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男生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男生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男生教育

篇1

新时期下的农村初中男生,由于缺少系统的青春期教育,很多出现了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因此,对农村初中男生进行系统的青春期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是教育主阵地,教师需要端正认识,科学选择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切实落实相关教育措施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走出认识误区,认识到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紧迫性

初中男生进入青春期,有了性的萌动,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学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即使没有相关课程设置,生物教师、班主任和校医也应该有教育的责任。农村家庭中,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于是他们成为留守儿童。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生,由于没有父母管束,在冲动心理作用下,很可能会通过不正常渠道探知性体验。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加强教育,从正面进行施教,给学生以关心,培养其健康心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他们。

二、选择适当内容,提高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针对性

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有限,青春期教育并没有专业教师,一般由生物教师和校医承担这项任务,班主任也会参与其中。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针对性,教师要注意筛选相关内容。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是青春期性生理教育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生理发育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正确对待遗精等现象。其次是性心理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消除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懂得关于人的社会化,培养健康心理。再次是性道德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明白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另外,还要适当讲解异往的注意事项,还有法律层面的知识。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青春期教育,才能让学生建立道德观念。

三、促使家校联合,实现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多元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农村,家长大多对孩子青春期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其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对孩子青春期教育几近空白。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要让家长负起一定责任来。不管家长身处何地,都不能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现在的孩子性觉醒较早,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传授性知识,注意自身性别教育。家长还要信任孩子,不可对孩子横加指责、挑剔,要学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学校方面要与家长建立多种沟通渠道,要将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教师要与家长交换信息,针对学生特点展开个性化教育。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要注意消除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心理进行必要干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进入课堂,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学生传播青春期教育信息,为学生排忧解难。

篇2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Boys

XU Shaochen

(Jiangsu Huisha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focu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boys, respectively, from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in three shallow to talk about how vocational school carry out the boys' educ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boys' education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纪律观念差、心理健康程度低等共同特征,给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以男生为主体构成的学校,这些情况显得尤为突出。科学合理的男生教育,有利于他们生理、心理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他们注重自身形象;有利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他们收敛、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如何进行男生教育?笔者认为,必须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入手。

1 学校教育是中职男生教育的关键环节

中职生被社会认为是中考中的失败者,鲜有成功的体验,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很好胜很要强而且叛逆,一旦遭受到挫折会变得一蹶不振,长期这样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他们的心理就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疏导与教育,循序渐进的层层深入研究与教育,最终在本质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1.1 加强男生心理研究,擅用男生教育方法

了解男生的内心世界来开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对男生教育也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应了解男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在学校的想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他们佩服崇拜的偶像,在生活中是他们可以求助、信赖、交心的朋友。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他们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觉你真心把他们当朋友,你就是他们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

1.2 开设男生教育课程,加强课堂教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也是育人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教育,给男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男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也从而达到男生教育的目的。

中职校应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却还有那么多违法乱纪的中职生,其中男生占的比例很高。中职校阶段不仅是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年龄段,也是一个情绪易波动、行为易出轨、交往易出岔的年龄段,更是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他们生理和心理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在慢慢发生变化,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容易产生放弃心理,开始逐渐迷失自己。在课堂内进行心理健康课程,可以让男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

中职校的课程是以专业课为主的,基础文化课为辅的模式。笔者认为可以将男生教育渗透在一些专业课和文化课中去,将教育教学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男生为主的中职校多是机械类的专业课,要学习对机械的各项操作,就要培养男生有吃苦耐劳、胆大心细、开拓创新的素质。文化课中的语文课可以注重培养男生人文素养,让他们懂礼节、礼仪、修养等。中职校应开设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课程,培养他们踏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3 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提高男生教育实效

在中职校开展一些以男生教育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充分促进男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组织男生观看教育题材的电影和参加各种科技文化展示活动,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组织男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锻炼男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开设一些男生社团,可以陶冶男生情操和培养男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男生参加就业与创业的培训与比赛,可以锻炼男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当然在校园内也可以通过黑板报、海报、校刊、校报等形式宣传男生教育的信息。

2 家庭教育是中职男生教育的必要环节

事实上,学校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两者要密切配合。大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当然,家长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成为伟人,但肯定不希望孩子走上歪路。作为中职男生毕业后马上要进入社会就业与创业,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家庭没有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就会无法适从社会而被淘汰。

(1)注重言传身教,培养良好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的关爱国家、社会、他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行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

(2)营造和谐环境,塑造健康心理。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影响男生成长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对男孩子的心灵影响不可低估,男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自信、自爱;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自闭;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正义、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实际上,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联合起来,家长与老师利用网路通讯加强联系,学校可开展家长培训班,建立家长网上论坛等等。

(3)加强沟通交流,锻炼交际能力。家长不仅要关心男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关心男孩子的精神生活,要多谈心,多给予理解,切忌对他不闻不问;家长要注重对男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他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的不足或缺点要及时帮助他自我认识、自我改正,多鼓励少责骂,多谈心少动粗,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控意识;家长也要多安排时间组织家庭文体活动、旅游,从而调理男孩子的心理情绪,更能锻炼男孩子的交际能力。

3 社会教育是中职男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如果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教育则伴随着人的一生。中职男生的社会教育,在学校与家庭之外,当职业学校男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时,通过一定的文化设施和机构,组织一定的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具有一定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与感触,从而来达到提升其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的目的,顺利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

