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学习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游乐园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在玩小飞机,有的在玩小火车,有的在玩旋转木马,在这个情境中导入乘法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什么是乘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3 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课堂上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以后都不会忘记。
篇2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新问题,这样他们便会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测量河宽》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授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通过帽檐智测河宽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整堂课顺理成章的上了下来,学生们既不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感到晦涩难懂,整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得以解决。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学习兴趣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并扎根于现实。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信息,还要把握有利时机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放飞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魅力的”。而我们的课堂也焕发了它应有的活力,魅力四射!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与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电教多媒体它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的、均衡的、主动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别具特色的。在讲授《点线面体》这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几幅动画图片:不停滴落的水滴、汽车车玻璃上不停滑动的雨刷、流星雨、开门关门等等,当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已然发现了这个数学事实: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这个事实也会深深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同样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永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但却无限接近坐标轴这一事实,我播放了王渊超的《悲伤地双曲线》这首歌,此时同学们在聆听这首哀伤的歌曲时,也牢牢的记住了其性质。因此让他们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
篇3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者来说,“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学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积极情绪原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发展务实有效的学习路径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根据这一特点确定教法,调控教学进度和难度,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眉、噘嘴等,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绝不讲另一个问题。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实现广泛有效的教学参与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不但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检兵”的学习格局,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促进教学落实。如在英语阅读课与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合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听说课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也可以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作文课上,可让学生先各自写,然后四人小组互改,把改好后的作文交给老师打分,最后通报各小组总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五、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有效的学习习惯
篇4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到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派尼”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派尼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派尼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最初我改革课堂模式初衷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那是XX年5月一次听课,第一次见到一种与我不同的课堂模式的课后就深深的吸引,我觉得教师在课上真轻松,不用怎么板书,把教学目标、预习步骤打在投影上,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预习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讲解,而且,还当场完成课堂作业,并当场批改,后来知道这就是洋思模式,所以,这八年来我的课堂都有这种方式的影子,从派尼学校成功的课堂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篇5
二、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有效运筹时间的前提,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教学内容有主次、难易之分,这意味着教学时间不能搞平均主义;二是教和学的时间搭配,这是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加强研究的新课题,一堂课教师到底讲多长时间,学生到底学多长时间,必须有一个度的把握;三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比例,这也不能搞一刀切;四是教和学时机的把握,什么时间教、什么时间学,都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五是教和学的速度把握,要求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呈现出一种龙头蛇尾、前紧后松的态势,这本身就反映了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计划性的同时,教师还应切实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篇6
30条的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做得不是非常到位的地方,下面就是我的反思、总结。
一、对课堂教学理念的反思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终身
发展”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形成互动。过去我们大多采取教师在上边教,学生在下边听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部分学生,而且没有效率。所以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并参与到课堂中,不让大多数学生做观众是我们今后一直所追求的。
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平时我能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江苏省地理学科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但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认知型目标,没有太多注意三维目标。所以这方面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而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基本上我是能落实的。高效课堂的30条还要求我们的教学起点准确,教学设计合乎学情。因为自己是年轻教师,所以有时教学设计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起点有些高,所以我会经常多听老教师和其他同行教师的课,使自己在这方面的缺陷补全。平时我们都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讲义,并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也能体现个性化备课,多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学。在作业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最基础的题目出现,目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题量适中,一般一课时是以5道选择题、1道综合题为主。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性,一举两得。
三、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高效课堂的30条中要求我们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侧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比较浅显的内容,我就以问题的方式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课本中找答案。如,内容课本上找不到的,就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让小组内的成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并对整个小组进行捆绑式量化管理,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对重点知识或是难点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并配合地球仪、地图册和电教媒体等各种设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形势下,只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并让100%的学生参与了课堂学习活动,做到了身动、心动、神动,也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才能变得想学、肯学,最终才会学好。
对教学方法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做到举一反三,灵活教学。对重点、难点要求我们能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及时总结重点、概括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有时我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让他们联系了生活。这样的教学才符合我们地理教学的理念。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能尽量脱离备课笔记。由于本人带了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自然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会根据当时学生的反应和作业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用“一个模式、一个理论”上遍所有的班级。每一课的板书都是我精心设计的,虽说谈不上美观,但我认为是符合规范的。
四、对课堂即时评价的反思
