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概述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陈列、科研考古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文化基础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文物除了具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外,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对博物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文物安全,依靠科技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安防系统,弥补人防、物防的不足,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博物馆技防的设计原则、防护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安防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对博物馆安防系统如人防、技防和实体防范等进行具体介绍。某地市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框架结构为3层,馆藏文物3000件。博物馆依据GA 27_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属于三级风险单位,安防系统按照三级防护标准进行设计。三级防护工程组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和音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以有线为主的报警信息传输系统。控制中心与所有通道出入口、展厅设立有线对讲系统,不同探测技术组成的交叉式入侵探测系统,视频图像复核、现场声音复核的报警信息复核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博物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防护监测、视频安防监控、现场声音复核、出入口控制以及电子巡查等多种防范技术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防护,并建立局部纵深防护体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将入侵行为制止在区域,提前预警,争取处警时问,延缓非法入侵、缩小和分散被破坏范围。一旦作案,则必留下“音”、“像”、“记录”等多种证据,以便起到事后追溯、查证的作用,努力把安防系统建成为一套综合现代技术的全面、稳定、实用的集成式系统。
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
为了使建成的该馆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符合公安、文物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在编制本设计任务书时,须参照下列文件和资料。
1.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2.GA/T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3.GB/T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4.GA/T367—2001 视频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5.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6.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7.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8.国家文物局、公安部(91)文物字第79号《关于加强文物单位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9.国家文物局、公安部二十二局(95)文物保字第492号《关于加强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申报审批验收工作的通知》
10.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发[2000]044号《关于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其它与工程有关的国家标准法规文件
12.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13.某博物馆建筑图纸和有关资料。
三、指导思想
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以“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为指导思想,以到纵深、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强调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符合标准,并具有前瞻性,留有扩充的余地。
四、被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本馆按三级风险等级单位防护进行设计。
展厅、库房、修复室等为二级风险部位进行防护设计。其它部分如通道、入口处为三级风险部位。
各展厅白天开馆时为防护区,夜间及闭馆时为。监控中心为。
五、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本展馆必须按GA27—2002的要求对二级防护部位、二级防护目标进行设计。对防护部位所在空间的门、窗、通道或一间至几间房屋组成的区域采取复合探测技术,配置声音复核及图像复核装置或出入口控制与实体防护装置组成的技术防护措施。
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一个监控中心、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有线对讲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灯光联动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组成。工程设计原则是:防范体系统选择纵深防护体系,加强目标防护和部位防护。应具备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等功能;传输系统自敷专线,形成以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报警传输系统;系统设计留有一定程度的冗余性,以利于系统扩展时对功能和容量的要求;和主要出入口设控制装置;系统布线时,视具体情况采用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和桥架,管线均应阻燃,对线具有识别标记,每个回路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0mΩ;防雷系统室外、传输系统应考虑抗雷电干扰措施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中心控制室设防雷地线;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中心控制室设专用接地干线;与防雷地线的距离不小于5M,专用接地干线应使用铜编织线,其截面积应大于25mm2,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Ω;施工工程选用的所有器材安全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不应小于5000H。系统验收后的首次故障间隔时间应大于3个月。
1、入侵报警系统
围墙为第一道防线,采用红外栅栏进行防护,展厅、监控室等一层窗户、出入口和风道必须设置周界入侵报警。
报警系统选择总线制结构,如前端报警探测器较多,为快速响应,视情况可采用多路总线制。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有适度的超前性和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或改装留有余地。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无误反应出入侵、拆盗和故障行为,应能和声音复核、图像复核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入侵报警的优先权仅次于火警。系统误报警应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不允许漏报警。系统的设计探测率为100%,报警响应时间不小于2S,警情通报不大于20S。
2、视频监控系统
由于该博物馆的特殊性,要求将各出入口、展厅、展柜、库房等目标部位均控制在有效的监控范围之内。系统必须具有日夜监控或巡视的功能。
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三种意义:
1、起报警图像复核作用,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进行观察。
2、,当展厅开放时需加强实时监控,每个展厅和文物要能能够保证在监视范围之内。
3、展柜内文物的视频报警作用。
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时符合国家标准并有实用性,应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和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或改装留有余地。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对防护目标准确无误进行监控,清晰显示和记录防护目标的可用图像。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和报警系统、声音复核系统等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系统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最后显示、记录、回放应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录像记录要保持30天以上。图像要达到四级(含四级),在特别情况下不得低于三级。系统自动切换时间应不大于4S。系统功能与设备性能均要达到满足二级风险防范的技术指标。
3、声音复核系统
监控中心、重点展厅须有声音复核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联动,但又能单独操作。必须达到对任一防盗报警探测器报警后的声音复核,能清晰可辨的探测和回放,复核范围内人的语言和走动的声音。其灵敏度要高,信噪比要大于50dB,频响要宽。
4、有线对讲系统
报警通讯系统内部采用有线对讲和无线对讲两种方式,分机设在各展厅、库房、主要出入口和保卫科、馆长办公室,主机设在中心控制室。除具有双向选择通话功能外,还要有群呼群叫功能。和公安局110报警台的联动功能。
5、灯光照明联动系统
本馆安防系统须增设灯光联动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因为强电照明已经完成,所以需单独设立,应能和入侵报警系统、声音复合、图像复合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当系统响应时能自动打开也可强制打开,既能单独打开也能区域和全部打开。
6、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应具有门户出入口控制、实时监控、保安防盗报警、记录人员出入情况等多种功能。
7、巡更系统
巡更系统保证值班人员及夜间巡视人员能够按照巡查程序所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巡逻
8、防雷接地系统
根据《气象法》防雷接地系统要由具备甲级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施工。要保证整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在雷击下安然无恙。除管线作为屏蔽外,室外前端视频摄像机等设备和中心控制室、电源要装避雷器。
9、后备电源
UPS电源能保证2小时连续供电。
10、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设在博物馆内,面积不小于30M2。要有双门出入,两门之间的距离在2M以上,以形成一个预警通道。装防盗门,并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室内、外安装电视监控装置。电视屏幕墙要简洁明快,控制台要小巧灵活。室内各种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距离要合理及便于操作,光线要适度。
11、联动软件
联动软件的好坏是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所以要求设计单位要在软件上下功夫。要达到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各系统之间的联动不得大于3S,以便值班人员在4S——6 S内确认警情。
软件设密码分权限管理,越权使用时向上一级管理权报警,并且无法进入系统。
报表要自定生成,事件的记录要保持一个月以上,能快速检索回放。
六、 结 语
该博物馆安防系统对展厅、藏品库房等重要部位的防范达到二级风险等级的要求。一旦有入侵者,不论其采用何种入侵手段,不论何时从何方入侵,在系统防护范围内,控制室都能接到实时报警,同时,系统将报警部位的报警信号、声音复核信号、图像信号同步切换到位,打开辅助灯光,并进行录音录像,自动打印报警信息。值班人员在3个信号同步显示的情况下,做出准确可靠判断,按照预案,通过通信系统呼叫、指挥和出警。
本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成后,应达到防范严密、常备不懈、无懈可击的效果。全部系统要达到性能先进、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在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造价优化设计。并能把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在初始阶段,使盗窍行为不能得逞,把入侵者绳之以法,以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S].
