公众的公益需求,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稳定、连续,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聚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为广大用户所共享。
2.2 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的本质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和高效利用,而形成共享的文化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政府以资金为导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有利、封闭则损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一是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对产业联盟承担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须承诺对技术和设备仪器等在联盟范围内进行共享,技术和设备仪器对联盟外共享的,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共享服务,尤其是那些产业联盟急需的行业共性技术共享服务,通过事后补贴的方式,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共享服务平台获取技术支持,对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共享服务的研发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先立项,优先支持。
二是设立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工作,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角度来看,平台建设资金应由政府承担,同时平台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平台建设得到持续保障。同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开放更多的基于平台的运用程序,不断发挥和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
2.3 建立和完善促进平台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各行为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奖惩力度。一是制定出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平台的主要任务,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平台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行、资金的使用及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指导规范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二是通过金融政策,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平台发展;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参与平台的创新活动提供信用保障。
2.4 以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产品和技术平台是企业竞争力建设的关键,也是产业联盟服务的核心内容,单纯依靠产业联盟来推动产业升级并不现实,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需求。
一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开展。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内在自我驱动力有限,只有在产业联盟内部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使得联盟成员从技术合作与共享中获得企业发展的动力,联盟才有凝聚力。平台通过悬赏招标、技术方案移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共享,并使得服务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定价,实现优胜劣汰,使参与交易主体获得利益。联盟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进行,解决了联盟内部的机制问题,为建立联盟内部的利益机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是推动产业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目前产业联盟的主要资源和服务对象基本局限在某一地区,资源集聚和服务对象比较有限。甚至由于产业分工,产业链的某些关键环节出现缺失,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立足于某一领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化机制,资源聚合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产业联盟。产业联盟进行市场整合和联合技术攻关都能从平台上获得信息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技术重用度,提升创新水平,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升产业联盟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5 加强支撑平台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既要汇聚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化人才,又要汇聚从事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的专业人才。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创新平台的人才资源问题,主动加强与现有各类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创新平台的创新人才双向交流,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2.6 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新闻会、平台推介会、培训班、讲座等多种渠道,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展对平台的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创新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鼓励共享活动,通过加强宣传与沟通,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建设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平台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与使用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昌泓.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提升价值[J].现代企业研究,2014,(z1).
[2]易树柏.地理信息产业新型业态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3(3).
[3][作者不详].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 绿色引擎引领产业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5).
篇2
技术创新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依据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技术边话强度和对象,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
1.1渐进性技术创新的概念
渐进性技术创新是指持续的、不断积累的局部货改良性创新活动,它是对现有技术小的改善或者简单的调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创新。这种创新涉及的变化是在现有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的变化,并且与现在的市场与顾客群的变化相联系,即在现有市场为现有技术提供新的特征、利益和改进。(1)在目前产业技术方式和技术制度下进行的创新;(2)是按主流客户要求对现有产品或工艺进行的改进。
1.2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较高层次的创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统一突破性创新的定义比较困难。但是不同角度的定义却存在着相同之处(1)与技术不确定有关;(2)与新市场有关,并经常改变目前市场规则和竞争格局;(3)常常摧毁旧的产业,发生产业更替;(4)建立在新的技术知识原理上,对公司知识基础有很大影响。
