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运行情况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运用经济的、财务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于企业集团及时掌握和评价各子公司在各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是保障出资人资产安全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
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特点,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走势,是企业集团科学决策、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子公司提高市场经济驾驭能力的基本功。对于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产业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设计思路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以“一条主线,三个方面”为宗旨开展编制工作,即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发展这一主线,重点做好动态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向与趋势;业务管理——及时进行业务发展导向;综合协调——积极推动结构调整,适时进行综合协调这三个方面工作。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运行监测、数据统计、汇总分析三个坐标轴构成,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分析坐标体系。其中,⑴运行监测是手段,通过对各子公司经济运行情况的纵向监测、对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横向比较的二维模式构成监测数据网,全面反映产业经济运行情况;⑵数据统计是基石,通过搜集、整理经济指标、管理指标等重点数据,准确地量化反映经济发展态势;⑶汇总分析是结论,根据获得的详实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从反映情况、归纳分析、问题预警、措施建议四个层次逐步深入,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出具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三、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企业集团根据财务报表和统计资料反映出的指标状况,从产品的合同、收入、支出、利润、主营业务运行情况、资产经营状况、人员情况、市场状况及前景、竞争对手对本单位的影响、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运用财务和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规律和发展趋势。
1、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通过销售收入、利润、外贸收入等经济指标,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新产品研发投入费用等内容,概括反映企业集团经济运行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包括:⑴生产经营情况,重点运用销售收入、利润、新签订合同额、外贸收入等效益指标反映本年累计与去年同期的效益增减情况,对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给予客观的概括和预测。⑵科技创新情况,运用科技创新强度(即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开发费用、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新产品销售额等重点管理指标,阐明分析。
2、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
⑴主导产业经营情况。将本单位的主营业务归入主导产业的相应类别,通过销售收入、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研发费用、新签订合同额、外贸收入等数据,反映主导业务领域经营情况。⑵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本单位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及在总业务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对总体盈利或亏损做出因素分析,为产业导向、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3、重点产品/项目进展与市场开况
⑴重点产品/项目经济运行情况,对本单位主导产业领域中的重点产品/项目,通过本月新增销售收入、环比增长率、新签订合同额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反映产品/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⑵重点产品/项目市场开况,通过新合同签订/中标、营销渠道建设、产业合作推进等市场开拓的重大事项,反映产品/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通过主要竞争对手、竞争优劣势等因素分析,说明重点产品/项目的市场开况。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主导产业领域中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项目简介,投资总额(包括自筹资金、国家拨款、银行贷款),预期效益(产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方面进行说明。
4、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根据大量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指标的升降、市场的大小、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情况,通过总结、归纳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发现关键的因素和重要的原因,给出发展趋势的判断或提示,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
四、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管理制度及保障
1、信息来源
各子公司每月搜集一次经济运行材料,包括上月财务数据(财务标准报表)、产业实施情况,认真编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的月度经济运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企业集团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报集团领导。
2、工作要求
各子公司信息统计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开展工作,对编制上报的统计报表资料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所有对外提供的统计报表必须保持内外口径、前后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日常评价与管理
篇2
二、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财务部门、管理层等等存在财务会计问题,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没有正确认识,也没有树立财务意识。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还会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利益。在一些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存在,却没有发挥资金管理作用。会计人员监督职能缺乏独立性。现在一般认为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然而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中,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困难重重,会计人员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并不具备独立地位。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薪酬利益依附于本企业和本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主动迎合管理层不正当要求,从而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受到了严重破坏。多数的企业都没有将财务会计制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更没有实施系统化管理。特别是一些企业对国外财务管理模式的效仿和引荐,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导致财务会计工作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没有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合理划分,职能分工不够规范,导致职能重叠或者职能遗漏的问题存在。财务会计人员在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能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运作情况,还要做好书面记录,包括企业的收入、日常开支等等都要详细记录。一些财务会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并没有积极意识,而是被动地工作,将资金运行情况记录下来,却没有做好资金分析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对工作没有积极主动的认识,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能力上就会有所缺失。财务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所欠缺,由于财务技术能力不够,加之监督工作没有切实到位,就导致财务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财务工作中存在错误在所难免,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端正态度,就必然会影响采取管理效果。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权限集中化,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三、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
(一)财务会计关于资金的工作职能。企业资金管理以财务会计制度为指导,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制度完善机制。财务会计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宣传财务知识,为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会计人员要对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范围充分掌握,对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使用情况都要及时安排。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资金管理工作中,要分析企业运行每个阶段的财务状况,向管理层上报。结合本企业财务状况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并做好采取核对工作,将企业的利润计算出来。企业的银行财务处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包括财务会计与银行之间的收入和付出都要做好凭证,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流动情况,之后做好账目核对工作。对于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财务会计都要做好预算工作,并详细分析,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二)财务会计关于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财务会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销售运营情况实施管理,对销售数据进行核查,销售部门要配合财务会计部门做好产品销售的总结和分析工作。应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明确责任,财务会计经过整理后制作成财物档案。对于各个部门与财务会计相关的管理内容,都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经过编排之后上报给领导层。财务会计人员还要与出纳人员合作做好工作,承担对财务资料的管理工作。
四、财务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策略
