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热等,告知患者应多饮水,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持续高温患者加强观察,遵医嘱做退热处理。中医护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行护理措施1h后测量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护理后1h体温下降>1.5℃为显效,0.5~1.5℃为有效,<0.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持续退热效果通过护理后的1、2h患者下降的腋温评价,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护理后1h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患者持续退热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21±0.01)℃,2h后下降了(0.32±0.30)℃;观察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62±0.36)℃,2h后下降了(1.16±0.75)℃,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篇2

关键词 成人still 病;临床观察;护理

成人still 病发病原因目前还未明确,但究其表现来看,属于一种全身综合征,病情不单独表现在身体某一部位,而是涉及到皮肤、关节、咽喉等多处,并且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多年来相关专家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只可推断出其大致与激素平衡失调、精神异常、免疫系统异常、感染情况等有关。

1 临床资料

邢胜利,男,46 岁,第一次入院时发热伴皮疹,烧退后皮疹消失,此次以“腹胀、腹痛3 天”入院。患者3 天之前在当地诊所服用中药两幅后出现腹胀,同时伴随着腹痛、全身乏力,其中双下肢乏力尤为严重。患者双上肢和胸腹部出现皮疹,伴有痒痛,无恶心、呕吐、发热、心悸、气短、咳嗽、咳痰等情况。患者食欲一般,小便量较少。为求进一步诊疗,现来我院,门诊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损害、成人型still 病”收入我院。患者自从发病以来其精神状态一般,食欲可,但睡眠质量较差,大便正常,小便较少,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查体“体温:36.5 摄氏度、脉搏110 次/ 分钟、呼吸23 次/ 分钟,血压91/53mmHg。

2 观察与护理

2.1 发热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常出现无原因的发热反应,且情况突然,起伏不定,没有规律可循。经护理人员观察,患者体温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到午后变为最高,可达到39.6 摄氏度,持续发热时间小于4 小时,发热期间患者体温最小值和最大值不超过2摄氏度。发热时患者会有皮疹、咽痛、畏寒、四肢酸痛等情况出现。此情况持续13 天,但患者其他情况正常。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热期间对其体温、脉搏、呼吸、意识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注意患者已发生症状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血象、血培养、胸片等试验,并分析结果。

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嘱咐患者多休息,尽量卧床,患者体温较高时,采用冰敷手法降温,主要冰敷患者头部以及其他大动脉集结处。另外,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生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药物退热,一旦使用则对其后续症状进行密切注视,防止患者出现虚脱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有时会大量出汗,此时应该及时更换其衣服被褥,以免着凉[1]。

2.2 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出现的皮疹属于荨麻疹,主要分布在颈部以及四肢,无痛痒感。患者皮疹情况与发热联系紧密,当患者体温较高时,皮疹亦激增,当患者降温后,皮疹也有所减少并在一段时间后消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不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而且注意患者发热与皮疹是否有联系,这能够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2]。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勿用手抓,并帮助患者定时擦洗皮肤、清洗贴身衣服以及床单被褥等。经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皮疹得以控制并逐渐恢复,未出现复发及恶化情况。

2.3 用药观察及护理

患者咽喉痛、关节痛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无效,因此之后的药物治疗中主要使用激素。护理人员发现,使用激素当天患者体温下降,病情有所好转。首选的治疗药物应该是抗身素,使用期间对其效果进行详细观察,主要是观察白细胞数量,如果其数量未下降,则应该怀疑患者患有此病。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应该改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期间要注意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量,并其对激素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测记录,严重的要报告医生处理。另外,激素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4 心理护理

成人still 病发病突然且伴随症状多,病情复杂,过程中不但会出现关节疼痛以及咽喉痛,而且高热反应也让患者经受了巨大的痛苦,此时患者心理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交流,向患者讲明发病原理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安心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比较难堪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摆正心态,不能嘲笑或者表现出嘲笑的神情以免引起患者多心[3]。

