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沟通交流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举起左手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却答不上来。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个学生说:“别人都会回答,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嘲笑我。”老师听后,私下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每次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会尽力给他机会,举右手时从不让他回答。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变得开朗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这个学生,并没有因为该生的成绩落后而讽刺甚至训斥,让孩子意识到了尊重,这样的沟通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二、尊重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从来不会讽刺和诋毁学生的人格。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例如,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而没做作业,老师会如何处置呢?
教师甲:“为什么不做作业?这样懒,将来怎么会有
出息?”
教师乙: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慢慢来,尽量把会的题目先做好,不会的题目找机会向学生和老师请教吧。”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甲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而是借题发挥。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作用。而教师乙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伤害学生。
三、理解学生
教师和学生对于任何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观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想法,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最苦恼的是平时不被人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一旦接受了你,沟通才会有效。
课上,一位学生拿出一本小说偷偷摸摸地看,老师走过去什么也不说就拿走了小说。这位学生又掏出一本杂志看,老师又拿走他的杂志。此时,学生又故意趴在课桌上睡觉。老师当众训斥:“再不听话,就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你想怎样就怎样!”学生回答道。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首先这位学生基础差,课上听不懂,于是就干脆看课外书。教师可以走过去轻轻地说:“小说里可能有你喜欢的内容,但上课不能分散精力!实在想看,在放假的时候,或做完作业再看不是更好吗?”我相信这位学生一定会收起小说,专心上课。
四、赞美学生
篇2
就在许多人抱怨父母与子女越来越难沟通的同时,一则关于“中国式接送”的新闻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时下众多家长“吐槽”,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许多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与呵护的最真实写照。一边是家长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呵护,另一边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
2008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高二女生陈冲,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市8个区12所中学实施了一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时,93%的受访学生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兴趣的文体明星”、“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排在最后的才是学习、高考等话题。
但调查同时发现,在现实中,56%的受访学生表示,跟父母沟通最多的是与学习和学校相关的事情,只有不足20%的人会沟通“未来职业规划”和“家庭结构”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内容。
陈冲认为,在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着双方以自我为中心、“想说的”和“想听的”总是不合拍等严重问题,致使双方进行的是一种缺乏真正交流的“伪沟通”。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也显示,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篇3
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就诊或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带他们熟悉病房环境,讲解病房制度、教会设施的使用,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告知作息、探视时间及贵重物品的保管等,给病人以人文关怀,让病人消除陌生感,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认真宣教,有问必答: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多关心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检查的目的、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休息、饮食、活动等,对病人提出的种种疑问和护理操作的不解,做到不推不冷,不急不躁,耐心细致的解释,使病人消除疑虑和恐惧,自觉配合治疗。
语言谨慎,解释恰当:护士的工作具有协作性、连续性,所以要有群体观念,对病情的解释要客观、科学,禁忌对同行、同事的前期治疗护理妄加评论与指责,出现问题要保持沉着、冷静,做好恰当的解释与及时的补救,甚至表示出诚恳的歉意,尤其是在病人家属当面,更应语言谨慎,避免引起纠纷。
关心体贴,尊重患者:护士要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我们不但要治疗疾病,还应关心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要保护病人的隐私,随时帮助病人解决疑难问题。
利用板报,方便沟通:医院各科都设置了宣传栏,每月1期板报,内容有:新仪器的作用、新技术的开展、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相关知识等,让患者或家属一目了然,方便了沟通,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工休座谈,效果更好:各科室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1次,安排医生、护士参加,由护士长组织,护士给病人或家属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及报销程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征询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医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拉近了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的沟通交流效果更好。
告知电话,方便咨询: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告知病房的电话号码,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联系电话等,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对于出院的病人,护士定时进行电话随访,解决患者回家后的有关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
篇4
研究生教育是基于本科层次上的更高层次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在校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从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硕士生在校人数比1998年增长了101.3万人,是1998年的7.98倍;2009年博士生在校人数比1998年增长了20.7万人,是1998年的6.26倍;2009年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40.4942万人,是1998年的7.61倍,我国在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研究生教育被称为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校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但2009年的研究生导师比1998年仅增长了17.4万人,是1998年的3.65倍,与同期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7.61倍相比,增长速度慢一半;1998年的研究生导师与平均指导研究生人数比例为1∶2.8,导生比最高峰是2005年的1∶6.6,2005年之后导生比基本处于1∶5.8左右。1998年以来,导师数量增长缓慢,研究生导师平均指导的研究生人数增长快速,出现了生多师少的状况;研究生思想呈现多元、复杂趋势,师生严重冲突现象时有发生。在研究生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的今天,师生关系问题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广东地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如何?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本课题组对广东6所高等学校的导师和研究生两个纬度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二、研究方法