篇2
一、团队内涵
团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企业,在经济信息化冲击下,西方许多企业正在逐步摒弃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传统垂直功能化管理组织模式,形成一种全新的,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过程化的管理组织模式。在实践中证明,团队比传统部门更加适应多变的环境,可以快速地组合、重组或解散,反应更加灵敏、迅捷,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员才能。教学团队也是为了适应当前学科专业教学发展、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改革和研究能力,完善教学条件、完善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范教学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整体建设。
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团队的类型和组成方式很多,考察高效团队,其有效的运作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目标
任何团队的建立都是以目标明确为前提条件的,团队通过切实可行的目标来寻求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
(二)良好的沟通
团队的组织由不同的部门,不同技能的人员构成,团队工作的价值观念是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的兴趣和成就。这些价值观念使团队成员之间更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能够帮助团队发挥最大功效,同时提高个人以及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
(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们能够为之信服的目的。团队成员在明确的目标下,分工协作,责权利落实到每个成员。成功的团队中,每个成员如何为集体目标贡献最大力量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二、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应组建课程负责人制的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构建和实施,团队成员由相关专业教师构成。课程团队通过对学习领域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分析,决定其相关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通过建立课程团队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又可以发挥教师的各自不同的专业特长,同时也加深了各专业教师对新方案的理解,更加有利于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建立起团队,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并不意味着立即会具备“团队精神”,必须通过培训或引导,培养上述的软件条件,才能建立合格的、富有“团队精神”的工作团队。通过协作和授权来培养“团队精神”,建立自我管理小组,赋予他们完成其工作任务的权力,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这就是团队建设。学术团队的建设是一项比建立更加艰巨和长期的工作,只有在团队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使学术团队健康地发展起来。
三、课程团队的建设
结合公安院校的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设良好的“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合培养人才
通过深入公安实战部门调研,构建“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体系。与公安一线专家、业务骨干的共同论证编制“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方案;根据公安工作特点,组织教师和公安机关教官联合编写“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教材、讲义;聘请实战教官参与“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课程或专题教学任务,保证鲜活的案例及时入课堂;选聘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担任见习或实习等实践环节指导教官、安防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吸收公安机关实战教官参与课程、技能的考核工作,用实战的标准和要求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邀请实战教官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督导和评价,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
(二)联合培养教官队伍
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由政工部门牵头、相关警种分工协作明确晋职晋级评先评优政策导向,支持各级领导和有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担任“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的实战教官,补充学校专业教学力量,完善“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制度,在广泛吸纳实战人才充实“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队伍的同时,定期安排教师到业务对口部门或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挂职锻炼;分批安排干部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当民警,通过实践锻炼,使教师及时了解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的最新信息、最新经验、最新成果和最新要求,并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战性和时效性,全面深入了解公安工作的发展变化,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建立“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与公安机关挂钩调研和互助双赢机制
按照业务对口原则,建立“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与公安机关主要业务处室和基层实战单位挂钩联系制度,为“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教师开展教学调研、课题研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基地和渠道。实战部门邀请“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教师参加业务会议,开展专题调研,起草规范文件,编写工作手册。“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安排学生参加公安机关的重大保卫活动和专项治理工作,为公安机关提供警力资源,教师到公安机关挂职锻炼在吸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协助公安机关破获重大、疑难案件。
(四)建立教育教学督导制
督导组对“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团队教师教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专业实训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学员运用“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知识及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解决警务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 分析、毕业设计,警务实战实训考核以及“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训活动进行专项督导,实时监控和分析反馈教学实训信息。
(五)建立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制
对毕业学员的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改进教学实训工作,确保培养质量。
(六)依托实验室建设开展实训课程,加强团队科研能力
为提高学生对“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认识,针对“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特性,设计多类型课程实训、实验项目并进行实验室建设。同时,邀请公安一线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共同设计教学训练方案,确定训练专题开展模块化教学,一线教官将公安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进行模拟训练,双方共同对实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通过实战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在“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创建、发挥课程团队的作用,是我们开设“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课程的需要,是培养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小勇,宋文学,嵇宁. 发挥专业教学团队作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篇3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从乙炔装置送来的精乙炔气,经乙炔预冷器预冷和砂封后,与氯化氢装置送来的干燥氯化氢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串联的石墨冷凝器,用盐水间接冷却。混合气中水分一部分以盐酸形式排出,部分则夹带于气体中进入串联的酸雾过滤器,由氟硅油玻璃棉捕集分离。然后该气体经预热器预热,再进入转化系统。
二、典型事故案例
2005年5月26日凌晨7:04分,树脂分厂聚氯乙烯混合器因系统急剧升温,紧急切断阀未动作,混合器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多人受伤。此次事故由于离子膜电解槽冷却水循环水池排污阀被人打开,致使离子膜电解槽无冷却水,部分电解槽工艺连锁跳闸后氯气系统波动,从而使氯化氢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氯,在氯乙烯车间混合器与乙炔发生剧烈反应后造成混合器爆炸着火。
三、易燃易爆物质性质分析
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还可能存在氯乙炔等物质(还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氢气,其对系统影响不大)。
乙炔:乙炔性质活泼,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即2.3~81%(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形成爆炸混合物。它属于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s。
氯乙炔:氯化氢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此物质很不稳定,遇光、振动等就能发生爆炸。
四、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PVC电石法工艺路线已经趋于成熟,导致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超负荷生产导致混合气体在管道流速过大,以至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在静电接地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当气体流经管道截面积突变较大的部位时,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从而点燃了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在密闭的管道或容器内就有爆炸的可能。
2.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和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气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剧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脱水系统的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
五、 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导致发生爆炸的2种原因,提出以下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在混合器前各设置氢气缓冲罐和氯化氢缓冲罐,并安装自控调节阀门,以控制气体流量和流速,防止由于流速突变且过大时产生过多的静电荷。
2.在氯化氢合成工段采用自动调节氯、氢比例替代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法,准确地控制氯化氢含游离氯量,防止氯化氢含游离氯量过高。
3.在混合器前安装事故阀,当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事故时,事故阀自动关闭,将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与乙炔系统完全隔离。
4.在氯化氢总管出口处安装游离氯自动测定仪、游离氯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游离氯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游离氯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5.在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及其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温度自动测定仪测定管道或容器内的混合气气相温度(还可以安装温度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温度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气相温度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6.在混合器、管道的某些部位等安装超压爆破膜和排空等安全装置,当发生爆炸事故时,压力自动排空,防止容器和管道被破坏。
六、结束语
目前、国内乙炔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聚氯乙烯技术比较成熟。据统计,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事故最为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对氯化氢含游离氯量仍采用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方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方法,在氯、氢比例突然失调的情况下,操作工难以做到准确、及时地调节,这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保证氯化氢游离氯不过高,一般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都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参考文献
篇4
四、安防工程建设的申报、验收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根据居民住宅小区的特点。
(二)向市公安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申报工程立项申请。
(三)采用招标的方式决定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
(四)向公安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申请对工程方案的论证。
(五)工程结束。对该工程设备安装的数量、型号进行核对,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工程施工质量做主观评价。
(六)向市公安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申请对该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进行验收。
五、城区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无安全防范设施的竣工验收时视为不合格工程。
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费应当计入住宅成本。其日常维护费用在住宅或住宅的专项维修基金中支出;属于业主或使用人自用自备的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其建设、维护费用由业主或使用人承担。
篇5
0 引言
科技强警是公安教育需要紧紧围绕的方针[1,2],培养公安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公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安院校开设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是一门强化实践、突出科技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现了公安教育要依托科技、面向实战、突出实训的要求。
“十”报告指出,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体系的建设无疑将作为公安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也为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实现安防产业规模总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然而,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设备陈旧,实践教学不足、课程考评机制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对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和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教学实践现状
