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呼吸道疾病护理

篇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儿科住院病人例的大多数,多于冬春季发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儿童,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缺氧、发热等症状,常起病急,病情较重。临床上使用超声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基层医院应用广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儿科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100例,其中运支气管肺炎57例,喘息型肺炎23例,支气管哮喘7例,咽-扁桃体炎12例,急性喉炎1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30天~5岁,尤以6个月~2.5岁居多。

1.2方法: 所有患儿经确诊后根据病情按病情按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所需药物治疗。药物包括:搞炎平喘药——普米克令舒(1mg/2mg)+博利康尼(5ng/2ml);抗炎化痰——庆大霉素或利巴韦林+a-糜蛋白酶。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抽取药液加生理盐水稀释成30~50ml,加入雾化罐,水槽内加冷蒸馏水约3cm高,打开电源开头后调节容量,一般用中档(2ml/min)吸入,每次10~15min,1~2次/k,3~7天为一个疗程。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雾化前向家长及患儿解释雾化吸入药物的目的、疗效、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配合。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畅通是吸入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雾化前应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2.3采用合适的:小儿横膈位轩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位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状况,所以宜采用坐位或侧卧位。

2.4调节所需雾量:超声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小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开始吸入时如雾量过大,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困难。

2.5病情观察及注意事项:雾化过程中药物可能是引起局部刺激,如发现患儿频繁咳嗽、气促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入,然后采用间断吸入的方法。

2.6预防交叉感染:雾化结束后,将整套雾化装置分离,雾化罐、螺丝管、口含嘴、面罩冲洗,消毒、再冲洗、晾干或烘干待用,保证一人一套,防止 交叉感染。

3讨论

目前,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超声雾化器价廉,使用简单,损伤方便,家长和患儿易于接受和配合。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有咽红、口干、喉部痒、干燥、咳嗽、痰液黏稠、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雾化吸入药物可直接起到抗炎、湿化呼吸道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有效缓解症状,起效快,疗效满意。特别是新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抗炎效果佳,与选择性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激动剂博利康尼两种溶液混合雾化吸入,抑制气道炎性反应,减少腺体分泌,扩张支气管,跾气管黏膜,缓解咳嗽和憋喘症状效果显著。

总之,超声波雾化吸入对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避免了全身用药不良反应,缩短了疗程,损伤简单,结合叩背、引流、吸痰整套护理措施,避免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篇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tomizing inhal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Method:12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different nursing,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60/62),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8% (45/6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Atomization inhalation; Respiratory diseases;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发生在患儿肺部细小支气管上,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缺氧及呼吸困难,其好发年龄6个月~2岁,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85%,属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1-2]。对于患儿来讲,由于年纪较小且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给护理造成了一定难度。本次研究分析小儿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呼吸道疾病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3±1.3)岁;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2.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接受镇静、平喘、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其成分为博利康尼0.5 ml、普米克令舒1 ml及沐舒坦15 mg,雾化吸入时间为5 min,2次/d。护理方法如下:接受雾化前,对患儿面部、口腔及鼻部进行清理,确保没有分泌物存在,保持患儿呼吸畅通。同时应选择正确的雾化吸入时间,尽量选择患儿进食前1 h内进行,防止因患儿哭闹、不配合将呕吐物吸入肺中,加重肺部感染或导致窒息。除此之外,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前,需要对所有的雾化装置进行严格检查,检查雾化吸入设备是否存在漏气等情况;雾化湿化瓶内严禁出现水分,避免由于药物的稀释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检查水槽内的水量。接受雾化时,需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分泌物等进行监测,患儿突然出现烦躁、急促、口唇发紫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停止雾化吸入,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吸氧和吸痰,同时还应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和病情需要 对流量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喘憋性肺炎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是患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及各项功能不够完善所导致的,外界环境对患儿的影响最为严重,进一步增大了患儿感染的几率[3]。其主要病毒为合胞病毒,它会导致患儿出现黏膜组织水肿,从而使患儿呼吸出现困难[4-5]。

目前,将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雾化吸入能够将药物转化成为细小的雾气,直接抵达患儿支气管及气管等发病部位,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对患儿的症状起到明显地改善作用。在减少相关用药剂量的同时使药物直达患处,降低了副作用[6]。同时通过氧气将药物送至患儿患处,也可以减轻患儿由于呼吸困难出现的缺氧状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样是患儿治疗的关键,要求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技术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患儿雾化吸入的每一步。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黎玉凤.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2):218-220.

