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交流沟通机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免疫组化是目前病理诊断方面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在病理诊断鉴别肿瘤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指导临床肿瘤治疗和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依据[1]。免疫组化发展较快,染色结果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以及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二者均充满个性化,颇具经验型,难以标准化,造成目前免疫组化质量难以令人满意[2],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关注。因此,强化病理实验室免疫组化质控成为当前病理学科发展的迫切要求[3] 。
1 质控中医技人员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1.1 对免疫组化质控的正确理解是基础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受制片因素、染色方法、染色流程、试剂质量、实验室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同一种抗原可以在多种肿瘤或组织中表达,没有一种完全针对某一肿瘤或组织的特异性抗体,也给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正确判断带来困难和一定局限性。免疫组化结果判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体现病理医技人员综合水平[4]。免疫组化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和实验性特性决定了要做好免疫组化确实不易。强化免疫组化质控,使免疫组化操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对切实提高免疫组化染色质量,同时促进和提高病理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沟通交流是做好免疫组化质控的现实需要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组化质控有一套比较先进的方法和程序,国内免疫组化质控方法正处于摸索之中,免疫组化质量尚未形成一个权威性标准。在免疫组化标准化欠缺足够重视、免疫组化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下,面对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要做好免疫组化质控工作必须依靠病理医技人员通力合作。病理医生和技术人员历来关系微妙,如果都站在各自立场上,很难客观正确解读清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现象如染色结果表达与不表达,该不该表达的真正意义和原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靠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免疫组化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中非常需要加强彼此之间沟通交流,发挥诊断医生主导作用,改变诊断医生只关心染色结果、技术人员只管技术操作的现状[5],实事求是综合分析判断整个免疫组化制片过程、染色过程、正确评估染色结果,从而促进免疫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的质量和水平,和谐病理医技人员关系。
2 做好医技人员沟通交流的关键
2.1 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关注的只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染色结果判断体现医生业务水平。技术人员是免疫组化实际操作者,理论水平不足,操作受各种技术条件因素影响较大。医技人员相互之间应该尊重,不要各自从专业技术解读染色结果,应该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各自专业的能力和局限。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免疫组化质控,提高免疫组化质量对病理医技人员都必须有一个认识过程和经验积累过程,正确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也需要有一个不断认识过程,并且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些单位开展免疫组化质控但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医技人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问题以及出现问题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医技人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应该是做好免疫组化质控的最关键因素,相互之间有效沟通交流是做好免疫组化的现实基础。
2.2 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不高,难以沟通。免疫组化发展较快,试剂种类增多、染色方法改进、操作流程更新,理论观念变化都需要病理医技人员加强学习。专业素质提高了,对染色结果原因有了客观理解和正确评估,更有利于病理医技人员做好免疫组化质控,提高免疫组化质量,认识免疫组化机制,有效发挥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和指导临床肿瘤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免疫组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3 医技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3.1 建立免疫组化工作单加强室内质控
免疫组化工作要标准化,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病理医技人员要根据自己实验室具体情况共同讨论制定免疫组化工作单内容,将制片程序[6]、试剂类型、染色方法、操作程序、适合的质控对照和实验条件细化列入室内质控免疫组化工作单,每次操作中都认真实时记录,客观反映免疫组化染色全过程,给医技人员正确判断染色结果,分析结果原因和总结经验提供客观依据和方向,为尽快找到一种较好的、标准化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摸索出一种适合本实验室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方法[7]打开思路。避免医技人员之间对染色结果缺乏依据猜测引发误解,营造科室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正常和谐的专业技术反馈机制。在做好免疫组化室内质控中,摸索最佳抗体和染色流程、最佳实验室条件以及结果正确分析和问题原因查找更需要医技双方坦诚交换意见和建议。
3.2 参加全国免疫组化质控网活动搞好室间质控[8]
全国免疫组化质控网通过病理专家和试剂公司技术专家对统一分发切片的染色效果按照免疫组化质控标准测评,找出普遍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推荐最佳抗体和染色流程,为免疫组化染色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参加的单位都得到较大提高。争取参与其中室间质控活动,了解专家对本单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评估,分析本单位与优秀实验室的质量差异,病理医技人员可以明确知道本单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真实情况,找到准确解读染色结果的方法,在较高技术层次对比中找差距,分析原因,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好方法好经验,不断改进操作提高免疫组化质量。这些无论对诊断医生还是技术人员在免疫组化规范化学习方面都是最便捷、提高最快、效果最明显的好方法。
病理医技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是打开免疫组化质控的一扇窗户,效果取决于病理医技人员共同努力,效应体现在免疫组化质量上。
[参考文献]
[1] 陈磊. 分子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J]. 癌症杂志,2007,26(1):106- 112.
[2] 刘复生,刘骅,吕福东,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 癌症进展杂志,2007,5(4):355-361.
[3] 陈杰,郑杰,霍临明. 重视免疫组织化学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2):65-66.
[4] 马大烈,白辰光. 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标记结果的观察和判断[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5):557-559.
[5] 周小鸽. 重视病理医生在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中的主导作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77-79.
[6] 梁英杰.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制片的规范和质量控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4,13(2):262-264.
