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宣城市郎溪县地处皖东南,紧邻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发展青虾养殖具有自然、地理地域、技术等有利条件。多来年,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即运用微孔管增氧、优质苗种繁育,营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青虾池塘双季养殖平均产量达3 t/hm2以上,平均经济效益15万元/hm2,实现了青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养殖[1-2]。
1 种苗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及水源条件
养殖青虾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 mg/L。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淤泥10~15 cm,面积0.20~0.33 hm2。池水深度一般要求能保持1.2~1.5 m;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孔用60~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
1.2 增氧设施
要求0.20~0.33 hm2水面安装1.5 kW增氧机1台。池底微孔管增氧一般采用主管道、充气管道、微孔管三级供气,可集中供气或分池充气的方法。池底设微孔管增氧设备(鼓风机、电动机、塑料管、微孔管等)。
1.3 池塘清整和消毒
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在2月底和6月分别干塘1次。将池四周铲平,修整夯实池埂,堵、漏防渗水,清除多余底泥。塘底泥要曝晒,要求达到干埂、发白[3]。清塘消毒一般在晴天进行,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漂白粉[4]。池塘保持水深10 cm,使用优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用量1 125 kg/hm2。或者用漂白粉(有效氯30%)75~150 kg/hm2化水泼洒。
1.4 水草移植
一般在消毒10 d后移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占20%~30%。移植用的水草用10 mg/L漂白粉消毒10 min。夏秋季青虾养殖,可选择轮叶黑藻、金鱼藻,5月轮叶黑藻、金鱼藻已开始生长,可捞取全草移植,放草量750 kg/hm2。冬春季宜选择移植伊乐藻、菹草,把伊乐藻草茎切成10~15 cm一段,每3~5株一束,插入泥中,用草量75~150 kg/hm2,水草种植在池塘四周。
1.5 注水施肥
虾苗放养前7~10 d加水至50~60 cm,注水时用80目双层筛绢网片过滤,防止鱼卵、敌害生物带入虾池。在池塘四角堆放腐熟的有机粪肥(以鸡粪为好),用量750~1 500 kg/hm2,把鸡粪装入编织袋中,水肥时可把编织袋捞起,便于控制水的肥瘦。
2 苗种放养
苗种最好从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捞捕野生青虾作为亲虾,青虾苗种实行自繁自育,既可以保证虾苗的质量,减少运输环节,苗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又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夏、秋季养殖一般在7月进行放养,放养当年自繁自育虾苗,体长1.5~2.0 cm,放养量75万~105万尾/hm2,并一次放足冬春季放养所需的越冬虾苗,放养量22.5万~30.0万尾/hm2,体长2~3 cm。放养虾苗宜选择阴天或者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前要试水,温差小于2 ℃,带水操作,虾苗不要堆压。虾苗放养15~20 d后,放养10 cm花鲢鱼种450尾/hm2,配养的花鲢可滤食部分虾的蛋状幼体,调节水质。
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3.1 饲料的选择
青虾的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佳,要求蛋白质含量35%以上。根据青虾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规格的饲料,虾苗体长小于2.5 cm,投喂0号、1号料;体长2.5~3.5 cm投喂2号料;体长3.5 cm以上投喂3号料。
3.2 饲料投喂
青虾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天气、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摄食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通常以2~3 h吃完为宜。前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8%,中后期4%~6%。池塘双季青虾养殖,一般每日投喂1~2次,投喂时间为8:00—9:00、17:00—18:00,上午投饵量占1/3,下午占2/3。饲料要均匀投放在池塘四周池边浅水处,为便于检查青虾摄食、生长情况,可在每口虾池设置2~3个检查台(用帐纱网制成的虾罩网),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
4 水质调控
4.1 加注新水
根据养殖季节不同适时加注新水,前期水深0.6 m左右,中期0.7~1.0 m,后期1.0~1.2 m,注水必须用80目网片过滤,一次注水以6 cm左右为宜,不能过多。
4.2 溶氧调控
青虾养殖溶氧要求在5 mg/L,水体中溶氧高,可减少氨氮、亚硝酸等物质,增加青虾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病害发生。因此,要根据天气、水质青虾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和微管增氧,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的循环运动[5-6]。
4.3 水的透明度、pH值、肥度调节
青虾养殖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5~40 cm。冬春季要注意肥水,水的透明度在25 cm,防止青苔生长,夏秋季水色要淡些,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pH值一般保持在7.0~8.5,可用生石灰调节,用量75~150 kg/hm2,化水泼洒,同时有利于增加水中钙离子,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水的肥度可通过施肥或加注新水来调节。池水透明度大,可施用腐熟鸡粪300~450 kg/hm2,如水色肥时,可适当加注新水。
4.4 定期施用消毒剂、改良剂、微生物制剂
青虾生长季节,每月施用消毒剂2次,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0.5 mg/L,以及生石灰150~225 kg/hm2,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每15 d施用1次,一般选择晴好天气,可用EM菌、光合细菌、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可达到较佳的水质调节效果。
5 病害控制
青虾实行生态健康养殖,从池塘消毒及清整、苗种选择、水质调控、增氧机、微孔管增氧着手,创造青虾适宜的生长环境,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发生病害。
6 起捕上市
根据水产品市场供应情况适宜起捕。一般是池塘双季养殖,夏秋季养殖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起捕,冬春季养殖在5月底至6月起捕可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7 参考文献
[1] 乔国祥,江山.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13):37-38.