[2]丁兰.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4(2):123-124.

[3]赖宝珠.超声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1997,19(1):123-124.

[4]杨廷坤.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7(2):2151-2152.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61-86岁,平均(69.5±1.7)岁。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阻塞性肺气肿39例,两者兼而有之14例。病程: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平均(20.6±1.2)年;阻塞性肺气肿6-15年,平均(8.3±1.6)年。同时,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

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本组病例中,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祛痰、平喘、抗感染、解痉、镇咳、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会产生消极、易怒、孤独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因此,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

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在使用吸痰器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

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

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漏服、用药过量等现象,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另外,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由此可见,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症状等,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HAN Xue-fei HUANG Li-sha GUO Na-na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People′s Hospital of Luohu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etai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respiratory diseases patients with anxiety,depression emotion. Methods 172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plan to intervene,group A was given detai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hospital tim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ad mood score and other indexes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group A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B,i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42.6±2.4) scores and (45.6±5.1) scores respectively,i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of group B [(58.9±3.4) score and (57.4±3.3)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Detail nursing;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spiratory disease;Bad emotion

呼吸道疾病是一种病变区域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的常见疾病[1-2],病情较轻的患者易出现咳喘、胸闷、胸痛等症状[3-4],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5-6]。本研究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7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86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以深入探讨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7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B组,每组各86例。参与本次研究的172例患者均通过望诊、血气分析、肺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3],存在鼻塞流涕、干咳、喷嚏、咽痛、全身发热、头痛乏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4]临床症状或体征,被确诊为呼吸道疾病。其中男93例,女79例;年龄16~77岁,平均(56.3±4.9)岁;病程7~42 d,平均(25.3±4.4) d;支气管哮喘4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各30例,感染性喉炎36例,肺炎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B组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治疗:行一般疾病指导,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流涕、干咳等症状;要求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不利于预后的活动;常规交流,引导患者以合理的态度对待疾病;指导用药。其他还可按需指导饮食、日常作息等。

1.2.2 A组 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①放松性练习:医护人员每日于晨起早饭后、午饭后及晚间9点前后在患者间开展放松性练习活动,包括播放舒展性的音乐,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舒缓音乐中放松身心,摒除杂念;②认知性干预:护理人员通过适当语言鼓励患者、灌输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识、列举该疾病治愈率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的依从性;③家庭性心理干预:研究表明,患者家属情绪对患者自身情绪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作好家属沟通工作,提升患者家属的治疗信心与基本疾病常识,告知家属必要的情绪流露及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鼓励患者、促进家属间沟通交流等方式,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④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工作,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升治疗效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出院前需在值班护士的指导下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由护士当场收回并统一管理,收回率为100%。

1.3 评价标准

1.3.1 满意度评价标准 出院前组织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需从医疗环境、治疗态度、技术程度、咨询细致度、尊重性、信任性等方面进行满意度打分[5],不满意:≤4分;满意:5~7分;非常满意:8~10分。

1.3.2 不良情绪评分标准 采用SDS与SAS量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其中SAS为四级评分,1~4分分别表示“偶尔”“有时”“时常”“总是”4个标准[6-7],标准分=总分×1.25,正常:≤49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同样为四级评分,A~D分别表示“很少或从无”“偶尔”“时常”“绝大部分时间”4个标准[8-9],标准分=总分×1.25,正常:≤49分;轻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B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B组比较,χ2=11.1971、*P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6±3.4) d,明显短于B组的(13.2±4.3)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道疾病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容易导致严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的预后均有负面作用[7-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A、B组患者的SAS及SDS均>60分,充分显示出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急迫性,与杨惠琴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护理方案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84%,高于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的B组,说明加强细节护理与心理干预,能有效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对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依从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雾化组)和对照组。雾化组40例,男患21例,女患19例,年龄70~80岁;对照组40例,男患23例,女患17例,年龄70~82岁。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抗炎、平喘、化痰等治疗。雾化组在此基础上随机分出20例,给予沐舒坦15加生理盐水20 ml,2次/d吸入,共15 d;其余20例,给予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 ml,2次/d,共15 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3、7、10和15 d做痰培养试验,晨起患者漱口后,取深部的一口痰做细菌培养检查,对两组患者肺部湿音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有无缓解或减轻。