无论内部开发还是外部产生,它改变了公司的技术过程,并且创造了新的行业、产品或市场。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突破性技术创新是能使产品成本、产品性能等主要指标发生实质性改变、创造新市场、具有改写市场游戏规则、竞争态势等潜能,甚至导致产业更替的创新类型。
2.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是能够用言语表述的、可交流的、且能用正式的、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进行转移与交流的、大众化的信息,如组织的程序、规则、科学方程式、手册等。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是隐晦的,非常规的知识形式,所以并不被我们所感知。隐性知识是个人化和非正式的,因其根植于行动,程序,承诺,价值观和情感等。或者说,隐性知识是不可编码的,不能通过“语言”来交流,需要共同的经历,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沟通。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互补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种知识类型都需要知识的创造。没有隐性知识辅助的显性知识重要意义便会稀释。知识的创造需要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不能依赖其其独立发挥作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动态循环、并产生新的知识。很多研究已表明,在显性知识被其他竞争对手识别的情况下,公司只有通过评估其隐性知识来获取其竞争优势。隐性知识能够创造出其他相关者的学习曲线,提供未来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
3.突破性技术创新隐性知识的类型与结构
隐性知识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每一种都会为创新提供独一无二的优势。隐性知识识别的最直接方法是对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对隐性知识分类有助于研究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识别和获取的方法,对企业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认知角度看,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中所利用的隐性知识,按所依附的对象可以分为员工、团队、组织、组织外部四类。
第一、员工个体隐性知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对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技能隐性知识和认知隐性知识,技能隐性知识指的是技能或是具体的“诀窍”,而认知隐性知识指的是根深蒂固的模式、信念和习惯性思维方式。第二、团队层面隐性知识。安德鲁认为隐性知识不仅置于个人之中,而且还置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表明了隐性知识集体性的一面。第三、企业层面的隐性知识。个人和集体都可以拥有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是个体、团队和从企业外部获取的各种知识转化、整合形成的,其知识特质不同于单个个体或团队,如企业层次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企业惯例、共同愿景等,以及企业层次的诀窍、经验和协作能力等。第四、组织外部的隐性知识。企业外部的消费者、合作者等的隐性知识常常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外部隐性知识经由企业不同层次的知识主体获取掌握,最终转化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4.隐性知识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4.1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技术创新的模型并不唯一,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创造出技术创新的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有:
Rajiv S. Narvekar & Karuna Jain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Narvekar & Jain(2006)提出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框架。该框架提出了一个交互的三阶段创新过程:构思、酝酿和论证。过程的输入指的是内部研发(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顾客反馈(相关资本)或偶然事件产生的触机,同时,创新所涉及个体的直觉属性和组织的吸收能力对创新过程的产出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创新过程的产出指的是一项专利权、一种新产品或一种新的过程。
4.2隐性知识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看,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知识创造活动,与隐性知识紧密相连。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一般表现为企业内部隐性、显性知识与企业外部显性、隐性知识转移和显性一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在知识转移与转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知识,促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
4.2.1即兴创作阶段
即兴创作阶段是突破性创新的起始阶段。大量关于模糊前端的研究主要围绕机会识别、概念产生、概念评价等。渐进性创新创新构想一般来自企业与顾客的互动,成熟企业突破性创新构想与来自对大量不同技术等信息的个体领悟与综合更密切相关。突破性创新构想的开发需要潜在新技术必须具有商业潜力。同时,由于突破性创新项目的高度不确定性特点也使得该阶段对技术发展路径进行构思并确定这条发展路径能使企业成为产业领导者是很困难的。主要难度是由于想法与想法启动之间存在很大缺口,而且,在研究的大多数案例中,尽管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突破性创新的基础技术,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识别创新产生的商业机会。
4.2.2实验阶段(样机阶段)
无论是渐进性还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实验阶段(或者为产品模型形成阶段)都是其研发活动的核心。渐进性创新在该阶段目的是通过样机消除目前技术存在的非重要的不完善之处,突破性创新在该阶段的目的是用样机作为市场(或企业内部)接受新技术的机制。样机有实体与虚拟两种类型,虚拟样机更适用于突破性潜力的评价。领先用户通过实际使用新产品,获得对新产品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有隐性知识、也有显性知识;研发企业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获得用户的隐性需要和难以表达的想法,在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基础上,有效进行企业各层面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移和转换,在新的层次上形成新的具体的研发内容和方案,形成新的产品和知识。
篇3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化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从广义上讲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由“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体系整合完善后,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实现了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素养和改革创新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内容
1.整合更新课程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广泛,同时部分内容偏僻陈旧,与现实工程技术严重脱轨。比如,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中,各不相同的刀具,使用的机械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而且方法种类繁多,老师无法做到一一向学生教授,面面俱到,事无俱细的讲解,学生也无法做到全面接受,且在现实中也无法全面实践到[1-2]。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领进门,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中内容相近的部分进行整合,更新陈旧的知识点,增加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使教材内容与新时代科技发展紧密相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老师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难点、要点及实践应用,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理论知R,并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真正掌握促进新时代技术发展的实践与创新技能[3-4]。