2.5 全身症状观察及护理

still 病是一种全身综合征,因此其症状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身体部位,而是全身反应,且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症状发生机制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患者发热体温较高时其皮疹也随之出现,而患者淋巴结、肝脾等器官出现肿大时,患者也往往会伴有关节疼痛以及咽喉疼痛症状。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身护理,当一种症状出现时,则对全身其他部位的反应进行详细观察,根据其具体情况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护理措施的制定中也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症状。

3 小结

本文主要对1 例still 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医生根据相关症状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的恶化,并且没有出现其他护理合并症以及不良反应,患者皮肤未出现感染。

参考文献

篇3

1.发热门诊护理管理

1.1对发热部门人员进行管理

从医院中选取50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在50例医护人员中,主要以内科系统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感染科医护人员为主,将其安排到发热门诊,并且制定相应的职责与工作流程,例如:预检分诊岗位职责、工作人员上下班流程、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处置流程及报病流程以及患者就诊流程等[1]。对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无发热现象和无流感样病例症状。此外医院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开展培训,除了要参加学习培训外,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熟练掌握甲型H1N1流感诊治穿、脱防护用品顺序、就诊流程、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传染病疾病抱卡制度、穿脱隔离衣、六步洗手法等以提高护理疾病技能和消毒隔离技术,并进行考核,还相互提醒监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须和患者接触,为了避免被传染,医院提供医护人员免费的营养餐、新鲜水果和奶制品,均衡营养,使医护人员增强体质、提高体抗力。实行科学合理的排班,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病人,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将甲型H1N1 流感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对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和广泛性培训。

1.2对发热门诊环境进行管理

对发热门诊环境进行管理主要是对发热门诊设置挂牌、指向标志醒目以及门诊采用全封闭式就诊流程等,我院将发热门诊单独设立在感染大楼一楼,通风性较好,在发热门诊病人通道口醒目位置书写“发热门诊”字样,与门诊大楼、急诊间隔开来。由于发热门诊设立在感染大楼一楼,设置比较偏远,加之又是新设置的门诊,患者及家属不易找到,所以在医院各个大门入口、门诊大厅、急诊大厅等重要区域设立明显的指向标志,把患者引入就诊范围,采用红色箭头指明方向,将患者引到目的地[2]。发热门诊应采用全封闭式就诊流程即:成立专门的挂号收费室、检查室、药房、输液室、留观室,每个医疗室都必须齐全,便于患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大范围活动很可能感染上其他疾病,所以患者最好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可加速病情康复,缩短治疗时间。设立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让工作人员和发热患者从不同路径出入发热门诊,降低工作人员受感染的几率。

1.3制定消毒管理措施

对医疗工作区定期进行杀菌消毒,杀菌消毒工作需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值得注意的是:(1)工作区每天保持通风,打开窗户,使空气形成对流;(2)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每天二次,每次1小时,在消毒工作完毕后要保持室内通风;(3)在病人通道的入口处放置含有1:50稀释施康(相当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地垫,并要求始终保持湿润,使用1:50稀释施康消毒液擦拭器械表面、桌面、坐椅及门把手,医用N95口罩每4小时进行更换一次,特殊情况应马上进行更换,例如出现口罩潮湿。至于医用设备血压器、听诊器每次使用后都须用75%酒精棉片消毒2遍,眼罩等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保证医用设备上没有残留任何病菌。不可忽视的是垃圾桶与垃圾的处理,垃圾桶必须有盖,桶内用黄色双层医疗垃圾袋,处理垃圾过后,垃圾桶需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垃圾袋扎紧双层袋口,袋口喷洒1:50稀释施康消毒液后做无害化处理。护士长、院、感护士要落实好各项消毒工作,同时监督环境卫生情况与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

