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训练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训练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训练方法

篇1

(2)立马起身,手脚相碰;

(3)再次俯身做一个俯卧撑,如此重复20次。

(4)注意保持手臂力量注意安全。

2、翻滚俯卧撑。

(1)从仰卧开始,抬起腿部上卷,滚动身体向后,而后放下腿部,脚掌着地做蹲立;

(2)立马向后伸直腿部,两手支撑手臂,做一个俯卧撑;

(3)再起立,重复做滚动身体的动作,如此一个才是完整的;

(4)重复20次滚动+俯卧撑。

3、支撑跳腿。

(1)从平板支撑开始,身体前屈做一个标准的平板支撑;

(2)手肘着地支撑身体,启动两腿跳向左边,再次启动跳到右边;

(3)重复20次。

4、剪刀腿。

(1)仰卧,两手垫在臀部,微抬上半身;

(2)启动两腿上抬,悬在半空;

篇2

1、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2、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3、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才能够随口道来,“说”得得心应手。

二、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的要求,明确“指标”。

1、表达要动情。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要学会应变。

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篇3

篮球作为广大高校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不进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缓解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等都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体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篮球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学者必须对篮球训练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保证篮球训练的质量。

一、高校篮球训练理念系统概括

(一)周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1]

周期性训练是指有周期、有规律的对蓝球进行训练的理念。周期训练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分为大周期与小周期训练,每个周期都要包括准备、比赛和调整三个阶段。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篮球教练并不是非常规范化的专业篮球教练,学生也并不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所以,在平时的篮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或学校中组织的篮球比赛进行周期性的训练规划。针对性训练理念是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训练基础、训练状态进行了解,注重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在学生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训练规则与训练内容,让学生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规范的周期训练。

(二)对抗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

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篮球训练中的对抗性不可忽视,学生必须具有敢于对抗、科学对抗的体育精神才能更好的达到训练目的。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坚持对抗训练的理念,训练学生在比赛环境中做到快、准、狠,提升篮球技能,达到训练目标。篮球运动的技巧与对抗性主要在实战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在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性的练习,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感受赛场的变化,提升篮球技能。

(三)规范化与定额负荷训练理念

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篮球技术规范性讲解,学生只有具备基本技能才能在实战中发挥战术作用,学生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避免在实战中出现问题。在规范性训练理论基础上,可以在学生可负荷范围内增加训练的难度与力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挑战欲望,提升训练的水平。

二、高校篮球训练方法

(一)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呈现所学的技能动作,经过多次的想象之后,大脑中会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在实际操作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并且能够连贯、熟练的做出动作[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想象在大脑中增强动作的记忆,一般动作要经过多少次想象训练,以及想象训练方法的重要性等,要让学生重视想象的训练,通过自主的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比如在教授“问旨缟贤独骸币欢作是时,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学生先进行思考与记忆,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将教师的动作在大脑中进行连贯的记忆,经过反复想象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有利于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

(二)游戏训练法

在体育训练中引入游戏,在增加训练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篮球训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并能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并掌握。比如在“三步上篮”一动作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并针对所要学习的动作设计几个任务,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两组进行竞赛,教师负责监督与计时,完成任务用时较短的一方获胜,然后进行奖励与惩罚[3]。通过这种游戏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并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经过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篮球基础动作,并且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作技能得到多次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引导训练法

引导训练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实际训练中规范学生的动作,调整学生的姿势,讲解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的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练习,创造轻松、积极的训练气氛。比如在练习“传接球”的动作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掌握伸臂接球,在接球前双臂要保持恰当的角度等动作要领,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做试验等方法,消除学生对动作的疑问。在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教学内容。

三、结语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教育者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特点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练习,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4、训练内容要扎实,不花哨,提高队员的能力讲究基本功(体能)。队员在竞技中不仅拼的的是爆发力,持久力更重要。训练的内容过分单一不可取,但是华而不实的训练更是不可取去。像跑步、投掷等基础训练虽然乏味,但是必不可少。

5、请教专业人士。请教专业人士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通讯很发达,不一定要到现场,通过视频通话等等形式未尝不可。

篇5

现代五项运动中,运动员要在一个比赛日内按顺序完成五项运动项目,而五项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又存在较大的差别。现代五项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击剑项目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以及速度和有氧耐力;马术则要求运动员具备下肢流量、平衡能力以及核心力量;跑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速度、稳定性以及较强的上肢力量。

现代五项运动不仅对运动员有不同的体能需求,还会导致运动员不同的能量代谢。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必须移动迅速,精确完成攻防动作,击剑运动要求攻防迅速且具备爆发力,运动中主要由ATP-CP系统提供能量,同时有氧也进行能量供给。200米自由泳比赛为2-3分钟,糖酵解为运动员提供主要能量,高效完成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达20mmol/L;跑射项目中,运动员完成每组跑步后,心率约为180-190次/分钟,血乳酸值约为16mmol/L。

二、现代五项体能训练特征

高等院校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前,要制定高质量的训练计划,并且认真贯彻执行。训练计划和训练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运动员单项运动的能力训练,还要分析单项运动训练对其他项目能力的影响,保障运动员五项运动均衡发展。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范围较广,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提升单项运动体能训练对整体项目的贡献率,降低项目之间的重复劳动率。击剑、游泳、跑步以及马术等都需要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马术运动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跑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因此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中,要针对五项运动的体能需求进行基础训练,然后根据每项运动的特点制定出与项目运动相匹配的体能训练方式。现代五项运动中,游泳、跑步等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进行有氧训练以及速度训练,此时可在同一训练中完成,从而在单项运动训练中完成专项体能的训练。

