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科学中的化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
一、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2.人生五味子之一——醋
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①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因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②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率。③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过少,如萎缩性胃炎)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④在鱼类不新鲜的情况下,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⑤醋可以作为预防痢疾的良药。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呜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节,多吃点醋,可以增加肠胃内杀灭痢疾病菌的作用。⑥醋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漫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关于醋的用途不胜枚举。
3.自愿吸食的毒药——香烟
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①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②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③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④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⑤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⑥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最近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烟雾中还含有迄今为止已知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二恶英”。“吸烟有害健康”不是一句空话。
4.学习的助手——笔
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制成的,当掺入粘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笔上标有Hard的首写字母H。反之则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减小,黑色增强,笔上标有Black的首写字母B。
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调制而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入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使用。
笔头用各含5%~10%的Cr、Ni合金组成的特种钢制成的笔。铬镍钢抗腐蚀性强,不易氧化,是一种不锈钢,该种笔的抗腐蚀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5.生活中得力助手
(1)除去衣服上的污渍。几种常见污渍简易的除去方法:①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②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③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洗涤剂洗除。④血渍: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方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10min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
(2)水壶巧除垢。将空水壶放在火上,烧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壶底水垢有裂纹时,将壶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壶底水垢因热胀冷缩而脱落下来。
在烧水的壶中放一团口罩布,水垢会被口罩布吸附,壶上就不易结水垢了。
烧水的壶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烧开一会儿,水垢可除去。
篇2
2.采用案例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法律知识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一些著名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学生在听案例时,就像在听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对比,这样就可以迅速的区分是非黑白,可以用正义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案例教学是通用的法律教学方法,但是,案例分析的水平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案例的分析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特点相结合。
3.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自身的生活状态。
政治思想课法律知识教学中,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自身生活状态。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在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区分对待。要把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找到知识的特点,从而对照实际生活进行理解。
篇3
收稿日期:2015-02-04
作者简介:
余秋琼(1969-),女,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数学讲师,本科。(广东 惠州/516007)
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在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限的联系,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生活化课堂概述
(一)生活化课堂的含义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因素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数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正确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选择新型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现代学生的状况,以此来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充分的挖掘。此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利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学生思维意识与探索能力进行培养的效果。
(二)生活化课堂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主要源自于生活,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以更好的形态服务与生活,其最为一种工具逐渐应用到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中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此来服务与社会,所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知识应该受到关注,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阶段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由此可见,在中职阶段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中职数学教育与普通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以此来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现阶段中职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生活实际状况来来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帮助,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加大对生活实例的引用,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发育,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同时在中职阶段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下,教师的水平与教学观念可以得到相应的更改,以此来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与中职教育的水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出现的缺陷
(一)中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重视,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足。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水平,忽视了数学课堂的存在,有的中职院校出现占用数学课程,甚至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取消了数学的课程,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则无法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也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院校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关联薄弱
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与生活化的关联性相对较为薄弱,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要求教师将相关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结合,但很多教师对这一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实施教育,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数学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差,难以达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现代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缺乏生活化的指导,这也就导致数学教学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很多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师对教学方式缺乏改善与创新,其依然通过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来实施教学,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很多教师没有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新意,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并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
