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监测并收治的150例孕产妇,按医学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年龄22~32岁,平均(27.0±4.5)岁;对照组7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0±4.2)岁。孕妇均为孕周14~40w,产妇均为单胎,活产,无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施予系统的传统常规护理,孕期常规建档、产前检查、产后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和喂养方面的知识,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说明复查时间。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延伸护理服务。①孕期个性化护理:基于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孕期延伸护理服务,进行孕期生活指导、营养指导、婴儿胎教辅导等等;②产后康复:这阶段主要针对产褥期产妇的产后护理服务,通常产妇在生产时会损伤盆底或阴道,康复治疗则是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手段修复产妇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产后尿潴留、泌乳不足等问题;③心理疏导;本文研究的150例产妇中,有147例为初产妇,缺乏育儿方面的经验,常常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产后负面心理症状,所以,应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与产妇沟通,联合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安慰,纠正产妇的负面心理;④建立电子档案;根据产妇入院信息来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出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术后诊断及出院日期等,采取孕期电话指导,以此及时更新产妇信息,便于后续正确知道;⑤健康宣教;对孕妇及家属及时补充关于产后护理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利于康复。第二阶段是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24h由智力训练师根据新生儿大脑发育各方面的潜能及病理特点进行智力训练,早期以医院专业护理和训练,出院后以家庭护理为主,护士定期回访情况。最后实施产后家庭访视;主要目的帮助产妇解决现有问题以及对新生儿护理回馈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取出院后家庭回访或电话回访方式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并在最后一次回访时让产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产褥期感染情况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产妇对产褥期保健及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篇2
妊娠期大量进食和高脂肪饮食均可阻碍胰液和胆汁的正常引流,使胰腺细胞受损,出现急性胰腺炎(AP)。妊娠期AP较非妊娠AP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因而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共收治5例妊娠期AP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年龄25~33岁,妊娠16~35周。初产妇4例,经产妇1例。均有上腹胀痛, 4例伴剑突下压痛,1例伴剧烈恶心、呕吐及腹胀。所有病例做B超检查均发现胰腺增大伴胰周积液,4例并存胆囊结石、胆囊炎,1例CT检查发现胰腺轮廓增大,胰腺密度不均匀。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生育要求选择治疗方式。
2 护理
2.1 加强监护①严密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及胎心音的变化,给予吸氧,6~8 L/min,防止患者缺氧造成胎儿神经损害。患者先兆早产,遵医嘱应用硫酸镁治疗,严格控制滴速(<2 g/h),以免出现呼吸抑制。并将10%葡萄糖酸钙10 ml作为解毒剂,置于患者床边以备急救。该例患者未发生镁中毒,胎儿情况稳定,5 d后宫缩停止。②SAP需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腹痛、腹胀程度、性质、特点;遵医嘱补充晶体和胶体液体,维持有效循环容量,积极纠正休克。外周静脉补充营养需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肾功能,预防低钾、低钠、低钙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患者非常担心胎儿的健康及能否安全渡过分娩关。妊娠晚期增大上抬的子宫压迫胰腺,使胰管内压力增高,致使胰液排出不畅,若精神紧张可导致Oidds括约肌痉挛,从而加重病情[1]。给予个体化心理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给予孕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2.3 营养支持SAP患者因严重胃肠功能障碍及长期禁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肠道屏障功能损害、菌群移位,造成胰腺、胰周及全身感染。①在肠道功能恢复前以肠外营养(PN)为主,遵医嘱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途径补充全营养混合液(TNA),全天匀速输注。本组行中心静脉营养1例,外周静脉营养4例。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每日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贴膜1次,每日更换3 L袋及输液管,妥善固定导管,定时巡视,定期做穿刺点培养,如培养结果阳性,及时拔管,以免引起更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②随着胃肠功能逐渐恢复,血淀粉酶正常,开始过渡到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EN液浓度、速度应循序渐进,温度36~40℃为宜。当患者完全适应EN时,开始行全肠内营养(TEN)。EN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一过性腹泻,每日可多达10余次,可减慢滴速,降低浓度。未出现腹泻,在经EN同时恢复经口进食,并最终过渡到全口饲。饮食顺序由流质饮食逐渐向半流质饮食过渡,如米汤、鱼汤、豆浆、稀饭、面条[2]。进食原则少食多餐,循序渐进。
2.4 术后护理
2.4.1 预防产后抑郁:因术后留置管道多,病情重,而且产后体内激素的变化,患者容易悲观、烦躁、激动。多关心、体贴患者,注重个体化沟通。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及心理疏导,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不良情绪。本组患者未发生产后抑郁。
2.4.2 产褥期护理:观察伤口渗血及阴道流血量、性状,子宫收缩情况。行口腔护理,2次/d;温水擦浴,2次/d;外阴擦洗,3次/d;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用空气灭菌机行室内空气消毒1 h,2次/d[3]。观察患者有无乳汁淤积、头昏、乏力、嗜睡、厌食、咽喉部异物感、咳嗽、排尿刺痛、伤口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本组3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恶露少,术后乳汁淤积,给予肌内注射乙烯雌酚2 mg,3 d后症状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
2.4.3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将导管贴上标签后与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固定。分别观察记录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及是否通畅,防止导管滑脱、扭曲、堵塞、污染、移位。
2.5 康复期护理讲解胰腺炎诱发因素及易复发的特性,指导患者产后节制饮食,勿盲目进补,进低脂肪、营养丰富、易消化软食。指导家属做好新生儿喂养、抚触和沐浴等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及交流,协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讨论
