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广告媒介案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广告媒介案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广告媒介案例

篇1

一、不理解定调媒介,便无法理解广告

定调媒介是赵毅衡在讨论“多媒介[1]文本联合解码”时提出的概念。“多媒介符号文本,在信息接收者头脑中要做最后的拼合。此时,各种媒介表意不一定对应,接收者不得不对各媒介传送的意义分别进行解释,然后综合起来。”[2]因为拼合意义的需要,所以“在多媒介文本中,经常有一个媒介是在意义上定调,否则当媒介信息之间发生冲突,解释者就会失去综合解读的凭据”。[3]在多媒介文本联合解码中,在意义上定调,充当受众进行综合解读的凭据的媒介就是定调媒介。

定调媒介对广告尤为重要。一方面,广告篇幅短小,可供表意的空间小,但为了吸引注意,广告必须追求标新立异,因此需要充分依靠媒介间的合作表意,有意制造模糊,甚至冲突以制造悬念,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多媒介创意,必然导致媒介之间表意不对应,增加了文本的解读难度,容易造成误解。而广告服务销售这一实用目标要求其表意准确有效,因此,必须依靠定调媒介来定调,以提高文本的精确性。广告比任何文本都更依赖多媒介联合表意及定调媒介定调。为此,讨论清楚定调媒介,对广告解读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现有定调媒介理论无法解决广告问题

定调媒介问题是多媒介论题的一部分。学界有关多媒介的讨论颇多。查看中国知网,标题中包含“多媒体”和“多媒介”的论文有6万多篇,参与讨论的学科众多,如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新闻传媒学、历史学等。讨论的范围也很广,涉及从定义至应用等方方面面。其中有关定调媒介的讨论却较少,只是在图文关系讨论中有所论及,但它们关注的往往是图和文的主次问题,而未抽象到多媒介联合表意的高度讨论“意义上的谁决定谁”。赵毅衡提出了定调媒介的标准,他认为,清晰度的媒介是定调媒介。“何者为‘定调媒介’,往往是由体裁的文化程式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此媒介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媒介的清晰程度,用麦克卢汉的术语,取决于媒介的‘热度’。”[4]但在后面讨论电影时,他判定电影的定调媒介是镜头画面,是“因为画面是连绵不断的,语言、音乐、声响等为辅。”[5]在此案例中,赵毅衡认为连贯的媒介也可能是定调媒介。到底是表意清晰的媒介为定调媒介,还是连贯的媒介为定调媒介,或者是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媒介为定调媒介,他没有展开讨论。

定调媒介是接收者拼合文本意义的凭据。也就是说,接收者确定文本整体意义时,定调媒介更可依赖:表意冲突,进行选择式拼合时,选择更可依赖的媒介,放弃不那么可信的媒介;表意不一致,进行连接式拼合时,根据更可依赖的媒介来确定不那么可依靠的媒介的意义。判定定调媒介,其实是判断可依赖性高的媒介。如此置换,问题虽然依然存在,但以有助于推进讨论的方式出现:什么样的媒介是可依赖的,接收者如何判断媒介的可依赖度。

上文已经提到,赵毅衡的观点是相对清晰的媒介是定调媒介。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歌曲中,词是定调媒介,因为歌词清晰,有助于接收者确定整首歌的意义。但高清晰度的媒介并不是总是充当定调媒介的角色。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有这样一个案例:

公孙绿萼骂道:“好奸贼,我叫你入谷容易出谷难……”她口中虽骂,脸上神色却柔和温雅,同时连使眼色。杨过一见,早知别有缘故,也大声喝道:“我怎么了?谅你这区区绝情谷也难不了人。”他面向大厅,裘千尺看得明白,因此眉目之间不感丝毫有异。

绿萼骂道:“我恨不得将你一劈两半,剖出你的心来瞧瞧……”口一张,噗的一声,吐出一枚枣核,向杨过迎面飞去。

杨过伸手接住,冷笑道:“快快给我回去,我便不来伤你,谅你这点雕虫小技,能难为得我了?”绿萼使个眼色,命他快走,忽地双手掩面,叫道:“妈,他……他欺负人!”奔回大厅。她一番相思变成虚空,意中人已与旁人结成良缘,这份伤心却是半点不假。

这个案例虽然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但表情和语言相悖的表意却经常可见。按赵毅衡的标准,语言的清晰度应该高于表情,语言才是定调媒介。但这个案例刚好相反,“热度”相对低的表情成为定调媒介:怒骂是假,“神色温柔文雅,连使眼色”才是真的。杨过一看表情,就知道绿萼不是真的在骂他,所以“将假就假”地回骂一番,骗过绿萼的母亲。这样看来,虽然清晰度是确定媒介可依赖性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判断定调媒介的惟一标准。

篇2

正因这一趋势成形,一个新的监察学科――“倾听经济”应时而出。所谓的“倾听经济”,指的是用于监察社区媒体SNS,源于这逐渐成为很多广告主营销的媒介之一。技术人员、社会科学家都成为这个队伍的成员,营销环境的变化对新技术的需求可见一斑。

篇3

整合之后的效果是显著的:创意变得更加媒体中立(media neutral)。当然有待加强的地方仍然存在:如何让创意落地。所以,2016年,我们会加强数字化技术人才的配备,并给到创意人员更多的支持,确保在把创意交付给客户之前,就已经预知到执行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未雨绸缪,准备好基本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关注点是,现在很多网络平台都进军金融领域,除了微信钱包和支付宝,2016年,是否会有新的支付渠道出现,改变数字金融平台的格局?这对我们的广告策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产品销售。金融平台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到品牌整体的营销策略。