(1)参与文体科活动,培植阳光心态。科技文化活动可以开阔中职男生的视野,激励其努力学好技能、以技兴邦;社会图书馆要针对当前中职男生的思想主流,多储备符合男生需求的书刊、杂志,以提高其再学习能力;社会技术技能大赛可以锻炼职校男生的操作能力、竞技能力、学习能力。

(2)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奉献意识。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中职男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勤工俭学可以锻炼中职男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社区服务着眼于教育,重点培养中职男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积极的进取精神;街道义工义卖活动可以培养中职男生对社会的奉献意识。

(3)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积累社会经验。社会化的就业与创业培训,可以培养中职男生就业与创业的意识,可以使其得到更多的社会实践和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校企合作单位可以锻炼职校男生的工作能力、就业意识;创业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创业平台和模拟市场交易锻炼男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通过这些途径既能锻炼男生的能力,又能提高男生的综合素质,更能提供给男生就业与创业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男生经过中考的失败却没有放弃学业,而选择中职校学技能,希望将来踏入社会凭一技之长而有所成就。在此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面,加强了对中职男生的综合教育,使他们成为厚德精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向阳.以“心”换“心”带出一片蓝天――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9).

篇3

作者简介:钟西友(1962-),男,四川宜宾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物理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虽然初中物理也比较简单,但其中有些知识点也比较难理解.有的老师对其中的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一定很透彻,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有大一部分物理老师是由中等师范毕业,通过函授学习而改教物理的,即使有的老师是刚从本科院校出的大学生,他们对这些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很透彻,那么,他们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也就讲不透彻,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达到“悟理”的效果,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在基础教育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此笔者认为的初中物理难点知识做一下解读,供同仁商榷,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1运动学部分

1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析: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位置”,它包含“距离”和“方位”.“位置”的变化就是“距离”和“方位”的变化,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方位发生了变化,研究对象就是运动的.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圆心,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它的方位在时时刻刻地发生改变,所以它是运动的.

1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沿着直线”和“速度不变”.“沿着直线”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在这里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因为“速度”包括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前面已经有“沿着直线”,即运动方向不变了,所以,这里就指“速度的大小”了(注:初中物理不提“矢量”一词).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还要强调:①“快慢不变”:指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如,某物体以60m/min的速度运动,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它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度运动.②“方向不变”:指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

2热学部分

21影响熔点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56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括号中标有标准大气压,可见晶体的熔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就会问:老师,熔点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分析:熔点的高低是晶w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物质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压力)大小及含杂质的多少有关.气压越高晶体的熔点也越高;含杂质越多,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在结冰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因此影响熔点的因素有:①熔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②熔点与大气压有关;③熔点与内含杂质多少有关.

22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1)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物体的质量:质量决定分子数目.内能就是由微观势能和微观动能所决定的,即质量和温度都影响物体内能.一般说来,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高.但是在温度不确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就未必高了.

③物体的体积:体积决定了分子势能(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平均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时,分子平均势能也随之改变(类似于弹簧);宏观上物体体积改变(分子间距离改变),则物体的势能通常改变.在其他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内能越大,因为分子动能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分子势能大,所以内能就大.

改变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的时候是因为体积增大对外做功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内能变化.但有的时候体积变化内能也不一定变化,例如在绝热的情况下让气体在真空中膨胀,其内能不会改变.

④物体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分子间的结构不同,即密度不同.因此,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⑤物体的状态:物体的状态不同,其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它们的内能就不同.如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比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的内能大;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蒸气的内能比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的内能大.

(2)内能的特点

①整体性:从内能的定义可知,是整个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是“少数分子”,更不是“单个分子”. “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是谈不上内能的,所以内能具有整体性.

②普遍性: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对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这就是它的普遍性.

③难测性:由于内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的因素无法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值.

23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分析: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大小,这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②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强调:“不是不同,而是一般不同.”如冰和煤油虽然物质不同,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其比热容是相同的.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热惰性[1].比热容越大的物质越不容易传递热量,因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的惰性,也就是说,比热容大小是温度变化快慢的难易程度的一种体现.如:c铁

④比热容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可以简单理解为“热容量(热的容量)”、“热的容器”.比如,c铁=046×103 J/(kg・℃),c铝=088×103 J/(kg・℃),质量都为1kg的铁和铝,温度都升高1℃,铝就可容纳088×103 J的热量,而铁只能容纳046×103 J的热量,铝的 “热容量”几乎是铁的 “热容量”的二倍.

⑤比热容的大小只跟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温度、位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无关.

24比热容与比热

分析:比热容和比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概念.

比热容的大小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物质的比热定义是一定质量的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与相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吸收热量之比.比热就如同动摩擦因数一样,不过是一个无量纲的因数(系数)而已.比热容才是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

3力学部分

3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而速度是包含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所以只要速度的大小或速度的方向两个因素之一发生改变,那么它的速度就发生了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如匀速转弯的汽车,其中“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而“转弯”则是指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所以“匀速转弯的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分析:(1)弹力产生条件:从弹力的定义可知弹力产生的条有两个:⑴要接触;⑵要有挤压(即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例如在图1甲中,挨着墙立在墙边的砖与墙之间并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它们之间没有挤压;在图1乙中,用一根轻弹簧把两个球连接起来,放在水平面上,当它们稳定后,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弹簧的长短没有发生变化.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f=-kx).弹簧(橡皮筋)中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中的弹力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高中)]解答.

