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调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干部教育培训调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干部教育培训调研

篇1

三是现有的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工商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单一型”、“一般型”的人员比较多,而“复合型”、“拔尖型”的人才相对少。既精通注册登记工作,又能办案的人员不多;既会在一线监管执法,又善于总结提炼的人员不多;既精通工商法律法规,又善于具体指导服务工作的人员不多。大部分干部知识结构比较零散,日常培训中忽视了工商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系统知识的渐进培训。存在具体业务岗位人员只懂本岗位知识,对其他部门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这些人一旦岗位轮换,就会出现知识缺乏、工作脱节的现象,履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

一是办班方式实行“个性化”。针对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不一,全员式培训难免因“程度差的吃不了,程度好的吃不饱”而影响培训效果的现状,突出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上不搞“一刀切”。采取按水平设班等“小班制”的培训方式,灵活设置培训班次,满足干部的个性需求。

二是突破形式单一的培训形式。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和分析基层干部的学习愿望和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使培训形式更贴近干部的实际需要。县局采取机关组织精干力量下所讲课方式,提高基层所的执法和办案能力。去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扰基层的难题。县局组织消保科的同志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按照基层所规范化关于“三室一站”的工作分工一步步讲解,从而使基层所的同志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和要领。

三是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实际技能和应用本领。为此,我们主要采取四个步骤提高办案技能:(*)由公平交易科、法制科对基层所办案人员授课;(*)模拟办案过程,对经常出现的案例进行模拟办案;(*)组织有办案经验的同志传帮带;(*)独立执法案人员当场考试。

四是注重教员培训。在开课前,组织教员共计*人进行培训,提高教员掌握业务本领和讲课技巧的水平。同时,要求他们必须有标准教案,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要求注重结合实际。

五是注重培训计划的制定。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强全系统基层工商人员的业务素质。综合知识方面侧重于以常用的公文写作、财会知识、法规知识为普及内容。业务指导方面以日常执法办案为侧重点,以扣留物品、行政强制措施、调查取证方式方法及年终综合业务考评作为今年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篇2

高校管理干部是学校发展建设、工作开展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校保证办学方向、落实办学思想、推进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教育理念,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化、专家化管理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前提。本调研在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对管理干部素质能力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不足展开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使命和职责,这要求高校管理干部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专门的业务能力,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

在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今天,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组织实施者,高校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觉悟,敢于担当时代使命。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追求,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目标,主动参与竞争,勇于接受挑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2.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术的职业素养

大学本质上讲虽然依旧是“学术共同体”,但已不是纯粹的“同质体”,同样有着纷繁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高校管理工作在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的同时,也要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管理干部要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者需要、服务学校发展。

3.开放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高校管理干部要能够站在国际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视角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才、资源竞争现实。积极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社会贡献率。始终站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在继承发扬学校优良教育传统的同时,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干部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能力,积极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谋划学校发展未来,始终掌握改革发展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把先进经营理念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之中。

二、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现状

2011年9月至11月,我们对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15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期间,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我们共设计发放了四种调查问卷,一种是综合问卷,另三种问卷分别针对干部培训需求、培训形式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吉林大学两个培训班次共计92人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培训前后有关数据的分析和纵向比较做深入研究。我们发放各类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41份,有效问卷513份。同时,还通过与有关人员交流座谈,向部分省区市高校工委和高校了解lT作开展情况,收集整理有关文件资料。总结分析相关网络信息等工作,对目前我国高校十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培训机构设置

在调研了解的公办高校中,均设有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门或科室,但其属性和职责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①独立实体模式。即学校党委设立独立处级建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如党校办公室等,在组织部门统筹下负责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此种形式的优点是专门人员集中精力做好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提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在于与十部选任管理部门相分离,对干部学习培训约束力不够,十部选拔任用与教育培训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建立或运行不畅。②附属机构模式。多数高校采用此种设置模式,一般将校内培训工作部门设在党委组织部,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党校副校长或党校办公室主任,此种形式的优点是干部管理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统一,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性和对干部参学的约束性都较高。不足之处在于此种模式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附属和服务于干部选任管理工作,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有待加强。③合署办公模式。一般是与学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合并,个别单位没有独立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此种形式的弊端较多,少有采用。