1.样本。本次调查对象包括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两类人群,对导师和研究生都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研究生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6所高校(3所部属高校,3所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分布在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农林科、经济学科六个学科门类,涉及一、二、三年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2.材料。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调查问卷”,分为研究生问卷和导师问卷。问卷围绕在大众化教育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主题进行设计,涉及师生关系的认知,导师对研究生资助状况,导师和研究生交流的内容、方式、频率和时间等。问卷是在个别访谈的基础上,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设计的,初次设计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做预调查,经过修改后在大范围内做调研。共发放研究生问卷600份,回收553份,有效回收率92.17%; 发放导师问卷350份,回收345份,有效回收率98.57%。
三、结果与分析
在大众化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今天,研究生导师可能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与行为还停留在非大众化研究生教育阶段,这与研究生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有可能产生冲突,由此产生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多方面的认识与判断的差异性。
1.导师与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属性认识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导师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中,师徒关系和家长与子女关系是主要关系,占70%以上,朋友关系、普通师生关系是次要关系,占24.1%,老板员工关系占4.7%;研究生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中,普通师生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是主要关系,占50%以上,师徒关系、家长子女关系、朋友关系是次要关系,占不到50%。可见,非大众化教育阶段,师徒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大众化教育阶段,导师认为师徒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师生关系已经动摇,研究生心目中的师生关系呈现出多元复杂关系,这是大众化教育的结果。
2.导师资助现实与研究生资助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导师给研究生资助最多的是每月100~200元,超过60%,其次是每月200~300元和每月300~400元,合计超过30%,每月400元以上的很少,未超过10%;研究生期望最多的是每月300~400元和每月400~500元,合计超过70%,期望相对较多的是每月500元以上的,超过10%但未超过20%,期望最少的是每月100~200元和每月200~300元的,合计刚超过10%。可见,导师资助现实与研究生资助期望差距较大。按照每1名导师带6名研究生计算,每月导师大约需要给研究生的资助为1200~2400元,每年每名导师需支出2万元以上。很多高校实行超指标费等措施,导师还需要一大笔费用支出,实际上导师的支出费用很大,这是大众化的结果。但研究生期望导师给自己的资助增加一些,导师给每名研究生增加一些资助,就需要增加很多费用,导师无法承担,这与大众化相矛盾。
3.导师与研究生关注的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导师与研究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课题或学位论文等学术方面话题的占50.7%,关于就业和能力发展等综合素质方面内容沟通交流的占23.7%,关于人生经验和恋爱婚姻等人生成长方面交流的占24.0%,其他方面话题仅占1.6%;而研究生希望导师给予自己课题或学位论文等学术方面指导的仅占17.5%,希望导师在就业和能力发展等综合素质方面给予指导的占60.1%,关于人生经验和恋爱婚姻等人生成长方面的占21.7%,其他方面话题仅占0.7%。可见,由于大众化教育时期,导师带的研究生比较多,无暇顾及研究生的方方面面,只能选择导师本身比较熟悉、擅长的学术方面给予指导,这是大众化教育过程中导师的选择结果;而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面临的重要选择是就业,只能选择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提高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习目标,由此希望导师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这与大众化相矛盾。
4.导师与研究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存在明显差别。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喜欢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占92.1%,非面对面交流方式仅占8.9%;导师喜欢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占52.9%,非面对面交流方式占48.1%。可见,超过90%以上的研究生喜欢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其中单独面对面交流方式为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座谈研讨的面对面交流方式为一般喜欢交流方式,只有不到10%的研究生喜欢非面对面交流方式,这与大众化相矛盾;导师喜欢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和非面对面交流方式基本上各占一半,导师对于面对面交流和非面对面交流方式的喜欢程度的差异未超过4%,但面对面交流方式中,导师更喜欢座谈研讨的交流,比面对面单独交流方式喜欢程度多一倍,这是大众化的结果。
5.导师与研究生对交流频率的期待有明显差别。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研究生希望每周有1次以上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这是研究生的主流想法,而只有25%的导师目前组织与研究生交流每周1次,导师与研究生两者之间相差25%;接近30%的导师目前组织与研究生每学期交流1~2次,而只有不到15%的研究生期待每学期交流1~2次,导师与研究生两者之间相差13.3%。可见,从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频率来看,导师的主流做法是每月1次,这是大众化的结果;而研究生的主流想法是每周1次,汇报研究工作进展,这与大众化相矛盾,导师的主要做法与研究生主流想法相差较大。
6.导师的招生动机与研究生的读研动机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读研动机中对科学或学术研究感兴趣占14.8 %,为了就业来读研的占70.7%;硕士研究生对自己将来的设想中就业的占67.1%,继续深造的占14.0%,接近80%导师招收研究生目的是补充充足科研劳动力的需要。可见,绝大部分研究生读研动机表现为以就业求职为主要动机,科研兴趣为次要动机,研究生就业求职的主要动机比科研兴趣的次要动机高50%以上,多数研究生只把拿学位作为人生的组成部分,少数研究生把博士、硕士期间的知识学习当作人生目标的组成部分,这是大众化的结果;大部分导师招收研究生主要动机是补充充足科研劳动力,这与大众化相矛盾。
四、结论与讨论
1.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差异影响师生之间关系。在研究生大众化教育阶段,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较多,客观上限制了导师在学生个体上所能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总量,导师身份多元化和师生比过高客观上造成的师生间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减少。
在研究生大众化教育阶段,导师与研究生双方的关注点各不相同,喜欢的交流频率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双方很难充分沟通交流。如果沟通交流长期不充分,导师与研究生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不理解的状况,不但不会消除或缩小,反而会扩大。客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明显减少,缩短了导师的指导时间,同时师生之间由于话题关注点不同、交流方式和交流频率的喜好与期待的不同,双方交流的愿望也会降低,形成交流不充分,导师无法发挥其意志品格和精神作风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师生间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交流,最终影响师生关系。
