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叶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

篇1

二、建设可行性分析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局限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讲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茶艺基础知识》微课,我们可以把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比如过去我们的各类茶叶的鉴赏课程一般是先讲各类茶叶的色、香、味、形,然后带学生去茶艺室分组了看茶叶,学了一个学期的茶叶理论知识到期末还是分不清各种茶叶。有了微课以后,学生们就可以先观看讲授理论的微课视频,茶叶是如何让制作?不同类型茶叶的制作工艺是什么?然后找到相应的茶叶制作视频或者动画视频来学习,再拿茶叶来鉴赏,这样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茶叶,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程开发与运用由规划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微课三个环节构成。

(一)微课规划:根据《茶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归纳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二)微课设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本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会结合教学目标,充实视频内容,丰富知识的传授方式,做到教学视频的“短少而精”。(三)应用微课: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为载体进行系统微课建设,微课内容应涵盖本门课程相应领域的核心知识、典型案例、主要技能等,资源类型应包括微课视频、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课程课时量为46学时左右,并依托平台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

四、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微课的方式,建设《茶艺基础知识》学习资源库,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等为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

(二)任务

本项目拟建设微课视频46个,其中讲授类微课14个、表演类微课12个、练习类微课10个、演示类微课6个、讨论类微课2个、问答类微课2个,训练作业10份、测试试题2份、实训指导书1份、实训项目卡10份、理论教学大纲1份,实训教学大纲1份。

(三)建设内容

1、讲授类微课:

(1)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行业的发展现状、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茶类基本知识:绿茶基本知识、红茶基本知识、黄茶基本知识、白茶基本知识、黑茶基本知识、乌龙茶基本知识。(2)茶具知识:紫砂壶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及选用。(3)其他理论知识:泡茶用水、茶席设计

2、表演类微课:

(1)茶艺表演: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花茶茶艺。(2)生活茶艺表演: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调饮茶冲泡。

3、练习类微课:

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的练习、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练习

4、演示类微课:

视频演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茶叶的制作

5、讨论类微课:

泡茶前要洗茶吗?绿茶要不要洗茶?如何重振雄风,恢复世界茶贸易大国地位?

6、问答类微课:

茶叶知识问答: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孕产妇能不能喝茶?

五、效益及风险分析

(一)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可以帮助社会上酒店、旅游、以及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从业基础知识培训、资格证书培训、在线服务、技术服务等。学习者通过登录微课网站,注册账号进行免费观看,这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大量的培训时间。通过若干个微课的授课视频,进行网络进行教学,也使得课程的教学不受教师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极大的节省了授课教师的时间和教学成本。

(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风险: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适合大众口味,课时时长短小,可能会使各课时涉及的知识深度不够。

2、应对措施:重视微课互动环节的设置,加强微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不断获取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篇2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盛于80年代,1988年茶叶栽植面积达3 467 hm2,茶树品种全是鸠坑种。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管理粗放、茶园老化、产品单一,产茶效能日益低下,衢东丘陵地带茶区及衢北、衢南部分山区茶园改种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茶园面积减至667 hm2。因此,改变品种单一状况,推广能达高产、适制性广、制茶品质优良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势在必然[1-2]。

1 茶树良种化发展现状

根据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的要求,茶树良种推广成为衢江区茶叶生产的首要工作。在统一规划基础上,2002年衢江区经作站在衢北太真乡塘坞口村、衢南湖南镇乌溪江东仓村设立茶树良种种植示范点,主要引进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等3个品种试种,在试种成功后,逐步向示范点周边推广,至2004年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达77 hm2,占茶叶总面积的8.9%。2005年在衢东全旺镇大坪埂农场建成22 hm2良种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乌牛早6 hm2,浙农117品种5 hm2,龙井43品种7 hm2,安吉白茶4 hm2。之后,衢江区衢北、衢南、衢东3个产茶区在示范点、示范园的引领下,经衢江区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茶树良种化工作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13年底,衢江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868 hm2,占茶园总面积47.9%,其中新开发良种茶园721 hm2,换种改植面积147 hm2。2009年,衢江区先后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浙江省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2013年再次荣获“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称号。

2 衢江区茶树良种化主要工作经验

2.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相比群体种,无性系良种优质、丰产性不容置疑,茶树良种化规划主要是根据产茶区气候条件选取不同品系茶树良种[3]。衢北山区冬季气温比衢东、衢南偏低3 ℃,1―2月霜冻天气频率高,夏季缺水较严重,乌牛早、浙农117特早生品种2月中下旬萌芽极易冻害,抗逆性相对较差的白茶易受冻、热害,相比之下,龙井长叶、龙井43无性系良种适宜种植;相对衢北茶区,衢南、衢东茶区乌牛早、浙农117、龙井长叶、白茶、龙井43、迎霜等品系适宜种植。

生产企业发展良种种植,不同品系良种合理搭配尤其重要,主要是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布局,可有效缓解采茶压力[1-2]。衢东茶区全旺镇大坪埂农场采用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搭配,3个品种萌芽间隔10 d左右,可错开采摘高峰,合理安排采工。

2.2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按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浙政办函〔2001〕99号)和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等办法的通知》(浙农专〔2002〕17号)文件精神,衢江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树良种化工程实施,及时出台《衢江区茶叶生产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文件及相关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规定:茶树良种化建设中,新发展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园,连片3.33 hm2以上的业主(单户),或原有鸠坑群体土种换种改植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连片1.33 hm2以上的业主(单户),经区农业部门验收合格,给予7 500元/hm2苗木补助款奖励。该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衢江区茶树良种化进程,随后在衢州市、衢江区政府部门领导下,区经作站根据全区茶树良种化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2011―2015年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率达61.1%,列为茶叶生产的重点工作。经多年努力,到2013年底,衢江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47.9%,较2004年8.9%提高39.0个百分点。

2.3 以点带面,示范全区

按《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根据衢江区衢北、衢南、衢东三大茶叶产区特点,2002年选定太真乡塘坞口村、乌溪江东仓村、全旺镇大坪埂农场作为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示范点。区农业局经作站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定点、定岗负责示范点的规划、指导茶叶生产工作。

到2013年衢北太真乡塘坞口村示范点已建良种茶园26.7 hm2,辐射周边发展良种新茶园190.0 hm2,衢南乌溪江东仓村示范点建成良种茶园16.7 hm2,辐射周边库区四乡镇发展良种茶园404.7 hm2。在抓好南、北示范点同时,2005年区经作站按照现代农业精品园规划要求,着力进行衢东大坪埂农场示范园建设,该标准化示范园建成无性系良种标准化茶园22.0 hm2,主要品种为安吉白茶、浙农117、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中茶108等,同时辐射周边发展良种新茶园208 hm2。