[2] 任启清.青虾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43,50.
[3] 郭庆伟.青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01(2):21.
篇2
1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养殖龙虾最好选择面积在6 666.67 m2以上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阳光充足[2]。面积小于6 666.67 m2的稻田可以直接在其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即可;面积大于6 666.67 m2的可视稻田形状在四周开挖深0.8~1.2 m、宽1.0~1.5 m的水沟,还要在中间开挖出“十”字形的水沟,沟深0.5~0.8 m、宽0.5~0.8 m,所有的开沟都要留有一定的坡比,便于龙虾活动摄食,且四周的边埂要比中间稻田面高出0.5 m。平整沟渠,夯实边埂,进排水口用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以及龙虾逃逸。用生石灰1 125 kg/hm2消毒,清除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在四周沟内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供龙虾摄食及隐蔽用。沿田埂四周用网片、石棉网、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设置高40~50 cm的防护栏,防止龙虾逃跑。
2虾种放养
2.1一般放养模式
虾种放养一般有3种模式,即亲虾放养、抱卵虾放养、幼虾放养。第1种亲虾放养模式是在中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或中稻收割后(9—10月),于稻田环形沟中放养亲虾300 kg/hm2,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的有机碎屑、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稻茬新芽和水草为食,待水稻收割后再采取秸秆还田并施有机粪肥,以培植饵料生物[3]。该养殖模式一般不需要投喂人工饲料,但是由于龙虾的繁殖周期较长,虾苗育成后还需经过3~4个月的越冬,虾苗生长期较短,因此养成的商品虾规格较小,产量也不高。第2种是抱卵虾放养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投放抱卵虾225 kg/hm2,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虾进行孵幼和养殖,抱卵虾放养前,应在稻田中设置一些人工虾巢供抱卵虾越冬用。放养抱卵虾可缩短幼体孵化期,增加虾苗和生长期,养成商品虾规格相对整齐,其效果优于亲虾放养模式。第3种幼虾放养模式,即每年7—10月放养幼虾,幼虾放养前先在稻田中设置人工虾巢,并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供虾苗食用,一般放30万尾/hm2左右,若管理得当,该模式养殖效果较理想。
2.2多轮放养模式
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7—8月)往四周沟内投放35 g以上亲虾300 kg/hm2,雌雄比约为2∶1,此时亲虾放养后以稻田中有机碎屑、水生动物、稻茬新芽、水草等为食,不需另外投喂。到9—10月水稻收割后,再投放1 cm虾苗22.5万尾/hm2,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需适当配以人工饲料或廉价的植物性、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养成规格和产量。翌年3—4月再补充投放3~4 cm的幼虾450 kg/hm2。养殖期间应适时捕大留小,由于龙虾生长速度不一,适时捕捞可减轻互残且能降低密度,便于后期补放虾苗。该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最大发挥养殖效益,一般管理得当的情况下,翌年可收获成虾约1 800 kg/hm2,水稻6 000 kg/hm2,平均效益达3万元/hm2以上。
3日常管理
坚持“四定”原则,同时视天气、水温、水质及龙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马铃薯、山芋、玉米、水草等,动物性饵料有野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4]。养殖水质应保持清新,不受污染,不使用菊酯类或有机磷农药,否则影响龙虾蜕壳和生长。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50 kg/hm2对水全田泼洒。养殖期间春季水位不低于30 cm,高温季节和冬季水位不低于1 m,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施肥,可施沤熟的农家肥(猪、牛、鸡粪等)750~1 500 kg/hm2。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视,检查防逃网和进出水口是否完好,检中稻草人是否完好等。由于稻田堤坝较低,雨天应尤其注意,要及时排水和修补防逃围栏,防止龙虾逃跑。
4捕捞
一般在田沟中设置地笼,以便长期捕捞、及时销售。注意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5参考文献
[1] 杨慧.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J].科学种养,2010(3):53.
