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培训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篇2
打铁还要自身硬
如果培训管理者还停留在靠发表格给业务部门选课,或是在需求访谈的时候先入为主地询问对方的培训需求(或是象征性地问一下战略规划、业务规划,然后很快又转入培训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培训对业务部门的认知影响也是有限的,很难逃脱惨淡的局面。
培训管理者都知道需求分析要从战略、绩效入手,但是自身掌握的工具方法论是否能够做出支撑?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妨参考一下绩效改进思路,过程中结合引导技术和教练技术,特别是在需求分析和访谈阶段,搞清楚哪些问题不适合培训,而哪些问题不培训,培训的落实就有保障了。
谁来制定行动计划?
对于培训经理而言,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谁来制定这些培训项目的行动计划?
很明显,完全由培训经理自己来做是不现实且不合理的,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力量。
培训经理要让业务部门认识到他们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要形成分工。
一般而言,新员工培训、基础性培训、战略性人才培养都是培训部门负责,而与岗位技能相关的业务培训都应由业务部门来负责,培训部门可制定激励和约束措施来督促业务部门执行。
因业务需求灵活变动
有些培训本身就是因某一项业务需要而开展的,所以要根据业务启动时间来安排培训项目时间。
比如,公司计划下半年派一批新人前往海外开拓市场,那么很显然,培训管理者在上半年甚至提前一年就应该启动培训项目,若等到下半年再去实施,就会赶不上业务计划。
2系统运营-打破工学边界
科学安排培训计划的最高境界就是使组织内的培训常态化。这要求培训经理从多个方面系统运营全年培训项目,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打通培训和工作的边界,这对我们的专业度有较高的要求,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人才测评+教练辅导
促使动机转化,从根源上驱动学员把成长当成自己的事情。“1对1”测评解读和教练辅导环节,是我们深度影响学员及其上司改变培训认知的好机会,这个时候培训管理者的角色更像是咨询顾问。
个人发展计划(IDP)+导师制
催动目标转化,把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培训管理者主要搭建框架、提供辅导,让学员的成长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工作需要。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核心人才的培训,特别是业务部门领导想重点培养的人群。
行动学习
增进能力转化,行动学习能很好地演绎70-20-10法则,是打破培训和工作边界的典型方式,也是培训对业务影响最明显的方式之一,自然也是深度提升业务部门对培训认知的好办法,甚至有时候能带给“刀枪不入”的业务部门强烈的震撼感。
以上几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混合使用。除此之外,学习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学习常态化,比如移动学习、社区化学习。从体系的角度,学习路径图也可以参考。
3随时调整和评估
开展惯常性培训项目
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例行性培训项目会固定在某些时段开展。比如每年夏季7、8月份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对许多公司而言估计是雷打不动的安排。还有一些人才培养性的项目,这部分属于组织的长远规划项目,需按照既定时间和节奏来安排。
虽然也会受生产影响,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安排这一类项目的时机主要由项目的性质、目的和培训时长来决定,关键是要确保年内能启动并完成(跨年度项目另外考虑)。
评估培训任务的均衡性
虽然根据生产的淡旺季来安排培训比较合适,但还是要考虑培训的总任务量。
篇3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科学从前沿高端到基础普及的转型,改变了关于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的观点。[2] 2010年11月,陈国良院士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3]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主要的两个培养目标。[4] 计算思维从依托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一个问题有解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使用相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者,对中小学生未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因此,要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具有计算思维,必需先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如何建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1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以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主,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开展与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教学情景,即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景中;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些都有利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思维理论,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以抽象化与自动化为特征。[1] 人类的活动总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对人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思维类型?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设计构造为指导,思维可分为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三类。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以及主要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运用的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同时具有抽象化与自动化的思维特征(即程序设计式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分类与计算思维的含义,这种思维属于计算思维。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乃至知识技能,带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将最新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下一代。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更接近实际情境的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建构
2.1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要素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关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和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专题,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提供保障。
以专题为中心组织研究与学习,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5]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训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这些基本因素,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协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能支持,具备创建教学情境的先决条件。
协作。协作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计算思维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反复思考、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商榷、讨论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与思维的升华。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对学习专题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时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即计算思维。
2.2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以专题为切入点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真实的情景。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知识、技能、经验的再重组,运用约简、归纳、抽象等思维方式,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习意义的建构,即计算思维的建构。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着重关注以下6方面的问题:①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学习意义建构的核心。②教学关系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学习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④学习方式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⑤学习过程以协作、会话、共同建构为主。⑥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主体-思维”课堂教学模型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主题任务、确定学习活动的时间与进度,随时监督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则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模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则通过“专题学习选择主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检测修改成果创新提升”的主线展开学习;重视评价反馈。该教学模型,建议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①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全面讲解,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全局,阐述研究主题的全貌、最新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等,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小组提供可选择研究、讨论主题,供学习小组选择;鼓励学习小组自定研究主题。
