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篇1

1.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重要的受力构件,其构造形式因模板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组拼式大模板使用组装式吊环,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直接焊在模板上。但无论何种吊环,设计时均应按吊环受力状况进行强度设计,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或焊接长度等均须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吊环易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其发生强度破坏致使大模板高空坠落。原因主要有吊环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整体式模板的吊环焊缝长度不够或焊接质量低劣;组装式吊环在使用过程中紧固螺丝松动、脱落等。

1.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

大模板斜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在模板支拆过程中调节模板的倾斜角度,使大模板堆放相对稳定。由于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在支撑模板重量、调节倾角中反复使用,因而是比较重要且易忽视的安全部位。

斜支撑的地脚螺栓使用过程中易引发的安全事故表现在模板的倾覆上。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大模板经多次起吊和落地,由于未能轻吊轻放,地脚螺栓中的螺母在多次反复冲击下焊缝开裂。堆放过程中受外界荷载干扰,螺母脱落致使大模板倾覆。

1.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外挂三角架是大模板工艺的配套技术和产品。近30年来尚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但工程中的险情时有存在,主要表现在外挂架挂钩的弯曲变形和安装外挂架时混凝土强度偏低两方面,其原因如下:

(1)外挂架提升安装时,挂钩外伸悬臂过大,安装时挂架在冲击作用下挂钩发生弯曲变形;

(2)挂钩原材料不合格;

(3)挂钩设计计算偏小;

(4)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外挂架提升过早。

1.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模的底模

整体提升的电梯井筒模在高层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底模是其生根之所在,钢爬梁给底模提供支座。施工中底模由塔吊提升,除供筒模支模外,也为钢筋绑扎提供了操作平台。底模的钢爬梁安放平稳、提升灵活是顺利施工的前提,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中曾因底模倾覆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其原因有二:(1)考虑安装的方便,底模设计时预留了一定尺寸的安装间隙,底模就位后支筒模时,撬动筒模使底模产生水平位移,支座搭接面积不够混凝土破坏而坠落(冬期施工中尤应注意);(2)由于建筑垃圾等污染使钢爬梁端头的平台脚不能及时归位,或因平衡自重偏小,不能呈水平状态进入预留洞,导致底座坠落。

1.5大模板堆放

未合理堆放大模板,造成大模板堆放失稳或倾覆。

2预防大枝板车故的对策

2.1大模板吊环

大模板吊环是受力构件,补偿刚度、保证强度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根据对吊环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北京市利建模板公司在设计大模板吊环时,对组拼式大模板采用组装式吊环,以对称骑缝和平面外补偿刚度(图1);对整体式大模板的吊环以保证足够焊接长度、双面满焊、焊缝饱满(图2)为安全原则。大模板吊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和焊接、包括组装式吊环的连接螺栓型号及双螺母紧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吊环,若发现螺母松动或被吊环碰撞而损坏时应立即紧固或更换。

2.2大模板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和模板堆放

(1)有斜支撑的大模板应该面对面堆放,自稳角为75度~80度;无斜支撑的大模板应在现场搭设脚手架,只要模板不在墙上,就应该直接放大架子内,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免下脚滑移倾倒。

(2)拆除后的大模板,不得堆放在施工层上。

(3)模板拆装区周围应设置栏杆,并挂有明显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4)高处作业时大模板安装应有缆绳,风力过大时应停止施工。

(5)大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斜支撑的地脚螺栓最容易受损伤,因而在设计时增加双面护板,延长焊缝;使用时尽量避免着地时冲撞地脚螺栓。

2.3大模板外墙用外挂三角架

(1)外挂架挂钩是主要受力构件,其材质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材质证明。

(2)经常检查挂钩是否有因不正确操作而弯曲或变形。

(3)大模板起落时,应注意平稳,模板就位时应避免冲撞外挂架,模板提升时应注意不要剐碰安全网。

(4)施工时外挂架上只允许放置操作工具,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支拆外墙模时应避免多名操作人员集中在一处。任何情况下外挂架的堆放荷载都应小于120千克/平方米。

(5)外墙洞口处应按设计要求附着,防止在风载作用下外挂架摆动和内倾。

(6)外挂架安装时,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7.5MPa。

2.4整体提升电梯井筒的底座

篇2

一、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在施工过程中的事故也是频发,不但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重大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本文将结合当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公路安全事故的特点

1、严重性

公路工程有着施工人员较多、工程的投资造价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特别是某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经常会导致群死群伤,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多发性

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任何部位、任何工序的施工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触电事故、起重机械事故、土方坍塌事故、人员物资高空坠落事故等,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必须在多方面进行防范。

3、复杂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工序繁多,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比较多,通常事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地质条件之下,其事故的发生原因肯定有着较大的差别。

4、可变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隐患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调整,随时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公路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安全隐患的可变性有足够的重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防止其继续恶化。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给公路工程施工留下很大的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资金投入方面的原因。从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可知:在人为因素并不占多数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故的出现还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所致。由于投入不够,安全防护设备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功能。例如,在隧道作业的时候,如果资金缺乏,安全防护设备落后,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给作业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害。

3、制度与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缺少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相关人员对制度上的缺失不够重视,方案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运用。此外,很多的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控制方面的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控制、监督机制,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4、施工人员方面的原因。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中有时候会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有些施工企业重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不佳。

四、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在公路施工中务必对作业人员在上岗前采取现身说法的教育,以有效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和纪律,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则必须严肃处理,同时应做好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宣传教育,并应在施工口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和警示标志,通过临时封路公告、交通导向信息以及利用媒体宣传安全常识等措施来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交通安全。

2、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和地位。建设方应有效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施工方切实制定和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并充分利用管理职能和经济手段对安全管理进行协调控制;监理方应充分发挥旁站监理的作用,对施工方安全生产以及现场交通安全管理同步监督;施工方则应认真按照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施工路段的管理,对违反规定进入施工路段的行人车辆进行有效控制,对损坏安全标志和设施现象给予严肃查处。