篇3
1 养鱼稻田的准备
1.1 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5 m2为宜。
1.2 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沟宽3~4 m,深1.0~1.5 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 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 m、长3~5 m,以便于集中捕捞。
1.4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防止风浪和渗漏,埂高要求2.0~2.5 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 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可选择2 m×3 m或2 m×4 m网箱,悬挂于铁丝上固定,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 鱼种放养
2.1 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 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 500尾/hm2,其中5 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6.67 cm以上规格的草鱼2 250尾/hm2(其中50 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 200尾/hm2,6.67 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 cm左右的泥鳅7 500尾/hm2,主养泥鳅,放养泥鳅种苗375 kg/hm2左右,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 200~1 500尾/hm2。
2.3 放种时间
鲫鱼和6.67 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或先拦养在鱼沟(窝)中,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2.4 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 kg,增长倍数为3~5倍,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 田间管理
3.1 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可保持水深6~10 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 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 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 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 饲养管理
4.1 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做到稀、密2层网栏,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
4.2 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日饵量2%~3%,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每日2~3次。
篇4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的溶氧量,溶氧均匀、噪声低、能耗小,通过气泡上升还带动水体循环,明显改善底层水质,解决目前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表层增氧方式之间不适应的问题。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和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对目前通常使用的机械式表层增氧方式的一次技术突破,它提高了增氧区范围,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并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产量提高显著: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使养殖物种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提高。可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缩短养殖周期: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可以明显缩短养殖周期,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可以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氧气充足,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大大减少鱼类因水质不良引发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水体形成立体循环的水流,从而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盐度和藻类的分层,降低气温、气压、雨水对池塘水质稳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以使大部分池塘底部无底泥堆积,与传统养殖方法比较,底泥的平均厚度减少5厘米以上,且养殖品种的“霉味”、“土腥味”明显降低。
(4)节能:传统增氧机械的功率一般为750~3000瓦,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均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150瓦,为传统增氧机的三分之一,而耕水机的功率仅为25~60瓦,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篇5
1、池塘条件
小龙虾对养殖池塘条件要求不高,面积一般在10亩左右,水深在1—1.5米,设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占全池2/3左右,池塘土壤以黏土或壤土为宜,保水性好。塘底平坦,塘埂坚实坡比1:2.5,两侧挖有洼漕,便于排水,四周野杂树木要清除干净,光照充足。建造进排水设施,水源要求清洁无污染。
2、防逃设施
塘埂四周用聚乙烯网围成倒檐状,防逃网露出地面50cm,入土30cm,倒檐宽40cm,夹角60°左右。进出水口用筛网过滤,防止小龙虾逃逸及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3、清整消毒
在放养前20天左右,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左右,彻底消毒杀灭细菌等病原体及敌害生物。
4、施肥种草
水草种植面积占全池的1/3—1/2,水草品种有马莱眼子菜、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等。养殖池中要架设微机增氧设施,风机功率每亩配备0.2千瓦。每亩水面施用腐熟的有机肥500kg,培育线虫、枝角类、绕足类等浮游生物。池水水深保持在30cm,待水温正常回升,清塘前种植水草。
二、苗种放养
3—5月份放养规格150—300尾/公斤的龙虾苗0.8—1.5万尾/亩,如池塘条件好,养殖经验足的可增加到2万尾/亩以上。放养时间通常在3—5月进行,有些地区在10—11月份放养种苗,这时的幼虾个体较小,并且要经过越冬,因放养量适当提高,一般每亩放养1.5—2万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次放足。因小龙虾有地域占有习性,一次放足可避免造成领地争端,减少相互残害。种苗要求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虾种购回后,不应立即下塘而应浸水处理,每次浸水时间2分钟左右,间隔3—5分钟,持续2—3次,让其充分吸水,适应池水温度,以促进成活率。也可直接用池水缓冲10分钟, 在放入塘中。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三、饵料投喂
以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相结合,根据龙虾生长特点,要求幼虾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0%,成虾的饲料蛋白质大于20%,饲料溶散时间在5小时以上。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17—18时,以傍晚为主,傍晚投饵量占日投饵量的70%,在春季和晚秋水温较低时,在傍晚投喂一次即可。饲料应在岸边浅水处,池中浅滩和虾穴附近多点散投,投喂量以2小时吃完为度。
四、水质调控
适时控制进排水量和池塘水位。养殖小龙虾的池水要掌握“春浅夏满,先肥后瘦”的原则。早春适当施肥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夏季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养殖后期每周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高温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保持水体“嫩、活、爽”。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公斤,或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养殖池塘的水位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春季水位一般保持0.6—1米之间,夏季水位可控制在1.5米左右。