2.干部参学情况

本调查对124名处级管理干部过去5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进行了统计(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仅8.87%的处级干部过去五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在三个月(550学时)以上,多数处级干部的脱产学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下,远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教育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10学时,5年内达到550学时(3个月)的培训要求,甚至有12.1%的管理干部5年内从未参加过有组织的脱产培训。

其次,着力提高各期各类培训班师资力量。高校管理干部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为宽阔的视野和较为前沿的思维,作为对高校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的授课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业内知名度和较高的业务素养,其知识储备、授课方式甚至包括其人格魅力必须能令高校管理干部信服,这样才能站得住讲台,才能使受训者“信得过,听得进,学得实”。

3.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形式。探索建立多样化、差异化、实用管用的培训模式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明确的学习研究方向和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所以,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就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努力研究解决问题,注重改革的实际成效。

首先,高校要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联系,不断拓展渠道,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满足参训参学干部的不同需求。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比如。正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副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

其次,要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校内外重大事件、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将主体班次培训主题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着力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篇3

1、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加强培训需求调研。一是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如何围绕“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美好和谐新富蕴”实践主题,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实现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如何随着经济的增长更好地构筑社会事业支撑体系;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城乡一体化等等问题,都是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二是当前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年轻优秀人才通过选拔任用,不断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学历高、接受知识欲望、能力强是当前培训对象的一大特点,同时又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制定了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培训需求调研的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调研制度。二是开展学员个体的需求调研。从而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师讲课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4

二、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

县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委政法委、县妇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能局、县安监局、县工商联、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县司法局、县科技办,实行分工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县委组织部:主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提交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审定,并进行部署和督促检查,对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协调指导,检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履行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的职责,审批各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受联席会议委托,承办日常事务。

县纪委:负责全县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纪检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

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全县干部和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每年至少推荐2本以上经济类书籍供干部职工学习,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在职干部进行理论考试,制定理论学习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委统战部:负责组织全县在职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县委党校: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及教学实施,认真做好培训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工作,协助县委组织部做好干部培训档案工作。

县委政法委:负责全县政法干部的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

县妇联:负责全县妇女干部的培训。

县财政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县新进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

县工能局:负责(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组织实施。

县安监局:配合县工能局完成培训工作。

县工商联:配合县工能局完成培训工作。

篇5

高校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是高校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1,2]。一些学者已经展开了对高校干部考核的相关研究。施云姝从考核高校管理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的三个子系统,即思想道德子系统、能力素质子系统及工作业绩子系统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3];孟令军从干部的德、能、勤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并针对机关党政、系部院行政、系部院党务设计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4];王辅俊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确定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5]。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等结果性指标的构建研究方面,评价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且未对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考核,这不利于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使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能够被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对促进高校干部选拔、培训、考察、使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6]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包括教育培训课程策划和教育培训课程安排。教育培训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教育培训的思路、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是否符合高校中层干部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把握高校中层干部的需求信息[6],以学员的需求为基础,安排教育培训班次,设计教育培训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方式;还要安排好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教学器材、教育培训教材、教育培训教师,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能有步骤地展开。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包括制定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选择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组织教育培训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满足高校中层干部的任职资格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自身条件及单位对其培养方向;为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后续工作,要进行系统、完整的教育培训记录工作,包括签到记录、教育培训过程的记录、教育培训档案的记录等[7];教育培训要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创新教学形式,运用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员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培训考核形式要与教育培训形式相符,确保考核的有效性。

