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风险分析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分析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风险分析的方法

篇1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银行经营效益低下, 呆账、坏账增加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 但忽视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方法的研究, 对信用资产进行不合理的定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近20 年来,随着国际金融领域竞争的空前加剧及大规模贷款组合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系统采用统计科学、人工智能、模拟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涌现。与国外相比, 我国目前对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还不充分, 信用风险方法仍以传统的比例分析为主, 定性、静态、局部的分析多, 定量、动态、全局的分析少。中国加入WTO后, 国内的金融机构面临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 因此了解和借鉴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析体系就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进展

信用风险的分析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研究。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全世界又兴起了打破旧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热潮。迄今为止,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已经从统计学方法、专家系统法、神经网络方法到近年来研究很热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1.非参数统计方法

从现有国内外文献看, 常用的非参数方法主要有: k 最近邻居判别, 核密度估计和聚类分析。其主要思想是将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一组因素表示为一个向量, 即样本空间中的一个点, 向量的每个元素即为某个财务指标, 然后根据空间中的某个距离或规则将其分类。

K近邻判别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它在一定距离概念下按照若干变量从样本中选取与确定向量距离最短的k个样本为一组。聚类分析是根据借款人的指标计算出样本空间的距离将其分类。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要求总体服从某种具体的分布,可对变量采用名义尺度、次序尺度等。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也可对现实中无法用数值精确表述的属性进行分析。这很适用于信用风险分析中按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不服从一定分布特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除此之外,聚类分析方法还能帮助商业银行确定贷款方式和策略,迟国泰等(2001)通过对专家意见进行聚类分析,用来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评估。

从实证分析看, 非参数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在同样的样本容量下,若对具体问题的确存在特定的参数模型并可能找出时,非参数方法不及参数模型效率高。因此, 在无法确知总体的分布函数时, 非参数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对某一具体问题能找出特定参数的模型, 则非参数法的效果会下降。

2.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使用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其目的是将专家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再现而成为专家的决策工具,或为非专业决策者提供专业性建议。它的功能表现在解释功能、灵活性、学习功能三方面。专家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被用于商业、经济领域,如会计、审计、税务信用评分、企业破产预测及证券组合等。

Messier和Hansen(1985)从知识获取角度探讨比较了专家系统在信用风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传统的专家系统采用直接法,这种方法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问题域中的一些经验性知识无法清楚表示,故限制专家系统的规模和实用性。他们改变知识获取的传统方法即直接法,提出了启发式方法,即首先由专家提出范例对其特性加以提取,之后使用启发算法获取生产式规则,选用概念学习算法,从若干固定的属性描述的已知分类中抽取共性的变量,然后在这些属性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式系统,利用其中的规则即可对新样本中的指标进行评估。

3.神经网络方法

进入20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NN)引入银行业,用于信用风险识别和预测。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模式识别能力,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特点的计算机制,它的知识编码于整个权值网络,呈分布式存储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也不需要详细表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特性,使之很快成为信用分析方法的一个热点。它在信用风险分析的作用是通过神经网络的分类功能进行的。首先找出一组影响分类的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通过有导师或无导师的训练,形成信用风险分析模型。对新样本的输入,模型可产生信用风险分析的判别的的结果。

从目前国内外文献看, 研究和应用中使用最多的NN有:多层感知机(MLP)、专家混合网络(MOE)、学习矢量化器(LVQ)、径向基函数(RBF)、模糊自适应谐振(FAR)及概率神经网(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其中,MLP由于其在理论上及网络构建的成熟性, 成为应用最多的NN方法。对于NN的有效性, 研究者大多将其与传统的LDA、LG方法进行对比。NN是否优于传统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David West于2000 年分别将德国、澳大利亚的企业信用数据利用交错鉴定法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结果显示,对于德国数据的分析,判别最准确的是MOE,其余依次为:LG、RBF、MLP、LDA、LVQ、CART、KD、KNN 和FAR;对澳大利亚数据的分析显示, 判别最准确的是RBF,其余依次为:ML P、MO E、L G、LDA、KNN、LVQ、CART、KD和FAR。相反的观点如Altman认为:NN分析方法在信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 并没有实质性的优于线性区别模型。因此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NN系统已显示出非常大的应用前景,但与传统的DA、LG方法相比,还不具备绝对的优势。原因在于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指导来设定网络结构, 要得到一个较好的NN结构,需要人为地试凑。并且网络的学习过程慢,尤其当网络结构复杂,样本训练次数多时,其运算效率降低。因此,NN的未来发展仍有待人们艰苦不懈的努力。

4.杂合系统与支持向量机方法

(1)杂合系统。杂合方法是指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既能继承原来各方法中的优点,又能克服各方法中的缺点,同时还能形成一种新的优点,而这种新的优点是原来所有方法中都不具备的。由于具有这样的特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是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Kerling(1995)将递归分割算法与DA方法进行比较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方法的杂合方法,结果证明杂合方法的分类效果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都好。West(2000)在利用专家杂合系统研究商业银行信用评价的准确性时,对德国和澳大利亚两组不同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两类模式分类时,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5.66%和86.68%。

(2)支持向量机。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Vapnik等根据统计学习理论提出支持向量机(简称SVM)的学习方法,研究如何根据有限学习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和回归预测等。近年来,SVM已成为解决模式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有利工具。由于SVM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了神经网络的一些缺陷,如网络结构难以确定、在样本训练过程中发生过学习或欠学习、容易产生局部极小等,因此,在进行模式分类时,人们自然认为SVM学习方法优于神经网络方法。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当问题是线性可分时,给出一个求解最大间隔法的方法;而当问题不是线性可分时,提出利用一核函数将样本集映射到某一高维空间,使得样本集在高维空间中的像是线性可分的。其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划原则,尽量提高学习机的泛化能力。其中,通过非线性映射,将低维空间中的非线性问题转变为高维空间中的线性问题,并采用一核函数代替高维空间中的内积运算,达到避免高维运算和解决非线性的目的。尽管通常来说,支持向量机方法也是神经网络方法的一种,但考虑到支持向量机方法与其他神经网络方法相比,确实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在信用风险分析领域的研究中表现出很强的应用前景,因此将该方法单列出来。

三、结语

目前, 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风险管理模型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综合吸收当今各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大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计量技术、模拟技术,以及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定价、交易和套期保值, 风险评价方法越来越体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微观层次的个别资产信用风险评价到宏观层次的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的趋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尚处在新兴发展阶段, 核心的信用风险分析仍采用传统的比例分析方法, 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风险分析的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新方法, 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仅提出几点建议:

1.由于风险分析方法的成功运用依赖于庞大完整的数据库, 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数据资料不全, 并且国内缺乏独立的金融资信评级机构。因此,我国目前当务之急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 同时从长远看, 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必须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所有工具对数据的需求。

篇2

2015.8・12天津港发生爆炸事故,再次引起了环境污染,同时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了重大损失。这次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警钟。港口环境风险的主要特点是危害性和不确定性[1]。中国目前的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估、港口环境风险综合分析以及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的制定[2]。

其中,港口环境风险综合分析是从整体出发,分析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港口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以及综合分析结论,利用可行的工程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过程[2-4]。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因素的原因度与中心度,来确定每个因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该方法对于处理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系统中的要素关系不够明确的问题更为有效[5]。故文章采用该方法在港口环境风险综合分析阶段进行量化的分析,为制定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提供建议。

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天津港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 通过对天津港现状调研与历史风险事故统计分析[6],主要的环境风险因素识别见表1。

(1)首先分析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如因素Ai对因素Aj

有直接影响,则影响程度定义为:“无影响”为0、“影响较弱”为1、“影响弱”为2、“影响强”为3、“影响很强”为5,然后构建各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矩阵X,见表2。

(2)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X,得矩阵Y。具体做法为:对X矩阵的各行求和,得出最大值,设为m,令Y=X/m。

(3)计算被影响度A、影响度B、中心度C和原因度R。

每个影响因素的被影响度A为综合影响矩阵Z中这个影响因素下的列和,表示该元素受其它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值。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度B为综合影响矩阵Z中这个影响因素下的行和,表示该元素对其他所有元素的综合影响值。每个影响因素的中心度C为综合影响矩阵Z中关于这个影响因素的行和与列和之和,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性程度。每个影响因素的原因度R为综合影响矩阵Z中关于这个影响因素的行和与列和之差,表示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程度。若R为正,表示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原因因素;若R为负,则表示该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4)绘制因素的原因-结果图,见图1。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天津港港口环境风险的原因因素(即原因度大于零),按原因度大小排列的前四位是:雷击、天气原因、误操作、设施老化。它们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发生的影响很大,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计划和管理措施。其中,对于不可控的雷击和天气原因,我们要做好预警和防范措施;而误操作和设施老化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

(2)天津港港口环境风险的结果因素(原因度小于零),按大小排序前三位为:船舶故障、管道接口泄漏、罐体破裂。它们极易受到其它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必须加以重视。

(3)按中心度大小排序前两位分别是:火灾和船舶故障,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很大,需要重点管理。

3 结束语

港口项目占地面积大,处于水陆交界处,内容复杂,环境影响因素繁多,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如何识别港口环境风险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加以重点防范与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文章运用DEMATEL方法对港口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理清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港口项目生产运营的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胡二邦,姚仁太,等.环境风险评价浅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4(1).

[2]张利鸣,李树兵,等.环境风险分析在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航海,2006(2).

[3]王靖,田庆林.港口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模式初探[J].交通环保,2003(3).

