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记叙文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铺陈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以记叙为基础,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即“披文以入情”。教师要抓住课文中对表现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这样就使语言形式的分析与思想的感受统一起来。
小珊迪诚实、善良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卖火柴”和“找零钱”这两个重点情节的记叙来刻划的,因此,抓住“记叙”这个基础,就把握了记叙文的教法与学法的基本特征。
在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同样是记叙资本主义国家里一个不幸小孩的悲惨遭遇。但作者是采用“曲折”地反映现实的手法。不是直接记叙令人心悸的生活场景,而是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放在临终前的幻觉中。记叙仍然是基础,但作者不愿意直接展现那冷酷的人生画面,使小读者望而生畏,而是在文章里倾注浓浓的童趣,描绘一幅幅令小读者神往的绚丽画面。诚然,记叙还是基础,但在童话教学中处理这个基础的方法就和记叙文不同。它要求在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激发“童趣”,从而进入“童话世界”。大年夜—一哪一个小孩不向往这个像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那样充满无穷乐趣的日子?至于那香喷喷的烤鹅,美丽圣诞树上的新年礼物,温馨的家人团聚,如此等等无不吸引着童稚的心,纯洁的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握住“童趣”这一特点,就是要“以趣激情”。在弄清作者讲的是谁的、怎样的故事的同时,应该充分理解小读者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过程,要自始至终使他们沉浸在年节的乐趣中。教师要引导小读者入情入境,使之趣味盎然。在这篇童话中,童趣的启迪集中在“神奇的火柴”上。在那避风的墙角--擦亮那神奇的火柴--大年夜孩子们所向往的一切应有尽有:那神秘的夜空--一颗流星把它划破--唯一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在微笑中离开这残酷的人世。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匆忙地把沉浸在乐趣中的小学生拖回到课文所反映的严酷的现实生活中,就让他们分享那年夜的幸福。不要一语道破--这是假的,是幻觉!--即使是悲剧的最后一幕。
总之一般记叙和童话的分析,都应以记叙为基础。童话教学应在这个基础上激发童稚之心,用他们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社会,把握童趣这个特点。
二、理解是基础,幻想是特征。
一般记叙文和童话教学过程都应该是启发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再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披文以入情”。
对小珊迪形象的理解,应首先从分析小珊迪“求卖心切”的原因,来理解小珊迪纯朴的性格;再从分析小珊迪“人穷志不穷”,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派弟弟送回“找头”的事迹,来理解诚实的性格;最后,再从小珊迪临终托弟(孤)怆然逝去的不幸遭遇来理解他善良的性格。
同样,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形象理解也应该经历“披文入情”的过程。但童话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抓住“幻想”这个特征。固然,在理解的过程中想象是十分重要的。要使抽象的文字,在儿童脑海中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没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想象”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字词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作为记忆表象贮存于大脑中)。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就是启发想象的过程。可见“启发想象”是一般记叙文和童话都应该重视的教法与学法。但童话中的想象多以幻想的形式出现。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童话中的幻想一般是以主人翁的“有意幻想”(一种从实际出发,以现实生活发展的规律为依据的,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幻想,也叫理想)形式出现的。是借幻觉写真情的。而儿童的幻想往往有明显的直观性、虚构性和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因此在童话的教与学活动中,就要突出幻想的这个特征。当教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临终前,三次擦燃火柴,三次看到幻象时,就要遵循幻想的规律,使这些幻象同样出现在小学生的脑际,使他们身历其境。首先,要理解小女孩脑际会出现此情此景是有其现实生活基础的,因此要学生先理解语言文字:“寒冷”就使人追求“暖和”,而“火”--即使是一根火柴的微弱的火--也能产生一丝的热。这就是小女孩在墙内敢于抽出一根火柴在墙上擦燃的原因。而对描写大街上、家里寒冷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是理解“擦燃火柴取暖”的基础。其次,要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借以产生想象力:小女孩双手拢着“火”,因而感到一丝的温暖。当天寒地冻的时候,人们都会围着火炉,暖烘烘的。于是小女孩的眼前(小学生的眼前)出现了幻象:暖烘烘的火炉。再次,把语言文字--记忆表象--想象的画面(幻象)重叠起来,引导理解文章的主题:火柴灭了,投在墙上的光消失了(手心上“暖和”的感觉也消失了)于是幻象也破灭了。那短暂的温暖不可能奇迹般地救活这可怜的小女孩。最后引导学生从幻象中回到现实生活:她正想把脚也伸到“火炉”边烤一烤,但火柴灭了,她得不到她所想得到的暖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
把握“幻想”这个特色,使学生进入童话世界。这是理解童话内涵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幻象”就是“假”的,现实中不可能有的。那么学生就得不到感染,无疑只是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强加给学生罢了。
三、结构是基础,反复是特色。
记叙文多以起因、经过、结果结构情节。作用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可采用顺、倒、插、补等叙述顺序。可用总分、并列、递进、转折等形式安排题材。因为布局谋篇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在一般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剖”结构,从中获取理解信息,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小珊迪为什么苦苦哀求要人买他的一盒火柴?个中“原因”,文章开头并没有一语道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么一个情节:小珊迪没有及时送回“找头”,“我”感到“上当”。小珊迪的弟弟送来“找头”,“我”才知道小珊迪的不幸遭遇,看到了穷孩子诚实的优秀品质。这时才点明原因:为了养活弟弟。再层层递进,在“结局”阐明主题。
而童话在结构上大都采用“反复”的手法,其情节似乎凝结在一个点上,反反复复地强化表象,沿着同一路子,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篇2
1.在建设的各个环节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不仅是开放学习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中心内容。网络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设计的开发、发送及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学生主导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网络教育具备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2.合理设置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内部建立管理网络教学的专门机构,将网络教育的开发与开拓纳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实践环节,自上而下地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教育政策法规,规范教学工作,加强网络教育教学中的过程管理,确立“质量第一”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