三、我国高校现代五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遗传优势,采取渐进性的训练方式

高等院校在甄选现代五项运动员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在运动员中选出天赋较高的运动员,进行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在选拔后,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优势制定出体能训练的计划,从而提升运动员现代五项运动的水平。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以及机能进行训练方式的选择,对训练成绩较好的运动员进行拔尖训练。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训练量要从少到多,训练的强度逐渐增强,最终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二)加强理论指导,提高自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五项运动体能训练前,教练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此之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习体能训练的理论内容,以及现代化的运动生理知识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结合训练实践中,并且定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世界现金训练技术,从而制定出最科学、最适合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还要将训练内容进行整理,将训练技术传授给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与现代五项运动员要做到共同进步。教练员加强与运动员沟通,运动员才能更好的理解训练方案,有助于提高现代五项运动员的训练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利用板块训练模式加强专项训练

篇6

一、前言

在网球比赛当中,发球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网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都是从发球先开始的。与对手的竞争也是从发球开始的,网球比赛是由自己的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组成的,那么发球局每个运动员都是力求保住、在接发球局中寻找机会“破”掉对手的发球局。在网球中赢下一分就在于发球局的战术体系以及接发球战术体系的能否高于对手,正是因为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它受到了网球界的很大的重视,并且对网球发球进行大量的研究。那么,网球运动的普及也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在平时的网球教学中发球技术也是大学生学习网球的难点。

二、发球技术简析

发球技术由握拍、站位、抛球加引拍、挥拍击球组成的。

(一)握拍

目前,网球发球的握拍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大陆式握拍法。大陆式握拍就是四指并拢,大拇指握紧压在中指上,虎口的“V”字形对准拍柄的侧面第一个平面,小拇指环绕拍柄的底部,掌根部位也与拍柄的底部基本齐平。无名指和中指自然环绕拍柄,然后食指像勾扳机一样侧向上环绕拍柄的中间部位,大拇指与中指自然交叉,拍柄的底部卡在手掌小鱼肌上,并与食指的指跟部成一条直线。这种握拍手法有利于发出不同种类的球[1]。第二,东方式反手握拍法。以右手为例,在大陆式握拍法的基础上虎口再向左移动一个平面,这种握拍法比较适合发侧上旋球,对于一发平击球没有太大的利用空间。

(二)站位

网球的发球是从一区开始的,一区发球应该站在底线后中点的右侧半米左右,这里距发球区最近,发球后便于全场保护,左脚距底线的距离根据自己的发球习惯来定,假如发球有向前垫一步的习惯就需要左脚站位的时候距离底线留有一定距离,以免在发球的时候踩线违例。左手持球并轻托在拍颈处,侧对挡网,拍面自然地指向前方,拍头略高于手腕,身体的重心在左脚前脚掌,身体放松。二区发球站位一般在底线后中点的左侧1m左右,因为正手要防守到三分之二的场地,反手相对正手较弱,所以站位应该向左调整。

(三)抛球加引拍

在整个发球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抛球,抛球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发球的质量。抛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准,每个人的击球点不同,那么每次抛球都要确定在自己最舒适的击球点是很重要的。确定好自己的击球点进行数以万次的抛球练习;第二个要素就是稳,在比赛期间随着体力、比赛的节奏、现场的气氛等因素都会影响着运动员,所以一定要练习的稳定,不手软。因此,如果你没有处在最佳的抛球位置时,最好不要勉强抛球。在抛球的时候,要借助身体的协调用力,用肩作为支点,直臂抛起球,不要去仅用手腕或者手指完成抛球。 在抛球臂向上的运动中,主要靠的是肩关节中、小肌肉群用力,腕关节与肘关节时相对固定的,进而降低了活动关节的自由度,取得控制的精确性[2]。在抛球的同时,握拍的手臂要进行后摆引拍的动作。持拍手臂要进行向后引拍,抬头盯球、两腿微曲、顶髋送胯、整个人身体呈一个弓形。引拍的基本方式现在基本分为两种:从下向后上引和从前向上向后直接引。在引拍的同时,整个手臂的肌肉要保持放松,使整个背部肌肉和肩部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同时注意手腕的肌肉不要太过于放松,容易导致手腕的扭伤。

(四)挥拍击球

当球抛到位,挥拍手臂拉开,下面进行的就是挥拍击球。右脚发力,身体由曲迅速到伸。身体向前上方移动,挥拍手臂以及球拍在体前挥出,在身体的右上方最高点击球,在整个击球的过程中重心由后脚向前脚转移。球拍在向前挥动时,手腕保持紧张状态,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握拍的小臂带动手腕、然后手腕再带动小臂,有一个旋内的鞭击动作,这是整个挥拍的发力关键点,击球过后挥拍随挥到身体的左侧,继续保持网球的准备动作,整个发球动作结束。

三、大学生网球发球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抛球不稳定

抛球是发球的开始,只有稳准的抛球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发球。平稳的抛球是左手手臂伸直并平稳地将球托起,在托起的过程中,以肩关节为支点迅速地将球利用惯性抛起。虽然整个抛球动作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抛球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利用手臂的惯性,而是把力量集中在小臂和手腕上,在没有到达高点的时候就将球抛了出去。那么这个动作就导致了抛球的稳定性降低,由于手腕的力量很难每次都控制的一样,所以抛球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也就影响到了发球。