任何教学实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物”的使用,而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事”。当前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物三方面,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
1.1 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学生进入公安院校深造更多是为了解决考大学的问题,成为人民警察的信念不确定;第二,安全技术防范偏重理工科,多数公安专业的学生以自己是文科出身为由,忽视了课程的重要性;第三,公安部在2008年下发《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后,公安院校学生公务员考试压力大增。
2)当前安全技术防范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推进式教学,流水账式的课件,再加上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注意力很难集中,内心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其次,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安防工程的从业经验,但多数任课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安防系统的理论推理能力毋庸置疑,但在实践环节中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如何分析和解决入侵报警系统误报警的现象?为什么云台在安装调试时可以正常运转,但使用后不久就出现运转故障等问题,任课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讲解不到位;另外,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从事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经历,例如从事过安防工程的资质管理、设计方案的审核以及工程验收环节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任课教师一般比较缺乏相关经历。
1.2 物:教材内容滞后,实验实训设备陈旧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选用的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专供公安院校使用的教材数量有限,且多与地方院校所用的雷同,与课程专业的结合度较低[3];第二,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同一本教材沿用了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大大滞后于安防工程实践和公安实战需求;第三,教材中的实验实训项目较少、甚至没有,对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来讲,单一的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更滞后于公安教育在公安培养体制改革中的要求。
认识和操作各种安防系统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实验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多数设备陈旧,几乎影响了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归因于两方面:(1)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实训项目偏少;(2)实验实训设备的仓库式管理方式,缺乏切实的设备管理和维修计划,有的设备反复用,故障频发,得不到有效修护;有的设备甚至多年未用,新设备变旧设备,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3 事:实践教学匮乏,考评机制单一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实践环境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可操作性差,例如在某个墙面装上一对主动红外探测器,房顶固定一两个视频监控探头或烟感探头,学生只能认识实物;其次,实验实训项目与专业结合度不高,在实验实训项目中无法体现警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课程结束后,一张试卷将决定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致使考试成了学生关注课程的焦点,而非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良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会考试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拿高分,不仅有失公平,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而言,试卷式考试难以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达到课程培养的目的。
2 推进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改革,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增强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只为了考上公安院校、成为警察,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培养,是不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警察的。要以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为导向[4],增强学生在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过程中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
强调公安机关在整个安防行业中指导监督作用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该课程与相关警务工作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端正学生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态度,提高其对课程的认知度。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师选聘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警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学中夯实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精讲多练,采用合作式、基于问题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5],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质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查阅安防行业的国内外文献,将安防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基层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安防工程的审批和验收工作,在向技防专家请教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记录工程实践中易发问题的前因后果,为充实课程案例做准备。
在选拔聘任教师方面,应倾向于选聘那些在公安一线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经验的技防专家。以“请进来”的方式,构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既确保了教学质量,又积极贯彻了《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6],也使得公安院校和基层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了通畅的交流机制。若现实条件受限,应在确保课程正常完成的情况下,不断鼓励安防实践经验少的教师“走出去”,在公安一线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师而言,教师不仅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是有着丰富安防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通过主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2.2 对物:优化教材内容,促进实验实训管理
1)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适当完善课程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材内容需要反映当前安防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突出公安科技应用,因此,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建设和警察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当前教材内容之后的问题,需不断汲取安防行业的发展成果,及时跟进市面上新版安防教材,同时应建立并保持与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吸收来自公安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另外,也可组建安全技术防范教学团队自主编写安全技术防范讲义或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来自安防行业和公安科技应用的最新成果。
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学习中难免会涉及到物理、电子电路、通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对于纯粹公安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适当完善教学体系。在开设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前,适当增加例如电工基础、安全用电、工程制图和通信原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作为前导,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材内容之中[7]。通过优化教材内容,降低培养难度,改善教学质量。
2)抓住发展机遇,完善设备管理。当前,我国的安防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安防产品从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火灾报警再到安全检查、安全防爆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安防行业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将为丰富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验实训项目提供充沛的素材来源。更新实验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抓住安防行业发展大好时机的同时,需要冷静面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校企合作[8]或者校警合作[9]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扩大了安防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不仅节省了公安院校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资金投入,还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校警合作,与公安一线技防专家共同开展模拟仿真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的训练课程,丰富了实验实训项目,也增强了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
完善设备管理,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把设备的计划采购与管理使用统一起来,提高安防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其次,建立设备督导和维护小组,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时修护故障设备;再次,推进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10]。安防设备系统类型多,不同类型又包含众多子类型,所以在设备采购入库前就应该固定编号、注册登记,使用前后的状况也应标准化记录清楚,便于后期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有效统计。
2.3 对事: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1)立足公安教育特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公安教育要面向实战、突出实训,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一环就是实践教学。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11],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基础实践。积极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场地,培养学生在安防系统操作方面的基本技能;(2)警务实训。可以鼓励并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公安见习,并下发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相关的见习课题,例如对某安防工程的论证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提高公安写作水平;(3)科研创新实践。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计、安防知识大奖赛、安防工程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对学校周边商场、学校、住宅小区或公益性场所安防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安防系统治安防控方面的价值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课堂上分享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进一步明确了与该课程相关的公安工作侧重点,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为学生日后从事安防相关专业的警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改进考试机制,突出能力测评。通过课程考试,不仅让学生掌握安防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以及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而且要促使学生形成警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公安教育的目的。因此,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考试要在纠正单一试卷式考试模式的同时,注重“三化”考试机制的形成:(1)考试内容综合化。内容不仅要涉及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和场合,更要体现公安工作的落脚点,明确课程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考试的公安特色;(2)考试方式多样化。采用笔试、实验实训操作、任务式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情况等考核形式,将学生在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整体表现的评分进行细化和量化,体现现代警务工作特点,培养学生警察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3)考试管理规范化[12]。严格考场纪律,实施考教分离模式,通过不同的知识模块、理论实践模块、警务职责模块建立高水平标准化题库,积极展开试卷分析和总结。通过完善考评机制,推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发展,有效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3]。通过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完善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公安工作,提升对未来警务工作的应变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建国.深入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新局面[J].公安教育,2004,(1):3-5.
[2]安冰,薛林,曹丽英.科技强警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5):436-439.
[3]陈雯静.公安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161.
[4]李春勇.关于“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2,(8):56-60.
[5]张兆瑞.论建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体系[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2):53-58.
[6]杨辉解.公安专业实践教学的难点及解决路径――以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0,(8):158-159.
[7]汪光华.安全技术防范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孙念,王燕.澳大利亚TAFE教育特色及浙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网络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J].学理论,2011,(9):201-203.
[9]王彬.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校警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 [J].现代教育科学,2010,(2):37-39.
[10]姜丽伟.教学实验设备使用与管理的优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06-208.
