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流程自动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流程自动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流程自动化

篇1

未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整体运营越来越多地需要各种系统的支持,财务系统和各种系统的衔接及融入是必然的。大型的财务共享中心,基于ERP系统,工作流,影印技术,持续提高的IT系统计算能力,以及内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能够把重复性的操作自动化,标准化,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至于从大型企业到中小型企业,最终是成本和效益的取舍,以及短期业务需求和长期发展需求的考量。此外,公司决策对财务信息的依赖程度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将在财务领域决策层面发挥作用

对许多财务转型领军企业而言,“雇用”机器人或许将成为提高财务流程交付效率和有效性的新举措。有理由相信,随着各种力量的汇聚,这些领军者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融入到交易流程中,并更全面地了解此项技术所带来的各种效益,而市场上也会出现有关此项技术的更好价值主张。不仅如此,共享服务的下一步发展会更加令人振奋――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技术中,从而使人类判断和自动化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机器人终究会在财务领域决策层面发挥作用。

对于那些真正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而言,比如金融行业、零售行业,通过数据的挖掘和整理,比起传统的人工方法,机器人能够更快速和高效地实现数据分析和归纳。但同时,对于需要根据经验判断、专业知识,对企业业务洞察的工作,比如CFO,暂时还未看到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但如果机器人Deep Learning的能力增强以及大量商业化而使成本降低,比如Alpha Go的出现,则证明了机器人CFO可能也会来临。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较早期只重复简单动作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到如今装载智能程序有较强智能表现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必定在大型制造产业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科技的发展为超大型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些机械性的财务工作岗位也将逐步被机器人所取代,但在一些重要的财务决策领域,机器人尚无法完全替代财会专业人士,也许机器人可以在信息收集、整理、报表分析方面具备超常能力,但在投资决策、预算管理、税务筹划方面仍需仰仗经验丰富的CFO们。

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公司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即信息技术。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公司与外部环境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公司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A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业务辐射范围广、业务类型丰富、分子公司众多,实施技术驱动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十分必要。

一、A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现状分析

A公司通过上市以来的现代企业运作,上线了oracle网络财务系统,实现了账务处理数字化、远程化管理,同时公司结合各业务特点上线了相应的业务系统,但在系统前端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尚待加强,主要体现在:

1.业务类型及业务系统众多;

2.现阶段各单位一线计费结算人员工作强度较高,所需人力投入较大;

3.计费结算自动化水平尚需提高,手工操作在各单位仍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结算中心的上线,系统实现自动分税,较好降低了营改增带来的结算强度,但整体自动开票比重仍不高;

5.内部关联交易清付不及时,内耗大。

结合上述现状分析以及调研A单位业务、财务流程,核心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计费、对账、开票、支付、核销及内部清收清付,要提高计费结算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必须创建与之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机制,抓住如下图1核心环节开展。

二、创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愿景

在现今信息社会,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不单纯是会计工具的运用,更需要与业务领域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整合改造。为此,A公司以客户供应更加方便快捷、公司内部更加自动智能来确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如图2)

从上述愿景图可知,在客户下单前,便从签订合同环节入手,规范标准合同、建立业务量*单价的自动计费标准;运用互联网技术、方便客户自动网上下载对账单或系统自动发送账单;税务发票的提供上,实现客户预约开票、自动取票;支付方式上,实现收付款渠道的多样下,提升客户体验度,加快资金回收;会计核销上,实现系统自动匹配和内部控制;在内部往来清收清付上实现自动清付、自动账务处理、减少拖欠及差错环节,从而建立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三、创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六大创新路径

要创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机制,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抓住核心要点创新实施路径。(如图3)

(一)计费自动化

计费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客户下单后,企业进行数量×单价的确认与计量。计费自动化目标是通过对计费规则的梳理规范,提升业务系统的计费自动化水平,主要实施路径包括:规范合同和计费规则;建立业务内部编码机制并推广维护;费目梳理及标准化;提高业务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及时、完整,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新增业务系统的计费自动化。

(二)对账自动化

对账是指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往来对账。对账自动化目标是为减少计费结算过程中跨部门的重复、返工环节,手工操作动作、易错易漏动作(含内外部客户对账),主要实施路径包括:前端录入及时完整,下单时日清月结,减少重复和后端对账的返工;信息流通到对账岗位能更自动、更全面,减少手工和错漏;内部对账(一端发送对账单、另一端自动匹配);输出对账单的自动化(对账单格式、自动输出、自动发送)。

(三)核销自动化

核销是指财务上对应收、应付款的核销。目标是通过对核销规则的梳理,实现部分收付款自动核销,主要实施路径包括对外与客户、供应商的收付款自动核销;对内实现内部交易往来核销自动化(一方核销,另一方自动核销)。

(四)发票生成智能化

发票是指向客户开具的收款凭据,也是国税认可的作为收支入账的核心单证。发票生成智能化目标是通过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发票生成的自动化水平,主要路径包括:客户自助预录入、预约开票;发票的移动或智能化打印;开票信息自动化,提高调用业务系统和金税系统的速度。

(五)收付便捷化

收付是指客户支付款项到公司的资金往来活动。收付便捷化目标是通过借用移动支付、银联、预存款/卡、POS机等支付方式,减少客户在计费结算过程中到生产现场往返、排队、等候的时间,使客户感到更便利、更高效,同时提升收款的及时性及效率(如图4)。

(六)内部自动清收清付

内部清收清付是指公司内部公司间、不同业务间往来结算及清付。内部自动清收清付的目标是通过出台《内部清付规则》,统一内部结算规则和最长付款期,开发配套IT系统,实现“自动付款、自动核销、自动出账”。主要实施路径包括:事前签订合同、统一业务编号、统一费目、确定关联映射方法;确定关联交易定价机制,如政府价―>市场价―>原则定价;确定结算规则,如月结+15天,即本月15日前收付双方需主动结清上月费用,如款项不足可申请透支/营运资金贷款。

四、创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需纳入公司信息化规划

自《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系列文件出台以来,在继续做好财会信息化的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日益提升高度和重要性水平。由于管理会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将管理会计信息化构建纳入公司整体信息化规划,才能较好避免信息系统与公司业务、财务经营活动需要脱节。

(二)建立相应专业队伍做好系统整合、改造和创新

很多单位在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上有较多系统的开发运用,如不同业务类型有不同的业务系统,财务相关联的系统也较多。如A公司业务系统有海运系统、仓码系统、驳运系统、WMS系统、TMS系统等,财务系统相关联的也包括前端计费系统、结算中心系统、oracle核算系统、久其报表系统、BI分析系统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懂业务、熟财务的专业人才与IT专业人才,共同打通数据间的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孤岛、重复录入及管理会计无法及时获得和整合信息的情况。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安全机制建立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合发挥有效作用,不但可以分析过去,还与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紧密结合,大量信息的使用对象及作用主要是“对内”,涉及企业核心商业秘密,一旦发生泄漏,将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支持作用,需要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信息安全机制的建立不容忽视,需要做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合作及日常机制建立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财务方方面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建立便可一劳永逸的,需要业务财务一体化实时联动,紧密合作,形成常态化的日常沟通管理机制。