3.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把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放在首位,加快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步伐,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选择合理的资源建设运作方式。资源建设要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面向企业一线岗位技能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计建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环节。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开放的系统,在设计与规划上应长远考虑,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日益迫切的继续教育需求,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学习提升与系统支持服务的需要。学习内容、形式、手段和教学的交互、信息的反馈等,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放,构建学历教育(专、本科、硕士)、非学历教育(技能考证培训)等不同形式间的教育“立交桥”。
4.联系行业、企业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区位技术辐射优势,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前沿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实施员工的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实现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自主化学习,打造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依法设站,合理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条件允许的企业设立专门的教学场所,学校应在人力与技术上予以支持与协助。完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科学的校外学习中心评价制度。
篇3
为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现代护理新理念,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会组织举办的活动有:①培训班6期、专题讲座3次,学术报告会5次,参加学习的护理人员有4000多人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26名,市内专家34名给学员授课,讲授内容包括: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护理品管圈知识,心理护理,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院感染管理,ICU病人护理,急症和危重病人护理,外科管道护理,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各专科特色护理等等,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必要时还安排老师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让学员理解掌握操作的每个动作和步骤,有些学习班还组织学员到本市三甲医院相应病房实地参观学习,使学员真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学有所成。此外,每次学习结束后,还让每位学员填写“反馈表”,由学会统一回收后进行信息处理,这是学会发杨优点克服缺点,把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的依据,由于学习效果显著,深受学员欢迎。②2012年为全面了解我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情况,学会组织20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给予技术指导服务。2013年学会又组织15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技术咨询及指导。③护理操作比赛3次,参加比赛现场观摩学习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内容包括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临床护理等专科;操作有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氧气筒式氧疗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光照疗法、早产儿保暖箱的应用、脐部护理、除颤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内吸痰、搬运病人等等,邀请上级著名专家教授作评委,比赛注重实战,“真人”配合不仅考核了护士的综合技术能力、心理素质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以专业化的行为体现专业化”的新理念在全市护理人员的思想上逐步深入,每场比赛都是对我市护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对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④健康咨询活动2次,派出医护人员600多人次,免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5000多份,接受免费健康咨询及医疗服务的群众1000多人次。活动的举办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咨询,宣传现代健康新理念,培养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技能,显示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的医学知识。⑤护理技能和礼仪表演3次,到现场观赏表演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本市二级综合医院和市直医院共16个单位参加,表演内容有:护士礼仪风采展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骨折病人救护、溺水病人的急救、婴幼儿抚触、中医救护、狂犬咬伤紧急处理、无偿献血、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视力保健等等节目。护士严谨而亮丽、既优雅又大方的风采展示,令观众大开眼界;而迅速准确、既严肃又精彩的救护技能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通过表演体现这些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们,用挚爱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用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真谛,充分展示我市护理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风范以及精准的救护技术。
3加强与省内外医疗单位的交流和友好往来,拓宽门路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近五年来,我会先后邀请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卫生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柳铁中心医院等等单位共20多名专家教授前来为全市护理人员讲课,使全市护理人员受益匪浅。此外,护理学会还通过积极宣传发动,组织本市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士骨干约400人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尽力为全市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最新的护理学科信息,尽快掌握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创新管理模式,培养现代护理新理念,从而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篇4
(2)农业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对传感器部件、通信部件和射频部件等焊接、控制和使用。可是现有高校师资队伍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人员稀少,从事实验的教师更是缺少参加培训和国内外深造访学的机会。因此,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3)在课程的考核中对实践动手能力未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仅仅单方面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上述教学安排和考核制度使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理论知识要远比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对实验教学给予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虽然有些高校尝试用一些教学课件,比如图片、动画、影像资料等,但与实际项目联系不密切,学习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以农业物联网项目为载体的虚拟项目环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农业物联网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2.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我们设计了“基于VR”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真实模拟农业物联网所应用的传感器及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应用系统,在虚拟的农业物联网场景中,通过学习者的探究,全方位了解这一新兴行业,更好地掌握农业物联网相关的知识。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参考教材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验任务。