(一)强化财务会计的制度。企业管理中,财务部门要发挥作用,就要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应制定一套完整、严谨、相互制约、具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确保资金有效利用,防止和避免生产经营中的偏差和营私舞弊行为,使财务信息更为准确,财务资料更为完整,并且对信息资料能够系统化整理,并进行详细分析,财务会计的运行效率就会有所提高。在进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符合财务会计管理的实际需求,内容丰富而且全面,将各项元素建立关联性,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会计制度还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基于相关的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并不仅仅是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所有部门的工作都涉及到财务工作内容,要在财务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相互合作,以通过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二)增强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能力。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以使财务会计工作得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必须考核上岗,不断提高业务水准,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针对性地参加政治、法律、业务等方面学习,财务会计工作不再单纯是记账、算账、报账。它更是一种经营管理手段。会计工作要发挥作用,是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会计人员为保障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聘用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并建立财会专业人才储备库以供在会计人员流动、定期参加教育培训等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并设立激励机制,以使财务会计人员对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积极一时,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三)合理划分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所有的部门都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就会对工作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就需要企业对会计工作内容合理划分,以使得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要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合作。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职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并认真履行职能。只有这样,采能够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不会出现重复现象,也不会存在管理漏洞,由此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保证正常运行,就要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从目前的企业运行情况来看,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包括分析资金的运行情况,处理企业的税务问题,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并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以将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企业资金运行顺畅。
作者:胡程畯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商学部
参考文献:
[1]苗润生.财务分析支持系统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3(03):46—48
[2]张娟利.浅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33):278—278
篇3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logistics market system;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53-01
0引言
自2002年10月份集团公司实施专业化重组以来,林南仓社区财务部在建立后勤系统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和理顺财会工作的同时,在服务分公司财务部的指导下,按照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从后勤所负担的经营与社会双重职能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后勤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理清了服务分公司每年给社区五百多万元的补贴的使用去向,而且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查找并提出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增收节支的潜力所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系统市场化精细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保证了经营工作的平稳运行,提升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较好地发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1建立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后勤会计核算体系
1.1 模拟两大主体核算结合后勤服务的特点,从其职责范围上划分两大主体,即社会职能和经营系统。社会职能部分反映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包括企业办社会的管理机构及其所管理对象。经营系统是指后勤服务按经营内容划分出11个经营行业,即供水、供电、供暖、餐饮、洗浴、物业管理、厂区服务、绿化保洁、托幼、加工制修。
1.2 规范细化行业核算按照设定的“两分”职能,把社区经营系统的经营项目模拟划分11个行业均视为市场主体,并以行业界定为前提,将原来的管理体制、核算形式、收入费用归集、考核方式等做出调整,并逐步理顺规范。达到真正规范、细化核算的目的。
1.3 实施全成本核算在“两分”设置下,以规范、细化核算为基础,以会计核算为前提,辅之以统计核算为保障,对每个核算主体实施全成本核算。分别以工资、材料、电力、折旧、修理费等成本费用要素为项目归集核算,对两个不同行业之间也要实施有偿结算;管理费用按照现核算口径在管理费核算,凡属于某一行业直接发生的费用,简称为直接管理费,进入各行业直接管理费项下;凡属机关管理费用,则按管理机构及行业工资权重分摊,计入各管理机构和行业成本中。为此下发“两分”结算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各单位实施全成本核算。
1.4 实现财务核算网络化在创建后勤会计核算系进程中,着手组织财务核算网络化管理,先是自行研制设计一套服务分公司内部财务核算系统,统一规定设置、规范运行,资源共享;在集团公司会计核算软件启动运行之际,服务分公司与集团公司一道将“两分”财务管理模式及核算系统并入新的核算软件,通过私有设置、辅助功能,使原软件数据同新核算软件平稳有效衔接,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财务管理。
2创新财务管理的运行方式
2.1 按行业经营方式调整、重组基层组织2005年已经对经营系统开始进行行业核算,但只是粗线条的,通过运行发现好多核算由于体制机构因素没有到位。为了进一步推行行业核算,同时实现社区对下属单位的考核与行业经营状况的考核有机衔接,财务部提出了各社区应按行业经营方式调整基层单位设置的建议。为此,各单位分别理顺、调整了基层组织,确保了行业核算的顺利组织实施。
2.2 深入调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落实贯彻服务分公司下基层学习实践的要求,深入基层各单位,了解、学习、掌握各行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指导基层统计核算。通过行业核算的结果,以及了解掌握基层生产实际情况,比较分析各行业不同阶段的运行情况,为各层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2.3 参与重大决策,实施超前控制根据行业核算运行情况及结果的反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的资料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分公司在研究各月工程开工项目,发展基金的投向,内部投资统筹资金的使用,上报集团公司立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时,财务部门都积极参与,并从资金使用、投向上提出意见。财务部建立各项经济合同、项目立项经济效益分析,都必须有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科长签字,否则有权不予办理付款。
2.4 理顺业务流程,规范经营管理为更好地规范经营管理,分公司财务部起草并以服务分公司文件下发“两分”核算暂行办法、“两分”核算补充管理办法、内部有偿结算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另外,请集团公司财务部有关人员讲解工程核算、税务筹划等业务知识,我们自己又组织税务交流座谈会、行业核算交流座谈会、预算执行控制交流座谈会等,起到了相互交流、促进的作用,相应规范管理行为。
3强化财务管理取得的初步效果
3.1 保证了经营工作在预算轨道上平稳运行 2006年编报集团公司预算时,按照2005年已实施的行业核算的运行情况编报行业预算,在分公司下发“两分”核算办法后,各单位按照“两分”核算的要求,重新编制了“两分”预算。通过强化财务管理,确保了经营工作在预算轨道上平稳运行。
篇4
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的特点和作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要求高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部门,统一领导学校的财务事务,集中管理学校的所有经费,在一级财务部门之外不设同级财务机构,学校所有财务收支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校内各院系没有任何财权,也没有制定院系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的权力。
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财务处的管理权限有:(1)负责制定学校统一的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报学校财经工作委员会批准后执行。(2)统一领导学校的财务事项,对学校的各项财务事务集中处理。(3)负责对学校的各项收入进行分配,并监督各院系分配的经费按照学校的财务政策和规章制度使用。(4)负责对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集中核算。学校财务处负责对学校的财务收支提供集中核算,对整个学校的收入规模和支出水平进行核算。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下,学校内部各院系不设立财务机构,不作为学校内部的独立核算单位,只是作为学校内部的支出报账单位,享有有限的财权。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的积极作用是:(1)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财力,完成学校各项教学科研任务;(2)有利于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控制,保证学校预算能顺利实施;(3)保证学校的发展不会偏离方向。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特点和作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优势在于: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了院系分级管理,较好的解决了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在学校教育总经费一定的情况下,有利于促使院系管好经费、合理使用,有利于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也只设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但赋予了各院系一定的财权,也会在规模较大的院系设立二级财务机构,院系自行管理其创收经费的财务收支,对学校分配给其分管的经费自行安排使用。学校财务处负责制定统一的财务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负责学校总经费的核算,控制监督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按学校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使用,保证院系的经费实施办法不违反国家的财务政策。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高校现行的这两种预算体制都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刘启胜、刘谨认为高校的现行体制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并从:(1)学校过分强调财务集权限制了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预算只是学校推行实施的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不合理,得不到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和参与;(3)机构设置不合理,校内部门各自为政,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学校整体利益;(4)忽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业绩考核和激励,不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权责利不能有效结合,影响财务目标的实现,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二)高校预算执行原则。在高校预算执行原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从收集的相关文献上看,有些学者已经对这个领域进行了关注和研究。比如,王宏堂认为,预算执行的原则必须具备控制性;唐蓉则认为预算执行的原则应该具备严肃性、有效性;陈军认为,预算执行的原则应该具备严肃性、权威性特点。
二、我国高校预算执行监督现状
(一)高校预算执行的内容。高校预算执行实际上是对高校预算编制的具体实施,但不同的学者对预算执行的内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韩索民将高校预算执行的内容划分为:1、指标管理;2、追加预算;3、调整预算三项。伍吉东将高校预算执行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他认为高校预算执行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落实教育收费政策,支持学校经济和教学健康发展;制定学校收入和支出的制度和办法;督促学校各收入征收单位及时完成收入和交款任务;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合理调度、拨付预算资金,监督各用款单位用好预算资金,节约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学校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将收费收入和各种预算外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必须严格执行则经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和改变资金用途,以免遭受财政和审计部门处罚而使学校资金受损;编报、汇总分期的预算收支执行数字,分析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定期向学校教代会、学校领导、总会计师、理财领导小组和学校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增收节支的建议。
(二)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缺陷。目前,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张东军认为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的不规范性及预算调整的随意性。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没能做出具体的跟踪、分析、并编制预算调节表。预算调整时缺乏民主性,也没有建立一套真正的自上而下、严密且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监督机制。归纳我国高校预算执行的缺陷,可具体分为:
1、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较大。实际中很多高校或各学院(部门)缺乏对预算年度各预算指标的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仍然按照“基数+增长”的预算方法确定预算数,等到预算资金到位,各预算部门实际预算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产生差异时,就会出现人为改变预算或频繁申请增加预算的情况。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预算执行监督环节的责任,但却有章不依,随意更改预算,使得预算形同虚设。这种预算混乱的局面,必然导致各学院(部门)预算资金分配不科学,一些急需预算资金的部门可能拿不到足额的预算资金,而从预算分配中受益取得富余资金的部门又滥用预算资金,导致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低下。
2、学校没有建立统一的、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随着高校预算收入的多元化,高校也在提高服务收入的比例,各学院(部门)利用这种机会依靠学校资产、品牌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办各种形式的学历、学位班,收取一定的费用,开立各种户头,违反了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政策。对二级学院(部门)可以设立账户的学校,对这部分服务性收入也没有纳入学校的统一预算管理,导致学校整体预算与二级学院预算之间的脱节。
3、缺乏预算执行中的行政问责制度。对已建立统一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高校,预算管理中都明确了预算执行中各环节的责任和义务。之所以会出现预算编制是一回事,预算执行是另一回事,预算结果与预算差距巨大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和惩罚措施。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开支,一旦超支立即申请增加预算,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对随意增加预算的学院(部门)学校很少对其展开调查,追究责任,而追加预算一旦申请获得通过,便激励了这种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使得其他部门纷纷效仿,使整个预算执行陷入混乱。
4、预算控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滞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控制。高校预算核算年度为每年1~12月份,但高校通常在3、4月份才开始进行预算编制,到5月份上级部门的预算批复才下达,等到预算指标分配到各院系时已接近第三季度了,成了实质上的事后预算;事中,通常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预算控制无章可循;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细,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够,导致对以后年度的指导性不强。这样的一种控制过程,既无法为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提供有益指导,又无法找到整个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改进意见,造成了预算控制的失效。
(三)预算监督方面的问题。目前很多的高校预算经批复后,在执行中却出现偏离预算的情况。有的变更经费使用用途、有的随意增减项目、有的对专用款项缺乏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跟踪和分析,使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盲点,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我国高校预算执行监督
(一)预算执行有效性环境条件分析。有学者认为,高校预算执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必须在一定的管理环境条件下运行,为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完善高校预算运行环境条件。陆敏提出建立预算执行有效性的九个条件:(1)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2)人人参与预算的运作体系建立和完善;(3)适当的会计制度;(4)健全的组织构架;(5)切合实际的期望;(6)充分的意见沟通;(7)注重时效;(8)弹性原则的适当运用;(9)预算编成的与传达的有效性。刘谨也提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环境条件有待改善的四个方面:(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缺陷;(2)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3)高校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4)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力度。张国英认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全过程实行全面审计。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可以促使学校预算部门全面了解、掌握学校财务状况,监督学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
陈晖认为努力搞好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对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有利于加强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保证预算的执行;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宏观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达到审计目的。并且提出了以“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为指导思想;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正确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正确运用审计结果,写好审计报告;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五点建议。
(三)做好预算执行中的及时调整
1、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因为高校预算是年度财务计划,其运行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计划和实际执行之间会出现差异,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实际上,它是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编制目的而做的一种补救行为,因此,它在预算执行中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2、预算调整的规范性。预算调整只能是必要的微调,而不是经常性的大幅度调整。否则,编制预算就失去了应有的财务管理作用,甚至导致学校财务收支处于无序运行状态。王小兰认为对预算的调整,应当做到调整制度化,这也是完善学校预算监督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
(四)建立与预算执行监督相匹配的预算评价、奖惩制度。阮丽芬认为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预算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预算执行结果必须与奖惩制度挂钩,这是预算管理制度是否执行的重要标志。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篇5
一、预算管理要求下的《基本准则》
政府预算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安排计划,而预算管理则是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财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为了满足管理预算收支的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一套包含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报告等在内的预算会计理论体系。
(一)政府预算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设计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核心,是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点,是推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北京市预算会计研究会《政府会计课题组》,2006)。因此,只有先明确政府会计目标,才能对政府的公共活动开展有效的会计工作。根据社会契约理论,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力的让渡,并且公民是国家财政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因此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即政府作为公民权利与资源的受托人,应当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公民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供给者,有权利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政府预算会计就是对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因此,《基本准则》在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二)政府预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般地,会计信息质量是评价会计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所以,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根据政府会计目标加以确定,才能真实反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陈志斌,2012)。政府预算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披露以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由于政府掌握着预算信息披露的主动权,而公民在获取信息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很容易纵。当信息不对称时,公民对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保持怀疑,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府披露的预算信息不能只流于形式,应当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够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从而有效地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因此政府预算会计更加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三)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政府会计要素是对政府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分类,也是实现政府会计目标的具体内容(陈志斌,2012)。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公民作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有权利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为满足公民需求,政府预算会计需对财政资金的收支进行科学的记录、计量和报告。政府预算的执行主要涉及现金的流动情况,最终形成的决算报告也是对各会计主体的实际现金收支信息的反映。所以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要体现各会计主体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现金流动情况,便于控制各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因此《基本准则》在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
(四)政府预算会计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是决定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纳入核算体系,以及如何纳入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其中收付实现制是将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区分该项收付款业务的实质归属期间。因为这项支出已经发生,并且占用了与购买该项资产同等的资金量。政府预算会计是对政府主体的实际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主要关注实际的现金流动情况,因而只有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上,才能达到预算管理目的。
因此《基本准则》在总则第三条中明确规定,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
(五)决算报告
政府会计报告是政府会计主体披露其会计信息的媒介,是利益相关者了解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窗口。政府决算报告是政府预算会计的最终产品,政府预算会计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过程(预算收支)和结果(预算结余)信息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在确保预算信息真实可靠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和计量,最后将其以决算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全面反映了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将决算报告与政府预算进行比较,可以比较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差别,借此来评价预算管理的绩效,并为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二、绩效管理要求下的《基本准则》
