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股票投资可行性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核科技属于通用类设备,主营业务为工业阀门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设计概念为一带一路,融资证券,金改概念股,央企国企改革等。它的名称叫做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地域为江苏省,英文名称是SufaTechnologyIndustryCo.,Ltd.,Cnnc。产品名称包括核电阀门、核化工阀门、其他特阀(石油、石化、电力等)、水道阀门、铸锻件毛坯。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注册资金3.83亿元。
二、基本面分析
截止到2015年12月22日,该公司市盈率(动态):186.25,每股收益:0.13元,净资产收益率:4.68%,分类:中盘股,市盈率(静态):176.36,营业收入:7.64亿元同比下降5.68%,每股净资产:2.88元,总股本:3.83亿股,市净率:11.48,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2.24%,每股现金流:-0.10元,流通A股:3.83亿股。
三、技术分析:移动平均线(MA)
MovingAverage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一)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GeralAppel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6月7日至13日当股价指数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与股价走势形成底背离,预示着股价即将上涨。
(二)随机指标(KDJ)
KDJ由GeorgeC.Lane创制。它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
白色的K值在50的水平,并且K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D值,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涨幅。
(三)相对强弱指标(RSI)
白色的短期RSI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长期RSI值,为买入信号;RSI的两个连续峰顶连成一条直线,RSI已向上突破这条线,即为买入信号。
未来可以看到均线还会继续上涨看好走红走高。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所处的阀门行业,长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竞争日趋激烈。阀门产品是建设项目和工业装置中重要的设备配套部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工业用的阀门必然保持相当规模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鼓励关键阀门国产化,促进了阀门企业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作为国内阀门行业最早首家上市企业,设立时承续了发起人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的全部阀门经营业务。公司相对于国内其他阀门经营厂商,阀门专业经营的历史最为长久,市场业绩最为突出,产品质量最为可靠,技术力量最为雄厚,产品种类最为广泛,品牌声誉最为著名,综合实力最为强盛。公司为阀门市场用户提供“高、难、特”定制产品和为工业建设项目提供整体阀门解决方案,是与其他同类阀门企业相比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经营特色。
长期以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阀门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制造经验,具有最为齐全的产品制造工艺链和阀门产业链,特别是与其他阀门企业相比,具有完整的铸锻造、焊接、检测等关键工序的专业设备设施和资源配置。公司主要承接大口径、高泵级特种阀门的各个行业工程项目订单,是国内最早和最多拥有API规范证书、ISO9001。
2008的DNV国际质量认证、欧供体CE认证、美国ABS、法国BV、挪威DNV、中国CCS船级社阀门等制造资格证书,以及美国ASMEN及NPT授权证书。公司于1995年就通过了核级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也是在国内机电行业中少数最早首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和出口产品免验证书的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核工业集团系统所属企业,在积极面向市场的同时,保持着为国防工业承担军品任务的业绩和能力。公司重视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自主创新,保持着很强的阀门自主科研开发能力,完善的科技开发体系,建有国内省部级工程阀门技术研发中心,有先进的科研验证手段和科研设施,拥有一大批行业内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阀门科研专家和技术骨干保障队伍。历年来,公司承担的一系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核能建设专用阀门主蒸汽隔离阀、爆破阀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关键阀门国产化等项目,相继取得了显著的科研开发成果。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0项。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实力和自主创新,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发挥品牌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加快发展。
五、主营业务分析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2015年,是公司实现“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公司进一步落实年度工作部署和公司经营策略,制定好年度经营计划和重点工作安排:
1.积极开发阀门市场,扩大公司营销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阀门产业形势,公司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开拓国内阀门用户和国外阀门用户的两个市场。
一是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动态,重点围绕国际工程项目制定营销策略,以走访交流为契机,展示公司优势,取得客户信任,顺利承接工程项目。二是深挖主流市场潜力,加强石油、石化、电力、煤化工等传统阀门市场的开发营销,保证了公司在国内石油石化、核电核化工等目标市场的优势地位。三是积极开发新兴市场,认真做好LNG、煤化工等市场的重点项目开发,努力承接订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篇2
期望理论是指股票投资者对于相同状况所作出的决策往往要考虑自身处于盈利时期还是处于亏损时期。在大多数状况下,一旦投资人士所亏欠的款项和盈利的金额相等时,在亏损的状态下会变得十分沮丧,但是盈利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快乐。反之,一旦出现了亏损,其心理情感往往就会变得极度强烈。譬如,一支股票的现价为10元,如果一名投资人花12元买进,而另外一名投资人是花8元买入的。面对10元钱的这只股票价格发生改变之后,两名投资人会作出迥然不同的决策。假如该股票升值,8元价位买入者肯定将留着这支股票,因为他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而对于这位12元买入的股票投资者来说,他就会犹豫不决,在观望之后也许就会动摇自身的意志,甚至在考虑之后卖出该股票。反之,假如该股票下跌,其反应还是截然不同的。为继续保持现有利润,8元价位买入者十分有可能选择卖出以确保有限的利润能够加以兑现。然而,对12元价位买入者而言,往往会继续持股甚至选择再次买入,这是由于一旦出局就代表亏损已成为事实。
(二)后悔理论
股票投资人士在进行投资时常常会产生后悔状况。具体来说,出现牛市时会后悔未能及时购买当时已看好的股票;在熊市的背景下,又会后悔未能加以止损而被套入其中;即使在自身所拥有的股票既不涨又不跌时,当看到他人所推荐的股票获利也会为未能购入而后悔;而当股票投资者抛出未涨的股票而选择买进他人所推荐的股票之时,当看到已卖掉的股票再度不断上涨,投资者会因为没有坚定自己的想法而后悔。投资者在投资判断决策上容易出现错误,他们会感到非常悲伤。所以,投资者往往会出现瞻前顾后的犹豫特点,尤其是要决定是否要买入或卖出时常常会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避免后悔的发生。
二、股票投资中的行为金融学研究
作为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老练娴熟的投资者还是刚步入股市的菜鸟,他们都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来分析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理财。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判断和分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等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金融市场就出现了普遍的行为偏差,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行为金融学可以成功地解释股票市场中的很多现象。通常,人们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表现出来的行为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偏差,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往往通过自己的估测和预期来做出相应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过度自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股票参与者对未来股价的区间估计往往很小,同时投资者不能从以前的投资决策中汲取失败的教学,进而更加陷入了过度自信的状态之中。由于金融产品的价格很难估计准确,当股票投资者面临选择时,投资者就容易过度自信。那些专家、专业人士也会依据自己的理论来对股市进行分析和预测,这都是过度自信的直接表现。
(二)处置效应
通常,股票投资者往往注重财富的变化量而非绝对量。股票投资者在面对亏损的时候常常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且宁愿接受确定性的盈利。这就是处置效应,通俗讲就是股票投资者会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这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认知的偏差,对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厌恶性心理”。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他们是有风险偏好的,愿意继续持有股票直到解套;当出现了盈利之后,投资人会进行风险的合理规避,同意快速卖出以确保自身的利润,怕再出现亏损。
(三)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是一种典型的非理。当股票投资者在没有掌握准确的信息的状况之下,往往易受别的投资人之影响而作出类似之行为,过度地依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羊群行为”在股市中非常常见。能够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投资者的个性特征、舆论与政策、投资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投资者的赌博心态和求利心态等都会造成“羊群效应”的产生。“羊群效应”理论认为,人们的自信心会收到行为与其结果的影响。
(四)家族集体效应
我国的公司许多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私人公司,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其创业初期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寻求发展,公司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明晰,缺乏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公司走过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完成了初次创业。而今,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普遍追求以规模扩张、产业多元化为目标的二次创业。随着公司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其融资需求的规模也不断加大,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很难满足实际需求,便家族式的进行股票融资、或者进行股票投资以期获得收益等,但在经营转型中难以适应股票市场的新环境,造成家庭企业收到重创。
三、促进股票投资行为有效性的分析
(一)与自身经济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自身构思建设
在股票投资中,大力推行科学化行为模式,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和市场导向状况来判断如何进行股票投资。在股票市场买卖过程中,要着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投资人价值列入生态、文化产业当中,视为统一体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股票投资中按照资源投入产出比最优化之原则,运用各类管理方法以提升投资人所具有的产出。
(二)健全股票投资监管法律法规,确保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股票投资监管尚处在起步阶段,由此可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监理过程中健全股票投资的相关管理机制,一旦出现了资产与资源之变更,一定要实施公开招标制度与决议制度。为此,要持续健全完善议事会、代表会等有关民主管理机制,并且明确相关的工作程序,完善有关的工作制度,保障以上组织能产生监督的作用。投资人要事先开展可行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得到科学而合理的监管机制。
(三)建立健全股票投资经济风险评估机制
本世纪以来,股票投资被人们关注,并最终在各地遍地开花,但许多属于盲目投资,造成巨大损失。人们对这些损失下的股票投资之异议开展了原因探讨,股票投资可以说是经济运行的一大重要载体,其中有着非常多的市场资金以及企业。在当前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一旦投资人对于股票投资的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将导致投资处于风险极大的状态。
(四)提高经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透明度
股票投资大多属于政府主导或参与,资金投入大,涉及部门多。因此股票市场管理者要注重目前财务报表和市场资金之间有关信息的披露,让社会大众能够了解到股票投资的趋向以及支出收益等相关内容,从而有效避免投资人员匆匆忙忙地盲目参加激烈的市场经济,让投资人能够更加理性地参与和运用市场中的资金,并且有效实施绩效考核机制。
篇3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及功能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基础产品的金融期货产品。其经济意义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交割某一股票指数的成份股票而达成的契约。它通过对股票价格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市场中产生最晚的品种,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与股票现货交易相比,股指期货交易其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比率较高、市场流动性好、能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等特征。此外,它还具备远期价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规避系统风险、保护长期投资者利益等多种功能。