(二)抛球和引拍动作衔接不协调

正确的发球过程是在左手抛完球以后,右手手臂拉拍到身后并且做出绕环的动作,同时两膝盖微曲全身呈反弓的形状;球下落时,右腿发力蹬地,左脚向前带动髋关节、带动整个躯干,右臂向前上方挥动,在挥动到最高点时,球拍接触到球,完成击球动作。那么整个动作过程,抛球和引拍的节奏很重要,学生在发球过程中,这两个动作不能完全的配合在一起,总出现脱节现象,整个动作感觉很不协调,进而影响到发球的力量、速度和成功率。

(三)随挥动作不流畅

流畅的随挥动作能使球拍和球友更加充分的接触,一方面保证了击球动作的完整性,再者长时间的球拍接触球能够使整个控球更加精准,有利于发“点”。从观赏性的角度来讲,网球比赛的整个过程是一种视觉享受,选手漂亮的技术动作会带动着观众,同样也增加了选手的自信心。因此,来一个漂亮的随挥是很有必要的。

(四)发球不具有多变性

在教学比赛的时候,很多学生一旦一发失误后,在二发的时候心理就会产生一些变化,就会有很大的思想负担,那么二发的失误率也就提高了。也有很多学生对于一发和二发的对待有误区。一发并不需要100%的力量,好的一发并不需要特别大的力量而是把旋转、深度、点都控制的很好,所以在比赛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当时发球的状态来调整发球的节奏,保证一发的成功率才是重要的。

四、解决错误动作的训练方法

在了解完在网球发球中的一些错误动作和学生应该注意的点以后,那么就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来提高发球能力,下面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录像模仿

在进行发球教学前,先让学生观看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录像,让学生反复地看、讨论发球的技术环节,在讨论过后,教师再进行一步一步的讲解是学生加深印象。最后再到球场上,根据看录像讲解的步骤学习,分解模仿训练,最后将分解动作完整化。

(二)抛球练习

让学生靠近墙壁,模拟挥拍击球,找到发球的击球点并做下标记。下面学生就呈发球姿势一直练习抛球,抛球的高度以刚才做的标记为标准,练习结果以95%的成功率为标准。而且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每天都要进行此项训练。

(三)发球节奏的练习

前面也谈到过发球时候抛球和引拍时候的节奏最重要,其实这也是抛球练习的第二步,抛球带引拍动作,第一步抛球练习完成后,这个练习就站在发球线后练习,反复的练习抛球,强调两只手臂的协调配合和全身用力的节奏感。

(四)击球手臂的鞭打练习

手臂的鞭打动作其实就是在击球的一瞬间手腕的自然弯曲内旋的作用。这时的拍头能够快速挥出,击球力量可以完整的传递到球体上。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羽毛球的拉高远球练习来体会鞭打动作,在进行这一动作的时候手臂一定要放松,完全的将手臂“甩”起来。还可以找一棵高度适当树的树枝进行固定挥拍鞭打练习。

(五)量的积累

再多的方法、再多的口头讲解到最后没有付诸到练习中都是无力的。每天不断的训练和常年累月的坚持才是能够提高的王道。

五、小结

网球稳定的发球技术带来了一个比赛的良好开局,提高了比赛获胜的比重,因而需要不断的加强练习。在高校开展的网球运动中,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大多数都存在很多问题。那么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强度,在大学期间对于网球技术还是能有显著提高的。

篇7

一、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当前的我国高职院校中,羽毛球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课堂上主要讲述有关羽毛球基本技术的理论;练习则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在理论教学中,羽毛球教材多由学校校自行选择,教师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在自主练习这方面,主要在室外的体育场地中,以娱乐为主,同时达到了放松锻炼的目的。

二、影响羽毛球训练的客观和主观因素

1.教学场地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持续扩招,一般院校的学生数都超过1万人,给羽毛球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据调查陕西的一些高校显示,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室内的羽毛球馆,平时的教学活动都在室外场地进行。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后,羽毛球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选修这门课程的逐年增多。而在高校的具体教学中,因为教学场地的限制,一些课程内容得不到准确地讲解和示范,具体的训练也有所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2.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激增,教师资源愈显不足,使得教学任务紧凑。在这种形势下,讲授羽毛球通用技术就成了授课的主要内容,技能提升类的课程得不到保障,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师队伍的结构比较单一,多以自学为主。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战技能,能教给学生的更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兴趣。

3.赛事少,难以带动训练水平。目前,全国高校的羽毛球赛事只有一项——高校羽毛球锦标赛。一定赛事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训练。而其他高级别的赛事,如全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参赛的都是职业选手,业余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一般很难参与。同时,羽毛球项目在高校内也没有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得大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4.大学生对羽毛球入门训练认识片面。大学生加入羽毛球的学习行业,需要有一定的引导。一是通过高校的宣传或者老师的介绍,二是通过身边环境的渲染。在当前的形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老师的数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紧张,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常常具有从众心理,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电视等媒体对职业足球、篮球直播的增多,大多学生参与了大球类运动项目,或者选择了一些诸如健美、体操等课程。