“财务”中的“财”指资产,既包括货币资金,又包括各种实物资产,而“物”是指管理、经营,即财务是对经济主体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对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这就将绩效管理的概念引入政府会计系统中。为了满足绩效管理的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一套包含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报告等在内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一)政府财务会计目标
会计主体在管理和经营各项财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的结果进行绩效评价,从而发现管理的不足之处,以此提出改进措施。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内部都存在委托关系,其中社会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主要提供者,需要借助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来评价政府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上级政府为了进行业绩考评,需要借下级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对其财务管理的效率作出判断;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的拨付机构,为了考核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资金利用状况,也需借助各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来做出分析和决策。因此,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观”,即提供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Q策的相关信息。
所以,《基本准则》在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二)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当致力于为实现政府会计目标而服务,而不同信息使用者利用政府财务信息的目的不同,如公民使用政府财务报表是为了评价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与配置情况;上级政府希望借此来评价和考核下级政府的业绩;监督机构利用它是为了评价政府会计主体有无违法乱纪行为等。因而政府财务会计应当满足他们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与他们进行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政府财务会计在信息质量要求上更加强调相关性,使利益相关者据此做出有效决策。
(三)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绩效管理不仅对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资源进行监督,同时也对政府会计主体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政府财务会计在对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其资产负债的结构,从而更好地预防财政风险,又要关注其实际的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会计要素可以将政府财务信息进行清晰地分类,增强政府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为了有效反映以上各类信息,《基本准则》在第四章第二十六条中明确规定政府财务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为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基础
绩效管理要求政府财务会计对政府的资源消耗进行全面合理的披露,只有将政府的运行成本进行完整地确认,才能科学地评价政府的管理效率。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政府财务会计以收入和费用在其权利和责任实际发生时为标志进行确认和计量,符合经济实质,也有利于保证资产和负债的准确性。另外,权责发生制要求对政府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既可以防止高估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价值,又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运行成本,使信息使用者对政府绩效作出准确评价。
因此,《基本准则》在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提出: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五)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品。为了达到绩效管理目的,政府财务会计加工和输出的信息应既能满足公民监督和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资产的配置效率)的需要,又能满足政府内部对财产使用效率(运行成本)进行评价的需要。
因此,《基本试颉诽岢稣府财务报表包括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结构的资产负债表、反映政府运行情况的收入费用表以及揭示政府会计主体现金流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等,另外将一些难以用财务数据表示,但是又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相关的信息在附注中反映,从而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
三、结语
《基本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建立了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更加全面的政府会计系统。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既适当分离又相互协调,两者在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报告方面适当分离,各有侧重点,政府预算会计是为预算管理而服务,政府财务会计是为绩效管理而服务。同时两者又相互协调,使得政府会计既能够提供反映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的信息,又能提供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运行成本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实现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和使用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决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篇6
医院财务活动分析是以医院会计核算资料和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结合医疗统计和其他有关资料,检查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计划、预算执行情况,通过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或最好时期相应指标的比较,或与同类医院相应指标的比较,以评价工作业绩,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方式与策略,提高医疗行为的服务水平。对医院财务的活动实施分析,能够综合衡量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审核医院计划、分析计划实施结果的利弊以及原因,并利用分析出的原因的来进行研究,找出核心矛盾,解决重点问题,进而促进医院工作效率,保障计划与预算的实施效果。
一、活动分析的作用
医院财务的活动分析作为一项目专门业务,指的是把财务报表里的许多独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根据功用分成不同的类别,分析出相关信息,同时计算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风险系数。再将这些信息汇总,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比如医院的领导层、债权人、财务人员、政府部门等,提供综合的、多种类的财务数据,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够掌握医院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运行请款。其作用可以详细分为以下几点:
1.评价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促进计划的落实
医院的工作计划与财务预算,是医院业务与财务活动的方向与标准,全力实现目标与执行预算是全体员工的工作重点,活动分析利用分析审核、检测计划、观察执行状况,分析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进而确保医院计划与预算的更好进行。
2.促进医院将政策法律与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医院各部门的所有业务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财务规章制度,活动分析利用对会计、统计、业务等信息的综合分析,探究医院在实施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合乎法律,执行相关的财务规章是否到位等,有没有非法提高收费标准、多收费、收取红包等现象。利用对财产物资与资金情况的分析,检测医院资金、物品的使用情况,能够揭示医院的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进而归纳经验、总结教训,敦促医院提高法制观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得到充分的遵守执行。
3.提升医院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
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医院的运行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提高。目前各个医院往往还残留着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素质较低的现象。活动分析要先在资金活动上开始,接着分析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效率。实时归纳经验、吸取教训,寻找差距与不足,分析解决方法,促进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财务活动分析不单能明显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锻炼与提升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4.激发医院潜力,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活动分析不单是对医院运营管理的效果实施评价,更关键的是分析论证业务活动产生某个结果的原因、影响因素、实现条件,检查出其中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加快资金的运行,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降低物资浪费,开发医院潜力,多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5.为医院管理者提供进行决策的依据
医院是包含多部门、多业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了让医院健康运行,并提供优良的、价格合适的医疗卫生服务,就要持续改善医院的财务管理。财务活动分析按照掌握的信息、业务等实行对比,分析情况变化,探究原因,提出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地决策提供资料与依据。
二、医院财务活动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比较分析的主要形式为:一是本期实际数和本期计划比率、二是实际执行情况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三是本期实际执行和本期计划对比分析;四是本期实际的执行数和同类医院先进水平的比较分析。
2.比率分析
若想深入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及财务控制,需要借助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财务活动分析中,比率分析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形式。财务的比率分析消除了规模的影响,能够对不同医院的收益状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利于领导的决策行动。另外,比率分析法还能得出医院的某项投资,在一段时间内收益的变化,并能比较不同医院在同一时间的收支状况。
3.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一种连环代替的方法,主要指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某项指标时,对每个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确定,并指出该因素对该项指标的影响、影响程度。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某一项计划的执行情况、预算的完成情况、资金运转情况等,多是由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每一项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有所区别,它们之间又有必然联系。若想得出某个因素的影响能力,就需要应用因素分析法。
三、结论
关于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分析,不但可以提升医院的业务管理水平,并且能够对业务活动的成果实施及时的分析,寻找存在的弊端,并采取改善方法,提升医院资金设备的使用率,激发医院的运营潜力,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充分利用,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提升。所以,充分掌握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活动分析方法,并合理使用,这是医院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的管理技能。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已经是目前我国的重点工程建设,而公路事业单位是公路建设工作的最主要实施者。对于公路事业单位来说,是否能有效的做好预算控制管理工作,加强单位收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项目预算的内部会计控制