(3)知识学习:学生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学习各种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再现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的农业生产基地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难点。例如,在学习传感器的知识时,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学生带到农业智能大棚里,监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浓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通过信息化无线传输网络把数据传输到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补湿、滴灌、喷灌、补光等设备;另一个应用是使抽象的概念、理论直观化、形象化,方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时,通过虚拟演示,让学生观察七层协议模型中数据的传输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探索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虚拟,通过虚拟系统便可直观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
(5)虚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
篇5
世界银行在《发展终身学习,提高中国竞争力》的报告时指出,随着经济继续发展和教育培训机会和质量的不断改进,中国必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教育和培训市场,在未来10年,将达到全球教育市值的17%。据统计,中国大约有8亿从业人员,现在每年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此外,还有数千万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以及2亿左右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这些社会成员对学习和教育的要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将会更加多样化。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任务在中国尤为复杂和艰巨。[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将从2009年的1.66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2.9亿人次,到2020年将增加到3.5亿人次,10年间,继续教育总的人次将翻一番。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其中,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不低于45%,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20%以上。由此可见,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增长空间很大。可以说,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开放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将逐渐成长为开放大学的战略重点之一。
3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路径选择
3.1整体筹划
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服务社会大众终身学习需要的各类新知识、新技能等教育培训;农村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为政府、行业或社会组织(学习型组织)等定制的专项培训;开展特色性、普及性的培训和承接各类社会考试服务项目、农民工培训等专项服务;开展学习成果认定、登记、成果证明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使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强调的终身性、全员性得以实现”。对于开放大学而言,需要改变目前与学历教育脱节,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将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与学历教育的发展一同考虑,成立跨部门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协调机构,统一研究、协调、决策、解决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和调动全校部门和员工参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非学历继续教育人财物的投入保障机制等。
3.2系统集成
开放大学的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两大系统。外部系统: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同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及构建项目合作机制。内部系统:包括国开与省开、省开与省开、省开与市县开放大学之间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相配合、相促进。因此,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方式广泛联合各种力量,善于利用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多快好省地提高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力。
3.3远程为主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6亿,全球排名第一。“而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的对象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成员学习群体,其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都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网络平台为开放大学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地开展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需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统一高效先进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平台,比如可以是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公益性教育于一体的,支持PC、PAD、移动智能手机一体化访问的网络平台,为人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教学支持服务等。
篇6
1.启发诱导性原则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也就是说,问题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为此,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方式下,中学化学教师要保证设置的相关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进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适度恰当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时,对于情境的设置一定要恰当合理.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时,一定要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且设置的问题要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未有的即将接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在连续性情境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繁杂.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设置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进而不能更好地达到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实质、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构建一系列问题.换言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运用铺垫等手法使问题的设置更加具有层次,进一步提高问题的整体水平.