②选题。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自主意愿,选择1个研究专题。
③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依据讨论主题,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部研讨、合作学习,并形成统一的小组研讨成果(观点、结论、方法、方案)。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探究学科知识与提高计算思维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交流各自的收获与心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归纳、约简,阐述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设计。使学习者能共享相互之间的研讨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⑤评价纠错。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学习者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共同研讨,肯定正确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得到检验与提高。
⑥创新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升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形成此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思维解决新问题。
该课堂教学模型中,强调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重视学习者分离、归纳、递归、约简、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运用与提炼。通过具体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模型(算法),提倡思维模型的建构与拓展。其中步骤①、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步骤③、④、⑤为学习者协作、会话提供有利条件;步骤⑥实现最终意义建构。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型的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了解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提高职业素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智盟资源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优化了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使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了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是一种符合学习者(信息技术在职教师)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型。
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型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计算思维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使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316-3318.
篇4
1 引言
当前的教学活动无论是理论性的教学活动还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三段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了极大的部分。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来说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计算机培训这种工作导向的实践课程来说显然有所缺陷。
作为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计算机培训课程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任务引领型”教学作为一个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对于解决目前计算机培训中的学生整体素质与岗位需求匹配性较差的问题有着较好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任务引领型”教学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该授课方式在计算机培训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任务引领型”教学在计算机培训的实践中效果显著,值得广大教师的学习和推广。
2 “任务引领型”教学相关概念
所谓“任务引领型”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将所要学习的只是贯穿在各种不同的任务之中,依据岗位需求的要求,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由简入繁,逐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由易入难,从而完成教学的任务。
“任务引领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任务驱动式。“任务引领型”教学试图通过实际工作中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取实际工作中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第二,结果驱动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是“任务引领型”教学课程培训中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第三,突出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任务引领型”教学课程定位、教学过程与评价所围绕的核心,这个核心涵盖职业技能考核的所有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3 计算机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与实际岗位需求差距较大。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就业相关的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反而是理论课程较多。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设置并未是为了学术型教学,学生未淼木鸵捣较蛞膊皇墙行学术活动,所以课程设置上面仍然应当是以与实践更加紧密联系的实践课程为主。另外还表现在课程内容设置比较陈旧,并未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尽管计算机现在已经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是计算机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的速度之快导致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适应计算机发展的变迁速度,及时进行改变和发展。
其次是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设置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契合程度较差。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计算机职业的入门证书,是劳动者进行入职、就业、升职的必要凭证,对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劳动者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有的计算机培训课程由于更加重视理论,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实际上是反映了与特定职业的相关的在实际工作中的标准和规范。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人职业能力的证书体现形式,但是目前在计算机培训课程中资格证书要求与课程设置方面差距较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了学校培训的学生可能并不能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从而无法就业。
4 “任务引领型”教学在计算机培训课程中的效果
“任务引领型”教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和目标与计算机培训的目的及特点是相适的,非连续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学科不像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那样有着很强的学习逻辑先后关系,必须按照这种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许多计算机知识并不存在这样的特点;此外,由于计算机学科是顺应时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知识时效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只有不停学习才能够与之适应。
篇5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行的最为科学的普通话测试系统,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对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要求更高。因此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在教师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应当有大的改变。