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公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从体系上看应包括确定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和审定、采取改善措施、确保预算执行等;从业务上看,应包括筹资预算、采购预算、项目预算、销售预算等。
1.在预算中重视会计核算的基础
在单位的预算控制管理中,要重视源头的控制管理,对公共资源的配备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针对事企分离之后,要更加注意其动态变化。
对于公路事业单位的资产增加和减少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章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如实掌握资产增减的具体原因并且做好及时的上报工作。在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中要加强对车辆的保养管理,及时将使用情况上报管理部门,使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且根据单位的财务许可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善。
2.针对预算数据要做到切合实际
公路管理部门在预算工作中一定要将本单位平时所有办公活动的支出进行细致的量化,并且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应保留具体、实际的数据;对一些没有配备标准和规定的设备,一定要通过各个部门、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将设备最真实的情况掌握,并且将其变成有效的数据资料。只有做到对整个部门所有的预算都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才能提供给上级预算管理部门一份真实、科学的数据资料。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只有得到真实的数据资料,才能针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有效的改动,从而实现强化预算的目的。
3.预算项目要做到科学性
公路管理部门要做好辖区内的调查,对所有影响工作的因素都做到严谨、细致的调查,并且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考虑在内,建立好预案,早做准备。
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建立责任制,通过对人员的考核和绩效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二、目前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我国公路财务管理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公路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众多问题,而在公路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以个人角度,通过研究发现了以下几点关于公路财务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预算分析
由于预算工作属于财务工作的前期工作,是一种预测性的工作,所以预算工作在执行中时常会发生种种意外,这些意外带来的影响往往都超出了最开始的预算范围。而目前我国部分公路管理部门的财务人员在做预算的时候,并没有对预算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或者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是早早了事,只能发现表面问题,却不能发现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此一来,在预算的执行中就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和种种问题,对于整体预算的影响较大。
2.缺乏预算检查
再优秀的预算也实际进行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问题和偏差,如果要求预算不出现任何的偏差是不可能的事,而出现的偏差和影响就极有可能使费用超过预算范围。而我国公路管理部门目前的问题就是缺乏对预算的检查,导致不能在预算执行中发现问题,从而预算运行的过程逐渐的增加了费用。并且由于不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就可能导致下一次还会出现同样的预算偏差。
3.缺乏预算考核
目前我国很多人员都认为预算工作只和最开始的预算制定有关系,和基层的执行者没有多大的关联,并且由于缺乏了对执行者的考核,导致执行者的内心和外部环境都缺少了良性的督促和管制。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各级预算执行者就会出现工作散漫、心态不正、能力和素质不升反降等现象的出现,这些现象对于预算控制工作来说,只能起到一种阻碍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公路财务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
针对公路管理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上级主管部门部门和单位自身要清楚地意识到加强预算分析和预算控制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把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预算分析制度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并且可以及时的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且及早的制定预防措施,有效的保证预算工作的有效运行。并且针对本年的有效分析还可以作为下一年预算分析的坚实依据。
预算分析制度要按照定性和定量分析、财务和业务分析、综合和因素分析、全面和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分析。
2.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公路管理部门要定期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对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找出预算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以及原因,尽力做到实际费用的支出不超过预算,从而实现资金使用的最大化。
3.建立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制度
公路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情况考核制度,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以及预算目标达到之后都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只有利用好考核机制,才能有效的督促预算制定的合理性,也可以有效的督促预算各级执行者的业绩以及能力。所以预算情况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推动预算控制管理工作。
结语:对于公路事业单位来说,只有建立严格、科学的预算分析制度、检查制度以及考核制度才能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做到有效的控制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管理对于单位本身以及国家都是具有极大的影响。
篇8
一、商贸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现状
(一)管理者对分析报告的利用率不高
商贸企业面对着完全竞争市场,是经营压力偏大、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管理者极易形成重经营轻管理、重核算结果轻分析的思想,造成了他们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利用财务分析服务和指导经营的程度普遍偏低。
(二)分析内容单一,局限于定期报表分析
会计核算期终了,分析人员利用季度或年度会计报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但随着决策对信息及时性和深入性的要求提升,需要管理者能准确、及时把握企业日常财务状况、某一具体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若财务分析工作仅停留在定期事后综合分析,依然无法适应决策需要。
(三)依据资料局限于财务报表,忽视非财务信息
目前许多商贸企业财务分析资料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提供的报表数据和资料,通过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形成报告主体,忽视了对商贸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发展战略、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四)缺乏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相结合思路
分析人员在报告中往往能反映企业事后存在的问题,却不易发现和披露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财务风险,也不会从为管理者提建议角度来应对可能到来的财务风险。
二、基于商贸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建立商贸企业财务分析制度
其一、建立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牵头、综合能力较强的专职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组成,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写。其二、明确财务分析工作权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报告时间和质量、资料收集、分析目的和任务、保密等作出规范。其三、对分析报告的传递和运用进行设置,确保有质量的分析结论和改进建议能服务于经营管理。
(二)商贸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
1.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企业内部报表数据为核心,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内在财务能力和财务潜力,预测未来财务趋势和发展前景,据此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报表数据信息支持和依据。分析报告可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分析报告三类。
(1)月度财务分析应以利润表为分析基础,以本期影响利润额的突出事项为重点展开分析,找出原因和本质,分析各月度之间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描述和分析,反映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期间财务数据的发展趋势,为下阶段经营活动找出努力方向和提供改进措施。(2)季度和年度报表分析应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费用明细表和现金流量表、内部财务表格等报表为分析基础,并结合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稽核报告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财税法规等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通过重要财务指标与上年同期或往年数据、本期预算、同行业标准等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原因和发展趋势,为后期的财务工作和经营活动提供可行建议和改进措施。
2.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体系内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通过比较预算执行结果与目标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为预算年度考核结果提供参考依据;跟踪预算与战略的配合程度,为预算修正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分析报告可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性报告。
(1)定期报告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全面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针对差异较大指标和未达成分解进度的指标,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2)临时性报告主要是针对定期预算执行报告中发现的重大差异进行进一步具体分析和明确责任,拟定具体调整或改进措施。
3.投资运行效果分析内容。投资运行效果分析就是通过对投资项目一定期间内实际运行结果与可行性报告或预算目标对比,以提高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准确性,强化公司重大项目决策的合规性、科学性,也为项目后期经营提供数据和改进意见。分析报告可包括: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和股权投资分析报告。
(1)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分析资产使用前后的数据和效益对比、重大设备设施投入的背景、投入费用、使用状况、使用前后效益、投入产出情况等。(2)股权投资分析重点分析评价决策合理性(可行性报告、尽职调查、资产评估、审批核准情况等)、预期效益与可研目标的对比和差异、评价项目持有的发展性等。
4.专题财务分析内容。针对经营管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为分析对象。商贸流通企业可针对库存积压,逾期应收账款,资金循环、成本费用、亏损网点等事项进行专题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相结合
商贸企业所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应紧密围绕财务风险进行,通过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对企业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测和加以防范,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二、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中所存在的不足
1.对监管的职能没有高度认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经过市场调研获得大量的信息,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核实,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但是,由于监管主体过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监管人员各自需要承担的监管责任,都没有明确,使得监管主体对自身的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地认识。关于监管的对象没有明确划分,比如国有资产是监管对象,而国有资产的运行主体本身也是监管主体。监管的目标是会计信息所表达的财务状况和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状况,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计算出来的。这种监管职能认识不清的现象,就必然会在具体执行中漏洞百出。