2.4 着力科技,强化培训

在茶树良种推广过程中,区经作站按“发展生产,科技先行”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邀请省农业厅、市特产站茶叶专家前来指导和授课,让茶农及时了解茶叶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近年来,每年春、秋2季,区经作站在三大产茶区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科技培训已成常态化、制度化。为配合茶树良种推广,把茶树新品种介绍、新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幼龄茶树培育等基础知识作为讲解主要内容,同时向学员发放实用技术资料。根据各乡、镇茶园开发区需求,区经作站及时指派科技人员上门作现场指导。

据统计,自开展茶树良种推广工作以来,平均每年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8期,每年培训学员达1 000人次以上,每年发放有关资料逾6 000份。在抓好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区经作站经常组织种茶大户、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龙头企业负责人、各乡镇负责技术推广人员去兄弟市县学习茶叶种植、加工、管理经验,为衢江区茶叶生产发展提升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2.5 全程服务,确保质量

茶树良种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前期的宣传、引导、培训、组织规划花了近半年时间[4]。进入实施阶段,区经作站着重抓好良种苗木的选定、组织调运、茶苗派送各环节的服务工作,以确保良种茶苗质量和建园质量。

每年由衢江区经作站牵头,统计新建茶园苗木需求,在省农业厅和市特产站专业人员指导下,确定茶苗品种和育苗单位,并派员考察落实。茶苗出圃,调运时严把质量关,并办理相关植物检疫证书。近年来,从松阳、遂昌、安吉、新昌等地调运的茶苗质量上乘,种植后齐苗率均达90%以上。

3 茶树良种化主要成效

3.1 经济效益

衢江区茶树良种种植经济效益提高明显,莲花镇青萍农场2006年种植的20.7 hm2良种茶园主栽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2013年名优质茶产量12.4 t,总产值279万元,净收入127万元,折合净收入6.1万元/hm2,相比全旺镇郎家茶叶合作社25.3 hm2当地种茶园,2013年名优质茶产量11.4 t,产值182.4万元,净收入53.2万元,折合净收入2.1万元/hm2,良种茶园净收益是鸠坑种茶园的2.9倍。

3.2 品质提升

衢江区名优茶生产主要是扁形、针形、毛峰类名优茶,无性系良种制作名优茶芽叶壮实、匀称度高、完整度好,而鸠坑当地种芽叶瘦小,扁形、针形名优茶适制性较差,大多以加工毛峰类茶为主。2010―2014年衢江区名优茶评比,获奖的“大山”玉露、“大坪埂”龙井、“九龙神针”等全由良种制作。“大山”玉露2010年获得“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11年获得“第四届义乌博览会金奖”、2012年获得“浙江农博会金奖”。

3.3 生产效率提高

根据多点调查显示,衢江区名优茶手工采摘,无性系良种茶园平均每天用工27名/hm2,群体种每天采工45名/hm2,相比群体种,无性系良种茶园采工费用下降40%,这主要得益于良种茶园芽叶性状一致、发芽整齐。从近几年茶叶生产成本分析,采工工资占总成本的65%,采工费用下降直接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提高显而易见。

4 茶树良种化建议

经多年努力,衢江区茶树良种化成效显著。综合衢江区良种推广工作实践,为进一步提升衢江区茶树良种化水平,提出3点建议,以供从事茶叶生产的同行探讨。

4.1 重点栽植优质型良种

大多无性系良种属早生、高产型品系,2012年之前茶叶上市越早,价格越高,早熟是发展良种种植的主要标准。近几年,政府严控“三公经费”政策推行,早期礼品茶销售受阻,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求早观念淡化。基于市场需求变化,良种推广应按适制性选取内质优良的优质型品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此方面,福建省在良种选育、种植上,特别注重香气和滋味,福建乌龙茶市场销售长盛不衰,效益良好,其经验值得学习。

4.2 不同品系合理搭配

茶叶生产企业在规划良种种植时,不同品种合理搭配,可错时采摘,有效调节采摘洪峰,缓解采茶压力;不同品质的良种通过优势互补可提高制茶品质,比如全旺镇大坪埂茶业公司加工的香茶是浙农117品种与安吉白茶品种的组合,浙农117产量高,而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特高,其制作的香茶香气、鲜爽度明显提高,在松阳市场售价高于其他香茶20%。

4.3 适应机采标准化茶园规划

生产成本提高,尤其是采茶成本的高涨已成茶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推广机采势在必然[4-5]。据调查统计,衢江区2014春季名优茶采工工资较2013年提高17%,目前机采茶园面积只占总面积7%,机采也只局限于大宗茶生产。中档往下名优茶、大宗茶实行机采是发展趋势,今后衢江区良种茶园建设和老茶园换种改植,应作适应机采的规划,推广机采,降低生产成本,以确保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吴步畅,庞英华.传统名茶产区更需要推广无性系良种[J].茶叶,2009,35(4):221-223.

[2] 毛祖法.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4

篇5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篇6

1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经》是第一部有关茶叶的文学著作。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家,从唐朝以后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茶经》是唐朝陆羽所做的有关煮茶、饮茶的文学文献,它不仅仅是介绍煮茶、饮茶等茶叶知识的学术著作,还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内涵。自唐朝以来,宫廷、民间、寺院、市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茶品茶活动,茶道茶文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宋代以后逐渐出现点茶、斗茶等活动,茶道也由原来的高雅文化逐渐向市民文化转变。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访亲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动。明清以后的饮茶品茶活动更为简约,而茶叶的选择、生产也更加的精细化。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饮茶活动,茶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饮茶形式的选择,而更加关注茶产业附加产品的生产、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开始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各个地区的茶道交流活动往来不绝,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继承的国家为日本。茶道在原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禅学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学、艺术、伦理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独有的清、柔、圆、寂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担养生的作用,普通民众从茶道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内涵能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茶道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宗教的文化思想,形成独特的清寂和美文化理念。我国地域辽阔、茶叶种类众多,因此在煮茶、品茶等形式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各个地区的居民都有一套自身独有的饮茶方式,也形成不同的茶道思想。当前茶文化领域尊崇的茶道思想为“廉、美、和、敬”,廉洁清廉、追求美向往美、心态平和安定、心存敬畏成为茶道所尊崇的主要思想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正在逐渐往商业化、大众化等方向靠拢,休闲娱乐成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专注于煮茶、饮茶、茶产品方面的探索开发,提倡茶叶平心静气的养生作用。但相比于日本茶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道礼仪规范。由于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茶道流派复杂,煮茶、饮茶等茶道方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茶道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特色进行规范,所以我国的茶道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特征。目前我国专注于茶叶产业建设,包括茶叶生产、茶叶附加产品生产、茶文化景区建设等,通过建立茶叶品牌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本地的茶叶收入,提升地区的茶叶知名度。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茶叶的经营销售来完成,现代居民通过煮茶、饮茶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个高校还设立有茶文化、茶学专业,传授给同学们茶叶理论知识、茶道的理论知识,使同学们自觉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茶道还能够与茶叶科研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茶叶产品;有些学校还开设茶产品营销课程,教授给学生茶产品营销技巧。而社会中也出现茶艺师培训等课程,主要向现代居民传授茶道的礼仪文化,以及煮茶、倒茶、饮茶等方面的技巧。茶道文化传承方面的间断问题,应该在茶道制度、茶道传播形式、茶道传播程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茶道传播制度、方式、程序方面的规范,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主体。同时茶道的传播要贴近普通群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茶道文化的推广宣传,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争取每个学期都能开设一门茶道文化课程。茶道行动规范、礼仪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维中的运用