2 结果

雾化组:组1(沐舒坦)有效19例, 无效1例,有效率95%

组2(庆大霉素)有效17例, 无效3例,有效率85%

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有效28例, 无效12例,有效率70%

雾化组中组1与组2经统计学χ2检验,P

3 护理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要保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护士在具体操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3.1 药液的配制 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吸取药液准确无误。

3.2 雾化量的调节 老年人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故应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吸入1 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一般每次吸入不超过20 min。

3.3 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根据患者肺部情况及痰液性状掌握吸入的间隔时间,以便痰液有效溶解、易于清除。

3.4 氧气吸入 应超声波产生的雾滴温度低于呼吸道的温度,患者吸入后易导致小气管痉挛,而我院老年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多较差,并大多伴有低氧血症。因此,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应给予患者持续鼻导管吸氧2~3 L/min。

3.5 雾化前护理

3.5.1 环境准备 由于雾化器产生的气流是连续的,雾化的药物很可能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整洁舒适,温度一般在18~20℃,相对湿度50%~60%,以减少空气中弥散的药液潴留。

3.5.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个性特点,在雾化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疏导、解释、支持等心理治疗,消除或避免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争取老年患者的配合,以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

3.5.3 选择合适的 雾化吸入时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这样可使膈肌相对下降,胸腔扩张,以利用雾化吸入时肺脏充分扩张,增加有效吸气量,以减轻不适。

3.6 雾化中护理 雾化器应放置在平坦桌面,指导患者正确吸入,并进行示范,嘱患者在吸入过程中作深而慢的呼吸,尽量延长吸气时间,吸呼比例3∶1,呼吸次数12~16次/min,超声雾化吸入前后给予有效拍背。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巡视,保证治疗安全有效,避免意外发生。

3.7 雾化后护理 治疗后瞩患者漱口,擦干口鼻周围雾水,并有效咳嗽5~6次,将痰液排出。用掌扣法,双手空握拳,有节奏的有外向内,由上而下进行拍打,动作平稳、轻快。耐心教会患者有效咳嗽,闭嘴超轻咳三声,第四声用力咳嗽并咳出痰液为一次。将雾化器擦拭干净,预防呼吸道再感染,连接管应每人一套,正确指导清洗、消毒和保养方法,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治疗结束后,雾化罐和管道要用1%含氯消毒液浸泡15 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水槽内的蒸馏水每次治疗后倒净,下一位患者用前重新放置。

4 小结

药物雾化吸入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产生较快的药物效应。与口服药物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再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操作看似简单,但吸入过程中的护理很重要,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个性特点,给予耐心、正确的指导,严密的观察,细心的护理,才能保证雾化吸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篇6

统计2004年3月~2007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炎)患儿12167例,年龄43天~14岁。

方法:对所有儿科门诊就诊病人和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诊病人按季节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见表。

结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季、冬季为高。

护理

加强环境管理和预防消毒。医院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儿科门诊,人员流动性大,诊室空间有限,病种混杂,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冬、春季节,室内空气不流通,诊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工作结束后用环境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桌面、椅子、诊查床、门把手等,每天用0.05%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消毒液湿拖,保持诊室清洁。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的意识。在诊疗过程中提倡戴口罩,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手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医护人员最容易忽视的[2]。有资料显示洗手至少可使手的细菌数减少60%~90%,勤洗手可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下医务人员依从性较低。因此将标准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张贴在诊室内,提醒医务人员重视洗手。

做好医疗用品的消毒管理。小儿咽喉检查均使用一次性压舌板,一人一用,用后放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中,集中进行焚烧处理。听诊器每次使用后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存放。

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卫生宣教和管理。分诊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预防呼吸道疾病感染的知识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上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最好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嘱患儿不要随意触摸诊室的桌面墙面等,如有触摸立即洗手。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聚变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讨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低下和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易造成病原体侵入,当遇环境变化、气候寒冷、空气污染等因素刺激,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季节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诊室空气流通,防止院内感染,做好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家长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早期表现的认识,及早就诊,增加营养,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发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的40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例,非何杰金淋巴瘤4例,地中海贫血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