三、教学训练方法

对一些开展羽毛球运动较好的陕西高职院校调查分析表明,提高羽毛球的教学水平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增加羽毛球场馆的数量;第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增加职业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培养广大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建立羽毛球俱乐部。具体在高职院校的羽毛球教学建设中,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羽毛球场馆的建设。羽毛球运动对于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很高,在专门的羽毛球场馆里,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对于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着影响。场馆的建设,是发展羽毛球运动的物质基础。二是增加老师数量,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上,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加以解决,如邀请一些退役的运动员等。教师要在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加强修养,使得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前来学习,为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教学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电脑技术手段,讲述有关羽毛球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多媒体能生动细致地讲解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展示羽毛球先进的训练方法,能很好地促进有关羽毛球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声情并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保证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模拟演练法教学。模拟演练法训练,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已经掌握的基本手法技术,分别进行反复练习。一方面,通过一些相关视频录像,把羽毛球握拍手法、发球方法等技术,通过相应的教学技术录像进行牢记,使得大学生掌握了标准正确的羽毛球手法技术,不会产生想当然的情况。另一方面,针对每一种技术手法进行仔细的分解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基本的规范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具体细节的把握,有利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顺利开展。具体的模拟演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向上颠球手法练习。在这个练习环节中,要保证握拍姿势正确,手臂向上要自然,做出击发球动作。在整个练习中,要把握好力量和控制好球的落点。手指握拍发力时,要练习由松到紧的调节手法。第二,不同高度吊线球练习。这个环节的练习,就是把球系在不同高度吊线的下面,用球拍分别击这些系在线上的球。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正手练习发球动作;在另一段时间内,用反手练习发球动作。在练习完一个高度的发球动作后,调整吊线的高度,再进行正反手训练。第三,在运动场地上练习发球。这个环节的练习,经历前两个环节强化训练后,是在正式的运动场地上进行的。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中,要正确运用各个技术要点,以提高训练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3.实战对练法教学。羽毛球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实战,实战也是最终的训练方法,一切的练习目的都是为实战所服务的。通过实战,可以检测教学的实际效果,寻找教学中的缺陷,以利于以后的教学方法改进。实战可以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内和课外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知识。通过实战,提高学生的学习运动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在心理素质方面,可以在实战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以后的训练水平;也可以通过实战的胜利,提高自己的信心。

4.组建兴趣小组或小型俱乐部教学法。羽毛球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每周末的晚上,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小型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在羽毛球的手法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建立兴趣小组或者小型俱乐部。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有关的手法技术,指出实战中的不足了;兴趣小组或者俱乐部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做好交流活动。通过这些,能有效地提高羽毛球的运动水平。

通过上面的一些措施和训练手法,能改进现在高校中一些羽毛球教学不足的现状。通过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水平,使得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校合唱表演对声音的要求及其难点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其表演的基本形式是群体歌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所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要求参加的成员将各种不同的声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这个整体又并不是由完全一样的声音构成的,不同成员声音的差异依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带有一定的辩证性。但这种差异性是服从于一致性的。首先,合唱声音中不应出现基础性的问题,音准、节奏必须准确无误,各个不同声部的声音可以被清晰地分辨出来;其次,参加者不同的音色应凝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圆润饱满,而不显得突兀。进一步来说,则是对声音的层次感和对比性有要求。不同的声部应该层次分明,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之间形成对比,和声部分应充盈、坚实,对旋律线条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但这样的表演要求在高校的合唱演出实践中却并不容易达到。由于参加演出者绝大多数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因而很多同学在基本的音准、节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追求音乐表现力了。在实际演出中,我们经常能够遇见声部混乱、音高不一致、节奏不稳的情况。简单地说,合唱中的声音统一对高校合唱演出来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与排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弥补这一缺陷。

二、高校合唱中声音统一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气息训练

合唱歌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长的乐句,有时因为表现力的需要,还要在同一个乐句中变换节奏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在这类乐句的表演中,演唱者应保证自己气息的平稳,不能因为换气影响歌曲的表演。这就对表演者控制气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非音乐专业而且又没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因而我们有必要在事前的教学、排练中对此进行专门的训练。相关的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面前有一朵花,然后模拟出自己在吸气闻花的香气的状态,以此来让学生熟悉声乐表演中的吸气方式。在呼吸的节奏上,可以让学生伴随着节拍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要保证吸气的量和呼气的量相等。节拍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如二二拍、二三拍等开始。在学生能够伴随着特定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后,再逐步提升拍子的复杂程度,如使用四四拍等。同时,在训练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双手叉腰作为辅助。在学生能够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吸气——呼气之后,可以让他们增大吸气和呼气的量。再进一步,则可以让他们在呼气时放慢速度,做到速度慢、均匀、稳定。在具体的呼气方式上,让学生微微张开嘴,用舌尖抵住上排的牙齿,发出“S”的声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乐表演中基本的呼吸技巧,从而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换气的问题而影响演出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气——呼气练习一定要在特定节拍的配合下进行。目前很多高校的合唱训练中都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参加合唱表演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或者说,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同学所理解的节拍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而没有和节拍结合起来,那么在排练及实际演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大家呼吸的节奏不一致,从而影响歌曲的节奏的情况。