篇6
1.1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作业过程的指导文件,实施过程中应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并使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到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1.2送变电建筑工程施工各有关单位应组织开展分级、分层次的安全技术交底活动,并明确参与的施工人员。
1.3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阶段从性质上可分为施工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岗位交底、工艺标准交底,从形式上可分会议交底、书面交底和样板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记录,交底与被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编制原则
2.1规范性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符合规程规范、技术操作规范、质量验评标准的相应规定,执行国家、电力、建筑行业各项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内部企业标准。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应符合实施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包括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深度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深度和说明方式要有针对性。
2.2针对性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要根据送变电建筑工程具体情况(工程状况、地质条件、气候情况、周边环境、场地实况、施工方法)和施工队伍素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操作要点与控制措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应与施工任务下达的同时进行。
2.3完整性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编制者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所建设的送变电建筑工程详细特点、具体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部署及调整、工程细部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要全面、具体、明确,重点突出。具体怎么做、执行什么标准、有什么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应分项具体说明。
2.4可行性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必须详实可靠,能解决施工的实际问题,不能笼统和模棱两可。对送变电建筑分部工程细部做法切实可行,关键部位及操作要求明确具体,结构重要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施工难度大的部位、对送变电工程总体进度起决定作用的部位及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项目要进行详细交底。
三、安全技术交底是重要的质量管控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交底是做好送变电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保证施工方案顺利实施与施工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
3.1安全技术交底应根据国家、电力、建筑行业各项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内部企业标准、工程设计文件、送变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规划、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
3.2送变电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送变电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可分为总包项目部、分包项目部、施工作业班组三个层次。安全技术交底落实的最终对象是具体施工操作人员。
3.3安全技术交底是保证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事前控制技术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人员执业资格、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机械设备及设施运转状况、施工方法与工艺、所需建筑材料的质量及施工环境的制约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3.4安全技术交底是分清安全技术责任的重要标志。
四、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4.1安全交底内容
送变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危险部位和施工环节及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作业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避险和救援措施等。
4.2技术交底内容
4.2.1送变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环节、施工流程可能导致产生施工质量通病的因素,针对施工质量通病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施工操作规程规范及施工质量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发现质量事故或隐患应采取的措施、发生质量事故应及时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4.2.2送变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重点关注内容:工艺是否合理、流程是否正确、操作是规范、施工荷载控制是否到位、机械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监控预警是否到位、各道工序的衔接是否合理、上道工序是否合格。
五、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分类
5.1设计施工图技术交底
在业主的主持下,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参加设计施工图技术交底会议。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的交底,主要交待送变电工程建筑分部工程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工程施工重难点等。设计施工图技术交底通常在图纸会审时进行,变电站扩建施工图设计交底时,从变电站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通常邀请运行单位参加会议。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主要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施工、监理单位要仔细审核施工图设计图纸,检查地质勘察资料是否齐全、设计图纸之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数据是否正确等。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图纸审核意见汇总后,以书面形式反馈设计单位。
5.2合同交底
合同交底就是合同管理人员向项目部全体成员介绍合同意图、合同关系、合同基本内容、业务工作的合同约定和要求等内容,它包括合同分析、合同交底、交底的对象提出问题、再分析、再交底的过程。因此,它有利于项目部成员领会意图,集思广益,思考并发现合同中的问题,如合同中可能隐藏着的各类风险、合同中的矛盾条款、用词含糊及界限不清条款等。合同交底可以避免因在工作过程中才发现问题带来的措手不及和失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全体项目成员完善合同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他们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5.3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5.3.1工程总交底
施工企业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对变电、送电、建筑三大子单位工程总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的交底。主要进行工程总体质量、安全、工期、投资、交叉施工协调的要求等内容的分析解答,包括各子单位工程施工关键分部和交叉施工协调分析、安全技术交底及被交底对象提出问题的解答、分析的过程。因此,它有利于项目部管理人员领会公司的施工意图,集思广益,思考并发现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工期、投资、交叉施工存在的隐患,避免因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问题带来的措手不及和管理失控,有利于调动全体项目成员完善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提升施工风险防范意识。
5.3.2总分包交底
总承包单位对分承包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被交底人为总分包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主要进行专业分包分部工程中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的要求等内容的分析解答,包括各分部工程施工关键点与电气安装交叉配合施工分析、安全技术交底及被交底对象提出问题的解答、分析的过程。它有利于分包商项目部管理人员领会总承包商的施工意图,集思广益,思考并发现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工期、投资、交叉施工存在的隐患,避免因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问题带来的措手不及和管理失控,有利于调动全体项目成员完善施工风险防范措施,提升施工风险防范意识。