总的来说,以前在广告公司,创意、媒介和数字各有分工;而我们现在走的路,是把自己做得更数字化、媒介化。数字化方面,我们已经从根本上进行了整合;而媒介化方面,随着消费者媒体习惯的改变,我们思考创意策略的切入点也更多地落在了消费者每天接触的是什么媒体上。我们必须做到比媒介公司更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广告表现形式的潜在反应,据此来调整我们的广告创意策略。

2016营销关键词

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们渐渐不接受纯硬广,所以才进化出内容营销这种广告方式。同时,新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成了内容提供者,自媒体、消费者的意见、评论、推荐等,这都是内容营销。这一诱因让内容营销发展更加迅猛。

内容营销有两个难点:一是速度。从零开始,从想出一个很好的内容配合话题,到与广告主、媒介平台等沟通,到最后作品面世的速度。内容营销要成功,需要非常有话题性,但现在话题的时效性很短,一有新的话题出现,现有的话题就会迅速丧失热度和关注价值。 二是如何去平衡话题性与广告主的品牌主张。如果话题与品牌没有紧密的关系,只是达到抢眼球的效果,对品牌长远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2015营销感悟

篇4

一切媒介都在数字化,传统的户外媒体也不例外。

新媒体技术:裸眼3D显示屏、透明显示屏、反向显示屏、发电的绿色设备等新媒体和技术的发展,可以让目前的户外广告展出形式得到更好的体验。

反向显示屏

原理

在没有特殊的滤镜时,显示屏上的播映内容看起来一片白茫茫的雪花。只有通过特殊的滤镜才可以看到屏幕的播映内容。

案例

凌仕户外广告,将大楼玻璃改为反向显示屏,裸眼看上去与普通的雪花玻璃无异。“你想知道玻璃背后房间里发生了什么吗?”戴上特制眼镜,就可以看到路边小高层窗户里的香艳内容。利用对别人私密的好奇,把发生在别人家房间里的性感故事反向操作。

创意联想

为想要创造与众不同的个性品牌商品提供多一种创意演示。

发电的绿色设备

原理

利用脚踏车运动器来产生电力,搭配低能耗的广告材料。

案例

在国外,与运动相关的某品牌的营销人员在广场上安置了一排脚踏车运动器装置。当消费者付出体力踩踏脚踏车时,广场上亮起绚烂的灯光,出现肌肉男造型动画投影,并伴随着音乐一件件脱下衣服,让参与的消费者浮想联翩。

创意联想

凸显绿色概念和消费者参与的互动诉求,演示一种消费者参与并主动接受的广告。

消费者肢体感应互动:运用户外媒体在户外场所与消费者互动,这是近来户外创意的主要方向,例如AR,形体识别,动作感应,笑容感应,声音感应,性别/年龄识别等。

随身无线设备感应互动

原理

消费者随身有许多设备,尤其是遥控器,利用不同波长的辨识感应。拥有不同设备也是一种消费者身份的代表。所以利用随身设备来分辨消费群就成了有效率的创意。

案例

每个汽车品牌遥控器都有特定的波长,不同品牌的车钥匙遥控户外显示屏,会显示不同消费层级的广告。

创意联想

借助消费者身上的物件来判断其消费能力,除了借助地理位置因素,户外屏拥有了更多的辅助手段来定向投放广告。

跨媒体整合:从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时机来看,户外媒体和手机的结合是自然之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要求户外与手机、网络协作,例如户外通过手机结合社交媒体、音乐辨识、户外结合手机Web游戏(规避下载App的参与门槛)。

户外大屏+手机+社交网络媒体整合协作

原理

扫二维码或者直接URL,直接登入社交网络账号,参与品牌互动,可制造二次传播效应。创意联想

户外大屏带给消费者震撼,同时现场参与互动带起的群众效应,借助社交媒体的用户发起二次传播。把社交媒体和互外大屏的优势结合,通过手机这个小屏幕连接,创造整合效应。

无需下载APP的户外大屏现场消费者游戏

原理

目前很多用手机创造的消费者参与活动都要先下载App,从消费者体验的便利性考虑出发,手机扫描户外屏直接进入活动URL,便可轻松参与品牌游戏。同样的网络信号需求,少了App下载,让执行更轻松方便。

案例

消费者在户外大屏上玩游戏,这架势,无人能敌。

超声波互动应用

原理

利用音频来做音乐辨识的手机App有不少了。将思路移到户外,让手机通过捕捉户外Q屏发出的超声波,可以激活手机端的各种程序,从而接收广告、图片、网址、下载链接乃至直接播放视频内容。

案例

启动手机里的触动传媒App,当消费者收听到KFC广告时,立即连接收到促销讯息。

NFC近距离互联通讯技术:凯帝珂总部在英国对消费者使用NFC手机与户外广告互动的研究表明,虽然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个技术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当但凡使用过后,消费者对使用的便利和感受给予了极高的肯定。现在,包括三星GALAXY?SⅢ等手机机型中已内置NFC功能。

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接触广告上的NFC标识,消费者就可以轻松实现:

–购票/优惠券下载;

–驱动品牌应用程序下载;

–驱动广告视频/目录传送。

户外媒介新技术使用三原则

凯帝珂Kinetic中国总裁刘志彦

篇5

广义的广告,除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外,还包括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广告,以及政府广告、各类启示、声明等。