2.创新教学方式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产品成型方法为体系,重点讲解基础知识、难点和要点,综合分析工艺原理、工艺方法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现代新工艺的知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新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讨论,不同的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讨论方式,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另外要增加实验课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充分理解抽象和难懂的概念,掌握具体的工艺要求、操作方法以及实践技能。还可以结合当今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电化教学、工艺设计等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技能。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相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与实践,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同样与机械工程实践生产紧密相联。在课堂上,老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时,尽量少讲纯理论和推导理论,要以实践中的实用性为主,与现实生产实例相结合,融会贯通地讲授知识与应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7]。
2.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实际技能,要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切实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从实际参与工作的现象和规律中提炼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利用,总结实践经验,切实领悟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工艺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应用技能,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升华[8]。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环境、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完备的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到基地进行学习,并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还会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切实体会新时代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9]。
四、结论
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并得到创造性的锻炼,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与统一的整体,教育工作者要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努力探索理论教学创新性改革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高教论坛,2010,4,(11):69-98.
[2]彭海燕,王晓军,周莉,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3):32-35.
[3]倪卫华,汪中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146-147.
[4]许蓬子,邹青,呼咏,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5,16(2):59-61.
[5]伍国果,谷明信,鲁鹏,等.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6):104-105.
[6]魏效玲,尉鹤缤,陈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85-87.
篇4
例如,在执教完《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布置学生在课后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工具,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作业布置下去之后的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纸,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两个手拉手的泥人……虽然学生设计的图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到大家完成的作业,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动手型作业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魔力,他们不仅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还可以在无形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开放型数学作业
除了设计动手型数学作业,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作业.开放型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特点.除此之外,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执教《货比三家》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现在我们计划对教室内部重新进行粉刷,请大家测算一下粉刷教室所需要的费用.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去市场中调查相关涂料的价格.而要完成这道题目,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完成.由于这道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专门负责测算教室内部的墙体面积,有的学生去市场上考察涂料的品牌和价格,还有的学生去市场上考察油漆工的工钱价格.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最终报出了自己小组内计算的粉刷教室所需要的费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碰撞,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标准的答案,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三、游戏型数学作业
为了有效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设计数学作业,我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其中,我发现可以有效地结合游戏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玩很多游戏,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这些游戏设计初中数学作业.
例如,在执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结合学生平常喜欢玩的“24点游戏”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作业,具体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在整副牌中任意抽取4张扑克牌,其中点数A~K对应数字1~13,且红色的牌表示正数,黑色的牌表示负数.这样一来,每次抽出的牌就是4个有理数,然后把这些有理数分别±24,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安排2~3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结果.这个游戏安排下去之后,学生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他们感觉到既轻松又愉快.
