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水电发展前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电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水电发展前景

篇1

Key words: small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s; main tasks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中国小水电产业发展现状 :

    在中国小水电建设过程中,从最初为解决山区农村用电、结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出发,发展到今天连续10余年每年投产超过数千兆瓦的大规模建设,几十年来中国小水电长盛不衰,创造了世界水电发展史上的一项奇迹,并引起了联合国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称这一奇迹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解决能源问题、加速当地社会发展的典范。

    从开发潜力上看,中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在全国的1600多个县(市),经济上可开发的容量约为1.2亿kW左右。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截止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6989座,总装机44934MW,约占可开发容量的37.4%,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128570MW的34.9%。全国小水电已开发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广东等20个省市,而广东、四川、福建、云南、湖南、浙江6省又占了全国的60%,这说明小水电是一个区域集中度很高的行业,反映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方政府对小水电发展的主导作用。

表6-1 中国小水电站按装机容量分类情况

除了规模的迅速发展外,还创造了我国小水电独特的管理方式,逐渐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主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和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形成地方电网或孤立小电网供电的具有自己供电区的3种运行方式,并出现了以地方各级政府投资为主的、更具有社会公益特性的小水电站,及以集体与个人投资为主的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投资者所有的独立小水电厂。根据装机规模将我国小水电站进行分类,见表6-1。该表中微型、小小型、小型水电站分别指2001年装机容量100kW以下、101kW~500kW及501kW~25000kW之间的水电站。

    此外,小水电的发展还使中国地方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小水电供电区内用电构成的变化,保证了乡镇工业和农村家庭用电的持续增长,并使得小水电供电区内乡、村、户的通电率从1985年的91.8%、78.1%和65.3%达到了2004年的99.57%、99.48%和98.85%,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农村约3亿人口的用电问题。这一意义深远的变化表明,小水电在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她已不单单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手段,而是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重的新颖的小水电行业,并成了中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支柱。

    纵观小水电发展的历史,小水电在中国发展较快的原因很多,但有3个方面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①政府的支持,国家鼓励小水电开发,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产权政策和低税收政策,资金方面的补贴也拉动了建设小水电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如在"九五"期间,中央投入农村水电的资金补助13.5亿元,由此带动了农村水电建设资金投入420.1亿元,比例为1:24。②发展水电设备制造行业,实现了小水电设备供应的国产化,降低了小水电建设的成本,增加了地方办电能力。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每年需水电设备20万~30万千瓦,而当时的制造能力只有10万千瓦,曾出现过"有窝无机"的困境,经过自力更生,中国近年小水电设备年产量已增至4500~5000兆瓦左右。大容量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性能已接近世界水平,而中小容量的水电机组在产品、质量及价格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但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向国外出口。③与大容量的电站比较,小水电有它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点。小水电的技术标准低,工程简单,建设工期短,一次性基建投资不大,淹没损失小,移民、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甚小。又由于小水电接近用户,输变电设备简单,线路输电损耗也较小。大部分小水电都有自己的小水电网和供电区,常与大电网在某一点连接,以便充分利用其季节性电能,相互补充调节,从而使小水电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能源。

    二、中国小水电产业前景分析 :

    目前,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正在从以往的以解决缺电为主的需求型开发,发展到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清洁优质能源建设,同时,还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由于大型水电工程对土壤、流水、植被、生物、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常常缺少必要的、与整个流域的环境相协调的保护措施,目前全世界水电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以及大水电在水电总装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美国、欧盟又相继宣布了15MW以上的水电不再认为是可再生能源,进一步使得水电开发由大水电转到了小水电。因此,从水电开发的角度讲,一个国际小水电即为国际水电的新局面已经来临。此外,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并考虑到已在执行的京都议定书,新的电力的开发机制、管理机制及清洁发展机制正在形成,投资者所有的小型独立发电厂日益增多,出现了分布式供电的理论和运行方式,使得小水电本身的定义及在电力工业中的地位也出现了变化。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以小水电为主的水电建设的正在兴起,小水电成了新时期世界水电建设主战场中的主角。而中国无论现有的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还是在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其中中国小水电的装机也占了全球小水电总装机的一半左右,显而易见的中国已成了世界水电建设的主战场。

    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小水电行业创新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1)发展小水电有了新的动力。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少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都给予扶持。人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已成了小水电发展新的动力。

    (2)小水电发展和改革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电力工业反对垄断、放松管制的改革给小水电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种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的消费者和电力工业本身。此外,由于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的技术进步,使得有可能将基础设施使用到接近极限的水平,并可以对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得电力企业具体的日常维护工作大为减少,如无人值班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厂的运行管理变得简单,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农村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问题上,这也促进了小水电运行与管理的创新。

    (3)小水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例如如何区分以大厂、大电网为特点的集中供电的商业性企业与小型、成片的分散方式供电的农村电力企业之间的差别?是否可象一些国家一样,将小水电企业按非赢利性的特殊企业来对待?又如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供应商可以选择用户,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在小水电供电区内的用户和水电厂、农村供电所是否可象美国《电力用户权利法案》中规定的那样,自己组织起来,创办属于自己的当地电力公司?还有在少数孤立大厂集中供电的电力系统内实行的厂网分开、取消特许供电区的改革,对于多个小水电站成片供电的农村电力系统有什么影响?以及小水电供电区内发供用一体化的供电市场和地方电网如何发展等?此外在我国加入WTO后,如何与国际接轨,打破行业垄断,在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后,如何使小水电这一优质电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凡此等等,这些从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都日趋为人们所关注,并使发展小水电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很大变化。

三、当前中国小水电建设有以下主要任务:

    (1)发挥小水电的优势,实现分散方式的农村电气化。中国政府对小水电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一向十分重视,为此,国务院决定在已经建成了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652个农村电气化县的基础上,在"十五"期间再由中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建设400个标准更高的农村水电电气化县,解决境内无电乡村的用电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用能问题。

    (2)实现送电到乡,改变边远地区贫困落后状况。根据普查,中国的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川、青、新、藏地区。到2000年底,中国仍有16509个无电村,约28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送电到乡计划是一项面向西部无电贫困地区执行的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项目。该项目以小水电开发为主要内容, 推动山、水、林、路综合治理, 发展经济, 保护农村环境, 从而促进了贫困山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边远地区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建设。根据调查,一户居民,平均4口人,一般一年用于做饭、烧水、取暖的烧柴量约需2000-3500公斤,消耗十分惊人。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生态问题。与此相对的是,小水电的廉价电能如果用于煮饭、取暖的话,可以使森林覆盖率上升,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为此,国家实施了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以便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4)适应世界水电开发的战略转移,大力建设各种经济类型的小水电厂。小水电是新时期代表电力工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种优质电源。由于资源多、分布广,通过大量投资者所有的独立小电厂的建设,可以发展当地经济,打破电力垄断,改善电力工业传统的大机组、长高压输电线的发、输、配、供电为一体的运行方式,逐步发展以自用为主、多余上网为特点的新颖的分布式供电模式,以便提高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它比其它形式的电源更值得发展,更便于实行清洁发展机制。

