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篇1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规划

XXXX年X月X日,我行启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XXX”工程。计划用X年时间,对XX多个行政村贷款授信XX亿元,实现XX批量授信村级全覆盖。

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一是持续网点下沉。坚持深化三农小微定位,践行错位经营策略,革新营销技术方法,深度开发农村市场,让农村市场成为了存贷款业务的主要增长点。截止目前,我行已开业网点共计X个,其中X%开设在乡镇,对XX的重点乡镇实现网点服务全覆盖。

二是团队专业管理。实行业务线、人资线、风控线“三线”与总行、省联社、各农商行“三级”管理架构。同时,重视员工培训和培养,在入职培训后,还通过“师带徒”培养模式,使白纸化大学生的业务技能也可快速提升。加强道德管理,坚持“不喝客户一杯水、不吃客户一顿饭、不沾客户一点光”的“三不”原则,架设“信贷员十不准”等高压线,飞行审计和驻点审计相结合,始终保持风险高压管控。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管理,累计培养了超XX人扎根农村的微贷队伍,其中:我行有小微贷款客户经理XX人,员工占比达到XX%。

三是产品因地制宜。结合各乡镇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顺应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变化,我提供了养猪贷、养牛贷、烟草贷、建房贷等多个种养殖和农村建设类贷款品种,有效解决客户差异化的贷款需求。同时,在他行只愿发放抵质押贷款的市场环境下,我行不推崇对抵质押物的崇拜,在乡镇发放的贷款,XX%是信用类贷款,XX%是保证类贷款,在担保方式上与他行实现了差异化,对农村市场的贷款着力点进行了再定位,赢得了无有效抵质押物小微及农村客户的一片新蓝海,也实现了我行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责任的相互交融与和谐共进。

篇2

(二)现状评估

现状情况。从河湖地貌形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化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河流管护水平等方面,分析评价农村水系现状情况。

取得成效。从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清淤疏浚、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等方面,简述近年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从河湖淤塞萎缩、河道防洪标准不足、水体污染、水生态退化、管理薄弱等方面,综合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三)面临形势

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从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

二、编制依据

根据本县域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扶贫要求等,重点从本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规划方案、规范标准等方面,分层次、提出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有关的依据。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目标、任务,提出本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重点体现尊重自然、问题导向、以水系为脉络、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基本原则

提出本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强化管护等,指导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四、实施范围与治理目标

(一)实施范围

综合考虑整治需求、治理工作基础、地方财力、人口布局等因素,提出本县域2019-2022年需要开展治理的农村水系清单,并明确各个河流水系具体治理范围。

(二)治理目标

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要求与投资可能,从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到2022年纳入实施范围的每个河流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给出治理河长、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防洪排涝标准等方面的量化目标。

(三)治理标准

针对本县域纳入实施范围的各农村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从功能、岸线、岸坡、河流、水体、文化、管护等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治理标准。

五、治理布局与措施设计

(一)治理布局

针对实施范围,提出到2022年各水系综合整治的总体布局,明确其治理思路、分区重点和方向,合理安排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县区总体布置图和分水系总体布置图,具备条件的,也可绘制分水系实施效果图。

(二)方案比选

针对农村水系治理布局,围绕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坡)、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进行不同措施方案比选。

(三)治理措施

1、河道清障

明确存在“四乱”现象的敏感河段,说明拟采取的整治措施及工程量,建立“四乱”位置、整治措施、工程量清单。

2、清淤疏浚

明确需进行清淤疏浚的河段、确定清淤深度、计算清淤工程量,说明拟采取的清淤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污泥处置方式。

3、岸边整治

明确存在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等问题的河段位置、范围,初步选取岸坡断面形式、结构形式以及植物配置方式,计算主要材料用量。

4、水系连通

明确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的河段,初步选定连通线路、从河道开挖、涵管沟通、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方面,说明拟采取的连通方式、具体措施设计以及相应工程量。