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现代意义。茶道首先讲究现代居民对茶的理解,讲究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以及茶道产品的开发创造,主要围绕茶叶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附加价值等方面展开;然后茶道讲究现代人对自身的理解,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一系列的活动,人能够从自身灵魂中发掘到更多的东西,将身体与灵魂进行融合。茶道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道中的“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茶道讲究真善美,提倡清寂廉静和美的文化品位。所以,茶不仅具有缓解口渴、陶冶身心的物质滋润作用,而且有着洗涤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道也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茶道活动,能够带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茶道的清幽、廉静、和美是传统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茶道分为两个部分:茶和道。茶涵盖所有的茶叶种类,道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属于哲学的范畴,是由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一系列的宗教经典组成。茶与道的结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道文化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特征、以及茶本身的清幽,揭示茶叶与环境存在的紧密联系,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人类的环保意识。茶叶具有“和善美丽”的特性、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的品德与信仰,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这表明通过茶道文化和善品性的熏陶,能够逐渐提升世人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茶道还具有天道人伦的道德思想,天道人伦的思想主张万事万物都要按照其自然规律进行运转,不能违背天道人伦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茶道以和、天人合一作为人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依从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茶道专业讲师专注于对茶道的文化、精神、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讲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水准与文化修养。茶道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连接关系,茶道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演示活动,进行茶文化的传播;还能够通过茶道书籍、茶道自然生态景区进行茶道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共同构成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才能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人们深入了解茶道文化的精髓。通过利用茶叶博物馆、老茶馆、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文化景区等现实资源,开展茶道文化传播活动。茶叶基地参观考察、茶文化景区游览、茶道社团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深度传播,也能够使大众了解茶、感悟茶,品位茶道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哲思。我国在古代已经有茶道教育方面的课程,茶道教育大多以家庭授教为主。传统上社会的茶道交流、煮茶、饮茶,也以男性为茶道交流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也允许女性从事茶道学习、交流活动,大多数茶馆酒楼有着男性茶道传授师,也有女性茶道传授师,他们主要从事茶道表演、煮茶等一系列茶道活动。我国也逐渐增设茶艺师资格考试、茶道师技艺欣赏交流活动,用以培养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茶艺从业人员,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茶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起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虽然说各个高校也开设茶道课程进行茶道的交流,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与陌生人、合作伙伴的交流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履行各自的职责。茶道具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过茶道的学习以后,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心神交流,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茶道中的动作规范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茶道的教授活动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交流,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对那些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茶叶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传授茶道煮茶、倒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能与规范。通过茶道知识的通俗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茶叶方面的知识技能,理解茶道传播的人文思想。对那些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的茶叶、茶具、煮茶标准动作、品茶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

4结语

茶道不仅仅包含茶叶、茶文化的内容,更涵盖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因此茶道包含茶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含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所以高校的茶道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茶道专业教学、茶叶产地参观游览、茶道实践等方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推动茶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刘大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爱兰.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理念与制度关系探讨[J].才智,2015(36):124-125

篇7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树立形象。工作队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一是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思路,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新闻,重点关注农村工作和聚焦“三农”;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行家里手问、向农民朋友请教,尽早尽快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三是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工作队的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用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农民朋友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二)调查摸底,了解现状。为科学谋划省厅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队深入驻点村走访农户,开展调查。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共走访调查196户,335人次,对全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摸底。全村有低保户17户(特困户4户)、计32人;五保户2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各1户);党员19人(预备党员3人);外出务工人员339人(其中县内25人);军属1户。该村以茶叶生产、生猪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的产业初步形成,自然环境独特,乡风文明,群众积极性较高,为全面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工作队在认真听取了镇主要领导关于镇情、村情的介绍后,就驻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在××村群众大会上,工作队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省委、省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统一认识创造了条件。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工作队还虚心听取了他们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根据工作队“参与而不干预、帮办而不包办”的基本要求,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创建、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找村干部群众交心谈心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调查摸底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按照厅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三年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拟制了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确保年度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

(五)扎实创建,稳步推进。一是不失时机植树造林。3月份植树节前后,完成了村主干道植树造林1000米,种植桂花树180余株,沿河边种植竹林1200余株,移植培植树苗110余棵,绿化美化了村庄;二是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3月19日组织茶叶采摘专项技术培训,培训人员570余人次;5月18日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茶叶基地学习培训,了解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运行模式,为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完善村委会基础设施。新修标准水泥篮球场一个,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规范标牌16块,制度上墙8块,添置办公桌椅25套,为“农家书屋”新增图书200余册;四是加强田间养护管理。4、5月份新修田间路共480余米,方便了茶农进行田间养护和茶叶采摘;五是确保茶叶加工按时投产。目前已收购名优鲜茶9600公斤,加工名茶2000公斤,收普通鲜茶16000公斤,加工大宗茶叶4000公斤,茶农现金收入约37万元;六是适时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截止6月6日,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上见报4篇,××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交流、新华网、楚视传媒、××民政网先后转发相关消息9条,举办

“工作简报”5期。

三、存在问题

(一)改变传统观念的影响任重道远。一是部分群众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有误区。个别人对党的新农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同程度地存在“等、要、靠”

的依赖性思想。二是在帮钱帮物与帮智帮业的结合上有偏差。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真正在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上出主意、想办法、下功夫的人不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步履艰难。一是思想被动。总感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形势的需要,对调整后的发展变化盲目观望、消极等待。二是急功近利。生长周期过长,农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少数人就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怀疑,甚至于动摇。三是经验不足。受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部分留守农民因为年老和视力的原因,茶叶采摘不到位,茶农收益受影响。