5.3.3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专业分包商项目部按基础、主体、装饰(有的工程可能涉及其他分部分项的)几个阶段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施工负责人对施工人员、安全员、其他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底,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安全技术交底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是休戚相关的。正确的安全技术交底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指南,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篇7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安全检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击、特殊检查。定期检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检查;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特殊检查指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完成的项目,在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9证据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篇8
对上级新下发的文件,及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贯彻,并根据文件内容进行修改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健全工区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一通三防”和技术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到位。
经常深入现场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拿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监督安全技术措施测落实情况,对于未按照技术措施施工的人员,停止其继续施工。
4.组织编写工区年度灾害预防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严把编写质量关,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年初的接替计划以及地质资料等,组织技术、机电、井巷人员对本年度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巷道开工前根据巷道设计图纸、地质资料等组织技术、机电、井巷人员对该巷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进行讨论,并拿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并根据确定的技术方案督促技术员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开工后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进行监督。
5.定期组织召开技术例会,结合施工重、难点及动态安全问题,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坚持每周召开技术员例会,对上周的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周的技术管理重点进行强调及具体部署。
6.推广应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指导职工安全技术培训。
经常深入现场,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的合理方案。并组织技术员积极开展五小活动。
7.参加工区安全办公会议,汇报安全技术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参加工区的安全办公会议,汇报近期施工安全注意重点,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本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督促及时整改。
8.主管工区施工质量管理,以优良的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参加质量标准化和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向区领导汇报并制定处理方案。
9.严格落实《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及值班管理制度》,深入现场,动态掌握各掘进头、特殊地段及“一通三防”等安全生产情况,监督规程、措施在现场得到落实。
特殊地段施工前,组织技术、井巷、机电人员查看现场,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10.督促技术人员及时做好资料收集、上报。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篇9
1 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1 安全技术阐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常见的对计算机信息进行保护的安全措施。在人们通产谈论的网络技术中,信息安全技术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常见课程之一,也是互联网用户应该了解的“课程”。计算机安全技术通常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软件保护技术、密码应用技术等。
1.2 信息安全技术的必要性阐述
在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中,普遍存在着安全技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重视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为此开设信息安全学习非常必要。目前,网络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安全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习必然也要向多样化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的信息安全技术来看,所设置的课程大都是相关专业的复制和承袭,并不符合信息安全专业特点,对于信息安全实践性内容较少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全面性严重缺失,针对性不足非常严重。失去全面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其教学质量必然存在问题,创新不足也表现的较为突出。
2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创新探索
基于前文提到的信息技术安全问题较多,下面对计算机常见的安全技术进行分析。
2.1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指的是安装在电脑中的开机前的安全保障软件。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系统、苹果操作系统、IOS系统等。本文主要以微软的Window系统为例。
2.1.1 登录权限
所谓的信息技术安全是指计算机能够控制外部系统对于内部的访问,在经过授权的用户或安全系统下才能对系统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访问。Window系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权限的形式,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体系。
2.1.2 密码设置
Window系统会有密码安全设置页面,可以通过对密码定期进行更改,也可以修改密码长度,从而保证密码的安全。
2.1.3 软件防火墙
Window系统会进行不断升级,现在已经由最早的Window95升级到了Windou10。以往的防火墙会对病毒来源进行分析,也会对端口号进行验证。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如今的Window防火墙已经能够对恶意的IP进行拦截,此外,Window系统还能够对各种软件病毒进行监测。
2.2 硬件防火墙体系
硬件防火墙主要将防火墙程序设置在芯片当中,计算机通过芯片执行网络安全程序、监测计算机所有端口的硬件设备。私人的硬件防火墙能够通过借助于芯片程序对信息进行过滤,也能够对特洛伊木马和不同的脚本进行过滤,防止计算机系统受到恶意攻击,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安全。芯片的体积一般和路由器的体积相当,通常连接在外部网络接口和内部网络接口之间,不需要设置,直接就能够使用。硬件防火墙有体积小、使用简单、携带便捷等特点。
2.3 软件保护
在计算软件防护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安装杀毒软件来实现。杀毒软件会维护着病毒库,通过定期的更新以对常见或者新型病毒进行查杀。部分流氓软件和病毒或者木马不同,有着强大的商业体系支持,升级更新也较快,受到这种条件影响,杀毒软件不会对流氓软件进行查杀,因此,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反流氓软件工具对流氓软件进行清扫。流氓软件通常是指商家为了商业利益,在客户的浏览器中植入个人的软件,安装后不容易被剔除。流氓软件会强行弹出广告,篡改浏览器界面,威胁计算机性能,导致计算机频繁重启。这是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系统常见问题。
2.4 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能够防止计算机出现信息泄露现象,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密码技中通常会涉及到加密、密文、解密等。密码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根据加密算法对明文密钥进行加密,并将密文发到网络当中,对于已经授权的用户来说,将加密算法和密钥通知用户,用户就可以通过对密文进行解密以获取所需信息。
3 结束语
随着网络对人们影响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开始受到网络活动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也变得来越重要。作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个体,也应该掌握基础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防范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除了可以通过系统安全技术、密码技术、数据备份技术进行管理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安全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进行保障。此外,计算机个体用户还可以增强自己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对于木马病毒等能够通过软件进行及时的查杀,才能对木马病毒进行拦截处理,从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柴振华.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浅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6:84-85.