五、A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成效

(一)内部计费结算自动化程度提升

A公司结合内部计费结算工作需要迫切提高效率的流程节点及影响计费结算效率的因素,通过对内部员工、外部客户供应商的结算需求调研,项目首年实现了仓码、驳运系统跨系统计费数据的一方录入数据,另一方自动生成的功能,解决了应付方的计费自动化、内部对账自动化的需求,完成内部驳运与五码头计费数据对接和自动生成,自动化程度超过98%。

(二)开发自动账单系统、提升对账效率

结算对账工作是财务结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系统功能更加贴近业务单位的需求,A公司通过对18家业务单位的客户、供应商账单需求进行调研,结合不同业务特点及对账流程,完成自动账单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在试点单位顺利上线,满足60%~70%的客户由系统自动发送对账单。自动对账系统上线后,一方面将原有手工制作、发送及打印账单的繁杂步骤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另一方面,自动对账系统可提供客户网上自动对账的功能,随着线上对账功能的推广,将逐步形成线上对账、线上收款、线上收款自动核销的一体化功能,全面提升结算自动化程度。

(三)实现自动核销、提高工作效率

在日常的财务结算工作中,收款核销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重复操作步骤,尤其是对于现结量较大的单位,需逐笔核销的现金收款更是令财务结算人员颇为头疼。通过对现结收款核销及月结收款核销自动化开发,现金收款的全部自动核销、部分月结客户自动核销,为计费结算工作提升效率12.5%。同时,结合POS机收款的推广应用,开发POS机收款自动核销功能,实现POS机收款100%自动核销。

(四)发票生成更加自动智能

为提高结算中心系统开票功能效能,提升开票人员工作效率,开发了6%和11%增值税开票接口,减少了开票环节的录入工作,提高了开票质量和效率。研究的自助缴费开票终端,可以实现客户自助办理,突破客户作业现场排队办理的现状;也可以24小时不间断提供发票打印服务,突破时间限制。此外,自助开票终端可以通过将开票数据实时上传到所属税务机关,满足税务机关核查管理要求,更便于税务管控。

篇3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财务共享难以为继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整合,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运营的效率。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把前端销售、物流线上化,更要考虑把后端的财务、采购、内部资源配置与前端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行匹配。如果前端已经应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思想,但财务、采购支撑体系、财务共享中心等后端还是以拿到发票后的事后管理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显然不能匹配前端快速响应的要求。“互联网+”模式下对后台支撑管理的要求无外乎三点:财务组织扁平化、流程简化、数据体系化。显然,这三点要求在传统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这是因为:

一是传统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一般是分层级的,有总部、大区、各业务单元,组织层级较多。

二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由于财务流程与交易相脱节,导致很多冗余的流程环节。

三是传统数据支撑体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erp系统为流程操作服务,不是为管理服务;财务数据以事后记录为主;记账以发票内容为主体,财务数据与业务实质脱离等。

二、智能财务共享的核心价值

笔者认为,智能财务共享是实现财务组织扁平化、流程简化、数据体系化的有效路径。与传统财务共享相比,智能财务共享的核心价值有四点:

一是重构传统财务处理流程。通过构建内外部融合的交易平台,实现流程自动化,消除繁琐、低效、冗长、不增值的财务环节。

二是实现财务组织扁平化。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冗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而在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那些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等业务被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自动化的处理,在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财务组织的扁平化发展。

三是实现企业交易端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将日常采购和支出的业务活动置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支撑和管控之下,让财务人员的视野延伸至业务的全流程,进而理解每一笔账背后的业务逻辑,还原一本“最真实的账”;让业务人员懂得他们的每项工作都会对财务产生结果;让管理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账”;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

四是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规划、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功能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而让分析更精准、管理更高效。

三、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

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把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分销商、经销商、工商、税务等都纳入平台,打通和连接内外,让财务管理回归企业运营的本质;另一方面,要把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管理起来,通过虚拟内部交易进行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商品交易这样一个完整的内部价值链条,借助“互联网+”实现以电子交易票据为媒介的业务流(借助信息化实现所有业务环节的业务信息全流通)、票据流(伴随业务环节,产生多种业务票据,作为交易的原始凭证)、信息流(打通业务链各环节,借助互联网构建无边界信息平台)的“三流合一”,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后端支撑平台,也称之为互联网运营支撑平台模式下的财务共享平台。

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前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商城的模式,把企业外部的标准供应商纳入体系,也可以把商旅服务商、供应商纳入体系,还可以把内部存量的房产设备等作为商品到这个平台上。

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上,所有业务部门不管是使用外部采购还是内部资源配置,均遵照此流程:业务人员申请——管理者审批——定单推送至供应商和电商平台——记账、对账、结算自动化。

笔者认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给企业带来三大管理价值:

一是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穿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原来以管控为核心的平台变成了以服务为核心,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建立商城体系,可以让业务单元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商品的申请采购、比价采购,而不需要再做层层申报,进而实现组织扁平化。

二是在交易闭环中实时获取各类管理数据。平台中的实时交易信息、管理口径信息、会计口径的数据等,可以帮助管理者回答为了战略决策、不同产品不同项目投入了多少资源、由哪些部门投入的、从外部和内部分别获取了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等问题。

三是打造智能财务核算引擎,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智能财务共享平台把管理的重心延伸到交易端,交易和发票数据都在系统中,可以做到会计核算过程自动化,同时通过消费在线化,实现交易前端的管控。

四、借助新技术实现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电子发票、移动应用、电商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数据采集前端化、核算处理自动化、财务档案无纸化、会计职能服务化、会计核算智能化成为可能,这为财务共享中心的转型提供了技术条件。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会计引擎以及基于自然语言的流程、预算、标准控制引擎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财务共享平台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运营管理。现在的计费账务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退费减免和调账相关制度需进一步完善。集团的资料核对管理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有效实施,网络运行、财务管理、计费账务之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去除;而且用户信用控制机制执行并不严格,信用额度设置不科学,导致用户欠费危机扩大;出账流程自动化处理环节有待加强,过多的人工处理导致不完整的操作日志;健全的预出账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二)系统支撑。计费出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界面化管理有待加强,操作界面有待完善,产品种类、各种自费系统参数较多,后台配置任务多,计费出账需要众多的人工操作和后_操作,导致过多依赖合作伙伴,出账自动化实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避免计费数据出现安全风险;计费管理系统的工作日志操作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处理的可回溯性、可视性、可控性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健全计费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各部门规章制度学习。同时应该将制度管理融入到业务技术系统中,以确保系统中各项操作有理有据。深入发展用户资料核对体制,实现信息、网络、业务长效发展,签订合同、开通服务、建账计费有序进行,确保时间统一性,同时服务收入按规定按时确认,顺利实现计费账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现产品配置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清理无效套餐、过时优惠政策,提升产品配置。