(三)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势在必行。驻点村现有茶叶加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独家经营。表现在价格上的“一口价”和收购中的“垄断性”;二是市场调节受限。需要多种形式的茶叶加工来完善和补充。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及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收购的渠道和市场不畅,自己的品牌打造不到位。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从工作队组建时起,厅领导就非常重视和关心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落实责任到人。3月5日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晨同志亲自带领新老队员实地查看、现场交接。5月25日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松保同志又亲临驻点村检查指导工作。厅机关处室的领导先后5次到点上指导工作和看望队员,州、县及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先后3次到点上指导工作。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工作队员倍感亲切、倍受鼓舞。从而振奋精神、积极工作、扎实创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部门支持是保证。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既离不开厅机关相关处室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当工作队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确定今年的工作计划后,及时向厅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表示:支持和帮助我厅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激发工作动力。同时,州、县民政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及大河镇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篇8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树立形象。工作队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一是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思路,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__新闻,重点关注农村工作和聚焦“三农”;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行家里手问、向农民朋友请教,尽早尽快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三是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工作队的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用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农民朋友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二)调查摸底,了解现状。为科学谋划省厅驻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队深入驻点村走访农户,开展调查。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共走访调查196户,335人次,对全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摸底。全村有低保户17户(特困户4户)、计32人;五保户2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各1户);党员19人(预备党员3人);外出务工人员339人(其中县内25人);军属1户。该村以茶叶生产、生猪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的产业初步形成,自然环境独特,乡风文明,群众积极性较高,为全面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工作队在认真听取了镇主要领导关于镇情、村情的介绍后,就驻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在__村群众大会上,工作队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省委、省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统一认识创造了条件。在__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工作队还虚心听取了他们对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根据工作队“参与而不干预、帮办而不包办”的基本要求,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创建、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找村干部群众交心谈心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调查摸底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按照厅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三年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拟制了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确保年度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

(五)扎实创建,稳步推进。一是不失时机植树造林。3月份植树节前后,完成了村主干道植树造林1000米,种植桂花树180余株,沿河边种植竹林1200余株,移植培植树苗110余棵,绿化美化了村庄;二是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3月19日组织茶叶采摘专项技术培训,培训人员570余人次;5月18日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茶叶基地学习培训,了解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运行模式,为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完善村委会基础设施。新修标准水泥篮球场一个,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规范标牌16块,制度上墙8块,添置办公桌椅25套,为“农家书屋”新增图书200余册;四是加强田间养护管理。4、5月份新修田间路共480余米,方便了茶农进行田间养护和茶叶采摘;五是确

保茶叶加工按时投产。目前已收购名优鲜茶9600公斤,加工名茶20__公斤,收普通鲜茶16000公斤,加工大宗茶叶4000公斤,茶农现金收入约37万元;六是适时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截止6月6日,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上见报4篇,__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交流、新华网、楚视传媒、__民政网先后转发相关消息9条,举办 “工作简报”5期。

三、存在问题

(一)改变传统观念的影响任重道远。一是部分群众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有误区。个别人对党的新农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同程度地存在“等、要、靠” 的依赖性思想。二是在帮钱帮物与帮智帮业的结合上有偏差。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真正在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上出主意、想办法、下功夫的人不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步履艰难。一是思想被动。总感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形势的需要,对调整后的发展变化盲目观望、消极等待。二是急功近利。生长周期过长,农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少数人就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怀疑,甚至于动摇。三是经验不足。受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部分留守农民因为年老和视力的原因,茶叶采摘不到位,茶农收益受影响。

(三)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势在必行。驻点村现有茶叶加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独家经营。表现在价格上的“一口价”和收购中的“垄断性”;二是市场调节受限。需要多种形式的茶叶加工来完善和补充。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及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收购的渠道和市场不畅,自己的品牌打造不到位。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从工作队组建时起,厅领导就非常重视和关心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落实责任到人。3月5日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晨同志亲自带领新老队员实地查看、现场交接。5月25日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松保同志又亲临驻点村检查指导工作。厅机关处室的领导先后5次到点上指导工作和看望队员,州、县及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先后3次到点上指导工作。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工作队员倍感亲切、倍受鼓舞。从而振奋精神、积极工作、扎实创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部门支持是保证。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既离不开厅机关相关处室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当工作队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确定今年的工作计划后,及时向厅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表示:支持和帮助我厅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激发工作动力。同时,州、县民政部门,来凤县直有关单位及大河镇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篇9

问道:请问,九峰茗茶在加盟商的选择上有什么样的要求?

九峰茗茶:首先,我们不会对所有的加盟商都照单全收,而会进行综合的考察。九峰茗茶关注的不是加盟费,也不是保证金,关注的是这个渠道实在的销售能力,渠道的人脉是否广泛,理念和九峰茗茶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我们做百年品牌的想法。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进来的加盟商都是为九峰茗茶的品牌增光,而不是抹黑。否则,开一家倒一家,对我们企业来说是灾难。

这两年来,房价上涨很快,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茶叶加盟比以前更有难度了。我们目前在茶叶加盟之路上走得越来越稳,不会盲目追求数字,就是想把我们品牌的基础夯实。现在有很多在其他行业里赚了钱,想要投资茶行业的人,他们报着玩一玩的心态加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他们的动机要进行充分的考察,不会轻易把他们引入这个行业。

今年上半年,尽管要求加盟九峰茗茶的企业很多,但是经过我们九峰茗茶严格批准的加盟店只有不到10家。

问道:我们九峰茗茶店面装修的整体风格如何把握?

九峰茗茶:在未来我们也许也会有自己的施工装修队,全程进入装修规范的管理,但是目前,因为九峰茗茶的战线很长,从南到北,近200家加盟商,出于企业成本的考虑,我们暂时不会考虑建设自己的装修队。但是我们有自己的设计部,有自己的拓展部。每一个客户从洽谈到签约到进入设计,我们的设计师都会全程跟踪,要严格按照我们九峰的店面标准去进行。如果验收不合格,我们不会批准开业。在这里,我们是十分严格的,否则我们的货品进去,是自毁形象。

问道:是否对加盟店的员工进行培训,如何培训?

九峰茗茶:在加盟企业人才管理这方面,我们需要严格的监督。开业前,我们会进行考察,开业期间,我们不间断地培训,开业后,我们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于一家即将开业的店面,从店长到普通员工,我们都会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考试合格之后才允许开业。培训的内容很详细,从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培训到茶艺茶道的实际操作,最后到运营流程的把握,企业产品的了解,等等。

问道:如何保证加盟店里所卖的产品都是九峰茗茶的正版产品?怎么控制?