2.讨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流行性疾病,由于此病传染性强、病情发展迅速,若是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死亡率高,因此备受人们所关注。发热门诊是医院控制、筛查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阵地,每一个治疗环节都备受重视,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行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门诊部适当的调整防控措施,从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到发热门诊的环境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保证甲型H1N1流感爆发高峰期医疗工作依然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发热门诊对患者进行症状监察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是通过监察患者的呼吸道病状,若是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传染病即可早期进行治疗,是遏制呼吸道传染病恶化的主要途径[3]。人们都具有2003年的“非典”经历,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认识,医护人员对此病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医院从医护人员做起,对参加甲型H1N1流感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在培训中医护人员可提自身的医疗护理技术,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化,提高防护意识,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抗力,避免自身受到病毒的侵害,只有在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之下才可有效进行治疗工作。对门诊进行组织管理,做好消毒隔离等防御措施,在患者经过发热门诊的集中收治,一一做诊断排查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本研究随机选取50名医护人员,安排到发热门诊为发热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治疗以及护理,在甲型H1N1流感期间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可见,做好甲型H1N1流感期间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可避免医院内产生外交叉感染,确保在医院就诊患者的安全。

总之,在甲型H1N1流感期间,医院发热门诊要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可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篇4

对全院护士做好感染知识培训

对全院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具体包括传染病防控制度法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传染病就诊流程、消毒隔离防护技术、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全院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

通过导诊护士规范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管理

发热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早期症状之一,因而通过导诊护士优化发热患者的预诊分诊,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①明确标识:应在门诊大厅内外张贴标识和路线指示,指引发热(体温≥37.5℃)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②明确就诊流程: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可到儿科急诊就诊,门诊大厅导诊台、各科室分诊台及挂号处导诊护士应及时引导发热患者到上述科室就诊。先将患者安排在隔离诊室,通过医生的诊察,如发热并非由传染所致,则使患者到专科就诊,如发热确由传染所致,则就地隔离,并请传染科医师会诊[1]。

完善消毒管理

病区消毒:①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定时喷洒空气清洁消毒液;在无人病区,可使用紫外线照射和药物熏蒸方式。②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使用有效氯为3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污染物体表面,使用1000ppm浓度的漂白粉精片溶液或0.2%过氯乙酸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消毒,20~30ml/m2,1次/日。③医疗用具消毒:对病房内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可用75%乙醇擦拭2遍消毒,对患者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高压灭菌后使用。④终末消毒:当危重传染病患者转院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其病室进行消毒处理,选用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空气,而当一般传染病患者治愈出院后,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60分钟以上。

医疗污物处置:隔离病区及护士工作区装备密闭污物箱及锐器盒,病室内所有废物和垃圾均由专人收集,规范处理。保证污水处理消毒剂余氯含量>6.5ml/L。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由专门清洁工清理,放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进行包装,外喷消毒液,然后运送至指定地方,焚烧处理。

严格手卫生:在门诊、病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洗手池旁安放速干消毒洗手液及肥皂液,张贴洗手标识,宣传正确洗手法,在诊疗、接触传染病患者后要立即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感染防护

为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尽量降低感染风险,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为避免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被感染,护理人员应戴好手套。当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应根据感染风险的大小,采用分级防护措施,包括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发热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

加强感染监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全院职工认真执行与感染相关的制度法规,监查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感染防控的规范进行操作,检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否有不足和缺陷存在,及时反映给医院领导并制定相应措施。密切关注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向所属主管卫生部门报告疫情[3]。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院各个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和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是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的举措,而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传染病防控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感染率从10年的5.4%降低到目前的3.1%,得到了患者及各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篇5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in fever clinic

LIN Shao-j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in fever clinic. Methods 1000 patients treated in fever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to mission. Homemade questionnaire of related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drug use for patients with fever of our hospital was issu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was recycled on the spot.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rate of heating knowledge awareness,attitude change,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reasonable medication knowledge awarenes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P>0.05)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indicators above-mentioned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P<0.05);the situation of related knowledge,behavior,attitude,drug u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Health education;Patients with fever

发热是门诊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多数患者或家属面对发热表现束手无策[1-2],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发热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用药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症造成的伤害[3-4]。由于我国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教育起步较晚,健康教育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医院多采用传统的宣教方式对发热患者进行健康和用药教育,内容不具体、缺乏规范性,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5-6],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制订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健康教育和用药教育程序,使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程序对发热患者实施有效、合理、正确的护理健康和用药护理,从而帮助患者真正掌握和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提高健康和监护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10~45岁,平均21.3岁;高中及其以上水平350例,高中以下150例。对照组:男性275例,女性225例;年龄为11~44岁,平均22.1岁;高中及其以上360例,高中以下1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如通过在候诊区观看健康教育宣传栏、电视宣传片,取阅健康教育宣传册等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人性化学习需求评估健康教育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因此,本院于2012年6月前,选择本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1000例,每位患者就诊时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发热患者护理健康和用药教育内容调查表》(16岁以下儿童由家属代填),填完后当场回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患者的学习需求及接受能力。