1.2 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监督并教会患者合理有效的佩戴口罩,对照组不戴口罩进行日常的治疗和生活。

2 口罩的合理使用

2.1 口罩的选择 所有患者选择16层的纱布口罩,但根据每个患者的脸型可选择大小不同的口罩,以使得佩戴者的脸与口罩有足够的密合,没有泄漏。简单的试验方法:戴上口罩后用力的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

2.2 口罩的佩戴 每个口罩每次佩戴时间不得超过6 h。必须佩戴口罩的情况:①住院期间除进食、饮水、吃药、漱口等必要的时侯摘除口罩;②出院后,人多积聚的地方必须佩戴口罩;天气转变的时候必须佩戴口罩;家里人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必须佩戴口罩;家里去客人的时候必须佩戴口罩。

2.3 口罩的更换 几种应更换口罩的情况[2]:①呼吸阻塞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时;②口罩有破损或毁坏;③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④口罩受污染(如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⑤曾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接触(因为口罩已被污染);⑥口罩已被清洁10次以上。

2.4 如果长时间戴过厚的口罩会感觉很憋闷,同时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反而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所以能更有效的使用口罩时关键。正确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3]:①佩戴口罩前清洁双手。②戴妥后不要随意调整,也不要脱下再戴上,以免双手沾到病菌。③口罩不可与人共用。④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再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⑤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⑥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3 结果

3.1 评价指标比较与统计方法 统计2组患者在跟踪调查的一年中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每人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次数。数据处理主要采用表格分组比较。

3.2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疾病、营养不良、白细胞质和量的异常、机体免疫力降低等,使得患者不能抵抗细菌的侵袭而致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感染呼吸道传播疾病又是所有感染中的高发性疾病。我科在预防患者感染的过程中,除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之外,还向患者说明保持个人卫生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日常简单易行的合理佩戴口罩,从而降低了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4.2 佩戴口罩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要合理、有效的佩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注意观察,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以提高业务水平,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去。

参 考 文 献

[1] 赵士杰.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篇8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加深,临床上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案例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小儿患者的抵抗力较弱,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注重提高治疗效果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才能有效保证临床整体治疗质量[2-3]。本文根据此问题,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分组分别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与病毒唑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取得显著的结果,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组与病毒唑口服对照组,例数分别为56例与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与2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5±2.3)岁,上呼吸道感染30例,喘息性肺炎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6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与2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9±2.3)岁,上呼吸道感染20例,喘息性肺炎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患病程度均无可比性差异,且本次研究均已排除患有严重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患儿、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患儿。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各自治疗前的48h内,均停止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治疗组56例患儿,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每次用量为1/2支,5岁及以上的患儿每次用量1支,每日口服2次;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病毒唑10mg/kg。d口服治疗。两组患儿的其他基础治疗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片检查,并观察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定细菌清除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4]。治疗结果分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进步:病情好转不明显;无效:病情未改变或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各组总例数

1.4 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所观察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后,使用数学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组间差异对比方法使用t与X2检验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细菌清除率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经各自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由于多种病毒感染而致病,目前,临床上,仍然未出现有一种疗效十分理想的抗病毒药物[5],在治疗该疾病上,传统治疗方法,采用的多位抗生素药物,且使用的药物均以预防为主,这将显著降低了临床上抗生素的抵抗病毒的敏感性水平,此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毒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水平,最终造成治疗效果不佳[6]。而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金银花以及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7]以及抗病毒功效,主要通过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水平,发挥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进一步抑制病毒或细菌的生长[8],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细菌的清除,不良反应少,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健,宋海燕,吴伟立,等.某部2008-2010年入伍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调查[J].医学杂志,2011,36(10):1110-1112.

[2] 倪安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8):848-852.

[3] 张辉,刘春艳,王燕等.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腺病毒抗体检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7):686-687.

[4] 吕敏.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山东医药, 2009,49(25):70-71.

[5] 北京地区PICU脓毒症调查协作组.北京地区两家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486例脓毒症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3):178-183.

[6] Madden J L,Schober M E,Meyers R L,et al.Successful use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2,47(5):E21-E23.