高效课堂30条要求我们评价语言准确、得体、生动、亲切;评价灵活多样,体现宽容性、激励性;评价时机恰当,体现针对性、代表性。所以我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做好的、正面的评价。我相信只有激励性的评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成绩才有所提升。而当有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时,我会改掉以往开始直接训斥学生的坏习惯,尽量做到启发式提问,也就是采取把大问题化小,再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课本上的知识点来让学生回答。只有让那些学困生也有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的“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动力,才能把这门功课学好。
五、对课堂文化建设的反思
篇7
“以学定教,导学互动”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我校课堂改革的核心课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成为课堂的倾听者,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不愿花费课内或课外的时间进行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因此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一、利用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子女,这就决定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课外积累。课前预习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畅所欲言,教师必须注重课前预习环节。
二、利用课堂交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2.小组合作,激发竞争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笔者认为还可以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奖惩策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此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小组内成员根据课前预习的问题,依据各自所找的材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在小组内确定一个答案,选择其中一个成员做为代表发言,进行小组展示。根据发言的合理性和表达的流利性给小组相应的分数。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只有让学生认为自己的主动学习有效果,有成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动手操作,让学生保持充分的新鲜感。不一样的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合理评价,激发自信力量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有师生评价,有生生评价,还有自我评价。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处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更加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篇8
0引言
在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新形势下,要求数学课堂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扭转当下教育教学的不利局面,摆脱当下教育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1现状分析
当下,由于教学中的功利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只是重视考试成绩,为此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探究。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只会学习而缺乏创造、创新能力的读书机器,这与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为此,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等等都开始了一些积极的行动,提出了诸如因材施教的具体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其中导学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学模式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于合作学习,可以作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下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提供给学生指导性的材料,作为他们合作学习的依据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和指导的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导学案为依据和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总结,教师指导和辅助,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1老师要督促和引导学生自己课前预习
通过导学案中准备的问题为启发,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预习课后习题。在课文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使自己带着问题上课,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课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课后习题,对这节课的知识应用的特点有所体会,以便更好地学习新课。
2.2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模式逐渐被推广开来。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自主、合作和探究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学习方式,它们通常是对一种综合性探究活动的不同侧面的描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普遍受广大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力量,避免了因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而导致问题的无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的函数图象,并让学生根据图象的特点,总结出三角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也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一个导师的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提出目标和要求,具体的学习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可能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如果不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要尽可能的交给小组独立完成,如果学生们遇到了无法完成的探究,教师就要介入,帮助他们给以提示、启发、一些有益的建议,辅助他们攻克难关,推动小组学习的进程。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是可以对教学的结果优劣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为教学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二是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准确的认识,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三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对比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们要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本、导学案和教辅资料,利用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去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产生。
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要对小组学习做出统一的要求:
(1)小组学习要有小组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小组学习的行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学习的总结工作;
(2)小组学习和讨论时要选取问题发起人,要有发言的秩序和规则,不能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打断他的话,即使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言;
(3)在听取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做好要点记录;
(4)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离不开一个和谐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而愉悦感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学生学习的合作和互动也会更加顺畅。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讨论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互尊重,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3要安排好课后的学习任务
课后是学习的环节之一,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课后学习承担着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重要作用,也起到为下一节课学习的准备和预备作用,为此,要对课后的学习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要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的作业,作业要以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为依据,本着科学、适度、有效的原则,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留给学生一些要思考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说,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当天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新学内容起到巩固和加深认识的目的;第二类是与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辅助和帮助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新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发对新课学习的渴望。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对作业做好设计,要想好每一个问题,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是对合作学习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在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实现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活力,成功实现了教学的转变和升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推动学生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做出我们的贡献。
3函数的单调性的导学案
3.1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A,区间_________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如果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M上具有_________,M称为函数f(x)的_________。
3.2要点诠释:
(1)“任意”和“都”;
(2)单调区间与定义域的关系――局部性质;
(3)单调性是通过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的变化方向是否一致来描述函数性质的;
(4)不能随意合并两个单调区间。
参考文献
[1] 李冲锋.教育的细节与大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版社,2011:48.