中职院校学生的来源相对较为广泛,但据相关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难以达到相应的教育标准。尤其是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中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与质量都在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学生对教师抱有敌视的态度,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处于叛逆期的阶段,自身的知识水平较差,所以对学习缺乏自信,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逐渐应用到各大高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导致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对课堂活动的组织相对较少,这也严重的阻碍了教学质量。
三、实现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并没与运用到数学知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课堂教学方面,这也导致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逐渐流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与效果。面对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端正自身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对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就题论题,通过大量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但通过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应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生活中发现与选择案例,以此来将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融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教学效率,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对函数应用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结合生活来对问题进行设计,如手机上网流量的套餐选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5元30M与10元70M,以此来计算每月使用流量在什么区域第一种套餐划算,又在什么区域第二种套餐比较实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现阶段中职教育中进行数学学习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数学知识的运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以及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实施生活化教育,以此来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例如在对中职财经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收益以及经济效果等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来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讲,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梳理的能力,使其通过自身的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情景教学方式、问题教学、任务式教学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自考的意识,并在学习中可以进行不断的整合。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优化自身能力。
四、结语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所以在教学方面应该重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现阶段中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并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
篇4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以及特征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理论,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以及体验,同时,教师也要对政治课堂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通过将政治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逐渐启发以及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
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来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目的生活化。通过这些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品质,逐渐改善学生的生活状态,并且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本领,使得学生的生活质量能够逐渐提高。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1.便于学生记忆政治知识
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通过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便于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知识的效率。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在这个敏感的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手段以及工具,对于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能力进行培养以及引导,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步入社会之后能够通过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与发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也日渐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通过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实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逐渐趋于生活化,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充分理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其次,学生也要逐渐将自己的学习观念生活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将政治理论与生活进行结合。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课程资源,但是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材内容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感到枯燥,通过将我国社会、经济中发生的热点问题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程的热情以及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发展。
3.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且通过展示生活化的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渐拉近,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时还能够促进高中政治教师教学效率的迅速提升与发展。
篇5
2.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如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
3.课外活动可以使教育者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个人的志趣、爱好、特长以及各种才能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因此,教育者可以从中发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并及时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培养人才。
4.课外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生活在一个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去认识他人、评价他人,学会与他人交往。
5.课外活动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应是培养学生做一名良好的社会公民,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护名誉、诚实、公正等品质。
二、怎样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其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感课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谈一下在开展课外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课外活动的开展应紧密联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深化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积累总是向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发展的,知识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最底层的知识为梯,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而上。同样,历史课课外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根本,所选课题不宜偏难,否则学生“蹦起来都够不着桃子”,三蹦两蹦,积极性就没了,兴趣也丢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教师应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目的。
2.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1)知识性。所选活动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容量,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耐心的研究,掌握相应的技术,懂得一定的道理,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增强。最后,教师再顺势利导,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2)趣味性。活动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3)实用性。课外活动要密切联系实际活动,多选一些能够为实际生活服务的项目,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以上三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活动中应注意协调结合,可突出一方面,但不应顾此失彼,或干脆不重视某一方面。
篇6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生活更加贴近,应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试从大班幼儿玩“水”系列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案例――《水的渗透》来分析探讨教师在生活体验性科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结构展示
本次教学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层层递进,教学全过程为32分钟。具体活动过程为:
第一个环节:了解水的渗透现象。老师先示范海绵吸水的过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渗透”。然后进行生活经验小结:平时你还看见过哪些“渗透”现象?最后进行操作区分:渗透与不可渗透的材料。第二个环节:比较不同材料的渗透性。先设疑:水会自己向上爬吗?让幼儿观察比较:请你将木头、布、纸夹在比较架上,同时浸在有色水里,观察水渗透的速度,并按自己的方式记录。第三个环节:知识的迁移。
二、点评与分析
本活动从选材、目标制定、材料准备到过程的设计实施,充分体现了生活化、体验性教学的特点。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宽松愉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一次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在实施生活体验性科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
(一)营造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体验。
在本次科学活动《水的渗透》中,教师一直营造着一种尊重、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着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水的渗透速度不同时,教师耐心听取孩子们的实验结果,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和解释。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当幼儿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很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而不是把自己的预想结果强加于孩子。当孩子发现新的兴趣点时,教师也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索,而不是批评或制止孩子。教师始终给幼儿以积极性的评价,真诚地接纳和引导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轮流表达看法,让每个幼儿在此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使用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指导策略,实现幼儿认识的主动构建。
1.活动过程的体验性、开放性、互动性、递进性。
从一开始让幼儿了解水的渗透现象――操作比较不同材料的渗透性――知识的迁移,延伸到生活中的运用、制作渗透图案等,充分体现了此次活动是一个开放自主的、让幼儿充分体验的、师幼互动、层层递进的过程。幼儿能够运用感官并亲自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和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试了之后再来小结,而不是在幼儿还没有经历足够的探究,获得足够的经验之前就急于替孩子概括和总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探究活动,构建实践经验。
2.活动评价的激励性、有效性、全面性、差异性、发展性。
评价伴随着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以幼儿学习记录观察、操作结果为例,教师支持、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记录也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评。教师一直在引导和帮助幼儿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并与事先的猜想相比较,形成解释,为幼儿创设不断运用新经验的条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强化和调整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扩展自己已获得的经验。教师还十分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差异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三、建议与思考
(1)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可将本次活动设计成组织幼儿到嬉水池中玩水,引导幼儿舀干水池中的水,发现水能渗入水池边的泥土中,继续启发幼儿用抹布等来吸干水池中剩余的水,这样就让科学活动和生活走得更近了。
篇7
一、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
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本身即是生活,教与学是其基本内容,因此可叫课堂教学生活。课堂教学生活既是学生人生特定时期的重要生活方式,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还原课堂的这种生活本性。另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又还原到生活中去”。
应该承认,当前学术界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上述含义还有诸多争议,但本文无意于这些争议的辨析,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思考,课堂教学生活化还是不应该排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生活化,本文以下所提到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也仅在此意义中使用。
从上述界定出发进行推论,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生活中去,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奇妙和乐趣展现原理概念的内涵和原理概念所蕴藏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意义,
二、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解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基本理论观点教育的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①将教学与生活融合,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来理解、感悟学习的内容,建构新的意义系统。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提出“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④,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⑤综合相关文件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而就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课堂模式的再创造
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个教学的创生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景构架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全面接触,可以找一些学生正式交流意见,也可以尽心问卷调查,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方面在大量的日常观察中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积累能与学生中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典型材料和案例。另一方面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脉搏,与学生共喜、共怒、共哀、共乐,才可以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奠定真实的生活基础。
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构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境构架分析主要是要让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实现链接,它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各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如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可用现实生活中的什么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可在哪些环节把课本的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后学生会怎样理解,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这些细节,达成“从书本知识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现实生活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教学对象的生活视角理解学内容”的转变,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教师意欲引导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两者之共同基础上。
第三,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导入,也就是导入新课时紧贴生活。与一般的教学导入不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强调尽量考虑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和例子导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分析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前搜集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本的知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把中学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实际理解概念原理的知识性,体验概念原理所蕴含的价值观意义,从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生活回归是这种模式的意义归宿,它主要是把在教学分析时生成的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全面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只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式,对于每一个课堂而言,决不是简单地套用这个模式,而是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实际,进行内容与教学流程的创造性设计,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教师本课堂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真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经验的意域中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感悟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意义。对于不同的课堂而言,这没有固定的流程,须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来进行创造,下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仅供思考。
在上初一思想品德课“成长不烦恼”时,我们尝试如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生活案例导入。
案例一:本来活蹦乱跳的小李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爱搭理同学,有事也不愿跟人讲,不愿参加文体活动,经常独自闷坐、发呆楞神。
案例二:玲玲都初一了,可胆子极小,遇到什么事情都害怕,不敢见客人,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头上冒汗,常常在睡梦中惊醒,天黑就不敢出门了,在他的头脑里总好象面临别人的侵害,随时都会遇到什么危险一样。
案例三:小明平时功课也不错,也挺知道用功学习,可就是怕考试,一到期末考试,紧张的睡不着觉、吃不下东西,甚至参加不了考试。考场上,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其次,教学分析。
介绍案例之后,可紧接着提出问题:
(1)为什么这些同学身上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
(2)你有类似的体验和困惑吗?
(3)如何消除这些困惑?