目前,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商家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创意在广告设计中处于重要位置,同时创意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深厚的底蕴,因而“创意”一词从广告这个母体中诞生出来,也可以说是广告赋予了“创意”生命力,使它被广泛的使用开来。广告创意使人类的创造力得到了最典型、最集中、最广泛的体现。所以,在广告界有人提出“以创意为中心”的观点,也有人称“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和生命”。

在广告活动的诸多环节中,广告创意是难度最大、最富挑战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一环。创意是广告活动成败的关键,是现代广告创作的核心。随着现代广告事业的蓬勃发展,广告创意已经成为现代广告研究的中心课题,成为一切广告公司的生存之道。

关于广告创意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广告创意,主要指广告画面和文稿的设计创作,有人称之为“小创意”;广义的广告创意,是指广告活动中涉及创造性领域的所有环节,比如广告战略创意、广告策略创意、图像创意、版面设计创意等,有人称之为“大创意”。本文主要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论述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的呈现形态,实际上就是创意的边际。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广告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广告信息的设计。具体表现为将广告主的广告信息,设计成易于接受者感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如文字、标志、插图、动作和声音等,通过各种媒体传递给接收者,从而达到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广告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的本质是媒体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广播里听到各种广告,从电视里看到各种广告,从Internet、报纸、杂志等阅读到各种广告,这些诸如广播、电视等介质就扮演了广告媒体的角色,它们为公众传达一定的广告信息。这些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主要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创意渗透于广告业务的各个方面,创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越来越大,但是广告创意并不是自由无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媒体形式要求的限制。媒体传播的价值链吻合于目标受众的生活形态,因此,由媒体而生活,又由生活而受众,若要创意在媒体的每个环节中走过,一定要适应媒体的形式要求。

细究媒体,其形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视频:含传统电视、视频、网路视频、电影等;

一类是平面:含报纸、杂志、海报、折页等;

一类是广播:含收音机、车载音响、手机、MP3等;

一类是户外:含单立柱、墙面、灯箱广告、跨街广告体等;

这四类广告媒体形式,由于接触点的不同,接触群体的不同,接受理由不同,接触时间长短不同等,其创意要求也随之不同,因此,在创意过程中应当做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使创意与媒体之间做到完美呼应,最终达到广告的目的。

除此之外,媒体的形态、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时间和空间性等,都会对广告的创意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创意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

回首现代广告设计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呼应以上论述,下面试举“红牛饮料”广告创意案例进行分析:

一、独特性。

红牛是一种维生素功能性饮料,从推广之初,就将产品定位在需要补充能量的人群上。一句“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的广告宣传语,使产品的优势和特征以醒目、直接的方式传达给诉求对象。

二、广泛性。

“红牛”的消费群体较为广泛,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饮用。

三、树立品牌形象,注重本土化。

红牛初来中国时,面临的完全是一个空白的市场。因为当时国内市场,饮料品牌并不多,知名的外来品牌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运动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广告宣传力度非常强大,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红牛”饮料要想崛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红牛”大胆采用‘中国红’的风格,尽力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以本土化的策略扎根中国市场。将产品自身特点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完美的体现出来。

四、多媒体、大冲击、深记忆。

红牛在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诉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宣传轰炸,并配合平面广告的宣传,红牛在短短一两年里,让汽车司机,运动员,熬夜工作者等成为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名,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一句广告词,响彻十余年。

一个来自泰国的国际品牌,一直以来,“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带有明确诉求的广告语惹得人们对红牛不得不行注目礼。特别在强度特别高的电视广告中,一个又累又困的人喝下一罐红牛后,顿时精神百倍,活力倍增。同时,“功能性饮料”、“世界第一品牌”、“来自泰国”,这些惹眼的字眼,加上夸张的电视广告表现,一时间人们对红牛不仅肃然起敬,又感到十分神秘,最终使人们认可了红牛这个品牌。

通过案例可见,传媒通过与创意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进行互利合作,达到共赢的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与媒体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媒体是广告创意的物质基础。在众多广告中,是需要借助多种媒介进行对外推广的,没有相关媒介,广告信息无法被人所知;同时,媒体是广告创意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广告创意因消费者的媒介接触而产生效果。当然,媒体不是广告创意的唯一物质基础,他还有其他可以借助的推广方式,比如:口碑、活动等。

篇6

新时代的广告业呈现出高技术化、综合化、国际化、整合营销化的态势,广告学的研究历经百年,也紧随世界的发展不断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

经济管理体系、文化学体系、社会(传播)学体系,这.=:个学科都已是相当成熟的学科,三者的有机结合,如今成为了广告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在经济管理方面,就有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而在文化学这一支,则包括文学、艺术、美学等;在社会(传播)学方面,更是涵盖社会学、大众传播学、公关理论等。媒介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本身就涉及了经济、管理、营销、传播等理论,可以说是广告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集中体现。

媒介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的一门专业课,并不是一门被冠以“广告”二字的课程,区别于广告媒体课程,侧重介绍媒介组织的营销管理,综合了经济学、营销、策划、传播、品牌等多门前序课程知识。张金海教授在《从广告到广告学》一文中指出,97年以前,广告学科注重专业建设,现在巳经到了注重学科建设的阶段。学科建设强调由“术”到“学”的飞跃,加强广告学学理的研究,改善和丰富广告学专业结构。作为一门策略性传播(StrategicCommunication)方面的课程,媒介营销策划可以说是广告向广告学迈迸的一部分。