3、做好对路面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项目部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要真正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1)在每一次开始施工作业之前,应先由技术人员对一线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应检查交底工作的落实情况,这样才能做到“一事一检查,一事一交底”;

(2) 在路面施工现场,项目部应抽调专职的车辆指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来负责车辆的安全运行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的工作,确保这两项工作都是在绝对安全下进行的;

(3)对于可能引发重大安全施工的火灾、触电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等安全风险因素,施工项目必须提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的物资也应提前备齐,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救援的预案提前进行演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4、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虽然当前公路施工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但部分作业仍为重体力劳动,因而存在由于重体力劳动导致的疲劳生产现象,同时存在仪表监测、计算机作业等精细活动也会导致人的精神疲劳,因而在施工中避免过劳现象无疑对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该要求则应积极有效的提高自动化和程序化施工,并充分结合劳动强度差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使工人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以减少员工体力浪费也非常重要。

5、保障设备安全。设备也是导致公路施工事故的一个因素,因而生产单位应从设备供应和资金方面给予保障方可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首先应按照要求购置合格的生产设备,应设置专款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发生事故和存在异常的设备应做好记录,并应对该类情况进行分析以制定措施,确保其在施工操作中能够有序、高效运行,并应在施工现场配置齐全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安全预案工作以免由于生产设备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6、加强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应通过安全模式来改善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降低安全事故,并进一步激发工人施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安全行为模式即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安全意识,并能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水平的管理模式。即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提高其主动应对能力、提升其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发展员工与安全相关的行为间的共同作用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该模式不仅关注事故率,更关注员工的行为安全,并以安全管理模式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7、制定有效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做到未雨绸缪,即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由于大多安全事故常和“多米诺骨牌”理论联系到一起,因而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应围绕每个施工环节,采取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进行安全控制,即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辨别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方可有效去除施工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五、结束语

安全施工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公路工程的个点,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证公路施工的安全进行,并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发挥公路工程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safety;accid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102-01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1 事故类别2009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主要涉及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类型,这些事故类型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3.10%、14.43%、10.57% 、6.72%和7.18%,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2.0%。

1.2 事故部位2009年,在临边洞口处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0.9%;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3.14%; 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67%;因安装、拆除塔吊死亡的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8%;因土石方坍塌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66%: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44%;因施工机具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6.72%。

1.3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3.1 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按照法律和法规,建没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导致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一足与有关部门沟通不力,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多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经常发生,发生后又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二是部分建设丰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三是对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村镇建设工程以及房屋拆除工程,管理体制科学,存在监管肓区。

1.3.2 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中未得到落实。2009年发生的三级以上事故中,有十多起事故是因为没能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有的是浇混凝土楼扳的模板支撑失稳事故,其楼板高度都超过了10m,未能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有的虽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设计计算,但在具体施工时却把设计的中心受压立杆变成了承受由扣件传过来的载荷的偏心受压杆件,改变了传力系统,使立杆极易失稳;还有的属于脚手架工程事故,有些是在使用吊篮时,违规在吊篮两端设置保险绳,当动力钢丝绳断裂时无法控制吊篮坠落造成的。还有些触电事故也是因为未能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3.3 有章不循,冒险蛮干。有些工程项目对分项工程既不编写施工方案,也不做安全技术交底,有章不循,冒险蛮干。例如,标准明确规定,在不设置临时支撑时,不得采用挖墙角的方法拆除墙体,而实践中南于违反此项规定发生了许多墙体倒塌事故。

1.3.4 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工程项目低价中标,中标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将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有的中标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班子,但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节约资金,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并不是用于指导施工。至于其他安全管理制度能免则免,不能免的走形式。

1.3.5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当前,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中标,很多工程项目基本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就连入场的三级教育也往往是走形式。特别是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还有些工程项目对分包单位实行“以包代管”,使得建筑施工中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操作人员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的发现和整改,造成事故的发生。

2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国家相关部门继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针对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联系建筑业实际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建筑市场,弥补法律漏洞,使执法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

2.2 建筑施工单位应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安全监管制度。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工地施工项目班子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以现场安全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筑企业要组织制定本企业各岗位安全责任制,从管理层至工作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定期进行考核,指定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2.3 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企业必须定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及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

篇4

一种是狭义的认识,把安全与技术,生产相脱节,认为建筑安全工作就是工人作业时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为防止人员和物体从高处坠落架设好安全网,做好临边洞口的防护。这种认识危害极大,导致建筑企业领导忽视安全生产,弱化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致使一些老、弱、病、残和文化低的人员走上安全管理的工作岗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随意简化,事故隐患不断增加。另一种是广义的认识,即安全与技术、生产相结合,安全贯穿施工全过程中,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从管理角度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监督管理,文明施工,事故的处理和安全教育培训:从专业角度讲包括拆除施工,爆破施工,塔吊等大型器械的拆装,脚手架的搭设,模板工程,基坑支护,物料吊装及外用电梯,施工机具和施工用电等。这些都是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范畴,忽略那一方面都将影响人的安全.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全面贯彻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安全事故与安全的关系

(l)对安全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认为安全就是无事故、无危险,称绝对安全观。另一种安全是指客观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低于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称相对安全观。现代安全观点认为:安全是系统运行过程的状态描述量,是和危险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过程的状态量。安全就是系统在一定的功能、时间和费用约束下,使系统中人员和设备遭受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少。由此可见,安全是相对的。这种“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即系统的危险性应该达到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

(2)工程建设安全和事故是密切相关的。对安全的管理,客观上对事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对事故的管理和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提高系统安全状态水平和系统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效果。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主要是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控制。安全与事故是相对统一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事故总是在人们被危险因素控制不力而突然发生。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于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发展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三、建筑安全事故调查分析

目的是弄清事故情况,在管理和技术各方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划清事故发生的责任等,提出整改措施,吸取教训,预防类似事故发生。调查分析的任务是:

(l)查清发生的经过。通过现场留下的痕迹,空间环境的变化,对事故见证人及受伤者的询问及对有关现象的仔细观察以及必要的科学实验等方式或手段来弄清事故发生的前后经过,并用简短文字准确表达出来。