4.共同促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时,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随着学生提出问题的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还能实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进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构建连续性问题情境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提出相关教学问题时,化学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艺术能力,而不是始终以一种一成不变的面孔进行课堂教学.尽管科学是十分严谨的,但课堂氛围却应当是活跃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比较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相关实验等作为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的载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乐趣融入到连续性问题情境教学中,是目前教学的迫切需要.
2.组织进行一些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中,为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化学实验过程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实验现象也十分多样.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同时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尽量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对一些化学问题进行阐释.另外,在进行问题情境设置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常理认识相违背的实验现象引导出相关教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一些化学问题的探索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篇7
一、叙事情节的安排
情节是指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叙事学中的情节观虽然是基于小说而言的,但因其在“事件”这一角度上与记叙文存在交集,所以相关理论可以移植到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行动的摹仿,所谓情节,指事件的安排。”他把情节界定为对“事件的安排”,这种安排其实是对故事结构本身的建构。基于这种认识,记叙文写作中情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完整的事件。在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借助叙事学情节观的相关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情节”的理解,从而掌握处理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一)结构的完整性
传统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强调记叙文“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强调的是情节的完整性。而叙事学情节观中关于结构的完整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认为,有机完整性原则是情节的第一要义,强调情节“任何一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减,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因此必须强调记叙文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学生在叙述过程中的“赘余”,会极大破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在平时训练中要重点解决学生作文中与情节结构脱节的内容的删减,增强文章情节的整体性。
(二)布局的合理性
在传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记叙文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侧重于叙事内容的详略,即该详处用墨如泼,该略处惜墨如金。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美要倚靠体积与安排”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叙事学中情节布局的合理性更侧重于各情节要素之间的组织规律,这种组织规律在布局上主要体现为各情节组成部分的承续原则,主要表现为时间顺序的原则和因果关系的原则。从时间原则来说,任何事件都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发生和发展的。我们经常说事件是一种变化过程,这无疑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因为所有事件都可以无一例外地在时间的轴线上表现出来。因果关系原则是一切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原则和基本规律。先有生,后有死;先有离别,后有重逢。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前一个事件是后一个事件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事件则是对前一个事件的继承和发展。由此环环相扣,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中,时间原则和因果原则可以结合使用,共同促进情节的合理发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情节安排的原则,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情节的能力,在平时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围绕一个中心编故事或给出一段情节让学生续写。
(三)安排的艺术性
谈到情节安排的艺术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何为“艺术性”。要解决这一认知层面上的问题,必须了解叙事学上的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即“故事”和“话语”(情节)。按照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故事”是指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情节”则指对这些素材在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实质上是“对故事内容和表现故事内容之方式的区分”,也就是说,“情节”是相对于素材的文本表达,作为素材的“故事”是一定的,而作为文本表达的“情节”却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这一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节”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记叙文写作不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再现”,而应该是对生活素材的艺术加工。在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以重点训练学生对同一素材的不同处理方式,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理解对素材的不同艺术处理而造成的不同审美效果的差异,进而提高学生对素材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即便是叙事也离不开人物,可以说人物是记叙文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而在叙事学理论中,先后产生了许多种人物观,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功能型”人物观,主要人物视为从属于情节的媒介或执行者,将人物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其作用仅在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是“心理型”人物观,这种人物观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是具有心理可信性或心理实质(逼真)的人,人物往往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真实的内心活动和鲜明的性格特点。在这两种人物观中,与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塑造的价值取向比较接近的是“心理型”人物观。也就是说,记叙文写作中的人物更多关注的是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心理的丰富性。叙事学理论关于人物的塑造,更多关注的是叙述形式,因此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塑造方式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章可循,游刃有余。就人物塑造的基本方式来说,主要有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两种方式。