2.导师与研究生的动机差别影响师生之间关系。研究生为了今后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平时花费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方面的活动较多,希望与导师交流就业和能力发展等综合素质方面内容;但导师为了出科研成果,平时指导研究生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生课题或科研上,导师与研究生交流时,最经常谈的就是课题或学位论文等学术方面话题。
导师想把研究生的时间精力多放到科研学术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投入时间与精力,而研究生又想把多一点的时间精力投到为就业准备的个人能力提高方面,在学术方面只想投入能达到毕业答辩的时间精力。由于每天的时间总是不变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为了抢时间,进而直接影响师生间在学术和就业能力方面时间投入,最终影响师生关系。
3.导师与研究生的不同育人理念影响师生之间关系。导师与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不同认识,导师的资助现实与研究生资助期望的反差,反映出导师与研究生不同的育人观念与理念。不同的观念指导下,对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不同,由此产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不理解增加,长期双方不理解没有得到消除,进而直接影响师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沟通交流,最终影响师生关系。
导师与研究生的认知在研究生大众化教育阶段是有差异的,这是大众化的结果,但差异性的认识,可以通过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加强沟通,让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的想法与喜好,让研究生向导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期望,师生双方一起努力调整和修正对某一事物认知上的差距,缩短认知差异。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建立师生双方平等、信任、理解的平台,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办公室管理中的人文沟通的必要性
在科技以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沟通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内部办公环境中的人文沟通。而沟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沟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下面就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首先,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为领导起一个辅助的作用,领导进行决策之后,相关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要与领导进行沟通与了解,将这一决策进行落实,因此,沟通对于领导与办公室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工作的协调作用,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因此对于其涉及到的业务范围都要进行一定的人员沟通,这就意味着沟通在办公室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另外,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人文沟通的必要性。办公室主要负责单位与单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要注意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学习其优秀的交流方式,并学会倾听民众的建议,保障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办公室管理中的人文沟通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只重视办公室员工的业务能力,经常忽视企业员工之间的文化沟通,导致员工个人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员工都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企业管理人员是存在一定的畏惧,不敢直接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导致很多重要的建议得不到实施。
2.沟通渠道存在不足
在企业的办公室管理中,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的渠道比较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就是工作人员与下级人员沟通较多,与领导沟通较少;纵向沟通较多,横向沟通较少;间沟通的渠道较多,直接沟通渠道较少;正式沟通渠道较多,非正式的渠道较少;传统沟通渠道较多,创新性的沟通渠道较少。沟通渠道的限制,影响到办公室信息的传递,导致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相关协调性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变慢,甚至可能有一些小道消息到处被传播,影响企业形象。
3.信息传递沟通中出现失真现象
企业办公室人员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当某一个工作人员接收到一条消息并且将其传播出去,一般都不是原样传播,会在原信息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当这则消息涉及到员工不熟悉的领域时,更容易出现错误。这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第二,当基层员工收集与传递信息时,为了企业的利益,可能会对真实的信息进行加工,以便于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这就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失真。
在这两种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与改变,导致原有信息被覆盖,影响到企业的信息传递。
三、改善办公室管理中人文沟通的重要决策
1.加强对于帮共识员工的沟通培训
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沟通培训,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员工思想、意识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沟通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工作,不仅要对来自于领导层的信息做到及时有效的传递,还要做好来自基层员工的信息的上传工作,以免使信息滞留,影响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调性。
2.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办公室员工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促进企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促使工作人员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不仅避免了员工有话不敢说的局面,还能够真正的促进上下级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办公室人员的协调沟通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3.在沟通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在沟通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能够有效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语言是人们思维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方法。在办公室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以及意见沟通的过程中,语言能否正确的使用,关系到最后的沟通效果。在沟通时至少应该做到表达准确、措辞得当,逻辑严密、文明用语,还可以借助一些动作表情,使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信息更加明确等。
4.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
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不仅可以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还可以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进行人员之间的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沟通渠道得到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沟通,避免了直面沟通的某些尴尬局面。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其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么良好的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尤其是在企业办公管理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则存在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协调作用。因此,在企业中应该注重工作人员的沟通意识的培养,加强其语言文化的运用,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人员的沟通、部门的协调,促进企业之间的整体协作能力,从而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洪朋,王雍斌.浅谈学校管理中的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人际沟通[J].今日科苑,2010(16).