(2)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分析的主要任务。

(3)分清事故的责任。通过事故调查,划清与事故事实有关的法律责任,井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吸取事故的教训,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这是事故调查分析的最终目的。

四、建筑业安全事故类型划分

(l)高处坠落:所谓高处作业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主要是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在主体结构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的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均应作为高处作业来对待,并加以防护。如脚手架、模板安装与拆除、各类起重吊装作业等,均应按高处作业的要求进行防护,避免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

(2)触电事故: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近年来触电事故也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违章使用电气用具、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等原因引起的。

(3)物体打击: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凡在施工现场作业的人,都有可能被击中,特别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下的上下交叉作业,最容易发生此类事故。

(4)机械伤害: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钢筋加工机械、电焊机、搅拌机、等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5)坍塌事故:主要是指在土方开挖中或深基坑施工中,造成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在建工程及临时设施等的部分或整体坍塌。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大土方开挖遇降大雨时最易发生塌方。

五、建筑业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因对事故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现详述如下。

(l)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直接引起事故发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2)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多层次来自事故本源的基础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类:

1、人员因素

主要指建筑人员的素质。

①工人的教育因素。我国目前的建筑业队伍普遍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建筑施工企业对工人的安全知识培训不足,工人普遍缺乏安全意识。

②工人的身体状况。操作者身体有缺陷,视力或听力有障碍,或者由于长期缺乏睡眠导致的焦躁、紧张、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

2、技术因素

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和使用等环节。

①勘测有误,地基处理不当。如盲目套用邻区资料,钻孔布置不足,个别隐患未能查饱和土用强夯法;打桩未打到持力层,深基坑支护不当,地基土受干扰又未重新夯实等出

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设计时间紧,为设计失误留下了隐患。如套用己有资料而又未结合具体情况;计算中漏算;设计方案未考虑施工过程会遇到的意外情况。同时,设计任务的繁重导致设计人员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样就加大了设计失误的可能性;盲目依靠电算等。

③施工质量差,不达标。施工组织设计有问题;施工马虎,偷工减料;技术人员不熟悉设计意图,擅自修改设计;施工不遵守规程,不能达到质量要求;不合格材料进场控制不严等。

④装修、改建及使用不当。装修改建中随意破坏结构,留下严重隐患;使用过程中随意加大荷载,改变结构用途。如阳台当库房用,一般民用住房改为娱乐场所等。

3、监理因素

监理是政府提倡的监督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工程监理机构同施工队伍和迅速发展的建设市场相比,不能满足需要。同时,监理队伍中也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监理队伍跟不上建设需要,许多地区甚至大量聘用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

4、管理因素

篇5

公路,是人们出行的基本载体。随着社会主义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扩建越来越多的公路来满足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于是,大量施工工程陆续展开,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却不能成正比。近年来,我国在道路施工工程进行时频频发生安全事故,据统计,2011年相对2010年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足足增长了18.6%,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注重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根本方法。本文就影响公路施工安全的各项原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重要度的评价模型,来解析如何构建这一评价模型去评测公路施工安全中的影响因素,降低、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一、分析影响公路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判定公路施工的不安全因素,首先要了解公路施工的安全责任事故有哪些。

(一)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分类。

1、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这类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较为偏僻或者作业环境较为险恶的施工场地,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或者人为的操作失误等,造成人员的伤亡,如高空坠落、坍塌等;

2、环境问题;施工作业时造成的各类污染,如建筑废料、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随意丢弃,造成了污染的形成,容易发生火灾或者中毒等安全事故;

3、设备问题;由于在施工作业中对机器的操作不当或者其它设备问题造成的伤害事故,如设备碾绞伤人、触电、火灾、爆炸等伤害事故。

(二)分析各类安全事故的成因。

1、没有完整、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

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术不成熟;

3、整个施工场地没有安全监测小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4、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低,使用陈旧的设备施工作业;

5、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但占极少部分)。

以上,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类别以及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下面本文将解析在了解各类安全事故的成因后,如何利用手上数据构建一个对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重要度进行评价的模型。

二、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价模型

(一)构建模型的必要性

在频频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当下,想要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与基础上切断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而本文所构建的这一评价模型,适用于分析各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根据各项施工数据计算出最准确的值,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去判定该因素对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程度,以直观形式将结果展示,用于确定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

(二)确立评价模型的分析流程

既然要分析,必须有数据。首先要去搜集施工安全方面的各类数据,除了本次施工单位自身的数据,还有往年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历史数据;通过对历年安全事故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更稳妥更权威的结果。搜集数据之后再进行筛选,整个分析流程的前期到中期如图1所示:

图1

根据上图所示,在构建模型之前需要做到以下:

1、收集历年的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相关数据资料;

2、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仔细勘察和历年施工安全事故数据的分析,得到施工安全事故方面数据的综合性资料,确立数据样本;

3、结合历史数据,对公路施工的安全事故进行清理,确定数据的准确范围,清除所有不完整、错误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出有效数据并详细记录与批注;

4、根据数据样本与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最后数据的整理,筛选出最可靠的影响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

5、在筛选出影响因素之后,各项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就可以着手构建一个评价模型了;这个模型主要基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的安全性能与施工管理这四个大的方面来对施工事故进行仔细地研究分析,并且对四个方面下面各个小的因素又进行分析与统计,最后通过合并统计出的各个因素,建立权威性的评价,成功构建整个评价模型体系。

(三)实证引例。

根据以上提到影响因素的四个大方面,本文通过引用2005年到2007年间国内的几起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运用本文上述方法,来构建一个简易的评价模型,对这几起事故的影响因素重要度做出研究。

1、收集历年历史数据和资料,得到施工事故的相关样本数据资料,如表1;

公路施工事故

时间(T)

地点(L)

事故情况

A1

2005.12

四川 董家山山段隧道施工发生瓦斯爆炸

A2

2005.11

广东 天汕高速公路广福隧道施工时发生塌方事故

A3

2006.9

云南 高速公路珠街隧道施工发生坍塌事故

A4

2007.8

湖南 堤溪沱江大桥在建设中发生重大坍塌事故

表1

影响因素:

A1:1)无证施工人员;2)地面塌陷;3)安全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无防护措施;

A2: 1)施工违规;2)施工设备陈旧,存在严重质量问题;3)安全管理混乱,无安全防护措施;

A3: 1)无证施工人员;2)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3)地质较为复杂,环境危险;4)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监督

A4:1)施工队擅自修改施工设计方案;2)施工材料有问题;3)地质复杂,气候条件恶劣;4)管理混乱,缺乏监督,违法施工;

(以上表格、数据均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调查报告)

2、清理数据与筛选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的样本数据除去事故、时间、地点以及影响因素中不完整的信息,只留所有可靠的影响因素并按照上文提出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环境与施工管理进行归纳,将所有因素归于这四点下;例如A1的4)与A2的4)、A3的4)、A4的4)都可以归为施工管理这一因素下,诸如此类;分类完成以后,再将相同性质的因素进行合并,多余的信息进行剔除,最后得到一个完整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框架;

3、然后根据清理出来的影响因素,对每一个因素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究竟该施工过程中哪一个因素出现的次数最多;

4、再利用因素出现的频率,计算它在本次选取样本数据的影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为多少,以此来判定此因素是否是影响施工安全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所有因素的重要值,找到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对施工安全事故的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成熟操作设备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施工设备;随时检查设备的损坏情况,定期更换设备,保证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3、施工环境;较恶劣的施工环境下,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尽量减少、避免自然因素带来的灾害;

4、施工管理;建立安全有序的管理体系,成立监督小组,监督管理整个施工流程;

5、在施工开始前,要对整个施工事故作出较为详细、准确的预测,结合实际制订紧急处理预案;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启动预案,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

结语: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牵涉了众多方面,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点进行论述,对于较为复杂的施工安全事故诱因,需要更为具体的方案与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与解读,找出原因并实施手段控制。本文篇幅有限且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对于构建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模型也有许多遗漏和不足。本文提供的数据与方法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如需构建专业性更强与更具权威性的评价模型,需要在本文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更多信息,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尚斐,赖旭,李笑尘等.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374-374.

[2] 夏立明,宗恒恒,陈树平等.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4):83-90.

[3] 孟建丹,商红标.浅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一般成因及应对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76-78.

篇6

1.建筑施工项目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同时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要想控制这种具有能量的物质与行为不至于逸散和失控,只有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具有能量的物质与行为,对这些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条件、触发因素进行分析,才能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因此,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危险源辩识,同时也是系统安全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危险源进行确定时,一般从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一是事故发生率高,作业环境不良。二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和潜在危险性大。三是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滑坡危害等。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将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最产检的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模板工程。模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模板支撑系统之中,当支撑系统高度超过4.5m,或跨度超过18m时,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就会降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施工生产用电。由于触电事故常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此,在施工现场往往需要编制施工用电专项方案,对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制指定专业人员对安全用电技术和电气防火设备进行巡检、和维修,建立施工生产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确保施工生产用电安全。(3)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项目时,需要开挖较深的基坑,这就涉及到深基坑的降水、排水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会审,根据施工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确保基坑围护安全。

2.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控的要求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得出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趋势。通过模拟故障发生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应用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避免相似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去控制安全事故的重复性,通过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汇总分析。查出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事故原因。同时针对此类事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相同类型的安全事故重复发生。此外,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发生几率,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消除这些问题,就可以实现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由于施工建筑过程中,不同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事故之间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我们要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入手,针对事故根源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使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控的原则

在施工企业预控安全事故时,需要注意以下准则:

3.1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此原则是采用“事先型”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将事故隐患、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潜伏、孕育阶段。

3.2 系统全面治理原则。施工企业要有效的消除和避免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需要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分别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减少人为产生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外在和内在多个方面来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进行保障。

3.3 事故可控原则。在建筑工程中除了自然灾害等非可抗拒力产生的故障之外,其他的故障都可以通过前期的预防和有效的管理策略进行避免或者减少故障损失。通过前期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对策,从而建立完善的故障预防机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损失。

3.4 根除事故原因原则。由于建筑工程中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原因又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而对事故进行预防则是要针对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出解决措施,从根本上对故障的发生进行预控。因此,需要对引起事故的最本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消除这些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消除事故的所有原因,并最终根除事故。

4.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预控对策

4.1监测。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事故的监测是预测活动的前提,是建筑事故预控中的重要环节。在监控环节中,首先要确定监测对象,一般针对于安全事故易发频发地区或是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部位进行监测。在确定了监测对象之后,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过程进行监测,另一方面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最后建立信息档案。通过信息档案在事故预控系统中的共享和传递,以实现对安全事故进行标准化、数据化的预防控制。

4.2分析。分析环节是在监测环节得到监测对象的信息档案之后,运用相关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对得到的监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周围环境、周围物体和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和识别,针对不同的监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的故障特征。

4.3预测。预测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对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预估其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从众多危险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

4.4评价。评价阶段是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隐患进行整体安全性评估,对安全事故给建筑工程项目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针对不同类型的损失计算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损失和安全波动的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

5.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之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及时发现并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采用合理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预控对策,通过监测、分析、预测和评价四个环节对安全故障进行预控。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稳定安全的运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脚手架是重要的建筑施工工具,是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对建设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中的难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据统计,近年来,因脚手架、高支模体系“坍塌”所造成的较大、重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行业绩效。因此,必须重视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认真分析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构建相应的对策与预防措施,保障施工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一、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多发,一直是困扰我国建筑施工界的顽疾。为制止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住建部多次出台文件,对施工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据笔者统计,半年来(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模板体系坍塌类较大、重大安全事故共计发生10起,占到同期所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20起)的50%。

二、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受到施工方案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本文从实际出发,在文献查阅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原因归纳为:

1)施工技术方面

按照住建部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仅仅凭经验进行支撑系统的布设,在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并未进行脚手架设计与施工刚度验算,没有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或者虽然编制了相应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但在施工单位自身技术水平不足、项目经理不重视、节约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低劣,达不到保证安全的作用。