2. 国内有关广告学专业开设媒介营销策划课程的情况

国内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多都开设媒介营销管理、媒介经营管理、传媒策划与营销等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也开始设立媒介营销策划类似的专业课。开设较早并且效果较好的,多是将广告专业设立在新闻传播院系下的高校,他们拥有较多的资源优势。在全国高校中已经系统开设了广告媒介营销策划课程的广告学专业中,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等的学科建设较为全面完整。这些学校专业发展强,学科优势明显,具有专业的研究学者,同时也能吸引社会上资深的媒介实践经营者进行实务的教学研究丁作。这些学校已经具备的教学经验与学科建设方法是我们进行吸收学习的重点。

广告媒介营销策划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其理论框架延伸多个学科,而且媒介的发展伴随经济的进步不断变化,所以大多数学校在没有较深刻市场实践专家或没有较强专业学者的前提下,媒介营销策划的课程开设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媒介营销策划的专业意义也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或是由于教学资源限制或是出于对课程设置本身的考虑,这门课在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目前还没能成为一门普遍开设的课程。

3. 媒介营销策划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广告运作过程看,现代广告活动巳经进入整合营销阶段,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等手段,巳经在广告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广告专业课程设计中,必须强调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以广告专业课程为主的前提下,应当适当提高其它应用传播学的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胜任广告、公关、市场营销、新闻媒体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媒介营销策划课程设立在广告学专业的高年级,在经过经济学、营销学、公共关系、广告媒体、广告策划等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广告学的基础理论,具有了接受这门课程的知识储备。同时,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的课程,媒介营销策划也可以说是前面多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与融合,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提升。

广告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学科理论;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广告学课程的设置还应考虑实务的需要。设置上不仅要有自己科学合理的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广告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创建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广告课程配置体系,实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广告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应由理论、技术与实务三大核心部分组成。在课程设置中,媒介营销策划课程可以作为理论课程列人专业主干课,可以作为必修科S也可以设为选修课,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综合化能力。事实上,它也是紧系实务的一门课程,不管广告还是媒体产业,都是一种创意产业,无论从事广告还是媒介工作都可以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汲取营养。

4. 媒介营销策划的课程体系结构

媒介营销策划是一门有关策略性传播的课程,它将多学科或领域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媒介的经营当中。同时,媒体本身紧踉时展,针对媒介经营本身的各种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因而媒介营销策划也是一门体现创新性的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既要考虑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又要考虑媒介实务,还应考虑到理论的创新。

理论基础:其中包括传媒市场、传媒消费者、传媒营销环境与营销机会、传媒策划与营销推理等;

操作实务:新闻策划、发行策划、广告经营策划、传媒公关策划等;

创新理论:传媒营销战略。

以上课程设置的内容基本能够将传媒经营策划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涵盖,形成具有特色的契合市场需要的传媒人才培养机制。

篇7

中国艾菲实效奖,秉承“实效”为重,整个评审过程中,专家严格按照策略、创意、执行、实效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前三项各占23.3%,实效占30%。深圳风火广告首席运营官冯晶认为这样的评分机制有利于保持艾菲奖血统――奖励年度最优秀的实效营销案例。

这样的评分机制更注重为目标达成进行的系统营销动作。艾菲评委团的组成涵盖了广告主、公司、媒体、市场监测机构、院校等多方代表,公司又分别囊括了国际4A与本土广告公司,结构更加合理。

在评审流程上,本届艾菲奖也有新突破。除与往届相同的打分流程外,特在打分和评分表递交之间增加讨论环节。这个环节的设立,尤为受到各位评委的青睐。针对案例产生的一系列含混不清的问题引发各类观点的争论,不仅仅可以理清每个案例的思路,而且就来自各个行业各类专家不同角度的分析,均能从中汲取一些新的信息与观点,进而产生思想的碰撞。

包装和数据并立

在完成所有案例评审工作后,评委们进行了一场小型“研讨会”。研讨会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参赛作品所体现的行业导向、质量、包装,艾菲奖创意与实效的关系,评审过程和案例提交过程的完善上。参赛作品质量的整体大幅提升,评委们普遍进行了肯定。

在参赛作品内容上,黄淳富、艾勇等认为参赛者应在洞察与创意的衔接点多加注意。评审刘瑞武建议参赛者应该注重案例的包装,应将案例包装交给向客户提案的执行团队制作,这样才会将切身的体验与热情融入到作品中来。对于参赛案例具体叙述方面,评审余子筠、王奕等评委建议,参赛案例的效果要有更中立的数据支撑,这个数据必须是一个对比数据,否则并不具备参考价值。肖明超则提出参赛方应提供媒介预算,便于评委判断是什么传播手段导致了效果的产生。

创意和实效:原点与终点

评委们还从艾菲的理念“创意,以实效论英雄”出发,探讨了在艾菲奖中创意与实效的关系。

扬•罗必凯副总经理王欣:艾菲和其他奖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实效论英雄”。但是“以实效论英雄”前面还有两个字,即“创意”。艾菲好比一个从原点出发到终点的箭头,原点是创意,终点是实效,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该详尽,这样艾菲奖才能有别于其他的广告奖。

艾菲执行委员会理事长贾丽军向各位评委以及协办单位和合作伙伴表示感谢,并承诺未来艾菲奖发展将采纳各位专家建议。

所有艾菲奖的获奖案例名单将在2011年9月25日沈阳广告节期间举办的艾菲颁奖晚宴上隆重,艾菲中国组委会还将于9月25日下午在沈阳召开“中国艾菲•国际品牌高端论坛”,邀请与菲利普•科特勒(Dr. Philip Kotler)联合撰写《营销革命3.0》的作者何麻温•卡塔加雅(Dr. Hermawan Kartajaya)发表现场演讲,深度解析营销3.0的内涵与变革。