(一)直接形容
直接形容是一种将人物的基本特征直接且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方式。它通常采用一些特定的形容词、抽象名词、喻词对人物加以直接界定,采用直接形容的方式刻画人物具有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的特点。在文章开头做这样的描述,不仅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得以直接展现,而且使读者能够对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能为人物在以后的情节中的种种行为寻找到根源。这种直接形容的方式在传统的叙述作品中比较常见,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常常在小故事的开头对人物做一些基本的描绘,如“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聂小倩》)作为一种叙事成规,这种方式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权威性和静止性,在运用中对它的采用必须是谨慎而有限的,最好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以免产生某种不均衡的效果。在记叙文中,它往往被用在开头或结尾,作为文章引起下文的“引线”或在文章结尾起总结强调作用的结论。
(二)间接表现
与直接形容相对,指的是不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来表明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采用各种手法来展示并以具体的表现反映出这些特点。间接表现的方式能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立体,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和能动作用,突出读者参与文本创造的能力,在现代的叙事作品中更为常见,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青睐。间接表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行动、语言、外貌以及对环境的描绘。
拿鲁迅的《孔乙己》来说,行动上,最典型的就是“排”和“摸”两个动作,虽然都是付钱,但表现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排”字不仅显示出他穷酸的本相,而且也有向别人卖弄他一文不少的意味,而“摸”则说明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语言上,孔乙己则是满口的之乎者也,如“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等,一方面显示出他显摆学问,炫耀他读书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深刻地揭示了他迂腐不堪的本质;外貌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和短衣帮一样低下,“穿长衫”则又说明他仍然自命清高,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种矛盾的表面行为下有着深刻的意义:孔乙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已根深蒂固;环境方面,咸亨酒店的人包括短衣帮对他的取笑和嘲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冷漠和麻木。总之,作者综合运用了间接表现的四种方式,将一个心地善良,执着于功名不可得,走投无路以致沦落为社会最底层的读书人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孔乙己这一形象保持着难以忘怀的印象。
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这两种人物刻画方式各有特色和优势,不同的作者可能会侧重使用其中某一种方式,但是就叙事作品总体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通过两者在叙事作品中的相互交融和相互组合,能够使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生动。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将上述塑造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间接表现的方法,逐一进行单项训练,然后,在篇章训练中再加以综合运用,这样学生的刻画人物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语
将叙事学相关理论纳入中学记叙文作文教学体系,是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全新尝试,也是将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纳入科学化、系统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记叙文写作实践中学生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为立足点,借鉴叙事学中的相关理论,从情节和人物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学记叙文训练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能将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为中学生叙事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8
1.利用虚拟机进行系统操作类的模拟教学
在有的学校中,计算机实验室比较少,为了不影响主机工作以及运行的效率,学校会在计算机设备中安装防毒以及防护软件,这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影响了主机硬件分区以及格式化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课中,对电脑进行随意分区,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较大的损坏。使用虚拟机后,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区以及格式化,这对计算机硬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操作。在普通的实验室中,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主要是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抽象,不适合计算机教学,无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而应用虚拟机技术后,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系统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系统操作要点,在安装与设施程序时,了解计算机操作的流程。另外,应用虚拟机技术,也可以实现暂停与保存功能,在下一次操作时,可以继续上次未完成的任务,实现操作的简便性,解决了不同班级,教学进度不同步的问题。
2.利用虚拟机进行网络实验室的模拟实验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包括多项课程,而网络课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学习这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比较高,而且希望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建立网络并对其进行调试。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中,由于资源与资金有限,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而应用虚拟机后,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建立虚拟网络,可以在主机上模拟出多个虚拟机,可以在网络实验中进行虚拟实验,形成虚拟的网络实验室,在不增加学校投资经费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利用虚拟机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对局域网进行构建与调整,在不影响网络硬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使用虚拟机,不会使主机遭到病毒攻击,而且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3.利用虚拟机管理维护计算机硬盘