九峰茗茶:我们会派人经常在各个加盟店里进行检查,如果有卖其他产品的情况,令其整改。同时,我们不会向加盟店配发通用的包装,而是一份产品一份包装,在管理上,我们会堵住一切漏洞。九峰茗茶加盟店里所卖的产品,一定是经过九峰茗茶品质管理委员会监督审核合格的产品。

当然,因为各个加盟店处于不同的销区,我们会针对不同的销区进行不同产品的配额。例如山东地区绿茶销售良好,那在配货的过程中就会注意绿茶份额多一些。

问道:听说九峰茗茶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对产品进行更新,那么在目前茶行业创新如此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总部如何进行针对市场的产品创新?目前创新还有空间吗?

九峰茗茶:任何时候创新都有空间。茶叶市场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消费形态不断变化,例如以前天福茗茶的人参茶卖得很好,但是现在就被淘汰了。因为以前人们生活水平有限,需要补充营养,现在营养过剩,人参茶自然就被淘汰了。消费者的需求不停在变,企业的产品也必须变,所以,新品的推出也是必然。

但是我们的创新不能盲目,不能为了变而变。我们会深入现场,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倾听市场的声音。对于市场的把握需要深入,也需要商业的天赋。我们九峰团队会认真搜集各个门店反馈的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过去几年我们推出的金线莲就是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个表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以茉莉红、金线莲为代表的创新产品,会成为企业销售的重点。而在今年的下半年,我们还会有新的产品推出。

同时,我们会始终保持创新的心态,将企业发展的每一天都当成新的一天。一个勇于创新的企业是有活力的,也不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问道:目前,我们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如何保障物流的顺畅,保障各个门店及时收到新品货物?

九峰茗茶:我们目前在福州有个物流中心,未来,我们会在北方设立一个物流中心,南方设立一个物流中心,等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的物流中心会遍布全国。比如北京,我们就可以设立一个分区。而未来在山东,如果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我们也会考虑建立物流中心。

另外,我们也会考虑让第三方物流公司全权我们的物流。做物流有很多的学问,第三方物流公司很专业,他们空间的利用和时间的把握都很好。第三方物流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在这方面,我们会酌情选择。

问道:请问,九峰茗茶未来会不会实现各个门店的软件化管理?

九峰茗茶:我们很早就已经在物流和产品配送这方面实行了软件化管理。目前我们的管理软件还在升级,已经请了厦门和北京的专业软件公司进行量身定做。

问道:加盟企业是否可以进行货物的调换?是否可以退货?

九峰茗茶:我们允许加盟商一定比例的调换货物和一定比例的退货,这个比例会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大概在3%左右。九峰茗茶不会像一些企业一样,盲目承诺百分之百的调换和退货,我们认为,凡是那样承诺的企业都是害群之马,是对行业规则的破坏。只有一定比例的调换货物和一定的退货比例,才能让各个加盟商在选择加盟之初就充分考虑经营风险,而敢于承担这个风险的加盟商,才能成为更有销售经验和对市场把握能力更强的加盟商。

篇10

近年来,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广大教职工发扬以干克难的黄家山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制定了教职工考勤、教学常规管理与评估、班主任管理与评估及年度职务等一系列考核办法,维护了正常稳定的办学环境。其次为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特点,采取降低文化基础课难度,加大个人素质训练内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力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老师的个人与专业素质往往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对此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抓住一切培训学习的机会送他们到省内外高校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努力,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校企合作落实学生就业安置

在就业安置方面,该校全面实施订单培养,保证就业。在深圳、苏州等设有就业办事处,与昆山富士康、苏州华硕电脑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毕业生就业环境好,安全有保障,选择具有多向性。2009年、2010年毕业生在公司就业、包吃包住平均月工资可达3000元,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和用人企业的良好评价,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篇11

The Rules of Outbreak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the Primary Diseases and Pests in the Tea Garden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WANG Ying-chun,WANG Xiao-ping,LI Lan-ying,YAO Yu,LI Chun-hua,LUO F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d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

Abstracts: The way of picking sibgle bud during the whole year in tea garden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makes it more severe for the damage of pest and disea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occurrence rule of the primary diseases and pests, combined with the prevention experience in the tea garde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ea production in tea garden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tea garden in west Sichuan; the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in tea garden; occurence regularity;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近年来,随着以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为典型的一批颇具规模的特色茶叶公司的崛起,四川传统茶叶消费观念被颠覆,以竹叶青扁型茶为代表的独芽类高档名优绿茶已成为四川省区的主销高档茶,并逐步推向全国。这类独芽茶,尤其是春茶,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醇和,香气清雅,外形美观,极具观赏性,且农药残留低,满足了消费者绿色、安全、健康的消费心理,受到饮茶者的欢迎。再者,部分消费者茶叶知识欠缺,认为独芽茶即为好茶,也没有农药残留,这种消费误区也使独芽茶受到市场追捧,销量大增。独芽茶良好的市场销售状况,加之茶叶采摘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使得川西茶区茶农放弃了大宗茶的采摘,形成了全年以采摘独芽为主的新的采摘模式,致使茶园内趋嫩性害虫,如茶小绿叶蝉(Empoawa vitis)、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茶蚜(Toxoptera aurantii)、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及茶饼病等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本研究根据近几年在川西茶区进行调查的结果,总结了川西茶区茶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并结合茶区现有的先进防控经验,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为川西茶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川西茶区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近年来川西茶区茶园虫害以小虫类害虫为害为主,尤其是茶小绿叶蝉、茶跗线螨和茶蚜发生较重,2011~2012年部分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严重发生,间或发生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茶细蛾、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等。

1.1 茶跗线螨

茶跗线螨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 跗线螨科(Tarsonemidae)。于2009、2010、2011年连续3年在蒲江县清见乡4~6年生以福鼎大白茶为主栽品种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内对茶跗线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茶跗线螨是茶园春季的主要害虫。4月中、下旬茶跗线螨开始大量产卵、孵化,尤其是2011年4月20日调查发现叶均螨口数已达41.5头,其中成螨占23.2%、幼螨占2.8%、卵占74.0%,为害已很严重,必须施药防治。只要春季防治恰当,就能将茶跗线螨夏、秋季棚面螨口数量压到极低水平,只在棚下老叶上少量发生,夏、秋季不需再施药防治。