篇3

1 质量风险概述

一般指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影响(GB/T24420),这种影响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企业的质量风险则是由于质量问题或消极质量事件产生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获利、生存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供应链式结构,链上节点企业的质量风险具有相关性、积累性和传递性等特点。整车企业作为链上的主导企业,其质量风险既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行过程中,更来自于众多的一、二级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质量风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产品质量本身,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人员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变更等要素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本研究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将供应商质量风险分为四个大类:产品风险、过程风险、产能风险和变更风险。(1)产品风险这里是指与产品本身属性密切相关的一类质量风险,包括产品质量的控制状态、实物抽检状态、缺陷产品鉴别等。(2)过程风险过程能力指的是输出特性满足规定要求和标准的能力,而过程风险表示该过程处于稳定(加工)状态下的波动性,反映了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3)产能风险产能风险是由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原因,在合同规定的时点内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涉及生产设备效率、故障停线时间、订单交付等。(4)变更风险由于软硬件资源(人、机、料、法、环、测)发生了变更,可能会对供应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部分影响被认为是变更风险。

2 质量风险分析方法

质量风险分析是供应商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过程之一,更为供应商的质量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主观分析包括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客观分析包括目标偏离度法、测量系统能力法。(1)主观分析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变更风险,这些指标需要供应商向整车企业进行实时通报,以便整车企业及时知晓变更的情况。由于变更之后对供应商的质量既有可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变更的情况进行优劣的判断。整车企业应针对各种变更风险,建立专家评分调查表,质量管理专家根据收到的供应商变更信息完成表中问题的评分工作,必要时须前往供应商现场进行变更核查。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问题间的权重,得到专家对于变更风险的加权得分,进而确定风险高低程度,实现主观层面的量化分析。(2)客观分析与主观分析的专家评分相对,另一部分风险指标能够经过客观的数据分析过程来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以达到准确评估风险的目的。

2.1 目标偏离度法

对于可以直接通过日常数据计算得出的风险指标,如产品合格率、设备综合效率、订单交付率等以百分率作为指标,以偏离目标值的幅度大小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低、中、高。目标值的确定应充分参考顾客(上级供应商或整车企业)的期望、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水平等,明确目标值后,可采取层差法、插值法、比例法等方法设置各个风险等级对应的百分率区间。使用该种分析方法的风险指标主要包括产品风险和产能风险。

2.2 测量系统能力法

优异的测量系统是进行其他过程能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测量系统的波动会造成供应商生产、加工过程的输出问题,为了防止或降低测量系统的风险,需要考察人为操作或者量具误差所产生的波动大小,同时还要横向评测测量产品间的波动,进行测量系统风险等级的综合划分。对于计数型测量系统,使用假设试验分析―交叉表法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次计算评价人之间的一致性(Kappa准则)、评价人与基准间的一致性,在两者一致性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评价人的有效性G1、漏判率G2和误判率G3来综合确定测量系统性能G。风险等级以三项指标对应的最高风险等级为准,即LG=max{LG1,LG2,LG3}。

3 提升汽车零部件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供应商高层及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为质量提升争取足够的资源

对于业绩差、难于管理的供应商,其中最大的题来源于供应商管理层不重视质量提升,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效益上,质量意识淡薄。供应商的管理层对质量提升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提升的成败,因此提高供应商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是推动供应商质量提升的关键。提高供应商管理层质量意识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汽车企业管理层与供应商管理层互访沟通传达汽车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召开供应商大会、适当增加供应商的危机意识等推动质量提升进程。

3.2 和供应商成立质量提升小组,双方参与团队合作

业绩差且难于管理的供应商普遍存在部门之间合作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各部门推卸责任不能相互合作及时解决问题。对于这种供应商,汽车企业要参与质量提升的全过程,成立覆盖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部门的质量提升小组,并建立横向和纵向沟通渠道,以会议沟通如制造系统及质量晨会制度和微信沟通为主要形式,保持信息沟通流畅,决策效率高,对问题反应迅速、有效,配合供应商管理层消除各部门之间的障碍。

3.3 重视过程质量,找出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

质量提升的重点应该是找出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提升。汽车企业组织的工厂审核以及汽车企业和供应商以外的组织实施的二方审核都是供应商寻找生产过程薄弱环节的有效方法,工厂审核是基于汽车企业的质量要求,二方审核该能够比较全面地发现问题。对于业绩较差的供应商,建议采用二方审核,审核的重点是过程控制,找出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质量问题,确定薄弱工序,将薄弱工序作为质量提升的重点,并要求供应商薄弱工序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作为质量提升的主要责任人,实行全员参与。

4 结语

质量风险的分析仅是供应商风险管理的环节之一,风险管理还应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环节,因此风险分析方法的科学、合理和可行性需要放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当中进行衡量。本文主要是对质量风险指标的部分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没有涉及全部的风险指标和方法,只期望能够在供应商质量风险分析方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权威的韦伯新世界词典对“risk(风险)”这个词的定义是:“受到伤害、破坏或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的,这就是对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危害的大小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去控制或者降低风险。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作为人们在日常决策过程中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种工具,可以运用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如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商业秘密泄密风险分析等[1]。2008年2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实施了国际上第1个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标准(CWA15793)》,为我国实验室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提供了参考。我国于2008年12月26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代替GB 19489—2004),该标准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做了详尽的要求,是目前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风险分析的指导性文件。该文结合相关标准和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工作实际,建立了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 生物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HPAIV的风险分析方法可以是定量的也是可以定性的,定性分析是根据HPAIV风险性质进行区分。定性风险分析一般不用数字衡量而是用描述性语言文字表达风险水平的方法,比如“极有可能发生(很可能)”、“可能发生”、“不可能”、“很少发生(非常不可能)”等,以及“高、中、低、忽略”来描述风险评估结果。对于《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所列出的疾病,已经有很多国际标准,就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有广泛的一致性意见。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定性分析就可以,不必要求进行数学模拟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定性的风险分析己经可以满足有关的决策需要,在进行HPAIV的风险分析时,就可以选择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是用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控制决策的最通常的方法[1]。HPAIV风险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2 实验活动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

只有当风险存在时才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估,即只对于分析对象所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因此,开展HPAIV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应先对HPAI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传播途径、变异性、致病性、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收集有关禽流感病毒感染剂量和相关动物实验数据,为风险的确定提供资料参考。风险确定是风险分析最初的步骤,也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在这一步要求将所分析对象的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考虑周全,如果有一个特定的风险没有被考虑到,那么就不可能在以后的步骤中对该风险做评估,并形成减少该风险的措施。风险管理是指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时可采取的风险减少措施及其作用评价,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2-3]。对HPAIV实验活动的风险确定、评价和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样品采集

采集临床标本,挤压咽棉拭子时,动作要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产生气溶胶和液体溅出。漂洗和研磨标本时,液体容易溅出平皿,污染工作台面,应事先在平皿下铺好含有新鲜配制的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纱布。当病毒或者标本灭活后,可在普通实验室提取病毒的核酸,这时也要加强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样品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密切接触家禽而导致感染。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防护服,戴可消毒的橡胶手套,戴N95口罩或标准手术用口罩,戴护目镜,穿胶靴。样品采集完毕,需对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将脱掉的防护装备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或消毒液浸泡处理,对换衣区域进行消毒,人员用消毒水洗手,工作完毕要洗浴。

2.2 样品的运输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有泄漏的风险,因此禽流感病例(包括疑似禽流感病例)标本必须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的有橡胶圈的塑料管里(一级容器),拧紧。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1份标本。直接在一级容器上用油性记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采样时间、地点、宿主名称,连同一级容器封于塑料袋内。将装标本的密封袋放入二级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容器内,拧紧盖,在容器上标明有关信息。将二级容器摆放在专用运输箱内(或疫苗运输箱),放入冰排,然后以柔软物质填充,并密封。二级容器要承受不少于95 kPa的压力,内衬具吸水和缓冲能力的物质。若进行病毒分离,可将密封好的、装有标本的一级容器直接放入液氮运输罐内运输。所有容器必须印有生物危险标注,标本需由专人(2人)运送,不得邮寄,最好使用专车。

2.3 样品处理及病毒分离

所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样品的处理,包括病毒分离过程都需在BSL-3实验室进行,在进行禽流感病毒样品分离时,实验操作可能会产生飞沫或气溶胶,因此均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冻存的活病毒室温融化后,因冻存管内受温度的影响产生压力,所以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管盖,开启时管口不能对着操作者。收获的病毒应存放在带垫圈、密封好的旋盖管内,管外经75%酒精纱布擦拭充分消毒后方可移出生物安全柜。大剂量病毒易在局限的空间产生气溶胶。因此,操作时每次仅限1种毒株,且体积不超过30 mL。放在CO2孵箱内的病毒培养瓶需拧紧,密封袋包装后应放在托盘上,以防止污染孵箱。

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固体外表和能包绕四周的防护服、清洁的套服、袖子可完全覆盖前臂的包裹式防护服、头盔和合适的鞋套或专用鞋、防护眼镜或外科口罩或全罩式面罩,因为进行特殊操作时有接触飞沫或气溶胶的危险;对样品进行离心处理时应采用密封的离心管,离心管应取自生物安全柜;样品处理完毕后,工作物表面和器具应净化处理。应使用足够的能有效抵抗无包膜病毒的标准净化处理液。一般情况下,75%酒精可有效处理生物危害性溅出物。当操作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时,必须同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呼吸器、面罩)和物理防护设备(如离心机安全杯或密封转子)[4-5]。

2.4 动物感染和致病性试验

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涉及实验动物的接毒、饲养、观察和处理,是最容易导致禽流感病毒泄露和感染实验人员的环节,在整个致病性试验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都有导致禽流感病毒发生泄露和感染实验人员的风险,在实验动物接种病毒的过程中,如实验动物保定不牢,出现挣扎现象,加之实验操作人员情绪紧张,易发生注射器意外刺伤事故,导致实验人员通过刺伤直接感染;病毒接种实验动物后,在体内迅速增殖,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含有大量病毒,并通过粪便等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将病毒排出体外,使整个饲养内环境存在大量病毒,如果动物饲养器具密封不严、不处于负压状态,病毒很容易随空气流动并在实验室广泛扩散,存在从实验室逸出的高风险性;在隔离、观察期间,如实验人员不注意防护,接触感染或发病的实验动物,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感染病毒,成为传播媒介,并随实验人员活动,造成病毒在实验室中更大范围的扩散;经过接毒的实验动物及其粪便等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是极其重要的传染源,必须经过严格而可靠的消毒和清洗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对实验动物及其粪便等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等废弃物处理不当,将造成病毒在实验室的扩散,并存在从实验室逸出的高风险性。

2.5 重组DNA操作和可能扩大的宿主范围

反向遗传技术是从克隆的cDNA产生病毒,是目前流感病毒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基因操作技术之一。与正链RNA病毒不同的是,负链RNA病毒的拯救过程需要病毒蛋白质从头合成,因流感病毒基因的分节段特性,病毒易发生重排,而反向遗传技术可能人为构建人、禽流感病毒的重排病毒。这些实验室的“新”病毒可能携带有同高致病性相关的基因以及能和人的病毒受体结合的基因,成为暴发流行的感染性克隆。因此,依据WHO《关于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重组病毒疫苗危险评估》的规定,在进行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时,需要对供体病毒的宿主范围、插入基因的致病力、关键位点、骨架病毒的宿主范围进行风险评估。如果插入基因是HA,需要对HA酶切位点的多个碱性氨基酸进行切除。实验操作过程必须严格依据《NIH关于重组DNA分子研究的指南》进行,来源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DNA载体转入非致病性原核生物的操作可在普通实验室操作;而涉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某一片段或多个DNA载体转入真核生物,则应在BSL-3实验室操作,其风险和防范措施等同于操作活病毒。