5、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篇3

三、支持小微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目前我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品种有e抵快贷、网贷通、流动资金周转贷款等,全年我行共投放普惠贷款X笔,金额X万元。同时我行针对征信良好,纳税等级B级以上企业给予信用贷款支持,还款方式灵活,资金实时到账,目前我行共发放X笔,金额X万元。让工行普惠贷款的雨露甘霖滋润万千小微客户。

篇4

2020年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及技改投资同比增幅6%,实施“机器换人”16户;完成市级“专精特新”3家,省级“专精特新”2家;新增1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新增1家数字化车间;摸排、引导、培育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相关项目。

(二)重点工作

1.2020年我县“市级队”工业企业新增1户,产值增速较全县规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保障2020年我县规上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指导企业做好三级政策奖补申报、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工作、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积极参加央视“工业精品”宣传、申报工业精品等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周”活动。

3.加速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制造。

4.重点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引导,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市清欠办工作。

5.持续做好民爆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和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管理工作。

(三)具体措施

1.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市级队”工业企业,主动跟踪我县新老企业建设运营情况,及时更新我县“小升规”培育库。对企业实施重点监测,进行业务培训,指导规上工业企业科学统计。

2.积极指导企业做好项目谋划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库建设。重点监测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新建项目实施进度,

3.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

4.开展2019年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工作,组织参加培训,牵头做好县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指导企业申报各项资金补助。

5.指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和隐患排查工作力度。

二、科技方面

(一)工作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以上,力争新增高企2家;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2个,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

(二)重点内容

1.企业做到应统则统,确保上报数据的平衡性和科学性。

2.谋划2020年度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

(三)具体措施

1.指导新入规企业准确填写高新产业行业代码。开展重新认定工作,对企业实行精准帮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行动,分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库。

2.落实《创新型县实施方案》,与省市相关部门做好对接,严格按考核验收指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商贸方面

(一)工作目标

202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9400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农村产品网销额55000万元,同比增长10%;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孵化经营主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发展跨境电商,探索新型贸易业态,保障外贸进出口持平态势,外资直接投资5%。

(二)重点内容

1.确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取得较好的考核位次。全力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电商扶贫、民生工程工作,推动项目建设。

2.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非美市场进出口,完善县外贸企业孵化培育机制,加大进出口企业培育,壮大外贸进出口主体队伍。

篇5

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的栽培种类、种植面积,进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设备在本地区合理推广与应用,为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提供依据。农业技术推广包括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实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现场指导以及技术咨询等措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项基本的技能,相关技术推广人员要将自己作为田间地头的“农博士”,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扑下身子,切实解决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2.1完善农业种植业结构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我国的农业种植业主要以“家庭小规模”为主,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各类农作物的产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有一定差异性,导致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农作物经营者的收益,制约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后,针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农产品栽培种类以及面积的合理规划,完善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的物价。针对本地区盛产的农产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进行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打造现代化农业种植业的服务链(囊括农产品的生产、再加工以及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而塑造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显著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2.2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业仍以“传统方法”为主,虽然一些地区进行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化升级,但是也往往只是部分技术的升级,而未形成基于“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综合种植集成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是涉猎农作物的栽培环境(土壤土质以及气候条件)、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依据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技术的精准化升级,从而建造完善的农业种植体系,加速我国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2.3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药、肥料超标使用,农作物种植连茬现象严重以及近年来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冰雹、霜冻灾害等)频发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促进农产品品质的升级与产量的提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措施:科学规划农作物的栽培时间,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效规避霜冻、洪涝等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引入生物天敌技术(比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利用蚜茧蜂防治小麦蚜虫)、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技术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合理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布局现代化灌溉设备(包括微喷、滴灌、水肥一体机),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组织部位进行精准施肥和科学灌溉,以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总而言之,农业技术的推广可通过对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引进,从而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2.4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农业种植业收入一直比较低。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打造高端农产品等措施,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为加速农村现代化、打造美丽乡村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3完善农业推广技术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学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项措施得以被农民接受和落地实施的关键。因此,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第一,建立现代化服务队伍。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种植业的应用技术已经涉猎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对农技推广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结构,以及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等措施,建立科学的、适宜本地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以保证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加强农民培训。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极其不利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应在农闲时节加强农民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农业技术应用“小妙招”的普及,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3.2进行农作物的集约化种植,加速现代化进程