篇2
1.护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现状
我校对护理实习生、毕业生采取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沟通交流能力,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困扰我们每位护理教育者的问题。笔者经过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加强“院校合作”方式,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下面以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教改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视频公开课为例加以说明。
2.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护理实训课,采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医院对接,培养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场地有多媒体教室、资源共享咨询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3.课的实施
3.1小组合作学习
3.1.1 学生分组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每小组6名同学,挑选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生任组长。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的时候,教师应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1]。
3.1.2 小组讨论
在多媒体教室。由临床护理教师给出学习任务:需要密闭式静脉输液的临床病例。护生接收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教科书、教辅资料、上网查询、咨询教师等方式收集资料,共同制定出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
3.1.3 小组合作练习
同学们带上修改好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进入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在输液手臂模型上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各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患者、护士、旁观者角色,反复练习。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实训教师巡回指导,进行检查和纠错。
3.1.4 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后,请操作规范的小组同学进行操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后进行点评。
各小组同学通过对比找到本组的不足,继续加强练习。
最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测评;各小组进行自评、他评。
3.2 院校合作
3.2.1 观摩学习
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操作流程的练习后,带领护生分批来到我校合作医院,涪陵区中医院。进入病房,观摩由临床教师在真实患者身上完成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通过观摩学习,分析并找出学校模拟病房护理操作练习与临床真实护理操作的差距。
3.2.2 健康教育
观摩完毕,临床教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不同病房,以小组为单位为静脉输液患者讲解输液的注意事项、处理输液故障;了解患者病情后,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为其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
3.2.3 评价
临床教师对护生的见习态度、与教师交流、与患者交流等表现进行评价;并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知识、态度、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
4.1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精华、学到知识。
4.2在模拟病房练习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别互换角色进行练习。通过扮演护士,了解护患沟通基本要素,初步学会与“患者”简单的沟通;通过扮演患者,体会患者的需要和想法,进一步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4.3护生到医院观摩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学习环境从学校的模拟病房转变成医院真实的病房,直接面对患者,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帮助护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找到自己操作技能的不足以及沟通能力存在的差距。
5.小结
篇3
1 引 言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因此,物流技术也成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升学当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但传统的《现代物流技术》的教学方式一直“重理论轻实践”,以基础课的授课方式讲授应用型技术类型的课程,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与当前的建设应用型大学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不符,同时,也难以真正让学生掌握应用技术的核心技能。
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物流系统的物流信息教学体系,通过感知认识、理论教学、系统实操、系统开发与设计等多层次立体教学模式,将技术带入课堂,案例引导式教学,学生互动式学习的方式,探索一种新的针对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前社会与行业背景的应用型物流信息人才。
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物流实训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物流实训系统。本系统将用RFID技术替代传统物流供应链系统中的条码技术,并结合物联网及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追溯与可视化管理。整个系统以商品的销售为驱动,以数据共享为前提,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对包括生产环节、仓储环节、配送环节、运输环节与销售环节的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全程运作模拟。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全部通过互联网传输并存储在数据中心中,数据中心处理相关信息后,通过互联网提供相关的生产、仓储、配送、运输、销售与消费者等不同环节的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实训系统的整体系统流程与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系统流程与架构
2.1 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编码体系的设计
为了完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追踪与产品物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解决物理实体编码标识与信息采集的问题。本系统中,将采用RFID技术作为系统标识与信息采集技术,EPC编码体系对物理实体编码标识。
在本系统中,通过贴标与数据绑定与数据服务注册来完成。贴标过程包括单品贴标、包装箱贴标、托盘贴标、车辆贴标等,产品在生产环节完成单品贴标,这一过程的作用在于赋予单品一个由RFID标签承载的编号,编号中可表示货物的体积、重量、生产日期、批号等多种含义、多种信息的RFID,而且由于RFID采用无源标签,信息的存储不会丢失。该编号在以后的过程中与物品绑定在一起,在赋予编号的同时注册产品的EPCIS信息服务,包括产品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在装箱过程,将若干个单品绑定装入一个包装箱,并为包装箱赋予一个由RFID标签承载的编号,包装箱编号分别与单品编号绑定,并将数据上传到数据服务器;当产品在出入库过程中,会把若干个包装箱装入托盘,每个托盘贴有固定的RFID标签,并实时的上传数据。负责运送物品的车辆在接收运送的货物之前,会通过RFID标签的阅读获得运送物品的编码,在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车辆上的移动终端提交物品的即时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物品的位置、状态(温度、湿度等)等信息,以为其他过程应用。当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有关货物及车辆的必要信息可实时记录在数据库中,有利于物流计划中心对车辆和货物的适时控制,并且有利于客户即时的查询货物信息。