一、普通话传统授课方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普通话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组织角色,往往还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每堂课的课堂教学随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网络课程教学之后,教师的身心将得到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将充分地得以体现,课堂教学呈现出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1.教师工作量大,无法有效组织课堂训练。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班级,一个班最少有三十余人,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组织一次有效的课堂训练是极其不易的事情。语音辨正是普通话学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老师无法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发音矫正,学生将不太容易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
2.教师未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语音教学中,教师把精力过于集中在声韵调的字音教学上,对一些如音高、音长、词语的轻重格式、句子的停顿和语调等,往往不能细致地展现出来,要全部采取统一的模式来讲授。一部分方言较重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容易持续下去。
3.普通话学习无法真正实现应用自如。传统的语音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脱稿说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因为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许多学生是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只要从普通话语音开始训练,循序渐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说标准普通话的程度,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能在网络课程这个平台上,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充分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甚至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二、运用网络课程,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语言,是母语。而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很大。学习者必须要将普通话当成母语一般地来运用,才能说是完全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处理。老师授课模式由传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可以讨论和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进度相似的学习伙伴,形成一个学习团队。老师还可以将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答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模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2.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对自己需要掌握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自主取舍,对自己不理解的学习内容可以反复学习消化。网络课程把学生自主性放到了第一位。
学生在传统课堂训练中出现的心理上的自卑与不爱张嘴练习的情况,在网络课程系统中会得到改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难点音进行重点的训练,不用考虑教师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反应。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对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3.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处于方言区的同学来说,学习标准的语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网络课程可以将许多好的资源进行共享。学生利用软件下载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电子教案以及普通话语音和视频的资料,使自主学习可以在课外得到延续。
三、从几个方面设计普通话网络课程
1.应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网络课程上,教师授课依然可以沿用原有的集体教学、以组长为核心的小组学习、分层教学等好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增加如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讲解、示范和辨音辅导的教学形式。学生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存在问题最多的章节反复地学习训练,不必跟着教师的进度,生硬地向前推进。这么做的结果是,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编排学习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着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词汇、语法等内容来制作的,以完成学生最初阶段的系统性的学习,其中可以将基础部分的声韵母,重点进行标准音和方言音的对比,可以从口形与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而其他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重点进行辨音和正音的口头练习。这就要求训练的语料练习要进行编排。
3.选取恰当的学习资源。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语料练习而不能发现自身问题。因此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助于学习的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声韵母和轻声、儿化的音频语料、标准音与方言音的视频对比、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模拟试卷、还有学生模拟测试时的录音,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4.辨音、正音辅导的形式。在普通话学习中,辨音和正音的辅导方往往需要老师做出示范或者使用视频软件教学。这些都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传递到学生的面前。学生可以通过投影、录像或者电脑视频来观看示范者的口形和舌位的变化以及气流的强弱摩擦等口腔内部的细微变化。而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样本。通过测试而选的组长,老师要培训其了解测试的评分标准,能够分析出同学语音中的问题和指出改进的途径。因此分组学习被认为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师生对练,学生需要老师做出评价,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明确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获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由日常测试和最终的模拟测试组成。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多次地对自己的测试进行录音,选取最好的一次提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每一题测试进行录音,然后回放,发现不足,加以纠正和训练。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网络课程中,学生拥有了多次考试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成绩当然也会有提高。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后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地来训练自己的发音,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普通话网络课程的出现,使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模式。它为语言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使普通话课程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开放空间,普通话距离大众化的道路己经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篇6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篇7
二、增强成人计算机培训教学效果的方法
1.找准起点,选对教材。
成人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存在差异,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成人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教师为学员选取的教材要根据培训目标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上好首课,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学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在具体授课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避免一开始就把学员引入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第一堂课首先要尽可能展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其次要精心挑选一两个操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软件,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并不神秘,在自己的手指下也能乖乖听话。
3.演练结合,授人以渔。