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现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村民进行农耕田承包,加速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种植大户的形成,实现农作物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提高无人机、大型拖拉机、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等价格相对昂贵、普通农民无法接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普及率,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篇6

二、具体措施

1、聚焦主体培育,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积极对接农技中心,开展一次现代农业观摩会,讲好三农形势、讲清农业政策、讲明财政扶持,把想转型发展但没有方向不懂政策的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种养殖大户引进来、服务好,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个,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2、聚焦产权制度改革,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展现新担当

用好制度政策。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严格《XXX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制度》《XXX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流转的通知》和《XX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代管监管办法》,尽快完成三资管理系统录入,确保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有序。

深化产改自查。按照“XX”流程对改革六步走程序进行回头看,对资产折股量化、农村集体资产移交等各项工作再核实、再审查,X月底前完成X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换届和清产核资。

有创新敢破题。敢破题,XXX“三委”班子要勇挑重担,配合党委政府保质保量完成“XXXX”改革,将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到股份经济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展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降低种地成本。有创新,以XXX为纽带,深化和XX的合作,组建湖羊产业联合体,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推进湖羊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解决农户养殖散、小、弱问题。

3、聚焦补短板,在优化完善镇村基础设施上展现新面貌

在集镇层面:“补短板、提质量”,深入推进划行规市,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在集镇周边建设“口袋公园”,拆墙透绿、拆网透绿、地表绿化,安装健身器材、凉亭座椅,把“口袋公园”打造成“村民休闲乘凉的好去处、说事议事的好场所、文明实践的好阵地”,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村组层面:各位村党支部书记在抓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必须要以抓好春耕备耕为前提,确保困难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生产生活有序推进。我们将根据各村上报的21年工作计划,结合各村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村组干部作风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村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以、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厕改、旧居改造,将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贯彻到底。

4、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在持续壮大产业基础上展现新突破

一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作为。成立“西瓜产业发展联合体”,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栽培、品牌化建设、市场化经营”的思路,XXX村要配合政府建设好富硒西瓜高标准示范基地,用“XXX”商标贴牌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设施蔬菜再发力。XXX村要排除一切干扰,盯紧蔬菜拱棚建设进度,务必于X月底前按标准建成拱棚XXX座,否则XXX将不予兑现每棚XXX的元奖补。XXX村要按照“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理计划种植品种、种植方式,改变XXX年农户零种散卖的状况,必须种植芝麻香瓜、豆王、尖椒、菌菇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果蔬品种,带动农户增收。三是饲草种植稳步增长。按照“以畜促草、粮饲一体”思路,构建以优质苜蓿为主体,青秆玉米、燕麦草等同步发展的优质饲草种植格局,苜蓿集中连片种植XX亩以上每亩奖补X元,推动全镇饲草种植达到XX万亩以上。四是湖牛养殖迈上新台阶。XXX要配合党委政府,为企业搞好服务,确保XXX月底前完成XXX万只湖羊投放,全力配合企业将湖羊养殖规模扩大到XX万只以上。各村要将XXXX规模养殖场项目奖补标准及时准确宣传到户,引导群众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全镇肉牛养殖突破XX头。这些数据都是XXX明确的任务指标,请大家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六是特色种养殖有亮点。因地制宜、错位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XXX村要重点抓好蘑菇种植项目,XXX村要抓好温室大棚豆苗生产,讨讨滩村要积极配合做好露天沙葱,争取把沙葱加工成袋装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零的突破,将沙葱袋装产品和土鸡蛋捆绑销售,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七是乡村旅游有突破。围绕“旅游+”主线,把旅游产业作为后发超赶、富民兴镇的重要举措,XX年重点举办沙地西瓜音乐节,打造占地XXX亩的以“西游故事”为主题的西瓜采摘乐园,举办“穿越沙漠、清爽一夏”半程马拉松赛事,将品尝富硒西瓜和体育赛事完美结合。