篇9
俗话说,备课有效,则教学有效;学案有效,则课堂高效。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使教学情景更能贴近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更能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实施科学学习教学方案,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有了粗浅的见解,现与同仁商榷。
一、洞悉学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学会科学学习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发探究兴趣,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形成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深入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内涵,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两选一”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完成。一道题是让学生收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的方面与不同的方面;另一道题是让学生参考书中示意图,利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种预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初步理解和感知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优化过程,生动情景导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日常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和探究情况,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融会贯通。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规律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笔者在课前精心制作集电影院场景、电影票式样于一体的PPT,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当画面停留在第5排1~10号的10张电影票上时,笔者提出如果要从这10张电影票中拿2张连号的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得出有9种不同拿法,笔者用PPT配合演示。接着笔者又把10张电影票抽象成1~10的10个数字,让学生小组合作:①动手框一框,框2个连续的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3个数、4个数呢?②根据框的结果总结:“框的总次数与数的总个数、每次框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亲历了新知的探索过程,概括、总结规律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精讲多练,巩固新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新课标指出: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精讲多练,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寻找新知识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和自我的感知来尝试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获得新知,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一课的巩固练习时,笔者先通过“试一试”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再把“练一练”中美丽花边这道题利用PPT进行了重新设计:先出示13朵花组成的花边。每次给相邻的2朵花盖上红色透明纸,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得出13-2+1=12(种);第一次变题,把“2朵”改为“3朵”,得出13-3+1=11(种);第二次变题,把“13朵”改为“n朵”,得出:n-2+1(种);第三次变题,不仅把“13朵”改为“n朵”还把“2朵”改为“a朵”,得出:n-a+1(种)。这组巩固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度,由具体的数逐步抽象成字母,让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四、衔接生活,引导参与实践,让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篇10
1.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往往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紧紧把握这一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识产生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过滤和结晶”中课本上安排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法分离NaCI和KNO3,因2者均是白色固体,溶液均为无色, 故当结晶分离出KNO3,有的同学会怀疑虑出的是否KNO3,为此若NaCI改为黄色的FeCI3,此时再重复实验,固体是白色的,母液为黄色的,与前者对照,现象更明显,消除了学生的疑点。
2.改变课堂结构,调动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几乎在一堂课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但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点拨引导,课堂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改变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才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一节后安排后述一组课堂演示实验课,步骤如下:
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气沉淀;
2)继续通入CO2气体-沉淀消失;
3)加热以上溶液―再次生成沉淀,并放出气体;
4)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盐酸―沉淀再次消失,并放出气体。
以上实验现象很明显,在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同学们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这样的课堂结构,不仅引人入胜,气氛活跃,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另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幻灯,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们可以多角度地拔动学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分子、原子”一节时,因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学生们无法看到,所以理解起来显得困难,但当学生们看到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拍摄的分子照片、用原子排列的字样时,便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难点很容易便解决了。
3.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关,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感到学有所有,如铁是应用最广泛,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物质,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铁的生产和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上,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同学们讨论铁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铁必然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可以跟酸性物质接触和共存,使用时涂上保护层等等,这样使同学们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完成了教学重点,逐步提高了素质。
4.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适应不了当前形势的需要,化学课外活动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科技小制作,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等多种形式,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又开拓了视野,同时更进一步推行了素质教育。
5.重视化学史教育,巩固学习兴趣
化学发展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化学史材料,如“氯气的发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等,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生产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通过化学发展史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握好它,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深入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丽荣.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2]刘丽伟.浅谈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质量的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屈云峰.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8(08)
篇11
小组合作学习是突破农村大班额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途径,通过生生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学习策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2011年版)英语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方法,更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诠释。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班大人多,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位学生。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难度,更是对每位英语教师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突破农村大班额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唯有这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与汉语存在着巨大差异且学习局限性大。尤其在农村面对七八十人的大班额,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是不现实的。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才会学有所获,合作越多收获越多,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现行的《新目标GOforit!》教材非常生活化,每一单元的话题都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并且要学生完成不同任务的小组活动才能掌握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转变学生由个人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每个成员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一起努力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言运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为迈入高一级学校持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时实现了不同的目标,学生们都发挥了优势,张扬了个性,展示了才华。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搭建了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个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学生按其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以4---6人分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且具有相同的竞争力。另外,还要依据个人的特长明确分工,如:小组长、讲解员、领读员、记录员等。并为学生树立小组集体意识,为共同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奋斗!