随着国内股票市场对外资开放,那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买卖股票的同时,势必通过境外交易所利用A股指数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及时推出我国自己的股指期货显得尤为重要。
二、推出我国本土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股指期货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包括:证券市场初具规模;市场风险较高,投资者避险要求较为强烈;期货和现货两市开市时间大致相同,能提供价值发现功能;投资者人数较多,市场较为活跃等。与此相对照,我国目前已基本其备了开设股指期货的有关条件。
1.我国已经其备了一定的开设股指期货的市场基础和配套条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交易、结算和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市场期待已久的统一指数—沪深300指数也已正式。该指数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股指期货的指数期货标的,成为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奏。
2.机构投资者日益成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力量。随着社保基金的人市,我国股票市场进人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时代。据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社保基金总资产达到1708亿元,其中股票投资规模约184亿元,占总资产的11%。
3.股权分置改革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了障碍。在股权分置情况下,由于市场本身的诸多限制,导致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等难以推出。实现全流通后,随着市场流通规模的扩大,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推出就不会加剧市场投机,反而会成为熨平市场波动的内生机制,且市场的创新空间也将大为拓展。
三、对我国顺利推出本土股指期货的几点理议
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针对现阶段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所面临的法规、市场运行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指数基金等弥补缺乏做空机制对套利交易的影响。从实际运作来看,开放式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事先拥有大量与指数相关性极高的股票头寸,当股指期货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时,指数基金可以按比例卖出指数成份股,同时买人相应量的股指期货,从而削弱缺乏做空机制对套利交易的影响。从国际市场实践看,香港、韩国等开设股指期货时均没有做空机制。香港1986年5月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94年允许部分做空,1996年取消做空限制;韩国1996年5月推出股指期货,1996年9月允许做空。所以,在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初期,没有做空机制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合约设计合理,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制度,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偏离。待时机成熟时,再谨慎、稳妥地引人股票做空机制,完善证券市场。
(2)过度投机的防范。股指期货既可被用于避险也可被用于投机,由于股指期货交易中杠杆比率的存在,投资股指期货的风险成倍地高于股票现货。我国引人股指期货必须重视对市场过度投机的防范,尤其是在引人股指期货的初期。从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的角度看,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提高保证金比例;对交易部位实行限制,规定持仓限额;实行价格限制;断路措施;限速路障;信息披露;税收政策。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系统中,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首先在于构建并维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修改不适合当前市场状况的有关法律。如修改《证券法》相关条款,逐步引入股票卖空机制;修改《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并在该办法下制定《股指期货交易规则》。从长期考虑应尽快制定国家统一的《期货法》,对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进行具体法律规定。
篇4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0日
随着互联网发展,特别是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券商平台已成为股票交易的主要平台。但是,人们总是渴望以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式达成交易,于是,一站式互联网券商平台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一站式互联网平台的巨大发展潜力,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国外发展实践也表明,传统券商平台将逐渐向一站式互联网券商平台靠拢。
一、国外互联网券商发展趋势
(一)日本互联网券商的发展。日本互联网券商一经推出就在零售业务领域以较快的速度占据了绝对的优势,1999年互联网券商账户仅有30万户。到了2013年底,达到了1,816万户,占据了日本证券账户的90%左右。
在互联网券商的冲击下,传统券商要么向高端财富管理和机构客户转型,要么需要拥抱互联网,在新时代继续征战零售市场。对于前者,这需要在网络券商革命发生的时点,公司已经有较强竞争力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一般都是行业地位比较靠前的大型券商,比如日本互联网券商兴起时期的野村证券。但是对于大量同质化,且依赖散户业务的中小券商,仍然难以舍弃零售客户市场。
(二)美国互联网券商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Discover Brokerage Director公司从1995年起开始从事互联网证券交易,成为全美最早提供网上证券交易的券商。Charles Schwab公司1996年开始推出网上交易,到1997年底,其网上交易客户已达120万,到1998年底,则猛增到550万,占全部客户总数的60%,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在看到网上交易的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利益之后,原来对网上证券交易不屑一顾的华尔街证券大亨也都开始尝试网上交易。从1999年10月起,摩根・史丹利就宣布为旗下400万客户开通网上证券交易。另外,美林证券从1999年12月起就开始全面推出网上证券交易。而华尔街的其他一些大型投行,如高盛、第一波斯顿、所罗门兄弟及雷曼兄弟也纷纷策划开通网上证券交易。到2000年,美国证券网上交易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易方式。
二、国内互联网券商发展现状
国内关于互联网券商的研究不少,一般把互联网券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券商涉足互联网业务,但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发展原有业务的平台和工具,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突破,这可以看成互联网券商的初级形式;第二类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券商开展合作,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投资组合建议等,并共同分享相关收益,这可以看成互联网券的中级形式;第三类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券商融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一站式交易平台、较低的佣金费率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投资组合建议等,这可以看成互联网券商的高级形式。由于作为高级形式的互联网券商模式比较新,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目前,在国内发展到互联网券商高级形式的平台也只有东方财富平台。
三、东方财富平台业务模式介绍
东方财富平台主要由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网、股吧以及东方财富证券等四大板块构成,东方财富网依托网站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海量财经及金融咨讯,满足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咨询的需求;股吧作为股票交流平台,可以满足客户互动交流与分享体会的需求;天天基金网是中国基金理财网站第一门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全面的基金交易、咨询、净值、数据、评级、分析以及互动等理财服务,天天基金网是提升东方财富平台业绩的王牌,而且可以为东方财富平台积累大量的粘性客户;东方财富证券可以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证券经纪以及资产管理等服务,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远大发展前景以及东方财富平台在发展证券业务的独特优势,证券业务必将成为东方财富平台的未来发展重点。
目前,东方财富平台的主营构成按产品分类可分为金融电子商品服务、经纪业务以及金融数据服务,其中金融电子商品服务占54.18%,而证券经纪业务只占31.83%,而证券业务中利润率较高的投行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则占比较少。东方财富平台业务模式的发展脉络是,一开始基于东方财富网发展互联网金融咨询与数据服务,之后又借助天天基金网发展互联网基金业务,2015年又通过收购同信证券获得互联网证券牌照,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互联网金融版图。
互联网金融咨询与数据服务业务为互联网券商业务提供了广泛的粘性客户群,自成立以来,东方财富平台一直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数年的耕耘,东方财富平台成为我国客户访问量最多、客户使用粘性最大的金融服务平台。另外,庞大的用户流量与用户粘性也有利于第三方基金销售业务的增长。而互联网基金业绩的提升必将为东方财富平台后期发展资产管理等高端的互联网券商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四、东方财富平台发展互联网券商业务的优势
平台是互联网的一个代表,具有资源整合、统一展示、推广产品的作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数采用平台的形式发展,互联网券商也同样是借助平台来追求最大限度地接触、积累客户。
一站式互联网券商平台大体是指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很多相关股票信息,而且可以满足投资者直接完成交易的需要,也就是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股票分析决策与股票买卖两个需要。东方财富平台是一站式互联网平台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站式的互联网券商平台,东方财富平台主要在信息与一站式交易两个方面占据优势。由于东方财富平台可以免费提供海量的股票信息,从而一方面可以节省股票投资者搜集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平台本身的附加值,进而有助于赢得更多股票投资者的青睐。另外,由于东方财富平台可提供一站式交易,有助于缩短客户的交易时间。虽然,传统券商也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终端交易平台,但这些平台主要满足客户交易需要,能够提供的股票信息十分有限。
五、东方财富平台发展互联网券商业务的不足
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互联网券商平台东方财富于2015年10月成立,它集东方财富网信息平台、天天基金网理财平台、东方财富证券券商平台于一身。由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以及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它相比传统券商平台竞争优势明显。
但就2015年的年报来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而来自证券经纪业务等的证券服务业务的收入较少。这与公司实体经营网点比较少,与客户的互动性差有很大关系,也与公司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展的相关证券服务业务没有赢得投资者的认可有很大关系。
六、传统券商平台向一站式券商平台转化可行性分析
传统券商基于固有客户群庞大,外加提供股票推荐等增值服务以及降低佣金费率等竞争手段,使其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对于很多大中型券商来说,基于以前经营所获得的庞大利润,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购并方式实现快速转型。比如,他们可以购并一些互联网公司,进而开发自己的一站式信息交易平台。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并购像大智慧这样的股票咨询平台来实现更快的转型。
但这样做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说,购并可能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另外,转型过程中如何协调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快速度过转型期,也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不过,传统券商平台转型一站式互联网券商平台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是否舍得短期利益以及管理层是否愿意放弃暂时的安逸来进行革新与突破。
七、东方财富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中信建设证券在《向网络券商进军》一文中总结了日本SBI集团的成功经验:抓住了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机遇,打造了自身的金融生态系统。实现了为顾客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战略,在金融自由化中注重网络证券、网络银行及网络保险等服务协同的同时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线上定位于简单的金融产品;线下定位于复杂金融产品的客户体验,注重细分客户并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
因此,未来东方财富平台应该加强线上线下的结合。具体来说,线下要加强实体店的投资,其功能定位于丰富投资者的使用体验以及吸引更多高端客户。线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为细分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资理财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信建设证券.向日本网络券商取经[J].资本市场,2014.7.