1.2.2 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在发热相关知识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学习需求和热情,因此,本院从发热的特点、预防措施,酒精擦拭等降温措施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出发,制订了相关文字材料。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制订相关移动学习材料,如发热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网站和微博等方式进行知识宣传,患者通过访问网站或关注微博即可获取相关知识,避免不良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

1.2.3 多样化化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和一对一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首先,在候诊区设置专门的宣教地点,分配专职护士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集体宣教,内容表达要简单、形象、通俗易懂,详细说明药品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护理措施操作步骤等。其次,借助门诊时间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如在导诊阶段,以宣传态度方面的知识为主,即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患者也容易接受;在候诊阶段,以宣传发热的预防措施和降温措施为主,同时要多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的需求,结合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如为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好的患者,可提供一些先进护理知识,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讲解使用的护理技能;在就诊阶段,护理人员可以从用药护理、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在宣教前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发热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考核(16岁以下由家属代填),填完当场回收,根据调查表结果,对宣教前后两组的发热知识知晓率、态度转变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合理用药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估,以评价规范化宣教程序宣教用于门诊发热患者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宣教前,对照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0%,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4%,态度转变率为58%,合理用药知晓率为47%,宣教后,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6%,态度转变率为62%,合理用药知晓率为50%,宣教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前,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0%,态度转变率为56%,合理用药知晓率为46%,宣教后,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8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6%,态度转变率为90%,合理用药知晓率为89%,宣教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重要窗口之一的医院门诊,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而且是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地点[7-8]。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也已开始实施健康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缺乏量化的资料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并没能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9-10],而规范化健康教育通过规范化的内容、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与宣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宣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用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且教育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方式。

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特点、文化程度、教育需求的评估结果,对发热健康教育内容加以筛选,并制作成文字材料或多媒体材料,使患者获得规范量化的教材[11-12]。另外,利用患者的导诊、候诊、就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一对一健康教育弥补了集体教育的缺点,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水平,不仅增加了患者对发热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了患者护理操作程序,而且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

规范化健康教育弥补了传统宣教方式的不足,可以为发热患者提供有效、合理、正确的健康护理用药教育,使其真正掌握和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健康用药和个人护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庆容,吴新明.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儿家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8):3692-3693.

[2]史先美.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41-142.

[3]陈红敏,王花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50-51.

[4]高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9-110.

[5]潘素美.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来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71-272.

[6]焦荣芳.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0, 10(6):139-140.

[7]郑咏梅.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9):133-134.

[8]欧惠娴,李楚云,李文斌.健康教育对小儿外感发热病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229-230.

[9]邓燕清,黎丽娥,冯晓薇.人文关怀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6-107.

[10]贺倜,杨珠江,冯登殿,等.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的研究与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64-65.

[11]范平.浅谈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67-368.

篇6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4-01

近几年,随着“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相继发生,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预防和愈后等知识。但是当有病例出现时,大部分发热病人就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使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紧张心理。非典疫情结束后,发热病人必须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被隔离留观,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在有疫情出现时,对去医院看病产生恐惧心理,埋怨自己怎么不小心就发烧了,同时又担心万一不是传染病,去发热门诊就医是否会被传染上。常常表现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迫切希望得到医生帮助,及早给予准确的诊断。

1.2 焦虑、怀疑心理。发热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被置于发热门诊,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表现出焦虑情绪。加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害怕治疗时间长,是否会有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用错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以为意外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1]。

1.3 躲避、侥幸心理。有的发热患者干脆就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想着只要体温降至正常就没事了。在家盲目消毒,怀着侥幸心理拒绝留观。