2、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小组成员要互助互学,成绩好的要带动基础差的并肩学习。一个小组一个梦想,要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凸显资料共享、共同探讨、荣辱与共的理念,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
3、合理评价,加强竞争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小组总体表现和小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依据,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竞争。逐渐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篇12
一、作为教师要高效的教
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是什么拖住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有相似的工作、学习环境,应该说交流没有障碍,那么在教与学的衔接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我发现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物理情景建立生硬;其次是已有知识的生疏和遗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衔接不顺畅。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1.把生活场景放入课堂,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首先,凡是有熟悉场景可以利用的一定利用。作为学生来说,最熟悉的场景就是学校内及学校周围的环境,而这些场景也是教师比较熟悉的。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入周边场景可以很好的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比如在讲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的过程中,我几乎每节课的场景都是校门口马路上的车辆、运动场上各种各样的球。
其次,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场景,要多多加入学生熟悉的元素。比如讲气体压强微观解释,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有没有直观的教具模拟,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加入了家里厨房的场景。提供给学生简短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思考打开抽油烟机后,厨房的门窗开关会受到影响的原因,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到厨房切身体会。这样,就把微观现象和宏观场景结合起来,让知识变得更人性化。
最后,在微观世界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保留一点点童心,多利用多媒体、情景剧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抽象的场景模拟出来。在电场部分,我就将正负电荷描述成两个喜好不同的卡通人物,用他们对不同场电荷的反应来模拟电场对电荷的基本作用,效果非常好。
2.巧妙利用别出心裁的小教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成功之母,让学生觉得物理课有用、有趣、有收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做教具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巧用教具可以让教学更形象直观。比如,在讲飞机在北半球切割磁感线哪边电势高时,我手工叠了个漂亮的纸飞机,一个机翼写上左,一个写上右,现场“飞”给学生们看。学生戏称这是“左右”航空公司的……
b.巧用教具可以让物理情景生活化。比如,在讲到重心和稳度时,我用到“平衡鸟”。让学生分析鸟的重心在哪里,才能有这样的“稳度”,永远姿势优美悠哉游哉。在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我顺手在儿子玩具箱里拿了只随处可见的小斑马,先让小斑马自由跑,再给它拴上缰绳,对比两种运动受力的区别。
c.巧用教具可以启迪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远距离输电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低压输电不可行,我用硬纸板做了个直径15cm的圆柱模拟电线,视觉震撼效果极佳。
3.同一情景充分利用。
在物理课堂中,物理模型的地位非常重要,不过物理模型的建立是长期的繁杂的工作,让同一情景反复出现可以在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的建立物理模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比如,在运动学初期,我给学生设立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放学后,我在校门口往西用了20s走了50m到冷饮店,在冷饮店用了10s买了一瓶饮料,有用了20s向东走了70m到公交车站等车。
第一节课我用这个场景讲路程和位移;第二节课用这个场景讲速度和平均速度;第三节课还用这个场景引导学生分析s-t和v-t图像,并进行类比拓展……这样,将所有的知识点揉进同一个生活场景中,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只要提起这个场景学生就很容易的把相关知识系统梳理出来,省去了每节课重新分析物理场景的时间直接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对这个过程充分的理解和熟悉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4.用最“抢眼”的话描述最多的含义。
对于个别难记忆的重点难点,新授课时就要多花点心思,教与学都是连贯的行为,老师跟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默契,仅在课堂上用的独家“黑话”可以担当此任。
这个办法针对教学过程中难度低但利用率相对较高的知识点效果非常好。比如在讲“失重和超重现象”时,为了让学生清晰明确的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记住这两种现象的特点,我戏称失重现象为“快速减肥法”, 将学生平时容易犯的错误容易疏忽的细节全部融进这个词中,指明速成的通常都是“假”的,而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的人,体重视重马上变为零,所以跳楼是“史上最快减肥法”。这样复习课时,我只强调这个“减肥法”,所有与超重失重相关的知识点都会一起出现在学生脑海里。
5.作业布置要深思熟虑。