(三)减少人工干涉,人工调整数据后必须以书面方式详细记录调整原因、调整内容及前后数据状况,并且需获得相关审批后方可办理。

(四)计费出账应严格执行审核制,管理部门及责任人承担管理职责,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及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理。

(五)为顺利实现规范化管理,必须对相关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考核。

(六)优化系统管理流程,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强化省级集中管控能力。首先实现出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计费管理能力;其次实现产品配置的集中统一管控,以收入归集方式实现收入闭环体系管理;再次实现端对端的集中稽核管理。

三、提高自动化出账水平

(一)流程配置。出账流程分为配置、执行和监控。配置由任务和节点两个部分组成,首先由负责人调试任务执行脚本,形成任务配置;在此之后,根据任务之间关系进行节点配置,并关联到出账流程中,每个出账流程都有多组任务构成。

(二)流程执行。节点配置完成之后,通过界面进行统一调度进行流程运作,该过程需要调度相应脚本,用脚本将任务按先后顺序连接到流程中,以此形成出账流程执行。在这个执行过程中,脚本必须达到可配置状态,过程必须是可视的,流程结果必须是可管理的。

(三)流程监控。在此环节,将执行审核结果应用到出账域形成有效执行。同时,在流程执行全程中需要对出账域每个任务节点的状态及进度进行监控。

(四)出账稽核。账务处理形成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稽核,这就是出账稽核。方法包括抽样调查、环比分析、逻辑校验等。

(五)日出账。理清产品套餐后,每天对用户的话单、账务优惠、出租费进行统计日报。一线员工利用日出账维护用户,公司通过日出账掌控业务收入及发展状况。

(六)日稽核。日稽核就是利用比较分析、抽验调查、逻辑检验等方法对账务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及时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的目的,借此提高自动化水平。

(七)预出账。预出账就是对每月出账前的计费系统进行出账全程演练,即根据预出数据进行收入预测。为保证预测结果的精准性,可提取网运部门部分业务量数据,从多方面验证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八)界面要求。界面是根据UI设计的理念建立的一个操控人员与系统后台交互的平台,通过此人机交互界面,可实现计费系统的日常管理及月末出账管理,避免了开启数据库的操作步骤。

四、总结

本文通过总结当代计费账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提出计费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业务流程,达到提升出账自动化水平的目的。通过优化出账流程,实现统一集中出账,并实现出账全程的可视化、可控性、可管性,最终实现计费账务处理的规范化发展,推动集团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玉春.全业务运营下中国联通的计费账务系统[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5(21):42.

[2]崔晋忠.抓电算化工作 促规范化管理―山西省工商系统全部实现会计财务电算化和票据管理电算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0(8):43-43.

篇5

 (一) 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和现状

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多层次的现代化管理,树立企业新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并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自动化系统是一套对商业企业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进行一体化整合和集成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对企业供应链、商品内部流转(进、销、存、调、配、退、盘等诸多环节)、促销、财务、人力资源、商品种类、顾客等全方位的管理、决策和监控。其应用覆盖企业的总部、职能部门、卖场(连锁店)、物流中心或配货中心等。

我国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但发展至今,仍然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计算机系统的投入运行使得总经理能够掌握全面具体的数字,部门经理的权利受到威胁,阻力自然而生。普通员工担心电脑化导致精简、裁员,往往消极应对。

分析起来,表层原因好象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商的问题。其实,最深层的原因是现在很多的商业自动化系统与客户现时的经营管理严重脱节,起不到系统提供商谈合同时吹嘘的那种作用和远大意义。

对商业企业来说,系统提供商设计的管理模式并不一定先进,其业务处理流程可能也存在很多冗长或无用的环节,其业务处理方式可能也不一定符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要求。所以其在商业自动化实施的过程中,商业企业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需要考虑计算机化管理的特点。同时,首先要在全公司普及现代商业的管理思想,然后才有可能实施商业自动化项目。

商业自动化的实施过程本身是一个从信息私有化到全面公有化的过程,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性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商业企业进行卖场商品的合理陈列,制定有效的促销措施,减员增效,降低经营成本,缩短供应链,增强价值链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线,同时可帮助商业企业加强监控,阻塞经营上的黑洞,减少企业的额外开支。

面临着商业从单体店到连锁销售的转变,只有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竞争的焦点在哪里?表面上看是比物流、资金流的流转速度,但在其背后是在比信息流的速度。

北京的西单商场,投资2000万元,实现了单品管理,可以随时了解几十万种商品的进销存调情况,可以实时了解每种商品的供货数据、销售数据,了解哪种商品畅销,哪种花色、款式受到偏爱,为进货、选择品牌、货品摆放提供了依据,支持了细分管理。10万种商品,如果分花色就有几十万种,数据量巨大,没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无法办到的。

(二) 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商业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快速、准确收付钱款,支持电子货币支付,准确及时掌握进、销、存、价格、资金的实时信息,实现商品进销存流转的数据处理,财务电算化,售货方式多样化,进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支持经营分析、决策管理。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地看作零售业与批发业、专业贸易企业三大类,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资金流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商业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收款机应用到系统应用的两个阶段,信息部门从附属于财务部、配货中心升格到了独立部门,信息技术人员的岗位也从统计员升迁到了信息中心经理。

商业自动化系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同时蕴涵着先进的管理思想。商业自动化,首先是商业,然后才是自动化。一套先进的商业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商业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写照。商业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导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商业自动化需要商品分类编码、条形码应用、物流配送技术、商机装备、报表、销售凭证,还需要组织机构进行标准化管理。商业零售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商品分类编码、条形码、物流配送技术、商机装备、凭证报表等方面面都需要标准化。

商品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可以组合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以适合于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经营理念、不同核算体制的业务处理模式上的变化。

国际上的先进商业企业普遍在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运作的基础上建立大型的物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统一配送、统一调度。商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是连锁化、配送化经营和仓储会员店经营。完整的商业企业管理系统包括物流配送支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订购管理系统、电子货架、货架管理、电子导购系统、网上购物系统。

我国商业企业的做法,是最初比较习惯只购买硬件,后来开始重视购买正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系统软件。一旦准备应用商业自动化管理时,总是由电脑部经理先找若干系统提供商来投标。企业何以能在短时间里就能弄清一个复杂的商业自动化系统功能并确定某一个开发商的系统就能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呢?结果是,哪一个厂商口才好,许诺得多,公关工作做的好,便有可能被选中。在实施商业自动化系统过程中,企业提什么要求系统提供商都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要求与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其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国外的商业企业在准备实施商业自动化系统时,一般都是首先去找管理顾问公司,如麦肯锡、贝恩等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咨询,选择合适的商业自动化软件,组织系统实施应用。