五、日常管理
1、水草养护:早春要浅水、施肥、早投饲,促进水草生长,夏天水草旺盛时要定期刈割,避免水草老化死亡,引起水质变化。
2、早晚巡塘: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活动、摄食、蜕壳和死亡情况,注意水质的变化,定期测定水温、透明度、溶解度、PH值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高温季节应开启增氧机或微孔增氧设备,通常晴天下午2点左右开机1.5小时,晚上1点后开机到天明,闷热天气或出现浮头时要及时开机。
3、检查防逃设施:看看有无破损现象,有无老鼠破坏,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检查,及时修复,以防损坏防逃设施而逃虾。
4、做好塘口记录:记录要专人负责,内容详实,记录时尽量不用总结性语言。
六、病害防治
小龙虾养殖和养鱼一样,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小龙虾的病害主要在5到7月发生,就要提前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移植物好水草,水草不仅仅给小龙虾提供蜕壳场所和避荫场 所,还具有药理作用,起到防病作用。
2.控制好存塘虾量,保持适宜的密度,既有得于生长,又有得于防病。
3.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小龙虾的抗病能力。
4、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和光合细菌、EM菌等改善水质。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当PH超过8.5时,停用生石灰,过多使用反而会引起小龙虾对钙的吸收,虾壳反而会变软。
5、高温季节每隔20天用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次,杀死致病菌。
6、每隔一段时间投喂一次药物饲料,连投5到7天,药物饲料的制作方法为0.2%维生素C加2%强力病毒康,水溶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晾干在投喂。
篇6
安徽蓝田特种龟鳖责任有限公司在系列化的甲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常年偏高,夏季蓝藻旺发,一直困扰养殖生产,为探索经济适用的控制方法,2010—2012年商品甲鱼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结合微孔底增氧和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育优质的单细胞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氨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优势的单细胞藻类是滤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并能抑制蓝藻生成,从而达到控制水体中无机“三氮”预防疾病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甲鱼种的放养
甲鱼种是2010年7月繁殖经温室养殖至2011年4月底,规格0.4~0.6 kg/只,水泥池放养4只/m2,土塘放养2只/m2,池塘中搭配投放规格100 g/尾的白鲢2 250尾/hm2、花鲢300尾/hm2,规格60 g/尾的鲫鱼1 500尾/hm2。池水深度1.8 m,商品饲料蛋白源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主,精细制作,使用时一般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基础,添加比为50%~80%,适当添加包括肉联厂分离的动物内脏、各种冰冻海鲜、低值淡水鱼类,添加量20%~50%。
1.2 微孔增氧设施的配备
水面配备动力0.11 kW微孔增氧设备、PVC送气主管、支管尾塑料软管、锥形曝气盘(直径80 cm)、罗茨风机送气。在甲鱼生长旺季,每天夜间开机8 h左右,水体尤其是底层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0 mg/L以上。
1.3 使用微生态制剂
养殖过程中每7~15 d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主要品种为EM菌、乳酸芽孢杆菌,用量为每次30 kg/hm2,晴天施放,针对不同养殖水体、不同生产季节和水质变化情况,调整微生物品种和用量。对底泥较深的老塘口,每7~10 d使用1次。饲料中也可以添加乳酸芽孢杆菌,用量为2 kg/t,随用随加。
1.4 培养有益藻类
养殖甲鱼的池塘中,由于投喂含高蛋白的饲料,加上代谢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及腐败,极易引起水质恶化。对氮和磷吸收效果最好的藻体是螺旋藻、小球藻、栅藻、颤藻、栅列藻等,尤以小球藻的降氮能力最强,利用微孔增氧设备和微生态制剂调水,促进滤食性鱼类优质天然饵料的藻类生长,如隐藻、硅藻、金黄藻和绿球藻等,在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被藻细胞吸收的同时,也抑制了蓝藻的旺发[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情况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养殖的商品甲鱼陆续上市,平均规格1.05 kg/只,最大个体规格为1.6 kg/只,5月对水泥池、土池收获情况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水泥池和土池单产较往年分别提高12 345、5 580 kg/hm2,品质明显提高,体色、口感等指标均优于往年。
2.2 水质检测结果
整个养殖期间对水质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见表2。往年水质的检测结果,高峰值NH4+达到4.2 mg/L,NO2-达到0.51 mg/L,相比较,采用技术措施后(2011年),氨氮、亚硝态氮控制在较低水平。
2.3 疾病发生情况
往年甲鱼的出血病、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性败血症、出血性肠炎、穿孔病、腐皮病等发生较为严重,养殖甲鱼成活率75%左右,2011年水泥池养殖平均成活率86.6%,土池养殖平均成活率达91.4%,表明采用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在养殖水体零交换的情况下,能将氨氮、亚硝态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对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1)养殖甲鱼使用的都是高蛋白饲料,由于大量投饵而留下的残饵及水体中水生动物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导致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高温与碱性环境下,离子氨离解成分子氨。亚硝酸盐、离子氨的毒性通过鳃渗进水生生物体内,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水体溶氧量愈低,毒性也就愈强烈。研究证明,氨氮、亚硝态氮的存在水平与水生动物疾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分别将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控制在0.5、0.2 mg/L以下对于减少其毒害与预防疾病发生非常重要。
(2)藻类是光能自养生物,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藻体氨基酸、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含氮物质。藻类的生长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在养殖水体中培养有益藻类,当其形成优势群体时,可抑制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生长,既可起到除氮产氧的作用,又能为滤食性鱼类增饵,是甲鱼养殖生产中水体调控的好方法。
(3)微孔底增氧,能直接提高底层水体溶氧量,促进上下水层对流;消除池塘水体的温跃层﹑氧跃层﹑水密度层,保持水体高溶氧,以促进微生物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抑制氨氮尤其是分子态的氨和亚硝态氮的生成,有利于养殖动物生长,增加单位水体产量。
(4)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制剂,能调节水产养殖生物环境,改善和调理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或增进养殖水生动物健康水平[3-4]。池塘高产养殖水体底部常常积累大量的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和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往往导致水质败坏,诱发水生动物病害。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具有氧化﹑氢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等作用,能将上述有害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能为单胞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有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促进滤食鱼类生长[5-6]。
4 参考文献
[1] 张庆,李卓佳,陈康德.复合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1):32-34.