(二)音准及节奏训练

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准及节奏都是音乐表演中的核心内容。离开了音准、节奏,也就没有音乐可言了。我们说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在时间中流动并带给听众艺术享受的,就正是音准和节奏。由于参加高校合唱表演的同学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音准、节奏的认知能力并不强。事实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认知音准、节奏。有些同学可能相关的天赋比较高或是平时受到的影响多一些,感知能力就好一点;反之,则会差一点。因而,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排练时,一定要重视音准、节奏这样的基础性练习。音准方面,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跟随钢琴演唱音阶。考虑到现实中合唱曲目的选择,这里演唱的音阶不需要很长。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多宽广的音域。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上,教师不必做出过高的要求。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音准问题上。即学生跟随钢琴声唱出的音阶在音高上必须准确无误。节奏方面的训练也与此类似。在讲清楚了基本的节奏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跟随着教师的手势发出“啊”的音。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到合唱曲目的特点,一切比较复杂的节奏型,如混合拍子、散拍子都可以不做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重音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时,往往只在意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理解和掌握,而对节奏中的强弱问题重视不够。这是不正确的。缺乏强弱变化的节奏是不能够传达出艺术感染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之初,教师就应该加强节奏型中强弱音的练习,如三拍子的“强——弱——弱”、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只有让学生在这方面养成了习惯,将强弱变化与节奏型结合在一起,他们才能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自觉地将节拍中的强音和弱音表现出来。

(三)音量及音色训练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而且也缺少登台演出的经验,所以在表演合唱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而且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会对此有所影响。如有些学生性格外向,乐于表现自己,就会在合唱时音量比较大;而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就会声音小一些。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及排练的过程中对此进行很好的协调,让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音量,以免过于突出,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音色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从声学的角度来说,音色的不同与振动发声的物体的材质有关。由于每个人的天然条件不同,因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音色也必然各不相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合唱是一种群体性表演的艺术,个人的声音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不能让自己的声音过于明显、突兀,以至于破坏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多声部训练

在合唱演出中,通常都会用多声部的结构,以此来提升音乐表演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性。相比齐唱,这也是一个难点所在,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相关的演唱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特别的训练。首先,要让合唱的参加者对歌曲的结构和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演唱的段落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才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此外,每个演唱者也应牢记自己所属的声部,不要在表演时声音过高或过低,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而应该控制好音高、音量,这样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所在声部承担的歌曲内容。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教师可以在钢琴上随机弹出将要演出的歌曲的某一片段,让学生来分辨这是属于哪一个声部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检验以及提升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经常观摩多声部音乐的演出视频,以此来强化他们对这种音乐表演形式的认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在高音声部,一定要设置统一的标准。有些女生因为自身条件较好,音域较广,能唱出的最高音比其他人要高一些。这时一定要强化其音准观念,做到整个声部协调一致,不能在演出时出现声部中某几个人的声音特别高的情况。

三、结语

各个参加者的声音协调统一是合唱这一群体性音乐表演形式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合唱中的很多参加者之前缺少相关的音乐训练,因而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特别地加以注意。既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把自己的音乐才能发挥出来,又要维持整体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毛为.普通高校合唱训练基本方法探究[J].当代音乐,2019,(08).

[2]王茜婷.合唱艺术形式的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9

(一)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发展比较缓慢。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盛行了有些年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是会选择比较基础的姿势、步伐、运球以及投篮等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选择示范然后再进行练习的套路,在示范练习的过程中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日益消极、被动[2]。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消失殆尽,篮球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体格进行培养。然而采用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无法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因而当务之急是要摒弃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讲解与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向化,虽然学生的基础技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但是教学的时间大部分花费在训练上进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来改变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缺陷。

二、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探讨

上文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现状,得知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阻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创新篮球教学的方法

篮球教学活动既要注重对学生动作技巧的示范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领悟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领悟法。领悟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任务,进而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上[3]。只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比赛中才会灵活应用战术,进而提升学生对篮球技术应用的理解。

(二)创新篮球训练方法

篇10

意志品质训练法主要是指使运动员能够较为迅速地进行自我的控制以及调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运动员在比赛时顽强、果敢等意志品质。目前,对铁饼运动员进行的意志品质训练方法主要有: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运动员能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前提和重要的保证,只有出于对项目本身的热爱和追求,才能够在训练之中更为努力,并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强化运动员自信心理,教练员制订与运动员能力较为相符的训练内容,通过不断地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使运动员对于自身的竞技能力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强化运动员的自信心理,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在比赛中更为充分地展现竞技能力,同时充分地调动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达到强化运动员自信心的目的。

二、情绪脱敏法

情绪脱敏法主要是指通过外界强制的手段,主动引起运动员的情绪过敏,并利用运动员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效地控制过敏情绪对运动员技战术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达到在比赛之中能够良好地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运动员通过情绪脱敏训练的不断练习,不仅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更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之中,面对变化多样的外界环境,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脱敏法通过外界环境主动对运动员施加压力以及消极的情绪,使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之中,不断地调动自身积极的情绪,以抵消消极情绪以及外界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铁饼项目是运动员以个体身份进行的比赛,因而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情绪的掌控能力要求更高、更为细致。微小的心理波动都有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因此,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之中必须要通过外界不断的刺激来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过分的兴奋以及消极情绪都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情绪脱敏法的训练周期较长,运动员往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良好地控制自身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使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不会过分的兴奋或者抑制运动员的心理情绪。能够较好的克制运动员的在比赛之中的心理障碍、焦虑以及紧张等负面状态的影响。

三、心理诱导训练法

心理诱导训练法主要是指在比赛前夕,通过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来有效地缓解运动员因为即将比赛而引起的心理不良情绪。将运动员对比赛过度的集中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外界刺激上。

一般情况下,往往在临近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诱导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运动员通过心理诱导的训练,如,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消解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缓解因比赛而带来的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心理诱导训练法通过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来达到调节运动员心理的状态的目的,进一步稳定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让运动员对即将面临的比赛有充足的准备。