虚拟机技术虚拟网络实验室的体现都是在主机中进行实现的,对于在虚拟网络技术中进行的格式化、磁盘分区,这些动作不会影响到宿主机,也不会导致硬盘的损坏与数据的丢失,而且软件更新也更加方便,只需要对虚拟软件进行相应的更新,整个虚拟网络就可以更新到最新版本,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时展的计算机人才。虚拟机软件能够为实验提供真实的计算环境,实现用较少的实验设备完成大量的实验;便于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实验是根据课程需要在一台计算机的不同分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来满足实验环境的需求,由于实验的特殊性,不能像公共机房那样为了方便管理而安装还原卡,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系统可能经常崩溃,实验室管理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恢复系统。采用虚拟机软件后,上面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方法是物理计算机只需要安装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和虚拟机软件,实验时根据需要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来满足实验需求,不必担心系统崩溃而疲于恢复系统。
三、成人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机的拓展使用
虚拟机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在以上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以外,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应用可行性,在此列举几例,以供参考。
(1)某些问题需要特定的软件环境,而这些环境并非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提供,如果用户所使用的机器经常更换,每更换一次都在所用的计算机上安装所需软件,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有些时候环境也不允许我们安装,比如需要某种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利用虚拟机来解决这一问题,把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虚拟机上解决,在虚拟机上安装问题所需的软件,这样每次更换机器,不管机器是否提供相应的软件环境,我们只需要在其上运行虚拟机就可以了。
(2)如今许多高校开设有Linux、Unix等操作系统课程,而实验室计算机基本还是windows操作系统。虚拟机可以完全实现Unix、Linux操作系统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在虚拟机上安装Unix、Linux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需要动手设置的地方不多,大多时候用户都在等待计算机自动安装,在虚拟机里装操作系统可以使我们“工作”和“安装”两不误,一方面在虚拟机里安装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在本主机继续我们的工作,只需要在本主机和虚拟机之间切换就可以实现。而且像安装操作系统这样的实验通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学生上机的时间又有限,虚拟机中的挂起功能可以方便地保留当前状态,以便下一次继续实验。在虚拟机环境下,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人们可以像对待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那样在多个操作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而不需要重新启动机器。
篇9
2.1对计算机维护实验应用虚拟技术的探讨
众所周知,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旦对计算机进行格式化操作,或者是分区操作,抑或是执行系统安装,这样的操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硬件,长此以往,就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周期。此时,如果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维护中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借助虚拟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取一个操作环境,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能够随意进行相关操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计算机的系统产生任何破损,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掌握了学科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计算机整个硬件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2.2对虚拟化操作系统进行的分析和实验
对于高职院校,其计算机教学目标和任务区别与普通高校,教学内容较全面,知识点比较复杂,为此,针对操作系统,涉及诸多教学实验。一旦借助当前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的试验,如果发生任何操作不当,就会影响计算机的系统试验效果。但是,虚拟技术就能弥补这一缺点,在虚拟的环境中,很多机器会产生于硬盘与内存中,各种处于独立的状态,各自互不干涉和影响,能够保证任务和试验的顺利完成。另外,虚拟计算机和真实计算器呈现各自工作的状态,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状态,不管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其它的机器都不会遭受破坏或者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借助虚拟技术进行的操作系统试验,具有较为便捷的优势,能够较大幅度地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防护。
2.3对网络安全虚拟化的介绍
网络安全虚拟化集中体现了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网络安全试验中,借助虚拟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无需考虑安全试验的类型,任何种类的都可以进行操作,例如,加密的数据系统以及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此时,需要学校进行大量的投入,就能够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健全和完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试验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和品质。
2.4虚拟技术引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呈现高速进步的趋势,其规模逐渐扩大,教育品质呈现上升的态势,很多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加了相关的设备,强化了管理,对实验室和相关的训练场地进行了相关的完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设备仍不足,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动手能力不高。借助虚拟技术,使得计算机教学在信息化道路上面对极大的机会。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由于虚拟技术的积极介入,既满足了降低投入的需要,也实现了对潜力的发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缓解了设备欠缺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环境,突破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的限制,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虚拟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推动。
3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虚拟化应用的有效设计