[2]王凯.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安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1:46-47.
[3]张勇,朱鹏.安全信息工程的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1:168-172.
[4]沈昌祥,蔡谊,赵泽良.信息安全工程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02:1-8.
[5]陈永强.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安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236-237.
[6]徐会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安全管理[J].时代农机,2015,12:60-61.
作者简介
篇10
1、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计算机网络需要以网络可识别的网络协议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将各种网络应用进行完整的组合,因此无论协议本身还是网络应用,均存在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既有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使用和设计问题,也有网络协议的应用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系统管理失误等等。
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安全专家曾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安全技术试图防患于未然,例如:防火墙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密码安全技术、病毒防护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等等,还先后推出了防火墙软件、入侵检测(IDS)软件以及各类防毒杀毒软件等,从某种程度上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和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也逐渐由系统和网络等基础层面的防护演变提高至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上来,由基层或者基本数据层面提高至应用层面上来,安全技术更主要的已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应用防护已经与各类业务行为紧密相联。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尤为关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很多网络安全企业与时俱进,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制开发和推出了一批能够有效满足计算机用户需求且符合时展需要的安全产品,也使得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以逐步提高。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现在的网络安全技术仅能够解决某个以及某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而对其他方面问题无法有效防范和处理,更无法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面防范保护。例如访问控制以及身份认证等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网络用户身份进行确认,却无法保证网络用户彼此之间传递信息是否安全的问题;再如病毒防范技术也仅能够防止病毒威胁网络系统安全,却无法辨认识别网络用户身份等等。
通过现有的防火墙技术,能够解决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然而一些防火墙产品也都存在局限性。如今的网络环境,防火墙主要是作为可信网络与不可信网络之间的缓冲作用,同时作为其它网络可能发起攻击屏障防范工具。现代防火墙技术也无法保证其放行的数据全部安全,因此应用同样存在局限。再有,如果是从内部网络攻击防火墙、或者绕过防火墙进行攻击、采用最新的攻击手段、发生数据驱动攻击等等其都无法进行有效防御。因此,即使用户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防火墙,然而面对泛滥的蠕虫、各种新式病毒、某些垃圾邮件等等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
入侵检测技术中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中最主要的是漏报及误报问题。入侵检测技术通常仅能视为参考工具使用,而作为安全工具其是无法值得信赖的。单个产品没有经入侵检测,可能存在提前预警方面的问题,目前应该从精确定位和全局管理等方面着手研究,尚存一定发展空间。
大部分用户都会在单机和终端安装某些防毒软件工具,然而内网安全问题不仅是简单的防病毒问题,还包括执行安全策略、防范外来非法侵入以及补丁管理、日常管理等各种相关内容。
网络安全技术在面对某个具体系统、软硬件、数据、以及程序本身的安全时,从网络安全的整体技术框架方面来看,其问题相当严峻。对于应用层面的安全问题,其侧重点在于信息语义范畴的内容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
在理想的安全防范产品没有面世时,绝大部分用户只能通过防火墙技术来保护网络安全。然而,面对新的OS漏洞以及大量的网络层攻击,出现了许多攻破防火墙和攻击网络的事件。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和广大计算机用户都期望能够拥有一套理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系统,从而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
2.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的影响因素
理想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综合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单位、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其主观上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其工作行为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单位的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的现状不了解以及对网络安全隐患不清楚,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未能做好防御攻击。
(3)单位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结构,未能形成有效防范,导致攻击者有机可乘对网络缺陷进行攻击。
(4)单位缺乏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利用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在业务活动中,某些安全漏洞很容易泄露信息,让攻击者能够收集到一些敏感信息。
(5)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知识缺乏,无法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对于现存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事件没有能力有效处理。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主要解决策略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需求分析,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防范策略,开展定期安全审核,注重外部支持,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的网络安全目标。
(1)做好需求分析。只要明确安全需求,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结构,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尽已所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安全需求分析发现的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以及业务安全需求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3)制定安全防范策略。单位要根据安全需要、风险评估的结果,有计划地制定出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4)开展定期安全审核。开展安全审核的目的就是查看单位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面对单位计算机网络配置的频繁变化,单位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网络安全策略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为了确保在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的情况,必须进行定期安全审核。
(5)注重外部支持。计算机网络安全还需要注重依靠外部支持。通过专业的安全服务机构能够有效改善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以及提供网络安全预警和获取最新的安全资讯内容等。
(6)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想真正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单纯地依靠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等进行防护远远不够。要知道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人机交互系统,人才是进行计算机安全保护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硬件产品研发和打造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树立,网络安全制度的建立,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网络安全管理的落实,建立起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
参考文献
[1] 杨永旭.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现状[J].甘肃科技,2009.