[2]熊冬梅,杨翔.浅谈护患沟通技巧[J].当代医学,2010(15).
篇6
本文作者:孙梅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企业价值的创造提供基础。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做法。如中国石油对于实行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规定如下:国内设备及安装主材的采购合同须由供应商、总承包商和项目业主三方签署,供应商须将增值税发票直接开具给项目业主,或开具给增值税纳税人总承包商,而总承包商再将增值税发票开具给项目业主,但不因三方签署的采购合同而免除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由总承包商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管理模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其实企业选择何种管理模式不重要,关键就在于这种管理模式是否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益,如何突破原有的EPC总承包模式的框架,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关键,只有从源头上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才能使得税务筹划方案有的放矢,事前的管理模式创新远比在既定的管理模式下的税务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方式的创新:税务筹划是一个涉及各方利益群体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系统工程,不同利益主体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沟通和配合,对于增值税转型后的EPC总承包模式来说尤为重要,要在试点阶段通过投资者、业主、总承包商、地税和国税等多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将EPC总承包模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障碍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和认可,为税法的完善和企业的发展做好国家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同时又要在已有的税法的基础上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让税务部门充分意识到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时,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确定的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案,而税务部门未来也会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税收,让税务部门真正理解到企业与税务部门交流沟通的目的不是税收的最小化,而是努力做到企业和国家的共赢,为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税务筹划观念的创新、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方式的创新是EPC总承包项目税务筹划的关键,只有建立协调业主和总承包商、投资者、国税和地税等多方利益群体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做好EPC总承包模式的税务筹划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价值,做到企业和国家的共赢。
篇7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3
一、“互联网+”概念界定
(一)概念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运用范围扩大到了各行各业中,并与各个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我国的“互联网+”理念是在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在“互联网+”的操作模式中,使各个行业的服务和产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向用户展示,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二)基本内涵
从传统理解方式上来说,“互联网+”是网络和各个行业的结合,其结合方式不是进行两者相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对传统行业的服务和产品流通进行创新,实现新的销售模式。可以这样认为: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在“互联网+”的模式中,网络能向人们展示丰富的信息,通过其独有的画面和信息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互联网+家校沟通
(一)“互联网+家校沟通”概念理解
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教师由你选,随时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这就是“互联网+家校沟通”。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学生与教师以及父母之间的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学校面临特殊性的客观要求
1.班主任工作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冲突大。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除了上课、开会、教研外,还要关注、照顾和协调学生的生活、情绪变化及家庭关系等。班主任工作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可能有冲突,联系时间不是很“对口”。但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班级情况、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和各项通知说明等。
2.生源多,地域广,面对面交流难度大。我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留守儿童较多。有的来自县外和省外,路途较远,家长工作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常年在外工作,有的经常出差等客观工作安排因素,因此给班主任家访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需要与时俱进,改革沟通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家校互动。
3.常见的交流方式单一、教育滞后性突出。原来家校联系方式一般是一学期一次家长会或偶尔的电话交流,给予家长的时间太少,不能个性化地针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开家长会时,主要是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以及完成情况。给家长发言的机会很少,使家长会成为汇报会,不能实现家长会的作用。由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导致出现“家校教育缺失”的弊端现象,家校配合不及时,不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家校通的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快捷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博客等能让家长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家校合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建立班级QQ群。在家校联系中,通过建立班级QQ群,让家校联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在QQ流的方式,能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使他们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和家长交流,教师能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摆脱压力,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2.建立班级博客。在班级博客中,可以把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写到博客中,让家长通过查看博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并针对各个事件和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利用博客进行互动,可以让家长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正确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家长对博客的评论,从中获得激励,使他们为了汇报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更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在班级管理中,还可以让家长在博客中各抒己见,帮助班主任出谋划策,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3.建立校信通。利用校信通进行家校联系,可以在节日时送上温馨的祝福,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随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感受;把学生在学校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公布,发挥强大的激励和榜样作用;公布学校的重要事务,如运动会的举办时间、班级中组织的活动等,加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家校通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专业发展的摇篮及师生、家校和谐温暖的交互平台。在教育中也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来构建学校和家长交流的平台。通过家校合作,使教师和家长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实现教育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肖珍 “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2]梁云真. 基于“校讯通”平台的家校沟通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 王吉斌著.互联网+.