篇5
皮试、肌注等单个治疗,铺无菌盘意义不大:此方法的常规操作程序要求为单个患者进行注射时也要铺无菌盘。在实际工作中,单个患者注射吸药后将针筒放入治疗盘中,然后即行注射,尤其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已较广泛的用于临床,空针的原针头帽、空安瓿或空药瓶有较好的保护针头的作用,针栓部分虽然暴露在外,但对针筒内药液无任何影响。集体注射可铺无菌治疗盘,其目的在于针头套入安瓿内,在安瓿的口部有针头暴露的可能,而且放置的时间也较长。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太教条:口腔护理规定棉球的个数,规定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致使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感到困扰。
观念上的保守:有些细节书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有的教员却自行加上。如对注射操作之前的清洁台面和治疗盘,也规定了很多烦琐的步骤,并且往往加得过于复杂化,认为保险系数越大越好,步骤规定的越细越好。
问题分析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内容过于烦琐,而临床实际则简便有效。以致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往往不能按时完成繁忙科室的临床治疗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熟练的老护士为了操作考试能达标,不得不像护生那样去反复练习基础的操作步骤。护理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易误导年轻的护士产生不按规范操作没什么关系的想法,甚至有可能将本应严格的规范行为也随意起来,而产生严重后果。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滞后于临床实际,硬性要求照此执行,则会限制护理学科的发展,限制护士的业务才干、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进意见
重视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一种激发和调动内在潜能的新机制,将护理技术的改进和护理知识的更新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权威性护理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对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更新有贡献者可予以奖励。区分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群体自身价值和社会信誉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和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要组织由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员和护生共同参加的护理教学评估。
篇6
光伏产业是我国加快发展与培育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机遇和国内政策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化石能源的加速耗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问题越发凸显。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将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2]。2014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否极泰来的一年,经历了2011―2013年的持续亏损之后,中美日等国家光伏市场的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光伏产业回暖态势明显,多数企业扭亏为盈,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2014年,中国光伏企业继续巩固在全球的规模领先优势。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前十,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1 嘉兴光伏产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浙江嘉兴,年光照时间在1 700~2 100 h。早在2012年,浙江嘉兴市就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5个城市之一。作为浙江省政府光伏产业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嘉兴市所辖的城区――秀洲获得了建设省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格。嘉兴市秀洲光伏高新产业园区开展了“五位一体”――集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光伏产业技术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电网建设和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3]。
浙江省光伏产业前景光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但浙江的太阳能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大多数中心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不能适应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另外,区域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造成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大多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缺乏独创性和特色性。光伏中小企业迫切需求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
基于此,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这一平台会对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光伏中小企业对配套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相比,现有的配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光伏中小企业的需求。
2 创新服务平台构建
2.1 创新服务平台组织架构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织机构由平台理事长单位及成员单位组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理事长单位由平台牵头单位担任。理事长单位委任理事会成员。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并在区域招募会员单位,并服务于会员单位。
平台常设主任办公室,平台日常管理与运行由主任办公室执行,并由共建单位共同成立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下属: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示范展示中心。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办公室管理下运行,进行相关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展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咨询等服务。
理事会主要由牵头单位、核心共建单位、紧密参加单位领导组成。其职责为起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日常活动,会议,项目申报,技术攻关等活动,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费。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由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核心共建单位和紧密参与单位内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由平台理事会聘请。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履行平台科学研究管理的技术职责。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监督委员会监督平台各项事务的实施,创新服务平台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等。
平台管理办公室设主任全面履行平台主管职责,负责制定平台发展规划和运行计划;贯彻执行理事会各项决议;制订管理细则并指导平台日常管理和运作。平台和核心共建单位分别设立联络员负责协调平台日常事务工作[4]。
2.2 建设任务与服务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面向全省的技术服务平台。浙江省拥有上百家光伏相关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提升和技术改造,但没有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来实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了省内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可以建立全行业的技术服务类创新平台,通过政府补贴平台初期建设经费(用于设备、人才招聘和科研场所的改扩建等),以后的平台运行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转让等活动来维持。平台的运作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并促进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对外竞争力。服务平台按照搭建平台、共谋发展,积极引导、促进发展的目标,全力打造优质的创新服务平台。
2.3 创新服务模式
平台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均面向浙江省内光伏相关企业开放,并由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管理。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收费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创新平台主要载体的实施开放服务。服务模式上将采用多种方式,以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1)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公益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技术情报信息、免费技术信息宣讲、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技术指导等。
有偿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市场分析、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咨询、材料与零部件加工、技术集成、仪器设备测试分析等。有偿服务可以根据《嘉兴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使用科技创新券。
(2)会员制服务。
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会员制度,创新服务平台为平台会员提供技术服务。平台会员拟设立普通会员与高级会员二类。普通会员不收会员费,入会条件是浙江省光伏企业或研究机构、并需要地市级科技部门或平台理事推荐。高级会员在普通会员中产生,需要定期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二类会员均免费享受公益服务。普通会员享受平台有偿服务需要全额支付服务费用,而高级用户则可以采用会员优惠价享受平台有偿服务。
(3)集中管理与网络化服务。
由于光伏产业技术门类多、技术复杂。因此,依托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办公室,对技术服务进行集中式管理。并由管理办公室作为服务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各服务提供方均需向平台管理办公室注册服务内容、服务性质和收费等,由管理办公室对被服务对象征收服务费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此外,依托财政拨款建立的服务项目,必须通过平台管理执行。
3 实践成效
创新服务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推动了双方的合作,为嘉兴光伏企业和科研机构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平台资源、行业信息和技术标准共享,帮助太阳能光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相关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9月份,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2015年8月18日,中国计量学院与浙江合特光电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申请了嘉兴市科技项目。项目的成功获批表示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在产学研合作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也对未来联盟中心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最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替代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代表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将进一步为区域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整合光伏领域相关技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为嘉兴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专业的、更为广阔的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嘉兴光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其他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海波,余扬.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65-69.