    (5)实施小水电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小水电的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达标验收的电气化县,都有能力自行设计、施工、安装容量在15兆瓦以下的电站及35千伏输变电工程,有些县可以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建设50兆瓦的小水电站和11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全国小水电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约66万人,其中技术人员和农村电工约30万人,能建成任何类型的小水电工程。中国的主要设备制造厂家也达到了80多家,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小水电设备。因此,中国已经具备了完成任何国外小水电工程的能力。探索走出去的途径,通过一些小水电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但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可在所在国产生良好的影响,发展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谊。

    (6)推动及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了大电大网国家办,小电小网地方建的局面,各自具有一定的供电区,这种分治的供电管理方式,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一方面,小水电行业作为反垄断的主要力量,应努力促成政府职能转变,取消行业部门对市场的微观控制;打破公司垄断,改变电力公司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建立竞争性市场,形成以用户为市场主体、由市场决定交易方式和价格的新机制,实现电力工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作为改革的对象,要充分研究以大厂、大电网为特点的集中供电企业与小型、成片的分散方式供电的农村电力企业之间的差别;研究实行厂网分开、取消特许供电区的改革对于多个农村水电站成片供电的农村电力系统的影响,使小水电行业在改革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7)办好国际小水电中心,为世界人民服务。国际小水电中心在中国的成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也是世界需要小水电的一个象征,反映了中国小水电开发的成绩和在国际上赢得的地位。中心建设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三方合作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并在60多个国家发展了小水电的成员组织,这是继由地方政府、小水电公司及大电代管等方式之外的一种新的行业管理方式,有利于发展形成新时期小水电的开发、管理体制,并可利用中心的多边合作渠道走出去,开展对外的小水电经济技术合作活动。

篇2

1 异常高压地层预测

由于某些地域沉积环境的不同,部分地区地层压力分布的差异,同一地区、同一构造在垂向上存在着多套压力系统。由于不同压力系统对钻井液密度的要求不同,这就对地层压力监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某些地层存在压力异常现象,易发生井喷、井涌事故。需要工程作业提出地层异常高压预报,提醒井队作好预防高压的施工准备。

2 “三低”储层油气层显示识别

“三低”(指低孔、低渗、低显示)储层往往由于油质轻、含气量高而伴随录井显示级别较低,给油气层识别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录井实践表明,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三低”储层油气层显示识别。2.1 采用先进的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造成某些油气层存在无荧光显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深层系多含轻质油和凝析油,它们发出的荧光拉曼峰波长(主要在310-315nm之间)不在肉眼观察的范围内,所含的中质组分发出的波长在360nm以上的荧光相对较弱,用肉眼不易观察到。针对这种状况,可以引进定量荧光分析仪,测出样品荧光强度和含油量的定量参数,得出样品原油荧光谱图,初步判定原油有机成分类型、区分油质,适合凝析油和轻质油的检测。

3 水平井录井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钻井技术可谓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空气钻、PDC+螺杆钻进模式、欠平衡钻进等概念的不断引入,既大大提高了钻探速度和效率,又有效保护了油气层,但是相对于钻井技术来说,录井行业显得步履蹒跚。

结合录井现场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笔者认为应重点发展以下新技术:

3.1 岩屑图象分析技术

由于PDC钻井、空气钻井等岩屑呈粉末状,利用常规地质录井方法难以识别岩性、卡准地层层位。采用岩屑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彩色数字图像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粉末状岩屑的岩性识别,实现岩屑特征信息的数字化、图像化采集、存储和岩屑岩性识别,进而提高地质录井技术含量,扩展录井信息的应用领域及价值。3.2 岩屑自然伽玛分析技术

岩屑的自然伽玛放射性强度的高低只与岩性相关,泥岩的自然伽玛放射性强度高,砂岩的自然伽玛放射性强度低。因此,可以利用岩屑自然伽玛曲线有效地判断地层岩性。

3.3 核磁共振、三维荧光

核磁共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后一想法成为现实,并日趋完善,实现了对岩心、岩屑及井壁取心的快速、无损检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核磁共振岩石物性录井技术。

传统的荧光录井技术是采用荧光灯对岩屑、岩心样品直照、喷照、滴照及用有机溶剂浸泡后进行系列对比,人为观察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颜色、强度、产状、系列对比级别等等。由于操作人员素质各不相同,造成荧光描述的人为误差。而三维荧光技术可以利用特征谱图来准确识别该物质。

3.4 录井参数的深层应用

综合录井仪直接采集的参数就有30多个,派生参数多达数百个,许多参数未加利用或者应用程度不深,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限制了现场评价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录井系统的作用,丰富现场评价手段,有必要进行录井参数的深层次应用研究。

3.4.1 钻井工程异常情况自动预测技术

长期以来,安全钻井和优化钻井一直是钻探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综合录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预警系统在工程事故发生的早期,给出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报警,则对于控制事故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3.4.2 地下构造情况分析

地下的构造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一些微小构造,但是处于同一构造上的同一层地层应该具有相同的地层压力系数。如果两口井间同一层地层的压力系数相差较大,则说明中间可能存在断层或岩性尖灭现象。

3.4.3 综合录井参数与地层信息相关性分析

相对于工程服务来讲,地质评价方面用到的录井参数却少之又少,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各录井参数与地层信息的相关性、录井参数组合与地层信息综合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的钻井条件对录井参数在地质应用中的影响,分析不同钻井条件下各参数在现场地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录井参数在特殊地层上的变化规律,选择、筛选敏感的录井参数,建立特殊地层录井工作制度,丰富评价手段,提高录井参数在地质应用中的效果,提高评价准确性。

4 结语

录井信息集成不仅仅是录井资料的累加,而应是录井、钻井、物探、测井、测试信息的有效组合,应该是一个有效的系统,集中了方方面面的丰富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供综合解释评价,为实现实时远程群体决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以此开展系统深入的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和方法研究,既有其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篇3

曲阳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无霜期200多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50——625mm。

曲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沙河、孟良河、沙河灌区总干渠、两库连通总干渠等。此外,曲阳县境内分布有众多小河流,为曲阳县小水电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动力资源。