专家评审观点汇:

北京李奥贝纳董事总经理王奕:

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缺少给广告公司说话解释的机会,建议艾菲可以设立广告公司回应机制,当评审对某个案例存疑时能及时反馈给参赛公司,避免影响下一步评审。作为监测机构的代表肖超明建议艾菲可以把评审的案例做一个更好的分析,建立一个长期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见证中国营销界的成长。

爱蜂潮副总裁禹雷:

艾菲案例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了”:第一,广告主胆子大了,某品牌借LBS进行推广,耗资几千万,大小品牌都追逐新应用;第二,数据多了,艾菲讲实效,每个案例都有详尽数据;第三,渠道碎片了,几乎没有只采用单一推广渠道的,预算分流越发明显;第四,专业大众化了。B2B的、专业的产品更多采用大众化营销方式。

新浪网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

艾菲奖从洞察、创意、传播、实效四个维度来测评的思路很清晰,但其中创意仍然是核心。因为创意体现了洞察力,体现了可不可以被传播,最后能不能有好的效果。

关于艾菲奖:

艾菲奖由美国营销协会(AMA)于1968年创立,创立的宗旨是Awarding ideas that work!――创意,以实效论英雄!艾菲奖认可所有有助于品牌成功的营销传播形式。只要效果得到验证,任何营销传播媒介或者媒介组合所诠释的创意都可以角逐艾菲奖。

篇8

伴随我国媒介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从早期只是少数院校开设的选修课转成为大多数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培养方案中也大多增加了《媒介经营管理》这门课程。但是,对媒介经营管理教育进行考察时却发现,独立学院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照搬照抄一本院校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上“理论讲得多、实践机会少”、教学内容“重管理轻营销”、严重脱离独立学院教学层次,以致不少独立学院新闻院系的学生认为这门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鉴于此,我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特质和新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该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初步搭建了“《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平台”。

一、《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定位

在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之前,必须首先准确地定位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既是一门通识课,也是一门技能课”[1]。新闻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新闻采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必须了解传媒业运行的机制和过程等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采写编评摄等业务技能,而且也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媒介经营管理技能,如媒介产品设计、媒体市场调研等。本文所搭建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训平台”也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

二、校内实训平台的搭建

鉴于新闻单位的日常运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实践的要求,故采用校内“模拟实训”的方式,根据杂志社工作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杂志出版小组,模拟一个杂志创刊的全部流程。整个流程分为7个步骤:针对一份即将创办的期刊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期刊策划书――根据策划书制作第一期期刊――印刷和发行期刊――进行读者反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期刊改版策划书――根据改版策划书制作第二份期刊。期间共提交5 个成果,包括一份调查计划(附问卷)、一份策划书,一份期刊成品、一份改版策划书和一份改版后的期刊成品。在实训期间,将由《新闻采访学》任课老师、《新闻写作》任课老师、《新闻摄影》任课老师、《编辑与排版》任课老师协助《媒介经营与管理》的任课老师对实训的相关流程进行监控,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搭建《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平台的动因

(一)立足于独立学院的教学层次

从教学内容上看,现有的《媒介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教材和教学大多“重管理轻营销”。虽然各校的名称各不相同,如《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媒介管理研究》等,但内容大致接近。涉及“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计划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2] 等管理方面的内容居多,关于媒介经营方面,只有“媒介经营模式、广告与媒介经营”等少数章节。片面强调管理脱离了“独立学院学生没有媒介管理经验,而且很难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的实际,学生很难对书上介绍的管理知识产生切身体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教学方法上看,一本院校在教授该课程中多采用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所引用的案例都是业界中的翘楚。如发行创新的《中国青年报》、首先进行集团化改革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上市的北青传媒以及品牌运作十分成功的凤凰卫视等。这种“对国内外著名媒体的经验进行解读”的案例分析法,与一本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进入的大多是国内外知名媒体、平台比较高有关。但是,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多半进入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内刊、行业期刊杂志,刻板的参照一本院校进行案例教学不符合独立学院实际。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案例在工作中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希望增加更多动手的机会,仅仅用“案例分析”辅助这一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此外,与一本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较高的就业平台,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多半进入相比中小型的企业内刊、地区性的行业期刊杂志等。而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与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较为一致,是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而进行的创新和调整。

(二)业界亟需营销人才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3]。目前,传媒行业最缺乏的是经营管理人才,有专业营销管理经验的人才极少。业界对人才的争夺也集中在这个层面,包括主编、美术总监、经营总监、广告经理、发行经理、品牌推广经理等。

2003年《北京青年报》的总编辑张延平在“21世纪教育学峰会”上也提到“既懂媒体又懂经营”[4] 的人才是报业最急需的三种人才之一。张延平自1998年任《北京青年报》总编辑,2002年任社长。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下,《北京青年报》取得了骄人的经营成绩:2002年该报的发行总量在北京报业市场上排在第二位,固定订户排在第一位,广告收入在全国位居第二。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 本人就是一名典型的“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随着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化脚步加快,新闻教育必须适应业界对“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复合型新闻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在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之外加上一个实训环节,也是基于就业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尝试。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起阅读和听课,实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甚至有人说“阅读的信息,我们只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也只能记得20%,但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却能记得80%”。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训环节,通过实训方式来模拟媒体的运作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新闻的各种技能