篇9

结论:对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全面、规范的护理,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工气道病人呼吸机气道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3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01-01

人工气道是把导管从上呼吸道或者直接置入气管,为了保证气道通畅的气体通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最常见的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有助于引流、机械通气和治疗肺部疾病,也是抢救病危患者时维持其肺部功能的重要方法[1]。但是人工气道会损伤气道,诱发气道感染,因此提高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护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6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病人的年龄在24-73岁,平均年龄为44.3岁;使用呼吸机时间最长的为15天,最短为2天,平均时间为5.5天;气管插管40例,气管切开22例。其中重症肺部感染5例,肺挫伤11例,呼吸衰竭4例,酒精中毒13例,脑出血和颅内血肿29例。

1.2护理方法。

1.2.1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

第一,在进行插管前必须要检查气囊,以免出现气囊漏气的现象,在给病人插管时,注意防止病人牙齿对气囊产生损伤导致漏气。

第二,成功插管后,将插管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放置牙垫后对气囊进行缓慢的充气,充气至6mL左右,气囊压力控制在25mmHg,把气管插管连接在呼吸机上,用寸带对气管导管和牙垫进行固定,也可使用绷带绑定后在头部绕一圈进行固定[2]。牙垫和气管导管一定要固定好,避免其产生上下位移。在固定牙垫时一定要注意老年病人和烦躁病人的牙垫位置,防止老年病人出现固定不牢使牙垫移位至咽喉,导致口腔黏膜的压伤;烦躁病人易出现牙垫移位促使病人咬合导管,不利于通气。

第三,固定好牙垫和气管插管后需测量插管的刻度,做好标记。经口气管需测量气管插管外口至病人门齿之间的距离,深度在22厘米左右。护士在交接时一定要注意插管刻度的记录,以免插管滑入气管,导致单侧肺气肿的出现。在给病人翻身和护理时,切忌过度牵拉气管插管,以防止其移位和脱出。

第四,对气囊进行非常规性的调整和放气,因为在气囊放气后一小时内,气囊会压迫黏膜的毛细血管,并且很难恢复;在气囊放气后5分钟,病人无法恢复局部血流;气囊放气会使危重病人出现肺泡通气不足的现象[3]。定时放气和充气会使医护人员忽视调整气囊充气容积和压力,易产生气囊压力和充气过高的现象。

1.2.2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

第一,使用寸带系在病人的颈部,以能伸入1-2根手指的松紧为宜,以固定好气管切开套管,防止其发生脱落。

第二,气管切开套管需保持清洁的状态,不允许有痰痂,保持切口周围纱布垫的干燥和清洁,对气管切开套管纱布垫进行更换,每天1-2次为宜,防止切口出现感染。

1.2.3人工气管病人吸痰的护理。

第一,在给呼吸机通气病人进行吸痰时,要注意规范方法,以提高吸痰的效果,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气道分泌物的吸引时,需鼓励病人适当咳嗽,以利于深处分泌物的吸出;吸痰时间在10秒左右,在吸痰时要注意对病人缺氧耐受性的评估,在吸痰时,病人如出现心律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现象,则应立即停止,并接上呼吸机;吸痰前后可进行翻身和扣背,使痰液更易吸出。

第二,保持气管湿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湿度在55%左右,湿化气管的水温在33℃左右,每天的耗水量不能低于250mL,可运用雾化吸入和间断注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5]。

第三,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无菌的环境,吸痰器的连接管应每天更换,以免发生呼吸道清洁不够出现感染,病人需每天做一次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培养,如有细菌,则需更换呼吸机管道。

1.2.4对呼吸机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对病人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

2结果

经过全面、规范的护理,62位病人均未出现感染,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3讨论

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一般体质较差,病情较严重且复杂多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肺部聚集了大量的分泌物,长期使用呼吸机通气容易使痰液结痂,从而阻塞气管,进一步发展成肺部感染,因此对病人气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其气管的护理需对人工气道管道加强固定、湿化工作和无菌、消毒的意识;掌握正确的吸痰操作方法,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规范的护理,密切监视呼吸机的运转,对呼吸机的报警处理需及时、迅速;与此同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对具体的护理操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各步骤的目的并努力获得病人的配合,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进行交流,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安抚意识清醒、烦躁的病人,使其情绪稳定,以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全面规范的护理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效果明显,病人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锡娴,黄晓琼.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15):153-154