1.4 着急求好心理。多数患者缺乏疾病转归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用上药就能药到病除,缩短治疗时间,收到良好的疗效。若病情有反复、疗效不明显时就表现出不能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尽早准确做出诊断。患者越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就会越早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免疫系统的提高。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治疗后出现疗效,患者心情就会更加轻松,积极配合,安心接受治疗。

2.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孤独不安全感。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怀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发热门诊严肃紧张的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2.3 提高心理护理技巧。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应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需求,依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看不到护士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护士要用亲切、委婉的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解释和护理工作。告诉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进展、治疗、预后、转归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小儿发热抽搐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65.0%),女28例(35.0%),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9个月~3岁,平均2.1岁。首次抽搐发作37例(92.5%),2次以上发作者3例(7.5%),发作时间在数十秒至数分钟,平均1分45秒。主要病因,扁桃体炎6例(7.5%),支气管炎16例(20.0%),上呼吸道感染58例(72.5%)。

急救处理:首先给予患者吸氧,用针刺涌泉、人中、内关、十宣、合谷等穴,留针2~3分,并对患者进行镇静,给予鲁米那钠40m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安定0.2~0.3mg/kg,安痛定2ml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当用药控制高热惊厥无效时,及时静滴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g/kg。

护理措施:①迅速吸氧,止痉:小儿发热抽搐,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抽搐时间长时会导致脑缺氧,因此,及时吸氧至关重要,氧流量在1~2L/分,有窒息的患者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予鲁米那钠8~10mg/kg/次[6],缓慢静推,可迅速止痉。②抓紧降温:高热能加重抽搐,并可加重脑水肿及呼吸障碍,所以应迅速处理。药物降温,如安痛定肌肉注射,口服APC,小儿退热栓塞肛。物理降温,可用50%酒精或温水擦浴,可使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腘窝,腹股沟处皮肤发红,有利散热。擦浴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禁擦前胸、腹部、足心。因其对冷刺激较敏感,可反射性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而导致不良后果。③保持呼吸通畅:侧卧位,松解衣服领口,清除鼻喉分泌物和呕吐物,头偏向一侧,用吸痰器及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患儿可用50ml注射器套上细橡皮管吸出痰液,保护呼吸道畅通,以防窒息,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呼吸不规则时及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用纱布包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以免唇舌咬伤,保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体温、脉搏、抽搐次数、程度,瞳孔大小及尿量,及时报告医师。④心理护理:患儿家属对婴幼儿发生发热抽搐感到恐惧,心情比较焦急,护理人员在救治后要向患儿家属认真解释导致抽搐的因素,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消除家属的恐惧感,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懂得护理注意事项,了解疾病的疾病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结 果

80例患儿经过护理,只发生一次发热抽搐74例(92.5%),发作2次2例(2.5%),发作3次4例(5.0%),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讨 论

高热抽搐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见于因婴幼儿,发病机制为高热及惊厥引起脑低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引起Na+内流,导致低钠血症[7]。脑低氧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回收水分增加,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从而造成抽搐。

本组通过对80例患儿经过护理,只发生一次发热抽搐74例(92.5%),发作2次2例(2.5%),发作3次4例(5.0%),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经过本研究观察分析,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除了及时准确抢救外,还要耐心解释,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预防,一旦发现高热抽搐,立即进行止痉、降温、保持呼吸道畅通,这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常静,张颖,毛兵,等.柴葛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3(12):1148-1151.

2 贡明才.儿童惊厥2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78-379.

3 孔德庆,孔祥英,何念海.复杂型小儿热性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8):767-769.

4 冯凤仪.普米克令舒与病毒唑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5):302-305.