[2] 高政权,孟春晓.微藻与水环境修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30-33.
[3] 王斌,康白.微生态调节剂对鲤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1):32-35.
篇7
1存在的问题
1.1发展体系相对落后
生态健康养殖产业是肉牛未来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很多养殖户对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基层地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发展体系相对较为滞后。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高污染高消耗,肉牛养殖中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会添加一系列添加剂和兽药,牛肉药物残留比较严重,缺乏深加工产品,营销渠道不顺畅,如果遭遇市场突变,养殖户将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1.2资金投入不足
以往的粗放式的养殖管理模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养殖户可利用自己的庭院或者空闲的土地开展肉牛养殖,然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对整个养殖管理有较为严苛的要求,需要养殖户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1]。生态绿色养殖模式虽然能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前期的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再加上肉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很多养殖户难以承受规模化生态养殖的资金成本投入,经常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近年,地方部门为更好地带动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有效衔接,但是部分养殖户仍然存在资金投入难的问题,由于资金供给不足,造成养殖户不能及时补栏,不能扩大养殖规模。
1.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要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从当前的肉牛养殖现状分析,大多数养殖户主要以传统的养殖技术、养殖理念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还没有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养殖环节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普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生的污染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对周边的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2]。
2高效肉牛养殖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带动
近年,随着地方部门对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更好地带动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肉牛养殖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加大养殖资金的投入力度,将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去扶持。还应结合现阶段肉牛养殖现状和地区的肉牛规模养殖场的数量,实现针对性的扶持带动,对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养殖场给予适当的奖励,积极鼓励中小规模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产业,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参与到规模化生态肉牛养殖产业中,为市场发展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示范带动,加快先进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2.2创新发展模式
为切实提高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应重视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要转变过去散养养殖点多面广污染较为严重的态势。应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养殖户对肉牛品种做出动态化的调整,结合市场需求情况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通过示范基地,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肉牛养殖领域。进一步完善高效生态绿色旅游养殖相关产业链,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基地参与、农户全面融合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加快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推进适度规模养殖产业的发展[3]。对当地的肉牛养殖资源做出有效的整合,打造区域性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养殖产业链,形成地区肉牛养殖品牌,以品牌为带动,更好地提升当地肉牛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推动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坚持循环,高效利用
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减轻养殖场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要达到该目标,一方面应加快构建标准化的养殖基地,通过养殖基地的引领大众作用能更好地推动绿色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养殖基地在建造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秉持合理分布、保护耕地的观念,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做好养殖场选址和综合布局工作,重视日常疾病的针对性防控,重视对粪便的高效收集及处理,积极推广应用无害化的资源利用模式。绿色高效生态肉牛养殖中,为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的投入,应充分利用好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资源,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将秸秆转化成优质的饲料,为肉牛提供充足的饲料。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中,坚持以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养殖技术为基础,不断探索全新的循环养殖模式,在实现养殖效益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扶持那些规模养殖产业或者养殖大户,依托养殖大户,带动地区的生态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4优化服务质量
绿色高效生态共赢,养殖产业发展中,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培训。人才培训是确保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结合当前绿色肉牛高效生态养殖现状,每年制定针对性的养殖人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养殖队伍的专业素质,这有利于先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委派一些优秀的人才到肉牛养殖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绿色生态肉牛养殖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培训、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及当地肉牛养殖现状,加快构建适合于地区发展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区域性的肉牛养殖协会,依托养殖协会,对养殖环节作出有效的规范,不断提高肉牛养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组织水平,为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束语
尽管一大批肉牛养殖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但是肉牛养殖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技术问题,普遍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体系比较滞后,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始终坚持绿色生态为出发,创新发展体系,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产业,构建地方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生态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地方部门带动下,引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将肉牛养殖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更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政,黄嵘峥,刘鹏,等.塔额垦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要点[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5):36-37.