[2] 张旭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防范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
[3] 周刚伟,苏凯.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浅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
篇11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发展,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正在兴建之中,有关工程安全监控工作也得到改善与重视,但是因为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限制,在施工中还是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问题与潜在风险,有可能危及工程的效益,甚至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作为工程施工的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承担着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审核检查职责,督促整改职责以及安全监察职责。本文主要就监理单位在施工中控制施工安全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利水电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安全投入落实不到位,使得相关安全措施无法实现。通常安全工作往往涉及到很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必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承包方以及分包方通过层层抓落实,增强安全投入的管理力度,最大可能的保证安全经费的落实,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水利水电施工的施工一般在偏远山区,环境恶劣。地形复杂,难度高,工种多、工期长,而且远离后方,信息往往传递不畅。 [1]此外,由于施工单位主体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素质低,安全意识不足,再加上许多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存在混乱现象,这就使得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施工方带来巨大的名誉以及经济损失,导致项目建设延期,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指出对施工安全进行监控,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施工安全责任,但是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加大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以及目标的实现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
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控制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主要做到三个方面:1,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切实从根本上减少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概率。2,制定并落实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现场危险源的存在,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专业性,同时保证得以落实。3,重视防护用品的质量,加强对其的检验,保证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
(二)安全优先。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保证安全与工程成本与施工进度的关系,切实始终将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到首要位置,禁止冒着生命危险抢进度,抢工期的现象发生,坚决不能一味的减少安全成本投入,来维持企业的效益。
(三)强制性。安全是生产的法定条件。这是不以领导的个人看法为转移的,对于施工项目的安全机构设置、安全投入、相关人员配备以及防护用品的配置都要予以强制性的落实,否则,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全员管理。安全责任的落实要层层分解。从领导、各部门的负责人到各个操作岗位,对安全生产目标以及相关指标也要进行分解,以避免不合理的上紧下松现象,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更加关心身边的安全,最终形成全员管理的体系,做到安全生产,人人参与。
(五)全方位管理。其关键在于对各个目标的全方位落实。一般来说,事故的发生都有因可循,能够通过研究并分析其基本发展趋势,做到提前预防,但是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偶然性,这就要求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严格做到制度上的严密有效,技术上的坚强有力,事故处理上的严肃认真,以此增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
三、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监理控制措施
(一)技术措施。加大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对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帮助建设单位掌握与熟悉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以及规范,以此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二)组织措施。主要是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专门的安全机构,并且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同时积极督促施工单位健全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以及群防群治体系。
(三)检查措施。施工企业要不时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对制度安排、管理状况以及生产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检查的方式主要有专项检查以及综合检查。其中对于现场检查方法,主要有“五看”:看文明施工;看架子摆设;看机械电气;看“三宝、四口、五临边”;看安全资料。对于危险源的监理,还要将重点放在施工工人员的操作,施工环境以及条件上面[4]。
(四)教育措施。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对新进厂员工进行“三级”教育。二是在工程开工前要进行专项的安全教育;三是针对出现的新工艺以及换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严格审查特殊工种工人是否符合上岗标准,积极协助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做到从源头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四、水利水电安全施工控制手段
(一)业主、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监理人应依据往年鉴定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协议书》,认真履行各方安全生产责任。
(二)要积极督促施工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对施工工程进行管理,认真落实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这是实现施工安全目标的有效途径。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要进行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网络,将目标管理责任分解到基层岗位,落实到现场与具体的工作人员,其中监理工程师应充分发挥“强化剂”作用。
(三)审定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方案以及开工报告。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隐患整改报告书、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大型排架、模板的拆除申请报告书要严格把关,待审查合格后才能够进行施工或者进入下一个阶段。
五、小结
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是整个工程施工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有效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能够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也是在工程建设制度改革中控制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作为工程施工中的监理方,要自觉的承担起对施工单位的监理职责,确保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具杏祥.论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及施工措施[J].广东科技,2008(6)
篇12
1.工程概况
厦门未来海岸系·天湖主体I标段工程由地下1层,地上由4栋18~33高层商住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38231.6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0586.34M2,地下建筑面积为27645.33M2,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大量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一小块石头从百米高空落下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所有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加强安全生产该工程的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组织、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了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工程师队伍。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项目部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本着“纵到底、横到边”的原则,形成各个环节有人管,各项安全工作有人抓,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的局面。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如下。
2.1项目经理的职责
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负全面领导责任,并对其他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落实安全措施及安全资金的投入。
2.2施工现场负责人的职责
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在安全工作中负直接责任。其职责包括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督促、检查安全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2.3项目安监员的职责