2.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由生产工厂开始模拟,当生产工厂接收到配送中心的生产加工订单后,制订生产计划,开始生产,生产过程包括贴标与加工两个环节,完成后,带有唯一标识的产品运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管理过程包括商品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装箱贴标、托盘贴标、准备运输六个环节。当配送中心接收到来自超市的订单后,根据订单生成出库单与配送单,然后出库发货;发货后商品进入在途环节,在途环节车辆向数据中心发送在途信息,以供配送中心与超市实时查看;当货物送至超市后,则进入超市后台管理环节,包括商品的入库、在库管理以及货物的上架;当超市后台接收到前台的补货单后,则根据补货单生成出库单,进行货物上架;在超市前台,顾客使用智能购物车选购商品,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在库货物信息,当有商品数量减少到一定数值后,发出警告,管理人员根据库存情况与销售情况下补货订单,通知后台补货。系统各环节的功能设计见下表。
3 物流信息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验资源,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基础的物流相关知识,了解供应链各环节,初步认识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智能物流系统进行实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技术,对供应链系统也会产生深刻的认识;第三个阶段,“解剖”智能物流系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搭建智能物流系统,从而能够真正了解各种技术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最后学生通过对流程与技术的理解,自己设计相关的物流系统,并能够应用相关的方法,对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使学生对整个智能物流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详见图2。
3.1 通过软件实操,增强理论教学效果
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完全是从理论到理论,内容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基于智能物流系统的物流信息实训过程中,首先通过系统软件的操作与运营过程,理解供应链系统相关的概念、运作模式、特点等。同时,对于相关技术的理论教学,最好效果是让学生看到技术、体验技术、应用技术。因此,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将技术直接带入课堂,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实操,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技术,帮助其更好地从理论层面认知技术。
3.2 通过硬件搭建,提升技术应用教学效果
应用技术教学的最好效果是让学生看到技术、体验技术、应用技术。因此,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搭建。通过搭建不同的系统环节,对于技术在不同系统过程中的应用,产生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搭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条码技术为例,可以在课堂演示条码的生成(软件生成),演示条码的读取,同时可以让同学们利用手机体验条码的读取过程(二维码),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同时,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将RFID技术、GPS技术直接引入到课堂中进行演示。
3.3 设计阶梯式实验内容,打通关联课程屏障
传统物流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过程,以参观演示为主缺少互动以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将利用智能物流系统,开发立体式实验内容,以课堂演示为基础,实验课程学生通过验证实验、设计性实验层层深入,并为未来物流识别技术的开发内容打下基础。建立:演示―实操―设计―开发,四级递进阶梯式实验内容。并与C#面向对象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小学期等教学等环节互为基础打通屏障,全面推进。
3.4 综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在学习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企业的案例进行综合案例分析,如GPS技术与GIS技术的结合解决运输问题、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结合解决冷链监控的问题等。在充分结合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当前技术基础,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4 结 论
本文通过建立智能物流系统,探索构建基于智能物流系统的物流信息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理论讲授、参观演示的主物流信息课程现状,建立从讲授―感知―实操―应用―创新的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认知过程。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涉及物流学、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同时,本文仅对智能物流系统做了初步的设计,所以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深入完成,本文旨在为后续的物流信息实训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深圳远望谷科技有限公司.RFID贴标技术智能贴标在产品供应链中的概念和应用原书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赵文哲.RFID技术在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5):1309-1310.
[4]戴定一.信息共享是RFID应用的焦点[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8):30-35.
[5]Gewin V..Mapping Opportunities[J].Nature,2004(427):376-377.
[6]Wolfe E.,P.Alling,H.Schwefel,S.Brown.Supply Chain Technology-tracking to the Future[R].Bear Stearns Equity Research Report,Bear Stearns,2003.
篇4
一、 城市物流的概念
Taniguchietal(1999)把城市物流定义为在市场经济中,考虑城市交通环境、交通堵塞和能源消耗的同时,由私人企业来实现的使物流和运输活动总体最优的过程。Taniguchi Evan DerHeijden R.E.CM(2000)认为城市物流是通过综合考虑城市货物流通对社会、环境、经济、金融和能源等影响,使城市物流活动达到整体最优的过程。城市物流对于宏观物流的接续和延伸、微观物流的高效集散、城市规划尤其是交通建设及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刘南、陈远高也持相同态度。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城市物流是为满足城市人们生活及经济活动需要而进行的城市内及城市与外界之间的物流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降低这一物流活动所带来的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物流优化活动。现代城市物流的研究主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即城市物流活动方面的问题、现代城市物流运行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 基于三元结构的城市物流效率
1. 概念及界定。传统物流效率是物流要素投入与产出之比,我们称之为一元结构的物流效率或者纯物流效率;依投入要素涵盖的范围,一元结构的物流效率评价基本上可分为单因素投入的效率评价(如衡量劳动、资本或技术投入在物流行为改善中所起作用的评估)及多因素效率评价包括所需全部劳动、物资、设备、能量与其它投入。根据徐寿波院士的大物流理论,物流活动不仅是为了人民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物流效率其深层内涵是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二元结构的物流效率,我们称之为物流经济效率,实际上就是把物流活动(投入)和经济发展(产出)结合起来,物流效率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比较少的物流量取得比较多的经济效益。
现代城市物流在飞快发展的同时不仅带动或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空气质量恶化、噪音污染、交通及其他物流事故等;如果把这些社会产出考虑在内的话,就形成了三元结构的城市物流效率,也称物流社会效率,其实质是把物流活动(投入)和社会发展(产出)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用比较少的物流量取得比较多的社会效益。如果这个效率提高了说明城市物流、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更加协调,城市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2. 内容及关系。根据本研究对城市物流内涵及研究内容的界定,笔者认为城市物流效率的研究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城市物流相对于物流能力(资源)的效率研究、城市物流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率以及城市物流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效率研究;其中物流能力效率是基础和根本,物流经济效率是过程和手段,物流社会效率是最终目标,三者是递进关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讲是基于城市物流投入最小前提下的物流产出最高,而物流产出不仅包括物流带来正面产出(物流产值和由此带动的经济增长)还应该包括负面产出如能源、交通、环保、社会安全等问题。