篇7
我们正跨入一个亟需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2 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稳定和教学内容的高淘汰性,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进步这个时代的脉搏,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信息技术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
3 与创新能力的亲密接触
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育工作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强化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仅仅有了知识而不会应用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世界千变万化,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新一代学生必须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否则就要被淘汰。所以说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本中有这样一道考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演示文稿yswg2.ppt,按下列要求完成对此文稿的修饰并保存。
第一将最后一张幻灯片向前移动,作为演示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并且在副标题处键入“领先同行业的技术”文字;字体设置成宋体、加粗、倾斜、44磅;将最后一张幻灯片的版式更换为“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
第二使用“场景型模板”的演示文稿设计模板修饰全文;全文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为“从左下抽出”;第二张幻灯片的文本部分的动画设置为“底部飞入”。
针对这道题来说,只是训练了学生们对于幻灯片的基本操作,这些现在已经满足不了世界的需求了,应该要求学生们学会创新,比如要求他们用幻灯片做一张贺年卡。在这张贺年卡中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进去。要插入FLASH视频、自己的声音等。这一切完全没有限制,幻灯片的格式和色调全都由学生们自己选择。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4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
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教会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创新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则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5.1 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管理计算机、制作应用文选、图片的获取与处理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8
一、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求知欲,启发创新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提出高低适度,并且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样会更吸引学生,可以激发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2.合理满足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激励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上屡屡失败,会有挫折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适当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案设计比赛、数学笑话班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不同特长。
3.珍惜和保护初中生的好奇心,维护创新兴趣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心理品质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所以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活动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而现实中的教师有时不注意这一点,有的漠不关心,更有甚者进行排斥: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好奇的?几句冷言冷语就可能把蕴藏在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扑灭。再者,好奇心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淘气调皮甚至有些放荡不羁,喜欢独立自主地探讨,想法往往又别出心裁,但学习成绩并非全优,又不那么遵守纪律,因此并不讨家长、老师的喜欢。作为教师应当剖璞见玉,善于发现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不要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诱发初中生的创新兴趣
1.利用数学中的典故、趣事和结论推导的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比如,在上第一堂数学课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课,而是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典故:“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1~3、1~5、1~7 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此时学生听到这些新奇的名称都感到很兴奋,我便继续讲:“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 就减去105 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个)。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学生听明白以后都饶有兴趣地算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善学生先入为主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观念,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先贤的创新精神。
2.利用初中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有的是依据数学图形衍变而来,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几何教材中就适当穿插了一些插图栏目,如初三几何中配有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插图。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桥的建造时间,新颖的设计,优美的造型、跨度之大等。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中的图形运用到创作和设计中,使知识得以运用,理论得以实践,使学生内心涌起创造美的激情,迸溅出创新的灵感,产生长久浓厚的创新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的复杂,参与其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研究,我认为“创新”不是神秘、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具有可操作性,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具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3)01-0079-0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各国在抵御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支点。