妊娠期胰腺炎少见,发病率约1/6 790[4],75%发生在妊娠晚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妊娠期妇女盲目进补、暴饮暴食;②生活水平提高,部分患者存在高脂血症;③妊娠剧吐所致十二指肠液反流;④部分患者并存胆道疾病。这些因素使胰腺充血、脂肪栓塞或胰腺实质脂肪变性从而导致胰腺炎发生。此外,增大的子宫压迫胰腺管导致内压增高及内分泌的影响,可使胰腺泡分泌增多,导致胰腺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发生胰腺炎。SAP本身是一个连续进展性的动态过程,病死率高,会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严重腹腔高压、早期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压痛、腹胀明显,而且当妊娠并发SAP更加重患者病情,腹腔高压更为严重[4]。上述一系列病情变化,若不及时中断或逆转其病程演进,异常激活的胰酶造成自身损害的同时也激活了机体内炎症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5],极大威胁母婴生命。根据妊娠期特点实施护理,对降低由SAP引发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如做好重症监护,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AP,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感染,创造最佳手术时机;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解除心理顾虑,预防早产,保护胎儿健康。手术后针对特殊生理期,做好产褥期、腹腔引流管等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理的变化,加强沟通,防止产后抑郁症及SAP术后并发症。行剖宫产者康复阶段,注重饮食调养和新生儿喂养,协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8
[2] 吴莉,丁洪琼.1例先兆早产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12):75-76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科出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5.5±3.1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3例,初中49例,高中及以上38例。纳入标准: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诊断参照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符合WH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60岁;②病程超过3个月;③出院后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④本地区常住人口,近1年内无搬迁;⑤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肾病变的患者;②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③有认知障碍者;④正在参加其他研究课题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糖等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住院期间按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出院时为其建立个案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伴发病及并发症,相关检查,治疗(药物)及自我管理情况,详细记录在手册之中,交待患者随访时间,随访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延伸服务6个月,具体如下。
1.2.2.1人员选择 选择4名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延伸服务工作,1名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2名技术骨干,均经过3个月的培训并考核合格,1位护理部主任,负责技术指导。
1.2.2.2护理延伸服务方法 针对患者不同的基础条件,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回访方式并指派专门的护士进行回访。①电话回访:第1个月1次/w,第2个月开始1次/2w,回访内容:出院后服药情况、有无漏服、错服,胰岛素注射情况,针头多长时间更换、皮下有无硬结、胰岛素如何储存、血糖监测频次、有无低血糖等;②面访:预约患者到内分泌科病房,专门负责面访的护士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决定面访频次,以7%为界限,HbA1c7%,每月面访1次,面访时患者需携带口服药及外包装、胰岛素注射笔、血糖仪、血糖监测记录本等,患者先自行操作,护士观看,检验患者服用口服药、注射胰岛素及血糖监测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给予指导,查看患者的血糖记录本,观察药物疗效,必要时邀请医生协助调整治疗方案,酌情增加面访次数,随时保持电话联系,以便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③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面访的患者直接进入家庭访视环节,频次同面访。
1.2.2.3集体授课 研究开始时对患者用药知识进行系统的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每季度1次大课堂教育,包括认识糖尿病、降糖药物及常见误区解析等,结束之后给予15~20 min分享与讨论。
1.2.2.4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长,老年人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等,访视时要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减少一些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5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方法,根据患者的用药种类和血糖值指导其血糖监测的频次及时间,指导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与患者共同制定用药计划。
篇4
脑卒中为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且病情恢复较慢, 康复周期较长,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 需要专业医师治疗与指导的同时, 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偏瘫为脑卒中主要临床症状, 因患者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 易产生悲观、抗拒等负面情绪, 治疗配合度不高, 不利于康复治疗。因此, 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尤为重要[2]。本研究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取得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出院的56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28例。常规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61.89±8.65)岁;研究组男16例, 女12例, 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61.96±8.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指导, 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及服药指导等。常规组出院后由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护理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出院后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包括:①建立护理档案, 于患者出院前, 收集其临床资料, 包含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诊断结果、出院时间、责任医师等。②建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 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③制定服务计划, 依据患者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障碍评估情况, 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及个体化锻炼目标。④随访与心理指导, 随访3个月, 第1个月电话随访1次/周, 第2个月短信健康教育1次/周。偏瘫患者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易情绪激动, 此时应及时予以患者人性化关怀, 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 随访中, 应用沟通技巧,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中,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 及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 并指导、纠正患者康复训练, 讲解正规康复训练方法, 要求家属从旁监督, 定期提醒患者实施正规化训练, 并被动活动肢体关节, 促进其功能恢复。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 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DL、FMA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其中ADL由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表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组成, 得分越低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FMA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延伸护理服务开展3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ADL、FMA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ADL、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7, t2=0.038, P>0.05);出院后3个月, 研究组ADL、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3, t2=3.134, P