②弹力的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子中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33弹力的作用点

分析:弹力的作用点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物体间是面与面接触: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并垂直于接触面(如,一个粉笔盒放在讲桌上,如图2所示);(2)如果物体间是点与面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一个铁球放在课桌上,如图3所示);(3)如果是点与点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放在篮球筐里的篮球,如图4所示).

34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1)“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固、液、气;大到天体,小到微粒).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物体所处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等效于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3)“总”: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由初始状态决定,也就是说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就保持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

(5)“保持”:指物体不受力时,一直静止不动或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5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分析:理解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无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状态改变与否,地理位置、温度及物态变化与否都具有惯性.

(2)惯性有大小,可以用质量来量度,而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就越小.

(3)惯性又叫惰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所以惯性又叫惰性.惯性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或“物体受到惯力的作用”.

(4)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6力和运动的关系

分析: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这个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合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做变速运动;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和运动的关系

F合=0,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F合≠0,加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一致减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相反

37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分析:(1)产生条件:从摩擦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产生条件有四个:①要相互接触;②要有挤压(即要发生形变,或有压力);③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④接触面要粗糙(光滑表面无摩擦力)而且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物体相对于接触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对摩擦力的概念的认识中的关键词: “相对”二字,少了“相对”二字的说法就是错的.

38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分析:①能量简称为能;②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的一种量度.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一般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③能量定义中的关键词:“能够做功”.能够做功≠正在做功.

4电学部分

41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分析: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1)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下降.这种特性称为“热敏性”.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2]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

(2)光敏性:当有光线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时,这些半导体就像导体一样,导电能力很强;当没有光线照射时,这些半导体就像绝缘体一样不导电,这种特性称为“光敏性”.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等.

(3)掺杂性: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4)压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到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用途:制成压敏元件,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变化,以确定压力的变化.

(5)气敏性:主要是半导体气敏材料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对待测气体有足够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充分在气敏材料表面(及晶界)扩散,引起材料的热电阻变化,这时测量电路就可以测量的准确. 简单的说就是不加热气敏材料不够“灵敏”,有待测气体时材料本身电阻变化幅.

42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⑴在讲这个定律时,一定要强调定律中的“隐含条件”.即前者是在“电阻一定时”,后者是在“电压一定时”.

⑵公式中的I、U、R具有同一性.即①对同一段电路;②对同一时刻.不能张冠李戴.

5光学部分

51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分析:光线是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其实,只有大小不同的光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借用了几何中的直线,属于建立模型法的研究方法.

52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分析:在讲光的反射时,首先就必须知道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1)必须有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见物体;

(2)人眼看东西是按光沿直线传播的;

(3)人眼睛确定光源的位置时应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53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分析: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具有的性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性质.如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为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还有长度、速度、温度等等.

特性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通常条件变化时,这种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状态是物质的特性,因为状态与温度有关;熔点是晶体的特性,因为熔点与种类、压强及参杂等有关;沸点是液体的特性,因榉械阌胍禾灞砻娴钠压有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为密度与温度、状态、压强等有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为比热容与状态等有关;热值是燃料的特性,气体料的热值与压强有关;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因为有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会出现超导体.音色是发声体的特性,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注:

[1] 热惰性:就是指物体的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

[2]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体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特性.

参考文献:

[1]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篇4

其次,中年男教师与女学生的关系。一般中年男教师多为人夫,为人父。工作小有成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看上去颇有魅力,有男人味。此时的男教师多为女学生崇拜的对象。某些女生即使有想法,也多不敢表达。面对女生的主动,有些男教师会与之谈心,将他们引到学习上。有些男教师为了寻求刺激,与其一拍即合。于是这样的师生恋在校园里便成了公开的秘密,其他学生知道,其他教师亦了解。这样的情况通常是民不举,官不究。

第三,老年男教师与女学生的关系。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男人越老越值钱。老年男教师通常工作清闲,个别要强的仍然在教学的第一线,甚至当班主任。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有很多故事。这一点正是吸引初中女学生的主要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不爱学习,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样初中的体育老师里年长些的便成为了不爱学习的女生的追求对象。有事没事来找你,有话没话粘着你,有人没人不在乎。遇到了这样的女生,男教师要么束手就擒,要么避而远之。我所谈的是现今校园里的常有现象,也有一些特例。电视报道一个南方的学校,一个50多岁的男教师以谈学习,帮学习为名将所教的女生了。5年后该女生向公安部门告发。我们承认在教师队伍里有道德败坏之人,但我们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二、问题存在原因

初中的学生大多年龄是在13至16周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有着对异性的渴望。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老师与同学。这样他们的选择对象也就大多是同学和老师。一份关于初中生早恋的社会调查表明,在初中生中有早恋现象的达到了45%。比例如此之高,也就不难想象师生恋的出现了。我这里只着重谈谈男教师与女学生的关系,当然也存在男学生与女老师的问题,这一点一般都演化成了母子、姐弟关系,问题不甚严重,因此,我在这里只是谈一下我所看到的不该存在的现象。哲学上讲,存在即合理。男教师与女学生的师生恋可以存在,但无论从职业道德还是伦理道德来讲,这种现象普遍并长期存在是不正常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国人的封建思想原本严重,不说古代的男女授受不亲,就是在我上初中的90年代初,班里的男女生也普遍不好意思单独说话,更别提女学生和男教师了。那么近几年随着影视剧的推广,西方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保守,甚至于比西方更西方。初中女生的怀孕率日渐上升,这个数字中国的官方并没作统计,当然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问题出现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任由问题长期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