四、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主要是指在日常的训练中,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外界状况,进行实战的模拟演练,目的是使运动员在训练之中,尽可能地充分体验到比赛之中的真实情况,并依据模拟训练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予以及时地解决。模拟训练法,通过在日常的训练之中,最大限度地构建真实的比赛情况,以及外界的比赛环境,使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比赛的氛围,进一步增强运动员的抗压能力以及焦虑和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篇11

1、吸气:吸气时,先收紧小腹,把身体里多余的气吐掉。然后开始吸气,打开口腔和鼻腔,让气息深吸到小腹,也就是俗称的“丹田”(肚脐周围),这时我们可以感觉到随着气息的进入,小腹及周围腰部的肌肉组织被气息支撑得膨胀起来,注意这时只是小腹及周围肌肉群紧张,自己的胸部、肩部和颈部都是放松自如的,自己检查一下,如果这些部位同时也紧张,那呼吸的方法不对,得从新调整。气息正确地吸到小腹后,把它控制在小腹及腰部周围等待歌唱。

2、保持:合唱队员在歌唱的时候,气息基本都在保持状态。从一个乐句来讲,唱一个乐句从开始到最后一个音都要求尽量把气息控制在保持状态。这样唱出来的声音都有气息的支撑,能够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高位的头声。

3、呼出:在一个乐句里直到唱最后一两个音时,才慢慢地把小腹里剩余的气全部吐掉,小腹这时重新收紧到整个身体里没有任何气息的状态,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呼吸。

4、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可采用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等方法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合唱声音的训练

合唱的声音一定要使用高位置的头声,用直声唱法发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合唱团成立之初,合唱队员来自各地,跟随不同的老师学习声乐,唱法也不尽形同,各人都有自己对声乐的一套理解。但到了合唱团里,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必须按指挥的要求练习高位置的头声,学习用直声唱法演唱。直声唱法的要点就是在指挥的示范引导下所有合唱队员集体把声音往头腔方向调控,调到一定的高位置后直唱出来,注意保持声音的平稳,每个合唱队员要注意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不能抖动,注意不能像美声唱法一样演唱长音时带着很多声波。另外,声音绝对不能压喉,压喉的声音一定是低位置的声音,这类声音在合唱队里会显得很另类,声音无法融入集体,许多作品无法演绎,在合唱里会起到噪音的作用,破坏了合唱声音的纯净和谐以及统一性。

合唱团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另外按需要在女高音里再分为第一女高、第二女高,其他声部也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声部。不管合唱团分为多少个声部,一个总体的原则是所有的声部都要朝女高音靠拢,贴着女高音的声音来进行演唱。这就要求女高音始终要保持高位置的优美音色。指挥要求每个团员的声音都由头腔发出,靠、贴着女高音,每个队员在演唱的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倾听另外几个声部发出的声音,自己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合唱团里,感觉自己的声音位置不够高,音准跟集体的音高有差异,或声量太大或太小等都要马上进行调整。如果每个合唱队员都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个合唱团所有声部的声音听起来是揉成一团的,是非常的和谐的,整个合唱团从开始唱出来的第一个声音直到最后一个乐句,都会让观众觉得合唱团各声部的声音非常的和谐统一完整,各声部的特征不明显,每个声部都融入到了集体中。以前国内合唱团曾经出现过声音个性太明显,声部特征非常清晰的唱法,现在在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除了演唱一些民族性的很强的,需要做些特别处理的合唱作品外,一般的作品都会摈弃这种唱法。

三、合唱的咬字与吐字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独唱的总和,它要求声音有统一的群体感。合唱中咬字、吐字是否统一,会直接影响到声部以至整体的音色是否均匀、协调。合唱训练中常常会由于咬字吐字的部位不统一而造成声部的音色不统一,歌唱线条不连贯、不流畅。而且,由于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速度、不同形象等的个性差异,指挥还要善于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强调突出中心韵母或重点字的色彩作用。例如:排演一首中国民族作品,如《赶牲灵》,那么指挥会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求所有合唱队员的咬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前,使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效果声音比较明亮、灵巧、金属性强,字头因此表达得比较清楚,那么观众也能够清晰地听清歌词。如果排演的是欧洲的早期的合唱作品,如《Hallelujah》,那么指挥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要求合唱队员咬字吐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后一些,使整个合唱团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比较暗淡一些,但合唱整体的声音会比较厚重,声音更加有共鸣,也更加有气势。

四、合唱指挥的训练

篇12

一、篮球短期的心理训练

篮球比赛的输赢,除了与两队篮球技术的高低、队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发挥的好坏等诸多的因素有关外,同时,篮球比赛也是双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以及自身的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在短期的训练中,进行心理训练就显得较为重要。