新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大量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与排版》、《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告策划与设计》等。根据调查发现,新闻专业的各门业务课程多处于各自为政的断裂状态。学生在修完一门业务课程之后,如果没有实践,这些技能将无法相互贯通,也无法内化成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具有学科交叉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一般放在大三阶段开设,学生在之前一般都已经接触了采访、写作、编辑排版、评论、新闻摄影摄像、广告设计等业务课程。此时,在大三才开设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拟通过成立杂志出版小组的方式将各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技能,包括“问卷制作、市场调查、期刊策划、采写编评摄、发行、广告运作”等新闻业务和运营管理等业务技巧有机串联起来,模拟传媒运作的整个流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媒体各个流程的理解和认知。

(五)督促学生在实训平台上学习锻炼

2005年1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质疑“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5]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果说,用“一部分新闻学博士是跨专业报考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业务”来为这些新闻学博士开脱,还情有可原。那么,现在普遍存在的新闻专业本科生连简单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的现象,也为我们的新闻教育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新闻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或者因为校内外实践的机会比较有限,或者因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不高,都导致学生在动手方面缺乏锻炼。因此,基于杂志社工作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能够为所有同学提供平等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变实践的自愿参与为强制参与,施加适当的压力让学生从事新闻实践,通过模拟实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存在问题和未来设想

虽然,《媒介经营管理》校内实训平台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但学生们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是一个大胆而全新的尝试,少有经验可循,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调查有效性的监控、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广告赞助难以操作、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指导老师的分工合作等。

由于本门课程的“试验”特性,在诸多方面仍需要完善。一是鉴于本专业还没有一本属于学生的专业期刊,可从学生的方案和作品中评选出最佳的创刊方案将之作为我系新闻专业期刊的蓝本,从而将实训平台常态化、规范化和组织化;二是增强实训内容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走出去,与媒体、企业合作,为其策划活动、制作节目或进行调查等等。

媒体环境的变化和独立学院的特质,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探索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学院实际的教育思路和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斌.喻国明.媒介经营管理课程包建设:实践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3).

[2] 陶建杰,张志安.高校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闻知识,2007(2).

篇9

广告媒体研究作为一门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兴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都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循。业界和学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这门课程学无定法。该课程虽然自有其理论体系,但关键还在于实践运作,在具体操作中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重点在于立足基础理论之上的灵活操作的训练。

由于无法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广告公司的实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结合进行实践操作的尝试,突出其操作性,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这样的课程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适用性,在明确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领会其不同特点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际工作问题,并随时展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能力。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优于单一的理论教学。

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广告媒体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面临的困境和难点也逐一暴露出来,如何改进教学,培养高水平的广告媒体策划人员,值得探讨。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借以抛砖引玉,希冀得到各位同人的不吝指教。

一、现有广告媒体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上的缺陷

1.受客观环境的局限,部分理论知识很难在课堂小型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运用。例如,媒体的购买和执行,只能作为理论原则讲解和介绍,显得空洞、单调。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不和谐,还体现在目前国内的诸多广告媒体研究类教材在体例上忽视具体实际案例的介绍。虽然很多教材从框架构建中可以看到广告媒体租售的部分,可是关于如何在具体实施中灵活应对的技巧性经验的介绍还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当前迅速发展的广告媒体实践经验没能及时地收录到教材中去,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的媒介形式关注得不多,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逐步拉大了他们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广告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

2.受到学生前承课程掌握程度的影响,本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运作效果会有所差异。一个专业的课程设计是有体系性的,学生受到兴趣爱好、对老师的个人偏向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不同课程间学习状况的差异,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本专业某些课程掌握得不够全面、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不足,在实践中难免犯常识性的错误,基本的问题设计原则模糊不清,在考虑整个实践操作时缺少全局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不足

1.教学模式单一。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但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到媒体资金预算时,通过给学生提供场景的方式,要求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预算方案,但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足以让学生成为深度学习者,缺乏更为理性的认知。

2.教学手段运用上的误区。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很多课程都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占据了课堂相当大的份额,活跃了课堂气氛。在现在这个读图时代,学生当然喜欢这种轻松的教学手段,但这种轻松势必削减了课程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怎样恰当地将图片和视频作为课程的辅助工具?如果处理不好二者间的关系,学生就有可能成为看热闹的过客,而不是看门道的学习者。广告片的播放,不仅仅为了让学生轻松度过课堂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要在这里播放这个片子?和其他片子有不同吗?应该怎样来解析这个广告片?所谓教学手段,就只能是一种使之达到最终目的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取代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

二、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1.教师的角色首先是提问者,其次是思想的激发者。在课堂上要教学生学会问重要的问题,争论谁是谁非毫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联想,勇于打破常规和范式。教师更多地传授的是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1]面对一个非常规的2′30″的视频广告,要启发学生从广告片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寻找恰当的媒体方式,鼓励他们的新创意和新想法,但同时也应该将学生的联想聚拢在合理的框架之内。也就是说,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之后,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对这些新思维的梳理和体系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理论知识的把握。