三、建议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规律,但我们可以进行引导。

从师生恋来说,之所以形成这种关系,责任肯定在于教师一方。因为初中生的感情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人生观还未形成,她们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还不能明确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会发生什么。而作为成年人的男教师一方,人生观已形成,再与未成年人发生恋情,是师德缺失的表现。在女学生有追求自己的意图表示时,只要男教师心放正,自己不能说服她,可以找他人对其说明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也可以请女生的家长谈谈,说明情况。这么做,再粘的女生也会退缩的。当然这要求该男教师有一定的师德素养,认识到自己的不应该,对即将出现的事敬而远之,否则难以杜绝此现象。

篇5

二、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去写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般说来儿童少年的大脑发育差异是很小的,智商值极高极低者分别仅占总数的极小比重。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阅读面还是有限的,他们除了语文教材和几本优秀作文外,很少有机会能看到一些课外读物。所以,写文章对他们来说是很单调乏味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试。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把现成的文章进行改写,按照自己的意愿写出自己的观点,发挥个体的独创性,也可对现有的文章进行续写,写出故事情节的转变,由喜剧变为悲剧,或由悲剧变为喜剧。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把现有的文章进行扩写和缩写。小学阶段教师着重强调详写,要把文章写得越详细越好,所以学生扩写文章并不难。但是我们现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缩写,这就是一个新的题目了,他们往往难以掌握。要把长篇大论缩写成文言式的只言片语,假如不下点工夫是难以做到的。从现阶段看,把文章写得短小精悍也是很有经济效益的。如某产品的介绍、某一科学技术的介绍、某一事情的经过和结果等等,有时往往要求简略地加以阐述。所以提倡学生对现有的文章进行缩写比扩写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由“浅”到“深”发展。

三、让学生从现状的生活实践中去挖掘整理材料

要辅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去挖掘整理写作材料。从题材来看,传统的小说、戏剧等都是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等。大多比较讲究情节性和传奇性,不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现在我们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人和事中去发现和体悟人性、人生的哲理性,进行超越性的命题,写作中强调注重刻画人物的灵魂,深掘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题材,要求实话实说,初中生写文章的题材除了书本知识外,其余部分靠的是从日常生活整理出来的,也就是学生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这是活生生的东西。因各个学生的处境不同,感悟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但是个人的意志,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最终还是会判定谁是谁非的。因为人们在实践中总是活动的参与者,一个人的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是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导的。这思想,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篇6

    1.化合价概念的提出

    1852年,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时提出了化合价的思想,认为金属或其他元素的每一个原子在化合时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化合力,即任何一个原子都有和一定数目的其他原子结合的性质。“化合力”概念的提出揭示了元素化合力与基团化合力之间的联系,“化合力”后来被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翻译为“价”,得到欧洲各国的普遍认可;我国早期使用的术语是“原子价”,1991年公布的《化学名词》中译为化合价,并给出定义: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跟一定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这种性质叫做化合价。

    2.“化合价”概念的发展

    化合价的概念提出后,在较长的时间内并没有相应的理论去解释原子间结合的原因,直到化学家们把研究重点从化合价的本质转移到原子结合的数量关系上。21世纪,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为揭示化合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1861年,俄国有机化学家特列洛夫首先提出“化学架构”的概念,并指出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通过化学性质的研究可以推测化学结构,反之,根据化学结构又可预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随着有关分子结构理论的不断充实,原子间结合为分子的空间取向等问题逐步被解释了,但是人们无法回答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问题,1916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在《原子和分子》中阐释了化合价的电子理论,解释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提出: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稳定的电子结构,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库伦力是离子间形成化合价的本质。

    3.电子理论的发展

    1927年,英国化学家海特勒和德国化学家伦敦把量子力学理论应用到分子结构中来,后来又经过美国化学家鲍林等人的发展,建立了现代价键理论(简称VB法,又叫电子配对法),1931年,由鲍林和斯莱托创立了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都认为,原子的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层中未配对的电子数目相等。因为有几个未配对电子,就可以借电子对的形式来形成几个共价键,从而生成具有一定稳定结构的分子。例如:H、F、O、N、He、Ne基态时原子核外未配对电子数分别是1、1、2、3、0、O,所以它们的化合价也分别为1、1、2、3、0、0。

    4.分子轨道理论阶段

    化合价的电子理论虽然对解释化学键的本质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无法解释后来逐步发现的缺电子分子、夹心面包型分子或分子片等实验事实。