[2]张志前.互联网证券的未来[J].资本市场,2014.7.
[3]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李建伟.证券网上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7.
[5]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吴成丕.金融革命――财富管理的互联网竞争[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篇5
一、企业投资的分类
企业投资的范围很广,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投资在再生产中的作用,投资可以分为初创投资和后续投资。初创投资是指企业设立阶段的投资;后续投资是为巩固和发展企业再生产所进行的各种投资。按投资的方式划分,企业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一般来说,直接投资包括设立投资(设立法人企业或非法人企业)、后续投资(维持性生产投资、扩张性生产投资)、购并投资(联营投资、兼并其他企业、收购其他企业)。间接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信托等其他间接投资。企业作出设立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对组织形式、投资地点、投资行业等问题,结合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最后做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常见的组织形式选择既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的选择,也有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选择。
二、货币资金投资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选择
直接投资根据投资货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货币资金投资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投资方式不同,涉及的税收因素、享受的实际税收待遇也不同。一般而言,从被投资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应选择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如设备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而不应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这是因为:首先,设备投资其折旧费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减小所得税税基;无形资产摊销费也可以作为管理费用税前扣除,减小所得税税基。其次,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于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等。由于计价方法不同,资产评估的价值也将随之不同。在对外投资中,通过选择评估方法,高估资产价值,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资本,还可以通过多列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减小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基,达到节税的目的。但从投资企业的角度来考虑,应选择货币性资产投资。这是因为选择非货币性资对外投资,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1、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该项交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非货币性政策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如果发生资产转让所得,且数额较大,在投资交易发生当期及随后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分摊到各个年度的应税所得额中,
2、增值税。如果企业以存货等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视同销售货物行为,须缴纳增值税。
3、营业税。如果企业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人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不缴纳营业税。如果企业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人股,与投资方同承担风险,而是收取固定利润的:一种情况是以不动产、 土地使用权入股,收取固定利润的,属于将场地、房屋等转让他人使用的业务,应按项目缴纳营业税;另一种情况是以商标权、专利权等投资入股,收取固定利润的,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
投资企业应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的税收负担情况,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即使是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投资方式的选择,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
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选择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直接投资包括对现金、厂房、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对专利、商标、咨询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投资。
篇6
一、股市平准基金的内涵
所谓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平准基金的来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组成是强制性的,如国家财政拨款、向参与证券市场的相关单位征收等,也不排除向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
从平准基金作用的市场来分,目前主要有外汇平准基金、国债平准基金、粮食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等几类。股市平准基金不同于其他股票投资基金。它是一种政策性基金,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股票市场稳定这个目标,因此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目前国际市场上设立了股市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主要有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从运作的情况看,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就利用平准基金成功地阻击国际热钱的袭击,韩国政府1990年设立的4兆亿韩元股市安定基金和中国台湾省的5000亿新台币安定基金,在当时也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功效。应该说上述平准基金在维持投资者信心和稳定股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好处
股票市场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促进企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股票市场发展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搞好股票市场,使之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然而,从多年状况来看,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的大起大落,在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已经严重地抑制着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本来股市的起起落落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正常的涨跌是符合市场运行的需要的。但是,超过正常范围的大起大落不仅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危害。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暴涨暴跌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损失,社会财富被无情地吞噬,投资者信心消失殆尽。没有投资者的参与,国家的税收受影响,股票行业萧条,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社会消费受到抑制等一系列不利后果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已经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几年内,各种因素将继续给市场带来压力,股票市场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就当前中国股票市场来说,设立平准基金至少有以下好处:
1.丰富政府平抑股市波动性的手段,提高政府针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能增强中国股市的稳定程度,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众所周知,A股目前仍然存在如国企股权重大、大小非解禁规模巨大、金融衍生工具单一、市场封闭性较强等制度缺陷,同时,也存在着只能做多,无法做空、T+1制度、涨跌停制度、扭曲的新股发行制度等交易规则硬伤。这些缺陷的存在,特别容易助推A股疯涨爆跌!具体来说,2007年大牛市时,大盘涨疯了却无人顾及市场风险,而2008年的大熊市,股指跌去70%多,很多基金却不敢贸然入场。尽管市场管理层一再表示同时也在行动旨在健全法制,加强监管,逐步解决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前,市场的大起大落将仍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所以,设立平准基金就显得很有必要。
2.推出平准基金,实际上是股票市场建设的一部分。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平准基金的存在对于维护股市的稳定,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股票市场瞬息万变,为了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应该抓紧推进平准基金的构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股票仍是新生儿,市场充满缺陷,充满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无法走向成熟,无法面向世界。只有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中国的证券市场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规范,才能摆脱苦难,重获新生。比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类利益集团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纷纷抛出大小非,投资者损失惨重,对市场带来灾难性冲击。
3.夯实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基础,增强中国股市整体抗御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已逐步向国外投资者开放,即股票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众所周知,国际资本对一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正日益加大,国际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活跃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股市的异常波动。在此情况下,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自觉地以WTO的基本原则为参照体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恰当地组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股市进行监管。在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国际化背景下,拥有一个强大的平准基金无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1998年8月香港政府为狙击国际游资的恶意进攻,毅然动用巨大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从8月14日至8月28日,共动用了千亿元资金,将恒指推高了1100多点,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战”,极大地打击了对冲基金,扭转了股市单边下挫的危险局面,确保了香港的金融稳定,使香港经济快速地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得以稳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综合以上分析,未来市场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的运行仍将出现非理性的局面。所以尽快建立平准基金,控制股市风险,减少或缓冲市场冲击,已成为目前股票市场的当务之急。
4.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运作,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市场资金的流向,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虽然近期政府出台的许多措施,比如说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它与平准基金入市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一方面不是所有股票都具备大股东增持的条件。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平准基金的作用。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它所直接针对的是经济而非股市,事实上股市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四万亿”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然现在的市场条件与前一时期是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对平准基金的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中国股市设立平准基金,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投资流向,进一步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有效推行。所以,中国股市,需要平准基金。三、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弊端
1.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现在,中国股市已经发展,具有较大市值规模,若入市干预资金规模太小,将不足以影响股市,干预政策必然无功而返。据有关估计,要将上证指数上托200点预计要耗费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然而,要达到足够入市规模就面临资金筹集问题。如一次性筹集巨额资金,若临时筹集,恐难满足时效性,若预先筹集好,则将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如分阶段筹集则不能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难以达到预期调控目的。
2.股市平准基金入市时机选择不当,将适得其反。入市时机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近来股指不断创新低,这究竟是股市向投资价值的回归,还是股市的不合理崩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正确判断中国股市真实客观的股指水平是平准基金入市的关键问题,而我们对这个关键问题却没有定论,存在着平准基金入市时机的决策风险。
3.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会滋生寻租行为。股市平淮基金入市必然影响股价走向,引起股市波动,相关决策人员所拥有的事前信息具有极高含金量,这种信息优势为寻租腐败提供了可能性。
4.设立股市平立准基金会造成市场扭曲。不恰当地、过于频繁的入市干预可能对资本市场正常价格形成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等造成人为扭曲。而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是恰当的干预,如何实现恰当干预。这是许多学者反对设立平准基金的根本原因。
5.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可能面临亏损。股市平准基金存在着投资亏损的可能,有关资料显示,台湾“国安基金”到2004年底按12个月的月均价计算,2004年持有股票价值为543亿元新台币,当年亏损约138亿元新台币,2003年度的跌价损失为221亿元新台币。中国运作平准基金也很难避免被套牢而造成亏损的风险。