5、聚焦抓常态重执法,在专项治理上展现新常态

健全“划片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三级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耕地整治等各项工作纳入一网管理,一网统筹。一是生态环保一抓到底。完成辖区XXXX燃煤锅炉的拆改和餐饮门店油烟清洁化改造工作,建成镇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水乱排乱倒;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饲料、堆肥、地膜等综合利用,从源头治理秸秆焚烧和农业面源污染;二是乱占耕地严惩不贷。严格落实“各片统筹配合抓整治、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机制,集中开展撂荒土地、未利用地专项整治,耕地苗木专项整治活动,将耕地中的苗木于XXX月底前彻底清除出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知情不报或者软情薄面,执行不力的镇村组干部,严肃处理。

6、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在共建共享宜居村镇上展现新常态

篇7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

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七、加强依法理财行政,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篇8

1.3农机化是建设新村镇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堆放甚至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消除了施肥不当造成的水源污染,还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1.4农机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方略。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既扶持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又有效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加快了农机工业振兴。另一方面,农机化的迅速发展,既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富裕了农民,又促进了我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机化发展的主体也是农民。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要给予农民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民既能从国家补贴政策中得实惠,又能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添实惠,获得更低的机具价格,更好的售后服务。

2.2坚持走非均衡发展的路子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从不同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自然经济条件、产业特点、种植制度的实际出发,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以及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农机化。

2.3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农机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2.4坚持典型引路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发现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解放思想,善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3.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要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确保农机化在政策推动、效益驱动、需求拉动下,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购置农业机械。同时,要加大对农机化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农业装备项目和专项资金,引导农民及农村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收获、植保、田间耕作、还田、青贮、粮食烘干、农副产品深加工、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技术;发展节水溉灌、设施农业等系列化机械作业,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领域的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篇9

(一)成立古树名木专家库

为规范古树名木认定工作,资中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四川省古树名木专家库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会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商,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推选了陈伟、饶勇、罗迅等9名专家,成立资中县古树名木专家库,于4月中旬开展了古树名木的审核、鉴定,并出具了古树名木鉴定及审核意见书,为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导和保障。

(二)开展古树名木调查鉴定

这次古树名木调查,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现场调查的方法,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开展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所有已经掌握基本情况的古树名木逐一进行现场复查,核对原有调查数据,并进行拍照。我县调查古树名木139株,生长正常,全为古树。其中:城区70株,乡镇69株,二级古树6株(乡镇),三级古树113株(乡镇58株、城区55株),后续资源20株(乡镇5株、城区15株)。

(三)建立古树名木信息档案

(四)古树名木的公布与认定

按照《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三级古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和公布”。资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了《关于认定和公布隆昌市古树名木工作的请示》,资中县人民政府批示同意了请示事项,并通过资中县党政网对外公布全县古树名木认定情况。

(五)进行古树名木挂牌

我县制作139株古树牌,5月,资中县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挂牌工作,分城区分乡镇分村社逐株进行挂牌保护,并于5月30日前全部完成了挂牌工作。

(六)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监管责任

按照《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与日常养护责任人签订日常养护责任书,明确日常养护权利和义务。”我县每株古树均落实了专人管护,目前正积极为管理人申请金费。

二、古树名木建议

(一)建立古树名木责任人信息库、微信群,畅通古树名木保护渠道。

(二)按照“一树一策”技术措施,做好古树名木的养护维护工作,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

(三)加强云顶镇云峰村4社楠木古树群主题公园调研工作,结合乡村振兴、云顶古寨风景区开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提升改造楠木古树群周边环境质量。