    1931年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和电价配键、共价键的配合物价键理论,1932年美国化学家密立根和德国化学家洪特等人创立了分子轨道理论(简称MO理论),以及随后提出的单电子键、三电子键和缺电子键等概念,使化学家们对原子间相互化合的形式、结构、性质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使化合价的传统概念暴露出来这样那样的缺陷。1938年,鲍林出版了《化学键本质》一书,宣告了用整数定量量度化学元素性质的化合价的消亡,并引导化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到探索化学键的本质上来。至此,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用化学键数目来计算原子的化合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至少在有些类型的化合物中是无法应用的。这类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及化合价需要用量子化学理论来讨论,在这些分子中原子的化合价不再是整数,而可能是分数或小数。

    二、化合价的学习困难分析

    通过对化合价概念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阶段的化合价概念仅仅回答了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量关系。第二阶段则将化合价的数值与共价键数目或原子中未配对电子数目画上等号,从而使化合价这一起初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第三阶段,化合价的分子轨道理论为揭示化学键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说明用整数定量度量原子化合价的概念已经过时,对于奇数电子的分子、缺电子分子和夹心面包型分子中原子的化合价,必须用分子轨道理论来阐述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这不断变化的含义,让化合价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导致了学生化合价学习的困难。

    首先,从化合价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化合价这一概念的含义不断在发生变化,而并不是我们现在教材中给出的化合价的含义,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了化合价概念之后,按照所学的化合价知识去判断其他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常常会遇到解释不通的时候,比如说四氧化三铁中铁的化合价、过氧化氢中氧的化合价。这样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化合价这个概念。

    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合价之前头脑中没有与“化合价”相连接的先行组织者,化合价知识很难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连接,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老师教给的口诀,这样学到的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又频频出错,这对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化合价的学习更加困难。

    其次,化合价如此复杂的发展史,对于很多的初中教师也是陌生的,教师在理解化合价时都不能给出其确切的含义,如果要传授给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样讲合适,这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所以很多教师则干脆不讲,直接告诉学生一个“化合价记忆口诀”,学生们只会记住这些口诀,而对于化合价什么含义、怎么用,则是一塌糊涂。

    三、解决化合价学习困难的教学建议

    以上从化合价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初中化合价难学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化合价本质的理解

    化合价的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强。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很好地利用了化合价发展史,教材中在化合价之前先安排原子的构成、元素等章节,让学生先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分子的形成以及原子的八电子稳定结构等知识,学生初步具有了从微观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在“物质组成的表示”一节中提出了“化合价”概念。从教科书内容来看,教科书给出的“化合价”的解释处在了“化合价”历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元素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的。这样的编写顺序便于学生理解。

篇7

(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新学习过去进行进态时,可从现在进行时态入手,因为它们的“共同点”;第一,正在发生,第二,结构一致,都是“be”加动词的现在分词。

(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例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必须先复习掌握好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两种时态。

(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例如学习过去完成时态和过去将来时态时,应该先掌握好现在完成时态和一般将来时态。

二、根据重难点设置问题

(1)明确具体,有启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提得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过于浅显的问题,学生往往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形成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但难度过高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举步维艰,丧失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教师设置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如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实课堂教学内容。

(3)提问要有普遍性,对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不要轻视差生,给他们机会,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4)回答问题的处理。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多鼓励,少责怪,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三、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篇8

【科研课题】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省级名师培育项目培训对象科研课题《河南省中考体育项目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0216008)。

随着中招体育分值的逐步提高,中考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6年,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中考体育考试成绩由原来总分50分提高为70分。这足以说明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2016年河南省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及方法分析

1995年,河南省在中招招生政策上做出了重大改革,学生不仅要参加文化课考试,还要参加体育项目考试,体育成绩满分为30分,计入中招升学总成绩内。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印发《转发教育厅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3〕58号)并要求:从2013年起,全面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我省中招体育考试统一按满分50分计入中招分。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将中考体育考试成绩由原来总分50分提高为70分。这是对中考体育加试时隔不到三年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

在2016年进行的中考体育加试中,河南省所选取的考试科目及分值为:总分值70分,项目分别为必考科目长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20分,选考科目(一)技巧类(50米跑或跳绳)14分,选考科目(二)素质类(立定跳远或投掷实心球)14分,选考科目(三)技能类(篮球运球或足球运球)14分,过程管理为8分。这一考试内容及“必考+选考+过程管理”的评分标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所秉持的开放性理念,使学生有了更多贴近自身实际的多样化选择,保障了每个学生的体育加试都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公平性原则。

二、河南省部分地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现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教学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安阳、平顶山三市的调研,笔者基本掌握了这些地区体育教学的现状,就教学内容来说,三地略有差异。

在郑州市所调查的17所初中中,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除长跑、短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足球外,还包括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内容,基本涵盖适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全部运动项目。而安阳市和平顶山市的调查结果则让人不很满意,除了中考体育加试所列的7项运动项目外,只有很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多数学生只能够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体育课上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内容的训练。而对于对场地要求相对高的足球运动,其在各个地区的开展明显不如篮球。

三、河南省中考体育项目与初中体育课堂内容的关系分析

(一)河南省中考体育项目对初中体育课堂内容的积极影响

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最终考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每一分对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作为选拔性考试,相对于文化课长时间积累的来之不易,学生通过自己的锻炼和良好发挥,在中招考试中获得相对较好的体育加试成绩的难度并不很大。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课的价值,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中考体育项目的合理设置,能够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一个相当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检测实际的教育教学成果是比较困难的,即便设置了考核的目标,可操作性也较难处理。例如,对于初中毕业生需要达到的具体体能标准是非常明确的,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存在由于方法、技巧等问题不能掌握而导致未达标时,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时间,这些任务还是能够完成的。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检验效度提供了明晰的标准。