2.6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通过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如生物安全柜、隔离器、个人防护设备)和二级防护屏障(如建筑物隔离、负压、高效过滤器)控制禽流感病毒气溶胶对操作人员的感染和向实验室内外扩散。凡涉及高致病性禽流感活病毒的实验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应保证生物安全柜等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性能。实验人员在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活病毒的实验操作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防护装备,按要求穿防护服和防护鞋、戴防护口罩、护目镜和手套,手套应戴2层,外面一层手套应是质量好的橡胶手套,并且操作时要非常小心锋利器械,以避免弄破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暴露于活禽流感病毒的环境中[6]。

2.7 标准操作规程

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气溶胶、感染物质溢出、喷溅和洒落现象,对仪器设备、工作区域和实验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应通过改进操作技术减少或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如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和设备[7]。

2.8 废弃物处理

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除菌是实验室废气处理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常采用熏蒸、喷雾等化学消毒法作为室内空气消毒的补充手段。甲醛熏蒸消毒是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甲醛蒸汽能杀灭除朊病毒外的所有的微生物及其芽孢,但是存在使用不便、消毒周期长、蒸汽对暴露人群有刺激性等缺点。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但该消毒剂腐蚀性强,长期使用会对实验室彩钢内壁、仪器电路、监视器外罩等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8-9]。普通污水产生于实验室洁净区,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管道综合处理。感染性废液包括防护区废水、高压蒸汽灭菌器排出的冷凝水,均属于高危险性废弃物,对此类污水应单独收集,遵循就地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原则。

“固废”收集容器因需要连同感染性内容物共同就地灭菌和进行室外运输,应具有不易破裂、防渗漏、耐高温高压、可密封等特性。尤其是锐器收集容器,本身兼具对实验者的保护功能,制造材料更需耐扎耐划。实验室内的感染性垃圾不允许堆积贮存,应及时清理处置。

经消毒灭菌处理后移出实验室的固体污物中,多数器皿仪器清洗除污后可重复使用。对于感染动物尸体、组织、废弃的锐器(如污染的一次性针头、碎玻璃等)等真正需要销毁的废弃物,经高压灭菌后,可集中交由危险废物处理单位专门处置[2]。

2.9 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确定及管理

非常规活动主要包括校外专业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检测验证(如主要设施设备的检测验证)和更换(如高效过滤器等的更换)等;校内实验室后勤保障人员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以及实验室及公共环境的保洁、实验器材洗刷消毒;校内校外人员对实验室的参观和上级部门对实验室的检查;任何其他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外的行为(如火灾、水灾时消防人员的进入)。进入实验室可能会引起实验室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不慎打翻、打破瓶子、管子、罐子或损坏仪器零件情况下;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校内校外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参观,存在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风险;进入实验室后,导致相关或不相关的设施设备的损坏。实行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应限制这些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和检查活动应尽可能不进入实验室防护区域;若校外专业人员和校内实验室后勤保障人员确需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活动,或上级部门需要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查,应在对实验室(包括环境和设施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后、实验室未运行时才准入;发生火灾、水灾时,消防人员应尽可能不进入,确需进入时应有防护措施;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有实验室人员协助和全过程陪同。校外专业人员和校内实验室后勤保障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应对其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供安全指南,进行必要的考核,实验室人员应协助、指导和规范所进入人员在实验室内的活动,并对其安全行为进行监督,进入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定,以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进入人员绝对不能私自动用实验室内有标志的危险品(除非经过授权),决不能将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拿出实验区。在BSL-3实验室进行设施、设备维护维修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BSL-3实验室的第一责任人,根据造成的事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应对措施。按专业技术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时,不能私自动用其他设施设备,导致相关或不相关的设施设备损坏时应报告。应当对高效过滤器等做原位消毒后,才进行更换。为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禁止未穿防护服的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的防护区域,同时也禁止穿防护服的人员走出实验室的防护区域。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工作时动作轻柔,避免产生粉尘和气溶胶。在实验室内进行设施、设备检验维修工作时,必须至少有2人共同参加[10]。检验维修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实验室发生危险的概率以及可接受的风险见表1。

3 风险交流

风险交流是指为了相互理解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风险分析结果向决策者和有关的公众公布、传达并接受咨询或质询的过程。风险交流应贯穿于风险分析全过程,将潜在受危害方收集的风险或危害信息及意见、风险评估的结果或风险管理的措施等,随时间向有关公众通报。风险交流应按照公开、相互、反复和透明的原则进行。风险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交流,风险分析专家、决策者根据有关方面反馈的风险管理的结果不断完善改进风险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又符合实际。基于HPAIV实验活动的风险交流,应在风险分析专家、实验室管理层、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客座人员及公众代表之间进行[1]。

4 参考文献

[1] 李东燕.高致病性禽流感随进口禽类及其产品传入的风险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陈学新,张伟民,王伯昌,等.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对策[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3):265-266.

[5] 甘孟侯.禽流感[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6] 高开焰,罗要武,杨立瑾,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及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几点启发[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232.

[7] 郭元吉,程小雯.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篇5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是1980年之后开始的,所以对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方法探索较晚。2001年,余晓珊经过对比敏感性分析和投资风险这两个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将蒙特?卡罗这种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方法运用于公路投资建设风险分析的结论。[4]2008年,向延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营期间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主要的几个风险,构造了公路风险评价体系。[5]

二、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环境、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分析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首先要分析这些风险的来源。通常来说,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项目的环境、项目主体行为、投资目标和管理过程这4个层次。[6,7]

三、基于AHP方法的海外公路投资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AHP),是为较复杂且抽象的问题进行量化,进而提供一种简单决策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困难问题,也适用于评价不确定性因素繁多的海外公路建设投资的风险分析。

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前面的风险分析,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种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对比考量,同时也对比本次研究的具体状况,将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A分为7类:政治风险B1、法律风险B2、技术风险B3、建设风险B4、经济风险B5[8,9,10,11,12,13,14,]运营管理风险B6和环境风险B7。同时,将每一种风险因素进行细分,大致可分为以下20个评价指标,即:国家风险C1、政策风险C2、法律责任风险C3、法律的完善性风险C4、法律的稳定性风险C5、新技术风险C6、计划风险C7、人员风险C8、工期风险C9、质量风险C10、费用风险C11、管理决策风险C12、合同风险C13、融资风险C14、金融风险C15、市场风险C16、运营管理体制C17、资源管理风险C18、自然风险C19、社会事件风险C20。

(二)层次结构图

依据上述指标体系,可构建层析分析结构模型图,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风险评价方法,并且通过以上7种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各项抽象的指标能够进行定量表示,在构建判断矩阵时用两个元素相互比较,采用1~9标度法,其标度方法如下表1:

(三)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权重的确定使用专家打分法,要确立中间层B和方案层C的权重,首先确立中间层B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其指标权重,然后确定方案层C的权重,最后根据中间层B和方案层C的计算权重值确定各个指标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位置。

第一,准则层权重确定。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首先构造矩阵求解特征向量并得到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对权重,然后利用计算得到的权重可确定几个主要指标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最后统计得分与排名。创建一个多层次的判断矩阵,并运用AHP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计算。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R,当CR

第二, 案例分析。中国路桥公司拟在肯尼亚建一条高速公路,根据该公司以前在该地区建设公路的经验和基础,所以本次考虑的准则有政治风险B1,法律风险B2,建设风险B3,经济风险B4,环境风险B5。经过专家组的认定,本次有三个方案可选:

备选方案1:该方案认为该公司在当地已运营多年,管理制度与资金运营已完善,可以只考虑B1,B2,B3,B5。

备选方案2;该方案考虑B1,B2,B3,B4,B5。

备选方案3:该方案考虑该公司和当地人关系融洽,该地区环境友好,可以只考虑B1,B2,B3,B4(如图1)。

一是构造A-B判断矩阵(如表2)。

二是构造不同准则的方案构造矩阵B-P(如表3,表4,表5,表6,表7)。

以上一致性比例CR=CI/TR

三是层次总排序及决策。以准则层的权向量矩阵左乘方案层的权向量,得出一个列向量,这个列向量便是的三个方案优先程度的排序,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如图2)。

因此,根据决策结果,应该首选方案一,其次为方案二,再次为方案三。

四、结语

我国公路交通网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内公路的建设增量逐渐趋于平缓,国家在海外公路建设上加大了投资。但由于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所面临的情况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类公路建设项目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巨大、施工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过多,风险类别众多,不同风险间无明显联系。因此,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所采用的AHP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预测和识别海外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时,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全面地识别出各类风险因素,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遗漏。所以未来应该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状况,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的预测。如何精准地识别出大部分相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第二,由于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属于项目在建前期的分析预测,采用什么方法对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及建立量化标准,缩小那些由于人的经验有限性和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误差,目前尚难解决,这还要联系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

篇6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wharf;handling operation;HAZOP

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32-03

0 引言

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建有大量的化学品和油品码头,这些介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在装卸、存储过程中一旦发生危化品大规模泄漏,可能造成港口生产瘫痪,港口水域污染和生态灾难。如2005年12月11日英国伦敦Buncefield油库汽油储罐输油过程,由于液位传感器、防溢出开关同时失效引起溢油,违章启动发动机引起大爆炸,造成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94亿英镑。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外籍油轮卸油时,操作不当,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和原油泄漏。因此依据系统安全原理,分析石化码头生产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于石化码头安全风险控制,在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拔雄[1]阐述了石化码头的职业危险因素和劳动卫生危险因素,并介绍了不同暴露途径的急救方法。王晓丽等[2]为避免评价过程的主管随意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石化码头装卸过程进行了安全评价。深雁[3]围绕石化码头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提出改进措施。以常州港石化码头为实例,叶军[4]对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事故应急预案。李孔全[5]针对石化码头施工的特点,提出施工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孙毅等[6]研究了国内外石化码头预警体系指标发展现状,提出了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石化码头储罐区预警指标的重要性。郝新秀等[7]分析了石化码头溢油过程,找到了较为常见的溢油风险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然而,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识别石化码头装卸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是安全风险的基础,这一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笔者采用HAZOP方法辨识某石化码头装卸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探讨石化码头精细化安全管理方法。

1 HAZOP分析方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提出[8]。HAZOP方法的特点在于以一系列“偏差”为出发点,向前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即危险有害因素,向后寻找偏差可能引起的危害,即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控制。HAZOP方法的实现依据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物料及热量平衡图(PFD)、设备原理等基础资料,综合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的经验,以讨论会的形式,分析偏差正常运行参数的原因及后果,进而提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HAZOP方法在化工、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某石化码头企业事故统计

某石化码头企业近四年发生的事故与未遂事故故共发生事故、未遂事故158起,事故类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石化码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涨压、泄漏、溢油;船碰撞码头、断缆或缆绳挂碰、其他碰撞等,其中涨压、泄漏、溢油事故数量所占比例高达49%,从事故后果严重的角度来看,涨压、泄漏、溢油事故的危害与介质的性质相关,也是该类企业最为严重事故类型之一,甚至可能产生灾难性事故后果。因此,采用HAZOP方法分析装卸作业风险和有效控制措施,将改善该类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3 某石化码头装卸生产工艺