教练在训练的时候,应该让队员在心理上对各种技术以及战术有清楚地认识。如果整个球队的球员对于训练的战术能够有充分的理论上的认识,对于要掌握的战术能够了解其特点和相关的构成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在心理上就会有一定的信心,在训练中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对于教练的讲解也有相应的理解,在实战的过程中也会进行有效的配合,共同保证战术的发挥。如果对于战术在理论上认识模糊、认识不到位,对战术的变化以及特点也不能更好的掌握,对训练效果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篮球教练要根据每个篮球队员的心理素质情况,采取专业的理论讲解以及实践的训练分析方法,使得高校的学生运动员能够了解并把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进行短期心理训练时,篮球教练及助理教练员都应具备较为娴熟的篮球训练技巧,在训练的时候,要能够预见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或者会影响运动员情绪的特殊情况,然后还要客观地分析比赛双方的实力,不能过高评价自己,也不能过高评价对方,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士气,在评价的时候,教练要能够使学生鼓起战斗的勇气,培养他们的赛场拼搏精神,让他们对充满必胜的信心。同时,针对部分队员的急躁和焦躁的心理,教练员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开导,教会他们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自我调节情绪。同时,及时调节队员在比赛中因取得胜利而表现出的骄傲和自满情绪。教练可以根据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和情绪的起伏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够促进篮球运动员技术的发挥,提高球队的竞赛水平,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二、篮球短期的技术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技术是关乎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篮球技术训练中,阵地攻防技术、篮球战术配合及有效运用队员速度和比赛节奏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所以,在篮球训练方法上,不仅要重视技术训练,加强篮球阵地攻防技术、篮球战术的训练,而且,还要加强队员在快攻时的攻防技战术训练。篮球技术训练中不能够忽视有关技术的任何一个方面。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发挥球队的整体技战术运用及局部配合,训练时,首先要确定篮球技术以及战术的训练重点。对于技战术的重点要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出队员的优势,提高短期训练效果。

移动技术在篮球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短期技术训练时,一定要对移动技术进行充分的训练。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脚步移动训练,但是,对于队员的起动跑、变向跑及变速跑等移动的步法,应该根据球队训练特点和战术理念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篮球队员自身技术的高低对于篮球比赛战术的实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练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根据场上队员的不同位置采用具有针对性地练习,加强不同队员的运球、投篮、传球以及防守的技术。同时,根据篮球的战术特点以及相关的要求,提高各个队员之间的协作程度,尤其要加强后卫与中锋和前锋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在训练中,要能够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技术,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不断地对球员实施强化训练,提高他们在篮球比赛中的实战力。

在进攻的训练方面,教练应该制定有效合理的训练计划,要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征来制定详细可行的训练计划,确保整个球队战术训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根据每个球员的身体素质、移动的速度、爆发力以及自身的身高等特点来制定每个球员应该担任的角色以及在快攻战术中承担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各队员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将整个球队的战术发挥到最好状态。

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战术,如果队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战术所需的各种专项的技术,这种战术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无法保证其威力的发挥。运动员充沛的体能、战术的反应能力、身体的配合能力、前进的速度以及自身的判断能力对于整个战术作用的发挥都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对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专项训练都要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各种战术的使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三、篮球短期的身体训练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篮球的比赛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各种技术的关键和基础,只有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训练,才能有充足的体力进行长时间的比赛,保证各种战术的顺利发挥。所以,在篮球的短期训练中应该重点对运动员的速度、弹跳的能力以及上下肢力量进行有效的训练。

(一)运动员速度的训练。篮球运动中的快攻技术以及各种战术的有效运用,其队员的速度是一个关键条件,同时也是保证篮球运动中各种战术运用成功的基础。篮球运动员在实施各种篮球战术时,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最快的速度,但是还要能够控制住重心,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作出及时的变化。所以,在短期训练中,教练员应该采用各种能够提高运动员速度的形式,比如快速跑、急停跳、折返跑、变换跑等,对提高运动员速度有很好的效果。

(二)运动员弹跳的训练。篮球运动员在进行投篮时,如果能跳得高,就可有效增加投篮命中率,而且,在比赛的时候,篮球运动员不仅要能够跳得高,还要具有连续弹跳的能力。所以,在篮球短期训练的过程中,可采用摸篮板以及篮圈的连续向上跳的方法进行训练。此外,灵敏性是也是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能够反应快,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灵活多变的动作等。在技术训练时,教练员要能够运用各种手段来提升篮球队员的反应能力。

(三)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力量对于比赛的成败有着一定的影响。篮球运动的进攻需要较快的速度,综合性的攻守和较高的对抗强度,所以,对篮球运动员自身力量的要求较高。在力量的训练中,教练应对运动员身体的力量进行全面的训练。可采用各种辅的器械来进行全身肌肉的训练,尤其是运动员的爆发力以及对其上下肢力量的训练。

综上所述,高校篮球队短期训练对篮球比赛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篮球队的短期训练中,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以及篮球相关的技战术训练,缩短球队训练进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术水平,同时也对高校篮球比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13

一、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疲劳恢复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运动训练同样遵循训练―疲劳―恢复―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这一规律,而高校训练环境又有其自身特点,由于学制的限制,高校运动员一般只有四年的训练时间,又有课业负担,所以高校的运动训练一般只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训练时间大多只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间。高校运动员的疲劳和专业运动员的疲劳不同,相比专业运动员,高校运动员的疲劳具有双重性:一是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带来的疲劳;二是沉重的课业负担给运动员精神上带来的疲劳。高校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高考中招来的体育特长生;二是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三是在校体育课和校运会上体育成绩突出者。三者主要以第一种较多,体育特长生一般运动中和运动后很少注意自我调整和恢复情况。

其次,一般在高校的运动队训练过程中从校领导到教练员、运动员往往只注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而对运动中产生的疲劳的消除通常忽视,再加上高校运动训练环境普遍较差,对运动训练很重要的几个方面,如营养、医务监督等几乎都没有保障。因此,高校运动队中的运动员很容易出现过度疲劳、伤病等情况,甚至有的运动员因为疲劳的积累而受伤,最终终止运动生涯。