(二)河南省中考体育项目对初中体育课堂内容的消极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对初中体育课堂内容“应试化”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是我国几千年教育形成的巨大缺陷,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在持续进行,但我们不可否认,目前中学体育课堂仍存在“应试化”因素。

在“应试化”的影响之下,中考体育考试考什么,我们的体育课就教什么,学生也就练什么。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错误,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人而不在于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消极影响还会随着体育加试所占比例的增加而愈演愈烈。这尤其要引起我们广大初中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结语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安阳市、平顶山市的认真调研,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应试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好在近些年体育新课改的目标也在不断得到实现。中考体育考试项目日益受到重视,必然会带来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变革。只有深入教学的一线,才能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首先,要不断加大对体育新课改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教师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对于广大初中体育课教师来说,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新课改的投入力度,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一线教师队伍。

其次,要继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非常不利的。相对于应试教育的重灾区,体育课的“应试化”程度已经如此明显,那我们就不应忽视“应试化”的危害。这当然需要家长、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社会的层面,全面动员起来,将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1]郭蔚蔚.认真领会《意见》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16(06):17-18.

[2]甘琼,童斌,张胜.湖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6(05):16-18.

[3]陈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32(02):116-120.

篇9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河南省立足省情,顺势而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原则,通过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不断改革体制,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强化合作,加大投入,河南省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乡结合、以城带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河南模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河南省省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达到30个,吸收成员单位913家,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达到259万人;全省财政已累计投入71亿元,资助职教学生1177万人次,为河南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获得国家的肯定和支持,河南省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河南省职教集团应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全省常住人口9400多万。其中,农村长住人口6000多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6250多万。农村人口多、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缺乏已经成为河南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应积极承担起这些任务,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培训力度,丰富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河南省全省人口的整体素质,推动河南省由劳动力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二、优化产业机构,支撑经济增长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长期以来,河南省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业比重大,发展不均衡。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设想提出以来,河南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一大批工业项目在河南落地,一部分国内外知名公司到河南投资办厂,全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经济总量也连年攀升。据统计,200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94万亿;2010年,达到2.3万亿,增长12.2%;2011年,达到2.7万亿,增长11.7%左右,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增速,位居中部省份前列。但是,就目前而言,河南省劳动力劳动技能缺乏,专业型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此,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工业化”、“生态化”、“农业化”建设提供技术精、素质高、会经营、有头脑的各类人才,推动全省劳动力人口由普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化,实现省内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省各项事业发展给予了明确定位。河南省职业教育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目标,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区域分布等方面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对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立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围绕理论成果转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运用于实际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2003年,河南省大力推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2008年,河南省开展了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开展执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河南省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就目前来言,河南省职业教育特别是集团化办学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不畅、办学资金缺乏、政策保障缺位等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模式,为破解制约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对此,河南省职业教育应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全面总结以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找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同时,要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灵活办学方式方法,理顺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解决资金缺口,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地办学活力、吸引力和针对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崔炳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原大地的报告[R].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Z].2011.09

篇10

一、分析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成因

第一,教学目的不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大部分学校其实忽略了其根本,模糊了英语教学目的;第二,语音知识被忽略。在中考中,英语语音知识的考点涉及很少,导致教师教学中忽略语音能力的培养,语法和写作等成为教学主要内容。只要求学生会读单词,拼成句子。第三,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学校的教师将教英语变成了一种单一性任务,忽略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不关注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的革新,只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善于调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第四,语言环境缺失。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大多老师并不会给学生太多机会在课内或者课外锻炼说英语,创造英语语境,让学生在汉语的熏陶下硬生生接受英语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死板的接受,效果俨然让人失望。第五,教学角色仍旧。传统教学中,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角,读课文,讲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多都在走神,即使听课的学生吸收效率也不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和老师是分离状态,没有师生的互动,更没有融合在一起,使得英语课堂死板生硬。第六,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上“汉化”单词读音现象严重,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联想到一个中国生字,由于缺乏学习环境的影响,固定思维模式干扰。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听说能力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正式学习英语的时候,是怀有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小学生不懂事,初中学生刚开始是对英语有新鲜感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慢慢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使其养成自愿听说英语的习惯。例如,课堂上可尽量用英语与学生简单交流,提问题与回答问题时,“may I ask you a question?Sure. Thank you ”等,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于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空间发挥,好过老师在讲台上生硬重复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也要养成用英语教学的习惯,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听英语,跟着老师说英语。

2.改善传统听力课堂

传统的听力课堂就是老师放英语音频,同学听,听完做题,做完更正,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很难自愿融入英语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听力部分中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原听力场景。听后模仿,例如,教师可循环几次播放多媒体英语,让学生先身临其境,再理解意思,之后跟着重复内容,期间,可让单个学生重复听到的内容,或分小组比赛,每个组将听下的内容一一说出,与原多媒体中内容相似度最多最高一组获胜,这样一来让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更浓,团队合作意识和比赛竞争的意识下,对听力课堂不再排斥,在重复中,加深对原文的印象,在模仿中,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3.提供学生说英语的平台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会开口说英语,如果重心只在答题、阅读上,英语输出能力低下,初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就会有偏差,会认为学习英语做题就行,不做题的时候英语是没有用没有吸引力的。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教师可在每堂课前几分钟合唱英语歌曲或者背诵英语课外短篇,增加学生词汇量,无形中记忆英语语法。适当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积极投身参与中,领略学习英语的乐趣。