(四)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科学预防和管理古树名木,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

篇10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如何结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赣南旅游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旅游产业中,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刚劲,并且迅速形成一股新生代旅游热潮。红色旅游其实就是一种把红色的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主题形式。

1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

赣南曾经是中国革命时期斗争的主战场,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地 的革命旧址还有纪念设施、红色民谣、红色的故事传说凝聚出赣南特有的红色文化精神风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瑞金一处的革命旧址就多达180多处,有像石 城阻击战等战场遗迹,还有像上犹营前烈士陵园等,这些广泛分布在赣南各地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是赣南红色旅游文化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2 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内涵

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作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 社会资源利用效益,对两种以上产业的链接进行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着眼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 的和谐,着眼于如何通过对有限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链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3 赣南的红色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地方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性强,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 高,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典型的绿色产业,是一项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红色旅游市场日渐开阔,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 行业共同发展,是很多省市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3.1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

(1)、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已经初具品牌优势

瑞金“红色故都”作为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宁都、兴国、于都、会昌等县也是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基本上可以组合形成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

(2)、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具备极好的交通市场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赣南是个边界城市,与粤闽湘交界,连接多省,与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南昌、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形成“五小时都市圈”,具有2亿人口的国内旅游客源地市场。

(3)、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赣南古文化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优势

赣南是客家文化发展的摇篮,有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历史遗产。赣南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老山水历史文化名城,依山傍水,非常有利于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古色旅游完美结合。

3.2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劣势分析

(1)、赣南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强,旅游规划滞后、促销手段不足

长期以来,赣南用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资金有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旅游产业及相应的附属产业相对落后,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缺乏科学规划。

(2)、赣南红色旅游人气指数相对比较低

通过对南昌、延安、井冈山、韶山、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关注度数量调查显示,赣南红色旅游的人气指数有着较大差距。从赣南旅游部门也得到相应证实,目前游客客源主要以南线闽粤地区为主,也有北线省市游客,但旅游总体收入偏低。

(3)、管理体制不完善,旅游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赣南红色旅游还存在着多头管理、多级管理的现象。以山体为主的属林业部门管理; 以水系为主的属水利部门管理;而文物类和博物馆、纪念馆类属文化部门管理;烈士陵园类又属民政部门管理。总体看来是大家重视,共同参与,实际上互相牵扯, 给资源整合、促销组织、平时管理带来诸多难处。

3.3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

(1)、有利的政策、经济市场环境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开发赣南红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随着赣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赣南对外吸引资本投资得到迅速发展,必将为赣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可能。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建设赣南红色旅游产业数字化平台提供了机遇。

通过建设和完善赣南红色旅游产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电子信息服务,对红色旅游的展示、红色歌谣的传唱、盛事节气介绍、管理服务的完善都提供了良好机遇

3.4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

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许多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

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呈现出不稳定发展态势。

4 建立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可以紧密围绕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这一形象定位,将红色旅游发展作为突破口全面跨越发展。

4.1 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建立起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就应采 取具体措施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整合成一项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模式。既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又要注意与生态 资源的结合,更要注意发展旅游的附属产业,使旅游资源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近、相得益彰的产业活性生态链发展格局。

4.2 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赣南各红色旅游景点间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精心打造赣南红色旅游品牌,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延伸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4.3 打造协调可持续发展活性生态链

加大力度开发真正体现中央苏区革命精神和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经济效益,努力使赣南红色旅游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

5 结论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人文和政治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一条立足于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完善体制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一个管理有序、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 游产业,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工程,从而更进一步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丽刚.《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及开发策略》 [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篇11

第一,在服务发展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就拿“六大攻坚战”这项重点工作来说,有些部门在项目的谋划和提报上不科学,不符合于都发展的实际。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些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比如: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普遍超工期,我们有资金,却不能如期办好事。有些干部没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想当“太平宫”,不敢得罪人,怕惹是非,缺乏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项目落实上,责任压实不够,压励传导不够,经常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县里再三调度,工作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