三、 三元结构的城市物流效率指标架构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在考虑城市物流研究内容以及借鉴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改进城市物流系统的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寻求城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城市物流活动效率、城市物流经济效率和城市物流社会效率3个方面架构城市物流效率的评价指标,具体见图1。
其中,城市物流活动效率也称城市物流能力效率指标,主要指城市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基础设施等的运转效率,即城市物流活动在其物流能力一定前提下的物流产出效率。城市物流经济效率主要指城市物流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情况以及对城市间投资和贸易竞争的影响,即物流投入与其经济产出之比。城市物流社会效率主要指城市物流运转过程中能源消耗情况及所带来的社会产出效率,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社会安全等,即物流投入与其社会产出之比(廖伟,2008)。
四、 三元结构的城市物流效率指标选取
1. 物流活动(能力)效率指标。谭清美、王子龙认为物流能力指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物流能力的度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理论上至今尚无综合反映城市物流能力的统一指标,城市是区域物流网络的结点,是区域物流的枢纽,因此可以把客货周转速度和客货流量看作衡量城市物流能力的综合指标。城市区域内,货流和客流(劳动力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于同一系统之中。因此,可用物流通量概念使货流量和客流量统一为一个指标,综合反映城市物流能力。在具体指标选取上,本文认为物流能力指标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物流基本要素和设施,二是物流活动的直接产出。前者主要指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物流装备等,用运输线路、汽车、船舶、人员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衡量,后者主要用客货周转量和邮电业务量进行衡量,具体指标见表1。
2. 城市物流经济效率指标。根据田源、徐寿波的观点,物流效率研究最终回归到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笔者也认为城市物流只有在物流活动有效运转的同时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才是真正的高效率,为此物流投入弹性系数和物流经济效果系数就成为衡量城市物流经济效率的最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物流经济效果弹性系数γ=经济增长速度α经/物流量增长速度α物,物流投入弹性系数β=1/γ,这两个系数反映了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下,物流量增长速度即物流业的发展是超前、同步还是滞后,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它们从物流与经济两者增长速度之比来反映物流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测度时可用以下指标体系衡量,见表2。
3. 城市物流社会效率指标。Taniguchietal、史秀苹等学者的相关研究都曾指出城市物流对社会、环境、经济、金融和能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物流的运转同时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其中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包括相当比重的排放物、水质的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由此,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正确有效地评估城市物流的这些影响,不但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运输路线和计划,促进智能运输系统的实施,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物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堵塞及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此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跟进研究。裘炜毅在研究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时指出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都将安全目标作为衡量社会物流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时英国、美国、日本将交通拥挤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石树新等学者则认为除了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外,城市物流对人文景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廖伟在构建城市物流评价指标时非常重视城市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社会影响,并用物流节点有毒气体排放、货车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货车噪音水平作为评价指标。
尽管以上学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都认可城市物流评价应将对居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纳入进来。本文借鉴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城市物流社会效率指标包括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交通拥挤和社会安全4个方面,具体见表3所示。
其中,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参考指标,包括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达标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五、 结论
要提升城市物流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带动经济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首先必须对城市物流效率做出科学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评价城市物流效率是提升物流发展的首要前提。
本文根据城市物流效率的界定,以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为出发点、基于物流—经济—社会环境三元结构系统、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构建了城市物流效率的多维评价指标;突破原有评价指标仅考虑物流要素一元结构且忽视物流负面产出的局限,无论对于城市物流效率的横向相对比较还是纵向动态评估都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然,城市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诸多要素,学者应根据不同城市发展战略、发展阶段、特定评价目标和具体测度方法对相关指标和权重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更为满意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孟涛.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科技与管理,2007,(2):28-31.
2. 李孟涛.辽宁省城市物流绩效评价.分析与决策,2007,(1):73-76.
3. 史秀苹,刘志英,关志民.城市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4):43-45.
4. 袁亮,钱志洪.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物流竞争力研究——基于江苏城市的实证.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2):142-143.
5. 龙江,朱海燕.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6. 郭荣朝.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物流技术,2003,(8):23-25.
7. 王平平,龚国华.江从发.城市物流规划方法探讨.物流技术,2003,(2):28-29.
8. 刘南,陈远高.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物流枢纽规划.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91-94.
9. 廖伟.城市物流服务体系评价指标及方法.现代物流,2008,(10):1-4.
10. 田源,徐寿波.基于大物流理论的物流效率评价与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6):54-56.
11. 王之泰.现代物流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12.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2(1):89-91.
13. 裘炜毅.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物流技术,2004,(6):59-62.