[2]沈晓玲,冷伟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12(25):112-113

篇10

【青年病人的心里护理】

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震惊,他们开始不太相信医生的诊断,不承认自己有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下降时才会承认。由于青年人感情脆弱、心理活动错综复杂、易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学习和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对这样的青年病人密切注视、预防可能发生的后果,要多给予心理支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青年病人的特点是情绪强烈而动荡,容易出现极端化,容易激动、兴奋,也容易沮丧、绝望。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主观感觉敏锐、情绪不稳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容易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当青年人得知患病,尤其是那些比较严重,可能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留下后遗症的疾病时,往往会紧张、焦虑、震怒,甚至迁怒于他人,出现反攻击行为。待到病情稍有好转,又容易盲目乐观,不再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导致病情的反复。病程较长和有后遗症的患者,则易于情绪偏激、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理智,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走向极端,产生自杀念头,当青年人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不宜过多的安慰和劝解;因为此时患者的认知功能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处于低下状态,不能很好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此时的病人他未必希望向他人倾诉或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劝告。最好在可以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可以独处的环境,使其自己冷静下来。护理人员可以在一旁给予非语言的支持,如安静的陪伴等,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

青年正是人生中最有生机的时期,青年人有多方面的需要和愿望,特别是青年早期,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求知、求职、婚姻和家庭都有美好的设想,而健康的体魄是实现这些愿望的基础,因此,当青年病人得知自己有严重疾病时,往往感到很大的震动,感到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大多数青年人会经历明显的“否认”阶段,不相信医生的判断、拒绝接受治疗。这种心理主要源于害怕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产生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理解青年人的这种心理,克服个人的偏见;即使病人用幼稚的防御机制,护理人员也能理解他,耐心的对待他,给予各种指导和帮助。青年人自主性和自尊心很强,重视自我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任何刺激都有可能对青年人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态度和语言,尊重青年人。同时青年人求知欲强,富于好奇心,利用青年人的这种特点,护理人员可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自己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时给予反馈意见,表扬和鼓励他们的成绩,提高其自尊心。这种自我护理的模式对于稳定青年人的情绪,促进其康复是非常有益的。青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往往比较敏感,希望自己的身体形象和面部形象符合现代的要求,因而伤残的青年人有特殊的含义。青年人可能因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形象,而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作。特别是一些女青年,可能为了保持理想的体型拒绝某些治疗。护理人员应当理解青年人的心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心理护理也是手术病人不可缺少的。无论手术大小,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必将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甚至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很重要。

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探视病人时,必须详细阅读病历或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及心理特征。询问病人时护士的仪表应该是举止端庄,文雅大方,清洁整齐,体态合适,表情自然,和蔼可亲,有责任感。患者因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准备和各种管道的留置,因缺乏医疗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态度热情、诚恳地和患者交谈非常重要。如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减轻其不稳定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术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家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监护仪器的翁鸣声,都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感,此时患者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将由我们负责和陪伴,我们时刻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亲切、温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十分重视的,准备工作是充分的,因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协助麻醉师为患者取得舒适的。手术开始前,患者的主要恐惧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疼痛,可运用心理方法,调动患者的意志力,教会患者松驰法和心理暗示,控制消极心理因素。这样,可使患者处于松弛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同时,可适当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与其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生理、心理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对手术麻醉的效果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应用药物所产生的某些症状,如头晕、嗜睡等,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某些牵拉痛,应及时向患者说明,使患者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在护理中动作要轻巧、利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因患者的惊恐和忧虑更加不利 于纠正其生命体征。对患者术中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但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

术后护理 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向患者说明麻醉后注意事项,并及时进行随访,和患者亲切交谈,掌握麻醉期和整个手术过程的心理状态,以对下一位患者的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通过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减少术中不良反应,使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促进自身知识的提高。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入院后,心理变化大,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患者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年龄、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生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结合:幽静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可以增进有效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合理安排好患者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加强基础护理,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心理上减轻对病痛的恐惧。