6.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会背“违反自由经济原则”的骂名。1998年香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做法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默顿米勒在内的反对者对香港政府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种政府干预违反了自由经济原则,破坏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了严重损害。从当前关于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争斗”来看,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兵.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1、理财旅游定位。理财旅游是旅游活动与理财活动有机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产品,是以包含理财调研、理财观摩、理财教育和参与理财相关展会的旅游形式。理财旅游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一个盲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旅游实践活动中,理财旅游却早已出现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例如每年全国各地游客利用春节期间去海南进行商品房考察或购买,同时去三亚度假;山东威海等海滨城市也纷纷推出“看海景、买海房”活动吸引河南、河北等外省居民去购买海滨房、游览名胜古迹。不过上述理财旅游活动多数为游客自助游形式,很少有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组织专门组织理财旅游活动。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由著名策划家王祖淦先生1998年策划的“股民与股评家同行”的主题旅游活动,创造股民与著名的股评家们一起同车、同游、同吃、同“居”,通过同行来创造近距离沟通接触,为每位股民逐一分析获利方法和推荐个股,成功地把炒股与旅游嫁接在一起。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其他旅行社对理财旅游的重视,至今理财旅游还是属于被旅行社遗忘的角落。这与理财旅游理论研究的空白不无关系。
2、理财旅游的特点。理财旅游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较,具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财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和个人理财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促使了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理财旅游可以帮助游客在进行理财活动的同时与各方理财人一起旅游、休闲、就餐、娱乐、交友等,自然可以促进快乐理财。二是理财旅游产品构成中理财是主要活动内容,旅游是辅助活动内容,理财活动贯穿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理财旅游产品本身品质要好、吸引力要强,再恰到好处的配上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更会增加其吸引力和满意度,产生1+1>2的效果。因此理财旅游中的导游人员最好同时也是理财专业人士,至少应该对理财有些了解,如有必要还可以聘请专业理财人员在旅游过程中全程陪同,为理财旅游者提供理财服务与咨询。
3、理财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体上可以更具里才主要活动合理才主要方式划分为两大类理财旅游产品。一是基于理财主要活动的理财旅游产品。人们进行理财活动,主要进行理财调研、理财观摩、理财教育、理财展会、理财实施等。这些理财活动都可以单独与各种旅游活动相融合形成各类理财旅游产品,也可以几个活动结合起来与旅游相融合,例如理财调研+理财教育+旅游。二是基于理财主要方式的理财旅游产品。基方式有传统的储蓄、购买股票、基金、债券、期货、黄金、白银等金融类理财,也有进行房地产、文物、邮票、货币、艺术收藏品等实物类理财,还有各类保险类理财。这些理财方式都可以开发成多样化的理财旅游产品,例如黄金理财旅游、房产理财旅游等。由此来看理财旅游产品内容非常丰富,既可以开发出某一专项理财活动的理财旅游产品,也可以开发出某一专项理财方式的理财旅游活动,还可以将几种理财活动与某一类或几类理财方式组合出丰富多样的各种理财旅游产品。
4、理财旅游的目标市场不是一般旅游者,而是各类理财人员,参加理财旅游的主要动机是进行各种理财活动,旅游只是一种附属目的。因此设计理财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要仅仅围绕理财活动而设计旅游线路或活动。另一方面要明确目标市场是各类理财人员,当然也需要根据旅游企业自身特点对理财人员这一整体市场进行适当细分,选择更为针对性的目标市场。
5、理财旅游产品中的具体旅游活动不只是单一观光旅游,也是丰富多彩的。开发理财旅游产品时要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充分将观光、购物、品尝特色饮食、购买特色商品、体验特色娱乐与休闲活动等融入其中。还有其它特色专题旅游,例如修学游、健身游的开发理念与方法、组织形式等也可以为开发理财旅游产品提供一定借鉴。
二、理财旅游产品市场可行性分析
理财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能否进入市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特色旅游产品中的新成员,甚至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笔者对理财旅游产品市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财旅游产品开发大有可为。
1、有机遇,宏观环境给理财旅游产品开发带来了大好机遇。[2]随着国家倡导发展服务业的大环境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老百姓异地理财愿望和旅游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强。这为旅游业向百姓理财提供服务,将旅游业与理财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有需求,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给理财旅游产品带来了充分市场需求。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起步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3]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不断壮大,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增长迅速、高端客户人群不断壮大,[4]目前国内工薪阶层成为理财主力军,这为理财旅游产品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庞大客户群,为理财旅游市场容量奠定了扎实基础和持续客源保障。尤为重要的事,理财与旅游具备融合优势。一边旅游、一边学习理财知识、一边咨询专业理财人员,同时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结识更多的理财朋友、分享更多的理财经验教训,这样的“快乐旅游、快乐学习、快乐理财”旅游活动自然会受到广大理财人员欢迎。
3、易操作,将旅游与理财融合起来难度不大。可供理财旅游者选择的旅游景区或旅游活动项目非常广阔。而且由于比较容易找到利益结合点,旅游企业与外部理财机构联合开发可能性较大,通过这种联合开发,大大降低了旅游企业对专业理财知识的依赖度,开发理财旅游产品难度也就降低了。
4、易互补,理财旅游能与现有其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更有效促动旅游业良性发展。理财旅游作为以理财为主题的特色专题旅游产品,其可替代性不强,相反该产品的推出,能使整个旅游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另外,由于该产品的目标市场独特、特色较强,与现有旅游产品市场竞争也较少。
三、理财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上述概念的阐释与特点的分析,不但在理论上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理财旅游的概念内涵和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区别,同时在实践上也有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开发对策,促进理财旅游产品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笔者提出了如下几个开发策略。
1、要扎实做好市场培育,实施理念引导策略。虽然理财市场规模庞大而且与日俱增,理财旅游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但毕竟这还是一种新产品,需要搞好宣传、做好市场培育,合理引导并刺激理财人员转变“纯理财、纯旅游”观念,逐步形成“在旅游中进行理财有助于理财更快乐、更理智”观念,主动将理财活动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将隐藏在理财旅游者内心深处的旅游需求激活起来,一旦这种隐藏需求得到很好激活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2、要搞好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实施有效STP(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开发理财旅游产品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简单模仿、同质开发,要注重产品的异质性和差异性开发。这就需要旅游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开拓能力选择合适的细分市场,开发该细分市场所需要的理财旅游产品,最终在该细分市场中占有独特位置。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理财方式和理财活动多样,市场主体差异很大,而且“个人理财客户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多样化”,[5]因此理财旅游者表现出来的市场需求也会有差异,旅游企业尤其是小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只对一类或几类主要客户服务,甚至只为所选客户某一种需求服务。例如只为股票投资者提供理财旅游服务。
篇8
(一)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一般来讲,企业的内在价值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市场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股利政策、股份分割、增减注册资本、资产重组几个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如今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系列地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中国的上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凭借着其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的主要工具。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可以较好的评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二)研究目标的选取。根据多方面考虑,选取上市公司贵州茅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市盈率指标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同时,根据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影响力等其他辅助因素对上市公司整体内在价值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代表,其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国A股市场表现突出。对其股票价值进行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市盈率、净利润、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等进行研究。市盈率(简称P/E)是指“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是最常用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票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如果市盈率越低,即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也可以称为税后利润。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另外,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及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可以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净利润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反之,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商业市场中,品牌的影响力越发显得重要。不少企业不惜重金投放广告就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因此,分析品牌价值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市场占有率是指某企业某一产品(或品类)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或品类)中所占比重。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通常市场份额越高,竞争力越强。
二、数据收集及分析
(一)行业数据分析。首先我们对研究对象———“贵州茅台”所在的白酒行业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选取白酒行业的以下样本股作为行业样本:泸州老窖、今世缘、五粮液、贵州茅台、老白干酒、古井贡酒、口子窖、山西汾酒、酒鬼酒、舍得酒业、伊力特、迎驾贡酒、洋河股份、金种子酒、金徽酒、顺鑫农业、水井坊、青青稞酒。中国白酒行业从2003年至2012年经历了黄金发展期,从2013年至2016年经历了深度调整期,2016年至今为复苏回暖期。白酒行业的复苏带来白酒行业整体利润的增长,其中中高端白酒的复苏尤为明显。随着中国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消费者对中高端白酒的青睐程度有了明显地提升。我们选取了18只成分股在白酒行业市场占有率高,代表性强,作为白酒行业的代表进行分析有较高的可信度。截至2020年2月12日,白酒行业总市值为24,602.10亿元,市盈率为35.17。
(二)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截止到2020年2月12日,贵州茅台市盈率为34.00,低于白酒行业的平均水平。总市值约为1.38万亿元,约占白酒行业总市值的56%。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贵州茅台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约超过一半份额,约为63%。2019年三季度报显示,贵州茅台净利润为304.5亿元,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35.02亿元。截止到2020年2月12日,贵州茅台收盘价位1,097.27元,为白酒行业最高。另外在品牌价值方面,贵州茅台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张香飘世界的名片,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1915年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英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名酒。一个多世纪以来,先后获得了18次各国金奖,是白酒行业内唯一集绿色、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誉为一身的“国酒”。可见,贵州茅台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是其内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投资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贵州茅台的企业内在价值与其高昂的股价较为匹配。贵州茅台公司具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高,综合评价企业内在价值高,可以有效支撑其股价。通过对贵州茅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对其市值有正向的影响,内在价值是股价强有力的支撑。
篇9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38984.77亿元,贷款总额为21639.45亿元,职工覆盖率为70.64%。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住房公积金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基金。如何保证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得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地“惠之于民”是亟需解决的课题。一、住房公积金投资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按照理性人的假定,资金持有人都希望自己持有的资金能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能获得最大的增值收益。住房公积金资金所有人也不例外,公积金增值收益越多,所有人的利益也越多。但是,资金投资回报增加,必然对应着投资风险的增加,这就产生了公积金投资领域的矛唇――公积金增值收益最大化与资金安全性风险之间的矛盾。
按照现在的住房公积金投资政策,公积金管理部门只能用公积金购买国债,余款则闲置于银行,只能获得非常低的存款利息作为增值收益。我们现在需要考虑是否要增加公积金投资渠道,使投资者的增值收益增加,并且需将风险控制在广大公积金缴存职工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关于这个问题,现在讨论最多的住房公积金投资渠道有两个:一是股票投资渠道,二是保障性住房渠道。
二、增加股票投资的博弈分析
假定现在用住房公积金100元购买国债,根据调查得知,通常公积金管理部门购买的国债为1年期或3年期。1年期记账式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3.66%,3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5.74%,平均年利率为4.7%。在现有政策下,投资100元能获得的增值收益是4.7元。