(三)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包括老师讲课效果和学员听课效果。老师要做好教育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运用一定的授课技巧,积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确保其完全吸收应掌握的知识;学员听课效果注重学员的感受、学习效果以及在工作中的应用。教育培训后需要考核学员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吸收程度以及教育培训的知识或技能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四)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包括教育培训的总结和教育改进两方面。培训后要收集教师和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和意见,通过对培训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使培训效果不断提高。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评价方法选择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上,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模糊的安全信息定量化,从而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9]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来说,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重,从而得出各层次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由于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均带有模糊性,对于这些非线性的评价,也只有通过模糊运算法则,才能较全面地汇总各评价主体意见,得到可比的量化结果。因此,本文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加科学地反应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分析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价法[1]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因素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检查、培训改进,分别记为U1,U2 ,U3,U4。其二级评价因素如表1中的二级指标所示。

(二)建立评判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把评价等级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其分别记为V1,V2,V3,V4,V5。

(三)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结合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邀请具有丰富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经验的专家,让他们根据表2判断矩阵元素的标度方法依次两两比较重要程度,逐层进行比较、判断,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建立判断矩阵,继而根据AHP中排序权向量计算的特征根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

三、实证分析

篇6

组织员室每年定期召开组织员培训会、发展对象培训会,不定期召开组织干事业务探讨会,2019年县级层面培训已达到300余人次。同时要求县直机关工委、各镇(街)党(工)委采取讲座、“红色”教育等形势对入党积极分子、计划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培训。当年培训内容应根据上年党员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整。培训内容涉及多层面、多领域。培训内容以寻查党员发展细则及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征求上级组织部门专业意见为参考,立足高唐县实际县情为基础,做到针对性和规范性。

二、存在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组工干部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度不够,存在着盲跟风、走形式的倾向,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的不紧、不实。另一方面,由于党员队伍老龄化凸显,文化水平偏低,自觉介绍党性教育的意识不强,组工干部未正确认识到党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思想认识停留在眼前,为做好长远打算。

(二)教育培训时间紧促。组织员业务培训是项系统性工作,鉴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求培训内容面面俱到,从发展党员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党员处置,每一项内容组工干部都应掌握。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中新出现的矛盾问题时刻考验着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反观当前,由于组织员均有本职工作,大面积、长时间培训不符合实际,在短时间内要求掌握各类专业知识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三)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党员队伍管理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发展党员、党员处置程序上不得出现一丝偏差,必须做到“照本宣科”。因此,内容枯燥还是基于党务知识的专业性而定。由于组织员业务培训人员较多,培训形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众多不确定因素,既要注重培训效果的落实,又要关注每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培训形式的可塑性较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7

调整党校职能,打造适应按需培训要求的培训主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将党校的职能定位为基本教育和基本管理。基本教育主要是发挥党校的优势,开展包括一般公务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和开展以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管理职能是要求党校的职能从单一的施教机构,转变为既是施教机构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由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师资库,按需聘请名师到大渡口区讲课或开设讲座;二是根据培训需求,策划培训主题,确立培训对象,组织干部到名校开展专题培训或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

公开竞争择优,引入社会优质教育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选择具有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资源和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党校公开竞争,竞争内容包括策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今年6月,通过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大渡口区聘请**一家培训管理机构开办了首期以“扩大对外开放与统筹区域发展”为专题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班。该期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主题、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新颖,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地合作教育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浦东干部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大渡口区讲课,另一方面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专题培训班。5年来,全区共外请全国知名教授5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干部700余人次。

二、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使培训内容由学员被动接受向自主选学转变

学员由组织抽调、学习内容由施教机构安排、学习方式以灌输为主,是过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惯例。这样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想学的没学到,需要学的没安排,学的与干的不相关等问题。近年来,大渡口区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积极推行自主选学,初步建立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推广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研究开发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等,还有文化、历史、书法、摄影、旅游等各方面知识,可以按需选学,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台上,专家和区内的干部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开展素质测试,量身订做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与高校或专业测试机构合作,对处级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缺点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为干部制订一份中长期的组合式教育培训方案,策划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