篇8
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
3.温室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二)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1.西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2.东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3.华北地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4.黄土高原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5.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技术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四)秸秆还田快速腐熟应用技术
(五)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人工释放天敌控害技术
2.害虫诱杀技术
3.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4.蝗区生态控制技术
(七)毒饵站灭鼠技术
(八)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农机主推技术(5项)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耕整地、播种(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1.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2.机械化深松技术
3.“两深一精”和镇压机械化技术
4.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5.双季杂交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6.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7.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械化技术
(三)机械化收获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
3.薯类(马铃薯、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4.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
5.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五)植保机械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1.便移式动物防疫自控消毒机械化技术
2.高效远射程均匀雾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
3.设施农业常温烟雾植保机械化技术
4.果园新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5.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水稻(7项)
(一)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
(二)水稻钵苗机插技术(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三)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四)水稻抛秧、摆栽与直播栽培技术
(五)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六)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七)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麦(9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二)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四)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五)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一)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
(二)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
四、东北地区
(一)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玉米(6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二)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二、西南地区
(一)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
三、北方地区
(一)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
(二)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
(三)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大豆(4项)
一、东北地区
(一)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二、黄淮海地区
(一)麦茬夏大豆节本栽培技术
三、南方地区
(一)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棉花(6项)
一、长江流域
(一)杂交棉增密技术
(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三)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方法
二、黄淮海地区
(一)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
油菜(3项)
(一)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
(三)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2项)
(一)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二)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2项)
(一)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的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2项)
(一)柑桔大实蝇综合控防技术
(二)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
畜牧兽医(17项)
(一)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三)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
(四)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
(五)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
(六)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七)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八)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
(九)奶牛隐性炎综合防治技术
(十)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
(十一)青贮饲料生产技术
(十二)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
(十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草原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2.器械防治鼠害技术
3.草原牲畜豆科醉马草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十四)糟渣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十五)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
(十六)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
(十七)兔球虫病防治技术
渔业(9项)
(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三)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四)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五)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六)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
篇9
藏羊;高效养殖;青海都兰县;现状;发展思路
青海省都兰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过程中,为提升合作社综合能力,针对藏羊产业中羔羊生长发育缓慢、母羊繁殖性能低下等问题,在农牧厅安排部署下,在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下,为实现牧民增收、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该技术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实施羔羊早期断奶和6月龄出栏,提高了藏母羊的繁殖性能,增加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通过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充分挖掘了羔羊6月龄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使羔羊当年出栏,显著增加牧民收入,同时减少了天然牧场载畜量,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既提高了高寒草地藏羊生产水平,又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基本情况