1.2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川西茶园夏、秋季的主要害虫,每年的5月至整个茶季结束都是茶园最重要的害虫。茶小绿叶蝉全年发生10代左右,以成虫在茶树、冬作豆类、杂草或其他植物上越冬。越冬成虫一般于气温10 ℃以上时开始活动、产卵, 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盛发。此后每半个月至1个月发生1代,直至10月中旬停止繁殖。由于其代数多、成虫陆续产卵,加之越冬成虫产卵期长达1个月,致该虫世代重叠严重。其成、若虫均具有趋嫩性,多栖于芽、梢、嫩叶叶背为害,以芽下2、3叶叶背虫口数量为多。卵分散产入茶树细嫩组织,大多产于芽、梢、嫩茎内,且以芽下2、3叶嫩枝上下最多;叶柄次之,主脉和蕾柄内少;褐化老枝内不产卵。茶小绿叶蝉适宜在旬均气温15~26 ℃、时晴时雨、适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旬平均气温超过28 ℃、高温干旱、久晴不雨,或雨期长、雨量大,均不利其繁殖。川西茶区多呈6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双高峰型发生。

1.3 茶蚜

茶蚜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是川西茶区茶园春季主要害虫之一,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严重,常聚集于芽、梢、嫩叶背面刺吸汁液,虫口以芽下1、2叶最多,致芽、叶萎缩;其排泄物污染嫩梢,诱发茶煤病,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1.4 尺蠖

尺蠖为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昆虫。茶园内常见的有茶尺蠖和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多为局部发生,大面积成片暴发较少。2009年在峡江,2011、2012年在名山、蒲江、邛崃等地茶尺蠖都有严重发生。该虫1、2、3龄时因虫体小,取食量小不易发现,进入4龄后开始暴食,一旦发生,能将成片茶园叶片全部吃光,甚至连树皮一并吃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川西茶区茶尺蠖全年发生5~6代,该类害虫3龄后抗药性增强,不易防治[1]。

1.5 茶黑刺粉虱

茶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Aleyrodidae),是川西茶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呈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诱发茶煤病,阻碍叶片光合作用,严重发生时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黑刺粉虱虫体小、危害隐蔽,常在比较郁闭阴湿的茶园里发生。该虫大量虫口集中于茶丛中、下层,仅下层虫口就占总虫口数量的近70%,世代重叠严重,其虫体外又被有一层蜡质蜕皮壳,严重发生时很难控制。实地调查发现,四川低山或平原茶区4月上、中旬开始第一代成虫羽化,4月下旬至5月初为羽化盛期,高山茶区羽化盛期随海拔增高而推后。

1.6 茶网蝽

茶网蝽又名军配虫,属半翅目(Hemiptera)网蝽科(Tingidae)。若虫于叶背吸食茶树汁液,且有黑色胶质排泄物,造成叶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远看一片灰白。茶树受害后,树势衰退,芽叶萌发力大为降低,造成芽叶细小、萌发缓慢,甚至大量落叶。茶网蝽在20 ℃、相对湿度75%以上条件下发生。川西茶区于1994年暴发后,2010、2011年在郫县茶场再次暴发。该虫在川西茶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茶丛下部秋梢成叶背面中脉及其两侧越冬。在低山茶园也偶见越冬成虫。一般第一代若虫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始孵,成虫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若虫于7月下旬始孵,成虫期为8月中旬至12月,9月中旬盛发并开始产卵越冬。两代害虫中以第一生较整齐,虫口数量较多,危害也较重。

1.7 茶椰圆蚧

茶椰圆蚧(Aspidiotus destructor)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为害茶树、柑橘、葡萄等,川西茶区已有大面积发生,若不加强冬管,有暴发的趋势。该虫1年发生2代,第一代若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上旬盛孵。第二代若虫7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盛孵。此虫多喜群栖于叶片背面及枝梢上,叶片正面亦有。

1.8 茶细蛾

茶细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细蛾科(Gracilariidae),近几年已成为川西茶区发生较重的咀叶类害虫,该虫以幼虫咀食嫩叶危害茶树。初期幼虫潜于叶背,随后卷起叶缘,后期将叶片卷成三角形虫苞,在苞内取食,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成都茶区1年发生6~7代, 4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化,5月下旬6月初第二代幼虫孵化,6月下旬7月上旬第三代孵化,开始世代重叠。7~9月发生最重,主要为害夏秋茶。成虫羽化后2~3 d开始产卵,散产于嫩叶背面,以芽下第二叶为最多,第三叶次之,第一叶再次之。

1.9 茶谷蛾

茶谷蛾属鳞翅目谷蛾科(Tineidae),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部分初孵幼虫蛀食嫩梢,大发生时可导致整片茶园叶片被吃光,且该虫食枝皮,造成枝枯,严重影响茶园产量和树势。近年在川西茶区局部茶园发生,2010年田间调查发现成都茶区5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最重。

1.10 毒蛾

毒蛾为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dae)害虫,为害川西茶园的毒蛾有茶毛虫(Euproctis psedoconspersa)、茶黑毒蛾(Dasychira barbarana)、茶白毒蛾 (Arctornis alba)等,近年很少暴发,个别茶园零星发生。2010年9月蒲江有10余hm2成片茶园茶白毒蛾发生严重。

1.11 蓑蛾

蓑蛾为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害虫,川西茶园常见的蓑蛾有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和茶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主要为局部集中为害。成都茶区茶蓑蛾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第二年6月中、下旬化蛹。第二代幼虫9月中、下旬化蛹。

2 川西茶区主要病害及发生规律

2.1 低温高湿型病害

川西茶区茶园主要低温高湿型病害有茶饼病(病原Exobasidium vexans)、茶网饼病(病原Exobasidium reticulatumlto)和茶白星病(病原Phyllosticta theaefolia),它们是川西茶区常见的3类低温高湿型病害。其病原菌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为温度20 ℃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病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更高,有的甚至需要在孢子外维持一定时间的水滴或水膜,孢子才能萌发。茶饼病和茶网饼病3~4月始发,7~11月为发病盛期。茶园长期保持高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多雾的高山茶区或雾多露重、日照短、湿度大的茶园发病重。

2.2 茶煤病

茶煤病(病原Neocapnodium theae)为川西茶园常见病害,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严重发生时茶园一片乌黑,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该菌以菌丝体、子囊和分生孢子等在植株病部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借风吹雨打散落在蚧类、粉虱及蚜虫等害虫的排泄物上,从中吸取养料营腐生生活,并借助上述害虫的迁移扩散传播为害。上述害虫的存在是茶煤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害虫多,则发病重。

3 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依据川西茶区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茶区现有条件,制定以下相应的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3.1 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科研院所加强培训及现场示范,帮助茶农树立绿色防控意识