3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 可引起失语、偏瘫等功能, 其中偏瘫对患者危害较大。脑卒中伴偏瘫经过临床治疗后, 可一定程度的提高其生存率, 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目前, 多数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 回到家中无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指导, 且康复过程漫长, 康复任务艰巨, 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失去信心[3]。
延伸护理服务由康复护理人员执行, 其在住院期间已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保证患者康复指导连续、完整, 不受环境转换的影响。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下, 患者始终保持正规化康复训练, 避免训练错误,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及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延伸护理服务可保证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得到系统康复指导, 可保持其住院期间取得康复治疗的同时, 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彭立伟, 谢仁明, 曹红桂, 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 2040-2041.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为接受延伸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住院期间均接受健康教育(疾病的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康复锻炼等相关知识。出院时均告知康复锻炼及按时复诊要求。
延伸护理在以上基础上给予4个"一"服务。前2个"一"是指每半个月"一"次电话随访、每个月"一"次入户随访,重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康复锻炼情况,症状、血压等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及时复查相关指标;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安稳指导。后2个"一"是指给患者留"一"个联系电话,给患者指定"一"名责任护士,患者有疑问及时来电并找相应责任护士反映病情和咨询。
1.3抑郁的评定 Hamilton编制发表的抑郁量表目前广泛应用于抑郁状态的评定,本研究也利用该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进行评分。>17分为轻度抑郁,>20分为中度抑郁,>30分为重度抑郁。
1.4患者随访 患者出院后3月,对所有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评分,判定其抑郁情绪。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5±11.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和头颅MRI检查,并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前循环梗死36例,后循环24例,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为(5.3±2.8)分,入院时Hamilton抑郁评分为(10.7±4.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基线资料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基础NIHSS评分及Hamilton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抑郁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3月进行随访及Hamilton抑郁评分。结果提示对照组11例(36.7%)评分为有抑郁,其中5例轻度抑郁,6例为中度抑郁。观察组抑郁人数为3例(10%),其中1例为轻度抑郁,2例为中度抑郁。两组抑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死后的抑郁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约为40%~50%[1]。脑梗死后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所谓的延伸护理,实际上服务模式,是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目前,延伸护理已被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如金秋月等人的研究显示,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又如吕慧颐等的研究提示了延伸康复护理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产生了长期效应及社会对康复的认知度[3]。我们的研究也把延伸护理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管理当中,观察了其对抑郁的影响。对照组(常规护理组)随访中有11例抑郁患者,而观察组(延伸护理组)只有3例,提示延伸护理管理科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
以往的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抑郁更容易发生于女性脑梗死患者。另也有研究认为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的部位有关,前循环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4]。但是从基线资料可见,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及梗死部位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基本可排除性别及梗死部位对本组研究结果的影响,提示延伸护理应该有效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那么,延伸护理是如何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①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如白润莉的研究@示延伸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在合理饮食、坚持康复锻炼、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生活等方面的遵医率[5]。正因为遵医率的提高,患者功能的恢复更快、卒中的二级预防更有效;②延伸护理深入到家庭,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心里上更加积极面对疾病;③延伸护理能更多的让患者认识脑梗死,更及时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增强其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延伸护理深入家庭,更能及时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使得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方案的调整。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提示延伸护理可以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玲俐,张志瑁.卒中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1):2907-2911.
[2]金秋月,张金菊.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24):146-148.