二、发展小水电的重要性

国务院水利部《关于开展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办规计[2009]309号)和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冀水电[2009]27号)提出明确要求,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电是最清洁能源,发展水电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必须大力发展。

开发和利用水利水能资源,发展农村水电,改善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水利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改变,继续按照过去烧秸杆、烧木材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农村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确保项目建设效益,根据项目区的水源、地形、自然条件,采用装机容量小、投资少,效益大的乡村小型水电站,确定不同的工程建设形式进行实施。

目前,曲阳县能源缺乏,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导致每年烧掉大量木材和植物秸杆,既浪费自然资源,又破坏了生态环境,遗患于后代。小水电站的兴建将为我县经济发展,特别是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电力仍然是制约曲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发水电是解决农村缺电问题的唯一途径,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用电量越来越大,解决农村用电难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1、水资源现状

曲阳县水资源蕴藏量丰富,水利蕴藏量3.5万KW,技术可开发量达到2万KW。

曲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沙河、孟良河、沙河灌区总干渠、两库连通总干渠等,水资源丰富。此外,曲阳县境内分布有很多小河流,也为曲阳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小水电站现状

曲阳县“十二五”水电新农村四个电气化乡,位于该县西北、西部和西南方,总面积75.28平方公里,有38个行政村,43800人。规划区内的主要河流是沙河、沙河灌区总干渠、两库连通总干渠。灌溉用水和其他生态输水完全通过沙河灌区总干渠输送。

由于地处偏远,资源有限,规划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近几年来,规划区内四乡镇开始逐步摆脱过去完全依赖农业的发展局面,走上以养殖、种植、雕刻、建筑、商业等多业并举的发展道路。农闲季节百姓以外出打工为主,冬季取暖主要以燃煤为主,春夏秋三季基本利用草本、植物秸杆和煤做燃料,只有30%农户用电炉。

规划区内现有王快小水电站和路庄子1#水电站两座,装机容量为5500KW,有待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4500KW。

小水电站建设是贯彻国家以电代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规划区内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使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成为我们党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体现,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

三、开发建设小水电的保障措施

(一)地方党委政府和王快水库管理处高度重视。曲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小水电开发建设,已把农村电气化乡建设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同时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小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前期费用,为小水电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王快水库管理处积极运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推进小水电开发建设工作。

(二)借鉴经验,创造性开展工作。在谋划实施之前,我们走了多个地方进行实地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小水电建设,无论是规划还是资金筹措都有现成可借鉴的经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益,大胆探索,优化设计,取得很好成效。

(三)加强后续管理,确保项目充分发挥效益。明晰产权,将小水电站工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推行现代管理制度,确保小水电建成后进入规范化管理。

四、要着力解决好小水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小水电建成后,严重有“一次投入,无限产出”的思想,忽视电站管理,不注重设备维护等问题。

(二)已经承包的电站,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建立经营者利益和责任挂钩的机制,大锅饭依然存在,影响到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电站的效益。

(三)作为电站主要收入来源的电费征收较困难,“大锅水、福利电”的意识不仅在群众中还存在,在部门干部职工中也存在,电站收入不能反映实际运行成本。

(四)小水电管理体制不顺,产权关系模糊,资产管理没有责任主体,各方面干预过多,直接造成了电站运行管理混乱的局面。

五、今后小水电的发展方向

(一)农村小水电站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是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条纽带,是促进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服务“三农”,充分发挥当地水利资源,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开发水利资源和技术可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掌握全县水力资源状况及小水电开发现状,加快曲阳县小水电建设步伐,以骨干电源点为基础,逐步发展局域网,增加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加大小水电管理力度,坚持电源、电网、负荷同步建设、协调发展,解决山区农民用电难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推进水利水电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0020-0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必然要求。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开发小水电,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地区用电困难、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国家实施的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等工程,小水电以其开发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就近供电、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水电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成为目前国内小水电开发的焦点。

1 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现状

1.1我国小水电的资源分布特点

小水电的装机容量因各国国情而异,我国小水电是指单机容量为5万kW及以下的小型水电站。我国河流众多,小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量达1.2亿kW。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 600多个县市区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座,装机容量5100多万kW,年发电量1600多亿kW・h,约占中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在建规模达2000万kW,约占世界小水电开发量的40%以上[1]。

我国小水电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是远离大电网的山区,人烟稀少,负荷比较分散,小水电资源是其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就地供电,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从地理分布来看,小水电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2],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是开发小水电的重点区域。目前,全国小水电已开发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广东等20个省市,尤其是广东、四川、福建、云南、湖南等省份。

1.2 我国小水电的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水电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小水电带来的明显经济效益,全国各地对开发小水电的积极性都较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小水电发展的步伐,每年新增装机容量200~300万kW,总装机容量占整个水电的30%以上,占全国电力工业比重6%-7%[3],居世界领先位置。

纵观我国小水电几十年的发展,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村用电紧张的问题,以电代柴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小水电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地区防洪抗旱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意义。与此同时,由于小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发展还促进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据统计,我国小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0.34~0.44亿吨标准燃煤,与相同数量的火电相比,可减少排放1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4]。

目前,我国小水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标准,但是小水电开发程度依然较低,开发不规范、投资与收益不相匹配、上网受限制、电价不合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小水电的发展。

2 我国小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说小水电是清洁能源,但是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运行后仍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开发过程中如果违规建设、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我国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河水锐减,河床干涸。在小水电设计阶段,一些开发单位忽略了科学的水资源开发规划,没有考虑流域总体规划问题。我国2/3的小水电站是引水式电站[5],若缺乏泄水建筑和调度方案,在枯水期时,上游的水源全部引到电站进行发电,很容易引起下游河段断流,造成河床干涸,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2)部分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小水电的选址一般坐落在植被良好、林木茂盛的山区,在开发建设的施工阶段,修建公路、引水渠道、厂房等设施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山林进行开挖,加之施工废弃物的随意倾倒,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

(3)影响水文环境,破坏生态多样性。小水电站的修建,一定程度的改变了河流的水量、水质、水温、泥沙等环境因子,尤其是拦河大坝,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它阻隔了某些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使其不能顺利进行繁殖,破坏了生物遗传多样性,对某些稀有鱼类和珍稀动植物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 对小水电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对于小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正确处理好小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论证建设水电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缺少环保措施的小水电项目,应不予审批。在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格制度周密的施工方案,杜绝野蛮施工,防止出现无序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建立完善的小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依法监督小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必须根据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小水电环境管理制度,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小水电工程涉及的主要生态与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预审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 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管理制度[5]。

篇5

景洪水电站首台水轮机组的定子设备由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供货。发电机定子是在现场进行下线组装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施工周期长、工序多、质量要求高。为保证定子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和试验计划,并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2、基本参数

定子铁芯外景18900mm,铁芯内经18130mm,铁芯高度1800mm,定子机座高度为2140mm。定子绕组为三相双层四支路“Y”型连接条式波绕组结构,720槽,共1440根线棒,每相由4支路并联,绕组单相对地电容1.32μF,绕组绝缘是F级。其基本参数见表1.