石化码头装卸工艺主要通过管道输送液体介质。根据码头管道两端所连接终端和动力泵位置的不同,一般石化码头主要装卸作业包括装船、卸船、过驳等作业。从管道工艺方面来看,石化码头工艺过程分主要装卸工艺和辅助工艺。辅助流程包括装卸管道的气密性检验、吹扫管线、导热油工艺和预冷工艺。石化码头管线主要包括码头前沿的软管、输油臂,管道连接至分配站,之后通过分配站的输油臂或管道连接各库区管道至储罐,泵一般由船方或发货库区提供。辅助流程主要采用氮气吹扫管线内的残余介质,导热油或预冷介质在夹套管道内流动起到加热或保冷作用。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工艺管线也存在区别,如沥青管道要求温度高,需要采用导热油拌热;原油管道输油温度要求不高,一般要求管道采用电伴热防止输送温度低于介质凝点;乙烯输送温度非常低,管道需要预冷处理,并设置保温层,以减少管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

石化码头输送介质工艺设备主要包括管道、阀门和泵等,设备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完整的工艺管线所涉及到船舶、石化码头和各储罐等不同企业;因此,每进行一次装卸作业相当于临时组建一套的工艺流程;另外,船舱、储罐在装卸过程还要根据容量要求进行切换;这都增加了石化码头油品装卸作业的风险。

4 装卸工艺HAZOP分析

本次选取典型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库区之间转输柴油工艺、油轮与储罐之间卸原油工艺、沥青装船工艺进行HAZOP分析,以下仅以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来说明HAZOP分析过程。

某次海翔6号油轮停靠南三码头,卸汽油至津国油库区T7储罐。输油管线包括南三码头304输油臂、码头前沿输油管线,2#分配站管线,津国油库区21号管线及T7汽油储罐,具体工艺PID图及阀门状态如图2所示。

选取油轮与储罐之间卸汽油工艺,将输油工艺管线划分为船舱管线、码头前沿管线、2号分配站挂线、库区储罐及管线4个分析部分。作业开始时,流量控制在200m3/h,待津国油库区储罐检测到汽油后,卸船速率提高到700m3/h,管线压力不超过0.8MPa。

HAZOP分析中明确5个输油指标参数作为分析要素,与7个引导词结合建立偏差矩阵,经讨论小组最终确定10个有意义的偏差进行分析。基于偏差矩阵,经小组讨论,得出导致偏差的原因22条。HAZOP分析表示例如表1所示。

从HAZOP分析的结果来看,出现频次最多的风险为泄漏,与该石化码头事故记录统计一致,导致泄漏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现场的误操作、作业票工艺流程制定错误;如开启或关闭的阀门不正确,阀门开度不够等。

②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如阀门转动不灵活,法兰垫片老化,密封失效、液位传感器失效等。

③管理因素:油轮、码头、储罐分别属于不同企业,引起流程变通机制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培训不到位等。

该石化码头现有的安全措施针对危险有害因素起到一定的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风险。由于石化码头介质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危险性,一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5 建议措施

通过对该石化码头典型装卸工艺进行HAZOP分析,核对企业现有的装卸作业规程,提出以下建议控制措施。

①码头管线、库区管线分别属于不同企业,从输送作业方面来看属于一个完整的工艺,任何一个阀门状态错误或不到位都可能引起输送管线涨压、泄漏。建议通过DCS系统掌握整个工艺管线上阀门状态、储罐液位数据、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制定校验周期和制度。

②对与长距离输送管线,沿程阻力大,作业压力高,设置防涨压措施,如在中转储罐设置专用泄压储罐等。

③每次输送作业相当于一次临时工艺,因此完善操作、维修规程,加强培训,降低人员误操作,确保设备设施工作正常。

参考文献:

[1]张拔雄.大型石化码头的安全生产危险隐患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2012,12(7):21-22.

[2]王晓丽,魏志兵,彭士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石化码头装卸过程安全评价[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8):1-4.

[3]沈雁.天津港石化码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叶军.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5]李孔全.石化码头施工安全风险及控制[J].广州化工,2014,

41(22):103-104.

篇7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状况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基本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途径[1]。房地产项目本身具有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和外部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影响。而且,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风险意识较差,不注重市场调研分析,很少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甚至认为即使管理不到位,这个行业也可以实现巨大的盈利。

房地产项目从前期的准备到整个项目的完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仅使用简单的、经验的、定性的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房地产项目一般分为开发决策、开发前期、建设、租售等多个阶段,整个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周期比较长。另外,一个房地产项目往往有多个不同的相关利益者/集团牵涉其中,各方所代表的立场或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再有的就是,房地产项目与其他行业项目相比较,受社会、经济、政治、自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制约更大。

因而,要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识别,必须使用一种更

为有效的,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的、多准则的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对复杂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二、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类别

将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分类分析,常见的风险有以下分类。

四、结语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还很不完善,除了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外,我国房地产还有泡沫成分大、政府干涉多、供需结构矛盾明显等特点,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着较多风险,而且各种风险出现频率、波动较大。所以,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分析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

由于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复杂,仅仅使用经验的、纯粹的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层次分析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由于其目标清晰、便于计算的特点,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因而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应用于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分析上。

参考文献:

[1]雷茂冲.恒大地产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二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3.

[3]张明珠.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管理研究: [D].天津大学,2004.

篇8

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又称为特尔斐法(Delp,是由美国兰德公司的达尔基(N.Dalkey)和赫尔默于1964年正式提出的。这种方法是采用系统的程序,草拟调查提纲,提供背景材料,轮番征询不同专家的预测意见,最后汇总得出预测结果。财务风险专家调查法就是企业组织专家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辨明企业是否存在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以此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财务风险定性分析中,一般采用标准调查法,即通过专家对导致某个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同时对所有企业都有意义、普遍适用的原因和问题进行分析。

二、定量分析方法

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早,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主要经历了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Logistic预警模型、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混合模式及其比较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等几个阶段。 

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Univariate)分析通常指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值或者趋势来预测或判定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早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是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而且在经营失败之前3年这些比率就呈现出显著差异。但是,这类早期研究仅仅是属于描述性分析范畴(程涛,。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验了反映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对公司破产前l一5年的预测能力,他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两个比率。在国内,陈静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元线性判别分析,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

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受主观选择因素影响,出现对于同一公司想选择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运用单变量模型,指标选择决定此方法运用的成败。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又称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该模型最早是由开始研究的,他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了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根据误判率最小的原则,最终确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了Z-Score模型。但由于模型的变量并未包含风险概念,也没有考虑企业规模效果,故超过两年以上对于企业危机的预测力大幅下降。Altman,HaldemanandNarayanan(1977)等便加以修正,加入了公司规模与盈余稳定性两个变量,建立Zeta模型。经过实证研究,预测前几年的能力大大提高。

Altman模型提出之后,很多专家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结合本国企业实际建立了本地股市适用的多元判别模型,如日本开发银行的破产预测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等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选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构建了一个财务预警新模型一F模型,并以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4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弥补了Z模型的不足。

3.Logistic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考虑了多项指标衡量公司经营的绩效,在分析预测上也有显著的效果,但其自变量通常难以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故后续学者便建立了一些新模型,如Logistic模型。Logistic模型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好程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对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定位与决策。

美国学者Ohlson(1980)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他选取了1970—1976年间制造业105家财务危机公司与2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经营绩效及流动性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者的预测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CaseyandBartczak、Zavgren也米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的学者包括姜秀华、孙铮等。他们以2000年11月20日为基准点,选取了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被实施ST的42家上市公司,同时从两市所有非ST公司中随机选出42家配对公司。在13个原始财务比率的基础上,筛选出毛利率、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的比率、短期借款与总资产的比率及股权集中系数四个指标建立Lo-判别模型。该模型在财务危机发生前1年对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回判准确率分别为88.1%c和80.95%c;线性函数却具有其本身不能克服的两个问题:固定影响假设和完全线性补偿假设。正由于这两个缺陷使得模型的分类和预测能力有限。基于此,齐治平等(2002)建立了含有二次项和交叉项的Logistic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们进行财务危机、信用风险预测分析。

这种模型克服了单变量和多变量预警模型中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的局限性,使财务预警得到了重大改进。但Logistic模型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缺点是计算程序较为复杂,使用该模型前需要根据企业实际财务数据做大量转换工作。

4.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国外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统计方法模型,建立了一些非统计方法模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神经网络模型的运用。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套人工智慧系统,以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模式,利用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使本身能够透过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的效果。Tam和Kiang(1992)应用这种方法对得克萨斯银行的财务危机案例进行预测;Ahman、Mar-co和Varetto(1994)也用这种方法对意大利的企业进行了财务危机的分析预测。由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这些研究与以往的线形分析模型相比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于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的研究,杨保安等(2001)将BP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中有关财务信息预警信号中,构建了非线性财务预警模式。喻胜华等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了识别。该研究表明,网络特征识别的准确率为80%,该网络对财务健康公司的判断的准确率为100%c。杨淑娥(2005)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以120家上市公司作为建模样本,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主营业务鲜明程度、公司增长能力6个方面,选取了15个备选财务指标,通过剔除未通过T显著性检验的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资本保值增值率5个指标,将保留下来的10个财务指标作为建模的原始变量,并使用同期60家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对同一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5.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以财务指标来建构预警模型,往往容易因财务报表资料不真实,而使财务发生危机的公司在预警模型上无法完全事前预警,因此,考虑非财务指标的加入,希望能够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与时效性。在非财务指标变量使用上,大致可分为公司治理因素(如交叉持股、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管理变量等),以及会计师信息等。Gilson(1989)认为高层管理者如CEO总经理或总裁等离职也可以作为财务危机的指标,他以1979年至1984年共381家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样本,发现52%公司的有高级管理人员异动之情形而正常公司只有19%。Shumway(2001)以会计变量和市场变量两类变量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会计和市场两类变量可以提高破产公司预测的准确性。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叶银华等(1997)指出关联方股权交易是一种权益问题,并由此推论,关联方股权交易比率愈高,利益输送愈严重,隐含伤害公司生存的可能性愈高。其2002年的研究又指出,公司治理不佳的企业,控制股东会出现持续伤害公司价值的行为,亦即挪用资金及非常规关联方交易,将减少增强公司竞争力的投资,而危及公司生产力及获利能力,若控制股东没有考虑上述现象,则其所决定伤害公司价值的金额过大时,会增加公司产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三、小结