篇6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延伸护理
一、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45~75岁,平均(59.16±1.12)岁。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最小随机化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干预),每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增加患者对疾病及用药注意事项的了解,并在患者服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释放其内心的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主要包括:①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组员的专科技术及知识,定期为患者安排健康知识的讲座,免费发放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强化训练,鼓励患者彼此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答。②加强患者的健康指导: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技术能够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原因、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担忧,提高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③运动指导:患者出院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训练程序,如刷牙洗脸、慢走、上下楼等,逐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并告知其出院后按计划进行锻炼,告知患者医院联系电话,方便出现不适时及时咨询或求助。④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或者家庭访视的方式对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并指导其纠正,针对执行力度不够的患者,应加强监督作用。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健康指导。护理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其中遵医依从性的评价根据科室自制量表,包括自测脉搏、自测血压、自测体重、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规范运动、避免危险因素及定期复查8个方面,均采用1~4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采用WHO提供的住院精神卫生服务满意程度量表(患者版本和家属版本)[1],本量表共21个条目,采用1~5分制法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的比较:观察组遵医依从性各方面评分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93.02%,对照组86.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延伸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给予患者延续性、持续性的护理服务,是患者出院后依然获得健康指导及医疗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疾病的最新动态,掌握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复发率[2]。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并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陈志花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给予50例观察组患者常规出院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该组患者在服药、饮食、复诊等方面的遵医依从性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该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实现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持续性和延续性干预,有助于患者得到持续的专业指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的遵医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伸护理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延伸护理应用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助于患者遵医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该科室接受日间化疗患者中选出82例进行研究,行常规护理与延伸护理的两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n=41)患者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3±3.6)岁;病程2~28个月,平均病程(16.8±2.3)个月;体重45~73 kg,平均体重(54.6±6.4)kg。观察组(n=41),男19例,女22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5±3.4)岁;病程3~36个月,平均病程(18.7±3.6)个月;体重48~78 kg,平均体重(56.8±5.7)kg。观察患者病程、体重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经患者知情同意的该次研究,已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与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化疗治疗标准;排除标准:患有沟通障碍、精神疾病及化疗期间暂停治疗患者。
1.2 方法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在患者接受化疗时,按流程实施护理操作,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心理疏导、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干预手段,采取延伸护理措施。
1.2.1 组建延伸护理小组,评估患者病情
组建由医师、营养师、护士等人员组成的延伸护理小组,在患者化疗过程中,综合性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有效的化疗方案。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同时,为确保患者肢体性能,有效固定患者用药部位,及时查看血管情况,一旦发生渗药等危险情况,给予局部封闭或冰袋冷敷。
1.2.2 有效把握用药剂量与单位时间,密切关注患者胃肠道反应
遵医嘱调节患者用药速度,将输液速度快慢效果与危害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在单位时间内保持准确用药,留意患者情绪,确保药物使用不会耽误患者休息。在滴注紫衫醇或多西他赛等药物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
密切关注患者化疗阶段发生的恶心、腹胀及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达到患者的舒适度,在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同时,还将意向控制、放松等掌控技术介绍给患者。为减轻患者因呕吐、恶心带来的不良反应情况,选择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并与化疗同时进行,促进患者全身肌肉张力的缓解。部分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当看到输液颜色时,会产生预期性恶心与呕吐情况,为缓解患者不适,护理人员可给予有效遮挡。对部分存在不适感患者给予密切关注,为改善其不适情况,让患者掌握深呼吸方法,或给予握手、拍肩等安慰。借助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压力反应,放松心情,实现胃肠道反应的有效降低。
1.2.3 增加恢复期患者的疏导,给予精神鼓舞
嘱咐患者化疗1周后,注意卧床休息,为防止发生感冒,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肾脏、肝脏及血常规进行定期检查;为防止患者发生口腔溃疡或疖肿,嘱咐患者保持皮肤与口腔洁净。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增加牛奶与蛋白质的摄入,从而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
部分因反复接受化疗治疗患者,易因病痛折磨与经济负担,产生消极治疗的心理,为增加患者化疗信心,给予患者有效的安慰与鼓励,借助沟通与交流等手段,做好患者精神鼓舞工作,增加患者的家庭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时刻保持心情舒畅。
1.2.4 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制定科学饮食计划
在患者出院前,通过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延伸护理方案,结合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由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科学饮食计划。患者经化疗治疗,身体较为虚弱,应选择易消化及易吸收食物,建议患者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尽量减少盐分摄入。嘱咐患者每日有效记录饮食量、饮食时间,食物名称及制作方法。与患者家属联合监督患者饮食计划执行情况。
1.2.5 定期随访出院患者
在患者出院后,由护士以电话、微信APP或上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询问患者每日饮食量、饮食时间、食物名称、食物搭配及制作方法。如患者未按预期目标执行,在询问患者原因的同时,将未按饮食计划执行的后果告知患者,增强患者对饮食计划的重视。针对患者心中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
1.2.6 让患者定期参与文娱活动
在有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得到医生允许后,随患者一同参与由医院举办的文娱及社交活动,改善患者心情,增加患者社会参与感。活动项目的选择应结合患者们的年龄、性格、兴趣及爱好,如开展讲座、看电影、病友交流会、郊游及体能训练等。活动举办时间应尽量选择温度与气候适宜的春秋两季。为降低风险发生,活动现场应安排医护人员值班,并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做好患者的急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采取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躯体、角色、认知、情感及社会等功能,共30个项目。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红细胞、白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无异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护理,红细胞、白细胞等血常规指标,相比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2 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QLQ-C30评分(53.12±7.64)分,无异于观察组的(54.97±8.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P>0.05);对照组患者经护理,QLQ-C30评分(73.96±12.43)分,低于观察组的(81.34±9.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3,P<0.05)。