第二,在服务企业上,政策兑现和落实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在企业的引进上,“走出去”招商引资“声大、雨点小”,大项目引进少。企业引进以后,有些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推诿扯皮、故意刁难、阻工闹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踢皮球”,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承诺兑现不到位。有些“窗口”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有较深的感受,不少企业反映:“于都水太深!”当前,从中央到省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于都的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敛,导致企业办事难、办事慢。

第三,在服务群众上,深入基层和线少,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有些干部思想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隐性“”问题没有彻底根除,作风漂浮。前段时间,我们在迎接省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有些乡村干部思想麻木,缺乏政治敏感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抽查到。有些乡镇、单位和部门的副职领导履职尽责不够,深入贫困户少,电话遥控指挥多,不善于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距离,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目前,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在倒数的位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导致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满意。

第四,在服务改革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够,思想僵化、效率低下。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改革破了题,但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和调整,因此受到了各种阻力。比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作为试点县,“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疗设备、医药品仍然还有吃回扣的现象。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强化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以好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高效率推动振兴发展。

一、改作风提效率要与“六大攻坚战”结合起来。

打好“六大攻坚战”,是市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六大攻坚战”,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多次督查调度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引进来了,却迟迟没有落地,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还很大。可是,尽管压力再大,任务再重,我们都必须向市委“交账”,向百万于都人民“交账”。尤其是,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马上就召开了,这是对各县(市、区)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和兄弟县市的直接竞赛,这既是发展成果的比拼,更是作风效率的比拼。全县上下一定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全面展示我县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切实以崭新风貌、优秀业绩接受市委的“检阅”。同时,要充分利用流动现场会这个有利契机,迅速掀起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热潮,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强化督查调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以好作风打好攻坚战、高效率赢得快发展。

二、改作风提效率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X0月份,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明确指出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脱贫任务进展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够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发现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我们先后接受了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全省的绩效考评,全县有8个贫困村和X万多群众要脱贫,算收入都能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低保、社保、务工收入,真正的产业收入比较少,这种脱贫是低水平的脱贫,是很难持续的甚至是极易返贫的。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乡村两级负主体责任,单位负连带责任,干部负帮扶责任。这里,我明确一点:村“两委”马上也要换届了,脱贫攻坚的作风不实、成效不显,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名,问题突出的,必须要约谈。前段时间,文明市长来我县明察暗访,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作风问题。他也明确,于都的脱贫攻坚完成了,全市的也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亲自挂点于都。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展现作风的最大舞台。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决压实责任、夯实举措,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水平,为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要结合中办回访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认真反思、全面整改、举一反三,强化督查、严肃问责,不断浓厚工作氛围,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改作风提效率要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篇12

2、兴办公益。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出资捐款参与农村交通、供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文体、卫生、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全县煤矿用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累计约1亿元左右。郑村镇20*年利用“以煤补农”资金,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了贯通全镇的一级出境公路,平坦宽广,标准高,水泥铺面,质量好。今年,又投资400万元,动工建设覆盖十几个村,涉及数千人口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困难问题。侯村、夏荷、永安、长畛、五里庙等产煤村,从煤炭收入中拿出不等资金,采用不同形式,补贴移民新村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这些地方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标准,统一格调的农民新居气派大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中村镇的所属煤矿,近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各村的绿化、美化、整修等工作,这些举措,改善了生态环境,尽到了资源型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义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结对帮扶。就是引导煤炭企业跨区域与无煤乡村结对子,开展“一矿帮一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县共有246个行政村,其中有煤矿的村仅35个,就有200余个村既无煤矿,也无企业,这些纯农业乡村,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以“穷富结对,企村联姻”的办法,采取“协商自愿,循序渐进,结对帮扶,互利双赢”的形式,鼓励引导煤炭企业自选区域,自择项目帮助纯农业乡村发展经济。郑村镇半峪煤矿近几年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在固县乡云首村和当地联合办起了“万头”种猪繁育场和“万头育肥场”两个大型养猪厂,无论规模技术和效益在全县都是一流的,年出栏生猪2万头,带动了柿庄、十里等五个乡镇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4、基金助弱。就是凭借煤矿企业的资金优势,建立“扶困济弱”的帮扶基金。主要用于贫困学生就学、特困人群救助、残疾人员帮扶、农民大病医治、农村老党员和卸任村干部补贴等方面。据县煤炭局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年,全县煤矿用于助学方面基金约260万元,用于特困、残疾人群救助资金约380万元,用于社会赈灾资金约2000余万元,对工龄达一定年限的农村干部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都有一定数额的补贴。凡有煤矿的村,对本村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给予1000—2000元奖励,对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500—600元补贴。