篇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小叶性肺炎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1.7)岁;其中31例患者表现为发热,27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2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3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9±0.8)岁;其中34例患者表现为发热,31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0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等。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小叶性肺炎患者多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加上小儿患者自身好动且怕痛,增加了临床治疗困难。护理人员应跟充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采用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若沟通困难,则采用玩具等物品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与患者互动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请家长协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②呼吸护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若发现呼吸道有分泌物,应及时予以处理。同时应将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炎症患者分病房护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适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吸氧期间所用的导管是否发生弯折、接口松动等情况。③排痰护理:临床护理期间,身体震动情况,有效降低伤口疼痛。④饮食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应定时给患者更换,指导患者咳嗽排痰,也可以通过叩背方式帮助患者排除痰液。若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则排痰时应用双手轻轻按压手术侧的胸腔[2],减轻咳嗽时患者产生的者家属注意营养搭配,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品,最好少食多餐。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5 d内发热症状消失、呼吸平稳;有效:患者症状有理。肺部感染疾病对患者呼吸产生较大影响,临床护理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改善,发热症状有减退,气促现象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篇9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例。年龄在33~59岁之间,平均46岁。其中农村牧区的22例,从事屠宰肉类加工业及皮毛生意的6例,乳品行业的4例。平均住院时间35天。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本病的急性期症状重,应卧床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应增加营养丰富、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多饮温开水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汁和果汁。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护理

体温可高达39.5℃,积极的给予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多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明显,常可湿透衣物,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应注意发热和出汗患者的情况,注意保暖,出汗要及时擦干汗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2 关节痛的护理

应减少患肢活动,疼痛较重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协助患者变换,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维持关节基本功能。局部可用5%~10% 硫酸镁热敷,2~3次/d,也可以配合理疗等措施增加血液流通,减少炎性反应。疼痛减轻后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按摩、揉搓关节的方法,同时注意关节保暖,用热水袋外敷疼痛关节及用热水洗脚,水要浸至踝关节以上,时间15~20 min,以促进下肢血液流畅。

2.2.3肿痛的护理

肿痛者,要给予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所需;并以“丁’字架将托起,避免下垂,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胀痛;教会患者采用放松术,如利用报纸、广播等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肌肉放松疗法等,以减轻疼痛。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病室空气干燥清洁。

2.3睡眠的护理

患者睡前环境保持安静,如禁止室内、走廊及周围环境大声喧哗。室内空气保持流通,灯光熄灭或减暗,促进患者睡眠。

2.4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病人易产生焦虑、多疑、消极、悲观等情绪,治疗期间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陈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安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加患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2.4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缺乏对本病的认识,选择适宜的时间,为其讲解造成此病的原因和常见的一些临床症状,相关知识要分次讲解,避免患者疲劳。强调急性期彻底治疗的重要性,以免慢性化。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其阴道分泌物、胎盘、羊水、乳汁中带菌率最高,因此,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禁食病畜肉或乳品,对牲畜采取普查普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总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13例,男 9 例,女 4 例,年龄 22~47岁(平均 38.7岁。)

1.2 方法

1.2.1 入院宣教 本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和相应知识,心理方面存在紧张、焦虑。入院时应该做好入院宣教,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由于在HIV携带者及AIDS患者中抑郁、焦虑、社交孤立、慢性压力等心理问题很普遍,因此社会理解和支持是患者积极应对疾病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有助于保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2 完善实验室检查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但若能及早诊断并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通常可收到一定疗效。因此,护士应该严格遵照医嘱做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临床常规检查,以作为治疗和判断疗效的依据。

1.2.3 消毒隔离措施 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本病起病急剧,像急性传染病。经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该病常是艾滋病并发的特征性和诊断性疾病,提高对其特征性皮疹的认识和敏感性,可避免和减少临床艾滋病的漏诊和误诊。早期介入特殊护理以减少院内传染的概率。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应采取隔离措施。具体消毒隔离措施是:尽量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或采取床旁隔离;该病种患者的医疗查房和治疗护理在其他病人查房或治疗结束时最后进行;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摘去手套后应洗手;病人产生的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病人用过的体温计、血压表、监护仪、病床、床头柜、被服等按感染性医疗用物处理;病人出院后病房按感染性病房进行终末消毒。由于隔离措施严密,病房内未发生交叉感染。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者免疫力低下,同时应避免其他感染性病人造成交叉感染。

1.2.4 治疗护理

篇11

髋部骨折(Hip fracture)为骨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包括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1]。髋部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走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为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为此病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做好对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9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6-88岁不等,平均年龄73.24岁,10例为髋臼骨折,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女各12例,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年龄73.96岁,8例为髋臼骨折,7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全部患者均因跌倒、碰撞受伤。