实行按需施教,科学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等差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培训。一是派干部到高等院校自主选学。培训期间,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由选学内容,培训时间结束时由施教单位作出学习鉴定。二是外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将理论知识丰富、创造性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干部,选派到上海、广州、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同行业、同系统的干部集中时间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四是开展普及教育培训,开设公共讲座,培训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知识等。

三、坚持培训管理信息公开,使培训管理由时间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强调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却不作明确要求。大渡口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从简单强调干部培训的时间管理向注重培训效益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篇8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统计干部、统计人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统计干部、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教育培训的领导,强化管理,改进方式,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培训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三、具体内容安排

以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为原则,根据全县统计系统及县统计局统计专业的特点,年内四个层面、五次政治理论和统计业务培训。具体安排为:

一是组织县局业务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和县上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活动。二是组织基层统计机构新任统计人员初任培训,系统学习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知识,提高新任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在职统计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四是开展以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为主的全社会统计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统计部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县统计局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现代经常、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业务理论及实务知识;统计数据评估方法、统计调查理论、统计分析及统计调研课题写作、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统计职业道德;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

培训形式:每周三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政治理论;“干部集中学习月”活动和“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中集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等;以会代课式的集中培训,由负责GDP核算、工业、能源、投资、建筑业、农业、贸易、城调、农调等专业人员分别讲授分管专业报表方法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培训时限:2013年12月底前完成。

(二)企业“一套表”专项培训

培训对象:全县纳入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单位的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程序和数据填报、审核、汇总、上报流程业务知识。

培训形式:分别由局工业、能源、建筑业、劳资、房地产、贸易等专业组织利用年报会,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以后随纳入随培训。

培训时限:2013年3月底前完成。

(三)日常统计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纳入统计定期报表范围单位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业务理论及实务知识;统计数据评估方法、统计分析及统计调研写作、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等。

培训形式:一是利用年报会以会代训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利用检查指导工作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培训;三是特殊业务工作需要随时培训的由所在专业申请,经局务会研究后可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

培训时限:年报会培训3月底完成,其他培训根据专业统计工作安排随时开展。

(四)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对象:全县统计机构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国家规定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用教材和统计继续教育材: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实务、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调查分析、统计报表制度。

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培训时限:按照国家和省市统计局规定的时间进行要求开展。

(五)第三次经济普查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全县参加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业务知识。

培训时限:按照国家和省、市经济普查工作安排进行。

篇9

1.在学风上,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干部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目的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明确。

2.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还存在空、泛、杂、浅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还不能满足广大学员学习理论、增强能力、提升素质的需要。

3.在培训方式上,还存在手段不够新、办法不够活、套路不够多、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教学培训的主动性、活泼性还不够。

4.在发挥学员主动性上,培训过程中以学员为本体现不够。现在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员参与较少。

二、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1.主体班次办学模式的固定化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针对性。党校主体班长期以行政层级为标准设计班次,忽略了干部大都来自不同岗位和领域,获取感性认识的实践平台各不相同、理论素养的积累参差不齐、知识需求多样化的现实。这给教师培训内容的选定、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增大了难度,同时也使学员难以获得自己期望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2.培训内容缺乏时代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由于缺乏对干部知识层次和需求状况的调研,教育者不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很多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当代新理论、新知识方面的内容。

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目前,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基本沿用普通教育模式,由教师进行主导式灌输,没有注意到受训学员的特点和需求,忽视了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那些以学员为主体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启发研讨等研究式教学方式方法,则使用的较少。作为培训重要环节的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也往往因多种原因,很难坚持和深入。党校近年来虽然已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运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研究式教学方法,但运用的不广泛,影响了培训效果。

4.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干部培训被拿到大连市委党校,这种情况就导致我们的培训空间越来越小,培训内容越来越有难度。怎么样使我们的培训内容区别于大连市委党校,找好我校培训的契入点,成为一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三、建议