医药制造业这一被国际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它已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2011年,世界医药产业市场额比上年增长12%以上,医药市场总容量超过八千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医药产业具有无限的商机及发展潜力〔2〕。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纷纷提出有利于医药制造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在全球市场中抓住机遇,占领制高点。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已将医药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未来10至20年内予以重点发展。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在近30年内表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7%,高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同一时期其他工业的年均增速,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虽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医药制造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表现抢眼,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专家预测,我国广义上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容量在2020年将达六万亿元〔3〕。而据艾美仕公司的报告,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而中国医药行业未来10年的复合年增长速度将超过20%,到202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医药产业将成为中国高科技领域及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4〕。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不高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估报告(2009―2010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新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中国制药公司销售总收入还不及美国公司的1/3,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低下、医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中国医药制造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如何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如何充分发挥医药制造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已有一定数量的关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其研究手段以定量的实证分析居多。总观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1)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茅宁莹等运用DEA方法对1999~2008年我国主要省(市、区)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省(市、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且总体上看,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5〕。(2)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吉生保等认为,在中国,政府出台关于医药行业利好或利空的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医药行业的R&D生产率发生快速增长或快速下滑的变化〔6〕。张永庆等认为,医药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的分布、科研经费投入以及政府对医药企业的资金支持都与企业的R&D效率有着很大的联系。经过实证分析后,他们发现:除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的研发效率贡献不显著以外,其他因素的增加或提高都会对企业的研发效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7〕。(3)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王树华以桂林市为研究区域,从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素质及研发能力与科研设备三个方面考察该地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现:桂林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并认为应该通过完善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改革陈旧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其宏观管理三个方面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8〕。李晓梅等以东北、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式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从总体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独占鳌头〔9〕。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向主要分为:(1)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医药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Paul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与医药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企业更容易融资〔10〕。(2)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Cerda通过对20世纪后期的美国医药新产品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国的人口数量及行业的市场规模对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口数量及市场规模的变化〔11〕。Kwong和Norton在对美国八个医疗领域的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好的详细的广告对新医药产品进入临床开发的数量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12〕。
这些研究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随着医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融资规模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步增强,而以上研究中鲜有涉及医药制造业的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少关注不同融资方式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差异性影响。其次,国内学者在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所选样本范围大都为全中国,鲜有关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拓展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5年至2008年为面板数据的研究区间,着重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性影响。