篇8
1.90后大学业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2008年以来,90后大学生正式走进校园,逐渐成为高职生的主流。他们性格特点鲜明,成长在一个变化多端、信息爆炸的环境,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他们容易接受却不能分辨。而且沉重的学习负担,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形成了盲目的自信,又时常自卑的性格。他们个性张杨,崇尚非主流,不容易接受传统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容易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生长信息时代,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更习惯于使用先进的网络交流方式,QQ聊天、微博沟通、微信等都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反应敏锐,有很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个性鲜明,形成自已的独立风格,而且有能力闯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只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些学生逆反心强,心智不成熟,越强调不能做,他们越觉得有挑战。作为辅导员如何与这些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又个性自我的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高职院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良好沟通的具体途径
2.1遵循"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一直是教师行业的要求, 作为一名辅导员更应注重自己言行影响。"90 后" 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互信、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 亦师亦友"关系。他们非常在意老师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做到" 公平、公正、公开" , 从而选择是否信任他们的老师。因此, 作为辅导员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成长的差异。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执行管理者,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取平等、关爱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诚的体验他的情感,同时主动分享学习经验、生活阅历,让师生的沟通交流真正的在平等中进行。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中,性格和行为都不一样,辅导员对他们的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与内向的学生沟通,要有耐心、细心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说话方式要委婉并适可而止,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对于三困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欣赏,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信起来。对于优秀突出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合理的规人生。而普通的学生则要找到他们的需求点,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在关注他们的成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从正面引导他们能够突破自我向优先考看齐。
2.3辅导员能有效利用现代工具,更加易于沟通交流。新时期,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沟通方式,实时、快捷、形式多样,作为90后的高职大学生们非常喜爱网络沟通,辅导员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如QQ、飞信、微博、微聊、还有近来流行的微信,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传统的面谈、座谈等沟通方式也不能放弃,应根据实际需要、沟通目的、学生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沟通方式。同时,在沟通渠道方面,应注意将与家长的畅通联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渠道。因高职学生来自全省或全国各地,由于距离远,辅导员与家长沟通联系有很大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是在学生出了问题以后才与家长联系,而没能形成与之联系的常态化。为了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辅导员可以使用电话、短信甚至网络的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这样就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信息的了解和对其思想动态的把握,为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做好准备。
2.4辅导员应以个人魅力获得学生信赖。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其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包括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修养。"90后"的学生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有些知识甚至老师都没涉及过,他们愿意接受能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 倍,多20 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作为老师,一方面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汲取、学习、探索,锐意进取,有意识地加以提高、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另一方面,也要虚心求教,切不可不懂装懂。
2.5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已的沟通水平。和学生沟通首先要建立起融洽和宽松的沟通氛围。由于辅导员是沟通的主导者,所以一定要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营造出轻松友好的沟通环境,以便于师生更好的交流。辅导员还应该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表达要恰当,思路要清晰,主题要鲜明。对学生表达的想法,要保持微笑并点头表示认可理解,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真正的把老师当成朋友畅所欲言。辅导员还要具备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备控制谈话局面并能打破僵局的能力。能巧妙的引导学生讲出心里话,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3.总结
90后大学生是独特的一代是富有朝气的一代。我们应理性地分析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特点,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其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自身应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努力提高沟通水平与工作能力,积极进取发挥教育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为培养出优秀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双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0):213.