篇10

1、深入调查研究。各镇党委组织专门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调研小组,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形式,宣传中央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施“三学三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2、制定 4、进行满意度测评。在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后,要组织基层党员群众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对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要进行补课,限期整改。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要高度重视“三学三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县上成立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的“三学三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抽调人员加强工作力量,及时划拨一定工作经费,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镇党委主要领导要关心重视试点工作,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篇11

【 key words 】 :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县培训工作现状

经调研统计,目前全县主要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三大类。培训项目由相应主管部门负责。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9家,还有几家民营培训机构。调研统计,2012年全县共计培训各类人才39405人,党政人才、专技人才、高技术人才、企管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强大的人才动力支撑。

我们发现全县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项目繁多,培训形式多样,培训经费来源渠道不一的三大特点。其中不仅有组织调训、上级项目培训,还有对口业务培训、政治思想素质培训和自行组织的各类培训等等。培训经费中有上拨经费项目的6项,财政拨款项目有9项,机关自筹和学员自筹3项,优化组合、整合资源势在必行。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走访情况看,各部门能根据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综合分析,全县培训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统筹协调不够,培训项目多头管理。目前全县培训工作没有统一的统筹协调机构和管理途径,各项目有各自的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在组织培训时与其他部门缺乏沟通机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资源分散,职能交叉的现象十分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政策指向不统一,资源整合率低,规模效益差,全县“一盘棋”格局尚未形成。如涉农培训,就有县农村工作部、县农业局、县人社局、县经管局、县农机局等多部门自行组织农民培训。

(二)、多头投入,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各培训机构资源不能共享,往往按自身需求进行设施更新改造,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金过度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培训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多头培训,易出现重复培训和培训盲点,造成培训成本提高。

(三)、培训目的差异较大,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全县培训项目和机构牵涉面较宽,培训目的与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管理上,各培训机构和单位也普遍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培训注重数量、期数,忽视质量的考核评价,跟踪问效。在培训过程中大都存在培训时间短期的多、长期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的少;培训初级人员的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面向本地区的人才多、面向全国的人才少,直接影响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议实施全县培训资源整合,按培训对象分类,采取统分结合、部门联合的办法,实现培训资源共享,避免多头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一是实施全县培训项目申报及审批制度。全县培训项目由各单位申报,按类别通过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或县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常委会研定。未申报或未经审批一律不得擅自办班。各办班单位每年1月中旬前须向主管领导小组申报办班请示报告,主管领导小组对各单位上报的培训计划进行审查和修订,经统筹安排后,统一下达培训批复。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临时下达、未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各类培训任务,需临时办班的,也须申报并说明原因,批准后方可办班。

二是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大党校、大教育、大队伍、大效益”的发展思路,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一)、整合基地资源,建立“大党校”。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三校合一的功能地位,做大做强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为中心的桃江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努力夯实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党校行政学校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增加非主体班次,承担起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任务。县委以县干教小组行文,但凡一天以上的干部培训均需在县委党校进行。

(二)、整合师资资源,形成“大队伍”。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分级分类干部培训轮训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议采用“选”、“培”、“聘”等方式整合,发挥现有人才的最大效益。“选” 就是选调一些年纪轻、学历高、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党校队伍中来,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完整合理;“培”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上级党校或高校进行培养培训,选派年青教师到乡镇及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聘”就是面向县内外公开招聘一些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急需的新教师,同时从高校、上级党校、本县有关部门聘请一些专家、学者、领导及资深人士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干部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大队伍”。

(三)、整合资金资源,发挥“大效益”。改变干部教育培训低效运行状况,堵塞干部培训中部门“小金库”漏洞,发挥干部培训的大效益,就必须整合分散的干部培训资金,统一投入,统一使用。要坚持将干训经费纳入财政统一列支,由党校行政学校“一个口子”进出;探索建立干训基金,争取各级党费中干部教育培训费用和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是统筹全县职业培训工作。