如果国家允许住房公积金投资采取新的政策,扩大投资渠道,而投资必然存在风险。投资的最终结果有两种:盈利或者亏损。按照民生证券2010年度关于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分析的研究报告:“2010年股票方向基金(共315只)平均收益率为4.18%,其中有20只基金收益率高于20%”。按照最理想的状态,投资100元能获得的增值收益就是20元。根据新浪网2011年11月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超过88%的被访者声称自己投资亏损;亏损股民中,24.87%的亏损幅度超过50%。平均损失率为37%。因此,投资100元的增值收益就是-37元。这样,就有以下三种可能的结果(见图1)。
1 不增加投资渠道:公积金增值收益为4.7元;
2 增加投资渠道,投资盈利:公积金增值收益为20元:
3 增加投资渠道,投资亏损:公积金增值收益为-37元。
在这个博弈中,不增加投资渠道,公积金缴存职工能获得的期望收益E(不增加)为4.7元;增加高风险项目投资时,缴存职工能获得的期望收益取决于盈利与亏损的概率。我们根据新浪的调查结果,认定委托金融机构盈利的概率为12%,亏损的概率为88%。那么增加高风险项目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E(增加)=20×12%+(-37)×88%=-30.16元。
E(不增加)>E(增加),因此,不增加股票投资是均衡情况下公积金管理部门的最优选择。即针对公积金投资领域的矛盾,管理部门应该侧重于保证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安全性,不投资于高风险项目。
三、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的博弈分析
投资项目的低风险必然对应于低投资回报,此时,就应该比较低风险项目的投资回报与国库券投资回报的高低。选择高回报项目投资,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标准。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的投资项目是特殊项目,判断标准就会发生变动。以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议案进行博弈分析,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公积金管理部门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后向符合条件的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出租。此时,仍然存在收益与资金安全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矛盾中的收益不再局限于资金的投资回报增值,还包括低收入缴存职工有房住的社会收益。
在进行博弈分析时,我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买得起房、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缴存职工,即所谓的高收入者;另一类是买不起房、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缴存职工,即所谓的低收入者。二者都是公积金缴存入,所以我们关注的是二者受益程度合计数的比较(见图2)。
在现有政策下,不增加投资渠道,住房公积金资金仍然按投资国库券进行计算,则不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100元公积金能获得的增值收益仍然为4.7元。如果扩大投资渠道,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低收入者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可以租用保障性住房,并且由于低收入者存在无法按期支付房租的风险,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申请并且按期支付房租、申请并且不按期支付房租、不申请。而高收入者由于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始终只有一个选择:不申请。
如果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并且能够按期支付租金,高收入者能获得投资于住房的收益回报。按照现有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回报率为5%左右,则投资100元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为5元。高收入者能获得其中2.5元的增值收益(假定100元投资额中,50%来自于高收入者的住房公积金存款,50%来自于低收入者的住房公积金存款)。而低收入者除了能获得其中另一半增值收益外,还能获得更高的心理回报。根据现有的房价以及低收入的家庭状况,低收入者基本无法购得一套住房,甚至连合适住房的租金都较难承受。而建立保障性住房出租给低收入家庭,这对低收入者的自我认同、满足感以及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影响。这样,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能获得的总收益为10元。
如果低收入者选择申请保障性住房但到期无法支付租金时,高收入者的利益肯定受损。那么,其投资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公积金存款全部无法收回,则收益程度为-50元。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由于没有支付租金,公积金投资额也成为其受益金额的一部分,这样,低收入者能获得的好处为60元。但是,不支付租金也使低收入者诚信受损,丧失了再次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可能,我们假定诚信受损给低收入者带来的成本为利益的10%。那么,低收入者不支付租金能获得的收益为54元。
如果低收入者不申请保障性住房,则用住房公积金存款盖好的房子无人居住,没有形成收入,投资全部亏损,此时投资回报为100元。按照前述假定,其中,低收入者承担50元,高收入者承担
50元。
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概率为95%,不申请的概率为5%。虽然低收入者的收入较低,有无法按期支付租金的可能,但是按照我们课题设计的方案,允许低收入缴存职工使用其缴存住房公积金支付租金。这样,低收入缴存职工无法按期支付租金的可能性较低,我们假定低收入者申请住房后能够按期支付租金的概率为90%,不能偿还的概率为10%。这样,如果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同时行动,高收入者可能的收益以及发生概率如下:u1(不申请,不申请)=-50,概率=5%;u1(申请,按期支付,不申请)=2.5,概率=95%×90%=85.5%;u1(申请,不支付,不申请)=50,概率=95%×10%=9.5%。这样,高收入者在增加投资渠道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E1(增加)=50×5%+2.5×85.5%+(-50)×9.5%=5.1125元
由于高收入者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在博弈中只能做出不申请的选择。因此,低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不受高收入者的影响,直接由其自身选择决定。这样,低收入者可能的收益以及发生概率如下:给定低收入者不贷款的效用u:(不申请)=50,概率=5%;给定低收入者申请并且按期支付租金的效用u2(申请,按期支付)=10,概率=95%×90%=85.5%;给定低收入者申请并且不支付租金的效用u2(申请,不支付)=54,概率=95%×10%=9.5%。这样,低收入者在增加投资渠道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E2(增加)=50×5%+10×85.5%+54×9.5%=11.18元
全部缴存职工的收益为高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与低收入者的预期收益之和,即E(增加)=-5.1125+11.18=6.0675元。
E(增加)>E(不增加),因此,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均衡情况下公积金管理部门的最优选择。
四、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思路设计
按照上述的投资博弈分析,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该允许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公积金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样将可有效地解决保障性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思路
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阶段。由城市政府确定使用住房公积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拥有项目的最终确定权。项目确定后,公积金管理中心向项目开发商提供资金并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管。所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的产权归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即广大缴存职工所有。
第二阶段是保障性住房的使用阶段。项目建成后,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体租赁给城市政府。城市政府以市场价格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支付租金,城市政府支付的市场价与实际租金收入之间的差价由城市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由城市住房保障部门按有关规定出租给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且该住房优先出租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如果有剩余,再提供给其他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日常管理由城市住房保障部门总负责。租赁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缴存职工,可以使用其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二)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可行性分析
1 利用住房公积金余额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2008年以来,中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除各级地方政府按规定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住房公积金部分增值收益、一般财政预算安排等配套资金和由企业或社会投资建设部分保障性住房外,资金缺口仍将达到近万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11年10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38984.77亿元,贷款总额21639.45亿元。由于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限制,有大量公积金余额闲置在银行。一边是资金紧缺,一边是资金闲置。如果能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共赢的状态。住房公积金新增归集余额逐年持续增长,每年能够给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量,使保障性住房所需资金得以充分保障。这既能帮助政府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需要;又能使住房公积金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2 中国大部分地区具备使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条件。自2002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从管理体制、监管体系、运行规则、业务发展速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推动住房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趋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拟订了管理委员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了管委会决策体制,初步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自主决策的机制;管理机构调整基本到位,按照“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原则,管理中心基本建立了对分中心、管理部的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核算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率均达到50%以上。
其次,中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体系基本形成。行政监管机构基本设立,各省(自治区)建设厅都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机构,基本落实了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管职能。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渐健全,管理透明度明显提高。
再次,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逐渐规范。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个人贷款办法和操作规程,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环境,为中国使用住房公积金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了基本条件。
3 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立保障性住房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方案中所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房屋所有权归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整体租赁给城市政府,城市政府以市场价格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支付租金。公积金管理中心所获得的租金收入得到保障,稳定的现金流使公积金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并且拓宽了公积金投资渠道,增加了公积金投资增值收益。同时,稳定的租金收入可以加快公积金现金回收,使公积金管理中心能够将收回的资金再次投入到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帮助政府较快地增加房源,提高保障能力。
五、结论
综上,无论从博弈论角度通过数字分析,还是通过制度可行性分析,中国均应该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通过拓宽公积金投资渠道,可以增加公积金增值收益,使广大缴存职工获得更多的回报,并且该方案的制度设计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使广大职工需要承担的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房源,有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丛诚中国住房和公积金制度发展大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篇10
二、优先股是国际通行的股份种类
优先股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基本股份种类,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与普通股相对称的,在公司利润分配和破产清偿时享有优先权的一种特殊类型股份。优先股的特点是:(1)公司利润分配时优先获得股息,公司破产清偿时优先分配剩余财产;(2)股息率是确定的,具有调节股东之间利益分配的杠杆作用;(3)优先股股东一般情况下没有表决权,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4)优先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了不同的种类,如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和不可转换优先股等,具有很大的适用性;(5)优先股由于影响到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表决权,因而有一个数量限制问题,一般规定只能占到公司总股本或者有表决权股(普通股)的一定比例(下文有述);(6)优先股可以在公司设立时发行,也可以在公司增资扩股时发行。显然,优先股拥有独特的权益和相应的约束,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对普通股的一种有效补充,使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了很大的弹性和运作空间,这也是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普通股共同成长、相辅相成、持久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优先股,各国《公司法》也对优先股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时间不长,改革的起点选择不同以及随后的“路径依赖”,加上理论界和决策层对优先股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作为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本大法的《公司法》没有对优先股以应有的地位和相关的规定,因而使得优先股这一国际通行的股份种类没有在我国采用,更谈不上推广和发扬光大。
三、中国试行优先股的必要性