篇9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与事件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构成事件的组成来看,通常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事件的状态或者过程,二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即概率,三是风险发生的后果。为此,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分析,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如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投入,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风险的人员,从对经济投入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等。针对风险发生的数学表示,可以表述为荷载的超过所承载能力的风险,与音符系统风险的概率之间的乘积。在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大量研究和分析后,本文将结合风险率的计算方法来总结在水利工程中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生概率。并就水利工程的风险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

针对单一风险的分析方法

在水利工程系统中,针对不确定性单一风险问题存在的分析,主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下面就其主要方法及特点给予相应的解释。

1.1 利用直接乘积的方法来分析

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数理统计的前提,是建立风险概率密度函数,在对风险函数进行解析和数值计算时,如采取分段数值积分法来构建起堤坝结构风险模型,从从力学理论中来分析大坝的失事机理,并采用直接积分法来计算出大坝的漫顶,以及溢流的可能性。利用乘积法来进行概率计算,可以从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中,通过对随机变量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找到出现风险的概率,同时,乘积法在应用中比较简单而有效,其不足是当风险因素较多时,对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关系就难以找到解析值,因此在使用时也有很多的限制。

1.2 利用MC法来分析

在直接乘积法难以针对多重因素造成的水利工程荷载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MC法来统计出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得出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MC法分析风险,对于水利工程在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具有较好的精度,特别是在堤防失稳条件下,就超标洪水对堤防产生的风险概率计算中,对于随机转换而形成的风险变量的概率的判断,其原理很简单,而其计算精度却很高,不足的是,在计算风险前,需要对各个风险变量进行独立性设定,因此,对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模拟,同时,对计算结果分析上,过多的依赖于样本容量以及抽样次数,也造成了一定的计算量。因此,在对各个风险变量的统计分析曲线上,MC法的统计数据也很难有好的实现。

1.3 利用FOSM法来分析

针对风险率的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泰勒级数,将各类风险变量进行线性化处理,并采用迭代法来分析出原点到极限状态下的最短距离,从而越过对变量的概率分布,以求得风险率的计算方法,即FOSM法。通过对已知变量,以及线性化点的不同选择,可以将FOSM法分为MFOSM法和AFOSM法,在MFOSM法计算中,对各影响因素的独立性和线性化点按照均值来计算,则可能存在过大的误差,而AFOSM法则可以规避这个不足,通过对线性化点的风险进行极值化,从而将风险变量的非正态分布转化为当量正态分布,以实现对等效均值和方差的计算。从计算效率来看,FOSM法更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与上所述相似的方法,还包括回归法、随机有限元法等,就其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讲,这些都是从风险的概率问题来解答的,因此其正确性,取决于资料的真实性,还与风险分析的计算方式有关。

针对综合风险的分析方法

对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来说,其系统工程出现水文或水力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的,因此,借助于综合分析方法,更能全面的通过对众多竞争因素和矛盾展开定量的分析和优先级的排序,从而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同时,从综合分析中,还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来将无序的空间点映射到有序的空间上,从而对各类风险进行优化,在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无序的、单一的不确定指标所构成的n维空间的A点映射到一个综合的指标值,进而实现对有序空间的比较分析。下面将就其主要分析方法进行分别阐述。

2.1 对综合风险分析中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从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时,需要借助于指标权重来实现各指标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权重的确定上,一般采用Delphi(专家分析法)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法,无论是哪种分析方法,都是通过对矩阵特征的判断,从而求出递阶层次中同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某元素的权重,然后利用最底层对最高层的重要性赋权,以获得相应权重的确定。

2.2 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

2.2.1AHP法

AHP法是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判断,就其合理性进行筛选,利用对权重系数的确定,来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并相乘,以此并逐步综合计算出综合评价的风险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时,对于主观上的判断,以及风险的衡量,则主要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此,对于判断矩阵中出现的不一致的现象,则难以有效的规避。

2.2.2 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法

对于存在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有失客观性,可以采用模糊的综合风险评价法,比如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难以确定的模糊因素,在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时,要对风险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模糊集理论,来建立风险因子的隶属函数,并按照模糊关系运算法则来计算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水利工程中对防洪因素的评价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集理论,来对模糊数学中的水资源、水文数值,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从中来实现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很好的解决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不确定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要求风险评估人员具有相当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并能够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避免数据的重复性问题。

2.2.3 灰色综合评价法

在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随机问题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可以利用灰色综合分析法来进行解决。通常是利用少数据来建模的方法,将无序的原始数据整理成有规律的数列,以实现对现实规律的有效掌握。在灰度综合分析法中,还包含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分析,以及灰色随机分析等方法,作为通俗易懂而又简单的计算方法,不需要对风险的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就能够实现对样本的准确判断。不足的是,当出现风险指标重复问题时,对评价结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4 最大熵原理分析法

从税率工程的风险分析中,工程人员对于出现的随机风险都是无法获得,只能通过一些数字特征来实现,而要选择准确的风险分别,从数学理论可知,其优选的标准就是最大熵准则。比如对水文测量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从而结合水文与水环境的关系来优选出对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能够客观反映评价对象。

在水利工程中进行风险分析的关键性问题

3.1 相关性分析

无论是单一性分析方法还是综合性分析方法,在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对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还不够成熟,对此,在水利工程风险分析方法的选择上,需要从日益复杂的风险因素中进行分析出难点和热点问题,比如对于洪灾,以及地震等因素形成的分析失效,都需要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来有效的判断出风险的重点。

3.2 一致性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时,对于不同的数学方法而形成的综合评价值,与采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技术而形成的判断结果,与客观实际之间的不一致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评价系统中,由于对不同的指标的权重及量化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因此,对于存在的多个综合评价方法的组合评价中出现的不一致,还需要从具体的水利工程中来具体分析,以提高风险决策水平。

结论与建议

总之,对于水利工程中的风险分析问题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实现从定性的分析走向定量,从主观的判断实现对客观的准确分析,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的有效判断。

篇10

风险测度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项目的规模、类型、性质以及可供信息的多少和可靠性。对于像技术创新这样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项目而言,其风险测度方法的选择绝对不是简单而为之的,必须根据风险特点,在全面分析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项目风险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测度方法,权衡利弊,优化项目投资结构,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目前,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的方法很多且各有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一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这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方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所有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互不相同的组成因素,根据各组成因素的隶属关系,把各组成因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的结果反映的是各方案的相对风险大小,不能直接反映具体方案的真实风险程度。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层次不同因素相对上一层各因素重要性权数时,利用了两两比较的方法,需要衡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不满足一致性指标时,则需对判断矩阵作一定调整但调整又没有固定的方法,而是凭着大致估计来调整。这样处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排除经过多次调整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可能性,而且在解决群体专家权重评价时,没有剔除个别偏差很大专家意见的干扰从而使结果出现较大的失真,往往只因为一两个较大的离异意见而使最后的综合权重面目全非。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Lazadch)创立了模糊数学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相对标准和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型对影响风险的诸多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每一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大小(或影响程度)以及就每一个因素风险所处的现状来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得出风险的评价结果。模糊数学的优势在于:它为现实世界中普通存在的模糊,不清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分的概念化结构,并以数学的语言去分析和解决它们,它特别适用于对具有大量模糊信息的对象进行评价。目前模糊综合评价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评价中。由于创新项目中潜含的各种风险因素很大一部分难以用数字来准确地加以定量描述,但都可以利用历史经验或专家知识,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影响结果。这种性质最适合于采用模糊数学来解决问题。但是当专家评判不一致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的风险结果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三、灰色综合评价法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控制。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广泛运用于机制复杂、层次较多、难以从定量角度建立精确模型的系统研究工作中。同时,由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学方法是非统计方法,它尤其适用于系统数据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由于技术创新项目的复杂、信息残缺、难以定量化等特点,故可以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其风险进行测评。灰色综合评判几乎可以完全利用各个专家关于具体指标的全部信息,但运用该方法在获取各评价指标的灰色评价权向量时,它是根据全体专家对该指标相对于某一灰类的隶属度之和与相对于全体灰类的隶属度之和的比值确定,这种处理方法也从无法衡量专家评判的一致性,导致最终评价结果的不精确。

四、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是一种交互式的评价方法,它可以根据用户期望的输出不断修改指标的权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它主要克服了模糊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依据主观方法取得的缺点,因此,一般来说,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会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人工神经网络评价的缺点是需要的训练样本数据较多,模型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即不是所有的神经网络都具有高的泛化性能,这在技术创新领域是很难做到的。同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难以解释和给出实际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无法回答“why”和“how”等问题,加上由于技术创新风险的模糊性、难以定量性,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必须与专家系统结合起来,这又使整个系统过于复杂。在微观方面,网络结构的选择,各层节点数,尤其是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另外,网络收敛速度慢也极大地影响着评价工作的效率。需要指出的是,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依赖于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如果采用没有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样本数据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其得出的结果也是值得怀疑的。

参考文献:

[1]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研究.西南金融,2008,(7):59-60.

[2]赵凯.企业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商业文化,2007.9.

篇11

在此背景下,结合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大数据”思想,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构建信用风险数据集市成已为必然的选择。

1.2 银行同业系统建设情况

近年来国内外同业银行期纷纷开展风险数据标准设计与风险数据集市建设项目。通过数据系统的建设加大对各类内外部数据的运用,借此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国外方面,在不断加大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和研究力度的同时,各类数据运用系统的建设已全面展开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得到了运用。Mckinsey公司的研究表明: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敞口的60%,是导致银行破产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1]。国外的许多先进银行已实现了内外部数据的高度整合,并已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建立起各自的信用风险违约数据库。

国内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紧跟国际发展步伐,近年来也逐步建立起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如:平安银行开展了“风险数据集市建设项目”;宁波鄞州银行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项目”;徽商银行开展了“徽商银行零售信用风险数据集市项目”;天津农商行开展了“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管理系统项目”等[2]。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快基于数据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2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构建探索

2.1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定位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定位是构建一个适应商业银行数据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系统,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用风险管控体系服务。通过对海量的内外部数据按不同主题进行区分和加工,计算出各类指标等中间数据和衍生数据,将数据中的隐含信息最大程度的加以挖掘、表达和运用,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服务。

2.2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建设目标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面向全行各业务部门的、支持各类信用风险应用的数据集市环境。数据集市的数据范围需要覆盖银行内部客户方面、交易与投资业务方面、信贷资产业方面的所有细节数据与相关风险应用的派生数据,为各个不同的风险应用系统之间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以保证全行一致的风险数据视图根据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定位,并结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特点,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解决各系统数据分散、彼此独立的问题,构建全行性的数据平台,对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后的共享,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

2) 尽可能多的收集并利用与信用风险相关的各类外部数据,如工商、税务、征信等方面的数据,使商业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从有限的内部资源中延伸到广阔的外部环境中,利用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信用风险管理服务。

3) 对获取的基础数据进行掘取和加工,提炼出客户、产品、行业、机构等不同维度中的隐含信息,分析并掌握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完成业务数据向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的过渡。