篇9
(1)要把孩子当朋友。平时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他说话,把他当朋友一样,站在他的立场和观点,用他最喜欢的语言和他交流,在聊天的过程中把大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融进去和他聊,他就爱听,如果都是用命令、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反感。在他玩的开心高兴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大人教育的。
篇10
比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课件,搜集一些春天柳树刚刚发芽的图片,并且找出一些描写春回大地,描述柳树美景的词句,让学生先感受一下柳树复苏的美景,接下来可以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逐段的进行分析总结,将其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做出重点标记,并且适当的对文章的中心主旨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件学习,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认识,感受到每堂课带来的新鲜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去分析研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游戏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太过死板,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并且教师比较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往往忽视了课堂实践。单一的课堂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会逐渐的失去吸引力,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实践类型的游戏会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由于多媒体设备能够展示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所以说会给学生带来更加刺激的感官体验,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来给学生带来震撼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接触一些小游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游戏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状态。游戏并不都是对学生学习不利的,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比较益智的小游戏,通过游戏当中的情境创设以及操作能够让学生对场景描述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有更大的进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不知不觉的对自身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进行了培养,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安排好课堂时间,将游戏与学习时间的比例划分好,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当的加入一些教学小游戏,让学生重新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感官刺激来让学生重燃学习热情,感受不一样的语文课堂学习。
篇11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 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 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 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 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篇12
引言
目前,随着全省各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是加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如何在高校内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精神,如何将党风建设与高校教学、学生工作相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本人认为,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针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教育活动,而且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体制的好机会。对此,本人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为切入点,从以刚正的党风与优良的学风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当前存在于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指导意义。
一、影响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因素
在新时期,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涉及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探索出师生关系相处的新型模式,找出原有模式中的错误观念和理论,对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就必须清楚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所有因素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社会方面因素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势必会影响到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高校及师生,改变高校师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改变师生相处的方式和方法。
2、学校方面因素
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软硬件设施以及使用环境、师生交流的渠道及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师生关系,如果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师生沟通渠道或交流方式不顺畅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3、教师方面因素
在高校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的个人修养、脾气秉性、个人认知、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都会对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
4、学生方面因素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另一方面因素就是学生,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到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当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功利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无论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处处显示着等价交换的原则。高校及学生也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和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单纯关系也逐渐变异成服务与消费的关系,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正常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也逐渐变形,渗透了浓厚的个人利益,形成了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一种商业服务”。
在很多高校都存着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为了入党或者为了当班干部,亦或者为了考试不挂科,忙着四处打点,疏通关系,给老师送礼请客。一些高校采用学生评教、选课制度,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老师绩效或地位的指标,为此,一些教师为了获得学生较高的评价,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此讨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利益明显成了增进师生感情的砝码,师生关系逐渐由纯洁走向功利,变得庸俗不堪,既损害了教师利益,也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得不偿失。
2、师生情感淡漠化
一般来说,师生交往的密切程度取决于双方的互动次数、主动性与否、双方的情绪反应,应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师生关系就是建立在互尊互爱基础上的,师生交流较为融洽与和谐,沟通也较多,师生情感较为深厚。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化普及,学生越来越独立,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老师这一途径,他们可以从网络获取知识,因此,学生不再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
而教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需要不断地搞科研,因此能分配给学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老师也很少主动去找学生沟通交流。因此,高校师生之间关系非常淡漠,一些任课教师教完一学期课时,能认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对老师也比较默然,学期结束,师生之间基本就形同陌路。
3、师生观念冲突化
高校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大有不同,为此,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千差万别,难免会发生冲突。高校教师长期受社会主流文化的熏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依然定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遵循社会主导价值规范,对学生加以指导和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教师的谆谆教诲显得有些过时,这是因为学生处于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接受的是新鲜的非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们所追求的和教师所倡导的价值观时有相悖,两者之间在价值观念和处事模式上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此外,由于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面对无数的学生,教师很难和每一位学生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文化素养上的不同认知也增加了双方沟通的难度,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能是一种集体的共同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短暂的课堂关系。为此,针对高校对师生之间的冲突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双方的交流、沟通;努力实现文化整合和观念更新,以形成良好的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以党风正学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建立师生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远离形式主义