篇11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nd Needs Among Middle School Boys in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WANG Yan-hua*, LIU Feng, LIU Tie-jun. * School Health Care Institute 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 Beijing(1000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levels of demand among middle school boys in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targeted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 037 to study their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Results About 19.1% of boys cleaned penis regularly, and 59.1% turned up the prepuce, with boy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junior(χ2=116.286,P

【Key words】 Reproduction;Knowledge;Health behavior;Health services needs and demand;Students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男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还相对薄弱。为了解西城区中学男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以便为开展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7年9月对北京市西城区所属中学初一和高一年级在校男生进行了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及需求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一和高一年级男生6 037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 037份,收回有效问卷5 96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其中初一年级男生2 885名,高一年级男生3 076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等内容。在学生体检前,统一由专人讲解问卷填写方法,由学生自己填写。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采取不记姓名、现场答题、现场收卷的方法。

1.3 统计分析 资料整理和分析按照统一的编码过录调查表,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包进行逻辑纠错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

2.1.1 外生殖器卫生保健行为 在接受调查的5 961名男生中,只有1 140人经常清洗外生殖器,占被调查人数的19.1%。有3 522人清洗外生殖器时把包皮上翻,占被调查对象的59.1%。其中高中男生的情况明显好于初中男生(χ2=116.286,P

2.1.2 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认知情况 见表1。西城区男生对“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认知率依次为包皮过长(62.1%)、包皮炎(32.2%)、包茎(31.9%)、隐睾(18.2%)、鞘膜积液(13.8%)、精索静脉曲张(11.6%),认知率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而升高,高中男生与初中男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殖健康知识来源 见表2。

西城区中学男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依次为学校(41.9%)、父母(32.6%)、同伴(23.9%)、广播电视(22.7%)、网络(21.2%)、书刊杂志(20.4%)、咨询(6.0%)。除广播电视途径无差异外,高中与初中男生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生殖健康知识需求 见表3。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男生对获取“生长发育知识”及“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知识”的需求明显高于初中男生(P

2.4 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指导和服务的途径 见表4。

被调查的男生在遇到生殖健康方面困惑时,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指导和服务的途径依次为医生(53.1%)、家长(35.2%)、网络(25.3%)、同学和朋友(24.5%)、教师(18.7%)、咨询电话(15.0%)。对于初中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医生、家长和教师,而高中男生更愿意求助于医生、同学和朋友或网络。与高中男生相比,选择家长的初中男生明显多于高中男生(P值均

3 讨论

男青少年的生殖系统疾病较常见的有包皮过长、包茎、单侧或双侧隐睾、男性发育、精索静脉曲张、生殖器官感染等[1]。包皮过长、包茎易在包皮下积聚包皮垢或包皮结石。由于包皮与头之间不能充分清洗,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包皮炎。据国内统计,癌病人有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占86.8%~98.0%。包皮及头皮肤长期受包皮垢刺激,并发感染及慢性炎症,是致癌的重要因素[2]。男性青少年的一些疾病如位置异常、精索静脉曲张、青春期腮腺炎后附睾炎、男性和尿道先天性疾病等,多数可以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及早得到有效处理,并防止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受损[3]。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隐睾等疾病是可以通过掌握相关知识由学生或家长早期发现的。养成清洗外生殖器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清洗头的方法,是避免包皮炎等生殖器官感染的有效方法。调查显示,只有19.1%的男生养成了经常清洗外生殖器的良好卫生习惯,40.9%的男生没有掌握正确清洗外生殖器的方法。对“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认知不全面,初中男生的认知率低于高中男生。所以从初中开始增加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知识,加强男生外生殖器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男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较强。目前,虽然我国中学普遍开设了与生殖健康相关的课程,但主要涉及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知识,内容也不够细致,只能使学生对生殖健康有最基本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变化带来心理困惑增加,他们了解自身变化的渴望也随之增强,所以对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更广泛深入。

从被调查男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不难看出,学校的男性生殖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大漏洞,加强中学男生生殖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建议:(1)初中阶段除讲授青春期知识外,还应本着浅显易懂、实用的原则,增加青春期男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指导(如外生殖器清洗方法等);注意学生知识掌握与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步。增加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认知程度。高中阶段生殖健康知识的内容应在初中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深度和广度。(2)从初中开始对男性青少年进行系统正规的生殖健康体检,使一些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既可避免诱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危险,又能减少男性成人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及成年后因不育导致家庭不稳定的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方面,尽管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选择排序上略有差别,但学校、父母、同伴、网络的选择率仍较高。在“希望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指导和服务”选项时,家长、网络、同学和朋友仍名列前茅。由此可见,虽然学校教育仍是中学男生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家长、同伴、网络等渠道的作用仍不可小视。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网络、大众媒体等文化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应开辟社会途径共同参与。