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需要相关的教学者全面、综合、深入地了解虚拟技术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是VmwareWorkstation和Xen等虚拟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多机器、多系统共同使用,对多种试验背景进行改善。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于操作中运用的试验环境和背景,要利用VmwareWorkstation来进行设置和确定;其次,对于结构的创建,借助虚拟机来完成,最终实现架构的在虚拟机上的有效安置。
篇10
2.1有机结合考试和自学
基于理论层次分析,教育理论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语言学理论学习等都可通过教师自学的方式完成。关于教育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列出一些参考书目,然后让教师们自己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自己自学,然后再组织统一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则需要进行集体培训,直到合格为止。灵活性和针对性是考试和自学有机结合继续教育模式的两大优势,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弊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种考试、自学结合的方式可大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而且也可以给教师更多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补充。不管是工作之余还是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里,把“理论”看做老师,通过学习、钻研培养找到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相对于其他继续教育方法而言,这种方式没有强加规定,时间掌控比较自由,而实用且严格的考试机制又给教师们带来了压力,让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对继续教育不再产生抵制情绪,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2有机结合自学和脱产
不同教师之间肯定具有一定差异,大部分教师只要通过自学、监督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很难通过自学塑造一种素质,因此学校应综合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统筹安排,实施短期或长期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脱产培训。比如,英语教师的口语素质很难通过自我完成,因为我国并没有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而且口语训练条件和机会不多,这就需要进行集中培训以及脱产学习,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统一组织,与专业高校签订协议,分批、分组进行强化培训。自学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而脱产培训也是提升教师自学素质的重要措施,在继续教育中应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3应有机结合校本培训和校际交流
校际交流主要是指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校与校之间的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发展。校本培训主要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方法,学校应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检查方案,有效督促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也就是集体研究、探讨,将教研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强化校内教研活动。专家引领主要是指专门聘请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到学校授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这种方式体现了继续教育的节约性和实用性,然而就当前状况来看,校本培训和校际交流的继续培训受到了资源的限制,基本上只停留于形式,并没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和效应,因此,需要对有效资源的开发问题有所重视。要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教学状况不再出现,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要让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教师才可能获得教学反馈。因此,预留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十分必要的。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简单明了、逻辑清晰是最佳标准。简洁的教学语言在减少教学用语的同时提高语言质量,空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让知识的理解同化更加彻底,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加。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且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才能做到教学逻辑清晰,清晰地逻辑能够让教学语言的实效性大大加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之上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全面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2.4小组活动探讨
有的区域受到课题组织形式的限制,只能在活动形成的过称中进行变通,而小组活动这个环节的可变通性最大。教师在对活动内容和主题进行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向他们明确活动要求。小组的分配可以既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可以按照活动内容来分类,不管哪种活动,都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到任务,教师还要对其表现进行关注,结合活动要求做出合理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们自主活动的质量才能够得以提高,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机会和效率都会有很好的发展,达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篇11
⑴创设一种合适的拍摄场景。通过使用计算机中的图形功能,简单的创设一个拍摄场景,并且包含人物的实际位置与动作、摄像机的具体摆放位置以及视频框等内容。此外,还应依据一定标准将视频框同摄像机位相对应起来。
⑵为按钮添加一些相应的动作,并将操作效果实际模拟出来。首先要依据一定流程,来为鼠标制定一些跟随效果,并将拍摄中摄像机位地变化情况模拟出来。其实际的操作方式可以简单概括成为:将虚拟情境中的机位2改设成为影片元件,然后在为其添加一些特定的动作脚本,同时实现鼠标的有效跟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当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点击”机位2之后,实施以下动作,amera2一mc.onPress=function()
篇12
1.2经费来源单一