如果说以前对优先股认识不足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股份制已深入人心、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改革遇到许多障碍、需要制度创新的时候,迫切需要对优先股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认为,目前是试行优先股的时候了,试行优先股对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试行优先股可以改变目前股权设置的混乱状况,完善股份种类,促进股权结构的科学化、弹性化、成熟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份制改革是从国有企业改制开始的,为了区分和把握各种投资者的身份和地位,并保持国家在股权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把股份种类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四大类型。很显然,这是一种按投资者身份不同等外部因素所作的简单的机械的划分方法,忽视了股份本身内在性质不同、股东权益与风险相对称的基本原则,结果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股份在权益、风险、分配、流通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断出现违反同股同本、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的行为,为股份制的运作和深化造成了强大的外部制肘,弊端越来越明显。而国际通行的科学的股权结构设置思路和划分方法,是从股份制的内源因素出发,按照股份性质的不同、权益与风险不同并相对称的原则来进行,一般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两大类型(有的国家还有“劣后股”)。不管持有人是国家、企业、个人还是国外投资者,购买了哪种股份就享有哪种股份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股份面前人人平等,避免了外部持有人差异引发的矛盾对公司运作的影响。引进优先股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有利于完善股份种类,促进股权结构的升级换代,使股份制进一步走向成熟化。
2、试行优先股可以更好地保障国有股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股作为我国股份公司股权中的大头,如何实现同股同权保障其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中国股改中十分突出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试行优先股,变国有股为优先股,可以使国家股在无需(实际上也无力)顾及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也可以减少国家对股份公司的直接干预,把公司的经营自落到实处,使其按照股份制度规范运作。因此试行优先股不失为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可行思路。
3、试行优先股是解决外资入股问题的有效途径。外资入股问题是股改中的又一难题,人们的普通担忧在于,外资入股虽然能大量引进资金,但会不会丧失控股权呢?优先股的试行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置专门的向外资开放的优先股供外国投资者认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既为外资进军中国市场打通渠道,又可防止国内企业被外资控制,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资本市场面临向外资全面开放,必须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的情况下,试行优先股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试行优先股是公司购并与反购并的有效手段。购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必然行为。对于公司来讲,如何有效地利用购并手段吞并他人、保护自己,大有文章可做。优先股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用:一方面,公司在购并其他公司时,常常通过发行优先股来换取对方的资产,这样既能够达到购并目的,又避免了因购并扩大股份而丧失或削弱原来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被别的公司购并,可在股本中设置优先股,在总股本相同的情况下,使发起人的普通股拥有更大的表决权,防止敌意收购和兼并,把公司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目前方兴未艾的购并浪潮中无疑具有借鉴作用。
5、试行优先股可以缓解股票上市的压力。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只有1000余家在深沪证交所上市,且上市公司的可流通股份只占股本总额的一小部分,因而上市压力是巨大的,也是持续的。而改为优先股由于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较高的股息,收益有保障,因此上市与否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重要,这样可大大缓解股票上市的压力。
可见,试行优先股,在中国目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四、试行优先股的可行性分析
那么,中国试行优先股是否可行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
1、从公司角度看,试行优先股有动力。(1)发行优先股与发行普通股一样可以达到筹措资金的目的;(2)优先股没有表决权,可以减少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干预;(3)优先股使公司具有购并与反购并的有效手段,能增强公司向外扩张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优先股的发行主体——股份公司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优先股的试行过程中来。
2、从投资者角度看,试行优先股适应了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优先股股息率的确定性,使它具有了股票收益的风险性及债券收益的安全性的双重特点,是一种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投资品种,适合于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投资。引入优先股无疑增加了市场品种,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尤其是在目前普通股投资风险较大,公司经营效益普遍低下、股东利益很难保证的情况下,优先股的实行尤其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3、从国家和管理层的角度看,试行优先股有利于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深化,会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1)优先股作为新的股份种类,是改变目前股份按投资者主体不同划分的作法,而代之以按所持股票的收益和风险来划分的新方法,无疑是一种创新,对改变目前股权设置的单一化弊端,促进股份结构的升级换代都有好处,因而会得到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2)从国家角度考虑,试行优先股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国有资产“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从制度上保障国有股的收益,而且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归位。
4、目前试行优先股的难度较小。除了一部分新设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优先股外,大量的工作是现有股份公司股权结构中普通股向优先股的转化。这样不会扩大新股发行规模,不会引起证券市场波动,也不会对整个经济改革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目前试行优先股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是完全可行的。
五、试行优先股的操作思路
试行优先股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那么,怎样操作呢?我认为,从我国股份制运作的现实出发,可以考虑按以下原则和思路进行:
1、新建设立股份公司时,直接引入优先股。股份制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战略方向,股份公司的不断设立是不可避免的。新的股份公司设立时,可以直接引入优先股,与普通股并存,从一开始就使股份结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2、国有股率先向优先股转化,这是试行优先股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国家作为特殊的股份持有人,总体上属于保守型投资者,持有量大,投资期长,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国有股的这些特点和要求正好与优先股的基本属性和要求想吻合,而与普通股相去甚远。国有股向优先股转化,可以利用优先股的优先权、固定的收益分配权实现保值和增殖,有效地解决现行的国有资产“委托——”关系中人的行为约束问题,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进一步讲,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后,国家抓住所有权、分配权,放弃具体的经营管理权,可以减少对公司的直接干预,有利于股份公司的自主经营和规范化运作,并且可以使国家从繁杂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抓宏观,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归位。因此,我认为,国家股率先向优先股转化,是试行优先股的现实切入点,也是优先股改造近期内大量的具体的工作。
3、大胆设立外资优先股。股份制的基本功能是筹集资金,不仅要筹集国内资金,而且要大量吸引外资。在股改中外资入股问题上,人们的普遍担忧在于,外资大量入股可能会导致企业控股权的削弱或丧失。而优先股恰恰是一种没有表决权,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股份,大胆设立外资优先股,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敞开大门,又可防止国内企业被外商控制。我国现行对待外资股的做法是,主要实行B股制度,从发行到上市交易完全与内资股(A股)隔离,给外商以非国民待遇。这种人为的非公正做法,不仅挫伤了外商进入的积极性,而且增大了发行交易成本,导致了同股不同权,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设立外资优先股,有利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早日实现A股B股的并轨。鉴于外资优先股问题比较复杂,建议逐步实施。
4、部分普通股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优先股转化。如上所述,普通股和优先股各有特点,风险和收益各不相同,是并列的互补的两种基本股份种类,适应不同偏好的投资者进行投资。目前单一普通股制度弹性太小,部分普通股转化为优先股,主要是满足市场上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的需求,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为此,可以允许一部分股份公司试行优先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多种类型的优先股,丰富优先股的品种,增大股票投资的灵活性。
5、优先股的数量限制。优先股涉及到公司的表决权,并直接影响着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优先股的设置并非随心所欲,有一个量的限制问题。从国际上看,各国公司法对优先股的数量限制是从两个方面规定的:一是以公司股本总额为参照,规定优先股只能占股本总额的一定比例,如法国规定这一比例不得超过3/4,意大利规定不得超过1/2等;二是以有表决权股(优先股)为参照规定一个比例,如德国规定无表决权累积优先股不得超过有表决权股的面值总额,奥地利规定优先股不得超过有表决权股面值总额的1/2等。我国优先股试行阶段也应该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自己股权结构的实际,对优先股的数量做出限制。我认为,试行阶段将优先股的比例限制在公司股本总额的1/4以内比较合适,以后可以根据运作情况逐步调整并做最后定位。
六、结论
综上所述,优先股这种国际通行的股份种类,在中国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试行优先股不仅在当前十分迫切,而且是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1)加强优先股的理论研究,开展全国性的大讨论,充分认识优先股的重要性,全面论证试行优先股的可行性和操作策略,做好理论准备;(2)在此次修订《公司法》时,增加关于优先股的内容,从法律上给优先股以应有的地位和明确的规定;(3)调查已经实行优先股的公司的实践效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严格规范,逐步推广,使优先股在我国获得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马广奇,1995a:《我国需要优先股——关于我国试行优先股若干问题的思考》,《金融时报》10月27日;
马广奇,1995b:《优先股在中国有广阔的前景》,《中国证券评估》第11期;
篇11
1.申报制度凡涉及公司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提出,必须由相关部门长对该业务负责。首先由相关部门在做出前期工作后,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该业务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预测,以及由此可能给公司现金流量带来的影响。然后将此作为一套完整资料呈交总经理。
2.审批制度总经理收到相关部门报告后,由经理室进行研讨,从公司宏观角度判断该业务的影响,作出批准或不预批准的决定。根据公司法规定,属董事会行使职权范围内的决策事项,必须报董事会审批。
3.执行制度经批准后的相应业务,由总经理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实施,并将实施过程和结果报总经理。
4.会计纪录制度财务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规定对相关业务进行会计记录,并对该业务进行监督和控制。
第三章具体实施细则
1.重大对外投资
(1).合理的职责分工重大对外投资应由董事会授权,由经理室指定相关部门执行该项业务,由财务部进行会计记录和监督,并由指定部门或人员对对外投资资产进行保管,不得由一人同时负责上述任何两项工作。
(2).重大对外投资执行经过董事会授权后,相关部门或人员应按照董事会关于对外投资的内容,方式,投资比例等办理有关投资事项,执行人员不得超越权限办理任何对外投资事项。而且,其执行任何业务均应处于经理室监控之下,一经发现其未能按董事会要求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应即时纠正或者停止其执行资格。
(3).严格会计记录制度公司对外投资,无论是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还是其他投资,都应取得或编制充分的凭证,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购进的股票或债券,应按证券的品种设置明细帐,详细记录其名称,面值,证书编号,数量,收取的利息和股息等。对其他投资,也应按其种类分别设置明细帐,记录投资的形式,接受投资单位,投资计价以及投资收益等内容。
(4).保管和定期盘点制度公司对对外投资的有价证券,必须建立严格的联合控制制度,即至少要由两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证券,对于任何证券的存入或取出,要将证券名称,数量价值及存取日期等详细记录于证券登记薄内,并由所有在场经手人员签名。公司安排有关部门或人员每季末对有价证券进行盘点,并且盘点人员必须独立于负责对外投资业务执行,保管和记录的人员。
2.公司资产处理
(1).审批和授权对于公司重大资产出售,租赁,报废,和投资转出等行为,必须报董事会授权批准,对于非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价值较低的资产,其处理经经理室批准即可。
(2).价值评估和鉴定公司处理资产,其作价原则应遵循市场公允价格,可由我公司和资产接受方协商定价,也可由中介机构评估定价,其最终成交价格应由董事会或经理室批准。
(3).会计记录制度会计部门应对该资产处理事项进行核算,并对该资产处理有关损益情况,帐面资产减少情况及备抵情况进行反映。
3.资金调度
(1).审批和授权凡公司资金调度,均应由总经理批准和授权。
(2).资金调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体现效能,节约和安全。A:资金调度必须是用于公司业务发展。B:资金调度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和可收回性。C:对于潜伏的可能给公司资金安全带来危害因素,应做资金调度前可行性分析。D:公司所调出资金在达到目的后,应立刻回归公司。E:公司不应对外单位借款或提供担保。
(3)。会计记录制度公司财务应对资金调度的合法性,安全性进行监督并在财务帐面上及时反映。其他诸如重大固定资产购置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基本制度适应于基本程序。
第三部分财产清查
第一章总则
1.成立以财务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物资清查小组。
2.每年对财产物资组织两次全面清查,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查明各种财产的实有数,以及发生差异、盈亏的原因,报上级领导采取措施。保证帐实相符和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3.查明各种财产储备的真实性,以保证工作需要。对积压、呆滞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4.查明各项财产管理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管理不完善致使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以便改善管理以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二章财产清查范围为生产经营和销售而储备的主要物资,具体范围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样机等。
第三章财产清查实施办法及内容
1.生产部仓库:
(1)平时由保管员自查,要求作到日清月结。