2)材料方面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需采用小48 x 3. 5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或者小51 x3.0的焊接钢管(应用较少),扣件、连接件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构件生产与租赁市场管理混乱,生产和销售建筑用劣质钢管、扣件的现象较为突出,大量不合格的脚手架用钢管、扣件流入施工现场,给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高支模体系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3)施工管理方面

我国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事故多发,一方面是由于脚手架材料、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脚手架设计、施工管理混乱所导致的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检查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也难持其咎。具体说来,一方面,我国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导致脚手架施工人员难以管理,易于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2/3以上是农民工,其中50% -6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不具备施工所需的相应基础和知识,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四。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检查和安全交底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环境恶劣,施工人员漠视安全风险,不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三、提高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实行脚手架生产、销售和租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

脚手架及其构件的质量严重影响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必须予以严格保证。在加强生产质量检查,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生产、销售和租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严格做到符合资质要求和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才能获得生产、销售和租赁脚手架的资格,是提高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脚手架质量的可行手段。

2)完善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施工程序

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 87号)有关要求,建立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施工交底、施工检查等施工程序。明确不同部门或者单位在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提高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设计水平。

3)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有研究表明,脚手架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一般会低估不安全行为的风险,且工作年限、年龄等因素对风险评估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架子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优化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队伍,严格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管理,减少违章作业。

4)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要提高脚手架、高支模体系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员专职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安全监控、险情排查以及安全教育等等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检查要有计划、有内容、有重点、有记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努力提高脚手架工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做到优胜劣汰,杜绝因为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薄等等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最后,在行业内推行建筑意外伤害险,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

5)加强政府质量、安全监督。

严格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施工企业评价与施工管理人员执业评价相结合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检查力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过程安全文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利用行业协会、社会监督的力量促使行业持续改善。

四、给脚手架、模板工程几点建议

1、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及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认真落实专家论证制度认真履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制度,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模板支撑等特殊作业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专家论证审核批准实施。

3、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施工中结合工程实际,一方面要按作业环境、作业部位及工作内容进行分部、分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组岗前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岗后安全总结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每一班组和每一工作环节。

总之,高处坠落、坍塌等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呈高发态势,加强建筑施工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和控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提高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体系。才能有助于我国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

篇8

一 前言

安全第一,在教学实习中同样如此。由于电工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毕业前都会参加很多实习。而实习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对风险较高的特征决定了实习负责方、组织者以及学生本人都应该注意防范事故的发生。电工专业实习场所的事故有很多不同的类型,针对于此,需要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 触电隐患及防范

人身触电是电工实习场所较为频发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触电事故,由于难以援救,伤亡率较高。因而对于该类事故,目前较为有效的措施便是防范。那么,如何预防呢?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防止这些触电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

1.单手操作法

顾名思义,所谓的单手操作就是要求实习学生规范地操作控制按钮:只能使用一只手去触碰控制按钮,而另外一只手不得触碰机床或者按钮。这么做可防止由于双手触电而增强身体所承受的电压,进而降低伤害。

2.双人监护法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个人去“监视并保护”实习学生。通常,可以将实习中表现优良、纪律严明的学生赋予安全监护者的角色,让他们一起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监护,一旦发现违规或者危险的苗头便予以指导和制止。

3.通电声明法

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也较为有效。在通电试车时,操作试车的学生通过警报或者呼喊等方式,提醒周围的学生或老师要离开工作平台一定的距离。

三 短路事故及其防范

短路事故的危害很严重,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技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不熟悉或疏忽等原因总会出现错误操作,这种情况在初次实习的学生中更为常见。

针对实习中的短路隐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而有效地预防或减少这些事故发生的概率:

1.头尾检查法

所谓的头尾检查,就是要求实习学生在进入工作台时就对工作台的完好程度、连接线的规范程度、漏电保护器的状态等进行检查,以确保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实习操作结束后,需要再次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以防下次操作时出现意外。

2.翻转抖动法

所谓的反转抖动法就是指实习学生在配电盘连接完毕后,将工作台上的螺丝进行紧固,之后再对配电盘进行翻转抖动,以观察其上的螺丝是否有松动现象。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且效果较为显著。

3.电压表检测法

这种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却常常被忽视。简单地讲,就是在试车前使用万用表欧姆档对电路进行检测,并用手对接触器等进行按压以观察其通电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欧姆档有异状就需要对接触器等进行仔细检查。

四 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

在实习中,笔者发现部分实习学生在使用和保养电工工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使用螺丝刀作凿子、用电钳作锤子、将工具杂乱放置、不及时修护工具的绝缘部位等方面。这些不当习惯或者错误操作不仅影响了工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此,实习指导教师需要随时督促学生正确使用和爱护电工工具,要向他们灌输“电工工具对于你们就犹如猎枪对于猎人那样重要”的观念。除此之外,还须将电工工具的使用和护养纳入教学成果、实习成绩的考量范围,以促使实习学生真正重视这个问题。

五 结束语

电工实习的安全对于实习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他们能否通过实习,甚至关系到他们以后工作中的技能的可靠性。为了确保实习学生的实习安全,对于常见的安全隐患,指导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身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引导其正确地使用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1、按年份进行统计分析。2001―2008年我国建筑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60起,其中,死亡590人,受伤483人。图1为伤亡事故发生数量随年份的变化情况,图2表示事故伤亡人数随年份的变化情况。

图12001―2008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量统计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1―2008年间,我国建筑行业发生的伤亡安全事故变化总趋势呈现波动上升形势。特别是2004年以来,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状况日益恶化,亟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广大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图2 图12001―2008年建筑施工伤亡人数统计