3 讨论
日间化疗在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化疗,因此增加了患者出院后的不安因素,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需求[7]。为确保日间化疗患者的安全,患者出院后不能视为护理工作的结束,需增加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患者化疗效果及护理效果[8]。因此,加强日间化疗出院患者的护理,采取延伸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人员借助电话、上门及微信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随访,既能解答患者心中疑问,对患者实施健康医疗指导,又能有效安慰与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确保日间化疗的安全性。在对患者随访时,积极解答患者问题,有效讲解疾病知识,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通过嘱咐或询问的方式,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日间化疗效果的提升[9-10]。借助交流与沟通方式,适时掌控患者的心理情绪,通过给予健康指导与心理疏导,增强了患者治疗决心与勇气。在对患者每日饮食量、饮食时间、食物名称、食物搭配等问题的记录,可有效保持患者营养均衡,促进化疗效果的改善。定期组织文娱、社交活动,丰富了化疗患者的业余文化生活,将消极等不良情绪一扫而光,使患者时刻保持良好心情;增加病友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升患者们对疾病的战胜信心[11-12]。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红细胞、白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无异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红细胞(4.56±1.68)×1012/L、白细胞(3.86±1.24)×109/L等血常规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廖君等[13]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红细胞(4.02±0.71)×1012/L、白细胞(3.74±0.95)×109/L等血常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一致。对照组患者护理前,QLQ-C30评分(53.12±7.64)分,无异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护理,QLQ-C30评分(73.96±12.43)分,低于观察组(P<0.05)。这与黄芳芳[14]的研究结果“干预前,观察组QLQ-C30评分(55.48±9.35)分,无异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评分(80.39±10.43)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符合。
综上所述,日间化疗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对患者血常规指标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Carolyn C Foster,Michelle L Macy,Norma-Jean Simon,et al. Emergency Care Connect:Extending Pediatric Emergency Care Expertise to Gener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through Telemedicine[J].Academic Pediatrics,2020,20(5):577-584.
[2] Phillips Jane,Johnston Bridget,McIlfatrick Sonja. Valuing palliative care nursing and extending the reach[J].Palliative medicine,2020,34(2):157-159.
[3]鲁晓莉.延伸护理用于癌症化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101.
[4]陈佳贤.院内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0):288,295.
[5]张永华,李燕.院外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6):72-74.
[6]鞠秀波.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08.
[7]郝慧孜.院内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217-218.
[8]刘芳静,宋佶芳.分析院内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191-192.
[9]冯勤,高荣娟,吴翠华.院内延伸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162-163.
[10]徐燕,王林兰.优化院外延伸服务模式对日间化疗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2):1772-1775.
[11]李冬,王蓓,朱小民,等.一站式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乳癌日间化疗患者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7):611-612.
篇8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50例,将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132例,女93例,年龄16~70岁,平均(43±8)岁,1型糖尿病64例,2型161例;延伸服务组:男136例,女8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7)岁,1型糖尿病患者66例,2型1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接诊,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定期集中讲课,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延伸服务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指导外,出院后1周内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是否执行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征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两组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标准及疗效判断: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之间为控制佳,8.0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医院从保健服务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中选定资深护师6人组成保健服务小组,其中管理者2人固定,其余4人兼职,她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富有爱心,沟通能力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随访工作,由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方式、次数、和基本情况。
2结果
对照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44例,不佳81例,血糖控制率64.00%;延伸服务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98例,不佳27例,血糖控制率88.00%。两组比较,χ2=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已是公认的事实,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缺乏依从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服务,是医院临床整体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3.1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伸服务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易致人死亡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医护服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其职责、作用有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健康保健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3.2对糖尿病患者延伸服务可提高健康指导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瞩、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在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对医生护士的嘱咐会逐步淡忘,依从性降低。延伸服务能监督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维持其依从性,继续认真遵守医嘱。有报道约84%的患者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教育[4]。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联系,不仅增加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平时电话随访中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的干预,及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
3.3延伸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延伸服务的这种形式和内容,说明这种护理工作的扩展形式,将服务延伸到院外,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5],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且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而且能体现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缨,洪水玲,裘佳清,等.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9.