4) 面对信用风险管理中不同下游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在集市内部区分不同的数据模型,在集市外部提供统一的数据供应平台,保证各应用系统间数据的统一性。

5) 解决行内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统一内外部监管报表数的据口径,实现集市自动对不同系统、不同报表之间数据的校验,提高报表数据质量,并提供灵活查询工具实现随时、随需提取数据生产报表。

3 系统总体架构

3.1 数据采集方案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是对数据进行应用的系统,因此数据采集是保证系统性能和应用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设计数据采集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数据质量、采集效率、ODS数据库建设以及数据处理过程ETL的实现。

为保证数据质量,除了在系统建设初期通过数据分析和业务部门访谈来查找和修正错误数据外,在系统架构的设计中也应该引入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机制,在数据采集的源头上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造成上层应用的失真。

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采集来的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存储区中,在数据存储区之后设定一系列的数据质量检查规则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质量检查规则是通过数据质量规则库来完成的,数据质量规则库是事先定义好的检查规则,当然也可以随时对其中的规则进行修改和补充。

ODS数据库对数据的采集应当实现的目标是:将内部各业务系统数据及外部不同来源的数据采集至统一的ODS数据仓库,再经过统一的ETL处理过程后供应给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如图2所示。

各业务系统数据先经过ODS汇总后,再统一供应给集市,这样可大大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同时减少数据冗余问题,并节省存储空间。

ETL的处理过程是指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主要作用是减少对数据仓库时间窗口的占用,减少数据的转换过程。随着基于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应用的增多,ODS到ETL的过程应减少依赖性,避免应用的增加造成ETL的重复开发。

上述的数据采集架构,从数据的采集路径与环节看,数据流明确,环节简单,对原业务系统影响很小。而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数据统一来源于ODS,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也较高,且有效避免了重复的数据整合与转换工作[3] 。

3.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以挖掘数据中的信用风险信息为目的,对于数据的应用应打破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中标准泛式的约束,将业务系统的数据重新组织和整理,为各类信用风险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在对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设计时,应从面向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据分层处理、逐层加工。按照这个思想,将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逻辑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系统逻辑架构自下而上分为三层 :基础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从ODS数据仓库以及ETL处理过程;模型层包括数据缓冲层、基础整合层、加工汇总层和应用接口层;应用层指针对信用风险数据的各类应用,如:为相关系统供数、RWA及经济资本计算、固定报表、灵活查询、指标查询等。

3.2.1 基础层的设计

基础层的关键在于ETL过程的设计。ETL过程的作用是将ODS获取的数据,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加载进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过程。ETL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步骤[4]:

数据抽取:数据抽取就是将集市需要的业务数据从ODS数据仓库抽取到ETL的数据转换区的过程;

数据检查和出错处理:在数据转换区中,对源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形成检查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出错处理,对于严重错误,需要系统维护人员现场做出相应的处理。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包括对源系统数据进行整理、剔除、合并、验证等一系列转换工作,最后形成集市数据结构所需的数据,存放在转换区的数据表中。

数据加载:数据加载将数据转换的结果数据加载到集市,并形成数据加载情况的报告。

经过以上ETL处理流程,能够使数据源稳定的、周期性的导入到信用风险数据集市中。

3.2.2 模型层的设计

模型层是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核心,这层的作用是组织信用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形成信用风险类应用的数据基础。基础区按不同风险主题采用模型化结构存储信用风险应用所需的各类明细业务数据。因为各类信用风险采用的计量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基础区按不同风险主题对数据进行整合。又因基础数据来自不同的源系统,结构复杂多样,为将这些数据整合、关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信用风险数据信息,同时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在不同主题下采用模型化结构对带有同样业务特征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在模型层,经过ETL处理后的数据被存储在数据缓冲层中。数据缓冲层是一个数据临时存储区,其作用是等待数据被进一步调用。

在数据缓冲层之上是基础数据整合层,在这层中,集市将按照不同主题域对数据做初步的区分和整理。主题域的划分是逐层细化的,基础整合层主要有对公信贷、零售信贷、公共主题、投资交易几个主题。其中对公信贷包括参与主题、客户评级、交易活动、业务流程、风险缓释、债项评级、不良资产、财务信息等二级主题;零售信贷包括个贷、个人征信、信用卡、零售分池、中小企业等二级主题。

经过基础整合层的主题域划分,各类业务明细数据和外部数据已被做出初步汇总和区分,不同来源的数据经过主题的划分被有效关联起来,数据间的聚合程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数据的进一步运用。

基础整合层之上是加工汇总层,加工汇总层完全由应用驱动,根据信用风险管理应用需求来存储和加工汇总后的指标数据等。该部分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指标进行划分二级主题,也可以根据风险的收益、资本、敞口等等进行划分主题对基础整合层的数据加以挖掘和提炼,进一步从基础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产生更多的中间数据、指标数据和衍生数据。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中,直接与各类应用对接的是应用接口层。这层定义了集市与具体应用间的数据接口、数据文本、视图和建模款表等,将数据模型中的信息通过具体应用表达出来,使信用风险应用得以实现。

3.2.3 应用层的设计

应用层是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建设的目的所在,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需求可通过信用风险数据集市支持内部评级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完成RWA及经济资本和各类指标的计算,提供内外部监管报表的查询等。在下文中将对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具体应用展开进一步探讨。

4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应用

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应用总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数据支持、报表和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如图4所示。

4.1 数据支持类应用

数据支持是指为各类信用风险管理类的系统供数,满足各类信用风险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需求,保证这类系统的应用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与这类信用风险应用系统进行交互,即不仅为下游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也吸收这类系统产生的数据结果,用于更多的信用风险管理当中。因此,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在数据支持方面是双向的,数据流的进、出两条线是并行的。

4.2 报表和统计分析类应用

报表和统计分析的应用分为定制报表和灵活查询。定制报表指根据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外部监管报表需求,按确定的报表样式、数据口径、取数规则、勾稽关系和报表频度等制作出直接可用的报表。灵活查询则是不针对具体报表需求的数据提供,只提供足够多的数据字段,由用户自己根据需求选取所需字段并加以组合,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报表或查询结果。

4.2.1 风险分析主题的划分

在实现报表和统计分析类的应用中,应重点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最才能大程度的满足各类不同的报表或数据查询需求,二是需要考虑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报表和统计分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和扩展。从这两点出发,需要将数据区分成不同的风险分析主题。

风险主题的划分应从报表及统计分析的需求出发,先把集市中已有的数据区分成诸如资产质量、不良资产、预警监控等不同主题,再对每个主题进行挖掘和补充,利用已有数据产生更多隐含数据,丰富每个主题的数据字段。每个主题之间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调用的关系。除了划分风险分析主题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针对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专题话的分析主题,如集团客户分析,关联交易分析等。

4.2.2 报表工具的选择

报表和统计分析类应用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灵活查询的实现问题。提供灵活查询功能的目的在于使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提取数据信息或生成报表。因此,灵活查询需要结合专门的报表工具才能得以实现。

综合考虑报表工具的缓存能力、数据提取的灵活程度等方面,选择了ORACLE公司的BIEE报表工具。它不仅在数据缓存和提取上表现良好,还可以完整的连接企业内各个异构数据源,从而使报表制作变的更加智能。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数据字段、度量维度和分析维度轻松组合出所需的报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图形展示。

4.3 决策支持类应用

决策支持引进不同的决策分析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对某个风险专题进行推演,其计算 结果可反映管理决策的可行性或给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如RWA及经济资本的计算、压力测试、组合管理等都是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在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

5 结束语

本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内外部监管要求,探讨了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的建设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系统在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模型设计和具体运用方面的构建思路并给出解决方案。

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必将过渡更为包含更多数据信息的大数据系统,并且还要从独立的系统发展成为与云端数据交互的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15],在传统概率方法的基础上,涌现出了模糊逻辑、影响图、AHP等新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的描述也有二维向多维方向发展,张建设、钟登华[6]等人将风险的多维性,即风险概率[7]、风险损失、可控制性、可转移性及可预测性纳入了风险分析过程,并提出了风险因素的多维向量的概念,建立了风险因素评价的多维功效函数评价准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风险分析理论。

本文着重研究台风风险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影响,提出了风险突变性概念,建立了风险度与台风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其函数关系表达式,为研究台风作用下水利工程风险的分析与计算奠定了基础,能使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者从管理全局的角度认识风险、管理风险,促进积极风险响应措施的建立和实施。

[2]1 台风风险的多维性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灾害风险往往是天、地、人综合作用的结果,台风灾害相对于其它灾害而言,有其特殊性,表现为致灾因子的多重性,外海为风、浪致灾,近海为风、浪、风暴潮结合致灾,内陆则表现为大风、暴雨以及由暴雨引起的洪水[8]。此外,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具有时、空、强的特点,因此,台风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风险也具有时、空、强的特点。这里把这种灾害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所造成的后果具有时、空、强等特点的性质叫做风险的突变性。

台风风险和其他常规风险一样,也具有多维性。随着风险分析理论的深入开展,单从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风险因素的发生规律。为了全面、动态地描述风险,有的学者用霍尔三维结构,通过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等三维结构来描述风险。这种方法在风险描述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模式,但是从实际内容来看也只是作了定性描述[910]。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台风风险,这里引入风险多维结构描述,并建立台风风险功效函数,用建立的风险函数来计算风险,使台风风险这一抽象的概念量化[11],便于直观的认识和管理台风风险。

通过分析、观察以及大量的研究表明,台风对水利工程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应从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风险可预测性、风险可控制性、风险可转移性、风险突变性等六个方面来描述台风风险。台风风险六维结构见图1。台风风险可用风险特征向量表示如下:

2 台风风险因素的功效函数

功效函数是事件结果的估计值与确定的判定准则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函数关系,可以作为方案的决策依据。无论对于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均可以建立其功效函数。台风风险较其他常规风险有其独立的特性,为了能更加准确、直观地描述台风风险,将利用功效函数,建立台风风险发生的概率、台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台风风险的可预测性、台风风险的可控制性、台风风险的可转移性、台风风险的突变性等与台风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度(以下简称台风风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2.1 台风风险概率功效函数

对于台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r1,其取值区间为(0%,100%),当台风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区间内变化时,相应台风风险的风险度d1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0,1)区间取值,见图2。根据常识,当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r1非常小时,其风险度也非常小;当r1在40%~60%期间取值时,就会达到最大值将近1,台风风险度为最大,之后随着r1的加大,d1又会急速下降,当r1接近于1时,台风风险几乎成为确定性的事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近乎确定的事件的风险度就会接近于0,但考虑到台风风险的特殊性,即便是台风风险概率为1,台风风险度也不为0,这里建议取02,此值为概率功效函数的边界值,一般不会达到,此值的大小不会对多维风险特征的风险度计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当确定台风发生时(即台风发生概率为1),该值可根据水利工程的规模以及台风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宜超过02。根据此函数性质,定义函数表达式[12]为:

2.2 台风风险损失功效函数

台风风险的损失功效函数d2(r2)呈单调上升趋势,且凸向上方,见图3,这是由于随着损失的增加,台风风险度也逐渐赠加。由于台风所带来的损失一般都很大,故功效函数曲线凸向上方,在r2的取值区间末端,d2对r2的变化比较迟钝,这是符合价值判断常识的。台风风险的损失功效函数d2的函数表达式为:

d2(r2)=107e-[X(]r2046[X)]+107[JY](2)

[3]2.3 台风风险可预测性功效函数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台风风险可预测性功效函数d3(r3)必然呈单调下降趋势,见图4。对于常规风险而言,如果风险事件完全可以预测,那么风险事件的风险度为0,但是对于台风风险,即便完全可以预测,风险度也不为0,这里建议取01。此值为可预测性功效函数的边[JP+1]界值,一般不会取到,该值的大小不会对多维风险特征的风

2.4 台风风险可控制性功效函数

台风风险可控制性功效函数d4(r4)呈单调下降趋势,r4在[0,05]区间内取值时,即台风风险可控制性较差时,d4(r4)变化比较迟钝,r4在[05,1]区间内取值时,即台风风险度可控制性较好时,台风风险度急速下降,当r4趋于1时,d4(r4)趋于0,见图5。台风风险可控制性功效函数表达式为:

d4(r4)=10-e[X(](r4-1)2018[X)][JY](4)

2.5 台风风险可转移性功效函数

台风风险可转移性功效函数d5(r5)呈单调下降趋势,r5在[0,05]区间内取值时,即台风风险可转移性较差时,d5(r5)变化比d4(r4)还要迟钝,几乎为1,r5在[05,1]区间内取值时,台风风险度急速下降,r5趋于1时,d5(r5)趋于0,见图6。台风风险可转移性功效函数表达式为:

2.6 台风风险突变性功效函数

台风风险突变性功效函数d6(r6)呈单调上升趋势,见图7。且r6在[0,05]区间内取值时,风险度几乎趋于0,在[05,1]区间内取值时,风险度急剧上升,本文认为当台风风险突变性超过05时,水利工程以及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故台风风险度会急剧上升。对于台风持续的时间较短、空间分布连续、强度较小,其风险度在[0,05]区间内取值,台风持续的时间较长、空间分布不连续、强度较大,其风险度在[05,1]区间内取值。台风突变性功效函数为:

3 台风风险度计算

3.1 计算法则

给定准则C,变量r对C的功效函数为d(r),d(r)在区间内取值,对r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在[0,1]内取值,d(r)的函数形式依赖于具体的准则C和变量r的内容;如果准则C=(C1,C2,C3,…,Cn),变量R=(r1,r2,r3,…,rn),则准则C与变量R之间的功效函数向量可以表示为:

D=(d1(r1),d2(r2),…,dn(rn))[JY] (7)

式中:n-风险向量的维数。

多维功效函数的综合判定准则表示如下:

V=[KF(]nd1(r1)·d2(r2)·…·dn(rn)[KF)][JY](8)

根据V的大小进行风险度排序,根据计算的V值来判定风险的等级[1316]。

3.2 计算实例

1975年8月上旬,河南省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流域以驻马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受3号台风的影响,遭受了一场特大暴雨的袭击。8月5日至7日无论是1 d的暴雨量,还是3 d的暴雨量,都创造了大陆气象站的最高记录。暴雨发生后,各河道先后出现两次较大的洪峰,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在8日凌晨溃坝失事,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溃坝造成河南省29个县市的113.33万hm2农田被淹,其中73.33万hm2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 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 km,中断行车18 d,影响运输48 d,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

这里采用传统的工程项目风险计算方法即二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张建设等人提出的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及本文所提出的六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对溃决前的石漫滩水库进行风险度计算,并进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表3及表4。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计算出的台风作用下石漫滩水库的风险度为0125,用张建设等人提出的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计算出的石漫滩水库的风险度为0280,对照表1,此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属于中度风险。采用本文六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计算出的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风险度为0338,属于重度风险。

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较传统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在风险的特征上,多出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转移性3个特征,能更全面的描述风险,因此计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当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及可转移性对应的风险度均小于传统评价方法风险度的计算结果时,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的风险度计算结果小于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当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及可转移性对应的风险度均大于传统评价方法风险度的计算结果时,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的风险度的计算结果大于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当可预测性、可控制性以及可转移性对应的风险度至少有1个大于传统评价方法风险度的计算结果时,由3个特征对应风险度的乘积开三次方的值与传统评价方法风险度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风险度乘积开三次方的值大,则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的风险度的计算结果大于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风险度乘积开三次方的值小,则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的风险度的计算结果小于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于台风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而言,本文中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及可转移性对应风险度的乘积开三次方值为0480,大于传统评价方法风险度的计算结果0125,故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的风险度的计算结果大于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

考虑到台风风险的特殊性,本文提出的六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较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在风险特征上多出了台风风险突变性,结合1975年3号台风对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的严重影响,突变性对应的风险度为0887,大于前五个特征对应风险度的乘积开五次方值0280,故六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五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

石漫滩水库受1975年3号台风影响造成溃坝,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从风险评价的角度来看,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在台风作用下应属于重度风险,利用本文提出的六维功效函数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的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亦为重度风险,能够足以引起管理者对石漫滩水库的重视。因此本文的计算结果更加能够反映石漫滩水库风险的实际情况。

[2]4 结论

(1)本文提出将台风风险因素考虑到水利工程项目风险中,能够使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者动态的、科学的管理和认识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自然灾害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台风灾害又具有其特殊的属性,根据台风致灾因子及其所造成的后果的特点,提出了风险突变性的概念。

(3)随着风险分析理论的深入发展,风险的描述也由二维向多维发展,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台风风险度与台风各因素之间的功效函数表达式,为定量研究风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也为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和计算自然灾害风险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4)对溃坝前的石漫滩水库风险度计算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受1975年3号台风影响的石漫滩水库风险度明显大于采用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它能够足够引起管理者对石漫滩水库安全的重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K(#]桑国庆.南水北调受水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1):1417.(ANG Guoqing.Drought Risk Assessment in the 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red Areas [J].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cience & Technology,2008,6 (1):1417.(in Chinese))

[2] 顾文权,邵东国,阳书敏.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的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风险评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4):1921.( GU Wenquan,HAO Dongguo,YANG humin.Risk Evaluation of Water upply in the Hanjiang River After the 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J].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cience & Technology,2005,3 (4):1921.(in Chinese))

[3] Reddy J M.Design of Global Control Algorithm for Irrigation [JP2]Canals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1996,(9):503511.[JP]

[4] HyunHan Kwon and YoungII Moon.Improvement of Overtopping Risk Evaluations Using Probabilistic Concepts for Ex

[HJ1.82mm]

isting Dams [J].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2006,20(4):223237.

[5] H.W.de Meel and G.D.Westermann.Hydor Plant Cost avings Using Risk Management Methodolog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ydropower & Dam,2000,7(3):7276.

[6] 张建设,钟登华.工程项目风险的多维功效函数评价方法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2,17(2):4853.(HAGN Jianshe,HONG Denghua.The Mutidimension Contribution Function Evalu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J].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2002,17(2):4853.(in Chinese))

[7] 晋良海,田斌,梁川.施工度汛的分割多目标风险模型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2010,42(1):8790.(JIN Lianghai,TIAN Bin,LIANG Chuan.Application of MRM Model for Antiflood Measure [J].Journal of ichuan University,2010,42(1):8790.(in Chinese))

[8] 丁燕,史培军.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3443.(DING Yan,HI Peijun.Fuzzy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Typhoon Hazard [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2,11(1):3443.(in Chinese))

[9] 官庆.大型公用建筑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GUAN Qing.The Research of Design Risk Management in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 Projects [D].Chengdu: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7.(in Chinese))[K)]

[10] [K(#]Barbara Gaudenzi and Antonio Borghesi.Managing Risks in the upply Chain Using the AHP Method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17(1):114.

[11] 姜树海,范子武.堤防渗流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J].水利学报,2005,36(8):994999.(JIANG huhai,FAN iwu.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mbankment eepage Risk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5,36(8):994999.(in Chinese))

[12] 姜树海,范子武.时变效应对大坝防洪风险率的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2006,37(4):425430.(JIANG huhai,FAN iwu.Influence of Timevarying Effect on Flood Control Risk Rate for Dams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6,37(4):425430.(in Chinese))

[13] 赵育梅.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HAO Yumei.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Project under EPC Mode [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9.(in Chinese))

篇13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产品,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被视为现代“金融脱媒”(即非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大趋势中的利器。从2005年12月起至今,我国大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从无到有,也已经成功发行了两大类共10单资产支持证券。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1539.08亿元,相比2005年底增长了74301.34亿元,而这两年间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募资总额不足千亿。2007年起中央又出台一系列经济紧缩政策,致使各类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直接融资的需求和热情不断高涨。因此,有必要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以期在银行加速证券化融资中,不断提高融资质量并降低证券化产品的投资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简介及其中国的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介绍

资产证券化1969年发端于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是其最早的形式,继而在欧美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被引入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太新兴经济地区。发展至今,其主要形式包括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和MBS两类,并可再继续衍生为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

但对于什么叫资产证券化,即使在美国,也主要是一些从事金融与投资的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所作各种不同的理论上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并无立法机构或政府部门在一部法律或法规中作过专门的定义。国内有学者从法律角度对资产证券化作出的定义是:由原始权益人(Originator,又称“发起人”或者“转让人”),将其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债权)进行重新组合,转让出售给特设目的载体(Spedal Purpose Vehicle,又称“受让人”或者“受托人”)即SPV,SPV通过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使其受让的该资产(债权)的信用级别得以提升,并维持在一定投资级别水平,然后以该资产(债权)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用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支付原始权益人(发起人)作为转移资产的对价,然后用受让资产(债权)产生的收入向证券投资者支付证券本息的过程。

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是以一套法律安排和财务安排作担保,以未来现金流作支撑进行直接融资的行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具有一个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池(Asset Pool),证券化的制度构建核心是资产转让和破产隔离(即与该资产或资产池的原始权益人的破产风险相隔离)。

(二)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

从创新到今天,资产证券化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融资手段。不过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目前不但刚开始试点,而且还仅仅局限于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996年建设银行便开始酝酿资产证券化产品,并向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掌管的麦格理管理咨询(上海)公司“借脑”,但直到2005年底人民银行、银监会才首次开闸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期间经历的漫长讨论可想而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如此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产品,无论是资产转移还是证券发行环节都涉及到会计、税收、法律诸多方面的配合。