篇5
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到市劳动局办理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和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信息审批手续时,须持以下证件和材料:
1、《北京市职业介绍许可证》副本;
2、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的报告;
3、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一式二份);
4、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介绍信和办事人员身份证。
三、各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向社会的举办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信息,经市劳动局核准并加盖“北京市劳动局招工招聘交流洽谈会广告审核专用章”后,方可通过新闻媒介。
篇6
1 中国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意义
1.1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自身的内部要求,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互动和交流是由管理的需求特点所决定的,沟通是联系人们思想交流的有效手段。没有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企业管理只能是机械的命令。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想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效地实施,沟通就是关键,一方面,企业发展的灵活性较大,需要企业管理不断地进行交流,这是它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是企业管理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自身不断发展的成果,因此,企业沟通是企业管理的自身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创新和融入市场的前提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创新和融入市场的前提,企业是不断发展着的,企业的动态发展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不可能是静止不动或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创新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就在于此。
企业管理的沟通是全方位、多视角化的,它较为全面的特点也让企业意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和市场发展的走向和动态,以便于企业随时跟进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是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3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企业管理沟通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思想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企业的管理沟通也能带给企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企业管理交流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这对企业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的发展的生命力来源于沟通交流中各种智慧的结合,在合理有效的交流中,领导者可以取其精华,运用较为先进的理念到实际的企业发展中。
2 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现状
2.1 企业对企业管理的沟通问题不重视
在企业管理中,许多管理者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就是只注重高层领导的决策和意见,而忽视企业中其它非领导层面的员工想法,其实不然,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领导者是具备的是高屋建瓴的开拓视野,而真正处于其中的就是企业中的实际管理者和广大的员工,他们是最了解企业某方面具体情况的人,他们的意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管理者普遍认为领导的地位不容撼动,领导的思想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思想,以至于对于管理沟通层面历来不受重视,企业的其他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表达个人意志的机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2.2 企业管理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这一特点,一方面,由于领导者长期的不重视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的不作为所产生的结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管理者为了迎合领导而忽视其它交流沟通的必要性,或是员工有好的意见或建议都被管理者间接剽窃,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赔偿,这就失去沟通的公平性,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平等性的缺失将会导致员工工作和交流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缺乏系统的沟通机制具体体现在,沟通过程的无组织、缺乏核心的领导、没有形成一种趋势,员工表达意见的意愿不强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所致,主体的不作为会导致企业整体不具有沟通积极性的意愿,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健全沟通机制非常必要。
2.3 企业管理沟通渠道不畅通
企业管理还存在着沟通渠道不畅通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重大问题的交流和沟通主要是领导层面和管理层面相互进行,员工与领导的直接交流很少或是没有,就即便是管理层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沟通交流也不直接或是存在种种弊端,总之,企业管理沟通渠道不畅通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
企业管理渠道的不畅通主要体现在,员工缺乏向企业表达意愿的渠道,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缺少交流管理的方法和渠道,企业的沟通大多是横向的交流,而缺少纵向的沟通,使得企业的管理存在着弊端,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公司发展。
3 解决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对策
3.1 企业要正确认识管理沟通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重视管理中的沟通交流作用,把企业的沟通管理纳为企业发展发展的轨道中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交流。作为企业的管理来说,沟通是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在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所以应该把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3.2 管理者应强化沟通意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识到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进行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不是简单的交流活动,而是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一方面,管理者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激活企业内部的沟通,让企业内部人员主动参与沟通活动,提高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让企业的沟通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沟通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提出一些能对企业发展有建设意义的意见,这需要管理者自身不断强化管理能力的过程。
3.3 健全沟通管理机制
企业沟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一度处在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有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意愿,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这就是体制不健全的结果。想要是沟通管理与企业发展相协调,就必须健全沟通机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开设沟通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董玉芳,何大伟.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5(28).
篇7
聆听没有成本,也无需付出代价,聆听也是最精明的投资,一个善于聆听者,会得到宝贵的智力财富。
聆听员工不同意见和建议,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聆听与市场一线接触人的看法,会更加贴近市场状况,认真去聆听,就有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和症结,可能豁然开朗,会发现以前一直深藏的问题盲点。
管理者的积极聆听也会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得到认可,使沟通更加平等,会增强员工的主人公精神。
非正式沟通更轻松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非正式沟通则增加有效沟通的开放性。
非正式沟通会少了很多约束和压力,人们在交流信息时更容易畅所欲言和相互激发,从而大大提高活跃的沟通氛围,让员工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
让沟通深入而平等
优秀的企业不仅沟通频率较高,而且沟通深入,彻底,不流于形式。