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处于青春发育早期的初中生对于家长的需求更明显。然而,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父母忽略了对男孩青春期发育的关注[4]。35.8%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生殖健康教育[5];刘峰等[6]在对西城区324名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学男生的家长进行生殖系统疾病认知情况询问调查时发现,家长或监护人对疾病不了解的占83.33%,了解但认为不重要的占11.73%,认为重要但未治疗的占4.30%。可见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家长很少起到作用,家长本身缺乏生殖健康知识,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要实现家庭教育途径,只有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或媒体等多渠道对家长进行男性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青春期男性生殖健康的认识,才能确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调查还显示,在“当你遇到生殖健康方面的困惑,希望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指导和服务”选项时,高中男生选择从同学和朋友中寻求帮助的占32.6%,明显高于初中男生(P

调查还发现,有53.3%的男生首选医生作为他们的求助对象。说明在青少年男性生殖健康指导和服务方面,医疗机构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妇幼保健机构为女性青少年提供保健服务时,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利用医疗健康机构为男性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方面的保健指导和医疗服务,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64.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 697.

[3] 孙红霞.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状况.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2):724-725.

[4]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项目组.PLA调查: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当代青年研究,2002(1):22.

[5] 陈晶琦,李保光.某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67-468.

[6] 刘峰,王彦华.北京市西城区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及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2.

篇12

一、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鹿城区部分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鹿城区四所在校初中学生的原始体质健康数据,其中温州第二十一中学1084人、温州第二实验中学1145人、温州第二十三中学955人和温州第四中学723人,共计3907人,其中男生2093人,女生1814人,年龄跨度为13~17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3.95cm,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3.36cm,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了0.59cm。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另外,在体重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体重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0.64kg,女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kg,且男、女生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一般,而女生身体发育状况良好。

(二)身体机能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肺活量指标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台阶指数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台阶指数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身体素质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初中生的平均水平,两者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四)综合成绩评定

调查显示:鹿城区初中男生优秀率为10.16%,良好率38.35%,及格率46.72%,不及格率4.77%;女生优秀率为17%,良好率42.39%,及格率37.13%,不及格率3.48%。由此可见鹿城区初中女生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低于男生。另外,全国同龄初中男、女学生的总体评价等级分别为,男生:优秀率为9.24%,良好率36.82%,及格率48.34%,不及格率5.60%;女生:优秀率为16.14%,良好率42.82%,及格率37.01%,不及格率4.0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鹿城区初中生总体评价等级与全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体质状况好于同年龄段的全国初中生,这为温州市鹿城区的中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男、女生不合格人群的体质状况和男、女生总体评价等级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今后体育工作的重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略低于全国同龄初中男学生(P

2.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上,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指标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P

3.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除男生的坐位体前屈外,其它各项成绩均好于全国同龄学生(P

4.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却低于男生,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体质状况好于男生。

篇13

一、对初中男生厌学心理的分析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农村初中男生的厌学心理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多数男生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也有部分男生对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课本、恨老师、恨学校。第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第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能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压力,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对农村初中男生厌学成因的分析

1、实际能力与自我期望差距大。初中男生对自己的期望一般情况下是很高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崭露头角,高人一等。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一直都在班级中是泛泛之辈。正是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因而产生厌学。有些男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在薄弱科目方面花的时间也不少,就是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付出与所想象的收获差距很大,导致对自己丧失学习信心,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造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产生厌学。

2、耐挫折力差,丧失学习信心,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们关系不和、或受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厌学。有些初中男生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可其心理年龄偏小,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小孩子的脾气。在群体中没有能和他真正交心的朋友,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解决其心理归属的饥渴,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教师的因素。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出好成绩,这无疑是老师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但有的老师,不在提高教学水准上下工夫,而是靠硬逼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有些教师布置作业,不从实效出发,而是以多取胜;还有老师增加考试次数,通过考后排名,批评挖苦低分的学生,或让他们的家长签字等方式“抓出成绩”。

三、应对农村初中男生厌学问题的思考

教师要根据男生厌学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

1、对因性格内向而厌学的男生。这类男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亲密的伙伴较少,有困难不会求助他人,以致由不敢问到不愿问,最后形成不会思考、不愿思考的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一开始时可以把家庭作业留的数量少一些,难度小一些,并安排学习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当“小老师”,去辅导这些厌学的男生。这样一来,厌学的男生不但每天能完成作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找回自信心,还能让他们交到好朋友,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

2、对因成绩不好而厌学的男生。由于学习不好,这类男生常遭家长的责难,因而对学习越来越反感,以致自我放弃。对于这类男生,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了解清楚他们的家庭状况,引导其父母要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不要因为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就一味地责难。在劝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的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厌学的学生充分的积极的关注,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多与他们交谈,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3、对成绩好也厌学的男生。事实上,并非只有学习差的男生才厌学,学习好的男生有时也厌学。这种男生一般是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很好,甚至是尖子生,但进入另一个学习环境或升人更高一级后,成绩就突然跌落下来。他们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反差,于是开始厌学。对这样的男生,教师更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学习还不错而掉以轻心。对于这样的男生,老师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从心理上进行疏导,让他们面对现实,并做好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总之,我国13亿人口,有四分之三在农村,虽然农村城镇化速度在加快,但毋庸置疑,大多数农村家庭仍然有让男孩子留在农村家中做顶梁柱的的心理倾向,对于男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厌学的男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引导,切实解决好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