篇12

一、继续教育平台

(一)档案继续教育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规定》中明确“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省级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是实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作者从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的教育培训版中了解到,目前国家级、省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共有16家(详见表1)。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显示有国家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1家,省级档案培训机构15家,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两个档案培训机构官网: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网站设置中心概况、档案要闻、培训信息、培训动态、培训剪影、政策法规、学员天地及培训报名等版块。培训信息版块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设了个性化培训班,譬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班、金融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培训班等。网站还设有在线报名系统,用户可以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和报名,为档案专业人员参与档案培训提供了便利。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网站设有培训通知、培训报名、网络课程、教材资料、职称考试、培训动态、单位概况、开放课程等版块,设置合理,资源丰富,开放课程可供学员自主选择免费学习。

(二)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统一的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应着力解决三大问题:建设主体。统一的培训平台,涉及范围广,建议以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为建设主体,对平台的整体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宏观规划和部署,研究出台相关制度,为线上培训提供制度支撑。平台版块。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五大版块:一是在线报名版块。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并设置报名入口,报名成功后方可开展后续学习。二是培训通知版块。集中各类培训信息,明确培训时间。三是课程资源版块。主要包括系列专题网络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1-6学时,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学时数。四是师资库版块。建立高校档案学专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档案专家师资数据库。五是考试中心版块。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检测学员的学习反馈效果。学时认定。当前,各省份针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时认定是学员关注的核心问题,平台建成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学时认定标准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构建“国家—省(市)”两级运行机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二、课程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课程分析

各单位的档案专业人员储备的档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难以契合所有人的需求。2019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了系列培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对标准规定解读。如《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编研、机关事业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暨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等。三是基础业务培训。如第二期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培训、金融企业基础业务培训、会计档案管理培训、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等。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设有网络课程、开放课程两个版块,网络课程版块共有188个视频供学员选择,课程主题丰富,涉及广泛,如城建档案管理、档案基础知识、会计档案管理等等;开放课程版块推出14个视频,可实现在线学习,课程契合时展主题,如《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上)》《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下)》等。此外,各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区域档案工作需求的课程主题。如湖南省档案局2019年组织的继续教育聚焦“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发展趋势研究”,并结合湖南省的具体实际对档案职称评审工作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解读;长沙市档案局2020年组织全市档案业务培训,邀请高校著名学者对近些年颁布的标准规范进行深度解读;湖北省档案科技推广中心组织档案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直机关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规范(试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解读”。

(二)构建“共性+个性”的课程体系

一是满足公共需求的普适性档案课程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业务具有共性,如文书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都有对应的推荐性标准,可以在线开放这些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外,国家档案局的标准规范其条款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样可以采取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譬如,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开发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等标准解读课程,对所有的单位均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打造为全国范围推广的课程。二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档案课程资源。开发个性化档案课程资源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不同系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异。如高校档案管理参照标准主要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公检法系统的档案主要为诉讼档案,其管理方式参照标准又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域档案工作存在差异。各省档案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不同,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经济发达的省份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的省份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需要以省为单位,分系统开发符合本省档案工作实际需求的系列个性化课程。三是单位内训课程资源定制。每个单位的发展规模以及遇到的困惑不尽相同,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单位档案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解决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教材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从网络调研结果来看,国家档案局从2010年至今陆续组织编写了15本“档案专业人员培训多媒体教材”;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7本培训教材;此外,还包括其他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部分教材(详见表2)。通过教材将档案专业知识系统梳理、呈现,对于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特别是缺乏档案学专业背景人员的理论素养起到重要作用。为推动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各培训中心、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版了一批符合教学需求的培训教材,对于提升继续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特点难以满足学员知识更新需求;此外,各省教材出版“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利用效率低。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资源整合,合作开发档案类培训教材,进一步丰富教材形式,编写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公需”教材和一批展示地方特色的“个性”教材。