2.灵活更新广告媒体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广告媒体研究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传统媒体和小众媒体。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改变了媒介现有的格局。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媒介环境和格局,广告媒体课程内容也要及时进行调整,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关注新兴媒体和新颖的广告媒体方式。更新广告媒体的时代观念,在实践操作中加大对新兴广告媒体的关注力度。同时,还应该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中适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部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对媒体形态的分类,传统上一般分为印刷媒体、电波媒体、小众媒体和新媒体,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利用生物学家系的分类方式将各种媒体划分成广播媒体、人际传播媒体和文献传播媒体,更好地体现了媒体形态间最本质的传播区别,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3.多种教学方式综合。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预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案例教学要注意收集新颖、具有时代特征的案例,案例的布置可提前于课堂,让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案例资料、背景,为课堂教学有目的的展开奠定基础。配合互动式教学,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来讲”的灵活多样的讨论式教学走进课堂 [2],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到自己思维中的亮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情景模拟教学则要注意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情景,要从细节着手发现问题所在;现场教学需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观察,可以在之前或之后提出问题,但在过程中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加强课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有着先承后续关系的课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例如,广告媒体研究和广告效果调查这两门课既有先承后续关系,课程体系又有相互重叠交叉的部分,所以,可以将两门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合并,在一个大的系列作业中完成两门课程的考核。围绕一个主题从广告媒体和效果测定两个方面进行,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入一个有序的系统中展开。在考虑和安排实践环节时更多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广告投放状况进行具体布置,这也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具体主题会因各个班级而有所差异。这样既可以避免因部分内容重复导致的学生厌烦心理,同时利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在以前学习中不足的地方,也利于将两门课程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教学,更具系统性。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减轻大学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现象,从专业整体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设计自己任教的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加了解,也更能体现本门课程的重点和特色。

(三)考试形式的“开放”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

对学生最终的考核与测评者不是学校,而是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考核中应适当减少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实践性的测评内容。但同时,考试形式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求的降低,要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性,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1.需要加强对实践操作过程的监控。通过参与学生的实际调查过程,杜绝学生的懈怠心理。当然这要与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度的教育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也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必需之举,只有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了才能进行具体操作。

2.采取尽可能多的、客观公正的方式来验证学生的实践成果。尽量将学生实践的报告送交有关单位参阅,以验证学生实践成果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例如,在课程实践中为某月饼广告所作的媒体投放计划书,对该品牌广告的媒体操作就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这需要任课教师积极与各家单位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找到一个好的参考体系。

3.加强对实践环节中量化标准的把握。学生的调查报告多以叙述性语言写作,缺少量化分析,主观色彩浓重。在教学中应更加强调客观的科学精神,如此实践结果才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实践环节的加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充分展现了学生前承课程(如市场调查)的学习状况,也使学生对调查地广告投放的媒体环境及效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学生接触社会、活学活用有相当助益。同时,实践教学在广告媒体研究课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实现学生与广告媒介实践的有效对话?如何在各媒体投放计划中作出选择,其选择依据是什么?虽然课堂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但学生却很难把握广告媒介投放实践的深层知识和技能。

所以,除却以上关于实践环节改革的思考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应该创造条件,把广告媒介策划与实践教学或学生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具体的媒体运营活动[3]。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实践环节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11月8日,2011易观第四届新媒体年会在上海举行,易传媒副总裁王华出席了高峰对话“跨平台的营销优化”。同时,在2011易观EnfoMedia Award新媒体之星颁奖典礼上,易传媒《Motorola新款手机:“呼朋引伴”LBS互动推广》在200余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 “易观EnfoMedia Award新媒体无线营销之星”奖。

“2011易观EnfoMedia Award新媒体之星”评选力求新媒体营销案例从创新性、综合性、媒介使用多样性、成本有效性、精准性等多方面进行考量,评选出具有标杆意义的新媒体营销实战案例。在《Motorola新款手机:“呼朋引伴”LBS互动推广》案例中,易传媒移动广告平台针对Motorola推出的新款Domino智能手机,选择嘀咕和开开两大LBS媒体为主阵地,结合SNS同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整合LBS平台、多枚活动徽章、超级奖品机制不断强化传播力度,吸引活跃用户多次、深度参与。配合活动激励机制,分别制作三枚活动勋章;利用开开多个LBS内置渠道推广,吸引用户深度参与;利用嘀咕“限时任务+奖品激励”,有效调动受众参与热情。

易传媒副总裁王华出席了高峰对话“跨平台的营销优化”。当被问到“营销优化”的定义时,王华说道:“对于媒体而言,不同的媒体并不是等价的。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体而言完成的任务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也承担了渠道的角色。怎么样很好地细化和定义媒体本身,建立起比较好的模式,才是一个更加精准的考量。而对广告主而言,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衡量首先要定义回报到底是什么,有时甚至要问ROO(Return on Objectives)。转化率、销售量都是很好的直接衡量尺度,但在此之前,广告对于品牌资产的基础贡献也不应被忽视。”

随后,嘉宾们纷纷谈到跨平台将是未来营销领域的必然趋势。王华表示:“技术和数据都是跨平台的重要因素,其中数据整合是最核心的要素。跨平台可以是不同媒体平台间的合作,利用各自不同的特色,担任特定的营销角色。然而当我们进一步细分所有互联网平台的时候,跨平台还意味着开放性,即有价值的数据整合(DMP)。深层次的数据整合才能更好地在广告实战中进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

同时,王华还在会上与听众分享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行业观点。作为中国首个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数据整合”贯穿易传媒的各个技术平台。目前,易传媒能够提供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技术平台服务,包括专为网络媒体广告管理设计的AFP供给端(在线媒体)系统(AdManager For Publisher),这是一套适合中国互联网媒体使用的广告管理系统,AFP基于易传媒多年专业的广告运营经验,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智能的投放技术和精准的数据报告帮助媒体主提高运营效率、获得最大化的广告收益。还有专为广告主、广告公司提供的DAS需求端平台系统(Dynamic Audience Segmentation + Digital Automation System)。DAS平台的开发团队拥有国际水准的DSP平台开发能力,该平台开发整合了受众管理、媒介策划、投放管理和投放效果衡量的功能,大大简化了广告主、广告公司内部从策划到媒体购买的流程,同时不断积累品牌受众的信息,优化广告投放的效果。