如果商业企业能将客户、系统提供商、管理顾问公司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来组织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一起来帮助商业企业从商业自动化项目中获得价值。商业企业愿意花钱购买一个全面的商业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包括商业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软件里面深藏的内涵,如管理架构、商业理念、业务流程、核算体系、供应链重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等。

(三)WTO环境下企业应用ERP现状分析

面对WTO环境,企业开始真正重视ERP,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抓管理,都在谈论ERP。进入2001年,企业对管理软件,尤其是ERP软件的需求猛涨起来。

ERP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是管理思想,主体是体现管理思想的管理应用模式,对于企业应用ERP,最重要的是中国管理模式。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源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在欧美风行,90 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内被广泛接受。其实质是指对在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

从2001年开始,ERP在中国开始真正地进入加速跑阶段,企业开始真正重视ERP,并把ERP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市场的成熟度使然。二是随着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国内企业逐步接受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三是中国加入WTO,企业预感到未来的冲击,尤其是较早就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企业更感受到压力,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引入先进管理软件。四是国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行业、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调整。五是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使企业真正理性地认识到上ERP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途径。六是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有了政府的支持,内外环境的促进,企业的自身需求,因此,今天ERP在中国的升温很正常,也很理性的。

 

二、实施ERP的基本条件

(一)          业务分析与业务流程重新设计

由于现有流程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与手工处理相适应的,所以这些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无效的活动,流程的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现以某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由于紧急采购量大,为满足商品销售要求,降低了对采购管理的控制。比如:许多采购没有采购订单。即使采购基本上按使用部门的采购申请执行的,但在库存商品中,仍有不少呆滞库存。原因是销售部门提出了采购申请,但等到采购入库后,由于各种原因不来领取。

由于商品销售任务紧急,采购的商品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就直接发到商品销售现场。仓库商品与财务对账工作量大。

根据上述业务现状,项目小组首先要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一方面要通过流程加强对采购环节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简化采购流程,提高效率。根据ERP的管理思想,标准的采购流程

(二)          让企业决策层先接受ERP软件的管理思想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决策层是否真正明白和接受企业管理软件提供的管理思想。

篇6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到来,现代文秘工作较以往传统文秘工作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事务工作,如速记、誊写、发文等已经由人为的手工作业向计算机网络管理转变,伴随着(Word、Excel 、Powerpoint等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的财务报表、会议安排、办公文件等具体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趋于简单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 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信息的搜集与利用显的越来越重要,如何作好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中的秘书工作,如何使秘书工作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话题。因此,办公自动化已成为现代文秘工作者的最大特点,文秘工作已经进行了高速发展的办公自动化时代。

二、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功能与作用

办公自动化,简称 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由各种办公设备和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各种常规的人的办公业务活动,完成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的概念,70年代未80年代初已经出现,近20年的发展使得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如今办公自动化是一个包含数据、文字、办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在内的综合一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使得内部信息交流更方便、畅通。通过在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使得内部通信、制度信息、文件传阅、会议安排等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和畅通,避免了文秘工作者人为传递时的费时费力。

2.使得信息具有时效性。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的信息,使得诸如重要通知通告、文件精神、新闻简讯等重要事项,能够在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而及时地的传播,为文秘工作减轻了压力。

3.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对公文的起草、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 汇报流程等方面,较以往人为繁杂的程序,通过网络快速的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不仅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文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4.文档管理程序化。可使各类文档能够按权限、时间、分类等性质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快速的文档查找,使得文秘工作更加细致和严谨。

三、办公自动化给文秘工作带来的影响

办公自动化使传统的抄抄写写式的文秘工作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迫使文秘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与之相适应。

1.信息处理的快捷、简便化。通过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文秘工作者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快速的阅读和下载自己所需的文件资料、规章制度、会议安排,及时接收领导通过OA系统审批和传阅的文件,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修改和处理。

2.各种财务、人事报表和相关数据处理方面。文秘工作者可以直接从公司内部相关信息平台上采集、提取数据,避免了以往人为收集和统计数据时,时间、精力的耗费,以及人为测算数据时的产生的误差。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统计数据。并且能够按照人的意愿将数据转换成各类图表,使得数据分析更具直观化、准确化。

3.收发文件和档案管理方面,依据企业对文件管理的流程,可以在办公系统中设置文件审批流程,按照办公发文要求,文秘工作者在起草好文件以后,不需要离开办公室就可以直接将文件点发给相关领导进行审批,审核修改后的文件可由领导电子签发,同时系统依据文件性质自动存档,方便今后的管理和查阅,整个收发文过程非常的简便和流畅,也大大的减少和避免了过去手动操作时人为地推诿和拖延,利用网络高效率传递,极大地的提高了办公效率。

4.办理会务工作方面。企业会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涉及面多,一旦考虑不周全,就会影响整个会议的开展,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日程表安排会议,能使繁杂的会务工作变的简单、规范,能使文秘工作者轻易应付大量会议。

四、提高文秘工作水平,实现文秘工作现代化

1.建立规范而详实的文秘工作岗位职责。制定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科学、规范、详实的岗位职责,能严格规范文秘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实现文秘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尤其是像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流程,即使采用了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也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审批和规范处理,最总达到办公自动化与传统文秘工作的真正结合。

2.提高文秘工作者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地积累和完善本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尤其要熟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熟练使用( Word、Excel 、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其次,注重文秘所需相关知识的积累,公文写作知识、文秘专业素质、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注重个人修养。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都要与自己的气质和身份向符合,从细节体现文秘工作者的工作态度。

3.从思想上识到办公自动化实现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从容高效地处理业务工作,使文秘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真正意义上提高工作效率。

文秘工作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逐步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如果文秘工作者仍然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不懂得使用现代化办公信息系统,就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体系,才能使文秘工作呈现快节奏、高效率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孝华.《现代秘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

篇7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通常情况下,一方面采用扩大市场经营规模、研究新技术以及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制度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途径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企业中,并逐渐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建立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当前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分析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能否掌握了解信息、运用知识,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所谓OA,指的是Office Automation,全称办公自动化系统。指的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行为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于一体的系统,将以往的数据处理技术中不能解决的信息难点加以解决,比如对一些数量庞大、结构不明确、非数据信息型以及不易处理等问题。该系统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

(二)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OA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从而提高企业办公的工作效率,使办公朝无纸化、自动化的进程推进。在办公应用的改革过程中,电脑和打印机设备是其的第一次改革,那么现在的OA办公自动化的诞生则能表明是其第二次改革的标志。其是一个将办公用品和工具经过整合后,使其代替以往的办公平台。在OA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其常见的功能主要包括了企业档案的管理、文字的处理、行政办公以及资源共享等功能。以下是对其中几个主要功能进行的详细介绍:

1.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又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的归档管理、个人文件柜管理以及会议管理等,人事档案管理指的是有相关权限的人对于企业职工的个人信息、薪资等人事方面的档案进行查阅;档案的归档管理指的是对已经归档的内部信息资料进行查阅、查询、下载以及销毁等工作;个人文件柜指的是可以对文件进行个人资料、未办结文件的存档功能。会议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会议记录用档案进行管理。

2.文字的处理。文字处理包括了公文拟稿、公文收发和阅办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公文拟稿指的是通过运用办公软件的在线套用模板来对各种公文进行起草编写;公文的收发、阅办指的是通过利用电子文稿或者纸质文稿来实现登记、签批、扫描、传阅、归档、查询、统计以及监控等功能。

3.行政办公。企业的行政办公包括了各类申请、财务资产管理、考勤管理以及车辆管理等内容。其中各类申请包括了请假、出差等申请的审批工作;财务资产的管理指的是请款报告、财务在线计算、在线做账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统计等功能。

4.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了客户资源的共享、市场资源的共享以及渠道资源的共享等三个方面。客户资源的共享指的是相关部门和团队之间对客户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由于重复维护客户信息资源而增加成本;市场资源的共享指的是针对品牌形象在宣传方面的媒体、平台、创意以及物料等资源实现共享,合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渠道资源的共享,指的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渠道资源的共享。

二、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应用

对OA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行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

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涵盖了各式各样公文类型模板,在制作常规性的公文时,可以对其中的模板进行直接套用,然后加以修改就可以成为文稿,并且在对公文进行签发、审批、传阅时,可以直接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以往纸质文件丢失、耗时等问题。另外,使用OA系统还可以简便工作流程、使流程能够清楚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办公人员能够清晰明了的发现工作流程中的死角和不足之处,并且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强大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办公的时效性、准确性。

(二)有利于节约资源

通过对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时间资源。在行政办公中,不仅减少了纸张、材料的费用,减少了开支,而且提高了办公效率。另外,OA的办公自动化具有的扩张,通过将特殊性质的工作相结合。比如将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与OA办公自动化系统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在线做账、转账汇款以及自动生成表格等功能。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各种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控制资源的成本。

(三)有利于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

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整合功能可以实现对业绩、薪资、人力以及考勤等数据信息进行汇总计算,并经过分科目统计后,做成直观性强的图表,让企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用具体详细的数据信息来体现企业的成本开支、利用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率等指标,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还有利于为其进行制度的改革、调整业务发展方向等方面提供信息资料。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应用分析,可以了解到,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于全面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人性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以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一、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所面对的业务发生了变化,相对于以往的工作模式而言,挑战自然就产生了。

(一)会计要素受到的挑战

财务状况与财务经营是财务会计要素的两个方面。知识经济环境下,对财务状况与财务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知道,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心,那些无形的、隐含的资产在资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无形的、隐含的资产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才是创新的前提条件,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种生产力,其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会计权益理论必须更新,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对于金融会计而言,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主动权。知识资本的加重使得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渐增高,会计要素因此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二)会计职能受到的挑战

核算、监督、决策是传统的会计职能。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得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拓展了传统会计的职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工作、电子商务等,这些都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知识在会计业务中成为重要部分,很多计算都要考虑知识因素,例如,计算一些价值中的技术含量,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把信息活动等列入会计成本计算中。

(三)会计组织受到的挑战

会计信息处理是会计组织必须涉及到的要素。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凭证和数据将借助会计处理系统以在线系统的形式自动采集,并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按照设定的核算方法与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同时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随时生成诸如会计报表等信息,更可以进行会计信息分析。而且,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在线沟通,与外界实时联系,交换业务信息。这样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具有了便利性、实时性、自动化等优点,有力的冲击了传统会计组织。

(四)会计流程受到的挑战

在现阶段,会计的处理流程软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所用的会计的处理流程软件是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的仿照,处理流程是根据原始凭务内容,把这些内容归纳整理,然后编成记账凭证,再输入系统,形成记账、结账、会计报表等自动程序,但这仍然是模拟的手工核算流程。这种流程只是把手工的流程“计算机化”了,没有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性精神,也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流程高度科学化、自动化的需求,因而这是目前迫切需要改进的。

二、对策与建议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必须对财务会计工作重新审视,看到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工作的落伍之处,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财务会计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目前,造成财务会计工作落伍于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观念问题,很多人对先进的东西仍然不愿相信、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有的人在计算机已经计算出结果的情况下还要去打算盘。因此,更新观念是前提。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明白:与传统经济截然不同,知识经济主要是要对经济要素的正确理解。看重实物和设备,重视实实在在的有形东西,对知识的作用的忽视,这是传统的经济观念。财务会计的计量、管理都是用笔、纸来进行的,其所根据得也是写在纸上的账目、资金等。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却是无形的资产存在的,知识及人才是重要的资源,是财务工作的主导因素。会计作为反映经济信息的工具,必须要树立知识优先的观念,同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重视对知识要素的纳入。

(二)强化素质是关键

作为新时代的会计人员,必须有紧迫感,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强化知识经济时代所学要的知识基础,提高素质。为此,首先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应用会计常用软件。其次,就要了解信息时代的会计工作的程序与流程,要懂得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新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

(三)革新手段是根本

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只有发挥了改进会计工作的作用才会显示其价值。因此,利用知识革新会计手段是根本所在。例如,可以从会计计量的关注点入手,关注实体资源专项知识资源,会计系统要增设多重计量的手段,不同的会计事项可以利用不同的计量手段,这样,就会使会计计量手段实现多样化,同时会计事项都与相应的计量手段相匹配。

(四)完善报告是重点

完善报告即完善财务报告,这是重点。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要使财务会计通过互联网、光盘存储技术、数据库和超级文本等的模式自动生成财务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会计数据中心,这样,借助互联网,每个财会人员,甚至管理人员都可以进入会计数据中心,收集、分析其中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篇9

二、审计流程在会计流程中嵌入的基本思路

1.对审计程序中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审计部分进行规范。手工审计程序根据自动化可能实现的程度分为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潜力的审计程序、可以直接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和不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三大类。可以直接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主要是用来完成常规并可重复的结构化工作,这类审计程序能够实现自动化。所谓不能实现自动化的程序,是指那些必须由人工来完成的程序部分,或者是审计职业判断无法用计算机来模拟判断,也不能分理处可自动化的程序部分。所谓的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潜力的审计程序,是指某些可以通过进行重构实现规范化的审计程序,这类审计程序需要审计人员通过计算进行模拟并运用自己职业进行逻辑判断。而对审计程序中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审计部分进行规范,就需要审计部门建立一种统一的审计方式,保证审计程序执行的准确和一致性,规范不同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程序在理解上和运用上的差异。这种规范化,是指在不把审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进行全面清除的情况下,通过考虑各种不同的审计环境之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可能情形,并将其归纳入计算机审计程序中统一执行,达到将人工审计程序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目的。