二、改善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疲劳恢复的措施

1.加强校方领导及管理层的重视。

对于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从校领导管理层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应设立运动队的专项资金,然后应大力改善运动员的饮食、休息。现在高校中运动员的饮食和住宿和普通学生没什么分别,吃在食堂,住在学生公寓,校方只发些训练津贴,而有些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些津贴移作他用,这就使运动员营养与休息跟不上,导致过早发生疲劳,致使教练员的计划实施不了,因此,建议领导要防止运动疲劳恢复的积累,首先要改善运动员的饮食与住宿。对运动员的饮食,校方可以单独设立一个食堂,每天每顿根据运动员的需要提供饮食,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可以在训练队中由教练员负责每天在训练后给运动员补充些消化快、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容易吸收,吸收之后能迅速地成为丰富热源的营养品。其次要保证运动员的休息。应当将运动员住宿集中在一起由专人按作息时间严格管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年的训练周期中安排几次集训,在集训的过程中住宿管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2.提高教练员对疲劳恢复的重视,强化恢复在训练中的地位。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根据运动训练学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注意疲劳的产生与恢复。运动训练学的恢复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针对训练的目的与任务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恢复方式以促进恢复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手段是通过训练日、训练课、训练周来实现的,并始终贯穿于各种时间跨度的训练周之中。

在训练课上教练员安排恢复的内容可采用以下方法:每课次的运动技术练习中,恢复的时间间歇以能够保证下一轮联系的动作质量为标准,稍有动作迟缓或变形,就应采用积极性休息。如果实施间歇训练和发展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的循环练习,应不作以充分恢复、间歇时间较短,掌握练习者心率恢复标准,以心率重复练习前达到120-140次/分钟为标准。

在力量训练后,对承受负荷的肌肉群做及时的伸展放松练习;速度和耐力练习后,做一些慢跑和放松游戏等;训练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可安排慢跑、基本体操、游戏、舞蹈等。不能再安排对抗性游戏或球类活动,以免在无意之中增加疲劳。

训练日是训练课在当天中的重复,训练次数大大增加,专业训练每日可达三次,而在高校中一般只有两次。这就特别强调训练疲劳恢复的原则:必须在机体处于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技术性的练习,一般的规律是在训练日的开始进行。在机能未恢复的状态下进行技术性的练习,一般是训练日的末尾。积极性休息的原则体现在训练日中,以及贯穿于各个训练课次之间,均采用施加于人体不同系统或不同部位的运动负荷局部改变的方法来保证恢复过程的顺利完成。

训练周的恢复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进行,经常通过每日训练内容的变换、训练次的增减,以及运动负荷的大、中、小有节奏的交替安排来实施。如在星期一、三、五进行不同内容的素质训练;每周二、四、六每天训练2―3次;运动负荷在周二达到一个小,在周五达到一个大,等等。每周也可安排1―2次专门以积极休息为目的的恢复训练课。一周中,要注意积极休息与消极休息两种方式相结合。在消极性休息中,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有机体的全面恢复。

同时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认识,让其掌握一定的疲劳恢复手段,在运动训练中及结束后加强自身疲劳恢复。

3.综合利用各种条件恢复措施。

运动员应该注重自身的疲劳恢复,校方应在校医院或其它地方设立一处保健室,配备按摩师与一些能消除疲劳的设备。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应到保健室在按摩师的指导帮助下运用手按摩、器械按摩、水压按摩、热敷、沐浴等方法促使疲劳的恢复,如果有些运动员因课业原因来不及到保健室,可以跟按摩师学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自己按摩。

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手按摩、器械按摩、水压按摩等。手按摩易操作,可以根据运动员的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手法,恰到好处,极有利于运动员的恢复。手按摩分全身按摩和局部按摩两种。全身按摩一般在训练结束后2―3小时,沐浴后在较高温的房间内进行,按摩时间大约30―40分钟。局部按摩可于训练过程中或训练结束后进行,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主要用于消除肌肉僵硬和局部疲劳。器械按摩主要是通过振动实现的。将振动按摩器置于需按摩的部位,该部位的肌肉便可以随按摩器的振动而振动,降低肌肉的紧张度。热敷对消除肌肉疲劳有良好的作用,在冬季运用效果更为明显,方法是直接用水或沙袋热敷。沐浴可使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呼吸加快,使废物代谢的速度加快,有效地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营养善。常用的方法有桑拿浴、蒸气浴、土耳其浴等。沐浴应在训练后30分钟进行,过早对身体也有伤害。

针刺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恢复手段,古人就有“针刺足,三里远行不疲”的说法。针刺对放松肌肉、解除痉挛、促进机体恢复有独到的作用。一般的手法是手针顺肌纤维行走方向斜刺。留针5分钟左右,刺激强度视肌肉局部紧张程度来掌握。针刺部位紧张或痉挛肌肉为主,可同经选用配穴2个或更多。

运动员训练后补充营养是消除运动疲劳的很好方法,训练结束后校方即可用规定运动员的饮食补充营养,也可给运动员补充一些营养物质。训练后的能量补充发既要考虑补充物的数量,又要考虑到各种营养成分的事及有效的搭配。如训练补充不同的糖,就可对身体不同部位粮贮存的恢复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体需补充的营养成分之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占有着较大的比重。维生素不仅为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维生素B与C和人体活动能力的关系最大。矿物质在人体的代谢与机能运转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食物中的矿物质已够体内之用。如在大运动负荷火热气候中训练,大量的排汗导致矿物盐的过多消耗,就要额外补充,调节体酸碱与电解质平衡,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