篇9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根治性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目的不但是要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笔者对本院行根治性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了延伸性护理,观察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诊治并行全子宫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5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45~80岁,手术切除治疗后患者已出院并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平均年龄(64.87±7.88)岁,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腺鳞癌7例,透明细胞癌3例;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65.11±6.37)岁,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25例,腺鳞癌7例,透明细胞癌3例。所有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性疾病,无理解障碍,预计术后生存时间大于1年,无远程脏器转移。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癌症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术后注意事项的交待。观察组给予延伸性护理:根据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建立档案资料由专人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3年,随访内容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详细的问诊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随访过程中注意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术后的对癌症及术后并发症的恐惧情绪,对疼痛患者指导其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融入家庭生活中,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加强运动。聆听患者的咨询,并给予专业耐心的解答。对于合并尿潴留患者,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腹部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训练,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排尿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术后护理干预后排尿功能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术后排尿功能的比较
组别 排尿困难例(%) 残余尿量(ml) 尿潴留例(%)
观察组(n=50) 4(8.00) 120±22* 3(6.00)
对照组(n=35) 9(25.71) 350±41 6(17.14)
*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术后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观察组出院6个月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认知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延伸性护理是在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督促,促进继续治疗和复查,预防病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涉及方面较广,去是指个人或群体感受到的心理或精神、社会和躯体各方面的总体主观感觉状态良好,是一个主观的、动态的和多维的概念[2-3]。延伸性护理是针对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及出院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并建立个人档案,由专人负责和随访,并定期给予相关专业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临床护理工作延伸到院外,拓展护理服务的领域,并与患者建立长期咨询、沟通和指导的关系,护理人员依据自身专业知识,从患者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展开护理,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干预、运动干预及后续的治疗计划等,在增强护患关系的同时,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
子宫内膜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及广泛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常常伤及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导致尿潴留和排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排尿习惯和心理状态,制定合适的排尿训练计划,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护理人员防治尿潴留。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有效的术后及出院后的延伸性护理,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常常需辅助化疗或放疗,由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疼痛或放疗引起的腹泻、呕吐阴道狭窄及烧灼感等也严重的日常生活[8]。对于年轻患者,性生活功能障碍及由此引发的不良情绪等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9]。因此,对于癌症患者,在行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延伸性护理有现实必要时,在患者术后及出院后继续给予专业的护理指导、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和督促,从患者饮食、运动及社会活动等方向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延伸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认知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后制定并实施有计划的延伸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开江,刘青,李培全,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8):803-806.
[2]蒋小安,刘瑛.我国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A):1773-1774.
[3]王志芹,杜占军,卜玉华.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B):130-132.
[4]毛惠娜.对出院患者实施跟踪护理服务的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58-59.
[5] Erelson E A,Sung V W,DiSilvestro P A,et al.Urinary symptoms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in woman after treatment for endometrial cancer[J].L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9,20(2):159-163.
[6]纪妹,单家治,武惠敏,等.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防治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30-231.
[7]刘广丽,董文霞.护理干预对减少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2009,15(24):33-34.
[8] Aalders J G,Thomas G.Endometrial cancer: revisiting the importance of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s[J].Gynecol Oncol,2007,104(1):222-231.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产妇按照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产妇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26.63±3.41)岁,分娩方式:顺产48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64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5.41±3.90)岁,分娩方式:顺产50例,剖宫产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包括:院内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行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母婴保健服务中心 从门诊与产科临床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中心人员数量在8~10人,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根据产妇产褥期心理和身体特点开展各种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提供持续、专业、正规的母婴保健服务。
1.2.2设立电话咨询热线 母婴保健服务中心需设立专门的电话咨询热线,为出院的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将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到院外。
1.2.3上门随访 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人员对出院产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上门随访,针对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脐带感染等常见产褥期问题给予面对面指导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门随访前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征求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同时还要根据随访情况制定一对一的跟踪服务计划。
1.2.4开设网络论坛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医院应当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开设专门的网络论坛,为产妇提供网络咨询服务,使产妇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向专家学者求助,工作人员需要在24h内予以详细的解答,并将所收到的咨询问题分门别类放置在论坛上供其他产妇借鉴参考。
1.2.5组织产妇交流学习 医院可以将新生儿已经满月的产妇组织起来,为产妇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产妇需求开设小班教学,教学内容以宝宝养育、产后疑难问题解答为主,由专业的讲师进行现场授课。
1.3评价方法 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结束后由母婴保健专家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统计每项指标发生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困难、皲裂等各项指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便秘、腹泻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母婴健康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新生儿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因此需要针对此特点给予连续、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4,5]。以往医院在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面仅限于院内干预,受到职责、作用范围等的限制,保健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产褥期母婴的多方位保健需求。随着医院功能及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变,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借助自身的医疗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因此,将母婴保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经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医疗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不断扩大母婴保健服务范围,拓展保健服务层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并使其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沈卫英,陈伟红,瞿红,等.网络信息平台在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4):15-17.