2003年12月5日至8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此,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建立起互尊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责任主体,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学生则要承担起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责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人的主体存在,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对成绩差的学生不要嫌弃也不要放弃,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多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积极鼓励这些学生,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尊重老师,善于和老师交流沟通,要和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建立沟通交流、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杜绝享乐主义
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沟通交流主要集中于师生之间关于学习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通过这两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思想方面、情感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而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并得到老师的授业解惑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生在高校校园中,除了同学以外,最重要的交流对象就是老师,而同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同事外,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重。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认可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积极配合自己,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也希望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使老师能够注意到自己,并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师生沟通的方式比较传统,主要局限于课堂,电话等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显得较为落后。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更倾向于网络交流,手机短信、微博、QQ、微信等方式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寻求新的沟通方式。
3、建立知识共享、能者为师的师生关系,反对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工作中,人们普遍遵循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这种传统的认知中,教师对学生来说代表着师道尊严,代表着权威,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而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优越感,对学生不够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压制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状态,无法达到平等和谐。
而如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一些好学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甚至超越了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优势不复存在,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享获得的知识,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英.以党风正学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处理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3(12).
[2]赵春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1(11).
[3]王景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现代交际,2013(11).
[4]徐锋华.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师生关系构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篇13
高校体育教学与普通的教学存在着差别,它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加强。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就要求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和要求,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学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因此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进行教学交往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学交往的内涵
人类通过沟通、理解进行交流,并对彼此产生相互作用,这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方式。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将双方的信息进行交换、共享,使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交往是指发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方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主题,以课堂为施展舞台,在教学活动中就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就专业知识进行探讨,并兼顾到师生感情,多角度着手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因此,良好地教学交往至关重要,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实现教学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扮演灌输知识的角色,忽略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性的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受到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学校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韩愈的师说中是这样给老师下定义的:“师者,传道、授业、授惑者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单纯听讲的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只做到了“传道”和“授业”,而没有做到“解惑”。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不能自觉主动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变成了单一的教师传授,这就造成了教学交往缺失现象的产生。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关键的制约,教师对自己位置的错误定位,认为只要认真备课讲授就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地学习效果,导致老师更多的在备课和教研讨论上下功夫,把重心放在教学理念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提高上,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不善于动脑思考,不能做到自觉主动参加课堂学习,这都不利于教学交往的构建。
(二)技能为主的练习
高校中的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专业的只是传授,除专业知识外它还要求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为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只一味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按照老师的要求掌握规定的技能,忽略了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单纯的技能训练占据了师生交往的时间,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交往的良好构建。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建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交往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体育课程教学交往的第一步,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来看,师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为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相互配合。老师要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学生中得到实施,必须要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思路和讲授模式,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及薄弱环节。教育工作者应在课堂生做好学生的良师,在课下做好学生的益友,亦师亦友,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课堂的主导者,又扮演主体角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被动,只是单纯地扮演接受者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形成依赖感,不愿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只是服从老师的安排,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机能树立威严又不乏亲切感。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自觉融入课堂,保证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这有利于实现教学交往的良好建构,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交往方式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中要选择合理的交往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交往方式。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学习能力的水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应严格要求,防止退步;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帮助树立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除学习程度之外,不同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性格差异,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善于倾听其要表达的内容;对于不善言谈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要积极引导,让大家畅所欲言。为保证教学交往的良好进行,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轻松愉悦地学习,形成良性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交往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加强。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交往在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良好的教学交往建构才能促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课程开展。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学中传统的落后模式仍有遗留,为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的良好开展,必须要桌号教学交往的构建工作这是高校体育教学良好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