由图2可以看出,2001―2008年间由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与事故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各年的安全事故中,死亡人数要高于受伤人数。这与海因里希法则所反映的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无伤害事故的规律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和作业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可见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无小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后果非常严重。虽然在2001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即受伤人数多于死亡人数,这主要是因为在2001年12月24日的甘肃天水东关东升花园施工项目中发生的塔吊倒塌事故造成91人受伤的特大事故,在数据上影响较为明显。但该事故同样可以说明建筑安全事故的危险性不仅会造成个体的严重伤害,也会造成大面积的伤害范围,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2、按事故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分类,将工矿贸易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划分成20类。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建筑行业中有9种是常见类型,其他类型基本没有发生的条件或极少发生,所以在统计中着重依据这9种类别将已收集到的事故案例进行分类各种事故数量分布如图3所示,各类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布见图4。

图3各类事故数量分布图

图4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分布图

从图中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坍塌、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中毒窒息和触电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3.1%,造成的死亡人数是总数的94.2%。其中坍塌事故是最严重的频发事故,占所有事故数量的近一半,共造成308人死亡。其主要原因除了建筑施工质量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外,还因为建筑施工作业流动性强,在作业过程中往往需要建设临时性设施,这就造成质量上的控制不足。高处坠落是第二大类型的事故形式,反映出建筑施工高出作业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一方面是高处作业防护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工作有待加强。对于起重伤害而言,建筑施工现场其中设备数量多、分布广,而且作业现场环境复杂,且作业过程受起重物品、气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也是事故频发的一种事故类型。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多存在于管路沟渠挖掘和铺设、排污系统处理等环节,作业人员往往不能意识到低洼及污水环境容易累积硫化氢及其他有毒、窒息性气体的存在,所以不能做好防护工作,而一旦出现事故,其他人员往往又会盲目施救,造成伤害的扩大。在统计的中毒窒息事故中,共有7起事故发生盲目施救造成救援人员中毒死亡的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是被救对象的2倍多。可见,对于类似的事故应该做好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作业管理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二、总结

(1)2001―2008年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基本成波动上升趋势,于2004年达到最低值,之后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建筑安全死亡事故又出现反弹,并且继续保持较高趋势,国家相关安监部门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防未来发生较大或重、特大事故。(2)事故发生与死亡人数较高的是坍塌、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中毒窒息和触电事故,生产企业要有针对性的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大安全投入,保证安全防护和管理。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保证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国家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是,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技术人员很多,施工难度大、作业高度和作业强度都非常高,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外形不规则等特点,使得房屋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做好科学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于规范施工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减少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1]。通过安全管理,能够使施工人员按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进行有序的施工,减少人员的无序流动,进而从侧面对施工质量起到监督控制作用,既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损失,并提高了建筑质量,为业主提供造价更为合理的房屋建筑实体,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一般事故,杜绝伤亡事故,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种类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为了完成某项单位工程所做的一系列彼此相互关联的任务、活动的一次性过程。因而,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如下特征:1)一次性;2)独特性;3)目标的确定性;4)整体性;5)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6)项目实施的渐进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具有以上特征,它又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笔者对1995年~2004年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三级以上因工死亡事故统计分析得出,事故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事故、触电、中毒、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 这六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8.71%,这六类事故主要集中在施工中的脚手架、“三宝”利用与“四口”防护、龙门架与井字架、施工用电、塔吊、施工机械及安全管理、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文明施工、起重吊装等10个方面,而人和物在这些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应特别注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2]。

3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技术人员的大意,一方面是外界施工条件的恶化。在房屋建筑高空作业时,由于立体交叉作业强度高,对于技术人员的身体条件和思想意识都有较高要求,例如患有高血病、心脏病、贫血等疾病的操作人员,不适宜在高空作业。然而在施工现场,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施工条件对人员的身体要求进行施工,隐瞒病情,麻痹大意,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另外,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于安全施工同样重要。有的建筑企业为了工期,不顾施工人员的安全,在雨天雪天、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下仍要求施工,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高空坠落事故还与脚手架的接触不牢,提升机的“带病作业”、井架吊篮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洞口和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3]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

3.2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

这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建筑体的下部不稳或不牢,当建筑体达到一定高度后,由于自重或人员施工走动振动造成底部坍塌,上部下落,致使上部操作人员失重,发生安全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最终可归结为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事故问题。房屋建筑施工中,要求建筑体下部要牢固、稳定,然而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无视施工质量,只顾赶工期,使得建筑体或者下部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模板支设不牢,或者是施工机械、施工区域、施工季节等方面原因不允许施工而强行野蛮施工,使得房屋建筑最终因质量问题而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3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此类安全事故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一个初中生都会知道在进行电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工的违规操作,安全意识淡漠,不配备防电用品,或者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与高压线近距离作业,或者是房屋内部装修时,装修种工复杂多样,用到的电机具多,线路发生扭结而不进行梳理,绝缘皮烧焦而不更换等等原因,都会隐藏触电危险。另外,由于电器设备、机电设备的材料、开关、电线架设不当等原因,以及配电箱无保护操作,电机具无接地无保护等等原因同样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造成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

3.4 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与水、灰、涂料、抗凝剂、防冻剂、工业胶等资源和物品接触,这些因素或是受到污染间接作用,或是有毒直接作用于施工人员,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人员的长期接触,经口、鼻、皮肤等器官接触和吸收,使得施工人员体内慢慢积聚有毒物质,达到一定剂量而发生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而未采取保护措施,或者是大意,在进行饮食时不进行自身卫生清理,或者是误食标志丢失的物品而产生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施工人员本身无安全意识。

3.5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 周围未设置防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揽风绳、 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4)起重吊装未按“ 十不吊” 规定执行;

5)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6)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

3.6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多为机械设备本身存在故障未修和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具体表现为:

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4)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5)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4 结论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不完善,保护措施不全,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较差[4]以及机械设备、化学制剂等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为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斌.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3).