2.基于有些审计程序在实现规范化上技术难以达到或者成本要求太高时,可以采用基线监控的方法。基线监控,是指在业务流程的某个时点系统设置一个基线参照,并将后续时点与这个基线参照相互比较,从而自动识别其偏离基线的情况。基线控制方式实施容易且成本较低,但仅适用于那些限制性控制的设置,审计覆盖面较为狭窄。同时,基线还需伴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而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其有效性更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工作加以验证。此外,最初设置基线时,未达到系统平稳之前,需要运行一段时间,对其监控结果进行分析,慎重决定当前基线值的添加或删除工作[2]。

3.从实时或接近实时的对详细交易的评价到对快照、详细交易或者综合数据的周期性评价,这是持续审计活动的频率范围。鉴于自动化的持续审计测试可以控制确认的成本和降低执行风险评估,相较于传统审计而言,持续审计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频率上执行。而高频率的持续审计留给不符合要求的调整或交易的时间有限,同时,还能减少依赖那些不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因此,较高频率的持续审计同样可以提供相对比较高的认证水平。

4.为防止形成重大风险或重大控制缺陷,在审计流程中一旦出现控制异常或者风险增加的特殊情况,持续审计系统将会自动警报,并将异常通过短信、自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审计人员或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人,提醒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持续审计的警报管理需要审计人员先行将警报的审计结果进行排序,按照警报的缓急顺序加以执行。当审计系统中发送警报的控制参数的设定发生错误或者过于保守时,可能会出现警报涌现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相关人员决定全部忽略警报或强迫关闭警报开关,因而没法处理审计流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出现这种现象,审计人员应先行调查例外报告,再调整相应的控制参数,进而不断完善警报管理系统。此外,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警报涌现的问题时,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控制参数重新做出评估和调整,达到强化持续审计系统警报管理的效果[3]。

5.在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中嵌入审计流程。目前,持续审计已经被许多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所采纳。这种将审计流程嵌入会计流程,通过实时监控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从而实现持续审计的方案,无不体现了企业需要重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和审计等各方面信息化的要求。

篇10

一、化工自动化释义及其重要意义

在化工设备上,配备上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是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办法称为化工自动化。实行化工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2)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能够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能力的目的;

(4)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现,能根本改变劳动方式,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为逐步地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创造条件。

二、石油化工综合技术的结构构成

一般而言,流程工业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主要关注4方面的问题。(1)安全:即需要用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检铡和执行机构对设备与装置的运行提供保证,进而对关键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2)低成本:通过先进的工艺及工艺参数以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以及通过先进的建模技术、控制技术和实时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转化率。(3)高效率:通过先进的计划调度与排产技术和流程模拟技术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4)提高竞争力:通过数据和信息的综合集成,如先进的管理技术(包括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价值链分析技术等,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总体结构可以分成3层结构。

(1)以PCs(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自动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控制软件、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处理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多总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高速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的现场控制设备、传感器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等。

(2)以MEs(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建模与流程模拟技术(AMT:AdvancedModelingTechnologies)、先进计划与调度技术(APS:Adv用信息。

(2)科学的决策支持

生产经营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还处于经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科学的决策支持则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到全企业综合经济指标的过程。在炼油企业综合自动化中,成本效益分析是炼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必需步骤。

成本效益分析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方案的盈亏分析,为企业领导提供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计划的经济指标,以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为了达到公司预先制定的利润目标,就必须协调好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即原油采购、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调度和产品的销售等。由(RTO:Real timeopfimization)、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校正技术、动态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管理技术等等。

(3)以ERP(企业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质量数据管理(PqDM)、数据仓库技术、设备资源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通过研究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MEs)及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反馈校正,以形成生产成本控制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可以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优化调度、统一指挥,以形成生产指挥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安全监控,以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健康保障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三、企业综合自动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1)信息的集成、挖掘和增值

信息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核心,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信息集成的基础。由于流程工业的特点,有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海量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用实时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因而流程工业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地。这两个数据库既可独立地操作,又可协同动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信息挖掘和增值的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于原油是炼油厂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油成本占了产品总成本的80-90%,因此,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首先控制原油成本,即控制原油的采购价格。

篇11

自动化、信息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计算机来监视、管理制造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观念在20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时期就诞生了,随着电子信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条件实现制造全过程计算机监控有多种解决方案。产品制造流程,是基于产品特性、技术基础等条件确定的,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固定性,是在多件产品上的重复。管理制度及流程也具有一段时期的稳定性。而凡是有规则的、重复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从MRP升级成MRPⅡ再演变成ERP,从DRP到SCM最后整合到MES。对于分散性制造现场的信息化建设,则还需要加入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公司现有的ERP系统基础上从技术、质量、进程、成本、资源等管理领域提出系统升级的总体方案。

一、系统架构模型

本系统采用交互式界面,分为分析决策层、执行管理层、智能过程层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将当前ERP的计划系统与生产过程密切配合,使企业和车间管理人员时刻掌握生产现场信息,准确的判断与响应。? 智能过程层主要为现场信息收集与传递,面向一线操作者、生产装备、产品及物料、技术方案、产品信息等,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工具,实现班组工作任务自动、作业人员资质自动识别、产品数据自动报表、技术方案自动选择、进程状态自动更新等。执行管理层主要面向部门管理层,将作业流程软件化、技术方案处方化、产品物料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运转,各种信息自动发送至移动终端,各部门管理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信息判断与决策,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分析决策层主要进行各种信息的分析,展现各种问题,发现规律,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服务。

二、系统网络架构

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利用公司现有数据库服务器,在本部现场、异地现场均以客户端的方式通过系统软件连接至本部的服务器上完成数据处理以及信息。本部与异地生产现场通过Intnet网络连接。执行管理部门均在本部即可实现流程监视、数据维护、信息处理、过程管控。系统网络图如图2。

三、系统功能体系

1 人员管理

所有人员建立编号、条码,系统通过条码或编号识别权限,传达当前工作任务。系统内设置人员的权限库。系统根据工作量、任务完成情况自动进行完成工时、绩效评估,自动核算薪酬。

2 装备管理

系统建立装备库,设立装备维护保养系统,自动向对应职责权限人员提醒装备维保工作任务。建立装备故障码库,对各故障码自动显示处理方案。对于未录入故障码库的故障,作为特殊情况处理,处理后立即建立故障码及解决方案。对于消耗类装备,建立安全储备数量,在低于安全储备数量时,提醒新购配置。装备实现使用者实名制管理,对于未达到使用时限而发生丢失、损坏等,提出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