二、在煤矿整合过程中“以煤补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煤炭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煤炭属一次性能源,总有挖完的时候,所以煤炭企业一般都会经历起步一兴盛一繁荣一衰落的过程。我县煤炭产业,真正起步还没几年,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发展到兴盛阶段。正处于上升时期,今年以来,根据《山西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走势及我县煤炭企业的目前情况,不仅以“以煤补农”受到冲击,煤炭产业自身都受到严重影响。具体是:

1、煤炭企业面临产业整合的考验,开工不足。我县44座煤矿中,除5座县营煤矿2002年改制外,其余39座,乡村煤矿(占85%),普遍存在起步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办),规模小、产能低、设备差“先天不足”的缺陷,绝大多数因整合而关闭,煤矿数量锐减,开工严重不足,春节后几乎没有生产。从09年省政府制定的煤矿复产条件看,安全门槛空前提高,一些持有“六证”的煤矿也因短期内整改无法达到复产标准而放弃复产念头,即便有条件有信心整改也因无法预测未来整合的政策变数思想动摇。目前全县44座煤矿仅复产7座,占生产矿井27%,还是最近才批准生产。煤炭企业有波动、有担心、有牢骚、有怨言,似乎前途未卜,既影响了有煤矿的的乡村“以煤补农”工作,又暂时影响了全县的财政收入。

2、煤炭经济呈现减收下行压力,出现亏损。煤炭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可谓“一桩擎天”,煤矿数量减少,煤炭产量下降,势必出现行业亏损,最终会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据业内人士称,去年全县年产煤500多万吨,今年半年时间即将过去,估计全县煤炭产量很难达到400万吨,减收三成已是定局。原来依靠煤矿支撑和发展并且相当富裕的尉迟、加丰、五里庙等产煤村,已经出现经济危机,车辆封存停驶、欠费造成停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全依靠煤炭经济维系的县级财政到底会受多大程度的波击,恐怕在后半年至年底就会显现出来。

3、“以煤补农”政策受到严重冲击。

“以煤补农”政策实施以来,尽管有范围、区域限制,时间不长,受众不广,分布不均,但毕竟还是惠及了一些地区农村和一方百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乡村煤矿在“以煤补农”方面是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它除了按政策规定上交一定比例的利税后,所有收入基本上都用于了“补农”,没有过多的消耗和“跑冒滴漏”,较之其它形式的“补农”效果更明显。但在整合过程中,恰恰是乡村煤矿这一块受影响最大,煤矿企业自身难保,“以煤补农”不会不受冲击。产煤乡村一下子可能“由富返贫”,新农村建设缺乏动力支撑,可能中途停滞;农村富裕劳力失去就业岗位,农民增收困难;靠煤炭带动的其它产业如运输等也会受到影响;“以煤补农”工作失去财力源泉,会举步维艰;财政收入成在煤,败也在煤,会出现大起大落。我县“三农"发展面临潜在危机,甚至诱发不稳定因素。