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的特点、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情况,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员,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又要尽量满足部分学员对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深造提高的要求,从而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讲解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员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
篇8
一、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创设具体学习任务为主线,在执行任务时掌握要点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任务驱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教师创设学习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该任务,这种解释有一定片面性。“任务驱动法”的真正含义应是学习任务与知识点融合,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任务需要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点,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不断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任务创设要以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基础,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通过激励和挑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职称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职称计算机培训不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参加学习的人大多是职工,能够利用的业余时间很有限,而培训内容较多,题量较大,经常有职工在培训中对答题的速度和节奏把握不好,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至于无法完成模拟考试。比如在答题中纠结于某一个题,浪费了太多r间;导致没有时间做其他题,这都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优化职称计算机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尤为重要。
三、职称计算机培训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因此有的员工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总是认为自己不用再学习,也能够运用自如,在培训中有一定懈怠情绪。但有的员工接触计算机较少,信心不足。学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充分把握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设计,以此激发学员对完成任务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越贴近实际工作,越能让学员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兴趣。
(二)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
在上文中提到,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员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而有的学员认为任务没有挑战性,都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充分考虑每个学员的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知识含量较高的任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员在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等方面,分组创设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任务。
(三)重视学习过程
计算机是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员的好奇心理。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技能、贴近生活实际、重视学习过程,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教师任务下达任务给每个小组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研究,各组的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来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所提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以及遇到的难题及时与学员互动,并加以引导,才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学员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既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指导学员有效学习。具体来讲,为了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教师要特别重视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反馈,将教师点评、学员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加以合理应用,即进行多元化评价。而在职称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三种不同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日常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及上机实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考核学员的平时课堂表现,如每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任务内容由学员制定;理论知识考核则主要考查学员对职称计算机考试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各类编辑软件的应用能力;而最重要的考核则是上机实践,这不仅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考查,并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职称计算机考试的结果。
四、结语
在进行职称计算机培训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设计任务,学员完成任务,不仅使学员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并且在最终的考试中灵活运用知识点,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篇9
1.1 培训层次乱
笔者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几乎所有的培训形式都不分学科、年龄等层次结构。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出动,使培训降低了与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老教师的接受水平,导致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岗位、学科教师的需求。
1)学科层次。学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对计算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有区别。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转行的,对这部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如校园网络、课堂广播),使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需要,要加大对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培训。在培训时,部分培训学校没有认清实际,搞一刀切,不将参训教师分清学科层次就盲目培训,使很多参训教师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到的知识不能用。
1.2 年龄层次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均等,老教师、中年教师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进度有差异,各自对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老教师需求计算机公共基础与应用基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操作熟练性、巩固培训;中年教师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与技术基础培训,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而对于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计算机水平远远高于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需求的是对计算机新技术、新事物的不断开发与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共同培训的形式,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训实效低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但是在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里,仍然会出现一位学科教师上课、多位教师齐上阵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实效低,其中,培训内容重复、缺乏计划性,重理论、轻应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复,缺乏计划性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缺少必要的直接领导部门,不能指导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活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状态。培训全凭个人意愿,学校安排,上级要求。培训活动缺少师资培训计划,无步骤、无重点、无培训教材。每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广度都很广,许多内容重复培训。由于无计划,培训不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短,任务急,没有长期规划,形成稳定的学习过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于是再次开展培训,形成重复循环。重复培训,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负担,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产生畏难、厌烦情绪。