二、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2010年,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284662亿元,同比增长2402%,占全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2424%。从技术创新层面上看,2010年,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达66817亿元,同比增长1396%,占全国新产品总产值的3770%;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达62849亿元,同比增长1469%,占全国新产品销售总收入的3751%;申请专利数达1567件,同比下降2749%,占全国专利申请总数的2771%;R&D经费投入达4828亿元,同比下降1349%,占全国R&D经费总投入的3440%。总体而言,泛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篇10
装配式空心板桥因板体自重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批量工厂化集中预制等诸多有利因素而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中小跨径桥梁结构。运营期间,因重载交通(超载、车道规律)、设计因素(铰缝尺寸与位置、计算理论假定)、施工因素(材料、工艺)的影响,致使铰缝混凝土因抗剪不足产生开裂,并按着开裂破碎脱落的规律继续发展,逐步将病害反射至桥面铺装层,最终使空心板间失去横向联系形成“单板受力”,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以往,当铰缝出现开裂、破碎等轻、中度病害时,受现场交通断行难、缺少预防性养护技术等客观原因的制约而无良方处治,往往等铰缝病害继续发展并反射至桥面时,才被迫采取传统的被动式处治技术:当桥面铺装层损坏,仅针对桥面病害进行处治;当出现“单板受力”时,迫不得已将桥面铺装层拆除,然后处治铰缝,最后重新铺筑桥面铺装层。这样不仅错过了病害处治的最佳时机,而且使轻微病害逐渐发展成严重病害,不仅使桥梁的安全性能下降,而且使桥梁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从而使养护成本大幅增加。
篇11
1986年,由Murry等[1]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概念(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冠状动脉反复短暂的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后续更长时间的缺血中得到保护。近年来,有研究证明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股动脉等远距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亦有保护作用[2~5],亦有报道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心肌有保护作用[6]。本文旨在探讨在体情况下,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50±30g,购自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
1.2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1.2.1 动物模型制备:实验大鼠以3.6%水合氯醛腹腔麻醉(10ml/kg),麻醉后固定于鼠台。分离气管,气管插管,连接微型动物呼吸机(浙江大学医疗器械厂生产)支持呼吸,频率50~60次/分,潮气量4~6ml/次将针形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连接心电图机(浙江大学医疗器械厂生产),记录标准导联心电图。经胸骨左缘2~4肋开胸,剪开心包,暴露心脏及左室表面血管,以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mm处进针,3/0丝线(结扎线)穿过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在结扎线两端分别套入丝线环作为再灌注拉线,收紧结扎线以造成心肌缺血,牵拉再灌注拉线使结扎线放松后即行再灌注[7],以收紧结扎线后心电图S-T段抬高放松结扎线后S-T段下降1/2以上为模型成功,关闭胸腔。
1.2.2 动物分组:①假手术组(sham group,S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②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 reperfusion group, IR组),收紧结扎线,造成缺血40min,牵拉再灌注拉线使结扎线放松后行再灌注180 min;③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 IPC组),缺血5min,再灌注5 min ,反复3次,而后重复IR组操作;④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non-wound legs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group, N-WIPTC )组,操作同IR组,在再灌注同时捆绑双下肢5 min,以不能触及股动脉搏动为准,松开5min,反复3次。
1.3 心肌梗死范围的测定:于实验终点时取出心脏,原位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经主动脉逆行灌注0.5%Evan’s蓝2~3ml,分离无蓝染缺血区和蓝染非缺血区,将无蓝染缺血心肌以滤纸吸干后置于-20℃冰冻20分钟,垂直其长轴水平切片,每片厚1-2mm,置入1%TTC 磷酸缓冲液(pH=7.4)中37℃孵育20分钟,此时坏死区(necrotic zone,NZ) 呈灰白色(见图1),非坏死区(nonecrotic zone,NNZ) 呈深红色,其后将NZ和 NNZ分离,滤纸吸干,置于AB104-N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上称重。梗死范围以坏死心肌重量与缺血心肌重量(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之和)之比表示。
1.4 生化指标测定:于180min再灌注末,打开腹腔从下腔静脉抽取静脉血2~4ml,以4500转/分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药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xcel 2000 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心肌梗死面积的比较
IPC组、N-WIPTC组与IR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显示(如表1),IPC组、N-WIPTC组梗死组织重量百分比显著小于IR组,P
表1 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大鼠体重及其左室重量的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the infarct size and the weight
of rat and the weight of left ventricle in the groups ( ±s)
Group NZ(g) NNZ(g) NZ/ NZ+NNZ Weight of Rat Weight of Left ventricle
IRIPCN-WIPTC 0.277 ± 0.0650.144 ± 0.0160.198 ± 0.073 0.296 ± 0.0600.401 ± 0.0130.377 ± 0.069 48.31 ± 8.15%26.39 ± 1.71%33.89 ± 3.94% 248.83 ± 48.10243.57 ± 35.17226.83 ± 29.54 0.573 ± 0.0750.545 ± 0.0280.575 ± 0.142
注: IPC组与IR组比较P
2.2 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IPC组、N-WIPTC组分别与IR组比较显示(如表2), IPC组、N-WIPTC组MDA浓度明显低于IR组,P
表2 各组CK、MDA、SOD浓度的比较
Tab2 Comparison levels of serum CK and MDA and SOD in the groups( ±s)