管理者和员工沟通时给予员工平等的地位,让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排除地位差异,个人偏见和经验主义,例如,向下沟通比较容易,向上沟通比较有障碍,做为上级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避免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这会使沟通效果适得其反。
优化内部组织机构
机构越复杂,沟通越困难,信息传达越容易扭曲,变形和失真,致使效率降低,因此,如果组织机构臃肿或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多头领导,人浮于事,就会严重影响内部沟通。
一:组织架构设置应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原则
二:各分支机构要讲求协调性
三:要对组织机构进行“体检”
根据实际运营后的绩效表现和运营效率来判断评估其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健全沟通渠道,完善沟通制度
沟通渠道可以分级,分层次,部门内完善定期交流制度,增加交流频率,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进行非定期会议和讨论,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
部门之间制定定期和非定期的沟通计划,就特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目的性讨论沟通,还可以通过建立信箱,短信平台,员工论坛,服务网络等新的沟通渠道,结合传统的面谈,电话,信件等,使员工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最佳的沟通,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要重视员工的参与性,密切结合员工自身综合条件,抓好员工心理,结合员工培训等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预期。
改善沟通环境,注重信息化建设
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情报,以便做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如果管理者真正要和员工建立亲密关系并使他们热诚工作,那他们就应该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抱着真诚的愿望和他们相互交流,并且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信息化建设能强化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营造富于活力的企业文化。网络办公,能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节约办公成本,使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提高。
这种虚拟性沟通平台的延伸,使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文化更具备了真实性和有效性,更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时代价值。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完整的沟通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注意观察有效沟通后的反应和行动,并收集可用的反馈信息,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和改进方法。
篇8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联合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该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学生教学信息员为学生提供并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可能。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在学习之余,花费大量时间参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部门的压力,延伸了管理部门的触觉,弥补了管理的某些缺陷,也为学生信息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有些学生(包括少数信息员)刚接触教学管理工作,不熟悉一些工作内容,觉得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管理部门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还不是很了解,表现为有抵触情绪。为了缓解这种现状,鼓励和吸收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发挥教学信息员的作用,必须确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很多高校制定了相关制度或办法,但未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应有的作用。随着高校扩招及教育的发展,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大幅度增加,因此教师层、管理层和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急剧减少,从而出现很多教育上的问题。我们急切需要构建一个教学相长、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除了讲座、报告、示范课、座谈以及竞赛这样的交流平台,也可以利于网络创建QQ群和手机飞信甚至论坛,还可以组织对比讲堂(两人各20分钟讲授之后,专家、同行、学生公开讨论)、郊游或其它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交流、重在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宣传信息员队伍、团结协作、展现自身、锻炼能力、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这个平台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师生间的交流,首先可以增加理解、培养师生情谊,其次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授课对象的现状和需求,再者也能让学生理解教师辛勤劳动的付出与教师教学的一些状况;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逐步实现医学教育内容的整合;督导专家与教师间的交流也非常必要,督导专家将从教育理论高度去指导教师的教学,从专家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去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我院招聘教学信息员已有6年时间,建立了一支传帮带、乐于奉献、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因教务处质量管理监控科除了负责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还有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教学竞赛等工作,无法将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加上科室成员的流动性,所以教学信息员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非常必要通过队伍建设和平台的建立,将教学信息员的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一些青年教师热衷于教学,希望组建一个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提高,但苦于无人组织;我院绩效考核正紧锣密鼓的进行,触动了教师们关注专家考评和学生评教;这样的大好形式利于我们组建教师教学信息员队伍,利于我们建立师生间、督导专家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从而促使教师主动参与交流沟通,既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又能让教师们发现自身不足,形成及时、有效的良性信息反馈,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篇9
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体交流的特性,主要在于其随时随地的互动,并且具有信息原创的普遍性。近年来web2.0的发展及其应用,全面打破了原先单点、单向的大众媒体交流特性限制,新生网路传媒工具不断诞生并逐步升级,诸如即时新闻、个人主页或博客、微博、推特(TWITTER)、社区(SNS)、电子杂志等形式,为互联网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交换方式选择,也为互联网使用者的条件或背景网聚提供了可能。其中的网络互动性虽有别于现实互动,但其内容信息交流载体多元丰富背景下的实践,实质却是人们生活或学习以及工作实践。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价值判断标准和生活实践价值观念必然会渗入人们的网际交流和相应的活动中。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众化传播,必须首先实现有别于以往传统课本教育或社会宣传的素材转变,迅速地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使其不仅通俗化,而且形象化、生活化,从而获得网络条件下的大众化传播的互联网接驳准备。另一方面,应快速从传播和反馈上建立匹配于现实互联网传播的模式。教育传播工作者,应积极将经典理论和应用形式化,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建大众化传播模块,不仅要有定点传播,更要有集合各种网民群聚的社会化互联网平台模块,其中内含批判、沟通的社区或现代网络移动应用平台素材,从而为在互联网的大众化传播形成共鸣基础。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大众化传播的反复探讨反馈机制,特别是以web2.0技术构建诸如微博、互动空间、社区等工具平台,为广大网民构建大众化传播的理解和互动反馈的基础平台。
(二)大众化传播的民主、开放的民议模式