2.2 重理论,轻应用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开发者。他们最需强化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大量积累。那么,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就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知识教学为辅。然而,许多培训活动重点偏离,不注重讲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没有留给教师充分的上机时间,而是花大力气搞专题讲座,搞知识细化。结果培训结束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自己钻研笔记,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师似是而非、不会用,一部分教师理解、用不好,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深刻认识“计划”面临的艰巨性,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渡过“高原”。
3.1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授教养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授教养方法,优化教授教养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剖析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制订培训方案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2 针对差异,分层培训
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现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自己,并引领更多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前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或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有张力的学科教师从中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发展态势。又如校内某些学科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和科研较为突出,应着力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践,实现学科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先突破。
篇10
虽然李老师不教我了。可我还记得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和上课的情景,让我回想起是那么的回忆无穷。因为我在学习生涯中,是我遇到唯一帮助我、教课吸引别人又有严厉的好老师。
也要感谢其他帮助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太可能让我知道怎样感恩和对一件事负责到底的那种毅力。
接下来,我感谢的老师是2008年劳动局开设的低保子女培训计算机培训班的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因为我在计算机培训班学习中,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是认认真真在教我们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知识。与此同时,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对我们一种说不清的关爱。只要我们有不懂得地方,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会再次讲解。直到听懂。
虽然开学(是指秋季开学)到课程结束前,没怎么去学习,但是我对俩位老师的感谢之情不会变,因为老师的教学的认真,对我们的关怀,是我无法忘记。
虽然那时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教我们知识短短几个月,但无法忘记对我们的关怀。如果还能继续学习的话,我要好好珍惜学习机会和老师所讲的知识。
计算机培训班的学习结束已经快一年了,可我无法忘记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快乐。
培训班的学习已经结束,我会好好利用老师所讲的知识,来报答俩位老师的教育之恩。
在这里,我向金昌成老师、姜明顺老师和班主任李老师说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
我祝愿三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同学,是你们让我懂得了友情,懂得有人陪伴,互相倾诉的快乐。在这里,我跟同学说一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懂得人生的美妙时刻。也让我懂得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还有感谢的是我的俩位朋友,虽然我们刚认识俩个月左右,可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懂得朋友之间的那种依赖和朋友之间的倾诉。我有了这俩位朋友,使我快乐了许多。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多多少少可以把烦恼忘掉。
篇11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紧随时展,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先后参加了县级,省级,省二级计算机培训和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证书。在20**年暑期,省二级普及时,光荣的被**学校聘请为计算机培训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通过了次普通话测试,完成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取得了市级骨干教师的称号。《**》还被评为市优质课。
篇12
10次的培训课程已接近尾声,从完全不懂到深刻理解,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些天的培训中,即紧张忙碌又十分充实,这次的学习与往常的计算机培训不同,以往的计算机培训更注重计算机操作的技能,而此次培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学习中受益很多,包括怎么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接受知识,去探究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等。
10次课程的培训,在这里,我们听不到太多的讲解,听到的只是教师简单提示和启发,体验到的是交流之后的自我创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学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动手动脑,构思探讨,修改、汇报,结对共享。这几天的学习,整个过程就是紧紧围绕单元计划的修改和完善而进行的合作探究的过程,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很好体现,这是中国未来教育大的趋势。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师要拓展创造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查找资料能力,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运用,从而达到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经验,认识水平,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寻求答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总之,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高的业务素养,更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把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工具。此次培训为我的“备课”带来了一些崭新的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感到要备好课,撰写好教案,要有自己的学科资料库,要学会从互联网上或是从光盘上下载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备课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图形、动画、影像,以及生动活泼的声音、音效、音乐等。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时,使自己能很快把握本学科发展的脉络,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篇13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其教学架构都得益于大学教育体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重专业而轻职业,也就是重理论而轻应用。或许是受了大学“学术型课程”设置的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基础课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技能课则放在了次要甚至是被忽略的位置。
二、计算机教学异军突起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不同门类的计算机认证和考试,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社会力量办学和计算机专业应用培训大力发展,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滞后,同时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而社会上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发展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行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