课下作业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查缺补漏的过程更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查缺补漏过程。有目的的布置作业,针对教学计划批改作业,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为下一步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有效地课下辅助工作可以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彰显教师的“匠心”。
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的学
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多边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必不可少。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气氛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也正是具有了这样的保障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引领学生“学而不倦”。
1.“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更能亲其师。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学高为师”,任何时候充分的知识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更是掌控课堂局势的保障,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具备让学生信服的学科业务水平。
教师上课之前要保证每节课内容都精心准备,所有习题都心中有数,为了能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准确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习惯把所有的题目按照自己的方式归纳整理,在授课过程中着重于提炼方法、“授之以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新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觉得在我这里听到的东西与众不同。新型社会需要新型老师,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只需要一桶水,新型的老师更应该像个永不停水的特殊水龙头,给学生水,还能告诉学生在那里找到水,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找到水……
2. 教师要对课堂效果高标准要求。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教师对课堂效果的要求侧面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拉”进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重点备“层次”。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重在重点突出,对于重点难点的探究引导就要加强层次感,在通往重点的过程中多设置几个小目标合理选择每个目标跨度,让学生轻松实现各层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学”的通道。
其次,课堂上要尽力关注到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对熟悉的人、物更感兴趣,在课堂上我常用精神奖励或者警示的办法把学生拉进课堂。比如,在平抛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很多学生可以快速准确的总结出平抛的处理方法,我就会用“某某定则”来为这个方法命名,采用这个办法可以让同学们很轻松的记住这类运动的分析方法。这种命名方式对学生有很好的精神奖励作用,多用于学习习惯不好需要多被帮助的学生。同样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种典型错误,我也会用“某某失误”等名称,这种命名方式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多用于接受能力强但学习浮躁需要经常被提醒的学生。
3. 教师“有预谋”的出错,强迫学生自主思考。
篇13
二、引导发现,互相礼让
在问题发现课上,我先布置简单任务,例如: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再把不认识的字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组织第二次组内读课文;接下来老师引领再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简单易学的生字,感知、体验课文内容,并引发思考,例如: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刚开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比如在《小闹钟》这一课当中,有个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闹钟都给谁做了哪些事”,这个问题在课文中就能找到,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当孩子提出类似的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要嘲笑他们,让同学们也不要讥笑他们,要引导他们在解决这些简单问题和基本问题的同时,鼓励他们多提问,学会怎样提出问题,认识到什么样的问题才有讨论的价值。比如讨论小闹钟有什么品质?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它还会帮助谁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等。最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认定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在完成以上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互相礼让,尽量让每个成员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不要争抢,或总是一个人说。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学会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最后,教师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小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好习惯。
三、有效学习,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