篇11

1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河堤防渗加固的应用

水利河堤工程防渗加固施工应用防渗墙施工新技术主要遇到的难题包括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条件复杂、清渣不彻底、接头孔刷洗不到位和断桩导致混凝土墙体稳定性与防渗透性能差等。施工精度要求高主要在于对造孔过程垂直度的控制。施工条件复杂则是因为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复杂,如漏浆、溶洞和塌坝等。混凝土墙低淤泥堆积太厚导致清渣不彻底,而接头孔刷洗不到位大部分情况是由于混凝土墙体夹泥所致。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将可能严重影响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质量安全,如若遇到洪灾发生溃坝的事故自然风险极大,因此必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施工精度的控制:目前,由于我国在施工建设这一方面的技术水平及应用机械设备的精度都不算高,在河堤防渗加固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如机成槽械稳定性能差,常出现塌孔、沉碴堆积或成槽形状不规则等问题。而在这样的机械使用的条件下,为了能够控制好施工精度,一方面可以采用钻劈法对机械设备进行改良,另一方面则采用两钻一抓的方法,应用冲击钻进行主孔或导孔的遭孔施工,通过采用抓斗抓取导孔之间的土体,最后利于钻机钻进卵石层和基岩层成槽。一般按照要求,成槽的施工精度控制在1/2000以内,抓斗装置采用全自动计算机控制液压纠偏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即时通过各种检测检查手段确保成槽段的几何尺寸及垂直度符合要求。特别指出的是,在造孔过程中需用高质量膨润土泥浆进行固壁处理,膨胀土的泥浆粘度需严格控制,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06~1.19g/ cm3以内,以确保钻孔孔壁的稳定性和成型性。

塌坝堵漏的应对措施:河堤大坝的地质条件情况普遍复杂,多存有严重的漏失地层、强渗地层和基岩内体溶洞等不良地层结构。为了解决好这种塌坝渗漏水的问题,我国目前普遍采用了大口径护壁管防塌堵漏灌浆新型工艺技术,其施工流程是以大口径护壁管、自动液压拔管机和专用钻具及抽砂工具等主要配套机械设备通过用钻机施工顶进至漏失地层以上一至两米处停止顶进施工,并沉下大口径护壁管,黏土封填管外壁使得管内与管外隔离开,而针对填灌材料需根据不同的漏失地层情况进行识别选用。这一项新型技术在河堤防渗加固施工中处理基岩内体溶洞问题尤为有效,主要解决了导坝之间土体的严重漏失问题,有效降低了造孔段内或河堤塌坝的风险。

淤泥堆积太厚导致清渣不彻底的问题对策:通常对于这样问题主要还是应综合反循环与抽砂筒法进行孔底淤泥的清除工作,清除孔底的细砂成分可利用胶凝性材料进行胶结清理。施工中,宜将胶凝性材料预先系于钻机钻头的端部,在钻头伸入至孔底后即可顶进施工,待胶凝性材料与细砂成分胶结充分后利用抽砂筒进行抽砂作业,抽砂彻底确保混凝土防渗墙体底部与基岩层有效连接。

接头连接问题的技术对策:在能够有效控制接头孔的垂直度后,即可采用接头管法施工。该项工艺技术宜在成槽浇筑混凝土初期以前将直径与混凝土防渗墙厚度一致的接头管放置于接头孔位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成型强度后,采用自动液压拔管机将接头管拔出,从而形成接头孔。由于接头管法在施工中可以节约一部分接头孔部位的混凝土,同时不需要对接头孔混凝土进行二次钻凿,从而提高了施工工效,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且施工质量可靠安全,不失为一种施工高效便捷并节能低耗的工艺方法。接头连接还需要在成槽段后期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前对孔壁连接部位进行刷洗,采用多级刷子刷洗孔壁直至刷子钻头不再粘带泥屑即可。这样的施工工艺流程在工艺原理角度来讲,确实可以保证混凝土防渗墙体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防渗墙体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对混凝土防渗墙体的浇捣施工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导管的下设作业,尤其是控制导管的下料速度与各个导管的下料量,保证成槽内混凝土浇筑上升的速度与高度保持一致,并防止局部混凝土的夹泥现象,同时控制下料导管的拆卸速度与埋设深度,确保导管不出现提托、混凝土不出现骨料集中和断桩等问题。

2 复合土工膜工艺在河堤防渗加固中的应用

复合土工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渗水材料,施工工艺较为简单、防渗性能好且造价低廉,目前已经普遍被应用于水利堤防建设当中。但是复合土工膜的强度较低,容易损坏,因此在对河堤防渗加固方案设计中应根据据工程所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与选用,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以确保复合土工膜的施工效用发挥到最佳状态。

复合土工膜防渗加固施工的工艺流程:河堤基础面处理 复合土工膜铺设 搭齐焊接缝 焊接 现场质量检测 修补 二次现场质量检测 回填土。

河堤基础面处理:清扫土工膜铺设面,要求基本平整,土体坚实,不能凹凸不平,裂纹等。

复合土工膜铺设:复合土工膜在铺设前必需具有相应的土建施工质量合格验收证明文件。复合土工膜裁剪应根据准确的丈量尺寸实际裁剪,而不是按照设计图纸来裁剪,裁剪好的复合土工膜块逐块编号并详尽记录在案。复合土工膜的铺设要求焊缝要尽量少,在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避免原材料的浪费问题。铺设多块复合土工膜快注意每块复合土工膜之间的接缝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公分,焊缝排列的方向大致平行于最大坡度,即沿着坡度方向进行铺设排列。在拐角及畸形地段部位应将铺设膜的接缝长度尽量减短,除了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坡度大于1:6的斜坡则应在距顶坡或应力集中区域1.6米的范围之内不设置铺设焊缝。复合土工膜的铺设过程应防止人为褶皱,在气温不高的环境中施工应拉紧铺平土工膜。在复合土工膜铺设施工完毕后要尽量避免在铺设膜面上的行走与作业。

铺设接缝焊接:复合土工膜的铺设接缝焊接要及时严格地检查复合土工膜与膜焊接的质量,对漏焊或虚焊部位即时采用塑料焊枪进行补焊处理。

河堤加固段回填土:施工作业人员应穿软底、平底鞋对已铺设并焊接好的河堤加固段进行及时回填覆土。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分析混凝土防渗加固墙施工工艺与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两种技术的工艺原理,并简略阐述了两种工艺技术方法的施做流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与复合土工膜施工在我国部分河堤堤防防渗加固中还是得到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总体取得的效果良好。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的迅猛进步,水利科技领域出现的新型技术、新型材料以及更为先进的新型工艺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丛,闫功双,刘铭飞,刘瑞钾;河堤防渗加固新技术[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03).