根据所提问题,组织学生把案例、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讨论分析。
可把所教的班级分成若干组,安排一组思考一个问题。考虑到初一学生临场语言组织能力较欠缺的问题,可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下来。接下来,学生们一般都会积极回答问题,比如针对案例一出现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心理或注意劳逸结合等解决办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利用课本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进一步针对上述三种案例的分析、讨论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出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不健康现象,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第三,回归生活。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通过布置实践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如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在下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轻松的课后小任务:观察你周边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比一下他们是怎么样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的,要求观察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可由若干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事后,同学们便会指出很多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并提出很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一些同学可能回主动向家长、老师和知心朋友讲讲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你或者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一些同学会把一些不方便讲出来的事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可以重新回归生活,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此外,还可以安排读一读、听一听等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生活,知识的作用与魅力便自然形成与学生的意识中。
篇8
一、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要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人类要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环境反过来又要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影响。人类社会中的人口、文化、经济、人类的交往都离不开地理知识。所以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引入中的运用
地理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非常关键。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运用,这里举几个例子:
(1)从“谈天气”导入天气的教学。通过与同学们谈论“今天的天气”,引导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活跃了气氛,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类似的还有“气温”“降水”的学习。
(2)用实物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地球仪”“地图”这些章节的学习,都可以利用展示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从而引入课堂教学,讲“等高线”时通过等高线模型引入课堂教学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3)通过新闻、实事等视频或报纸(最好是视频)引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中东地区”时,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点播关于中东地区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一地区产生积极了解的欲望。类似的例子还比如从希腊债务危机引入欧元区再引入欧盟的学习等等。
2、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它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点。这种运用在教材里也重点进行了体现,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常见的也举几个例子:
(1)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中在讲到亚洲的自然环境时,通过插图介绍了东南亚民居、南亚孟加拉民居、北亚民居、西亚民居等等。在中国地理中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代表性的民居,碉房、蒙古包、窑洞、高脚屋等,无一不反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传统民居特点,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也是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的一个内容。
(2)自然灾害。当今世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各类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有报道。在学习到相关地理知识时,结合新闻报道,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危机意识都是很有好处的。比如“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这一热点事件中涉及到的自然灾害如暴雨、龙卷风。又比如汶川大地震、三峡水库库区的滑坡等。这样的例子只需要教师多关心新闻和时事,就不难发现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例。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影响本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在灾害来临时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避灾措施等等,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排除个别学生深入研究了解的可能,为培养优秀学生播下火种。
(3)日常生活与地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的关系密切,除去民居前面已经说过以外,服饰的传统布料(丝绸、棉布、皮)、款式(如藏袍),主食的构成,交通工具的选择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出门在外,气象知识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4)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比如:诗词中的地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中的地理-----物种的分布,音乐中的地理----长江之歌歌词,体育中的地理----NBA球队名称缘由,经济中的地理------人民币图案,军事中的地理-----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其他不胜枚举。
3、在课后巩固反思中的运用
在学生的课后巩固中,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设计一些情境分析,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假设选择野外宿营地,应该如何选择,要考虑哪些地理上的影响因素?设计一次旅游过程,包括旅游路线的选择,随身物品的携带(比如到青藏高原需要准备防晒霜、墨镜、急救药品等等),并考虑旅途注意事项等。并思考这样选择的原因。
三、学好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地理知识能够解答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现象,因此,学好地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学好地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甚至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可以更从容地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是为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
(上接第232页)方法的参透。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窦春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成绩为主的现象,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致使一些学生高分低能。比如有的学生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一旦遇到失败或暂时的成绩下降,不知如何接受,不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容易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的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一学就会,但是缺乏创造性,一旦问题脱离书本就不知如何解答,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总之,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建设,极易造成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还要适当地引入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式,而活动课程就是其中一种,它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活动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改进,人们对活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学习的动力,以自己的活动为学习的手段,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格。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主动参与性。活动课程集中体现在为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设计,因此主动参与性是活动课程的本质特性。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参与到活动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对活动进行改造和创新,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实现自己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改造。
2.实践活动性。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而设计的,所以实践性是活动课程的另一本质特性。我们经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取得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3.灵活多样性。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广泛丰富的,进行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班会或团队活动,还可以举办讲座或各种文艺、科技、体育活动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社会有更新的了解,增强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综合发展性。在活动课程中,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各种能力来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对现场实物进行仔细观察,对要进行的步骤反复思考,还要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选择最快捷的活动方式,这样就促使参与活动的学生既要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又要观察和思考,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性格。