(2)仓库负责人和财务部材料核算人员定期抽查。重点检查帐、卡、物是否相符一致,以查明材料保管、收发方式方法的规范性和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解决盘查过程中发现和由保管员提出的问题。
(3)仓库成立互查小组,根据材料核算员出具的库存清单,由保管员于月末互相盘查帐、卡、物是否相符一致。
(4)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生产仓库负责人、企业管理部和财务部组成的仓库物资盘点小组,对仓库物资进行全面清查。依照帐、卡、物相符一致原则,对产成品、半成品和重要原材料逐一进行对照;对于一般材料和维修备件或不经常变动部品进行抽查,要保证抽查面能反映同类库存情况。查明各项财产管理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管理不完善致使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以便改善管理以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对积压、呆滞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2.生产部滞留: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生产仓库统计员、生产部统计员和财务部组成的盘点小组对生产滞留在产品进行清查。核查统计和实际滞留以及帐面数量的相符一致情况。
3.固定资产: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设备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核查固定资产帐、设备清单和固定资产的相符一致情况。重点检查内容有:
(1)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情况
(2)固定资产购建、调拨、转移、报废等办法和规定的执行情况。
(3)固定资产帐、卡、物三相符情况。
(4)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管理情况。
4.低值易耗品: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总务和财务部组成的盘点小组,核查包括办公家具、器具和辅助经营器具的实有、使用和毁损情况。
5.礼品仓库: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礼品保管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对库存礼品收发的手续、记录情况以及库存进行核查。
6.服务中心仓库:每年月及月底成立由中心记帐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对库存维修备件和报废机收发的手续、记录情况以及库存进行核查。
7.分支机构仓库:每月末由财务物资监管人员会同分支机构记帐员、保管员互相核对物资收发记录并对库存进行盘点。
8.样机:按照样机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财产清查结果处理措施
1.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手续方面存在问题的,清查小组应及时提请有关人员进行更正。
2.清查中盘盈的财产,通常是由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报请批准后可以进行相应帐务和手续办理。
3.对于盘亏的财产,认真查明原因。
(1)属已保险物资,首先向保险公司索赔。
(2)属保管不善造成的,按照公司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索取赔偿,并进行处罚。
(3)属合理的定额内损耗,报请批准后计入相关费用。
4.对仓库积滞物资进行清理,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它们的最佳组合。第四部分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财务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专门负责内审工作。
二.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
1.主旨:公司通过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财务审计。通过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进一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2.内容:内部审计小组根据会计资料,结合公司事业计划等其他资料,对单位经济业务做如下审计:A.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B.审查相关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C.审查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D.审查会计法的执行遵守情况。E.审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监督控制的事项。F.审查其他应审计的内容。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程序
篇12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汇率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等。财务风险的形成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又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制定、财务风险重视度等。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企业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管控,避免因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二、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决策不当导致的债务危机
我国出口制造型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及资金密集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中多以买方市场为主,企业的议价能力及收款方式等均处于弱势。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多方面进行筹资,企业举债经营,却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作指导,缺乏对目标资本结构的清晰认识,很容易导致盲目筹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等处于频繁变动中,特别是在国际汇率不断波动及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调增的前提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投资决策失误是出口制造型企业最大的失误,投资风险也是财务防范的最大的风险。由于决策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仅凭主观热情和爱好决策。对投资项目及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对投资方案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甚至不经集体研究,个人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大型投资决策失误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或造成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率低下,给经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
3、资金使用不当导致企业的财务困境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无视企业实际经营需要,为获取存款利息,将大量资金甚至流动资金存为定期存款,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动态转为固态管理,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保障;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低下,供应渠道不通畅,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预算不准确,有时会出现大量闲置资金,有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4、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控风险
汇率波动会给企业带来交易风险、经营风险、折算风险及税务风险,交易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折算风险体现于企业经营结果里,经营风险反映在企业的预期经营中,税务风险则在企业税收中体现。汇率的单边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企业是可以控制的,但目前人民币单边升值信号较弱,逐步呈现多边波动走势,不利于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控,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5、内部监管不严导致的财务资金风险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纪律观念不强,自控力差,面对收入反差和利益的驱使,极度不平衡,钻公司内部控制的空子,挪用、侵占资金。有的欺上瞒下、转移资金;有的将公司收入不做帐,据为已有;有的与他人勾结共同犯罪;有的无视法律和财经纪律,在非法定银行及投资性机构储蓄;有的将资金以高利率高风险方式借出;有的采用抽逃欺诈资金方式形成犯罪。
三、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同时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手段、精确的数据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出口制造型企业预先设定财务指标的警戒值,当达到或超过这一警戒值时,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醒财务人员及经营者注意。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还要将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预警机制结合运用,促进部门间的相互沟通及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可研分析,降低筹资和投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方案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同时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境外筹资还要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因此投资计划要在可行性研究的论证下,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明确投资目标、规模、方式及资金来源,投资计划要以主业为主,谨慎从事股票投资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加强过程管控,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外汇管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规避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出口制造型企业必须加强外汇管理工作。企业在做好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前提下,在出口外汇结算过程,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帐款催讨,降低坏帐发生比率。企业在外汇工作中还可以采用金融衍生业务、信用保险等规避汇率变动风险。金融衍生业务包括应收帐款保理业务、远期结售汇等,企业应将金融产品提前研究透彻,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帐款,可将企业应收帐款坏帐损失进行转移。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汇率走势的研判,及时做出抉择,选择最佳方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4、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即为事前控制,财务分析即为事后控制。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部门要组织编制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体系,既能体现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趋势,也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把趋势绝对值和相对值紧密结合,把生产经营预期与财务指标紧密结合。同时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前预提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按经营及预算的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加强监管职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做好定量管理和定期监测工作。同时,财务部门应强化财务分析职能,及时的分析财务数据,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判断,并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指标的变化,洞察财务状况变动的本来面目,及时进行整改,及时建立风险档案,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5、做好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口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如果财务人员职业道德陈腐失真,对工作缺乏责任心,迫于领导上司或私人亲朋原因,做假帐,挪用、侵占资金,定会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惨痛的经济损失。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到企业中,并时刻提醒财务人员,勿以薄利而乱德,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明确责任,坚持准则,保证财务资金安全。
总之,财务风险是出口制造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在较准确认知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工作。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筹资和投资决策水平,加强外汇管理,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篇13
一、对营运机构资格的认定
我们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为了实现有效、安全增值,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来实现;而对营运机构的选择和资格认定(实行准入制度),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的首要问题。
1.托管金融机构的资格认定。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法定的金融机构;(2)必须是连续三年来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和政策,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金融机构;(3)必须有连续三年来团结、廉洁、守法、奉公,能力强、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深得群众信赖的领导班子;(4)总资产、净资产的规模必须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5)流动比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6)净资产收益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7)在金融机构资信等级中为AAA水平。
对全部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营运资格。准入后,可以设计将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基金委托其经营,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并要求其盈利水平要高于该托管机构前三年平均净资产盈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允许该托管机构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比如说5-8%),对社保基金营运增值部分实行免税优惠政策。同时,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应对营运机构密切跟踪,一旦发现其有违反金融法规行为,或有关准入指标下降至不合理程度,又没有合理解释时,应取消其营运资格。
2.按国际惯例组建社保基金公司。将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营运分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司社保基金的监管;社会保险基金公司专司社保基金的营运,承担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职能。社保基金按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规范性的组建和运作,将所托管的社保基金,在国债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上选择风险小且收益好的资产进行投资组合。这种方式可以使社保基金的运作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监管和运作,使社保基金的管理运作体系更趋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保基金的运作目的,更大地发挥其社会保障的职能和效应。