3、试验

3.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试验保证电源容量5000VA,空气开关20A,电源线采用BVR2.5mm2;(2)试验前确认试验仪器、仪表完好,接线正确和电源线绝缘满足要求;(3)试验前完成技术交底;(4)单根线棒试验:根据国家标准(GB8564-2003),确定对整台机组线棒抽样72根进行安装前耐压考核,如出线异常,则增加抽样数量或全样检查。

3.2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1)单根线棒耐压前的绝缘测量

定子线棒采用真空包装,开箱检查无异常现象,用2500V兆欧表测量线棒在冷态下的主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5000MΩ,如绝缘达不到要求,在厂家的指导下进行干燥。

(2)单根线棒的交流耐压

绝缘满足要求后,单根线棒进行安装前耐压考核。试验在光线暗淡的场所进行,线棒应起晕点高(大于1.5UN),经52(2.75UN+2.5)kV交流耐压1分钟应无闪络击穿。如达不到要求,应重新进行防晕处理,并重新试验。定子单根线棒耐压试验接线图如图1。

(3)单根线棒耐压后的绝缘测量

用2500V兆欧表测量线棒在冷态下的主绝缘电阻,绝缘电阻跟耐压前的绝缘相比,应无突变。

3.3主要试验设备、材料及工器具

试验所需主要试验设备、材料及工器具如表2。

3.4试验结果

从12箱下层线棒中抽取36根进行了绝缘检查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

3.5结果分析与处理

由表2可知,在试验过程中,当电压逐步加至50kV时,有15根线棒在R弯处有放电现象,其中1根闪络击穿。分析其原因为:(1)线棒R弯处受潮;(2)线棒R弯处绝缘材料没有干燥透;(3)线棒R弯处清洁不干净。对其处理意见为:(1)对有放电现象的线棒清除绝缘漆,重新进行防晕处理;(2)对所有线棒进行干燥;(3)干燥要求:温升不超过15度/小时,升至90度保温12小时,降温不超过10度/小时;(4)干燥后,线棒进行100%(1440根)耐压。

对试验不合格的线棒重新进行处理、并对所有抽样线棒干燥后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线棒的绝缘、耐压均合格。

4、结语

发电机定子线棒质量符合要求,在进入发电机机试运行各项试验中顺利通过考验,目前机组运行情况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标准,在良值上有明确规定,但对使用兆欧表也应提出要求,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行和可比性,以便做出正确地分析判断。■

篇6

某县域境内总面积1584km2,耕地面积151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及优质小麦生产县。同时,该县又是一个水资源贫乏县,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全县辖17个镇359个行政村。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53mm,且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地表水仅有一条过境洛河,也因近年流量锐减难以继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量也尽极限。全县水资源总量1.9亿m3,其中地表水0.4亿m3,地下水1.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0m3,亩均116m3,远远低于省、市的平均水平,所以,干旱缺水历来是制约该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低压管灌技术优势与应用现状

1、优势

低压管灌形式与其他灌溉形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与渠水漫灌方式比较,不成本低,而且也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非常简单,对操作者没有过高的要求。其具体的优势如下:首先,节水节地。灌溉的过程中,由于损失比较少,因此灌溉水利用余数更高,而且与土渠道相比,灌溉水利用余数更高,已经超过了30%,再加之,低压灌溉主要是暗灌,与明渠相比,不会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避免了明渠交叉,据大量的实践数据统计,低压管灌与明渠灌溉相比,土地资源利用率升至7%作用,而成本却减少了30%;其次,节能高效。因为低压灌溉方式运用的是低压输水方式,输水的过程中,压力至多为0.2MPa,具体统计,低压灌溉与喷微灌溉相比较,大约节约了一半的电能,再加之,低压灌溉水流速度比较快,因此灌溉时间大大缩短;再次,适应性强。低压灌溉技术几乎不会受到气候、地形以及时间的影响,与其他灌溉方式相比,投资成本比较低,技术操作也非常简单;最后,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低压灌溉水管全部都埋入地下,水管不会出现硬化等损害,也就不会对该区域环境造成影响。

2、现状

该县域境内有超过97万亩农田需要灌溉,占整个耕地面积64%。这其中有43.5万亩耕地使用低压管灌方式,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渠道、大水漫灌等方式。该地区主要作物有苹果、蔬菜等。因为当地的经济水平并不高,植物结构种植也有不合理之处,因此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平并不高。尽管低压管灌与其他灌浆方式相比,节水明显,但是应用比重依然比较低。为了促进该县域境内灌溉工程发展,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当地部门与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注重宣传,增加低压灌溉面积,而将其他灌溉方式转换为一种辅助方式。

二、低压管灌典型设计

1、基本情况

现阶段,该县域境内主要的作物是酥梨,主要使用河水进行灌溉,虽然有两条河流可以为其灌溉,但是干旱年份,尤其是酥梨生长期需要运用大量的水资源,因此灌浆水资源非常短缺。另外,长时间使用河水进行灌溉,酥梨品质会下降。当地种植户通常会选择井水进行灌溉,即能够提升酥梨产量,同时也保证酥梨质量,经济效益比较高。

2、典型区选择遵循的原则

首先,一切以当地灌溉情况、耕地土壤肥力情况为前提条件,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其次,抓住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护理,先简单再困难;再次,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典型区的选择必须要集中连片,大范围大规模开发;最后,低压管灌是为了节约水源,但是也是为了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如果经济效益不高,种植户也不会积极响应,因此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尽可能的整合各个项目。工作人员充分的了解了该县域境内的情况,对灌溉规模以及方式进行了了解,同时考虑了当地的地形条件,最终选择以酥梨为典型区。

3、工程规划和管网布置

工程规划区总共面积为3100亩,长度为重17m,宽度为12.2m。项目区内地势比较平坦,高差基本上都控制在20cm之内。目前该典型区已经有6眼机井,技术人员计划再打4眼机井,共10眼机井。新的机井平均出水量在30m3/S,每个机井能够覆盖大约155亩耕地,按照作物种植情况来进行管网的布置。酥梨种植时,要保证行距4m,每株之间应该保持3m。