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待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各类病人的康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作用。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的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心情、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放松、缓解、释放,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解释、安慰、劝导、暗示、保证等手段,并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要完成这一目标,护理人员还必须注意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病人感到信任、亲情和温暖,增强治疗的信心,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振作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好常规的护理知识,而且要掌握好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知识。

篇11

2 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病人病情重,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往往丧失咳嗽反射,因而造成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分泌物淤积,形成痰栓,堵塞气道,导致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具体方法:当病人喉头部有痰鸣音,气道压力较高,脉率血氧饱和度较低时应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时应采用一次性负压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套管口径的1/2,吸痰时动作应轻巧,由深向外旋转式提出,禁止盲插以避免插伤黏膜,单次负压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负压保持在100-150mmHg[1]。为了防止吸痰时患者缺氧,吸痰前后可给予1分钟的纯氧吸入,如吸痰管吸痰效果不佳或有痰痂形成时,可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在直视下逐侧进行肺气道吸引、冲洗消除局部肺不张,对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还可以取出凝结成块的痰痂,提高效果。此外,在吸痰的同时配以翻身、拍背,每1-2小时一次,促使终末细支气管的痰液因震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将痰液咳出。

2.2气道湿化

可以在吸痰前滴入湿化液(常规: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酶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或遵医嘱),每次滴入3—5ml,从而使痰液稀释利于吸出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同时,要随时调整呼吸机恒温电热装置,将呼吸机湿化水温度控制在28~32℃。此外,还可以配合进行超声雾化,每日2次。

2.3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和使用无菌镊子,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先吸气管造口后到口腔在到鼻孔。气管造口处换药每日2次,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敷料被污染时及时更换,气管套管一般选用一次性套管,使用金属套管时应4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取下的内套管最好高压灭菌,没有条件的应将内套管煮沸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两次,浸泡于0.1%“84”消毒液中3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后送供应室环氧乙烷灭菌。

2.4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的途径可为呼吸机回路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而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1],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

2.5气道分泌物的监测

为了早发现早治疗气管感染,应每周采集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一次。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6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每次口腔护理前先测口腔PH值,然后选择相适应的口腔清洁液,PH<7用2%苏打水,PH>7用2%硼酸水。

2.7病人的

篇12

病例2,患者,男性,25岁;因"鼻塞、流涕、发热3d"于2013年10月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正常,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及低钾血症病史。查体:T:38.3℃,P96次/min,R21次/min,BP130/80mmhg,发育良好,体型正常,颈软,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和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侧扁桃体未见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6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急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8×109/L,红细胞4.57×1012/L,血红蛋白139g/L,血小板296×109/L,中性粒细胞51.4%,淋巴细胞数32.8%。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炎琥宁注射液0.3g静脉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在补液结束后20min,患者突发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之不应,叹息样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即给予电复律(300J),仍为室颤,后给予电复律(360J),同时给予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可拉明、尼可刹米等药物治疗,查得肌钙蛋白T:0.023ng/ml,肌红蛋白:74.7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18ng/ml;血钾:2.5mmol/L,血纳:134mmol/L,血氯:96mmol/L,给予补钾治疗,但患者始终未恢复自主心律,抢救无效死亡。

2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普通感冒与流感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绝大多数。普通感冒主要为鼻塞、流涕、咽痛等,全身症状较轻;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 儿童、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心肺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肺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其他如脑炎及急性坏死性脑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猝死的病例较为少见,但是随着细菌的抗药性增加及流感病毒的变异,其致病性、病死率也有所增高,如甲型流感的爆发流行,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挑战。而就本病例的死亡原因,笔者分析认为,是患者并发低钾血症诱发心室颤动所致的心源性猝死。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低钾的程度,但又不呈平行关系,与低钾发生的速度、个体的敏感性及其他因素有关。低钾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与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低血钾时心肌的兴奋性增强,心肌纤维成为起搏纤维,自律性增强,易产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2]。心源性猝死具有突发性、难预测性的特点,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这两者之间表面上好像并无关联,实际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并发低钾血症。分析其原因:①重症患者在病程中多出现食欲不振,进食进饮量减少明显,钾盐摄入量相应不足。②伴有高热时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退热时大量出汗,钾盐随之丢失,且部分患者有呕吐、腹泻的胃肠道症状,钾盐的排出量增多。③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患者就诊后,医生给予大量补液的同时未相应的补充钾盐,导致稀释性低钾血症发生。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医生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完善辅助检查时多以血常规、胸片及病原学为主,较少联系到低钾血症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存在。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低钾血症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综上所述,对于既往无高钾血症病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适量的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及水果,如香蕉、菠菜、橘子、银耳、西红柿等,可有助于预防、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同时,临床上,医生也注意检测患者血清钾的水平,低钾者及时的补充钾盐,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及出入量的变化,避免出现因低钾血症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悲剧发生。