都兰县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总面积43023.86km2(约430.26万hm2),可利用草场187.51万hm2。2016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20万头(只)。由于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危害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在农牧厅的安排下,从2014年起,都兰县按照实际情况,先后筛选若干个合作社,在全县开展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首先,召开专题会议,宣传高效养殖的重要意义,鼓励合作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带领全县农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或自发走高效养殖的路子,增加农牧民收入。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参观海北州等地的做法。目前,全县8个乡镇的部分合作社进行了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显示,每个合作社选择500只母羊作为实施群,通过高效养殖技术的实施使繁殖率达到90%以上,选留适宜的母羔作为后备母羊逐步提高母畜生产性能,当年出栏羔羊200只;羔羊初生重增加0.5kg,60日龄断奶重增加4kg,2月龄羔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母羊哺乳期失重与传统养殖相比减少6kg以上,成活率提高2%。藏羊羔羊采用2月龄断奶,至6月龄育肥出栏时体重达到35kg以上。
2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加入合作社存在顾虑,害怕加入合作社,牲畜成了合作社的,万一赔了怎么办?雪灾、旱灾牲畜死亡怎么办?建设生态畜牧业为什么要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等。2)人手问题。以前放牧,公羊、母羊、羔羊合在一起放牧,1个人就够了,现在母羊要分群,羔羊要分群单独饲养,明显人手不够。其次,以前是自然放牧,早上赶出去,晚上赶回来就行,现在要补饲,增加了劳动强度,有点不习惯。部分牧户对羔羊早期断奶心存疑虑,担心羔羊死亡,造成损失,不敢早期断奶。3)防疫问题。自然放牧时,只要搞好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羊基本上不生病,即使生病,也是腹泻、内外寄生虫病等常见的普通病,但舍饲后,由于改变了羊的生活习惯,许多没见过的疾病层出不穷,兽医现有知识跟不上。4)饲料存放问题。由于大部分农牧民、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完善,库房里的饲料变成了老鼠的食物,老鼠不仅破坏了饲料,造成浪费,还带来了许多疫病的传播。
篇10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引进多个外国优良生态猪品种,这些生态猪品种的优势为:生长速度较快、生猪瘦肉率较高等等,但是其缺点在于生猪肉质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于猪肉口感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生态猪肉产品口感符合中国人需要,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应加强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采用杂交及基因改良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加以优选,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生态猪品种,使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及口味好的新型生态猪品种。
1.2生态猪饲养技术
生态猪饲养是其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调查工作,南寨镇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小,其气候十分适宜生态猪养殖,当然,应具体分析养殖场附近实际特征,结合地域特点综合加强生态猪饲养技术。其次,引入国外先进饲养技术,国外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养殖场应依据南寨镇气候及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将国外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引入国内,提升养殖场生态猪饲养水平。例如,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断奶技术对生态猪养殖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生态猪种类、科学的将其母猪与仔猪分离,有效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迅速育肥。最后,正确认识生态猪放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生态猪肉质及口感,应及时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在放养过程中根据生态猪种类及生长周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饲养,进而改善生态猪肉质。
1.3生态猪远程监控技术
生态猪养殖中,可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尤其在大型生态猪养殖场中,可在猪舍内安装养殖自动监测设备,针对猪舍中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加以检测,并实时传至养殖场服务器数据库之中。通过这一形式,养殖人员无需经常到猪舍中人工测量,只需要在计算机前实时观察猪舍内部参数情况,并远程遥控温度、湿度控制器,从而为生态猪营造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网络摄像头,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也实时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中,装置人员通过摄像头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并为生态猪建立健康档案,将生态猪饲养情况、健康情况、环境温湿度、免疫情况等信息记录于健康档案之中,如一旦发生生态猪疫情,该健康档案可成为生猪疫情治疗的重要辅助信息,有效降低生猪疫情对生态猪养殖场造成的损失。
1.4生态猪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传统生猪养殖中,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一经排放会对养殖场周围空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猪养殖更加重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将沼气技术引入生态猪养殖之中,在养殖场低洼地区修建沼气池,将生猪在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沼气池中,保障生猪猪舍的整洁与卫生。同时沼气池中的粪便和污水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热能,该热能也可以用于猪舍的取暖。沼气池发酵后,剩余沼液和中的细菌因发酵而被彻底杀灭,可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磷肥和氮肥。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
2.1生态猪养殖产业化
产业化是当前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模式,众多大型养殖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应加强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对于小规模的生态猪养殖户,可采用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即生态猪企业与农村养殖会签订相关合同,由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原材料,养猪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态猪饲养与管理,并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为生态猪做好防疫、饲养工作,待到生态猪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照合同签订价格回收生猪。当然,这种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相比,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如能做好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种模式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
2.2生态猪的自然放牧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十分重要,通过自然放牧,为生态猪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场所,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猪的肉质及健康水平,同时,自然放牧状态下的生猪,其原始性和生态性表现更为出色,是当前国外生态猪养殖重要技术方向。因此,在生态猪养猪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猪自然放牧工作,促进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篇11
1藏羊养殖现状