三、活动课程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上把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活动课程对这两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科课程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往往侧重记忆其中的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经常死记硬背,对所背诵或记住的东西不求甚解,因此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侧重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而对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有所忽略。活动课程则不然,它可以培养智力的各个方面使其得到综合发展。活动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活动现场,对活动中所需要的器械设备等进行仔细地观察,方便在活动中准确快速的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全方位的观察事物。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处于各种问题之中,他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任务完成。另外,活动课程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测结果,提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果,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活动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它不仅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人的生活、事业的成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多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活动课程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也即活动课程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活动方案的,这样学生就有探索的动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法,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挑战,有利于学生树立对待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态度。
3.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活动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知识水平来进行,不同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深度,过程不同但最终达到相同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自觉学习,解决问题,当看到问题解决时会给自己很大的信心,激励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4.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咨询,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与其他人的交流。有些活动还需要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促使学生与各种角色的人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活动设计中要避免教师规定过多、指导过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2.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起到教育的作用。
篇10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架起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政治,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教学生活化
教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校园课程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家庭生活资源三大生活资源,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改造教材,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理解知识。比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内容前,我大量搜集有关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配制度与我们息息相关。
学生:有计划地联系学生普遍知道的场景、事例,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是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内容时,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信用卡专访。好多学生钱包里有“IC电话卡”,学校具有就餐、看病、上网功能的“校园卡”和银行的“储蓄卡”。还有“游戏卡”“健身卡”,商场代币“购物卡”,我爸爸那里还有“加油卡”,这些是不是信用卡?什么是信用卡?思考:(1)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银行发放的信用卡。(2)持有信用卡是不是可以到任何场所消费。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使课堂生活味浓、气氛热烈。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
1.激活生活经验,设疑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堂课的质量。课堂导入要讲究导入艺术,更要视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在讲解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题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还是质量好、大方?(3)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100元以内,还是200元?(4)你去饭堂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盒?(5)矿泉水瓶或饮料瓶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聚集起来卖掉?(6)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零食、衣服、饰物,还是书、文具、体育用品?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受到多种情境的暗示,让这种暗示在不知不觉中刺激感觉器官,这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每组设主持人,各组讨论,推荐发言人代表代表全组发言,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投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3.联系实践,服务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但又应高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达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促进知行统一,造就学生的生活本领。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内容时,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不熟悉。如果图方便,教师只是一带而过,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生活并不利,毕竟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城市社区民主管理的片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组织学生模拟社区居委会选举与问题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往往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重与家庭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的结合,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债券和商业保险》《商品服务市场》等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询问父母自家的投资理财、家庭的消费、收入等情况,学生通过学用结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篇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是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德育相当程度地存在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现象,变成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学生活化,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现性,这是每一个德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教学生活化”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1.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中阶段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正逐步下降。作为中考失败者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偏弱,同时,心理素质也相对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上课迟到、早退,染发,着奇装异服,有的甚至沾染上抽烟、喝酒、打架等社会不良习气。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其中很多片面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德育氛围令人担忧。这些都给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度。
2.“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是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他首先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世界瞬息万变的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产生影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为此,师生必须共同走向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元素。特别是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关心、感受学生的生活,更多关注学生所面临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冲突背景,将学生所面临的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引入教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动力和探究冲动,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善于提炼生活,最终使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道德性。
3.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职中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进行探究和思考,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生活化,二是教学内容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生活化,四是教学评价生活化。
本文就“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施
1.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现阶段中职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吸收大量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教师更要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多用辨证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多彩的社会,用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比如,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时,引导学生观察我县城镇交通状况,让学生讨论你是否要遵守交通秩序,对不遵守交通秩序者怎么办等问题进行讨论,判断与选择,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中职学生,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第二“断乳期”,而且一部分学生刚刚离开父母住到学校宿舍,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互交织,因而内心世界十分封闭,不愿意向大人开放。而封闭心理使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得不到及时排解与宣泄,极容易导致学生自卑自弃、狭隘独尊、自我封闭等等,在与同学、集体、老师的关系中,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可怕的冷漠。如何纠正上述的心理偏差,德育课应该告别生硬的说教,回归生活,关注生活,指导生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做—个心中有爱,热爱生活的人。