篇11

从目前迈势服务的客户来看,汽车品牌投入互联网营销的预算占整体媒介费用的20%以上,快消品相对投入也较多。

互联网影响品牌认知在2011年更深一步,这在汽车行业体现得尤其突出。根据麦肯锡的消费者决策过程,从品牌认知、熟悉、考虑到购买,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变成一个循环式、跳跃式的,正是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汽车营销中,过去的情况可能是,消费者了解品牌后还要逛4S店、看过实车后再预约试驾。但从过去一年的汽车网络营销案例来看,互联网可以实现消费者从知道、了解品牌/产品到试驾的直接转变,其中甚至跳过了服务热线电话这一环节。当然,在这些案例中,互联网并不是与其他媒介割裂开的,在整个营销中它提供了一个营销平台,以有效有趣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展示商品的特性和独特设计,让消费者投入长时间去理解品牌,充分发挥一个媒体高认知、与消费者深入互动的特质。

从目前迈势服务的客户来看,汽车品牌投入互联网营销的预算占整体媒介费用的20%以上,快消品相对投入也比较多,他们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变化是,媒介公司大于媒介策划。传统的媒介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如何分配预算、搭建媒介组合;而现在,对我们的要求大于预算分配,要在最有效触达消费者的同时影响他们,其中一个考核的指标是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好奇度,这就涉及到传播信息的设计、创意的表现等,在2011年很多营销创新案例中,原始的创意来自媒介公司/团队。

第三个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植入营销,它在2012~2013年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2011年企业在这方面非常积极,有些品牌做得成功,但有些引起争议。植入的成败在于品牌匹配度,这是营销人最核心、最基本的课题。每一个品牌有自己的DNA,这个DNA来自于品牌的经营,也来自于品牌经营过程中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当采取植入营销或其他任何营销活动时,若与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价值和DNA不匹配,就会引起争议。

在过去一年,迈势总体收入持续以30%的速度年增长,90%的业务从中国本地市场来。我们的三大策略重点是:整体规划客户的媒介策划案;互联网成为核心重点,从最初的市场洞察、设计定位、目标受众,到执行、制作、协调跟管理,确保互联网在总体媒介投资上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围绕未来的发展规划配备专业人才,我们邀请到黄业文出任迈势中国全国企划总监,负责市场洞察和数据分析,陈宏嘉出任上海办公室董事总经理,赖国庆为迈势中国互动营销长,负责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营销策划、顾问咨询和整合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经营与运营顾问。

篇12

DCCI数据显示,SNS-微博-论坛-博客-问答等应用流量超新闻-搜索-电商等总和。用户创造网络,2.0正式超越1.0。互联网产业格局变革,当互联网以关系为基础重新组合,人、机、信息、应用、物连接,移动端、社交端等蜂拥而来,营销战场不再是门户、搜索引擎,更多的开始考虑SNS社区、移动互联、微博营销等社会化网络,而到底社会化营销的温度有多高?与其他营销相比,速度多快?投放的力度跟角度又该怎么掌控?如果说社会化网络营销是营销的子集,那全集该如何规划?来自社交网络一线的资深人士将在Adwrold*夏主论坛高端对话。

视野——跨媒介整合营销

YuMe案例显示:与仅投放电视广告相比,网络视频与电视整合营销时品牌广告记忆度提升20%,达到82%,投放效果远胜于单一电视投放;当企业营销使用电视与网络电视台的组合拳后,企业的认知度有显著提高。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介竞合互补态势形成。

篇13

2013年的数字营销已经越发受到了广告主的重视,尤其随着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的大势以及传统企业电商的异军突起,都在推动着广告主将更多的预算投入其中,同时以电商为导向的数字营销效果化衡量趋势也在越发明显。显然,整合媒体、口碑、社会化内容为导向的互动化整合营销已经越发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重要资产。伴随着媒介越发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削弱,这就需要广告主需要明晰其自身营销需求,依托大数据技术挖掘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精准目标人群,充分做好消费者洞察,并通过全渠道整合内容营销,将企业的理念和产品融合到营销策略,让企业在诸如DSP、DMP等大数据服务之下,更好的与消费者达成认知互动,进而根据反馈实时完善营销效果,感受程序化购买所带来的效果。

面对程序化购买营销的火热以及整合营销的趋势发展,对于MediaV来说,随着2013年MediaV聚品广告平台的成功上线,通过对包括常规广告、搜索、视频、无线、DSP等多种营销渠道实现整合程序化购买投放管理,让大数据所带来的优势更为综合的呈现给广告主,实现跨渠道的整合精准营销及效果提升。

其实对于MeidaV 来说,当前同时为品牌和效果类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服务。举例来说,比如西门子和京东,MediaV会结合其营销目的,通过数据的积累分析,帮助广告主了解其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整合营销服务。

在2014年,MeidaV将会在消费者洞察、媒介投放、媒介监测以及数据优化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营销价值,推动产品技术开发。当前MediaV已经和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在内媒体平台实现打通,为广告主带来海量流量,并透过融合视频、移动、社会化等消费者行为数据的融合,为广告主提供全样本营销探索,让其整合营销更好体验大数据所带来的效果优势。

2014营销风向标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点毋庸置疑。在2014年,大数据营销依旧会是行业发展的热点。其次,网络视频营销、内容营销、移动营销也将在2014年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尤其是随着媒体碎片化、多样化趋势,对于广告主来说在选择这些营销方式时,也会更为注重整合营销策略的制定。

案例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