3 物料管理

所有物料的领用、配属均实现条码管理。每一件物料配件均有全寿命信息。在物料各个转交环节均通过条码识别工作确认状态。

4 技术管理

按产品特性对标准工艺建立数据库,通过产品特性编码和工序编码对工艺数据建立识别码。对于故障处理工艺,按产品型号建立故障码,通过故障码提取对应的工艺数据。每项操作开始时,人员权限、产品编码识别后,自动给出工艺、物料清单、装备清单、进程要求。

5 进程管理

根据产品交付需求自动制定工序总体计划,并根据前工序开工完工情况自动编排后工序作业计划,并自动发送至相关作业人员。

6 质量管理

现场质检作为质量管理、进程追踪的关键环节。实物质检完成后,通过带条码信息的工序合格证的打印输出触动系统自动化管理,产品数据报表自动建立,自动报工、下工序自动派活通知。对于质量异常的,通过带故障信息码的工序不合格品证的打印输出触动系统自动化管理,产品数据报表自动建立,根据故障码自动出技术方案、自动安排返工/报废/评审等通知,自动完成不合格信息登录。对于常规故障,可自动提出物料需求、自动传递故障处理信息。

7、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模块配置各种自动化程序实现财务报账、统计等工作。如自动化差旅费系统可以实现考勤与报差的统一管理,自动化费用管理可以实现各单元费用使用状态报表,根据设定的指标自动提醒、自动核查等操作。

四、过程实现方案

管理层处理的作用是数据、信息处理和执行命令的,而数据、信息的来源均在一线过程层。对于一线过程层的信息和获取方式如下:

1 利用条码技术结合数据库实现人员、装备、产品、物料、配件、技术、质量、进程等信息管理。对人员、装备、产品、物料、配件等实体,均建立条码,并在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数字信息。软件系统负责对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处理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条码的编制、打印、输出等作为程序自动化处理工作的触发器。对于技术、质量、进程等数据也建立特性条码作为索引及操作键,通过现场有关条码的事件,触发系统对数据库的读取、处理、命令输出等操作,自动制定下一步的作业指令。

2 利用无线实现信息的闭环传递。

生产现场各个工位配置无线终端,实现条码输出、打印、读取操作以及系统信息的。生产现场配置大显示屏,显示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物料状态、装备状态、考勤信息等。

五、结束语

随着条码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办公技术的发展,制造企业信息化建具备了良好的机遇。本文提出了三层结构的多现场制造信息化建设方案。利用本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每一工件、每一工位状态;并实现所有产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12

解析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探索其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针对大型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模式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从而明确其在财务管理进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性,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可能性,并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时,根据实际结果与反馈来不断优化该模式应用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切实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2大型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大型建筑企业存在施工地域广、施工过程流动性强、建筑产品单件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特点显著:第一,不同项目、不同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管控力度参差不齐。第二,集团总部对项目的财务管控乏力,对项目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信息掌握滞后,不能为管理层实时提供项目决策或管控所需的财务信息。第三,会计信息披露及生产经营分析时,容易出现财务数据多头填报、重复提供、数据口径不一的问题。第四,大部分财务人员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费用报销、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编制财务报表、整理会计档案等基础工作。第五,财务人员流动性对经济业务连续性、会计档案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这些问题导致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财务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不充分,财务发挥服务经营、价值创造和支撑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较差,与新时代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匹配。

3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型建筑企业财务职能转型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型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财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从以下多个方面讨论其应用价值。

3.1有助于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将财务标准和制度、流程进行固化,利用统一的要求,对分散在各地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等基础工作进行集中处理,解决各地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解决财务数据信息不统一的问题,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而且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组织的数据整合与业务监控,利于财务数据共享互通,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3.2有助于提高企业管控水平

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必须要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大大降低信息数据传导错误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将企业刚性管控要求植入标准化管理要求,实行项目全过程有效监管,增强对财务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助力公司合规经营。

3.3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入,能够成为财务服务的“后援中心”,在规模扩大、分支机构增加的情况下,不必考虑投入新的财务基础业务人力资源。同时,将精力投放在业务前端,深化业财融合,并将财务管理重心向管理决策支持、预算预测、税务筹划、财务分析、风险监控、价值创造方向转移,从而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转型。

3.4有助于财务管理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数据的大集中、有效管控和深入挖掘,将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的战略价值,促进财务管理从“价值记录”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中,会涉及与业务经营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系统化规划设计与对接,会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4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未贯彻落实财务共享理念,企业高层未将财务共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部门推动困难。另外,由于财务共享是将各分支机构标准化、重复性、操作性的财务工作纳入共享,导致财务共享在发展初期被定义为会计工厂,财务企业岗位价值评估时,财务共享大部分工作岗位容易被评估为低价值工作岗位,人员薪酬低于其他管理岗位,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共享中心业务工作中。

4.2企业标准化程度低

企业高度的标准化管理,是财务共享平台推进的基础。大型建筑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分支机构管理要求不一,存在同一项业务使用单据不同、标准不统一、处理规则不一致、计价方式不一致、各个业务系统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阻碍财务共享建设的推进。

4.3财务共享建设复杂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复杂,要考虑的内容至少包括11个方面,分别是共享服务模式(即共享的定位和目标)、服务组织范围(哪些单位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业务范围(哪些业务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即是否要设专门组织)、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如何分工和配置人员)、共享中心选址(在哪办公)、共享业务的标准化设计(统一处理标准)、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制定共享工作的管理规定)、系统配套功能建设(即共享平台应具备的信息化功能)、数据的梳理准备(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共享运营考核(共享中心如何运营和考核),以上各个问题均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决策确定。

4.4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首先,近些年财务共享火热发展,助推了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平台业务不全面、平台操作烦琐、自动化效果不佳、不同的平台公司无法良好对接、与税务系统或金融机构对接不全面、部分业务处理效率低于线下处理效率等,导致企业在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时困难较大。其次,财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后续更新困难,部分共享平台由于底层设计,平台开发公司推出更先进的新产品时无法实现自动更新,只能重新搭建平台才能实现平台更换,更换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高。最后,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推进,依托于企业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情况,企业内部未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无法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对接,只能搭建残缺的财务共享平台。

5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措施

5.1提升重要性认识

在财务共享建设的潮流中,各个企业对财务共享均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重要性认识,企业财务部门还需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企业财务部门应通过评估、业务部门讨论、汇报、决策等各种方式,提升管理层认知,明确企业财务信息化战略规划,推动财务共享建设;二是由集团总部统筹推进财务共享建设,制定财务共享建设目标节点,对各成员单位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各成员考核指标。

5.2标准化建设

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开始前,应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一,推进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是将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共性财务基础业务抽出来(如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资金支付、报表编制等),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处理标准、处理要求,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由专门的职能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按专业化分工高效、自动、规范地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故应先对企业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辅助、会计核算、会计凭证附件、费用报销标准、资金支付标准、报表编报口径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二,推进财务管控标准化建设,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统一财务政策、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管控规则、统一组织体系,统一规范费用业务、税务操作和财务处理操作规则,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保障充分发挥财务管控作用。第三,推进业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需组织实施前端业务标准化,然后依托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内置业务标准化成果,主要体现为需建立业务口径统一的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化管理台账。