对项目的人身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监督责任。其职责包括督促和监督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参与组织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及发放安全合格证,以及一般职工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此外,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安全情况及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相关人员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安全文明施工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4特殊工种人员的职责
特殊工种的施工安全与否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章守法,坚持“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巡视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此外,应明确个人在应急预案中担负的安全职责和义务,协助现场施工负责人搞好安全施工及应急自救工作。
2.5施工人员的职责
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与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加强安全管理,纠正违章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项目部要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抓好最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让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不违章操作,并积极承担应急预案中的责任与义务,在施工过程中互相监督。
3.安全教育与培训
项目部应对所有进场的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知识、技能、意识3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控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要让其在作业过程中规范施工。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工也应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接受入场培训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入场前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偏重于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及生产纪律等。可以结合安全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坚定其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此外,在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推行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体安排和指导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文件,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指令性文件,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规范安全生产的作用。
4.1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
4.1.1特殊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对于结构复杂、危险性大、施工复杂的特殊工程,例如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和爆破工程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应编制专项安全措施。
4.1.2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给施工生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突发性事故,以便从技术、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2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1)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程开工前,由生产、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经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法规的作用,施工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遇到因条件变化或考虑不周必须变更安全技术措施内容时,应由原编制、审批人员办理变更手续。
篇13
进入新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大范围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网络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实施强大有力的安全技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目前,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这就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土壤”。计算机网络出现不安全因素,不仅会导致该台计算机的信息丢失或黑客侵入,同时还会导致其他计算机遭受损失,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造成的:
1、网络系统自身的原因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这既是网络的优点,同时也是网络的缺点,系统具有开放性本身就容易存在漏洞,如果网络系统没有严密的管理,可能造成任何人都有机会侵入到网页中,导致系统中的私密信息被暴露。另外,如果软件设计人员使用定向逻辑思维从事计算机编程行为,也可能给计算机软件系统留下漏洞,这些都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一些隐患。
2、网络使用者的原因
计算机网络使用者应用IP地址时可能没有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网络堵塞或拥挤,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一些使用者没有对访问设计权限予以高度重视,任意浏览各种网页,对个人私密文件也没有采取保密或防护措施,从而导致安全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计算机崩溃。
3、外界因素的原因
外界因素一般是指人为的恶意或故意破坏。比如病毒入侵、黑客入侵,这是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常见因素。目前,计算机技术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已经难以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一些不法分子在计算机中植入隐藏性较好的病毒以实现个人不法目的。随意打开陌生链接或陌生邮件、浏览安全未知的网页、安装没有经过安全检测的软件等,都可能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
3 加网络安全管理的对策
要想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应该使用以下几种安全技术:
1、使用防火墙技术
这种安全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主要做法是对一些出入程序设置一定的权限,以此实现安全控制目的。隔离病毒是防火墙技术的主要作用,这种技术在安全网络与非法网络之间搭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对病毒入侵可以起到防范作用。如果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出现不法访问,防火墙技术往往能起到阻隔作用,不但可以将病毒隔离在外,还能减少网络使用者丢失文件和信息的风险。高校应该在校园网上设置防火墙技术,防止重要资料被侵入,这是保证高校信息安全的主要方法。
2、使用病毒防范技术
如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计算机病毒也随之诞生,这些病毒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越来越强,直接损害计算机网络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使用者要树立起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和习惯,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第一,网络使用者要下载正规的杀毒软件,比如360杀毒软件或QQ管家等,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构筑安全防护网;第二,浏览网页的时候要观察网站弹出来的安装提示,辨别电脑插件的安全性,尽量不要安装不必要的电脑插件,否则不仅会减慢系统运行速度,可能也会植入病毒,得不偿失;第三,网络使用者还应该适当删除共享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黑客入侵电脑系统的恶意程序,不值得保留;第四,当电脑杀毒软件出现升级提示时,要第一时间升级,这主要是因为杀毒软件在不断更新病毒库,通过升级杀毒软件可以防范病毒入侵。
3、应用身份认证技术
这种技术是当用户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出使用请求,向系统验明身份,通过系统限制的安全技术。目前,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限制非授权用户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身份认证的方式多种多样,口令认证、智能卡认证和第三方认证都是有效的认证技术。一般来说,计算机用户的身份认证是和授权机制绑定起来的。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网络系统服务方规定网络使用者的相应访问权限,之后,使用者就可以在相关范围内自由进行相关操作。有了权限约束,病毒一般能被隔离在外。
4、应用加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中的资料相继实现了电子化,而电子信息资料具有易传播特点,导致其很可能在应用时被他人窃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资料在传播过程中免受丢失风险。为了提升电子数据资料的安全性,电脑使用者应该应用双秘钥的加密方式,没有解密秘钥,不法分子要想侵入电脑,具有相当高的难度系数,事实证明,使用加密技术确实能提高数据资料的安全性。
5、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技术。网络使用者还可以在电脑中设置审计记录,使网络系统辨别出未被授权的活动,并对其进行适当控制,以此保护系统安全。
4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应用范围日渐扩大,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防范安全风险,计算机网络安全部门和网络使用者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安全技术,防范病毒入侵,拒绝黑客进入,营造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实践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2(05):20-21.
[2]张海,张焱.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与技术探究[J].煤炭技术,2013,08(04):242-244.
[3]韩鸣.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J].企业导报,2016,09(04):143-144.
[4]程晓政.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方法及安全技术探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05(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