低压管灌工程布置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水源工程,主要是利用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灌溉,地表水主要是河水,将河水引入到蓄水池中,再使用水泵将水运输到田间,地下水主要是机井水,也是低压管灌使用的水资源,机井水主要是利用自压方式来完成供水。第二部分是首部枢纽,包含了计量以及控制设施。第三部分田间管网工程。上述即为简单的工程规划,而管网布置时则需要按照作物种类以及分布来进行,另外,还需要考量到机井位置,既要做到节能,又要做到省工。技术人员确定管网方案后,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保证管网干管以及支管进行正常配水。至于输配水干管布设,则需要考量到地势的问题,支管与干管要保持垂直关系,管网最终选择使用树枝状布置。

依据现实情况,灌溉区域内的酥梨完全由10亩机井以及一个蓄水池来负责灌溉。以水源处为点,干管向南北辐射,每个干管走向应该与作物保持平行关系,支管与干管之间要保持平衡关系,向着东西方向进行布置。单井控制范围共布设干管1条,干管南北走向,支管垂直于干管布置,为东西走向。每条干管共布置支管三条,支管上间隔60m布设出水桩一个,每条支管5个出水桩,共18个出水桩。干、支管为PVC管,均埋设于地下。干管为110PVC管道,支管为Φ75PVC管道渠灌区蓄水池控制范围内共布设干管1条,干管南北走向,支管垂直于干管布置,为东西走向,支管上间隔62m布设出水桩一个。干、支管为PVC管,均埋设于地下。干管为Φ110PVC管道,支管为Φ75PVC管道。

三、从低压管灌典型设计论县域境内节水灌溉发展前景

该县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水,补充水源主要是井水。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无论是河水,还是井水都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再加之,现今的地下水已经出现了严重枯竭,有些地区地下水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该县域境内的某些地区已经出现漏斗,甚至有些地区地下水流量已经消失,而且由于工厂的存在,大量的河水与井水被污染,不利于灌溉或人畜饮用。在此情况下,低压灌溉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低压灌溉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几乎任何地区都可以此种技术,不仅节约水资源,效率也非常高,最为重要的是对该区域的环境不会造成影响。正是因为低压管灌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又符合我国县域境内的现实情况,此种灌浆技术必然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县域应用低压管灌技术,我国有关部门有必要大力推广此种技术,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补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从低压管灌典型设计可以看出,节水管灌技术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虽然节水灌溉技术初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后期投资比较少,不仅节能高效,对环境也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尽管基于多种原因,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还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但是随着种植户经济收入的增多,节水节能意识的增强,该技术定会得到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苏国君,王晓萍,刘伟君.对低压管灌工程规划设计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20)

[2] 刘群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J].中国水利.2008(23)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饮水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监管,及时了解农村供水动态,因此在水厂施行电气自动化进行实时监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水厂实施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实施自动化可以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

电气自动化系统建成后,将能远程监控水泵机组的启停及运行状态,能够使水量、水位、水质等数据采集由手工变为自动,使数据传输网络化、管理电子化,从而减少水厂运行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改善工作环境,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益。此外,通过对水源水位和清水池水位的监控,实现与泵站开停机及阀门开度的联动,不仅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还可以实现部分优化调度,实现节能降耗。

2、实施自动化是丰富行业监督管理手段的重要措施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发展速度快,目前很多地区农村都实现了集中供水。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还需建设20余万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工程数量的剧增也给传统的管理方式(人工管理、现场管理)带来了挑战。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嵌入式软件,可以在任何能上网的位置或通过手持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水厂的关键供水参数,为精细化的行业监管奠定技术基础。

3、实施供水自动化监管是开展高效技术培训和展示农村供水发展水平的直观窗口。

系统实施后,可通过卫星照片、标准地图等多种地图格式,分层、直观地展示辖区范围内所有农村供水工程的相关信息。如供水范围、系统组成、管网分布等,并具备地图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等功能。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水厂全都应用了自动化监控技术,而农村供水由于条件和对象不同以及经济和管理水平较差等现状,对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有着更高的需求。这无疑更需要自主研发创新技术,研究建立不同的监控模式,并对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二、水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架构

1、水厂级系统

水厂级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化监控和视频安防系统两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结合当地地形特点、网络环境,选择适宜的通信方式,使用传感器、控制器实时监控农村供水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并把分散的数据采集控制点,集中传送至水厂监控中心或上位系统。视频安防系统,通过在水厂关键位置安装摄像机、云台等,在供水覆盖范围内建立视频安防系统,视频能实时传输到本地水厂的监控中心或中控室,确保水厂运行安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电源配电柜、取水泵控制柜、变频控制柜、供水泵(含加压泵)启动柜、PLC控制柜、计算机通信柜等。这些设备通过特定的通信方式与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并通过专用组态软件进行供水关键参数和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控。

视频安防系统主要由室外监控前端、传输电缆和视频监控中心构成。室外监控前端包括室外云台、摄像机、解码器等,主要完成视频图像的采集;监控中心可以遥控云台,调节摄像头的角度以监控更大的区域范围。视频信号、云台控制信号通过专用线缆与视频监控中心连接;视频监控中心主要包括硬盘录像机、显示器等,可对室外监控前端传送的模拟或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和存储,同时将对云台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遥控云台动作。

2、区域级系统

该系统包括水厂自动监控系统和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两部分。以现有已实施水厂自动化监控的系统为基础,在县级或者更高区域汇总水厂级监控的实时数据;同时对未实施自动化监控的水厂,通过静态数据的录入和及时更新,实现信息化管理功能。

区域级监管系统一般安装在依托适度规模水厂的中控室、县级甚至更高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中控室等,由区域监控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农村饮水安全区域级监管系统架构

系统特点和主要技术优势该项目建立的农村饮水安全电气自动化系统,针对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特点和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开发,参考了相关技术标准,合理制定了监控指标,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首次研究形成了多套农村饮水安全自动化监控模式:综合考虑不同水源类型、供水规模、外在环境、当地经济状况、管理能力及用户需求等,形成了包括现地控制单元、水厂级监控系统、区域级监管系统等多套模式。区域级系统具备数据采集、自动监测、信息管理等多重功能;水厂级系统明确了不同供水环节的监测、控制指标,构建了规范数据库字段,建立了多通道现地控制单元通信方式,提高了系统规范性和稳定性。