2.监管人员素质偏低
在财务监管人员中,除了财务人员之外,还包括审计人员和国库支付部门人员等等。其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普遍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多为一人一摊,几乎不会具有综合能力。现代的事业单位要提供运行效率,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都要有所提高,以适应多方面工作。从监管主体的专业技能来看,财务人员虽然会计核算能力较高,但是会计监督能力匮乏。
3.财务监管制度难以发挥其时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和本单位层面。国家层面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制度以宏观性监督为主,但是难以发挥其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主要在于监督范围、监督领域的划分等等都没有明确。对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小金库现象难以根据监管制度有效遏制。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制度属于是内部财务控制范畴。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承担基层会计人员的聘用、薪酬待遇的制定等等。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的有效策略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建设
随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覆盖面越来越广,就要将系统化的财务监管机制建立起来,并从法律的层面深化财务监督。比如,财务监督的地位、执行的程序以及所要完成的目标都赋予法律形式,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行为以规范。当财务监督做到有法可依的时候,就会在按照法律条文展开监督活动,推进事业单位依法理财,促进财务监督人员依法执行,以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时效性。
2.事业财务监督的主体意识要有所提升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取决于主体责任意识。事业单位要定期地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将新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讲解,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行为。监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积极主动意识的增强,在监管的日常活动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财务监管质量。
3.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力度
篇10
2管理会计在物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利用边际成本,合理组织生产,使公司效益最大化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
2.1.1 引入固定成本的概念。固定成本就是不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即每月无论运量多少都固定发生、保持不变的成本和费用。以中铁快运的行李车为例,行李车的挂运费也可以算做是固定成本;还有行李员的工资等人工费用,并不随发送件数的增减而变化,因此也算作固定成本。
2.1.2 计划体制下的快运产品运价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上,只有靠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在各个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必然成为竞争的焦点。因此计划体制下的固定价格和市场的自由价格是一对矛盾体,也是摆在所有铁路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1.3 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铁路资源,使边际利润最大化。通过笔者日常了解,局管内的行李车大部份仓位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行李车只装几件货物,甚至有的常年全程空车跑,直通列车也不是趟趟满载。那么我们就可以下浮运价,以稍低(接近或低于公路运输)的价格开拓市场,增加快运公司的营业收入,弥补固定成本支出,这样可以增加边际利润,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2.1.4 采用下浮运价方式,应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笔者认为,上述采取下浮运价的方式,只适用于局管内冷线车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适用于全部行李车;运价下浮可在个别地区或个别行李车先做试点,总结经验和做法,然后在大面积推广,防止给行包整体运价造成冲击。
2.2 进行经济活动分析(1)财务部重点分析分公司总体经济运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执行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增收情况及成本控制效果和其他事项等。(2)运输部重点分析包括铁路运输收入(普包运费、保价)、运单收入完成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运力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发送量指标完成情况,公路干支线开行情况及各线路利用情况,配送业务、公路运输外包情况,各种事故理赔情况(含保价和未保价),行李车保洁情况,添乘情况和其他事项等。(3)快运专列部重点分析行包专列运费收入完成情况及与计划差异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及建议;行包专列车辆运行情况,包括加(减)挂车辆影响情况分析和其他事项等。(4)车辆设备部重点分析各类车辆包括行李车段修计划执行情况;汽车、装卸机具、机器设备修理费情况、运用效率情况、配属、封存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包装材料的采购及领用情况和其他事项等。(5)人力资源部重点分析人力成本,包括工资、工资附加费、外购劳务、劳务输入等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含装卸业务),分析公司职工人数、构成及变化情况和其他事项等。(6)市场营销部重点分析市场运行情况,各类客户构成变化以及对分公司收入贡献情况,各类运输运价水平分析,“5100”矿泉水配餐、送货情况,营销费用使用情况和其他事项等。(7)生产调度(统计)部重点分析货车使用效率、行李车摘挂情况,根据调度命令临时开行公路干支线情况,分公司调度命令的及执行情况等。(8)综合部重点分析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支出情况。(9)收入室重点分析月结客户及大客户欠款的发生、签认、追缴情况,堵漏保收情况等等。(10)安全监督部重点分析大型安检仪、各种安检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劳保用品、防暑降温费的采购情况及成本支出情况。(11)信息部重点分析信息设备运用维护、电话费、电报费、网络系统的维护情况及成本支出情况。(12)客服中心重点分析路风监察、服务质量、客户满意率情况等。
3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建议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运输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一、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我们在对企业作出分析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财务报表,这是因为财务报表中会提供一些较为详细和真实的数据,我们只有借助这些数据才能充分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作出判断。这就要求要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当前的财务报告往往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总结出来,不仅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当前经营数据的需要,还会导致企业损失良好的发展机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统计效率低
财务报表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盈利能力的分析,企业分析盈利能力就是指对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实际的营业额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从而了解到企业的发展动态,这有利于后期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企业的实际营业额的大小,还会从多方面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对资本、现金、资源和风险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因此,盈利能力并不是单方面的指企业的赚钱能力,更是意味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现行的财务报告效率较低,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较为散乱,因此效率十分低下,不能帮注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3.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货币信息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我们需要注意财务状况中各项因素和指标的实际变动情况,应该充分反映出各个指标的动态情况,还要具体指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各方面因素和实际影响程度,这些都应该反映在因素分析法中,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涉及到财务分析中的各方面因素都可以被考虑到,保证财务状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当前的财务报告只能反映出一些货币信息,无法充分发映出其他的非货币信息,这就导致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4.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获得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对财务报告的需求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这就给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不同业务都需要借助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而当前的财务报告主要是针对那些企业的股东,忽视了其他使用者对于财务报告的需求,因此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这就使得当前的财务报告无法充分顺应时代的潮流。
二、现行会计财务报告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1.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1)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企业的实际营业额的大小,还会从多方面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对资本、现金、资源和风险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着企业的会计业务效率,还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当前的会计管理制度较为零散,无法对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人才配备,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激烈,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前的会计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企业没有分配合理的资源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导致企业的人才配备远远跟不上会计业务发展的速度,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3)设备配备,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管理工作时往往需要一定的设备配备,如相关的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等,而我们在研究时发现当前企业配给会计部门的相关设备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企业会计行业的需求,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无法得到提升,财务状况十分混乱。
2.政府职能干预
(1)企业财务报告的管理工作不仅受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还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活动,但是没有对财务报告的相关内容和流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当企业出现相关的违法乱纪行为时,政府也没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惩罚,导致企业不重视财务报告的标准性。
(2)政府职能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制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时往往只完成了形式上的工作,没有进一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研究和审核,因此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三、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1.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设想