[2] 龚重惠;河堤防渗新技术——锯槽混凝土防渗墙施工[J];科学中国人;2007,(11).

篇12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不同于一般的民用项目施工,并且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筑环境比较偏僻,缺少完善的交通设施,而且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所以对地基处理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应采用特殊性的地基处置对策,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

水利项目工程通常建设在河流、湖泊与沿海区域,因此建设不但应考量主体建筑工程建设,还应依照自然环境与项目施工标准从事辅助设施与配套项目建设,例如截流施工、导流处理、水下施工等。同时水利项目的涉及面比较广,对其进行集中管理难度比较大。另外,水利项目需要完成防潮、泄水等处理任务,且工作环境不佳,因此,针对水工建筑可靠、抗冻、抵御腐蚀的水平具备较高的标准要求,应利用专项施工处理方式与对策,方能保障项目整体质量水平。

水利项目施工建设同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现代社会密切相关,体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以及较高的施工强度,较多项目不但要应用枯水期进行施工,还要应对建设过程中的渡讯或是防洪等有关事项,为此应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良好的温度管控对策,保证项目整体质量。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

1.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一,其中有很多农民工,由于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致其缺少具备的工程安全专业知识,并且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在遇到紧急情况下,由于不能及时进行救助和防范,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一些施工作业人员不具备特种行业的职业资格,在具体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

2.水利设施设备不完善

水利施工机械质量不达标,如起重设备的钢索、缆绳不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要求、信号装置不灵敏等,这些也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有些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边,并没有进行经过调试和验收,而是直接投入使用,进行载重的时候可能出现重物下落或发生其它事故,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加上防护工作不到位等等,如没有按规定设置指示标志,在施工现场的洞口、坑槽附近没有安置警告牌、防护栏等,这些都会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违章操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国很多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设备操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操作,或者违章作业造成地,这不仅威胁了自身的安全,也严重影响到施工现场其他人员的安全。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很多内容的规范与管理上仍然无章可循,这样既不利于执法人员查处,也无法呈现法律的强制性与约束性

4.安全技术措施存在问题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缺乏工程具体概况、施工方法、场地环境和施工不利因素的针对性,在技术管理上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消除危险,保证施工安全。

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某些原因,存在着安全事故,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有效预防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从观念上强化安全意识。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施工人员,都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在工地内部制定内容全面、符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同时,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要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教育,并逐级监督,将安全与绩效挂钩。与此同时,要严格审查特种行业施工人员上岗资格,确保特殊工种的岗位安全。

2.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难度较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在安全事故预防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管理的内容,例如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设备的管理、施工环境的管理等,各个部门要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汇报交流,将各自负责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总结,对为工程安全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忽视安全问题或者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生产事故的员工进行处罚。同时,可以联合水利工程质检机构进行监督,强化行业监管,这也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有效途径。

3.采用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

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因此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当然,任何工程安全管理控制并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应该长期坚持下去,遵循和安全为先、合理预防的原则。主管单位应创建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系统,施工单位不但应形成内部安保体系,还应建立相对应的内部监督系统,构成一整套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并全面维护的预防管理体系。水利项目施工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一些时候建设强度较大,因此季节因素导致的突发性施工安全事故较多,为有效预防该类事故的发生,缩减造成的损失影响,应对项目有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管理对策。重点由防护处理、技术以及管控等层面应用综合对策,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例如现场进行快速的指挥、组织各项救援管理、及时的抢救各类重要物资的输送,保障通讯联系的及时性,做好后续处理,并及时进行信息。为实现良好的应急救援既定目标,还应依照预定的救援预案做定期的演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进行现场的演练,这样不仅能降低安全施工的发生几率,还能有效做好事故的应对工作,有利于将损失将至到最低,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稳定、和谐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水利施工的安全管理及采用新技术等等,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楠,裴宗爱,李先管.浅谈提高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对策[J].治淮,2013(01).

篇13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化工是我国的支柱行业,而化工生产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带有其他行业不具有的危险性,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项设备的故障,或者个人工作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而目前国内对于化工安全生产仅仅只依靠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是不够的。化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其生产的安全性是最基本的保障和前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基础,就没法让化工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努力实现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能够持续运行。

2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企业危险物品较多,火灾危险性级别高通常来说化工企业的生产加工和生产原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引起爆炸,致使爆炸范围扩大,这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这种爆炸火灾事故不但会导致企业生产停滞,设备,甚至会危及到周边地区,给社会和人民带来财产甚至的人身的安全威胁。

2.2企业使用危险物品多,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发生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一些工艺使用一些产品导致有污染甚至有毒的排放物的产生在所难免,而这些污染物一旦排放到江河中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氯气、硫化氢、含磷的污水如果排放到江河中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另一些有毒化工原料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泄漏后,则会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引发大火、爆炸等更严重事故的发生。

3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分析

3.1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管理开始化工企业在正式运行之前,各部门应当对企业资质,各方面的运行条件进行审核与评估,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在化工企业建立之初就应当审核周边环境是否适合化工企业的建立,必须考虑到一旦发生事故是否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安全,对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必须与风向、安全距离进行严格的审核,以此确保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的源头管理落到实处。

3.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加强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尤其是针对消防的安全管理,不能只凭口头说说,或者宣传宣传了事,而应当建立一些安全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基本的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安全制度要分类建立,对于各类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必须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测定其安全性,以此为制定的安全防范对策提供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只有这样,一旦事故发生,才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3.3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减小火灾隐患的发生概率化工行业不同与其他行业,其危险性是其他行业没法相比的,由于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常常会因为小小的疏漏而引起火灾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在考虑经济利益长足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大企业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适当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实现生产工艺的智能化,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人在其中扮演者最最重要的角色,因为人不仅是各种安全制度规则的约束者,同时也是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的执行者,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训,比如对员工的处置事故的能力进行培训,对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以此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