(2)自主研发了区域级水厂组态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Web组态软件,能定制区域级系统的水厂监控组态,能远程实时模拟水厂监管现场,汇总、存储、展示实时数据,支持Web浏览器访问和在线可视化组态编辑,支持远程异地更新维护且扩充成本较低。在农村供水自控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市场上商业级组态软件的功能,为今后建立更大区域甚至全国级的农村饮水安全电气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可能。区域级监管系统水厂组态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级监管系统的水厂组态界面

(3)自主研发了区域级地图管理及编辑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地图引擎技术,实现区域级地图的绘图、编辑、图层管理功能,如绘制供水管网、供水设施、覆盖范围等;能分图层、直观展示农村供水工程的地理分布、供水范围、管网路由、运行状态等。在供水信息管理方面达到了GIS软件的部分或全部功能。GIS地图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GIS地图管理界面

(4)自主研发了智能移动终端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定制的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用户只需嵌入研发的软件到平板电脑或手机上,即可在移动终端上访问区域级软件系统,满足随时随地的监控需求。

三、应用前景展望

我国城市水厂及发达国家的农村水厂全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自动化监控技术。按照“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这就意味着农村供水的工作重心不可避免地要转移到后期管理上来。农村供水工程数量的增多意味着以人工、现场管理为主的传统技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对适度规模(如千吨万人)的工程实施自动化监控技术已势在必行。

水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建立了基于不同供水条件、经济基础、管理水平的农村饮水安全自动化监控模式,可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自主研发的区域级水厂组态技术,不仅可自主定制设计界面,更关键的是能降低成本,为今后建立全国级农村饮水安全电气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自主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技术使不同层级的用户可随时随地地了解并管理工程。

四、结语

随着我国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监控技术必将稳步发展成为农村供水的核心技术,其他供水技术在自动化、信息化的统一监管和整体布局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8

2.GPS定位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GPS定位系统具有高度的精度性、全天候、连续性、速度快、费用低、方法种类多样和操作简单等一系列特点。这使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GPS可以向用户连续发送定位信息;接收和储存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卫星导航电文等信息,并适时发送给用户;接收并执行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控制指令,适时地改正运行偏差和启用备用卫星等;通过星载的高精度铷钟和铯钟,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近些年来,GPS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首级控制,碎部测量以及变形观测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例如,在老江底电站工程建设中,首先是在截流施工阶段就应用静态GPS测量系统进测量,成功布设三等平面控制网;在库区左滑坡的监测中,使用GPS进行高程检测取得非常高的精准度;在运营期的检测使用GPS实时检测大坝的拱冠、拱座等重部位的测量。通过对GPS技术的应用,可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运用提供安全的保障。

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1.前期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

先进设备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技术设备储备工作则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并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先进设备都是价格昂贵的,因此需要更大的经费投入。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收益周期也长,故而很多前期投入是获得不了直接的收益的。一些短视的管理者由此就不会支持购买、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2.技术队伍在萎缩

近些年来,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中,技术人才的断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经验丰富、技术纯熟的骨干由于身体、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已经退休,而青年技术人才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补充。此外,水利水电的测量工作的特殊性影响着众多年轻人选择这项困难重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

3.技术管理薄弱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原因,这致使各种测绘仪器、测绘产品和测量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致使测量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知识经济”和“数字地球”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由此,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和科学成果,积极革新测量的方法,实现工程测量技术的自动化、数字化、电子化的目标。此外,要加强与工程测量技术有关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最大限度的拓展工程测量的服务范围,提高工程测量的服务质量。概观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工程控制网、监测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数据的处理和采取实现全天候、自动化、信息化的目的。

篇9

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在国外发展中曾有起伏,现今核能利用已占各种电能总和的17%。核电在我国起步晚,约占1%。

3.风电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年均风速大于6m/s的面积达66万km2,风电的发展前景良好。

4.太阳能电

我国储量极为可观。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目前尚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一些条件较好的站点正在修建中,再过10余年后将逐渐进入尾声。非水能可再生能源(以后简称可再生新能源)中风电近年进展迅速、前景看好,其余太阳能、生物能等正在起步阶段,应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加快这些可再生新能源技术整体的发展。这些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替代日益短缺的煤、油、气和水能资源,对节能减排十分有利,且它们的资源相对丰富,有可靠的保障能力,可大规模开发利用。

二、抽水蓄能的兴起

常规水电受水资源的限制,因此电网中水电比重日益减少,这样将导致调峰电源缺乏,造成电网中能源比例失调,在不得已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1)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大于50%,有的甚至采用分班制。

(2)水电弃水调峰,在我国很多以煤电或火电为主的电网,为不使因调峰而使占多数的火电机组受阻,令水电在多水期间采用弃水调峰。

作为水电的补充,抽水蓄能电站的兴起使水电重新步入了新的境界。虽然已无新的水能资源以供开发,但可利用电力系统低谷电能,通过抽水蓄能储存转换在巅峰时发电,这样蓄能运行使水利水电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三、水利水能蓄能运行

现在各种类型的水利水电如发电防洪供水和火电核电等在有条件时考虑蓄能运行即增设抽水蓄能,特别在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处理等受阻时其作用效益应当更加显著,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改观,呈现新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有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开发;江河上游山区河段的开发利用;跨流域引水,跨地区送电等几个好处。当前正处于新旧能源交替时期,因此应关注以下问题:

1.节能减排

当今气候变暖,有害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全球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对此已制定了规划,要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并规定了具体节能和减排要求。

2.优化能源结构

3.清洁和可再生新能源开发

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电等的开发利用终将取代日益短缺的火电和水电资源,对节能减排十分有利,且它们的资源相对丰富,有可靠的保障能力,可大规模开发利用。

4.改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

篇10

1 发达国家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概况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 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针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的研制,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制造出了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建成额定电压为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前苏联解体之后输电的容量降低,之后降压为500kV运行。

日本已经建成了额定电压为1000kV(最高运行电压1100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了5000MW。

意大利于60年代计划在南部地区建设一个大容量的核电站以此向北部用电中心供电,并决定采用10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但因终止核电建设,于是改在北部用电的中心地区发展天然气电站,但又因其用电负荷增长速度较慢等多方面原因,认为在近期没有必要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70年代美国计划建设一批容量为3~4GW火电厂和大容量的核电站,形成总容量为8~10GW的电站群向周围五百公里内的用电中心地区实现供电。但在1977年之后,美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降低,因此放弃了大批核电站与火电站的建设。同时因环境保护缘故以及能源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之后新建的电厂中天然气电厂所占比例有50~60%。因此在电网内没有必要发展中、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所以暂停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研究,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特高压相关设备的制造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其在电网建设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 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力电网发飞速发展,2010年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9.62亿千瓦,发电量为42065亿千瓦时,占世界发总量的19.7%,而2011年发电量为4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成为超过美国,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国家,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网容量增加对发电和输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为了解决输电容量问题的关键,主要原因有:

(1)西电东输的战略需要,我国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同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我国的电力电源的结构主要是以燃煤火电以及水电为主,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天然气发电因受到资源的限制在电源中所占比例不大。我国80%的水电资源都分布于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水电开发需结合西电东输战略,发展中、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而且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已探明的煤炭总量约有10000亿吨,其中的76%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贵州这五个省,这些地区计划建设一批大容量火电厂,向中部与东部沿海地区送电。当前,已经形成了北部、中部和南部这三大输电通道,今后将规划更大的发展。

(2)通过认真地分析我国电工企业与电网的发展趋势及现状,深刻认识到,加快建设特高压交流输电建设是坚强国家电网的必要手段,同时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建设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网是提高我国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率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与世界第二的石油电力消费国家。煤炭资源的消费比重占到总能源消费的2/3,但开发与利用的效率较低,这种资源的分布于消费不平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资源必须重新进行优化配置。而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网有利于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资源的优化,并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加快西部开发,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2)特高压交流输电网是满足日后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保障。目前我国的电网是以500kv交流与直流为主,电力输送受到制约。因此,只有建设更高等级的输电线路才能满足电力大规模输送的要求,保障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是培育和发展我国电力市场的先决条件。电力市场发展的目的是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调节电力的供求关系,倡导电力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利用效益。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基础与载体。只有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网,才可以进行远距离、跨地区的电能输送与交易,进一步调节电力平衡,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发挥电力市场作用。

4)为提高电力工业效益,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网是必然选择。发展大电网是电力部门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在资源上可以进行优化配置,且在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多方面都存在优势。在合理、高效利用能源、降低运行成本、降低事故与设备检修、跨地区补偿效益多方面都存在很大潜力。特高压交流输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网耗,还能够提高火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节约土地资源,避免500kv电网的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目前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现状

2004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开始酝酿和论证特高压项目。2006年8月,中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开工建设,于2008年12月30日建成投入试运行,2009年1月6日正式投运。截至2011年末安全运行1000多天,系统运行稳定,设备状态正常,累计送电超过257亿千瓦时。其中,华北火电送华中164亿千瓦时,替代运煤530万吨;华中水电送华北93亿千瓦时,节约用煤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7万吨。目前,该线路已成为我国南北方向一条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其实测输电损耗率仅为1.7%,约为500千伏工程的1/3,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若把替代、节约的830万吨煤炭用2万吨重载列车装运,并首尾连接起来,长度可达1100多公里。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全长约640km。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竣工投产,线路全长1907公里,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2011年12月1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建设的,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2012年5月13日,新疆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哈密南—郑州?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建设不断促进了我国能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促进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更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提供了支持。

4 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前景

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国资源的分布、能源的传输需求以及变化趋势。我国的煤炭需求量非常大,到2020年预计需求量将达到30亿吨。假如将大量煤炭从山西煤炭基地远距离送到能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与运输燃油。立足长远,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石油资源日益减少,而且在未来,运输成本必然将逐渐增加,最终将影响煤炭运输业。所以在煤炭主产区建设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网向用电中心地区输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了满足西电东送的战略需求,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以降低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的电损耗以及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因此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应对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与电量将分别达到9.51亿kw和56723亿kw/h,煤电容量为6.71亿kw,占总装机容量的70%,发电量占75%以上,水电的装机容量为2.46亿kw,占总装机容量的26%。目前我国发电能源基本条件已经决定了以煤电和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这种结构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今后的25年,我国将致力发展以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这些能源未来的发展都将依赖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电网。

5 我国特高压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2015年,“三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华”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区域电网联结起来。“三华”同步电网连接北方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地区,覆盖地理面积约320万平方千米。2015年,全国将形成东北、“三华”、西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

到2020年,预计“三华”同步电网总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占全国的57%;全社会用电量约5.2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67%;与北美东部电网等国外现有大型同步电网的规模基本相当。

参考文献:

[1] 杜至刚,牛林,赵建国,等.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5):1-5.

篇11

1.生产历史短,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偏低

尽管中国生产潜水电泵的生产历史已经达到40年,但与国际著名品牌ITT,KSB,FRANKLIN等主要生产厂家的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还属于起步晚的行业,由于井用潜水电泵的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特点,国内市场总体是趋于一个比较平稳的市场需求情况,国内井用潜水电泵的生产几乎没有实现机械化,还处于劳动力比较密集型生产状态,机械化程度低,先进技术应用少,整体的生产工艺水平低下,受当时中国机电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井用潜水电泵设计上,全部采用自主研发,产品的设计结构及设计理念不与国际普遍采用的标准接轨,不利于出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井用潜水电泵产品寿命周期和市场特点,减缓了发展速度

井用潜水泵产品寿命周期非常长,有些产品一旦成熟定型,其寿命周期可以达到几十年,甚至100年,像ITT GOULDS的8寸到16寸系列的产品,GRUNDFOS的冲压焊接式井用潜水电泵等都已经生产了60年以上,没有任何改变。在中国更是如此,虽然泵类产品是最普通的机电产品,但水利设计比较复杂,提高产品效率,提高性能指标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一般企业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安全可靠性能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追求不断创新,因为创新的效益不是非常明显,投入的回报周期非常长,同时,井用潜水泵的使用的实际情况表明,即使地球上水利资源如何丰富与紧缺,井用潜水电泵的使用也仅仅是扬程和流量的变化,并不可能被其他产品所取代,同时,因为产品销售市场需求就是多品种小批量,客户群体广泛但极其分散,不会有大型客户群体,所有销售就是靠一个个小的客户所组成,产品利润空间有限,不会有更大的投资投入该行业,市场及产品的稳定,使该行业内的生产厂家受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不是非常大,企业容易产生倦怠的观念,制约了出口的发展。

3.国际贸易壁垒及品牌竞争力低

中国井用潜水电泵的生产一直采用国家标准,与世界上通用的NEMA,RITTS等技术要求在设计上就有差距,而且以欧美等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只要涉及电机类的产品都要通过UL,GS,BS等安全认证标准,因产品种类繁多,批量少,认证费用高,各个国家电源标准不一致,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也不同,使用环境条件差别大,产品出口要克服以上困难才能达到国际客人需要,企业要付出更大的投入,国际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致使众多井用潜水电泵生产企业不在出口市场上下更多功夫,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总体情况,我们国内企业小而多,与国际上日益整合的资源格局相比形成大的反差,中国井用潜水电泵行业,在国际上就找不到一个著名的品牌,大型招投标项目中根本无法与国际上以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产品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以意大利为主的中等品牌相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