互联网作为崭新传播工具的自由交流机制和公共沟通场域,有利于拓展大众网民虚拟交流的内容涉及领域,有助于一国信息特别是政治和行政信息进行广泛传播及其贴近民众生活化的实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需要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和受益主体的一致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以通过国家法律和党的规定等形式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但要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还必须有宣传普及载体,必须转化为大众话语权。”[3]为此,可以构建基于大众化传播的行政治理的互联网传播交流模式机制。因为在互联网的平台传播,不仅可以促成广大民众的双向沟通交流,更能实现网民参政议政的民主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获得执政理念的广泛民众价值认同,这也是我国在进行民主治国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众社会生活实践,以及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要适当放宽网民参与权限,降低言论约束限制,以利于政府与民间的意见沟通反馈;同时,开发基于上述web2.0平台的行政民议模式机制,并配套建设好网民隐私保护机制,从而形成民主文明和开放的议政环境;最后,要注意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化传播在这一民议模式下的谏策落实效率,特别对是的热点问题,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以鼓励民议模式平台的后续积极性、主动性。“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4]。在民议模式平台基础上,应注重人主体性发展趋势,不断还原经典理论的实践意义,将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民主参政议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参与过程中体现人们对于价值观体系的感知、认同与内化,并至最终的网络大众自由自觉的行为主体选择外化。因而,应在民议模式的网络传播应用基础上,加以引导控制,不仅促进更深意义的大众传播,更将民议落到实处。
篇10
一、建立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的背景和意义
自从20世纪末互联网兴起之后,一场波及全球的互联网革命随之发生,互联网迅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微软的崛起、淘宝的壮大、互联网社区的发展等等,网络经济、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举足轻重的虚拟力量。同时,人类社会网络的宏观发展大势在微观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反映,以企业为例,企业网站、企业OA办公系统、企业论坛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涂抹”上了网络元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成为各路网络达人,如各企业员工自发组织的企业内部员工QQ群、圈子等。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企业探索建立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可以适应人类社会网络化所给企业内外带来的种种影响,对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很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有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应对网络化对企业内外部带来的市场竞争挑战、员工管理挑战、网络文化挑战等等,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出新型的网络化员工管理机制,可以顺应广大员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的需求和欲望,与时俱进地进行员工管理,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效率水平。
二、建立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企业领导者从网络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从员工最为喜欢熟悉的网络交流沟通方式工具着眼,从领导小组、员工微博群、员工QQ群、企业员工吧、企业员工网络管理制度等的建立入手,搭建管理机制。
(一)成立企业员工网络管理领导小组
企业管理层,要结合自身管理机构情况,成立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建设和领导小组。选取一名主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并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下属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的策划、建设、管理和推广等,为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提供组织、资金、人力、物力保障和支持。
(二)搭建企业员工网络沟通平台渠道
1.建设企业网络论坛社区
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作为企业在网络社会中的窗口平台。但是,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许多企业虽有网站,仅仅限于企业宣传介绍等方面,相当于企业在网络中的“宣传版”,几乎95%的企业没有在网站中建设供企业员工学习交流的论坛社区,知名的企业论坛交流平台更是无踪可寻。因此,建议企业充分挖掘企业现有网站平台,搭建建设企业网络论坛或者社区,为企业实施员工网络管理提供支撑,为内部干部员工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2.组建企业员工交流网络渠道
一是组建新浪微博群和QQ群。从网络沟通交流工具来看,新浪微薄和QQ已成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交流沟通工具,不少员工,尤其是80后、90后的员工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十分热衷和喜爱。企业在建设企业员工交流网络社区的同时,要鼓励员工申请相应的微博和QQ号,并通过微博群和QQ群的方式将企业员工的微博和QQ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企业名副其实的网络“组织”。二是创建企业员工百度吧。从人气度来讲,随着百度成为国内搜索引擎的龙头老大,百度贴吧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企业可以通过在百度创建员工贴吧的方式,引导员工加入本企业的百度吧,将企业员工聚拢在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当然,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打造其他的员工网络渠道。
(三)制定企业员工网络管理制度办法
企业员工网络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将员工聚拢联系起来,对于这些网络平台渠道等的建立,企业要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导之以法,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辅助系统。其一,要安排各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中的活跃分子成为网络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员或召集人,负责对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其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期间和空闲时间的员工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其三,要定期通过网络开展各类网络沙龙,选取例如“如何为企业做贡献”、“大家怎么看企业发展”等为主题的网络研讨活动,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其四,对网络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表彰员工的表现,定期评选企业“网络达人”、“网络之星”。其五,要逐步探索将企业现实管理中的组织架构与网络组织管理一体化的问题,最终形成现实管理和虚拟管理的有机统一,整合企业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涛,石金涛,郑兴山.织好员工社会关系网――谈员工的社会网络管理[J].企业管理,2006年8期
篇11
选定定向培养合作医院(中国总医院北京301医院肝胆外科),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并选定护理专业2013级北京301定向班的学生50人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者二维码:申请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用户名和账号,微信头像图标及形成专用的二维码。
研究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完成“自动回复、用户提问解答、管理人员定期推出”。
后台资料准备: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健康宣教知识、交流沟通技巧、激发人们积极向上,以良好心态应对疾病的文章等。
校院合作,人才共育: 护理专业学生和定向医院护理人员经行互动学习,提前了解医院的文化,掌握临床信息,建立教育与高校合作,跨区域的交流平台,建立“院-校-信息”对接的新型教育模式。学生与临床一线专业人员沟通,答疑解答数据库,定期补充推出新内容等。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校-院-信息”对接机制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实施的方法
微信管理员可通过后台将制作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后推出。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设置自动回复选项,可以自动回复一些常见的查询和问题。同时定向班的学生与定向医院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一对一沟通答疑,实时进行互式教学(交流内容前台看不到)。同时专业人员不断补充最新临床内容,由管理员定期推出。
根据评价规则和背景统计学生每天上网互动和互动学习结果的频率对学生使用情况的评估,以及评分,判断学生的学习,平均每天少于一次便认为是不合格。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校-院-信息”对接机制在医学高等教育实施后的成效
1.提升在校老师的临床知识,便于心的临床知识运用于课堂,使课堂生动有趣
近年来我校经常外派老师去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学习,但临床知识更新太快,往往会造成学校落后于临床,这对于医学教育非常不利,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校-院-信息”对接机制建立了一个院校合作的机会,临床老师可把医院的最新知识于微信平台,利于一线老师接受新的临床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课堂。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12