4、产业结构必须面对调整的痛苦挟择,应尽早谋划科学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多元化的,如果只靠一种资源一个产业去支撑,不仅是危险的,而且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我县产业结构中“一业独大”、“一柱擎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对全省产业整合的大趋势,不能在“危”中寻“机”,果断转身,发展煤炭的接替产业,很容易使经济发展由大起走向大落,出现“经济衰败,财政崩盘”。当然,一个产业在最赚钱的时候要放弃,去寻找另一产业去创业发展,是会很艰难痛苦的。但煤炭产业调整的大政策,大走向,整合重组的大趋势、大格局迫使你不得不去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是早调整还是晚调整,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是提前调整还是滞后调整,是局部调整还是全方位调整,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浴火重生”的痛苦抉择。

三、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近年来,县乡村都出台了“以煤补农”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煤矿企业服务“三农”搭建了一个平台;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一个载体;为企村共建新农村提供了一个机遇。如果说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是政府对企业的硬约束,那么“以煤补农”政策机制则颇具可持续发展的软效应。为了使煤炭产业在整合中健康发展,引导煤炭企业积聚更多的资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人民,积极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篇13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经济持续运转的前提。必须科学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在农业经济过程发展中,应当深入探究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剖析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新状况,最大程度体现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农业经济管理应当与国家惠农措施相结合,构建出具备可行性的制度体系。

2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自然耕地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助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1]。

2.1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

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而言,提升利用率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通过对农业生产污染源头的控制,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资源的使用率,为后续农业发展提供力量,有助于提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2.2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方案。就市场需求而言,要明确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可以通过市场采集样本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适合本区域的农业发展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区域发展,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扩大农业生产效益[3]。

2.3建构多方投融资体系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举措,为吸收外来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开辟相应的绿色通道,充分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加大农民的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展不仅受到国内相关人员的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外来投资者的青睐。这样一来,我国农业发展拓宽了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局面,也从侧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财政扶持、降低税率以及设立绿色基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4]。

2.4加速农业的整体发展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水平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应用科学技术时,需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特色。根据内部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农业发展方向,及时对生产方案进行调整,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应该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积极吸收外部资金和资源,提升发展规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农业整体发展[5]。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3.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就日常的农业生产而言,需要加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加强技术指导,针对性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充分挖掘各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生态效益,也要保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可以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开发农村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绿色旅游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生态生产线扩展到生态旅游线,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开发农业旅游,既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发展农业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2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应用新兴技术还是建立现代管理模式,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利用政策效应吸纳人才,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可以通过人才研讨会,结合民生、社会、农村、环境、文化及经济等方面研讨,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好的方案,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并完善基层信息收集渠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保证信息收集渠道畅通,才能及时接收农业工作人员提出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反馈,保证农业工作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应对日常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行政工作及时、有效、公开、公正,提高工作透明度,有效避免贪污、腐败等行为滋生。在出现利益纠纷或者责任问题时,明确职责划分有助于找到相关负责人,了解事件经过,避免浪费时间导致问题扩大化。针对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维护农业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利益维护机制平稳、有效运行,在维护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其生活水平。

3.3联合当地企业,加强绿色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全面关注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停止高污染的工程项目,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积极推广宣传当地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吸纳社会资本,打造绿色品牌,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严格把握生产流程,确保品质,杜绝破坏品牌形象的情况出现。企业与政府合作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区域品牌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信用贷款模式能解决传统信贷存在的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信用贷款,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贷款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3.4提高农村内生驱动力

首先,要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采取一系列惠农措施以及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激发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吸引农村年轻生力军主动回乡建设。其次,对于回乡建设以及留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搭建渠道,创建机会。只有让农民真正看到乡村发展的前景,农民才能鼓足干劲,继续奋斗。相关部门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以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着手点,实现增产增收。再次,新农村建设中一定不能缺少农民参与。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提升村民对农村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政府部门需要组织一批专业人士定期下乡,为农民提供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以及宣传表演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村民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使农民成为有理想、有素养、有目标的新型职业农民。

3.5做好普惠金融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