茶农最欠缺的是对茶园常见病虫的识别以及对农药的正确选择和正确施用技术。目前茶区的农药施用普遍存在一些较大问题:①错用农药。将防治螨类、叶蝉类和鳞翅目类害虫的农药相混淆,造成盲目用药,施用一种药剂没见效马上换施另一种农药,污染产品和环境。②超量使用农药。因怕农药的推荐剂量达不到防治效果,盲目提高用药浓度。加量甚至加倍施用农药是茶叶产区常见现象。③胡乱混施农药。两种不同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可增强防效。但是茶农多是盲目复配,认为两种或多种农药混合施用,总会有一种药能防治正在发生的害虫。因此,茶农每次施药,至少混施两种以上的农药。④增加用药次数。川西茶区4月中、下旬茶跗线螨可能会严重发生,5月中、下旬茶小绿叶蝉会达到年内首次防治指标,需施药防治。近几年随着茶叶鲜叶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茶农为了保证产量,不管茶园害虫种群密度,不管是否达到防治指标,都于3月底将杀螨剂和杀茶小绿叶蝉等的杀虫剂农药混施1次,此后每隔10~15 d施药1次,用药频繁,污染严重。⑤使用禁用农药。茶叶生产对所用农药的种类有严格要求,但是在一些茶园施用禁用农药常有发生。

茶园滥用农药造成天敌种群和数量下降、害虫抗药性增强、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严重[2]。要改变上述现状,需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农残控制,加强科研院所现场指导和示范,帮助农民树立绿色防控意识。应主要做好:①制定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政府职能部门和茶叶企业加强抽检,从严格控制制茶原料农药残留方面倒逼茶园规范用药。②加强农药管理,建立茶园专用农药销售点,从销售环节上加强茶园用药的管理,从市场来源抓起,杜绝违禁农药进入茶园。③对农药销售人员、茶农进行茶园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及安全合理用药培训,让售药者清楚不同农药的防治对象,让茶农正确识别茶园内的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规律。④结合现场试验示范,帮助茶农树立安全合理用药的绿色防控意识。在此基础上,指导茶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3.2 做好茶园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采用适当的防治方式

随着茶树无性系良种面积的不断增加,茶树品种单一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早茶的价格优势及川西茶区独芽采摘模式对茶树品种持嫩性的要求,使得川西新建茶园以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成为绝对优势的主栽品种,造成茶园生态环境趋于简单,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过量施用化肥,使茶园地力衰退、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尤其是大量偏施氮肥,改变了茶树体内的碳氮比例,导致刺吸性害虫暴发成灾;由于在茶园病虫防治上只注重病虫本身而忽视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利用,盲目依赖化学农药而忽视综合防治,致使茶园有益生物的数量和种群锐减、生态平衡破坏,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危害越来越严重,这种新型栽培和采摘模式要求加强茶园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尽快完善茶园病虫预警平台,以指导茶农根据茶园病虫发生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狠抓第一代虫的防治,减少全年防治次数[3]。

3.3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

川西茶区茶叶生产有茶-桂花、茶-梨、茶-桃、茶-松等几种人工复合栽培模式,由此形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比纯茶园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较稳定的昆虫群落结构。正在探索的复合茶园经营模式,如放养鸡和鹅(让鸡吃虫、鹅吃草)的茶-间作树种-鹅(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对茶园病虫草害的控制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对周围植被已遭到破坏的茶园,采取种植防护林、行道树、遮阳树等植树造林措施,在幼龄茶园行间种豆科绿肥等,都可逐步修复被破坏的茶园生境,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病虫孳生的生态环境,以提高茶园自我调控能力、减少茶园用药[4-7]。对于新植茶园,还应注意不同抗性品种的搭配,尽量避免品种单一化,以提高茶园自身的调控能力。

3.4 采用多种农业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3.4.1 及时采摘,合理修剪 采摘独芽模式使一些趋嫩性害虫如蚜虫、茶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细蛾等的虫口基数在园内不断累积,由此带来了茶园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的增加。近年,部分川西茶区茶园于4月底5月初和6月底7月初在春茶末期及秋茶前期轮流进行轻修剪,去除了大量趋嫩性为害的虫口,恶化了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其产卵和栖息场所,从而减轻了其危害。对于茶黑刺粉虱、蚧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在春茶结束时进行重修剪,可有效控制其发生。

3.4.2 适当中耕,合理施肥,提高茶树抗性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秋冬季茶园结合深耕挖蛹施基肥,可杀死部分害虫,如多数的尺蠖蛹、茶丽纹象甲的卵和幼虫等,可通过深耕挖蛹加以控制。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茶园土壤的研究发现,因茶园施肥不合理而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尤其是偏施氮肥造成土壤中氮含量严重超标已成普遍现象,这种由营养不匀衡引发的茶树抗性下降导致了刺吸性害虫及病害大量发生。因此,根据土壤营养配方施肥,既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又有利于提高茶树抗性。

3.4.3 生物防治 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较多[8-10],全国各地茶区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例如,应用捕食螨控制茶跗线螨,应用苏云金杆菌(Bt)和白僵菌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刺蛾、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油桐尺蠖,利用茶毛虫和茶细蛾性引诱剂诱杀茶毛虫和茶细蛾成虫,均能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4.4 充分利用物理防治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趋色性原理开发的杀虫灯和粘虫板已在茶区广泛应用,蒲江、名山等茶区杀虫灯的普及有效地控制了鳞翅目类害虫的发生;利用茶尺蠖和茶谷蛾的假死性,在茶棚地面铺上塑料布,振动茶棚,将掉下的幼虫带出茶园;蓑蛾类幼虫可手工摘除护囊带出茶园或销毁[11-14]。

3.4.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抓准防治适期,选用对症农药,按正确的施药方式和用量施药防治,能事半功倍,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例如,茶跗线螨是川西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加强冬防的基础上,全年只需春季喷施一次农药就能控制其危害。

推荐使用帕力特SC防治螨类、叶蝉和鳞翅目类害虫,凯恩EC防治茶小绿叶蝉,其效果都很好,农药残留低,残留符合欧盟限量标准。对于茶毛虫、茶尺蠖、茶谷蛾等体型大的咀叶类害虫,2龄前防治效果很好,虫龄越大抗药性越强,防治效果越差,因此必须抓准防治适期。

3.4.6 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 茶园害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有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100多种,是茶园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重要自然制约因子。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能提高茶园自身的调控能力[15],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4.7 重视冬管,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在冬季茶园封园时适时喷施石硫合剂,在介壳虫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喷施松脂酸钠,对防治螨类、粉虱、蚧类和茶树病害效果显著[16,17]。在川西蒲江佳竹的茶叶基地,于9月底10月初修剪后喷施石硫合剂,过1月后再施1次,对病虫的防治效果尤为显著,已多年不用施药防治茶跗线螨和茶黑刺粉虱。此类冬管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旭晖,宛晓春,杨云秋,等.茶尺蠖生物学习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3):110-113.