但是在这“十年铸剑”的过程中,业界并没有只满足于坐而论道。其实中国1997年即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先后出现了广深珠高速公路证券化项目融资、中国工商银行与中远集团关于证券化置换项目、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信托项目等。其中2003年的华融公司资产处置信托项目是最为有益的尝试,该项目利用了国外资产证券化和信托的基本原理,大量借鉴了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风险隔离机制、以特定资产为支撑的投资结构,并进行了证券分层交易等信用增级模式,故被称为“准资产证券化”项目。但是笔者认为,由于这些项目中有的基础资产与交易地点均在境外且证券化操作仅受境外法律调整、有的“证券销售”其实只是信托项下相应“优先级受益权”所对应的权利义务的转让方式、有的只是通过内债转化为外债来解决外汇收付,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资产证券化品种。

2004年1月,国务院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的意见,并将它作为“丰富证券投资品种”的手段。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在同年3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于是利用资产证券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来调整银行业金融资产负债结构、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为了银行业一致的迫切需求。

2005年3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0部门共同组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对会计、税收、投资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进行研讨。2005年4月20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资产支持证券监管中的分工,其中,人民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依法监督管理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发行与交易活动;银监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依法监督管理有关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2005年1 2月1日银监会所制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正式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2005年12月9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会同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各自发行了“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两个品种的资产支持证券,总的发行规模接近72亿元人民币。“开元”和“建元”分别属于ABS和MBS两个资产支持证券品类,显示了管理层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全面试点的意图。不过从法律视角来审查,由于这两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时,相关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方法、税收政策、个人住房

抵押贷款证券化抵押变更登记政策均未出台,这两单资产证券化在实际操作上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故在合法性和合规性上均须打不少折扣。

二、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

(一)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根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其所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中,均将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其中“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的规定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为SPV所作的选择和限定,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SPV采用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简称SPT)。

(二)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目标,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融资手段和经营现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拓宽商业银行的直接融资渠道 《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即通常所称“巴塞尔协议”)中,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的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挑战。但目前国内的A股市场经过前两年的飞速上涨,已经进入了调整整固期,市场投资者已将上市商业银行增发新股或企业债的再融资计划视为“恶意图钱”,而唯恐避之不及。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商业银行持有的中长期贷款转化为证券,再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银行以此迅速有效地将这应收账款变现为自有资金并用于发放新的贷款,从而在稀释股东现有股权的情况下拓宽银行的筹资渠道,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使银行的信贷方向与结构更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

2、有效解决贷款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和大型基建项目贷款,贷款期限往往长达10年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基本上是各项存款,而且绝大部分都是5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这种“短存长贷”的资产与负债的结构性矛盾,不断造成资金沉淀,从而加大了银行的运营风险,并有可能使银行陷入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困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低流动性的贷款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证券,在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还把集中在银行的风险转移分散给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从而实现证券经纪从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使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互融合。

3、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银行在资产证券化后通常继续担任贷款服务机构,从中获取服务费。而且还可以SPT老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根据自主意愿回购SPT资产,参与对SPT剩余现金流量的分配。资产证券化所产生的流动证券不但为中央银行提供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最关键的在于它最终能够使资金直接由供给方流向需求方,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促进国家金融结构顺利走出“脱媒”困境。

不过资产证券化所扩充的流动性也将对我国2008年起执行的“从紧”的经济政策形成挑战,调控不好将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三、现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风险防范及投资者保护

资产证券化和其他的金融工具一样都是中性的,只是一种工具,都存在如何运用的问题。最近美国发生的次级房贷风波,正与众多机构持有房产抵押债券(MBS)及更为复杂的相关结构性金融产品有关。这次危机的出现并不是资产证券化的必然产物,也不是资产证券化制度存在系统风险,“而是在监管缺失情况下贷款机构错误甚至恶意利用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的结果”。当然,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并引起全球金融动荡,对正在迅速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综合分析这次危机,它在以下几方面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建设提出了警示。

(一)提高信用评级公信力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借款人属于次级还贷能力人,而质量不好的次级贷款能够去证券化并被评级为A级甚至更高的AAA级,从而造成投资者不断跟风买入次级贷证券产品,信用评级机构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次危机同时暴露了这些国际级的评级机构其风险分析和评级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尤其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危机预测预警机制上严重缺失。

回顾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工作,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评级规范或守则,各评级报告多根据发起人和托管人提供的资料就事论事地发表意见,未见任何尽职调查报告和评论。更有甚者,在“建元2005-1”和“建元2007-1”两单MBS的信用评级报告中竟然都出现了,“本交易评级的开展主要基于**公司”的结构融资评级技术,甚至还出现了“在确定测算信用支持程度过程中相关参数、指标和假设时,……与**公司的评级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暂且不论这些评级机构在与外资评级企业“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中是否违背了保密义务,但是一个本应独立的中介信用评级机构,不将评级意见建立在成熟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之上,竟然借用国际评级机构之名来提升自己评级报告的“质量”,不但丧失了第三方中立评价的意见,而且严重降低了该评级分析的公信力。这种“坦率直言”虽然存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在RMBS领域缺乏足够经验的无奈,但也掩盖不了穆迪、标普、惠誉等国际“大鳄”不断渗透和垄断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情况。这些国际评级机构虽然帮助、壮大了中国股票发行评级市场,但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结构性融资评级的先进技术”并非宣传的那么完美,同样存在重大缺陷。

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借鉴证监会《资信评级机构出具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准则》的监管经验,由人民银行行使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与交易监管机构的职能,对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信用评级活动制定完整的行为准则。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中,应当要求评级机构主动承担回避义务、独立全面地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并对信用评级机构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的罚则。

(二)建立全面,真实,客观的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制度

资产支持证券与股票、一般债券不同,它不是对某一经营实体的利益要求权,而是对基础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或剩余利益的要求权,是一种以资产信用为支持的新型证券。因此,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是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识别风险、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工作,反映基础资产池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风险,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6月人民银行颁布过《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但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检验显示该规则相当原则性,并没有保障资产支持证券信息得到完整、全面的披露。以“建元2005-1”MBS为例,该证券《发行说明书》作出“交易各方的关联关系申明”后,并没有披露证券发行人(受托人)“中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

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更没有说明为何最终信用评级报告仅有“中诚信国际”一家公司署名而不见“穆迪公司”信息。

人民银行于2007年8月21日就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有关事项了公告,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各参与机构高度重视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章的要求披露基础资产池信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风险。《公告》还要求《发行说明书》必须披露投资者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期限内查阅基础资产池全部具体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不过笔者认为公告仅限于全面披露基础资产池的信息,这只是一个开端,还应当尽快将信息披露扩展到如贷款服务合同、资金保管服务合同及各项服务费用定价依据等,有利于投资者全面、真实了解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以便投资者在认购资产支持证券前做出科学投资决策。

(三)提前还贷的风险与预防

除拖欠、违约及处置回收等因素外,“资产支持证券”的平均回收期将受到提前偿付比率的影响,“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投资回报也可能因为当时市场的再投资回报率水平而受相应影响。利率、担保物转让、社会经济、人口变动、婚姻状况和其他因素,都可能促使借款被全额或部分提前偿付。而且我国国民量入为出的固有消费心理,使业主提前偿还贷款成为常态。因此提前还款风险是导致RMBS证券持有人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而不是通常被认为的业主无法按期还款的信用风险。

对于提前还贷风险的防范,笔者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开发固定利率按揭贷款品种;二是对基础资产池各项资产的利率要多样化,提高资产池加权利率水平,以化解固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三是对基础资产池中的信贷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合理提高资产池中提前还贷率低的工业房地产信贷、商用房地产信贷资产的占比;四是发起人在制定原始贷款合同时对于提前还贷设置适当合理的手续费或补偿费;五是在资产证券化试点深入后,继续细分RMBS为抵押过手债券、抵押支付债券和担保抵押债券。不过对于第四方面关于对提前还贷者收取手续费等措施,笔者还认为既然允许发起人将原始债权出售,就应当允许借款人提前还款,更何况目前的房地产信贷尤其是住房信贷早已全面取消了“转按揭”,房地产权利移转必然带来提前还贷。所以即使需要设置提前还贷手续费或补偿费的,应当谨慎开展,其费率不宜过高且应当由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指导标准,区别对待借款人改善资产负债的提前还贷或房地产出售变现而产生的提前还贷。

(四)健全投资者风险提示

资产支持证券大多是中长期融资产品,证券信用等级会因各种市场情况或政策因素而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加剧投资风险。虽然目前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人均为机构投资者,有着专业的投资素养,但该证券发行时的发行说明书和信用评级报告仍旧会对在债券市场进行二次交易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风险预判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使他们忘记查询该证券的最新评级。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银行曾在2007年8月底公告称自己所投资的次贷支持证券均属信用优良的AAA级证券,而事实上当时美国各评级机构均已全面下调次贷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这一事例虽然不排除中银是为挽回次贷危机对其股价的不利影响提升股东信心而作出的托词,但这种托词确实表明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之初信用评级的影响力足以让人忽视该证券发行之后的跟踪评级。

因此笔者建议:除了继续要求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人在发行说明书中提示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进行跟踪评级外,有必要规定证券发行人和评级机构在证券发行说明书和信用评级报告中提示投资人“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时的信用评级随着资产池的老化会发生信用下降或提升的情况”。

此外,根据目前的金融资产发展状况,MBS还会被作为其他集合理财产品的资产构成。目前中国投资金融资产,尤其投资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购买包含MBS的集合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时,更多的是相信资产管理人管理能力和“MBS最初是银行借以生财的信贷资产”,基于对银行放贷审查的高度信任是投资者对所购金融资产中所包含MBS自主评级的基础。因此,对于加强MBS信息批露工作不但提高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更可以使大批金融资产最终持有人――个人投资者和“散户”受到风险教育,正确认识和评估所持金融资产。

(五)RMBS有的变现阻碍风险

在我国,RMBS的持有人除了要面对提前偿还风险,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外,可能还需面临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风险:银行,SPV和服务机构无法处置未按时还款业主的房屋。一向以来,由于处置成本高(司法成本和拍卖成本等),房屋流动性差,导致银行在执行处置违约业主的房屋方面进展十分缓慢。另一方面,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其中第六条明确表示: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须的居住住房,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抵债。虽然有人民银行指导商业银行提高按揭贷款首付比率、加强贷款审核时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评估等,但这只能减少违约的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处置违约者所抵押的住房的难题。目前并无经济、有效的手段来化解这项风险。不过笔者认为通过设计相应的履约保证保险等商业险种,在资产池构建完成之后开列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保险费,或许能够缓解一部分风险。

(六)合理控制MBS产生的流动性,防范金融业产生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