而企业要想做到与商客户的无障碍对接,离不开商的密切配合,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实现与商无纸化、电子化的沟通流程,让商与企业的沟通简单化。在我们的管理系统中,商的每一个卖场、每一个专卖店,甚至每一个导购员的销售额,商卖的每一台机器是什么型号的,销售到哪个小区,什么时候安装的等等商与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管理的平台让我们与商之间的对接更加透明化,这种沟通更有效且成本低,沟通的效果好。
企业与商的沟通机制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沟通机制是最有效的,对企业是最合适的,并没有特定的模式,不同的企业可能需要不同的沟通机制。如果企业重视与商的沟通,那么就会想尽办法,有意识地去开发和调整自己企业与商的沟通流程,将一些无效的沟通流程去掉,将好的沟通流程引进。
篇13
互联网的普及对以往的思政互动机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无论是从教育资源的掌握,还是从学生适应的有效互动机制角度来看,都对思政教育的改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首先,互联网环境为互动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互联网因其新奇的形式与丰富的资源而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媒介的形式也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QQ、BBS、人人、微博等平台都是学生活跃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堂以及学校的教育形式中,这些平台都能够被思政教育充分利用成为主要的思政教育阵地。思政教育融入互联网业必须改头换面,一改严肃认真的说教形象,形式不一而足,但是要符合互联网特征。可以采用当下互联网上流行的图片、视频、焦点人物与事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活泼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取得认同,教育才能直达学生心底。其次,互联网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除了学生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外,互联网的虚拟特性为教育者与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可互换的、民主的交流平台。当前,众多高校、中小学都在网络上开设有专门的校园论坛、留言板等,学生可以在上面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大有裨益。通过网络沟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沟通交流的效果当然更加有效。
三、互联网环境下情理互动具体机制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用一些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力,使其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都符合该群体的行为规范、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提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且能够在自身客观世界得到改造的同时,也改造好主观世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给学生,进而对他们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过程。
(一)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建立思政教育机制各阶段的教育单位手中都拥有者丰富的教育资源,这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信息设备。可以说,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已经具备基础设施条件。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拥有的网络规模与平台可能数量与质量有所不同,但是这不影响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性地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互动平台与互动机制。当前,绝大部分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其中包含各类BBS、论坛、留言板以及各个下级单位的网站、群、论坛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为集中活跃的平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思政工作是容易实现的。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思政工作队伍当然已经有了相当的工作经验累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要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是一个外部条件,对于任何系统来说都是这样,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也不例外,这种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既是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创造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思政互动机制的工作思路、工作条件、流程以及措施和教育环境都有相对成熟的认识以后,就可以知道,思政工作在互联网中的开展只是在形式上的创新,工作目的与工作思路仍然是没有改变。那么如何整合网络资源为思政工作所用、如何提高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如何在网络的基础上创建契合学生心理的互动机制就是思政工作人员要重点考虑的。
(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情理互动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原有的QQ、MSN、飞信、人人网等等都成为主流的学生交流平台与交流手段,而近来微信、米聊、微视频等又成为学生的网络新宠。思政教育要搭上网络平台的快车,不断与时俱进。具体的网络互动机制的开展需要依赖这些平台与手段展开。当代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这种论坛与热点事件帖子都逐渐走入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吸纳观点态度、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基于此,思政教育的互动机制开展大有可为。思政教育也可以开设论坛、建立讨论群、设置留言板等形式开展与学生的情理互动。通过这些形式,发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讨论,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想法,在讨论与互动中实现对学生的观点与态度的影响。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与干预,达到正确影响学生的目的。当然,这一机制的实现并非简单的一成不变的,对于形式的创新与平台的跟进是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微电影、视频剪辑、视频配音等形式。平台的跟进要紧跟时代,网络新产品的推出应十分迅速,选取学生最为喜爱的、学生较为集中的平台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阵地。
(三)结合网络热点话题作为素材,开展情理互动思政教育选取的题材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党国大计这些过于宏观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热点集中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题材。学生身边有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选取到网络上,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当然题材的选取与加工要通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审核,叙述的方式与角度要利于学生教育。对于网络上较为热点的话题与人物,通过论坛帖子、BBS等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讨论,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加以引导、修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通过这种模式与机制的多次实施,形成相对固定的讨论机制。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主体定调与营造氛围,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网络讨论自由,把握住大致的讨论方向。同时结合个别学生针对性地指正与交流,力求达到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效果。
(四)全面创新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载体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如同确定了初始条件就可以按公理一步步地推理和预测出来的“拉普拉斯妖”一般,容易脱离实践生活而自我封闭。在互联网时代,因为多元化思想的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或训练,也不是数学公式,而其实更加类似于一种生成和发展,所以以对不可逆性的全面认识为前提,正视曾被视为“噪声”的不确定性,采用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实效和活力。除了上述的MSN、email等交流讨论形式,学校网站、校园BBS、各级QQ群等都应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在现有的网络平台上积极创新交流模式与交流平台。部分学校已经实现了诸多网络栏目的创办,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校长信箱”“回音壁”等网络栏目都已经取得不俗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原有平台之外,开创一系列的栏目与平台,诸如网络时政事件收集,系列网络评选活动、校园网络文化节等都可以在这些载体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