篇13

以仰卧位为主,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利通气,防止误吸。因有机磷中毒其毒蕈碱样反应可致流涎、恶心呕吐、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以及洗胃液的返流溢出等。如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误吸。

二 吸氧

有机磷中毒后发生的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肺水肿以及呼吸肌无力,均可导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则可导致脑水肿,而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因此,及时纠正低氧血症,甚为重要。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不伴有高碳酸血症,可采用高浓度给氧。使PaO2达到60mmHg,SaO2 90%以上。但给氧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氧浓度以不超过40-50%为宜。鼻导管给氧法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分。

定期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PaCO2调整通气量。根据PaO2调整吸氧浓度。PaO2一般维持在60-70mmHg左右为宜。

病人有肺水肿吸氧时,湿化瓶内换盛50-70%酒精,可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并可消除泡沫。如酒精浓度过低影响疗效。

三 吸痰

有机磷中毒后使体内胆碱酯酶被抑制,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为传导递质的神经处于兴奋,随后转为抑制。由于胆碱能使神经兴奋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时吸痰更为重要。伴有脑缺氧,脑水肿者因持续吸氧及应用脱水剂使分泌物粘稠。阿托品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因此,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特效药,但大量反复应用更加重了痰液的粘稠,不易吸出,而加重病情,因此,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清除痰液。

1、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以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2、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

3、吸痰前放于无菌盐水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吸痰过程中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免堵塞管腔。

4、给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每吸痰1次,更换导管1根。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分泌物,以免污染气管。

四 气管插管

重度有机磷中毒可导致昏迷,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停止。遇此情况及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有机磷中毒病人气管插管时除按一般插管操作程序和护理常规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插管技术要熟练,因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多数是口服有机磷农药而引起中毒。农药直接刺激咽喉粘膜导致严重咽喉部水肿,声门不易显露。另外插有洗胃管就更增加了插管难度,所以从事急诊护理人员必须有熟练的插管技术,必要时请麻醉科会诊协助插管。

2、插管时最好采用双套式插管。有机磷进入人体后即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性质比较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由于大量应用阿托品可解除中毒症状,再加上机械辅助呼吸,加重了呼吸道的干燥,使分泌物粘稠,一般插管易堵管,双套式插管可利用经常拿出内管冲洗后再行插入,减少堵管机会,而不致于影响用外管进行通气。

五 气管切开

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机麻痹而需辅助人工呼吸者,一般病例气管插管后则可渡过危险期。但有少数病例,由于大量阿托品的使用,导致气管内分泌物粘稠,使气管插管顶端阻塞,而导致通气功能完全障碍。此种情况下,需紧急气管切开。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术后定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出血。皮下气肿、胸闷、紫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如辅助呼吸有阻力,经吸痰不缓解,要立即检查套管有无移位及痰痂阻塞压迫情况。术后24-48小时应取平卧位头略向后仰,避免气管套管远端压迫或刺激气管壁粘膜,造成糜烂并形成假膜脱落堵塞套管或损及无名动脉导致大出血。

3.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压力33.2-53.2kpa。

4.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00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5.预防局部感染 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6.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

7.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六 预防呼吸道交叉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可成为机械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的病人由于抵抗力下降、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湿化不足,吸痰等操作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呼吸机管道和湿化装置消毒不严密等因素,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高达9%-67%。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尤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往往因继发肺部感染或原有的感染加重而导致呼吸衰竭加重。感染可因直接污染而引起,如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呼吸器或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另外病人建立人工通道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机械呼吸,呼吸器的空气过滤器未及时清理更换,均可发生交叉感染。因此,对呼吸器须建立完整严密消毒制度。进行机械呼吸治疗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病室每日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1-2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前术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感染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