1.2 一般方法 为45例患者行全髋置换术,为3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根据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以上两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处理与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涉及到的观察指标,用t检验进行对比,借助χ±s进行书面表达。检验校准:P

2 结 果

应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1.55±0.76)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2.10±0.79)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2.42±1.15)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5.38±1.57)d;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67±1.24)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9±1.84)d,经临床统计、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活动不便,接受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必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术前应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观察其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针对患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工作[3],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向其讲述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术前为患者提供易消化饮食,进行物、抗菌药物过敏试验,训练患者大小便,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感可耐受,应通过交流的形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患者对疼痛敏感,适度应用疼痛药物,此外,还应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较差的简单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趾间关节的伸屈运动,恢复较好的帮助其扶双拐行走。此外,应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4]。

本文研究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满足患者生理需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翠凤.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1,02(12):151-152.

篇12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做腹部手术960例,其中40岁以下360例,40-60岁400例,60岁以上200例,平均年龄38±0.8岁,本组发热患者300例,通过发热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2原因分析

2.1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患者体弱、高龄、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原已存在的感染病灶等,使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身体素质差,术后发热的几率会增加。

2.2医护人员各项护理治疗技术操作不符合无菌原则[1],而导致的医院感染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忙碌,个别医护人员没有正确执行手卫生,在诊疗、换药、静脉穿刺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导致交叉感染。患者出院后没有严格执行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导致感染发生的几率增加。

2.3盆、腹腔引流管或留置尿管感染妇科腹部手术带盆、腹腔引流管,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护理不当时会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机会,由于双、三腔尿管的广泛使用,对尿道感染的重视性提高,严重的尿路感染在妇科已十分少见,本组仅占0.6%。尿路感染常见于留置导尿、女性患者,患者手术后全身抵抗力低、尿路梗阻是发病诱因。

2.4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感染性发热的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本组占0.9%。诊断要点是手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热压痛,疼痛加重,缝线处可有脓性渗出液,血细胞分析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5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热多见于老年人,占0.6%,常发生在手术后1-3天,患者咳嗽、气促、体温升高、心动过速、肺底部音,呼吸音减弱或听到支管呼吸音,中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平片可见肺实变区。

3护理干预

3.1针对患者的自身体质因素①对于年老体弱、高龄、营养不良、肥胖的患者,在入院时就给予营养测评,低于正常体质指数的患者及时请营养科会诊,通过制定合理的营养餐来改善患者术前的体质情况。②贫血严重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术前输血治疗,中度贫血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治疗后复查血细胞分析直到正常。③糖尿病。定时监测血糖指数,血糖不稳定者及时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遵医嘱应用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以上因素消除后才安排择期手术。

3.2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科室感染监控医师与护士共同通过教育培训及监督提高手卫生的执行力,每月对全科医护人员洗手的执行情况与洗手正确性进行调查汇总,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科室对于执行力较差和较好的人员同时进行绩效考核奖罚分配,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3.3各种引流管护理①各种阴道及盆腹腔引流管管道均要保持引流通畅,每2h挤压引流管一次,及时更换引流袋,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严禁引流袋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免引起逆行感染。②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尿管和引流袋,引流袋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低于引流管部位,防止逆行感染,防止患者在变换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③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患者病情发展趋势。④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3.4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术后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症状,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术后共测三天,平稳后改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一次,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5肺部感染针对需要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前责任护士会主动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肺部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要切实做好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3.6抗生素不敏感术后三天后体温仍未下降反倒持续上升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和管床医师进行沟通,协助医师对于术后发热做出鉴别诊断,遵医嘱做好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抽验,抽验方法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杂菌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我科血培养的采集及送检具体方法如下:

3.6.1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s以上;②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③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3.6.2培养瓶消毒程序。

3.6.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3.6.4采血量成人采血量是每瓶8-10ml,应按厂家规定采血。

3.6.5标本运送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4讨论

篇13

1.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表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n%)组别例数保持经期卫生遵医嘱治疗及时复诊观察组2422(91.7)23(95.8)23(95.8)对照组2418(75)17(70.8)15(62.5)P<0.05<0.05<0.0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