5.3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内容及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定位,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确定为管控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控服务并重财务共享,相对于传统服务型的财务共享模式,近些年越来越强调管控与服务并重的财务共享,特别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现对下属成员单位的风险管控。第二,确定财务共享目标,通常,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准化中心,立足于规范高效管理,借助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费用报销的标准化和合规化、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资金支付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财务报表编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税务计算和申报的自动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银行账户管理集中统一管理、资金支付审核标准化和自动化、费用预算编制和分析的自动化、预算控制的前置化和自动化,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强化过程控制,提升公司管控水平;在实现标准化中心后,逐步转型为财务共享中心为数据分析中心,立足于数据驱动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服务业务经营、精细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全面风险评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确定财务共享服务组织范围,根据财务共享建设初期开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对可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单位纳入财务共享财务服务组织范围。第四,确定共享业务范围,根据涉财业务能否标准化处理,将纳入共享服务的单位所涉及的费用报销、财务核算、对外财务报表、资金支付、税务日常工作、会计档案等业务统一标准,进行共享作业服务。会计档案还需考虑建筑企业各项目属地化管理要求确定是属地化管理、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随着共享业务的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承担共享业务职能,企业总部财务管理、企业成员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总部承担战略财务职能、企业成员根据层级承担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职能。第五,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要确定设置虚拟共享中心或设置实体共享中心,是在企业总机构财务部门下设财务共享中心或成立财务共享法人实体,布局上实行统一建共享、分地分区域建共享,还是分业务板块建共享,最终确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布局。第六,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之后,随着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职能的划分,企业总部财务管理部、各成员单位财务管理部、共享中心人员将会有重大的调整,应制定整体的人员迁移和岗位调整政策,共享业务职能转移至共享中心后,承担此类业务的财务人员转移至共享中心工作一段时间,人员薪酬不低于同级组织机构的其他管理人员,推进财务共享建设进度。第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综合考虑人才吸引、办公成本、与企业总部沟通便利性、交通便捷、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外部环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地址。第八,确定财务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建立财务共享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及岗位工作职责、报账和审批流程、财务核算、稽核流程、档案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细则、财务共享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操作指导手册、规范等,用以保障财务共享中心稳定运行。第九,对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完成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后,选择部分业务全面的单位试运行,待运行平稳后,逐步推广其他单位上线。财务共享中心正式运营后,需要对其运营进行管理,包括财务共享中心流程体系与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发展、组织共享中心流程与作业标准手册编制与修订、共享中心运营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与风险监控、共享中心运营成本控制、共享中心人员培养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成本,主要有企业总部直接承担、采用一定分摊方式计入各服务组织成本费用、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约定计费规则收取费用3种收取方式。

5.4财务共享平台搭建

由企业总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公司统筹各成员单位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选择市场上最为成熟的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该共享平台无法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部分,由系统建设单位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平台开发实现企业管理要求。同时,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确定财务共享搭建模式,根据全部单位可标准化部分,在企业总部统筹建设,在共享软件更新时能实现最小化变动的整体迁移。最后要推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统一使用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各类业务数据通过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推送至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业务、财务、税务、资金一体化,完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6结语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建筑企业要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除了发展其硬实力之外,还应以本身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基础合理融入财务共享模式,以此来支持企业的关键决策,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9(4):57-58.

【2】邓云.基于业财一体化的财务共享模式在大型建筑企业直属项目的应用[J].交通财会,2020(05):63-67.

【3】林玉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成本控制研究[J].辽宁经济,2019(03):42-43.

【4】刘颖智.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5】万章浩.财务共享模式下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协作施工核算优化[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9.

篇13

精简化一优化IT

谈及优化成本,企业管理者和CIO们最能直接想到的就是“精简化”。事实上,每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找到可以“精简化”的空间。在如今的企业环境中,并购、技术更替以及内部架构重组都可能使很多企业拥有多个、功能重复的管理软件,而每个管理软件可能都拥有独立的支持人员和系统。因此,不同的支持团队可能在重复执行一项任务,当然也有可能被卷入“踢皮球”中。这些重复的工作、不规范的流程和高额的许可证费用都使企业的成本直线飙升。而技术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公司内部软硬件环境以及人事管理的有效性,在最低的风险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实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仅是IT的视角,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从财务、人力、业务流程等等角度来发掘,才能找到“重复的”、需要整合的那些环节。具体的工作可能包括准确找寻不同事件之问的相关性,查找根事件,通过中央控制台减少重复工作等。一旦发现这些环节,即可通过将这些软件进行整合,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整合各种硬件、软件和人事管理――这无疑是在强强联手的基础上使它们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技术整合可以减少30~50%的软件许可证费用;同时可以降低高达60%的硬件和系统相关费用。

虚拟化:改善基础设施利用率

查找重复、精简IT可以说是最优化成本最直接的路径,但在此之上,可以探究的空间还很大。虚拟化技术是近年来已经被企业广为接受的手段――用以帮助IT企业整合资源,降低资本支出,并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但是,随着几年来各种虚拟化手段的应用,在数据中心复杂性和存储管理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虚拟化可能会导致更高的运营成本。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虚拟化也需要管理!――就像管理其他IT技术一样管理虚拟化。从备份、监测等集中化的虚拟化管理工具开始实施也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应用虚拟化的目标也应超越技术层而,聚焦在达成业务目标上。在这一领域,能为虚拟化提供所有硬件设备支持的厂商自然在虚拟化的管理层面往往具备更多深入的见解。以惠普为例,在提供业内最全面的融合基础设施产品组合之上,其虚拟化管理软件让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服务监控和实现服务自动化,提高基础设施效率。它还能够帮助系统有效备份关键数据,提高虚拟化投资的同报率,同时更好地掌控在虚拟及物理环境中的业务。

自动化:提高效率

虚拟化之后,便对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员工如今花了太多时间进行手工的操作,既消耗时间、容易出错而且成本昂贵。自动化可以使员工腾出于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相关的事情上。尤其在虚拟化被广泛应用之后,资源的调度随需而动,倘若以人力监控和调度来完成,将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这也是为什么像惠普这样的厂商愈发强调自动化在当今IT管理中的重要性。惠普业务服务自动化(HP BSA)解决方案即是特别针对这一需求,它通过自动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合规要求。自动化的趋势已经不断在全球的企业范围内渗透,当然大型企业将首批从中获益,这方面的数字已经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和CIO认同自动化的方向。例如,某大型金融企业通过将主要的IT任务自动化以后,将存储利用率提高了30~50%;而某全球技术服务组织通过部署自动化解决方案,每个管理员可以管理的设备数量也从30个增加到了200个,甚至更多。

可视化: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