二、投资决策监督
营运机构获准营运资格或社保基金公司组成后(可称为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必须运用现资组合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规范营运。在投资决策监督体制上,可考虑采取社保基金托管机构内部控制监督社保行政监管机构监督社保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个层次的决策监督模式。
三个层次的投资决策监督既密切联系又各自分工,从监管的角度看,一个层次高于一个层次,这样构成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决策科学、规范的有机整体。
(一)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在受托的金融机构或社保基金公司内,应建立风险控制决策系统:(1)建立以一级法人制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变分散、失控的决策系统为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决策系统;(2)建立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由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推诿拖沓的决策系统,转向集中集体智慧、明确决策人责任的决策系统;(3)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作出可行性分析。
(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机构的监督。在社保行政主管机关内部,可成立基金投资决策监督管理机构,集中机构内有关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投资决策的监督办法和策略,按国家社保基金管理的政策和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审定的托管数额,协调各方因素,防范与控制各种风险因素,确保投资营运稳健。要注意,不同险种的保险基金应分开运作,因为险种不同,偿付准备亦不同,从而对时间的要求、操作周期以及相应的投资手段亦有所不同。
(三)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不仅行使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的监督,而且还要行使对基金营运投资决策的监督,因而是最高层次的投资决策的监督。概括地说,应着眼于从宏观经济、产业调整、改革趋势等大的方面去研究投资战略问题,要有大思想、大预见、大决策;应从经济运行的周期和趋势方面,从政策优势方面,从整体上去把握投资营运的方向。特别是要研究我国加入WTO之后投资环境变化的趋势,作短、中、长不同时期的综合各方面要求及变化的投资分析。基金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可以设计为:
1.确定投资方向。应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政策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以及基金的积累量等情况来决定。笔者主张投资的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存入商业银行。这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投资手段,可以根据存期长短、利率高低来选择最佳的存款组合。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保值增值。但随着银行风险相对集中,以及各家银行风险情况的不同,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通货膨胀、币值不稳定,这个投资手段则很难使基金保值增值。
(2)购买债券。重点购买本国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如公债、国库券等。此项投资有国家信誉作保证,风险度为零,而且收益率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其次可以考虑购买副省级城市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如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债券等。此项投资有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信誉作保证,风险度较低,但比国债略有风险,而且收益率一般也都与国债接近,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但是,对购买企业债券则要慎之又慎,因为在转轨时期,企业具备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有一个过程,经营的压力较大,风险也较大。笔者主张,近期可以不予考虑,但从长远来看,待条件成熟后,可慎重选择、适当考虑、严格控制。
(3)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也就是说主要进入深沪股票市场。这是风险最大,而且回报也可能最多的投资领域。由于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已接近1000家,各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市盈率差异很大,因此,如何确定投资方向和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成为对投资者的管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金融技巧应用能力的考验。受托营运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能否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较大程度上要看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情况。如果运作情况达不到良好状态,则可能被取消受托资格,不再允许其营运社保基金。
(4)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较小,有稳定的未来收入现金流,而且项目运行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回报率也较高。新加坡的公积金就大量投资机场、港口、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本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也被委托投资于高速公路、住宅和农业等基础设施。
(5)其它方式的投资。除以上几类投资之外,如果有风险小、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投资方式亦可考虑。比如说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安居房按揭贷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安全度与银行定期存款相同;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信贷,扩大内需;三是有利于增加百姓的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社会稳定;四是由于安居房按揭贷款质量很好,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化,增加银行的收益和派生存款。又如,在经济稳定时期,亦可适当考虑不动产投资。由于不动产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必须对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作出准确判断,在不动产价格远低于其价值时,运用少部分可长期积累的保险基金予以购入,立足长远投资。
2.根据社保基金行政监督机关调查了解的情况,审批有关金融机构申请托管社保基金的营运资格和托管社保基金的总量。
3.对受托管理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实行最高层次的监督,并对违规营运的单位和个人作出处罚决定。
三、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主要指标的设计
社保基金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们在监督指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社保基金偿付的需要,同时考虑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对基金营运监督指标的设计,没有先例可循,可按照考核资产状况的惯例,从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笔者提出以下设想,供同仁探讨:
1.备付金指标。备付金是指存于国有商业银行用于预备未来短期内支付需求的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险种基金之和的备付金指标,可设计为不低于前两个月的偿付额,用公式表述为:某险种备付金大于等于前第一个月偿付总额+前第二个月偿付总额。当然,银行存款的存期要科学安排。
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方向的监管指标。社保基金结存总额扣除各险种备付金之后,可以考虑参与投资营运。这里提到的几个概念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
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历年各险种基金滚存结余额+当年征集收入-当年偿付支出+基金当年各项收益(当前主要是国债、存款等利息收入)。
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会保险基金数额=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各险种备付金。
对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可根据西方国家近百年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走势、经济结构和金融风险的分布,来设计监管指标。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1)债券比例。前面论述到,国债、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较小,特别是国债,风险度为零,其流通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并随时可以到国债市场交易变现,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笔者主张,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购买债券的比例不应低于40%,而且绝大部分尽可能购买国债;在基金购买力超过国债供应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量购买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
(2)资本市场比例。购买股票有可能收益最高,如果决策准确,又赶上上涨行情,年盈利率翻番的情况也确实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过。但常言道“高风险、高回报”,这种可能出现的高回报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原投资总额市值损失80%以上的情况也同样在中国股票市场发生过。因此,根据保值、增值的原则,不可不为,亦不可胆大妄为;应贯彻审慎的原则,不管托管机构的金融技巧应用能力有多高,研究判断能力有多强,笔者主张在这方面的最高投资比例不宜超过30%。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前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此类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流通性较前类投资相对差一些。一旦遭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在这方面的投资应控制在20%以内。
(4)其它方向的投资比例,建议按不超过10%的比例控制。
3.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监管指标。对社会保险基金备付金选择存放的商业银行以及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类投资方向的风险监管,可以参考、借鉴、吸取《巴塞尔协议》中有关对世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经验的做法。因为《巴塞尔协议》是人类对银行诞生几百年来风险监管经验教训划时代的高度总结,并从此制定了今后全球各国银行通用的风险监管标准;它不仅对银行本身,也对各行各业的风险监管极具启发性。其重点之一是资产风险的评级经验。我们可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分类建立风险等级制度,具体指标分述如下:
(1)银行存款资产风险度,建议按10%控制。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属于全资国有,国务院授权经营,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风险,在这种意义上暂时可视同趋近于零。对其它商业银行风险的测评则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并结合授信权重风险的比例来计算。
商业银行存款风险度=
其中:权重风险资产额为某类资产数额与该项资产的权重风险之乘积(下同)。
(2)债券资产风险度,建议按5%控制。其中,国债风险度为零,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度可以参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即按20%来设计。
债券投资资产风险度=
(3)资本市场中股票资产风险度,这是最难计算准确的一项风险度。股票市场情况复杂,变化迅速,不仅受上市公司自身的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产业结构、盈利水平、股票市值、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同时亦受国际、国内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是,经济运行总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探讨、科学分析,就有可能科学地设计出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权重。建议此类资产风险度控制在36%以下。
股票投资资产风险度=
(4)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0%以下。对此类投资的每个项目,按照收益与风险相比较,收益大而风险小就多投资的原则,科学计算其投资,确定每个项目的风险权重。
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
(5)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5%以下。
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
(6)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如果以上五项风险监管指标能够得以落实,此项总资产风险度则可以控制在16%以内,也就是控制在较低水平之内,较好地维护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
4.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收益率。原则上,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作,其资产收益率最低要达到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或者3年期国债利率水平,使社保基金整体有效增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营运增值的最初意义。当然,国家对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也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而我们设计的这项监管指标则亦应随之调整。
四、不良资产清收监督
社保基金投资营运,必然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少量不良资产。因此,对风险资产实行清收监督,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化解风险因素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社保基金托管金融机构的清收工作
(1)建立统一协调、相互配套的不良资产清收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资产清收小组负责,聘请法律顾问及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对不良资产统一管理,具体组织协调和清收。
(2)建立严格、完善的诉讼时效管理制度。要将所有不良资产在一发生逾期时,就纳入诉讼管理中,建立诉讼时效管理台帐和档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上报关于不良资产追踪情况的报告。在准备转入法律程序时,要建立完整的诉讼档案,直到依法清收完毕后,再统一归档存放。
(3)建立清收岗位责任制。要将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权,以此为据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社保基金行政主管部门的清收监督
1建立对托管机构社保基金不良资产量化考核的清收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不良资产清收率、已结案诉讼执行率、资金回收率等指标。
(2)对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给基金安全造成一定危害的社保基金受托机构,要取消其受托资格。
(3)对形成坏帐的不良资产,应按一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及时核销。
参考文献:
1邓大松.社会保险比较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