目前,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经费来源为区教育厅和县教育局,主要来源为县教育局,也就是说,教师的培训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可见,我县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2.巴马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2.1培养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育教师的培训应以此为理念。如同当今政府扶贫一样,与其发放现金扶贫,不如技术扶贫。在科学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如果广大体育教师的思维仍停留在“吃老本”的状态,那他会在体育教育理念变迁过程中,成为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失败者。就提高体育教师的从业素质而言,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理念以及新运动项目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所以,与掌握了捕鱼技术才不经常有鱼可吃,是一样的道理,广大体育教师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不断“充电”的方法,才能在教学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2.2科学合理的规划培训计划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生理机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以身体活动为特征。体育教师的工作也以这一特征为基点,通过身体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健康水平,基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既要关注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新课标解读、体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还要注重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术科教学方法的培训。如果,条件允许,自助菜单式培训,肯定会大受体育教师的欢迎。科学合理规划培训工作,不仅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取舍方面,应该还包括形式的多样化、与国培、区培相衔接的“市培”、“县培”以及学校级的教研室培训的层次化。通过不同形式学习,如现场观摩、理论学习、技能提升、交流切磋、听专家报告,可以“按需所取”,既经济又实用,而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实现各级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实现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利益最大化”。
2.3扩大经费来源渠道,为更多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全靠政府财政支持经费额度必定有限,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各项事业建设都需要投入,教育投入还不能占GDP比例过大,既使我国GDP连续30年高速增长,但毕竟底子太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所以,相关部门就广扩经费渠道,吸纳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体育教师培训系统,如,从体育彩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持体育教师的培训,或者,设立教育名人、体育明星、企业教师培训基金,用于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这都不失为当今现实状况下的好办法。笔者有时思考,现今我国有的足球俱乐部动辄花费上千万欧元引进一位大牌球星,试想这上亿元的人民币足够数万,甚至十数万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经费了。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体育教师培训这个问题,基层体育教师会获得更多职业提升的培训机会。
篇13
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对语用教学的忽视、缺乏对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认识、语用知识匮乏以及个体差异性等都是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把所教班级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依据是英语基础强弱和性别比,然后对该班的大学英语精读课进行了一番叙事化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所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2011年版)。
(一)课文导入部分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运用叙事教学法,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语言学习。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导入环节,笔者让每个组的学生找出该单元的背景知识,最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有些语用失误是由缺乏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造成的。在课文导入部分,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介绍一些语用学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认知方面的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语用规则差异等。笔者在教授Unit3WhyDoWeBelieveThattheEarthIsRound?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一些西方节日的名称、习俗和历史等,并对比了中西方节日的差异,提醒学生必须重视语用知识的积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介绍一些语用知识并得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用原则,让学生意识到语用的魅力。
(二)词汇和语法教学部分
在课文导入部分,笔者对学生的故事叙述在选题方面有所限制,但对于词汇和课文教学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创设语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一般通过故事、新闻报道、采访、角色扮演和叙述自己的经历等来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对于一些语法项目的教学,教师可要求学生即兴发挥。如在讲授“现在完成进行时态”时,学生向同学讲述了一则小故事:“Hehasbeensleepingfor35minutes….”真实场景的叙述让学生对该时态所表示的内涵牢记在心。叙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与交际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相比,叙事教学法所创设的语境更接近真实。通过此类语境来学习单词和语法,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记忆深刻,同时他们的创造力、语言鉴赏力、想象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三)整篇课文和布置任务部分
对于整篇课文的叙事化教学设计,笔者采用了下面几种形式:A.改写非叙述性课文;B.改变和扩展课文;C.改编课文为剧本并进行角色扮演;D.复述课文;E.撰写虚拟的或实际的新闻报道;F.进行虚拟的或实际的采访;G.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H.辩论、评价(非叙述性语言)等。笔者在学生学完各单元课文之后,针对课文类型布置了一定的叙述任务。还有一些叙事化教学项目的应用较少,如模拟国际会议、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模拟法庭等,因为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笔者针对Unit10WhyPeopleWork布置了一个模拟国际商务谈判的叙述任务,中西方代表是谈判的双方,要求学生运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有关国际商务谈判的知识。在这之前,笔者先阐明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让学生观看了一些谈判的案例。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尽最大努力创造一个近乎真实的谈判。为了检验运用叙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笔者在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该班进行了两次语用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语用失误明显减少。除了进行语用测试,笔者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并查看了学习日记,学生都感觉上课比以前有趣多了,用英语做事的机会大大增多,语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所增强。当然,有的学生也抱怨部分材料处理起来较难,比如课文中的长难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