藏羊是一种原始的绵羊,学名为藏系羊。藏羊能很好地适应恶劣的生态环境,长期生存在海拔3km以上的地方,所以藏羊体型较为高大,颈部较为粗短,有利于藏羊呼吸,加快氧气交换。大多数公母羊长有角,尾部较为瘦小。藏羊的优势在于它很好养殖,屠宰率高,营养价值也很高,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深受民众喜爱。藏羊生产的肉质较多,对比其他牲畜,在湟中县更适合养殖藏羊。随着民众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增加了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有利于湟中县藏羊的销售,因为自然放养羊肉是最适合民众饮食的肉制品[1]。目前湟中县藏羊养殖技术不成熟,损失很多经济利益,需要在湟中县推广新型养殖技术。
2养殖存在的问题
藏羊养殖过多,超过了草原生态的调节能力,减少了草场数量,破坏了环境,造成恶性循环,使养殖与生态环境的问题更加突出。让本就属于高寒地区的湟中县草产量更加削减,限制了藏羊的养殖规模。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无形中增加了牧民的收入风险,降低经济效益[2]。牧民没有进行育种选育工作,挑选出优良品种,扩大自身生产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牧民的生产规模。
3高效养殖技术
3.1优良品种羊进行杂交
青海地区土地肥力不够,水资源缺乏,牧草生长情况差、供给不足,藏羊生长所需营养不够。藏羊生长周期比普通绵羊要长,但研究发现,把平原地区的优良品种绵羊和本地藏羊杂交,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杂交羊。通过杂交培育,挑选出耐寒、出肉率高的羔羊,人为性的选择养殖,借此减少藏羊的劣势,最大化发挥藏羊的优点。新的杂交羊既增加了抗病能力,又提高了藏羊的屠宰率,很好地保证了牧民的经济效益。
3.2进行保暖
藏羊也是生物,虽然其本身具有抗寒能力,但长期处于低温状况下对其生长不利,容易增加藏羊死亡率。研究者通过分析青海地区独特的地形设计出暖棚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藏羊养殖[3]。牧民需要在冬季到来前搭建好暖棚,保证冬季到来时养殖的藏羊都可以进入棚内。此外,牧民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避免藏羊传播疾病。
3.3羊羔增肥
在羊羔断奶的1~2周前,白天把羊羔和母羊隔离,晚上再把羊羔和母羊聚在一起,注意饲料调整,可以多增加玉米和骨粉,最大化的保证羊羔营养。既减少藏民的资金投入,又促进羊羔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4发展思路
篇12
篇13
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蓬勃发展,其水库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种大、中、小型的水库星罗棋布,并且适宜渔业生产的水面范围也十分的丰富,因此,近几年来,水库渔业养殖逐渐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水库经济辅助产业。然而由于养殖技术的不规范、不科学,导致水库的水质、环境遭到破坏,进而造成水库渔业产量降低、效益减少。因此,必须要加强水库渔业养殖的健康技术。本文就我国水库渔业中常见的健康养殖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水库渔业尤其是北方水库渔业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在确保水库水质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水库渔业的经济效益,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健康的水库渔业发展机制。
1 水库渔业健康养殖的方法
1.1 自然养殖技术
这种养殖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天然无污染的水域(包括其中的天然生物链),在基本不进行施肥、投饲、用药的条件下,进行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水库养殖技术。
1.2 生态养殖技术
由于集约化的养殖池塘中底泥过多以及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渔业生产常常发生病害,降低健康养殖的质量,因此就需要进行生态养殖,即在一定范围的养殖水面中,利用堤埂进行种草养鱼、农作物种植等,从而将底泥、水质等进行综合性的、无公害的生态利用,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健康的水库生态渔业养殖系统,尽可能的利用系统当中产生的剩余能量进行有机污染源的综合、全面、科学的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对水库系统的直接(间接)的再循环利用。
1.3 生物学养殖技术
这种养殖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各种水质理化指标和环境条件均达标的水库养殖水域内,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良、适宜的品种(可以适当的引进地方或国家级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无污染的饲料,在整个渔业养殖过程中进行合理、科学的培育生产。并将那些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的生物学制剂当作防病药物和添加剂应用到养殖过程中去,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应用中草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并严格的实行休药期,从而尽可能的将药物残留量保持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中。
1.4 休药期养殖技术
这种养殖技术主要指的是将水库渔业养殖的周期科学的划分成两个阶段,即:第1个阶段,按照常规的精养池塘方法进行水产的饲养管理,养殖期间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和药物添加剂;第2个阶段,根据所使各类添加剂和药物的有害物质残留量实行休药期,并确保水质、环境各方面的指标达到绿色水产品的要求标准。
2 加强水库渔业健康养殖的措施
目前,我国水库渔业尤其是北方水库渔业的健康养殖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强,具体措施包括:
2.1 水库渔业健康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在水库渔业健康养殖过程中,首要的基础性要素就是良好的水质环境,这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良好的生态状态和良好的理化状态。目前,常见的水库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1 化学处理法
即运用化学反应方法对水源当中的悬浮胶粒或污典物等进行处理,具体包括有:中和、凝絮、络合、消毒、氧化还原等。
2.1.2 物理处理法
即依照不同用途水的物理特性,经过物理、机械的方法将水源当中的有害气体或悬浮物质进行去除,具体包括有:过滤、沉淀、吸附、逆渗透、泡沫分离等。
2.1.3 生物处理法
即利用自养性植物(如高等水生植物、绿色藻类等)和微生物(光合细菌等)对水库水质进行改良,从而有效的降低和避免因代谢产物或残饵积累对水质造成的破坏。
2.2 水库渔业健康养殖中的品种选育技术
在对水库渔业养殖进行品种选育时,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高效、高产、高病害抗御力的无公害品种,并且尽可能的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优良的品种。同时,要尽量的选择那些大江、大湖中的天然苗种进行育苗养殖,以便于防止因近亲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等问题。
2.3 水库渔业健康养殖中的营养施配技术
在水库渔业养殖中,水产品的营养需求常常包括以下几种,即:
2.3.1 碳水化合物
它是鱼类饲料当中需求量最大也是来源最广泛的营养物质,其每克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利用为5~16kJ。
2.3.2 氨基酸和蛋白质
鱼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就是蛋白质,它的含量高低直接决定了鱼苗生长的速度和质量。而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健康养殖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氨基酸和蛋白质。
2.3.3 维生素
它是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确保鱼类健康、调节鱼类生理功能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必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类生产过程中主要起着辅酶、氧化还原、调节物质代谢等作用。
2.3.4 矿物质
即无机盐类,也是组成鱼体的一类十分重要的物质,充分的矿物质能够有效的保证正常的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的鱼体内在环境。
2.3.5 脂肪
适量的脂肪能够有效的为鱼体提供必要的脂肪酸、能源等。
2.4 水库渔业健康养殖中的施肥技术
在水库渔业健康养殖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基本原则,坚决杜绝应用被污染或毒副作用大的肥料。并且,在施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量少次多的施肥方法进行施肥。
3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水库的位置范围分散、养殖面积广阔,从而形成了水库水产养殖的新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技术不规范、管理知识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有些水库出现水质变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水库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视和应用,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在保证水库水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水产产量,增加水库渔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传林,董方勇.中国水库渔业的现状与趋势[J].湖泊科学,2013(04).
[2] 王雅琴.关于水库渔业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