充分揭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人力资源价值等。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尽管财务报表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营业能力,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因素会导致财务报表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理解和判断。在对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改革时应该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的实际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知识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假设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体系,借助高新技术来对当前的金融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可以和市场的需要保持一致,只有注重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和知识的一致性,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提高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反应的都是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营业额,因此报表数据和货币十分不开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经常会借助相关的财务数据来了解相关情况,由此可见,报表数据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报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让管理者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相关的发展策略。
3.预测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告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时,我们需要注意企业的正常经营事项和非正常经营事项的区别和处理。一般来说,企业的正常经营事项就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具有正常意义的各种生产活动,而企业的非正常事项是区别于企业正常经营事项的,这些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财务报告的效率,因此应该做好预测财务报告的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报告体系的作用。
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务信息分部报告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时,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做好规范和完善财务信息分部报告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财务分析得到统一管理,既能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管理,又能帮助企业更加了解相关的运行情况,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分析和决策。一般来说,财务报表中主要反映的就是财务比率,而财务比率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字,因此对各个方面的财务记录情况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只有确定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规范财务报表的记录行为,充分全面的反映出财务报表中的一切因素。而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标准,另一种就是定性标准,尽管这两种标准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可以有效衡量出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企业运行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相关的记录标准保持一致,才能保证财务状况的记录效率。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发展,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企业的事物,保障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管理效率。资产负债表自企业出现就已经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只有做好了财务报告方面的管理,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分析好企业内部的具体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率和其他资本结构,因此,财务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帮助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各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做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建超.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与改进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
[2]孟昭友.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篇12
(一)正确识别经营风险,增加抗风险能力
医院财务人员必须正确识别、了解医院内外经营风险,把握资金市场的发展及变化规律,遵循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处理好资金市场与财务风险、风险投资与风险报酬的内在联系,运用财务杠杆的调节功能,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开展有效的风险预警、监控、评价、分析、处理等工作,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加强财务监督控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增加医院抗风险能力。
(二)注重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增强财务预警能力
医院财务部门要根据医疗、药品、器械、材料等价格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预测,提出合理建议,为医院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医院投资、筹资、用资、收益等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财务人员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信号进行检测,对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如对库存药品或材料激增、各类资金比例关系失衡、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领导反馈,以便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三)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防范财务风险
根据负债警戒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例,通过财务杠杆适度负债经营,优化资金结构,节约资金成本,并注意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平衡,既要取得收益,又要防范财务风险,避免因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如果负债率过高,举债过多,一旦投资收益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形成“财务悬崖”就会威胁医院财务的安全。
(四)强化项目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系数
医院为适应医疗市场需求,扩大医疗服务范围,争取效益最大化,经常需要投资新项目,更新医疗设备,对外开展医疗合作项目投资,投资决策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对投入成本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份额、项目回收期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要引入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概念,考虑因时间差存在的投资运营风险,使用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如净现值法(NPV)、现值指数法(PVI)、内含报酬率法(IRR)和等年值法等折现现金流量法,以及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等非折现现金流量法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最佳投资方案,获取投资风险价值,利用风险投资收益补偿.
(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医院开展业务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的过程,资金是医院业务活动得以持续运行的基本保证,如何对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分配和收回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便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资金收付量大而且频繁,为此,医院要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医院要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资金回笼,调整材料物资和药品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支付能力。医院要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尽可能地作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要强化信息反馈力度,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本单位的经营策略金投入的不足,不断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业务,降低医疗风险损失。
二、加强医保运行管理
镇江市作为最早的医保试点城市,已实现全民医保,包含的医保制度有“统帐结合医保”、“居民医保”、“特殊人群医保”三种形式,每种保险形式都有相对应的考核办法,医院资金结算中医保份额越来越大,往往占到医院经济总量的70%-80%,医保运作如何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医院实行医保运作的过程化管理:
(一)制定方案,进行事前控制
镇江医保结算中心对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弹性决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结算方式,在总额费用、人均费用、药品比例、弹性决算间形成互相关联的勾稽关系,在实际运作中各指标执行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事前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年初,财经部根据市医保结算中心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制定方案,事前控制。各科室指标计算公式:
(1)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指标=下达结算指标/医院上期出院人均费用*该病区上期每出院人次费用
(2)病区检查治疗费指标=该病区上期平均检查治疗费/该病区上期平均出院病人人次费用*该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指标
(3)病区药品费用指标=该病区上期平均出院病人药品费用/该病区上期每出院人次费用*该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指标
(4)病区每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指标=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指标/该病区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床日指标
(5)病区每出院平均住院日指标(根据上期限实际住院天数,剔除不合理因素确定)
(6)病区手术室费用指标=病区上期平均每手术费用/该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该病区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指标
指标测算完成后,按照诊治三合理原则,结合各科室历史状况、发展趋势, 讨论分析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对指标进行修正,将确定好的指标纳入到《科室综合目标责任状》中,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放给各病区科室,并签订协议。通过,绩效分配形式予以落实。
(二)密切合作,进行事中控制
1、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实时监控
积极发挥医院HIS系统的功能,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对各项医保考核指标执行情况的控制,时刻掌握全院及各临床科室医保的运行动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整。同时,财经部十分注重与各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科主任的共同分析和探讨,帮助各临床科室执行好各项医保考核指标。每隔10天检查医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保证医保工作的有序规范运行。
2、完善医保制度管理,规范运作
由于,市医保结算中心每月按患者住院清单、处方进行审核,如有不规范行为按一定比例予以处罚。对此,医院建立了医保运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门诊处方质控制度、病历审核抽查制度、参保费用报销审核制度、转卡审批制度、奖惩制度、公示通报制度、参保病人转诊审批制度、参保人员病历记录规范和保存制度等针对性制度规范。通过,医务部、药剂科、财经部定期联合检查,规范了临床各科的医保行为。医院处方评价小组、医改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IC卡”的把关情况、门诊处方及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化等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内进行公示,纳入科室综合考核分数。医院医保管理考核组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医保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为医院及时调整医改运行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三)严格考核,进行事后控制