[2] 杨丽丽,郑高云,梁丽云,等.茶树抗病虫机制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8(2):8-11.

[3] 梁丽云,郑高云,高旭晖.茶树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蚕桑茶叶通讯,2007(4):33-34.

[4] 余文权,张翠香.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2009(10):10-13.

[5] 王庆森,吴光远,曾明生,等.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J].茶叶科学技术,2005(3):1-3.

[6] 过婉珍,雷鹏法,王一民,等.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J].茶叶,2004,30(3):134-136.

[7] 张新兵,唐常银.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97-99.

[8] 韩宝瑜.应用昆虫化学信息技术大面积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获得成功[J].中国茶叶,2006(4):30.

[9] 胡义元,肖保国,段巧枝,等.化学素与色板的复合技术诱杀茶园害虫试验[J].湖北植保,2011(1):50-51.

[10] 洪北边,殷坤山.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治效果[J].茶叶科学,1991,11(1):39-44.

[11] 唐 敏,彭 萍,候渝嘉,等.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A].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中国茶叶学会,2009.

[12] 刘丰静,曾明森,王庆森,等.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J].茶叶科学技术,2010(2):4-6.

[13] 郭建雄.假眼小绿叶蝉的农业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8(1):10-12.

[14] 商建农.西湖茶区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与示范[D].杭州:浙江大学,2010.

篇12

篇13

l、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农民增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加工原料基地,通过订合同保价收购初级农产品,促进生产农户增收。据调查:大米、油菜籽、茶叶、奶、猪、鸡价格分别比加工收购前上扬28.5%、11.2%、21.5%、10.3%、16.2%、8.7%,广大农户因此而普遍受益。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2450元,已实现连续16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4元。

    2、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县域特色基本形成。绿色食品开发带动各类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优质大米、双低油菜、优质绿茶、奶牛、人工牧草规模分别比1999年增长8.0万亩、4.5万亩、2.8万亩、0.9万头、8.0万亩;不具开发优势的小麦面积调减了3.0万亩,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0XX年的53.9%,种植业收入比重降到32.2%;依靠粮食、牧草转化增值而获得的收入逐步提高。以30万头DLY生猪、2万头奶牛、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绿茶为内容的“321111”工程已基本形成。

    3、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投入持续增加。为满足**开发的需要,良种良法得到了大力引进、推广应用。仅两年多时间,引进储备的优质稻品种达15个,优质绿茶品种8个,优质笋用竹品种3个、优质牧草品种3个;双免耕、配方施肥、生物多样性治虫防病、秸秆覆盖等先进生产技术被广泛采用。新技术推广周期缩短为6—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今年全县奶牛、大米、茶叶等农业信贷投入达1亿元,成为农业投入最多最快的年份。

4、生态经济良性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农”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基本形成,工农业经济互相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全县798公里省、县、乡道全部硬化,农村已有5278户农户开通了光纤电视,2527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7187户农户新建了楼房,247个村修建了村社水泥路250公里,97.4%村修通了村道,衣、食、住、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   XX县开发**的主要经验

l、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新理念。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生态经济”战略目标,采取了形式灵活的宣传方式。特别是1999年被国家七部委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后,为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发展**产业的意见》和《建设无公害示范县和**基地的决定》以及《扶持**产业的优惠政策》;县人大出台了《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决议》。为贯彻落实《意见》、《决定》、《决议》、《政策》等精神,县委、县政府聘请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深入XX进行专题讲座和咨询5次;县有线电视台在每周2期的《绿色田野》节目中开设了《**专门窗口》;每周2期的《XX报》专门选登**专题文章;县**产业领导小组组织社会各界专题开展**有奖征文和宣传标语征集活动;搜集整理**基础知识,编印**开发指南10000册发到乡镇、村社;农业部门组织科技宣讲团,深入到村社办夜间培训52场次;各乡镇农技服务站刷写专项标语260幅,办专项宣传专栏104期;利用各种会议以会代训近8000人次,与此同时,还分别在人民日报、XX日报、XX青年报等报刊上编出专版各一期,分别在XX、XX举行新闻会各一次。今年,又在XX报、XX日报、XX日报发表连载文章近100篇;举办生态文化节。这些**宣传方式,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表明了XX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治理环境、消除公害。为满足开发**环境要求,在2001年发表的《**宣言》和制定的《建设无公害示范县和**基地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三禁”、“两停”、“一推”、“一处”的环境治理措施。即:禁止使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塑料薄膜及其制品;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物质、存在毒副作用的各种工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禁止焚烧木材、农作物秸秆;停止引进和审批粉尘、废气、废水、烟雾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停止已建但“三废”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的生产,待治理达标后再恢复生产;推广标准化卫生养殖,沼气池、节能灶;科学处理城乡垃圾、污泥、污水及废旧物品。一年多时间,关闭了小煤窑、小纸厂、铸钢厂、化工厂等近120家。禁用了不符合A级**生产要求的化学农药五大类70种;禁用了激素、抗生素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工业饲料,开始了单一化肥的限制使用和城镇垃圾、污泥、污水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连续两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等工程,全县新发展速生丰产林5.0万亩,新增各类竹林7.0万亩,新增茶叶2.2万亩,人工种草8.0万亩,使全县境内绝大部分区域适宜发展**生产。

3、制定规程,规范生产。根据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等准则和《国家种子质量标准》,XX县先后制定了水稻、油菜籽、茶叶等22种粮经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将部分规程简化浓缩制成**产品质量监督卡,把技术规程和农民自律为主的管理方式融在一张卡上,实行凭卡参加生产技术培训,凭卡享受种苗和生产资料优惠供应,凭卡享受有关生产资金支持和优惠,凭卡提供检测样品、凭卡交售合格产品。从而规范了**生产技术行为,确保了**产品质量。

4、培育龙头,创立品牌。龙头企业是连接基地农户与广阔市场的最好纽带和桥梁。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XX公司、XX集团等一批具有**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投资优质大米、奶制品开发;同时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加工产品质量,新开发出了粮、油、茶3类4个**产品,产量近6000吨。

5、严格执法,切实保障。**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落实的过程。为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文件,制定和了《**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和**农资管理一系列通告,组建了XX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按照上述规定,对全县从事“三药”、“两料”的经销单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持证经营;常年不间断加强检查,查处违规经营者,将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资料严格控制在使用之前;生产过程中加强用量和次数监督;产后抽样送检,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