我在教《哲学与人生》这门课中,结合我校曾邀请中央级聋哑歌舞团到学校演出,给全体师生留下了极大的震撼事例,用他们成长的经历和成功去启发、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德育课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生活。
德育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但由于我们的教育仍存在着有意无意拔高的倾向,有的甚至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使得本来正确的德育内容悬在空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埋头苦读,他们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认识片面、极端,是非观念模糊,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缺乏分辨和鉴别能力,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这些状况,德育课教学应该摆脱大而空的教条,在学生生活世界的全方位中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生成良好的德性。
我县经济欠发达,而我校学生大部分又来自农村,家庭相对来说都不太富裕。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有关内容时,我就巧妙地选择材料,从历史、地域、家庭实际、发展等不同角度去正确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庭。
4.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德育的过程与生活过程是内在一致的,德育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其中的“做”也就是实践。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但是德育课更加关注这一点,在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中都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身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德育才能显现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时,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地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尊重专心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比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我结合我县从本校毕业走出来的许多成功人士的例子,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巧妙将我们的学生把他们作为奴隶的榜样,参观他们创建的企业,到他们的企业去实习锻炼,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德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带来的反思
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始终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最重要的是紧贴我们的学生生活实际。要善于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做学生生活的发现者、挖掘者,更要做学生生活的引领者。
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是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做到用生活教育,才能彰显出德育课的魅力,才能体验出德育课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篇12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就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如在讲授“普遍联系的观点”之前,事先我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像“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植物是运动变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凝聚着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则抒发了作者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宽广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这些名篇佳作无疑引领着学生真诚地去感悟,也给“坚持发展的观点”的课堂教学增光添色不少。
为此,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生活语言素材。只有那些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给人以启迪的美文佳作,才能入心入肺、打动学生。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所传授道理的抽象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营造出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诱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如在讲授“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上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一组精美的四季图片,学生们兴趣高涨,无不为画面展现的美妙场景所折服。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边思,你们能结合本课的内容谈谈体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说,春天是明媚的,夏天是热闹的……有的说,秋天是喜悦的,冬天是肃静的……很有诗意,还有补充的吗?讨论非常热烈,最后由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春天是绚丽的,夏天是热情的,秋天是浪漫的,冬天是纯洁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迷人之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这说明了不同的事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生动体现了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课堂,大社会”,教学融入生活,润物无声,学生就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思想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关注和参与生活的能力。教师只有创设好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彰显。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
篇13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学习动力,学生才会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并长期坚持,因此老师想要在生物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第一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兴趣培养。兴趣是带动学生学习意愿的有效手段,在让学生产生兴趣之后,他们的探究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老师想要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先要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喜好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只是有学习兴趣也许学生的学习意愿只能是一时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长期进行生物学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之后,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间段内都能有一个进步的标准,一步一步不断进行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帮助学生自主对实物以及模型进行观察
由于生物这门课程源于生活,且一些知识点抽象性较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借助一些实物以及模型,学生会有较多机会对实物与模型进行观察,所以这一部分也是自主学习中的重点,老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观察学习方式。以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观察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中植物以及动物的生长规律以及栖息地特点,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总结,整理成三分钟左右的演讲并在课堂进行展示。同时允许其他同学提出自身的质疑,并由演讲同学进行解答,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则只需掌握课堂节奏与纪律,并适当提供帮助即可。这样自主观察、整理资料以及解题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生物知识结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任务活动的驱使下,观察更加细致,养成良好地生物学习习惯。
三、使用游戏增加自主学习趣味性
初中生还处于青春期稳定性以及耐性还没有完全定型,一味让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生物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老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游戏来增加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动物的运动》一课时,老师可以设计“动物聚会”这一自主学习游戏。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动物,并自主对其运动特点以及规律进行研究;其次要学生模仿自己选择的动物来进行“聚会”,并由其他同学来猜测其扮演的是何种动物,再一起对这种动物的运动特征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最终知识点学习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设计这种自主游戏活动时,必须要先对本次游戏的目标进行明确,并以此为中心对游戏各个步骤进行细化,确保活动的实际开展质量,否则会存在流于形式的可能性,违背了开展自主学习的初衷。
四、课后自主学习的开展方式
课后的自主学习多以知识点复习为主。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帮助学生理顺生物知识点的能力,一般老师都会在教学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但这种复习方式为了照顾所有学生,复习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复习质量与预期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自主复习方式的运用,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生物学习的薄弱点,寻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能够确保最终复习的效果。在开展自主学习复习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自行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启发性复习题目,来帮助学生复习。例如在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时,笔者向学生进行了提问“同学们,老师在家中养了一盆绿萝,请大家告诉老师在什么情况下,绿萝会发生呼吸、光合以及蒸腾作用呢?”这种启发式的题目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思考以及知识回顾之后,学生能够快速分析出这三种作用产生的条件,给出正确的答案,而老师也是用这些问题达到理想的复习教学效果。
结束语
自主学习与学生自学的概念并不相同,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与帮助。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带动初中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热情,并在愉快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活动自主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具有极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 朱兆军、薛松. 例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 中学生物学,2015(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