4.主要材料品质不高,影响井用潜水电泵质量的提高

目前中国井用潜水电泵产品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质量差距重点在潜水电机上,除设计因素以外,潜水电机使用的硅钢片,耐水线,轴承等是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最主要原料。这些主要原材料的生产厂家受市场限制,普遍很小,产品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能力等各种因素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进步缓慢,甚至有时受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产品质还会下降,这些主要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潜水电机的功率因数,效率,水利性能,运行寿命等主要指标,尤其是在特种产品方面,如高温产品,耐腐蚀等特殊介质的液体环境中,更没有适合的材料所选择,材料供应商不会为单一甚至几个产品,而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生产,导致产品质量确实与国外先进品牌差距,影响出口业务开展

三、井用潜水电泵的发展前景

从中国井用潜水电泵出口的情况看,无论量与质都属于非常低的水平,但也正是这个低的发展水平,说明中国井用潜水电泵行业在出口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分析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优势:

1.与国际著名品牌相比的价格优势

尽管这些年中国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等大幅度的上涨,人民币持续增值,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也相应提高,但我们产品价格与欧美等产品价格比还是优势明显的,一般类别的井用潜水电泵产品,销售价格是我们的2―4倍,特殊用途的产品价格甚至大概10倍。只要不是中国厂家互相竞争,井用潜水电泵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具有价格优势的。当然,这样的优势必须以保证和提高潜水电泵质量为前提。

2.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的质量优势

井用潜水电泵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产品是以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代表,在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占领了很多低端市场,中国产品与之相比,价格微高或接近,在南亚,中东和非洲,这几大市场上,因为过去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他们产品进入这些区域比较早,由于价格低廉,已经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但这些国家产品的技术水平,零部件质量及表观处理等,远达不到国内著名品牌的水平,只是这些国家出口时间上,较我们长,同时占据一定的语言沟通优势,随着欠发达国家和贫困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改善,购买力的提高,在进口产品方面会把价格,质量,服务,能耗等综合指标作为考虑的重点,中国产品适中的性价比一定会在这些市场上快速发展。

3.国家鼓励开发政策优惠的优势,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中国对机电产品一直采用鼓励出口,除出口退税外,对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开拓,国际展会,国际认证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同时,国家针对中国井用潜水电泵在高精尖产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鼓励中小型企业不断技术改革,自主创新,对开发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弥补中国井用潜水电泵行业空白的高精尖技术,在政策上给于大力的支持和经济补贴,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激发了中国井用潜水电泵的发展步伐,在全球经济环境比较恶化的市场形势中,对中国企业是个发展的机会。

4.产品技术提升空间大,服务配套设施好,出口机会更多

通过分析中国井用潜水电泵的薄弱环节,在发现差距的同时,更会看到巨大的发展空间,潜水电泵产品技术,依靠中国现有机电产品的整体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从目前国内产品看,井用潜水泵,很多系列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给欧美等主要品牌OEM,从潜水电泵配套的系统,电缆,管路及控制系统等,中国都有丰富适合的资源,同时,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敬业精神,在全球化的服务上,除具备优质服务,更具备价格优势,快速及时的供货,适中的零部件价格,优质的服务,不断学习的精神,肯定可以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

井用潜水电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是机遇与挑战并行,随着水电,核电,石化天然气等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使用与推广,为井用潜水电泵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口前景将更为广阔。

篇12

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乐观。

民航一级建造师是民航工程施工的一种执业资格,是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执业注册人员。民航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与港口和航道相关的工程建设,例如码头建设、水坝、电站等相关施工作业以及飞机跑道与机场建设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不论是海上运输还是航空运输都将有更高的发展,港口、码头建设必不可少,建设水电站水坝工程的项目也会日益增多,飞机场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民航建造师。 因此民航一级建造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的就业形势也是非常乐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电网更高效、更洁净、零排量。智能电网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它能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能满足保证电能质量和环保约束,适应新形式下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任务。智能电网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的主流。

2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在我国又称“坚强-智慧电网”。它是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

3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3.1 发电、输入配电与储能技术

在电能生产、输配、使用等这几个重要过程中,电能生产环节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减少污染排量最主要的一步,智能电网更多地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风电、水电等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有风力发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等。输配电技术发展流方向是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大功率、长距离输送电能,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输电能力,同时可实现远距离各大电网互相联接。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超导电缆的结构与输电方式和超导电气设备等,是智能电网的输配电发展方向,随着高温超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这种新的输电技术比传统输电技术有环境污染少、电能损耗小等优点。

分布式储能装置有飞轮储能、电池储能、压缩气体储能、抽水蓄能等,超导储能等。智能电网更多使用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能极大地改善环境,特别是减轻温室效应有积极作用,同时缓解了我国传统能源分布不平衡问题,所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

3.2 电网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的多种数据传递、保护和控制信号都需要大量信息流量,需要创建高速、双向、集成、实时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通信网络和电网一同分布到每家每户,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紧密联系的网络-电力网络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速、双向、集成、实时的通信网络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信息交换互动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网络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各种攻击,从而提高电网稳定性。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

3.3 固态表针量测技术

智能电网不再使用现有电网中的读取系统及其电磁表计,取代它们的是可以使用户与电力生产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系统有更丰富的功能,如可以计量每天不同时段电能的使用量和电费,还可储存电力部门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息及电费费率,并通知用户实施何种费率政策。更先进的功能有用户根据费率政策,编制优质的用电计划,自动控制用户内部电力使用的策略。

电力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最基础的组成部件,高级的电力参数量测技术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流,以供智能电网的各个系统调用。根据各种数据信息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发展趋势,进行智能固态表计系统的读取、防止窃电、缓减电网阻塞以及与用户及时沟通。

4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发展前景

4.1 当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各大电网互联输电能力不完善,电网之间的互济与跨电网补偿能力还有待优化改进。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我国要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还较难满足需求。所以国内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很重要。

4.2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优势

智能电网的显著优点是能够利用洁净的、新型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在未来电网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网络、电视网络的深度融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对国内电力系统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电网的动态运行特点,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用户侧的特性,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资源战略计划的发展。

4.3 我国智能电网规划应用

驱动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火电、水电、风能等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相距甚远,这就使得我国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建设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物质基础。智能电网规划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明确提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及其他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5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电网规划发展中一种新前景,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慧电网,规划中国新型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电网规划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蔡丹君,胡婧.智能电网的三个关键词[J].国家电网,2009,(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