[2]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篇11
【Key words】 Extended care; Pediatric pneumonia;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Gongren Hospital, Wuzhou 54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7
小儿肺炎为临床较常见病症,好发于婴幼儿群体,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报道发现,每年我国小儿肺炎住院数约占45%[1]。临床研究表明,因婴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自控能力和自主意识,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护理方法的意义重大[2]。本院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延伸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效果,使患儿更好地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3岁,平均(1.8±0.4)岁;病程7~15 d,平均(9.3±2.6)d。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4岁,平均(2.1±0.5)岁;病程8~16 d,平均(9.8±3.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鼻涕、咳嗽、发热、打喷嚏等症状;(2)均符合小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3)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性疾病或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者;(2)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4]。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日常护理:适当开窗,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维持环境的整洁、安静。病房湿度应控制在55%~60%,温度20 ℃为宜[5]。注意患儿的保暖,勤换潮湿衣物,以免加重病情。根据小儿缺氧情况给予适当吸氧,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达到有效吸氧的目的。(2)饮食护理:肺炎患儿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下降,如果饮食不当易引起腹泻和消化不良,应根据患儿年龄特点选择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喂食时需将患儿头部抬高,以免呛咳。由于患儿呼吸频率过快,导致机体水分蒸发过多,因此,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食用鸡、鸭、鱼等高蛋白食物和辛辣、生冷、酸性食物等。(3)用药指导:服药较困难者,可分2~3次服用,且服用药物时应避免喂水过多,以免呕吐。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以免降低药效;禁止滥用退烧药[6]。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1)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疾病、诊治内容、性格特征、年龄等进行充分考虑,采用温柔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交流、沟通,充分利用聊天、游戏、动画片、玩具、电视节目、讲笑话、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治疗对患儿的刺激和疾病疼痛;适当改进病房环境,可放置儿童漫画、玩具等,提高病房舒适度,缓解患儿抵触情绪。(2)因担心患儿病情,其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故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仔细讲解小儿肺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病情、治疗相关信息等,使家长积极配合,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告知患儿家属自我护理措施和日常注意事项,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端正自身心态,消除其担心、焦虑情绪;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沟通交流、按摩、抚触。(3)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征询专家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延伸护理计划,包括延伸护理实施方案和延伸护理内容两部分,了解患儿及其家属康复期间的健康需求,评估患儿具体情况,从内容和时间安排上指导患者顺利完成延伸护理措施。(4)定期安排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进行个性化家庭随访,帮助患儿家属解决相关疑问,利于家庭护理效果的提高;组织患儿家属互相交流,让治疗效果良好的家属做经验介绍,使家属自觉采取有利于患儿康复的行为。(5)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特点,定期电话随访并登记,了解患儿出院后的具体状况,指导康复功能锻炼方法、家庭护理方法、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醒复诊时间,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建立健康档案,在不同阶段追踪回访,详细记录每次回访情况,有效促进患儿康复。(6)由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进展及患儿基本身心情况,安排延伸护理进程,可邮寄、每月1次专题讲座、每周2次电话随访,视患儿家属需求预约复诊、上门服务等;多提供小儿肺炎宣传资料和相关手册,强调要点、重点[7]。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肺气肿、呼吸衰竭)、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少于70分为不满意)等。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憋喘缓解时间为(3.2±0.4)d,对照组为(5.9±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6,P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肺气肿1例,无呼吸衰竭病例;对照组肺气肿4例(6.7%),呼吸衰竭4例(6.7%)。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2, P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85.0%,其中十分满意20例(33.3%),满意12例(20.0%),基本满意19例(31.7%),不满意9例(15.0%);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96.7%,其中十分满意40例(66.7%),满意15例(25.0%),基本满意3例(5.0%),不满意2例(3.3%)。两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0,P
3 讨论
篇12
人性化护理;骨外科;应用效果
随着当前临床护理模式日益趋近人性化,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极为重要。而骨外科患者由于多需长期卧床,其对生活护理及临床护理需求更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及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更高。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突出重点的针对性护理。骨外科患者病情多较严重,故合理高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痛苦的减少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对人性化护理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21~69岁,平均(41.9±1.7)岁;23例为上肢骨折,26例为股骨骨折,23例为脊柱骨折。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在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故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即:①护理人员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使用文明用语,以微笑服务患者,热心、耐心、诚心对待患者,细心照顾患者[1];②注重行为规范,护理人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知识,加强有效沟通,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③人性化服务,即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注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将住院环境、探视陪护、饮食及安全等向患者、患者家属详细、耐心地进行介绍。主动同相关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患者,为患者节约检查等待时间。若患者病情严重,护理人员则需加强主动询问,适当加以解释以帮助患者理解。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尽量予以满足;④人性化沟通,即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结合其具体病情,注重语气与用词,以高效易懂方式同患者交流[3]。当家属对护理工作有所误会时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耐心聆听并解释,以实现护患纠纷的减少;⑤建立舒适就医环境,即病房应保持整洁、干净,可将温馨提示挂于墙上,为其提供书刊、杂志等读物,以帮助其转移注意力。还可将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置于床头,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⑥坚持回访,即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在患者出院的3周内分管护士或者护士长对其予以电话回访[4]。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疑问解答、科普宣教,嘱咐其复查时间。此外,征询其对医护服务意见及建议,帮助其适当掌握家庭护理的方法,为其家庭护理实际困难的解决提供帮助。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护理效果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可在拐杖等的支持下展开无负重活动,经X线及CT检查结果显示其骨折已基本愈合;②有效:即患者病情有一定缓解,但未达到显效;③无效:即患者病情无好转,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7.2%与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与69.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住院患者多需长期卧床进行治疗,故对生活及临床护理具有较高需求,这就使得临床护士心理压力较大,且护理任务更为繁重,致使护患纠纷发生率更高。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模式,以人性为基础,以患者为护理主体,尊重患者,进而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全面发展。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自生物模式逐步转变成生物-社会-心理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思想[5]。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同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主动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医护;向患者讲解手术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其缓解内心恐惧,树立正确心态。向其讲解成功病理,促使其树立信心;手术完成后进行相关护理,对褥疮、压疮等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6]。告知其定时翻身与拍背,以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人性化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指出,骨科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护患间距离的拉近,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7]。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实施人性化护理中其服务意识能够得以强化,工作主观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调动,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次试验通过对36例骨外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通过对护理服务加以规范、实施人性化服务、注重人性化沟通、建立舒适住院环境及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等措施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均存在显著优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主体,以人为本,既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还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护患关系的改善,促进护患纠纷发生率的降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常青 单位:黄梅县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赵红霞.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22~223.