(二)开发“理论+实践”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知识的载体,教材资源的开发可从两个角度着手:理论类教材。前文的调研数据显示,不具备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达到252人,占比将近70%,在实践领域,非专业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地档案基础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档案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将档案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流程、电子文件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编写档案专业人员入门简易版教材,帮助非档案专业人员迅速掌握档案工作的必备知识,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实践类教材。此类教材以实践案例为主体,搜集实践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对系列问题进行“精加工”,最终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使其变为教学案例用于培训课堂或用于档案专业人员自学资料。此外,教材还可以融入档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解读类文件、文章,使条文化的文字和专业术语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员领悟。此外,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创新教材形式,打造“纸质+电子”的立体教材体系,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即时观看视频,为档案专业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随时学习方式。

四、教学形式

(一)继续教育形式分析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档案专业人员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的五大形式,即档案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档案业务实践活动,档案远程教育,档案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以及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仍以面授为主,直播和录播辅助结合的方式进行。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优势明显,逐渐被公众所接受。

(二)推行“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

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采取面授、直播、录播组合式教学模式,以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为划分,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公需科目采用线上录播教学,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知识。目前,线上公需课程相对丰富,一般与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譬如,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2019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开放强省》,2020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担当作为》。专业科目以线下面授教学为主,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面授培训达5000人次。一般集中面授课程以3-4天为主,无法达到60学时的要求,可通过参加档案学术会议、各级档案学会年会、、出版专著、出版教材、申报课题等形式抵扣学时。此外,可通过参加线上直播教学来补充学时,还可通过专业档案培训网站学习录播视频抵扣学时。各级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开发一些普适性在线学习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学时,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均可选修,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总之,依托国家档案局以及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以《规定》为依据,联合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建设培训平台以及开发创新型教材,建立完善的师资库资源,确立学时认定机制,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得到了重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完善继续教育学时制度,优化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强化数字课程开发,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档案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档案领域未来将构建完善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资源体系,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篇13

二、以思维教育为途径,培养谋划发展的能力。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划力是科学分析判断形势,能谋善断,确立工作思路和目标的能力。当前,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社会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重任,只有不断提高谋划能力、讲究谋划艺术,才能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合理构建发展框架、有效解决矛盾问题,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将培养谋划发展的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谋划能力讲究的一是预测准,能正确把握时展要求,通过全方位的比较、长期性的思考,准确判断发展方向;二是应变快,善于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有正确的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活跃思维为途径,提高领导干部的“谋略”。思维要注重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培养战略眼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通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组织考察学习,扩大领导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教育他们不能仅从眼前去被动地思考问题,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去考虑发展方向,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去制定发展方略。思维要注重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增强综合分析能力。教育领导干部掌握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在纷纭杂沓的表象中理清头绪,从个性中找出共性,在共性中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发展,摆脱常规套路和惯性思维,能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具有独特视角。思维要注重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教育领导干部掌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学会认清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地位、功能及主次、轻重之别,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能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既能高奏主旋律,又能弹好协奏曲,唱准和谐音。

三、以方法教育为重点,培养统筹协调的能力。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整体发展的思想,对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改革和确保科学发展,才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将统筹协调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统筹协调能力要求领导干部一是要掌握宏观把握方法,能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的进度和节奏;二是要熟练掌握协调整合的方法,能迅速理清各种复杂关系的关键点,找准切入角度,寻求突破口,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社会不同行业、国内与国际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建立共识,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加强方法教育,使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统筹协调水平。要以史为鉴,习历史之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杰出人士善于“将将”、“将兵”,长于“合纵连横”,积累了丰富的统筹协调经验。我们要深入挖掘和提炼民族文化精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于教学,使民族心理与科学发展观共鸣、同一,在潜移默化中让领导干部领悟统筹协调的方法。要借石攻玉,习国内发达地区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的实践要先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关系的问题上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在教育中要引导领导干部认真研究其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其成效及原因,用以指导自己工作。要师夷长技,习国外之法。运用法律和舆论手段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是西方国家的强项,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在教育中要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有意向和重点地推介国外先进做法,比如利用媒体澄清大众有分歧、争议的事件,进而统一认识。这也就我们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时应当重视的方法。