篇12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 1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into hospital from Aug. 2002 to Feb. 2006 received prima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Result: PCI was successful in 10 cases of all 12 cases (83.3%). Conclus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Sten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血栓事件而导致梗死相关血管(IRA)急性闭塞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AMI初期的介入治疗已成为AMI的标准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在我市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例AMI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1~79(60.2±10.9)岁,所有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和明确的心肌酶学变化,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起病时间小于6h,最长不超过12h。其中急性下壁心梗5例,前壁心梗5例,广泛前壁心梗1例,正后壁心梗1例。既往有高血压史4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脂血症史,4例有长期吸烟史。 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1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口服阿斯匹林300mg及波利维300mg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急诊至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根据造影结果及患者意愿再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接受PTCA的患者术前肝素10000u动脉鞘内推注,术后再予肝素静脉点滴24h(600~800u/h),保持ACT>300s。后法安明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 共3~5d;术后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服用,波利维75mg/d,持续9月。心源性休克者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予右室心脏起搏保护下手术。根据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确定罪犯血管, 以0.014inch导引钢丝通过阻塞血管段, 以2.5×20mm球囊导管预扩张后植入支架。 要求从病房到球囊扩张时间不超过1.5h。
1.3 支架植入成功的标准及疗效判定:支架完全跨过靶血管狭窄并充分扩张到所要求的直径,TIMI血流2级以上, 无残余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
2 结果
12例AMI患者中10例接受PTCA治疗并同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共扩张病变11处。靶血管分别为左前降支(LAD)5支,左回旋支(LCX)2支,右冠状动脉(RCA)4支。共植入支架13只,Lekton支架4只,ACS支架4只, Volo支架5只。释放支架时球囊压力为12.5±2.4大气压, 植入支架直径3.28±0.30mm, 长度19.45±5.28mm.除1例在梗死相关动脉(IRA)植入支架同时在另一支病变冠脉植入支架外,均只处理IRA,2例为LAD长病变而串联植入2个支架。病房到球囊扩张时间56.3±25.8min, 手术成功率83.3%, TIMI血流均达3级, 无残余狭窄,临床疗效满意。其中有2例患者因溶栓治疗无效而行补救型PCI。失败2例,1例患者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脉内溶栓治疗。1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于术中。
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随防3~40个月, 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急性心包填塞而急诊心包引流抢救成功。本组患者在随访中无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 无心绞痛或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
3 讨论
现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和外科冠脉搭桥手术。现行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认为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梗死区的心肌灌注是治疗AMI的关键。AMI尽早、持久、充分开通IRA 可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1]。近年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急诊介入治疗比溶栓疗法有更高的开通率(95%对60%)和更高的无事件成活率。荟萃分析显示与溶栓疗法相比,急诊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30d时的病死率(4.4%对6.5%)和中风发生率(0.7%对2%)[2]。CADILLAC研究证明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降低IRA的早期再闭塞和晚期再狭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球囊扩张[3]。本研究均采用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
本组患者与一般急性心肌梗死相比具有明显的高危特征:3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者, 其中1例还存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有溶栓禁忌症,另2例病人为溶栓治疗无效者。IRA均为完全闭塞。经过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患者很快痊愈出院。1例患者于发病3小时内植入支架, 住院期间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坏死性Q波。AMI的急诊介入治疗对广大基层医院的介入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经验是:①开展择期冠脉介入治疗2年以上(年完成治疗病例50例以上),然后开展AMI的急诊介入治疗。②介入治疗过程力求简化,原则上只处理IRA。③导丝通过闭塞血管段后,用未扩张的球囊在病变节段前后移动后再做扩张以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④涉及分叉病变以双导丝保护,尽量避免对吻扩张。
根据ACC/AHA建议,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要求在到院后90±30min内完成,如超过90min则临床疗效并不优于有效的溶栓治疗[4]。这段时间在基层由2个时间因素组成,即急诊室到病房时间,病房到球囊扩张时间。本组病人病房到球囊扩张时间为56.3±25.8min,基本符合上述要求。主要的时间耽误在第一段时间,包括转运时间,等待主要家属同意和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时间。如有条件能开通急诊室到导管室的绿色通道有望大大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虽然手术的风险较高, 但从我们所进行的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将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盖鲁粤,张奎俊等,主编.介入心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9-299.
篇13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新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