2孙晓娥,孟祥丹,赵秀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43.
3龙正兰,罗丽莉.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6):52.
4高明杰.骨外科开展多方面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5):481.
篇13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laryngeal carcinoma; Continuous nursing of WeChat;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Hechi 54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27
喉癌是耳鼻咽喉?^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好发于声门或声门上区,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7.9%~35.0%[1],其发病率仍有增长趋势。手术切除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2],其原则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根据喉肿瘤的生长部位和范围,选择喉部分切除术及全喉切除术,患者虽然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的治疗及护理,但出院后仍需要长期锻炼和康复护理,特别是带有气管套管回家或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气管套管或气道造瘘口等自我护理,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时存在着对掌握疾病知识的缺陷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微信的延续护理是将护理从医院延伸至家庭,让出院的患者能持续性不间断的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确诊喉癌并进行喉癌术后患者实施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确诊喉癌并进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手术患者56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例,年龄42~71岁,平均(50.5±2.5)岁;Ⅱ期患者11例,Ⅲ~Ⅳ期患者17例;全喉切除13例,部分喉切除1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例,年龄43~70岁,平均(51.6±2.7)岁;Ⅱ期患者12例,Ⅲ~Ⅳ期患者16例;全喉切除15例,部分喉切除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依据病理诊断,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病理活检取出术,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2)在本院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3)有良好沟通能力,家有网络并懂微信操作;(4)明确自身疾病并能接受和配合术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排除标准:(1)有心肺感染疾病;(2)肿瘤已发生转移;(3)失联无法进行延续性护理。
1.3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按喉癌术后常规护理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给予喉癌术后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6个月内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 微信的延续护理服务具体方法 (1)建立微信的延续护理服务小组,科室主任任业务指导,微信的延续护理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成员为主管医院护理的杨副院长、护理部欧主任和覃主任、科室的主管护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参加,制定服务方案、住院期间的评估指导及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实施方法及要求,有良好沟通和协调能力。(2)患者在住院期间,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其护理服务需求,制定延续性护理服务计划,出院当日发放联系卡,告知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成员的微信号,以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语音,作为交流的主要方式。(3)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档案和回访制度,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络,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由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每周五下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及有评价的延续护理服务,以播放视频、发送宣传图片、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语音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进行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目的及意义,让他们理解并配合。同时,鼓励患者提问,涉及医疗问题,由在科室医师回复,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方便快捷。(4)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定期返院复诊或通过微信咨询,其内容包括询问患者出院后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睡眠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对气管套管或气道造瘘口等自我护理,发放问卷调查表或通过微信咨询帮助填写,填写后收回,进行统计。通过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指标及满意度调查表等测量检测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等。
1.3.2 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 (1)心理护理: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和顾虑,促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皮肤护理或气道造瘘口护理:按时更换气管切口敷料,平时随脏随换,保持气管切口及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净。(3)口腔护理:嘱进食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气管套管护理:每天定期进行气管内套管清洗及消毒,保持气管内套管通畅。(5)预防肺感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6)饮食指导: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愉快心情。(7)发音及功能训练等。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采用问卷调查完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依据中国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表(QLICP-HN)来测量[5-6],其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家庭功能、情感功能及认识功能等,由52项指标构成,每个项目为1~5分,将各项原始得分转换成0~100分的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2)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其内容有喉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等。(3)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包括疾病健康教育、发音训练指导、检查用药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服务态度及复诊时间等,每项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原始资料采用Excel录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疾病知识掌握与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对疾病知识掌握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