将医保各项考核指标,通过与个人绩效挂钩,确保医保政策执行到位。所有的考核指标均按照医保规定,予以反映,从源头上控制医生的笔,减少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现象,激励科室合理诊治。针对临床各科执行医保指标的实际情况,采取月度考核与季度考核相结合方式,给科室自我调整的空间。但医保考核一律按年初指标数严格执行,改变一般执行时“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现状” 加强管控,狠抓落实。同时,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医保运行分析会,对全院和各科室的各项医保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医保工作的良性运转。(如图1所示)
■
图1 院科二级医保管理流程图
三、实施全面综合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运营的薄弱环节,编制预算要么流于形势,要么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而全面综合预算管理是一种集战略、综合、全员、指导、约束和效益等多种属性于一体的管理方法,是经过实践的能把组织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对医院提升整体管理水准至关重要,以下是我院实施全面综合预算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实施体系
全面综合预算管理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相互疗养院的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调控四个环节组成。
1、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首先要构建组织构架。医院全面综合预算管理组织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责任中心三个层面组成: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管理预算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由院长任主任,各分管副院长任副主任,包括财务、人事、总务、资产、信息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各预算责任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日常预算事项的处理、处理、协调,确保预算机制的有效运作。
预算责任中心是医院内部具有一定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是责、权、利相结合的中心,包含临床科室、职能部门等各类组织。
预算编制的流程为:
医院将全年目标根据历史数据、科室现状通过“三下二上”流程分解到各责任中心,适当引入谈判协商机制,树立科室运行目标,并将科室运行与医院战略目标有机结合,真正使医院预算从基层层层汇总,自下而上编制,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减少以往编制预算的盲目性,从而,使预算执行落到了实处。对费用支出也一改过去“用了算”为“算了用”。使医院有限的经济资源使用计划性得到加强,便于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国内医院现有的预算编制流程,大多依靠手工完成,由于缺乏大量可靠的数据支撑,预算编制往往是“拍脑袋”,存在科学性欠佳,主观性强的特点。医院与南京凯唱公司在成本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预算管理系统,通过软件程序,分部门、分项目、分步骤反映出预算编制流程,全院预算已实现按科室、按收支明细编制,通过,数据在院科之间的传递交流,使预算编制有据可依,自下而上体现了,谁花钱、谁预算、谁控制、谁负责的原则,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信度。同时,将人员需求、设备购置、科研课题、满意度、论文篇数等项目一并纳入,形成综合预算管理系统,如设备购置时,将设备运行效率与预算数比较结果作为购置排序的重要指标,真正让预算管理成为提升医院管理实力的重要抓手。
2、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按预算管理要求,就预算管理责任中心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所进行的核算,我院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嵌入网上审批程序,将内部控制、预算执行、会计处理有机结合,将医院经济运行由结果管理转向预算管理。首先,规范报销单据式样、费用摘要明细,其次,将预算指标数列入网上审批程序,使费用提请人员、费用审批人员一目了然,对部分费用也做到事前控制。同时,将网上审批程序与会计记帐进行对接,免去重复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网上审批设立预警功能,如各责任中心的支出接近指标数,用醒目标志予以反映,便于各责任中心自主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
3、预算监督
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预算指标对各责任中心各类预算事项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实际运行数据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信息,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预算监督,纠正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偏离行为,如在设备购置时,将设备运行效率、效益与预算指标对比作为下年购置设备的重要依据。此外,通过预算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医院运营分析系统,如实反映科室的保本工作量,直观地体现科室运行效率,使各考核科室对自身运作有着清醒认识,(如图3所示)
4、预算调整
医院正式下达的预算指标,一般不予调整。如遇特殊情况对收支影响较大的,确需调整的,由各责任中心出具书面报告,详细说明调整理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调整初步建议,统一提交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对未纳入预算管理的特殊重大项目支出,须经医院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
(二)实施体会
1、突出全面性
我院实施全面综合预算管理,充分体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核心在于“全面”二字,具有全员、全程、全额的特点。“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让每一个参与者建立起成本、效益意识;“全额”是指预算管理的总体性,不仅包含财务预算、还包含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人才资源预算、科研项目预算等全院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全程”是指预算管理的过程化,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流程,使预算目标得到落实,将科室目标融入医院发展战略中,同时有利于医院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重视基础性
全面预算编制需要大量来自于医院内部与外部各类信息,只有强化医院各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如各科配置水电表,氧气计量表,以完善医院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3、体现科技性
篇13
1、全面认识和理解医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纵观当前医疗行业的预算管理情况,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医院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只是财务部门按财政下发的预算编制要求,仅仅只算准财政拨款的相关科目,对其它科目则随意性比较大,更谈不上科学预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领导层对预算不够重视,完全凭个人主观推断确定预算年度业务收入,而且出于保守考虑,往往故意过低估计预算年度业务收入,使得预算编制比较草率、缺乏依据。不难想象,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预算根本谈不上预算的有效控制和科学分析,更谈不上建立预算的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等。
综合以上各种情况,使得预算流于形式,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再加上管理和宣传不到位,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使得整个医院经济运行比较盲目,不利于既定目标的完成。由于预算是医院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所以医院管理层必须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预算管理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工作目标。
2、成立预算管理机构,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科学的预算管理会打破医院现存的利益圈子,对医院的传统观念、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产生根本性冲击,所以需要医院管理层在深刻认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下定决心,同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来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医院首先要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实施。这一组织由院长、财务处长以及各职能科室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预算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全面负责医院预算的编制、下达,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工作,其主要职能如下:
(1)根据医院年度发展总体计划和经营目标,结合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将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科室、各部门。从最基层科室开始编制年度初步预算。
(2)根据各科室、部门的年度初步预算汇总制定医院总体预算,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相应批准程序,报院职代会讨论。
(3)制订预算执行的奖惩措施,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兑现奖惩政策。
3、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医院年度发展总体计划和经营目标是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分析与考核三个主要环节。其中预算编制是第一环节,预算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预算的管理。正确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是编制本年度预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编制医院年度预算前必须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检查各项收支额、收支标准的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收支的各项因素,总结财务管理中的缺点和不足,为安排好本年度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医院年度发展总体计划和经营目标是预算的基础,因此,结合医院总体计划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结合医院总体计划的预算编制方法是最真实具体的,有最充分的客观依据,避免了传统预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
4、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
预算执行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发挥其独有的审计监督职能是严肃医院预算执行与控制的强大保障。审计监察部门根据已经审定的预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审计监督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的进度、各部门是否按预算项目执行、是否存在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的情况以及重大项目支出是否有审批手续等。如发现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反映医院经营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并将情况反馈到院领导和各科室。新晨
5、奖罚分明是落实考核与评价预算的最有效措施
医院预算经过编制、执行与控制之后,分析评价与考核将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一种确认,医院的预算与实际执行的结果总有一定的差异,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系统,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对预算与执行发生较大偏差的情况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对执行控制效果好的予以肯定并奖励,对执行控制效果差的适当给予处罚。奖罚可以与日常的奖金分配工作相结合,使预算执行控制结果体现在成本控制结果,即奖金分配的最终结果上,从而实现了落实评价与考核预算的奖惩措施。
总之,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医院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有效措施,强化预算管理对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医院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不断摸索、创新,使医院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充分发挥其对医院综合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